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南昌移动实施“SICS”计划见成效(论文文献综述)
邓文艳[1](2021)在《南昌县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效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钟莉芳[2](2021)在《集束化喂养支持策略对早产儿喂养耐受性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根据早产儿的特点制定集束化护理措施,探讨集束化喂养支持策略对早产儿喂养耐受性及生长发育的影响,为新生儿科医护人员预防或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便利取样,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昌市某三甲医院新生儿室收治住院的90例早产儿,使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按早产儿护理常规护理:保证适宜的暖箱温度及湿度;提供舒适的体位;预防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血糖稳定;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集束化喂养支持策略,内容包括非营养性吸吮、重力喂养、腹部按摩、音乐疗法。对比两组早产儿各项喂养不耐受指标的发生率、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达到全胃肠喂养时间、胃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及实施集束化喂养支持策略后第14天体重、头围、身长的增长情况。采用双人录入数据,使用SPSS19.0软件对两组早产儿的住院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进行描述,两组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数进行描述,两组资料的比较采用?2检验或连续校正的?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早产儿单纯性呕吐(4.4%)、单纯性腹胀(2.2%)、单纯性胃潴留(6.6%)、腹胀+呕吐(2.2%)、腹胀+胃潴留(2.2%)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单纯性呕吐(17.8%)、单纯性腹胀(15.6%)、单纯性胃潴留(22.2%)、腹胀+呕吐(13.3%)、腹胀+胃潴留(15.6%)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6.18±0.86)天、达全胃肠喂养时间(12.89±3.08)天、胃管留置的时间(10.89±0.52)天、住院时间(16.42±0.71)天均短于对照组早产儿恢复出生体重时间(8.78±0.93)天、达全胃肠喂养时间(16.04±3.66)天、胃管留置时间(14.29±0.46)天、住院时间(23.62±0.96)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观察组给予集束化喂养支持策略14天后体重的增长量(0.21±0.08)Kg、头围的增长量(1.26±0.22)cm、身长的增长量(1.86±0.51)cm均高于对照组14天后体重的增长量(0.10±0.04)Kg、头围的增长量(0.71±0.15)cm、身长的增长量(1.04±0.26)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产儿实施集束化喂养支持策略能够有效地促进早产儿胃肠道功能的成熟,减少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改善吸吮及吞咽功能,提高从管饲喂养向经口喂养转化的过程,缩短胃管留置时间,促进早产儿早日恢复至出生体重,缩短达到完全肠内喂养时间,加快早产儿体格的增长,从而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促使其早日出院,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李悦[3](2021)在《新零售企业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以苏宁易购为例》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的进步与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实体零售及网络零售无法满足消费者瞬息万变的消费需求,进而推动零售业的改革与创新。在此情况下,以互联网为依托,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对线上线下零售渠道进行整合,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升级改造的“新零售”应运而生。然而,新的零售业态带来便利与效率的同时,其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亦是无法避免的。本文以新零售企业苏宁易购为案例研究对象,对其所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识别、评价并提出具体控制措施,并以此为启发,提出针对于新零售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措施。首先,对论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论文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其次,阐述新零售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现状、特征等,理清传统零售企业与新零售企业的区别以及二者财务风险管理的不同。再次,运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结合苏宁易购的企业基本情况与财务状况识别并分析企业的财务风险,包括筹资、投资、营运以及其他财务风险,运用熵值法确定权重,并结合功效系数法选取14个财务风险评价指标,构建财务风险指标体系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企业存在较大的财务风险。此外,根据前文的评价结果,结合企业财务状况,对苏宁易购的财务风险提出相应控制对策,包括:拓展筹资方式、优化债务结构,强化债务管理、把控投资节奏、加强应收账款管理、优化物流管理等等。最后,通过对新零售代表企业苏宁易购财务风险的识别、评价及控制,结合新零售企业发展趋势与其财务风险管理的特点,提出新零售企业财务风险的相关控制对策,包括:注重财务决策匹配度、利用技术进行财务升级、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等,为新零售企业财务风险管控提供一些启示。
郭轶舟[4](2020)在《中国互联网产业安全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互联网产业蓬勃兴起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与转型的新动能,对社会进步与经济增长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互联网产业自身还存在着结构失衡、产业布局不完整、无序竞争现象严重等诸多问题,中美贸易战更突显出我国互联网产业安全问题,引发国人担忧。因此如何维护我国的互联网产业安全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但迄今为止,尚未有文献对互联网产业安全进行探讨。为此本文基于产业安全理论,提出互联网产业安全的概念,尝试建立互联网产业安全理论,考察中国互联网产业的产业安全状态,通过实证分析,探明影响中国互联网产业安全的主要因素,以期在理论上丰富相关领域的研究内容,在实践上为有关部门提供参考与借鉴。按照发现问题-理论准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逻辑,在具体分析过程中聚焦于“中国互联网产业存在哪些产业安全问题”、“当前中国互联网产业安全处于何种状况”和“主要影响因素及相互关系是什么”三个具体问题,通过深入分析与论证形成了以下主要研究结论。(1)中国互联网产业目前在产业发展环境方面存在市场结构呈现寡头垄断趋势、市场绩效整体下降趋势、管理主体分散、资源供给不足、均衡产业布局加剧区域经济不平衡等安全问题;在产业竞争力方面存在缺乏配套区域专业化水平低、区域产业同构化和市场换技术政策失效等安全问题;在产业控制力方面存在企业发展所需资金依赖外国资本、关键技术依赖国外转移和利用外资政策偏差等安全问题;在网络安全方面存在免费定价方式影响产品策略趋向恶意、模仿抄袭促生不公平竞争行为等安全问题。(2)中国互联网产业安全状态目前处于基本安全,并且在2007-2017年间其安全度呈小幅上升态势,主因是互联网产业发展环境得到大幅改善所致,但由于受到网络安全环境日趋严重、外资对技术控制导致产业控制力下降、产业创新能力不足削弱竞争力三方面的安全威胁,因此我国互联网产业安全总体形势依然严峻。(3)影响中国互联网产业安全主要因素是自主创新能力、产业竞争力、产业特征、产业要素和国内企业竞争力。其中自主创新能力对互联网产业安全具有显着正向影响;产业竞争力对自主创新能力和互联网产业安全均有正向影响;产业特征对自主创新能力和互联网产业安全均有正向影响;要素环境对自主创新能力和互联网产业安全均有正向影响;国内企业竞争力对互联网产业安全具有正向影响。(4)提升中国互联网产业安全主要措施包括:通过优化管理体制、完善支持互联网产业发展的资本市场、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和坚持数字化战略扩大基础建设来改善互联网产业发展环境;通过建立完善互联网产业创新体系、提高互联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来提升互联网产业竞争力;通过建立并完善网络安全应急体系和提高网络安全技术水平来强化网络安全防范能力。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在于:第一,建立互联网产业安全分析的理论框架,首次提出互联网安全也是产业安全重要内容的论述,认为国际垄断资本通过占据网络中心节点并利用互联网技术来主导全球各产业链延伸是引发互联网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对产业安全理论做出了有益尝试和拓展。第二,从互联网产业安全内涵实质、互联网产业特征和互联网产业要素环境的变化三个角度出发,提出互联网产业安全主要受到自主创新能力、产业竞争力、产业特征、产业要素和国内企业竞争力五大因素影响,通过实证发现自主创新能力对互联网产业安全具有显着正向影响,产业竞争力对自主创新能力和互联网产业安全具有正向影响,产业特征对自主创新能力和互联网产业安全有正向影响,要素环境对自主创新能力和互联网产业安全有正向影响,国内企业竞争力对互联网产业安全具有正向影响,这为政府、监管机构及相关从业者提供借鉴与参考。第三,建立以产业发展环境评价、产业竞争力评价、产业控制力评价和网络安全环境评价为主的互联网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实证分析了中国互联网产业安全状态,得出我国互联网产业整体安全程度处于基本安全状态的结论,为以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赵安琪[5](2020)在《地方政府治理中融媒体监督效应研究 ——以山东省R市电视问政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公众参政议政意识的觉醒,地方政府治理中的公共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地方政府的有效治理变得尤为重要。有效治理离不开有效的监督,媒体作为公众与地方政府间沟通的渠道,为公众行使监督权提供了路径。在媒体融合的时代背景下,融媒体拓宽了公众的监督途径,丰富了公众与媒体的监督形式,使得融媒体监督在地方政府治理中发挥出更显着的效应。当前,学界对于地方政府治理的研究多是从治理模式、治理路径的宏观方向出发,对于媒体监督在地方政府治理的作用研究则多是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论证,缺少结合时代背景深入分析融媒体监督效应的研究,因此,以治理理论、政治沟通理论为理论基础,围绕地方政府治理、融媒体、监督效应等关键词进行研究,对促进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提升融媒体监督效应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此,探讨融媒体在地方政府治理中的监督路径与发挥监督效应的一般性规律问题是本论文的主旨。在既有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本论文选取具体的实证案例进行研究。电视问政作为借助融媒体平台而开辟的全新问政节目,是媒体和公众行使监督权利、参与社会治理的创新形式,也是提升地方政府治理有效性的具体实践。选取电视问政这一地方政府治理中的融媒体监督实践为研究切入点,切合研究主题,使得论证更具应用性。通过介绍电视问政节目的流程与角色设置,可以分析融媒体平台如何发挥监督作用,公众又是如何借助融媒体平台行使监督权利。通过分析出电视问政对于地方政府治理的监督效应,归属到地方政府治理中融媒体监督效应的一般性规律,对于改进电视问政的内容与形式,更好的发挥融媒体在地方政府治理中的监督效应提供一定的思考与借鉴。本论文以监督效应为中心展开论述,从山东省R市电视问政的具体监督实践出发,梳理2017年—2019年之间的14期电视问政节目的内容,分析R市电视问政与政府治理的关系和监督现状。再选取样本,既对监督效应进行实际效果的微观量化,又对监督效果进行宏观的分析,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全面论证电视问政在地方政府治理中的监督效应。最终由电视问政这一具体案例延伸,对地方政府治理中融媒体监督效应进行分析,探究地方政府治理中融媒体监督效应不足的困境与原因,以此提出构建以电视问政为中心的民主监督体制、公众协同治理的完善对策,完善融媒体监督机制,来实现地方政府的有效治理,使得地方政府向着政治民主化、治理现代化方向迈进。
王蓉[6](2020)在《中国古装电视剧在东南亚的传播现状及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1981年广东电视台制作的电视剧《虾球传》引进东南亚后,中国电视剧正式打开了东南亚市场的大门。近四十年的传播历程中,东南亚国家由于地缘接近、历史人文联系紧密、华人华侨群体众多等因素,一直是中国电视剧对外传播的较大市场。而梳理中国电视剧对外传播类型可知,古装剧最受东南亚观众欢迎。中国古装剧在东南亚市场的火爆,离不开多元化的传播主体。在官方部门、国有传媒企业、民营传媒企业三管齐下,行业协会、影视文化交流活动等多元辅助的情况下,中国古装剧对东南亚地区的出口量总体呈增长趋势。在具体的传播内容方面,从早期的《还珠格格》《西游记》《三国演义》,到近两年的《延禧攻略》《陈情令》《锦衣之下》等,可知东南亚观众偏爱三类内容:古装剧历史剧、古装宫廷剧和古装仙侠剧。而偏爱的原因,离不开历史文化的吸引力、美学画面的渲染力、知名IP的魅力等因素。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中国古装剧在东南亚市场出口量呈增长趋势,但中国古装剧对东南亚传播仍存瓶颈,主要表现为:生产管理体制不健全、海外传播版权滞后、专业译制人才缺乏、文化折扣形成传播壁垒、网络推广力度不强、海外传播意识较弱这几大方面。这些不足涉及政策法规、语言文化、传播渠道三大层面,因而相应的策略分析也需要从对应层面开展。通过借鉴韩剧对外传播策略,中国古装剧对东南亚传播可以借助广电总局相关政策,“一带一路”影视合作工程,从政策层面引导古装剧对东南亚传播。同时还需要从立法、执法和守法三方面加强海外版权法规建设。语言和文化方面,需要打造专业人才智库,以解决译制人才不足的问题,同时要严控内容产出质量,寻求共通性选题,以此深化传播内容,解决文化折扣难题。传播渠道方面,提高网络传播渠道利用率,结合线下教学交流渠道,借助华侨群体力量,从而拓宽传播渠道,促进中国古装剧在东南亚市场的传播。
吕丹[7](2020)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电子商务采纳及其增收效应研究 ——以湖北省为例》文中认为作为互联网与农业结合而形成的新业态,农产品电子商务是互联网普及之下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必然趋势。借助电子商务的交易便捷、信息互联等特性,有效减少了农产品传统流通渠道的繁冗环节,拓宽了农产品的价格空间,推动了农业高质量生产与标准化建设进程。在满足城镇居民对食物多样性与高品质消费需求的同时,利用网络信息的公开透明增强了消费者的信任感,提升了农产品的销售量和知名度,增加了农民收入。为此,从国家层面到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推动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及农村地区相融合的扶持政策,力求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在农业农村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以电子商务为突破口促进农业信息化和现代化以及农村地区数字化建设。学术界普遍认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具有一定的组织化、规模化和社会化水平,相较于普通农户更具备开拓创新农业发展方式的资源和条件。如果能够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采纳农产品电子商务,不但有助于扩大“农产品进城”的规模,而且还能发挥带动作用以推动电子商务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然而,有调查显示,目前真正在网上销售农产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尚不足五成,且其中不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产品电子商务运营举步维艰。就在各级政府不断推出扶持电子商务发展的利好政策以及电商扶贫工作取得显着成效的情形下,农产品电子商务缘何仍未能得到广泛的应用,是值得深思的社会现象。如何更好地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纳农产品电子商务,是一项亟需破解的现实问题。本研究对此提出的解题思路是:首先,深入剖析擎肘农产品电子商务采纳的根本原因,甄别和区分影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纳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关键因素,明确不同类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产品电子商务采纳的决定性条件;然后,分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电子商务采纳行为与收入变动的关系,揭示农产品电子商务采纳的增收作用机理,其目的是从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收入增长着手,探讨激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纳电子商务的源动力;随后,进一步明晰不同农产品电子商务采纳程度的增收效应;最后,综合农产品电子商务采纳条件和增收效应两方面的研究结论,提出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更广泛而深入采纳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对策建议。即“甄别影响农产品电子商务采纳决策的关键要素”“农产品电子商务采纳的收入变动关系”“不同类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电子商务采纳的增收异质性”“农产品电子商务采纳的增收机理”“农产品电子商务采纳吸收程度的增收效应”,是本研究需要深入而系统阐释的重要科学问题。基于这一研究目标,以“农产品电子商务采纳决策—收入变动测度—增收机理分析”为研究思路,将全文布局如下:第一部分(第1-3章)介绍研究的缘起、理论渊源与文献综述,旨在阐明选题的研究目的、基本思路、方法及可能的创新性;同时,采用文献研究法和调查研究法,对相关理论与文献史进行梳理,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现状、特点、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第二部分(第4、5章)回答“甄别影响农产品电子商务采纳决策的关键要素”的问题。通过对理性行为理论、技术—组织—环境框架、任务—技术匹配模型等技术采纳理论的整合,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电子商务采纳的影响因素模型;采用因子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开展实证分析,明晰影响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作出农产品电子商务采纳决策的关键要素。第三部分(第6章)回答“农产品电子商务采纳的收入变动关系”“不同类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电子商务采纳的增收异质性”“农产品电子商务采纳的增收机理”等问题。从技术踏车理论和数字经济特征视角,设定收入决定方程,分别测度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采纳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收入变动方向,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采纳农产品电子商务带动社员或签约农户收入变动关系;基于资源基础理论,构建“农产品电子商务采纳—动态能力—增收效应”中介效应模型,引入环境动态性为调节变量,揭示农产品电子商务采纳与增收效应之间的内在转化“黑箱”。第四部分(第7章)回答了“农产品电子商务采纳吸收程度的增收效应”这一问题,解释了农产品电子商务采纳的程度不同所造成的增收效应异质性。基于IT吸收理论,提出农产品电子商务吸收的概念,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过程,根据不同电子商务吸收程度划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维度,分别考察各阶段的增收效应。第五部分(第8章)结合前文研究结论,针对制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电子商务采纳以及阻碍农产品电子商务发挥增收效应的各因素,提出形成“采纳→增收→采纳”动力循环的对策建议。通过开展上述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具有电子商务运营能力的人才、良好的物流运输条件、开展电子商务所需资金以及政策扶持等要素,是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纳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关键条件。其中,对于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人力资源和政策扶持是其采纳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必要因素,而农民专业合作社决定采纳农产品电子商务则更看重效果易察和资金充裕度等因素。(2)对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进行投入,将有助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获得收入的增加,但现阶段还不及对土地面积、劳动力、品牌建设等要素投入所产生的增收效果显着。不过,农产品电子商务采纳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收入正向影响,将随着农产品电子商务吸收的加深而同步增长。特别是在农产品电子商务吸收高级阶段,网络规模效应将逐步得到释放,边际成本递减也会显着增强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增收效应。(3)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人力资本进行投入,比资金投入对收入增长的作用更大;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对于采纳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增收主观认同感,相比其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更为显着。(4)流通渠道、交易费用和信息互联的共同作用,触发了农产品电子商务采纳的增收效应,动态能力在其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而环境动态性会正向影响动态能力发挥作用。(5)农产品电子商务适销性、物流条件、粉丝社群、入驻电子商务孵化基地、“三品一标”农产品等因素在农产品电子商务采纳的不同阶段中,均对增收效应产生了显着影响。虽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决策者的主观能动性是农产品电子商务采纳获得收入增长的根本条件,但是,针对所处农产品电子商务采纳的各阶段,合理调整资源配置是获得增收的关键一环。(6)只有强化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增收效应,才能切实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纳农产品电子商务。而扩大增收效应的根本是要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电子商务应用的动态能力,即从本质上而言,需要提升农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电子商务适应化”水平。本研究可能的创新主要表现在:(1)针对电子商务采纳理论无法较好地解释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的问题,本研究将农产品的属性、农业生产经营过程、农业生产经营者特征等因素纳入理论范畴,延伸了技术采纳理论的适用边界,较为全面地提供了一个农产品电子商务采纳决策机理的理论模型,明晰了“农产品电子商务采纳→电子商务应用动态能力提升→产生增收效应→更广泛、更深入地采纳农产品电子商务”这一动力循环机制。(2)针对现有研究多以单一农户为研究对象,本研究纳入多种农业经营主体类型,分类开展了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间的对比分析,揭示了各主体之间农产品电子商务采纳及其增收效应的差异特征。(3)针对农产品电子商务采纳过程中收入变动关系不明确的问题,本研究引入IT吸收理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产品电子商务采纳之后,不同发展程度所呈现的增收效应阶段性差异进行阐释,明晰了各阶段的资源配置对增收的作用强度。(4)从实践层面,探索性地提出了农业生产经营全流程与电子商务相适应以提升增收效应的建议,其中,对于“电子商务适应化”的解释为科学地评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电子商务应用水平提供了创新思路。
孙楠[8](2020)在《九江高校实体书店的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实体书店是涵养城市文化、构建书香社会的重要手段,在人类历史文明的行进中肩负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步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科技变革荡及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等原有发展模式在科技革新的影响下中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互联网及其衍生科技通过改变经济模式,进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消费习惯,实体经济在与互联网阵营的最初博弈中落入下风。本文研究的主体“九江高校实体书店”也面临者进退维谷的窘境。近年来,全球实体书店积极寻求破局路径,例如日本的茑屋书店从单一经营转向复合多元业态经营模式,其成功做法为国内西西弗书店、诚品书店所借鉴,取得一定收效。国内实体书店蓄势待发,如“钟书阁”“言几又”注重书店场景搭建、体验场景与氛围营造,千店千面;厦门“十点书店”深耕细作,达成科技快车从线上蓄水,引流到线下实体书店。我国自2012年起出台实体书店扶持政策,影响越来越广,政策内容越来越具体,对实体书店的复兴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本文通过探索影响实体书店发展的原因、全球实体书店的发展现状分析、升级转型的模式研究,以及“言几又”书店经典案例的借鉴分析,结合对九江市场的调查、对高校目标客群的典型代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梳理分析,笔者认为,九江高校实体书店的创办,要以市场差异化战略为立足点,打破现有市场传统单一图书销售,结合高校人群消费特征,搭建文化卖场;顺应市场消费习惯,利用互联网手段、新零售概念,实现线上线下渠道融合、文化营销和场景营销策略融合、多元化业态融合;继承和挖掘本土文化,形成书店独有的地方特色,为推动区域文化发展而服务,使之成为城市精神文化标杆。
赵晖[9](2020)在《主题文化旅游项目策划基于VR推演性价值设计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中国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旅游中人们逐渐开始追求精神文化方面的满足,将文化元素融入传统的旅游模式之中,用独特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审美诠释旅游,以旅游产业为载体,传承、传播并创新地域文化,成为发展的新趋势。2018年国家合并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在其融合发展初期,如何更高效的设计并有效实施各地方文化旅游策略是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而在2018年中国主办南昌承办的首届VR世界大会中,积极鼓励寻求将VR技术探索于文化旅游的发展应用之中。通过对VR现有领域的资料搜寻以及实际调查发现,VR技术目前更多以游戏、电影等领域的虚拟现实用户体验感受为发展主线,但笔者认为,VR也可应用于研究决策领域。因此,基于VR的虚拟现实特性,以主题文化旅游项目策划设计为研究领域,引入VR技术的新特性,即推演性。本文首先以传统的兵棋推演、沙盘推演、计算机推演在军事领域的发展为切入点,衍生出VR技术推演性的概念,其次,依据VR推演性的理论基础,设计VR推演性在主题文化旅游策划中的研究系统框架并分析其作用,再次,以VR推演性在火灾消防领域中应用的成功预案为例,对照于我国主题文化旅游的失败项目案例,从VR推演性的理论框架出发,分析失败原因,并对其提出相应的整改预案,进一步论证VR推演性在主题文化旅游策划设计中的可行性应用发挥,最后,结合我国本土传统文化中的“道文化”,以及江西地域文化特色中遍布全省各地市的道文化元素,尝试构建“道行江西”文化旅游项目,通过对江西道文化的资源数据采集、VR内容理论设计、推演分析项目可行性以及对项目提出预案,再次论证VR推演性的研究价值及现实意义。二十一世纪是多元化发展的时代,VR推演性在节约时间、人力、物力、财力方面具有较高的经济便利特性,在针对不同的场景内容参数时,能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预案,使主题文化旅游策划能够更高效实施,为中国文化和旅游领域的融合发展初期发挥添砖加瓦的助力,探索出一条更科学合理,更有益的发展道路。
王小建[10](2021)在《微视频教学模式在肾移植术器械护士专业培训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微视频教学培训模式在手术室肾移植术器械护士理论和操作水平、手术配合时间、医护人员的满意度以及器械护士自我效能感和职业认同感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器械护士高效的配合外科手术提供新的学习途径,同时为手术室培养专业的器械护士提供新的临床带教方法及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南昌市某三甲医院2019年4月至11月参与肾移植手术的器械护士80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将参与2019年4月-7月的肾移植手术器械护士40人作为对照组,采用科室制定的培养模式进行干预;参与2019年8月-11月的肾移植手术的器械护士40人作为试验组,采用肾移植手术微视频教学模式。通过常规科室培训和微视频模式培训后,采用器械护士理论操作考核、配合医生完成肾移植手术所需时间、医护人员对手术各环节满意度、自我效能感、职业认同感等指标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在本次研究中使用的数据都选择SPSS18.0处理软件进行分析整理,为实验的结论提供精准的保证。结果:1.基线资料。对照组与试验组的器械护士在年龄、性别、职称、学历、工作年限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试验组护士所配合的手术医生的性别、职位、工作年限等都不存在差异;对照组和试验组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高血压、糖尿病、贫血、凝血功能、器官移植史、透析史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两组护士的理论操作成绩比较。从数据中可以看出,试验组的器械护士理论、实操测试均高于对照组,两组理论与实操成绩的均数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器械护士配合医生完成肾移植手术所需时间。试验组在手术开始前物品准备所需时间、供体肾就位后至手术开始时间、手术开始至患者缝合皮肤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通过两组之间医护的满意度进行比较。试验组在手术医生对术前准备时间、术前手术用物准备齐全程度、护士的劳动强度自评维度等都高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通过对两组器械护士的自我效能进行对比。通过数据显示,试验组器械护士的自我效能感高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器械护士职业认同感比较。通过数据显示,试验组器械护士职业认知评价、职业挫折应对、职业社交技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护士的自我反省、社会支持这两个条目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基于互联网时代下微视频教学模式提高了肾移植术手术器械护士肾移植手术配合培训效果。该教学模式提高了护士理论、操作考试成绩,缩短了配合医生完成肾移植手术时间,提升了医护人员对手术各环节满意度和器械护士自我效能感及职业认同感,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二、南昌移动实施“SICS”计划见成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南昌移动实施“SICS”计划见成效(论文提纲范文)
(2)集束化喂养支持策略对早产儿喂养耐受性及生长发育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 |
第1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集束化护理的概念及在早产儿中的应用 |
1.2.2 综合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喂养的积极促进作用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目标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目标 |
1.3.3 技术流程图 |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纳入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1.3 剔除标准 |
2.1.4 喂养不耐受诊断标准 |
2.1.5 样本量估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标准化培训 |
2.2.2 集束化喂养支持策略的实施 |
2.2.3 肠内营养喂养方法 |
2.2.4 一般临床资料及观察指标 |
2.2.5 经口喂养准备的评估 |
2.2.6 测量方法 |
2.2.7 质量控制 |
2.2.8 数据分析 |
第3章 结果 |
3.1 两组早产儿一般资料比较 |
3.2 两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指标比较 |
3.3 两组早产儿临床相关时间指标比较 |
3.4 两组早产儿第14天生长发育指标增长量比较 |
第4章 讨论 |
4.1 集束化喂养支持策略有利于改善早产儿喂养耐受性 |
4.2 集束化喂养支持策略有利于缩短早产儿临床相关时间 |
4.3 集束化喂养支持策略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
第5章 结论 |
第6章 研究的创新和局限 |
6.1 研究的创新点 |
6.2 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喂养支持策略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3)新零售企业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以苏宁易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3 论文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创新点 |
2 论文相关理论 |
2.1 财务风险的相关理论 |
2.1.1 财务风险的概念 |
2.1.2 财务风险的特征 |
2.1.3 财务风险的分类 |
2.1.4 财务风险的管理流程 |
2.2 理论基础 |
2.2.1 风险管理理论 |
2.2.2 内部控制理论 |
3 新零售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概况 |
3.1 新零售企业发展现状 |
3.1.1 新零售企业概念 |
3.1.2 新零售企业特征 |
3.1.3 新零售企业发展趋势 |
3.2 新零售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现状 |
3.2.1 传统零售与新零售的区别 |
3.2.2 传统零售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特征 |
3.2.3 新零售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特征 |
3.2.4 新零售企业的财务风险 |
3.3 大数据时代对新零售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影响 |
3.3.1 管理效率提高 |
3.3.2 管理范围扩大 |
3.3.3 促进财务人员职能转变 |
4 苏宁易购财务风险识别、评价与控制 |
4.1 企业概况 |
4.1.1 企业简介 |
4.1.2 苏宁易购发展历程 |
4.1.3 财务状况总体分析 |
4.1.4 财务状况对比分析 |
4.2 苏宁易购财务风险识别 |
4.2.1 筹资风险识别 |
4.2.2 投资风险识别 |
4.2.3 营运风险识别 |
4.2.4 其他财务风险识别 |
4.3 苏宁易购财务风险评价 |
4.3.1 财务风险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 |
4.3.2 财务风险评价指标的选取 |
4.3.3 财务风险评价模型 |
4.3.4 财务风险评价结果与分析 |
4.4 苏宁易购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
4.4.1 行业竞争激烈 |
4.4.2 筹资给企业带来较大压力 |
4.4.3 投资短期难以见效 |
4.4.4 企业营运管理存在缺陷 |
4.4.5 信息化管理水平不足 |
4.4.6 缺乏具体的法律规范 |
4.5 苏宁易购财务风险控制对策 |
4.5.1 筹资风险控制对策 |
4.5.2 投资风险控制对策 |
4.5.3 营运风险控制对策 |
4.5.4 其他财务风险控制对策 |
5 新零售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对策 |
5.1 注重财务决策匹配度 |
5.2 利用技术进行财务升级 |
5.3 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
5.3.1 提高财务风险意识 |
5.3.2 完善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
5.3.3 加强企业风险监督机制 |
5.4 建立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 |
6 结论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中国互联网产业安全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互联网产业已是发展现代经济体系重要生力军 |
1.1.2 中美贸易战背景下互联网产业安全问题凸显 |
1.1.3 产业安全理论研究滞后于互联网产业发展实践 |
1.2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
1.2.1 问题提出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1.4 研究内容 |
1.5 主要创新点 |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理论基础 |
2.1.1 产业保护论 |
2.1.2 产业控制论 |
2.1.3 产业国际竞争论 |
2.1.4 产业安全理论 |
2.2 产业安全的分类与评价体系 |
2.2.1 产业安全的分类 |
2.2.2 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
2.3 互联网产业相关研究综述 |
2.3.1 网络经济和网络产业 |
2.3.2 互联网产业 |
2.3.3 互联网安全和互联网产业安全 |
2.4 文献评述 |
2.5 本章小结 |
3 互联网产业安全理论 |
3.1 互联网产业相关概念 |
3.1.1 互联网产业概念界定 |
3.1.2 互联网产业经济特征 |
3.2 对产业安全的再思考 |
3.2.1 产业安全观的形成及演变 |
3.2.2 互联网安全观的形成 |
3.3 互联网产业安全界定 |
3.3.1 互联网产业安全概念提出 |
3.3.2 互联网产业安全特点 |
3.3.3 互联网产业安全类型 |
3.4 互联网产业安全评价范式 |
3.4.1 互联网产业安全形成的系统论分析 |
3.4.2 互联网产业安全评价范式 |
3.5 本章小结 |
4 中国互联网产业安全现状分析 |
4.1 产业发展环境现状 |
4.1.1 垄断性市场结构影响可持续发展 |
4.1.2 市场绩效总体呈下降趋势 |
4.1.3 管理主体分散 |
4.1.4 资源供给不足 |
4.1.5 非均衡布局加剧区域经济不平衡 |
4.2 产业竞争力现状 |
4.2.1 缺乏配套区域专业化水平低 |
4.2.2 区域产业同构化 |
4.2.3 市场换技术政策失效 |
4.3 产业控制力现状 |
4.3.1 企业融资依赖外国资本 |
4.3.2 关键技术依赖国外转移 |
4.3.3 利用外资政策偏差 |
4.4 网络安全现状 |
4.4.1 免费定价方式影响产品策略趋向恶意 |
4.4.2 模仿抄袭促生不公平竞争行为 |
4.5 本章小结 |
5 中国互联网产业安全影响因素研究 |
5.1 产业安全影响因素一般性分析 |
5.1.1 基于外部和内部影响因素分析 |
5.1.2 基于产业经济学框架的影响因素分析 |
5.2 互联网产业安全影响因素分析模型 |
5.2.1 对既有研究的再思考 |
5.2.2 互联网产业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
5.2.3 互联网产业安全影响因素模型 |
5.3 互联网产业安全影响因素关联性分析 |
5.3.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5.3.2 模型设定与数据 |
5.3.3 结果与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中国互联网产业安全评价 |
6.1 评价方法及步骤 |
6.1.1 评价方法 |
6.1.2 评价步骤 |
6.2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
6.2.1 指标设计思路 |
6.2.2 指标体系建立 |
6.3 数据、权重及结果分析 |
6.3.1 数据说明 |
6.3.2 指标权重设置及计算方法 |
6.3.3 计算结果 |
6.3.4 评价结果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7 互联网产业安全国际经验借鉴与启示 |
7.1 维护互联网产业安全的国外经验 |
7.1.1 以技术竞争优势促进产业安全的美国经验 |
7.1.2 强化网络安全促进产业安全的英国经验 |
7.1.3 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促进产业安全的德国经验 |
7.1.4 增强产业控制力促进产业安全的日本经验 |
7.2 对我国维护互联网产业安全的启示 |
7.2.1 建立保护互联网产业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
7.2.2 完善互联网监管机制强化网络安全 |
7.2.3 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缩小数字鸿沟 |
7.3 本章小结 |
8 提升中国互联网产业安全的对策建议 |
8.1 改善互联网产业发展环境 |
8.1.1 优化管理体制 |
8.1.2 完善支持互联网业发展的资本市场 |
8.1.3 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
8.1.4 坚持数字化战略扩大基础建设 |
8.2 提升互联网产业竞争力 |
8.2.1 建立并完善互联网产业创新体系 |
8.2.2 提高互联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
8.2.3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 |
8.3 强化网络安全防范能力 |
8.3.1 建立并完善网络安全应急体系 |
8.3.2 提高网络安全技术水平 |
9 研究结论与展望 |
9.1 研究结论 |
9.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5)地方政府治理中融媒体监督效应研究 ——以山东省R市电视问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外研究综述 |
2.国内研究综述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一、相关概念与基本理论 |
(一)相关概念辨析 |
1.地方政府治理 |
2.融媒体监督 |
3.监督效应 |
4.电视问政 |
(二)理论基础 |
1.治理理论 |
2.政治沟通理论 |
二、地方政府治理中融媒体监督的现状 |
(一)山东省R市的基本情况 |
1.R市政府治理与融媒体建设的现况 |
2.R市电视问政的兴起 |
(二)R市电视问政的监督程序分析 |
1.R市电视问政的监督形式 |
2.R市电视问政的问题来源 |
3.基于融媒体平台的电视问政角色分析 |
(三)R市电视问政在政府治理中的监督内容 |
1.各期问政节目的监督内容 |
2.R市电视问政中反映的问题分析 |
(四)R市电视问政在政府治理中的监督现状分析 |
1.2019年第4期电视问政的案例回顾 |
2.2019年第4期电视问政的监督成果 |
3.R市电视问政在政府治理中的监督现状 |
三、电视问政在地方政府治理中的监督效应分析 |
(一)R市电视问政在地方政府治理中的微观监督效应分析 |
1.样本选择与变量设定 |
2.R市电视问政中的政府回应效度 |
3.R市电视问政的问题整改效度 |
4.小结 |
(二)电视问政在地方政府治理中的监督积极效应 |
1.促进公共问题的解决,提升地方政府治理能力 |
2.扩大监督覆盖面,提升地方政府治理透明度 |
3.建立民意诉求新渠道,提升地方政府治理效益 |
(三)电视问政在地方政府治理中的消极效应 |
1.监督趋于流于形式 |
2.缺乏有力的问责功能,被问政单位消极应对 |
(四)电视问政在地方政府治理中的监督溢出效应 |
1.促进政府治理理念的转变 |
2.提高地方政府部门的行政效率 |
四、地方政府治理中融媒体监督存在消极效应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电视问政在地方政府治理中的消极效应表现 |
1.问政内容缺乏公共性,难以形成公共政策 |
2.问政主体参与不够,监督效果打折扣 |
3.问政程序反馈不够,监督缺乏有效性 |
(二)地方政府治理中融媒体监督存在消极效应的问题分析 |
1.融媒体的公信力危机 |
2.地方政府的公信力危机 |
3.舆论与法治的冲突 |
(三)地方政府治理中融媒体监督存在消极效应的原因分析 |
1.媒体自身体制的制约 |
2.融媒体监督中法律法规的缺位 |
3.民主监督的机制缺陷 |
4.地方政府治理中的行政文化困境 |
五、地方政府治理中提升融媒体监督效应的路径分析 |
(一)构建以电视问政为中心的民主监督机制 |
1.创新电视问政的监督形式,提升监督效能 |
2.明确融媒体监督机制,加强民主监督制度建设 |
(二)深挖监督问题公共性,实现公众协同治理 |
1.完善监督问题的公共性机制 |
2.激发公众参与热情,实现协同治理 |
(三)突破传统行政文化桎梏,增强行政执行的过程监督 |
1.创新行政文化 |
2.增强行政执行的过程监督 |
(四)强化问责功能,完善政府决策评价体系 |
1.强化治庸问责功能 |
2.完善行政决策评价体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中国古装电视剧在东南亚的传播现状及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外研究 |
二、国内研究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意义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意义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数据分析法 |
三、比较研究法 |
第五节 研究创新点 |
一、研究视角的创新 |
二、研究方法的创新 |
三、研究内容的创新 |
第二章 中国古装剧在东南亚传播的发展 |
第一节 中国古装剧在东南亚传播的背景 |
一、东南亚地区概况 |
二、中国古装剧传播优势 |
第二节 中国古装剧在东南亚传播的历程 |
一、起步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20世纪90年代初) |
二、拓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 |
三、遇阻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期——21世纪初) |
四、转变阶段(21世纪初——至今) |
第三章 中国古装剧在东南亚传播现状 |
第一节 传播主体渐趋多元 |
一、21世纪前:官方主导 |
二、21世纪后:多元主体 |
第二节 传播内容存在偏好 |
一、历史剧蕴含礼仪与政治文化 |
二、宫廷剧体现美学与职场文化 |
三、仙侠剧折射IP与仙侠文化 |
四、小众古装题材偶有出圈 |
第三节 传播渠道拓宽,规模初见成效 |
一、商业与非商业渠道并行 |
二、出口量提高,出口额处“逆差”状态 |
第四章 中国古装剧在东南亚传播的瓶颈 |
第一节 体制法规有待完善 |
一、制作管理体制不健全 |
二、海外传播版权法规滞后 |
第二节 语言、文化存在差异 |
一、专业译制人才极为缺乏 |
二、文化折扣形成传播壁垒 |
第三节 网络传播亟需深化 |
一、网络推广力度不强 |
二、海外传播意识较弱 |
第五章 中国古装剧在东南亚传播策略分析 |
第一节 完善政策及法规制定 |
一、借力“一带一路”影视合作 |
二、健全海外版权法制体系 |
第二节 深化译制及内容创作 |
一、打造译制人才智库 |
二、严控内容产出质量 |
三、选题寻求共通之处 |
第三节 拓宽网络及线下传播渠道 |
一、网络媒体拓展传播格局 |
二、线下传播丰富传播手段 |
三、华侨群体扩充传播力量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7)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电子商务采纳及其增收效应研究 ——以湖北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核心概念界定 |
1.2.1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
1.2.2 电子商务采纳 |
1.2.3 增收效应 |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内容 |
1.4.3 研究方法 |
1.5 可能创新之处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理论基础 |
2.1.1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电子商务采纳的理论基础 |
2.1.2 农产品电子商务增收的理论基础 |
2.2 文献回顾 |
2.2.1 农产品电子商务采纳 |
2.2.2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电子商务采纳 |
2.2.3 农民增收内涵 |
2.2.4 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增收效应 |
2.3 研究述评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电子商务采纳的现状分析 |
3.1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现状 |
3.1.1 家庭农场与专业大户 |
3.1.2 农民专业合作社 |
3.1.3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
3.2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电子商务的现状 |
3.2.1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电子商务的基本情况 |
3.2.2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电子商务的主要模式 |
3.3 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难点问题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影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电子商务采纳的因素梳理及量表设计 |
4.1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电子商务采纳的影响因素理论分析 |
4.1.1 技术因素 |
4.1.2 内部因素 |
4.1.3 外部因素 |
4.1.4 采纳意愿与采纳行为的关系 |
4.1.5 控制变量设定 |
4.2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电子商务采纳的影响因素量表设计 |
4.2.1 初始量表设计 |
4.2.2 调查问卷设计 |
4.2.3 调查问卷前测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电子商务采纳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5.1 样本数据来源 |
5.1.1 样本地区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现状 |
5.1.2 样本容量的确定及采集方法 |
5.1.3 样本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5.2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电子商务采纳的影响因素SEM分析 |
5.2.1 信度和效度检验 |
5.2.2 实证分析与假说检验 |
5.2.3 检验结果分析 |
5.3 不同类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电子商务采纳的影响因素分析 |
5.3.1 组间恒等性检验和多群组SEM分析 |
5.3.2 多群组SEM实证结果分析 |
5.4 研究结论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电子商务采纳的增收效应分析 |
6.1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电子商务采纳的收入变动关系 |
6.1.1 农产品电子商务采纳的收入变动分析 |
6.1.2 变量选取与样本统计 |
6.1.3 收入影响模型检验与实证结果 |
6.1.4 研究结论 |
6.2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电子商务采纳的增收机理分析 |
6.2.1 农产品电子商务采纳的增收机理模型构建 |
6.2.2 变量测量与数据统计 |
6.2.3 增收机理模型检验与实证结果 |
6.2.4 研究结论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电子商务吸收的增收效应分析 |
7.1 农产品电子商务吸收与增收效应的理论分析 |
7.1.1 农产品电子商务吸收的内涵 |
7.1.2 农产品电子商务吸收程度的划分 |
7.1.3 农产品电子商务吸收与收入增长的关系 |
7.2 研究设计 |
7.2.1 变量设定 |
7.2.2 样本描述性统计 |
7.3 实证分析 |
7.3.1 因子分析 |
7.3.2 模型检验 |
7.3.3 研究结论 |
7.4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电子商务采纳的增收案例分析 |
7.5 本章小结 |
第8章 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电子商务采纳的对策与措施 |
8.1 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纳电子商务的思路 |
8.2 制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纳电子商务的原因 |
8.2.1 客观条件方面 |
8.2.2 主观意识方面 |
8.3 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纳电子商务的措施 |
8.3.1 政府部门应着力完善电子商务扶持机制 |
8.3.2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着力提升电子商务动态能力 |
8.4 本章小结 |
第9章 研究结论与讨论 |
9.1 主要结论 |
9.2 讨论 |
9.2.1 研究不足 |
9.2.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8)九江高校实体书店的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言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目的与方法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 |
1.4 研究的创新点 |
第2章 研究的相关理论、文献综述及相关模式借鉴 |
2.1 研究的相关理论 |
2.1.1 战略管理理论研究 |
2.1.2 相关多元化理论 |
2.1.3 新零售营销理论 |
2.2 研究的相关文献综述 |
2.2.1 关于全球实体书店发展现状的研究 |
2.2.2 关于实体书店发展影响的因素研究 |
2.2.3 关于实体书店升级转型模式的研究 |
2.2.4 关于实体书店消费者行为及需求的相关研究 |
2.3 “言几又”实体书店发展模式借鉴 |
2.3.1 “言几又”的定位策略 |
2.3.2 “言几又”的设计与场景 |
2.3.3 “言几又”的多元化战略 |
第3章 九江高校实体书店目标客群需求调查与分析 |
3.1 问卷调查的目的与调查内容 |
3.1.1 调查目的 |
3.1.2 调查内容 |
3.2 调查对象选择与调查实施 |
3.2.1 调查对象的选择 |
3.2.2 问卷调查的实施 |
3.3 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
3.3.1 目标客群结构统计与特征分析 |
3.3.2 消费特征与消费心理分析 |
3.3.3 目标客群多元化及审美倾向统计及分析 |
第4章 九江高校实体书店发展战略的SWOT分析 |
4.1 优势分析 |
4.1.1 政策优势 |
4.1.2 资源优势 |
4.1.3 商圈优势 |
4.2 劣势分析 |
4.3 机会分析 |
4.3.1 经济升级带来行业资源重组 |
4.3.2 科技革新带来业态升级 |
4.3.3 经济增长带来出版界繁荣 |
4.3.4 文化消费总量缺口大 |
4.3.5 九江文化产业受众逐年增长 |
4.3.6 九江高校综合类民营实体书店缺席 |
4.4 威胁分析 |
第5章 九江高校实体书店的差异化战略选择 |
5.1 差异化战略的必要性 |
5.2 战略选择的目的与原则 |
5.3 差异化战略的内容 |
5.3.1 产品的差异化 |
5.3.2 业态差异化 |
5.3.3 营销差异化 |
第6章 九江高校实体书店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
6.1 组织架构优化保障措施 |
6.2 资金保障措施 |
6.3 培训和激励措施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关于九江高校实体书店的调查问卷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9)主题文化旅游项目策划基于VR推演性价值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背景 |
1.1.1 国家政策层面 |
1.1.2 国内文化旅游发展层面 |
1.1.3 地方文化旅游项目规划盲目性层面 |
1.1.4 科技辅助推演性规划设计层面 |
1.2 选题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状况 |
1.3.1 关于主题文化旅游的研究 |
1.3.2 关于VR推演性的研究 |
1.3.3 关于VR在旅游中的研究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1.5.1 研究方法 |
1.5.2 主要创新点 |
1.5.3 研究思路框架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与概念解析 |
2.1 主题文化旅游产业的概述 |
2.1.1 文化产业 |
2.1.2 旅游产业 |
2.1.3 主题文化旅游产业 |
2.2 VR本体论及特征概述 |
2.3 VR推演性概述 |
2.3.1 推演性概念阐述 |
2.3.2 VR推演性衍生概述 |
第3章 主题文化旅游项目策划VR推演性系统框架设计与实例分析 |
3.1 针对主题文化旅游项目策划的VR推演性系统框架设计 |
3.2 VR推演性对主题文化旅游项目开发的作用 |
3.3 以VR推演火灾消防预案实例为例 |
3.4 基于VR推演系统框架以分析成都龙潭水乡景区为例 |
3.4.1 龙潭水乡文化旅游项目VR推演系统框架设计 |
3.4.2 龙潭水乡文化旅游策划背景 |
3.4.3 龙潭水乡文化旅游策划失败原因分析 |
3.4.4 龙潭水乡文化旅游策划整改预案 |
3.5 基于VR推演系统框架以分析白鹿原民俗文化村为例 |
3.5.1 白鹿原民俗文化村项目VR推演系统框架设计 |
3.5.2 白鹿原民俗文化村旅游策划背景 |
3.5.3 白鹿原民俗文化村旅游策划失败原因分析 |
3.5.4 白鹿原民俗文化村旅游策划整改预案 |
第4章 基于VR推演性构建“道行江西”主题文化旅游项目 |
4.1 “道行江西”文化旅游项目VR技术路线图设计 |
4.2 “道行江西”文化旅游项目策划背景 |
4.2.1 “道行江西”文化旅游数据采集 |
4.2.1.1 “一带一路”国家政策角度 |
4.2.1.2 江西文化旅游资源角度 |
4.2.2 “道行江西”文化旅游策划VR内容设计 |
4.2.2.1 提高“道行江西”旅游项目的体验性 |
4.2.2.2 完善“道行江西”旅游项目的智慧性 |
4.2.2.3 打造“道行江西”旅游产品的特色性 |
4.3 推演“道行江西”文化旅游项目可行性分析 |
4.4 “道行江西”文化旅游项目策划预案 |
第5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等 |
(10)微视频教学模式在肾移植术器械护士专业培训中的应用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终末期肾病流行病学 |
1.2.2 器械护士在配合肾移植术的专业要求 |
1.2.3 器械护士培训形式分析 |
1.2.4 微视频应用研究 |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3.1 慢性肾脏病(CKD) |
1.3.2 终末期肾病 |
1.3.3 微视频 |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纳入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1.3 剔除标准 |
2.1.4 样本量估算 |
2.2 研究方法 |
2.2.1 研究小组成员 |
2.2.2 培训师资 |
2.2.3 培训时间 |
2.2.4 培训内容 |
2.2.5 分组 |
2.3 实施方案 |
2.3.1 对照组实施方案 |
2.3.2 试验组实施方案 |
2.4 观察指标 |
2.5 质量控制 |
2.6 统计分析 |
第3章 结果 |
3.1 基线资料比较 |
3.1.1 研究对象基线资料比较 |
3.1.2 肾移植术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
3.2 器械护士考核成绩 |
3.3 器械护士配合医生完成肾移植手术所需时间 |
3.4 医护人员对手术各环节满意度 |
3.5 器械护士自我效能与职业认同感 |
第4章 讨论 |
4.1 研究对象基线资料分析 |
4.2 采用微视频培训能提高肾移植手术器械护士理论与操作技能成绩 |
4.3 采用微视频培训能缩短器械护士配合医师完成肾移植手术时间 |
4.4 采用微视频培训能提高医护人员对肾移植术各环节满意度影响 |
4.5 采用微视频培训能提高护士自我效能感 |
4.6 采用微视频培训能提高护士职业认同感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创新点 |
5.3 局限性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附录 |
综述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肾移植受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四、南昌移动实施“SICS”计划见成效(论文参考文献)
- [1]南昌县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效应研究[D]. 邓文艳. 南昌大学, 2021
- [2]集束化喂养支持策略对早产儿喂养耐受性及生长发育的影响[D]. 钟莉芳. 南昌大学, 2021(01)
- [3]新零售企业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以苏宁易购为例[D]. 李悦. 中原工学院, 2021(09)
- [4]中国互联网产业安全问题研究[D]. 郭轶舟.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6)
- [5]地方政府治理中融媒体监督效应研究 ——以山东省R市电视问政为例[D]. 赵安琪.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6]中国古装电视剧在东南亚的传播现状及策略研究[D]. 王蓉. 华侨大学, 2020(01)
- [7]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电子商务采纳及其增收效应研究 ——以湖北省为例[D]. 吕丹. 华中农业大学, 2020(02)
- [8]九江高校实体书店的发展战略研究[D]. 孙楠. 南昌大学, 2020(01)
- [9]主题文化旅游项目策划基于VR推演性价值设计研究[D]. 赵晖.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0)
- [10]微视频教学模式在肾移植术器械护士专业培训中的应用效果评价[D]. 王小建. 南昌大学, 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