论王甫“民为本”的政治思想

论王甫“民为本”的政治思想

一、论王符“民为国基”的政治思想(论文文献综述)

章慧慧[1](2020)在《王符“本末观”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不同历史时期对“本末”的历史内涵有着不同的阐释。春秋以前尚未出现经济领域的本末观念;战国时期李悝、商鞅、荀子等思想家对农工商的阐释推动了“重农抑商”理论的形成与定型;秦汉则继承战国的本末思想,并采取了一系列手段抑制工商势力的发展。西汉中后期以来,逐渐形成了官僚贵族、豪强地主和大商人三位一体的经济结构,商人地位的提升带动工商业的发展,多种经营方式结合的经济活动十分常见,“重农抑商”与客观经济发展已经不相一致。针对现实社会的需要,王符对传统“农本工商末”的本末观进行修正。一方面,王符主张“农工商各有本末”,创造性地在经济领域内部进行本末的划分;他强调富民是富国的前提,反对通过从事末业而致私家之富。另一方面,王符仍旧以农桑为本中之本,认识到“日力”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以及奢侈性消费造成的农业人口比例失调的危害性,因此提倡以“爱日”和戒奢的手段崇本抑末、驱民归农。在意识形态领域王符也提出了“五本五末”的观点,主张各个阶层都要明白自己的本职是什么。

郝建平[2](2018)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王符研究述评》文中认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王符的研究日益成为学界的一个热点问题,不仅研究成果多,而且研究队伍庞大。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作者生平、思想、《潜夫论》文本研究等方面。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王符思想研究的深度挖掘,把王符与前代思想家及同时代的思想家进行对比研究,以及对王符思想所具有的现代价值进行阐释。

张金金[3](2018)在《《潜夫论》人口思想管窥》文中认为东汉中后期,生活在凉州境内的甘肃临泾人王符写了《潜夫论》一书,书中关于王符的哲学思想、治道思想以及农工商各有本末论的经济思想等为后世所称道,而其中王符在人口方面所提出的思想观点也是王符思想精华之所在。王符的人口思想其实就是以人地相称为主导,以招募百姓为方法的移民实边思想。王符的人口移民思想并非其首创,战国时期吴起“令贵人往实广虚之地”的提出使移民实边思想进入萌芽阶段;而商鞅在秦国改革中所提出的“徕民”政策是秦国移民思想的开端,秦惠文王继位之后将“徕民”政策转化为将秦国百姓迁往被征服地区的移民政策,这一转变推动了移民思想的发展,随后秦国将移民政策运用的炉火纯青,到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开始将内地人口移民到北部、南部以及东部边郡;西汉汉文帝在位期间,晁错提出“募民徙塞下”,这是中国历史上由强制性移民向经济性移民过渡的开始;汉武帝时期又开始实行移民实边与屯戍相结合,掀起了向边郡地区移民的高潮。中国古代的移民思想经历了从萌芽到发展再到不断完善的过程。而王符《潜夫论》中的移民实边思想其实就是在历代人口思想家的基础上总结升华而来,具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王符的移民实边思想不但让我们认识到王符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同时也完善了中国古代移民实边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移民思想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再者,也从中体现了王符认识到了人地保持平衡的重要性,以及他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关注与追求。

吴方强[4](2018)在《《潜夫论》文学研究》文中认为王符的《潜夫论》是东汉时期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着作。长久以来,研究者对其研究都过分偏向思想方面,而忽视文学性的研究。笔者本论文拟从文学角度切入《潜夫论》,论文具体包括如下几个部分:绪论:首先论述建国以来《潜夫论》研究的阶段和特点,及研究的主要内容,然后在此基础上对这近七十年来的《潜夫论》研究作述评、总结和反思。认为《潜夫论》研究可以分为初始、停滞和倒退、全面发展等三个阶段,第三阶段成果最突出,研究视域最广泛;在对研究成果做述评和反思时,认为已有研究成果已非常丰硕,但存在研究成果低水平重复、研究视域广而深度不足、文学性研究不够等问题和不足。第一章:分析《潜夫论》产生的思想文化背景,阐述谶纬神学的兴盛、经学衰微、文艺教化功能批评传统、东汉论辩文创作潮流及退隐之风等对《潜夫论》文本内容、作者的写作心态及文学观念的影响。第二章:论述《潜夫论》与经学的依附和偏离的复杂关系。认为《潜夫论》与经学的依附表现在“依经立意”的构思方式、问难体等方面;而其与经学的偏离集中体现在“论”体这一偏离主流经学话语形式的综合性文体形式上。第三章:考察王符的文艺主张和《潜夫论》的文本风格。认为王符的文艺主张具有鲜明的主实用色彩,受儒家的文学观影响较深。与此同时,王符并不忽视个人情感的抒发,主张文章应该抒发作者真实的情感,而又不将这种情感无节制地宣泄。在文本风格方面,文章认为《潜夫论》的总体风格和王符的文艺主张是合拍的,具有朴实醇厚的特征;但与此同时《潜夫论》也表现出一定的骈俪色彩,受辞赋影响较深,这与东汉散文整体的语言趋向是相合的。第四章:分析《潜夫论》的结构艺术。主要从《潜夫论》的整体结构、单篇结构、开篇艺术和收篇艺术等几方面展开。认为《潜夫论》在整体结构上具有杂而不乱、清晰明了的特点,在单篇结构上则各有章法、模式多样;而在开篇和收篇艺术上,王符也很讲究技巧,方法多样且运用自如。

张蒙蒙[5](2018)在《王符《潜夫论》法律思想探析》文中指出王符(约78年-165年),东汉着名思想家,因其大作《潜夫论》广被人知。他历经东汉由盛而衰的整个历史阶段——从全盛时期的章帝到已渐衰暮桓帝之间,因社会状况之严峻产生出对儒家德教思想的悲观心态,所以其法律思想有吸收儒、法、道等家之思想而呈现出相容并蓄之势,不过仍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又以其他各家尤其是法家思想之长来补儒家思想之不足,将其糅合在一起为自己独特的改革东汉末时弊的振弊起衰的法律思想。王符振弊起衰的法律思想,由于其所处现实的时代政治、经济环境,使其在君民关系理论,德刑关系理论等方面,既继承和发扬儒家伦理法思想的理想主义精神,同时,也加强了法家法治观念的思想成份,呈现出理想性与功利性相结合的思想特征,也对后世之法律思想及治国理政深有影响。本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组成。其中引言部分着重介绍王符的生平及其着述《潜夫论》中有关法律思想的内容概况、梳理学界对王符《潜夫论》思想层面的研究成果并总结研究不足之处、选题的意义等内容。正文部分是本文的核心内容,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讨论:第一,论述王符《潜夫论》中法律思想的理论基础,其中包括王符法律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思想渊源及哲学基础,本部分试图探究影响王符《潜夫论》法律思想形成的各种因素。第二,具体地梳理《潜夫论》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这是本文的核心部分。该部分主要从《潜夫论》文本中提及有关法律思想层面的内容提炼而来,具体分为君民关系、德刑关系、赏罚、吏治四个方面。主要从起初立君的目的、天心与民心的关系、历代君之安危与民之穷富的密切关系等方面论述王符独特的君民关系论;德刑关系自追溯前人典型的德刑观开始阐述,继而论到王符的“刑在德先,法治乃是执行德治的前提”的德刑相辅观;赏罚和吏治方面的论述都是从东汉中后期的社会现状入手展开论述的,总结出王符“隆赏重罚”的刑罚观以及有关职官选拔和考绩方面的思想。第三,探析王符《潜夫论》法律思想对东汉和后继王朝的历史价值以及现代意义。王符有关职官选拔和考绩方面的思想在东汉具有启迪价值,甚至对当代吏治也有借鉴意义;其明显的重法思想对后继王朝产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有关赦免、刑罚的主张对当世以及后世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郎镝,杨柳青[6](2016)在《东汉王符《潜夫论》中的国家政治体系》文中研究表明王符着《潜夫论》以体现他对国家政治的思考。在对汉末政治社会进行批判的同时,也设计了国家政治体系。在王符的国家政治体系理想中,他以帝王历史突出先王之治的优点,论群臣效能说明称典名实的必要,演士人群体强调正直之人的可贵,辩立国之本阐述民为国基的规律。这都源于他的经世致用的态度。论政正是士人的超越精神和批判态度的体现。

张文萍[7](2016)在《王符《潜夫论》政治伦理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王符,东汉中后期着名思想家、政治家,其代表作《潜夫论》一书是一部古代经典政论之作包含了各方各面的思想如哲学、政治等思想,可以说是一座包罗万象的学术宝库。此书内容主要反映了东汉之政治、经济、社会、羌乱等情势,王符在继承儒家政治理念的基础上同时兼容了道家、法家、名家等各家思想,对当时的政治思想作出了建设性的批判,且政治思想中蕴含涵着伦理意蕴。本文主要是从伦理的视角以及采用文本解读与分析的方法尝试着去解读其政治思想,在为研究王符思想及现代政治伦理思想提供新的认识与视角。本文第一部分为导论,主要是介绍王符及其《潜夫论》一书,简略梳理前人对其研究的已有成果,在此基础上分析其研究的成就与不足,以及简短阐述研究此课题的意义。本文第二部分围绕政权合法性问题,也就是探讨其政治伦理的哲学基础问题,从宏观的视角,阐述了其“天人观”即从天道与人道两方面论证其政治伦理的本原合法性;从“民本观”论证其政治伦理的社会合法性;从“人道曰为”的人性论论证其政治伦理的人性根源,从而为其政治伦理思想提供形而上的理论依据。本文第三个部分主要探讨王符政论的价值诉求,确立“致善”与“致和”作为政治伦理的价值理念。遵循儒家伦理“善”与“和”的理念,寄希望于明君贤臣期以实现太平盛世之愿景。本文第四部分围绕理想政治如何实现问题,首先分析了政治行为主体伦理,对君、臣、将、民分别提出了道德要求,其次从选举与法律制度两方面为其政治伦理提供制度伦理保障。本文第五部分主要是对王符《潜夫论》政治伦理思想作一个客观真实的评价。主要揭示其政治伦理思想中积极合理的一面,不管是民本思想还是选举制度对今天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当然也客观揭示其局限的一面,使我们能够正确看待其政治伦理思想。

郎镝,侯岩峰,沈文凡[8](2015)在《百年来《潜夫论》研究述略》文中研究说明《潜夫论》是作于东汉中后期的一部社会散文。内容涉及社会行政、政治思想、学术风俗等诸多方面。古今学者对此多有寓目。对于《潜夫论》作者王符相关问题的考证、《潜夫论》文献及文学价值的发掘、《潜夫论》社会政治、学术风俗思想价值的研究等,构成近百年来这一领域的研究格局。许多研究问题仍值得进一步深入。

郎镝[9](2014)在《《潜夫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研究《潜夫论》,旨在探讨王符对东汉社会行政、政治制度、学术世风等方面的思考和社会批判,以及由此产生的文学特征。全文共六章:第一章讨论了王符的出身、交游,并归纳其性格特征。认为他的庶孽出身形成了他的“独行”性格;周秦以来的隐士文化形成了他的“潜隐”个性;此前的文学传统催生了他的批判意识。第二章探讨了王符对汉政的态度。分析了《潜夫论》中所涉及的荒政、边政、近习等社会行政问题。认为官员不作为、边吏欺诈、边将怯劣、近臣弄权等行为是造成汉政之弊的原因。提出了选贤任能、实边抑党的主张。第三章讨论了王符对“汉家制度”的思考。认为从贤君的角度出发,应重视民本和德治;从贤臣的角度出发,应强化“效理名实”,注重考绩。第四章分析了王符思想的汉代学术理据。可以看作其政治观点、社会视角、文学观念的学理来源。认为易学的“通变”之道是他观察治道的理论基础;《诗》学的风政思想是他社会批判的精神动力;“五德终始”是他历史观形成的渊源;重视“人道”是他调整汉代社会状况的手段与视角。第五章论说了王符思想中对东汉社会风气的反思。从引用俗谚的角度切入,分析了王符所关注的社会消极现象,如失德、重利等。认为王符提倡的名节观念代表了汉末士人改造社会的意愿。第六章总结了《潜夫论》由批判意识而产生的文学特征。认为机关中藏的章法、精微密丽的句法使《潜夫论》富于逻辑性;多样化的文体表达,使《潜夫论》的论政更为有力;“去虚就实”“去繁就简”使得文章的批判的行文简明清晰。从而将东汉政论散文推向高峰。

蒋泽枫[10](2013)在《王符《潜夫论》研究》文中指出王符因《潜夫论》而闻名于世。据其好友的生卒年时间以及其拜见皇甫规的时间可以将其生卒年界定为生于公元80年左右,而卒于公元162年会见皇甫规以后。《潜夫论》并不是王符的唯一着作,《昭明文选》李善注中提及了王符《羽猎赋》一文,宋罗愿《尔雅翼》记载了王符画龙的“三停九似”之说,这表明王符应另有他作。王符的《潜夫论》是针对东汉中后期以来社会衰败景象有感而发之作,三十六篇陆续成文,全书在汉桓帝时期汇编成书。《潜夫论》在写作风格上,文章独立成篇,朴实浑厚,多据儒家经义立意,博采诸家经典、古语、俗语、故事,兼用比喻、排比、对偶等多种修辞手法,写作态度谦虚谨慎,整体上体现出强烈的批判性。《潜夫论》文章写作格式上和全书整体结构布局上体现了王符的精心设计。在文章格式上总是先提出论题,继而从理论原则上说明论证,然后摘引时事,列举现象,进行批评,最后作出结论。《潜夫论》首、尾篇章的写作上,明显受《荀子》、《史记》、《汉书》的影响。全书划分为十卷明显受到《周易》数论的影响。全书的前后内容也体现出了由浅入深的特点,这同王符自身的人生经历有着密切关系。《潜夫论》成书之后便开始流传,魏晋南北朝时期特殊的社会状况致使《潜夫论》不显于世。唐、宋时期开始,至元、明、清时期,世人对于《潜夫论》的引用、辑录和研究的热度开始不断升温。从唐代《隋书·经籍志》开始,一些官修、私修的图书目录着作对《潜夫论》多有着录。《潜夫论》版本分为全本和选本两个部分。全本分宋、元、明、清四个部分,选本主要是后世相关书籍对《潜夫论》篇章的节选研究而成。本文选取宋本、元大德新刊本、明程荣《汉魏丛书》本、清汪继培笺本四种版本进行对校,从而考察各版本之间的异同。汪继培的校勘体现其精湛校勘功力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错误之处。《潜夫论》存在脱字、佚文的情况,从其他古籍的引文中辑录出可视为《潜夫论》佚文的文句共计八条。本文以内容提要的方式对《潜夫论》三十六篇文章内容进行了分析总结。《潜夫论》并不是三十六篇文章的简单汇编,而是在元气本原论的指导思想之下,以德治思想为治国宗旨而构建起来的儒家思想体系。《潜夫论》思想归属上的有儒家和杂家之分,究其主流思想,《潜夫论》仍归属于儒家一类。这种思想归属上的分歧同《潜夫论》的思想的博杂特点、着录学者的自身的学识水平、治学态度有直接关系。《潜夫论》体现出了三个方面的特点。其一,《潜夫论》思想的博杂性。形成这种博杂性原因有三,第一,王符受荀子儒学的影响较大。第二,受汉代学术风气的影响。第三,东汉社会现实状况、王符的自身的现实境遇决定了王符的儒家思想必然打上汉代儒学的烙印。其二,《潜夫论》思想的社会批判性。其三,《潜夫论》思想的过渡性。《潜夫论》为魏晋以来数十种典籍所引用,这表明《潜夫论》一书内容丰富并为后世所认可,在后世一直有所流传,未出现间断的情况。后世对《潜夫论》文句进行引用的时候,大多引文都未标注篇名,文字内容上本着省减文句的原则,同时兼有在文字使用上的不同,如实词、虚词的增减,通假字的使用,因出于避讳而改变文字,同义字词的使用,这些情况也充分体现出了古人在引用各类书籍内容时随意性很大。这种引用文句、文字变化较大的特点决定了其并不能作为校勘《潜夫论》文本的唯一或者主要依据。引文中的一些文字可以校正现存文本的错字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将这些引用文句同现传本文字对比来校正很多该引文着作文本中存在的一些错误。并且通过对比,可以辑录出一些不见于今本《潜夫论》的佚文。《潜夫论》引用的书籍包括经书、纬书、子书、史书四大部分。《潜夫论》对三《礼》、《诗》、《尚书》、《周易》、《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论语》、《孝经》内容进行了大量引用。王符对不同经书内容的关注度和侧重点是不同的,对《诗》、《尚书》、《周易》、《春秋左传》、《论语》引用频率较高,其中《周易》、《左传》对王符的影响较大。而三《礼》和《孝经》由于其内容过于单一,不适用于王符立论写作的需要而引用相对较少。对经书的引用体现出了东汉中后期今古文经融合的发展趋向,并表现出以今文为主,古文为辅的特点。《潜夫论》对经书的引用是两汉经学时代学术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同王符的“明道、征圣、宗经”的儒家学术观有着直接关系,是王符对儒家经典的一种理解和诠释。在引用方式上,主要分明引和暗引两种形式,也存在只引用经书名称或具体篇章名称而不引文句内容的情况。通过对《潜夫论》引经书内容的分析,可以了解东汉时期经书的异文、异本情况。对《潜夫论》引今古文经问题的考察分析带来了一定的启示,即分析今古文之分问题的复杂性:其一,经今古文传本比较多。其二,古人化用原文和经书古代传本多样性之间的矛盾。其三,古代避讳问题给经今古文问题带来的麻烦。其四,郑玄《仪礼》注、许慎《说文解字》和汉代熹平石碑所载文字、陆德明《经典释文》等对于今古文字的结论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带有一般性,对于我们去分析今古文经问题有着一定参考价值。王符并没有能够摆脱纬书的影响,在阐述一些上古历史人物问题时大量引用了纬书的内容。王符对于儒、道、法、兵、杂诸子思想皆有涉猎,整体上以儒家为主,道、法、兵、杂家为辅助。对于《逸周书》、《国语》、《战国策》、《世本》、《史记》、《汉书》、故志、谚语等内容也多有引用,其中对《国语》、《史记》、《汉书》的引用较多。这一方面说明王符是一位博览群书的饱学处士,出于批判社会现实立论的需要而博引先秦两汉诸子群书,另一方面也正好体现出了汉代学人力求博通的学术风气。对纬书、子书、史书的具体引用方式也有明引和暗引,直接引用原文和化用原文之分。另外,通过将诸子引文同今本诸子内容的对比可以发现诸子书在东汉时期流传的一些异文、异本情况,对于了解东汉子学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潜夫论》有着重要的文献价值。在古史研究方面,《潜夫论》为《后汉书》的写作提供了史料素材,其内容可以同其他史书互证,又可以补充史书记载的不足。所有带有“今”字的语句,都是王符对东汉当世社会种种现象做出的如实反映。一些专篇文献如“四列”、《浮侈》、《五德志》、《志氏姓》记载的内容有着特殊价值。《潜夫论》的一些内容可以用于古史问题的分析考证。在思想价值方面,《潜夫论》是了解王符思想的唯一依据,据此可以了解王符的政治、经济、哲学、伦理、教育、法治、国防军事思想的精华。在文学价值方面,《潜夫论》是东汉政论散文的杰出代表,文风自成一家。为后世留下了如“富贵荣华”、“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一犬吠形,百犬吠声”等诸多经典名言警句。

二、论王符“民为国基”的政治思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王符“民为国基”的政治思想(论文提纲范文)

(1)王符“本末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对象与选题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三、文章结构和内容
    四、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王符其人及其哲学、政治思想
    第一节 王符生平
        一、王符的生活时代
        二、“庶孽”与“处士”的身份
    第二节 王符哲学、政治思想概要
        一、王符的哲学思想
        二、王符的政治思想
第二章 王符本末观的基本内涵
    第一节 “农工商各有本末”
        一、本末的新划分
        二、富家、富民与富国的辩证关系
    第二节 农桑为本中之本
        一、“爱日”与崇本
        二、戒奢与抑末
    第三节 各行各业,各有本末
        一、非生产部门的本末划分
        二、“本末消息之争,皆在于君”
第三章 王符本末观的继承性与时代性
    第一节 东汉以前本末观的演变
        一、西周春秋时期农工商分立的认识特点
        二、战国时期重农抑商的形成与定型
        三、秦至西汉: 重农抑商的延续
    第二节 王符本末观与东汉社会实践
        一、三位一体结构下的农工商发展
        二、东汉侈靡风气的危害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后记

(2)20世纪80年代以来王符研究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一、着作
二、论文
    (一) 王符生平研究
    (二) 王符思想研究
        1. 政治思想
        2. 经济思想
        3. 军事思想
        4. 法律思想
        5. 社会思想
        6. 伦理思想
        7. 哲学思想
        8. 史学思想
        9. 教育思想
    (三) 《潜夫论》文本研究
三、王符研究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3)《潜夫论》人口思想管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言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学术回顾及问题的提出
        一 《潜夫论》的研究概况及发展历程
        二 《潜夫论》中王符人口思想的研究概况
第一章 渊源有自:王符其人与《潜夫论》其书
    第一节 王符其人其事
        一 王符其人
        二 王符其事
    第二节 《潜夫论》诞生的时代背景
        一 气候环境的影响
        二 东汉匈奴及羌患问题的由来与困扰
        三 东汉中后期的客观实际
    第三节 《潜夫论》中的人口思想内容
第二章 移民实边:《潜夫论》人口思想的历史渊源
    第一节 夏商周时期的移民思想
    第二节 春秋战国移民活动与人口思想
        一 春秋时期的移民活动与人口思想
        二 战国移民活动与吴起的人口思想
    第三节 秦的移民活动与人口思想
        一 秦统一之前的移民思想及其转变
        二 秦朝统一后的移民实边活动及其发展
    第四节 西汉移民活动与人口思想
        一 晁错的“募民徙塞下”
        二 汉武帝的移民与屯戍思想
    第五节 东汉初期移民活动与人口思想
第三章 人地相称:《潜夫论》人口思想的主基调及其价值
    第一节 《潜夫论》移民思想的先进性
        一 先秦至西汉时期的移民实边思想特点及其局限性
        二 东汉王符移民实边思想的特点及其先进性
    第二节 王符移民实边思想的价值
        一 源出爱国情怀
        二 重视人与自然关系
        三 升华移民实边思想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4)《潜夫论》文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建国以来王符研究的阶段及特点
    二、建国以来王符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对已有研究的述评、总结与反思
第一章 《潜夫论》产生的思想文化背景
    第一节 谶纬神学的兴盛与王符对谶纬的批判
        一、谶纬神学的发展过程及其在东汉的兴盛
        二、王符思想中的谶纬烙印及其对谶纬的批判
    第二节 经学的衰微与王符对经学的扬弃
        一、经学的衰微及汉代士人对其态度的变化
        二、王符对经学的扬弃
    第三节 文艺教化功能批评传统及东汉论辩文创作潮流
        一、文艺教化功能批评传统及其对士人的影响
        二、东汉的论辩及论辩文创作潮流
        三、退隐之风及其对王符创作观念及文风的影响
第二章 《潜夫论》与经学的依附与偏离
    第一节 王符散文与经学的依附
        一、“依经立意”的构思方式
        二、问难体
    第二节 《潜夫论》与经学的偏离
        一、“论”体溯源及“论”的文体观念之生成
        二、“论”体大兴及《潜夫论》“论”的文体表征
    第三节 研究《潜夫论》与经学互动的意义
第三章 王符的文艺主张及《潜夫论》的文本风格
    第一节 王符的文艺主张
    第二节 《潜夫论》的文本风格
        一、朴实醇厚的主体文风
        二、《潜夫论》的骈俪色彩
第四章 《潜夫论》的结构艺术
    第一节 《潜夫论》的结构特点和单篇结构模式
        一、《潜夫论》的整体结构特点
        二、《潜夫论》单篇结构特点及模式
    第二节 《潜夫论》的开篇和收篇艺术
        一、《潜夫论》的开篇艺术
        二、《潜夫论》的收篇艺术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5)王符《潜夫论》法律思想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王符《潜夫论》中法律思想的理论基础
    (一)《潜夫论》中法律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二)《潜夫论》法律思想的思想渊源
    (三)《潜夫论》法律思想的哲学基础
二、王符《潜夫论》法律思想的基本内容
    (一)君民关系论
    (二)德刑关系论
    (三)赏罚思想
    (四)职官选拔及考核思想
三、王符《潜夫论》法律思想的历史价值及现代意义
    (一)《潜夫论》法律思想的历史价值
    (二)《潜夫论》法律思想的现代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6)东汉王符《潜夫论》中的国家政治体系(论文提纲范文)

一、先王之治:国家政治中的帝王历史
二、称典名实:国家政治中的群臣效能
三、正直之士:国家政治中的士人群体
四、民为国基:国家政治中的立国之本

(7)王符《潜夫论》政治伦理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王符及其着作《潜夫论》
    (二) 研究现状
        1. 对王符伦理思想的研究
        2. 关于王符政治伦理思想的研究
    (三) 研究现状的成就与不足
    (四) 基本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五) 研究的意义
一、王符《潜夫论》政治伦理思想的哲学基础
    (一) “人天相通”的天人观
        1. 天道依据之“天道赏善而罚淫”
        2. 人道依据之“人道曰为”
    (二) “天以民为心”的民本观
        1. 民为国基
        2. 天以民为心
        3. 造福于民
    (三) “和以成性,化以成德”的人性论
二、王符《潜夫论》政治伦理价值追求
    (一) 致善
    (二) 致和
        1. 天人之和
        2. 君民之和
        3. 君臣之和
三、王符《潜夫论》政治伦理的核心思想
    (一) 政治行为主体道德要求
        1. 对君主的道德要求
        2. 对于臣的道德要求
        3. 对于将的道德要求
        4. 对于民的道德要求
    (二) 制度伦理
        1. 选贤制度伦理
        2. 法律制度伦理
四、对王符《潜夫论》政治伦理思想的评价
    (一) 王符《潜夫论》政治伦理思想中合理的思想
        1. 主张进步的民本思想
        2. 崇尚“致善”、“致和”的政治伦理追求
        3. 坚持“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制度伦理精神
    (二) 王符《潜夫论》政治伦理思想的局限
参考文献
致谢

(8)百年来《潜夫论》研究述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作者王符研究
二、《潜夫论》创作流传、文学价值研究
    (一)《潜夫论》成书研究
    (二)《潜夫论》的语言学研究
    (三)《潜夫论》的文学研究
三、《潜夫论》思想价值研究
    (一)《潜夫论》政治思想研究
    (二)《潜夫论》学术思想研究

(9)《潜夫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一、 选题依据及意义
    二、 研究回顾与展望
    三、 研究原则与方法
第一章 王符批判意识的形成
    第一节 王符的“独行”
    第二节 王符的“潜隐”
    第三节 王符的批判意识
第二章 《潜夫论》对汉政的观察
    第一节 《潜夫论》所涉汉政考述
    第二节 王符的“荒政”反思
    第三节 王符的“边政”探讨
    第四节 王符的“近习”批判
第三章 《潜夫论》对汉制的反思
    第一节 王符与“汉家制度”
    第二节 《潜夫论》的贤君期盼
    第三节 《潜夫论》的贤臣态度
第四章 《潜夫论》对学术的思考
    第一节 《潜夫论》与东汉易学
    第二节 《潜夫论》与东汉《诗》学
    第三节 《潜夫论》与东汉史学
    第四节 《潜夫论》与东汉方术
第五章 《潜夫论》对世风的关注
    第一节 王符引谚考论
    第二节 王符的风政批判
第六章 《潜夫论》的文学特征
    第一节 《潜夫论》的章句特征
    第二节 《潜夫论》的文体特征
    第三节 《潜夫论》的文章风格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后记

(10)王符《潜夫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Table of Contents
绪论
    一、选题动机及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及本文展望
    三、研究特色、研究方法、研究框架
第一章 《潜夫论》基本情况介绍
    第一节 《潜夫论》作者生平解读
        一、王符的姓名及出生地
        二、王符的生卒年
        三、王符的少年生活及学行
        四、王符的性格及着书动机
        五、王符在当世的声誉及影响
    第二节 《潜夫论》创作的历史背景
        一、《潜夫论》创作时期的自然环境
        二、《潜夫论》创作时期的社会政治环境
        三、《潜夫论》创作时期的民族关系状况
        四、《潜夫论》创作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
        五、《潜夫论》创作时期的思想学术环境
    第三节 潜夫、处士释义
        一、“潜夫”之义
        二、“处士”之名
    第四节 《潜夫论》的成书时间
    第五节 《潜夫论》的成书特点
        一、《潜夫论》写作风格上的特点
        二、《潜夫论》结构编排上的特点
第二章 《潜夫论》的流传、研究、着录、版本情况
    第一节 《潜夫论》的流传、研究
    第二节 《潜夫论》的历代着录
        一、唐、五代时期
        二、宋代时期
        三、元代时期
        四、明代时期
        五、清代、民国时期
    第三节 《潜夫论》的版本
        一、全体
        二、选本
    第四节 《潜夫论》的校刊及佚文情况
        一、《潜夫论》文本校勘
        二、汪继培《潜夫论笺》的分析评价
        三、《潜夫论》佚文辑录
第三章 《潜夫论》思想内容分析
    第一节 《潜夫论》思想内容介绍
    第二节 《潜夫论》思想体系解析
    第三节 《潜夫论》思想性质考察
    第四节 《潜夫论》思想特点分析
        一、《潜夫论》思想的博杂性
        二、《潜夫论》思想的社会批判性
        三、《潜夫论》思想的过渡性
第四章 历代引用《潜夫论》文句分析
    第一节 南朝、隋唐时期引文
    第二节 宋代引文
    第三节 元代引文
    第四节 明代引文
    第五节 清代引文
    第六节 引文分析结论
第五章 《潜夫论》引书分析
    第一节 《潜夫论》对经书的引用
        一、《潜夫论》对三《礼》的引用
        二、《潜夫论》对《诗》的引用
        三、《潜夫论》对《尚书》的引用
        四、《潜夫论》对《周易》的引用
        五、《潜夫论》对《春秋》三传的引用
        六、《潜夫论》对《论语》的引用
        七、《潜夫论》对《孝经》的引用
        八、《潜夫论》引用经书原因、侧重点、方式分析
        九、《潜夫论》引经书问题分析带来的启示
    第二节 《潜夫论》对纬书、子书、史书的引用
        一、《潜夫论》对纬书的引用
        二、《潜夫论》对子书的引用
        三、《潜夫论》对史书的引用
        四、《潜夫论》引用子书、史书的判定标准及特点
第六章 《潜夫论》文献价值分析
    第一节 在古史研究方面的价值
        一、《潜夫论》为《后汉书》的写作提供史料素材
        二、《潜夫论》内容可以同其他史书互证
        三、《潜夫论》内容可以同其他史书互补
        四、《潜夫论》中所有带有“今”字语句的重要性
        五、《潜夫论》中专篇文献的特殊价值
        六、《潜夫论》可以用于古史问题的分析考证
    第二节 在思想史研究方面的价值
        一、政治思想
        二、经济思想
        三、哲学思想
        四、伦理道德思想
        五、教育思想
        六、法治思想
        七、国防军事思想
    第三节 在文学研究方面的价值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四、论王符“民为国基”的政治思想(论文参考文献)

  • [1]王符“本末观”研究[D]. 章慧慧. 苏州大学, 2020(03)
  • [2]20世纪80年代以来王符研究述评[J]. 郝建平. 中华文化论坛, 2018(07)
  • [3]《潜夫论》人口思想管窥[D]. 张金金. 郑州大学, 2018(01)
  • [4]《潜夫论》文学研究[D]. 吴方强. 西南大学, 2018(01)
  • [5]王符《潜夫论》法律思想探析[D]. 张蒙蒙. 西南政法大学, 2018(07)
  • [6]东汉王符《潜夫论》中的国家政治体系[J]. 郎镝,杨柳青. 兰台世界, 2016(12)
  • [7]王符《潜夫论》政治伦理思想研究[D]. 张文萍. 云南大学, 2016(12)
  • [8]百年来《潜夫论》研究述略[J]. 郎镝,侯岩峰,沈文凡.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15(05)
  • [9]《潜夫论》研究[D]. 郎镝. 东北师范大学, 2014(04)
  • [10]王符《潜夫论》研究[D]. 蒋泽枫. 福建师范大学, 2013(01)

标签:;  ;  ;  ;  ;  

论王甫“民为本”的政治思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