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召开政府与区总工会联席会议

北京市朝阳区召开政府与区总工会联席会议

一、北京市朝阳区召开政府与区总工会联席会(论文文献综述)

朱孟光[1](2016)在《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研究—主要基于城市基层党建的考察》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亟需解决的实践问题。基层党组织作为政党与社会的联系纽带,是政党动员社会的组织基础。政党基层组织体系的有效运作直接决定了政党力量的大小。而在很大程度上,基层党组织的有效性与影响力又取决于其组织结构、运行机制及活动方式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内在耦合度。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有的社会结构体系和社会组织形式被打破。这导致中国共产党原有的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功能定位以及活动方式与变化了的社会结构之间内在耦合度降低。其作用发挥的传统空间被挤压,其有效性和影响力也在下降。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只有实现其活动方式的社会化,才能破解当前基层党组织被“弱化”甚至被“边缘化”的困境,增强基层党组织服务社会、凝聚社会和影响社会的能力,并进而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全文包括绪论、正文和结束语三大部分。绪论主要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思路方法,以及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等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章从对本文的相关概念界定入手,提出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是指基层党组织根据社会发展的变化,以开放型的理念面向社会,通过组织结构与功能定位调适、社会资源整合利用,社会化的方法、手段和技术运用,以及体制机制创新,实现政党基层组织与社会的良性互动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对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进行了多学科理论视角的梳理和审视。这包括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以及从社会资本理论、资源依赖理论、非权力性影响力理论等多学科理论的视角下对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这一问题进行分析。第二章主要是分时段对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历史进程进行考察,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这段时期的四点历史经验,即要以灵活多样的组织方式构建覆盖社会的组织网络;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功能;要积极培育并善于利用各种社会群众组织;基层党组织要努力获得“非权力性影响力”。第三章主要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实践探索与创新进行研究。在对其背景原因以及探索历程研究的基础上,以北京市朝阳区和武汉市硚口区为实践案例,对其实践中的典型模式——区域化党建活动方式进行了重点剖析,并指出其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基层党组织存在角色功能错置,且服务能力与水平有待提升;二是基层党组织与党员融入社会的动力不足、水平不高。第四章主要考察了具有典型借鉴意义的国外政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实践经验。按照政党的类型划分,分别对以古巴、越南为代表的国外共产党,以英国工党和德国社会民主党为代表的欧洲社会党,以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为代表的民族民主政党,以及以绿党和“茶党”为代表的新兴政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进行了详细考察。在此基础上,将国外政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实践经验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要通过调整自身组织结构,采取灵活多样的组织设置方式与活动方式,增强政党组织对社会群众的吸引力;二是要通过支持、培育和利用社会组织来增强党在社会领域的影响力;三是要善于借助并利用网络媒体等新技术载体来加强与社会的沟通。第五章主要是提出面向未来实现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思路与对策。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要坚持“开放型”党建活动方式的理念,通过扁平网络化的组织体系和社会服务功能开发与拓展,实现党的组织结构与功能调适,采取社会化的方式方法整合利用社会资源,借助新媒体和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和评价、激励的动力机制,最终达到政党基层组织与社会良性互动制度化的目标。结束语主要提出要对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这一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把握,就要既从纵向将其放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变迁与整合重构的历史大背景之下进行考量,又从横向将其放在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大背景之下进行考量。中国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新的社会环境下,通过社会与基层党组织传统“惯习”的反复博弈才能最终实现。

王颖[2](2006)在《创新中追寻发展契机——记北京市朝阳区总工会主席王玉英》文中指出 日前,记者来到了朝阳区总工会采访了工会主席王玉英。在简洁的办公室里,王玉英正在为准备联席会的材料而忙碌着。谈起这几年的工作,她感慨万千:“在工会的岗位上我还是个新兵,是全体工会干部的共同努力给予了我无限的动力……”突破固有模式创新建会工作

潮流[3](2004)在《北京市朝阳区召开政府与区总工会联席会》文中认为 本刊讯 日前,北京市朝阳区政府与区总工会召开联席会。会议听取了区总工会的工作汇报和《关于区总工会更名为区总工会的情况通报》。讨论了区总工会《关于将朝阳区工人文化宫建设列入区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关于劳模统一归口管理的议题》和《关于调整区总工会财政拨款方式的请示》。

朱孟光[4](2016)在《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研究—主要基于城市基层党建的考察》文中研究指明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亟需解决的实践问题。基层党组织作为政党与社会的联系纽带,是政党动员社会的组织基础。政党基层组织体系的有效运作直接决定了政党力量的大小。而在很大程度上,基层党组织的有效性与影响力又取决于其组织结构、运行机制及活动方式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内在耦合度。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有的社会结构体系和社会组织形式被打破。这导致中国共产党原有的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功能定位以及活动方式与变化了的社会结构之间内在耦合度降低。其作用发挥的传统空间被挤压,其有效性和影响力也在下降。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只有实现其活动方式的社会化,才能破解当前基层党组织被“弱化”甚至被“边缘化”的困境,增强基层党组织服务社会、凝聚社会和影响社会的能力,并进而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全文包括绪论、正文和结束语三大部分。绪论主要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思路方法,以及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等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章从对本文的相关概念界定入手,提出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是指基层党组织根据社会发展的变化,以开放型的理念面向社会,通过组织结构与功能定位调适、社会资源整合利用,社会化的方法、手段和技术运用,以及体制机制创新,实现政党基层组织与社会的良性互动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对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进行了多学科理论视角的梳理和审视。这包括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以及从社会资本理论、资源依赖理论、非权力性影响力理论等多学科理论的视角下对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这一问题进行分析。第二章主要是分时段对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历史进程进行考察,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这段时期的四点历史经验,即要以灵活多样的组织方式构建覆盖社会的组织网络;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功能;要积极培育并善于利用各种社会群众组织;基层党组织要努力获得“非权力性影响力”。第三章主要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实践探索与创新进行研究。在对其背景原因以及探索历程研究的基础上,以北京市朝阳区和武汉市硚口区为实践案例,对其实践中的典型模式——区域化党建活动方式进行了重点剖析,并指出其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基层党组织存在角色功能错置,且服务能力与水平有待提升;二是基层党组织与党员融入社会的动力不足、水平不高。第四章主要考察了具有典型借鉴意义的国外政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实践经验。按照政党的类型划分,分别对以古巴、越南为代表的国外共产党,以英国工党和德国社会民主党为代表的欧洲社会党,以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为代表的民族民主政党,以及以绿党和“茶党”为代表的新兴政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进行了详细考察。在此基础上,将国外政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实践经验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要通过调整自身组织结构,采取灵活多样的组织设置方式与活动方式,增强政党组织对社会群众的吸引力;二是要通过支持、培育和利用社会组织来增强党在社会领域的影响力;三是要善于借助并利用网络媒体等新技术载体来加强与社会的沟通。第五章主要是提出面向未来实现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思路与对策。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要坚持“开放型”党建活动方式的理念,通过扁平网络化的组织体系和社会服务功能开发与拓展,实现党的组织结构与功能调适,采取社会化的方式方法整合利用社会资源,借助新媒体和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和评价、激励的动力机制,最终达到政党基层组织与社会良性互动制度化的目标。结束语主要提出要对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这一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把握,就要既从纵向将其放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变迁与整合重构的历史大背景之下进行考量,又从横向将其放在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大背景之下进行考量。中国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新的社会环境下,通过社会与基层党组织传统“惯习”的反复博弈才能最终实现。

孙凡[5](2015)在《北京市朝阳区群众篮球运动现状及发展对策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群众篮球运动在北京市朝阳区有深厚的基础,深受广大体育爱好者的喜爱,为了解朝阳区群众篮球运动开展的详细情况,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依据,促进朝阳区群众体育工作。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朝阳区群众篮球运动进行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参与者以男性为主,年龄主要在20岁-40岁之间,学历层次较高,本科或大专及以上的参与者占85.1%。参与者中在职工作人员占80.9%,其中以脑力工作者为主。有68%的参与者月收入在3500元以上。2.参与者开始参加篮球运动的时间绝大多数在大学以前,占85.7%;每周参与篮球运动频度2次(含2次),每次参加篮球运动时间为30分钟以上参与者占57.7%;参与者首选活动地点为学校场馆,其次是体育部门场馆,活动时间主要安排在双休日和工作日下班后,活动形式以半场比赛为主。3.参与者参加群众篮球运动的主要目的是锻炼身体、增进健康,其次是增进社会交往;影响参与者参加篮球运动的主要原因是场地设施不足,其次是空暇时间不足。4.北京市朝阳区群众篮球运动存在的不足:在管理体制上以行政管理为主,与基层参与者脱节;群众篮球运动场地设施不足;群众篮球运动的体育社会指导员等骨干力量严重不足;在全民健身组织管理上对群众篮球运动针对性不强;群众篮球运动赛事组织还不规范。5.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大力推动社会参与,大胆放权给社会组织,成立朝阳区体育总会篮球运动分会。采用会员式管理,合理分配人、财、物,调动会员积极性,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6.加大政府投入,多方筹措资金,大力发展社区笼式多功能运动场地;采取学校体育设施向固定人群开放的方式,下大力气采取措施促进学校体育设施的对外开放;鼓励经营性场馆错峰优惠开放。7.加强群众篮球运动社会体育指导员等人才队伍建设,吸引体育院校毕业生实习、就业。重视群众篮球运动的推广、普及,加强对日常群众篮球运动开展的组织管理,以单位职工篮球运动为重点,区别对待,针对性开展活动。加强群众篮球运动赛事的组织管理,打造品牌赛事。

王珍宝[6](2014)在《工会转型及其困境 ——以沪上社区工会组织运作为例》文中指出市场转型以来,劳动关系日益市场化、复杂化、多元化,劳资矛盾逐步显现并日益突出,但在有关职工群体性事件中工会往往缺位,引发了社会公众对工会定位及其作用的广泛讨论,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工会的信任危机。本研究以社会转型与组织变迁为背景,分析工会面对社会环境的变化,究竟采取了哪些适应性的行动?其背后的行动逻辑是什么?本文通过对上海六个区的九个街镇(社区)工会组织运作的实证分析,探讨社会变迁过程中工会的组织转型及其困境问题。本研究认为,经济的市场化改革带动了中国社会的全面转型,面对国家管理体制的变动和劳动关系的深刻变化,我国工会开始了艰难的被动转型过程。这主要表现为面对信任危机,为了回应社会的呼声,同时也是为了维护社会政局的稳定,近些年来工会开始探索改革创新之路,在现有的体制内努力作为,试图夯实其合法性基础。在街镇层面,社区工会是工会组织体制创新的产物,在具体运作中,社区工会作为“行动者”主要采取了自转与公转两种行动策略,在各项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充分借势、借力,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类资源,增强组织力量,扩大社会反响。这表明工会在社会变革中不仅仅是被动的适应者,同时也是积极的行动者;其行动策略也不仅仅是单纯地服务于会员和广大职工群众,更重要的是迎合国家的需求,反映国家的旨意,并努力在两者间寻求平衡。研究发现,从个案单位的组织运作来看,上海街镇工会呈现出两种基本的行动路径或工作模式,即区级工会主导的工作推进模式(上级要求式)和以街镇工会主导的工作推进模式(主动求变式),这表明在不同的社区工会组织场域,行动者的自由空间及行动意识与能力是不一样的。另外,上海社区工会目前的组织运作特性并未出现由国家法团主义转向社会法团主义的路径迹象,其国家法团主义组织特征依然较为明显。这与我国政治体制以及工会整体转型进程的缓慢有一定的关联。总体而言,尽管工会有维护、建设、参与、教育等四项职能,但其在行动中可归类为维护服务与维稳建设两种基本逻辑,即对下(会员和职工)负责与对上(党和国家)负责。由于中国工会特殊的政治身份,履行的是双重代理人的角色:一方面,工会作为广大会员和职工群众的代理人,积极采取措施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和合理利益;另一方面,工会也参与社会管理,尤其是通过对社会领域的力量渗透,从而实行有效的管控,因而履行的是国家代理人的职责。在服务与管控之间,无疑在工会及其领导人的意识中,管控是占首位的。所以,从本质上讲,随着国家力量在社会领域的退出,工会作为国家代理人,在社会边际领域积极渗透,开展相应的社会管理与服务工作,其组织行动背后体现的是国家管控的一种特殊方式,反映的是国家力量逐步渗入社会,以达到有效管控社会的目的。研究发现,工会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其政治属性不仅没有弱化反而在局部区域还有所强化。正是由于其特殊的组织特性(官民二重性)以及与政府的良性互动关系,在社会治理中扮演了政治替代的重要角色。本研究认为,在我国转型发展与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即国家对向社会放权呈现出一种矛盾的状态:一方面,在社会倒逼改革的大背景下,国家被动地让渡社会空间,通过向社会放权,在一定范围内允许社会自组织的发展,从而使社会日益从国家领域中分离出来;但另一方面,又担忧社会领域的自主发展,会影响到政治稳定与社会安全,因而试图使国家力量再度渗入社会,尤其是在传统国家力量无法控制的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这些边际领域,通过政治性社团以国家代理人的角色来主导和管控部分空间,以达到社会整合的目的,从而实现国家政治权力的再生产。所以,当前我国在整体去政治化的背景下又存在着另一种形态的社会空间再政治化趋势,具体表现为政治性社团在社会边际领域的运作,使国家的意图延伸至整个社会肌体的最末端,消除社会管理的“盲区”。对于这种边际渗透的空间政治行为,体现了我国社会治理方式特殊的空间再政治化过程,即政治管控替代现象。这是本研究的重大发现之一。究其原因,国家在治理社会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制度惯性与路径依赖,即通过依靠人民团体发挥枢纽型组织的作用,对社会进行有效地管控,以避免社会领域的失控和社会自治的效能不足。本研究认为,由于当前还面临着一些难以突破的制度性困境,导致中国工会的组织转型将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对于今后的发展方向,社会法团主义或许是其较为可行的归宿之一,即强化工会作为利益代表性社会组织的功能定位和去行政化的运作方式。文章最后讨论了工会回归社会组织的可行性以及对如何建设成为枢纽型社会组织提出了路径建议。

吴迪[7](2013)在《首都党管人才构建三位一体创新格局》文中认为3月3日上午10时许,赵郁走进北京会议中心五号楼,他是北京奔驰公司的高级技师,无论是在亦庄开发区,还是在整个汽车行业,大家都知道他这个汽车电器诊断达人。这一天,他又是一位全国人大代表,面对媒体,他表示自己将带来人才培养方面的建议。 果不其然,在几天后全团?

本刊编辑部[8](2011)在《迎接新挑战 建功“十二五”》文中认为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北京市工会事业蓬勃发展的一年,也是全市各级工会组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务实工作、开拓创新的一年。各级工会围绕"1+6"文件,积极推进"两个普遍",致力于推动解决广大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促进了工会工作在创新工作中健康发展,在推进"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及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战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梁赋[9](2010)在《社区矫正专业化研究 ——社会工作在社区矫正中的运用》文中指出社区矫正是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也是社会不断进步、刑事政策日趋理性化的重要标志,它在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提高罪犯改造质量,促使犯罪人员顺利回归、适应、融入社会生活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我国的社区矫正工作目前尚处于试点阶段,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在适用对象、范围、矫正的方法、效果以及立法等方面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正是基于这种情况,笔者开展了此项研究,希冀对我国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开展有所裨益。本研究以社会工作为视角,从专业价值观、专业方法、专业评估等层面出发,以从事社区矫正的工作人员和矫正对象为研究对象,关注社会工作在社区矫正过程中的运用,探索社区矫正领域中社会工作专业化的途径和方法。具体来讲,本研究试图回答以下问题:第一,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矫正的必要性?如果有必要,社会工作能在社区矫正中做些什么?第二,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矫正的可能性?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矫正的层面以及介入的路径有哪些?第三,社会工作价值观在社区矫正中的作用?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观在社区矫正的实践中如何体现?第四,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是否运用于社区矫正领域?若应用,如何运用于社区矫正领域?应如何运用?第五,社会工作的专业评估方法是否运用于社区矫正领域?若运用,效果如何?应该如何运用?第六,在社区矫正领域如何实现社会工作的专业化?有些途径和方法?本文主要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即第一章,界定了社区矫正的定义;回顾了社区矫正的发展历程;总结了我国社区矫正的主要模式;分析了社区矫正理论基础;介绍了本研究的方法及其意义;第二部分,即第二章至第三章,从社区矫正的法律法规、组织机构、工作者队伍三个方面介绍了调研地区社区矫正工作的工作基础,并结合调查案例阐释了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矫正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而对社会工作介入的层面、途径、方法进行了探索;第三部分,即第四章至第六章,从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观、专业方法、专业评估三个方面,分析了社会工作在社会矫正领域中运用;第四部分,即第七章,分析了社会工作在社区矫正领域的作用,剖析了社会工作在社区矫正领域运用的瓶颈,探索了社区矫正领域社会工作专业化的途径和方法。

本刊记者[10](2009)在《贯彻落实折子工程 扎实推动工会工作》文中提出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工会工作的意见》和北京市工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精神,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市总工会专门印发了《北京市总工会重点工作折子工程》,对下一阶段的各项工作重点进行了部署。《北京市总工会重点工作折子工程》将市总工会重点工作分解为实现工会组织全覆盖、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构建服务型工会、加强工会自身建设、构建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良好环境,以及积极做好建国60周年庆典游行、游园活动等几个大项,并在此基础上细化为17小项,确定了牵头领导和主要责任单位。目前,各级工会在贯彻《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工会工作的意见》和北京市工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精神的基础上,对落实折子工程进行了部署,各项推进工作正在稳步进行中——

二、北京市朝阳区召开政府与区总工会联席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北京市朝阳区召开政府与区总工会联席会(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研究—主要基于城市基层党建的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关于政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研究
        (二)国外关于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相关研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研究的难点和可能的创新点
        (一)研究的难点
        (二)可能的创新点
第一章 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概念界定与理论分析
    第一节 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相关概念辨析与界定
        一、社会化、活动方式与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
        二、社会化工作方式与社会化活动方式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相关论述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相关思想理论
        二、列宁的相关思想及论述
        三、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的相关思想及论述
    第三节 多学科理论视角下的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
        一、社会资本理论
        二、资源依赖理论
        三、非权力性影响力理论
第二章 历史实践与经验:改革开放前中共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
    第一节 1921—1927年:中共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历史实践
        一、通过支部和党团实现对非党组织及社会的领导
        二、创立并利用工会、工人俱乐部等组织开展活动
        三、破除“工学界限”,融入帮会等传统社会联系纽带之中
        四、以维护工人群众切身利益为中心开展斗争,扩大政治影响
    第二节 1927—1937年:中共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历史实践
        一、规定白区党的恢复与建立方式、支部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
        二、探索建立党与群众组织的正确关系,以实现党对其有效领导
        三、充分利用“黄色工会”“外表的掩护”作用联系与组织群众
    第三节 1937—1949年:中共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历史实践
        一、明确党支部设置原则及主要任务,改变其组织形式与领导方式
        二、创立并利用各种形式开展组织和团结群众的工作
        三、以共产党员的“三勤”、“三化”融入社会并在社会扎根
    第四节 1949—1978年:中共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历史实践
        一、采取适应灵活多样的组织策略,构建城市基层党组织体系
        二、探索城市基层党组织功能定位,在“运动”中发挥其政治功能
        三、充分发挥工会等群团组织的作用来开展活动
    第五节 改革开放之前中共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经验启示
        一、要以灵活多样的组织方式构建覆盖社会的组织网络
        二、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功能
        三、要积极培育并善于利用各种社会群众组织
        四、基层党组织要努力获得“非权力性影响力”
第三章 转型与探索:改革开放以来中共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的社会化
    第一节 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向“社会化”转型的历史逻辑分析
        一、经济社会转型带来城市基层社会的新变化
        二、城市基层社会的新变化导致“单位制党建”活动方式面临挑战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共推动城市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历程
        一、“街居党建”下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1978年—1997年)76
        二、“社区党建”下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1997年—2007年)
        三、“区域化党建”下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2007年至今)
    第三节 城市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实践探索的典型模式剖析
        一、城市基层党组织区域化党建活动方式的内涵与特点
        二、案例研究:“区域化党建”活动方式的主要做法与经验总结
        三、城市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四章 国外经验与镜鉴:世界政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实践
    第一节 执政的共产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实践
        一、古巴共产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实践
        二、越南共产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实践
    第二节 欧洲社会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实践
        一、英国工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实践
        二、德国社会民主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实践
    第三节 民族民主政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实践
    第四节 新兴政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实践
        一、绿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实践
        二、“茶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实践
第五章 调适与重构:中共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未来面向
    第一节 “开放型”活动方式: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理念转变
    第二节 组织结构与功能调适:社会化基层党组织的结构与功能
        一、社会化基层党组织的组织结构:扁平网络化组织体系
        二、社会化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社会服务功能的开发与拓展
    第三节 社会资源的整合利用与社会化的方式方法
        一、改进党对社会组织的领导方式,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
        二、改进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方式,创新行动策略方法
    第四节 新技术媒介: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技术支撑
        一、新媒体与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
        二、大数据与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
    第五节 评价与激励: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动力机制
        一、构建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评价机制
        二、构建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激励机制
结束语
参考文献
    一、文献资料类
    二、中文着作和外文译着类
    三、论文报纸类
    四、英文文献类
    五、电子文献
后记

(4)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研究—主要基于城市基层党建的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关于政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研究
        (二)国外关于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相关研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研究的难点和可能的创新点
        (一)研究的难点
        (二)可能的创新点
第一章 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概念界定与理论分析
    第一节 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相关概念辨析与界定
        一、社会化、活动方式与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
        二、社会化工作方式与社会化活动方式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相关论述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相关思想理论
        二、列宁的相关思想及论述
        三、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的相关思想及论述
    第三节 多学科理论视角下的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
        一、社会资本理论
        二、资源依赖理论
        三、非权力性影响力理论
第二章 历史实践与经验:改革开放前中共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
    第一节 1921—1927年:中共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历史实践
        一、通过支部和党团实现对非党组织及社会的领导
        二、创立并利用工会、工人俱乐部等组织开展活动
        三、破除“工学界限”,融入帮会等传统社会联系纽带之中
        四、以维护工人群众切身利益为中心开展斗争,扩大政治影响
    第二节 1927—1937年:中共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历史实践
        一、规定白区党的恢复与建立方式、支部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
        二、探索建立党与群众组织的正确关系,以实现党对其有效领导
        三、充分利用“黄色工会”“外表的掩护”作用联系与组织群众
    第三节 1937—1949年:中共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历史实践
        一、明确党支部设置原则及主要任务,改变其组织形式与领导方式
        二、创立并利用各种形式开展组织和团结群众的工作
        三、以共产党员的“三勤”、“三化”融入社会并在社会扎根
    第四节 1949—1978年:中共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历史实践
        一、采取适应灵活多样的组织策略,构建城市基层党组织体系
        二、探索城市基层党组织功能定位,在“运动”中发挥其政治功能
        三、充分发挥工会等群团组织的作用来开展活动
    第五节 改革开放之前中共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经验启示
        一、要以灵活多样的组织方式构建覆盖社会的组织网络
        二、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功能
        三、要积极培育并善于利用各种社会群众组织
        四、基层党组织要努力获得“非权力性影响力”
第三章 转型与探索:改革开放以来中共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的社会化
    第一节 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向“社会化”转型的历史逻辑分析
        一、经济社会转型带来城市基层社会的新变化
        二、城市基层社会的新变化导致“单位制党建”活动方式面临挑战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共推动城市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历程
        一、“街居党建”下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1978年—1997年)76
        二、“社区党建”下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1997年—2007年)
        三、“区域化党建”下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2007年至今)
    第三节 城市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实践探索的典型模式剖析
        一、城市基层党组织区域化党建活动方式的内涵与特点
        二、案例研究:“区域化党建”活动方式的主要做法与经验总结
        三、城市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四章 国外经验与镜鉴:世界政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实践
    第一节 执政的共产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实践
        一、古巴共产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实践
        二、越南共产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实践
    第二节 欧洲社会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实践
        一、英国工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实践
        二、德国社会民主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实践
    第三节 民族民主政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实践
    第四节 新兴政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实践
        一、绿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实践
        二、“茶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实践
第五章 调适与重构:中共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未来面向
    第一节 “开放型”活动方式: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理念转变
    第二节 组织结构与功能调适:社会化基层党组织的结构与功能
        一、社会化基层党组织的组织结构:扁平网络化组织体系
        二、社会化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社会服务功能的开发与拓展
    第三节 社会资源的整合利用与社会化的方式方法
        一、改进党对社会组织的领导方式,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
        二、改进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方式,创新行动策略方法
    第四节 新技术媒介: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技术支撑
        一、新媒体与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
        二、大数据与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
    第五节 评价与激励: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动力机制
        一、构建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评价机制
        二、构建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激励机制
结束语
参考文献
    一、文献资料类
    二、中文着作和外文译着类
    三、论文报纸类
    四、英文文献类
    五、电子文献
后记

(5)北京市朝阳区群众篮球运动现状及发展对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文献综述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4 数理统计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北京市朝阳区群众篮球运动参与者基本情况
        3.1.1 参与者性别构成
        3.1.2 参与者年龄构成
        3.1.3 参与者文化程度构成
        3.1.4 参与者职业构成
        3.1.5 参与者月收入情况
    3.2 北京市朝阳区群众篮球运动参与者参加篮球运动情况
        3.2.1 参与者开始参加篮球运动的时间
        3.2.2 参与者每周运动次数及每次持续时间
        3.2.3 参与者参加篮球运动的主要形式
        3.2.4 参与者参与者篮球运动的时间安排情况
        3.2.5 参与者参与者篮球运动的主要地点
        3.2.6 参与者每年参加篮球运动的费用支出情况
        3.2.7 参与者参加篮球运动的目的
        3.2.8 参与者参加篮球运动接受辅导情况
        3.2.9 参与者参加过正规组织的篮球比赛情况
        3.2.10 影响参与者参加群众篮球运动的原因
    3.3 朝阳区群众篮球运动组织管理现状分析
        3.3.1 朝阳区群众体育管理架构
        3.3.2 朝阳区群众体育开展情况分析
        3.3.2.1 朝阳区布局“大群体”集社会各界力量发展群众体育运动
        3.3.2.2 群众体育骨干力量的培养情况
        3.3.2.3 群众体育活动组织情况
        3.3.2.4 群众体育场地设施情况
        3.3.3 群众篮球运动的开展情况
    3.4 朝阳区群众篮球运动发展存在的问题
        3.4.1 以行政管理为主,与基层参与者脱节
        3.4.2 群众篮球运动场地设施不足
        3.4.3 群众篮球运动的体育社会指导员等骨干力量严重不足
        3.4.4 在全民健身组织管理上对群众篮球运动针对性不强
        3.4.5 群众篮球运动赛事组织还不规范
    3.5 朝阳区群众篮球运动发展对策
        3.5.1 完善群众篮球运动管理体制,建立良性运行机制
        3.5.2 加强群众篮球运动场地设施的建设和管理
        3.5.3 加强群众篮球运动社会体育指导员等人才队伍建设
        3.5.4 重视群众篮球运动的推广、普及,加强对日常组织管理
        3.5.5 加强群众篮球运动赛事的组织管理,打造品牌赛事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5 致谢
6 参考文献
7 附录
8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6)工会转型及其困境 ——以沪上社区工会组织运作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一、 研究的缘起、问题及意义
        1、 研究的缘起
        2、 研究的问题及其意义
    二、 文献回顾
        1、 社团研究
        2、 工会研究
    三、 研究设计
        1、 理论构架
        2、 研究方法及研究过程
        3、 主要概念解释
    四、 个案介绍
    五、 主要贡献与篇章安排
        1、 主要贡献及研究局限
        2、 篇章安排
第二章 革命与建设:中国工会及其行动的历史分析
    一、 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49)
        1、 工会的兴起
        2、 革命工会与黄色工会的争斗
    二、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8)
        1、 组织新使命的确立
        2、 社会主义工会理论的探索与争论
    三、 改革开放及市场转型时期(1978 年至今)
        1、 工会的重新定位
        2、 工会理论探索与组织转型
    四、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适应与创新:社区工会行动的制度环境分析
    一、 国家体制及其结构的变动
        1、 总体性社会及单位制的松动
        2、 经济转轨与劳动关系的变革
        3、 法制体系与劳动法律法规的日益完善
        4、 职工队伍变化与个体权利意识的增强
    二、 工会体制及其改革创新
        1、 一元化的工会组织体制
        2、 工会与党的关系
        3、 工会的改革创新
        (1) 组织职能的调整
        (2) 组织理念与目标的新确立
        (3) 组织体制与工作机制的创新
    三、 社区体制及社区工会的强化
        1、 社区管理新体制的出现
        2、 社区工会为何设立
        3、 社区工会的组织架构
    四、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自转与公转:社区工会行动的策略分析
    一、 自转策略:扩大组织覆盖面与社会影响力
        1、 组织资源的调动与组织网络的扩张
        (1) 行动者的扩增
        (2) 工作网络的延伸
        (3) 规范基层工会组织行为
        2、 工作策略:运动式、作战式集中行动
        (1) 组织空间的拓展
        (2) 维权机制的建设
        (3) 劳动争议调解与法律援助工作的强化
        (4) 突出实事项目服务
    二、 公转策略:参与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
        1、 “党工共建”策略助推区域大党建工作
        2、 三方协商机制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建设
        3、 源头参与推动国家法治建设
    三、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维权与维稳:工会组织行动的逻辑分析
    一、 “讲服务”的维护服务逻辑:社会合法性的获取
        1、 职工劳动经济权益的维护
        2、 职工民主政治权利的维护
        3、 职工精神文化权利的维护
        4、 职工社会权益的维护
    二、 “讲政治”的维稳建设逻辑:政治合法性的夯实
        1、 工会组织建设的政治意义: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2、 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与社区安定
        3、 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
    三、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一、 结论
    二、 工会转型的困境:失衡的天平
    三、 讨论与建议
        1、 社会组织功能的回归
        2、 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论文
致谢

(8)迎接新挑战 建功“十二五”(论文提纲范文)

东城区总工会主席张晓林:
    “切实发挥工会作为, 着力践行三个理念”
西城区总工会主席杨广宏:
    “围绕中心工作, 在3个‘三’上做文章”
海淀区总工会主席惠远霖:
    “强化五种意识, 提升五种能力”
朝阳区总工会主席尹秀峰: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维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
丰台区总工会主席王建斌:
    “创新工作模式, 在推进五方面工作上下功夫”
顺义区总工会主席刘永发:
    『围绕五项工作, 实现重点突破』
通州区总工会主席林殿彪:
    “抓住五项工作, 做到五个提高”
怀柔区总工会主席付宝兰:
    “围绕中心工作, 提升职工素质”
昌平区总工会主席郝和:
    “加强服务型工会建设, 打造职工认可的‘家’”
石景山区总工会主席李桂珍:
    “推进‘两个普遍’, 助力工会工作”
大兴区总工会主席郑怀志:
    “加强创先争优, 落实工会重点工作”
门头沟区总工会主席任继明:
    “以服务促发展, 开创工会工作的新局面”
平谷区总工会主席郭有才:
    “提高服务水平, 履行维护职能”
房山区总工会主席李忠:
    推进集体合同工作, 助推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
密云县总工会主席李永军:
    “为和谐企业建设发挥工会的作用”
延庆县总工会主席郭维峰:
    “强化服务意识, 创新工作机制”
经济技术开发区总工会主席张东明:
    “围绕量化指标, 夯实工会工作”
卫生局工会主席白宏:
    “发挥自身优势, 履行工会职能, 服务发展大局”
北京公共交通控股 (集团) 有限公司工会主席刘润芳:
    “拓展服务模式, 实现四个目标”
北京金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会主席臧峰:
    “发挥工会优势, 创新工作机制, 实现工作突破”
北京京城机电控股公司工会主席赵莹:
    『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二五』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会主席徐荣明:
    “围绕五年规划, 开展劳动竞赛, 增强工会活力”
首都农业集团有限公司工会主席宋春来:
    “以经济发展为主线, 全面提升工会工作质量”
北京联通公司工会主席姜培华:
    “围绕一个中心、突出两个重点、开展三项活动、加大四个力度”
北京环卫集团工会主席王伟节: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打造‘六个一工程’”
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工会主席游兴佺:
    『在建﹁六型地铁﹂中发挥好工会作用』

(9)社区矫正专业化研究 ——社会工作在社区矫正中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文献回顾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社区矫正的政策法规与组织体系
    第一节 社区矫正的法律法规
    第二节 社区矫正的社会资源
    第三节 社区矫正的组织体系
    第四节 社区矫正机构与队伍
第三章 社区矫正的专业介入
    第一节 社会工作介入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第二节 社会工作介入的层面
    第三节 社会工作介入的途径
    第四节 社会工作介入的方法
第四章 社区矫正的专业价值观
    第一节 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与社区矫正理念
    第二节 社工专业价值观在社区矫正实践中的运用
    第三节 社工专业价值观在社区矫正中的作用
    第四节 问题与讨论
第五章 社区矫正的专业方法
    第一节 矫正对象问题的诊断与专业方法的介入
    第二节 个案工作方法的运用
    第三节 小组工作方法的运用
    第四节 社区工作方法的运用
    第五节 问题与讨论
第六章 社区矫正的专业评估
    第一节 社会工作专业评估方法
    第二节 社区矫正的过程评估与结果评估
    第三节 思考与讨论
第七章 总结与建议
    第一节 试点地区工作总结
    第二节 试点地区工作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对策及建议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的科研成果
访谈对象信息表
附录:社区矫正访谈提纲
后记

(10)贯彻落实折子工程 扎实推动工会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实现工会组织全覆盖
    朝阳区总工会:创新建会和发展会员方式
    崇文区总工会:不断扩大工会组织覆盖面
    宣武区总工会:继续大力推进工会组建工作今年, 宣武区总工会将继续加强包括世界500强在内的外资企业建会, 加强大型民营企业和用人单位的建会工作, 大力推进联合会和特殊领域的工会组建工作, 同时, 在以下三个方面创新工作机制:
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顺义区总工会:促进和谐稳定是工作重点
    海淀区总工会:完善协调劳动关系制度
    房山区总工会:“抓建会、保平安、创和谐”
    开发区总工会:加强劳动争议调解工作
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大兴区总工会:在提高职工素质上下工夫
    昌平区总工会:为职工成才搭建平台
    密云县总工会:创新职工培训载体
构建服务型工会
    西城区总工会: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
    石景山区总工会:发挥服务体系作用
    怀柔区总工会:整合资源构建工会服务体系
加强工会自身建设
    通州区总工会:加强工会基层组织建设
    平谷区总工会:以理论创新推动实践创新
构建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良好环境
    丰台区总工会:发挥群团组织优势
    延庆县总工会:着力抓好“三加强”

四、北京市朝阳区召开政府与区总工会联席会(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研究—主要基于城市基层党建的考察[D]. 朱孟光. 中共中央党校, 2016(08)
  • [2]创新中追寻发展契机——记北京市朝阳区总工会主席王玉英[J]. 王颖. 工会博览, 2006(01)
  • [3]北京市朝阳区召开政府与区总工会联席会[J]. 潮流. 工会博览, 2004(01)
  • [4]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研究—主要基于城市基层党建的考察[D]. 朱孟光. 中共中央党校, 2016(08)
  • [5]北京市朝阳区群众篮球运动现状及发展对策的研究[D]. 孙凡. 北京体育大学, 2015(12)
  • [6]工会转型及其困境 ——以沪上社区工会组织运作为例[D]. 王珍宝. 上海大学, 2014(02)
  • [7]首都党管人才构建三位一体创新格局[N]. 吴迪. 北京日报, 2013
  • [8]迎接新挑战 建功“十二五”[J]. 本刊编辑部. 工会博览, 2011(02)
  • [9]社区矫正专业化研究 ——社会工作在社区矫正中的运用[D]. 梁赋. 武汉大学, 2010(05)
  • [10]贯彻落实折子工程 扎实推动工会工作[J]. 本刊记者. 工会博览, 2009(05)

标签:;  ;  ;  ;  ;  

北京市朝阳区召开政府与区总工会联席会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