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安徽省畜禽寄生虫名录(一)(1原虫,2吸虫)(论文文献综述)
李榴佳[1](2014)在《上海部分鸟类原虫感染情况调查及种类鉴定》文中研究说明原虫是寄生于鸟类的常见寄生虫,不仅危害鸟的生长发育,还对人类健康存在潜在威胁。我国感染鸟类的原虫达70种,其中隐孢子虫、弓形虫、阿米巴、芽囊原虫等可感染人类。上海鸟类资源丰富,仅花鸟市场交易的鸟类接近200种,而有关上海鸟类原虫的调查资料却十分有限。本论文拟通过对上海市部分鸟类原虫感染情况及种类的调查,为做好鸟类原虫病的防控和保护乌类资源提供基础数1.上海部分鸟类寄生虫虫卵检查情况为调查上海市部分鸟类寄生虫感染情况,于2012年2、5、8、11月分别从上海市花鸟市场采集部分鸟类粪便,共采集46种鸟的231个粪样,釆用漂浮法、沉淀法和麦氏虫卵计数法确定其寄生虫虫卵的感染率及感染强度。结果显示:有39种鸟(84.78%)的171个粪样(74.03%)检出寄生虫虫卵阳性,其中5月、11月的检出率均高于2月、8月,粪便中的寄生虫虫卵以球虫卵囊和线虫虫卵为主。每克粪便中的球虫卵囊数(OPG)或线虫虫卵数(EPG)最大值均出现在11月份,分别为168750个和3375个。结果表明,上海市花鸟市场鸟类感染寄生虫的种类较多、感染率高。检查结果为掌握上海市鸟类寄生虫的感染状况和做好寄生虫病的防控提供了基础数据。2.上海部分鸟类血液原虫感染情况调查及种类鉴定为了解上海市部分鸟类血液原虫的感染现状,于2012年1?12月间,采集上海市部分花鸟市场雀形目、鸡形目、鸽形目共计19种76只鸟类的血液样本,采用镜检与分子检测相结合的方式对鸟类疟原虫和血变虫的感染情况进行调杏。结果显示:在鸟类血液样品中,显微镜检出原虫的阳性率只有13.16%(10/76),而分子检测原虫的检出率达54.05%(40/74);在74只受检鸟中,疟原虫感染率为21.65%(16/74),血变虫感染率为32.43%(24/74);在灰背鸫血液中鉴定出一鸟类血变虫新种,命名为枢锐血变虫(Haemoproteus shvrii n.sp.)?调查结果表明,上海市鸟类感染血液原虫较为普遍,调査结果为上海市鸟类血液原虫病防治提供了一定依据。3.上海部分鸟类隐孢子虫感染情况调查及种类鉴定为了解上海市部分鸟类隐孢子虫的感染情况,对2012年2、5、8、11月采集的38种177个鸟类粪样,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鸟类隐孢子虫感染情况。结果显示:有9种22个鸟类样品检测出隐孢子虫,平均阳性率为12.43%,其中原鸽的5个样品全部检出阳性;经序列比对,鉴定出3种隐孢子虫,即贝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bailey)、火鸡隐孢子虫(C. meleagridis)、鸡隐孢子虫(Cgalli),鸡隐孢子虫为上海地区首次检出。结果表明,上海市鸟类隐孢子虫的感染率虽不是很高,但存在人畜共患的火鸡隐孢子虫,提示人们在饲养、观赏鸟类时,要切实注意做好相关防范工作。4.上海部分鸟类球虫种类鉴定及环孢子虫调查为了解上海市部分鸟类的球虫种类及环孢子虫的感染情况,从已通过镜检检测为球虫阳性的粪便中筛选13种感染强度较高的鸟类粪便,经培养后对球虫进行形态学观察,最终鉴定为5种球虫,即拉氏艾美耳球虫(Eimeria labbeana)、原鸽艾美耳球虫(Eimeria columbarum)、鹎等孢球虫(Iospora pycnonotae)、拉氏等孢子球虫(Isospora lacazei)、噪鹛等他球虫(Isospora garrulae),并发现1种疑似环孢子虫的卵囊。而后,对2012年2、5、8、11月采集的38种鸟174个粪样进行分子检测。结果显示:有27种鸟114个粪样的分子检测为球虫阳性,未检出环孢子虫;调查结果为鸟类球虫病的防治提供了科学数据。
戴荣四[2](2008)在《湖南省犬蠕虫感染情况调查及带绦虫分子遗传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能寄生于犬的蠕虫约有120余种,其中人畜共患的约50余种。这些寄生虫不仅常引起犬腹泻、消瘦、贫血,尤其是幼犬,不仅使其生长发育受到影响,导致对其他疾病的抵抗力减弱,从而感染其它疾病,而且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本研究的第一部分首次对湖南省来自9个地区的438只犬蠕虫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绦虫感染率为42.68%,蛔虫感染率为45.43%,吸虫感染率为21.92%,犬钩虫感染率为7.3%。绦虫、蛔虫复合感染率为23.06%,绦虫、吸虫复合感染率19.18%,蛔虫与吸虫的混合感染率为21.92%。同时发现湖南犬绦虫的分布规律为犬复孔绦虫以岳阳、怀化和张家界感染率最高,达60%~100%;阔节裂头绦虫主要分布在湖南的湘西,且感染强度不大;曼氏迭宫绦虫以山区的张家界及湘西最高,感染率达60%;水泡带绦虫在山区的感染情况比较普遍,以张家界地区最多,感染率达30%;多头带绦虫和带形带绦虫主要分布在山区的怀化和湘西,感染率达20%~25%。豆状带绦虫整体感染率不高,仅3.42%。其它犬蠕虫在湖南的分布规律为钩虫在郴州的感染率最高,达29.03%,蛔虫的感染很普遍,主要是犬弓首蛔虫和狮弓蛔虫,在益阳感染率最高,分别达58%和41%。吸虫的感染主要为华枝睾吸虫,各地区均有分布,以郴州感染率最高,达51.61%。为更好地防治犬蠕虫病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材料。本研究的第二部分对犬绦虫核糖体DNA(rDNA)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进行了克隆及序列分析。首次获得了犬曼氏迭宫绦虫、水泡绦虫、多头绦虫的rDNA的ITS序列,其ITS序列总长为1200bp~1300bp(ITS-1为720bp,ITS-2为572bp),G+C含量为53.99%~59.33%%。序列比对结果显示7个代表性犬绦虫样品(DM4XX,DM6YY,DM15ZJ,MM11JT,TH5XX,TH28CS,TPW2XX)的ITS-1、ITS-2序列存在较大差异,可分为四个种群,且种间相似性最高仅达41.6%和7.4%。即使是不同地方的同种也存在差异,种内相似性最高为98.3%和97.4%。由此可见,种间差异明显,种内也有一定差异。证明ITS序列可作为绦虫的遗传标记,填补了我国部分省份地区犬绦虫ITS序列的遗传变异情况研究的空白。本研究的第三部分对犬绦虫线粒体nad4基因进行了研究。根据绦虫的部分序列设计的一对引物,经过PCR扩增犬绦虫线粒体nad4基因序列,克隆及测序。获得6个代表性样品(MM11JT,TH29CS,TPW32CZ,TPW33CZ,TH45XX,TPW45)的核苷酸序列,序列长度均为523bp,经核苷酸序列互对比较,结果显示它们存在三个种群,且其种间差异为2.1%~30.1%,比种内变异(2.2%)大。种内变异均小于其与其它种种间的差异,能为种间鉴别提供遗传标记。本研究的第四部分对犬绦虫线粒体cox1基因进行了研究。根据绦虫的部分序列设计的一对引物,经过PCR扩增犬绦虫线粒体cox1基因序列,克隆及测序。获得8个代表性样品(TPW2XX,DM4XX,TH5XX,DM6YY,MM11JT,DM15ZJ,TH28XX,DM31CZ)的核苷酸序列,序列长度均为341bp,经核苷酸序列互对比较,结果显示它们存在四个种群,且四个种间cox1序列存在比较大的差异,为12.9%~30.3%,为7~85个碱基差异。种内差异曼氏迭宫绦虫碱基差异为0.0%~1.8%,其它种种内也仅存在1~4个碱基差异。由此说明,cox1基因序列为一段非常保守的基因序列,说明cox1基因非常适合作为绦虫分类的遗传标记。本试验首次对绦虫nad4和cox1基因的遗传变异情况进行研究,从线粒体基因的角度,开展绦虫线粒体遗传变异和DNA多态性方面的研究,找到了研究绦虫分子分类学、种群遗传关系有效的遗传标记,填补了我国寄生绦虫线粒体全基因组相关研究的空白。本研究的第五部分在国内首次建立了犬绦虫特异PCR检测方法,确定了对犬绦虫进行PCR检测时的最佳退火温度为65℃,最佳MgCl2浓度为3.0mM,此时,检测条带亮且没有非特异性条带出现。并且当样品DNA浓度被稀释640倍时,仍可出现清晰的条带。为该病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等提供了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结果也为对绦虫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乔军[3](2007)在《斯氏艾美耳球虫MIC-5基因的筛选、表达及重组蛋白免疫原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兔球虫病是由艾美耳科的多种球虫所引起的一种原虫性疾病,对我国养兔业危害较重。本研究对兰州地区兔球虫种类进行了调查;应用无球虫兔和单卵囊分离技术对斯氏艾美耳球虫(E.stiedai)进行了分离、鉴定和致病性研究;构建了E.stiedai子孢子cDNA文库:应用噬菌斑原位杂交技术从cDNA文库中筛选微线蛋白5(Es MIC-5)基因片段;在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中表达MIC-5基因,研究了重组蛋白的免疫原性。通过上述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兰州地区存在14种兔艾美耳球虫,其中优势虫种为穿孔艾美耳球虫(21.2%)、无残艾美耳球虫(10.0%)和斯氏艾美耳球虫(9.0%)。1~3月龄的幼兔感染率达100%,表明兔球虫感染十分普遍。分离的E.stiedai兰州株具有较强的致病性。2.构建的E.stiedai子孢子cDNA文库中含有约6.2×105的重组子,重组率为94.9%,插入cDNA长度为500~1500bp。3.从构建的E.stiedai子孢子cDNA文库中筛选出2个阳性克隆,并从该克隆中分离到大小为1095 bp的cDNA片段。序列分析显示,该基因片段与E.tenella MIC-5基因3’端核苷酸同源性为89.1%,含有903bp的编码区、174bp的3’UTR区和17bp的poly(A)尾结构。在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中,存在4个Apple结构域。4.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Es MIC-5蛋白基因的表达,并用Ni离子柱纯化了重组蛋白。5.成功扩增兔IFN-γ基因,并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pVAXIFN-γ。通过脂质体转染BHK细胞后,证实该真核表达质粒能正确表达IFN-γ。6.实现了Es MIC-5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分泌性表达。通过免疫小鼠证实,该重组蛋白具有一定的免疫原性。7.对20只无球虫兔的免疫试验证实,毕赤酵母表达的重组蛋白MIC-5在pVAXIFN-γ的介导下肌肉注射免疫能有效地诱导机体产生较高水平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并产生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
杨鹏华[4](2004)在《羊附红细胞体生物学特性研究及其PCR和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文中认为为了研究附红细胞体在体外生长变化的规律,为附红细胞体的体外培养提供依据,在羊附红细胞体感染的血液中分别加入三种抗凝剂,试找出对羊附红细胞体(Epervthrozoon ovis)体外生长影响最大的一种抗凝剂。结果表明,柠檬酸钠溶液能使附红细胞体在体外血液中维持一定的数量。在柠檬酸钠溶液中加入葡萄糖和NaHCO3,研究了营养成分的添加对羊附红细胞体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抗凝剂中添加葡萄糖和NaHCO3能显着地提高附红细胞体的数量。故在其后的试验中,采用添加葡萄糖和NaHCO3的柠檬酸钠溶液作为抗凝剂。根据附红细胞体在离体后12h内保持增殖活性的特性,血样必须在采后12h内处理。 2002年1月~2002年12月,用镜检法对羊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进行了调查。对附红细胞体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附红细胞体对羊的感染率有一定的季节性,与吸血昆虫有一定的关系。寒冷季节,附红细胞体的感染率非常低,温暖潮湿的春夏季节,感染率呈上升趋势,在炎热的季节,附红细胞体的感染率非常高,常常达到80%以上。 对附红细胞体进行分子水平上的研究始见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迅猛发展,对该病的研究也逐渐深入到分子水平上。本试验根据羊附红细胞体的16S rRNA基因参考序列的保守区,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p1/p2),对羊附红细胞体基因组DNA进行了PCR检测,扩增出一段1000多bp的DNA序列,用EcoRI酶切,得到两条500bp以上的条带,与预期结果一致,说明PCR方法扩增出了羊附红细胞体的特异条带。并经交叉性和灵敏性试验证明,该方法特异、灵敏、快速,可从分子水平上对附红细胞体病进行早期快速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是一种理想的精确检测该病的方法,能及时掌握该病的流行情况并迅速准确地对可疑病例作出诊断,杜绝该病的大规模爆发,对控制该病的大范围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一直以来都是以镜检法作为标准,然而由于附红细胞体个体很小,镜检法有一定缺陷,并且缺乏特异性,故寻求一种快速、特异的诊断方法就成了当务之急。本试验利用血清学技术,摸索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最佳工作条件。自行采集血液,提纯抗原,用常规方法免疫家兔,制备阳性血清,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并与镜检法作比较,证明ELISA作为诊断羊附红细胞体病的一种方法具有特异、灵敏、快速、高效的优点。以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羊抗兔抗体为酶标二抗,最佳工作条件为抗原稀释度64倍、阳性血清稀释度160倍、酶标二抗稀释度1000倍,一抗和二抗的最佳反应时间为1h。对羊附红细胞体的最小检出量为50.30μg/ml。与支原体、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无交叉反应,证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ELISA方法适合于大规模养殖场对附红细胞体病的调查,从整体水平上把握该病的流行情况,为控制该病的传播提供依据。
陆凤琳[5](2004)在《安徽省畜禽寄生虫名录(一)(1原虫,2吸虫)》文中研究表明本《名录》共收载了安徽省畜禽寄生虫计 6 6 5种 ,隶属于 7门 11纲 32目 97科 2 37属。其中原虫 114种(鞭毛虫 6种、变形虫 1种、孢子虫 10 6种、纤毛虫 1种 ) ;吸虫 111种 ;绦虫 6 1种 ;线虫 12 7种 ;棘头虫 2种 ;蜱螨 35种 ;昆虫 2 12种。分别寄生于马、驴、骡、黄牛、水牛、乳牛、绵羊、山羊、猪、犬、猫、兔、鸡、鸭、鹅、鸽等 16种家养畜禽及野猪、梅花鹿、獭兔、岩羊、獾、獐、鹿等几种野生畜禽。此外 ,还对每一虫种的分类地位、宿主与寄生部位及其分布等进行了详细的记述
陆凤琳,李培英,廖圣法[6](1990)在《安徽省家鸡寄生蠕虫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依据调查结果,安徽省家鸡寄生蠕虫计36种,隶属于14科20属。其中吸虫6科7属11种;绦虫4科7属14种(含2个未定种);线虫4科6属11种。在所获虫种中,小型漏带绦虫Choanotaenia parvus和合肥异剌线虫Heterakis hefeinsis为新种;安德烈戴绞绦虫Davainea andrei和热带变带绦虫Amoebotaenia tropica为国内新纪录;东方杯叶吸虫Cyathocotyle orientalis、鲁氏前殖吸虫Prasthogonimus rudolphi火鸡异剌线虫Heterakis releagris以家鸡为宿主在国内属首次报道;分枝膜壳绦虫Hymenolepis cantaniana、少睾变带绦虫Amoebotaeniaoligorchis等7个虫种为安徽省新纪录。此外,对各种寄生蠕虫的感染虫率、感染强度、混合感染情况以及优势虫种等方面也作了记述。
二、安徽省畜禽寄生虫名录(一)(1原虫,2吸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安徽省畜禽寄生虫名录(一)(1原虫,2吸虫)(论文提纲范文)
(1)上海部分鸟类原虫感染情况调查及种类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英文缩略表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球虫 |
1.1.1 孔雀球虫 |
1.1.2 鸽球虫 |
1.1.3 鹤球虫 |
1.1.4 鹌鹑球虫 |
1.1.5 麻雀球虫 |
1.1.6 其他鸟类球虫 |
1.2 疟原虫 |
1.3 隐孢子虫 |
1.3.1 鸽子 |
1.3.2 鹌鹑 |
1.3.3 鸵鸟 |
1.3.4 其他鸟类 |
1.4 弓形虫 |
1.5 住白虫 |
1.6 其他原虫 |
1.6.1 火鸡组织滴虫 |
1.6.2 毛滴虫 |
1.6.3 阿米巴 |
1.6.4 血变原虫 |
1.6.5 芽囊原虫 |
第二章 上海部分鸟类寄生虫虫卵检查情况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样品来源 |
2.2.2 主要试剂与仪器 |
2.2.3 检查方法 |
2.3 结果 |
2.3.1 鸟类寄生虫虫卵检查情况 |
2.3.2 四个季度寄生虫虫卵检查结果 |
2.3.3 鸟类粪便寄生虫虫卵 |
2.4 讨论 |
2.4.1 鸟类寄生虫虫卵感染情况 |
2.4.2 鸟类寄生虫虫卵感染的季节性 |
第三章 上海部分鸟类血液原虫感染情况调查及种类鉴定 |
3.1 引言 |
3.2 材料和方法 |
3.2.1 实验动物 |
3.2.2 主要试剂 |
3.2.3 主要仪器 |
3.2.4 主要试剂的配制 |
3.2.5 载玻片和盖玻片的预处理 |
3.2.6 血涂片的制作、观察及测量 |
3.2.7 鸟类血液 DNA 提取 |
3.2.8 Nested PCR |
3.2.9 PCR 产物胶回收 |
3.2.10 回收产物的连接转化 |
3.2.11 阳性克隆的鉴定及测序 |
3.2.12 生物信息学分析 |
3.3 结果 |
3.3.1 上海部分鸟类血液原虫感染情况 |
3.3.2 上海部分鸟类血液原虫染虫率 |
3.3.3 上海部分鸟类血液原虫分子检测结果 |
3.3.4 鸟类血液原虫 cyt b 基因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3.3.5 鸟类血变虫新种鉴定 |
3.4 讨论 |
3.4.1 鸟类血液原虫感染情况 |
3.4.2 鸟类血变虫虫种鉴定及鉴定依据 |
3.4.3 血变虫新种——枢锐血变虫(Haemoproteus shvrii n.sp.)的鉴定 |
3.4.4 鸟类疟原虫种类鉴定 |
第四章 上海部分鸟类隐孢子虫感染情况调查及种类鉴定 |
4.1 引言 |
4.2 材料和方法 |
4.2.1 实验动物 |
4.2.2 主要试剂 |
4.2.3 主要仪器 |
4.2.4 主要试剂的配制 |
4.2.5 鸟类粪便 DNA 提取 |
4.2.6 Nested PCR |
4.2.7 PCR 产物胶回收 |
4.2.8 回收产物的连接转化 |
4.2.9 阳性克隆的鉴定及测序 |
4.2.10 生物信息学分析 |
4.3 结果 |
4.3.1 上海部分鸟类隐孢子虫感染情况 |
4.3.2 上海部分鸟类隐孢子虫的分子检测结果 |
4.3.3 上海部分鸟类隐孢子虫 18s rDNA 基因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4.4 讨论 |
4.4.1 鸟类隐孢子虫感染情况 |
4.4.2 鸟类隐孢子虫感染的季节性 |
第五章 上海部分鸟类球虫种类鉴定及环孢子虫调查 |
5.1 引言 |
5.2 材料和方法 |
5.2.1 实验动物 |
5.2.2 主要试剂 |
5.2.3 主要仪器 |
5.2.4 主要试剂的配制 |
5.2.5 球虫种类的鉴定 |
5.2.6 Nested PCR |
5.2.7 酶切 PCR 产物 |
5.3 结果 |
5.3.1 上海部分鸟类球虫的种类鉴定 |
5.3.2 上海部分鸟类环孢子虫和艾美耳球虫的分子检测结果 |
5.3.3 上海部分鸟类环孢子虫和艾美耳球虫 PCR 产物的酶切鉴定结果 |
5.4 讨论 |
5.4.1 鸟类经分子检测球虫感染情况 |
5.4.2 鸟类球虫孢子化情况 |
5.4.3 鸟类球虫种类鉴定 |
第六章 全文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2)湖南省犬蠕虫感染情况调查及带绦虫分子遗传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犬寄生虫病的研究进展 |
1.1 养犬的重要性 |
1.2 犬病、犬寄生虫病对犬生命及健康的重要性 |
1.3 世界各国犬寄生虫病流行情况 |
1.3.1 国外犬寄生虫感染概况 |
1.3.2 国外犬寄生虫感染主要优势种 |
1.3.3 国外不同种类犬的寄生虫感染情况 |
1.3.4 国外犬寄生虫感染中间宿主的感染情况 |
1.3.5 国外犬寄生虫感染终末宿主的感染情况 |
1.3.6 尼日利亚Kainji湖地区人和犬绦虫感染情况 |
1.3.7 国外用不同方法调查的犬寄生虫感染率 |
1.3.8 传播动力学研究 |
1.4 国内犬寄生虫病流行情况 |
1.4.1 国内不同地区犬寄生虫感染情况 |
1.4.2 国内不同地区犬寄生虫优势种情况 |
1.4.3 国内不同种类犬寄生虫感染率 |
1.4.4 国内犬寄生虫病不同检查方法寄生虫感染率 |
1.5 南省犬寄生虫感染情况 |
2 犬绦虫遗传变异及分子分类的研究进展 |
2.1 染色体分析 |
2.2 分子遗传学分析 |
2.2.1 PCR及其相关方法 |
2.2.2 研究中所用特定DNA序列的选取 |
2.2.3 rDNA、mtDNA在寄生虫学中的应用 |
3 研究内容与目的意义 |
3.1 研究内容 |
3.2 目的意义 第二章 湖南省犬蠕虫感染情况调查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犬寄生虫感染率 |
2.2 主要消化道寄生虫感染情况 |
2.3 寄生虫形态 |
2.4 粪检结果 |
3 讨论 |
3.1 湖南省犬消化道寄生虫感染情况 |
3.2 城市流浪犬与农村犬感染差异分析 |
3.3 不同检查方法的结果比较 第三章 犬绦虫rDNA ITS的PCR扩增、克隆及序列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PCR扩增绦虫rDNA ITS片段 |
2.2 ITS的克隆与鉴定结果 |
2.3 测序结果及分析 |
3 讨论 第四章 犬绦虫线粒体nad4基因部分序列多态性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PCR扩增绦虫mtDNA nad4片段 |
2.2 重组nad4的菌落PCR鉴定 |
2.3 测序结果及分析 |
3 讨论 第五章 犬绦虫线粒体cox1基因部分序列多态性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PCR扩增结果 |
2.2 测序结果及分析 |
3 讨论 第六章 犬绦虫特异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2.1 特异PCR反应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特异PCR实验条件的优化结果 |
2.2 特异性试验结果 |
2.3 敏感性实验结果 |
3 讨论 |
3.1 特异性引物的设计问题 |
3.2 PCR实验条件的优化 |
3.3 敏感性问题 |
3.4 特异PCR方法的建立 第七章 结论与创新 |
1 结论 |
2 创新 参考文献 本论文常用英文缩写 附图1 质粒pGEM-T easy基因图谱 附图2 核糖体DNA重复序列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3)斯氏艾美耳球虫MIC-5基因的筛选、表达及重组蛋白免疫原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1 兔球虫的研究进展 |
2 cDNA文库构建技术及其在寄生虫研究中的应用 |
第二篇 研究内容 |
第一章 兰州地区兔球虫种类调查及E.stiedai致病性研究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2.1 兰州地区家兔球虫虫种调查结果 |
2.2 单卵囊分离E.stiedai球虫纯株 |
2.3 E.stiedai球虫兰州株孢子生殖过程 |
2.4 人工感染后临床病状 |
2.5 肝脏剖检变化及肝脏病变记分 |
2.6 肝指数及血清中转氨酶的测定 |
2.7 肝脏病理组织学观察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二章 E.stiedai子孢子cDNA文库的构建与鉴定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2.1 总RNA的提取和mRNA的分离结果 |
2.2 双链cDNA合成结果 |
2.3 cDNA文库滴度的测定结果 |
2.4 cDNA文库插入片段大小分析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章 E.stiedai子孢子MIC5蛋白基因的筛选、表达及重组蛋白的纯化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2.1 E.tenella微线蛋白5部分基因片段的扩增 |
2.2 E.stiedai子孢子微线蛋白5(MIC-5)基因阳性克隆的筛选结果 |
2.3 MIC5基因cDNA的测序结果与序列分析 |
2.4 MIC5蛋白基因的PCR扩增结果 |
2.5 原核表达载体pETMIC-5的鉴定 |
2.6 pETMIC5诱导表达产物的检测及鉴定 |
2.7 重组蛋白MIC-5的纯化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四章 E.stiedai MIC-5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重组蛋白免疫原性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2.1 MIC-5基因的扩增结果 |
2.2 重组质粒pPICZαAMIC-5的鉴定结果 |
2.3 Mut~+表型重组酵母菌的筛选 |
2.4 重组酵母菌的PCR鉴定 |
2.5 MIC-5基因在重组酵母菌中转录水平的检测 |
2.6 表达产物的检测 |
2.7 重组蛋白MIC-5免疫小鼠试验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五章 兔IFN-γ基因的克隆及其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2.1 兔IFN-γ基因RT-PCR扩增结果 |
2.2 重组质粒pTIFN-γ的鉴定结果 |
2.3 兔IFN-γ基因cDNA序列测定结果及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 |
2.4 不同物种IFN-γ基因的遗传进化分析 |
2.5 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VAXIFN-γ的鉴定结果 |
2.6 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VAXIFN-γ在BHK细胞上的表达及检测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六章 IFN-γ介导的重组蛋白MIC-5动物免疫试验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2.1 免疫组血清中抗E.stiedai子孢子MIC-5蛋白ELISA抗体的检测 |
2.2 免疫组细胞免疫水平的检测 |
2.3 攻虫试验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博士后个人简历 |
博士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 |
博士后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 |
永久通信地址 |
(4)羊附红细胞体生物学特性研究及其PCR和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2 方法 |
2.2.1 羊附红细胞体的生物学特性 |
2.2.2 羊附红细胞体的流行病学调查 |
2.2.3 聚合酶链式反应快速检测羊附红细胞体的研究 |
2.2.4 快速检测羊附红细胞体病ELISA方法的建立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羊附红细胞体的生物学特性 |
3.2 羊附红细胞体的流行病学调查 |
3.3 聚合酶链式反应快速检测羊附红细胞体的研究 |
3.4 快速检测羊附红细胞体病ELISA方法的建立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作者简历 |
致谢 |
(6)安徽省家鸡寄生蠕虫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
结果与分析 |
(一)蠕虫种类 |
(二)优势虫种 |
(三)混合感染情况 |
部分虫种概述 |
(一)安德烈戴纹绦虫Davainea andrei Fuhrmann,1933. |
(二)热带变带绦虫Amoebotaenia troPica Hsui,1956. |
(三)东方杯叶吸虫Cyathocotyle orientalis Faust,1922. |
(四)鲁氏前殖吸虫Prosthogonmus rudolphi Skrjabin,1919. |
(五)火鸡异刺线虫Heterakis meleagris Hsu,1957. |
(六)分枝膜壳绦虫Hynlenolepis cantaniana Polonio,1860. |
(七)、少睾变带绦虫Amaebotiaena oligorchis Yamaguti,1935. |
(八)双睾属绦虫未定种Diorchis,(Clerc,1903)sp. |
(九)异带属绦虫未定种Anomotaenia(Cohn,1900)sp. |
四、安徽省畜禽寄生虫名录(一)(1原虫,2吸虫)(论文参考文献)
- [1]上海部分鸟类原虫感染情况调查及种类鉴定[D]. 李榴佳. 上海师范大学, 2014(01)
- [2]湖南省犬蠕虫感染情况调查及带绦虫分子遗传学研究[D]. 戴荣四. 湖南农业大学, 2008(08)
- [3]斯氏艾美耳球虫MIC-5基因的筛选、表达及重组蛋白免疫原性研究[D]. 乔军.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7(05)
- [4]羊附红细胞体生物学特性研究及其PCR和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D]. 杨鹏华. 河北农业大学, 2004(04)
- [5]安徽省畜禽寄生虫名录(一)(1原虫,2吸虫)[J]. 陆凤琳. 中国兽医寄生虫病, 2004(01)
- [6]安徽省家鸡寄生蠕虫调查研究[J]. 陆凤琳,李培英,廖圣法. 安徽农学院学报, 199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