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IT催生金税巨人——税务系统信息化建设状况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赵良旭[1](2021)在《吉林省数字经济税收征管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黄滢[2](2020)在《江苏省小微企业扶持政策研究》文中提出
刘欣[3](2019)在《泰安市泰山区税务局人力资源管理优化研究》文中指出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公共部门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监督者、管理者和服务者,有许多人力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税务部门是公共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转型最为紧急。实践证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适用于解决税务部门存在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MBA学科相关知识的引入,将有助于为当前税务部门僵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注入新活力,提供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本课题以泰安市泰山区税务局为例,对在当前社会发展态势下,如何优化基层税务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进行了探讨。通过总结当前国内外税务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现状,对相关理论综述进行梳理,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得到相应的泰安市泰山区税务局人力资源管理优化建议,并对其优化目标进行设定,提出详细的优化内容、实施步骤,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由此实现系统内部人力资源进行新的梳理整合、有效管理,推动其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及模式的改革完善,提升人力资源价值性。
赵娴琦[4](2019)在《玉环市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实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小微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作用显着,是创业富民的重要渠道,能够改善民生、扩大就业、稳定增长、繁荣市场,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为了深入贯彻中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决策部署,逐步完善普惠性税收措施,浙江地区持续深入滚动实施“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重点培育小微企业走精细化发展之路。全面落实具有针对性的税收优惠政策是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也对政府的宏观调控起着杠杆的作用。然而政策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如何精细化地实施已经成为税务机关重点关注的公共问题。本文为了实现理论和实际层面的多项意义,参考了国内外部分相关研究文献,以科学管理、税收公平等为理论基础,运用了文献法、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制定思路。以玉环市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其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落实的状况,以及现行的多种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为基础,通过近年的官方数据统计分析其所面临的各类问题,统计结果包括历年企业盈利情况、优惠受理时长、文书受理失败率、优惠受理回退原因占比等,从而分析玉环市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实施存在的问题,问题包括:信息不对称、审核流程繁琐、税务人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低下、事后反馈机制缺失等,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与上级沟通不足、对政策宣传不到位、税务人员岗位技能和职业道德有待提升、机构设置待完善等。根据相关问题和原因,本文提出了玉环市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实施的战略方案,认为应该从三个点着手全面精细化实施,第一是提升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实施的实效性,包括加大实施前期宣传力度、提升税务干部整体素养、完善实施过程审核机制;第二是提升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实施的针对性,包括优化机构设置、增强相关部门之间的联动,增加实施期间纳税辅导,设置信息反馈机制;第三是提升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实施的保障性,包括跟进系统维护和升级、提升档案整理的严密性。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分条分项提出了每个点下的具体的建议。本文希望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思路对策,不断提升玉环市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实施的实效性、针对性和保障性,不断完善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实施的管理模式,使玉环市税务机关及相关行政部门的管理工作更加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
李旭东[5](2018)在《纳税评估中的相对人权利保护路径研究》文中认为纳税评估是税收征管程序的必经环节,1997年以后新征管模式推行,确立了纳税人自主申报,征管分开的征管模式。纳税人为自己申报的真实性负责,税务机关接受时只做形式审查。之后,税务机关通过纳税评估的方式,确认纳税人的申报,纳税评估后,申报才能最后被认可,发生法律效力。纳税评估在征管改革的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的变化,从一开始的“命令—服从模式”到“控权模式”再到“新公共管理”理念下的有一定沟通、和解的新型模式,这种发展并不是阶段性的有着明显分界的变化,实际上,“命令—服从”的思路到现在还一直影响着税务机关在纳税评估中的行为,税务机关在大部分时间仍处于强势地位;“控权”的理念虽被提出,但因为缺乏外部监督,在纳税评估的流程控制上的作用仍然有限;而税务机关与纳税人的和解并不为法律所承认,但在实践中又确实存在,使得纳税人权利处于一种不确定的状态。这些都表明纳税评估中的相对人权利急需保护。而在目前的研究中,对纳税评估的性质缺乏正确的定位,大多认为其是一种税务机关的内部行为,没有强制执行力,没有暴力保障实施,因此,对纳税评估中的相对人权利保护研究也少之又少。由于学者缺乏对纳税评估实务的了解,对于征纳交互中的约谈、和解的研究几乎没有,而税务工作者,出于对纳税评估工作的了解提出了纳税评估中的相对人保护的概念,罗列了一系列程序性的保护措施,但对于纳税评估中的相对人保护现状,目前状况的形成原因缺乏分析。本文对当前已有的纳税评估中的相对人的权利保护规定进行研究,指出其局限性,分析目前对纳税评估相对人权利保护不足的原因,一是已有的规定立法层级较低,多为税务机关的内部规范,对纳税人权利保护有限;二是对纳税评估的性质定位不准,没有和解等软性执法方式的有关规定,导致这种关系中的纳税人权利保护缺失;三是缺乏对纳税评估中相对人的程序性权利保护。按照《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和税收实践,纳税评估中的税务机关行为可以分为:传统的税务检查、政策辅导行为和非传统的约谈、和解等行为。并各个击破,有针对性的分析了各种行为存在的意义,指出其对纳税人权利保护方面的不足,主要从规范行政程序方面提出针对该行为的纳税人权利保护方面的建议。
殷春雨[6](2017)在《执政为民理念优化纳税服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服务型政府及其部门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的社会大背景下,税务机关的纳税服务意义凸显,但伴随近几年的发展变化,纳税服务实践中产生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问题。执政为民理论形成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实践中,是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碰撞和融合,它集中体现了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价值取向,是指导一切工作的指针。因此,本文以“执政为民理念下优化纳税服务研究”为课题,基于目前的纳税服务发展现状,以执政为民理念为指导,探求切实解决纳税服务不足与短板的途径,为提升纳税服务质效发挥作用。本文的总体结构:首先是绪论,概括本文选题的原因,综述纳税服务的研究状况,并阐明行文思路、研究方法、创新与不足。第二部分为执政为民与纳税服务概述,梳理理论来源,并在此基础上阐明二者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第三部分为我国纳税服务的现状,具体包括整体架构、执政理念、发展进程及主要成效,并从执政为民视角出发,审视其存在问题及成因。第四部分为纳税服务的国际经验教训及启示,从经验借鉴、教训总结正反两个角度着眼,全面揭示其给予我国纳税服务的启示。第五部分为执政为民理念下探索纳税服务的优化途径,在前文论述的基础上,立足于执政为民理念基点,从树立理念、完善机制、强化队伍建设、改进考核等几个方面着眼,提出优化我国纳税服务的途径建议。本文主要在以下方面进行了创新探索:一是视角的创新。在梳理多维视角理论之后,本文创造性地将纳税服务研究置于执政为民理念下,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方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二是理论性和实用性兼备。作者利用工作优势,将执政为民理念与现阶段纳税服务实际状况相结合,有针对性地提出当前形势下完善我国纳税服务的途径。
王堃[7](2016)在《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16年5月1日,营业税彻底退出税收历史舞台后,个人所得税成为地方税务机关的更为主要的税种,其在增加中央、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方面的作用更为突出。同时,经历了近40年的改革发展,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2,人均可支配收入额度大幅增长,在此期间,自然人主体间的收入差距也随之扩大,作为直接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的个人所得税在这一特殊时期显得尤为重要。鉴于对个人所得税税制改革领域的研究较为普遍,并且国家已经在税制上酝酿顶层总体设计,所以本文重点综合考虑在当前税制和未来分类与综合税制改革的前提下,侧重从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质效提升的角度,研究探讨提高个人所得税征管方法论层面的课题。本文的基本观点在于,无论实施怎样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对个人所得税税源的有效监控都是最基本和核心的内容,是彰显制度价值的根本所在和重要基石。通过进行背景解读、理论基础阐述、税源监控的经济影响分析、税源监控的形成机理综述、税源监控当前存在问题的总结、监控制度比较,本文提出了完善制度保障、实施源泉扣缴、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推进税收宣传和服务多元的总体监控实施模式,并按照工资薪金类所得、劳动者的劳务报酬所得、知识着作权及其他知识产权所得、各类经营所得、资产财产类所得、偶然所得、高收入个人所得等7大类别,分别给出具体的"制度+科技""源泉管控+过程监督""日常评估+专项检查""注重实效+动态完善"的闭环监控对策,让未来的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更加符合实际,更具有实践可操作性。本篇论文将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的理论依据和实践路径作为贯穿全篇的核心主线,力求在党中央作出全面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深化财税制度体系改革、推进国税、地税部门征管体制改革大背景下,对我国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的现状、不足和今后改进方法方向进行系统的思考探究,并给出有理论基础、有实践操作性的具体应对举措。实用性是本论文的基本目标和重要特色,这种实用性体现在既考虑到个人所得税税制改革的基本趋势,又重点考虑在特定个人所得税税制下的具体税源有效监控措施办法。全文从导论、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的理论基础、个人所得税税源的形成机理、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制度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制度比较、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制度的改革设计等六个章节进行了具体阐述。第一章为导论,共用5节的篇幅,分别从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框架结构、主要研究方法和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从总体上对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研究这一课题的提出、历史上的国内外学者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成果、文章的结构体系、进行课题研究的主要理论与实践研究方法,并对本文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客观的自我评估。第二章为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的理论基础,主要阐述了进行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研究的各种理论基础和现实必要性。本章在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的理论基础、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以及强化税源监控的现实意义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逻辑分析。其中税收法定理论是研究所有税种的基础理论,是设计税制理论,研究税源监控,改进缺陷不足的根本理论依据。该理论起始于英国,现已被各国承认并遵循,其基本精神在各国宪法或税法中都有体现,具体内容包括税种、税收要素、程序法定3方面核心内容。我国个人所得税同样遵循了这一法定原则。而税收遵从理论的提出,源于美国对"地下经济"引发税收大量流失现象的系统性研究。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国税局在对不缴税经济活动进行前期统计时,研究发现国际社会对纳税人遵从的相应数据及对此的理论研究相当缺乏。1983年,美国国税局对税收遵从问题实施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研究结论显示仅1981年美国由于纳税人不遵从联邦所得税法,致使逾900亿美元税款流失。可当立法机关和税收管理机关试图解决这一现象时,无奈这一领域的研究还很肤浅。因纳税人遵从度具有较高潜在的研究意义,所以许多国家都开始进行税收遵从的分析研究。税收博弈是税收征纳双方基于税收这一经济利益而发生的相互作用、相互制衡过程中的一系列决策与决策均衡问题。税收博奕理论最早由约翰·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1973)提出,他在《博弃与经济行为》一书中分析和阐述了税收博奕的动态与静态两个模型,得出了纳税人的逃税行为概率与税务机关的涉税检查成本成正比,与纳税人的应纳税款额度和税务机关的惩罚力度成反比;税务机关涉税检查的执行概率与应纳税款额度成正比,与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罚款金额成反比的结论。自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3位博弈论专家开始,至今已有7届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与博弈论的研究密切相关。其中,特别是普林斯顿大学约翰·纳什(J.Nash)的"纳什均衡"和三位美国经济学家的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乔治·阿克尔洛夫、迈克尔·斯彭斯的信息不对称理论在税源征管领域被国内财经专家学者所广泛讨论和研究。总体看,经济控制论是控制论的一个分支,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为指导,研究经济系统的控制与协调的原理与方法,为宏观与微观经济决策服务的学科。该学科源自经济学与控制论等现代科学的融合,是后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属于以经济系统或经济过程为研究对象的应用性学科,从20世纪60年代以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经济过程概念研究的数量及质量上的发展,以及经济数学的模型化、经济学分析的系统化、经济计算和参数深入处理的计算机化,是催生这一学科诞生的主要推动力量。着名波兰经济学家兰格和原苏联经济学家涅姆钦诺夫以及英国学者比拉等对之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些作者的论作初步阐述了这一学科的整体轮廓,并在很大程度上给予了经济系统分析与控制理论、逻辑和数学模型以及信息论之间的联系。经济控制论从根本上用系统的而非割裂的观点研究经济、经济的结构、经济的功能及其管理原理。税源监控实质上就是一种经济行为的具体化管控,这种管控体现在税务部门,就是按照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赋予的权限,对税源的变动情况,特别是从潜在税源变为实际税收过程的有效管控。第三章为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的形成机理,讲述的是个人所得税及其税源从无到有,个人所得税税制从初创到健全再到继续完善的过程,力图在这样一个定性的静态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发展历程中,真正了解个人所得税机制及某一机制下个人所得税税源的存在特点及规律,个人所得税具体的机制状态与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机制的关系。并通过对个人所得税制的发展趋势的预测,进一步找准个人所得税税源的沿革变动轨迹,从而在整体上把握税源监控的演进变化。第四章为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制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包含税源监控要素的内涵、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分析。这部分进入了本篇论文的核心。首先,该部分从税源监控构成要素、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的构成要素、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制度发展过程3方面分步对税源监控是什么,包括什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作出了回答。第二,该部分从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制度的整体现状、法律现状、主要特点等方面的评估评价,对现行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试图将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制度置于历史的维度进行纵向考察,用历史唯物主义眼光看待和审视现如今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第三,当前我国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存在着监控力量不足、监控手段缺失、监控效果低下、税负明显不公等问题,本论文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和初探,初步查摆了法律制度缺失、监控依据受限,信息传递不畅、监控手段落后,征管力量不高、监控力量不强,税源隐蔽分散,监控方法缺失等四个方面的现实原因,为进一步提出改进监控质效举措打下了坚实基础。第五章为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制度比较,重点以美国、英国、日本等3个发达国家不同税制下的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机制和具体方法为参照对象和研究样本,对综合税制下的税源监控、分类税制下的税源监控以及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税制下的税源监控理论和行为进行了横向的纵深研究,初步得出了我国的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由于具有特殊的经济社会背景,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税制和监控理论的最终结论。同时也实事求是地承认了上述几个国家具有典型性的税源监控具体做法具有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并据此启示我国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的设计完善。第六章为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制度改革的设计,该部分是全文的研究重点和最终目的,是此次研究的重要成果体现。最后一章的第一节首先提出了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制度改革的目标模式。任何一种监控路径的选择都要在特定的监控制度的顶层设计下进行确定。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作为税收管理的核心内容,最终目标与税收征管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全面有效贯彻落实税制,促进纳税人依法、足额纳税,实现个人所得税的应收尽收,提高个人所得税税收收入。因此,我们提出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制度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以完善的法律制度为保障,加强源头控管,对个人收入实行全网络化覆盖,纳税宣传与服务多元化的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制度。第二节侧重分析预测了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制度改革的原则,制度是管长远的,只有长远的制度改革原则明确下来,研究具体的监控方法才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本文具体抛出了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制度改革要遵循依法性、全面性、可操作性和效率的四个方面具体原则,为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的具体化研究明确了方向和标准。最后一章的第三节则从具体的税目谈起,逐个分析具体税目税源的特点属性,并尝试性地给出有针对性的监控举措建议,使得整篇论文找到了落脚点。总之,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的强化,要求税务部门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因此必须首先系统全面客观认识个人所得税税源。本文采用层层递进的研究步骤,得出个人所得税税源越来越具有隐蔽性,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增加财政收入、促进市场消费的社会功能呈现弱化的的结论。纳税人利用现行税制进行税收筹划以达到少缴个人所得税目的的趋势更加明显和突出。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随着经济的快速开放式发展,社会个体取得收入的形式不断扩展更新,一些新的收入形式具有新特点和新规律,已经不能用以往的课税科目归纳和涵盖。而现行的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方式存在法律制度缺失、信息传递不畅、征管质量不高等问题。本文认为,个人所得税的税源监控只有在一定的税制基础上,在不断修正完善中,找准具体税源的分布,深刻分析税源属性,分类施策管理,才能在具体的监控管理中,实现应收尽收、公平税负的征管目的。通过纵观国外、国内个人所得税发展史,特别是分析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制度发展历程,进一步获取了我国在强化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方面的有益启示。在法律制度方面,应强化税收法律制度建设。比如建立通过立法建立统一税务代码制度,通过立法推行个人财产申报制度,通过立法加大对个人所得税纳税人源泉扣缴和自行申报不实的法律惩罚力度,建立全社会义务协税的法律制度。在加强个人所得税的税源监控信息化建设方面。加强信息传导,加强计算机在纳税评估领域的应用,改造管理信息系统,落实纳税人全员全额进行网上申报。在征管层面。大力落实双向申报制度,强化日常辖区内的税源调查工作,加大对偷逃税的查处力度,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税源监控队伍。在隐蔽税源的监控方面。加强现金管理,使隐性收入显性化。建立全国性的个税税源监控的信息集中平台,加强税源全方位监控,加强高收入者的重点税源监控,建立纳税黑名单系统,将纳税信用与个人社会信用相关联。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必须既要考虑当下全面施行的分类个人所得税制,也应全面考虑个人所得税税制向综合与分类结合方向改革的总体趋势。所以本文将完善监控、强化征管的方向放在了分类制下进行逐一研究分析,但同时又对税制改革、监控方法进行了拓展式涉猎。
王凤飞[8](2016)在《我国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协同发展研究》文中指出目前,电子商务作为我国一种新型的营销管理模式,其运行优势日益凸显,市场交易额突飞猛进,商业效率成倍递增,显示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深刻影响着经济的运行方式和人们的思维模式。然而,不容置否,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给我国传统商务的运行模式带来了剧烈冲击,严重撼动着传统商务先前“一家独大”的市场地位,双方的市场竞争空前激烈,因此我国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两者之间是合作还是竞争,以及合作或竞争的发展机理如何已经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论文以我国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的协同发展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宏观经济的视角,研究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两种模式的协同发展。通过考察我国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联关系,寻求并论证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协同发展的必要性、两者目前协同发展的耦合度以及影响协同发展的具体因素,并对两者协同发展的实现机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首先,对我国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协同发展机制进行基本理论分析。论文综合运用竞合理论、耗散结构理论等来分析掌握两者协同发展在不同条件下涨落、突变、涌现的演化过程及实现机制。理论分析可得:电子商务子系统与传统商务子系统要素间的差异性互动关系是耦合互动的直接原因,两个子系统间的共同作用和相互作用是耦合关系发生的源动力,系统整体与外界能量流、信息流、物流的转换传递与交替循环是系统耦合的驱动力,而且,两个子系统的协同互融模式一定程度上又会加强系统间的联动传递效应。其次,对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协同发展的必要性从现实需求和博弈模型构建两方面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以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的发展现状为出发点,分析揭示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单独发展模式所存在的弊端和发展瓶颈,从现实需求视角论证了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协同发展的必要性。之后通过非合作博弈模型和合作博弈模型的比较分析,从实证角度论证了两者协同发展的必要性、可行性,并得出如下结论:如果电子商务系统与传统商务系统采取“排斥”策略,两者都不重视对方利润而进行独立发展,销量总量较协调行动虽有所增加,但相对应边际成本而言,市场价格降低,最终独立策略会因为利益对抗导致双方利益皆受损;而从长期发展的视角以及社会整体的协同角度出发,两种模式协同运作的获利均会高于系统自身占优的排斥策略所带来的收益。因此,电子商务和传统商务两者的市场行为是可以被协同和预期的,两者协同发展是必要的,并且是可行的。再次,构建了协同发展影响因素的Logit模型对两者协同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用户体验、商品定价、网络安全以及物流配送等方面都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和偏好。因此,在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的协同发展过程中,应有针对性地对影响两种商务营销模式的显着因素进行宏观统筹协调、区别对待部署,以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差异化、多样化的现实需求,积极构建实体与电商、线上并线下的全面、立体、协同的营销环境。随后根据系统间作用影响的强弱程度,论文将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的协同轨迹划分为三个阶段:直接嵌入式的初级耦合发展阶段、交叉融合式耦合成长发展阶段和互促互补式的紧密耦合优化发展阶段,并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对目前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协同发展的程度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的协同度仍处于嵌入式的初级阶段,双方并未实现全方面的合作机制。然后,论文对我国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的协同发展机理利用系统动力学进行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电子商务子系统与传统商务子系统独立发展的各项指标仿真结果均不敌两者的协同发展模式,两者的整合协同发展模式不仅能有效优化配置社会资源,提高市场运作效率,而且随着时间推移,协同发展系统会显示出更加强大的正外部经济效应,从而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双赢目标。最后,根据以上研究结论,论文对我国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协同发展模式的实现机制进行了探讨,并对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的协同发展研究进行了展望。论文的创新点主要有:(1)理论观点创新。论文提出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协同发展的动力是竞合关系,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的协同发展会经历竞争→合作→协调的协同过程;电子商务子系统与传统商务子系统要素间的差异性互动关系是耦合互动的直接原因,两个子系统间的共同作用和相互作用是耦合关系发生的源动力,系统整体与外界能量流、信息流、物流的转换传递与交替循环是系统耦合的驱动力。(2)研究视角的创新。论文基于博弈的研究视角对我国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协同发展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了论证。(3)研究方法的创新。一方面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分析法对我国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协同运行程度进行剖析;另一方面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对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的协同发展进行仿真实验分析。
李慧敏[9](2016)在《A区地方税务局企业所得税征管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税务机关企业所得税的税收征管环境产生了巨大变革。具体表现为登记注册企业的数量持续高速增长,注册企业的类型多种多样,生产规模日趋多样化。现阶段税务机关对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手段过于单一,对税源企业缺乏纳税风险的识别与规避,无法实现对税源有效的监管。尤其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出现了新常态,税收作为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社会经济的发展变革也导致税收征收管理出现了新常态。2015年国税总局制定了《"互联网+税务"行动计划》,将互联网的创新与税收征管相结合,提升税收征管现代化水平。如何转变税务干部的税收征管理念,提升企业所得税税源管理手段,适应税收征管的新常态,实现"互联网+税务",保持企业所得税税收收入持续、快速的增长,是当前税务机关需要应对的最大挑战。本文以A区地方税务局为例,对其企业所得税的实际征管状况进行长时间的实地调研。通过调研发现A区地税局在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中存在以下四个突出问题,无法完全掌握企业涉税信息、税收管理手段单一且层次较低、纳税评估工作流于形式、企业纳税申报不实等问题。针对查找出来的问题,探究原因,借鉴国际上税收征管的先进经验,结合A区地税局实际情况提出提升征管人员综合素质、拓宽征管信息来源、提高税源管理水平、强化纳税评估、开展纳税遵从教育的建议,从而达到规避A区地税局企业所得税税源管理风险,显着提高企业所得税征管质量的目的。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实地调查法、比较分析法。本文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有助于提升税务部门企业所得税税收征管能力,二是利于纳税人提升税法遵从度,三是有利于提升服务水平,同纳税人建立和谐的征纳关系。
郑霞[10](2015)在《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与发展能力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其发展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理论界和实践界的重视。本文构建了一个基于经验实证的系统分析框架,选取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公司2011年1季度至2014年3季度435个截面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面板数据模型、多元回归模型等现代主流的经济计量和统计分析工具,按照从宏观因素到微观因素、由内部因素及外部因素、从研究整体向研究个体的逻辑顺序,比较全面细致地分析了影响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影响因素,并对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了一些促进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具有实用价值的研究启示。本文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研究国内外中小企业和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梳理有关企业成长和发展影响因素的相关理论研究,提供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实证研究的理论基础。(2)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能力的测定。本文在广泛借鉴国内外前沿研究的基础上,科学界定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能力的内涵,然后从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运营能力、成长能力四个方面,构建评价企业发展能力的指标体系,对其发展能力进行科学测定。(3)内部管理能力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本文研究目标,并结合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的可得性,以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能力的测定值为因变量,采用面板数据模型,逐一分析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和成长能力4个主要内部管理能力影响因素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具体作用,进而对研究样本进行拆分,细致研究各内部管理能力影响因素的行业差异。(4)外部政策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外部政策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资源的流向,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作用显着,本文以创业板科技型中小企业为研究样本,建立多元回归模型,探究融资担保、财政税收、公共服务、创新发展政策对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实际效果。本文主要创新点如下:(1)将经济学中的面板模型引入企业内部管理能力影响因素研究。根据创业板上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数据特点,引入面板数据模型,对内部影响因素对企业发展能力影响效果进行实证研究,赋予企业内生影响因素更量化更具体的内涵。(2)借助现代财务分析框架构建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能力测定的指标体系。基于财务分析原理,从偿债、盈利、运营、成长的四维度选取14个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能力进行了科学测定,提供了对企业发展能力评价的一种新方法和路径。(3)对影响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效果进行了量化评估。针对国家对中小企业的各种扶持政策,以融资、财税、创新、服务四个主要政策支持方向作为政策变量,构建多元回归模型,科学评价政策变量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形成了对政策实施效果的创新评估方法。
二、IT催生金税巨人——税务系统信息化建设状况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IT催生金税巨人——税务系统信息化建设状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3)泰安市泰山区税务局人力资源管理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评述 |
1.3 研究方案及研究路径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路径 |
2 税务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综述 |
2.1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
2.1.1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及特征 |
2.1.2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 |
2.2 税务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
2.2.1 税务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
2.2.2 税务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难点 |
2.3 税务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理论基础 |
2.3.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2.3.2 高绩效工作系统理论 |
2.3.3 “6W1H”法理论 |
2.4 小结 |
3 泰安市泰山区税务局人力资源管理现状、问题及分析 |
3.1 泰安市泰山区税务局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
3.1.1 泰安市泰山区税务局简介 |
3.1.2 泰安市泰山区税务局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6W1H”分析 |
3.2 泰安市泰山区税务局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 |
3.2.1 人员岗位安排不匹配税收任务要求 |
3.2.2 学历结构现状低于专业化管理要求 |
3.2.3 人员老龄化严重 |
3.2.4 知识型员工缺乏 |
3.2.5 劳动关系管理不完善 |
3.3 泰安市泰山区税务局人力资源管理原因分析 |
3.3.1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缺位 |
3.3.2 人力资源配置机制不合理 |
3.3.3 人力资源培训开发机制不健全 |
3.3.4 绩效考核机制不完善 |
3.3.5 激励机制成效不明显 |
3.3.6 “复合型”人才培养不足 |
3.3.7 人力资源管理现代化建设不足 |
3.4 小结 |
4 国内外税务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经验和启示 |
4.1 国外税务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经验 |
4.1.1 战略制定及配置管理经验 |
4.1.2 员工招募与选拔管理经验 |
4.1.3 员工培训与开发管理经验 |
4.1.4 绩效薪酬与激励管理经验 |
4.1.5 数字化与信息化管理经验 |
4.1.6 劳动关系优化管理经验 |
4.2 国内税务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经验 |
4.2.1 全国性经验借鉴 |
4.2.2 地方性经验借鉴 |
4.3 小结 |
5 泰安市泰山区税务局人力资源管理优化建议 |
5.1 泰安市泰山区税务局人力资源管理优化目标 |
5.1.1 发挥人力资源潜能 |
5.1.2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
5.1.3 合理控制人力成本 |
5.1.4 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
5.2 泰安市泰山区税务局人力资源管理优化措施 |
5.2.1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
5.2.2 科学开展技能培训 |
5.2.3 建立完备绩效机制 |
5.2.4 构建科学激励机制 |
5.2.5 加强劳动关系管理 |
5.2.6 探索信息化管理 |
5.3 泰安市泰山区税务局人力资源管理优化实施步骤 |
5.3.1 成立工作小组 |
5.3.2 收集相关信息 |
5.3.3 选取成员面谈 |
5.3.4 拟定工作内容 |
5.3.5 公示改进措施 |
5.3.6 方案落地开展 |
5.3.7 注意事后总结 |
5.4 小结 |
6 泰安市泰山区税务局人力资源管理优化实施保障 |
6.1 完善领导组织架构 |
6.1.1 成立人力资源管理改革领导小组 |
6.1.2 提高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业务能力 |
6.2 明确工作规划 |
6.2.1 确定优化内容 |
6.2.2 制定时间表 |
6.3 做好内部思想工作 |
6.3.1 提高全员思想认识 |
6.3.2 争取内部广泛支持 |
6.3.3 转变上层管理意识 |
6.3.4 发挥“走动管理”效用 |
6.4 方案实施的其他保障 |
6.4.1 提供信息化保障 |
6.4.2 提供财务保障 |
7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玉环市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实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目的 |
1.1.3 研究的意义 |
1.2 研究的依据 |
1.2.1 理论依据 |
1.2.2 现实依据 |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3.1 国外研究概况 |
1.3.2 国内研究概况 |
1.3.3 简单述评 |
1.4 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内容 |
1.4.3 研究方法 |
1.5 本文的创新点 |
第二章 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实施概况 |
2.1 玉环市及小微企业发展现状 |
2.1.1 玉环市简介及玉环市小微企业总体地位 |
2.1.2 玉环市小微企业面临的困境 |
2.1.3 玉环市政府对小微企业的扶持 |
2.2 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概述 |
2.2.1 小微企业增值税优惠政策 |
2.2.2 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
2.2.3 小微企业其他税费种优惠政策 |
2.3 玉环市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实施现状 |
2.3.1 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宣传的现状 |
2.3.2 小微企业税收优惠审批的现状 |
2.3.3 税收优惠政策实施满意度情况 |
2.4 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实施效果 |
2.4.1 小微企业行业分布及盈利企业数量变化 |
2.4.2 政策落实情况 |
第三章 税收优惠政策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3.1 税收优惠政策实施中的问题 |
3.1.1 实施过程信息不对称 |
3.1.2 审核流程繁琐 |
3.1.3 税务人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偏低 |
3.1.4 事后反馈机制缺失 |
3.2 税收优惠政策实施中问题产生的原因 |
3.2.1 基层税务局与上级沟通不足 |
3.2.2 税务机关对政策宣传不到位 |
3.2.3 税务人员业务素养和职业道德有待提升 |
3.2.4 税务机关机构设置待完善 |
第四章 提升税收优惠政策实施效果的对策 |
4.1 提升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实施的实效性 |
4.1.1 加大实施前期宣传力 |
4.1.2 提升税务干部整体素养 |
4.1.3 完善实施过程审核机制 |
4.2 提升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实施的针对性 |
4.2.1 优化机构设置,增强相关部门之间的联动 |
4.2.2 增加实施期间纳税辅导 |
4.2.3 设置信息反馈机制 |
4.3 提升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实施的保障性 |
4.3.1 跟进系统维护和升级 |
4.3.2 提升档案整理的严密性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纳税评估中的相对人权利保护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问题的缘起 |
(一) 研究背景 |
(二) 文献综述 |
(三) 研究方法 |
二、纳税评估中相对人权利保护的规定及其局限 |
(一) 《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中的规定和局限 |
(二) 《全国税收征管规范》的规定及其局限 |
(三) 《征管法》等对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律规定及其局限 |
三、纳税评估中相对人权利保护不足的成因分析 |
(一) 立法层级较低,税务机关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 |
(二) 对纳税评估的性质定位不准 |
(三) 缺乏纳税评估中相对人的程序性权利保护 |
四、纳税评估中对相对人权利保护的改进思路 |
(一) 明确纳税评估的法律地位 |
(二) 不同行为方式下的纳税评估相对人权利保护路径 |
1. 纳税评估中的税务检查及相对人权利保护路径 |
2. 纳税评估中的政策辅导、提出建议等手段的纳税人权利保护路径 |
3. 纳税评估中预警型税务行政约谈及相对人权利保护路径 |
4. 纳税评估中的税务行政和解及相对人保护路径 |
(三) 纳税评估中相对人权利保护的其他路径 |
1. 避免多次评估 |
2. 纳税争议的复议前置和纳税前置制度存废探讨 |
3. 避免收入任务驱使下的突击评估 |
4. 避免评估对象的不公正选择和其他腐败 |
五、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执政为民理念优化纳税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写作思路及研究方法 |
1.3.1 写作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1.4.1 论文的创新 |
1.4.2 论文的不足 |
第2章 执政为民与纳税服务概述 |
2.1 执政为民概述 |
2.1.1 执政为民的理论渊源 |
2.1.2 执政为民的发展轨迹 |
2.1.3 执政为民的内涵 |
2.1.4 执政为民的原则 |
2.2 纳税服务概述 |
2.2.1 纳税服务理论依据 |
2.2.2 纳税服务的内涵 |
2.2.3 纳税服务的意义 |
2.3 执政为民与纳税服务的关联 |
2.3.1 理论来源承自一脉 |
2.3.2 实践层面辩证统一 |
第3章 中国纳税服务的现状 |
3.1 中国纳税服务的构架与执政为民元素 |
3.1.1 中国纳税服务的构架 |
3.1.2 中国纳税服务中的执政为民元素 |
3.2 中国纳税服务的发展历程 |
3.2.1 为纳税人服务的思想萌芽期 |
3.2.2 为纳税人服务的实践起步期 |
3.2.3 为纳税人服务的发展完善期 |
3.3 中国纳税服务的利民成果 |
3.3.1 为民服务的意识显着增强 |
3.3.2 利民服务的制度渐趋精细 |
3.3.3 便民服务的技术提档升级 |
3.3.4 惠民服务的举措提升鸣响 |
3.4 中国纳税服务的利民短板 |
3.4.1 为民服务的理念高度与人民的渴盼存在落差 |
3.4.2 为民服务的质量水准与人民的需求仍有矛盾 |
3.4.3 为民服务的社会合作与人民的标准不相匹配 |
3.4.4 为民服务的绩效评价与人民的诉求相距较远 |
3.5 中国纳税服务的问题成因 |
3.5.1“为民”理念贯彻上主体认识不高 |
3.5.2“知民”调研分析上制度支持不够 |
3.5.3“便民”技术手段上信息化程度不强 |
3.5.4“利民”团队搭建上人员配备不精 |
第4章 纳税服务国际经验教训及启示 |
4.1 国外纳税服务的典型经验 |
4.1.1 美国迎合需求模式 |
4.1.2 德国突出合作模式 |
4.1.3 澳大利亚便于遵从模式 |
4.1.4 日本注重宣教模式 |
4.2 国外纳税服务的主要教训 |
4.2.1 理念偏差导致政府公信力不高 |
4.2.2 手段落后导致纳税人获得感不强 |
4.2.3 经费失衡导致机制定位不当 |
4.2.4 税负超高导致满意程度不佳 |
4.3 国外纳税服务给予中国的启示 |
4.3.1 树立正确理念是纳税服务的先导 |
4.3.2 重视税收宣传是纳税服务的基石 |
4.3.3 强化信息技术是纳税服务的助推器 |
4.3.4 提升满意程度是纳税服务的努力方向 |
4.3.5 加强队伍培育是纳税服务的保障 |
第5章 执政为民理念下探索纳税服务的优化途径 |
5.1 树立执政为民理念以扶正服务思想 |
5.1.1 严格履行法定义务和职责 |
5.1.2 认真推行纳税服务文化 |
5.1.3 积极践行群众史观 |
5.2 健全配套制度以满足服务需求 |
5.2.1 建立突出“育民”效果的宣传教育机制 |
5.2.2 建立突出“利民”特色的社会合作服务机制 |
5.2.3 建立突出“爱民”内核的长效需求满足机制 |
5.3 培育专业队伍以打造服务品牌 |
5.3.1 以思想教育提升纳税服务人员的“为民”意识 |
5.3.2 以业务培训提升纳税服务团队的“惠民”能力 |
5.3.3 以内外监督提升纳税服务人员的“忠民”素养 |
5.4 推进人民参与以完善服务考核 |
5.4.1 突出纳税人在评价人员中的主角地位 |
5.4.2 突出纳税服务在内部评价中的主力作用 |
5.4.3 突出满意度在评价结果中的主导地位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7)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
1.2.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1.3 框架结构和主要研究方法 |
1.3.1 框架结构 |
1.3.2 主要研究方法 |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1.4.1 研究可能的创新 |
1.4.2 研究的不足 |
2 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的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个人所得税税源内涵 |
2.1.2 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内涵 |
2.1.3 我国个人所得税税源分类特征 |
2.2 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的理论依据 |
2.2.1 税收法定理论 |
2.2.2 税收遵从理论 |
2.2.3 税收博奕理论 |
2.2.4 控制论 |
2.3 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的经济影响 |
2.3.1 促进公平分配 |
2.3.2 增加财政收入 |
2.3.3 促进市场消费 |
2.4 加强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的现实意义 |
2.4.1 配合税制改革的需要 |
2.4.2 维护公平正义的需要 |
2.4.3 提高征管效率的需要 |
2.4.4 缩小贫富差距的需要 |
2.4.5 增加财政收入的需要 |
3 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的形成机理 |
3.1 形成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的属性要求 |
3.1.1 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的合法性 |
3.1.2 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的合理性 |
3.2 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要素分析 |
3.2.1 税源监控构成要素 |
3.2.2 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构成要素 |
3.2.3 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制度发展过程 |
4 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的制度及制度执行领域存在问题 |
4.1 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
4.1.1 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制度的现状 |
4.1.2 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制度的法律现状 |
4.1.3 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制度执行现状 |
4.2 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制度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法律制度缺失,监控依据受限 |
4.2.2 信息传递不畅,监控手段落后 |
4.2.3 征管质量较低,监控力度不大 |
4.2.4 税源隐蔽分散,监控方法缺失 |
4.2.5 社会诚信失范,监控道德环境恶劣 |
5 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制度比较 |
5.1 国外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制度 |
5.1.1 美国等国个人所得税综合税制的税源监控制度 |
5.1.2 英国个人所得税分类税制的税源监控 |
5.1.3 日本个人所得税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税制的税源监控 |
5.2 国外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制度的经验启示 |
5.2.1 加强税收法律制度建设 |
5.2.2 加强税源监控信息化建设 |
5.2.3 加强征管层面建设 |
5.2.4 加强隐蔽税源监控 |
6 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制度改革的设计 |
6.1 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制度改革的目标模式 |
6.1.1 完善法律制度作为保障 |
6.1.2 普遍采用源泉扣缴制度 |
6.1.3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
6.1.4 实现纳税宣传与服务多元化 |
6.2 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制度改革的原则 |
6.2.1 明确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主体 |
6.2.2 界定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责任 |
6.2.3 明确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客体 |
6.2.4 创新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方法 |
6.3 完善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的对策建议 |
6.3.1 细化对工资薪金所得监控 |
6.3.2 动态化监控自由职业者的劳务报酬所得 |
6.3.3 强化对知识着作权及其他知识产权所得的监控 |
6.3.4 全程监控各类经营性质所得 |
6.3.5 加大对资产、财产类监控 |
6.3.6 加强偶然所得监控 |
6.3.7 重点开展高收入个人所得监控 |
参考文献 |
后记 |
(8)我国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协同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Extended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相关概念界定与辨析 |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2 文献综述 |
2.1 电子商务的研究现状 |
2.2 传统商务的研究现状 |
2.3 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关系的研究现状 |
2.4 研究现状评价 |
3 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协同发展的基本理论 |
3.1 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协同发展的系统特性 |
3.2 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协同发展的理论基础 |
3.3 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的系统演化机理 |
3.4 本章小结 |
4 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协同发展的必要性分析 |
4.1 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协同发展的现实需求 |
4.2 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协同发展的作用机理 |
4.3 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协同发展必要性博弈论证 |
4.4 本章小结 |
5 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协同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
5.1 问题描述及研究视角 |
5.2 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协同发展影响因素Logit模型设计 |
5.3 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协同发展影响因素Logit模型的回归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协同发展的耦合度分析 |
6.1 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系统耦合特性 |
6.2 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系统耦合轨迹 |
6.3 耦合度模型及方法选择 |
6.4 产业视角的关联模型分析 |
6.5 行业视角的关联模型分析 |
6.6 本章小结 |
7 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协同发展系统建模与仿真 |
7.1 系统动力学概要 |
7.2 电子商务子系统SD模型构建 |
7.3 传统商务子系统SD模型构建 |
7.4 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协同发展系统模型构建 |
7.5 仿真结果分析 |
7.6 本章小结 |
8 结论 |
8.1 研究结论 |
8.2 对策建议 |
8.3 论文研究的创新点 |
8.4 后续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9)A区地方税务局企业所得税征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企业所得税征管基本理论 |
2.1 企业所得税基本理论 |
2.1.1 企业所得税基本概念 |
2.1.2 企业所得税的特点 |
2.1.3 企业所得税的发展历程 |
2.2 税收征管基本理论 |
2.2.1 税收征管基本概念 |
2.2.2 税收征管的内容 |
2.2.3 企业所得税税收征管的总体要求 |
第3章 A区地税局基本情况及企业所得税征管现状 |
3.1 A区基本情况介绍 |
3.2 A区地税局基本情况介绍 |
3.2.1 A区地税局机构设置 |
3.2.2 A区地税局征管发展历程 |
3.3 A区地税局税收收入分析 |
3.3.1 A区地税局管辖企业构成 |
3.3.2 A区地税局税源结构 |
3.3.3 A区地税局企业所得税税源分析 |
3.4 地税局企业所得税征管权限变化 |
第4章 A区地税局企业所得税征管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4.1 企业所得税征管方面存在的问题 |
4.1.1 征管信息掌握不全 |
4.1.2 税源管理不到位 |
4.1.3 纳税评估流于形式 |
4.1.4 企业纳税申报失实 |
4.2 A区地税局征管方面问题的成因分析 |
4.2.1 税务干部无法满足征管需要 |
4.2.2 缺乏有效的信息获取渠道 |
4.2.3 缺乏有效的税源管理手段 |
4.2.4 纳税评估重视度较低 |
4.2.5 制约企业纳税遵从的因素 |
第5章 美国、德国、日本税收征管经验及借鉴 |
5.1 美国、德国、日本税收征管经验 |
5.1.1 美国税收征管经验 |
5.1.2 德国税收征管经验 |
5.1.3 日本税收征管经验 |
5.2 美国、德国、日本税收征管经验借鉴 |
第6章 A区企业所得税税收征管相关建议 |
6.1 提升税务干部综合素质 |
6.2 拓宽涉税信息来源 |
6.3 提高税源管理水平 |
6.4 强化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 |
6.5 开展纳税遵从教育 |
参考文献 |
后记 |
(10)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与发展能力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1.4 结构安排与研究内容 |
1.5 本文的创新点 |
第2章 文献回顾与评析 |
2.1 科技型中小企业研究述评 |
2.1.1 我国中小企业的界定 |
2.1.2 国外中小企业的界定 |
2.1.3 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界定 |
2.2 企业发展理论研究综述 |
2.2.1 企业内生因素成长理论 |
2.2.2 企业外生因素成长理论 |
2.2.3 非线性成长理论 |
2.2.4 成长理论小结 |
2.3 企业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述评 |
2.3.1 企业发展的总体影响因素 |
2.3.2 企业发展的内部影响因素相关研究 |
2.3.3 企业发展的外部影响因素相关研究 |
2.3.4 企业发展能力的评价研究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与能力测定 |
3.1 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内部影响因素 |
3.1.1 战略规划能力 |
3.1.2 研发创新能力 |
3.1.3 运营管理能力 |
3.1.4 营销拓展能力 |
3.1.5 人力资本整合能力 |
3.2 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外部影响因素 |
3.2.1 政策环境 |
3.2.2 市场环境 |
3.2.3 宏观经济水平 |
3.2.4 人文环境 |
3.3 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能力的测定 |
3.3.1 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能力测定指标 |
3.3.2 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能力评价方法 |
3.3.3 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能力测定过程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内部因素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能力的实证研究 |
4.1 企业偿债能力对发展的影响分析 |
4.1.1 总体样本偿债能力的影响分析 |
4.1.2 医疗保健行业偿债能力的影响分析 |
4.1.3 通信设备行业偿债能力的影响分析 |
4.1.4 软件服务行业偿债能力的影响分析 |
4.2 企业盈利能力对发展的影响分析 |
4.2.1 总体样本盈利能力的影响分析 |
4.2.2 医疗保健行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分析 |
4.2.3 通信设备行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分析 |
4.2.4 软件服务行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分析 |
4.3 企业运营能力对发展的影响分析 |
4.3.1 总体样本运营能力的影响分析 |
4.3.2 医疗保健行业运营能力的影响分析 |
4.3.3 通信设备行业运营能力的影响分析 |
4.3.4 软件服务行业运营能力的影响分析 |
4.4 企业成长能力对发展的影响分析 |
4.4.1 总体样本成长能力的影响分析 |
4.4.2 医疗保健行业成长能力的影响分析 |
4.4.3 通信设备行业成长能力的影响分析 |
4.4.4 软件服务行业成长能力的影响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外部因素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能力的实证研究 |
5.1 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
5.1.1 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因素 |
5.1.2 科技型中小企业面临的政策分类 |
5.1.3 我国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政策扶持—以天津市为例 |
5.2 政策因素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能力的实证研究 |
5.2.1 样本选择 |
5.2.2 变量设计 |
5.2.3 外部影响因素的研究假设 |
5.2.4 实证结果及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案例分析 |
6.1 医疗保健行业——以爱尔眼科为例 |
6.1.1 爱尔眼科发展概况 |
6.1.2 爱尔眼科发展外部影响因素 |
6.1.3 爱尔眼科发展内部影响因素 |
6.1.4 爱尔眼科发展能力的综合评价 |
6.2 通信设备行业——以梅泰诺为例 |
6.2.1 梅泰诺发展概况 |
6.2.2 梅泰诺发展外部影响因素 |
6.2.3 梅泰诺发展内部影响因素 |
6.2.4 梅泰诺发展能力的综合评价 |
6.3 软件服务行业——以超图软件为例 |
6.3.1 超图软件发展概况 |
6.3.2 超图软件发展外部影响因素 |
6.3.3 超图软件发展内部影响因素 |
6.3.4 超图软件发展能力的综合评价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 |
7.1 本文主要结论 |
7.2 研究启示 |
7.3 不足与展望 |
附录 创业板2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相关数据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 |
四、IT催生金税巨人——税务系统信息化建设状况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吉林省数字经济税收征管问题研究[D]. 赵良旭.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21
- [2]江苏省小微企业扶持政策研究[D]. 黄滢. 东南大学, 2020
- [3]泰安市泰山区税务局人力资源管理优化研究[D]. 刘欣. 西安科技大学, 2019(01)
- [4]玉环市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实施研究[D]. 赵娴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09)
- [5]纳税评估中的相对人权利保护路径研究[D]. 李旭东. 云南大学, 2018(04)
- [6]执政为民理念优化纳税服务研究[D]. 殷春雨. 吉林大学, 2017(04)
- [7]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研究[D]. 王堃. 东北财经大学, 2016(06)
- [8]我国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协同发展研究[D]. 王凤飞. 中国矿业大学, 2016(02)
- [9]A区地方税务局企业所得税征管问题研究[D]. 李慧敏. 天津财经大学, 2016(10)
- [10]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与发展能力的实证研究[D]. 郑霞. 天津财经大学, 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