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的天然植物胶——亚麻籽胶(论文文献综述)
马兰雪,李曦,邹玉峰,刘登勇[1](2021)在《亚麻籽胶功能性质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进展》文中认为亚麻籽胶作为新型的天然功能性胶体,是主要存在于亚麻籽壳表面的一种阴离子杂多糖,具有凝胶、乳化、增稠等特性,被当作一种绿色添加剂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中,以提高产品品质。同时作为一类水溶性膳食纤维,亚麻籽胶还具备减轻体重、调节肠道菌群、降低血糖及胆固醇等生理功能,故其在食品中不仅作为稳定剂、乳化剂、增稠剂等角色,也兼具营养功能。本文综述了亚麻籽胶的提取、成分组成及其功能特性,总结了近几年亚麻籽胶的生理功能研究进展,阐述了亚麻籽胶在食品加工领域中不同应用方向的国内外最新研究,以期为亚麻籽胶在食品加工中的深入开发与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白英,王昕,张琳璐[2](2020)在《亚麻籽胶的提取及特性研究进展》文中认为亚麻籽胶是一种近年流行起来的,从亚麻籽中提取得到的新型天然多功能植物胶,其具有流变性、乳化性、胶凝性、稳定性等特性,在食品、医药、美容护肤等领域被广泛使用。提取、浓缩、干燥等工艺条件的控制是生产亚麻籽胶的前提,成分、结构的分析是探究亚麻籽胶特性的核心,功能特性的深入研究是开发利用亚麻籽胶的关键。文章主要对亚麻籽胶的提取工艺(原料状态、提取方法、浸提条件、胶液的后期处理)、化学组成(蛋白质、多糖、糖醛酸)和结构特性(中性多糖和酸性多糖)等进行分析论述,以期为亚麻籽胶的加工和利用提供高值化的理论参考。
辛小丽,张炜,雷蕾,于小栋,田格[3](2020)在《乳清蛋白-亚麻籽胶体系抗氧化产物的制备》文中研究说明以乳清蛋白为原料,亚麻籽胶为改性物,1,1-二苯基-2-苦肼基(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湿热美拉德反应为改性方法,制备乳清蛋白-亚麻籽胶抗氧化产物。在单因素实验探究反应体系pH值、配比、时间及温度对乳清蛋白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的基础上,响应面法优化分析各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对乳清蛋白-亚麻籽胶抗氧化产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得最佳工艺条件为:pH值10.7,m(乳清蛋白)∶m(亚麻籽胶)=2.98∶1,反应时间193.64min,反应温度为119.80℃。在此条件下,美拉德产物对DPPH·的清除率为33.48%,与未改性的乳清蛋白相比抗氧化性提高了3.36倍。经验证,此方法准确可靠,为开发乳清蛋白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以及开发新型、天然的抗氧化剂提供了参考。
孙烨[4](2020)在《超声预处理对蛋白质—糖复合物乳化性质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蛋白质(Protein)是一种具有多种功能性质的生物大分子,长久以来,研究者投身于其各种功能性质的提升尤其是乳化性;蛋白质的乳化功能被广泛的应用于生产中,可以增加食品的风味和形成独特的质构。蛋白质改性是提升功能性质的重要途径,其中超声改性通过减少蛋白体积、增加表面疏水性和分子流动性等,具有提升蛋白质乳化性的潜力;另一种重要的改性手段则是将糖通过各种方式结合到蛋白质表面,增加亲水性从而提升乳化性。超声改性和蛋白-糖复合方式都极大的开拓了蛋白质的应用领域。本文采用超声预处理牛血清蛋白(BSA),并与葡萄糖(Glc)、果糖(Fru)和甘露糖(Man)进行糖基化反应,研究了不同超声条件以及已糖结构对乳化性的影响规律;此外,对超声预处理对玉米醇溶蛋白(Zein)通过反溶剂沉淀形成的纳米粒子(ZNP)的影响进行初探。最后,将纳米粒子与亚麻籽胶(FSG)静电结合形成复合粒子(ZNP-FSG),并初探超声处理对复合粒子的影响以及在皮克林乳液(Pickering Emulsion)中的应用。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选取三种己糖:葡萄糖、果糖、甘露糖,研究了超声预处理下的蛋白质与不同结构已糖反应产物的差异,并表征超声波预处理对BSA糖基化反应程度和乳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单糖对牛血清蛋白乳化性提升的程度由高至低依次为:葡萄糖>甘露糖>果糖。在超声强度上,高功率超声处理的BSA-己糖复合物具有更好的乳化活性、稳定性和接枝度;然而,长时间的超声处理对乳化稳定性是不利的。同时,荧光发射光谱和红外光谱证实了超声处理和糖基化反应具有改蛋白质构象的能力,其中三种已糖对BSA结构产生了不同影响。最后,从分子量偏移程度以及结合率的分析上来看,进一步揭示超声不同程度地增加了BSA上这三种糖的糖基化位点,并发现BSA与这三种单糖的结合率与乳化性结果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表明,超声通过展开BSA的空间构象增加疏水性和糖基化位点,而单糖的空间结构影响其与BSA的结合能力;不仅如此,BSA上结合的糖数目还决定着BSA-己糖复合物的表面亲水性,进而影响乳化性。2、将Zein通过超声辅助反溶剂技术构建了粒度范围为150~200 nm的ZNP,并研究超声对ZNP-FSG复合颗粒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超声预处理乙醇水溶液中的Zein,可以使后期形成的ZNP粒径显着降低,其电位也随之升高。在较低功率超声下,粒径随着处理时间延长而进一步减少,并电位提升稳定性;当超声功率升高至460 W/cm2时,ZNP的粒径开始缓慢增大,电位也缓慢下降。结果证明适当的超声强度可以降低蛋白质的粒径并提升其在溶液中的稳定性。当ZNP与FSG的比值为1:1时,通过均质促使ZNP和FSG通过静电作用和空间位阻作用相结合,实现了ZNP表面强疏水性的修饰。研究表明,FSG作为包裹ZNP颗粒表面的多层亲水膜,使ZNP能够吸附在油滴表面,有效的抵御乳液中液滴的聚集及破裂。本文研究了乳液的微结构、液滴尺寸和高温下的变化,由于亚麻籽胶自身的增稠性和乳化性,提升了Pickering乳液稳定性。Zein经不同超声处理后与FSG形成的乳液相较与未超声处理的空白组,具有对抗高温的物理稳定性。
李丹,刘涛,汪秀妹,张乐[5](2020)在《亚麻籽复配胶体系性质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分析亚麻籽复配胶体系性质,研究总胶浓度、钾、钠、钙离子浓度,以及柠檬酸浓度、温度和蔗糖浓度对亚麻籽复配胶体系性质的影响。以魔芋胶、卡拉胶、亚麻籽胶为原料制备亚麻籽复配胶,测定亚麻籽复配胶体系的质构、凝胶透明度、析水率,采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检测魔芋胶、卡拉胶和亚麻籽胶复配前后的结构性质变化。实验表明:当总胶浓度增大,亚麻籽复配胶的凝胶透明度和析水率均降低。随着NaCl浓度的增大,亚麻籽复配胶的体系析水率先减小后增大,凝胶透明度增加。增大KCl的浓度,亚麻籽复配胶的凝胶透明度和析水率均增大。增加CaCl2的添加量,亚麻籽复配胶的析水率先增大然后降低再增大,凝胶透明度增大。亚麻籽复配胶的析水率随着柠檬酸添加量的增加而先增大后降低再增加,凝胶透明度先降低再增大。升高水浴温度,凝胶析水率先降低后增加,凝胶透明度增大。蔗糖浓度增大,亚麻籽复配胶析水率降低,凝胶透明度增大;由此可见3种胶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李丹,汪秀妹,李洋[6](2019)在《响应面法优化亚麻籽果冻配方》文中研究指明以亚麻籽胶、卡拉胶和魔芋胶为凝胶剂研究亚麻籽胶果冻的配方.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复配胶粉总量、蔗糖的添加量及柠檬酸的添加量三个因素作为自变因素,使用Box-Behnken法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优化设计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最优工艺参数为:复配胶总量为1.79%,复配胶比例卡拉胶:魔芋胶:亚麻籽胶=2.5:2.5:2,蔗糖用量为18.7%,柠檬酸钠用量为0.11%,柠檬酸用量为0.09%.
祝竞芳,聂曼曼,陈洁,李雪玲[7](2019)在《卡拉胶与亚麻籽胶复配在枸杞果冻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利用卡拉胶与亚麻籽胶复配制作果冻,研究复配胶对果冻口感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正交试验,确定果冻最优配方。实验结果显示最优配方为:卡拉胶与亚麻籽胶的复配比例为5∶1,总胶含量为1.5%,木糖醇的含量为20%,柠檬酸含量为0.30%。此配方下制备的果冻口感较好,低热量并具保健功能。
李小凤,李爱军,滕英来,张宁,汪勇[8](2014)在《亚麻籽胶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亚麻籽胶主要存在于亚麻籽壳中,是一种新型的功能性食品胶,具有乳化性、胶凝性、增稠性等多种功能性质,广泛用于食品、医药、石油、化装品等行业。亚麻籽胶作为一种可溶性的膳食纤维,具有降血糖、降胆固醇、减肥,且对某些重金属中毒有解毒等生理功能。本文主要从亚麻籽胶的提取、分级纯化、功能特性及其生理功能方面进行了综述,为亚麻籽胶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王霞,王鹏,周光宏[9](2012)在《添加亚麻籽胶对卡拉胶乳化肠品质的影响》文中指出通过测定蒸煮损失率、析水率、质构、感官评价来考察不同添加量的亚麻籽胶乳化肠与0.2%卡拉胶乳化肠品质的差异,以及在0.2%卡拉胶乳化肠中逐渐添加亚麻籽胶对乳化肠品质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随着亚麻籽胶量的增加,亚麻籽胶乳化肠蒸煮损失率降低,且比卡拉胶的乳化肠低;多汁性及风味亚麻籽胶产品优于卡拉胶产品,组织结构及质地卡拉胶产品优于亚麻籽胶产品。添加了亚麻籽胶的卡拉胶乳化肠蒸煮损失率极显着降低(P<0.01),析水率下降差异不显着,硬度下降,差异显着(P<0.05);当卡拉胶与亚麻籽胶添加比例为4∶3时,感官评定结果认为产品多汁、有韧性,口感质构与0.2%卡拉胶乳化肠没有显着差异(P>0.01)。结果表明亚麻籽胶与卡拉胶具有很强的协同作用,增强了乳化肠持水持油能力。
孙健[10](2011)在《亚麻籽胶对肉制品保水性、乳化性、淀粉糊化和老化特性影响及其应用》文中指出亚麻籽胶是极具潜力的食品亲水胶体之一,主要含有木糖、阿拉伯糖、鼠李糖、岩藻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醛酸等。它在保水、乳化、抗淀粉老化方面显示了相当大的潜力。近年来,许多学者对亚麻籽胶的物理和化学功能特性显示了极大的兴趣。然而,相关研究大部分集中在非肉类产品。亲水胶体和肉类之间在保水、乳化、糊化和抗淀粉老化方面研究很少。所以,本研究的目的是对亚麻籽胶在肉品中保水、乳化、糊化和抗淀粉老化特性和应用进行更深入的了解,以期为亚麻籽胶在肉制品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具体研究包括以下七个部分:1亚麻籽胶对猪肌原纤维蛋白热诱导凝胶保水性的影响猪肌原纤维蛋白热诱导凝胶保水能力随着亚麻籽胶浓度增加而极显着的增加(P<0.001)。扫描电镜显示,蛋白质凝胶的保水能力是和凝胶的微观结构有关。T2驰豫时间分布分析揭示了添加亚麻籽胶显着的降低了猪肌原纤维蛋白中水的流动性(P<0.05)。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添加亚麻籽胶增强了猪肌原纤维蛋白系统的静电吸引力。添加亚麻籽胶的猪肌原纤维蛋白热诱导凝胶保水能力的改善是浓度依赖型,添加亚麻籽胶实现了有一个较好的凝胶网络,较低的驰豫时间和较强的静电引力。2亚麻籽胶对猪油乳化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对乳化颗粒的大小、乳化活性、贮藏稳定性和显微结构的观察,对亚麻籽胶和猪油乳化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其中猪油的变化浓度是6%、8%、10%w/W和亚麻籽胶的变化浓度是0.1%、0.3%、0.5%w/w,油和胶的比例是60-20。乳化液中亚麻籽胶含量较低时(0.1w/w%FG),液滴分子之间容易互相碰撞聚集桥联形成较大的粒径,容易分层,使乳化活性和稳定性下降;亚麻籽胶含量较高时(0.5w/w%FG),;由滴被亚麻籽胶完全覆盖,乳化颗粒分布均匀,乳化活性和稳定性较高。核磁共振被用来分析未经稀释的乳化液的基本特性,乳化液含有最高0.75%和最低0.25%的亚麻籽胶,经低场1H核磁共振分析表明,T2值越小表示对油分子的限制越多。低场’H、高场’H和13C核磁共振波谱中,猪油信号的线宽表示随着乳化液中亚麻籽胶浓度的不断增加,亚麻籽胶和猪油分子在界面上的相互作用越强。油分子各个基团高场’H核磁共振的响应值反映了油滴内部基团的不同空间位置。3亚麻籽胶对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扫描量热仪(DSC)、红外分析(FT-IR)、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用来研究亚麻籽胶添加对淀粉糊化的影响。DSC结果表明,添加亚麻籽胶显着地提高了玉米淀粉的糊化起始温度和熔晶热焓值。红外分析表明,添加或未添加亚麻籽胶淀粉结构没有发生变化,在65℃时,亚麻籽胶和玉米淀粉之间没有发生明显的相互作用,在75℃时添加亚麻籽胶促进了淀粉分子结合水的能力增强。X-射线衍射分析显示,糊化前添加亚麻籽胶玉米淀粉相对结晶度没有太明显变化,糊化显着地降低了玉米淀粉的结晶度,同时也表明添加亚麻籽胶对玉米淀粉糊化有一定延迟作用。扫描电镜也直观地证明了亚麻籽胶延缓了玉米淀粉的糊化。4亚麻籽胶对淀粉老化特性的影响扫描量热仪(DSC)、核磁共振(NMR)、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用来研究亚麻籽胶添加对淀粉老化的影响。DSC结果表明,亚麻籽胶添加能明显降低储存7天、14天和21天玉米淀粉凝胶的最大回生度。核磁共振(NMR)T2值分布揭示了淀粉颗粒分子内和分子外两种水的不同分布情况,水的含量随着亚麻籽胶的增加而增加,DSC和NMR结果显示,随着淀粉凝胶水分含量的增加,由于淀粉分子浓度降低,淀粉分子之间的交联机会减少,因而老化程度逐步降低。同时,随着亚麻籽胶的添加,X-射线衍射结果也有相似的重结晶趋势,然而,X-射线衍射的灵敏度和DSC相比还是比较低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结果也发现,添加的亚麻籽胶淀粉形成了更多多孔的结构,促进了淀粉凝胶保水能力的提高。5亚麻籽胶与其它亲水胶体在肉制品中的相互作用研究采用析因实验设计研究肉制品中亚麻籽胶、卡拉胶和黄原胶添加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添加亚麻籽胶显着地增强了猪肉肠在60℃下烘20min、40min、60min和80min的保水能力(P<0.01)。卡拉胶对猪肉肠在60℃下烘20min、40min勺保水能力无显着性的影响,亚麻籽胶与黄原胶对猪肉肠在60℃下烘20min、40min都有显着性交互作用(P<0.05)。保水能力上,从高到低依次为:亚麻籽胶、黄原胶、卡拉胶。亚麻籽胶对猪肉肠用乙醚浸提40min和60min的保油性有显着性的影响(P<0.05),黄原胶和卡拉胶对保油性没有显着性的影响。在保油能力上,从高到低依次为:亚麻籽胶、黄原胶、卡拉胶。6亚麻籽胶与非肉蛋白在肉制品中的相互作用研究采用析因实验设计研究肉制品中亚麻籽胶、大豆蛋白和酪蛋白添加的相互作用。亚麻籽胶添加对猪肉肠在60℃下烘20min的保水能力有极显着的影响(P<0.01),然而,亚麻籽胶对猪肉肠在60℃下烘40min的保水能力没有显着的影响(P>0.05)。酪蛋白的添加,对猪肉肠在60℃下烘20min和40min的保水能力有显着的影响(P<0.05)。保水能力上,从高到低依次为:酪蛋白、亚麻籽胶、大豆蛋白。亚麻籽胶的添加,显着地影响了用乙醚浸提20min、40min和60min猪肉肠的保油性(P<0.05),大豆蛋白和酪蛋白也有类似结果。大豆蛋白对猪肉肠用乙醚浸提60min的保油性有极显着性影响(P<0.01),并且,亚麻籽胶与大豆蛋白有显着的交互作用(P<0.05)。在保油能力上,大豆蛋白强于酪蛋白。7亚麻籽胶与黄原胶、大豆分离蛋白对肉制出品率和质构特性的影响利用三因素中心复合旋转试验设计的原理,研究各种添加物同时添加对出品率和质构特性的影响,其中亚麻籽胶浓度为0.1-0.5%;黄原胶浓度为0.2-0.6%;大豆蛋白浓度为1.0-4.0%。此外,采用响应曲面法研究了各种添加物在出品率和质构特性之间的相互作用。试验设计允许在各种参数中间评价各种潜在的交互作用和二次效应。实验结果表明:亚麻籽胶、黄原胶、大豆蛋白的添加均能显着性提高猪肉肠出品率,亚麻籽胶和大豆蛋白对出品率和粘着性有显着性交互作用;大豆蛋白的添加使得产品的硬度显着性增加;随着黄原胶和大豆蛋白的添加,猪肉肠的弹性不断下降,且二者之间有显着性交互作用;随着亚麻籽胶的添加,猪肉肠的凝聚性呈极显着性下降趋势,但是,随着黄原胶和大豆蛋白的添加,凝聚性不断增加,且二者之间有显着性交互作用;亚麻籽胶、黄原胶、大豆蛋白对猪肉肠的咀嚼性没有显着性影响。
二、新的天然植物胶——亚麻籽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的天然植物胶——亚麻籽胶(论文提纲范文)
(1)亚麻籽胶功能性质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亚麻籽胶的提取 |
2 亚麻籽胶的功能性质 |
2.1 凝胶特性 |
2.2 乳化性质 |
2.3 流变特性 |
3 亚麻籽胶生理功能 |
4 亚麻籽胶在食品中的应用 |
4.1 亚麻籽胶在肉制品中的应用 |
4.2 亚麻籽胶在果冻制品及乳制品中的应用 |
4.3 亚麻籽胶的涂膜保鲜应用 |
5 总结与展望 |
(2)亚麻籽胶的提取及特性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亚麻籽胶的提取工艺 |
1.1 原料性质对提取率的影响 |
1.2 浸提方法对提取率的影响 |
1.2.1 溶剂浸提法 |
1.2.2 物理辅助提取法 |
1.2.3 浸提温度、浸提时间的控制 |
1.3 胶液的后期处理 |
2 亚麻籽胶的结构 |
3 亚麻籽胶功能特性 |
3.1 黏度和流变性 |
3.2 胶凝性 |
3.3 乳化性 |
4 亚麻籽胶与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 |
4.1 亚麻籽胶与蛋白质 |
4.2 亚麻籽胶与淀粉及多酚 |
5 亚麻籽胶在食品中的应用 |
5.1 亚麻籽胶在肉制品中的应用 |
5.2 亚麻籽胶在面制品中的应用 |
5.3 亚麻籽胶在乳制品中的应用 |
6 结论 |
(3)乳清蛋白-亚麻籽胶体系抗氧化产物的制备(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
1.1 试剂与仪器 |
1.2 实验 |
1.2.1 样品的预处理 |
1.2.2 美拉德反应产物的制备 |
2 结果与讨论 |
2.1 单因素试验 |
2.1.1 pH值对美拉德反应产物抗氧化活性及褐变程度的影响 |
2.1.2 不同m(乳清蛋白)∶m(亚麻籽胶)对美拉德反应产物抗氧化活性及褐变程度的影响 |
2.1.3 不同反应时间对美拉德反应产物抗氧化性及褐变程度的影响 |
2.1.4 不同反应温度对美拉德反应产物抗氧化性及褐变程度的影响 |
2.1.5 响应面优化设计 |
2.2 响应面试验结果 |
2.2.1 响应面试验设计及结果 |
2.2.2 回归模型差异性显着性检验及方差检验分析 |
2.3 DPPH·清除率3D响应面分析图 |
3 结论 |
(4)超声预处理对蛋白质—糖复合物乳化性质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蛋白质 |
1.2.1 牛血清蛋白 |
1.2.2 玉米醇溶蛋白 |
1.3 蛋白质乳化性的改性方法 |
1.3.1 超声改性 |
1.3.2 糖基化改性 |
1.3.3 蛋白质-多糖结合改性 |
1.3.3.1 多糖 |
1.3.4 复合改性 |
1.4 立题依据与意义 |
1.5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超声预处理结合糖基化对牛血清蛋白的乳化性影响机制初探 |
2.1 材料和仪器 |
2.1.1 材料和试剂 |
2.1.2 仪器和设备 |
2.2 实验方法 |
2.2.1 样品预处理 |
2.2.2 乳化性的测定 |
2.2.3 游离氨基酸 |
2.2.4 蛋白质的构象变化 |
2.2.4.1 内源荧光发射光谱 |
2.2.4.2 表面疏水性 |
2.2.5 分子量分布的测定 |
2.2.5.1 SDS-PAGE |
2.2.5.2 MALDI-TOF质谱分析 |
2.2.6 数据与结果分析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 |
2.3.2 超声处理对糖基化程度的影响 |
2.3.3 超声处理对蛋白质构象的影响 |
2.3.3.1 表面疏水性(H_0)分析 |
2.3.3.2 内源荧光发射光谱 |
2.3.3.3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光谱分析 |
2.3.4 分子量分布的测定 |
2.3.4.1 SDS-PAGE |
2.3.4.2 MALDI-TOF质谱分析 |
2.4 小结 |
第3章 超声预处理对玉米醇溶蛋白-亚麻籽胶乳化性的影响 |
3.1 材料和仪器 |
3.1.1 材料和试剂 |
3.1.2 仪器和设备 |
3.2 实验方法 |
3.2.1 玉米醇溶蛋白纳米颗粒的制备 |
3.2.2 内源荧光光谱 |
3.2.3 圆二色谱(CD |
3.2.4 粒径和Zeta-电位测定 |
3.2.5 ZNP-FSG复合颗粒的制备 |
3.2.6 表面疏水性(H_0) |
3.2.7 微观形态 |
3.2.8 Pickering乳液的制备 |
3.2.9 液滴尺寸及形态 |
3.2.10 耐高温稳定性 |
3.2.11 数据与结果分析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超声预处理玉米醇溶蛋白的影响 |
3.3.1.1 荧光发射光谱 |
3.3.1.2 圆二色谱(CD)分析 |
3.3.1.3 粒径及Zeta-电位 |
3.3.3 超声预处理对 ZNP-FSG 复合颗粒微观结构及形态的影响 |
3.3.3.1 表面疏水性(H_0)分析 |
3.3.3.2 粒径及Zeta-电位 |
3.3.3.3 扫描电镜(SEM)观察 |
3.3.4 乳液性质及稳定性 |
3.3.4.1 乳液外观及倒置显微镜观察 |
3.3.4.2 液滴尺寸及分布 |
3.3.4.3 耐高温稳定性 |
3.4 小结 |
结论 |
展望 |
创新点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亚麻籽复配胶体系性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2.1 复配胶的制备 |
1.2.2 凝胶质构性质的测定 |
1.2.3 凝胶析水率的测定 |
1.2.4 凝胶透明度的测定 |
1.2.5 红外光谱测定[12] |
1.2.6 扫描电镜观测[12] |
1.3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总胶浓度对亚麻籽复配胶性质的影响 |
2.2 KCl浓度对亚麻籽复配胶性质的影响 |
2.3 NaCl浓度对亚麻籽复配胶性质的影响 |
2.4 CaCl2浓度对亚麻籽复配胶性质的影响 |
2.5 柠檬酸浓度对亚麻籽复配胶性质的影响 |
2.6 温度对亚麻籽复配胶性质的影响 |
2.7 蔗糖浓度对亚麻籽复配胶性质的影响 |
2.8 SEM测定结果 |
2.9 红外光谱测定结果 |
3 结论 |
(6)响应面法优化亚麻籽果冻配方(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与仪器 |
1.2 试验方法 |
1.2.1 样品制备 |
1.2.2 质构特性测定条件 |
1.2.3 感官评价 |
1.2.4 亚麻籽胶果冻持水力特性的测定 |
1.3 试验设计 |
1.3.1 单因素试验 |
1.3.2 响应面试验设计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单因素实验 |
2.1.1 复配胶总胶质量浓度在果冻质构特性、持水力和感官评分的影响 |
2.1.2 复配胶比例对果冻质构特性、持水力和感官评分的影响 |
2.1.3 柠檬酸钠添加量对果冻质构特性、持水力和感官评分的影响 |
2.1.4 柠檬酸添加量对果冻质构特性、持水力和感官评分的影响 |
2.1.5 氯化钾添加量对果冻质构特性、持水力和感官评分的影响 |
2.1.6 蔗糖添加量对果冻质构特性、持水力和感官评分的影响 |
2.2 响应面试验设计结果及其分析 |
2.2.1 响应面实验设计 |
2.2.2 响应面回归方程模型的建立和其显着性的分析 |
2.2.3 响应面分析与优化 |
2.3 感官评分与质构参数之间相关性 |
3 结论 |
(7)卡拉胶与亚麻籽胶复配在枸杞果冻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与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卡拉胶与亚麻籽胶协同作用的确定 |
2.2.2 果冻的制作 |
2.2.2. 1 工艺流程[4] |
2.2.2. 2 操作要点[6, 8] |
2.2.2. 3 果冻配方优化-单因素试验[9] |
2.2.2. 4 果冻配方的优化[7, 9]-正交试验 |
2.2.2. 5 质构分析[10] |
2.2.3 数据统计分析 |
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3.1 卡拉胶与亚麻籽胶协同作用的确定 |
3.2 果冻制作工艺-单因素试验 |
3.2.1 胶的混合比例 |
3.2.2 总胶添加量对果冻质构的影响 |
3.2.3 木糖醇添加量对果冻质构的影响 |
3.2.4 柠檬酸添加量对果冻质构的影响 |
3.3 果冻制作工艺的优化-正交试验 |
3.4 验证试验 |
4 结论 |
(9)添加亚麻籽胶对卡拉胶乳化肠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仪器与设备 |
1.3 方法 |
1.3.1 乳化肠生产工艺流程 |
1.3.2 乳化肠产品配方及实验设计 |
1.4 指标测定 |
1.4.1 蒸煮损失率的计算 |
1.4.2 乳化肠析水率的测定 |
1.4.3 质构分析 |
1.4.4 感官评定 |
1.5 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添加量的亚麻籽胶乳化肠与0.2%卡拉胶乳化肠的蒸煮损失、析水率的比较 |
2.2 不同添加量的亚麻籽胶乳化肠与0.2%卡拉胶乳化肠的弹性、硬度比较 |
2.3 不同添加量亚麻籽胶与0.2%卡拉胶乳化肠感官评价结果 |
2.4 添加了亚麻籽胶的卡拉胶乳化肠的蒸煮损失、析水率比较 |
2.5 添加了亚麻籽胶的卡拉胶乳化肠的硬度、弹性比较 |
2.6 添加亚麻籽胶的卡拉胶乳化肠感官评定 |
3 结论 |
(10)亚麻籽胶对肉制品保水性、乳化性、淀粉糊化和老化特性影响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写符号 |
表格索引 |
图形索引 |
前言 |
文献综述 |
1 亚麻籽胶化学组成、结构及功能特性 |
1.1 亚麻籽胶化学组成和结构 |
1.2 亚麻籽胶的功能特性 |
2 亚麻籽胶在肉制品中应用现状 |
3 亲水胶体在肉制品中应用现状 |
3.1 亲水胶体添加对肉制品保水性的影响 |
3.2 亲水胶体添加对肉制品乳化性的影响 |
3.3 亲水胶体添加对肉制品中淀粉糊化和老化特性的影响 |
3.4 亲水胶体添加对肉制品质构特性的影响 |
4 非肉蛋白在肉制品中应用现状 |
5 亲水胶体功能特性的检测方法 |
5.1 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 |
5.2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 |
5.3 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DSC) |
5.4 X-射线衍射分析(X-ray diffraction,XRD) |
5.5 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 |
6 存在问题和本研究的意义 |
参考文献 |
第一章 亚麻籽胶对猪肌原纤维蛋白热诱导凝胶保水性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及试剂 |
1.2 试验仪器 |
1.3 实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猪肉肌原纤维蛋白的SDS-PAGE分析 |
2.2 保水能力(WHC)分析 |
2.3 凝胶的微观结构(SEM) |
2.4 核磁共振分析(NMR) |
2.5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 |
3 讨论 |
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亚麻籽胶对猪油乳化稳定性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试验仪器 |
1.3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亚麻籽胶中蛋白质含量 |
2.2 均质压力大小对乳化液稳定性的影响 |
2.3 乳化液颗粒大小 |
2.4 亚麻籽胶的乳化活性 |
2.5 乳化液贮藏稳定性 |
2.6 亚麻籽胶乳化液微观结构观察 |
2.7 亚麻籽乳状液核磁共振的测定 |
3 讨论 |
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亚麻籽胶对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仪器 |
1.3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玉米淀粉中直链淀粉含量 |
2.2 玉米淀粉糊化特性DSC分析(方差n=3) |
2.3 玉米淀粉糊化红外光谱(FT-IR)分析 |
2.4 玉米淀粉糊化X-射线衍射分析 |
2.5 玉米淀粉糊化扫描电镜(SEM)分析 |
3 讨论 |
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亚麻籽胶对淀粉老化特性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仪器 |
1.3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DSC法测定亚麻籽胶对淀粉老化特性的影响 |
2.2 淀粉老化特性核磁共振(NMR)分析 |
2.3 玉米淀粉老化X-射线衍射分析 |
2.4 玉米淀粉老化扫描电镜(SEM)分析 |
3 讨论 |
4 本章小节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亚麻籽胶与其它亲水胶体在肉制品中的相互作用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及试剂 |
1.2 试验仪器 |
1.3 试验设计及样品制备 |
1.4 试验方法 |
1.5 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保水性测定结果 |
2.2 脂肪损失测定结果 |
3 讨论 |
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亚麻籽胶与非肉蛋白在肉制品中的相互作用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及试剂 |
1.2 试验仪器 |
1.3 试验设计及样品制备 |
1.4 研究方法 |
1.5 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保水性测定结果 |
2.2 脂肪损失测定结果 |
3 讨论 |
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七章 亚麻籽胶与黄原胶、大豆分离蛋白对肉制品出品率和质构特性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及试剂 |
1.2 仪器 |
1.3 试验设计及样品制备 |
1.4 研究方法 |
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亚麻籽胶、黄原胶、大豆分离蛋白对肠出品率的影响 |
2.2 亚麻籽胶、黄原胶、大豆分离蛋白对肠硬度的影响 |
2.3 亚麻籽胶、黄原胶、大豆分离蛋白对肠粘着性的影响 |
2.4 亚麻籽胶、黄原胶、大豆分离蛋白对肠弹性的影响 |
2.5 亚麻籽胶、黄原胶、大豆分离蛋白对肠凝聚性的影响 |
2.6 亚麻籽胶、黄原胶、大豆分离蛋白对肠咀嚼性的影响 |
3 讨论 |
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全文结论 |
创新说明 |
工作展望 |
致谢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着 |
四、新的天然植物胶——亚麻籽胶(论文参考文献)
- [1]亚麻籽胶功能性质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进展[J]. 马兰雪,李曦,邹玉峰,刘登勇.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1(07)
- [2]亚麻籽胶的提取及特性研究进展[J]. 白英,王昕,张琳璐. 食品科技, 2020(11)
- [3]乳清蛋白-亚麻籽胶体系抗氧化产物的制备[J]. 辛小丽,张炜,雷蕾,于小栋,田格. 化学世界, 2020(05)
- [4]超声预处理对蛋白质—糖复合物乳化性质的影响研究[D]. 孙烨.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3)
- [5]亚麻籽复配胶体系性质分析[J]. 李丹,刘涛,汪秀妹,张乐. 食品科技, 2020(01)
- [6]响应面法优化亚麻籽果冻配方[J]. 李丹,汪秀妹,李洋. 怀化学院学报, 2019(11)
- [7]卡拉胶与亚麻籽胶复配在枸杞果冻中的应用研究[J]. 祝竞芳,聂曼曼,陈洁,李雪玲.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19(07)
- [8]亚麻籽胶研究进展[A]. 李小凤,李爱军,滕英来,张宁,汪勇. “食品工业新技术与新进展”学术研讨会暨2014年广东省食品学会年会论文集, 2014
- [9]添加亚麻籽胶对卡拉胶乳化肠品质的影响[J]. 王霞,王鹏,周光宏.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10)
- [10]亚麻籽胶对肉制品保水性、乳化性、淀粉糊化和老化特性影响及其应用[D]. 孙健. 南京农业大学, 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