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合并胃溃疡64例(论文文献综述)
杜婷[1](2019)在《胃溃疡胃镜下征象、H.pylori感染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旨在导师指导下及既往研究基础上,通过观察胃镜下胃溃疡征象,分析总结其及H.pylori感染与各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了客观依据,使临床诊断更加快速、准确。为临床医师在治疗本病时,充分的发挥中医特色,更加全面的的得出诊断。方法:将符合研究标准的160例胃溃疡患者在副主任及以上的中医师进行辨证分型,分析各证型与其胃镜下溃疡征象的相关性,又将各证型与H.pylori感染进行分析。结果:(1)本研究的160例胃溃疡活动期(A期)和愈合期(H期)患者中,脾胃湿热型所占比例最大,胃络瘀阻型所占比例最小,按构成比依次是:脾胃湿热型(25.6%)>肝胃郁热型(21.9%)>肝胃不和型(18.8%)>脾胃虚弱(寒)型(15.0%)>胃阴不足型(10.6%)>胃络瘀阻型(8.1%)。(2)胃镜下溃疡周围充血、水肿有101例,无充血水肿59例;伴有胃黏膜糜烂有79例,不伴有胃黏膜糜烂有81例;结果示各证型在溃疡周围充血水肿、糜烂中的分布差异上均具有显着性意义(P<0.01),即中医各证型在溃疡周围黏膜充血水肿及胃黏膜糜烂中具有相关性,且脾胃湿热型、肝胃郁热型较其他四型多见。胃镜下溃疡苔色黄有47例,苔色白有113例;合并胆汁反流有36例,不合并胆汁反流有124例;结果示各证型在溃疡苔色、是否合并胆汁反流中的分布差异上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3)溃疡活动期96例,愈合期64例,各证型在胃镜下胃溃疡活动期和愈合期的分布对比,结果示中医各证型在胃溃疡活动期和愈合期上的分布差异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活动期脾胃湿热型、肝胃郁热型较其他四型多见,愈合期脾胃虚弱(寒)型、脾胃湿热型、肝胃郁热型较其他三型多见。(4)本研究所选样本中,H.pylori阳性有117例,其中合并胆汁反流有19例,无胆汁反流98例;H.pylori阴性有43例,其中合并胆汁反流有17例,无胆汁反流的26例,将两组数据数据进行对比,结果示H.pylori感染与是否合并胆汁反流之间差异具有显着性意义(P<0.01)。H.pylori阳性中以无胆汁反流较多见,可知H.pylori与胆汁反流一定程度上呈负相关。(5)胃镜下胃溃疡H.pylori阳性有117例,H.pylori阴性有43例,各证型在H.pylori感染中的分布对比,结果示各证型胃溃疡在是否有H.pylori感染分布差异上具有显着性意义(P<0.01)。H.pylori阳性中以脾胃湿热型、肝胃郁热型较多见。结论:(1)胃溃疡的总病机是本虚标实,活动期的基本病机是脾胃湿热、肝胃郁热,以邪实为主;愈合期的基本病机是虚实夹杂,即在活动期邪实的基础上暴露出脾胃虚弱的本虚。(2)胃溃疡胃镜下充血水肿、黏膜糜烂、H.pylori感染阳性及活动期在各中医证型中分布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且均以脾胃湿热型、肝胃郁热型较为常见,可间接得出H.pylori感染与溃疡活动期呈一定相关性,也是溃疡充血水肿、黏膜糜烂的主要原因,这正符合现代医学研究。(3)H.pylori与脾胃湿热型及肝胃郁热型关系显着,临床上胃溃疡辨证为此二型患者应积极进行H.pylori感染的检查。(4)推测H.pylori属外来“热邪”范畴,可进一步扩大样本研究来证实。
黄江[2](2019)在《张氏益胃汤对脾胃气虚证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胃肠激素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临床研究,观察中药张氏益胃汤对脾胃气虚证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从而探讨张氏益胃汤治疗脾胃气虚证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为张氏益胃汤治疗消化性溃疡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18年12月在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消化科住院及门诊患者64例,患者均符合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西医诊断标准,并且符合脾胃气虚证型的中医症候诊断标准,按照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患者予四联疗法规范治疗,治疗组患者予质子泵抑制剂加服中药张氏益胃汤治疗,以2个月为治疗周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者GAS、SS;13C红外光谱仪检测患者HP,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关于消化性溃疡的中医诊治原则评价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观察指标:(1)采用卡方、t检验分析探讨消化性溃疡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2)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总积分、临床疗效;(3)对比治疗前后胃肠激素水平的变化。(4)胃镜疗效。结果:(1)消化性溃疡患者与性别之间的分析:所有患者中女性26例,占总人数的40.63%,男性38例,占总人数的59.37%,男女之间的比值为1.46:1.0,男性明显多于女性。(2)消化性溃疡患者与年龄之间的分析:18-33岁年龄层所占人数最多,占42.19%,其次为中年组,占29.69%。(3)消化性溃疡患者与病程之间的分析:病程3-6个月者32例,总人数0.00%,病程>6个月者26例,占总人数40.63%。(4)消化性溃疡患者与致病因素之间的分析:主要为生活工作压力、饮食无规律;工作、生活压力(25.00%)>饮食无规律(21.88%)>辛辣、肥甘厚味(20.31%)>饮酒(15.63%)>受凉及饮食生冷(10.93%)>吸烟(6.25%)。(5)中医症候积分方面: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对神疲懒言的改善无明显变化(P>0.05);对其他中医症候均有所改善,且治疗组患者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6)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显效率为71.88%,总有效为87.50%;对照组总显效率为62.50%,总有效率为78.13%,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7)胃肠激素方面:治疗组GAS水平在治疗前、后比较(P<0.05),有显着性差异,表明治疗组可显着降低GAS水平,使患者异常GAS水平进入正常参考范围之内;治疗组的SS水平在治疗前、后比较(P<0.05),有显着性差异,表明治疗组可显着升高SS水平;而对照组GAS和SS水平在治疗前后比较(P>0,05),均无显着性差异,表明对照组对患者异常GAS和SS 水平无显着调节作用。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GAS水平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治疗后SS水平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8)Hp根除率方面:两组患者在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为87.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25%,两组总有效率相比有显着差异。(9)胃镜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显效率为68.75%,总有效为87.50%;对照组总显效率为62.50%,总有效率为78.13%,两组总显效率与总有效率相比均有显着性差异。结论:张氏益胃汤治疗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疗效较好,其机制可能与其调节胃肠激素水平、抑制Hp有关。此外,张氏益胃汤在改善症状、用药安全及防复发方面有明显优势。
刘莎莎[3](2019)在《基于citespace的肝郁脾虚证的知识图谱分析》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中国知网数据库期刊文献中肝郁脾虚证相关文献的研究,挖掘出肝郁脾虚证所属疾病及其用药特点,探讨异病同证用药的相关性及应用同一方剂治疗不同疾病时用药加减的差异性,为中医治疗肝郁脾虚证提供临床参考。方法收集1964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有关肝郁脾虚证研究的相关文献,共纳入2483篇文献。对疾病、方剂、中药进行数据规范。将检索到的文献以refworks的形式导出,以记事本的形式保存。将关键词k1逐项记录文献包含的病名、方剂、中药,分别建立疾病、方剂、中药的不同数据库,并以记事本的形式保存。将常用方剂分别归类,并将k1逐项记录文献包含的疾病,以记事本的形式保存。将常用方剂治疗的常见疾病分别归类,并将k1逐项记录包含的中药,以记事本的形式保存。导入citespace软件,对疾病、方剂、中药进行数据统计和可视化图谱分析,得出肝郁脾虚证常用方剂治疗的相关疾病及异病同证同方的加减用药的区别。结果1肝郁脾虚证疾病、方剂、中药的结果:(1)疾病统计:共涉及疾病162种,最多的疾病为肝炎。疾病科别以消化系统为主。(2)方剂统计:共涉及323首方剂,以和解剂应用最多,代表方为逍遥散加减方。(3)中药统计:共涉及244味药物,使用频次为12978次。单味药白术应用最多。药物的使用多集中在补虚药。药物归经以肝、脾两经为主;药性以温、平为主;中药药味以苦味为主。2常用方剂治疗疾病及加减用药的区别统计:(1)常用方剂治疗疾病的统计:逍遥散治疗疾病为133种,最多的为肝炎,所占比例为18.77%。痛泻要方治疗疾病为15种,最多的为肠易激综合征,所占比例为53.42%。四逆散治疗疾病为17种,最多的为肠易激综合征,所占比例为16.22%。柴胡疏肝散治疗疾病为14种,最多的为肝炎,所占比例为31.03%。柴芍六君子汤治疗疾病为13种,最多的为肝炎,所占比例为35.14%。(2)各个方剂治疗疾病加减用药的统计:逍遥散治疗不同疾病的加减用药:治疗肝炎的中药以补虚药为主,所占比例为25.74%。治疗抑郁症中药以安神药为主,所占比例为41.67%。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药以理气药为主,所占比例为36.67%。治疗黄褐斑的中药以活血化瘀药为主,所占比例为33.93%。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中药以理气药为主,所占比例为58.82%。痛泻要方治疗疾病加减用药:治疗肠道疾病的药物以补虚药为主,所占比例为25.13%。四逆散及柴胡疏肝散治疗疾病的加减用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药以补虚药为主,所占比例为29.17%。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中药以补虚药为主,所占比例为17.95%。治疗肝炎中药以补虚药为主,所占比例为38.89%。柴芍六君子汤治疗疾病加减用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药以理气药、化湿药为主,所占比例为23.53%。治疗肝炎中药以清热药为主,所占比例为27.59。治疗胃炎中药以活血化瘀药为主,所占比例为42.86%。3常用方剂及常见疾病的中药统计:肝炎、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用药都包含甘草、白芍、白术、柴胡、党参。结论1肝郁脾虚证多见于消化系统疾病。2肝郁脾虚证的方剂使用以和解剂为主,代表方为逍遥散加减。3肝郁脾虚证的中药主要是补虚药、理气药、解表药的配伍,归经以肝、脾两经为主;药性以温、平为主;中药药味以苦味为主。4逍遥散治疗肝炎疾病加减用药以补虚药为主,治疗抑郁症以安神药为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以理气药为主,治疗黄褐斑以活血化瘀药为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以理气药为主。5痛泻要方治疗肠道疾病加减用药以补虚药为主。6四逆散及柴胡疏肝散治疗肝炎、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加减用药以补虚药为主。7柴芍六君子汤治疗肝炎加减用药以清热药为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以理气药、化湿药为主,治疗胃炎以活血化瘀药为主。8肝炎、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脾虚证基础方为甘草、白芍、白术、柴胡、党参。图21幅;表46个;参268篇。
王红兰[4](2018)在《我校教职员工健康体检情况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学校教职工健康体检,了解教职工健康状况,做到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方法采集2017年教职工体检结果进行数据分析,找出发病率较高的疾病病种,分析原因,为进一步采取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结果甲状腺结节为体检诊断第一位;幽门螺杆菌阳性为体检阳性体征第一位。结论职工常见病发病率较高,应加强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合并胃溃疡64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合并胃溃疡64例(论文提纲范文)
(1)胃溃疡胃镜下征象、H.pylori感染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注释表 |
引言 |
理论研究 |
临床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及病例选择标准 |
1.3 研究方案 |
1.4 技术路线图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胃溃疡的中医证型分布 |
2.2 胃溃疡胃镜下征象与中医各证型的关系 |
2.3 胃溃疡活动期和愈合期在各中医证型的分布比较 |
2.4 胆汁反流与H.pylori的关系 |
2.5 H.pylori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
讨论 |
1 现代医学对H.pylori的认识 |
1.1 现代医学对H.pylori的基础认识 |
1.2 H.pylori的检测 |
1.3 西医对H.pylori的治疗 |
2 中医学对H.pylori的认识 |
2.1 中医对H.pylori的基础认识 |
2.2 中医对H.pylori的治疗 |
3 胃镜在中医学中的运用 |
4 胃溃疡的整体观念与中医辨证思维 |
4.1 中医各证型的分析 |
4.2 整体辨证与局部辨病分析 |
5 胃镜下胃溃疡征象与中医各证型之间相关性的分析 |
5.1 胃溃疡的中医证型分布 |
5.2 胃镜下胃溃疡苔色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
5.3 胃镜下胃溃疡周围充血、水肿情况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
5.4 胃镜下胃黏膜糜烂情况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
5.5 胃溃疡活动期和愈合期在各中医证型的分布比较 |
6 胆汁反流与H.pylori感染及胃溃疡各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6.1 胆汁反流与胃溃疡各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 |
6.2 胆汁反流与H.pylori的关系 |
7 H.pylori感染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相关性的分析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附录 :答辩委员会名单 |
(2)张氏益胃汤对脾胃气虚证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胃肠激素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现代医学对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认识及进展 |
1 流行病学调查 |
2 病因及发病机制 |
3 临床治疗 |
3.1 Hp的临床治疗认识与进展 |
3.2 Hp治疗方案 |
3.3 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治疗 |
4 总结与展望 |
第二部分 传统医学对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认识及进展 |
1 病名起源 |
2 病因病机 |
3 中医治疗 |
4 总结与展望 |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设计 |
1.1 研究目标 |
1.2 病例数及分组方法 |
2 病例选择标稚 |
2.1 诊断标准 |
2.2 纳入标准 |
2.3 排除标准 |
3 治疗方法 |
3.1 研究用药 |
3.2 服药方法 |
3.3 疗程 |
3.4 随访 |
4 观察项目 |
4.1 疗效性及安全性观察指标 |
4.2 胃肠激素指标检测 |
4.3 Hp根除率检测 |
5 疗效评定标准 |
5.1 临床综合疗效评定标准 |
5.2 单项症状疗效评定标准 |
6 安全性评价标准 |
7 统计方法 |
8 研究结果与分析 |
8.1 一般资料 |
8.2 治疗前比较 |
8.3 临床疗效分析 |
8.4 两组病例Hp根除率比较 |
8.5 治疗后胃肠激素比较 |
8.6 胃镜疗效比较 |
8.7 两组治疗后舌脉象改善情况比较 |
8.8 后续随访情况 |
8.9 安全性评价 |
8.10 小结 |
第四部分 讨论 |
1 临床疗效分析 |
2 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与临床资料及致病因素的分析 |
3 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病因病机特点 |
4 脾胃气化学说指导消化性溃疡的治疗 |
5 胃肠激素与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关系 |
6 张氏益胃汤治疗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作用机理探讨 |
7 张氏益胃汤方药分析及药理机制的探讨 |
8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答辩委员会名单 |
(3)基于citespace的肝郁脾虚证的知识图谱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文献研究 |
1.1 材料与方法 |
1.1.1 资料来源 |
1.1.2 检索方法 |
1.1.3 研究方法 |
1.1.4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2 结果 |
1.2.1 肝郁脾虚证关键词可视化 |
1.2.2 疾病、方剂、中药总体篇的统计 |
1.2.3 常用方剂治疗疾病及加减用药的区别 |
1.2.4 常用方剂及常见疾病的中药统计 |
1.3 讨论 |
1.3.1 肝郁脾虚证简述 |
1.3.2 疾病、方剂、中药的讨论 |
1.3.3 常用方剂治疗疾病及加减用药的区别 |
1.3.4 常用方剂及常见疾病的中药讨论 |
1.3.5 关于软件citespace的讨论 |
1.4 结论 |
1.4.1 疾病、方剂、中药的结论 |
1.4.2 常用方剂治疗疾病及加减用药的结论 |
1.4.3 常见疾病用药的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2章 综述 |
2.1 中医证候研究 |
2.1.1 中医证候研究进展 |
2.1.2 肝郁脾虚证研究 |
2.2 科学知识图谱的概念与应用进展 |
2.2.1 科学知识图谱的概念 |
2.2.2 科学知识图谱的发展与应用 |
2.2.3 科学知识图谱在医学领域内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结论 |
致谢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4)我校教职员工健康体检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体检对象 |
1.2 方法 |
1.3 诊断标准 |
2 结果 |
3 讨论 |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合并胃溃疡64例(论文参考文献)
- [1]胃溃疡胃镜下征象、H.pylori感染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相关性研究[D]. 杜婷.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19(02)
- [2]张氏益胃汤对脾胃气虚证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胃肠激素影响的研究[D]. 黄江.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19(02)
- [3]基于citespace的肝郁脾虚证的知识图谱分析[D]. 刘莎莎.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
- [4]我校教职员工健康体检情况分析[J]. 王红兰. 基层医学论坛, 201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