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肝移植

肝硬化肝移植

一、Liver transplantation for cirrhosis(论文文献综述)

党智萍[1](2021)在《肝移植术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肝移植手术(Liver Transplantation,LT)是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治疗方法。本研究旨在分析肝移植术后发生NAFLD的影响因素,为指导肝移植术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接受肝移植手术患者的术后资料。根据影像学检查或肝脏组织穿刺病理结果,将肝移植术后发生NAFLD的患者设置为实验组,同期未证实患有NAFLD的肝移植患者设置为对照组。收集肝移植患者的性别、年龄、移植适应证、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移植前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心血管疾病、吸烟及饮酒情况,以及肝移植手术至NAFLD确诊的时间间隔,移植后BMI及其变化、免疫抑制方案、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情况,肝肾功、血糖血脂等实验室指标,腹部影像学检查或肝脏组织活检证实的NAFLD的发生及进展情况。通过单因素分析确定肝移植患者术后发生NAFLD的可能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线性回归多因素分析确定影响肝移植术后NAFL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89例,术后NAFLD的发生率为13.5%。单因素分析显示,移植年龄(P=0.031)、受体移植前酒精性肝硬化(P=0.020)、术后患者BMI(P=0.016)、术后患者BMI增加量(P=0.028)、肝移植手术至NAFLD确诊的时间间隔(P=0.007)是肝移植术后NAFLD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移植年龄(OR,0.915;95%CI,0.839-0.999;P=0.047)、受体移植前酒精性肝硬化(OR,5.757;95%CI,1.077-30.789;P=0.041)和肝移植手术至NAFLD确诊的时间间隔(OR,0.138;95%CI,0.025-0.747;P=0.022)是影响肝移植术后NAFL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本研究肝移植患者术后NAFLD发生率为13.5%,并不高于文献报道的普通人群。肝移植患者术后BMI及术后BMI增加是移植术后NAFLD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但并非独立危险因素,年龄、受体移植前酒精性肝硬化及肝移植手术至NAFLD确诊的时间间隔是影响肝移植术后NAFL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杨明,黄缘,魏来[2](2021)在《肝硬化终末期患者的治疗和管理》文中研究表明肝硬化终末期通常指肝硬化失代偿期所致的慢性肝衰竭,为人类健康带来沉重负担。肝移植是最为有效的治疗,但受肝源缺乏、费用高昂等因素的严重限制。人工肝往往作为桥接治疗。细胞治疗的发展为其带来新的希望。探讨了肝硬化终末期病因治疗及并发症的管理,介绍了肝硬化终末期进行人工肝、细胞治疗、肝移植的适应证和时机。

吕少诚,郎韧,贺强[3](2020)在《肝硬化肝移植手术时机的选择与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肝硬化是肝良性疾病发展至终末期肝病的中间阶段,从肝病变发展至肝硬化乃至终末期肝病的时间为5 ~ 20年。对于终末期肝病而言,肝移植手术作为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已得到认可。但是对于肝硬化患者而言,应何时采用肝移植治疗,目前尚未达成共识。肝硬化患者一方面病情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肝功能在逐渐恶化;另一方面也会面临各种肝硬化门脉高压并发症,其严重程度也各不相同。本文结合目前关于肝硬化的相关国内外研究及指南,从不同角度对肝移植手术时机的选择进行综述。

李清[4](2020)在《肝移植术后受者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随着肝移植受者存活率的提高以及生存时间的延长,术后远期并发症逐渐增多,在胃癌高发的东亚地区,胃癌是肝移植术后常见远期并发症之一,故胃癌癌前疾病受到临床关注。本研究旨在探讨肝移植受者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发生率,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肝移植术后恶性肿瘤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06年7月至2019年7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肝移植受者102例并进行胃镜检查,设置为肝移植组。同时,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胃镜检查的肝硬化、乙肝及健康体检人群,根据年龄、性别进行1:n倾向性评分匹配,分别设置为肝硬化组、乙肝组及体检组,比较其与肝移植组CAG的发生率的差异。收集肝移植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肝移植术前原发病及并发症、肝移植时间、免疫抑制剂方案及浓度、术后相关症状、体重指数、吸烟饮酒史、高血压病史、消化道肿瘤家族史、胃癌筛查指标、胃镜检查及病理活检等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萎缩分为萎缩性胃炎组和非萎缩性胃炎组,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差异显着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02例肝移植受者中,男性76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56.04±9.74岁,病理诊断CAG为48例(47.1%),肠化生性萎缩45例(44.1%),进展高风险阶段(OLGAⅢ、Ⅳ期)占13.7%,肝移植组患CAG发生率较肝硬化组(47.1%vs29.4%,P<0.05)、乙肝组及体检组(47.1%vs37.3%,47.1%vs42.9%,P>0.05)升高。肝移植组幽门螺杆菌(Hp)活动性感染率为11.8%,明显低于肝硬化组、乙肝组及体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移植组Hp感染在OLGA分期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移植手术至胃镜检出CAG的中位时间为33(1~170)月,随访时间≤1年、1~3年、3~5年、5~10年、>10年患者中CAG的检出率分别为65%、38%、46%、54%、33%,五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移植受者CAG的单因素分析中,免疫抑制剂浓度是肝移植术后受者CAG的危险因素(P=0.015)。将年龄、男性、消化道肿瘤家族史、免疫抑制剂浓度、Hp阳性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OR=3.383,95%CI 1.143~10.014)、年龄(OR=1.057,95%CI 1.006~1.110)、免疫抑制剂浓度(OR=1.4,95%CI 1.095~1.790)是肝移植术后受者CAG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肝移植术后受者CAG的发生率为47.1%,较肝硬化、乙肝、健康体检人群升高。肝移植术后受者CAG的发生率与肝移植术后时间和Hp感染无相关性。年龄、男性、免疫抑制剂浓度是肝移植术后受者发生CAG的独立危险因素。

刘文怡[5](2020)在《剪切波弹性成像监测肝硬化门脉高压肝移植术后脾脏硬度的价值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肝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和肝癌的有效手段,部分肝硬化患者术前合并不同程度的门静脉高压症。术后早期监测门静脉高压的治疗效果,有助于临床医师及时调整治疗策略,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预后,延长生存期。门静脉高压症目前尚缺乏快速准确的无创诊断技术,本研究拟应用点剪切波弹性成像(Point shear wave elastography,PSWE)监测受体肝移植术前及术后脾脏硬度值的变化,探讨脾脏剪切波弹性成像在肝移植术后监测受体门静脉高压治疗效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7月于我院器官移植中心接受肝脏移植且术前临床诊断肝硬化并门静脉高压症患者33例为实验组。根据纳入患者的平均年龄和性别分布,纳入同期行腹部超声检查的非肝炎、无门静脉及脾静脉血栓、无门静脉高压及脾脏病变的个体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实验组于肝移植术前行超声及脾脏剪切波弹性成像、CT门静脉血管造影或胃镜检查,并于术后第2周、4周、6周、8周行超声及脾脏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获取门静脉主干内径及血流量、脾脏长径及厚径、脾静脉管径及血流速度、脾脏硬度值等参数。同期行血常规、肝功能等实验室检查,记录转氨酶等指标。健康对照组于入院时完善腹部超声、脾脏剪切波弹性成像、血常规、肝功能检查。供肝均于术前行穿刺或术中楔形切取小块肝组织送病理,评估脂肪变性程度。分别对比分析实验组术前与健康对照组、实验组术前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与否患者间及实验组不同时间段间脾脏硬度值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分析实验组术后脾脏硬度值改变与术前实验室指标、供肝等因素相关性,讨论PSWE监测肝硬化并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肝移植术后脾脏硬度值变化的价值及供肝脂肪变性等对术后脾脏硬度值变化的影响。结果:实验组术前脾脏硬度值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46.38±5.40k Pa vs.12.81±1.60k Pa;P=0.003),实验组中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术前脾脏硬度值更高(47.44±4.72k Pa vs.40.45±5.60k Pa;P=0.006)。实验组肝移植术前、术后2周、4周、6周的脾脏硬度值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8周脾脏硬度值较术前、术后2周及4周降低(P均<0.001),与第6周脾脏硬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实验组术后6周内SS值较术前降低程度与术前脾脏硬度值呈显着正相关(r=0.948,P<0.01),与供肝脂肪变性程度间呈负相关(r=-0.438,P=0.011),与供肝冷缺血时间、受体术前及术后转氨酶水平无关(P均>0.05)。结论:应用脾脏剪切波弹性成像,可无创、即时、床旁监测肝硬化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肝移植术前及术后脾脏弹性值的动态变化,能够间接评估门静脉高压症治疗效果,为临床医师改善患者预后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彭琴[6](2020)在《利福昔明联合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 ——一项Meta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利福昔明联合乳果糖疗法在肝性脑病的临床应用存在较大争议。采用循证医学方法,根据利福昔明联合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的现有证据,利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利福昔明联合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为临床联合用药治疗肝性脑病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下列6个数据库,包括科克伦临床对照试验中心数据库(CENTRAL)、PubMed、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收集利福昔明联合乳果糖(观察组)与单用乳果糖(对照组)治疗肝性脑病的随机对照试验,时间限制为建库至2020年1月,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采用改良的Jadad评分表对所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利用比值比(OR)及95%可信区间(95%CI)来描述效应量,采用倒漏斗图评价发表偏倚。主要的结局指标为有效率以及死亡率。结果:共纳入文献6篇RCTs,包括643个病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利福昔明联合乳果糖组治疗肝性脑病的有效率高于单用乳果糖组[OR=2.19,95%CI(1.55,3.10),P<0.0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利福昔明联合乳果糖组治疗肝性脑病的死亡率低于单用乳果糖组[OR=0.54,95%CI(0.23,1.25),P=0.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福昔明联合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优于单用乳果糖。

段方方,成军,杨松[7](2020)在《酒精性肝病肝移植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肝移植是酒精性肝病(ALD)相关终末期肝硬化、肝衰竭、肝细胞癌(肝癌)与重症酒精性肝炎患者重要的治疗手段。本文从ALD肝移植的手术指征、受者生存情况、受者饮酒管理、受者全身疾病管理等方面综述最新研究进展,为临床更好管理ALD肝移植受者提供参考。

陈林[8](2021)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肝移植后长期预后的分析:两个中心的研究》文中认为背景: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是一种肝内小叶间胆管的慢性非化脓性炎症,并逐渐进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最终导致肝衰竭。熊去氧胆酸是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一线用药,可有效改善肝功能,减慢肝纤维化进展,但约40%的患者应用熊去氧胆酸治疗效果不佳。然而,二线治疗药物奥贝胆酸应用于熊去氧胆酸不能耐受或效果不佳的患者只有50%有效。所以,到目前为止肝移植被认为是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终末期阶段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影响PBC患者肝移植后预后的因素尚未完全清楚。目的: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两个移植中心进行肝移植的69名PBC患者患者,明确PBC患者移植术后不同时间点肝功能变化情况,术后进行随访分析复发、并发症以及预后。方法:入组患者为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和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2006年3月至2018年7月期间因PBC行肝移植术的69例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以及术前化验及检查结果,密切监测患者术后4周内肝功能变化,随访期间出现不能解释的肝功异常进行肝穿刺活检,出院后进行定期随访,监测患者并发症。使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服从正态分布采用均数±标准差,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极小值-极大值)表示;计数资料均采用例数或百分比进行描述。二分类变量采用卡方检验、Fisher检验、Log-rank检验进行分析。采用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计算危险比(HR)和95%置信区间。采用Kapan-Meier生存曲线表示累计生存率和累计复发率。结果:1.PBC行肝移植患者的总体临床特征:行肝移植的患者以中年女性为主,中位年龄为55(39-67)岁,女性患者60例占87%。MELD评分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血小板(PLT)比率指数(APRI评分)分别为19(6-31)分和2.26(0.11-42.22)分。Mayo风险评分为9.53(4.34–12.44)分。Child-Pugh B级患者26名(37.7%),Child-Pugh C级患者43名(62.3%)。2.PBC患者术后1年、2年和3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8.6%、95.6%和95.6%。APRI>2与术后低生存率相关(Log-rank P=0.006)。3.PBC患者术后1年、2年和3年的累积复发率分别为3.0%、4.6%和6.3%。复发与移植时受体年龄相关,受者年龄小于48岁是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Log-rank P<0.001)。4.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在术后第一天急剧升高达到峰值,第2天迅速下降,AST的下降趋势比ALT更加迅速,术后1周降低至正常值附近,术后4周内完全降至正常值水平并维持。碱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转肽酶(GGT)术后第1天降至正常值附近,后持续缓慢升高,直到术后1周达到峰值,后又逐渐下降,术后4周降至正常值附近。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术后整体呈下降趋势,术后第1天开始下降,术后4周降至正常值范围内。白蛋白(ALB)术后波动性升高,术后4周升至正常值。总之患者肝移植术后4周内肝功能各项指标(包括AST、ALT、ALP、GGT、TBIL、DBIL、ALB)均恢复至正常值范围内。5.移植术后存在多种并发症,包括感染并发症、胆道并发症、血管并发症、排斥反应和其他相关并发症。感染和胆道并发症为肝移植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2%和26%。结论:1.PBC肝移植患者生存期长,且APRI>2与术后低生存率相关,故APRI可考虑用于初步预测患者术后生存期。2.尽管术后常规应用优思弗(UDCA),但肝移植术后随着随访时间延长,PBC复发率逐渐增加,且复发与年龄相关,年龄小于48岁复发风险高。3.尽管肝移植术后初期肝功各项指标改变明显,但4周内均可完全恢复正常。4.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种类多,感染和胆道并发症为肝移植术后的最主要并发症。

王孝平[9](2020)在《肝脏再生对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评估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拟探讨肝脏再生在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预后评估中的价值并结合肝再生及器官损害的临床指标创建新的预后评估模型,从而为患者的临床管理提供优化方案。方法:1.纳入2012年3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入院的HBV-ACLF患者。记录年龄、性别等一般人口统计学资料及临床指标。采用CTP、MELD、CLIF-SOFA、CLIF-C OFs、CLIF-C ACLFs、AARC等评分系统判断患者病情。完善对患者的随访,随访时间为发生ACLF后90天,随访终点为死亡或接受肝移植。采用SPSS 16.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判断患者90天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探讨肝脏再生在HBV-ACLF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2.将2012年3月至2015年12月入院的HBV-ACLF患者纳为建模组。根据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按各参数的权重建立预后评估模型。参照建模组ACLF的诊断以及患者纳入排除标准,纳入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入院的HBV-ACLF队列作为测试组,对模型的预测效能进行外部验证。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ROC)曲线对该模型的预测效能进行阐释并与传统模型进行比较。结果:1.研究共纳入2012年3月至2015年12月入院的HBV-ACLF患者240例,患者28天及90天非肝移植存活率为64.58%和56.25%。Cox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总胆红素、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肌酐、甲胎蛋白(AFP)、中性粒细胞计数和白蛋白水平是患者90天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AFP水平较高(>49 ng/m L)的患者其短期预后更好。2.根据Cox多因素分析的结果及参数的权重建立新的预后模型,R=0.028×年龄(岁)+0.003×总胆红素(μmol/L)+0.004×肌酐(μmol/L)-0.071×白蛋白(g/L)+0.089×中性粒细胞计数(×109/L)+0.363×INR-0.001×甲胎蛋白(ng/m L)。新模型预测患者90天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ROC)在建模组和测试组中分别为0.822和0.842,效能优于其他传统模型。传统模型中,CLIF-ACLFs预测患者短期预后的效能最佳。结论:1.在传统预后评估模型中,CLIF-ACLFs评分预测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效能较好;其他模型(如CTP、MELD、CLIF-SOFA、CLIF-C OFs以及AARC评分)也有一定的预后评估价值。2.甲胎蛋白作为肝脏再生的血清标志物,是HBV-ACLF短期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AFP水平较高的患者其不良结局发生率更低。3.本研究结合肝脏再生与器官损害的临床指标,创建了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预后评估模型,通过内部和外部验证表明该模型稳健性及预测效能较好,有利于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策略,优化患者的临床管理。

陈俊晔[10](2020)在《ABO血型不合肝移植预后的危险因素与胆道并发症 ——844例病人回顾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唯一有效手段,但是肝源需求和供肝数量之间的差距却逐渐在扩大,肝源的短缺造成许多患者在等待肝源的过程死亡。将ABO血型不合肝移植纳入常规移植可以有效地扩大肝源池。日本与韩国近年来广泛地开展ABO血型不合的活体肝移植,显示血型不合的活体肝移植受者生存率与血型相合的活体肝移植生存率无明显差距。我国肝移植供肝主要来自于心脏死亡器官捐献,国际有关心脏死亡器官捐献的ABO血型不合肝移植研究较少,国际的有关ABO血型不合肝移植的免疫抑制经验也不能直接用于国内。此外,近几年来韩国有学者提出ABO血型不合肝移植只需解决弥漫性肝内胆管损伤,似乎吹响了将血型不合肝移植纳入常规肝移植的号角,然而我国对这方面的研究甚少。基于此,本研究意在探索我国背景下ABO血型不合肝移植预后的危险因素,以及与弥漫性肝内胆管损伤的关系,有助于找到进一步改善ABO血型不合肝移植预后的方法和对策。研究方法:本研究采取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1月接受肝移植的手术的患者,共纳入844例。首先,根据供受者ABO血型是否相合分为2组:即ABO血型相合组(721例)与ABO血型不合组(123例)。首先比较两组信息,并得到2组生存曲线,用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Cox分析,获得移植物存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次,将所有资料纳入划分成肝移植后院内再移植或死亡组(99例)与存活组(745例),进行组间比较,多因素Logistic分析获得肝移植后院内再移植或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随后,将肝移植后院内存活组(745例)分成ABO血型相合组(660例)与ABO血型不合组(85例),进行组间比较,并得到2组生存曲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分析,获得肝移植后院内存活移植物存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然后,对肝移植后院内存活组作胆道并发症与ABO血型不合的生存分析。最后将肝移植后院内存活的ABO血型不合肝移植组(85例)分成弥漫性肝内胆管狭窄组(12例)与非弥漫性肝内胆管狭窄组(73例),进行组间比较,多因素分析获得弥漫性肝内胆管狭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结果:844例肝移植案例显示ABO血型不合组更高CHILD评分(P=0.035)、更高MELD评分(P=0.002)、更多移植前接受人工肝支持(P=0.009)、更少自身免疫性肝病(P=0.028)、更少肝硬化(P=0.007)、更长冷缺血时间(P=0.001)、更多移植后巨细胞病毒感染(P<0.001)、更多移植后住院期内院内感染(P=0.002)、更多移植后住院期内器官再移植或患者死亡(P<0.001)、更多胆道并发症(P=0.013)、更多弥漫性肝内胆管狭窄(P<0.001)。ABO血型相合组与血型不合组的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移植物存活率分别为93.2%-71.7%、89.2%-65.7%、86.5%-59.4%、81.3%-50.0%、73.8%-46.5%、69.2%-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844例肝移植受者移植物存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血型不合(HR=2.612,95%CI:1.949,3.501,P<0.001)、移植前人工肝系统应用(HR=1.452,95%CI:1.033,2.040,P=0.032)、术中失血量(HR=1.000,95%CI:1.000,1.000,P=0.006)、移植后院内感染(HR=2.923,95%CI:2.157,3.961,P<0.001)。844例肝移植案例显示院内死亡或再移植组有更多血型不合(P<0.001)、更多再移植(P=0.010)、更高CHILD评分(P<0.001)、更高MELD评分(P<0.001)、更多移植前接受人工肝支持(P<0.001)、更多药物性肝病(P=0.007)、更少肝硬化(P=0.004)、更长手术时间(P=0.017)、更多术中失血量(P=0.026)、更多移植后接受人工肝支持(P=0.010)、更多移植后住院期内肝血管血栓事件(P=0.032)、更多移植后住院期内院内感染事件(P<0.001)。844例肝移植院内死亡或再移植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血型不合(OR=4.689,95%CI:2.826,7.782,P<0.001)、再移植(OR=2.932,95%CI:1.142,7.526,P=0.025)、移植前接受人工肝支持(OR=2.658,95%CI:1.555,4.545,P<0.001)、术中失血量(OR=1.000,95%CI:1.000,1.000,P=0.039)、移植后院内感染(OR=4.868,95%CI:2.948,8.038,P<0.001)。745例院内存活(远期存活)肝移植案例显示ABO血型不合组有更多丙型肝炎(P=0.03)、更长冷缺血时间(P=0.011)、更多移植后巨细胞病毒感染(P<0.001)、更多胆道并发症(P<0.001)、更多胆道吻合口狭窄(P=0.023)、更多弥漫性肝内胆管狭窄(P<0.001)。ABO血型相合组与血型不合组的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移植物存活率分别为97.1%-95.9%、94.3%-87.1%、88.8%-73.2%、80.6%-68.2%、75.5%-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745例远期存活肝移植受者移植物存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热缺血时间(HR=1.059,95%CI:1.027,1.092,P<0.001)、移植后院内感染(HR=2.692,95%CI:1.638,4.424,P<0.001)、胆道吻合口狭窄(HR=1.719,95%CI:1.058,2.793,P=0.029)、弥漫性肝内胆管狭窄(HR=4.009,95%CI:2.004,8.020,P<0.001)。652例远期存活、排除胆道吻合口狭窄案例的肝移植案例ABO血型相合组与血型不合组移植物存活率无显着性差异(Log-Rank检验:P=0.214,Breslow检验:P=0.148)。728例远期存活、排除弥漫性胆管狭窄案例的肝移植案例ABO血型相合组与血型不合组移植物存活率无显着性差异(Log-Rank检验:P=0.459,Breslow检验:P=0.189)。666例远期存活、排除院内感染案例的肝移植案例ABO血型相合组移植物存活率优于血型不合组(Log-Rank检验:P=0.012,Breslow检验:P=0.004)。85例远期存活、ABO血型不合的肝移植案例显示弥漫性肝内胆管狭窄与无弥漫性肝内胆管狭窄组间无显着性差异。弥漫性肝内胆管狭窄组移植物存活率显着性差于无弥漫性肝内胆管狭窄组移植物存活率(Log-Rank检验:P<0.001,Breslow检验:P<0.001)。12例远期存活患有弥漫性肝内胆管狭窄ABO血型不合肝移植受者,平均随访时间16.0±11.8月(3.3-40.9月),随访截止时间内存活1例(8.3%),诊断弥漫性肝内胆管狭窄平均时间3.4±1.5月(0.7-6.9月)。结论:基于我中心在2015年起的844例死亡供体肝移植研究数据分析,受者全期移植物存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血型不合、移植前接受人工肝系统支持、术中失血量与移植后院内感染。对于移植后住院内发生再移植或死亡的受者,发生再移植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血型不合、再移植、移植前接受人工肝系统支持、术中失血量与移植后院内感染。对于移植后住院内未发生再移植或死亡、安全出院的受者,其移植物存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热缺血时间、移植后院内感染、胆道吻合口狭窄与弥漫性肝内胆管狭窄。ABO血型不合肝移植受者当前仍应重点关注围术期,因其在院内有更高的再移植或死亡率,而重中之重是预防移植后院内感染,从而能提高我中心全期移植物存活率。对于出院后的血型不合肝移植受者,则应在移植后至少6个月内重点关注胆道并发症尤其是弥漫性肝内胆管狭窄的发生。弥漫性肝内胆管狭窄的发生率为14.1%,但最终再移植或死亡发生率为91.6%。利妥昔单抗突破了ABO血型不合肝移植的藩篱,扩大了肝源池,有利于挽救更多肝衰竭等待肝移植的患者,在患者肝移植术安全出院后,除外弥漫性肝内胆管狭窄,ABO血型不合肝移植与ABO血型不合肝移植的移植物存活无显着性差异。目前仍需解决较高的住院内再移植或死亡事件,探究弥漫性肝内胆管狭窄的预防与治疗措施。

二、Liver transplantation for cirrhosis(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Liver transplantation for cirrhosis(论文提纲范文)

(1)肝移植术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诊断标准
    4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患者基本特征
    2 供体脂肪变性对移植术后NAFLD发生的影响
    3 肝移植术后NAFLD程度分级及其疾病进展
    4 肝移植术后NASH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5 肝移植术后NAFLD发生与手术至NAFLD确诊时间间隔的关系分析
    6 肝移植术后BMI的变化趋势
    7 肝移植术后NAFLD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讨论
    1 患者基本特征分析
    2 肝移植后NAFLD的发生率及疾病进展分析
    3 影响肝移植术后NAFLD发生的因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肝移植术后并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附录或缩略词表
致谢

(2)肝硬化终末期患者的治疗和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 肝硬化终末期患者的病因治疗
2 肝硬化终末期患者的管理
    2.1 难治性肝硬化腹水的管理
    2.2 低钠血症的管理
    2.3 肝肺综合征的管理
    2.4 肝硬化心肌病的管理
3 人工肝支持系统
4 细胞治疗
    4.1 肝硬化终末期患者细胞治疗的来源及临床疗效
    4.2 肝硬化终末期患者细胞治疗的适应证、时机及挑战
5 肝移植
    5.1 肝硬化终末期患者肝移植的适应证
    5.2 肝硬化终末期患者肝移植的时机
6 小结

(3)肝硬化肝移植手术时机的选择与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以肝硬化病程为基础的手术时机
2 以肝功能为基础的手术时机
    2.1 Child分级
    2.2 MELD评分
3 以肝硬化门脉高压并发症为基础的手术时机
    3.1 食管胃静脉曲张
    3.2 肝性脑病
    3.3 肝肾综合征
    3.4 腹水
    3.5 其他
4 以门静脉压力为基础的手术时机

(4)肝移植术后受者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2 资料收集
    3 入选标准
    4 检查方法
    5 诊断标准
    6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基本资料
        1.1 肝移植受者的一般资料
        1.2 肝移植组和对照组的匹配资料
    2 肝移植术后受者CAG的发生率
        2.1 肝移植组CAG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的比较
        2.2 肝移植组CAG的发生率与随访时间的关系
        2.3 肝移植组CAG的病理分期
    3 肝移植术后受者CAG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3.1 CAG相关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3.2 CAG相关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致谢

(5)剪切波弹性成像监测肝硬化门脉高压肝移植术后脾脏硬度的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超声检查及剪切波弹性成像
    3 CT门静脉血管造影或胃镜
    4 病理组织检查
    5 实验室检查
    6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一般资料及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结果
    2 实验组肝移植术前脾脏硬度与EVs等因素的相关性
    3 实验组肝移植术后不同时间段的SS值及脾脏大小差异比较结果
    4 实验组肝移植术后6周内脾脏硬度值改变程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脾脏超声弹性成像的临床应用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或缩略词表
致谢

(6)利福昔明联合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 ——一项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 文献检索策略
    1.3 文献筛选
    1.4 数据提取
    1.5 文献质量评价
    1.6 结局指标
    1.7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
    2.2 纳入文献基本特征
    2.3 纳入文献质量评价结果
    2.4 meta分析结果
    2.5 发表偏倚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7)酒精性肝病肝移植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ALD肝移植的手术指征
2 ALD肝移植受者的生存情况
3 ALD肝移植受者的饮酒管理
4 ALD肝移植受者的全身疾病管理
5 小结

(8)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肝移植后长期预后的分析:两个中心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
第1章 引言
第2章 综述
    2.1 PBC的流行病学及发病机制
    2.2 PBC的自然病程及临床表现
    2.3 PBC的诊断
    2.4 PBC的内科治疗
        2.4.1 熊去氧胆酸
        2.4.2 奥贝胆酸
        2.4.3 布地奈德及其他治疗
    2.5 PBC患者肝移植适应证
    2.6 PBC患者肝移植术后生存及影响因素
    2.7 PBC患者肝移植术后复发及复发后治疗
        2.7.1 复发性PBC(reccurent PBC,r PBC)的诊断
        2.7.2 rPBC的危险因素
        2.7.3 rPBC的预后及治疗
    2.8 PBC患者进行肝移植的前景及挑战
第3章 研究对象及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纳入标准
    3.3 排除标准
    3.4 数据收集
    3.5 统计学分析
第4章 结果
    4.1 69 例PBC肝移植患者的临床基本特征
    4.2 患者术后生存情况
    4.3 术后生存相关危险因素
    4.4 术后复发情况
    4.6 术后4 周内肝功各项指标基本恢复正常
    4.7 感染和胆道并发症为移植术后的主要并发症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9)肝脏再生对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评估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肝脏的结构功能及肝损害
    1.2 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定义与命名
    1.3 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特点
    1.4 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管理
        1.4.1 内科综合治疗
        1.4.2 人工肝支持治疗
        1.4.3 肝移植
    1.5 慢加急性肝衰竭的预后及评估方法
        1.5.1 Child评分
        1.5.2 终末期肝病模型及其衍生模型
        1.5.3 序贯性器官衰竭评价及其简化模型
        1.5.4 AARC评分
    1.6 肝脏再生在肝衰竭中的作用
    1.7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目标与方法
        1.7.1 目的与意义
        1.7.2 主要内容与方法
第2章 肝再生对慢加急性肝衰竭的预后评估作用
    2.1 对象与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统计学方法
    2.2 患者基本临床特征
    2.3 患者预后风险因素分析
    2.4 血清甲胎蛋白对慢加急性肝衰竭的预后评估价值
    2.5 讨论
        2.5.1 患者基本临床特征和肝外因素对预后的影响
        2.5.2 肝脏功能损害对预后的影响
        2.5.3 肝脏再生对预后的影响
第3章 结合肝脏再生创建肝衰竭预后模型并验证
    3.1 对象与方法
    3.2 建立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预后模型
    3.3 模型的验证
    3.4 模型预测效能的比较
    3.5 讨论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10)ABO血型不合肝移植预后的危险因素与胆道并发症 ——844例病人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表
1 引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收集资料
    2.3 相关定义
        2.3.1 ABO血型不合肝移植与ABO血型相合肝移植
        2.3.2 肝移植患者的免疫抑制与诱导治疗,抗乙肝病毒治疗
        2.3.3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随访计划及诊断要点
    2.4 统计学方法
3.结果
    3.1 ABO血型分组临床资料
        3.1.1 ABO血型分组术前基线资料
        3.1.2 ABO血型分组术中资料
        3.1.3 ABO血型分组术后随访资料
        3.1.4 基于ABO血型是否相合分组的生存曲线
    3.2 肝移植受者移植物存活率影响因素
    3.3 住院内再移植或死亡的影响因素
    3.4 远期存活ABO血型分组资料
        3.4.1 分组资料对比
        3.4.2 排除肝移植后院内死亡或再移植案例的肝移植受者基于ABO血型是否相合分组的生存曲线
    3.5 远期存活肝移植受者移植物存活率影响因素
    3.6 远期存活、排除有关案例的肝移植受者基于ABO血型是否相合分组生存曲线
        3.6.1 远期存活、排除胆道吻合口狭窄案例的肝移植受者基于ABO血型是否相合分组生存曲线
        3.6.2 远期存活、排除弥漫性胆管狭窄案例的肝移植受者基于ABO血型是否相合分组生存曲线
        3.6.3 远期存活、排除院内感染案例的肝移植受者基于ABO血型是否相合分组生存曲线
    3.7 远期存活、ABO血型不合的肝移植受者弥漫性肝内胆管狭窄分组资料
        3.7.1 分组资料对比
        3.7.2 远期存活、ABO血型不合的肝移植受者基于是否患弥漫性肝内胆管狭窄分组生存曲线
    3.8 12例远期存活、患有弥漫性肝内胆管狭窄的ABO血型不合肝移植受者临床资料
4 附表
5 附图
6 讨论
    6.1 所有肝移植患者与ABO血型分组
    6.2 所有肝移植患者移植物存活率的危险因素
    6.3 所有肝移植患者住院内再移植或死亡的危险因素
    6.4 远期存活肝移植患者与ABO血型分组
    6.5 远期存活肝移植患者移植物存活率的危险因素
    6.6 ABO血型不合与弥漫性肝内胆管狭窄
7 研究局限性
8 结论
9 参考文献
综述 ABO血型不合肝移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四、Liver transplantation for cirrhosis(论文参考文献)

  • [1]肝移植术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影响因素分析[D]. 党智萍. 青岛大学, 2021(02)
  • [2]肝硬化终末期患者的治疗和管理[J]. 杨明,黄缘,魏来.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1(01)
  • [3]肝硬化肝移植手术时机的选择与研究进展[J]. 吕少诚,郎韧,贺强.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2020(08)
  • [4]肝移植术后受者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 李清. 青岛大学, 2020(01)
  • [5]剪切波弹性成像监测肝硬化门脉高压肝移植术后脾脏硬度的价值研究[D]. 刘文怡. 青岛大学, 2020(01)
  • [6]利福昔明联合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 ——一项Meta分析[D]. 彭琴. 山西医科大学, 2020(12)
  • [7]酒精性肝病肝移植的研究进展[J]. 段方方,成军,杨松. 器官移植, 2020(03)
  • [8]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肝移植后长期预后的分析:两个中心的研究[D]. 陈林. 吉林大学, 2021(01)
  • [9]肝脏再生对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评估的临床研究[D]. 王孝平.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10]ABO血型不合肝移植预后的危险因素与胆道并发症 ——844例病人回顾性研究[D]. 陈俊晔. 浙江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肝硬化肝移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