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高职高等数学教学的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许秀妹[1](2021)在《高职小教专业高等数学课程思政的思考与实践》文中研究表明课程思政是一种新的课程观。高等数学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结合高职小教专业高等数学教学实际,阐述高等数学课程思政的涵义和必要性,重点论述高职小教专业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实践内容,将数学知识与思政知识整合,真正实现思政教育与数学教育的和谐统一。
杨亚平[2](2016)在《整合性STEM教育理念下工程类高职数学教学模式的建构》文中认为STEM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ematics)四门学科的缩写。整合性STEM教育理念旨在将STEM领域的核心内容置于真实的、有吸引力的问题情境中,采用问题解决驱动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支持学生数学和(或)科学内容学习,帮助学生习得工程设计和(或)技术手段,同时,通过强调展示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科之间的整合帮助学生理解学科间的紧密联系,体会学科的价值,培养21世纪新技能及对STEM学科的积极态度、投身STEM事业的热情。整合性STEM教育有助于我国工程类高职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化到数学学科,整合性STEM教育理念不仅支持学生的数学学习,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态度、促进其对数学和工程关系的理解,使数学教育真正服务于工程专业。本研究以整合性STEM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以设计研究为方法论指导,借鉴设计研究在课程与教学领域的研究范型——“形成性研究”的具体方式,经过教学模式原型的提出、三轮迭代实施和修正,最终得到了可行的、有效的整合性STEM教育理念下工程类高职数学教学模式(简称"ste-M-hve教学模式”)。本研究旨在为工程类高职数学教学提供一种新的途径,同时开启整合性STEM教育在我国高职领域的新篇章。围绕“如何在整合性STEM教育理念下建构适合我国高职工程类专业的数学教学模式”这一主要问题,笔者提出了三个子问题:1、如何基于整合性STEM教育理念、结合我国高职数学教育现状提出教学模式原型?2、如何在教学实践中修正教学模式?3、该教学模式能够产生怎样的教学效果?具体而言,本研究在以下三方面展开工作:第一,基于整合性STEM教育理念、结合高职数学教育现状提出教学模式原型。研究基于文献分析中所界定的整合性STEM教育理念内涵及核心要素,参考优质的整合性STEM教学原则以及工程设计的一般流程,结合高职数学教育现状,提出教学模式原型。第二,在教学实施中修正教学模式原型,得到稳定可行的教学模式。笔者进入某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在相关专业教师的帮助下,将教学模式原型具身化,设计了三轮教学,并在教学(每轮3周左右)实施过程中,根据参与者的反馈、课堂观察等,反复修正教学模式。小到语义误解,大到教学环节的顺序等,笔者都进行了调整。第三,评估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本研究从数学成绩、数学态度和“其他”三方面考察了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数学成绩和数学态度主要通过教学前后的定量数据分析,并辅以学生访谈佐证。“其他”方面主要涉及工程设计流程、工程思维、技术等,笔者通过扎根学生访谈,建立编码框架对该部分进行质性分析。本文最重要的研究成果是构建了可行有效的整合性STEM教育理念下工程类高职数学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包含六个教学环节:创设工程情境环节;研究问题并初步构想环节;教师引导数学化环节;分析改进环节;拓展情境中的数学内容——数学内部和数学应用环节;作品展示评价和反思环节。其中第2、3、4环节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循环系统。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课堂分析、访谈和测试表明,ste-M-hve教学模式不仅能帮助学生习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实验班学生在数学概念理解和应用两方面的成绩显着优于对照班学生,但在数学基础计算方面与对照班没有明显差别),而且能够对学生的数学态度有所促进。同时,ste-M-hve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在工程设计流程、工程思维、技术等方面有所发展。
陈丽仪[3](2015)在《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内容的调查研究 ——以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高等数学是高等院校各种相关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尤其对理工科学生的整个学习阶段有直接的导向作用。.高职院校应该如何确定高等数学课程内容具有关键性。从高等数学在高职人才培养体系的定位出发,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并根据“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培养应用型人才制定课程目标,从而确定合理的高职高等数学课程内容。而本论文研究的总体问题是:应该如何确定高职高等数学课程内容?具体地说,有如下几个问题:现阶段高职学生学习高等数学课程内容的现状究竟如何?这些课程内容还存在哪些问题?该如何设置合理的课程内容以改变现状?本论文研究的主要方法是:从梳理文献出发,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生学习高等数学课程内容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分析,一方面,基于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视角,设计自编式的高职《高等数学》课程内容的调查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分成七个维度:基本信息、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知识量、课程内容选择、课程内容难度、使用教材、授课方法和手段,对该学院学生学习高等数学课程内容的现实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详细的数据分析,以此作为确定高职高等数学课程内容的调查依据。另一方面,从调查研究结果提出由培养目标决定课程目标、由课程目标决定课程内容的理论依据。最后,还提出一些教学建议以促进高等数学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通过深入调查与分析,从整体上得出以下结论:目前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生学习高等数学课程有很强烈的学习目的,大部分学生都认同其地位和作用: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文理生的比例不太合理,数学基础普遍偏差,数学基础水平差距较大,学生素质参差不齐,高等数学课程内容与专业课的联系度不足、课程内容的知识量较少、课程内容的选择比较不合理、课程内容难度较大、使用的教材版本不合理以及授课方法和手段枯燥、单一等。从调查分析得出的结果中思考确定高职高等数学课程内容有何依据等问题,笔者提出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习高等数学课程内容教学建议:第一,教师应深入理解各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把握课程实施的基本要求;第二,遵循“以应用为目标,以必需、够用为度”原则选择高等数学课程内容,确定课程内容知识量,选用合适的高等数学教材;第三,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改进其授课方法和手段;第四,加强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因材施教,增加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南晓雪[4](2013)在《谈高职院校高等数学的教学改革》文中研究指明针对我国当前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课程的教育现状,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这几个方面对高数的教学改革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李娜,仁庆道尔吉,斯琴巴雅尔[5](2012)在《高职高专学生高等数学教学现状调查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高专类学生人数日益增加,同时产生了学生数学基础普遍下降的问题。高等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公共基础课,内容多而且难度大,对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精确计算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了解高职高专类学生高等数学教学现状,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进行了高等数学教学现状问卷调查。本文将问卷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和整理,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教学现状改革的几点建议。
石勇[6](2011)在《高职高数课紧贴专业需要的必要性与教学探索》文中研究指明高等数学是高校工科类专业中的公共基础学科,它是学习其它各专业学科知识的有力工具,在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高等职业教育是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一个新的教育类型,其产生才是近十几年的新鲜事物。它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第一线的技术工人。高职教育的发展现状以及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要求,迫切呼唤高职教育工作者从实际出发,并结合所教专业,遵循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来进行有力的教学改革,体现联系实际、注重应用,重视创新的高职教育特色。本文研究的目的主要有:1、探讨高职高数课与专业需要相脱节的现象,找出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2、探讨高数课紧贴专业需要的必要性及主要教学对策。首先,本文针对高职教学的特点,从高职学生现状、高等数学教学现状及高等数学课程设置现状提出了课题研究的背景,并讨论了课题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然后,本文指出了国内外高职数学课程改革的相关研究,在先行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某些专业为例,进行高职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笔者认为在专业中进行高等数学课程改革,对高职高等数学教学改革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探索,并提出了改革的建议。最后,本文研究了高数课与专业课结合的一些教学策略。通过对高数课与专业的分析,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教学对策,主要有:激发学生高等数学的兴趣,指导学生选择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按专业编订高数讲义或教材,模块化教学,灵活改进课时数等。
杨超[7](2021)在《地方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改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针对高等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知识点多、课程内容难、进度快、教学方法较为枯燥等,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三个方面对高等数学课程进行了研究.同时,本文通过结合一些地方型本科院校的实际发展状况,以及贯彻新形势下课程思政元素研究的必要性,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建议,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黄阿娜[8](2021)在《课程思政背景下的高职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咸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以咸阳职业技术学院高等数学课程为例,通过对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内容重构、知识点优化、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的组织和调整、以目标为导向来进行教学设计,并对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内容进行研究与实践,以期为高职高等数学课程融入思政元素提供参考。
崔艳,吴娟[9](2021)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融合课程思政的策略探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等数学课堂面临着知识传授与课程思政难融合、思想教育功能难实现的问题,通过数学家精神点燃求知热情、培养家国情怀,依托数学知识内涵延伸阐释人生哲理、陶冶道德情操,借助优美诗词提升数学文化修养、感受人文情怀,结合建模案例突出应用、创新思维四个方面,梳理课程所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纳入课程教学,探索了课程思政具体实施方案,为数学教学中融合课程思政提供可行性策略。
王鲁欣,姜超[10](2021)在《高职数学实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文中认为为有效提升高职院校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效率、应用数学软件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文章基于高职院校数学实验课程教学现状,分析目前数学实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与对策,并对教学效果予以评价。
二、谈高职高等数学教学的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高职高等数学教学的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高职小教专业高等数学课程思政的思考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背景 |
二、高等数学课程思政的涵义 |
三、高职小教专业高等数学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
四、高职小教专业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实践内容 |
(一)制定高等数学课程思政的课程标准 |
(二)开发高等数学课程的思政资源 |
(三)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
(四)提升教师自身思想道德修养 |
(五)完善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
五、结语 |
(2)整合性STEM教育理念下工程类高职数学教学模式的建构(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我国职业教育的使命及现状间的矛盾 |
1.1.2 高职数学教育的使命及现状间的矛盾 |
1.1.3 整合性STEM教育提供一种解决途径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意义 |
1.3.1 提供高职数学教学新途径 |
1.3.2 加快我国高职阶段的STEM教育研究 |
1.4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国内高职数学教育的相关研究 |
2.1.1 高职数学教育 |
2.1.2 关于国内高职数学教学模式的研究 |
2.1.3 关于高职数学教学模式研究的小结与启示 |
2.2 关于STEM教育的研究 |
2.2.1 STEM教育的提出背景 |
2.2.2 STEM教育的发展进程 |
2.2.3 STEM教育的多元理解 |
2.3 关于整合性STEM教育与教学的研究 |
2.3.1 整合性STEM教育的教学目标 |
2.3.2 整合性STEM教育的整合途径 |
2.3.3 整合性STEM教育的教学方法 |
2.3.4 整合性STEM教育的教学原则 |
2.3.5 小结 |
2.4 整合性STEM教育国内外的研究 |
2.4.1 美国社区大学的整合性STEM教育 |
2.4.2 国内关于STEM教育的研究 |
2.4.3 小结 |
2.5 关键概念界定 |
2.5.1 整合性STEM教育 |
2.5.2 工程和工程类专业 |
2.5.3 教学模式 |
第三章 研究方法与设计 |
3.1 研究方法 |
3.1.1 何为设计研究? |
3.1.2 为何采用设计研究? |
3.2 研究设计构思 |
3.2.1 研究整体设计 |
3.2.2 教学所选数学内容分析 |
3.3 研究对象及参与者 |
3.3.1 学校 |
3.3.2 教师 |
3.3.3 学生 |
3.3.4 教材 |
3.4 数据收集与分析 |
3.4.1 数据的收集过程与工具 |
3.4.2 数据分析方法及编码框架 |
3.5 研究的信度、效度及伦理 |
3.5.1 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
3.5.2 研究伦理 |
第四章 教学模式原型的建构 |
4.1 整合性STEM教育的核心要素 |
4.1.1 学科整合 |
4.1.2 工程情境 |
4.1.3 问题解决驱动并以学生为中心 |
4.1.4 支持数学和(或)科学的学习 |
4.1.5 核心要素小结 |
4.2 ste-M-hve教学模式原型 |
4.2.1 指导思想 |
4.2.2 教学目标 |
4.2.3 操作程序 |
4.2.4 实施建议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第一轮教学——三角学 |
5.1 教学模式原型具身化 |
5.1.1 工程情境的设计 |
5.1.2 三角学教学过程的设计 |
5.1.3 学习的支持设计 |
5.2 教学实施效果微观分析 |
5.2.1 教学实施的基本结构 |
5.2.2 教学实施的进程分析 |
5.2.3 教学实施及访谈分析 |
5.3 教学模式的反思和调整 |
5.3.1 工程情境的调整 |
5.3.2 教学环节的调整 |
5.3.3 评价的反思和调整 |
5.4 三角学小结 |
第六章 第二轮教学——导数 |
6.1 教学模式具身化 |
6.1.1 工程情境的设计 |
6.1.2 导数教学的设计思路 |
6.1.3 学习的支持设计 |
6.2 教学实施效果微观分析 |
6.2.1 课堂实施的基本结构 |
6.2.2 教学实施及访谈分析 |
6.3 教学模式的反思和调整 |
6.3.1 工程情境反思和调整 |
6.3.2 教学环节的反思和调整 |
6.3.3 评价体系反思和调整 |
6.4 导数小结 |
第七章 第三轮教学——不定积分 |
7.1 教学模式具身化 |
7.1.1 工程情境的设计 |
7.1.2 不定积分教学过程的设计 |
7.1.3 学习的支持设计 |
7.1.4 小结 |
7.2 教学实施效果微观分析 |
7.2.1 课堂实施的基本结构 |
7.2.2 教学实施及访谈分析 |
7.3 教学模式的反思和展望 |
7.3.1 工程情境的反思和展望 |
7.3.2 教学环节的反思和展望 |
7.3.3 评价体系的反思和展望 |
7.4 不定积分小结 |
第八章 教学效果总述 |
8.1 ste-M-hve教学模式对数学成绩的影响 |
8.1.1 学生数学知识前测分析 |
8.1.2 ste-M-hve教学模式对数学成绩的影响 |
8.1.3 结果与讨论 |
8.1.4 小结 |
8.2 ste-M-hve教学模式对数学态度的影响 |
8.2.1 态度调查问卷概况及其设计理由 |
8.2.2 态度调查问卷预测分析 |
8.2.3 数学态度的横向与纵向对比评估 |
8.2.4 结果讨论 |
8.2.5 小结 |
8.3 ste-M-hve教学模式对其它方面的影响 |
8.3.1 工程思维 |
8.3.2 技术与其它潜在目标 |
8.4 本章总结 |
第九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
9.1 研究结论——ste-M-hve教学模式 |
9.1.1 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 |
9.1.2 教学环节 |
9.1.3 实施建议 |
9.2 反思不足 |
9.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工程类高职学生数学态度调研 |
附录2 学生水平初测试卷 |
附录3 数学知识测试卷 |
附录4 三角学教学模式调查 |
附录5 导数教学模式调查 |
附录6 不定积分教学模式调查 |
附录7 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8 评审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9 建造行业数学学术水平标准及频数 |
附录10 实训楼B座外墙面平面图测 |
附录11 三角学头脑风暴单 |
附录12 三角学设计草案书 |
附录13 三角学方案改进书 |
附录14 水平角观测手簿 |
附录15 手持测距仪观测手簿 |
附录16 三角学海报绘制建议 |
附录17 三角学项目评价标准 |
附录18 团队成员自评、互评表 |
附录19 团队成员工作总结表 |
附录20 幕墙建筑公司定价决策 |
附录21 导数头脑风暴单 |
附录22 导数初步决策单 |
附录23 导数研究索引 |
附录24 导数决策改进书 |
附录25 导数海报绘制建议 |
附录26 导数小组报告评分表 |
附录27 玻璃幕墙立柱选材设计 |
附录28 不定积分初步决策单 |
附录29 不定积分研究索引 |
附录30 不定积分决策改进书 |
附录31 不定积分海报绘制建议 |
附录32 不定积分报告评分标准 |
攻读博士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致谢 |
(3)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内容的调查研究 ——以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前言 |
(一) 问题的提出 |
1. 问题的提出 |
2. 研究问题的表述 |
(二) 核心概念界定 |
1. 培养目标 |
2. 课程目标 |
3. 高等数学 |
4. 课程内容 |
(三) 文献综述 |
1. 关于高职数学类课程调查研究的综述 |
2. 关于高等数学课程内容调查研究的综述 |
(1) 高等数学 |
(2) 高职高等数学课程内容 |
(四) 研究方法与过程 |
1. 研究方法 |
2. 研究过程 |
二、以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为例对高职高等数学课程内容的情况调查及分析 |
(一) 问卷调查的基本概况 |
1. 调查问卷的设计 |
2. 调查对象的确定 |
3. 调查对象选取的依据 |
(二) 调查结果与分析 |
1. 基本情况的结果与分析 |
2. 课程设置的结果与分析 |
(1) 学生对学校开设《高等数学》课程的看法 |
(2) 学生对学校开设《高等数学》课程的看法 |
3. 课程内容知识量的结果与分析课程设置的结果与分析 |
(1) 学生对目前《高等数学》课的课程内容知识量的看法 |
(2) 学生对今后设置《高等数学》课的课程内容知识量的看法 |
4. 课程内容选择的结果与分析 |
(1) 学生对《高等数学》课的课程内容的兴趣的看法 |
(2) 学生对《高等数学》课最感兴趣的内容的看法 |
(3) 学生对《高等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的看法 |
5. 课程内容难度的结果与分析 |
6. 使用教材的结果与分析 |
7. 授课方法和手段的结果与分析 |
三、高职高等数学课程内容的确定依据 |
(一) 高职高等数学课程内容在课程目标中的规定 |
1. 总目标和分目标 |
(1) 总目标 |
(2) 分目标 |
2. 知识与技能目标和数学思想与能力运用目标 |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2) 数学建模思想与能力运用目标 |
(二) 高职高等数学课程内容在教材中的呈现 |
(三) 高职高等数学课程内容在教学中的体现 |
(四) 高职高等数学课程内容的确定依据 |
1. 确定高职高等数学课程内容的调查依据 |
(1) 以学生数学基础为依据确定高职高等数学课程内容 |
(2) 以课程设置为依据确定高职高等数学课程内容 |
(3) 以课程内容知识量为依据确定高职高等数学课程内容 |
(4) 以课程内容选择为依据确定高职高等数学课程内容 |
(5) 以课程内容难度为依据确定高职高等数学课程内容 |
(6) 以使用教材为依据确定高职高等数学课程内容 |
(7) 以授课方法和手段为依据确定高职高等数学课程内容 |
2. 确定高职高等数学课程内容的理论依据 |
(1) 以专业培养目标为依据确定高等数学课程目标 |
(2) 以高等数学课程目标为依据确定课程内容 |
四、教学建议与反思 |
(一) 教学建议 |
1. 教师应深入理解各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把握课程实施的基本要求 |
2. 遵循“以应用为目标,以必需、够用为度”原则选择高等数学课程内容,确定课程内容知识量,选用合适的高等数学教材 |
3.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改进其授课方法和手段 |
4. 加强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因材施教,增加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
(二) 本次研究的反思 |
1. 对调查结果的反思 |
(1) 调查对象选取 |
(2) 实验研究 |
2. 对课程内容教学建议的反思 |
参考文献 |
1. 专着类 |
2. 硕士论文 |
3. 博士论文 |
4. 期刊类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附录一 高职《高等数学》课程内容调查问卷 |
附录二 司法信息技术专业教学标准 |
附录三 司法信息安全专业教学标准 |
致谢 |
(4)谈高职院校高等数学的教学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职高等数学教育的现状分析 |
1. 学生的差异程度较大。 |
2. 数学重要性的认识不够。 |
3. 高数教师缺乏专业知识。 |
二、高职高等数学的教学改革建议 |
1. 制定适合专业需求的教学目标。 |
2. 选择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 |
3. 教学评价。 |
(5)高职高专学生高等数学教学现状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高等数学教学现状问卷调查分析 |
2 高等数学教学现状改革意见 |
2.1 将数学建模思想和方法融入到高等数学教学中 |
2.2 分层次, 分专业教学, 编写专门的高等数学教材 |
2.3 启发式教学, 将多媒体技术引入教学 |
2.4 教学辅助环节的改革 |
3 结语 |
(6)高职高数课紧贴专业需要的必要性与教学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
第一节 问题研究的背景 |
第二节 问题研究的意义 |
第三节 研究的主要问题 |
第二章 研究综述 |
第一节 高职概述及理论政策依据 |
第二节 国内外高职高数课程改革的相关研究 |
第三章 高职高数课紧贴专业需要的课改认识 |
第一节 高职院校高数课教学现状 |
第二节 高职院校高数课程体系 |
第三节 高职院校高数课程改革的再认识 |
第四章 高职高数课紧贴专业需要的调查分析 |
第一节 调查设计 |
第二节 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五章 高数课紧贴专业需要的教学对策 |
第一节 高数课紧贴专业需要的教学原则 |
第二节 高数课紧贴专业需要具体教学措施 |
第六章 高数课紧贴专业需要的相关教学实验 |
第一节 教学实验设计方案 |
第二节 实验结果分析及意义 |
结论与进一步研究方向 |
一、本研究结论及创新之处 |
二、本研究的进一步建议与今后研究方向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7)地方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教学内容改进 |
二、教学方法改进 |
三、评价方式改进 |
四、结语 |
(8)课程思政背景下的高职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咸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课程教学整体设计 |
(一)做好高等数学课程思政的总体规划与设计,深入挖掘公共基础课蕴涵的思政元素 |
(二)深入挖掘公共基础课蕴涵的思政元素 |
二、教学实施过程(见文末附表) |
三、教学特色与创新 |
(一)研究视角的创新 |
(二)研究策略的创新 |
(三)教学目标的优化 |
(四)教学内容的改革 |
1. 在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中渗透哲学思想 |
2. 介绍数学史,激发学生上进心,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和职业素养 |
3.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精神 |
(五)教学手段的改进 |
(9)高等数学教学中融合课程思政的策略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以数学家精神点燃求知热情,培养家国情怀 |
2.1 定理中的人物故事 |
2.2 数学符号、学习方法中的人物 |
3 依托数学知识内涵延伸阐释人生哲理、陶冶道德情操 |
3.1 高数课堂应德育与智育并举 |
3.2 知识点切入课程思政举例 |
4 借助优美诗词,提升数学文化修养、感受人文情怀 |
5 结合建模案例,突出应用、创新思维 |
6 结语 |
(10)高职数学实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高职院校数学实验教学现状 |
1.1 数学实验软件选用多样化 |
1.2 实验课程开课模式多元化 |
1.3 实验课程教学效果两极化 |
2 高职院校数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2.1 教学配套设施受限 |
2.2 教师教学模式传统 |
2.3 学生生源基础薄弱 |
2.4 实验课程课时有限 |
3 提升数学实验课程教学有效性的对策与建议 |
3.1 适当转变教学理念,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
3.2 充分开发教学资源,提升学生学习维度 |
3.3 合理设计教学过程,渗透数学应用思想 |
3.3.1 课前布置任务,提出背景问题 |
3.3.2 课中团队合作,以小组为单位解决问题 |
3.3.3 课后结合小组报告,进行结果评价 |
4 结束语 |
四、谈高职高等数学教学的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高职小教专业高等数学课程思政的思考与实践[J]. 许秀妹.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06)
- [2]整合性STEM教育理念下工程类高职数学教学模式的建构[D]. 杨亚平. 华东师范大学, 2016(08)
- [3]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内容的调查研究 ——以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为例[D]. 陈丽仪. 广西师范大学, 2015(05)
- [4]谈高职院校高等数学的教学改革[J]. 南晓雪. 教育教学论坛, 2013(49)
- [5]高职高专学生高等数学教学现状调查分析[J]. 李娜,仁庆道尔吉,斯琴巴雅尔. 内江科技, 2012(09)
- [6]高职高数课紧贴专业需要的必要性与教学探索[D]. 石勇. 山东师范大学, 2011(08)
- [7]地方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改研究[J]. 杨超.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1(30)
- [8]课程思政背景下的高职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咸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黄阿娜. 现代职业教育, 2021(45)
- [9]高等数学教学中融合课程思政的策略探索[J]. 崔艳,吴娟.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05)
- [10]高职数学实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 王鲁欣,姜超. 科教导刊, 20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