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着名诗人曾卓谈税(论文文献综述)
周新顺[1](2021)在《一首诗是怎样被误读的——曾卓《有赠》的文学史探微》文中指出在有关中国当代文学"潜在写作"的文学史叙述中,曾卓的《有赠》作为一首"受难者的炼狱之歌"(1),因其以"实际的私人经验又一遍重述了‘流放者归来’的世界性主题"(2),而被多部主流中国当代文学史着广为引述。因其情思丰盈,"唱尽了人间悲辛与欣慰"(3),作为一首经典抒情诗,该作还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长期以来,对于这首诗有一个流行甚至公认的解读,认为它所记录是诗人曾卓在历经人生磨难之后以"戴罪"之身回到"家"中,被"妻子"温情接纳的故事。
桂向明[2](2005)在《曾卓,不羁的诗魂》文中指出今年是胡风事件50周年,为现实生活激动或困惑的人们好像淡忘了这段历史。当初一件震动全国、引起街读巷议、造成重要历史影响的大案,于这个飞速变化的世界中,也似乎已经走进了历史的深处,但是,我们不能忘记这段历史。曾卓,才华横溢的诗人,却因胡风事件的株连饱受折磨,它的命运是数以千计的胡风分子的一个缩影。
杨斌[3](2001)在《着名诗人曾卓谈税》文中研究指明曾卓,原名曾庆冠.湖北省黄陂县人.1922年3月5日出生于武汉.在武汉读小学和初中.1936年10月参加中华民族先锋队.1938年3月参加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的第二年(1938年)夏,流亡到重庆继续求学.1947年夏毕业于中央大学历史系.解放后,曾任《长江日报》副社长,武汉市文联常务副主席。1955年,因所谓“胡风集团”问题受到审查和牵连。1979年平反。后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湖北省作协副主席,武汉市文联副主席。1988年离休。现任中国作协名誉委员,中国新诗学会副会长,武汉市作协名誉主席。1939年春天始发表作品。1941年与友人邹获帆等合编《诗垦地丛书》。1947年到1949年主编汉口《大刚报》文艺副刊《大江》。已出版诗集:《门》、《悬崖边的树》、《老水手的歌》、《曾卓抒情诗选》、《少年们的诗》;诗论《诗人的两翼》;散文集:《痛苦与欢乐》、《美的寻求者》、《让火燃着》、《听笛人手记》、《在大江上》;人物传记《马克思》等。1994年出版《曾卓文集》三卷。
曾晴[4](2001)在《挥写世纪新篇章》文中认为 一年过去了,一个世纪过去了,一个千年过去了。一年、一百年、一千年仿佛都在此时汇集,令人百感交集,思绪万干。 新年的钟声如同万里长江奔腾不息的涛声,好似五千年黄河雄浑昂扬的合唱,又仿佛中华巨龙腾空的声声鸣啸。伴随着2001年钟声的敲响,一个世纪波澜壮阔的历程,转瞬成为历史;一部千百年世界风云的画卷骤然阖上,变成永恒。在这极不寻常的辞旧迎新的此时此刻,身为跨过世纪门坎、沐浴世纪曙光的办刊人,站在这样一个历史交汇点上,曾晴感慨喷发。
二、着名诗人曾卓谈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着名诗人曾卓谈税(论文提纲范文)
(1)一首诗是怎样被误读的——曾卓《有赠》的文学史探微(论文提纲范文)
一 |
二 |
三 |
四、着名诗人曾卓谈税(论文参考文献)
- [1]一首诗是怎样被误读的——曾卓《有赠》的文学史探微[J]. 周新顺. 扬子江文学评论, 2021(04)
- [2]曾卓,不羁的诗魂[J]. 桂向明. 纵横, 2005(11)
- [3]着名诗人曾卓谈税[J]. 杨斌. 税收征纳, 2001(01)
- [4]挥写世纪新篇章[J]. 曾晴. 税收征纳, 2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