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同配合饲料饲喂蝎子效果(论文文献综述)
杨敬竞[1](2021)在《蜘蛛毒液多肽抗烟粉虱应用初探》文中指出烟粉虱(Bemisia tabaci)广泛分布于我国境内,是多种重要植物病毒的传播介体,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目前,我国境内对烟粉虱的防控主要依赖化学防治手段,综合防控措施的发展仍不够成熟。随着化学杀虫剂的大量使用,烟粉虱已对多种杀虫剂产生了抗性。蜘蛛等捕食者的毒液中,神经毒性多肽(神经毒肽)种类丰富且具有较强的杀虫活性。利用毒液中昆虫特异性的神经毒肽防控害虫,既可有效延缓抗性的产生,也能减少常规化学杀虫剂对生态环境及食品安全的威胁。然而,开发利用蜘蛛毒液多肽防控烟粉虱的研究仍处于空白阶段。应用神经毒肽防控害虫的关键在于将其运输至昆虫血淋巴中的靶标位点。目前,利用昆虫病原真菌及纳米技术等手段可帮助神经毒肽穿越昆虫体表屏障进入血淋巴,但是该种方法的特异性较差。此外,利用虫传病毒的外壳蛋白(capsid protein,CP)作为运载蛋白可增强神经毒肽穿越昆虫肠道屏障进入血淋巴的能力,起到特异性的杀虫效果。为探索蜘蛛毒液中毒性多肽在烟粉虱防控中的应用前景,本研究首先筛选了部分神经毒肽并验证其对烟粉虱的血淋巴毒性。同时,我们尝试利用烟粉虱特异性传播的菜豆金黄花叶病毒属病毒的外壳蛋白帮助神经毒肽穿越烟粉虱中肠屏障进入血淋巴。主要结果如下:1)毒性多肽的筛选及其对烟粉虱血淋巴毒性的验证通过对已有报道的毒性多肽的筛选,我们得到了8个具有抗烟粉虱潜力的毒性多肽。随后,我们选取了其中5个神经毒肽并利用显微注射技术测定其对烟粉虱的血淋巴毒性。结果表明,ω-HXTX-Hv1a(Hv1a)、μ-AGTX-Aa1a(Aa1a)神经毒肽对烟粉虱存在一定的血淋巴毒性,显微注射GST-Hv1a、GST-Aa1a后,烟粉虱死亡率显着上升,产卵量显着降低。2)病毒外壳蛋白融合毒肽的经口毒性验证通过人工饲喂实验,我们对GST-Hv1a、GST-Aa1a的经口毒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其对烟粉虱的存活率没有显着影响。随后,通过对不同病毒CP可溶性的比较,我们选用了木尔坦棉花曲叶病毒(cotton leaf curl Multan virus,CLCuMuV)的CP作为Hv1a的运载蛋白,进行融合表达后饲喂烟粉虱验证其经口毒性,结果表明其对烟粉虱的存活率同样没有显着影响。3)表达病毒外壳蛋白转基因植物的构建为进一步探索病毒CP在帮助神经毒肽进入烟粉虱血淋巴中的作用,我们首先在本氏烟(Nicotiana benthamiana)瞬时表达CP并证实了烟粉虱可取食植物中表达的CP。随后,荧光共聚焦结果显示Hv1a-GFP可在本氏烟中正常发出荧光,CP-GFP与GFP-CP则无法正常发出荧光。同时,本研究构建了Hv1aGFP、CP-GFP转基因拟南芥,验证后获得了可正常表达Hv1a-GFP蛋白的拟南芥,但并未获得可正常表达CP-GFP的转基因拟南芥。后续的研究中,利用GFP荧光可观察烟粉虱取食后CP及Hv1a在烟粉虱体内的分布情况。综上所述,本研究筛选了具有抗烟粉虱潜力的神经毒肽并验证了Hv1a及Aa1a对烟粉虱的血淋巴毒性。随后,我们尝试利用病毒CP作为运载蛋白帮助毒性多肽穿越烟粉虱中肠屏障。我们通过瞬时表达技术验证了烟粉虱能够取食植物中表达的CP,并构建了Hv1a-GFP及CP-GFP转基因植物用于观察CP作为运载蛋白帮助神经毒肽进入血淋巴的潜力。本研究为筛选合适的蜘蛛毒肽开发针对烟粉虱或半翅目昆虫的生物杀虫剂提供了参考,同时也为后续抗烟粉虱转基因植物的开发起到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荆海全[2](2020)在《利用鸡粪生产亮斑扁角水虻工艺及综合利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亮斑扁角水虻(Hermetia illucens,black soldier fly)是双翅目水虻科(sratiomyidae)亮斑扁角属(Hermatia)[1]的一种完全变态的营腐生性食源昆虫。亮斑扁角水虻因繁殖快、免疫力强、嗜群居、取食范围广泛、代谢快等特点已在全球多地广泛分布,但新疆尚未见相关报道。本研究在新疆进行了亮斑扁角水虻研究,详细报道了亮斑扁角水虻不同期的生活习性及水虻形态。以鸡粪作为主要培养料进行了生产水虻工艺研究,且用生产出的水虻幼虫开展了动物饲喂试验;以水虻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虫粪及虫壳为原料复合解淀粉芽孢杆菌制备了液态生物有机肥;初步确定了鸡粪生产水虻和生物有机肥工艺相关参数,总体实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用玉米:麸皮:水=1:1:1.2的比例,温度为27±1℃,湿度为60%±10%在新疆饲养水虻(每4天更换一次养料)从卵到成虫历期约40天,与内地相比基本没有差异,且在该饲养条下能够在本地区世代循环养殖源源不断提供虫卵.观察并记录了亮斑扁角水虻卵、幼虫、蛹、成虫及其其生殖器形态,发现除生殖器雌雄差异较大外,雌雄总体形态相似,背板及触角扁节稍有区别,另外水虻复眼发育迟缓,适宜隐藏在鸡粪等基质中下部取食;筛选到了对亮斑扁角水虻雌性成虫有诱导产卵效果的两株菌e1、Y3,其发酵液处理组平均产卵量分别为对照组的6.26倍和7.40倍,两株菌皆为革兰氏阳性菌,16s RNA测序初步鉴定e1为解淀粉芽孢杆菌,Y3为节杆菌属。2、辅助鸡粪生产亮斑扁角水虻的辅料为用玉米麸皮饲喂水虻产生的尾料,用单因子结合正交试验方法得出最适生产工艺为接种7g(单只重约0.0015g)亮斑扁角水虻幼虫于3/5鸡粪+2/5尾料中培养10d,且三种因素对水虻产量影响顺序为接种量>鸡粪添加比>培养时间,在此工艺下可得到63.48g幼虫,8倍放大验证试验得到495g亮斑扁角水虻,与理论值507.82g较为接近。筛选到了一株对亮斑扁角水虻有促生长作用的菌株e6,与对照相比其可提高水虻产量13.56%。经革兰氏染色及16s RNA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小鼠饲喂试验表明亮斑扁角水虻幼虫可以作为饲用蛋白,部分替代鼠粮,但替代量不宜过多,以替代量为1/12较宜。3、用鸡粪生产亮斑扁角水虻的残余尾料因吸引虫害不适宜直接用于番茄基肥,但可制备成甲壳胺液体生物有机肥;用浓度41%Na OH溶液按照料液比1:100、浸提温度100℃、浸提3h可制得脱乙酰度43.86%的白色颗粒状甲壳胺;本研究制备的甲壳胺液体生物有机肥经过三次施肥能够明显促进番茄苗生长,其中在液体生物有机肥中添加0.5g甲壳胺/200ml液体生物有机肥组番茄生长较好。其叶片数、茎粗、地上鲜重、地上干重、地下干重、叶绿素a、叶绿素b分别较对照组增加了14.12%、17.20%、11.07%、14.06%、15.87%、13.43%、5.03%和22.74%。
王增年[3](2015)在《可经营利用陆生野生动物繁育技术(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经营利用价值鳖肉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是人们喜爱的上等佳肴。鳖的头、甲、卵、血、胆等均可入药,对心脏病、食欲不振、便秘、肺病、肝病、痔疮及贫血等症,均有良好的疗效。在国内外市场上,鳖一直是畅销的特种水产品,历来供不应求。鳖的饲养管理建造鳖池要选择光照良好、温暖宁静且供排水方便的地方。鳖池的大小依饲养规模及场院大小而定。池深约1.5米,池底土质为保水性能较好
徐世才,沈雪健,王强,韩秀昆[4](2014)在《东亚钳蝎人工复合饲料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解决单一的饲料容易造成东亚钳蝎营养不良,生命周期延长,成活率低的问题。方法:以肉泥(猪肉、鸡肉、兔肉)、麸皮(炒黄)、食糖、牛奶、青菜泥、复合维生素为原料,用Minitab(R)15.1.1.0.0.设计配制出7种不同的复合饲料。结果:以黄粉虫为主,添加不同复合饲料对东亚钳蝎的体重增长、死亡率、产仔量影响显着。复合饲料5在降低青年蝎死亡率效果显着;但复合饲料4在提高幼蝎、青年蝎体重增重和母蝎产仔量效果最好,其他各项指标也比较理想,饲料中肉泥(猪肉、鸡肉、兔肉)、麸皮(炒黄)、食糖、牛奶、青菜泥、复合维生素比例分别为30.00%、25.00%、20.08%、15.58%、8.08%和1.25%。结论:东亚钳蝎的生长受饲料种类影响显着,在生产中,黄粉虫+复合饲料4可推广使用。
冯幼,肖森光,刘春生,潘挺,郭发祥[5](2012)在《蝎子生态学研究概况》文中指出蝎子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具有熄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疼的功效。文章就蝎子的生活特性、病害及防治等方面作一综述。
张丽坤,曹莉,韩日畴[6](2009)在《全蝎养殖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中药材全蝎人工养殖的条件、繁殖、饲养管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养殖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张丽[7](2007)在《黄粉虫肠道细菌及饲料成分选择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主要在黄粉虫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分离鉴定、不同饲料对黄粉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等方面做了初步的研究。分离鉴定出黄粉虫肠道内的5个优势细菌菌株,初步探索了不同饲料的配方和成本,明确了微生态制剂对黄粉虫生长发育的积极作用,为探索大规模饲养黄粉虫的主要途径、方式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在黄粉虫和黑粉虫肠道中分别分离获得5株细菌,对其菌体形态、培养性状、染色反应、生理生化反应等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黄粉虫的5个细菌菌株分别属于金杆菌属、球形芽孢杆菌、微杆菌属、巨大芽孢杆菌、短小杆菌属;黑粉虫的5个细菌菌株分别属于金杆菌属、李斯特氏菌属、微杆菌属、莫拉氏菌属、短小杆菌属。金杆菌属、微杆菌属和短小杆菌属均在两种昆虫肠道中出现,说明黄粉虫和黑粉虫肠道细菌状况与其所取食的饲料、所处的环境及长期进化有较大相关性。2.将黄粉虫肠道中分离出的优势菌株制成微生态制剂,对黄粉虫幼虫进行饲喂,发现优势菌株短小杆菌对黄粉虫生长发育影响最为明显,黄粉虫饲料中每克饲料含有短小杆菌属10×108个菌的数量是最佳含量。3.用不同饲料饲喂黄粉虫发现,在黄粉虫麦麸饲料中添加豆腐渣是可行的,其消化率、利用率和转化率分别为70.75%、11.09%、16.68%。进一步实验后确定添加5%的豆腐渣含量是性价比最高的饲料,其成本价远低于纯麦麸组。4.通过对果渣(苹果渣)、食用菌渣(普通蘑菇)的添加试验比较,得知添加15%的果渣组黄粉虫幼虫的增重最多;而添加食用菌渣对黄粉虫增重效果差,因此,生产中不宜将食用菌渣添加到饲料中。
文志强,李秉诚[8](2003)在《不同动植物配合饲料饲喂蝎子效果试验》文中认为合理进行蝎子饲料的配制 ,不仅可以提高其生产性能 ,而且还可有效降低疾病的发生。在人工养殖过程中 ,由于条件所限 ,导致蝎子生长发育过程中某些生长因子的摄入缺乏。适当的添加配合料即可改善蝎子的适口性 ,又可增加蝎子对某些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的摄入。要尽量满足其生长发育阶段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为避免因食物品种单一而造成蝎子营养不良 ,饲养蝎子时 ,必须投以组合饲料 ,使蝎子能摄取到全面、丰富的营养 ,以增强蝎子的繁殖能力 ,促进生长发育。
文志强,李秉诚[9](2002)在《不同配合饲料饲喂蝎子效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蝎子为肉食性动物,喜爱的食物多为鲜活、体软多汁,具有丰富蛋白质与脂肪的饲料,单一饲料常会造成蝎子出现消化不良、生长发育缓慢等现象,因此,如何保证人工饲养条件下蝎子营养的全面性,是提高全蝎养殖效益的必要条件,本试验就是针对这一问题开展的。
马琴,李爱萍,冯强,孙京魁,张凡华[10](2002)在《不同饲料饲喂蝎效果对比试验》文中研究说明
二、不同配合饲料饲喂蝎子效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不同配合饲料饲喂蝎子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蜘蛛毒液多肽抗烟粉虱应用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文献综述与选题依据 |
1.1 烟粉虱 |
1.1.1 烟粉虱概述 |
1.1.2 烟粉虱隐存种 |
1.1.3 烟粉虱的防控 |
1.2 双生病毒 |
1.2.1 双生病毒概述 |
1.2.2 双生病毒的危害 |
1.2.3 烟粉虱对菜豆金黄花叶病毒属病毒的传播 |
1.3 蜘蛛毒液 |
1.3.1 毒液的成分 |
1.3.2 毒性多肽的筛选 |
1.3.3 神经毒肽的转运 |
1.4 立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
1.4.1 立题依据 |
1.4.2 研究内容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基本材料 |
2.1.1 供试昆虫 |
2.1.2 供试植物 |
2.1.3 供试病毒 |
2.2 仪器设备及试剂耗材 |
2.2.1 主要商用仪器设备 |
2.2.2 其他设备 |
2.2.3 实验试剂 |
2.2.4 实验耗材 |
2.3 基本实验技术与方法 |
2.3.1 烟粉虱总DNA的提取 |
2.3.2 烟粉虱隐存种鉴定 |
2.3.3 DNA琼脂糖凝胶电泳 |
2.3.4 分子亚克隆 |
2.3.5 蛋白质原核表达及纯化 |
2.3.6 SDS-PAGE及考马斯亮蓝染色 |
2.3.7 Western blot检测 |
2.3.8 蛋白浓度检测 |
2.3.9 本研究所用引物 |
3 神经毒肽的筛选及其对烟粉虱血淋巴毒性的验证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供试昆虫与植物 |
3.1.2 主要试剂和耗材 |
3.1.3 神经毒肽的筛选 |
3.1.4 表达与纯化 |
3.1.5 显微注射 |
3.1.6 产卵量测定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神经毒肽的筛选 |
3.2.2 神经毒肽的表达及纯化 |
3.2.3 显微注射神经毒肽对烟粉虱存活率的影响 |
3.2.4 显微注射神经毒肽对烟粉虱产卵量的影响 |
3.3 讨论 |
4 病毒外壳蛋白融合毒肽的经口毒性及转基因植物构建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供试昆虫与植物 |
4.1.2 主要试剂和耗材 |
4.1.3 双层膜人工饲喂 |
4.1.4 本氏烟瞬时表达 |
4.1.5 转基因拟南芥的构建 |
4.1.6 植物蛋白的提取 |
4.1.7 烟粉虱蛋白的提取 |
4.1.8 植物DNA的提取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神经毒肽的人工饲喂 |
4.2.2 CP融合毒肽的表达纯化 |
4.2.3 饲喂CP融合毒肽对烟粉虱存活率的影响 |
4.2.4 病毒外壳蛋白与神经毒肽在本氏烟中的瞬时表达 |
4.2.5 转基因拟南芥的构建 |
4.3 讨论 |
5 总讨论 |
5.1 全文总结 |
5.2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
5.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及值得继续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2)利用鸡粪生产亮斑扁角水虻工艺及综合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鸡肉需求及鸡粪产生 |
1.2 鸡粪堆积的危害及营养价值 |
1.3 鸡粪处理与利用方法 |
1.3.1 干燥法 |
1.3.2 堆肥法 |
1.3.3 沼气发酵法 |
1.3.4 生物处理法 |
1.4 食源性昆虫种类及其研究的必要性 |
1.5 亮斑扁角水虻 |
1.5.1 亮斑扁角水虻国内研究现状 |
1.5.2 亮斑扁角水虻国外研究现状 |
1.6 甲壳素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进展 |
1.7 生物有机肥 |
1.7.1 亮斑扁角水虻尾料制作有机肥改良土壤必要性 |
1.7.2 解淀粉芽孢杆菌液体生物有机肥 |
1.7.3 液体生物有机肥种植番茄 |
1.8 本研究的内容及目的意义 |
1.9 本研究的创新点 |
1.10 技术路线 |
第2章 亮斑扁角水虻形态观察及诱产卵菌的初步筛选 |
2.0 引言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材料 |
2.1.1.1 供试虫卵 |
2.1.1.2 设备及装置 |
2.1.1.3 培养基及培养料 |
2.1.2 方法 |
2.1.2.1 不同培养条件下亮斑扁角水虻发育时间点 |
2.1.2.2 不同期亮斑扁角水虻的养殖管理 |
2.1.2.3 亮斑扁角水虻生活史、形态 |
2.1.2.4 亮斑扁角水虻雌雄比及寿命 |
2.1.2.5 诱产卵菌的分离、筛选和鉴定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水虻培养历期 |
2.2.2 亮斑扁角水虻生活史 |
2.2.3 亮斑扁角水虻形态特征 |
2.2.4 水虻成虫群雌雄比例、成虫重量变化规律 |
2.2.5 亮斑扁角水虻诱产卵菌筛选 |
2.2.6 亮斑扁角水虻诱产卵菌鉴定结果 |
2.3 讨论 |
2.4 结论 |
第3章 利用鸡粪生产亮斑扁角水虻工艺及其部分替代鼠粮对昆明小鼠生长的影响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材料 |
3.2.2 方法 |
3.2.2.1 亮斑扁角水虻卵的计数 |
3.2.2.2 不同处理对孵化率的影响 |
3.2.2.3 样品的准备 |
3.2.2.4 辅料的选择 |
3.2.2.5 利用鸡粪生产水虻工艺设计 |
3.2.2.6 水虻促生长菌的活化 |
3.2.2.7 促生长菌的筛选 |
3.2.2.8 昆虫蛋白饲喂昆明小鼠 |
3.2.2.9 小鼠指标测量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亮斑扁角水虻卵标准曲线的制作及不同处理下的孵化率 |
3.3.2 CB辅助鸡粪饲喂亮斑扁角水虻工艺初探效果 |
3.3.3 CBW辅助鸡粪生产亮斑扁角水虻单因素结果 |
3.3.4 正交实验结果 |
3.3.5 最适工艺8倍放大验证结果 |
3.3.6 亮斑扁角水虻促生长菌的筛选 |
3.3.7 促生长菌的鉴定结果 |
3.3.8 亮斑扁角水虻幼虫作为饲料添加剂对昆明小鼠生长的影响 |
3.3.8.1 昆明小鼠重量、取食量、状态 |
3.3.8.2 饲喂水虻对昆明小鼠内脏系数的影响 |
3.3.8.3 饲喂水虻对昆明小鼠血液生化的影响 |
3.3.8.4 昆明小鼠肠道菌的计数结果 |
3.4 讨论 |
3.5 结论 |
第4章 甲壳胺液体生物有机肥的制备及对番茄苗生长的影响 |
4.0 引言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材料 |
4.1.2 方法 |
4.1.2.1 基质温度的测定 |
4.1.2.2 基质pH、电导率的测定 |
4.1.2.3 基质营养的测定方法 |
4.1.2.4 番茄苗的种植 |
4.1.2.5 番茄苗的管理 |
4.1.2.6 甲壳胺解淀粉芽孢杆菌液体生物有机肥的制备 |
4.1.2.7 番茄苗参数的测量 |
4.1.2.8 番茄苗的施肥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基质温度随时间变化 |
4.2.2 基质pH、电导率随时间变化结果 |
4.2.3 基质营养测定结果 |
4.2.4 解淀粉芽孢杆菌的筛选 |
4.2.5 甲壳素脱乙酰制备甲壳胺工艺 |
4.2.6 甲壳胺液体生物有机肥对番茄苗生长的影响 |
4.3 讨论 |
4.4 结论 |
第5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
5.1 全文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4)东亚钳蝎人工复合饲料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
1.1试验材料 |
1.1.1材料: |
1.1.2材料的制备: |
1.1.3仪器: |
1. 2试验方法 |
1.2.1试验时间、地点: |
1.2.2饲喂方式: |
1.2.3管理方式: |
1.2.4测定项目: |
1.2.5饲料结构及配方: |
1.2.6测定方法: |
2结果与分析 |
2.1不同复合饲料下幼蝎体重变化量 |
2.2不同复合饲料下幼蝎死亡率 |
2.3不同复合饲料下青年蝎体重变化量 |
2.4不同复合饲料下青年蝎死亡率 |
2.5不同复合饲料下母蝎死亡率 |
2.6不同复合饲料下母蝎产仔量 |
3结论与讨论 |
(5)蝎子生态学研究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蝎子生活习性 |
1.1 蝎子栖息环境 |
1.2 蝎子对温度要求 |
1.3 蝎子对湿度要求 |
1.4 蝎子对食物要求 |
2 蝎毒 |
3 蝎子疫病、敌害与防治 |
3.1 蝎子常见疫病 |
3.2 病害的防治 |
3.3 蝎子的天敌与防御 |
3.3.1 蚂蚁危害及防御 |
3.3.2 老鼠危害及防御 |
4 小结 |
(6)全蝎养殖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养殖环境条件 |
1.1 自然常温养殖 |
1.2 恒温养殖及湿度控制 |
1.3 生态养蝎 |
1.4 无土养殖[6] |
1.5 全黑养殖[7] |
1.6 与其他动物混养 |
2 养殖场所与工具、设备 |
2.1 盆养、缸养或瓶养 |
2.2 建饲养池 |
2.3 室内养殖 |
2.4 其他工具和设备 |
3 引种 |
3.1 引种前准备 |
3.2 引种时间 |
3.3 种蝎的选择 |
3.4 雌雄比例 |
3.5 运输 |
4 繁殖、杂交 |
5 饲养管理 |
5.1 饲料 |
5.2 不同生长阶段的饲养管理 |
5.2.1 种蝎的饲养 |
5.2.2 仔蝎的饲养管理 |
5.3 蝎病及其天敌的防治 |
5.3.1 蝎病 |
5.3.2 病害的防治 |
5.3.3 蝎天敌及预防 |
6 展望 |
(7)黄粉虫肠道细菌及饲料成分选择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引言 |
1.1 黄粉虫的历史起源 |
1.2 黄粉虫生物学特性 |
1.3 黄粉虫的研究现状及综合利用 |
1.4 微生态制剂的利用 |
1.5 饲料来源及加工利用 |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肠道细菌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
2.1.1 肠道细菌的分离及培养 |
2.1.1.1 试验材料 |
2.1.1.2 试验方法 |
2.1.2 肠道细菌的鉴定 |
2.1.2.1 试验材料 |
2.1.2.2 试验方法 |
2.2 微生态制剂对黄粉虫幼虫增重的影响 |
2.2.1 微生态制剂的制备 |
2.2.1.1 试验材料 |
2.2.1.2 试验方法 |
2.3 不同饲料对黄粉虫幼虫增重的影响 |
2.3.1 试验材料 |
2.3.2 试验方法 |
2.4 添加不同含量豆腐渣对黄粉虫幼虫增重的影响 |
2.4.1 试验材料 |
2.4.2 试验方法 |
2.5 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果渣、食用菌渣对黄粉虫增重的影响 |
2.5.1 试验材料 |
2.5.2 试验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肠道细菌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
3.1.1 黄粉虫、黑粉虫肠道细菌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
3.1.2 黄粉虫、黑粉虫肠道细菌的培养性状 |
3.1.3 温度、pH 值及渗透压对细菌的影响 |
3.1.4 供试菌株生理生化性状 |
3.1.5 供试菌株鉴定结果 |
3.2 微生态制剂对黄粉虫幼虫增重的影响 |
3.3 不同饲料对黄粉虫幼虫增重的影响 |
3.3.1 饲喂黄粉虫幼虫不同饲料的成本 |
3.3.2 不同饲料饲喂对黄粉虫幼虫增重及其他指标的影响 |
3.3.3 成本分析 |
3.4 添加不同含量豆腐渣对黄粉虫幼虫增重的影响及成本计算 |
3.4.1 饲喂黄粉虫幼虫不同饲料的成本 |
3.4.2 不同饲料饲喂对黄粉虫幼虫增重及其他指标的影响 |
3.5 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果渣、食用菌渣对黄粉虫增重的影响 |
4. 讨论 |
4.1 肠道细菌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
4.2 微生态制剂对黄粉虫幼虫增重的影响 |
4.3 不同饲料对黄粉虫幼虫增重的影响 |
4.4 添加不同含量豆腐渣对黄粉虫幼虫增重的影响及成本计算 |
4.5 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果渣、食用菌渣对黄粉虫增重的影响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10)不同饲料饲喂蝎效果对比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基地情况 |
1.2 试验选蝎 |
1.3 分组 |
1.4 饲喂 |
1.5 称重 |
1.6 管理 |
1.7 观测项目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现状 |
2.2 生长发育情况见表1。 |
2.3 成活率 |
3 结论与讨论 |
4 问题及建议 |
四、不同配合饲料饲喂蝎子效果(论文参考文献)
- [1]蜘蛛毒液多肽抗烟粉虱应用初探[D]. 杨敬竞. 浙江大学, 2021(01)
- [2]利用鸡粪生产亮斑扁角水虻工艺及综合利用研究[D]. 荆海全. 新疆大学, 2020(07)
- [3]可经营利用陆生野生动物繁育技术(下)[J]. 王增年. 北京农业, 2015(36)
- [4]东亚钳蝎人工复合饲料的研究[J]. 徐世才,沈雪健,王强,韩秀昆. 中药材, 2014(03)
- [5]蝎子生态学研究概况[J]. 冯幼,肖森光,刘春生,潘挺,郭发祥. 饲料博览, 2012(07)
- [6]全蝎养殖的研究进展[J]. 张丽坤,曹莉,韩日畴. 时珍国医国药, 2009(03)
- [7]黄粉虫肠道细菌及饲料成分选择的研究[D]. 张丽. 山东农业大学, 2007(01)
- [8]不同动植物配合饲料饲喂蝎子效果试验[J]. 文志强,李秉诚. 甘肃畜牧兽医, 2003(04)
- [9]不同配合饲料饲喂蝎子效果[J]. 文志强,李秉诚.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2(12)
- [10]不同饲料饲喂蝎效果对比试验[J]. 马琴,李爱萍,冯强,孙京魁,张凡华. 中国畜牧杂志, 20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