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统计数据质量的评价体系设置(论文文献综述)
程璇[1](2021)在《城市轨道交通效率评价方法研究》文中提出为了缓解城市通勤客流的压力,城市对于轨道交通建设投入逐渐增加的同时,轨道交通的效率问题也被广泛关注。因此,建立有效的城市轨道交通效率评价体系可以更为准确地反应城市轨道交通的效率输出情况,为轨道交通线路的运营规划和改建提供重要信息。首先,本文对城轨网络管理及客流仿真系统(UTPS)获取的客流数据进行统计,在分析复杂路网的静态特性与客流特征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从旅客运输的质与量的角度建立城市轨道交通效率评价体系。其次,通过对比分析,选定随机参数Logit模型作为实现价值转化的理想模型。通过SP问卷调查收集旅客乘坐意愿,确认了问卷的可信度和有效度以后,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并进行离散回归。将旅客的年龄、收入、通勤时间等设置为固定参数,拥挤度和过程时间设置为随机参数,利用STATA软件建立随机参数Logit模型,得到旅客在进站、候车、车上、换乘、出站五个地铁乘坐过程中的效用函数系数,通过效用函数的系数进行价值转化,将拥挤度转化为时间。以旅客出行产生的物理时间与心理成本的和作为出行费用值,利用额外费用与原本出行时间作比将舒适度效率化。然后,总结当前城市轨道交通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的缺陷以后,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考虑,建立轨道线路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将旅客舒适度纳入指标体系中,确立指标数据计算公式,并通过删除弱指标以及可替代指标进行指标体系优化,确立最终评价指标体系。最后,通过对比多种赋权方式,确定采用级差最大化组合赋权方法对城市轨道交通效率评价体系赋权。将评价结果的区分度最大化确定为目标函数,主客观赋权结果确定为约束条件,通过Excel的规划求解算得指标体系的权重值,并对样本线路进行综合评价分析。
陈慧欣[2](2021)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文中提出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大国工匠的重要方式。2019年国务院颁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发挥标准在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中的基础性作用,职业院校应当持续更新并推进顶岗实习、实训条件建设标准等,表明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是高职教育质量提升的前提。实践教学作为高职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通过构建可用性更强的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调查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的情况,为科学地构建评价体系与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文献、政策、师生深入访谈三种材料编码来构建高职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三级构成要素,再逐步凝练出二级构成要素,最后基于CIPP评价模式形成4个一级构成要素。通过邀请17名专家开展三轮专家咨询与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各构成要素及权重。评价体系共分两个部分,分别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教师评价体系)与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学生评价体系);教师评价体系共包含4个一级构成要素、15个二级构成要素和42个三级构成要素;学生评价体系共包含4个一级构成要素、7个二级构成要素和23个三级构成要素。再根据教师、学生评价体系分别编制出具有针对性的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问卷(教师评价卷)与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问卷(学生评价卷)。将研究编制的教师评价卷与学生评价卷付于运用,对广东省内的高职学生及实践教学任课教师进行调查,对回收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信效度分析,得到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存在的相关问题,从而根据问题所属的构成要素,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提出针对性建议;此外,结合评价体系中权重指标较高的构成要素,从而从评价体系的相关主体的角度出发,为高职院校或其他研究者提出评价体系构建的建议,分别有以下四点建议措施:(1)重视对学校在发展定位方面的评价。(2)提高教师培训、经历在评价体系的权重。(3)重视实践教学方法与内容在评价体系中的权重。(4)增强对企业影响学生专业实践能力转化的评价。
李俊凤[3](2021)在《J市统计数据质量管理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统计作为一门重要学科,为国民经济发展和运行状况提供了重要依据,是政府制定相关政策的基础,是国家宏观调控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我国政府在统计数据质量的管理上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和大数据信息时代的发展,我国经济环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一方面,在产业结构复杂化,经济形势多样化,经济发展高质量化的同时,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个人,对统计数据质量的要求都不断提高。另一方面,统计工作的内容日益增加,统计参与主体范围逐渐扩大,统计数据生产过程日趋复杂,这使得政府对统计数据质量管理的难度不断加大。因此,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如何进行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一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强调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反对在统计上弄虚作假。J市统计局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统计数据质量管理方面改革、创新并且不断探索学习,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统计制度不完善、监管力度不足、统计数据管理手段方法滞后、尤其是对统计数据质量管理的理解不够全面等原因,使得J市的统计数据质量管理工作与国内发达城市还存在一定差距。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J市统计数据质量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与相关理论,总结J市统计数据质量管理现状,找出在统计数据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这篇论文总体上由六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绪论,回答了文章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析、研究思路与方法以及本文的创新和不足之处;第二部分介绍了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梳理了政府统计、政府统计数据、政府统计数据质量和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管理的概念,并分析了统计学基本原理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为后续章节提供理论基础和框架;第三部分简要介绍了J市统计数据质量管理现状;第四部分提出了J市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原因分析;第五部分结合J市实际情况,提出了明确统计数据主体及其责任、规范统计数据生产流程管理和加大统计执法监督检查力度的建议;第六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总结。
褚春楠[4](2021)在《T市统计部门数据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统计部门数据质量管理是政府统计工作的关键环节,统计部门数据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政府统计部门的声誉。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统计数据的分析结果受到各界的高度关注,统计分析是在统计调查数据结果的基础上完成的,基于有问题的统计数据得出的分析结果是有偏颇的,在某种程度上是无效的。本文梳理分析了近年来关于统计部门数据质量管理的文献,结合T市统计部门数据质量管理现状,从统计部门数据质量管理的涵义、评价方法、存在问题、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再借鉴国内外统计部门优秀的数据质量管理经验和做法,力求归纳得到提高T市统计部门数据质量管理的方法,并提出可行性建议。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等;第二部分介绍统计部门数据质量管理和新公共管理方面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主要包括统计部门数据质量管理和政府统计等;第三部分分析T市统计部门数据质量管理现状,主要包括统计部门的组织架构,统计数据的上报流程和统计法治监督等方面内容,提出T市统计部门数据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四部分介绍国内外统计数据质量管理的先进经验,总结得出值得借鉴的做法;第五部分基于以上的分析和研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提出客观、合理、实效的对策。
周翔[5](2021)在《LT公司研发人员绩效管理体系优化研究》文中指出当今处于信息经济时代,逐渐深入的信息化进程使高新技术产业变得愈发重要,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也让市场竞争不断增强。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进一步提升竞争力,成为如今高新技术企业都在面临的问题。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来说,高标准的技术研发能力是保持高水平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而技术研发能力的高低则取决于研发人员的绩效水平。研发人员属于知识型员工,基于其特殊性,沿用普通的绩效管理体系并不合适。所以针对其设计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有效提升研发人员绩效水平,提升研发能力与产出效率,已经成为高新技术企业抢占市场机会,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LT公司是一家典型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处于风险与机遇并存的重要发展时期,其研发人员作为核心,是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但是落后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科学的绩效管理办法,已经严重影响了LT公司研发人员的绩效水平,现行的绩效管理体系已无法满足企业发展需求。所以,为研发人员设计科学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已经成为LT公司亟待解决的管理问题。本研究通过员工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针对LT公司研发人员目前的绩效管理问题做了深度调查和分析。然后基于调查结果和问题,以绩效管理体系、知识型员工绩效管理的相关研究成果作为重要指导依据,灵活运用关键绩效指标法,深度结合LT公司的实际情况,全面优化设计了研发人员的绩效管理体系,并制定了实施的相关保障措施。本研究期望LT公司能够通过实施绩效管理优化体系,切实提升其研发人员的绩效水平,迅速达成战略目标。并希望对知识型员工绩效管理这一研究课题提供有效补充。
赵文争[6](2021)在《数据质量管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在当今时代,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社会正在逐步形成。在许多行业和职能领域中,数据已经成为一种极为重要的信息资产。丰富的数据资产固然可以为人们的分析和决策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撑,但是在数据采集和处理过程中可能由于录入错误、人为篡改和机械故障等原因,导致数据值缺失或异常、数据属性丢失或冗余等多种数据质量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对数据的后续使用带来严重危害,因此科学合理地对数据质量进行管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借鉴已有的数据质量管控经验,结合实际的业务生产需求,设计并实现一套数质量管控系统,为此重点做了以下工作:(1)调查研究数据质量管控的相关技术和理论基础,包括数据存储、同步、分析和计算的相关技术以及分布式集群的相关理论;(2)针对实际业务场景开展系统需求分析,重点从系统用户、系统角色、功能性需求和非功能性需求等方面进行分析与整理,并设计了多种类型的数据质量检查规则及数据质量评价指标;(3)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系统的实现进行概要设计,包括总体架构、功能结构、整体流程、数据模型和运行环境等;(4)针对系统的核心功能点进行详细设计,明确系统各个模块的具体功能、逻辑流程、输入项、输出项、接口规范以及交互界面;(5)设计系统的具体部署与运行方案,包括数据质量检查的多线程实现方案、数据持久化层的部署架构、分布式缓存方案及集群部署方案等;(6)设计测试用例,对系统从功能性和非功能性方面进行测试与验证;(7)针对系统当前的实现状况及未来的改进方向提出总结与展望。通过数据质量管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进一步明确了数据质量检查方案的各类规则检查逻辑以及数据质量评价体系,也为其他相关产品的设计与实现提供了参考依据。
孙帅[7](2021)在《提高Z市工业统计数据质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政府公共管理的重要构成之一就是统计,统计数据是统计活动的最终产品,它是社会各界了解一个国家综合国力以及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据,也是企事业单位判断国民经济形势的基本标准,还是政府进行科学研究以及做出客观性、正确性和科学性决策的重要参考。统计数据的质量关系着政府服务的可信性和权威性,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各行各业越来越重视政府统计数据的质量,人们对统计数据质量也存在一些质疑声,提高政府统计数据的质量至关重要。Z市统计局作为统计系统的基础,研究如何优化Z市统计数据的质量,一方面,能够提高Z市统计数据质量并且促进Z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另一方面,能够优化我国基层地方行政部门的统计数据质量,对提高我国统计数据的信誉度起着重要作用。文章以统计误差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为基础,采用访谈调查、实证研究与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紧密结合Z市工业统计工作实际,分析制约工业统计数据质量的原因,发现了Z市源头数据质量低、企业统计人员工作意识不足、工业统计独立性差、统计执法氛围不强等问题。针对工业统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成因,主要是基层工业统计人员队伍力量薄弱、企业领导统计工作意识不足、统计管理体制缺陷、缺乏刚性的统计法制保障这几方面。文章的创新之处在于立足“基层”,研究对象细化,并且结合笔者的工作经历,选择Z市作为研究对象立足于小,避免了广而大之。结合前人经验及Z市工业统计实际,提出提高基层统计建设、提高企业统计工作重视程度、实行“三位一体”统计管理体制增强统计独立性、落实统计执法和监督制度等对策,以期能够提高Z市工业统计数据质量。Z市工业基础雄厚,政府在工业基层统计方面所遇到的问题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所提出的对策也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对于其他基层地区也有一定的参考性。
张广超[8](2021)在《我国基层统计数据质量提升研究 ——基于国家统计局X调查队的调查》文中研究说明
李若郗[9](2021)在《兰州市居民收支调查数据质量管理的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政府统计数据是政府提供的具有公共性质的产品,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管理作为政府统计工作的重中之重,是衡量政府统计工作水平高低的关键指标。居民收支调查作为我国政府统计的一个重要细分部分,能够直观呈现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状况,客观反映一定时期内居民就业、收入、消费及住房等经济情况,是各级政府体察民生的窗口,也是监测城乡居民收入、消费水平、农民工就业、贫困程度等情况的法定数据来源。居民收支调查数据关乎千千万万个家庭的“钱袋子”“账本子”,成为最常被公众关注也最容易被误解的指标之一,“被增长”“被平均”的质疑声音时有发生。这些质疑声音不仅从侧面反映出居民收支调查数据质量仍存在较大的改进和提升空间,也突显出居民收支调查数据质量管理仍存在一定的短板和漏洞。为积极适应新形势下居民收支调查工作的新要求新变化,如何使居民收支调查数据经得住核查和验证,能够真实、可靠、客观地反映经济变化趋势,成为当前统计调查部门的重要课题。兰州作为甘肃的省会城市,地形狭长、人口密度大、家庭形态多元、居民消费和支出结构多样,以兰州市居民收支调查数据质量管理作为研究对象,具有较好的典型性。本研究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采用访谈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着眼兰州市居民收支调查数据质量管理过程展开研究,首先,介绍了国内外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管理、居民收支调查数据质量管理的研究现状,阐明了居民收支调查、居民收支调查数据质量及居民收支调查数据质量管理的相关概念,交代了本研究运用的公共管理理论及启示;其次,围绕兰州市居民收支调查数据质量管理现状,介绍了兰州市居民收支调查数据质量管理的基本情况、相关利益主体及工作流程;再次,基于目的性抽样,结合20位受访对象的访谈结果,揭示出兰州市居民收支调查数据质量管理存在换户影响样本稳定性、摸底调查不够严谨、记账规范程度不高、业务培训成效不明显、数据审核把关不严格、考核指标设置宽泛等问题,并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成因分析,梳理出调查队职能定位制约工作推进、调查员队伍管理不力、调查对象配合程度不高、调查业务人员职业倦怠、数据评估操作层面受限等因素影响数据质量管理。同时,借鉴了加拿大、日本等国家以及杭州、桂林等国内地区在居民收支调查数据质量管理方面的先进做法和经验;最后,基于样本管理阶段、数据采集阶段、数据处理阶段、数据评估阶段四个数据生产流程阶段,得出合理优化调查样本结构、营造氛围提高开户成功率、严格措施规范样本维护来优化样本管理阶段数据质量管理;通过聚焦问题提升培训的实操性、打好“感情牌”提高调查对象配合度、充分发挥辅助调查员的纽带作用来优化数据采集阶段数据质量管理;通过加大基础工作检查力度、运用信息化提高数据审核水平来优化数据处理阶段数据质量管理;通过建立科学规范的数据质量评估体系、引入第三方参与数据评估监督、着眼需求提升统计服务水平来优化数据评估阶段数据质量管理。综上,就是要充分调动各个阶段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保证数据质量管理意识渗透到每一个环节和阶段,构建出分阶段、全方位的居民收支调查数据质量管理体系,实现居民收支调查数据质量的螺旋式上升,达到优化兰州市居民收支调查数据质量管理的目的。
李姗姗[10](2020)在《县级政府统计数据质量问题研究 ——以F县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县级政府统计数据是国家政府统计数据的主要来源,是进行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数据,是决策者的“眼睛”,能够帮助管理者和决策者客观、准确的判断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形势,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经济社会发展政策,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于此,本文依据新公共管理理论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结合绩效考核相关内容,融合统计学原理,以F县为例,对县级政府统计数据的质量问题及其解决对策进行探讨。本文在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研究了县级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的定义、应用新公共管理理论、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绩效考核等相关理论。利用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的方法,阐述了 F县政府统计部门数据质量的现状,当前F县统计数据质量总体上是好的,但是从客观上讲,依然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比如统计数据存在瞒报、虚报现象,统计数据准确性不高、不完整、及时性不够,统计机构对统计数据质量监督不力等。本文认为统计数据的采集、处理过程不透明,考核机制不够优化,统计管理体制有待完善,统计执法流于形式,统计技术手段落后等是造成县级政府统计数据质量存在问题的原因,然后借鉴了山东省其他地方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管理的经验,提出了优化统计数据质量提出了相关对策,比如强化责任意识,从源头上严把统计数据质量关、完善考核体系,重视统计数据产生过程,强化统计工作的法治化建设,加大执纪问责力度、注重对统计专业人才培养和使用、做好对县级统计工作的监督、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等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等。
二、统计数据质量的评价体系设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统计数据质量的评价体系设置(论文提纲范文)
(1)城市轨道交通效率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2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仿真及客流数据统计规律分析 |
2.1 城轨网络管理及仿真系统(UTPS)简介 |
2.2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仿真模型建立 |
2.2.1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构建 |
2.2.2 乘客交通行为仿真设置 |
2.2.3 系统仿真过程参数设置 |
2.2.4 系统客流仿真结果的可靠性分析 |
2.3 客流仿真数据结果统计分析 |
2.3.1 单线基础客流数据统计规律分析 |
2.3.2 不同线路类型客流数据统计规律分析 |
2.4 复杂网络下客流数据统计规律分析 |
2.4.1 城市轨道交通复杂网络静态特性分析 |
2.4.2 城市轨道交通复杂网络客流特性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3 基于客流统计数据的旅客舒适度研究 |
3.1 基于价值转化的离散回归模型建立 |
3.1.1 离散回归模型概述 |
3.1.2 离散回归模型比较分析 |
3.1.3 离散回归模型相关数据调查方法研究 |
3.1.4 拥挤度价值转化系数分析 |
3.2 基于价值转化系数的旅客舒适度值计算方法分析 |
3.2.1 旅客舒适度值有效计算数据获取 |
3.2.2 旅客舒适度值计算公式研究 |
3.3 不同类型线路旅客舒适度分析 |
3.3.1 不同过程舒适度值计算示例 |
3.3.2 不同类型线路舒适度值 |
3.4 本章小结 |
4 城市轨道交通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
4.1 城市轨道交通效率评价指标理论 |
4.2 城市轨道交通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
4.2.1 城市轨道交通效率评价指标筛选模型研究 |
4.2.2 城市轨道交通效率评价指标确定 |
4.3 本章小结 |
5 城市轨道交通效率评价体系研究 |
5.1 指标体系赋权方法分析 |
5.1.1 权重体系概述 |
5.1.2 多种赋权方法比较分析 |
5.2 基于极差最大化组合赋权法的评价体系权重确定 |
5.3 城市轨道交通效率评价体系应用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成果以及结论 |
6.2 未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2)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rt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和意义 |
一、选题缘由 |
二、选题的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内研究动态 |
二、国外研究动态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研究内容与问题 |
二、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
一、实践教学质量 |
二、实践教学质量评价 |
第二节 CIPP评价模式 |
一、CIPP评价模式的含义 |
二、CIPP评价模式的要素与特征 |
三、CIPP评价模式与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契合性 |
第三章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构成要素与体系构建 |
第一节 评价体系的理论构建 |
一、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成要素确立依据 |
二、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成要素确立原则 |
第二节 评价指标的实践选取 |
一、文献研究选取指标 |
二、政策研究选取指标 |
三、实践研究选取指标 |
四、评价指标合并与筛选 |
第三节 评价体系构成要素的专家法实施 |
一、专家咨询问卷的确定 |
二、专家咨询实施过程 |
三、第一轮专家咨询结果分析 |
四、第二轮专家咨询结果分析 |
五、评价体系构成要素的确定及其来源 |
第四节 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权重确立 |
一、构建评价体系层次结构 |
二、构成要素的权重计算 |
三、构成要素的权重分析 |
第四章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验证与分析 |
第一节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调查分析 |
一、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问卷的编制 |
二、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问卷的实施 |
第二节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
一、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信度分析 |
二、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效度分析 |
第三节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问卷构成要素分析 |
一、实践教学背景评价构成要素分析 |
二、实践教学投入评价构成要素分析 |
三、实践教学过程评价构成要素分析 |
四、实践教学成果评价构成要素分析 |
第四节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构成要素的反映情况 |
一、实践教学背景情况 |
二、实践教学投入情况 |
三、实践教学过程情况 |
四、实践教学成果情况 |
第五章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措施 |
第一节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其启示 |
一、学校层面问题及对评价体系构建的启示 |
二、教师层面问题对评价体系构建的启示 |
三、学生层面问题对评价体系构建的启示 |
第二节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权重反映 |
一、学校发展定位在背景评价中的权重高 |
二、师资队伍建设在投入评价中的权重高 |
三、实践教学方法在过程评价中的权重高 |
四、企业认可度在成果评价中的权重高 |
第三节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建议 |
一、重视对学校在发展定位方面的评价 |
二、提高教师培训、经历在评价体系的权重 |
三、重视实践教学方法与内容在评价体系中的权重 |
四、增强对企业影响学生专业实践能力转化的评价 |
第四节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局限与展望 |
一、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局限 |
二、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成要素咨询(第一轮专家咨询) |
附录2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成要素咨询(第二轮专家咨询) |
附录3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成要素权重咨询(第三轮专家咨询) |
附录4 高职实践教学质量评价问卷(教师评价问卷) |
附录5 高职实践教学质量评价问卷(学生评价问卷) |
附录6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构成要素访谈提纲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
(3)J市统计数据质量管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3.国内外研究评析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四)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1.创新点 |
2.不足之处 |
一、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一)相关概念 |
1.政府统计 |
2.政府统计数据 |
3.政府统计数据质量 |
4.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管理 |
(二)理论基础 |
1.统计学基本原理 |
2.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
二、J市统计数据质量管理现状 |
(一)J市统计数据质量管理主体 |
1.J市统计局机构设置 |
2.J市统计局职能 |
(二)J市统计数据质量管理制度 |
(三)J市统计数据产出流程 |
1.统计设计阶段 |
2.统计数据采集阶段 |
3.统计数据整理阶段 |
4.统计数据发布阶段 |
(四)J市统计数据质量管理方法 |
1.“双随机”执法检查 |
2.统计数据质量核查 |
3.统计工作宣传教育 |
4.挂牌管理重点企业 |
5.统计基层基础建设 |
三、J市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一)统计数据质量管理面临的问题 |
1.统计机构与部门统计管理不协调 |
2.全员参与管理程度不足 |
3.统计数据质量衡量标准不全面 |
4.统计数据生产流程管理能力不足 |
(二)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管理的原因 |
1.统计管理体制不健全 |
2.统计规章制度不完善 |
3.统计执法力度薄弱 |
4.统计主体对统计数据质量标准不同 |
5.统计数据生产流程重视程度不足 |
6.统计队伍建设薄弱 |
四、加强J市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管理的对策 |
(一)明确统计数据主体及其责任 |
1.建立专门的统计数据质量管理部门 |
2.协调统计机构与部门统计管理 |
3.规范统计数据主体责任 |
(二)规范统计数据生产流程管理 |
1.完善统计规章制度 |
2.统一统计数据质量衡量标准 |
3.统计设计合理化 |
4.统计数据采集科学化 |
5.统计数据整理规范化 |
6.统计数据发布透明化 |
(三)加大统计执法监督检查力度 |
1.加强统计法律法规宣传 |
2.扩大统计执法队伍 |
3.多部门联合执法检查 |
4.加大违纪违法案件惩处力度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T市统计部门数据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
一、研究思路 |
二、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核心概念和相关理论 |
第一节 核心概念 |
一、政府统计 |
二、统计部门数据质量管理 |
三、统计部门数据质量标准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
二、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三章 T市统计部门数据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T市统计部门数据质量管理现状 |
一、T市统计部门组织架构 |
二、统计部门数据采集上报工作流程 |
三、统计部门数据的分析和公布 |
四、统计法治监督 |
第二节 T市统计部门数据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
一、统计部门数据真实性受到质疑 |
二、源头统计数据准确性不高 |
三、统计部门数据时效性差 |
四、统计部门数据适用性不高 |
第三节 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
一、统计部门在权责方面不够明确 |
二、统计部门对统计调查对象监管不到位 |
三、统计部门数据处理方法落后 |
四、统计部门数据应用领域拓展不足 |
第四章 中外统计数据质量管理经验借鉴 |
第一节 国外统计数据质量管理经验借鉴 |
一、美国统计数据质量管理经验借鉴 |
二、日本统计数据质量管理经验借鉴 |
三、德国统计数据质量管理经验借鉴 |
四、加拿大统计数据质量管理经验借鉴 |
第二节 国内统计数据质量管理经验借鉴 |
一、香港统计数据服务理念先进 |
二、山东省济宁市统计体制改革初有成效 |
三、浙江省嘉兴市统计数据采集实行网格化管理 |
四、山东省青岛市统计数据与信息技术成果互融互通 |
第五章 提高T市统计部门数据质量管理对策 |
第一节 完善统计管理体制 |
一、调整机构内部设置 |
二、积极促进政务资源整合 |
三、增强县乡级人员配备 |
四、优化内部员工激励机制 |
第二节 优化统计方法制度 |
一、改良政府统计指标体系 |
二、深化调查方法 |
三、建立大数据体系 |
第三节 健全统计部门数据质量管控机制 |
一、提高统计部门数据开发时效性 |
二、构建统计部门数据评估体系 |
三、建立健全预警系统 |
第四节 强化统计法治监督职能 |
一、建立第三方统计法治监督体系 |
二、加强统计违法处罚力度 |
三、完善统计数据报送奖惩制度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T市统计部门工作人员访谈题纲 |
附录2 T市统计调查对象工作人员访谈题纲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5)LT公司研发人员绩效管理体系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框架 |
1.4 论文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 |
2.1.1 知识型员工及其特征 |
2.1.2 绩效管理 |
2.1.3 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 |
2.2 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的工具 |
2.2.1 目标管理 |
2.2.2 关键绩效指标法 |
2.2.3 平衡记分卡 |
2.2.4 行为锚定等级评价法 |
2.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2.3.1 知识型员工绩效管理 |
2.3.2 研发人员绩效管理 |
第3章 LT公司研发人员绩效管理现状及问题 |
3.1 LT公司基本情况 |
3.1.1 LT公司背景 |
3.1.2 LT公司组织结构 |
3.2 LT公司研发人员情况及绩效管理现状 |
3.2.1 LT公司研发人员基本情况 |
3.2.2 LT公司研发管理模式 |
3.2.3 LT公司研发人员绩效管理体系现状 |
3.3 LT公司研发人员绩效管理情况的调查 |
3.3.1 LT公司研发人员绩效管理现状的访谈 |
3.3.2 LT公司研发人员绩效管理满意度问卷调查 |
3.4 LT公司研发人员绩效管理问题揭示 |
3.4.1 制定绩效计划方面的问题 |
3.4.2 绩效辅导沟通方面的问题 |
3.4.3 绩效考核评价及反馈方面的问题 |
3.4.4 绩效考核结果应用方面的问题 |
第4章 LT公司研发人员绩效管理体系优化设计 |
4.1 研发人员绩效管理体系优化设计的纲领 |
4.1.1 绩效管理体系优化设计的原则 |
4.1.2 绩效管理体系优化设计的依据 |
4.1.3 绩效管理体系优化设计的思路 |
4.2 制定绩效计划部分的优化设计 |
4.2.1 研发人员绩效指标体系的详细设计 |
4.2.2 绩效考核周期的确定 |
4.2.3 绩效指标体系的考核依据选择 |
4.2.4 针对项目部管理人员的绩效计划 |
4.3 绩效辅导沟通部分的优化设计 |
4.4 绩效考核评价及反馈部分的优化设计 |
4.4.1 绩效考核评价的优化设计 |
4.4.2 绩效反馈的优化设计 |
4.4.3 针对项目部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评价与反馈方案 |
4.5 绩效考核结果应用部分的优化设计 |
4.5.1 研发人员真实需求分析 |
4.5.2 惩罚性应用措施 |
4.5.3 物质型激励 |
4.5.4 非物质型激励 |
第5章 LT研发人员绩效管理优化体系的实施保障措施 |
5.1 制度保障措施 |
5.1.1 制定绩效管理优化保障制度 |
5.1.2 建立健全研发人员能力成长机制 |
5.2 人员保障措施 |
5.2.1 LT公司高层管理者的支持 |
5.2.2 绩效管理优化工作推进委员会 |
5.3 沟通保障措施 |
5.3.1 明确绩效信息收集及统计的方法与流程 |
5.3.2 完善沟通实施的相关保障机制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不足及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6)数据质量管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技术和理论基础 |
2.1 数据存储技术 |
2.1.1 RDS |
2.1.2 TiDB |
2.1.3 MySQL |
2.1.4 Redis |
2.2 数据同步与分析技术 |
2.2.1 Druid |
2.2.2 Kafka |
2.2.3 Hive |
2.3 数据计算任务相关技术 |
2.3.1 ECS |
2.3.2 Quartz |
2.4 后端开发技术 |
2.4.1 SpringBoot |
2.4.2 Nginx |
2.4.3 Tomcat |
2.5 前端开发技术 |
2.5.1 Vue.js |
2.5.2 ECharts |
2.5.3 mxGraph |
2.6 Paxos算法 |
2.6.1 Basic Paxos |
2.6.2 Multi Paxos |
2.7 Raft算法 |
2.7.1 Leader Election |
2.7.2 Log Replication |
2.7.3 Safety |
2.8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需求分析 |
3.1 引言 |
3.2 系统用户 |
3.3 系统角色 |
3.4 功能性需求 |
3.4.1 数据标准 |
3.4.2 质量管理 |
3.4.3 知识库 |
3.4.4 元数据 |
3.4.5 系统健康监控 |
3.5 非功能性需求 |
3.5.1 易用性 |
3.5.2 数据精度 |
3.5.3 性能需求 |
3.5.4 容错性 |
3.5.5 扩展性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概要设计 |
4.1 引言 |
4.2 总体架构 |
4.3 功能结构 |
4.4 整体流程 |
4.5 数据模型 |
4.5.1 数据模型概述 |
4.5.2 逻辑结构设计 |
4.5.3 物理结构设计 |
4.6 运行环境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详细设计与实现 |
5.1 引言 |
5.2 规约 |
5.3 数据标准 |
5.3.1 用户字典 |
5.3.2 数据规范 |
5.4 质量管理 |
5.4.1 质量模型 |
5.4.2 实体表 |
5.4.3 表关联关系 |
5.4.4 检查规则 |
5.4.5 质检方案 |
5.4.6 质量监控 |
5.4.7 质量分析 |
5.4.8 质检报告 |
5.5 知识库 |
5.6 元数据 |
5.7 系统健康监控 |
5.8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部署与运行方案 |
6.1 引言 |
6.2 质量检查多线程方案 |
6.3 主从复制与读写分离方案 |
6.4 分布式缓存方案 |
6.5 集群部署方案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系统测试与验证 |
7.1 引言 |
7.2 功能性测试 |
7.2.1 数据标准 |
7.2.2 质量管理 |
7.2.3 知识库 |
7.2.4 元数据 |
7.2.5 系统健康监控 |
7.3 非功能性测试 |
7.3.1 性能测试 |
7.3.2 可用性测试 |
7.3.3 扩展性测试 |
7.4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8.1 总结 |
8.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提高Z市工业统计数据质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研究动态述评 |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5 创新点 |
第二章 有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统计 |
2.1.2 统计数据质量 |
2.1.3 工业统计 |
2.2 理论基础 |
2.2.1 统计误差理论 |
2.2.2 利益相关者理论 |
2.2.3 公共选择理论 |
2.2.4 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三章 Z市工业统计数据质量工作的现状 |
3.1 Z市统计架构及职责 |
3.2 Z市工业统计业务流程 |
3.3 Z市提高工业统计数据质量取得的成效 |
3.3.1 夯实了统计工作基础 |
3.3.2 工业数据更加衔接 |
3.3.3 构建了数据统计检查机制 |
3.3.4 工业统计数据质量逐年提高 |
3.4 Z市工业统计数据质量评价实证分析 |
第四章 Z市工业统计数据质量工作中存在问题及成因 |
4.1 提高工业统计数据质量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
4.1.1 源头数据质量较低 |
4.1.2 企业统计人员工作意识影响数据误差率 |
4.1.3 工业统计独立性差 |
4.1.4 统计执法氛围不强 |
4.2 问题成因 |
4.2.1 基层统计人员队伍力量薄弱 |
4.2.2 企业领导统计工作意识不足 |
4.2.3 统计管理体制缺陷 |
4.2.4 缺乏刚性的统计法制保障 |
第五章 提高Z市工业统计数据质量的对策分析 |
5.1 加强基层统计建设 |
5.1.1 工业统计人员规范化 |
5.1.2 加强对工业统计关键指标的审核 |
5.1.3 建立合理的工业指标体系 |
5.2 提高企业统计工作重视程度 |
5.3 增强统计独立性 |
5.3.1 实行“三位一体”统计管理体制 |
5.3.2 落实统计责任体系 |
5.3.3 健全政绩考核体系减少干预 |
5.4 落实统计执法和监督制度 |
5.4.1 深化统计法治建设 |
5.4.2 加强普法宣传教育 |
5.4.3 增加执法的强制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Z市基层统计基本情况调查表 |
附录二 层次分析法专家调查问卷 |
致谢 |
(9)兰州市居民收支调查数据质量管理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研究评述 |
1.3 研究思路 |
1.4 研究框架 |
1.5 研究方法 |
1.6 研究创新与研究不足 |
1.6.1 研究创新 |
1.6.2 研究不足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居民收支调查 |
2.1.2 居民收支调查数据质量 |
2.1.3 居民收支调查数据质量管理 |
2.2 理论基础与理论启示 |
2.2.1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
2.2.2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三章 兰州市居民收支调查数据质量管理现状分析 |
3.1 兰州市居民收支调查数据质量管理的基本情况 |
3.2 兰州市居民收支调查数据质量管理的利益相关主体 |
3.3 兰州市居民收支调查数据质量管理的工作流程 |
第四章 兰州市居民收支调查数据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
4.1 样本管理阶段存在的问题 |
4.1.1 换户影响样本稳定性 |
4.1.2 摸底调查不够严谨 |
4.1.3 上门开户受阻力 |
4.2 数据采集阶段存在的问题 |
4.2.1 记账规范程度不高 |
4.2.2 业务培训成效不明显 |
4.2.3 调查员能力参差不齐 |
4.3 数据处理阶段存在的问题 |
4.3.1 数据审核把关不严格 |
4.3.2 调查员责任心有待提升 |
4.4 数据评估阶段存在的问题 |
4.4.1 考核指标设置宽泛 |
4.4.2 内部评估依据单一 |
第五章 兰州市居民收支调查数据质量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5.1 样本管理阶段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5.1.1 调查队职能定位制约工作推进 |
5.1.2 样本替换偏差影响代表性 |
5.2 数据采集阶段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5.2.1 调查员队伍管理不力 |
5.2.2 调查对象配合程度不高 |
5.3 数据处理阶段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5.3.1 调查业务人员职业倦怠 |
5.3.2 业务人员审核甄别能力不足 |
5.4 数据评估阶段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5.4.1 数据评估操作层面受限 |
5.4.2 数据评估量化难度大 |
第六章 国内外先进经验借鉴 |
6.1 国外管理经验借鉴 |
6.1.1 加拿大经验借鉴 |
6.1.2 日本经验借鉴 |
6.2 国内管理经验借鉴 |
6.2.1 杭州经验借鉴 |
6.2.2 桂林经验借鉴 |
第七章 兰州市居民收支调查数据质量管理优化的对策 |
7.1 样本管理阶段的优化对策 |
7.1.1 合理优化调查样本结构 |
7.1.2 营造氛围提高开户成功率 |
7.1.3 严格措施规范样本维护 |
7.2 数据采集阶段的优化对策 |
7.2.1 聚焦问题提升培训的实操性 |
7.2.2 打好“感情牌”提高调查对象配合度 |
7.2.3 充分发挥辅助调查员的纽带作用 |
7.3 数据处理阶段的优化对策 |
7.3.1 加大基础工作检查力度 |
7.3.2 运用信息化提高数据审核水平 |
7.4 数据评估阶段的优化对策 |
7.4.1 建立科学规范的数据质量评估体系 |
7.4.2 引入第三方参与数据评估监督 |
7.4.3 着眼需求提升统计服务水平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8.1 研究结论 |
8.2 未来的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附录:访谈提纲 关于兰州市居民收支调查数据质量管理的调研 |
致谢 |
(10)县级政府统计数据质量问题研究 ——以F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研究评述 |
1.3 研究思路 |
1.4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政府统计部门与县级政府统计部门 |
2.1.2 政府统计管理体制 |
2.1.3 政府统计数据质量 |
2.1.4 大数据 |
2.2 本文的理论基础 |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
2.2.2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
2.2.3 绩效考核 |
第3章 F县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的现状 |
3.1 F县统计机构及其工作情况 |
3.1.1 F县统计局主要职责 |
3.1.2 F县统计局在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方面所做的工作 |
3.2 F县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的调查分析 |
3.2.1 问卷的设计、发放和回收 |
3.2.2 关于问卷的分析 |
3.3 F县政府统计数据质量存在的基本问题 |
3.3.1 统计数据存在虚报、瞒报现象 |
3.3.2 统计数据准确性不高 |
3.3.3 统计数据不完整 |
3.3.4 统计数据及时性不够 |
3.3.5 统计机构对统计数据质量监督不力 |
3.4 小结 |
第4章 F县政府统计数据质量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
4.1 统计数据的采集、处理过程不透明 |
4.1.1 某些统计数据来源不准确 |
4.1.2 统计数据过程不透明 |
4.1.3 统计数据衔接性不高 |
4.1.4 政府统计数据利用率不高 |
4.2 考核机制不够优化 |
4.2.1 经济考核只注重结果,不重视数据产生过程 |
4.2.2 本位主义严重、部门利益至上 |
4.2.3 基层统计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 |
4.3 统计管理体制有待完善 |
4.3.1 统计机构独立性不够 |
4.3.2 统计数据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 |
4.4 统计执法流于形式 |
4.4.1 统计法律法规不健全 |
4.4.2 专业执法检查人员少 |
4.5 统计技术手段落后 |
4.6 小结 |
第5章 山东省其他地方政府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经验借鉴 |
5.1 东营市统计局的经验 |
5.2 济宁市统计局的经验 |
5.3 泰安市宁阳县统计局的经验 |
5.4 经验启示 |
5.4.1 构建“大统计”体系,整合部门资源 |
5.4.2 加强镇级统计站建设,激发统计活力 |
5.4.3 利用大数据完善统计业务流程,夯实数据质量 |
5.5 小结 |
第6章 提高县级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的对策建议 |
6.1 强化责任意识,从源头上严把统计数据质量关 |
6.2 完善考核体系,重视统计数据产生过程 |
6.3 强化统计工作的法治化建设,加大执纪问责力度 |
6.4 注重对统计专业人才培养和使用 |
6.5 做好对县级统计工作的监督 |
6.6 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等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
6.7 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问卷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四、统计数据质量的评价体系设置(论文参考文献)
- [1]城市轨道交通效率评价方法研究[D]. 程璇.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2]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D]. 陈慧欣.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1(12)
- [3]J市统计数据质量管理问题研究[D]. 李俊凤. 吉林大学, 2021(01)
- [4]T市统计部门数据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D]. 褚春楠. 沈阳师范大学, 2021(12)
- [5]LT公司研发人员绩效管理体系优化研究[D]. 周翔. 山东大学, 2021(02)
- [6]数据质量管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赵文争.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7]提高Z市工业统计数据质量研究[D]. 孙帅. 河北大学, 2021(02)
- [8]我国基层统计数据质量提升研究 ——基于国家统计局X调查队的调查[D]. 张广超. 济南大学, 2021
- [9]兰州市居民收支调查数据质量管理的优化研究[D]. 李若郗. 兰州大学, 2021(12)
- [10]县级政府统计数据质量问题研究 ——以F县为例[D]. 李姗姗. 山东大学, 2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