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微量胃液单克隆抗体筛查胃癌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邹龙[1](2021)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体液诊断与内镜诊断》文中提出第一部分 探索环状RNA作为早期胃癌筛查标志物的应用价值背景:部分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具有调节蛋白质转录、翻译的功能。在胃癌的发展过程中,circRNAs的表达模式及其在生命过程中的调节功能出现异常改变。血液、胃液、尿液等多种体液中均可检测到circRNAs,而且它的稳定性和丰度均优于相应的线性RNA,是一种理想的生物标志物。目的:探索将血浆circRNAs作为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IN)筛查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首先对4例EGC及4例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CG)组织进行RNA测序,寻找表达量具有差异的circRNAs。然后通过实时定量PCR,对17例EGC、16例HGIN和19例CG组织及患者血浆中的circRNAs进行相对定量。最后,通过实时定量PCR,对10例EGC、10例HGIN和40例CG患者血浆中的circRNAs再次相对定量进行验证。应用非参数检验,比较各组患者组织及血浆中circRNAs相对表达量,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circRNAs用于EGC和HGIN诊断的准确度。结果:组织RNA测序共鉴定出20986种circRNAs,筛选4种差异circRNAs作为目标进行检测。circRPRD1A在HGIN和EGC组织中相对表达量均较CG组织有显着升高,在HGIN患者血浆中表达量也较CG患者明显升高。血浆circRPRD1A对于HGIN有较高的诊断特异度,为88.0%-91.7%,灵敏度为40%-83.3%,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617-0.913。HGIN组织中circCDCP1表达较CG组织有明显升高,而血浆circCDCP1则在EGC患者中表达下调。血浆circCDCP1对EGC也具有较高的诊断特异度,为92.5%-94.1%,灵敏度为30.0%-41.2%,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538-0.671。结论:与CG组织相比,EGC组织中circRNAs表达谱发生了改变。在HGIN阶段circRNAs的表达量即发生变化。血浆circCDCP1和circRPRD1A是可用于EGC和HGIN诊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第二部分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在识别早期胃癌及判断癌前病变预后中的临床价值背景:胃癌是我国重大的公共健康问题,通过筛查胃癌高危风险者,识别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并及时治疗,是降低胃癌死亡率的有效手段。上皮内瘤变是胃黏膜发生癌变前的最后一步。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IN)的生物学行为与早期胃癌相似,被归为恶性病变;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ow-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LGIN)也具有一定的癌变风险,但大多为良性病变。另外,活检所能取得的组织有限,许多活检诊断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病变中已有恶性成分。因此,LGIN的处理原则仍有待研究。目的:评价将窄带成像放大内镜用于识别EGC或判断癌前病变的预后是否优于普通白光内镜,以及血浆circRNAs可否用于LGIN短期预后的评估。方法:纳入2007年至2017年活检诊断为LGIN且初诊时同时完成白光内镜和窄带成像放大内镜评估者,排除病变未切除且随访时间未达到1年以上者。请两名内镜医师在不了解患者信息的情况下,各自先后复习白光内镜图像和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图像,描述病变的内镜特征,并对病变性质进行判断。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比较不同临床结局的病变特征,通过Kaplan-Meier分析探索与病变随时间进展相关的临床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比较不同内镜的诊断准确度,通过Cohen’s kappa系数比较医师间诊断的一致性。另外,通过实时定量PCR对患者血浆中的circRNAs进行相对定量,比较不同短期临床结局患者相对表达量的差异。结果:共纳入初诊为LGIN后成功随访的患者121例,病变125处。最终诊断为EGC/HGIN的患者更高龄,白光内镜观察病变为单发性、非平坦型、有表面结节或溃疡、边界清晰且不规则、最大径超过1cm的比例更高;窄带成像放大内镜观察这类病变大多有不规则的微血管结构、缺失或不规则的微表面结构或有白色不透明物质,且与周围黏膜有明确分界,符合VS诊断标准。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直径超过1cm、符合VS标准是提示其最终可能诊断为EGC/HGIN的独立危险因素,OR 值分别为 4.342(95%CI 1.188-15.869,P=0.026)、15.829(95%CI 3.749-66.821,P<0.001),而大体分型为平坦型则为独立保护性因素,OR值为0.046(95%CI 0.007-0.282,P=0.001)。白光内镜用于识别短期内诊断为EGC/HGIN者的曲线下面积为0.787-0.794,而窄带成像放大内镜为0.831-0.850,应有这两种内镜时,医师间诊断的kappa系数分别为0.530和0.668。不同短期临床结局患者血浆circRNAs相对表达量无明显差异。结论: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判定LGIN预后的诊断效能和医师间一致性均略优于白光内镜,尤其在鉴别肯定为恶性或肯定为良性的病变时更具优势。血浆circRNAs检测对于判断其短期预后则无明显价值。
邓月宏[2](2021)在《胃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及诊断意义》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242(CA242)、糖类抗原199(CA199)、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在胃癌患者中的表达以及对胃癌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561例疑似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对所有患者进行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242、PGⅠ和PGⅡ表达水平的检测,以胃镜下组织病理检测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5种血清肿瘤标志物对疑似胃癌患者的评估情况,分析其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CEA、CA199、CA242、PGⅠ、PGⅡ对胃癌诊断的价值。结果:561例疑似胃癌患者均经胃镜病理活检,279例确诊为胃癌,282例为胃良性病变;血清CEA、CA199、CA242以及PGⅡ在胃癌患者组的表达均显着高于胃良性病变组(P<0.05),而PGⅠ表达水平显着低于胃良性病变组(P<0.05);不同年龄、性别及不同部位的胃癌患者血清CEA、CA199、CA242、PGⅠ、PGⅡ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肿瘤≥5cm胃癌患者血清CEA、CA199、CA242、PGⅡ水平明显高于肿瘤<5cm患者(P<0.05),肿瘤≥5cm胃癌患者PGⅠ水平明显低于肿瘤<5cm患者(P<0.05);低、中、高分化胃癌患者血清CA199、CA242表达水平逐渐降低,PG I表达水平逐渐升高,不同分化程度胃癌患者血清CA199、CA242、PGⅠ水平存在显着差异(P<0.05),低、中、高分化胃癌患者血清CEA、PGⅡ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Ⅲ+Ⅳ期胃癌患者血清CEA、CA199、CA242、PGⅡ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胃癌患者(P<0.05),PGⅠ水平明显低于Ⅰ+Ⅱ期胃癌患者(P<0.05)。血清CEA、CA199、CA242、PGⅠ、PGⅡ单独用于协助诊断胃癌的准确度分别为53.65%、53.65%、45.81%、67.56%、56.15%;三者联合诊断中,CEA+PGⅠ+PGⅡ联合协助诊断胃癌准确度最高为73.80%,其次是CEA+CA242+PGⅡ,准确度为73.62%,再是CA199+PGⅠ+PGⅡ,诊断胃癌准确度为73.26%,然后分别是CEA+CA242+PGⅠ和CA242+PGⅠ+PGⅡ,诊断胃癌的准确度分别为71.48%、70.23%,以CEA+CA199+CA242三者联合协助诊断胃癌准确度最低为67.38%;四者联合诊断中,以CEA+CA242+PGⅠ+PGⅡ联合协助诊断胃癌准确度最高为82.53%,其次为CA199+CA242+PGⅠ+PGⅡ,准确度为81.28%,再是CEA+CA199+CA242+PGⅠ,诊断胃癌准确度为80.39%,以CEA+CA199+CA242+PGⅡ四者联合的准确度最低,为77.72%;血清CEA、CA199、CA242、PGⅠ、PGⅡ五个指标联合诊断胃癌准确度最高,为88.06%。血清CEA、CA199、CA242、PGⅠ、PGⅡ单独用于协助诊断胃癌的AUC分别为0.536、0.536、0.458、0.676、0.562;三者联合诊断中以CEA+PGⅠ+PGⅡ联合诊断AUC最大为0.738;四者联合诊断中以CEA+CA242+PGⅠ+PGⅡ联合诊断AUC最大为0.825;CEA+CA199+CA242+PGⅠ+PGⅡ五项指标联合诊断胃癌AUC最大,为0.881。结论: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242、PGⅠ和PGⅡ的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有关。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能明显提高胃癌诊断的敏感性和检出率,具有较高的临床辅助诊断价值
侯云娇[3](2020)在《血清标志物PG、TK1及组织中CK20、HER-2、Ki67基因异常表达与胃癌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胃癌是我国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因为大部分胃癌患者在发现时便处于晚期,因此死亡率极高。故寻找敏感特异的肿瘤标志物势在必行。本研究旨在探究血清标志物PG、TK1及组织中标志基因CK20、HER-2和Ki67 mRNA在胃癌中的表达特点,为提高胃癌早期诊治率及预后判定提供优化的联合检测手段,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就诊的80例胃病患者,其中胃癌42例,胃部疾病38例(含胃溃疡2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18例)。所有患者均经胃镜检查和(或)手术治疗后对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诊断确诊。同时选取40例来我院进行健康查体的人员作为对照组。所有对照均无肝、肾疾病及其他消化道疾患。分别检测健康对照组、良性胃部疾病组和胃癌组患者的血清标志物(PGⅠ、PGⅡ、TK1)的水平。胃癌组患者经手术治疗1个月后,采用免疫酶标技术检测其血清标志物(PGⅠ、PGⅡ、TK1)的水平。从42例胃癌患者中随机收集30例胃癌患者病理标本,经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CK20、HER-2和Ki67的阳性表达率。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标志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1.胃良性病变组中PGI和TK1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着性(P>0.05),PGII水平显着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胃癌组中PGI水平显着降低,TK1水平显着升高,差异有显着性(P<0.05)。但PGII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2.胃癌组患者术后血清中PGⅠ、PGⅡ和TK1水平均显着低于术前(P<0.05)。胃癌组患者血清PGⅠ、PGⅡ和TK1阳性检出率均高于65%,显着高于胃良性病变组及对照组(P<0.05)。PGⅠ、PGR和TK1的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为97.6%,特异性为92.3%,准确度为94.2%,敏感度和准确度明显高于单独检测(P<0.05),但特异性和单独检测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3.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K20、HER-2和Ki67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显着升高(70.0%vs 43.3%,46.7%vs 20.0%,80.0%vs 36.7%),与癌旁组织相比,差异有显着性(P<0.05)。4.RT-qPCR结果显示,与癌旁组织相比,CK20、HER-2和Ki67 mRNA的表达水平在胃癌组织中均呈现升高的趋势,差异显着(P<0.05)。结论:1.本研究证实血清PG和TK1联合检测可显着提升胃癌诊断的敏感度(97.6%)及胃癌和胃良性病变鉴别的准确度(94.2%),血清标志物检测具有简便、快速、经济的特点,可作为胃癌初筛的参考指标。2.从分子水平证实CK20、HER-2和Ki67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显着高于癌旁组织。由此证明CK20、HER-2和Ki67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可作为胃癌精准诊断的重要指标。3.从基因水平证实胃癌组织中CK20、HER-2和Ki67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可作为胃癌早期诊断的敏感性指标。4.本研究证实血清PG、TK1及组织中CK20、HER-2和Ki67的联合检测可显着提高胃癌诊断的阳性率及敏感度,对胃癌的鉴别诊断及早期诊治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翟宏芳[4](2018)在《SOX方案对比FOLFOX4方案作为胃癌术后辅助治疗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比较SOX方案(奥沙利铂+替吉奥胶囊)和FOLFOX4方案(奥沙利铂+亚叶酸钙+氟尿嘧啶)作为胃癌术后辅助化疗的无病生存期、总生存率和毒副反应以及比较两组的1年、2年的无病生存率和1年、2年的生存率,了解两组化疗方案是否存在明显差异,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到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符合入组条件的胃癌术后患者104例,根据化疗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SOX组42例:奥沙利铂130mg/m2,静脉滴注2h,d1;替吉奥:体表面积<1.25m2:80mg/d;1.25-1.5m2:100mg/d;≥1.5m2:120mg/d,分两次口服,于饭后0.5h口服,连续14d,休息7d,每3周为1周期。FOLFOX4组62例:奥沙利铂85mg/m2静脉滴注2h,d1;亚叶酸钙200mg/m2静脉滴注2h,d1、2;氟尿嘧啶400mg/m2静脉快速静点d1、2,后以氟尿嘧啶600mg/m2,持续静脉滴注22h,d1、2。每2周重复一次,4周为1周期。结果1、SOX组与FOLFOX4组患者的无病生存期(DFS)无明显差异,1、2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3.3%、87.1%和35.7%、45.2%,χ2=0.761,P=0.383;在生存率(OS)方面,两组也无显着差异,SOX组总生存率71.4%(30/42),FOLFOX4组总生存率54.8%(34/62),1、2年生存率分别为90.5%、93.5%和81.0%、83.9%,χ2=0.587,P=0.444,无统计学意义。2、FOLFOX4组的血液系统毒性的发生率高于SOX组,主要以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为主。白细胞减少FOLFOX组发生率72.6%(45/62),SOX组52.4%(2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中性粒细胞减少FOLFOX组发生率80.6%(50/62),SOX组59.5%(25/42),差异有显着性(P=0.008)。另外FOLFOX4组脱发、周围神经毒性的发生率也显着高于SOX组(P=0.000、P=0.004)。在胃肠道、口腔粘膜及肝、肾功能毒性方面,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OX组与FOLFOX4组治疗胃癌术后患者的近期疗效相似,不论早期、中晚期胃癌患者,其术后1年、2年无病生存率及1年、2年生存率均无明显差异;在不良反应方面,FOLFOX4组的毒副反应发生率高于SOX组,多为ⅠⅡ级,ⅢⅣ级发生率较低,不论年轻患者(<60岁)还是老年患者(≥60岁),均可耐受。
刘丹凤[5](2018)在《福建省胃癌不同发病地区的胃癌影响因素分析和血清学指标对胃癌诊断价值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分析比较福建省沿海地区长乐区、同安区、福安市居民的饮食行为习惯、胃癌相关血清学指标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状况、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ytotoxin associated protein A,Cag A)抗体分布以及胃蛋白酶原Ⅰ(Pepsinogen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epsinogenⅡ,PGⅡ)水平分布现状,探讨福建省胃癌发病差异的原因及其与血清学指标的关系;比较血清学指标H.pylori抗体、Cag A抗体、PGⅠ、PGⅡ、胃癌相关抗原(Monoclonal gastric cancer antibody 7 antigen,MG7-Ag)在不同胃疾病的分布差异,探讨其与胃癌的相关性,寻找适合福建省胃癌筛查的血清学指标,确定其最佳临界值。方法:1、福建省胃癌高、中、低发区的胃癌影响因素及血清学研究。采用生态学比较研究,通过多阶段随机抽样方式从福建省胃癌高发区福州市长乐区、中发区厦门市同安区、低发区福安市选择符合条件的调查对象,共计974人,问卷调查收集相关信息,采集血液样本,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血清H.pylori抗体、Cag A抗体、PGⅠ、PGⅡ,比较调查对象基本人口学信息、胃疾病家族史、胃疾病既往史、饮食行为习惯、H.pylori抗体感染、Cag A抗体分布、血清PGⅠ、PGⅡ、PGR(PGⅠ/PGⅡ)水平分布差异。2、血清H.pylori、Cag A、PG、MG7-Ag对胃癌诊断价值的研究。以医院为基础,收集符合条件的2014年8月2017年9月在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和福建省立医院就诊的新发胃癌患者与癌前病变患者,以及在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体检中心的体检对象,共计632人,采用频数匹配,性别、年龄占比相同,纳入正常对照组(281例)、萎缩性胃炎组(150例)、胃癌组(201例)。收集基本信息,采集血液,运用ELISA法检测相关血清学指标,比较血清H.pylori抗体、Cag A抗体、PGⅠ、PGⅡ、MG7-Ag水平在各组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最佳临界值,计算灵敏度、特异度和Youden指数。结果:1、本研究调查长乐、同安、福安三地,总共974人。其中男416人(42.71%),女558人(57.29%),平均年龄53.0±10.9岁。长乐区、同安区、福安市调查对象在上消化系统肿瘤、慢性胃炎、其他消化系统肿瘤家族史,慢性胃炎、其他胃疾病、其他肿瘤既往史,饭量维持八分饱、经常在餐馆就餐、不吃饭的比例,考虑营养均衡情况,摄入绿色蔬菜、水果、辛辣制品、热烫食品、油炸食品、咸菜、薯干、生姜、奶类、豆制品、坚果类、瘦肉、鱼类制品、鱼露制品的频次,饮茶率、饮酒率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三地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以福安市为参照,同安区的研究结果显示:同安区工人职业、吃饭吃饱为止、食用油炸食品、咸菜、奶类、坚果类的频次、Cag A抗体阳性率、血清PGⅠ、PGⅡ水平高于福安市,OR值分别为6.06、2.529、5.580、1.919、2.112、1.725、2.410、1.012、3.668;劳动强度程度、食用绿色蔬菜、水果、辛辣食品、姜、豆制品频次、PGR水平低于福安市,OR值分别为0.570、0.302、0.511、0.193、0.551、0.428、0.041。以福安市为参照,长乐区的研究结果显示:长乐区工人、在餐馆就餐、吃饭吃饱为止、食用油炸食品、咸菜、奶类、坚果类、鱼露制品、具有消化系统肿瘤家族史、Cag A抗体阳性、血清PGⅠ水平高于福安市,OR值分别为2.889、1.599、1.627、4.889、1.899、2.455、3.379、1.834、2.354、8.425;劳动强度程度、食用绿色蔬菜、水果、辛辣食品、姜、豆制品、血清PGR低于福安市,OR值分别为0.313、0.288、0.581、0.568、0.551、0.517、0.959。福安市、同安区、长乐区三地H.pylori总感染率为51.64%,Cag A抗体总阳性率为40.66%。三地血清H.pylori抗体感染率、Cag A抗体阳性率、PGⅠ、PGⅡ水平由低到高为:福安市、同安区、长乐区,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乐区血清PGR分别低于福安市、同安区,其差异分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清PGⅠ水平分布从低到高分别是:萎缩性胃炎组、正常对照组、胃癌组;血清PGⅡ、MG7-Ag水平分布从低到高分别是:正常对照组、萎缩性胃炎组、胃癌组;血清PGR水平分布从低到高分别是胃癌组、萎缩性胃炎组、正常对照组。以上指标,各组之间分别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期胃癌者血清PGⅡ水平高于早期胃癌者;进展期胃癌者血清PGR水平低于早期胃癌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ylori感染阳性者血清PGⅠ、PGⅡ、MG7-Ag水平均高于H.pylori感染阴性者,血清PGR水平均低于H.pylori感染阴性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ag A抗体阳性者血清PGⅠ、PGⅡ、MG7-Ag水平高于Cag A抗体阴性者,血清PGR水平低于Cag A感染阴性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福建省胃癌筛查的最佳临界值:PGⅡ≥12.101ug/L(灵敏度75.6%,特异度64.4%,Youden指数0.400);PGR≤8.127(灵敏度70.5%,特异度70.3%,Youden指数0.408);MG7-Ag≥1.090U/ml(灵敏度71.2%,特异度75%,Youden指数0.462)。结论:1、上消化道肿瘤家族史、慢性胃炎家族史、其他消化道肿瘤家族史,调查对象慢性胃炎既往史,从事工人职业、吃饭吃饱为止、进食次数不规律、经常摄入油炸食品、咸菜、奶类、坚果类、瘦肉、鱼类制品、鱼露制品等增加福建省胃癌的发病风险;调查对象高劳动强度、经常摄入绿色蔬菜、水果、生姜、豆制品是胃癌的保护因素。2、血清H.pylori、Cag A抗体、PGⅠ、PGⅡ、PGR水平在福安市、同安区、长乐区间比较均有差异。表明血清H.pylori感染、Cag A抗体、PGⅠ、PGⅡ水平与胃癌发病水平呈正相关,血清PGR水平与胃癌发病水平呈负相关。3、血清H.pylori、Cag A抗体、PGⅠ、PGⅡ、PGR、MG7-Ag水平在正常对照组、萎缩性胃炎组、胃癌组间比较均有差异。但血清PGⅠ水平分布从低到高分别是:萎缩性胃炎组、正常对照组、胃癌组。提示H.pylori感染、Cag A抗体、PGⅡ、PGR、MG7-Ag水平与胃癌发病相关。4、未发现血清PGⅠ对胃癌的筛查作用,血清PGⅡ、PGR、MG7-Ag在筛查异常胃黏膜中意义显着,具有筛查胃癌的诊断价值。福建省胃癌筛查的最佳临界值:PGⅡ≥12.101ug/L;PGR≤8.127;MG7-Ag≥1.090U/ml。
曲雅静[6](2018)在《MiR-155靶向抑制TGFβ R2表达促进胃癌生长侵袭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胃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因发病隐匿且预后较差,具有较高的病死率,而我国更是胃癌大国,每年新发胃癌病例约占全球的40%。随着对胃癌发病的分子信号通路的深入研究,寻找胃癌新的分子靶点受到了广泛关注。转化生长因子βII型受体(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type II receptor,TGFβR2)通过将细胞外信号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TGF-β)传至细胞内而引起多种生物反应,包括细胞增殖、分化、运动、凋亡及免疫反应,TGFβR2的失活可引起TGF-β信号通路传导障碍,导致肿瘤细胞的生长、浸润和转移。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s,miRNAs)是一类高度保守、非编码的单链小分子RNA,通过与靶mRNA的3’端非翻译区(3’untanslated region,3’UTR)结合,阻遏信使RNA(messenger RNA,mRNA)的翻译,通常在转录后水平高效调控基因表达,密切参与了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等病理过程。本课题在前期研究中发现miR-155在胃癌患者血清中拷贝数明显高于正常健康人群;且在胃癌组织中发现TGFβR2蛋白水平降低,而TGFβR2 mRNA水平在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胃组织中水平无显着差异,推测TGFβR2在转录后水平发生调控;进一步检测miR-155水平发现其在胃癌组织中显着增高。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在胃癌发病过程中TGFβR2表达异常的潜在调控机制,筛选出影响TGFβR2表达的上游miRNA,并探索miRNA-TGFβR2信号通路对胃癌增殖、侵袭、凋亡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进而通过该传导通路明确新的分子靶点,为胃癌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依据和思路。研究方法:组织实验: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TGFβR2的表达情况、TGFβR2mRNA水平及miR-155水平分析。收集来自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经手术切除患者的胃腺癌组织及其配对的癌旁正常胃组织,分别应用Western blot、qRT-PCR方法检测TGFβR2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采用qRT-PCR中的Taqman探针法检测组织中miR-155的表达水平。靶点预测:分别使用生物信息学软件miRanda、TargetScan、PicTar,寻找潜在作用于TGFβR2 mRNA的上游miRNA。体外实验:明确miR-155-TGFβR2信号通路对胃癌细胞系SGC7901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应用荧光素酶报告(Luciferase)实验验证miR-155能否能直接调控TGFβR2的表达。分别向SGC7901和MGC803细胞中转染miR-155 mimics和miR-155inhibitor,并于48小时后提取蛋白、RNA,检测miR-155表达水平、TGFβR2蛋白表达和TGFβR2 mRNA水平,验证miR-155对TGFβR2的调控作用。转染miR-155 mimics和miR-155 inhibitor上调和下调胃癌细胞系miR-155水平后,通过细胞功能实验(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细胞增殖实验)验证miR-155对胃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转染TGFβR2 siRNA和TGFβR2过表达质粒下调或上调胃癌细胞系中TGFβR2的表达水平,通过细胞功能实验(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细胞增殖实验)验证TGFβR2对胃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体内实验:验证miR-155-TGFβR2信号通路在体内对肿瘤生长的影响。将未经干预的对照组SGC7901、过表达miR-155的SGC7901和转染TGFβR2过表达质粒的SGC7901植入裸鼠皮下,4周后处死,剥离肿瘤。拍照肿瘤并测量大小、重量,通过Western blot、qRT-PCR方法检测检测瘤组织中TGFβR2的表达情况、TGFβR2 mRNA水平及miR-155水平。同时瘤组织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实验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组织实验:TGFβR2在胃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显着高于癌旁正常胃组织,而TGFβR2 mRNA水平在两种组织中无显着差异;胃癌组织中miR-155的表达水平较癌旁组织显着增高。靶点预测: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TGFβR2可能为miR-155的潜在靶点,miR-155与TGFβR2的3’-UTR区反向互补特异性结合,并在多物种间高度保守。体外实验:miR-155通过靶向抑制TGFβR2表达促进胃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荧光素酶报告实验结果显示:当把野生型的TGFβR2 mRNA的3’UTR区的报告基因质粒与miR-155 mimics共转染到胃癌细胞中,荧光活性下降;当把野生型报告基因质粒与miR-155 inhibitor共转染至胃癌细胞中,荧光活性增强;当把突变型TGFβR2 mRNA的3’UTR区的报告基因质粒分别与miR-155 mimics和miR-155 inhibitor共转染至胃癌细胞中,荧光素酶活性未受到影响。证实了miR-155通过靶向结合TGFβR2 mRNA的3’UTR区对TGFβR2靶向调控。通过在胃癌细胞中转染miR-155 mimics使miR-155过表达、转染miR-155inhibitors使miR-155表达受抑制。Western Blot结果示过表达miR-155时,TGFβR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抑制miR-155表达时,TGFβR2蛋白表达水平增高。而无论过表达还是抑制miR-155,TGFβR2 mRNA水平均无明显改变。细胞功能实验证实分别将miR-155 mimics、miR-155 inhibitors转染至胃癌细胞系SGC7901中后,过表达miR-155促进了胃癌细胞增殖、侵袭、转移,而抑制miR-155表达后则抑制了胃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转染TGFβR2 siRNA促进了胃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过表达TGFβR2质粒则抑制了胃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体内实验:过表达miR-155组的肿瘤体积、质量较对照组、TGFβR2过表达组显着增大,miR-155水平升高,TGFβR2蛋白表达降低,TGFβR2 mRNA水平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TGFβR2过表达组肿瘤体积、质量较对照组、过表达miR-155组显着减小,miR-155水平受到抑制,TGFβR2蛋白表达增强,TGFβR2mRNA水平增高。研究结论:miR-155通过靶向抑制TGFβR2的表达促进胃癌的生长、侵袭。
万勤思[7](2017)在《胃癌血清适配子的诊断价值评价及其靶蛋白捕获和蛋白组学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背景与目的:胃癌全球发病率位居第五位,病死率位居第三。我国胃癌高发,严重威胁国人的健康。早期胃癌的术后生存率明显高于进展期胃癌,但我国早期胃癌的诊断率不超过10%。胃镜加活组织检查是目前诊断胃癌的主要手段,但因其有创性和高费用难以成为胃癌筛查性诊断方法。血清标志物是肿瘤筛查的简便方法,但胃癌目前无临床可用的标志物。随着血清蛋白组学的发展,一些具有潜在诊断价值的胃癌血清新标志物相继被报道,尽管临床鲜有应用,但为寻找胃癌血清标志物带来了希望。适配子是通过体外指数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技术(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SELEX)筛选得到的人工寡核酸配体,识别能力类似抗体,但稳定性、可修饰性等方面优于抗体,在分子诊断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利用适配子捕获和分析其血清靶蛋白成为寻找肿瘤标志物的新途径。我们前期以胃癌血清为靶标,成功筛选出86个胃癌血清适配子。本研究将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应用本课题组建立的适配子三重血清荧光法对这些适配子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价,对诊断价值大的适配子进行其血清靶蛋白捕获和质谱分析,寻找胃癌血清中的差异表达靶蛋白,旨在发现有诊断价值的胃癌新血清标志物。方法:1、血清标本收集:收集20132016年间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胃癌、良性胃病患者治疗前的血清标本及其相关临床资料,并同期收集检查结果未见异常的健康体检者的血清标本及资料。2、适配子的诊断价值评价:采用前期建立的适配子三重血清荧光法检测32例胃癌、良性胃病和正常对照血清标本在不同检测温度下(8oC、25 oC、37 oC和42oC)的血清自体荧光值、加入核酸染料OliGreen后的荧光值及再加入适配子作用后的荧光值。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ROC)评价单项荧光指标和多项荧光指标(Logistic回归分析建模)对胃癌的诊断价值,选择诊断价值大的适配子用胃癌、良性胃病和正常血清标本各64例进一步验证其诊断价值。对诊断价值得到确认的适配子进行大样本诊断价值评估。采用主成分分析结合Logistic回归、人工神经网络或决策树建立诊断模型,评价适配子联合分析对胃癌的诊断价值。3、适配子血清靶蛋白的捕获:(1)5’端生物素标记对胃癌诊断价值大的适配子。将梯度浓度的适配子与固定量的链霉亲和素化磁珠混合孵育,磁分离后取反应液残液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银染色,以确定适配子-磁珠结合的最佳比例;(2)将固定量的适配子与梯度量的混合血清孵育,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GelRed染色,以确定适配子与血清结合的最佳比例;(3)将适配子与血清标本孵育,然后加入链霉亲和素磁珠孵育,磁选分离并弱碱洗脱回收捕获蛋白,SDS-PAGE和银染色初步鉴定捕获蛋白。4、捕获靶蛋白的质谱分析:将各适配子在胃癌混合血清和正常混合血清中捕获的靶蛋白冻干浓缩,然后送生物公司进行液相串联质谱(LC-MS/MS)分析,并采用Label free方法对所鉴定出的蛋白质进行定量。5、MRM分析差异表达靶蛋白在血清标本中的表达水平:根据质谱分析结果,筛选出胃癌特有或在两组间表达量差异在3倍以上的蛋白质,查阅文献找出胃癌或肿瘤相关蛋白作为目标靶蛋白。将胃癌和对照(正常、良性胃病、良性胃肿瘤)血清标本送生物公司进行MRM定量质谱分析,检测各目标蛋白在不同血清标本中的表达水平,评价其对胃癌的诊断价值。结果:1、研究对象:胃癌236例,其中男167例,女69例,平均年龄59.7岁。良性胃病170例,其中男58例,女112例,平均年龄53.0岁。正常对照184例,其中男74例,女110例,平均年龄48.7岁。2、适配子的诊断价值评价:小样本分析显示86个适配子中有17个适配子单指标的最佳AUROC接近或者大于0.8,多指标联合能进一步提高诊断价值,有些适配子的AUROC≥0.9。扩大样本至64例验证上述17个适配子的胃癌诊断价值,挑选出仍对胃癌诊断价值大的7个适配子(AP-GCS-9-5、AP-GCS-9-15、AP-GCS-9-21、AP-GCS-15-16、AP-GCS-15-36、AP-GCS-17-25、AP-GCS-18-7)进行590例血清标本分析,结果显示大多数荧光指标在胃癌、良性胃病和正常对照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单项荧光指标诊断胃癌的AUROC为0.590.74。根据主成分概率建立的Logistic回归、决策树以及神经网络诊断模型均能提高适配子的诊断价值,尤其是神经网络模型,其区分胃癌与正常对照的AUROC达0.9020.945;区分胃癌与良性胃病的AUROC达0.8900.944;区分胃癌与全部非胃癌的AUROC达0.8550.924。7个适配子联合分析能明显提高诊断价值,区分胃癌与正常血清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100%和99.5%;区分胃癌与良性胃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高达100%;区分胃癌与合部非胃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7.5%和97.7%。3、适配子血清靶蛋白的捕获及质谱分析:以7个适配子(AP-GCS-9-5、AP-GCS-9-15、AP-GCS-9-21、AP-GCS-15-16、AP-GCS-15-36、AP-GCS-17-25、AP-GCS-18-7)为捕获分子,在胃癌血清/正常血清中分别捕获蛋白44/46、80/75、61/64、114/101、52/59、79/89、79/68个,共有165个蛋白在胃癌和正常血清中表达有差异,据文献报道其中与肿瘤相关的蛋白93个。4、目标蛋白MRM定量检测结果:从上述93个差异表达蛋白中选出40个可能与胃癌关系最密切的蛋白进行MRM质谱分析,其中16个蛋白被成功检测,分析它们在胃癌(n=120)和对照血清标本(正常、良性胃病、良性胃肿瘤各60例)中的表达情况,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提示有11个蛋白在组间的表达具有统计学差异,但是单指标区分胃癌与非胃癌的AUROC只有0.56-0.66.根据特征选择节点,挑选出7个预测变量(vWF,A1AT,haptoglobin,ALS,ATIII,THBS-1和C1 Inh)用于构建C5.0决策树模型。该模型预判胃癌、良性胃肿瘤、良性胃病和正常的准确性分别为92.5%(111/120)、85.0%(51/60)、83.3%(50/60)、96.7%(58/60)。此外该模型对早期胃癌的准确性达81.8%(18/22)。结论:1、通过临床血清标本筛选、验证和评价分析,证实前期筛选出的86胃癌血清适配子中有7个对胃癌有良好的诊断价值,特别是通过神经网络诊断模型进行联合分析,表明成功优选出一组具有良好诊断价值的胃癌血清适配子。2、对上述7个适配子在胃癌和对照血清中的靶蛋白进行了捕获及质谱分析,发现了165个胃癌血清中差异表达的靶蛋白,其中文献报道与肿瘤相关者93个,提示其中可能存在潜在的胃癌血清标志物。3、通过MRM定量质谱技术选择性分析了16个靶蛋白在胃癌和对照血清标本中的表达水平,发现11个差异表达蛋白。应用其中7个蛋白构建的C5.0决策树模型对胃癌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提示可能是潜在的胃癌新血清标志物。
侯卓成[8](2017)在《蜥蜴胃康基本方及其拆方对胃癌前病变SD大鼠模型P53、PUMA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蜥蜴胃康基本方及其补气组、养阴组、解毒通络组拆方药物分别对胃癌前病变(PLGC)模型大鼠胃黏膜细胞增殖、凋亡以及对P53、PUMA水平的影响,阐明该方干预PLGC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实验动物选取雄性SD大鼠,SPF级,总共70只,运用随机分配方式,将其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模型对照组(B组),补气组(C组),养阴组(D组),解毒通络组(E组),全方组(F组),维霉素对照组(G组),共7组,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常规饲养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浓度为0.02mol/L的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溶液灌胃及自由饮用、40%乙醇灌胃、饥饱失常(2d饱食,ld饥饿)等综合造模法制备PLGC大鼠模型,共计24周。24周后每组随机抽取1只造模大鼠处死取材,并做病理检测。病理检测以证明符合PLGC病理诊断标准后,空白对照组继续常规饲养,模型对照组使用生理盐水灌胃,而其他各治疗组则分别给予相应治疗药物灌胃,2次/日,连续治疗12周。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在给药第12周末,将各组大鼠禁食禁水24h,麻醉后处死,观察模型大鼠HE染色后胃黏膜病理组织学的改变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P53和PUMA因子表达情况。运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一般情况:空白对照组大鼠体形肥胖,行动灵敏,精神状态佳,皮毛有光泽,进食进水量良好,大便正常;模型对照组大鼠形体消瘦,活动较少,精神萎靡,皮毛暗淡,进食进水量减少,便软;各治疗组大鼠一般情况良好,上述表现较模型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2.病理组织学观察:通过肉眼观察发现:空白对照组大鼠的胃黏膜色泽正常,呈粉红色,形态完整,黏膜光滑,黏液较多;模型对照组大鼠胃黏膜尚完整,有散在出血点及糜烂部位,呈暗灰白色,表面欠光滑。各治疗组大鼠胃黏膜尚完整,情况较模型对照组有一定改善。其中全方组大鼠胃黏膜恢复效果最为明显。镜下观察可见:空白对照组大鼠胃黏膜胃黏膜结构正常;模型对照组大鼠胃黏膜有不同程度的萎缩及化生等情况出现;各治疗组大鼠胃黏膜的萎缩及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以全方组大鼠胃黏膜改善情况较明显。3.免疫组化结果:模型对照组、各治疗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27)0.05;各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27)0.05;补气组、养阴组、解毒通络组与全方组比较,P(27)0.05,其中以P53全方组AOD值最低,PUMA全方组AOD值最高,显示全方组的治疗效果最明显;各拆方治疗组(补气组、养阴组、解毒通络组)比较,P(27)0.05,其中以补气组AOD值最低,也说明了补气组的治疗效果最明显;各拆方治疗组与维酶素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7)0.05。结论1.蜥蜴胃康基本方及其拆方可以改善PLGC模型大鼠体重变化,活动及存活情况、精神状态、毛色、进食进水量、大便情况等一般情况。2.蜥蜴胃康基本方及其拆方可以改善PLGC模型大鼠胃黏膜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情况。3.蜥蜴胃康基本方及其拆方可以影响P53、PUMA的表达,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4.蜥蜴胃康基本方的全方组对修复胃黏膜损伤优于各拆方组,各拆方组比较,以补气组对胃黏膜损伤的修复作用较养阴组和解毒通络组强。
夏波[9](2016)在《晋城地区CEA、CA72-4、CA19-9医学参考值范围及其对胃癌早期诊断价值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了解山西省晋城地区健康人群血清CEA、CA72-4、CA19-9水平的分布情况,并计算其医学参考值范围。2、探讨CEA、CA72-4、CA19-9单项试验及并联试验对胃癌早期的诊断价值。方法:1、选择山西省晋城地区201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全年期间在晋城某三甲医院体检科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以搜集到的971例符合标准的健康人群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其血清中CEA、CA72-4、CA19-9水平,采用百分位数法估计其95%医学参考值范围。2、以同期同医院确诊的胃癌患者作为胃癌组,共搜集到符合条件的胃癌患者89例;从971例健康人群中随机抽取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其血清中CEA、CA72-4、CA19-9水平,绘制ROC曲线并对CEA、CA72-4、CA19-9单项及并联试验胃癌早期诊断结果进行分析评估。结果:1、971例健康人群血清CEA、CA72-4、CA19-9的平均水平用中位数(下四分位数,上四分位数)表示分别是1.88(1.30,2.48)ng/ml、1.78(1.14,3.23)U/ml、10.10(6.31,16.25)U/ml,采用百分位数法估计95%医学参考值范围分别为:CEA≤3.5ng/ml、CA72-4≤6.6 U/ml、CA199≤37.0 U/ml。2、对照组和胃癌组血清CEA、C A72-4、CA19-9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胃癌组的三种肿瘤标志物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EA、CA72-4、CA19-9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4、0.728和0.717,三者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自诊断界值分别是2.74 ng/ml、6.10 U/ml、40.83 U/ml。单项试验CEA、CA72-4、CA19-9灵敏度分别为58.4%、69.7%、59.6%,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度分别是77.0%、76.0%、90.0%,其中CA199的特异度显着高于CEA和CA724(P<0.05),CEA与C A72-4的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EA、CA72-4、CA19-9早期诊断胃癌的并联试验的灵敏度均较单项试验升高(P<0.05),其中最佳组合是CA72-4+CA19-9并联试验。结论:1、计算了晋城地区正常人群血清CEA、CA72-4、CA19-9的95%医学参考值范围,与试剂盒给出的参考值相近;2、得到三种肿瘤标志物血清含量胃癌组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3、结果显示诊断胃癌的最佳组合是CA72-4与CA19-9两种肿瘤标志物的并联试验,但该方法仅用于胃癌的早期筛查,在临床确诊时应结合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等其他辅助诊断进行全面分析判断。
赵玉洲[10](2016)在《胃癌血清蛋白标记物的筛选、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文中提出1研究背景胃癌(Gastric Cancer)是世界上发病率最高的肿瘤之一,我国胃癌的发病率也居高不下。相对与国外而言我国的胃癌以局部进展期和晚期居多,早期患者较少,总体生存率明显低于国外。如何提高胃癌患者的早诊早治是目前国内研究的热点问题。因为早期胃癌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胃癌的早期临床表现也常常与胃炎相混淆,所以大多数胃癌患者即使肿瘤发展至进展期或者晚期,也没有特异性临床症状出现,因而依靠临床表现诊断胃癌显然无法实现。目前在我国开展胃癌的早期诊治尚未有一种快捷、有效的方法。虽然在日本等国家胃镜筛查已经成为中年以上人群的体检项目,但由于检查费用高、存在一定痛苦及风险,在我国不能普及。一些常规的检测指标诸如CEA、CA199和CA724等用于消化道肿瘤检测的肿瘤标志性蛋白质,也由于在普通人群中筛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不高的原因只能用于部分胃癌患者的术后复发与转移的监测。目前寻找特异性肿瘤标记物,尤其是在外周血中寻找对于胃癌有明确特异性的标志性蛋白质分子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的概念早在1994年即被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Williams等提出,并首先将这一研究方法应用于科学研究。它研究的是生物体在一定阶段所拥有的全部蛋白质,以及在生物体代谢的过程中不同蛋白质的变化。不仅包括单个细胞在受到某些调控因子后其拥有的全部蛋白质的差异性变化,也包括整个生物的机体在某些影响因素的作用下蛋白质的差异性变化。因为蛋白质作为基因转录的最终形式,不仅参与生命的的维持,更是调节生命活动具体形式的执行者。对于蛋白质谱的研究和完善有助于早期诊断某些疾病,也有助于研究治疗这些疾病的生物学靶点和药物。本研究从胃癌早期诊断入手,采用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对胃癌患者血清进行研究,以期寻找出特异性蛋白标记物,而有助于胃癌的早期诊断。再从可能出现的特异性蛋白质入手,探索新发现的蛋白质是否参与胃癌的生长调节,以及对此类蛋白的调节能否作为胃癌可能的治疗手段。本研究对象是胃癌患者的血清(分别是胃癌患者术前血清,胃癌患者术后血清)。拟通过表明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urface enhanc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SELDI-TOF-MS)技术对三组胃癌血清以及正常血清进行比对,寻找差异表达蛋白,构造出差异表达蛋白质谱图,再运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技术对目标蛋白进行纯化分离后,对目标蛋白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TOF)技术进行鉴定。最终确定胃癌患者血清中具有特异性的蛋白标记物,并通过细胞培养和动物实验研究明确其是否对胃癌细胞和组织的生长产生影响,为胃癌的诊断及临床治疗提供了可能和依据。2研究目的通过蛋白组学技术筛选并鉴定胃癌患者血清中可能存在的特异性蛋白标记物,通过细胞培养和动物实验研究明确其是否对胃癌细胞和组织的生长产生影响。3材料与方法3.1临床及实验资料本研究材料收集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普通外科自2013年5月至2014年1月前来就诊的60例首诊胃癌患者,其中男性患者4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4284岁,平均年龄58±0.5岁。术前经胃镜活检病理证实为腺癌,CT、彩超等检查排除远处转移,且无手术禁忌拟行手术治疗,于术前入院和术后1月复查时各采集血清标本一次,分别设为术前组和术后组。所有患者采集标本前均未接受化疗、放疗等治疗,手术后病理再次确认为胃腺癌,组织病理分型,14例患者高分化型腺癌,21例中分化型腺癌,25例低分化型腺癌。病理学诊断均经过两位以上的病理学专家的证实。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40例健康志愿者血清。所有120例患者的血样标本均自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血液抽取后将血样放置于干燥试管中于室温下静置1小时使血液自然凝固,而后在离心机中以3000 r/min的速度进行离心15min,抽取离心沉淀后的上清液移至PE管中,再将提取物置入-80℃冰箱进行保存。本实验通过了河南省肿瘤医院伦理委员会的伦理审查,受试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本实验选取的MGC-803和HGC-27胃癌细胞株购买于中国医学科学院的上海细胞库。裸鼠BLAB/C nude购自北京维通利华动物技术有限公司,选用四-五周龄裸鼠,雌性20只,雄性20只,体重12-15g。3.2主要试剂及仪器用于目标蛋白检测的蛋白质生物芯片系统(Ciphergen PBS II+SELDI–TOF–MS)以及WCX2蛋白芯片购买于美国Ciphergen Biosystem公司。SELDI–TOF–MS相关试剂购买于美国Sigma公司。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购于美国Kratos Analytical公司。Apo C-I购买于中国泽溪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真空冷却离心浓缩系统(SPD Speed Vac)购于美国Thermo Electron公司。1640培养基和DMEM培养基购于以色列BI公司,Mc Coy 5A培养基和胎牛血清购于美国GIBCO公司。胰蛋白酶购于中国索莱宝公司。荧光显微镜购买于日本Olympus公司。高速低温离心机购于日本HITACHI公司。Mini-PROTEAN Tetra Electrophoresis System和Trans-Blot SD Semi-Dry Electrophoretic Transfer Cell购于美国Bio-Rad Laboratories公司。IBM小Series360服务器(S/N:99WLWX4)购于美国IBM公司。鼠抗人血清(antiserum TTHY,一抗)、兔抗人血清(antiserum apo C-3,一抗)、抗鼠血清(二抗)和抗兔血清(二抗)购于美国santa cruz biotechnology公司。PVDF膜购于美国Millipore Corporation公司。3.3实验方法3.3.1胃癌血清蛋白标记物的筛选:随机选取40例胃癌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训练组,用以筛选特征蛋白;其余20例胃癌患者、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测试组,用以验证目标的有效性。采用SELDI-TOF-MS系统进行检测,以2000Da至20000Da为设定的最佳数据收集范围,收集实验所得到的每个样本中差异蛋白质的m/z峰值数据,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根据计算到的P值大小进行差异化分析,进而发现各组之间具有差异性的蛋白峰值。采用非线性支持向量机(SMV)分类器对各个样本质谱数据进行分析,建立判别模型,再采用留一法交叉验证测试组60例患者所建立模型的有效性。3.3.2胃癌血清差异性蛋白的纯化及鉴定:将处理好的血清标本用SDS-PAGE进行蛋白质的分离,切取相应的胶片部分,根据胶内酶解试剂盒说明书酶解出目标蛋白。点样在蛋白质芯片板上,采用MALDI-TOF/TOF进行鉴定,收集相应的肽质量指纹图谱。通过Mascot搜索软件,将采集的数据与Swiss Prot数据库进行连接、比对数据及匹配寻找相应的特征性蛋白质,从而获得相应的目标蛋白质。3.3.3胃癌血清差异性蛋白质标记物的验证:将待测样本根据BCA蛋白浓度试剂盒使用说明书采用微孔酶标仪法测定蛋白浓度,结果无明显差异,采用等体积法加样进行Western blot试验,扫描负片,采用image pro plus 6.0软件测定每条蛋白质负片的灰度,采用SPSS,version13.0统计软件进行各组间灰度值的统计学差异。3.3.4目标蛋白对胃癌细胞株增殖的影响:培养生长良好,处于对数增殖期的胃癌细胞。一组用不含目标蛋白培养基,作为对照组,另外五组加入含不同浓度目标蛋白的培养基,除此之外,加一组只有培养基100ul不含细胞。取在第24h后开始,每隔24h,每孔加入cck-8试剂10ul,孵育1.5h,在酶标仪中以450nm吸光值,检测其吸光度至72h。3.3.5目标蛋白对胃癌细胞株荷瘤小鼠瘤体的影响:选用BLAB/C Nude小鼠,雌性20只,雄性20只,体重12-15g。选用MGC-803细胞株,充分传代扩增,取对数期细胞消化后重悬计数,保证每只小鼠可以注射5x106个细胞(0.2ml)。注射细胞悬液0.2ml至裸鼠背部皮肤下。SPF级动物中心饲养,定期观察瘤体生长情况,测量裸鼠体重及瘤体大小,2周后分组给药。用1ml生理盐水溶解目标蛋白10mg,保证浓度(10mg/ml)。每只裸鼠给药剂量100mg/kg,给药途径选用尾静脉注射。连续给药5天,观察裸鼠生命体征,瘤体大小及体重变化。1周后处死裸鼠,收集瘤体,称重并测量瘤体大小,计算出抑制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瘤体Ki67,Bcl-2和Bax的表达。4结果4.1胃癌血清蛋白标记物的筛选结果对测试组60例标本的蛋白质谱数据经过分析处理后得到特异性m/z峰值(P<0.01)15个。其中在正常组呈低表达的为8个,呈高表达的7个。通过SVM进行筛选Youden指数最高的组合模型得到了m/z峰位于6438、14222和8622的蛋白。m/z峰位于6438和14222的蛋白质在正常组和术后组均呈高表达,在术前组则明显低表达,m/z峰位于8622的蛋白在术前组呈高表达,在正常组和术后组呈低表达,联合检测此三种蛋白质,利用leave-1-out交叉检测,它们对胃癌患者和正常对照血清组的敏感性是97.12%,特异性是95.27%。盲法测试结果显示m/z峰位于6438、14222和8622的蛋白模型用于区分胃癌和非胃癌患者血清标本的敏感性为94.31%,特异性为93.68%,阳性预测值为95.12%。4.2胃癌血清蛋白质标记物纯化及鉴定的结果对含有m/z峰位于6438、14222和8622的蛋白质进行分离纯化,将得到序列片段通过Mascot搜索软件,与Swiss Prot数据库进行连接、比对、匹配,其分别属于载脂蛋白C-I(apolipoprotein C-I,Apo C-I),转甲状腺素蛋白(Transthyretin,TTHY),载脂蛋白C-Ⅲ(apolipoprotein C-Ⅲ,Apo C-Ⅲ)。4.3胃癌血清差异性蛋白质标记物的验证结果Western blot对胃癌患者术前组、术后组及正常对照组及的血清Apo C-I、TTHY和Apo C-III进行测定。对三组血清中目标蛋白质进行条带灰度值统计分析,结果为术前组与正常组蛋白质灰度差异有统计学显着性(P<0.05),术前组与术后组蛋白质灰度差异有统计学显着性(P<0.05)。4.4类载脂蛋白C-I对胃癌细胞株影响类载脂蛋白C-I对胃癌细胞株HGC27、MGC803的增殖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根据给药浓度和给药时间的增加呈现正相关的增殖抑制作用。4.5类载脂蛋白C-I对接种肿瘤细胞的荷瘤小鼠瘤体影响类载脂蛋白C-I对接种MGC803肿瘤细胞的荷瘤小鼠瘤体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在对照组中肿瘤的重量为1.2+0.2g,而在实验组中肿瘤的重量为0.8+0.1g,抑制率为33.3%,统计学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实验组中反应增殖的指标Ki67和Bcl-2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而反映促凋亡活性的Bax呈现高表达。5结论1.m/z峰位于6438、14222和8622的蛋白质经过鉴定分别为Apo C-I、TTHY和Apo C-III,其表达强度变化与胃癌肿瘤负荷存在明显相关性,为后期研究特异性蛋白标记物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2.联合检测Apo C-I、TTHY和Apo C-III三种蛋白质可有效区分胃癌和非癌患者,对胃癌的血清学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和应用前景。3.类载脂蛋白C-I对胃癌细胞株和胃癌细胞株荷瘤小鼠瘤体具有抑制作用,对后期研究两者的内在联系提供理论基础。4.类载脂蛋白C-I有可能作为一种新型的蛋白类抗肿瘤药,成为胃癌治疗的新型药物,也可能在其他类型肿瘤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微量胃液单克隆抗体筛查胃癌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微量胃液单克隆抗体筛查胃癌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体液诊断与内镜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探索环状RNA作为早期胃癌筛查标志物的应用价值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1. 仪器与试剂 |
1.1. 实验仪器 |
1.2. 实验试剂 |
2. 研究对象 |
3. 临床标本采集 |
4. 临床信息收集 |
5. RNA纯化 |
5.1. 组织RNA纯化 |
5.2. 血浆RNA纯化 |
6. 组织RNA文库制备与测序 |
6.1. 核糖体RNA清除 |
6.2. 建立RNA文库 |
6.3. 文库测序 |
7. 生物信息分析 |
8. circRNA表达相对定量 |
8.1. RNA逆转录 |
8.2. qRT-PCR |
9. 统计分析 |
结果 |
1. 入组患者的临床特征 |
2. 组织中circRNAs表达概况 |
3. circRNAs在实验组组织表达的定量 |
4. circRNAs在实验组患者血浆中表达的定量 |
5. circRNAs在实验组患者中诊断的准确度 |
6. circRNAs在验证组患者血浆中表达的定量 |
7. circRNAs在验证组患者血浆中诊断的准确度 |
讨论 |
小结 |
第二部分 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在识别早期胃癌及判断癌前病变预后中的应用价值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1. 患者入组标准 |
2. 内镜检查及病变的内镜形态评估 |
3. 病变的组织学评估 |
4. 患者随访及分组 |
5. 临床标本采集 |
6. 血浆RNA纯化 |
7. 血浆circRNAs表达相对定量 |
8. 统计分析 |
结果 |
1. 入组患者的基线临床信息 |
2. 入组患者的临床结局及分组 |
3. 漏诊的恶性病变的临床特征 |
4. 具有不同临床结局的交界性病变的临床特征差异 |
5. 良性病变与恶性交界性病变的临床特征差异 |
6. WLE与ME-NBI的诊断效能 |
7. 内镜医师间诊断的一致性 |
8. 内镜诊断准确度的相关因素 |
9. 血浆circRNAs检测对于漏诊恶性病变的预测价值 |
讨论 |
小结 |
综述 环状RNA在胃癌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致谢 |
(2)胃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及诊断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 |
第1章 绪论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病历资料 |
2.2 实验仪器、试剂 |
2.3 方法 |
2.4 评价指标 |
2.5 统计学方法 |
第3章 统计结果 |
3.1 胃良性、恶性病变患者血清 CEA、CA199、CA242、PG Ⅰ、PG Ⅱ表达水平 |
3.2 术前五种血清肿瘤标志物与胃癌临床特征间的关系 |
3.3 血清肿瘤标志物 CEA、CA199、CA242、PG Ⅰ、PG Ⅱ单独及联合检测诊断胃癌的情况及 ROC 分析 |
3.3.1 各血清肿瘤标志物单独及联合检测诊断胃癌的情况 |
3.3.2 血清 CEA、CA199、CA242、PG Ⅰ、PG Ⅱ单独及联合检测诊断胃癌的 ROC 分析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胃癌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血清标志物PG、TK1及组织中CK20、HER-2、Ki67基因异常表达与胃癌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纳入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2 仪器设备 |
3 实验方法 |
3.1 胃蛋白酶原和胸苷激酶1的检测 |
3.2 组织的RNA提取 |
3.3 反转录实验 |
3.4 荧光定量检测标志基因表达量 |
3.5 HE染色 |
3.6 免疫组化实验 |
3.7 数据统计 |
结果 |
1 一般情况 |
2 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检测结果 |
3 HE染色的结果 |
4 免疫组化法检测CK20HER-2Ki67 结果比较 |
5 标志基因-CK20、Ki67和HER-2m RNA的表达的检测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缩略词表(附录) |
致谢 |
(4)SOX方案对比FOLFOX4方案作为胃癌术后辅助治疗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实验研究 |
1.1 材料与方法 |
1.1.1 一般资料 |
1.1.2 入组标准与排除标准 |
1.1.3 方法 |
1.2 疗效判定及不良反应评价 |
1.2.1 疗效评定 |
1.2.2 不良反应评价 |
1.2.3 随访 |
1.2.4 统计方法 |
1.3 结果 |
1.3.1 近期疗效的比较 |
1.3.2 不良反应 |
1.4 讨论 |
1.4.1 近期疗效分析 |
1.4.2 不良反应比较 |
1.5 结论 |
参考文献 第2章 综述 |
2.1 胃癌流行病学 |
2.2 导致胃癌的高危因素 |
2.3 胃癌的癌前病变 |
2.4 胃癌的病理分型 |
2.5 胃癌的诊断 |
2.6 胃癌的预防 |
2.7 胃癌的综合治疗 |
2.7.1 早期胃癌的治疗 |
2.7.2 进展期胃癌的治疗 |
参考文献 结论 附录A CTCAE第4版不良事件评价标准评估 附录B Karnofsky评分标准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
(5)福建省胃癌不同发病地区的胃癌影响因素分析和血清学指标对胃癌诊断价值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福建省胃癌高、中、低发区的胃癌影响因素及血清学研究 |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调查问卷 |
1.3 问卷调查的质量控制 |
1.4 变量定义及判断标准 |
1.5 血清标本的收集 |
1.6 血清PGⅠ、PGⅡ、H.pylori抗体、CagA抗体检测 |
1.7 数据录入与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基本人口学信息及均衡性检验 |
2.2 消化系统疾病家族史 |
2.3 消化系统疾病既往史 |
2.4 近一个月消化系统自觉症状情况 |
2.5 饮食情况与生活行为习惯 |
2.6 H.pylori感染状况及比较 |
2.7 CagA抗体分布状况及比较 |
2.8 血清学指标 PGⅠ、PGⅡ、PGR 的分布及比较 |
2.9 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
3 讨论 |
3.1 人口学特征 |
3.2 消化系统疾病家族史 |
3.3 消化系统疾病既往史 |
3.4 饮食与生活行为习惯 |
3.5 H.pylori |
3.6 CagA |
3.7 PGⅠ、PGⅡ、PRG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血清H.pylori、CagA、PG、MG7-Ag对胃癌诊断价值的研究 |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
1.2 样本量确定 |
1.3 资料收集 |
1.4 血清样本的收集 |
1.5 血清PGⅠ、PGⅡ、MG7-Ag、H.pylori抗体、CagA抗体检测 |
1.6 数据的录入及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基本信息 |
2.2 各组H.pylori的感染状况及其比较 |
2.3 各组CagA抗体的感染状况及其比较 |
2.4 各组血清PGⅠ的分布状况及比较 |
2.5 各组血清PGⅡ的分布状况及比较 |
2.6 各组血清PGR的分布状况及比较 |
2.7 各组血清MG7-Ag的分布状况及比较 |
2.8 不同胃癌分期的血清PGⅠ、PGⅡ、PGR、MG7-Ag的分布状况及比较. |
2.9 不同部位胃癌的血清PGⅠ、PGⅡ、PGR、MG7-Ag的分布状况及比较 |
2.10 H.pylori感染阳性者与感染阴性者血清PGⅠ、PGⅡ、PGR、MG7-Ag的分布状况及比较 |
2.11 CagA抗体阳性者与抗体阴性者血清PGⅠ、PGⅡ、PGR、MG7-Ag的分布状况及比较 |
2.12 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血清PGⅠ、PGⅡ、PGR、MG7-Ag诊断胃癌的能力 |
2.13 单独及联合检测血清PGⅡ、PGR、MG7-Ag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
3 讨论 |
3.1 H.pylori与胃癌 |
3.2 CagA与胃癌 |
3.3 PGⅠ、PGⅡ、PGR与胃癌 |
3.4 MG7-Ag与胃癌 |
3.5 单独及联合筛查PGⅡ、PGR与MG7-Ag |
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6)MiR-155靶向抑制TGFβ R2表达促进胃癌生长侵袭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miR-155对胃癌生物学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
1.1 对象和方法 |
1.1.1 临床组织标本 |
1.1.2 实验细胞系 |
1.1.3 实验动物 |
1.1.4 实验设备和实验仪器 |
1.1.5 实验试剂和抗体 |
1.1.6 实验试剂和溶液配置方法 |
1.1.6.1 细胞培养所需试剂配置 |
1.1.6.2 其它各实验所需试剂配置 |
1.1.7 实验方法 |
1.1.7.1 细胞培养 |
1.1.7.2 细胞转染 |
1.1.7.3 组织总RNA提取 |
1.1.7.4 细胞总RNA的提取 |
1.1.7.5 逆转录反应 |
1.1.7.6 实时荧光定量 PCR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qRT-PCR) |
1.1.7.7 EdU细胞增殖实验 |
1.1.7.8 Transwell实验 |
1.1.7.9 细胞划痕实验 |
1.1.7.10 统计学分析 |
1.2 实验结果 |
1.2.1 miR-155在胃癌患者血清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 |
1.2.2 体外实验证实miR-155对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
1.2.2.1 构建稳定过表达/沉默miR-155的SGC7901细胞系 |
1.2.2.2 miR-155促进胃癌细胞增殖 |
1.2.2.3 miR-155促进胃癌细胞系SGC7901侵袭迁移 |
1.3 讨论 |
1.4 小结 |
二、miR-155通过靶向调控TGFβR2对胃癌生物学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
2.1 对象和方法 |
2.1.1 临床组织标本 |
2.1.2 实验细胞系 |
2.1.3 实验动物 |
2.1.4 实验设备和实验仪器 |
2.1.5 实验试剂和抗体 |
2.1.6 实验试剂和溶液配置方法 |
2.1.6.1 细胞培养所需试剂配置 |
2.1.6.2 WesternBlot所需主要试剂 |
2.1.6.3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所需主要试剂 |
2.1.7 实验方法 |
2.1.7.1 细胞培养 |
2.1.7.2 过表达/沉默miRNA-155 |
2.1.7.3 过表达/沉默TGFβR2 |
2.1.7.4 组织石蜡包埋 |
2.1.7.5 免疫组织化学实验 |
2.1.7.6 组织蛋白提取 |
2.1.7.7 细胞蛋白提取 |
2.1.7.8 蛋白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blotting) |
2.1.7.9 组织总RNA提取 |
2.1.7.10 细胞总RNA提取 |
2.1.7.11 逆转录反应 |
2.1.7.12 实时荧光定量 PCR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q RT-PCR) |
2.1.7.13 生物信息学预测 |
2.1.7.14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 |
2.1.7.15 EdU细胞增殖实验 |
2.1.7.16 Transwell实验 |
2.1.7.17 细胞划痕实验 |
2.1.7.18 小鼠成瘤实验 |
2.1.7.19 统计学分析 |
2.2 实验结果 |
2.2.1 胃癌组织中TGFβR2的表达水平分析 |
2.2.1.1 胃癌组织中TGFβR2高表达 |
2.2.1.2 胃癌组织中TGFβR2表达量增高,其mRNA水平无显着改变 |
2.2.2 miR-155靶向调控TGFβR2表达 |
2.2.2.1 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靶点预测 |
2.2.2.2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TGFβR2是miR-155的靶基因 |
2.2.3 体外实验证实miR-155在转录后水平负向调控TGFβR2的表达 |
2.2.4 体外实验证实TGFβR2对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
2.2.4.1 构建稳定过表达/沉默TGFβR2的SGC7901细胞系 |
2.2.4.2 TGFβR2抑制胃癌细胞增殖 |
2.2.4.3 TGFβR2抑制胃癌细胞侵袭迁移 |
2.2.4.4 miR-155-TGFβR2信号通路对体内肿瘤生长的影响 |
2.3 讨论 |
2.4 小结 |
全文结论 |
论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MicroRNAs在胃癌诊治中的研究现状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胃癌血清适配子的诊断价值评价及其靶蛋白捕获和蛋白组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引言 |
1.1 血清标志物诊断胃癌的研究现状 |
1.2 核酸适配子在肿瘤诊断研究中的应用 |
1.3 基于适配子的血液蛋白组学在标志物研究 |
第2章 胃癌血清适配子的诊断价值分析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实验试剂及材料 |
2.1.2 研究对象与标本采集 |
2.1.3 实验仪器 |
2.1.4 主要溶液配制 |
2.1.5 实验方法 |
2.1.6 统计学处理 |
2.1.6.1 主成分分析确定建立数学模型的指标 |
2.1.6.2 数学模型的建立 |
2.1.6.3 神经网络模型隐含层节点的选择 |
2.2 结果 |
2.2.1 血清标本的人口学和临床资料 |
2.2.2 小样本诊断价值分析优选胃癌血清适配子 |
2.2.3 扩大样本验证优选出的胃癌血清适配子 |
2.2.4 大样本评价胃癌血清适配子的诊断价值 |
2.2.4.1 适配子AP-GCS-18-7诊断价值分析 |
2.2.4.2 适配子AP-GCS-17-25诊断价值分析 |
2.2.4.3 适配子AP-GCS-15-36诊断价值分析 |
2.2.4.4 适配子AP-GCS-15-16诊断价值分析 |
2.2.4.5 适配子AP-GCS-9-21诊断价值分析 |
2.2.4.6 适配子AP-GCS-9-15诊断价值分析 |
2.2.4.7 适配子AP-GCS-9-5诊断价值分析 |
2.2.4.8 适配子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 |
2.3 讨论 |
第3章 胃癌血清适配子的靶蛋白捕获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实验试剂及材料 |
3.1.2 实验仪器 |
3.1.3 主要溶液配制 |
3.1.4 实验方法 |
3.1.4.1 确定适配子与磁珠的最佳比例 |
3.1.4.2 确定适配子与血清作用的最佳比例 |
3.1.4.3 磁珠法捕获胃癌血清中靶蛋白 |
3.2 结果 |
3.2.1 适配子与磁珠的最佳比例 |
3.2.2 适配子与血清作用的最佳比例 |
3.2.3 血清靶蛋白的捕获 |
3.3 讨论 |
第4章 胃癌血清适配子靶蛋白的质谱分析 |
4.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4.1.1 实验试剂 |
4.1.2 实验仪器 |
4.1.3 靶蛋白的捕获 |
4.1.4 液相色谱-质谱分析 |
4.2 结果 |
4.2.1 捕获蛋白的基本信息 |
4.2.2 差异表达蛋白的功能注释分析 |
4.2.2.1 GO注释 |
4.2.2.2 COG注释 |
4.3 讨论 |
第5章 MRM分析适配子靶蛋白在血清中的表达水平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实验试剂 |
5.1.2 实验仪器 |
5.1.3 实验方法 |
5.1.2.1 研究对象与分组 |
5.1.2.2 肽段的制备 |
5.1.2.3 色谱分析 |
5.1.2.4 质谱分析 |
5.1.2.5 MRM工作原理 |
5.1.2.6 肽段选择,母子离子对的设计及MRM方法验证 |
5.1.2.7 MRM相对定量检测 |
5.1.4 统计学处理 |
5.2 结果 |
5.2.1 MRM质谱方法建立 |
5.2.2 靶蛋白在血清中的表达水平 |
5.3 讨论 |
第6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
参考文献 |
(8)蜥蜴胃康基本方及其拆方对胃癌前病变SD大鼠模型P53、PUMA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实验材料与仪器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药物 |
1.3 实验试剂 |
1.4 实验仪器与设备 |
2.实验方法 |
2.1 药物配制方法 |
2.2 动物分组方法 |
2.3 动物模型制备 |
2.4 给药方法及给药剂量 |
3.标本采集与制备 |
4.指标检测的方法步骤 |
4.1 HE染色 |
4.2 免疫组化显色 |
4.3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
5.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1.一般情况 |
2.大鼠体重变化 |
3.实验大鼠胃黏膜病理组织学观察 |
3.1 肉眼观察 |
3.2 HE染色光镜下观察 |
4.免疫组化统计结果 |
4.1 各组大鼠P53、PUMA蛋白的表达 |
讨论 |
1.PLGC大鼠模型制备 |
2.PLGC的病因病机 |
3.蜥蜴胃康方组方分析 |
4.蜥蜴胃康方现代药理研究 |
5.P53、PUMA与PLGC的关系 |
6.蜥蜴胃康基本方及其拆方对PLGC模型大鼠P53、PUMA的影响 |
结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胃癌前病变诊治的现代研究进展 |
1.PLGC的诊断研究 |
1.1 肿瘤标志物诊断在PLGC的研究 |
1.2 内镜诊断在PLGC的研究 |
2.PLGC治疗研究 |
2.1 根除Hp感染 |
2.2 化学药物治疗 |
2.3 PLGC的内镜下治疗 |
2.4 中医药对于PLGC的治疗 |
3.问题与展望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个人简历 |
(9)晋城地区CEA、CA72-4、CA19-9医学参考值范围及其对胃癌早期诊断价值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检测方法 |
1.3 统计分析 |
1.4 质量控制 |
1.5 医学伦理 |
2 结果 |
2.1 医学参考值范围 |
2.2 血清CEA、C A72-4、CA19-9 对胃癌早期诊断价值的研究 |
3 讨论 |
3.1 CEA、CA72-4、CA19-9 的医学参考值范围 |
3.2 血清CEA、C A72-4、CA19-9 水平 |
3.3 ROC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 |
3.4 血清CEA、C A72-4、CA19-9 单项试验和联合试验研究结果 |
4 结论 |
4.1 CEA、CA72-4、CA19-9 的医学参考值范围 |
4.2 血清CEA、C A72-4、CA19-9 水平 |
4.3 单项试验和并联试验 |
5 研究的不足之处及建议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承担/参与的科研课题与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10)胃癌血清蛋白标记物的筛选、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 |
第一部分:胃癌血清蛋白标记物的筛选与鉴定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6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类载脂蛋白C-I对胃癌细胞株体内外影响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6 参考文献 |
综述 胃癌蛋白组学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四、微量胃液单克隆抗体筛查胃癌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体液诊断与内镜诊断[D]. 邹龙.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02)
- [2]胃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及诊断意义[D]. 邓月宏. 南华大学, 2021
- [3]血清标志物PG、TK1及组织中CK20、HER-2、Ki67基因异常表达与胃癌的相关性研究[D]. 侯云娇. 青岛大学, 2020(01)
- [4]SOX方案对比FOLFOX4方案作为胃癌术后辅助治疗的临床研究[D]. 翟宏芳. 华北理工大学, 2018(01)
- [5]福建省胃癌不同发病地区的胃癌影响因素分析和血清学指标对胃癌诊断价值的研究[D]. 刘丹凤. 福建医科大学, 2018(09)
- [6]MiR-155靶向抑制TGFβ R2表达促进胃癌生长侵袭的实验研究[D]. 曲雅静. 天津医科大学, 2018(01)
- [7]胃癌血清适配子的诊断价值评价及其靶蛋白捕获和蛋白组学分析[D]. 万勤思. 南昌大学, 2017(04)
- [8]蜥蜴胃康基本方及其拆方对胃癌前病变SD大鼠模型P53、PUMA影响的实验研究[D]. 侯卓成. 宁夏医科大学, 2017(02)
- [9]晋城地区CEA、CA72-4、CA19-9医学参考值范围及其对胃癌早期诊断价值的研究[D]. 夏波. 山西医科大学, 2016(08)
- [10]胃癌血清蛋白标记物的筛选、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D]. 赵玉洲. 郑州大学, 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