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吉林省0~4岁儿童营养不良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Vaccine and Immunization Branch, Chinese Preventive Medicine Association;[1](2021)在《主要慢性病人群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接种专家共识》文中研究说明慢性病严重威胁中国居民健康。与健康人群相比,慢性病人群患流感和侵袭性肺炎球菌性疾病的几率增加,可加重原有慢性病,导致慢性病人群死亡率增高。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接种可减少慢性病人群发生呼吸道感染和严重并发症的机会,降低住院和死亡,减轻疾病负担。本共识基于国内外现有的研究证据,介绍了中国主要慢性病疾病负担、主要慢性病人群罹患流感和肺炎球菌性疾病的疾病负担、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的保护效果和安全性、疫苗接种建议等内容,旨在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相关医疗机构开展应用疫苗防控慢性病人群感染性疾病工作提供参考。
肖述月[2](2021)在《2020年我国五市城区3~6岁儿童营养状况及与饮食行为关系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分析2020年我国五市城区3~6岁儿童体格生长状况及饮食行为问题流行情况,探索儿童营养状况与饮食行为之间的关系,为改善儿童营养状况,纠正不正确的饮食和喂养行为,开发适合我国儿童的饮食行为评价和干预工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研究对象本研究属于科技部基础资源调查“中国0~18岁儿童营养与健康系统调查与应用项目”的一部分。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选取吉林省通化市东昌区、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各2所幼儿园3~6岁儿童纳入研究,总样本量为1741例。2.研究方法于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通过医学体检、实验室检测和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现场调查,获得五市城区3~6岁儿童体格生长、营养状况和饮食行为等数据资料。体格生长指标包括身高、坐高、体重,儿童营养状况的评价指标包括低体重、生长迟缓、消瘦、超重、肥胖和贫血。本文中所指饮食行为包括儿童饮食行为和看护人喂养行为两部分。利用因子分析提取饮食行为分类公因子的方法,将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和看护人喂养行为问题分为四种饮食行为和四种喂养行为维度。采用量化记分法,将各项饮食行为维度得分按百分位数划分为Q1(下四分位数)、Q2(中位数)和Q3(上四分位数),把饮食行为维度得分>Q3的定义为有该维度饮食行为问题的组,Q1<饮食行为维度得分<Q3的定义为不能判定有该维度饮食行为问题的组,饮食行为维度得分<Q1的定义为无该维度饮食行为问题的组。使用SPSS 23.0软件进行χ2检验和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3~6岁儿童营养状况与饮食行为的关系,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五市城区3~6岁各年龄组男童女童身高、体重均值均超过WHO 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参考标准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5~岁组和5.5~6.0岁组男童身高与WHO参考标准差值最大,超出3.5cm;5.5~6.0岁组女童身高与WHO参考标准差值最大,超出2.5cm;5.5~6.0岁组儿童体重与WHO参考标准差值最大,男童超出2.4kg,女童超出1.5kg。与我国2015年九市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相比,除4.5~岁组男童身高、体重,5.5~6.0岁组男童体重均值略高于九市调查中同年龄段同性别儿童身高、体重均值外,其余各年龄组男童女童身高、体重均值均低于或等于九市儿童体格发育调查中测量值,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本研究发现五市城区3~6岁儿童中,低体重率为0.52%,3~岁组(1.57%)低体重率高于4~岁组和5~6岁组。儿童生长迟缓率为1.09%,3~岁组(2.27%)生长迟缓率高于4~岁组和5~6岁组。儿童消瘦率为1.03%。儿童超重率为3.04%,男童(4.10%)超重率明显高于女童(1.97%)。儿童肥胖率为0.92%,独生子女组(1.45%)肥胖率高于非独生子女女组(0.36%)。儿童贫血患病率为4.31%,分娩方式为剖宫产组(5.46%)贫血率高于阴道分娩组(3.27%),母亲职业为家务组(6.40%)贫血率高于母亲职业为生产/服务业(4.31%)和事业单位组(0.64%)。3.各年龄组儿童饮食行为问题流行率不同。3~岁、4~岁和5~6岁组儿童存在的饮食行为问题主要有经常只吃自己爱吃的食物(流行率分别为40.73%、47.04%和43.79%),经常拒绝尝试不喜欢的食物(流行率分别为40.56%、39.50%和42.16%)。5~6岁组儿童与3~岁和4~岁组相比,自己用筷子或勺子吃饭、自己挑选食物、与大人同桌吃饭的比例有所提高。4.各年龄组儿童看护人喂养行为问题流行率不同。3~岁、4~岁和5~6岁组儿童看护人存在的喂养行为问题主要有食物选择和烹调很少征求孩子意见(流行率分别为37.94%、28.19%和23.69%)、经常让孩子尽量多吃一些(流行率分别为22.55%、24.06%和27.45%)。5~6岁组儿童与3~岁和4~岁组相比,吃饭时不需要看护人喂、能对食物选择和烹调提出意见的比例有所提高。5.在儿童营养状况与饮食行为关系的研究中,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饮食行为限制(OR=4.720,95%CI:1.406~15.841)是儿童生长迟缓的危险因素,不良进食习惯(OR=3.644,95%CI:1.006~13.339)是儿童消瘦的危险因素,不良进食习惯(OR=1.503,95%CI:1.003~3.026)、缺乏鼓励健康饮食(OR=2.322,95%CI:1.014~5.315)是儿童超重的危险因素,逼迫喂养(OR=1.961,95%CI:1.074~3.582)是儿童贫血的危险因素。结论1.我国五市城区3~6岁儿童身高、坐高、体重均值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年龄组男童女童身高、体重均值均高于WHO 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参考标准;大部分年龄组男童女童身高、体重均值均低于或等于2015年九市儿童体格发育标准。2.我国五市城区3~6岁儿童营养状况问题主要为生长迟缓和超重,对此应有针对性的加强科学喂养指导,帮助儿童树立良好饮食习惯,积极改善儿童营养不良状况。3.我国五市城区3~6岁儿童及看护人饮食和喂养行为问题流行率均较高,不仅需要改变儿童饮食行为、促进其良好饮食习惯的养成,还应加强看护人的喂养知识,提高其营养健康素养。4.不良进食习惯、逼迫喂养、缺乏鼓励健康饮食、饮食行为限制等是影响我国五市城区3~6岁儿童营养状况的重要因素。看护人应为儿童提供良好的就餐氛围,增加食物种类,注意烹调方式,尊重孩子的主观进食意愿。
沈丽萍[3](2021)在《母乳喂养持续时间和辅食添加时间与3~5岁儿童体成分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索婴幼儿时期是否母乳喂养、不同母乳喂养持续时间(从未、<4月龄、4-<6月龄、6-<12月龄、12-<24月龄以及≥24月龄)以及不同辅食添加时间(≤5月龄、6月龄以及≥7月龄)与3-5岁儿童体成分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为3-5岁健康儿童。研究基于科技部十三五科技基础资源调查项目——“中国0-18岁儿童营养与健康系统调查与应用”数据,选取截至2021年1月同时完成问卷调查、体格和体成分测量的儿童,剔除实际年龄<3岁或>5岁者、非单胎妊娠者、问卷中喂养信息缺失者、体格和体成分信息缺失者。研究对象分布在五个省六个调查县(区),分别为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吉林省通化市东昌区、吉林市永吉县、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以及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本研究通过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号:2019-009)。所有调查对象的监护人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研究采用结构化调查问卷,调查员通过面对面询问3-5岁儿童母亲或其他主要监护人回顾性地收集其在婴幼儿期母乳喂养和辅食添加时间信息,同时收集儿童及其父母亲的社会人口学信息。经专业培训的测量员采用生物电阻抗仪(InBody770人体体成分分析仪)测量3-5岁儿童的体成分。研究的暴露变量为母乳喂养(是、否)、母乳喂养持续时间(从未、<4月龄、4-<6月龄、6-<12月龄、12-<24月龄以及≥24月龄)以及辅食添加时间(≤5月龄、6月龄以及≥7月龄)。主要结局变量是儿童全身(包括瘦体重、瘦体重指数、身体水分含量、骨骼肌含量、骨矿物质含量以及体脂、体脂指数和体脂率)和各节段体成分指标(包括上/下肢、躯干瘦体重和脂肪含量,躯干与四肢脂肪含量比值和内脏脂肪面积)。全身瘦体重含量、瘦体重指数、身体水分含量、骨骼肌含量、骨矿物质含量、体脂率、肢体和躯干瘦体重近似正态分布,用均数±标准差(mean±SD)描述其集中分布趋势及离散程度,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比较组间差异。全身体脂含量、体脂指数、肢体和躯干脂肪含量、躯干脂肪与四肢脂肪比值(Trunk to extremities fat mass ratio,BFMt/e)以及内脏脂肪面积(Visceral fat area,VFA)等非正态分布数据,用中位数(上四分位数,下四分位数),即M(P25,P75)描述,两组间上肢、躯干脂肪含量以及BFMt/e差异比较用Wilcoxon秩和检验,多组间比较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其余指标经对数转换后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比较组间差异。按照年龄分层,正态分布或对数转换后正态的数据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计算调整潜在混杂因素后的均值、均差及95%CI,躯干与四肢脂肪含量比值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计算OR值及95%CI。多因素回归模型校正儿童性别、出生体重、调查点、年龄别身高 Z 评分(Height-for-age z-score,HAZ)/年龄别体重 Z 评分(Weight-for-age z-score,WAZ)、夜间睡眠时间、中高等强度身体活动时间、饮食行为得分、平衡膳食指数得分、父母亲BMI和文化程度,用于分析是否母乳喂养、不同母乳喂养持续时间和不同辅食添加时间与3-5岁儿童全身和各节段体成分的关系。结果:研究最终共纳入2008名研究对象,3岁、4岁和5岁儿童分别为642人、700人和666人。其中,男童1008人,占50.20%;女童1000人,占49.80%。按照地区划分,城市 1102 人(54.88%),农村 906 人(45.12%);北方 1106 人(55.08%),南方902人(44.92%)。研究对象的母乳喂养率为89.19%,其中,6月龄前断乳者占26.26%,6-<12月龄断乳者占28.38%,12-<24月龄断乳者占41.43%,有3.94%的儿童母乳喂养持续至24月龄及以上。≤5月龄、6月龄和≥7月龄添加辅食的儿童分别占比38.45%、38.72%和22.83%。儿童平均身高为107.08±7.43 cm,BMI为15.36(14.56,16.30)kg/m2。儿童年龄别体重(WAZ)为0.22±1.05,年龄别身高(HAZ)为0.20±0.98,身高别体重Z评分(WHZ)为0.10 ± 1.00,年龄别BMI Z评分(BAZ)为0.13±1.10,儿童生长迟缓率为1.10%,消瘦率为1.69%,低体重率为0.85%,超重/肥胖率为9.61%。1.母乳喂养与3-5岁儿童瘦体重指标的关系对于3岁组儿童,校正儿童性别、出生体重、调查点、HAZ(瘦体重指数不校正HAZ)、夜间睡眠时间、中高等程度身体活动时间、饮食行为得分、平衡膳食指数得分以及父母亲BMI和文化程度后,母乳喂养组儿童全身瘦体重含量(12.84 kg vs 12.52 kg,F=5.91,P=0.015)、身体水分含量(9.53 kg vs 9.27 kg,F=6.51,P=0.011)、骨骼肌含量(5.64 kg vs 5.44 kg,F=6.20,P=0.013)以及躯干瘦体重含量(5.39 kg vs 5.19 kg,F=4.61,P=0.032)均高于非母乳喂养组,两喂养组儿童全身的瘦体重指数、骨矿物质含量以及上、下肢瘦体重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4岁组儿童,调整可能的混杂因素后,母乳喂养组儿童全身瘦体重含量(14.31kg vs 14.64kg,F=3.92,P=0.048)、骨骼肌含量(6.47 kg vs 6.68 kg,F=4.17,P=0.042)以及下肢瘦体重含量(1.65 kg vs 1.73 kg,F=4.68,P=0.031)均低于非母乳喂养组;两组儿童全身的瘦体重指数、身体水分含量、骨矿物质含量,上肢和躯干瘦体重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于5岁组儿童,调整可能的混杂因素后,母乳喂养组与非母乳喂养组儿童全身和各节段瘦体重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母乳喂养持续时间与3-5岁儿童瘦体重指标的关系对于3岁组和4岁组儿童,调整可能的混杂因素后,不同母乳喂养持续时间组的儿童全身和各节段瘦体重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于5岁组儿童,不同母乳喂养持续时间组的儿童全身瘦体重含量(F=4.09,P=0.001)、身体水分含量(F=3.74,P=0.003)和骨骼肌含量(F=4.07,P=0.001),上肢(F=2.34,P=0.041)、下肢(F=3.71,P=0.003)和躯干瘦体重(F=3.61,P=0.003)差异总体均有统计学意义,但不同母乳喂养持续时间组与参照组(从未母乳喂养)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母乳喂养持续时间组的儿童全身瘦体重指数和骨矿物质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辅食添加时间与3-5岁儿童瘦体重指标关系对于3岁组儿童,调整可能的混杂因素后,不同辅食添加时间组(≤5月龄、6月龄和≥7月龄)儿童全身瘦体重含量(12.89 kg vs 12.66 kg vs 12.94 kg,F=4.42,P=0.013)、身体水分含量(9.56 kg vs 9.39 kg vs 9.59 kg,F=3.93,P=0.020)和骨骼肌含量(5.67 kg vs 5.53 kg vs 5.69 kg,F=3.80,P=0.0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6月龄添加辅食的儿童瘦体重(均差(95%CI):-0.23(-0.45,-0.02))和身体水分含量(均差(95%CI):-0.16(-0.33,-0.002))均低于≤5月龄添加辅食的儿童。不同辅食添加时间组儿童全身瘦体重指数、骨矿物质含量,以及上、下肢和躯干瘦体重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于4岁组儿童,调整可能的混杂因素后,不同辅食添加时间组的儿童全身和各节段瘦体重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于5岁组儿童,调整可能的混杂因素后,从全身体成分来说,不同辅食添加时间组(≤5月龄、6月龄和≥7月龄)儿童瘦体重含量(16.27 kg vs 16.23 kg vs 16.66 kg,F=5.40,P=0.005)、身体水分含量(11.95 kg vs 11.93 kg vs 12.27 kg,F=5.68,P=0.004)和骨骼肌含量(7.57 kg vs 7.56 kg vs 7.83 kg,F=5.47,P=0.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7月龄添加辅食的儿童瘦体重(均差(95%CI):0.39(0.08,0.70))、身体水分含量(均差(95%CI):0.32(0.08,0.56))和骨骼肌含量(均差(95%CI):0.26(0.06,0.46))均高于≤ 5月龄添加辅食的儿童,不同辅食添加时间组儿童的瘦体重指数和骨矿物质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各节段体成分来说,不同辅食添加时间(≤5月龄、6月龄和≥7月龄)组的儿童下肢(1.79 kg vs 1.81 kg vs 1.90 kg,F=5.51,P=0.004)和躯干瘦体重(6.49 kg vs 6.51 kg vs 6.75 kg,F=4.41,P=0.013)随辅食添加时间的延迟而增加,其中,≥7月龄添加辅食的儿童下肢(均差(95%CI):0.06(0.03,0.18))和躯干瘦体重(均差(95%CI):0.26(0.05,0.47))高于≤5月龄添加辅食的儿童;不同辅食添加时间组的儿童上肢瘦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校正可能的混杂因素后,母乳喂养组与非母乳喂养组、不同母乳喂养持续时间组和不同辅食添加时间组的3-5岁儿童全身和各节段体脂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调查儿童婴幼儿时期母乳喂养和辅食添加时间可能与其3-5岁时部分瘦体重指标相关,但与其体脂、体脂率、体脂分布等指标可能无关联。2.对于不同年龄的儿童,婴幼儿时期母乳喂养与其部分瘦体重指标之间关系可能存在差异。3岁时母乳喂养组儿童的瘦体重、身体水分含量和骨骼肌含量均高于非母乳喂养组,4岁时母乳喂养组儿童的瘦体重和骨骼肌含量均低于非母乳喂养组,5岁时母乳喂养与非母乳喂养组儿童的各瘦体重指标均无差异。3.对于不同年龄的儿童,婴幼儿时期辅食添加时间与其部分瘦体重指标之间关系可能不一致。≤5月龄添加辅食组儿童3岁时的瘦体重、身体水分含量和骨骼肌含量大于6月龄添加辅食的儿童,婴幼儿期辅食添加时间与儿童4岁时的瘦体重无关联,≤5月龄添加辅食组儿童5岁时的瘦体重、身体水分含量和骨骼肌含量小于≥7月龄添加辅食的儿童。
金海玉[4](2020)在《延边地区6~23月龄婴幼儿营养状况的流行病学调查》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调查延边地区6~23月龄婴幼儿体格发育状况,分析该地区婴幼儿当前的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并为改善当地婴幼儿营养状况和进一步提高生长发育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选择《吉林省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管理系统中的延边地区3个城市和2个贫困县,采用概率比例规模抽样方法抽取该地区6~23月龄婴幼儿1598名,并对其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收集全部研究对象的月龄、性别、民族及居住地,用智能体检仪现场准确测量婴幼儿身长和体重,采用统一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实施过程进行严格质量控制。通过与中国标准、世界卫生组织(WHO)儿童生长发育标准和2015年中国九市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结果比较,了解延边地区6~23月龄婴幼儿体格发育水平;采用Anthro 3.2.2软件计算不同月龄的年龄别身长(Z-scores oflength/height for age,HAZ)、年龄别体重(Z-scores ofweight for age,WAZ)、身长别体重(Z-scores ofweight for length/height,WHZ),并根据WHO推荐的标准判定生长迟缓、低体重、消瘦、超重和肥胖。现场采集婴幼儿指尖末梢血,用Hemocue Hb301型血红蛋白便携式分析仪快速检测其血红蛋白含量。结果:1.延边地区6~23月龄婴幼儿身长和体重水平存在性别、民族、月龄差异,其中各月龄组男婴幼儿平均身长和体重均高于女婴幼儿,汉族婴幼儿的平均体重高于朝鲜族婴幼儿,平均身长和体重均随着月龄的增长而增加,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延边地区各月龄组男、女婴幼儿平均身长和体重均高于中国(除15月龄身长)和WHO(除21月龄身长)参考标准,且HAZ、WAZ(除了 21~23月龄组)和WHZ均值均为正值;汉族婴幼儿WAZ值高于朝鲜族,城市WAZ和WHZ值均高于贫困县,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延边城市地区15~、18~、21~23月龄组男婴和各月龄组女婴(除6~月龄组)平均身长均低于2015年中国九市城区同月龄别平均身长,且15~、21~23月龄组男婴和8~、10~、15~、21~23月龄组女婴平均体重均低于2015年中国九市城区同月龄别平均体重;本地区贫困县各月龄组男、女婴幼儿(除15~、21~23月龄组)平均身长均高于2015年中国九市郊区同月龄别平均身长,且21~23月龄组男婴和8~、10~、15~、21~23月龄组女婴平均体重均低于2015年中国九市郊区同月龄别平均体重。4.延边地区6~23月龄婴幼儿总的生长迟缓率、低体重率、消瘦率、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2%、1.7%、1.8%、5.3%和1.5%,且面临着营养缺乏(6.7%)和超重肥胖(6.8%)双重负担。不同月龄组的营养状况有所不同,生长迟缓高发月龄在21~23月龄组(7.3%)、低体重高发月龄在15~月龄组(4.1%)、消瘦高发月龄在15~月龄组(3.3%)、超重和肥胖高发月龄均在6~月龄组(8.7%和2.4%),且高月龄组的营养缺乏患病危险较高,而低月龄组的超重肥胖问题却很严重。延边地区6~23月龄朝鲜族和汉族婴幼儿生长迟缓率分别为7.0%和3.0%,男、女婴幼儿肥胖率分别为2.1%和0.9%,城市和贫困县婴幼儿超重率分别为6.1%和3.8%,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延边地区6~23月龄婴幼儿贫血患病率为17.9%,12~月龄组以下贫血患病率为24.2%,12~月龄组患病率高达25.6%,而其后月龄组贫血患病率为11.5%,且不同月龄组贫血患病率差异显着(P<0.05)。6.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延边地区6~23月龄婴幼儿生长迟缓相关因素包括性别、民族和月龄,且男婴幼儿生长迟缓患病危险高于女婴幼儿(OR=3.722,95%CI:1.891~7.325),朝鲜族婴幼儿生长迟缓患病危险高于汉族婴幼儿(OR=2.705,95%CI:0.989~7.399),生长迟缓的患病危险随着月龄的增长而增加,其β值为0.820(OR=2.270,95%CI:1.753~2.938);低体重相关因素包括性别和月龄,且男婴幼儿低体重患病危险高于女婴幼儿(OR=5.488,95%CI:2.013~14.957),低体重的患病危险随着月龄增长而增加,其β值为0.568(OR=1.765,95%CI:1.518~2.052);消瘦相关因素是性别,且男婴幼儿消瘦患病危险高于女婴幼儿(OR=13.199,95%CI:2.722~64.002);超重及肥胖相关因素包括性别和地区,且男婴幼儿超重及肥胖患病危险高于女婴幼儿(OR=1.426,95%CI:0.961~2.117),城市婴幼儿超重及肥胖患病危险高于贫困县(OR=1.440,95%CI:0.933~2.223);贫血相关因素包括月龄和生长迟缓,且贫血的患病危险随着月龄增长而降低,其β值为-0.081;(OR=0.923,95%CI:0.898~0.948),生长迟缓婴幼儿的贫血患病危险显着增加(OR=1.834,95%CI:0.929~3.621)。结论:1.延边地区6~23月龄婴幼儿身长和体重水平存在明显的性别、民族、月龄分布特征的差异。本地区婴幼儿WAZ和WHZ值存在明显的民族和地区分布特征的差异。2.本地区婴幼儿生长发育水平高于国家(2009年版)和WHO(2006年版)参考标准,城市≥15~月龄组男婴和各月龄组女婴的生长发育水平低于2015年中国九市城区,且贫困县女婴平均体重低于2015年中国九市郊区,应选择适宜的参考值评估本地区的生长发育和营养状态。3.延边地区6~23月龄婴幼儿总的营养状况相对良好,但是依然存在着营养不良现象,且存在性别(肥胖)、民族(生长迟缓)和地区(超重)分布特征差异。本地区婴幼儿生长迟缓、低体重及消瘦患病水平相对较低,超重肥胖和贫血是目前本地区面临的主要营养问题。4.不同特征婴幼儿营养不良的患病危险性有所不同,应根据婴幼儿性别、民族、月龄及居住地等不同特征制定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营养改善措施。
魏蔷[5](2020)在《2017-2019年吉林省靖宇县8~10岁学龄儿童碘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靖宇县810岁儿童碘营养流行病学特征、动态变化趋势及儿童家长碘营养知、信、行情况,探讨影响碘营养状况的相关因素,为指导靖宇县碘知识健康教育、帮助学龄儿童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提供依据。方法:按《吉林省碘缺乏病监测方案》要求,从2017到2019年,在靖宇县的五个抽样区域内(东西南北中)各随机抽取1个乡(镇、街道),在所抽取的乡(镇、街道)各抽取1所小学校,即共5所学校,在这些被抽取的小学校中抽取非寄宿学生40名(男、女各半),年龄在810岁之间,采集尿样及家中食用盐样,检测尿碘及盐碘含量[1],同时对家长进行碘营养知信行问卷调查。结果:1.检测810岁儿童尿样600份,尿碘中位数为142.2μg/L,尿碘含量<100μg/L的占29.8%;不同年份儿童尿碘水平及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99.89,p<0.001;c2=110.334,p<0.001),不同性别的儿童尿碘水平存在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儿童尿碘分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Z=-2.302,p=0.02;c2=7.480,p=0.113),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尿碘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其尿碘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4.822,p=0.09;c2=28.328,p<0.001)。2.共检测食用盐样600份,盐碘均数为24.9±3.0mg/kg,碘盐覆盖率、碘盐合格率、合格碘盐食用率均为99.8%,达到碘缺乏病消除标准。不同年份儿童盐碘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39,p=0.007)。3.靖宇县810岁儿童家长碘营养知识总知晓率为46.2%,不同年龄组家长对于碘缺乏引起的疾病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9.677,p=0.022),不同年龄组家长对于碘摄入过多对人体是否有害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8.485,p=0.037),不同年龄组家长哪些食物含碘丰富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11.300,p=0.010),不同文化程度家长对碘缺乏病的病因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11.169,p=0.025),不同文化程度家长对碘缺乏后人体的甲状腺会是否会肿大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c2=8.622,p=0.035),不同文化程度家长对哪些食物含碘丰富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c2=16.279,p=0.001)。知道孩子尿检结果及检测标准的占29.0%;有25.0%的调查对象接受过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宣传;电视、电台、报纸等大众媒体为获取碘营养知识的主要渠道,占36.5%。4.与尿碘适量的的儿童相比较,家长知晓碘缺乏会影响孕妇、幼儿、青少年智力发育是儿童碘营养不足的危险因素;家长对于碘过量有害健康知晓则会降低儿童碘营养不足的发生风险;尚未发现与儿童碘营养过量相关的影响因素。结论:1.20172019年靖宇县810岁学龄儿童机体碘营养状况良好,但仍有部分学龄儿童存在碘缺乏和碘过量现象。2.家长知晓碘缺乏会影响孕妇、幼儿、青少年智力发育是儿童碘营养不足的危险因素;家长对于碘过量有害健康知晓则会降低儿童碘营养不足的发生风险;尚未发现与儿童碘营养过量相关的影响因素。3.靖宇县部分家长对儿童碘营养知识的认知不足,存在有食用非碘盐、碘盐存放不当、做菜时放盐时机不正确的不良行为,针对此情形,建议加强碘营养知识的健康教育。
杨岳峰[6](2020)在《吉林省733例高中生超重肥胖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2019年吉林省部分地区733例高中生进行现况调查,了解吉林省部分地区高中生超重/肥胖的流行现状和体格发育情况,探索家庭情况、饮食、行为等导致肥胖的影响因素,为日后本地区开展预防控制高中生超重/肥胖及营养指导工作提供理论和数据基础。方法:本次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调查对象为吉林省部分地区1418周岁年龄段的高中生,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收集学生和父母家庭情况资料,同时通过对学生进行体成分分析来收集身体指标数据。本次调研共发放780份问卷,共收回733份。调查人员经过培训合格后,对调查对象进行一对多询问的方式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人口学信息、家庭情况、饮食情况、营养态度、日常行为方式等。体格检查内容包括身高、体重、体质指数(BMI)、腰臀比等指标。采用EpiData和Excel表格进行数据录入与整理,采用IBM SPSS 24.0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对统计结果进行一般描述,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各变量与调查对象超重/肥胖情况的相关关系。再将单因素分析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中进行多因素分析,探求调查对象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检验水准为α=0.05,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调查对象生长发育情况:男生身高在1417岁呈上升趋势,18岁后略有下降,女生身高在1416岁呈上升趋势,17岁后呈下降趋势;调查对象中男女生平均身高均高于同年龄组全国平均水平,在15岁、16岁、17岁、≥18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生体重在1415岁略有下降,15岁后呈上升趋势,在18岁达到高峰,女生体重1417岁呈上升趋势,17岁后略有下降;调查对象中男女生平均体重均高于同年龄组全国平均水平,男生在17岁和≥18岁年龄组间的平均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生在15岁、16岁、17岁、≥18岁年龄组间的平均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分年龄组男生BMI平均水平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调查对象超重/肥胖率:在733名高中生中,共检出超重109人(男生59人,女生50人),检出肥胖74人(男生42人,女生32人);总体超重率为14.87%、总体肥胖率为10.10%,总体超重+肥胖率为24.97%。男生超重+肥胖检出率为31.46%,女生超重+肥胖检出率为19.90%,男女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在17岁、≥18岁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男女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在总体和不同年龄组男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均高于女生。3、单因素分析结果:不同性别、不同父亲职业、是否为独生子女、父亲BMI、不同每日能量摄入、不同每日蛋白质摄入、不同每日脂肪摄入、不同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吃早餐情况、是否有偏食习惯、睡眠时间、视频时间等因素在调查对象超重肥胖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相对于男生,性别是女性是高中生超重/肥胖发生的保护因素,OR值为0.649(95%CI:0.434,0.973);吃早餐情况是高中生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相比天天吃早餐的高中生,有时早餐是使高中生患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OR值为0.462(95%CI:0.228,0.935);相对于父亲非超重/肥胖,父亲为超重/肥胖是高中生超重/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OR值为1.859(95%CI:1.234,2.802);相对于每日脂肪摄入Q1(<70.60g/d)水平,每日脂肪摄入Q4水平每日脂肪摄入Q4(>115.87g/d)水平是高中生超重/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OR值为2.063(95%CI:1.126,3.780);相对于睡眠时间≥8h/d,睡眠时间<8h/d是高中生超重/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OR值为1.656(95%CI:1.094,2.508)。结论:1、调查对象男女生的体格发育情况(身高、体重、BMI)均高于同年龄全国平均水平,且男生的体格发育指标均高于女生。2、调查对象总体超重检出率为14.87%,总体肥胖检出率为10.10%,总体超重肥胖总检出率为24.97%,其中男生超重肥胖总检出率显着高于女生。3、性别、父亲职业、父亲BMI、是否为独生子女、每日能量摄入、每日蛋白质摄入、每日脂类摄入、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吃早餐情况、是否有偏食习惯、睡眠时间、视频时间与调查对象超重肥胖存在相关关系。4、女性是调查对象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相对与男性有更低的患病风险;父亲超重肥胖、每日脂肪高水平摄入、每日睡眠时间<8h是调查对象超重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
武大伟[7](2020)在《海口市学龄前儿童身体健康现况调查及健康管理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儿童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是人类持续性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儿童的健康水平反映了人类总体的经济和医疗水平,也是社会文明程度和全民健康水平的体现。提高儿童的健康、促进儿童健康管理的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目前学龄前儿童由于各种营养摄入不足,缺乏营养或卫生习惯差等原因,导致学龄前儿童容易出现贫血、蛋白质-能量摄入不足、龋齿、肥胖等疾病,严重影响了学龄前儿童的健康生长。因此对儿童健康现况的调查及健康管理对策的研究必不可少。目的:了解海口市学龄前儿童贫血、消瘦、低体重、生长迟缓、超重和肥胖等营养状况的流行现况及变化情况,探讨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为学龄前儿童的健康管理提供合理科学的健康策略。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在海口市4个市辖区,每个辖区随机抽取1个社区,共抽取4个社区,每个社区抽取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幼儿园,对抽中的社区服务中心和幼儿园的海口市户籍的学龄前儿童进行问卷调查。通过自制问卷收集被调查儿童的人口学特征(如年龄、性别、民族、家庭收入等)、生活方式、日常饮食情况、饮食行为等资料。并采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时的儿童健康档案数据。分析海口市学龄前儿童的营养状况及分布特征,并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探讨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1.本次研究共发放问卷632份,回收有效问卷596份。调查对象男童317(53.19%),女童279名(46.81%),男童平均月龄54.87±11.41,女童平均月龄55.71±11.69。2.在调查的儿童中,儿童贫血检出率为12.22%,营养不良检出率7.14%(低体重2.73%、生长迟缓3.57%、消瘦3.15%),营养过剩检出率为12.39%(超重9.66%、肥胖2.73%)。3.多因素分析显示,儿童为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的贫血风险更低(OR=0.489,95%CI 0.248-0.963);每周吃虾和贝类频次≥5天比<5天儿童的消瘦风险更高(OR=4.671,95%CI 1.376-15.856);少数民族比汉族儿童的低体重风险更高(OR=5.042,95%CI 1.308-19.441);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儿童的超重及肥胖风险更高(OR=2.679,95%CI 1.524-4.710)。4.相关性分析显示,儿童HAZ与由祖父母或其他人照顾、家庭收入水平、每周吃豆制品、每周和奶制品正相关;与户籍、每天累计运动时间、每天累计睡眠时间、挑食)与负相关。儿童WAZ与由祖父母或其他人照顾、独生子女、家庭收入水平、每周喝酸奶频次和食物响应正相关;与每日睡眠时长、不良进食习惯和外因性进食负相关。儿童BAZ与独生子女、食物响应和主动进食能力正相关;与每周吃虾及贝类的频次和不良进食习惯负相关。结论:1.海口市学龄前儿童整体营养状况一般,生长发育水平低于WHO标准,贫血和营养不良情况还有很大改善空间,营养过剩情况较好,但存在逐年上升趋势。2.海口市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影响因素较多,主要受到自身特征、生活情况、日常饮食以及饮食行为的四个方面的影响。因此,提示我们应加强家庭、社区、幼儿园、政府之间合作,完善儿童健康监管体系,加强健康知识的宣传和学习,提高家长健康意识水平,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监管,形成科学规范的儿童健康管理模式,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
洪维维[8](2020)在《福建X区学龄儿童和孕妇碘营养水平调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碘是人体内无法自身合成的必需微量元素,被人们称为“智力元素”。福建沿海的X区历史上曾是碘缺乏病地区,同时还存在局部水源性高碘而引起的地方性甲状腺肿,是当时唯一水源性高碘病区。1995年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食盐加碘政策。2000年X区达到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2012年根据国家卫生部等八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做好实施食用盐碘含量标准工作的通知》,福建省食用盐含碘量调整为25 mg/kg±30%。本论文随机抽取X区学龄儿童与孕妇为研究对象,检测尿碘水平,调查其家庭碘盐摄入水平、尿碘水平、饮食习惯,监测其家庭饮用水中碘含量,应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尿碘因素,为了解2012年实行新标准盐后的碘营养水平提供依据。调查分析显示,2016年-2018年X区8-10岁儿童家庭碘盐中位数分别为22.4 mg/kg、23.8 mg/kg、24.4 mg/kg;2016年-2018年X区孕妇家庭碘盐中位数分别为24.05 mg/kg、24.60 mg/kg、24.45 mg/kg,符合国家控制标准;2018年X区市政管网末梢水水碘含量均小于10μg/L;2016-2018年X区8-10岁儿童尿碘中位数均在100-200μg/L之间;2016-2018年X区孕妇尿碘中位数均小于150μg/L;不同碘盐水平分组间尿碘水平存在差异;针对问卷调查结果与尿碘浓度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家长文化程度、加盐时间以及吃口味偏好与尿碘相关,其中在低尿碘浓度组中,家长文化程度越高儿童尿碘浓度越高,加碘时间晚儿童尿碘浓度高,口味偏好中吃盐量越多儿童尿碘越高。高尿碘浓度组中,家长文化程度越高儿童尿碘浓度越高。本次调查发现,X区8-10岁儿童碘营养水平处于适宜状态,孕妇碘营养水平不足。建议将孕妇碘营养水平监测纳入到每年常规监测任务中,并增加甲状腺球蛋白的监测以评估碘缺乏的风险;加强使用碘盐的普及工作;加强正确使用碘盐的知识宣传,消除居民对吃海鲜不要吃碘盐的错误思维,提高碘盐覆盖率。
张晓帆[9](2019)在《2012-2017年“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学生营养状况变迁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分析2012年至2017年“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Nutrition Improvement Program for Rural Compulsory Education Students,NIPRCES)实施地区重点监测县中小学生的监测数据,探索学生的营养状况变迁及影响因素,为改善中西部农村地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和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的进一步实施提供基础数据和建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50个NIPRCES重点监测县中,按照学校食堂供餐、企业(单位)供餐和家庭(个人)托餐3种供餐模式,各随机选择不低于10%的小学和初中学校为常规学校,从中随机选2所小学和2所初中为重点学校;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三年级(共9个年级)每个年级以教学班为单位,再随机抽取1-2个班,保证参加监测学生数量达到40人左右,男女生基本均衡。从2012年起,每年9月份左右对各调查点的县、学校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测量,本次研究纳入2012年至2017年间有2次及以上数据的重点监测县学生,累计有356387例学生个体。本研究的干预措施主要是国家财政部为监测学生每个学习日每人补助3元钱(2014年11月增至4元)的膳食营养补助。用统一编制的调查问卷收集县、学校和学生的信息;由专业人员使用统一器械测量学生晨起空腹的身高和体重,学生营养状况采用年龄别身高和BMI判定为营养不良(包括生长迟缓和消瘦)和超重肥胖(包括超重和肥胖)。利用SAS9.4和ML wiN2.36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采用随机系数的方差成分模型和随机系数的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分析学生营养状况变迁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收集到356387名学生的纵向监测数据,每名学生有两次及以上的监测数据。2012年至2017年,男生所占比例在51.7%-52.4%之间,女生所占比例在47.6%-48.3%之间。中部地区学生所占比例在36.4%-47.7%之间,西部地区在52.3%-63.6%之间,中部地区比例低于西部地区。小学低年级组(小学一至三年级)所占比例从57.2%下降至32.5%,小学高年级组(小学四至六年级)所占比例从32.5%上升至52.7%,初中组所占比例在10.3%-15.5%之间。2012-2017年,男、女生各年龄组的身高、体重、BMI随时间变化逐年增加,监测地区学生的生长迟缓率从2012年的6.66%下降至2017年的4.24%,营养不良率从2012年的16.60%下降至2017年的14.15%,二者随时间变化均呈下降趋势,而消瘦率随时间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监测地区学生的超重率从2012年的7.14%上升至2017年的8.07%,肥胖率从2012年的2.40%上升至2017年的3.74%,超重肥胖率从9.54%上升至11.81%,三者随时间变化均呈上升趋势。青春期、西部地区和男生的营养不良率较高;同时,低年龄组、中部地区和男生的超重肥胖率较高;不同省份的营养状况随时间变化的差异较大。多因素分析发现,学生膳食补助金额为4元钱、监测县有地方补助或其他营养改善措施、监测学校采用企业供餐模式和提供课间加餐、使用电子配餐软件、提供早餐、早餐提供主食、学校上健康教育课和收取伙食费;监测学生的父母均未外出打工、学生每周饮奶频率较高和营养知识得分较高时,学生患营养不良的风险更低。监测县有其他营养改善措施、监测学校采用企业供餐或混合供餐模式、提供一顿免费正餐或提供正餐中部分食物、学校有食堂、早餐提供肉蛋和水果以及有其他营养改善工作;学生母亲在外打工、学生在校寄宿、每周吃蛋1-6次、每周饮奶1-6次、每天吃零食频率较高时,学生患超重肥胖的风险更低。结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后,学生的体格与营养状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不同人群随时间变化的差异较大。学生的营养状况受性别、年龄、地区的影响较为显着,因此要关注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的易感人群。所在县有其他形式的营养改善措施、企业供餐模式、学校食堂使用电子配餐软件、学生每周饮奶频率较高时,学生患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的风险均较低。
张晓帆[10](2019)在《2012-2017年“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学生营养状况变迁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分析2012年至2017年“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Nutrition Improvement Program for Rural Compulsory Education Students,NIPRCES)实施地区重点监测县中小学生的监测数据,探索学生的营养状况变迁及影响因素,为改善中西部农村地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和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的进一步实施提供基础数据和建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50个NIPRCES重点监测县中,按照学校食堂供餐、企业(单位)供餐和家庭(个人)托餐3种供餐模式,各随机选择不低于10%的小学和初中学校为常规学校,从中随机选2所小学和2所初中为重点学校;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三年级(共9个年级)每个年级以教学班为单位,再随机抽取1-2个班,保证参加监测学生数量达到40人左右,男女生基本均衡。从2012年起,每年9月份左右对各调查点的县、学校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测量,本次研究纳入2012年至2017年间有2次及以上数据的重点监测县学生,累计有356387例学生个体。本研究的干预措施主要是国家财政部为监测学生每个学习日每人补助3元钱(2014年11月增至4元)的膳食营养补助。用统一编制的调查问卷收集县、学校和学生的信息;由专业人员使用统一器械测量学生晨起空腹的身高和体重,学生营养状况采用年龄别身高和BMI判定为营养不良(包括生长迟缓和消瘦)和超重肥胖(包括超重和肥胖)。利用SAS9.4和ML wiN2.36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采用随机系数的方差成分模型和随机系数的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分析学生营养状况变迁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收集到356387名学生的纵向监测数据,每名学生有两次及以上的监测数据。2012年至2017年,男生所占比例在51.7%-52.4%之间,女生所占比例在47.6%-48.3%之间。中部地区学生所占比例在36.4%-47.7%之间,西部地区在52.3%-63.6%之间,中部地区比例低于西部地区。小学低年级组(小学一至三年级)所占比例从57.2%下降至32.5%,小学高年级组(小学四至六年级)所占比例从32.5%上升至52.7%,初中组所占比例在10.3%-15.5%之间。2012-2017年,男、女生各年龄组的身高、体重、BMI随时间变化逐年增加,监测地区学生的生长迟缓率从2012年的6.66%下降至2017年的4.24%,营养不良率从2012年的16.60%下降至2017年的14.15%,二者随时间变化均呈下降趋势,而消瘦率随时间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监测地区学生的超重率从2012年的7.14%上升至2017年的8.07%,肥胖率从2012年的2.40%上升至2017年的3.74%,超重肥胖率从9.54%上升至11.81%,三者随时间变化均呈上升趋势。青春期、西部地区和男生的营养不良率较高;同时,低年龄组、中部地区和男生的超重肥胖率较高;不同省份的营养状况随时间变化的差异较大。多因素分析发现,学生膳食补助金额为4元钱、监测县有地方补助或其他营养改善措施、监测学校采用企业供餐模式和提供课间加餐、使用电子配餐软件、提供早餐、早餐提供主食、学校上健康教育课和收取伙食费;监测学生的父母均未外出打工、学生每周饮奶频率较高和营养知识得分较高时,学生患营养不良的风险更低。监测县有其他营养改善措施、监测学校采用企业供餐或混合供餐模式、提供一顿免费正餐或提供正餐中部分食物、学校有食堂、早餐提供肉蛋和水果以及有其他营养改善工作;学生母亲在外打工、学生在校寄宿、每周吃蛋1-6次、每周饮奶1-6次、每天吃零食频率较高时,学生患超重肥胖的风险更低。结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后,学生的体格与营养状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不同人群随时间变化的差异较大。学生的营养状况受性别、年龄、地区的影响较为显着,因此要关注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的易感人群。所在县有其他形式的营养改善措施、企业供餐模式、学校食堂使用电子配餐软件、学生每周饮奶频率较高时,学生患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的风险均较低。
二、吉林省0~4岁儿童营养不良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吉林省0~4岁儿童营养不良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主要慢性病人群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接种专家共识(论文提纲范文)
1 主要慢性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疾病负担 |
1.1 CCVD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疾病负担 |
1.1.1 高血压 |
(1)定义: |
(2)流行特征: |
(3)疾病负担: |
1.1.2 冠心病 |
(1)定义: |
(2)流行特征: |
(3)疾病负担: |
1.1.3 脑卒中 |
(1)定义: |
(2)流行特征: |
(3)疾病负担: |
1.2 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疾病负担 |
1.2.1 流行特征 |
1.2.2 疾病负担 |
1.3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疾病负担 |
1.3.1 COPD |
1.3.2 哮喘 |
(1)定义: |
(2)流行特征: |
(3)疾病负担: |
1.4 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疾病负担 |
1.4.1 流行特征 |
1.4.2 疾病负担 |
2 主要慢性病与感染性疾病的关系 |
2.1 心脑血管疾病 |
2.1.1 心脑血管疾病人群更易患流感、肺炎等感染性疾病 |
2.1.2 感染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加重 |
2.2 糖尿病 |
2.3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
2.4 恶性肿瘤 |
2.4.1 恶性肿瘤患者更易患流感、肺炎等感染性疾病 |
2.4.2 感染易导致恶性肿瘤加重 |
2.5 流感造成的疾病负担 |
2.5.1 流感在全人群中的疾病负担 |
2.5.2 流感在主要慢性病人群中的疾病负担 |
(1)心脑血管疾病: |
(2)糖尿病: |
(3)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
(4)恶性肿瘤: |
2.6 肺炎造成的疾病负担 |
2.6.1 肺炎在全人群中的疾病负担 |
2.6.2 肺炎在主要慢性病人群中的疾病负担 |
(1)心脑血管系统疾病: |
(2)糖尿病: |
(3)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
(4)恶性肿瘤: |
3 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在主要慢性病人群中应用的有效性 |
3.1 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简介 |
3.1.1 流感疫苗 |
3.1.2 肺炎球菌疫苗 |
(1)PPV: |
(2)PCV: |
3.2 流感疫苗在主要慢性病人群中的的应用效果 |
3.2.1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
3.2.2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 |
3.2.3 糖尿病患者 |
3.2.4 恶性肿瘤患者 |
3.3 PPV23在主要慢性病人群的应用效果 |
3.3.1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
3.3.2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 |
3.3.3 糖尿病患者 |
3.3.4 恶性肿瘤患者 |
3.4 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联合接种在主要慢性病人群中的应用效果 |
4 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在主要慢性病人群中应用的安全性 |
4.1 一般人群流感疫苗和PPV23接种的安全性 |
4.2 流感疫苗在主要慢性病人群中应用的安全性 |
4.2.1 心脑血管疾病 |
4.2.2 糖尿病 |
4.2.3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
4.2.4 恶性肿瘤 |
4.3 PPV23在主要慢性病人群中应用的安全性 |
4.3.1 心脑血管疾病 |
4.3.2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
4.3.3 糖尿病 |
4.3.4 恶性肿瘤 |
4.4 流感疫苗和PPV23联合接种在主要慢性病人群中应用的安全性 |
4.4.1 心脑血管疾病 |
4.4.2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
4.4.3 糖尿病 |
4.4.4 恶性肿瘤 |
5 WHO和其他国家主要慢性病人群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接种推荐 |
5.1 流感疫苗接种推荐 |
5.1.1 心血管疾病患者 |
5.1.2 糖尿病患者 |
5.1.3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 |
5.1.4 恶性肿瘤患者 |
5.2 肺炎球菌疫苗接种推荐 |
5.2.1 心血管疾病患者 |
5.2.2 糖尿病患者 |
5.2.3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 |
5.2.4 恶性肿瘤患者 |
6 中国主要慢性病人群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接种建议 |
6.1 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接种程序 |
6.1.1 流感疫苗 |
6.1.2 肺炎球菌疫苗 |
6.2 慢性病人群接种建议 |
7 慢性病人群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接种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2)2020年我国五市城区3~6岁儿童营养状况及与饮食行为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研究背景 |
1 我国儿童体格生长与营养状况调查现状 |
1.1 中国九城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 |
1.2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 |
1.3 中国食物营养监测 |
1.4 现有调查的不足之处 |
2 国内外儿童饮食行为评价工具 |
2.1 国外评价工具 |
2.2 国内评价工具 |
3 儿童营养状况与饮食行为关系研究现状 |
3.1 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与饮食行为关系研究现状 |
3.2 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与看护人喂养行为关系研究现状 |
3.3 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 |
4 本研究的意义 |
研究目的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研究现场 |
2 研究对象与抽样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样本量计算 |
2.3 抽样方法 |
3 研究内容 |
3.1 调查内容 |
3.2 数据收集 |
4 资料分析 |
4.1 数据录入和整理 |
4.2 统计分析 |
5 质量控制 |
6 技术路线图 |
研究结果 |
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
1.1 样本情况 |
1.2 人口学基本信息 |
2 体格生长现状 |
2.1 体格生长测量值 |
2.2 身高与WHO参考标准比较 |
2.3 体重与WHO参考标准比较 |
2.4 身高与2015年九市儿童体格发育调查比较 |
2.5 体重与2015年九市儿童体格发育调查比较 |
2.6 营养状况 |
3 儿童饮食行为现状 |
3.1 饮食行为模式因子分析 |
3.2 不同年龄组儿童饮食行为问题流行情况 |
4 看护人喂养行为现状 |
4.1 喂养行为模式因子分析 |
4.2 不同年龄组儿童看护人喂养行为问题流行情况 |
5 儿童营养状况与饮食行为关系的单因素分析 |
5.1 儿童营养状况与儿童饮食行为关系的单因素分析 |
5.2 儿童营养状况与看护人喂养行为关系的单因素分析 |
6 儿童营养状况与饮食行为关系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讨论 |
1 儿童体格生长及营养状况 |
1.1 体格生长情况 |
1.2 营养状况 |
2 儿童饮食行为问题流行情况 |
3 儿童营养状况与饮食行为关系 |
3.1 人口学因素与低体重、生长迟缓、消瘦、贫血率的关系 |
3.2 人口学因素与超重、肥胖率的关系 |
3.3 饮食及喂养行为因素与生长迟缓、消瘦、贫血率的关系 |
3.4 饮食及喂养行为因素与超重、肥胖率的关系 |
4 创新性 |
5 局限性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学龄前儿童喂养与饮食行为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母乳喂养持续时间和辅食添加时间与3~5岁儿童体成分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目的 |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设计 |
1.1.1 研究设计 |
1.1.2 样本量估算 |
1.1.3 数据来源和抽样方法 |
1.2 研究对象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4.1 调查和测量方法 |
1.4.2 研究变量及相关定义 |
1.4.3 质量控制 |
1.4.4 统计分析方法 |
1.5 数据分析流程图 |
2 结果 |
2.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
2.1.1 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 |
2.1.2 出生情况 |
2.1.3 生长发育情况 |
2.2 研究对象婴幼儿期的喂养情况 |
2.2.1 婴幼儿期的喂养情况 |
2.2.2 不同特征儿童母乳喂养率的比较 |
2.2.3 不同特征儿童母乳喂养持续时间的比较 |
2.2.4 不同特征儿童辅食添加时间的比较 |
2.3 3-5岁儿童体成分状况 |
2.3.1 儿童全身体成分状况 |
2.3.2 儿童各节段体成分状况 |
2.4 婴幼儿期喂养状况与3-5岁儿童体成分的关系 |
2.4.1 婴幼儿期喂养状况与3-5岁儿童HAZ、WAZ和WHZ/BAZ的关系 |
2.4.2 婴幼儿期喂养状况与3-5岁儿童全身体成分的关系 |
2.4.3 婴幼儿期喂养状况与3-5岁儿童各节段体成分关系 |
3 讨论 |
3.1 母乳喂养与3-5岁儿童体成分的关系 |
3.2 母乳喂养持续时间与3-5岁儿童体成分的关系 |
3.3 辅食添加时间与3-5岁儿童体成分的关系 |
3.4 创新点和局限性 |
4 结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母乳喂养和辅食添加时间与学龄前儿童体成分关系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发表文章 |
致谢 |
(4)延边地区6~23月龄婴幼儿营养状况的流行病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营养低下流行现状 |
1.2 微量营养素缺乏流行现状 |
1.3 营养过剩或过度流行现状 |
第二章 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内容和方法 |
2.3 评价标准 |
2.4 质量控制 |
2.5 统计学分析 |
第三章 结果 |
3.1 生长发育分布特征 |
3.2 与其他儿童生长发育标准比较 |
3.3 营养状况分布特征 |
3.4 贫血分布特征 |
3.5 贫血与营养状况的关系 |
3.6 营养状况和贫血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四章 讨论 |
4.1 生长发育状况 |
4.2 营养状况 |
4.3 小结 |
4.4 研究的创新点和局限性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课题目录 |
(5)2017-2019年吉林省靖宇县8~10岁学龄儿童碘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碘营养的理论研究现状 |
1.2.1 碘的生理功能 |
1.2.2 碘营养状况评价 |
1.2.3 碘与儿童健康 |
1.2.4 我国及世界人群碘营养状况 |
1.2.5 国内外碘缺乏病的防治策略及现状 |
1.2.6 我国碘缺乏病未来工作展望 |
1.2.7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及内容 |
2.2.1 检测方法 |
2.2.2 问卷设计 |
2.2.3 计算指标 |
2.2.4 评价标准 |
2.3 质量控制 |
2.4 统计学分析 |
第3章 结果 |
3.0 研究对象基本特征 |
3.0.1 儿童基本情况 |
3.0.2 家长基本情况 |
3.1 靖宇县2017~2019 年学龄儿童尿碘监测情况 |
3.1.1 靖宇县不同性别学龄儿童尿碘监测情况 |
3.1.2 靖宇县不同年龄学龄儿童尿碘监测情况 |
3.2 靖宇县BMI分组与儿童尿碘分布情况 |
3.3 盐碘监测结果 |
3.4 靖宇县8~10 岁儿童家长碘营养知识的知、信、行调查情况 |
3.4.1 碘营养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
3.4.2 购盐及用盐情况 |
3.4.3 预防碘缺乏疾病的主动行为情况 |
3.4.4 食用海带、紫菜及外出就餐情况 |
3.4.5 碘营养知识健康教育情况 |
3.5 儿童碘营养不足及碘营养过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
3.5.1 儿童碘营养不足的影响因素 |
3.5.2 儿童碘营养过量的影响因素 |
第4章 讨论 |
4.1 儿童尿碘结果分析 |
4.2 盐碘监测结果分析 |
4.3 儿童家长碘营养知识的知、信、行结果分析 |
4.4 碘营养影响因素分析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6)吉林省733例高中生超重肥胖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青少年超重/肥胖的流行病学研究 |
1.2 青少年超重/肥胖的筛查与诊断标准 |
1.3 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 |
1.3.1 遗传因素 |
1.3.2 饮食因素 |
1.3.3 行为因素 |
1.3.4 家庭环境因素 |
1.3.5 心理因素 |
1.4 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危害 |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调查对象 |
2.2 调查内容及方法 |
2.2.1 问卷调查 |
2.2.2 体格检查 |
2.3 超重\肥胖诊断标准 |
2.4 质量控制 |
2.5 统计学分析 |
第3章 结果 |
3.1 调查对象一般情况 |
3.2 调查对象体格发育基本情况 |
3.2.1 身高情况 |
3.2.2 体重情况 |
3.2.3 腰臀比、BMI情况 |
3.3 调查对象营养素摄入基本情况 |
3.3.1 调查对象膳食能量摄入情况 |
3.3.2 调查对象营养素摄入情况 |
3.4 调查对象饮食行为基本情况 |
3.5 调查对象营养态度基本情况 |
3.6 调查对象生活行为方式基本情况 |
3.7 调查对象超重、肥胖患病率 |
3.8 调查对象超重、肥胖单因素分析 |
3.8.1 调查对象一般情况与超重肥胖单因素分析 |
3.8.2 调查对象饮食情况与超重/肥胖单因素分析 |
3.8.3 调查对象营养态度与超重肥胖单因素分析 |
3.8.4 调查对象行为方式与超重肥胖单因素分析 |
3.9 调查对象超重、肥胖多因素分析 |
第4章 讨论 |
4.1 调查对象生长发育与超重肥胖流行情况 |
4.1.1 调查对象生长发育情况 |
4.1.2 调查对象超重肥胖流行状况 |
4.2 调查对象超重肥胖影响因素分析 |
4.2.1 性别因素 |
4.2.2 家庭因素 |
4.2.3 饮食因素 |
4.2.4 营养态度情况 |
4.2.5 行为方式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第一部分 基本信息调查表 |
第二部分 膳食频率调查表 |
第三部分 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调查表 |
第四部分 家庭信息表(父母填写) |
作者简介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成果 |
致谢 |
(7)海口市学龄前儿童身体健康现况调查及健康管理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 |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儿童健康管理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
1.3 理论依据 |
1.4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1.5 研究内容 |
1.6 研究方法 |
1.7 质量控制 |
1.8 统计分析方法 |
1.9 技术路线 |
2 研究结果 |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
2.2 海口市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及变化 |
2.3 不同特征海口市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比较 |
2.4 不同生活情况海口市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比较 |
2.5 不同日常饮食海口市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比较 |
2.6 不同饮食行为海口市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比较 |
2.7 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2.8 学龄前儿童身体发育相关性研究 |
3 讨论 |
3.1 海口市学龄前儿童日常生活现况 |
3.2 海口市学龄前儿童日常饮食现况 |
3.3 海口市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现况 |
3.4 海口市学龄前儿童营养不良现况 |
3.5 海口市学龄前儿童贫血现况 |
3.6 海口市学龄儿童超重和肥胖现况 |
3.7 海口市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的相关性分析 |
3.8 海口市学龄前儿童营养不良的相关性分析 |
3.9 海口市学龄前儿童贫血的相关性分析 |
3.10 海口市学龄前儿童超重和肥胖的相关性分析 |
4 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策略探讨 |
4.1 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的策略 |
4.2 儿童贫血的防治策略 |
4.3 儿童自身及家庭因素建议 |
4.4 社会因素建议 |
5 结论 |
6 创新性与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学龄前儿童健康状况及健康管理发展现状 |
综述参考文献 |
附录 海口市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调查 |
致谢 |
(8)福建X区学龄儿童和孕妇碘营养水平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表 |
第1章 引言 |
1.1 人体对碘的需求 |
1.2 碘缺乏的危害 |
1.3 碘过量的危害 |
1.4 我国消除碘缺乏病和研究碘过量的情况 |
1.5 国内外碘营养水平现状及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方法 |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碘盐的调查研究方法 |
2.3 水碘的调查研究方法 |
2.4 影响碘营养水平的其他因素问卷调查 |
2.5 尿碘的调查研究方法 |
2.6 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采样情况 |
3.2 碘盐监测情况 |
3.3 X区碘盐水平状况 |
3.4 水碘监测情况 |
3.5 影响碘营养水平的其他因素情况 |
3.6 尿碘监测情况 |
第4章 讨论 |
4.1 X区8-10 岁儿童尿碘水平状况及原因分析 |
4.2 X区孕妇尿碘水平状况及原因分析 |
4.3 提升居民碘营养水平建议 |
第5章 结论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的创新之处 |
5.3 研究的局限与不足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9)2012-2017年“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学生营养状况变迁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目的 |
研究方法 |
1 干预措施 |
2 抽样方法 |
2.1 监测县 |
2.2 监测学校 |
2.3 监测学生 |
3 研究对象 |
4 监测指标与方法 |
4.1 体格测量 |
4.2 问卷调查 |
5 统计方法 |
5.1 统计描述 |
5.2 统计推断 |
6 质量控制 |
7 技术路线 |
研究结果 |
1 资料基本情况及特征描述 |
1.1 监测对象的人口学特征 |
1.2 监测资料不同特征的学生比例 |
2 体格状况 |
2.1 身高分布 |
2.2 体重分布 |
2.3 BMI分布 |
3 营养状况 |
3.1 生长迟缓率分布 |
3.2 消瘦率分布 |
3.3 营养不良率分布 |
3.4 超重率分布 |
3.5 肥胖率分布 |
3.6 超重肥胖率分布 |
4 影响因素 |
4.1 身高的影响因素 |
4.2 体重的影响因素 |
4.3 BMI的影响因素 |
4.4 生长迟缓的影响因素 |
4.5 消瘦的影响因素 |
4.6 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 |
4.7 超重的影响因素 |
4.8 肥胖的影响因素 |
4.9 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 |
讨论 |
1. 身高、体重、BMI的流行特征 |
2. 营养不良与超重肥胖的流行特征 |
3. 体格状况的影响因素分析 |
4. 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分析 |
结论 |
建议 |
本研究的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奶类与儿童健康关系新进展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发表文章 |
附件 |
个人简历 |
致谢 |
(10)2012-2017年“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学生营养状况变迁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目的 |
研究方法 |
1 干预措施 |
2 抽样方法 |
2.1 监测县 |
2.2 监测学校 |
2.3 监测学生 |
3 研究对象 |
4 监测指标与方法 |
4.1 体格测量 |
4.2 问卷调查 |
5 统计方法 |
5.1 统计描述 |
5.2 统计推断 |
6 质量控制 |
7 技术路线 |
研究结果 |
1 资料基本情况及特征描述 |
1.1 监测对象的人口学特征 |
1.2 监测资料不同特征的学生比例 |
2 体格状况 |
2.1 身高分布 |
2.2 体重分布 |
2.3 BMI分布 |
3 营养状况 |
3.1 生长迟缓率分布 |
3.2 消瘦率分布 |
3.3 营养不良率分布 |
3.4 超重率分布 |
3.5 肥胖率分布 |
3.6 超重肥胖率分布 |
4 影响因素 |
4.1 身高的影响因素 |
4.2 体重的影响因素 |
4.3 BMI的影响因素 |
4.4 生长迟缓的影响因素 |
4.5 消瘦的影响因素 |
4.6 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 |
4.7 超重的影响因素 |
4.8 肥胖的影响因素 |
4.9 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 |
讨论 |
1. 身高、体重、BMI的流行特征 |
2. 营养不良与超重肥胖的流行特征 |
3. 体格状况的影响因素分析 |
4. 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分析 |
结论 |
建议 |
本研究的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奶类与儿童健康关系新进展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发表文章 |
附件 |
个人简历 |
致谢 |
四、吉林省0~4岁儿童营养不良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主要慢性病人群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接种专家共识[J]. Vaccine and Immunization Branch, Chinese Preventive Medicine Association;. 中国疫苗和免疫, 2021(06)
- [2]2020年我国五市城区3~6岁儿童营养状况及与饮食行为关系的研究[D]. 肖述月.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1(02)
- [3]母乳喂养持续时间和辅食添加时间与3~5岁儿童体成分的关系研究[D]. 沈丽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1(02)
- [4]延边地区6~23月龄婴幼儿营养状况的流行病学调查[D]. 金海玉. 延边大学, 2020(05)
- [5]2017-2019年吉林省靖宇县8~10岁学龄儿童碘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 魏蔷. 吉林大学, 2020(08)
- [6]吉林省733例高中生超重肥胖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D]. 杨岳峰. 吉林大学, 2020(08)
- [7]海口市学龄前儿童身体健康现况调查及健康管理对策研究[D]. 武大伟. 海南医学院, 2020(01)
- [8]福建X区学龄儿童和孕妇碘营养水平调查研究[D]. 洪维维. 集美大学, 2020(08)
- [9]2012-2017年“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学生营养状况变迁及影响因素分析[D]. 张晓帆.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9(02)
- [10]2012-2017年“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学生营养状况变迁及影响因素分析[D]. 张晓帆.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