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地区儿童性早熟危险因素调查

开封地区儿童性早熟危险因素调查

一、开封地区儿童性早熟危险因素的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严卫平,黄波,庞滔,冉沁宸,李泗丽[1](2021)在《遵义地区女童性早熟相关危险因素调查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调查遵义地区女童性早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儿童生长发育门诊、儿童保健门诊以及住院部在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200例女性性早熟儿童作为研究组,并选取相同时期在我院门诊体检的正常女性儿童200例作为对照组,回顾分析研究主体的临床资料,实施骨龄、雌二醇、卵泡刺激素、睾酮、黄体生成素等的临床检验,对两组受检者展开调查研究,掌握女性儿童性早熟流行特征,研究其相关因素。结果在身高、体质量、骨龄、雌二醇、卵泡刺激性素、睾酮、黄体生成素对比方面,研究组各项检查指标与对照组差异明显,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单因素分析发现,女性儿童性早熟可能与家庭周围环境受污染、母亲初潮年龄、父母关系是否和谐、是否存在性早熟家族史、喜欢看情感类节目或小说、食用西式快餐、营养丰富的滋补品、含有色素与防腐剂食品和高蛋白食品等存在一定联系,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此次调查研究中发现,女性儿童性早熟的危险因素为喜欢看情感类节目或小说、食用西式快餐、营养丰富的滋补品、含有色素与防腐剂食品和高蛋白食品,组间对比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影响女性儿童性早熟的因素许多,需要为女性儿童构建健康的成长环境,做好科学饮食与抚育,才能降低女性儿童性早熟的发生概率。

汤建军[2](2021)在《肥胖及若干家庭因素对儿童性早熟的影响》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儿童性早熟的发生率处于上升趋势。肥胖是导致性早熟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家庭因素的作用也早已被学者们广泛关注,尤其是在遗传、生活方式、环境和教养方式、家庭结构等方面。因此,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的研究,探讨肥胖及若干家庭因素对于儿童性早熟的可能影响,提出了"需要联合各学科领域深入研究,促进儿童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成长"的建议。

吴楚婷,曾维礼,刘湘[3](2021)在《探讨不同年龄儿童性早熟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儿童性早熟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本文将2020年1月—2021年1月的性早熟儿童45例(观察组)与正常健康儿童45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所选儿童的家庭因素、饮食、生活方式与社会因素等方面的情况,通过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分析探讨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不同年龄段儿童在骨龄、身高、体质量、BMI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性激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童性早熟的发生与生活习惯、家庭关系、饮食习惯、母亲初潮年龄等因素有关,帮助其养成科学合理的生活习惯与饮食习惯,改善家庭关系可很好的降低并预防儿童性早熟的发生。对于已经出现性早熟现象的儿童来说,学校与家庭要及时给予其合理的健康教育,包括心理方面与生殖健康方面,及时有效的疏导可有效避免性早熟对儿童心理方面造成不良影响。

黄艳霞[4](2021)在《九味楮实颗粒对雌性中枢性性早熟大鼠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应用N-甲基-DL-天冬氨酸(NMA)构建SD雌性大鼠中枢性性早熟(CPP)模型,观察九味楮实颗粒对CPP大鼠体质量、垂体分泌的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及下丘脑GnRHmRNA及KISS-1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该方治疗性早熟作用机制,并为进一步申请院内制剂奠定基础.方法:选用SD清洁级未孕成年大鼠,2雌1雄一合笼喂养,交配成功后选出5d内出生的雌仔鼠,点数,分为6笼,每笼8只,由亲母喂养,22日龄断奶,并与母鼠分笼,适应性喂养4天后,选用SPF级体质量在(46.49±8.00)g的26日龄SD雌鼠48只,完全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性早熟模型组、注射用戈那瑞林组、九味楮实颗粒高剂量组、九味楮实颗粒中剂量组、九味楮实颗粒低剂量组,每组8只,除对照组外,其余五组均采用NMA方法建立中枢性性早熟动物模型,对照组及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1.0 mL/只灌胃,九味楮实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予69.48、34.74、17.37 g/kg灌胃,西药组予注射用戈那瑞林100μg/kg肌肉注射,每间隔2d测一次体质量,分别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FSH、LH、E2水平,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各组大鼠下丘脑KISS-1、GnRHmRNA表达水平。结果:1.阴门开启时间比较: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阴门开启时间明显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及西药组阴门开启时间均延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体质量的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各组在生后26d、29d、32d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35d、38d,对照组及模型组的体质量明显高于中药高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脏器系数: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子宫系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中药中剂量组子宫系数均大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下丘脑系数、卵巢系数及乳腺系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性激素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对照组、西药组、九味楮实颗粒高、中剂量组LH、FSH、E2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九味楮实颗粒可降低CPP大鼠血清LH、FSH、E2的水平;九味楮实颗粒低剂量组与高、中剂量组血清LH、FSH、E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九味楮实颗调节CPP大鼠性激素LH、FSH、E2水平存在量效关系;5.子宫壁内膜厚度及卵巢黄体数:模型组子宫内膜厚度为(444.17±62.75)μm,较模型组(229.39±90.56)μm显着增加(P<0.05),中药高、中剂量组子宫壁内膜厚度较模型组显着降低(P<0.05);模型组卵巢黄体个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中药高、中剂量组及西药组的卵巢黄体个数较模型组显着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各组下丘脑GnRHmRNA、KISS-1相对表达量:各组造模组GnRHmRNA、KISS-1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九味楮实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及戈那瑞林组GnRHmRNA、KISS-1相对表达量均低于模型组(P<0.05);九味楮实颗粒中、低剂量组组间GnRHmRNA、KISS-1相对表达量两两比较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九味楮实颗粒高、中、低剂量组与西药组GnRHmRNA、KISS-1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九味楮实颗粒可抑制NMA诱发雌鼠中枢性性早熟的发生,能降低CPP大鼠的血清LH、FSH、E2的水平,减少子宫壁内膜厚度及卵巢黄体生成个数,降低CPP大鼠下丘脑KISS-1及GnRHmRNA的表达水平,九味楮实颗粒可能通过调节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起到抑制中枢性性早熟的作用。

李长春,郑永华,沈红蕾,舒帮,夏训和,王永胜,高辉[5](2020)在《上海金山区儿童性早熟发病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调查上海市金山区6~9岁儿童性早熟的发病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对上海市金山区10所小学的6~9岁年龄段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共纳入6 921名儿童。根据体格检查情况、Tanner分期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发试验判定所调查儿童是否为性早熟,采用问卷调查法统计其基础资料和相关因素及金山区儿童性早熟的发病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儿童性早熟的影响因素。结果诊断性早熟儿童96例,筛出率为1.39%,男童和女童性早熟粗发病率分别为0.32%和2.66%。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开灯睡觉、骨龄、过早接触性信息是该地区男童和女童性早熟发生的共同危险因素(Waldχ2=4.223~10.900,均P<0.05);外源性激素、身体质量指数、雌二醇(E2)、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母亲初潮时间<12岁是该地区女童性早熟发生的危险因素(Waldχ2=4.328~12.640,均P<0.05);规律作息、规律运动及父母学历是该地区男童和女童性早熟发生的保护性因素(Waldχ2=3.870~14.720,均P<0.05)。结论上海市金山区儿童性早熟发病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以女童居多,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应加强儿童保健工作的推广,提高家长对性早熟的认识,培养儿童健康的饮食、作息及运动习惯,以降低儿童性早熟的发生。

肖文玉[6](2020)在《中枢性性早熟女孩人体成分与血脂的相关性分析》文中提出研究背景:中枢性性早熟(CPP)是一种常见的儿科内分泌疾病。它是由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过早的被启动,女孩在8岁以前呈现第二性征。国外有研究发现,与正常青春期女孩相比,CPP女孩在诊断时就存在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比值降低。女孩青春发育的年龄越早,血脂代谢异常越明显。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不仅可直接损害儿童的健康,还与成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发生密切相关,早期发现及有效干预可提高儿童整体健康水平。儿科医生是否可以通过人体成分检查对血脂异常产生预判,对需要进行血脂化验的患儿进行预筛选,是当前性早熟儿童临床策略研究的热点。研究目的:观察CPP女孩人体成分状况和血脂水平。分析CPP女孩人体成分指标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分析CPP女孩人体成分指标对血脂水平的预测价值。研究方法:按照严格的纳排标准纳入2019年7~10月就诊于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博爱医院儿保科小儿内分泌专科门诊并确诊为CPP的100例女孩。全部女孩均测量身高和体重。应用InBody S10人体成分检测仪测量身体总水量(TBW)、细胞内水分(ICW)、细胞外水分(ECW)、骨骼肌肉量(SMM)、体脂肪含量(FAT)、体脂率(PBF)、身体细胞量(BCM)、骨矿物质含量(BMC)、上臂围度(AC)、上臂肌肉围度(AMC)、内脏脂肪面积(VFA)、基础代谢率(BMR)等指标以及人体成分类型。同时化验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研究结果:1、正常体重/健康型减少,仅占比例49.0%。肥胖类型(超体重/虚弱型、超体重/肥胖型、正常体重/肥胖型)增多,共占比例29.0%。营养不良类型(低体重/虚弱型和正常体重/虚弱型)增多,共占比例22.0%。2、ICW、ECW、蛋白质、无机盐、SMM、FAT、PBF、BMI、BCM、BMC、AC、AMC、腰围、VFA、BMR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TBW、FAT、PBF、SMM均高于文献中同龄健康女孩。3、血清TG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C、HDL-C、LDL-C水平均随年龄变化趋势不明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G、TC、HDL-C水平均高于文献中同龄健康女孩。4、ICW、ECW、蛋白质、无机盐、SMM、FAT、PBF、BMI、BCM、BMC、AC、AMC、腰围、VFA、BMR均与血清TG水平呈正相关,与血清HDL-C水平呈负相关。(P<0.05)5、AC在血清TG逐步回归模型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在血清HDL-C逐步回归模型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女孩中肥胖类型和营养不良类型均可发生CPP。2、CPP女孩人体成分指标与同龄健康女孩相比具有差异性。3、CPP女孩血脂水平与同龄健康女孩相比具有差异性。4、CPP女孩人体成分指标与血脂水平具有相关性。5、人体成分检查对CPP女孩血脂水平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张霞[7](2020)在《郾城区学龄前儿童性早熟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随机调查学龄前儿童性早熟的发生率,并分析儿童性早熟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随机调查2018年1月-2019年3月符合条件的学龄前儿童4354例,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描述性研究,使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分类多因素分析对学龄前儿童性早熟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学龄前儿童性早熟的发生率达1.47%,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居住地、家庭和谐度、常食用激素或农药污染类食品、过多接触言情类电视剧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学龄前儿童性早熟的发生率为1.47%,其危险因素较多,应该注意加强对饮食、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指导工作,以减少学龄前儿童性早熟发生率。

肖湘阳[8](2020)在《中枢性性早熟女童血清代谢组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通过中枢性性早熟女童的血清代谢组学研究,寻找其血清中的差异代谢物,并对其代谢组通路进行探讨,为中枢性性早熟的早期检测提供参考性意见。研究内容病例样本来自于深圳市某医院内分泌科诊断为中枢性性早熟的女童,对照样本为随机抽取的深圳市体检学校的健康女童,与病例进行年龄(年龄相差不超过3个月)1:1对照匹配,共纳入病例对照样本104例。将病例对照的样本收集好后,进行预处理,对预处理好后的样本使用高分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进行测定。采用R软件(版本:3.5.2)应用参数检验与非参数检验、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探讨深圳市中枢性性早熟女童与健康女童血清中的差异代谢物和代谢通路。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104人,病例组52人,对照组52人。其中7岁组年龄人数最多,占53%。其次为8岁组(41%)。6岁组(6%)人数较少。本研究根据年龄进行病例对照匹配,结果显示病例组年龄7.85±0.47岁,对照组年龄7.80±0.46岁,P=0.619。病例组身高132.22±5.40 cm,对照组身高126.33±6.20 cm,P<0.001。病例组体重29.25±4.55 kg,对照组体重24.35±5.26 kg,P<0.001。病例组BMI16.16±3.36 kg/m2,对照组BMI15.24±2.96 kg/m2,P=0.123。本次研究发现两组间具有显着差异的代谢物质72种,其中正离子模式下47种,包括上调40种,下调7种;负离子模式下25种,包括上调10种,下调15种。两组间有显着差异的代谢通路主要为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亚油酸代谢通路、三羧酸循环以及甘油磷脂代谢通路,其中重要的差异代谢物为PGE2、PGF2α、LTD4、5-羟基二十碳四烯酸、PC(18:1)、二磷酸硫胺、雄烯二酮、11β-羟基睾丸激素、皮质醇以及12,13-DiHOME、9,10-DiHOME,重要的代谢通路为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亚油酸代谢通路、三羧酸循环。结论1.本研究发现PGE2、PGF2α、LTD4、5-羟基二十碳四烯酸、PC(18:1)、二磷酸硫胺、溶血磷脂酰胆碱、雄烯二酮、11β-羟基睾丸激素、皮质醇以及12,13-DiHOME、9,10-DiHOME是中枢性性早熟女童重要的差异代谢物,可以成为中枢性性早熟女童的生物标志物。2.本研究发现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亚油酸代谢通路、三羧酸循环可能是中枢性性早熟女童重要的代谢通路。

胡姝雯,李佳,白改改[9](2020)在《中枢性性早熟女性儿童指标检测及其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检测中枢性性早熟女性儿童各项指标,探讨影响性早熟的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西安市儿童医院在2017年12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20例女性中枢性性早熟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随机选取同时期同龄的正常女性儿童12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儿童进行性早熟各项指标检测[包括瘦素、促黄体生成素(LH)、血清卵泡刺激性素(FSH)、睾酮(T)、雌二醇(E2)、垂体催乳素(PRL)及血清骨钙素(BG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GF-1)、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3)],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及两组儿童子宫容积、卵巢容积及卵泡数(直径>4 mm)情况。采用本院自制的问卷调查影响中枢性性成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240例儿童均完成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儿童的身高[(129.56±12.76) cm vs (118.31±12.46) cm]、体质量[(30.78±7.76) kg vs (22.23±4.54) kg]、BMI [(24.27±2.38) kg/m2vs (21.35±2.23) kg/m2]、骨龄[(9.82±3.32)岁vs (7.73±2.24)岁]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或重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儿童的LH [(3.31±3.88) mIU/mL vs (1.58±0.21) mIU/mL]、FSH [(4.76±3.01) mIU/mL vs (2.45±2.98) mIU/mL]、E2[(69.38±24.15) pg/mL vs (26.33±14.16) pg/mL]、PRL [(9.46±2.01) ng/mL vs(6.75±2.98) ng/mL]水平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儿童的T水平[(0.90±0.44) ng/mL vs (1.21±0.52) ng/mL]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瘦素[(7.88±3.15) ng/mL vs (3.83±2.16) ng/mL]、BGP [(23.38±18.23)μg/L vs (8.36±3.16)μg/L]、IGF-1 [(353.31±130.08)μg/L vs (207.58±38.25)μg/L]、IGFBP-3 [(5 332.46±960.67)μg/L vs (4 085.75±441.07)μg/L浓度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子宫体积、卵巢体积明显大于对照组,直径>4 mm的卵泡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初潮年龄<13岁、父母兄弟姐妹具有性早熟、家庭父母关系不和睦、经常使用塑料制品、居住区域处于城市、居住区域具有污染性工厂、经常饮用饮料、经常运动、使用成年洗漱用品、喜爱情感类电视书籍等、偏食、经常食用动物性或高蛋白食品、经常食用洋快餐和服用营养滋补品均是中枢性性早熟的高度危险因素(P<0.05)。结论检测儿童的性激素指标可有效判定患儿早熟情况,了解儿童性成熟的相关危险因素有助于临床更好地预防和治疗性早熟现象。

赵帅燕[10](2020)在《乳房早发育婴幼儿女童超声、性激素及瘦素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0-3岁乳房早发育女童子宫、乳房和卵巢超声检查及性激素、瘦素水平的检测,探讨0-3岁乳房早发育女童性激素、瘦素以及与子宫、乳房和卵巢容积的相关性,为婴幼儿女童乳房早发育的临床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大连市儿童医院内分泌门诊首次以乳房早发育就诊,且无其他性征发育的0-3岁婴幼儿女童131例为实验A组,完善子宫、卵巢及乳腺超声检查;从实验A组中筛选出完善基础性激素六项(促卵泡生成素、促黄体生成素、泌乳素、雌二醇、睾酮、孕酮)的86例为实验B组,再按年龄分为3组,其中0-1岁为实验B1组共21例,1-2岁为实验B2组共46例,2-3岁为实验B3组共19例。再从实验A组中筛选出完善基础性激素及瘦素的25例为实验C组。收集同期于大连市儿童医院门诊健康体检的0-3岁婴幼儿女童39例,其中完善子宫及卵巢超声检查17例为对照A组;完善瘦素检测22例为对照B组,收集整理数据,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满足正态分布和方差齐采用均值±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满足正态分布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表示,两组间比较秩和检验,检验水准为0.05,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实验A组与对照A组子宫、卵巢容积和最大卵泡直径的组间差异性分析,结果显示卵巢容积、最大卵泡直径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子宫容积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B1组基础性激素与子宫、卵巢及乳房容积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FSH、E2与右侧卵巢容积相关,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H、P、PRL及T均与双侧乳房容积相关,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B2组基础性激素与子宫、卵巢及乳房容积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FSH、LH与右侧卵巢相关,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与双侧卵巢容积相关,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PRL与左侧乳房容积相关,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E2、T水平与子宫、乳房及卵巢容积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4.实验B3组基础性激素与子宫、卵巢及乳房容积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LH、E2均与子宫容积和左侧卵巢容积相关,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T与左侧卵巢容积相关,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FSH、PRL、P水平与子宫、乳房及卵巢容积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5.实验C组与对照B组瘦素水平比较,结果显示两组间瘦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C组瘦素水平与FSH、LH、PRL、E2、P、T相关性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瘦素与子宫、乳房及卵巢容积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超声检查在乳房早发育婴幼儿女童的临床评估中有一定应用价值。2.乳房早发育婴幼儿女童的FSH、LH对卵巢发育发挥一定的作用,LH、P、PRL及T可能参与乳房发育。3.乳房早发育婴幼儿女童瘦素与子宫和乳房容积、卵泡发育以及性激素水平可能无关,不除外与样本量偏小相关。

二、开封地区儿童性早熟危险因素的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开封地区儿童性早熟危险因素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遵义地区女童性早熟相关危险因素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调查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对比研究组与对照组的临床资料与性激素水平情况
    2.2 分析女性儿童性早熟的单因素
    2.3 分析女性儿童性早熟的多因素
3 讨论

(2)肥胖及若干家庭因素对儿童性早熟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性早熟的概念及危害
    1.1 概念
    1.2 危害
2 性早熟的影响因素
    2.1 肥胖与性早熟
        2.1.1 肥胖女童与性早熟
        2.1.2 肥胖男童与性早熟
        2.1.3 性别差异的原因分析
    2.2 儿童性早熟的家庭因素
        2.2.1 父母遗传
        2.2.2 父母教养方式
        2.2.3 家庭结构类型
        2.2.4 虐待
    2.3 其他因素
3结语与展望

(3)探讨不同年龄儿童性早熟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观察组不同年龄段儿童一般资料
    2.2 性激素水平
    2.3 单因素分析
    2.4 多因素分析
3 讨 论

(4)九味楮实颗粒对雌性中枢性性早熟大鼠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中医对性早熟疾病的认识
        1.1 病名的探讨
        1.2 病因病机的探讨
        1.3 证型探讨
        1.4 治法探讨
    2.西医对性早熟的认识
        2.1 性早熟的定义及分类
        2.2 性早熟的影响因素
        2.3 性早熟发病机制探讨
        2.4 治疗现状及预防措施
        2.5 性早熟与肥胖的研究
    3.中枢性性早熟模型研究
        3.1 促性腺激素类药诱导性早熟
        3.2 神经递质类药诱导性早熟
        3.3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诱导性早熟
        3.4 光照诱导性早熟
    4.九味楮实颗粒的相关研究
        4.1 九味楮实颗粒的来源
        4.2 九味楮实颗粒的提取及成形工艺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1.实验材料
        1.1 实验药物
        1.2 实验动物
        1.3 仪器
        1.4 试剂
    2.实验方法
        2.1 构建模型
        2.2 给药
        2.3 阴道细胞涂片染色
        2.4 停止给药时间及处死时间
        2.5 测体质量
        2.6 子宫、卵巢病理切片及脏器系数
        2.7 采用ELISA检测LH、FSH、E2 的水平
        2.8 荧光定量PCR检测下丘脑KISS-1、Gn RHm RNA
        2.9 统计学方法
    3.实验结果
        3.1 各组大鼠阴道口开放情况
        3.2 两种阴道细胞涂片染色比较
        3.2.1 美兰染色法
        3.2.2 瑞氏染色法
        3.3 体质量的变化
        3.4 脏器系数比较
        3.5 子宫壁内膜厚度及卵巢黄体数
        3.6 乳腺病理切片
        3.7 各组LH、FSH、E2 水平比较
        3.8 各组下丘脑KISS-1、Gn RHm RNA相对表达水平
    4.讨论
        4.1 实验动物品种的选择及雌性CPP动物模型的建立
        4.2 阳性对照药物的选择
        4.3 结果分析
        4.4 中医药治疗性早熟机制研究
        4.5 小结
        4.6 不足与展望
第三部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性早熟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5)上海金山区儿童性早熟发病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性早熟的诊断标准
    1.3纳入与排除标准
    1.4方法
    1.5观察指标
    1.6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性早熟儿童的筛出情况
    2.2不同性别性早熟儿童的临床特征
    2.3不同性别性早熟儿童的多因素分析
3讨论
    3.1国内不同地区儿童性早熟筛出率分析
    3.2儿童性早熟的影响因素分析
    3.3儿童性早熟的预防和建议

(6)中枢性性早熟女孩人体成分与血脂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对象与方法
第三章 结果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本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缩略名词对照表
致谢

(7)郾城区学龄前儿童性早熟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发病率现状
    2.2 学龄前儿童性早熟危险因素分析
        2.2.1 学龄前儿童性早熟单因素分析:
        2.2.2 学龄前儿童性早熟多因素分析:
3--讨---论
    3.1 学龄前儿童性早熟的现状分析
    3.2 学龄前儿童性早熟危险因素分析
        3.2.1 居住地对学龄前儿童性早熟的影响:
        3.2.2 家庭和谐度对学龄前儿童性早熟的影响:
        3.2.3 食用激素或农药污染类食品对学龄前儿童性早熟的影响:
        3.2.4 接触言情类电视剧对学龄前儿童性早熟的影响:

(8)中枢性性早熟女童血清代谢组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2章 研究内容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方法
        2.3.1 样本收集
        2.3.2 中枢性性早熟女童血清代谢组学分析
        2.3.3 身高体重测量
    2.4 纳入排除标准:
        2.4.1 病例纳入标准
        2.4.2 病例排除标准
        2.4.3 对照纳入标准
        2.4.4 对照排除标准
    2.5 数据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3.2 中枢性性早熟女童血清LC-MS正离子模式下的数据分析
        3.2.1 主成分分析(PCA)
        3.2.2 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
        3.2.3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
    3.3 中枢性性早熟女童血清LC-MS负离子模式下的数据分析
        3.3.1 主成分分析(PCA)
        3.3.2 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
        3.3.3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
    3.4 中枢性性早熟组女童与对照组女童血清差异代谢物分析
    3.5 中枢性性早熟组女童与对照组女童的代谢通路分析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9)中枢性性早熟女性儿童指标检测及其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检测方法
    1.3 评价指标
    1.4 中枢性性成熟的危险因素调查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儿童的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儿童的性激素水平比较
    2.3 两组儿童的血清BGP、IGF-1、IGFBP-3浓度比较
    2.4 两组儿童的子宫体积、卵巢容积和卵泡数比较
    2.5 两组儿童的暴露因素比较
    2.6 影响中枢性性成熟的危险因素多因素
3 讨论

(10)乳房早发育婴幼儿女童超声、性激素及瘦素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一)前言
(二)材料及方法
    1.研究对象
    2.超声检查
    3.实验方法
    4.统计学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五)结论
(六)参考文献
综述 婴幼儿女童乳房早发育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开封地区儿童性早熟危险因素的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遵义地区女童性早熟相关危险因素调查研究[J]. 严卫平,黄波,庞滔,冉沁宸,李泗丽.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21(S2)
  • [2]肥胖及若干家庭因素对儿童性早熟的影响[J]. 汤建军. 中国校医, 2021(12)
  • [3]探讨不同年龄儿童性早熟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J]. 吴楚婷,曾维礼,刘湘. 广州医药, 2021(04)
  • [4]九味楮实颗粒对雌性中枢性性早熟大鼠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影响的实验研究[D]. 黄艳霞.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5]上海金山区儿童性早熟发病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 李长春,郑永华,沈红蕾,舒帮,夏训和,王永胜,高辉.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0(10)
  • [6]中枢性性早熟女孩人体成分与血脂的相关性分析[D]. 肖文玉.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7]郾城区学龄前儿童性早熟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J]. 张霞. 罕少疾病杂志, 2020(03)
  • [8]中枢性性早熟女童血清代谢组学研究[D]. 肖湘阳. 南华大学, 2020(01)
  • [9]中枢性性早熟女性儿童指标检测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 胡姝雯,李佳,白改改. 海南医学, 2020(07)
  • [10]乳房早发育婴幼儿女童超声、性激素及瘦素的临床研究[D]. 赵帅燕. 大连医科大学, 2020(03)

标签:;  ;  ;  

开封地区儿童性早熟危险因素调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