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食管贲门癌患者手术前后心率失常的变化(论文文献综述)
徐凤,姚海燕,刘磊[1](2019)在《食管——贲门癌合并肺部病变同期手术的护理策略》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分析食管—贲门癌合并肺部病变同期手术的护理策略。方法抽取26例食管—贲门癌合并肺部病变同期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术前健康教育、心理护理、肺部功能锻炼及术后生命体征监测、营养支持、并发症护理等护理策略。结果 3例发生呼吸功能不全,其中1例获救,2例医治无效死亡;1例发生颈部吻合口瘘;3例出现低氧血症;4例出现肺漏气;2例术后出血;1例出现腹部脂肪液化;1例出现胃排空障碍。本组26例经积极治疗和护理,24例恢复出院,2例死亡,平均住院天数(21.2±2.13)天。结论食管—贲门癌合并肺部病变同期手术患者具有较高的危险性,需给予科学有效的护理策略--加强术前健康教育,心理护理,肺部功能锻炼;术后进行严密监测,对存在问题进行及时发现、处理,从而促进患者顺利康复。
徐东[2](2018)在《管状胃食管T型侧侧吻合技术在微创食管癌切除手术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108例食管癌采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管胃食管T型侧侧吻合疗效分析目的:手术中采用食管癌切除管状胃食管T型侧侧吻合是否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吻合方式。方法:从2015年01月起至2018年06月在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胸心外科随机选择部分食管癌患者使用管状胃食管T型吻合,记录并观察及随访患者的一般情况,如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手术后远期生存情况等。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原手术计划。共入组患者108例,胸上段30例,胸中段50例,胸下段28例,Ⅰ期12例(ESD失败,或手术前胸部增强CT提示纵隔淋巴结肿大,术后病理淋巴结阴性的患者),ⅡA期(T2-3NOM0)50例,ⅡB期(T1-2N1M0)34例,Ⅲ期(T3-4N0-1M0)12例。其中右胸内吻合26例,左颈部吻合82例;截至随访期末(2018年06月),随访患者1-42个月,中位时间20个月。共有30例患者出现复发转移,其中死亡7例,吻合口瘘或管状胃瘘发生例数为10例,均经过保守治疗,在吻合口瘘发生后1周至5周内愈合。吻合口狭窄需要进行内镜下扩张治疗的患者1例。结论:食管癌切除管状胃食管T型侧侧吻合,均在胸腹腔镜的技术下进行,手术采用腔镜微创方式,管状胃与食管T型侧侧吻合手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较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极低,近期和远期并发症较少。将腔镜技术与T型吻合技术相结合,是一种安全、微创、可行的手术方式。值得在临床中采用和推广,促使食管癌手术的优化。第二部分: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管胃食管T型侧侧吻合在胸内及颈部的对比分析目的:采用管胃食管T型侧侧吻合的手术方式中,对比分析胸腹腔镜联合微创食管癌切除右胸内吻合与左颈部吻合不同吻合部位治疗食管癌的效果及优缺点。方法:2015年01月起至2018年06月在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选择部分食管癌患者使用管状胃食管T型吻合。术前均行胃镜检查,肿瘤上缘距门齿30cm以内的患者,行颈部吻合;距门齿大于30cm行右胸内吻合。其中右胸内吻合26例,左颈部吻合82例。记录观察患者的一般一般情况,如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术后远期生存情况等。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原手术计划。无中转开胸及无剖胸探查后关胸病例。右胸内吻合26例,左颈吻合手术8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T型吻合。右胸内吻合组的平均清扫淋巴结数和平均清扫上纵隔淋巴结数较左颈部T型吻合组少,但两组总转移率未见明显差异性(P>0.05);右胸内T型吻合组的左右喉返神经损伤及吻合口瘘的发生率较左颈部T型吻合组低(P<0.05);其他并发症,两组术后心律失常、肺部感染、切口感染、术中渗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共随访108例(100%),随访截止时间2018年06月,随访时间跨度为术后1-4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0个月。所有I期患者均无化疗,所有Ⅱ、Ⅲ期患者均采用标准的4-6次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化疗。随访观察食管癌局部复发率或远处转移率、反流性食管炎、T型吻合口的狭窄、无复发生存率、总死亡及总生存率等指标。两组随访指标中,左颈部吻合组复发或转移率较右胸内组低(P<0.05),故左颈部吻合组无复发生存率较右胸内组高。结论:所有食管癌患者均采用胸腹腔镜联合手术,吻合采用T型吻合术。上述对比研究验证了 T型吻合无论是右胸内和左颈部都是安全可行的,两组均可彻底清扫区域淋巴结。与左颈部吻合相比,右胸内T型吻合在术后吻合口瘘、左右喉返神经损伤等方面并发性更低,返流性食管炎左颈部更低。两组患者的其他近期和远期并发症未见明显差异性。食管癌微创手术T型吻合具有安全、可行、微创等特点,值得推广。第三部分: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管胃食管颈部T型侧侧吻合与圆形端侧吻合的对比分析目的:比较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后管胃食管左颈部行T型全机械侧侧吻合与行圆形管状吻合器端侧吻合的差异。方法:从2015年01月起至2018年06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微创食管癌左颈部吻合手术(微创Meckown食管癌手术)中,统计出采用T型全机械侧侧吻合与行圆形管状吻合器端侧吻合的病例共174例,T型吻合组(82例)和圆形吻合组(92例),分别接受管胃食管左颈部T型全机械侧侧吻合和圆形管状吻合器端侧吻合。对比分析吻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包括呼吸循环系统并发症、乳糜胸、声音嘶哑、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吻合口返流等)等指标。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T型吻合组与圆形吻合组对比,T型吻合组吻合时间更短,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肺部感染、肺不张、需处理的胸腔积液、心律失常、乳糜胸及声音嘶哑等一般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围手术期死亡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吻合口瘘发生率和吻合口返流发生率与圆形端侧吻合比未见明显改善;而T型吻合组的术后吻合口良性狭窄发生率显着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颈部全机械T型侧侧吻合与圆形端侧吻合相比,同样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吻合方式。T型吻合组吻合口瘘发生率并不高于圆形吻合,具有吻合时间明显缩短,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低等优势,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曾庆鹏,李嘉根,薛奇,黄进丰,张良泽,高树庚,赵峻[3](2018)在《胸内消化道肿瘤患者围术期高需求输血相关因素分析及评价》文中认为目的了解食管癌与贲门癌患者围术期高需求输血的原因,分析高需求输血对术后恢复及相关生化指标变化的影响。方法从2012年10月—2017年10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行食管癌与贲门癌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中,收集围术期输注红细胞≥5 U的病例27例(高需求输血组),从输注红细胞<5 U的手术患者中筛选27例(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临床特征,分析高需求输血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及其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包括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住ICU时间、输血前后血小板计数(Plt),凝血指标,K+、Ca2+水平的变化等;以DC检测法测定Plt,凝血项目中PT、APFT、TT指标应用凝固法测定,K+、Ca2+指标以离子选择电极间接法测定。结果 2012年10月—2017年10月本院胸外科食管癌及贲门癌围术期高需求输血率为0.42%(27/6 448),其中1)高需求输血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前存在合并症患者比例为66.67%(18/27)vs 37.04%(10/27)(P<0.05),存在贫血患者比例为48.15%(13/27)vs 22.22%(6/27)(P<0.05);2)患者术后延迟性出血所致与术中出血所致的高需求输血比例为62.96%(17/27)vs 33.33%(9/27)(P<0.05);3)高需求输血组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2.96%(17/27)vs 33.33%(9/27)(P<0.05),住院时间(d)及住ICU时间(d)分别为(24.70±17.60)vs(21.41±8.16)、(1.12±2.01)vs(0.37±1.36)(P>0.05);4)高需求输血组输血前后Plt(×1012/L),K+、Ca2+水平(mmol/L)分别为235.59±76.44 vs 159.81±87.80(P<0.05),4.18±0.39 vs 3.94±0.47、2.35±0.43 vs 1.90±0.29(P<0.05),对照组相应为225.89±62.47 vs190.59±61.15(P<0.05),4.21±0.36 vs 4.17±0.43(P>0.05)、2.28±0.19 vs 2.02±0.14(P<0.05)。结论术前存在合并症与贫血是影响食管癌及贲门癌患者围术期高需求输血的危险因素,高需求输血主要因术后出血导致,且会增加患者术后凝血功能、电解质水平的紊乱并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刘丹,王允,王子豪[4](2018)在《用中医思维理解肺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的病理生理学状态》文中研究表明肺癌根治术目前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主要方法之一,手术、麻醉对人体势必产生一系列的复杂后果和不良影响,围手术期患者的病理生理学状态明显影响患者的康复和预后。用祖国传统医学的思维中来理解肺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患者的病理生理学状态可以充分利用祖国医学整体观、动态观的优势,丰富、发展原有理论,发展相关的预测、治疗的方法,提高围手术期安全性,降低并发症,使患者受益。
陆超敬,陈和忠,杨立信[5](2017)在《食管贲门癌术后非计划二次手术37例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非计划二次手术的原因及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胸外科实施食管贲门癌手术2 65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37例(1.4%)患者因严重并发症实施了非计划二次手术,其中男28例、女9例,年龄65(4879)岁,总结该37例患者的临床特征、二次手术的原因及治疗方法。结果吻合口瘘11例:1例行空肠造瘘,2例行胸壁切口清创+胸腔置管引流术,3例行颈部切口清创+上纵隔置管引流术,5例行胸腔探查术(其中3例行瘘口修补术),1例胸胃瘘行胸胃部分切除+食管颈部旷置+空肠造瘘术。乳糜胸13例,经胸行胸导管结扎术,其中1例右胸结扎失败后再次经腹腔缝扎胸导管。胸腔出血6例行开胸探查止血,腹腔出血2例,分别经左胸及腹正中探查止血。1例胸胃扭转,行吻合口切除+胃-食管端端再次吻合术。1例因双侧声带麻痹行气管切开;1例因肺大疱破裂气胸行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1例因肠梗阻行开腹探查粘连松解+空肠造瘘术。1例胸内瘘患者因二次术后肺部感染死亡,其余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食管贲门癌术后二次手术的主要原因为吻合口瘘、乳糜胸及出血,提高首次手术质量是预防二次手术发生的关键,对需要行二次手术治疗的严重并发症,及时果断的决定可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和提高二次手术的效果。
丁雪辉[6](2017)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老年食管贲门癌根治术患者心理状况、血生化及手术效果影响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究在食管贲门癌根治术期间,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手术效果、心理状况及血生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109例老年食管贲门癌患者纳入本研究,按入院先后分为综合护理组58例和常规护理组51例,两组均给予手术治疗,常规护理组在围术期间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综合护理组则在上述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就两组在围术期间的各项临床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综合护理组在护理干预后的SAS、SDS评分分别为(49.11±3.08)分、(50.65±4.23)分,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53.37±3.54)分、(54.08±4.66分);综合护理组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43.27±23.15)min、(3.57±0.64)d、(4.82±1.02)d、(12.59±4.57)d,均明显短于常规护理组(162.09±27.26)min、(4.08±0.76)d、(5.63±1.47)d、(14.81±5.69)d;术后14 d,综合护理组的Alb、PA以及Hb水平分别为(36.15±4.21)g/L、(192.87±25.49)mg/L、(109.41±11.41)g/L,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33.23±3.67)g/L、(181.26±21.53)mg/L、(103.04±8.55)g/L;术后两组的并发症主要分布在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吻合口瘘及心律失常上,综合护理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90%,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21.57%),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食管贲门癌围手术期间对患者实行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着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营养状态及其预后恢复速度,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张晖[7](2016)在《胃食管连接部腺癌临床研究》文中指出胃食管连接部腺癌(esophagogastric junction adenocarcinoma,EGJA)作为独立病种越来越多的得到临床医生的关注。针对临床上关心的热点问题,本研究拟解决如下问题1.如何合理选择手术径路?2.EGJA淋巴结转移规律,各型肿瘤淋巴结清扫范围?3.EGJA术后常见并发症,并发症与所采取的治疗方法的关系,如何控制?4.EGJA预后分析及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通过对2006年6月6日-2011年11月26日经手术治疗的EGJA患者共37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EGJA的一般临床病理特征和淋巴结转移规律,SiewertI、II型淋巴结转移率占65.7%。而Siewert III型肿瘤淋巴结转移率占73.3%。Siewert I型EGJA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率5.68%、胸下段食管旁及下纵膈淋巴结转移率27.27%、贲门右淋巴结转移率为45.45%、贲门左淋巴结转移率为29.54%、胃小弯淋巴结转移率为43.18%、胃大弯淋巴结转移率为28.41%、胃左动脉旁及腹腔动脉周围淋巴结转移率为22%。Siewert II型EGJA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率3.54%、胸下段食管旁及下纵膈淋巴结转移率16.16%、贲门右淋巴结转移率为50.00%、贲门左淋巴结转移率为35.85%、胃小弯淋巴结转移率为42.93%、胃大弯淋巴结转移率为24.74%、胃左动脉旁及腹腔动脉周围淋巴结转移率为32.83%;Siewert III型EGJA胸下段食管旁及下纵膈淋巴结转移率3%、贲门右淋巴结转移率为45.45%、贲门左淋巴结转移率为29.54%、胃小弯淋巴结转移率为43.18%、胃大弯淋巴结转移率为28.41%、胃左动脉旁及腹腔动脉周围淋巴结转移率为22%。Siewert I、II型EGJA淋巴结转移胸腹双向性,主要转移至近端胃周和下纵膈,较少出现中上纵膈淋巴结转移,仅出现纵膈淋巴结转移而不伴有胃周淋巴结转移者很少。Siewert III型主要转移至胃周淋巴结。得出Siewert I、II型EGJA淋巴结清扫,应以涵盖下纵膈及近端胃周的两野淋巴结清扫为主,而不需清扫中上纵膈淋巴结;Siewert III型EGJA则仅需要清扫胃周淋巴结的结论。EGJA术后并发症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已经大幅度下降,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但是,心肺并发症仍然保持很高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本组经腹入路者术前伴有心肺疾患及糖尿病等严重合并症的比率高于经胸和胸腹联合者,术后心肺并发症比率低于经左胸及胸腹联合组,表现出经腹入路术后心肺并发症降低的趋向。通过对不同手术入路的比较和术后并发症的分析,得出了手术入路选择的方法,手术入路的选择应考虑R0切除和淋巴结清扫的需要,同时应兼顾考虑降低术后并发症及手术风险的要求。如果EGJA范围不大,SiewertI、II型者,心肺功能能耐受进胸手术,应使用左胸+膈肌径路以满足病变切除范围及常规淋巴结清扫的需要。对于高龄、心肺功能下降,预期术后心肺并发症发生率高者,或III型EGJA对下纵膈淋巴结清扫要求不高者,可考虑使用经腹入路。通过对2007年7月10日-2011年11月26日手术治疗EGJA281例患者进行随访和生存分析,表明手术径路的选择、病理T、N分期、病理分期以及切除程度和预后相关,手术径路选择和N分期是影响预后的独立性因素。
秦高玲,陈军霞,刘宽荣[8](2016)在《胃癌合并心脏病的围术期护理》文中研究指明胃癌是本地区的多发病和常见病,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1]。胃癌合并心脏疾病的病例临床并不少见,且明显增加了手术治疗和临床护理复杂性、风险性及术后恢复的难度。为提高胃癌手术的疗效,我们在临床治疗和护理中加强围术期的管理,取得了明显的疗效。现将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住院接受手术治疗胃癌合并心脏病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结果和护理方法进行总结,以利指导临床,现报告如
杨文静,郭君,辛鑫[9](2015)在《食管贲门癌的护理体会》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体会、方法对100例食管贲门癌患者术前术后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充分的术前准备,细致周到的术后观察降低了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治愈率。结论高质量的护理贯穿于手术的全过程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程俊录[10](2015)在《食管、贲门癌根治术后心律失常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SM3、SM1、SM2和SM3期食管、贲门癌根治术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原因。方法将6075岁且术前心电图异常的229例患者分为SM3组、SM1组和SM2/SM3组。了解其术后心率失常发生率,并比较癌症浸润不同时期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术后发生心律失常概率70%,其中59例M3,79例SM1和91例SM2/3。术后发生窦速、SM1室早和房早的总发生率(70.89%),显着高于M3组(5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M2/368.13%,显着高于M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治术后48 h心律失常发生率78.17%(179/229例)。结论食管、贲门癌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与癌症分期有关,SM2/3>SM1>M3,随着癌症浸润程度的加深,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概率增加。为降低食管、贲门癌根治术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在术前、术中和术后均需做好充分准备,有针对性做好相关防治措施。
二、食管贲门癌患者手术前后心率失常的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食管贲门癌患者手术前后心率失常的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1)食管——贲门癌合并肺部病变同期手术的护理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2)管状胃食管T型侧侧吻合技术在微创食管癌切除手术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序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108例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管胃食管T型侧侧吻合疗效分析 |
序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围手术期处理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管胃食管T型侧侧吻合在胸内及颈部的对比分析 |
引言 |
1 资料与方法 |
2 围手术期处理与手术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4 讨论 |
5 小结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管胃食管颈部T型侧侧吻合与圆形端侧吻合的对比分析 |
序言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2 手术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思考与展望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论文及科研成果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致谢 |
(3)胸内消化道肿瘤患者围术期高需求输血相关因素分析及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患者一般资料 |
1.2 研究对象纳入/排除标准 |
1.3 临床资料统计与主要分析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食管及贲门癌围术期高需求输血组与对照组患者一般资料 |
2.2 食管及贲门癌患者围术期高需求输血危险因素分析 |
2.3 食管及贲门癌患者围术期高需求输血手术相关因素分析 |
2.4 食管及贲门癌患者围术期高需求输血对患者术后恢复影响的相关性分析 |
3 讨论 |
(4)用中医思维理解肺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的病理生理学状态(论文提纲范文)
1现代医学对肺癌根治术后患者病理生理学紊乱的认识 |
1.1手术后患者病理生理学紊乱的一般改变 |
1.2肺癌根治术后患者病理生理学的特殊改变 |
1.2.1围手术期对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 |
1.2.2围手术期对患者循环功能的影响 |
1.2.3围手术期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 (MSOF) |
1.2.4围手术期对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
3 中医思维理解肺癌根治术对人体的影响 |
3.1 气血虚弱是肺癌根治术后病理生理状态的基础 |
3.2 邪正盛衰是肺癌根治术后气血虚弱病理生理状态的继续发展 |
3.3 以肺失宣降为主的脏腑功能失调是肺癌根治术后病理生理状态的直接表现 |
3.4 气血凝滞、经络阻塞是肺癌根治术后病理生理状态继续发展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是病势的扩展和延伸和病位的传变 |
4 小结与展望 |
(6)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老年食管贲门癌根治术患者心理状况、血生化及手术效果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常规护理组 |
1.2.2 综合护理组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护理干预前后两组的SAS及SDS评分情况见表1。 |
2.2 两组的各项临床指标比较见表2。 |
2.3 术后14 d两组的血生化检测结果水平比较见表3。 |
2.4 术后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见表4。 |
3 讨论 |
(7)胃食管连接部腺癌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胃食管连接部腺癌一般临床病理特征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二部分 胃食管连接部腺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探讨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三部分 胃食管连接部腺癌手术入路选择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四部分 胃食管连接部腺癌术后近期并发症分析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五部分 胃食管连接部腺癌的预后分析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
参考文献 |
(8)胃癌合并心脏病的围术期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护理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10)食管、贲门癌根治术后心律失常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手术方式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2组患者术后心律失常发病情况 |
2.2 2组患者术后心律失常发病率变化 |
3 讨论 |
四、食管贲门癌患者手术前后心率失常的变化(论文参考文献)
- [1]食管——贲门癌合并肺部病变同期手术的护理策略[J]. 徐凤,姚海燕,刘磊.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39)
- [2]管状胃食管T型侧侧吻合技术在微创食管癌切除手术中的应用研究[D]. 徐东. 苏州大学, 2018(04)
- [3]胸内消化道肿瘤患者围术期高需求输血相关因素分析及评价[J]. 曾庆鹏,李嘉根,薛奇,黄进丰,张良泽,高树庚,赵峻. 中国输血杂志, 2018(03)
- [4]用中医思维理解肺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的病理生理学状态[J]. 刘丹,王允,王子豪. 四川中医, 2018(02)
- [5]食管贲门癌术后非计划二次手术37例临床分析[J]. 陆超敬,陈和忠,杨立信.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7(12)
- [6]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老年食管贲门癌根治术患者心理状况、血生化及手术效果影响的研究[J]. 丁雪辉.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7(07)
- [7]胃食管连接部腺癌临床研究[D]. 张晖. 安徽医科大学, 2016(12)
- [8]胃癌合并心脏病的围术期护理[J]. 秦高玲,陈军霞,刘宽荣. 实用医技杂志, 2016(02)
- [9]食管贲门癌的护理体会[J]. 杨文静,郭君,辛鑫.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76)
- [10]食管、贲门癌根治术后心律失常分析[J]. 程俊录.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