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点接地电阻的理论探讨

中性点接地电阻的理论探讨

一、关于中性点接地电阻器的理论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高德民,伍国兴,曹海兵,张繁,李健伟[1](2022)在《一起10kV电压互感器熔断器熔断及二次电压不平衡处理与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中作者介绍了变电站10kV电压互感器熔断器熔断的故障以及电压互感器二次侧电压不平衡的异常情况,分析了故障录波、保护动作情况,配合电压互感器的励磁特性试验,明确了故障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周烺,刘建政,张琦雪,钟波,桂林[2](2021)在《大型水轮发电机消弧线圈接地方式下的注入式定子接地保护新方案》文中研究指明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大型水轮发电机的定子接地保护中,从消弧线圈附带的仪表线圈注入20 Hz信号是一种常规方案。为了提升保护效果并克服大型水轮发电机定子绕组对地电容增大带来的困难,提出了一种从消弧线圈串接电阻两端注入20 Hz信号的新方案。与常规方案对比,分析了应用新方案时从注入端口看进去的20 Hz等值电路,研究了相应的接地故障过渡电阻计算方法。以天生桥二级水电站发电机为研究对象,参照其消弧线圈的参数定制了试验专用消弧线圈,并在动模发电机上进行了定子接地故障试验,检验了2种保护方案的效果。动模试验结果表明,新方案相比常规方案,接地故障过渡电阻测量最大值由5.6 kΩ提高到20 kΩ,测量误差在±6%以内。

周兴达[3](2020)在《三相四桥臂变流器关键技术研究及在中性点不接地配电网中的多功能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三相四桥臂功率变流器的第四桥臂能够对共模或零序分量进行灵活控制,广泛应用于带有零线回路的供电网的有源滤波、不间断电源、以及孤岛模式运行的变流器等场景,较之三相三桥臂变流器通过额外隔离变压器的星型侧中点抽头实现零线的方式具有明显的体积和重量优势。但是相比于三相三桥臂变流器成熟的理论体系,三相四桥臂系统尚有多个理论问题需要深入研究解决:例如,对应于三相三桥臂下的三电平直流侧中性点电位平衡问题,三相四桥臂拓扑的额外桥臂使得原有直流侧中性点电位平衡控制不再适用;又如,对应于三相三桥臂LCL滤波器的有源阻尼方法,三相四桥臂在差模回路之外还具有额外的共模回路,于是就产生了差共模结合下的有源阻尼新问题。本文首先研究解决了三相四桥臂三电平结构直流侧中性点电位平衡问题,然后提出了基于差共模等效电路的三相四桥臂LCL滤波器有源阻尼新方法,最后基于三相四桥臂拓扑的差共模分析方法,本文进一步提出了三相四桥臂变流器在三相三线制中性点不接地中压配电网中的多功能应用新方法,巧妙利用第四桥臂的共模回路控制来进行单相接地故障中接地电流的补偿与消弧,从而实现了多种配网功能在同一台变流器上的解耦和集成。本文的研究可分为以下三个部分:在第二章中,针对三相四桥臂三电平结构直流侧中性点电位平衡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四相共模电压注入的新型平衡算法,该算法在每个控制周期内根据交流侧电流和直流侧电压计算出需叠加到各相调制信号上的四相共模电压,从而维持直流侧中性点电位的平衡,该新算法计算流程简单且计算结果准确。同时,本文还首次揭示了数字控制延迟对于三电平直流侧中性点电位产生1/6采样控制频率交流波动的规律,并对此提出了一种基于预测控制的数字延迟补偿方法,完全抑制了数字控制延迟所导致的三电平直流侧中性点电位波动。在第三章中,针对三相四桥臂拓扑下的LCL滤波器有源阻尼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差共模等效电路的LCL滤波器有源阻尼新方法,保证了差模和共模两个LCL等效电路同时实现有效阻尼。对于LCL差模等效电路,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逆变侧电流反馈和LCL电容电压前馈的有源阻尼新方法,通过在电容电压前馈通路上增加了一个高通滤波环节,不光可以改善逆变侧电流反馈控制有源阻尼方法对于电网电感的鲁棒性,并且有助于抑制电网电压中的背景谐波。对于LCL共模等效电路,本文首次提出了基于网侧共模电流和LCL共模电容电流反馈的有源阻尼方法,并且对于该有源阻尼方法在1/6采样控制频率处阻尼效果较弱的现象,本文提出了采用陷波器补偿的新方法,以提高LCL共模回路有源阻尼方法对于电网电感的适应性。在第四章中,本文首先研究了三相四桥臂拓扑的差共模分解原理和控制方法,同时将三相四桥臂差共模电路分析方法推广到三相三线制中性点不接地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及其有源消弧的分析中,推导出三相四桥臂共模电压与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接地点电流的关系,并且提出了以三相四桥臂差模电流补偿无功和不平衡电流,而以三相四桥臂共模电流抑制单相接地故障接地点电流以实现有源消弧的方法,从而首次实现了有源滤波和有源消弧功能在同一台变流器设备上的集成与同步运行。本文还进一步研究了三相四桥臂多功能设备差模与共模电流控制器的设计方法,提出了差共模控制器在不同配电网状态下的工作模式以及模式之间的切换策略。文中提出的所有方法都通过搭建三电平LCL型三相四桥臂实验平台实现了成功的实验验证,而且通过搭建的配网模型低压实验平台,本文提出的新型三相四桥臂多功能设备的运行原理和控制方法也得到了实验验证。总而言之,本文在研究解决了三相四桥臂系统的三电平直流侧中性点平衡与LCL有源阻尼问题的同时,也将其应用拓展到了三相三线制中性点不接地配电网的新领域。

李春艳[4](2019)在《计及三相关联性的励磁涌流识别与快速抑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变压器作为整个电力网络的关键设备之一,其可靠运行是整个电力网络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电流差动保护是变压器的主保护,当变压器空载合闸或者外部故障切除电压恢复后,变压器产生的励磁涌流会流过差动回路,导致差动保护误动作。因此如何消除励磁涌流带来的影响一直是变压器保护的研究热点。目前针对励磁涌流的研究主要有涌流识别和涌流抑制,现有的涌流识别方法多挖掘波形单相特征,忽略了相与相间的关联性,可能影响涌流识别的正确率;风电场不脱网运行(低电压穿越)过程中谐波分量会导致风电场送出变压器的差动保护将故障电流误识别为励磁涌流,因此迫切需要寻找一种不受谐波影响的涌流识别方法;励磁涌流识别方法虽避免了差动保护误动,但涌流仍会影响变压器寿命和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因此还需寻找励磁涌流抑制方法去消除涌流带来的不利影响。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77184)的支持下,研究了变压器差动保护原理和励磁涌流产生机理,分别针对常规应用和风电场接入两种情况,提出了两种变压器励磁涌流识别方法,针对涌流识别不能消除励磁涌流不利影响的问题,提出了集成低通滤波和反并联晶闸管的软启动涌流抑制方法。论文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根据变压器差动保护的基本原理以及励磁涌流的产生机理,推导了三相励磁涌流频域解析式。常规的励磁涌流频率分析都只针对单相变压器进行研究,但本文为了进一步分析变压器相与相间的关联性,推导了三相变压器励磁涌流频域解析式,并研究不同初始条件(合闸初相角和饱和磁通条件)下,励磁涌流幅值变化特性,同时研究不同初始条件下励磁涌流时域和频域的自相关特性和互相关特性,寻找消除励磁涌流对变压器差动保护影响的方法。(2)针对现有励磁涌流识别方法忽略相与相之间关联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变量多尺度模糊熵(Multiscale Multivariate Fuzzy Entropy,MMFE)的变压器励磁涌流识别方法。MMFE继承了传统多变量多尺度熵(Multiscale Multivariate Sample Entropy,MMSE)可评价信号自身复杂度和通道间互相关性的优点,并通过模糊隶属度函数对MMSE硬阈值判据进行了软化改进。根据励磁涌流和故障电流的MMFE曲线明显分布在不同区域的特点,提出了基于MMFE的涌流识别方法,该方法将由尺度因子和MMFE值组成的二维空间划分为动作区和制动区,定义电流MMFE熵值面积与给定的制动区面积的比值为MMFE熵值面积比,通过比较熵值面积比与常数1的大小关系识别变压器励磁涌流和故障电流。在ATP/EMTP平台和动态模拟系统中建立变压器模型,研究了变压器不同运行工况下所提方法识别的正确性和有效性。(3)针对风电场送出变压器在风电场低电压穿越过程中发生内部故障时,变压器励磁涌流识别易受风电场短路电流谐波分量影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元经验模态分解(Multivariat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MEMD)预处理后MMFE特征向量(MEMD-MMFE)的风电场送出变压器励磁涌流识别方法。风电场低电压穿越过程中,送出变压器内部故障时受风电场短路电流谐波分量影响,2次谐波制动算法可能将故障电流误识别为励磁涌流,导致差动保护误制动。而且短路电流的谐波分量同样会影响电流的MMFE曲线,单纯的靠MMFE变换不能可靠识别风电场送出变压器的励磁涌流。因此,结合MEMD可对多通道信号自适应同步联合分析的优点,提出了基于MEMD-MMFE的励磁涌流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将三相电流经过MEMD进行预处理;然后对预处理后的电流信号进行MMFE变换,得到MEMD-MMFE熵值面积;最后通过比较变压器电流的熵值面积与保护判据门槛值的关系来辨识励磁涌流和故障电流。在Matlab/Simulink平台搭建风电场接入系统模型,分析不同运行工况下所提方法识别的正确性和有效性。(4)针对现有涌流主动抑制方法启动时间慢或谐波分量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软启动的变压器涌流抑制方法。该方法是将反并联晶闸管和高阶滤波电路组成涌流抑制器,通过涌流抑制器实现变压器一次侧电压平滑启动(软启动),达到主动抑制涌流的目的。针对反并联晶闸管导通过程主要产生奇次谐波的特点,对比了高阶阻尼滤波、高阶阻尼陷波等电路的滤波效果,选取含RC阻容阻尼的高阶陷波电路作为滤波电路,并对其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再将反并联晶闸管与滤波电路串联,结合变压器端电压闭环反馈控制构建基于软启动的励磁涌流抑制方案。基于Matlab/Simulink建立了涌流抑制器模型,通过仿真三相变压器组和三相三柱式变压器不同接线方式下的电压、电流和磁通特性,验证涌流抑制器对涌流的抑制效果。

彭伍龙[5](2019)在《换流变压器的励磁涌流特性及其识别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及其工程得到快速发展,换流变压器作为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关键设备,其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换流变压器在接线方式和结构特点方面与常规电力变压器有所不同,正常运行时直流偏磁和空载合闸时励磁涌流会对电流差动保护产生较大影响。为此,本文针对换流变压器的励磁涌流特性及其识别方法开展了如下研究工作。论文首先分析了换流变压器的运行方式及结构特点。超特高压大容量的换流变压器一般星角变压器与星星变压器并联接线构成,为换流阀提供相角相差30°的交流电压,并据此实现12脉动交直变换。本文阐述了换流变压器直流偏磁的产生机理及其影响,以及换流变压器励磁涌流的特征与分类。分析了在不同运行情况下,换流变压器的励磁涌流问题可能给其电流差动保护的安全可靠运行带来严重影响。针对并联运行的换流变压器,本文深入研究了星角变压器空载合闸时角侧环流与星侧中性点零序电流内在关系,定义了由星角变压器和星星变压器构成换流变压器组的复合环流与复合零序电流。在此基础上,推导了换流变压器复合环流与复合零序电流在空载合闸涌流和内部接地故障等不同情况下的关系表达式,提出了基于波形相关系数的换流变压器励磁涌流识别新方法及电流差动保护方案。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表明,新方法可以有效避免换流变压器差动保护在涌流时误动以及空投于故障时拒动的情况,有效提高了换流变压器运行安全性,保障交直流系统的可靠运行。

余亚南[6](2019)在《基于IEC 61850的配电网故障定位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由于我国配电网所采用的小电流接地系统具有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稳态接地电流微小的特点,导致故障检测装置难以判断单相接地故障的发生;另一方面,国内针对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探测所研发的故障定位装置种类繁多,无论是探测原理还是通讯方式都没有实现完全的统一,加大了配电网故障定位系统初期建设和后期运行维护的难度;同时,国内配电网故障定位系统使用较多的是采用“面向点”描述方法的IEC 60870-5-101/104通讯规约,其只能作为数据传输的工具性规约;装置无法实现功能与数据的“自描述”,导致配电网不同装置间互操作性差,进一步增加了系统的建设运维成本。2016年由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发布实施了IEC 62689系列标准的前两部分和一项技术文件。此项标准通过技术文件的形式将IEC 61850系列标准的面向对象建模思想延伸运用至智能配电网领域,并计划于之后发布的IEC 61850-90-6技术文件一起作为IEC 61850在智能配电领域的指导标准。将IEC 61850标准的建模思想运用至配电网故障定位系统中,可统一不同厂家、不同型号装置的通信模型,实现装置的自描述功能;有效提高配电网故障定位系统的互操作性,实现故障定位设备间的互联互通。因此,本文首先针对IEC 61850标准的标准体系及其在智能配电网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整理分析;研究了暂态录波型故障指示器的故障判定原则,得出了量化的判据指标,并采用理论和仿真两种方法对给出的判据进行了验证;结合IEC TR62689-100技术报告,采用IEC 61850的信息建模思想,分析了配电网故障定位系统各类故障发生时的信息交互过程;为解决IEC 61850通讯容量较大带来的电源功率增大的问题,本文将采集单元和汇集单元看做一个整体定义为配电网暂态录波型故障定位装置,并对其建立了相应的逻辑设备模型;研究并得出了暂态录波型故障定位装置在实际应用中实现单相接地故障探测与故障区段指示功能的信息模型;采用Altova XML Spy2013编程软件建立了暂态录波型故障定位装置的ICD配置文件;最后,对所建立的ICD配置文件进行了文件良构性测试、文件XML Schema有效性验证和装置模型自描述正确性验证三个方面的验证,论证了所建立的配置文件及信息交互模型的正确性。

刘耀银[7](2017)在《高速动车组接地方式对接地回流分布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高速铁路因具有速度快、安全舒适、载重量大、环保等诸多优点在世界各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高速动车组作为高速铁路系统的核心部分与高铁的安全运营息息相关。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动车组速度的不断提升,牵引电流的逐渐增大,由于动车组接地系统设置不合理造成动车组车体电势的抬升,传感器烧毁等现象常有发生。动车组接.地系统设计已成为保障动车组安全运营最为关键的技术之一。因此针对我国不同类型动车组接地方式设置的特点,对动车组的接地方式进行系统的研究已经刻不容缓。本文对我国现有动车组的接地方式做了系统的介绍,基于CRH380B动车组接地方式的特点,建立了动车组接地系统的理论分析模型,根据建立的理论分析模型,分析了接地电流的分配机理,并对接地电流进行了理论计算。利用PSPICE电路仿真分析软件建立了动车组接地系统的仿真模型,并确立了模型相关参数。基于搭建的高速动车组接地系统仿真模型,对CRH380B动车组的接地电流进行了仿真分析,并通过现场接地电流测试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合理性。根据我国动车组的工作接地方式,对动车组不同工作接地方式下的接地回流分布状况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表明,随着工作接地点数目的增多,最大工作接地电流幅值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设置四点工作接地不仅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工作接地电流,也能最大限度地平衡工作接地电流在各工作接地点之间分布的均匀程度。设置八点工作接地时,钢轨中的电流会通过工作接地点回流至工作接地装置;通过改变动车组的工作接地点位置,得出了变压器设置两路工作接地和三路工作接地两种情况下最优的工作接地方式。本文从两个方面研究了保护接地方式对接地回流分布的影响。一是探讨了同节车体两个保护接地点位置的改变对改善动车组保护接地电流分布均匀度的作用。二是基于CRH380B动车组的保护接地方式,研究了三种保护接地串联电阻器方案对动车组车体回流的抑制效果。基于三种保护接地串联电阻器的方案,探讨了接地电阻对保护接地电流分布和轴端-电位的影响,最后通过保护接地加装接地电阻器方案测试,证明了仿真结果的正确性。以上研究为动车组接地系统的改进以及动车组接地标准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郑彬[8](2017)在《特高压高补偿度串补线路故障后的电磁暂态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解决我国大规模能源基地外送通道输电能力受限的问题,亟需在长距离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上采用40%以上的高补偿度串联补偿技术。受串补容抗及额定电压升高的影响,特高压高补偿度串补线路发生区内故障时,流经串补线路的短路电流更大、串补电容器两端残压更高,高幅值的过电流、过电压在故障发生及清除的整个时间范围内激发的电磁暂态过渡过程更加剧烈,对断路器、高抗中性点小电抗等元件电气应力的冲击以及对系统过电压、潜供电流熄弧等电磁暂态问题的不利影响更加显着,威胁电网及主设备安全,需要深入研究其影响机理、规律特性,并提出有效解决方案。论文以特高压高补偿度串补线路故障后出现的四类电磁暂态问题的发生时间为主线,所做的主要研究工作及取得的创新性成果如下:(1)基于串补装置金属氧化物限压器(Metal oxide varistor,MOV)饱和、间隙(Gap)击穿等过电压保护措施的实际动作特性,建立了特高压串补线路故障工况下串补装置的等效数学模型,探明了特高压串补MOV、间隙动作前后的故障回路电流转换的物理过程,以及串补线路断路器短路电流交、直流分量的变化规律特性及影响因素,提出了串补线路断路器短路电流发生过零延迟的机理及条件。为解决串补单侧布置方式下MOV动作造成对侧断路器短路电流过零延迟的问题,提出了优化串补布置方式、缩短串补装置旁路时间、调整线路两侧断路器跳闸时序等方法,可以有效抑制串补线路断路器短路电流的过零延迟现象,避免出现特高压断路器开断短路电流失败的风险。(2)提出了特高压高补偿度串补线路短路电流过零开断后在断路器断口产生瞬态恢复电压(transient recovery voltage,TRV)的峰值—短路电流的宏观统计分布特性,以及TRV波形上升率、峰值时间的微观表征参数特征,明确了现有特高压断路器开断TRV能力无法全部覆盖高补偿度串补线路故障开断工况的结论。发现了串补旁路造成断路器TRV波形峰值时间延迟的现象并提出了改进的TRV评价方法,解决了现有TRV评价标准对于线路加装串补不完全适用的问题。针对断路器清除多相故障时TRV超标的情况,从综合比选TRV最优抑制措施和提高特高压断路器开断预期TRV试验考核要求两个方面提出了解决方法,为在特高压高补偿度串补应用场景下的断路器可靠开断提供了技术方案。(3)明悉了特高压高补偿度串补线路故障及开断后在健全相及邻近线路上产生的相对地操作过电压的产生机制,提出了考虑多重影响因素的特高压高补偿度串补线路故障清除操作过电压的仿真研究方法,统计研究了特高压高补偿度串补线路故障清除操作过电压幅值及沿线分布特性,明确了长距离特高压补偿度串补线路故障清除操作过电压幅值超过特高压系统过电压控制水平的结论。分析了多种措施对故障清除过电压幅值及线路绝缘闪络率的抑制效果,建立了融合过电压限幅和线路绝缘放电闪络控制的故障清除操作过电压综合评价方法,提出了能够有效抑制特高压高补偿度串补线路故障清除操作过电压的优选措施。(4)建立了计及串补装置工作状态差异的特高压串补线路单相故障开断后的戴维南等值简化电路,揭示了串补度提高、高抗饱和、串补旁路等对特高压串补线路单相故障开断后产生潜供电流及高抗中性点小电抗电气应力的影响机理。明确了特高压高补偿度串补线路的潜供电流、恢复电压及小电抗过电压、过电流特性,评估了高补偿度串补对线路断路器重合闸时间整定以及高抗中性点小电抗绝缘水平、电流耐受能力的影响,提出研究特高压串补线路尤其是高补偿度串补线路的潜供电流及小电抗电气应力问题时必须考虑高抗饱和特性。剖析了动作速度对联动旁路串补方法抑制潜供电流及小电抗电气应力的影响,明确了控制时间目标,并在主动抑制基础上,从被动提升设备参数方面提出了特高压高抗中性点小电抗通流参数的优化设计要求,能够保障在特高压高补偿度串补应用场景下的小电抗设备安全。

王芳尧[9](2017)在《配电网接地故障柔性消弧控制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配电网中电缆线路长度及非线性负荷容量的增加,配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故障电流含有较大的有功分量及谐波分量,采用消弧线圈无法补偿这些分量,故障残流较大,消弧效果可能不够理想。基于三相级联H桥的柔性消弧方法为故障电流的全补偿提供了新的思路。三相级联H桥经连接电感连接到配电网母线上,当配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通过级联H桥向配电网注入补偿电流,使得故障电流的大小得到限制,故障相电压降低,电弧容易自行熄灭且不易发生重燃。在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三相级联H桥的柔性消弧理论,包括接地故障补偿电流的计算、柔性消弧的暂态过程、故障电流谐波分量的抑制原理。基于该理论,对级联H桥的主电路参数、调制策略、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级联H桥的控制设计可分为直流侧电压稳定控制、直流侧电压均衡控制和交流侧电流跟踪控制三个部分。根据正常和接地故障工况直流侧电压控制目标的不同,采用了多目标直流侧电压稳定控制方法。直流侧电压均衡控制采用了部分能量交换法,通过级联H桥每相中电容电压最大和最小的子模块间交换能量实现模块电压均衡。对于交流侧电流跟踪控制,对比分析了比例、比例积分、加惯性环节的比例控制、加惯性环节的滑模控制四种控制策略。PSCAD/EMTDC仿真表明:所提出的直流侧电压稳定控制、直流侧电压均衡控制能够有效稳定、均衡直流侧电容电压;加惯性环节的比例控制具有消弧效果良好、调制波的谐波含量低、鲁棒性好的优点,因此本文的交流侧电流跟踪控制策略选用该方法。在消弧方法的适应性方面,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出的柔性消弧控制策略在不同的接地电阻、电弧接地以及配电网中存在谐波源的情况下仍能有效控制故障残流的大小在零值附近,消弧效果良好。最后为提高柔性消弧方法的经济性,研究了三相级联H桥的多功能应用。当配电网正常运行时,级联H桥用于谐波抑制,而在单相接地故障下,级联H桥同时用于消弧和谐波抑制,在消弧的同时改善配电网的电能质量。采用基于瞬时功率理论的谐波检测方法,并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出的三相级联H桥多功能应用方案的可行性。

赵辉[10](2016)在《利用瞬时功率的小电流接地故障选线算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小电流接地故障选线一直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领域的研究热点。接地故障发生后,因故障稳态分量小,且易受电网结构、故障工况、互感器精度等因素影响,使以往基于故障稳态分量的选线算法正逐步退出小电流系统故障选线的历史舞台;接地故障发生瞬间,故障暂态过程蕴藏特征信息丰富,充分挖掘并利用其中信息将有助于解决接地故障选线的难题。目前,尽管已有学者利用零序电流、零序导纳等电气量的暂态过程研究、设计了相应的选线算法,并成功嵌入到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中,但实际的应用效果并不理想。鉴于以上情况,本文以提高选线特征状态的检测值为目标,利用小电流系统故障后各馈线呈现的瞬时功率提出了一种选线效果好、适应性宽的新算法。该选线算法的具体实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首先,以瞬时相电压、瞬时线电流做为样本信号,计算各馈线的瞬时零序功率;其次,选取更适于提取检测信号中突变特征的希尔伯特-黄变换(HHT)算法,精确测定小电流系统故障发生时刻;然后,结合Matlab软件的滤波设计功能对故障后一个工频周期内的瞬时零序功率做滤波处理,滤除其中的故障稳态分量及暂态高频分量;最后,基于瞬时零序功率暂态过程中衰减较缓慢的工频分量在故障线路中含量最大(非故障线路不存在或含量极少)的特点,借助相关分析法中互相关原理,实现最终的小电流接地故障选线的目的。本文根据陕西某变/配电站低压侧10kV系统的具体参数,通过PSCAD软件建立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下的仿真系统模型,获取各种不同故障条件下的仿真数据,并编制Matlab程序加以算法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选线准确率优、适应性宽,具有一定可行性。以上过程中,除完成并验证了整个选线的新算法,还利用HHT良好的时频分析特性,以图例形式展示了瞬时零序功率暂态分量随时间推移的变化过程。

二、关于中性点接地电阻器的理论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中性点接地电阻器的理论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一起10kV电压互感器熔断器熔断及二次电压不平衡处理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引言
2故障情况
    2.1事件过程
    2.2设备信息
    2.3故障检查与保护动作情况
3故障分析
    3.1消谐装置的作用
    3.2熔断器熔断原因分析
    3.3消谐装置对于中性点电压的影响
4处理方案
5结束语

(2)大型水轮发电机消弧线圈接地方式下的注入式定子接地保护新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常规方案及其局限性
2 新方案
3 动模试验设计
4 动模试验结果及分析
    4.1 常规方案试验结果
    4.2 新方案试验结果
    4.3 试验结果分析
5 结论

(3)三相四桥臂变流器关键技术研究及在中性点不接地配电网中的多功能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三相四桥臂拓扑关键技术问题
        1.1.2 三相四桥臂拓扑在三相三线配电网中的多功能复用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三相四桥臂拓扑应用与研究现状
        1.2.2 三电平直流侧中性点电位平衡算法研究现状
        1.2.3 LCL滤波器阻尼方法研究现状
        1.2.4 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抑制方法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2 三相四桥臂三电平拓扑直流侧中性点电位平衡算法研究
    2.1 引言
    2.2 三相四桥臂三电平拓扑直流侧中性点电位平衡算法
        2.2.1 直流侧中性点电位数学模型
        2.2.2 直流侧中性点电位平衡算法
        2.2.3 仿真与实验验证
    2.3 数字延迟对平衡算法的影响及补偿方法
        2.3.1 三电平中性点电位平衡算法的离散域建模
        2.3.2 数字延迟对于三电平中性点电位平衡算法的影响
        2.3.3 基于预测控制的平衡算法数字延迟补偿方法
        2.3.4 仿真与实验验证
    2.4 本章小结
3 三相四桥臂LCL滤波器有源阻尼研究
    3.1 引言
    3.2 三相四桥臂拓扑LCL滤波器差共模等效电路分解模型
    3.3 基于逆变侧电流反馈的LCL差模电路有源阻尼方法
        3.3.1 逆变侧电流反馈有源阻尼数学模型
        3.3.2 逆变侧电流反馈电容电压前馈控制的稳定性分析
        3.3.3 高通滤波器参数的优化设计方法
        3.3.4 逆变侧电流反馈控制对于电网电压谐波的抑制
        3.3.5 仿真与实验验证
    3.4 基于共模电容电流反馈的LCL共模电路有源阻尼方法
        3.4.1 共模电容电流反馈有源阻尼数学模型
        3.4.2 共模电容电流最优反馈系数选取
        3.4.3 共模电流控制器的设计
        3.4.4 仿真与实验验证
    3.5 本章小结
4 三相四桥臂差共模控制及其中性点不接地配网多功能应用
    4.1 引言
    4.2 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分析
    4.3 三相四桥臂拓扑差共模控制与配网多功能应用新方法
        4.3.1 无功与不平衡电流的差模控制
        4.3.2 新型单相接地故障抑制的共模控制方法
        4.3.3 多功能同时运行的差共模控制
    4.4 基于三相四桥臂拓扑的多功能控制器设计
        4.4.1 用于无功补偿和不平衡补偿的差模控制器设计
        4.4.2 用于单相接地故障抑制的共模控制器设计
    4.5 仿真与实验验证
    4.6 本章小结
5 全文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4)计及三相关联性的励磁涌流识别与快速抑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励磁涌流识别研究现状
        1.2.2 励磁涌流抑制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2 变压器差动保护原理及三相励磁涌流频域解析推导
    2.1 引言
    2.2 变压器差动保护基本原理
        2.2.1 变压器差动保护原理及接线方式
        2.2.2 变压器差动保护制动特性
    2.3 励磁涌流的产生机理
        2.3.1 变压器铁心磁通特性
        2.3.2 励磁涌流的产生机理
    2.4 三相励磁涌流频域解析推导及时频域相关性分析
        2.4.1 三相励磁涌流频域解析推导及验证
        2.4.2 三相励磁涌流时频域相关性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多变量多尺度模糊熵的变压器励磁涌流识别
    3.1 引言
    3.2 多变量多尺度模糊熵
        3.2.1 多变量多尺度熵
        3.2.2 多变量多尺度模糊熵
        3.2.3 多变量多尺度模糊熵对多变量多尺度熵的改进仿真验证
    3.3 基于多变量多尺度模糊熵的涌流识别方法
        3.3.1 识别思路
        3.3.2 识别判据
    3.4 算例分析
        3.4.1 变压器不同运行情况下的涌流识别效果
        3.4.2 动态模拟数据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MEMD-MMFE的双馈风电场送出变压器涌流识别
    4.1 引言
    4.2 多元经验模态分解
    4.3 双馈风电场短路电流时频特性及其对变压器差动保护的影响
        4.3.1 双馈风电场短路电流时频特性分析
        4.3.2 双馈风电场短路电流对变压器差动保护的影响
    4.4 基于MEMD-MMFE的涌流识别方法
        4.4.1 识别思路
        4.4.2 识别判据
    4.5 算例分析
        4.5.1 不同运行情况下算法的识别效果
        4.5.2 算法灵敏度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基于软启动的变压器励磁涌流抑制方法
    5.1 引言
    5.2 基于软启动的变压器励磁涌流抑制器结构
    5.3 基于软启动的涌流抑制器控制及参数设计
        5.3.1 基于反并联晶闸管的交流调压软启动电路
        5.3.2 涌流抑制器的交流调压电路控制方式
        5.3.3 涌流抑制器的滤波电路结构及参数优化
    5.4 算例分析
        5.4.1 三相变压器组的涌流抑制效果
        5.4.2 三相三柱式变压器的涌流抑制效果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结论
    6.2 后续研究工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涌流抑制器的高阶滤波电路传递函数
    B.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C.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D.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5)换流变压器的励磁涌流特性及其识别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电力变压器励磁涌流识别方法
        1.2.2 并列运行变压器涌流识别方法
    1.3 本文主要工作
第2章 换流变压器的结构特点与特殊问题
    2.1 换流变压器的接线方式与结构特点
    2.2 换流变压器励磁电流的特殊问题
        2.2.1 换流变压器直流偏磁问题
        2.2.2 换流变压器励磁涌流问题
    2.3 换流变压器的电流差动保护
        2.3.1 电流差动保护的基本原理
        2.3.2 并联运行换流变压器电流差动保护配置方案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换流变压器的励磁涌流及其对电流差动保护的影响
    3.1 电力变压器的励磁涌流产生机理及特征
        3.1.1 单台变压器的励磁涌流
        3.1.2 并列运行变压器的和应涌流
    3.2 换流变压器的励磁涌流基本特点
    3.3 换流变压器励磁涌流对电流差动保护的影响
        3.3.1 对称性涌流对大差保护的影响
        3.3.2 和应涌流对大差保护的影响
        3.3.3 换流变压器和应涌流对大差保护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换流变压器励磁涌流识别判据及保护方案
    4.1 单台星角变压器的角侧环流与星侧零序电流
        4.1.1 星角变压器空载合闸
        4.1.2 星角变压器合闸于单相接地故障
    4.2 换流变压器复合环流与复合零序电流
        4.2.1 换流变压器空载合闸
        4.2.2 换流变压器合闸于单相接地故障
    4.3 基于波形相关系数的换流变压器励磁涌流识别方法
        4.3.1 基于波形相关系数的涌流识别方法
        4.3.2 换流变压器保护方案
        4.3.3 仿真验证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工作总结
    5.2 研究课题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6)基于IEC 61850的配电网故障定位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配电网故障定位技术研究现状
    1.3 智能配电网中的IEC61850 标准研究现状
        1.3.1 IEC61850 标准体系
        1.3.2 IEC61850 标准在智能配电网领域的研究现状
    1.4 IEC61850与IEC60870-5-101/104 标准比较
    1.5 本文主要工作
2 暂态录波型故障指示器的理论基础
    2.1 引言
    2.2 单相接地故障稳态分析
        2.2.1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稳态分析
        2.2.2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稳态分析
    2.3 单相接地故障暂态分析
        2.3.1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暂态分析
        2.3.2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暂态分析
    2.4 故障区段定位方法及流程
        2.4.1 故障区段定位方法
        2.4.2 故障区段定位流程
    2.5 故障区段定位方法的仿真验证
        2.5.1 波形相似度阈值的确定
        2.5.2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仿真验证
        2.5.3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的仿真验证
    2.6 小结
3 暂态录波型故障定位装置信息交互模型
    3.1 引言
    3.2 IEC61850 标准信息建模方法与步骤
        3.2.1 IEC61850 标准信息建模方法
        3.2.2 IEC61850 标准信息建模步骤
    3.3 故障定位装置功能性分析
    3.4 暂态录波型故障定位装置逻辑节点
        3.4.1 短路故障定位逻辑节点
        3.4.2 接地故障定位逻辑节点
    3.5 暂态录波型故障定位装置逻辑设备建模
        3.5.1 逻辑节点映射
        3.5.2 逻辑设备建模
    3.6 小结
4 配电网故障定位系统信息建模及配置文件
    4.1 引言
    4.2 配电网故障定位系统信息建模
    4.3 IEC61850 标准配置文件的编写
        4.3.1 SCL语言结构
    4.4 暂态录波型故障定位装置配置文件的创建
        4.4.1 Header部分描述
        4.4.2 Communication部分描述
        4.4.3 IED部分描述
        4.4.4 DataTypeTemplates部分描述
    4.5 小结
5 配置文件一致性测试
    5.1 引言
    5.2 一致性测试说明
    5.3 XML良构性测试
    5.4 Schema有效性测试
    5.5 装置模型描述正确性测试
    5.6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7)高速动车组接地方式对接地回流分布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接地技术研究综述
        1.2.2 主要接地技术标准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动车组的接地系统分析及模型构建
    2.1 高速动车组主电路
    2.2 高速动车组接地系统
        2.2.1 动车组的接地类型
        2.2.2 我国动车组的接地方式概述
    2.3 动车组接地电流的理论分析
    2.4 高速动车组接地系统仿真模型的构建
        2.4.1 车体的等效阻抗建模
        2.4.2 动车组接地系统仿真模型的建立
        2.4.3 车体的阻抗参数测试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工作接地对接地回流分布的影响
    3.1 工作接地概述
    3.2 动车组接地电流仿真与试验对比
        3.2.1 动车组接地电流仿真分析
        3.2.2 试验设备及测试原理
        3.2.3 仿真与试验的对比
    3.3 增设工作接地点对接地回流分布的影响
        3.3.1 设置三路工作接地
        3.3.2 设置四路工作接地
        3.3.3 设置八路工作接地
        3.3.4 四种工作接地方案的对比
    3.4 工作接地点位置对接地回流分布的影响
        3.4.1 设置两路工作接地方式下变换接地点位置
        3.4.2 设置三路工作接地方式下变换接地点位置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保护接地对接地回流分布的影响
    4.1 保护接地概述
    4.2 保护接地点位置对接地回流分布的影响
    4.3 加装接地电阻器对接地回流分布的影响
        4.3.1 保护接地串联接地电阻器的仿真分析
        4.3.2 三种保护接地串联接地电阻器方案的比较
    4.4 动车组保护接地串联接地电阻器方案测试
        4.4.1 保护接地电流测试
        4.4.2 车体-轴端电位测试
    4.5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8)特高压高补偿度串补线路故障后的电磁暂态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串补线路断路器短路电流过零延迟的研究现状
        1.2.2 串补线路断路器瞬态恢复电压的研究现状
        1.2.3 串补线路故障清除过电压的研究现状
        1.2.4 串补线路潜供电流及高抗中性点小电抗电气应力的研究现状
        1.2.5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论文研究思路
    1.3 论文主要工作
第2章 特高压串补线路故障时的断路器短路电流过零延迟问题研究
    2.1 特高压交流断路器开断短路电流的基本特性
    2.2 特高压串补线路断路器短路电流过零延迟产生机理
        2.2.1 串补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动作特性
        2.2.2 基于时、频域解析方法的理论分析
    2.3 特高压串补线路断路器短路电流过零延迟特性仿真研究
        2.3.1 仿真模型
        2.3.2 仿真分析
    2.4 特高压串补线路断路器短路电流过零延迟影响因素及抑制方法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特高压高补偿度串补线路断路器开断故障时的瞬态恢复电压
    3.1 串补对特高压断路器开断TRV影响机理及现有TRV评价体系
        3.1.1 串补对特高压线路断路器TRV的影响机理
        3.1.2 特高压交流断路器开断TRV的现有评价体系
    3.2 特高压高补偿度串补线路断路器TRV特性
        3.2.1 串补度提高的影响
        3.2.2 串补布置方式改变的影响
    3.3 联动旁路串补对断路器TRV造成的差异
        3.3.1 TRV峰值特性
        3.3.2 TRV波形时间特性及改进的TRV评价方法
    3.4 特高压高补偿度串补线路断路器TRV的抑制方法
        3.4.1 快速联动旁路串补
        3.4.2 断路器增加耗能支路
        3.4.3 降低MOA额定电压
        3.4.4 多手段优化组合
        3.4.5 特高压高补偿度串补线路断路器开断TRV超标概率
        3.4.6 提高特高压断路器开断更高水平预期TRV试验考核要求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特高压高补偿度串补线路故障清除操作过电压
    4.1 高补偿度串补线路故障清除操作过电压的产生机制
    4.2 串补线路故障清除过电压的仿真研究方法
    4.3 特高压高补偿度串补线路故障清除过电压仿真分析
        4.3.1 健全相过电压的统计分布特性
        4.3.2 健全相过电压的抑制方法
        4.3.3 高幅值过电压下的线路闪络率评估
    4.4 特高压高补偿度串补线路故障清除转移过电压的特性
        4.4.1 串补度提高对相邻线路转移过电压的影响
        4.4.2 应对相邻线路转移过电压超标的方法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特高压高补偿度串补线路故障后的潜供电流及小电抗电气应力
    5.1 串补对特高压线路潜供电流及恢复电压的影响机理
        5.1.1 串补对潜供电流的影响
        5.1.2 串补对恢复电压的影响
    5.2 串补对特高压高抗中性点小电抗电气应力的影响机理
    5.3 特高压高补偿度串补线路潜供电流及小电抗电气应力特性
        5.3.1 潜供电流及恢复电压
        5.3.2 高抗中性点小电抗电气应力
    5.4 特高压高补偿度串补线路潜供电流及小电抗电气应力控制方法
        5.4.1 联动旁路串补措施的抑制效果及旁路时间控制
        5.4.2 中性点小电抗参数优化设计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作者简介

(9)配电网接地故障柔性消弧控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单相接地故障消弧方法综述
    1.3 多电平技术的发展概况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与创新点
第二章 配电网接地故障柔性消弧原理
    2.1 非有效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特征分析
        2.1.1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2.1.2 谐振接地系统
    2.2 基于三相级联H桥多电平变流器的配电网柔性消弧原理
        2.2.1 柔性消弧原理
        2.2.2 线路对地参数测量
        2.2.3 柔性消弧的暂态过程
    2.3 接地故障电流谐波分量补偿原理
        2.3.1 故障电流谐波分量的来源
        2.3.2 故障电流谐波分量的检测及补偿方法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级联H桥变流器的控制策略研究
    3.1 主电路结构分析
        3.1.1 主电路拓扑及工作原理
        3.1.2 数学模型
    3.2 主电路参数
        3.2.1 主电路级联数及开关器件
        3.2.2 连接电感
        3.2.3 直流侧电容器
    3.3 级联H桥多电平变流器的调制方法
        3.3.1 单极倍频正弦脉宽调制
        3.3.2 载波移相法
    3.4 级联H桥多电平变流器的控制策略
        3.4.1 直流侧电压稳定控制
        3.4.2 直流侧电压均衡控制
        3.4.3 交流侧电流跟踪控制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配电网接地故障柔性消弧软件仿真研究
    4.1 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软件建模
        4.1.1 PSCAD/EMTDC软件
        4.1.2 配电网各模块的PSCAD建模
    4.2 级联H桥多电平变流器的控制策略软件仿真
        4.2.1 多电平变流器的充电过程
        4.2.2 对地参数测量仿真
        4.2.3 直流侧电压稳定控制
        4.2.4 直流侧电压均衡控制
        4.2.5 交流侧电流跟踪控制
    4.3 柔性消弧方法的适应性仿真
        4.3.1 不同故障电阻、电弧接地故障下的消弧效果
        4.3.2 故障电流谐波分量补偿仿真
    4.4 级联H桥多电平变流器多功能应用研究
        4.4.1 谐波检测方法
        4.4.2 级联H桥多电平变流器多功能应用仿真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10)利用瞬时功率的小电流接地故障选线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基于故障稳态分量选线
        1.2.2 基于故障暂态分量选线
        1.2.3 基于注入信号式选线
    1.3 未来发展趋势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2 小电流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的理论分析
    2.1 故障稳态特征
        2.1.1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2.1.2 中性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
    2.2 故障暂态特征分析
        2.2.1 暂态等值回路
        2.2.2 暂态电容电流
        2.2.3 暂态电感电流
        2.2.4 故障点接地电流
    2.3 本章小结
3 小电流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的仿真验证
    3.1 PSCAD软件简介
    3.2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3.2.1 不同故障初相角
        3.2.2 不同接地阻值
    3.3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
        3.3.1 不同故障初相角
        3.3.2 不同接地阻值
    3.4 本章小结
4 小电流接地故障选线新算法的研究
    4.1 瞬时功率理论概述
    4.2 小电流接地故障瞬时零序功率特征
    4.3 希尔伯特-黄变换(HHT)及其应用
        4.3.1 希尔伯特-黄变换(HHT)
        4.3.2 希尔伯特-黄变换(HHT)的若干改进
        4.3.3 HHT算法的具体应用
    4.4 瞬时零序功率的突变点检测
    4.5 瞬时零序功率暂态分量的提取
    4.6 瞬时零序功率暂态分量的时频分析
    4.7 基于综合相关性的故障选线
    4.8 仿真验证
    4.9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科研项目
致谢

四、关于中性点接地电阻器的理论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一起10kV电压互感器熔断器熔断及二次电压不平衡处理与分析[J]. 高德民,伍国兴,曹海兵,张繁,李健伟. 变压器, 2022(01)
  • [2]大型水轮发电机消弧线圈接地方式下的注入式定子接地保护新方案[J]. 周烺,刘建政,张琦雪,钟波,桂林. 中国电力, 2021(12)
  • [3]三相四桥臂变流器关键技术研究及在中性点不接地配电网中的多功能应用[D]. 周兴达. 重庆大学, 2020(02)
  • [4]计及三相关联性的励磁涌流识别与快速抑制研究[D]. 李春艳. 重庆大学, 2019(01)
  • [5]换流变压器的励磁涌流特性及其识别方法研究[D]. 彭伍龙. 天津大学, 2019(01)
  • [6]基于IEC 61850的配电网故障定位系统研究[D]. 余亚南. 重庆大学, 2019(01)
  • [7]高速动车组接地方式对接地回流分布的影响研究[D]. 刘耀银. 西南交通大学, 2017(07)
  • [8]特高压高补偿度串补线路故障后的电磁暂态问题研究[D]. 郑彬.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7(12)
  • [9]配电网接地故障柔性消弧控制策略研究[D]. 王芳尧. 福州大学, 2017(04)
  • [10]利用瞬时功率的小电流接地故障选线算法研究[D]. 赵辉. 西安工程大学, 2016(06)

标签:;  ;  ;  ;  ;  

中性点接地电阻的理论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