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育舞蹈在普通高校广泛开展的可行性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曹勇[1](2021)在《高校通识教育中的设计课程研究:概念、内容与课题方法》文中研究表明伴随我国高校新时代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美育、双创教育、跨学科教育逐步成为重要内容。它使设计教育从专业领域进入通识领域,面向高校非专业学生的通识设计教育快速发展,但对它的系统研究还很缺乏。因此,以其发展历史与现状为依据,以概念剖析与设计研究为方法,对其概念内涵、课程内容建构、课题设计方法进行了系统理论研究,并形成以下结论:设计通识是以设计学科为内容载体,以通识美育为育人目的的设计教育形态。它揭示了设计教育作为一种跨学科探索活动在职业教育与人文通识之间的往复运动。回归美育育人不仅是其应用功能,也揭示了设计创造力培养的主体内在根源和设计作为人文学科的价值本源。在育人与学科双重视野下,设计通识课程内容可分为设计语言、设计返身、设计自由3个层次,其知识形态特征应该是学科内的破界与贯通、学科外的跨界与交叉,其核心能力是设计形式生成的思维能力。通过“知觉-媒介-抽象”、“意义-符号-叙事”、“技术-结构-系统”、“观念-重构-生成”4种设计形式生成思维的训练,建立全人发展与身体、文化、技术与观念的广泛联系,它既是设计育人的特点,也是设计学科自身拓展的动力。通识设计的课题设计方法对应于课程的核心内容和内容层次,表现为微观的基于具体内容的设计方法、中观基于应用情境的设计方法,但宏观层面上讲通识课题设计的本质不仅是“关于设计教育的研究”,更是一种“设计的研究”。课题作为人文性的教学设计“形式”,在抽象层面也具有媒介、意义、结构、观念4方面特征,由此打开课题设计更为丰富的可能。
孙丹敏[2](2021)在《成都市普通高校民族健身操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全民健身工作高度重视,将全民健身、健康中国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并上升到国家战略的新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提出了“四个自信”,其中“文化自信”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根基、文化本质和文化理想,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更加明确而开阔的文化建构。在国家“健康中国”和“四个自信”战略方针的双重推动下,结合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提出:“汲取世界优秀体育成果与继承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相结合,要注意体现教材的时代性、多样性,并要充分体现教材的民族性和中国特色”的要求。民族健身操是在民族特色音乐伴奏下,以操化动作为基础,以民族舞蹈动作为元素,以身体练习为手段,以有氧运动为基础,巧妙使用轻器械或徒手完成,达到增进健康、塑造形体和娱乐身心为目的,集民族性、观赏性、健身性和社交性于一体的体育运动项目。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对成都市普通高等本科院校民族健身操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民族健身操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对策,研究结果如下:(1)在成都市24所普通高校中民族健身操的教学开展仅有5所学校,代表队训练开展有4所,竞赛参赛仅为3所。(2)成都市普通高校民族健身操开展存在教学师资力量薄弱、教材建设欠缺、学生认知程度有待提高、课程开展形式单一、积极性有待提高、高校领导对民族健身操重视程度不够、场地设施建设仍需加强等问题。(3)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在健康中国与文化自信双重战略背景下,积极推动民族健身操在成都高校的开展;在新的教育政策与环境要求下,高校应对体育教育观念不断创新;运用新媒体信息技术,不断提升民族健身操的影响力;加快高校民族健身操运动队建设,促进特色社团活动的开展;深度整合及利用社会资源推进高校民族健身操的发展。
谭智斌[3](2021)在《牛仔舞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与应用研究 ——以广东白云学院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不断更替,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模式日益兴起。在线课程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重视,而体育舞蹈中的牛仔舞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它基于体育舞蹈的技术发展趋势和新的体育舞蹈项目的需求。它的发展提升了学生对体育舞蹈的认知深度与广度,为改革体育舞蹈教学提供新的方法与途径。本文将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与逻辑分析法等,对牛仔舞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的建设与应用进行科学研究和分析,并以广东白云学院2019-2020学年公共体育课体育舞蹈项目的80名学生为实验对象进行教学实验。目的是通过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模式和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对80名学生进行实验教学,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以及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调查分析,从而探讨牛仔舞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与应用的可行性。通过本次研究得出的结论:(1)根据文中对普通高校网络技术应用情况、学生拥有电子设备的情况等已具备建设在线课程的基础条件。高校公共体育课程需要掌握技能与理论知识,还需要锻炼身体素质,在紧张的公共体育课教学进度中,详细的、多方面的、形象的视频来呈现体育技术性动作对学生学习体育项目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进行体育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基本建设刻不容缓。(2)根据对大学生基本情况分析,笔者认为他们都符合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教学的要求,并且调查中的大多数教师,学生和权威专家肯定与支持牛仔舞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的实行。因此,认为牛仔舞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可行性。(3)根据实验教学的调查发现,在学习兴趣上,实验班与对照班相比有显着提高。因此,笔者认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有明显的作用。(4)根据实验教学的调查发现,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水平上,实验班与对照班相比有了明显的提高。因此,可以认为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明显的作用。(5)在不同的教学方法下,实验班和对照班班进行了16周的体育舞蹈学习和训练后,实验班的技术、专业技能、理论知识均超过了对照班。因此,笔者认为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的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更能提高学生的技术和专业技能。(6)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尚未建立起详细的管理系统。因此,课堂教学机构在整个实施过程中可能会混乱、学生和学生无法独立学习、课堂学习和培训的综合资源不足等问题。教师应结合实际探索的基础理论和课堂教学的最终结合,并结合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解决问题后进行普及和市场推广,使之变得越来越完美,供大家使用。
罗天雪[4](2021)在《重庆大学体育舞蹈选修课的SWOT分析与对策研究》文中提出体育舞蹈选修课的开设能够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选择,并对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良好形体塑造等起着积极的作用。本文以重庆大学体育舞蹈选修课的开展现状为研究对象,重庆大学舞蹈选修课学生及教师为调查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重庆大学体育舞蹈选修课教师是一支学历较高的中青年师资队伍,职称结构较为合理,专业对口,但性别失衡情况非常严重,以女性教师为主。2.学生性别失衡较为严重,以女生为主;男生参与体育舞蹈选修课的动机是为了学分,女生主要动机为塑造良好形体和提高气质风度;参与摩登舞项目的学生人数较多,不同性别学生在选修课课程项目的选择上相差不大;学生对教师评价以“一般满意”为主,对课程评价以“比较满意”为主,女生对教师和体育舞蹈选修课的评价比男生更高。3.体育舞蹈选修课开展场地为室内固定场地,整体设施齐全;体育舞蹈选修课课程课较少;教学中常用教学方法以学生的模仿和教师的示范为主,教师对于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重视不高;体育舞蹈选修课项目开设较为单一;教学内容包含基木身体姿态练习、步伐组合练习、套路组合练习、专项理论知识四个部分,辅助教学内容仅开设有芭蕾形体操,辅助教学单一。4.重庆大学体育舞蹈选修课开展环境SWOT矩阵包含3个优势(配备专业师资队伍、学校体育舞蹈氛围好、场地设施条件好)、3个劣势(师资性别比例严重失衡、选修课学生性别严重失衡、课程安排与实施问题)、2个机遇(体育舞蹈的受欢迎程度提高、高校体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2个挑战(其他体育项目选修课的威胁、学生兴趣不高)。5.基于对重庆大学体育舞蹈选修课的SWOT分析,提出以下建议:改善体育舞蹈师资性别比例失调问题;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优化体育舞蹈教学内容体系;完善体育舞蹈教学场地设施;提升体育舞蹈课程科学性;加强体育舞蹈宣传推广
张雯静[5](2020)在《安徽省普通高校表演专业体育舞蹈人才培养的调查研究》文中提出科技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国家和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高校的根本任务是进行人才的培养,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本文采用文献资料、访谈法、调查问卷法、观察法及数理统计等方法,针对安徽省八所普通高校表演专业体育舞蹈方向的人才培养进行调查与探究,通过因子分析归纳得出影响体育舞蹈人才培养实施的6大因素,根据实地调研走访情况总结出安徽省普通高校目前的体育舞蹈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为安徽省普通高校体育舞蹈人才培养的实施、发展及改革路径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依据与现实基础,为拟开设此专业的高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通过阐述分析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安徽省八所普通高校所设立的表演专业体育舞蹈方向是站在全方位的体育教育角度思考的,符合表演专业本科教育发展的规律。其专业的设定、培养目标和规格上与《国标》标准趋于一致,注重培养应用型和复合型的体育舞蹈人才。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要根据社会市场发展的需求标准,结合表演专业体育舞蹈方向自身特点,同时要针对人才的兴趣与就业用人单位的需要来确立。2、安徽省八所普通高校基本上能从人才培养的目标出发,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的复合型的表演专业体育舞蹈人才培养模式。科学设计课程体系是全面推进表演专业体育舞蹈方向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工作的核心,其中安徽工程大学和阜阳师范大学开设的核心科目和选修科目数量最多,种类较全,阜阳师范大学的实践教育环节开展的最好,值得借鉴。3、安徽省八所普通高校表演专业体育舞蹈方向分科课程教学形态合理,活动课程和隐性课程开展最好的是安徽工程大学,其开设的“运动竞赛”项目值得其他高校借鉴。安徽省八所普通高校要加强体育舞蹈社团及俱乐部等课堂延伸课程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完善场地设施及规章制度,推动活动课程和隐性课程的实施,使显、隐性课程相互配合,协调发展,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4、安徽省八所普通高校表演专业体育舞蹈方向的教师存在着职称结构不理想,科研能力偏弱,职后教育不足,技术水平不高的不合理现象。安徽省普通高校表演专业体育舞蹈方向需要不断拓展发展空间,优化师资结构,加强师资建设。5、安徽省八所普通高校表演专业体育舞蹈方向招生率呈逐年递增趋势,毕业生就业相关度高,但也存在着学生水平层次不齐,男女比例失衡,艺考制度的缺失等不合理现象;“专业技能的欠缺”是目前毕业生面临就业时最大的困难,人才职业化素养有待提高。从学生就业角度出发,保障学生“进口”与“出口”,培养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高质量体育舞蹈人才,是安徽省八所普通高校表演专业体育舞蹈方向人才培养实施的重要目标。6、影响安徽省普通高校表演专业体育舞蹈人才培养是多因素的,归纳为:环境因子、认知因子、动机因子、教师因子、保障因子以及学生因子。各种因素交互作用,对表演专业体育舞蹈培养人才起到制约作用。
邓佳伟[6](2020)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气排球选修课教学中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1984年,气排球由呼和浩特集宁铁路局创造,其最先只是为了丰富退休老人的生活,促进老年人身心的全面发展。经过36年的推广,气排球运动已经遍布全国各个省市,参与的人群也由老年人逐渐向青少年发展,呈现年轻化的趋势。目前,气排球运动的教学方法大都还在沿用着硬排的常规的教学模式。本研究旨在将新型教学模式与新兴的运动项目两者相结合,经过一学期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研究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效果、自主学习能力、理论实践能力上,是否比在常规的教学模式下更加出色。同时,也尝试丰富和充实气排球选修课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本研究以苏州大学体育学院2018级体育教育专业选报气排球选修课的学生(两个气排球选修班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男生20人,共计40人)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18周的教学实验,在教学过程中实验组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验前对学生的身体体态、专项身体素质、气排球自垫、自传技术动作进行测试,显示两组无显着性差异,满足教学实验的要求。实验后对两组学生的专项身体素质、气排球垫、传、扣、发四项基本技术动作、学生对气排球运动的自主性学习、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后得出结论如下:1、实验组学生在四分之一米字移动专项提升效果与对照组测试结果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而在助跑摸高、掷羽毛球项目中,实验组与对照组提升效果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2、教学实验后,实验组的学生在四项气排球基本技术考核中取得的成绩均优于对照组的学生。两组学生在四个项目的最终成绩、技评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而在传球与扣球中,两组学生达标成绩上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3、在教学过程中,实验组的学生对气排球运动的认可程度更高,练习效果也更好,学习氛围也明显比对照组更好。4、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加强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力,提高了课堂中技术动作的学习效率。5、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在课前预习准备、课后复习巩固的积极性要优于对照组的学生,提高了学生气排球选修课的学习态度,培养了学生运动的习惯,促进了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
任丽娟[7](2020)在《甘肃省普通本科院校大学体育排舞教学开展的SWOT分析》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相关政策意见的提出,也对学校体育课程体系有了更符合时代特征的要求,要把学生兴趣作为课程体系构建的出发点,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使学生茁壮健康成长。新时代的体育课程不仅要锻炼身体,还应该具有一定的文化传播能力以及既能培养艺术气息、又能陶冶情操。排舞推广中心自2014年起在我国持续开展“阳光排舞进校园”活动,配合全民健身计划,帮助青少年体质健康,为学生体育贡献力量。本研究以甘肃省普通本科院校大学体育排舞教学开展现状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SWOT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甘肃省普通本科院校大学体育排舞教学开展的现状进行梳理和总结,明确其问题的所在,探讨影响开展因素,在此基础上运用yaahp10.0软件构建了层次结构模型,构建判断矩阵,通过对SWOT中各个因素的定量评价,选择适合甘肃省普通本科院校大学体育排舞教学开展的对策。根据研究得出主要结论如下:1.排舞运动符合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符合学生需要。甘肃省普通本科院校大学体育排舞教学开展具有良好的教师、学生基础,教学场地设施完善。但甘肃省普通本科院校大学体育排舞开课率低,未举办或参加过任何排舞比赛或活动,失去了宣传推广的有效途径,制约其在大学体育中的开展。2.影响甘肃省普通本科院校大学体育排舞教学开展因素有:排舞运动的特点、排舞运动的价值、良好的开展基础、场地设施完善;缺乏专业教师、缺乏系统完善的理论体系、排舞运动普及程度不高、排舞运动在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的发展、社会大众对体育文化的新需求及终身体育意识增强、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开展、排舞运动进校园的推广策略;激励竞赛和奖励制度不完善、宣传力度与广度不够、培训及活动比赛数量不理想、对网络资源开发与利用不重视。3.甘肃省普通本科院校大学体育排舞教学开展SWOT分析,内部优势权重最高,其次是外部机会,内部劣势排在第三,最后是外部威胁。4.从排舞运动开展的长远考虑,甘肃省普通本科院校大学体育排舞教学开展对策应着重考虑SO增长型。根据以上研究提出以下相关建议:1.对本研究所建立的影响甘肃省普通本科院校大学体育排舞教学开展指标体系的利用,推动排舞运动在甘肃省普通本科院校的积极开展。2.组织培训,增强宣传及师资力量。大学生体育协会应主要针对高校教师和学生定期组织和举办各种形式的排舞学习班、培训班和专题研讨等,以促进开展与推广。3.建立以甘肃省大学生运动会为核心的竞赛体系,在甘肃省大学生运动会中增设排舞比赛项目,有助于加速推进甘肃省普通本科院校大学体育排舞教学的开展、普及、推广。4.重视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展现排舞,方便人们了解和学习,获得更多的关注度实现资源共享,缩小排舞运动开展中的地区差异。5.提升排舞运动自身的竞争力。开发竞争力,促进排舞运动隐形价值向显性价值转变,使其能够满足各个阶段、各个层次人群的不同需求,有助于排舞运动的可持续发展。6.学校课程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新兴体育运动的利用与支持。在课程设置管理中,以学生兴趣需要及学校实际为切入点,在大学体育课程中融入排舞教学,以丰富体育教学内容。
杜梦娇[8](2019)在《表象训练法对伦巴舞和恰恰舞教学效果的影响》文中认为近年来普通高校的拉丁舞选修课相继开展,在课时有限制的情况下,怎样帮助学生形成对舞蹈动作正确清晰的认识,并高质量地去完成拉丁舞动作成为了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拉丁舞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并成为了研究的热点。本论文主要从普通高校的在校学生入手,分别选取两个选修班学生划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试验研究。通过表象训练方法,为高校拉丁舞选修课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素材,使学生对拉丁舞动作技术的理解会很深刻,增强了学生拉丁舞技能的动力定型。为普通高校更好地开设拉丁舞选修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教学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并使用问卷的形式初步了解普通高校学生对拉丁舞的了解程度,以及他们参加拉丁舞学习时间长短和他们在拉丁舞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等。采取分组教学对比法,对照组釆用常规的拉丁舞教学方法,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实验组在常规拉丁舞教学的基础上,增加了表象训练的练习部分。在教学实验阶段结束后,分别对两组学生的拉丁舞技术考核成绩、运动表象能力、拉丁舞学习情况这三方面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表象训练方法运用在拉丁舞的教学中,由于大脑运动中枢和骨骼肌之间存在双向神经联系,学生在心理训练计划中可以主动去想象自己正在练习的舞蹈动作,从而引起相关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兴奋经传出神经至有关肌肉,引起微弱的肌肉运动,使学生产生了实际行动的模板,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运动表象能力。(2)表象训练法和常规训练法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与单一的常规训练法相比,拉丁舞教学中运用表象训练法使学生的拉丁舞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高。由于技术评定标准中占比最大的两项是拉丁舞的基本步伐和基本姿态这两方面,因此学生的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拉丁舞的基本步伐和基本姿态这两方面。(3)表象训练法在运用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表象训练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并不理想,因为表象训练着重点在于通过心理训练和一定的训练量来提高学生的舞蹈水平,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则需要长期大量的反复练习时间和练习强度。目前学校教师拉丁舞教学水平有限,比较难以满足表象训练法所需要的高水平的要求。
郑孝青[9](2019)在《石首市普通高级中学开展体育舞蹈课的可行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以习近平为领导的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强调指出:“学校体育和艺术工作仍然是我国教育工作的薄弱环节,要加快发展学校体育与艺术”。体育舞蹈是一项集体育与艺术高度融合的体育运动项目,对高中生来说有着很高的健身、健心和审美价值,学生通过体育舞蹈的学习,不仅能强身健体、增强气质,还能愉悦心理、增强自信,更能提高审美和艺术鉴赏能力。在我国各普通高校,体育舞蹈已经得到普遍的开展,并很受大学生的喜爱。然而在我国的各普通高中,体育舞蹈还没有得到广泛的普及,很多学校都是以体育舞蹈高考培训班的形式而存在,体育舞蹈并没有走进学校体育课堂。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以石首市普通高级中学开展体育舞蹈课的可行性为研究对象,从5所普通高中体育课的开展现状和影响石首市普通高中开展体育舞蹈课的因素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石首市普通高级中学体育课的开展现状为:体育教学项目还是以常规的体育项目为主,田径、篮球和足球最为普及,每一所学校就有开展,其次是羽毛球和排球;体育硬件设施不够齐全,表现在体育场地不足,场地规划不够合理,以及体育器材不够充沛;体育师资力量欠缺;学生因为部分体育项目不是自己的喜好,不感兴趣,参与体育课不够积极。2、影响石首市普通高级中学开展体育舞蹈课的因素包括:学校领导的支持力度、师资力量有待加强、场地设施还需健全、学生和家长对体育舞蹈认知程度的提高以及体育舞蹈课教学内容设计的合理性。3、石首市普通高级中学开展体育舞蹈课的可行性因素分析包括:国家政策对学校体育和艺术的支持;新课标推动下体育舞蹈核心素养的具体体现;普通高级中学开展体育舞蹈的作用和意义;石首市普通高级中学具备开展体育舞蹈课的条件。
苏晓君[10](2019)在《荷球运动在河南省普通高校公体课中的发展路径研究》文中认为荷球运动是一项避免身体接触、倡导两性平等和齐心协力的运动,从我国文化内涵来看,这项运动与我国体育课程指导纲要相符合,也是荷球运动区别于其他体育项目的不同之处。本文将从荷球运动在河南省普通高校公体课中的开展现状出发,对影响荷球运动在普通高校发展的影响因素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总结,进而为荷球运动在河南省普通高校公体课的发展探寻可行性路径。最后普通高校通过荷球运动的文化价值来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特色文化,是每一个高校迈向教学内容多元化,运动方式多样化的重要途径。本文是依据查阅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以及个人的运动经历基础上,对河南省7所普通高校的学生、老师、管理员以及专家,对荷球运动的认知、态度、影响因素、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进行针对性的调查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河南省开展荷球运动公体课的普通高校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得出影响荷球运动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为荷球运动在河南省普通高校公体课的发展寻求新的可行性路径,推动荷球运动的发展趋势。通过分析得出:1.河南省普通高校的师生及管理领导对荷球运动的认知度不高,但是荷球运动其运动特征对性别年龄、身体素质等要求没有限制,场地和器材也较简单,且男女同场竞技、避免身体对抗性的特点,学生对开展荷球运动的期望值还是很高。2.在“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的背景下,为荷球运动在普通高校发展提供了契机,推动荷球运动的发展和普及进程。3.目前河南省绝大多数普通高校对荷球运动的办学条件还相对欠缺,其中主要体现在场地和器材的不足、荷球教师的匮乏和专业水平较差,缺乏荷球专业培训和锻炼机会。4.学校领导对荷球运动的关注以及期望值不高,没有及时地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和激励政策,很大的程度上影响荷球运动在高校的开展深度以及广度。
二、体育舞蹈在普通高校广泛开展的可行性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体育舞蹈在普通高校广泛开展的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高校通识教育中的设计课程研究:概念、内容与课题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绪论 从设计为人到设计育人——通识设计课程研究 |
一、背景:设计育人 |
(一)在人人设计的时代:数字时代的技术、设计与人 |
(二)学科之显隐:包豪斯百周年纪念中缺席的设计通识 |
(三)设计亦育人:当代高校美育发展视野下的通识设计教育 |
二、概念:何谓设计通识 |
(一)“高校”:高等教育层面 |
(二)“通识”:面向通识教育和“通识”中西比较差异 |
(三)设计——以设计学科为内容载体的课程 |
(四)设计通识与设计美育 |
(五)通识与“专业通识” |
三、综述:研究史与问题 |
(一)文献综述:从知识、理论、思维到课程实践 |
(二)总体特征与突出问题 |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目的:从“概念”到“形式” |
(二)内容框架:“为什么—有什么—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 |
(三)方法:从解决问题到基于“概念设计”的研究 |
五、研究意义与目标 |
(一)意义:育人与学科的不可分性 |
(二)目标:学术材料、理论建构、研究方法 |
第一章 为什么:历史语境与当代使命 |
第一节 设计成为通识——学科发展中的历史渊源 |
一、设计通识与 19 世纪欧美大学艺术学科初创—诺顿美术课程中的设计教育 |
二、设计通识与 20 世纪初期专业设计教育变革—早期包豪斯教育中的通识渊源及美国新包豪斯的通识设计思想 |
三、设计通识作为战后设计研究的目的与结果—欧洲“设计思维”研究与“设计”成为英国中小学国家课程 |
四、设计通识成为当代设计学科拓展动力——当代斯坦福设计思维引发的设计学科变革 |
五、我国传统设计教育史“专业”与“通识”关系——传统造物中工匠职业教育与文人艺术的交互 |
第二节 设计作为美育——新时代高校美育的形式 |
一、我国传统美育思想与设计美育的表现形式 |
二、近现代我国高校“美育”理解变迁与设计美育特点 |
三、当代我国高校“美育”发展历史机遇与困局并存 |
四、设计教育成为当代高校美育载体的优点 |
五、“设计美育”的当代中外美学理论基础 |
第二章 有什么:发展现状与比较思考 |
第一节 贯通或是悬置?——中小学设计课程标准比较 |
一、设计引领艺术、技术:英国国家课程中的设计课程 |
二、设计作为视觉艺术素养:美国国家艺术标准 |
三、我国中小学设计教育的“标准悬置”与“裂隙修复” |
第二节 从基础到前瞻——高校通识设计课程比较 |
一、美国大学通识教育演化与课程制度形成 |
二、美国大学通识课程中的设计课程 |
三、美国通识设计课程的主要类型与学科内容-功能特征 |
四、高校通识设计课程:从“专业科普”迈向“育人联结与学科前瞻” |
第三章 是什么:研究核心——概念、内容、课题方法 |
第一节 课程概念思考 |
一、概念回溯:“设计通识”与“设计美育”内外两种视野 |
二、内涵思考:比较视野下的课程内涵特征解析 |
第二节 课程内容辨析 |
一、学科内外:今天“设计”概念何为? |
二、育人对接:从核心素养视野到设计通识的核心素养 |
三、设计实践/实验:“通过设计实践进行的教育” |
第三节 课题设计价值 |
一、通识设计课程教学设计的特殊性 |
二、过去教训:教学自身缺乏“设计” |
三、课题设计:使教学与课程成为一种“艺术”的核心 |
第四章 教什么:课程内容建构理论 |
第一节 课程学视野:课程内容建构的学理基础 |
一、当代课程理论中的课程内容 |
二、通识设计课程内容建构的理论框架 |
第二节 通识与美育视野:通识设计课程内容的三层次理论 |
一、通识与美育的目标指向与层次性 |
二、通识设计课程内容三层次理论 |
第三节 学科视野:课程内容的知识与能力形态 |
一、通识设计课程内容的知识形态:学科“破界”与“跨界” |
二、通识设计课程内容的核心能力:设计思维中的“形式思维” |
第四节 设计通识的核心能力——设计形式生成思维的培养 |
一、从设计形式4 属性看设计形式生成思维的基本类型 |
二、基于知觉-媒介-抽象的设计形式生成思维 |
三、基于意义-符号-叙事思维的设计形式生成 |
四、基于技术-结构-系统思维的设计形式生成 |
五、基于观念-重构-生成思维的设计形式生成 |
第五章 怎么教:课题设计方法研究 |
第一节 课题的本质与设计方法研究——作为教学设计的“形式生成” |
一、课题的本质及其设计方法:作为教学设计的“形式生成” |
二、设计通识典型课题分析 |
三、通识设计课题设计方法:差异与应对策略 |
第二节 微观:设计形式生成思维 4 种类型的课题设计研究 |
一、基于“知觉-媒介-抽象”思维的通识设计课题研究 |
二、基于“意义-符号-叙事”思维的通识设计课题研究 |
三、基于“技术-结构-系统”思维的通识设计课题研究 |
四、基于“观念-重构-生成”思维的通识设计课题 |
第三节 中观:通识设计内容3 层次的课题设计研究 |
一、“设计语言”的课题设计方法研究 |
二、“设计返身”的课题设计研究 |
三、“设计自由”的课题设计——在设计中自由 |
第四节 课题设计方法总结与作为教学设计形式的展望 |
一、微观和中观层面的课题设计方法总结 |
二、宏观、抽象层面的课题设计方法展望 |
结论 “造物亦育人”——面向未来的高校通识设计课程 |
一、异化与回应:设计作为一种通识性人文实践 |
二、通识设计课程内容的再思考 ——设计学科核心素养与设计思维中的形式思维 |
三、课题设计作为育人体验设计和课程推广关键 |
附录一:本文专业案例分析与通识课题设计目录 |
附录二 西南交通大学通识课《设计美育Ⅰ:从艺术到设计》课程教学(2020-2021 秋季学期)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2)成都市普通高校民族健身操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研究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全民健身操 |
2.1.2 民族健身操 |
2.1.3 民族健身操与全民健身操的关系 |
2.2 相关研究现状 |
2.2.1 全民健身操的相关研究 |
2.2.2 民族健身操相关研究 |
2.2.3 高校民族健身操相关研究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访谈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成都市普通高校民族健身操开展现状分析 |
4.1.1 师资情况 |
4.1.2 学生的认知情况 |
4.1.3 教学开展情况 |
4.1.4 训练及竞赛情况 |
4.1.5 教材、场地设施及领导支持情况 |
4.2 成都市普通高校民族健身操开展存在的问题 |
4.2.1 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
4.2.2 师资方面存在的问题 |
4.2.3 学校方面存在的问题 |
4.3 成都市普通高校民族健身操发展对策 |
4.3.1 健康中国与文化自信战略助推高校民族健身操的发展 |
4.3.2 新的教育政策与环境要求对体育教育观念的创新 |
4.3.3 新媒体信息技术提升民族健身操的影响力 |
4.3.4 加快高校民族健身操运动队建设及特色社团活动的开展 |
4.3.5 深度整合及利用社会资源发展高校民族健身操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成都市普通高校民族健身操开展现状调查问卷教师问卷 |
附录 2 成都市普通高校民族健身操开展现状调查问卷学生问卷 |
附录 3 专家访谈提纲 |
(3)牛仔舞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与应用研究 ——以广东白云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任务 |
1.4 文献综述 |
1.4.1 相关概念界定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研究法 |
2.2.2 专家访谈法 |
2.2.3 问卷调查法 |
2.2.4 实验法 |
2.2.5 数理统计法 |
2.2.6 逻辑分析法 |
3 研究结果与讨论 |
3.1 牛仔舞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必要性分析 |
3.1.1 传统体育舞蹈课程教学开展现状分析 |
3.1.2 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对比传统课堂的优势分析 |
3.2 牛仔舞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可行性研究分析 |
3.2.1 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的支持 |
3.2.2 高校学生基本情况的调查分析 |
3.2.3 高校学生学习现状的调查分析 |
3.2.4 高校学生对学习方式的期待调查分析 |
3.2.5 专家对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教学模式的态度访谈与分析 |
3.3 牛仔舞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构架模块建设 |
3.3.1 首页区 |
3.3.2 统计区 |
3.3.3 资料区 |
3.3.4 作业区 |
3.3.5 讨论区 |
3.3.6 考核评价区 |
3.4 牛仔舞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教学设计 |
3.4.1 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教学目标设计 |
3.4.2 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教学重难点建设 |
3.4.3 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教学计划建设 |
3.4.4 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教学评价建设 |
3.4.5 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教学模式建设 |
3.5 牛仔舞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应用分析 |
3.5.1 应用准备 |
3.5.2 应用控制 |
3.5.3 应用流程 |
3.6 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教学实验结果分析 |
3.6.1 实验前后学生对牛仔舞认知程度对比分析 |
3.6.2 实验前后学生对牛仔舞学习兴趣对比分析 |
3.6.3 实验前后学生对牛仔舞自主学习能力对比分析 |
3.6.4 实验后自主学习牛仔舞情况分析 |
3.6.5 实验后学生学习牛仔舞效果对比分析 |
3.7 实验结果讨论 |
3.7.1 实验班对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教学模式的认可程度 |
3.7.2 实验班对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应用过程中的适应程度 |
3.7.3 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体育舞蹈课堂现状和学习方式调查问卷》 |
附录2 《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实验后调查问卷》 |
附录3 《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教学模式调查问卷》 |
附录4 专家访谈提纲 |
(4)重庆大学体育舞蹈选修课的SWOT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 国内研究现状 |
2.1.1 体育舞蹈概念及分类 |
2.1.2 关于体育舞蹈在高校开展的必要性研究 |
2.1.3 关于体育舞蹈在高校开展的可行性研究 |
2.1.4 体育舞蹈课教学手段方法研究 |
2.1.5 体育舞蹈课程建设研究 |
2.1.6 体育舞蹈课师资研究 |
2.1.7 体育舞蹈课程教学质量评价 |
2.2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2.3 评述 |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访谈法 |
3.2.4 逻辑分析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重庆大学体育舞蹈选修课开展现状分析 |
4.1.1 重庆大学体育舞蹈选修课师资情况 |
4.1.2 重庆大学体育舞蹈选修课学生情况 |
4.1.3 重庆大学体育舞蹈选修课场地设施情况 |
4.1.4 体育舞蹈选修课课程设置情况 |
4.1.5 体育舞蹈选修课教学方法情况 |
4.2 重庆大学体育舞蹈选修课开展环境SWOT分析 |
4.2.1 重庆大学体育舞蹈选修课开展优势因素分析 |
4.2.2 重庆大学体育舞蹈选修课开展劣势因素分析 |
4.2.3 重庆大学体育舞蹈选修课开展机遇因素分析 |
4.2.4 重庆大学体育舞蹈选修课开展挑战因素分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访谈提纲 |
(5)安徽省普通高校表演专业体育舞蹈人才培养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理论依据 |
1.1.2 现实依据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高等学校 |
2.1.2 体育舞蹈 |
2.1.3 人才培养 |
2.1.4 课程 |
2.2 体育舞蹈发展现状 |
2.2.1 国外体育舞蹈发展现状 |
2.2.2 国内体育舞蹈发展现状 |
2.3 小结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安徽省普通高校表演专业体育舞蹈方向人才培养概况 |
4.1.1 体育舞蹈专项开设的专业名称及开设时间 |
4.1.2 人才培养目标 |
4.1.3 人才培养规格 |
4.2 安徽省普通高校表演专业体育舞蹈方向课程设置及教学形态分析 |
4.2.1 课程结构 |
4.2.2 体育舞蹈分科课程的课程内容设置 |
4.2.3 体育舞蹈教学形态分析 |
4.3 安徽省普通高校表演专业体育舞蹈人才现状与社会需求的调查分析 |
4.3.1 体育舞蹈本科生基本信息描述性统计 |
4.3.2 体育舞蹈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
4.3.3 用人单位对体育舞蹈毕业生的需求分析 |
4.3.4 用人单位对体育舞蹈毕业生能力的满意度调查及相关课程涉及 |
4.4 安徽省普通高校表演专业体育舞蹈专项教师基本情况 |
4.4.1 教师年龄与教龄 |
4.4.2 教师学历与职称结构 |
4.4.3 教师专业素质 |
4.4.4 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调查 |
4.5 影响安徽省普通高校表演专业体育舞蹈人才培养实施的因子分析 |
4.5.1 环境因子 |
4.5.2 认知因子 |
4.5.3 动机因子 |
4.5.4 教师因子 |
4.5.5 保障因子 |
4.5.6 学生因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5.2.1 设立科学、明确的符合学生及社会所需的人才培养目标 |
5.2.2 保障高校招生质量,招生结构合理化,完善艺考统考制度 |
5.2.3 加强体育舞蹈专项师资队伍建设 |
5.2.4 优化体育舞蹈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 |
5.2.5 加强学校支持力度,领导重视程度及硬件设施的保障机制 |
6 致谢 |
7 参考文献 |
8 附录 |
9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6)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气排球选修课教学中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时代背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的新要求 |
1.1.2 发展趋势:信息技术与教学结合 |
1.1.3 不断探索:气排球新契机 |
1.1.4 成为可能:提供新的教学方式 |
1.1.5 翻转课堂符合未来体育教学模式的改进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气排球 |
2.1.2 体育选修课 |
2.1.3 教学模式 |
2.1.4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
2.2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理论基础 |
2.2.1 微课程理论 |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3 “脑科学”理论 |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3.1 国内关于气排球的现状研究 |
2.3.2 国外对气排球的研究 |
2.3.3 国内对翻转课堂的研究 |
2.3.4 国外对翻转课堂研究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教学实验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3.2.6 逻辑分析法 |
3.3 本研究整体结构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教学实验前测试结果 |
4.1.1 教学实验前三项专项素质测试结果 |
4.1.2 教学实验前垫球与传球测试结果 |
4.2 教学实验后测试结果 |
4.2.1 教学实验后三项专项素质测试结果 |
4.2.2 实验后垫球项目测试结果 |
4.2.3 实验后传球项目测试结果 |
4.2.4 实验后发球项目测试结果 |
4.2.5 实验后扣球项目测试结果 |
4.2.6 实验后技术成绩结果对比 |
4.2.7 教学过程中教学比赛效果对比 |
4.3 教学实验理论知识掌握对比 |
4.3.1 教学实验后理论成绩对比分析 |
4.3.2 裁判法运用和考核对比 |
4.4 学生问卷情况分析 |
4.4.1 学生对气排球课堂的认同感对比分析 |
4.4.2 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力对比分析 |
4.4.3 学生对学习和参与气排球运动的态度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6 参考文献 |
7 附录 |
8 致谢 |
(7)甘肃省普通本科院校大学体育排舞教学开展的SWOT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的需求 |
1.1.2 高校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需求 |
1.1.3 排舞自身发展的需要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1 排舞的概念 |
2.1.2 SWOT分析法 |
2.2 国内研究综述 |
2.2.1 排舞的兴起与发展相关研究 |
2.2.2 关于排舞价值、功能相关研究 |
2.2.3 关于排舞赛事相关研究 |
2.2.4 关于普通高校排舞开展的相关研究 |
2.2.5 关于SWOT分析体育项目相关研究 |
2.3 国外研究综述 |
2.3.1 关于排舞的研究 |
2.3.2 关于SWOT分析的研究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调查法 |
3.2.3 数理统计法 |
3.2.4 SWOT分析法 |
3.2.5 层次分析法(AHP)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甘肃省普通本科院校大学体育排舞教学开展的基本情况调查分析 |
4.1.1 任课教师基本情况调查分析 |
4.1.2 学生认知等情况调查分析 |
4.1.3 教学场地设施基本情况调查分析 |
4.1.4 师资培训及活动、比赛基本情况调查分析 |
4.2 甘肃省普通本科院校大学体育排舞教学开展的SWOT分析 |
4.2.1 内部优势因素分析(S) |
4.2.2 内部劣势因素分析(W) |
4.2.3 外部机会因素分析(O) |
4.2.4 外部威胁因素分析(T) |
4.3 SWOT矩阵构建及分析 |
4.3.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图 |
4.3.2 构建判断矩阵 |
4.3.3 权重及一致性检验 |
4.3.4 层次总排序 |
4.3.5 SWOT战略四边形 |
4.3.6 战略类型的确定 |
4.4 甘肃省普通本科院校大学体育排舞教学开展路径研究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附录五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8)表象训练法对伦巴舞和恰恰舞教学效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的目的 |
1.3 研究的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表象 |
2.1.2 表象训练法 |
2.1.3 表象训练理论 |
2.2 国内外有关表象训练的相关研究 |
2.2.1 国内有关表象训练的研究 |
2.2.2 国外有关表象训练的研究 |
2.3 拉丁舞教学法的相关研究 |
小结 |
3 研究对象和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数理统计法 |
3.2.4 问卷调查法 |
3.2.5 教学实验法 |
4 实验干预与实施 |
4.1 教学实验的评价指标 |
4.1.1 运动表象问卷的评价指标 |
4.1.2 学习情况调查表的评价指标 |
4.1.3 教学效果的评价指标 |
4.2 教学实验干预 |
4.2.1 教学干预 |
4.2.2 表象干预 |
4.3 教学实验实施 |
4.3.1 实验对象 |
4.3.2 分组 |
4.3.3 实验时间、地点、内容 |
4.3.4 教学过程 |
4.3.5 无关变量的控制 |
5 实验结果与分析 |
5.1 实验组与对照组运动表象能力对比与分析 |
5.2 实验组与对照组拉丁舞技术考核成绩统计与分析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7 致谢 |
8 参考文献 |
9 附录 |
10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9)石首市普通高级中学开展体育舞蹈课的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选题依据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研究现状 |
1.2.1 高校体育舞蹈开展现状及可行性的研究 |
1.2.2 中小学体育舞蹈开展现状及可行性的研究 |
1.2.3 对我国高中体育与健康的课程标准改革现状的研究 |
1.2.4 体育舞蹈对学生身心影响的研究 |
1.3 国外研究现状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专家访谈法 |
2.2.3 问卷调查法 |
2.2.4 逻辑分析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石首市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现状 |
3.1.1 体育教学项目开设现状 |
3.1.2 体育硬件设施现状 |
3.1.3 体育师资力量分析 |
3.1.4 学生对体育课的参与程度 |
3.1.5 体育舞蹈课开展现状 |
3.2 影响石首市普通高级中学开展体育舞蹈课的因素 |
3.2.1 学校领导需加大支持力度 |
3.2.2 师资力量有待加强 |
3.2.3 场地设施还需健全 |
3.2.4 学生和家长对体育舞蹈认知程度的提高 |
3.2.5 体育舞蹈课教学内容设计的合理性 |
3.3 石首市普通高级中学开展体育舞蹈课的可行性因素分析 |
3.3.1 国家政策对学校体育和艺术的支持 |
3.3.2 新课标推动下体育舞蹈核心素养的具体体现 |
3.3.3 体育舞蹈课对学生具有独特作用和意义 |
3.3.4 石首市普通高级中学具备开展体育舞蹈课的条件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荷球运动在河南省普通高校公体课中的发展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1.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外研究现状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2.2.1 荷球运动在我国高校开展现状研究 |
2.2.2 高校通过荷球运动的可行性研究 |
2.2.3 荷球运动在高校推广意义及前景研究 |
2.2.4 荷球运动的文化特色及教育功能的研究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专家访谈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2.5 逻辑分析法 |
4.结果与分析 |
4.1 荷球运动在河南省普通高校公体课开展的现状分析 |
4.1.1 河南省普通高校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 |
4.1.2 河南省普通高校教师基本的情况分析 |
4.1.3 河南省普通高校荷球运动的现状分析 |
4.1.4 河南省普通高校荷球运动教学现状分析 |
4.2 荷球运动在河南省普通高校公体课中的影响因素分析 |
4.2.1 政府及管理层方面因素 |
4.2.2 学校方面因素 |
4.2.3 荷球运动自身因素 |
4.2.4 校园荷球文化氛围 |
4.3 荷球运动在河南省普通高校公体课中发展中存在主要问题分析 |
4.3.1 师生对荷球运动的认知度不高 |
4.3.2 师资匮乏,缺少相关培训 |
4.3.3 投入资金力度不够 |
4.3.4 场地和硬件设施条件落后 |
4.3.5 缺失相关激励机制 |
4.3.6 学校领导重视不够 |
4.4 荷球运动在河南省普通高校公体课的发展路径 |
4.4.1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荷球运动的认知度 |
4.4.2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
4.4.3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
4.4.4 加强场地器材设施的建设 |
4.4.5 完善奖励激励机制 |
4.4.6 加强领导对荷球运动的重视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Abstract |
附录 (问卷) |
致谢 |
四、体育舞蹈在普通高校广泛开展的可行性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校通识教育中的设计课程研究:概念、内容与课题方法[D]. 曹勇. 南京艺术学院, 2021(12)
- [2]成都市普通高校民族健身操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 孙丹敏. 哈尔滨体育学院, 2021(09)
- [3]牛仔舞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与应用研究 ——以广东白云学院为例[D]. 谭智斌. 首都体育学院, 2021(12)
- [4]重庆大学体育舞蹈选修课的SWOT分析与对策研究[D]. 罗天雪. 贵州师范大学, 2021(02)
- [5]安徽省普通高校表演专业体育舞蹈人才培养的调查研究[D]. 张雯静. 广州体育学院, 2020(06)
- [6]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气排球选修课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 邓佳伟. 苏州大学, 2020(03)
- [7]甘肃省普通本科院校大学体育排舞教学开展的SWOT分析[D]. 任丽娟. 西北师范大学, 2020(11)
- [8]表象训练法对伦巴舞和恰恰舞教学效果的影响[D]. 杜梦娇. 广州体育学院, 2019(07)
- [9]石首市普通高级中学开展体育舞蹈课的可行性研究[D]. 郑孝青. 武汉体育学院, 2019(01)
- [10]荷球运动在河南省普通高校公体课中的发展路径研究[D]. 苏晓君. 山西农业大学, 20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