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支架植入后近距离放疗的临床价值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支架植入后近距离放疗的临床价值

一、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内支架植入术后近距离治疗的临床价值(论文文献综述)

徐文勇[1](2021)在《胆道125Ⅰ粒子支架与普通金属裸支架治疗胆管癌并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胆道125Ⅰ粒子支架与普通金属裸支架治疗胆管癌并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10年1月至2018年6月连续性收治的51例由胆管癌引起的Bismuth-Corlette分型为Ⅰ型和Ⅱ型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按照植入支架类型不同分为粒子支架组(植入125Ⅰ粒子支架)和普通支架组(植入普通金属裸支架),最终粒子支架组纳入25例,普通支架组纳入26例,收集每个患者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和凝血酶原时间等数据,评价两种不同支架对减黄及肝功能改善的效果,比较两种支架植入后对血细胞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术后返院行CT、MRCP或胆道造影,明确患者支架再梗阻时间,定期随访记录患者术后1月、3月、6月、9月、1年、2年、3年及5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存信息,比较两组患者支架通畅率、患者生存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之间的差异。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以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时间和支架通畅时间,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以明确影响两组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按照入排标准共纳入患者51例,男性35例,女性16例,其中行125Ⅰ粒子支架植入的患者25例,普通金属裸支架植入26例;两组支架植入成功率均为100%;粒子支架术前及术后1周的TBIL分别为359.99±148.99umol/L、151.15±121.02 umol/L,普通支架术前及术后1周的TBIL分别为427.90±173.95 umol/L、119.08±106.36umol/L,两组患者术后1周减黄效果均明显,且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972)。粒子支架组的支架通畅时间为369.20±231.642天、中位通畅时间为310天、总生存期为334.24±193.384天及中位生存期为385.2天,普通支架组的支架通畅时间为194.57±118.089天、中位通畅时间为142.5天、总生存期为251.23±182.509天及中位生存期为274天,可见粒子支架在支架通畅时间(P=0.024)和总生存期(P=0.021)方面均明显长于普通支架。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χ2=0.917,P=0.821)无明显差异,植入粒子支架可提高患者的支架通畅率(χ2=4.581,P=0.032)及生存率(χ2=3.920,P=0.048)。结论:植入125Ⅰ粒子支架较普通支架相比,可延长患者的支架通畅时间和总生存期,且未增加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王建[2](2021)在《第一部分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切除术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第二部分 塑料胆管支架植入方式与不可切除肝门部胆管癌梗阻性黄疸减黄治疗效果的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经内镜下切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21年1月于内镜科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切除的23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手术效果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23例患者成功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切除,切除病灶大小为0.5~2.8 cm,其中整块切除21例,分块切除2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11例,发生率为47.8%(11/23),其中6例患者同时伴有2种及以上并发症,术后迟发性出血8例(34.8%),5例患者通过内镜下止血治疗后止血,3例患者经介入栓塞治疗后出血停止;穿孔2例(8.7%),经过抗炎、腹腔穿刺引流等保守治疗后愈合;术后胰腺炎5例21.7%),给予生长抑素和消炎痛栓肛塞处理后好转。术前活检提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1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10例,慢性炎症2例;术后病理结果显示,腺癌4例,腺瘤19例。术前活检病理结果与术后病理的吻合率为39.1%(9/23),其中术前活检病理低估12例(52.2%),高估2例(8.7%)。所有患者预后良好,随访期内无死亡病例(随访时间4-55月)。结论对于早期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应当积极采取切除的治疗策略,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切除术近期效果相对安全、有效,可以做为首选术式,但是远期效果仍需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证实。目的对比三种塑料胆管支架末端开口留置方式在解除由肝门部不可切除胆管癌引起的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肝门部不可切除胆管癌引起的梗阻性黄疸患者61例,行塑料胆管支架置入减黄治疗,其中胆管支架末端开口胃内留置18例,胆管支架末端开口十二指肠乳头留置31例,胆管支架末端开口十二指肠水平部留置12例。随访临床疗效、并发症,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三种塑料胆管支架置入的入组患者中位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076),支架中位通畅时间(p=0.101)、90天内支架梗阻率(p=0.589)、围手术期死亡率(p=1)三组术式无明显差异。三组支架的2周内发热率(p=0.003)有统计学差异(p=0.017)。结论三组术式在中位年龄、90天再梗阻率、支架中位通畅时间、围手术期死亡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胆管支架末端开口十二指肠水平部留置组患者的2周内发热率低于其他两组,我们应将支架末端开口留置于十二指肠水平部作为首选置入方式。当然,此研究局限于入组人数,我们需要更多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来进一步验证结论。

安建立,董艳超,李彦国,牛洪涛,沙俊峰,邹子博,武京鹏[3](2020)在《经皮肝穿刺胆道内支架植入术对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免疫学指标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内支架植入术(PTIBS)对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免疫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6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24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随机分为PTIBS组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组,每组62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免疫学指标水平。结果 PTIBS组总有效率显着高于PTCD组(95.16%vs.72.58%,P<0.05)。治疗前2组CD4+、CD8+、CD4+/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TIBS组CD4+、CD8+、CD4+/CD8+显着高于PTCD组(P <0.05)。治疗前2组IgA、IgM、Ig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TIBS组IgA、IgM、IgG水平均显着低于PTCD组(P <0.05)。结论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过程中,PTIBS在疗效、提高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等方面均优于PTCD组,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乔建军,于世平,李强[4](2019)在《经皮胆道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效果观察》文中提出目的 分析经皮胆道内行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53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3例患者采取经皮胆道内支架植入术进行治疗,对照组20例患者接受经皮经肝胆管外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前各项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碱性磷酸酶和谷氨酰转肽酶水平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06%,低于对照组的30.00%(P<0.05);观察组术后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感、食欲不振、不适感的舒适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经皮胆道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改善其生化指标水平,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舒适度水平较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白言声[5](2019)在《经ERCP、PTCD及超声内镜途径的胆道引流对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疗效分析》文中指出研究背景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常见病因主要是因为恶性肿瘤,例如胆管肿瘤、胰腺肿瘤、壶腹肿瘤、肿大的淋巴结、肝癌及其转移或浸润压迫胆总管、肝总管或左右肝管,从而导致胆管狭窄而引起胆汁淤积及肝功能的损坏,是临床诊断、治疗较为困难的一组疾病。临床以进行性加重的黄疸为主要症状,进而发生肝功能衰竭、凝血功能障碍、机体免疫力下降导致全身感染、脓毒血症,严重威胁生命,病死率极高。若不采取及时的临床干预,92%的患者在半年内死亡。80%的患者可以通过采取姑息性的胆道引流方式来达到减轻黄疸从而减轻症状,目前常用的姑息性胆道引流手术有ERCP下胆道引流、PTCD以及超声内镜下胆道引流。这些年来,各种不同的姑息性的引流术式的优劣成为研究的热点。目的回顾性的分析研究在我院进行ERCP、PTCD、超声内镜下胆道引流的不同手术方法的临床资料,客观评价了姑息性引流术的疗效优缺点和临床特点,为临床提供更多的参考。方法经过排除和纳入标准收集在2017年6月至2018年7月在我院住院,经过各科会诊后判定为无法行手术治疗的恶性胆道阻塞患者共56例,按ERCP引导下胆道引流、PTCD和超声内镜下胆道引流术式分成ERCP组、PTCD组和EUS组,分析三个组的手术前后肝脏功能指标的变化、近期并发症、住院天数。结果(1)对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这三种姑息性胆道引流术均有效,在缓解黄疸症状、改善肝功能指标没有显着的差异,因此这三种姑息性的胆道引流术治疗方案均可在临床上作为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有效措施。(2)超声内镜组的并发症少于ERCP组和PTCD组,三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三组住院天数相比,由于超声内镜组病例数少,术后并发症少,超声内镜组的平均住院天数短于ERCP组和PTCD组住院天数,三组间的差异明显(p<0.05)。(4)ERCP与超声内镜都是经自然腔道,胆汁引流更符合生理解剖结构,相较于PTCD降低了因胆汁长期外流引起的酸碱和电解质失衡,也避免了导管滑落及感染。(5)超声内镜因其具备内镜和超声的优势,其相较于PTCD来说穿刺道更短,不用外置引流管及引流袋,可以在超声实时成像下避开大血管,大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相较于ERCP来说,其不依赖于十二指肠乳头的情况,可以胃和十二指肠进行穿刺引流及支架置入。结论对于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来说,姑息性胆道引流术选用ERCP、PTCD及超声内镜技术均有效,三种术式各有各的优势及不足,相较之下超声内镜优势更大,但是因本研究样本量太小且是回顾性研究,因此想要完全了解超声内镜下胆道引流能否成为一线治疗方案仍然需要大数据前瞻性及中心对照研究。

刘玉荣[6](2018)在《高龄恶性梗阻性黄疸PTCD联合支架植入患者系统化护理干预对其心理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高龄恶性梗阻性黄疸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联合支架植入患者系统化护理干预对其心理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96例高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按数字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两组患者均行PTCD联合支架植入治疗,术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患者采用系统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前后心理及疼痛状况,统计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AS、VAS及SDS评分均较本组护理前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090,P<0.05)。结论采用系统化护理干预高龄恶性梗阻性黄疸PTCD联合支架植入患者,有效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状态,值得广泛应用。

王君超[7](2017)在《三种姑息性减黄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疗效评价》文中提出研究背景恶性胆道梗阻(malignant biliary obstruction,MBO)是指恶性肿瘤压迫或侵犯肝外胆管,引起胆道狭窄,从而导致胆汁排泄受阻。主要表现为黄疸、上腹痛、发热以及继发性肝功能恶化,严重者可发生脓毒血症、肝肾功能衰竭、凝血功能异常,病死率极高。若不采取及时治疗,其预后较差,平均生存期不足3个月。92%的患者半年内死亡。根治性手术切除率较低,姑息性胆道引流减黄术成为有效手段。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姑息性治疗手段有外科手术、内镜下支架置入、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近年来,研究不同引流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成为研究的热点。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分别行姑息性胆肠吻合术、内镜下引流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不同方法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及优缺点做出客观评价,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方法2011年5月至2015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不能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共193例,按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和姑息性胆肠吻合术三种治疗方法分别分成ERCP组、PTCD组和胆肠吻合组,收集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三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术后近期并发症、住院时间和生存时间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一般资料方面,各组患者的男女比例、平均年龄、发病原因等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资料具有可比性。2.在恶性胆道梗阻的就诊首发症状中,皮肤及巩膜黄染最多见,其次为乏力、腹痛腹胀、畏寒发热等,基本与文献相符。3.在治疗效果方面,三组患者ALT、TBIL、ALP、GGT术后均出现明显下降,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术后下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通过随访比较发现,三组患者的平均生存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ERCP组并发症发生率较PTCD组及胆肠吻合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TCD组较胆肠吻合组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ERCP组和PTCD组的平均住院时间相较胆肠吻合组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RCP组和PTCD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ERCP、PTCD、胆肠吻合术均能有效的实现胆道引流、降低黄疸、保护肝功能、延长患者生存期。都是姑息性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有效方法。ERCP较另外两种治疗方法有一定的治疗优势,可在临床积极推广。

王晨,刘江文,王忠敏,陈俊,周晓兵,陈文俊[8](2017)在《经皮肝胆管引流术在肝门部恶性肿瘤胆道梗阻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经皮肝胆管引流术(PTCD)在肝门部恶性肿瘤胆道梗阻中的治疗效果,探讨PTCD介入治疗的价值。方法将55例肝门部恶性肿瘤胆道梗阻患者按照手术适应评估结果分为PTCD组(30例经皮肝胆管引流术)和对照组(25例经内镜内支架植入术),观察PTCD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生化指标,包括血清总胆红素(TB)、血清直接胆红素(DB)、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血清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血清碱性磷酸酶(AKP),并且对2组患者进行术后随访,比较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和术后生存时间。结果 PTCD组患者手术后1周与术前TB、DB、ALT、AST和APK比较变化明显,PTCD治疗后患者生化指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TCD组和内镜内支架植入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3.3%和64.0%,生存时间分别为(7.5±2.6)个月和(4.8±2.8)个月,PTCD组明显优于内镜内支架植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PTCD治疗后,生化指标得到明显改善,术后生存时间显着延长,PTCD治疗可以作为临床上治疗肝门部恶性肿瘤胆道梗阻的有效手术方法。

刘玉强[9](2017)在《不同手术方案在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及胆管内支架植入术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若条件具备则进行胆管内支架植入术。观察患者术后两周各种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统计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及术后1年的生存率。结果 30例患者术后两周的各种生化指标均低于术前(P<0.05);术后3个月生存率为96.67%,6个月生存率为76.67%,1年生存率为60.00%。结论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及胆管内支架植入术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宋锦文,魏旋,王志宏,王新林,张金国[10](2016)在《恶性梗阻性黄疸166例介入治疗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16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接受PTCD治疗,其中105例采用胆道内支架植入联合胆道引流治疗,58例行胆道内外引流,3例仅行胆道外引流。比较两组肝功能情况及生存时间。结果:166例全部操作成功,术后7d总胆红素平均水平从术前(478.3±180.5)μmol/L降至(213.6±128.6)μmol/L;随访123个月(平均10个月),支架并引流管组术后平均生存时间(15.1个月)明显长于引流管组(8.3个月)(P<0.01)。结论: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是不能手术切除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的首选治疗方法,胆道支架置入较单纯引流管留置术可以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二、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内支架植入术后近距离治疗的临床价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内支架植入术后近距离治疗的临床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胆道125Ⅰ粒子支架与普通金属裸支架治疗胆管癌并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2)第一部分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切除术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第二部分 塑料胆管支架植入方式与不可切除肝门部胆管癌梗阻性黄疸减黄治疗效果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肿瘤切除技术进展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病例资料
    治疗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肝门部不可切除胆管癌的胆道支架引流进展
        参考文献
已发表与学位相关的论文
基金资助
个人简历
致谢

(3)经皮肝穿刺胆道内支架植入术对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免疫学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和分组
    1.2 治疗方法
        1.2.1 PTCD组
        1.2.2 PTIBS组
    1.3 观察指标
        1.3.1 疗效评价
        1.3.2 免疫学指标
        1.4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2组疗效比较
    2.2 2组治疗前后免疫学指标的变化
    2.3 2组IgA、IgM、IgG水平比较
3 讨论

(5)经ERCP、PTCD及超声内镜途径的胆道引流对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基线资料
        1.1.1 病例入选标准以及排除标准
    1.2 手术方法
        1.2.1 内镜设备
        1.2.2 ERCP组
        1.2.3 PTCD组
        1.2.4 超声内镜组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EUS组、ERCP组与PTCD组的一般资料比较
    2.2 手术结果
    2.3 三组患者肝功能变化情况
    2.4 三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比较
    2.5 三组的住院天数比较
3、讨论
4、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姑息性减黄术的选择
    1.恶性梗阻性黄疸(malignant biliary obstruction,MBO)
    2.恶性阻黄的治疗
        2.1 外科手术
        2.2 内镜下的治疗
        2.3 ERCP常用的镜下操作技术
        2.4 超声内镜引导下胆道引流术(EUS-BD)
        2.5 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
        2.6 经皮肝穿刺胆囊引流术(PTGD)
        2.7 经皮肝胆道支架置入术(PTBS)
        2.8 射频消融术
    3.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6)高龄恶性梗阻性黄疸PTCD联合支架植入患者系统化护理干预对其心理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1.2.2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VAS及SDS评分比较
    2.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7)三种姑息性减黄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诊治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8)经皮肝胆管引流术在肝门部恶性肿瘤胆道梗阻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治疗方法
    1.2 观察指标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
    2.2 PTCD组术后生化指标情况
    2.3 2组患者手术生存时间和有效率比较
3 讨论

(9)不同手术方案在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10)恶性梗阻性黄疸166例介入治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术后处理:
2 结果
    2.1 疗效:
    2.2 并发症:
3 讨论
    3.1 穿刺:
    3.2 胆道造影:
    3.3 治疗方法选择:

四、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内支架植入术后近距离治疗的临床价值(论文参考文献)

  • [1]胆道125Ⅰ粒子支架与普通金属裸支架治疗胆管癌并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D]. 徐文勇.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2)
  • [2]第一部分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切除术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第二部分 塑料胆管支架植入方式与不可切除肝门部胆管癌梗阻性黄疸减黄治疗效果的分析[D]. 王建.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
  • [3]经皮肝穿刺胆道内支架植入术对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免疫学指标的影响[J]. 安建立,董艳超,李彦国,牛洪涛,沙俊峰,邹子博,武京鹏.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0(06)
  • [4]经皮胆道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效果观察[J]. 乔建军,于世平,李强. 中国实用医刊, 2019(17)
  • [5]经ERCP、PTCD及超声内镜途径的胆道引流对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疗效分析[D]. 白言声. 河南大学, 2019(01)
  • [6]高龄恶性梗阻性黄疸PTCD联合支架植入患者系统化护理干预对其心理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分析[J]. 刘玉荣. 中国实用医药, 2018(26)
  • [7]三种姑息性减黄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疗效评价[D]. 王君超. 郑州大学, 2017(02)
  • [8]经皮肝胆管引流术在肝门部恶性肿瘤胆道梗阻中的应用[J]. 王晨,刘江文,王忠敏,陈俊,周晓兵,陈文俊.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7(04)
  • [9]不同手术方案在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价值[J]. 刘玉强.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06)
  • [10]恶性梗阻性黄疸166例介入治疗分析[J]. 宋锦文,魏旋,王志宏,王新林,张金国.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2016(11)

标签:;  ;  ;  ;  ;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支架植入后近距离放疗的临床价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