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售电量连续十一年保持高增长

贵州售电量连续十一年保持高增长

一、贵州发售电量连续十一年保持高增长(论文文献综述)

肖玉元[1](2021)在《中国共产党民生话语演进研究》文中指出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提出的“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打土豪,分田地”,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美好生活”等,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所透露出的民生价值不断得到彰显。党一百年的历史,就是一部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历史。围绕民生的内涵、价值、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途径等问题,中国共产党依据不同时期的中心任务进行了艰辛探索,提出了一系列独具中国特色的民生话语。从话语分析视角梳理和阐释中国共产党百年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历史变迁,并从中获得规律性认识,不仅可以将中国民生建设的发展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也能为推进新时代中国民生建设提供有益借鉴。中国共产党民生话语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所构建的关于改善和保障民生的系列表达。从整体上认知中国共产党民生话语的演进,明确保障和改善民生与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关系是必要的前提与基础。改善和保障民生是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是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现实路径、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这些构成了中国共产党民生话语生成和发展的内生动力,民生话语演进于中国共产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实践当中。从中国共产党民生话语生成的外部条件看,近代以来中国基本国情是中国共产党民生话语生成的现实依据,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民生话语的生成奠定了理论基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和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也对中国共产党民生话语的生成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共产党民生话语演进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四个阶段。在这四种语境中,中国共产党民生话语主题分别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设伟大社会主义国家、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且在话语形式上呈现出由革命型民生话语向发展型民生话语,再到品质型民生话语的转换。梳理中国共产党民生话语演进历程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民生话语演进呈现出话语思维日趋现代化、话语内容日趋人文化、话语方式日趋生活化、话语传播日趋国际化的特点。基于以上分析,可以将中国共产党民生话语演进经验总结为:在坚守初心使命中坚定话语方向、在坚持问题导向中明确话语主题、在注重中国元素中塑造话语风格、在拓宽话语传播中扩大话语影响。加强话语体系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社会结构的变化以及西方话语霸权的干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民生话语构建的主要挑战,但中国综合实力的快速提升、国家文化强国战略的顶层设计、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以及西方话语霸权的式微,也让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民生话语构建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民生话语构建应该遵循意识形态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现实性与前瞻性相结合、批判性与开放性相结合、传承性与创新性相结合、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从夯实理论、针对问题、多元形式、世界表达四个方面展开构建。

杨蕙嘉[2](2021)在《输电网项目视角下可再生能源消纳时空特征及驱动模型》文中提出随着能源发展变革的不断推进,以风能、太阳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正逐步替代传统化石能源,成为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中国可再生能源资源禀赋丰富,电力作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开发利用前景广阔,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及市场发展水平处于世界前列。但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快速发展的同时,存在重开发轻消纳、省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限制了可再生能源的跨越式发展。电网输电项目,尤其是特高压项目,在促进可再生能源大规模优化配置中有重要作用,是实现可再生能源大规模、高比例、高质量、市场化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支撑。“十四五”时期是推动我国能源清洁低碳绿色转型的关键窗口期。2020年中国提出了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面对新形势要求,加快能源变革,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导转变能源生产方式,以电为中心转变能源消费方式,以大电网互联转变能源配置方式,将有力推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切实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战略。面对新形势下的问题与目标,探索实现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发展特征及区域协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电网输电项目建设时序模型为基础,以2015-2019年中国31个省域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为研究对象,开展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格局-机理-模拟”的研究,定量刻画研究我国可再生能源消纳的时空格局特征与演化趋势,探讨省域的空间作用与驱动机制,并进行省域演化模拟。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构建了中国跨省跨区输电项目空间权重矩阵模型。研究系统梳理中国区域电网与特高压项目的建设发展历程及电力输送特点,基于2015-2019年跨省跨区输电网项目建设投运时序数据,建立输电项目空间权重矩阵,研究其连通性时空演化特征,为后续省域电力经济分析提供基础工具。(2)分析了中国省域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格局及时空演化特征。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分析工具,识别分析中国3 1个省域可再生能源资源禀赋、装机出力、电力消纳的时空分布与匹配特征;研究表明,开发利用格局均分布向东南方向偏移,开发指标呈扩散均衡特征,利用消纳指标呈集聚趋势。基于输电项目空间权重矩阵,研究省域可再生能源消纳水平的空间异质性与依赖性的时序发展特征;空间总体消纳格局由单核极化集聚向多极扩散演化,集聚地区由北部地区向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局部省份扩散。针对省域可再生能源消纳在输电项目联通关系下的四类特征,探讨各类型省域动态演化规律及转移路径;不同消纳类型的省域间存在6种转化关系,8条转化路径,各类型转化概率有显着差异,区域增长极的极化与溢出效应依赖电网项目关系在类型转化中发挥关键作用。(3)建立了基于输电项目联通的省域可再生能源消纳影响因素驱动分析模型。通过文献查阅和资料收集,本文从消纳环境因素、基础设施因素、能源结构因素和市场政策因素4个维度,识别分析用电增长率、新能源市场化交易等8个影响因素及其时空特征。基于输电项目空间权重矩阵,以2015-2019年31个省域的空间面板数据,从全国总样本、地区样本、阶段样本三个角度构建影响因素驱动机制分析模型,定量测度各影响因素对省域可再生能源消纳水平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分析省域内、外生动力作用机制及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在输电项目联通关系下,省域经济水平、用电增长潜力、市场化交易因素在省域间具有良好的空间溢出效应,能够逐步发挥溢出驱动作用拉动消纳水平。(4)开展了省域可再生能源消纳动态演化模拟研究。基于电网输电项目联通关系下的省域可再生能源消纳格局特征、空间作用规律、省域消纳特征及其转移概率,设定自然发展与碳达峰政策两类发展情景,运用CLUE-S模型研究不同政策情景下到2025年、2030年省域可再生能源消纳特征的演化特征。两情景下各省域可再生能源消纳类型转移均表现为高值类型演化为主向低值类型演化为主,但在碳达峰情景设定下省域类型转化更为活跃,且低值类型演化起步较早。综合来看,沿“内蒙-华北”“西北-华中”方向继续向华中、华东地区延伸优化电网输电项目的规划布局,畅通并优化现有高消纳地区的拉动作用,培育并激活潜在增长极发展将促进省域可再生能源消纳水平提升。所建立的模型为合理规划省域可再生能源消纳政策提供可靠理论方法和决策工具。本文基于省域电网输电项目关系建模,以系统性、时序性的空间经济思维围绕省域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开展“格局-机制-模拟”研究,是对能源电力领域理论体系与实践应用领域的创新与补充。研究成果从电网项目和省域规划视角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提供政策建议和研究工具,为制定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战略政策与电网输电项目规划布局提供理论与实证参考。

戚思智[3](2020)在《云南电力金融市场体系设计研究》文中认为自2014年电力市场化改革以来,经过5年的市场化改革,云南建立了以中长期交易为主体、日前交易为补充的“云南模式”。然而当前的云南电力市场存在中长期合约物理执行困难、物理交割与电网安全存在矛盾、电价波动等问题。市场参与主体对建设电力金融市场的诉求越来越迫切。如何在云南现有的市场基础上构建适合云南的电力金融市场体系,将变得十分重要。因此,本文以云南当前的电力市场为出发点,对电力金融市场设计相关要素展开详细分析,试图构建适合云南的电力金融市场体系。本文主要研究以下内容:第一部分介绍了论文研究的背景与意义、内容与方法、创新之处与研究不足。第二部分从电力市场化与电力金融市场、电力金融市场模式、电力金融市场产品与电力金融市场风险管理三个角度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总结了当前电力金融市场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向。第三部分对国外成熟电力金融市场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发展电力金融市场的前提条件以及发展逻辑。第四部分分析了云南当前电力市场体系,并指出当前云南电力市场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电力金融市场的必要性。第五部分从云南电力金融市场发展基本思路、电力金融市场模式、电力金融市场产品、电力金融市场风险管理机制四个方面对云南电力金融市场设计研究。第六部分为结论与展望。本文就如何建设云南电力金融市场得出以下结论:(1)云南电力金融市场建设应“立足云南、面向全国、对接境外”,并坚持“现货交易为主,金融交易为辅”的发展思路。(2)云南电力金融市场应选择一体化模式,即由电力交易中心为主体建设云南电力金融市场,使电力现货交易与金融交易并存。(3)云南电力金融市场发展初期可以考虑建立双边差价合约备案结算机制,由自由的双边差价合约向标准的差价合约过渡,并随着市场的发展,逐步引进电力期货、电力期权、金融输电权等电力金融衍生产品。(4)为适应电力金融市场风险管理需要,云南电力金融市场可以通过电力交易中心自我管理、信用管理、建立保证金制度(目前法律有限制)等方面做出相应的制度安排。

周莹[4](2020)在《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文中认为新闻标题是人们接触新闻的第一窗口。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新闻愈发成为了人们获取新闻信息最便捷快速的渠道。其中,“今日头条”作为当代在线用户数量最多的门户网站,在传播新闻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本文利用爬虫技术抓取了2019年3月至2019年5月的今日头条客户端新闻标题作为研究语料。分别从词汇、语法、修辞、语用等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在词汇方面,统计了今日头条新闻标题中的高频词,分类分析后我们发现标题中名词、动词使用最为广泛。在语法方面,新闻标题主要有单句式、组合式、成分缺省式这三类句型结构,在句类的选择上,以陈述句和疑问句为主。在修辞方面,从标题的词语层面的修辞、辞格层面的修辞这两个部分对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进行探讨。最后,从语用角度结合关联理论具体分析语料,我们发现标题创作是制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一种交际,关键在于激发读者结合语境取得最佳关联。

彭华[5](2019)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及空间布局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关于新能源汽车的研究,最早应溯及人们对重化工业产业体系带来的环境破坏和资源枯竭的反思。而随着新产业革命的兴起,新能源汽车替代传统的燃油车在技术上逐步走向成熟并实现了商业化,新能源汽车的相关研究也因之渐行渐丰。身为港人,目睹祖国内外新能源汽车的政策迭出、市场起伏,深感相关研究亟待深化。特别是,汽车作为现代交通工具的家庭大型消费品,已经成为中国消费市场的新宠,而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国家政策推动下蓬勃发展,在东部沿海多地形成高度集聚的生产基地。而与此同时,传统的燃油车既有技术成熟的市场信任,也有优势产能的留恋固守,那么,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发展究竟如何,其空间分布是否有章可循,是本文探讨的目标和出发点。已有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问题的研究,可以大而分之为三个主要领域:其一,关于新能源汽车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研究;其二,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及其相关技术发展的研究;其三,关于政策激励与消费支撑等主要影响要素的研究;其四,关于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的特征的研究。总体而言,关于已有研究尚未将关注点放在空间分布的研究上,相关资料梳理多为数据整理而缺乏深入的总结。在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3年至2008年的技术验证与科技示范期。第二阶段是2009年至2012年的“十城千辆”一期。第三阶段是2013年至2015年“十城千辆”二期。第四个阶段是2016年至今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阶段。2018年新能源汽车年销售量已经达到了1256000辆,为2014年年销售量的16.80倍。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在2017年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达到2.2%,为2011年的55倍。无论产销量还是市场份额都居世界首位。在动力电池、电动机、充电桩、整车技术等领域,中国也在迅速崛起,但仍然存在诸多技术难关亟待攻克。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业空间分布在一定程度上沿袭了过去传统燃油汽车生产基地的空间布局,但是又具有较大的差异。例如,东北地区仅有吉林省一家新建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同时,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呈现明显的集中趋势,集中在我国华东、中南以及西南地区。其中,新建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最多是华东地区,共有新建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89个,其中山东省以23家新能源汽车企业落户排名全国省份第一。中南地区为42家,主要集中在河南、湖北、广东等省份。西北地区的有12家,主要集中于陕西、甘肃等省份。西南地区有31家,其中四川14家。从省级层面看,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的江苏、浙江、安徽、山东四个省份;华中地区的湖北省;华南地区的广东省;西北地区的陕西省;西南地区的重庆。新能源汽车空间分布的主要影响要素,包括研发与制造基础、技术与知识溢出、政策与地区经济、消费市场接近性等四个方面。从研发和制造基础来看,原来具有传统燃油汽车的区域有较好的人力资本积累,有研发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产业支撑,且有着完善的配套产业链,利于企业自身供应链的把控和成本控制。从技术与知识溢出来看,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聚集起到了正向加强作用。新能源汽车对各种制造以及信息化技术要求更高,专业技术人才之间、企业管理人员之间的相互学习,当地高校以及科研院所的技术研发支撑,作用较为突出。从政策与地区经济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这就意味着前瞻性的产业政策引导必不可少;而其在特定地区的集聚,受当地政府在土地优惠、税收优惠、市场准入上的扶持政策影响甚大。从消费市场接近性来看,区域市场分割的现实使新能源汽车厂商主动选择主要消费市场所在区域,而这些地区主要是经济水平较为发达的地区,其地方财政有足够的资金对道路、充电桩等公共设施进行投资。此外,当地的气候与地形也会影响新能源汽车在该地区的销量。地形复杂、气候多变的东北与西部地区往往不具备集聚发展的区位优势。而通过计量分析,我们发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个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R&D经费、相关政策的数量均对新能源产业集聚有正向加强作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个数起到决定性作用;较高的人均汽车保有量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则具有排斥作用。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看,本文从市场规模、政策走向、技术趋势等方面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进行了论证。发现我国目前燃油政策不利于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削弱了新能源汽车的经济性。预测2020年与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分别到达820万辆与3940万辆。新能源汽车巨大的市场规模将会带动充电桩、光伏、风电产业迎来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结合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判断,未来一段时间我国新能源汽车政策将会倾向于优化产业结构,保证产业高质量发展;单一技术路径被多种路径并行发展模式取代;补贴政策继续实行“退坡机制”,并在一段时间以后补贴政策或全面退出。最后,本文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充满必要性与机遇性,不仅能够促进我国汽车工业转型升级还能为我国经济培育新的增长点。为了更好实现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良性发展,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创新推广新能源汽车方式提升市场购买需求;第二,借鉴国际经验完善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第三,加强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引进;第四,合理优化产业布局培育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第五,完善配套产业建设与售后保障固废回收机制。

郭海鹏[6](2019)在《内蒙古A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经济进入了以高质量发展为标志的新阶段。与之相适应,电力市场改革不断深化,电力的一般商品属性逐步被还原,电力市场的竞争性不断加强,发电企业的职能定位从保障供应转变为以用户为中心的综合能源服务。目前,电力市场已经逐步形成了“多买方—多卖方”博弈的复杂竞争格局,发电企业、售电公司和用户之间可以自由的相互交易,自主确定交易电价与电量。在此背景下,火力发电企业除了传统的发电业务,逐步具有了一定的售电职能,需要自己寻找用户,销售电量,企业运营模式发生了改变,经营空间得到了拓宽。与此同时,随之而来的经营不确定性的增加,对发电企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本文以战略管理的理论为依据,结合内蒙古A发电公司的实际运营情况,运用PEST分析、波特五力模型、SWOT分析模型等经典战略分析工具,对企业运营情况进行解析,说明在当前火力发电企业兼具发电、售电业务职能的情况下,A发电公司应该以增长型的发展战略为主导战略,同时采取以低成本战略为主的业务战略,应对市场压力和变化,促进A发电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在公司总体战略的主导下,抓住电力改革的契机,提升服务品质,以营销意识、服务意识,顺应市场变化,拓展企业生产的空间,同时针对公司内部管理,建立“精细、精准、精确、精益、精美”的管理体系,积极提升企业专业化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压缩企业运营成本。内蒙古A公司需根据具体的业务要求实行精细化管理、集约化运营和差异化服务,保证公司各项业务的顺利实施,建立战略控制措施。

石径远[7](2018)在《山河智能财务可持续增长研究》文中提出当前,随着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的逐步部署,机械制造业作为制造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面临一个新的上升机遇。长期以来,机械制造企业普遍追求销售收入的快速增长及企业规模的增加,以此获得更多的利润。这意味着企业需要更多资金来支撑自身的高速发展,会承受更大的财务压力。所以,在我国经济形势呈现新常态,国家经济增速逐步放缓的宏观背景下,基于财务视角,运用相关可持续增长率模型对企业历年的增长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探寻企业增长偏差成因,发现企业增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决策建议,对企业能够有效且合理的发展即实现财务可持续增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选取山河智能作为案例企业进行财务可持续增长分析,通过对可持续增长率视角下四种可持续增长率计算模型的比较分析,选取范霍恩动态非均衡和稳态均衡模型作为山河智能可持续增长率的计算模型。以山河智能2012-2017年期间的财务数据为基础,全面系统地分析了山河智能的财务与经营状况。继而计算山河智能的可持续增长率,对其与实际增长率两者间出现的差异水平进行评估,划分成四种增长类型。基于范霍恩稳态均衡模型,运用指标变动分析及质量分析等方法,对影响山河智能公司财务可持续增长的因素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最后为山河智能公司在未来面对有效高、低增长及无效高、低增长四种情况时提供财务决策方面的建议,为其实现财务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帮助,从而为其财务可持续增长的实现提供保障。

王斯一[8](2019)在《农林生物质发电补贴政策优化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能源安全、环境污染以及乡村振兴已成为长期制约美丽中国建设、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并将其作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林生物质能源作为重要可再生能源具有相对优势和较大潜力,相比传统能源具有低碳、低硫、少氮的环保特性,相比于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发电方式又具有场地限制少的优势。同时,农林生物质能源就近利用资源、减少秸秆露天焚烧、分布式开发的特点更是解决“三农”问题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生物质能源,尤其是作为该产业中发展最快的生物质发电,已开展众多示范项目,装机容量逐年增加,部分项目已实现商业化。然而相对于其他发电产业,生物质发电在我国起步较晚,面临种种困难,许多电厂仅仅勉强维持盈亏平衡甚至持续亏损,无法与市场机制成熟的传统电力市场竞争,发掘生物质发电的环境外部性,离不开政府补贴政策的支持。那么,现行补贴政策是否有效推动产业发展?是否存在问题?生物质发电成本价值如何计量?补贴政策是否需要优化,如何优化?以上问题皆是生物质发电补贴政策优化所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揭示生物质发电所具有的成本价值特性,探讨和分析补贴政策作用机理及优化路径选择。具体来讲,本文基于补贴政策效应分析及现有生物质发电领域相关政策梳理;通过项目生命周期方法厘清生物质发电各环节所具有的经济与环境成本构成与价值特征;基于以上研究,尝试运用多目标规划模型与内部收益率方法对产业链不同环节补贴政策和产业不同发展阶段补贴政策进行优化,旨在为我国生物质发电产业补贴政策制定及优化提供一定参考。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从理论与实证角度证明生物质发电补贴政策对企业乃至整个行业都有显着的正向影响作用。(2)运用政策文本工具对生物质发电现行政策梳理发现,各类政策的全面运用,有利于构建生物质发电综合政策体系,然而其中尚存在许多结构性不足,如补贴政策可实施程度较低、在产业链中分布失衡、缺乏不同发展阶段政策等。(3)从经济角度讨论生物质发电政策优化的基础,即成本构成和价值分析,发现生物质发电成本主要集中于原料获取环节,项目经济收入与成本无法平衡,经济效益较差。(4)从环境角度探讨生物质发电政策优化的基础,即成本构成和价值分析,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将生物质发电与燃煤发电项目比较,单位电力生物质发电碳减排效果最为明显,其次固体排放物,无硫低氮的特性对污染物减排有重要意义;单位电力减排及资源节约价值较高。(5)运用多目标非线性规划模型从量化角度对生物质发电产业链不同环节三类补贴进行优化设计。通过三种情景优化结果对比发现,统筹原料补贴、上网电价补贴与接网费补贴的情景是较为合理的方案,可以以较低的补贴成本实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提高。合理的补贴结构与补贴方式可以在现有技术水平、资源条件下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局面。(6)对生物质发电产业不同发展阶段进行补贴政策设计,分析产业长效动态补贴政策优化。运用内部收益率方法构建产业不同发展阶段补贴测算模型,计算生物质发电项目在培育期和成熟期政府合理补贴额度,并讨论不同发电利用小时数以及是否存在热电联产等具体情形下单位补贴额度和补贴总额。(7)运用实际案例对以上模型进行探讨佐证,证明其可行性,为本文政策模型在更多地区的应用提供参考。最后,基于以上分析,提出我国生物质发电补贴政策优化建议。

付寿康[9](2018)在《民族地区碳贫困类型与碳交易减贫研究 ——以贵州六盘水市湖北恩施州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在全球气候变暖,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碳减排压力不断增大,脱贫攻坚进入决胜阶段的大背景下,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西部民族地区的区域性整体贫困,与东部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巨大差距,则是这种“不平衡不充分”的重要体现。民族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发展的优势在于资源,发展的矛盾也在于资源。以生态与资源为中心,“富饶的贫困”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学术界对“富饶的贫困”问题已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其中“富饶”的类型与层次多样。本文尝试从一个新的角度,将“富饶”的对象具体化为“碳”。从“碳”视角研究民族地区“碳资源富集”与贫困之间的关联,探索“碳”资源开发利用的外部性问题,思考碳交易在民族地区减贫中的重要作用。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归纳总结法、案例研究法、田野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以资源禀赋理论、“两山”理论、可行能力理论、外部性理论、“两个共同”理论为指导。围绕碳贫困这个中心,将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质化研究与量化研究相结合,展开对民族地区资源开发负外部性,生态保护正外部性与贫困问题之间关联的研究。本文以生态文明建设与资源富集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作为研究的切入点,介绍碳贫困问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通过文献综述明确碳贫困问题的研究方向、研究思路与方法,把握其中规律的一般性与特殊性。结合已有研究与调研,对新概念“碳贫困”进行界定。以贫困发生率高与贫困程度深的民族地区为研究区域。基于碳资源禀赋,发展的差距与不平等,以民族地区同步小康的实现为目标,对民族地区贫困问题的研究侧重于,从地区以及人的发展权利与能力角度,探讨“碳”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外部性情况下的致贫原因、致贫机理。提出碳贫困是一种间接贫困,并指出碳贫困的特点、类型与应用,思考碳交易减贫的新方式。以贵州六盘水市灰碳贫困和湖北恩施州绿碳贫困为碳贫困问题的研究案例。从外部性视角探讨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中六盘水市灰碳贫困成因、特点与主要表现,通过碳排放的测算,量化碳源,将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中的负外部性影响具体化,提出六盘水市应对灰碳贫困的基本思路。从外部性视角探讨生态环境保护中湖北恩施州绿碳贫困的成因、特点与主要表现,通过碳储量的估算,量化碳汇量及其价值,将生态环境保护中的碳汇正外部效应具体化,提出恩施州应对绿碳贫困的基本思路。以这两个典型案例的研究,思考看似对立实则可以统一的灰碳贫困与绿碳贫困问题,即通过碳交易破解碳贫困。将碳交易制度作为一种新的政策制度设计,以市场化的方式解决脱贫攻坚中政府难以解决,解决不好的资源环境外部性问题。进而对碳交易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从总体上介绍世界碳排放市场的结构及发展状况,论证中国碳交易市场构建的紧迫性、必要性与可行性。论述民族地区参与碳交易的必要性,探讨民族地区参与碳交易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思路。最后,提出破解民族地区碳贫困问题的对策建议。主要有,减碳源:民族地区传统资源开发的转型升级;增碳汇:民族地区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优化生态补偿制度:民族地区碳贫困责任共担利益共享;实施碳交易减贫:民族地区碳贫困外部性内在化的新途径;选择新的发展理念:民族地区绿色发展破解碳贫困。

晁晖[10](2015)在《中国新能源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能能源发展战略是世界各国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研究和实施的一项重要战略。目前,我国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的对外依存度已超过公认的警戒线,能源安全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瓶颈制约日益突出,加快推进转变发展方式的大背景下,发展新能源已成为最终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一条重要途径。但在目前条件下,如何发展我国的新能源,我国发展新能源面临着怎样的历史机遇与挑战,应当遵循怎样的指导思想与原则,应该选择怎样的发展模式与路径,亦即我国应当制定怎样的新能源发展战略,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不可回避而又至关紧要的一个突出问题。本论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和现代经济学、管理学的有关理论,借鉴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和国外发展新能源的有关经验,在深入剖析我国当前能源发展战略和新能源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对我国新能源发展战略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探讨。全文分为如下八章:第一章为导论,主要对本选题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等进行了阐述,指出在中国能源生产和使用逆向分布的不利背景下实施能源优先发展的战略尽管暂时取得了经济高速发展的成绩,但大量的能源消耗产生的环境恶化问题导致经济难以可持续发展,我国目前能源安全已经成为迫切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因而研究我国新能源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第二章阐述新能源发展战略的基础理论与应用模型。首先,论文在界定新能源发展战略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概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和现代经济学、管理学的相关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包括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理论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现代经济学、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包括能源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以及现代管理学中的战略管理理论等,通过这些理论的梳理从而为我国新能源发展战略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其次,论文阐述了新能源发展战略的现代应用模型,提出了我国新能源发展战略的综合模型和技术模型。综合模型一般从宏观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国家的新能源发展政策、社会发展环境、经济运行水平、新能源设备进出口情况、能源需求情况等建立数学模型;技术模型一般从电网实际出发,通过详细了解新能源设备实际物理特性,对新能源设备进行一系列的试验以获得其并网运行特性和控制系统重要参数,并加以仿真建模及比对,形成电网管理部门需要的新能源技术模型。两个模型从宏观层面和技术层面为新能源发展战略的绩效评估与实际操作提供了基本标准与重要参数。第三章对中国能源发展战略与新能源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中国的新能源战略是中国整个能源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论文首先分析了中国目前实施的能源发展战略,包括中国能源发展战略的提出背景、主要内容与实施过程及其效果。在此基础上,论文对中国新能源的状况展开分析,回顾了中国新能源发展的历史,重点分析了中国新能源的现有水平,包括其总体水平及结构状况以及发展的基本态势,指出了中国新能源发展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装备制造业过剩且技术水平有待提高的问题;大规模新能源电力输送消纳渠道不畅造成的弃风、弃光问题;分布式新能源存在融资和资源不能完全市场化问题等。现状分析是制定和实施新能源发展战略的基本出发点。第四章为中国新能源发展战略的国际经验借鉴与SWOT分析。首先,论文描述了世界各国在新能源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中的一些基本做法、取得的主要成就及存在的突出问题,总结了他们可资借鉴的经验及教训。其次,论文重点分析了中国新能源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及面临风险与机遇,认为中国新能源发展的优势主要表现为前期发展的制度优势、资源地域优势、后发的经济发展优势、人力资源优势、制造业优势、发展中的需求优势;中国新能源发展的劣势主要是地域分布不均匀、资源与需求逆分布、电网输送存在瓶颈、体制和管理制约因素、成本高;中国新能源发展面临的机遇主要是环境压力、产业转移、新技术发展;中国新能源发展面临的挑战主要是廉价常规能源的价格竞争、新能源财政补贴额度枯竭、制造业来自外部竞争压力、经济发展放缓的经济压力等。这些分析为中国新能源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了依据。第五章探讨中国新能源发展的战略选择。本章和下章所探讨的中国新能源发展战略的实现路径是本文重点。本章在阐述选择中国新能源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新能源发展战略的目标定位,包括国内目标与国际目标的定位;接着对中国新能源发展战略进行了顶层设计,进行了中国新能源发展战略的体系建构,包括政策法规体系的构建和技术规范体系的构建;然后重点探讨了中国新能源的发展战略的模式选择,从资源配置、市场开发、政府规章、技术支撑等方面设计了一套彼此相联、互为支撑的“四位一体模式”,即多品种的系统配置模式、多元化的市场开发模式、鼓励性的政府规制模式及智能化的技术支撑模式。第六章探讨中国新能源发展战略的实现路径。在前章已确定中国新能源发展战略的目标定位及模式选择的基础上,本章分析了探讨中国新能源发展战略实现路径的必要性,重点探讨了如何实施“四位一体模式”的问题。多品种的系统优化配置首先是社会资源优化配置问题,是如何打破利益集团小团体约束,实现社会整体利益最大化的宏观政策调控问题,是如何实现转变发展模式,向制度改革要红利的问题;其次才是各种新能源间优化配置的问题,包括不同区域风电互补、光伏与风电白天和夜晚互补、光热及各种储能方式互补、主动配电网和能源互联网智能互补、不同区域能源煤、油、气、电、热、交通供应和消纳互补问题。多元化的市场开发模式是要求新能源产业链贯穿到社会的所有产业中去,是实现政府宏观调控下的新能源产业链市场化开发的有效路径,中国新能源开发主体应该多元化,在新能源发展的后期国企应逐步减少并退出竞争性行业,应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新能源产业,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效率,降低我国新能源产业成本,使其具有与常规能源相当或更低的竞争力价格,加速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鼓励性政府规制模式是中国新能源发展战略初期最为重要的部分,政府应从能源发展战略高度出发制定发展规划、管理规制,引导新能源的有序发展,明确鼓励政策的内容与措施,通过政府宏观调节使新能源在不同发展阶段能够平稳发展,在加强宏观经济调控同时加强经济管制,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模式。智能化技术支撑体系是中国新能源发展战略的基础,在新能源产业发展中,能源互联网是智能化技术支撑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智能化技术支撑体系的实现路径从技术层面上是实现新能源与互联网结合。智能化技术支撑标准体系建设是建立统一的标准体系促使随机性很强的新能源供需达到协调配合,这是新能源与常规能源不同的更重要的需求。标准体系的建设包括政策法规层面的体系建设和新能源产业链中不同行业的技术性能指标体系的建设。第七章以甘肃酒泉新能源基地为案例分析了中国新能源发展战略的实施。通过介绍甘肃酒泉新能源基地现状与发展战略,阐述了甘肃酒泉新能源基地发展的意义、范围和内容以及新能源发展战略的模式选择、优劣势分析、目标定位、特高压交直流外送战略研究等问题。论文还从酒泉新能源发展市场规制、新能源开发电力消纳和外送经验借鉴、酒泉新能源发展多品种系统配置的最优化措施、智能化技术支撑体系建立的技术手段与方法、酒泉新能源发展的绩效等方面介绍了酒泉新能源发展战略的实现路径。论文最后对酒泉新能源基地的发展成果进行了评价,对酒泉新能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二、贵州发售电量连续十一年保持高增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贵州发售电量连续十一年保持高增长(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共产党民生话语演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中国共产党民生话语研究述评
        (一)中国共产党民生话语研究脉络梳理
        (二)中国共产党民生话语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国内中国共产党民生话语研究评析
        (四)国外相关研究现状及评析
    三、相关概念界定
        (一)民生
        (二)话语
        (三)中国共产党民生话语
    四、研究方法、重点难点
        (一)创新之处
        (二)研究重点难点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增进民生福祉: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
    一、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
        (一)为人民谋幸福是党根本宗旨的基本内容
        (二)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实现人民幸福的有效牵引
    二、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现实路径
        (一)民生问题是政权兴替的关键因素
        (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必须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
    三、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
        (一)持续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
    四、中国共产党民生话语演进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实践当中
        (一)中国共产党民生建设的基本历程
        (二)民生话语随中国共产党民生工作重心的变化不断发展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民生话语构建的逻辑理路
    一、基本依据:近代中国社会的历史任务
        (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中国共产党民生话语的出场语境
        (二)民生:中国近现代社会终极历史任务
    二、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的指导
        (一)“现实的人”的需要是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的逻辑起点
        (二)革命的“改革世界”是马克思主义解决民生问题的基本途径
        (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的最终目标
    三、历史资源:传统民本思想的传承
        (一)传统文化中的民生话语
        (二)儒家民生话语的时代困局
    四、思想借鉴:民生主义的启示
        (一)民生主义话语的形成与嬗变
        (二)民生主义的价值检视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民生话语的演进历程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共产党民生话语
        (一)“消灭资本家私有制”:中国共产党民生话语构建的起始
        (二)“打土豪,分田地”:中国共产党民生话语主体的扩充
        (三)“经济工作”“大生产”:中国共产党民生话语的充实与发展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中国共产党民生话语
        (一)“先生产、后生活”:中国共产党民生话语构建的务实开端
        (二)“赶英超美”“八字方针”:中国共产党民生话语的曲折发展
        (三)“抓革命、促生产”:中国共产党民生话语的异化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中国共产党民生话语
        (一)“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民生话语的匡正与转型
        (二)“全面建设小康”:中国共产党民生话语的重要突破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国共产党民生话语的重要发展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民生话语
        (一)“美好生活”: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民生话语的主要内容
        (二)“共享发展”: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民生话语的核心理念
        (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民生话语的目标指向
        (四)“人类命运共同体”: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民生话语的世界情怀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民生话语演进的主要特征与基本经验
    一、中国共产党民生话语演进的主要特征
        (一)话语思维日趋现代化
        (二)话语内容日趋人文化
        (三)话语方式日趋生活化
        (四)话语传播日趋国际化
    二、中国共产党民生话语演进的基本经验
        (一)在坚守初心使命中坚定话语方向
        (二)在坚持问题导向中明确话语主题
        (三)在注重中国元素中塑造话语风格
        (四)在拓宽话语传播中扩大话语影响
第五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民生话语构建的现实境遇
    一、中国共产党民生话语构建的现状
        (一)中国共产党民生话语构建的主要成就
        (二)当前中国共产党民生话语构建的主要问题
        (三)当前中国共产党民生话语构建存在不足的原因分析
    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民生话语构建面临的挑战
        (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对中国共产党民生话语构建提出新要求
        (二)社会结构的变化对中国共产党民生话语构建提出新挑战
        (三)西方话语霸权对中国共产党民生话语构建的干扰
    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民生话语构建面临的机遇
        (一)改革开放以来民生建设的巨大成就催生话语构建的民族自信
        (二)文化强国发展战略铸牢话语构建的思想支撑
        (三)全媒体传播格局拓展话语构建的主要渠道
        (四)“东升西降”的历史趋势提升话语构建的国际地位
第六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民生话语的创新发展
    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民生话语构建的重要价值
        (一)构建新时代中国民生话语体系
        (二)助推新时代中国民生建设发展
        (三)将中国的发展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
    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民生话语构建的基本原则
        (一)意识形态性与科学性相结合
        (二)现实性与前瞻性相结合
        (三)批判性与开放性相结合
        (四)传承性与创新性相结合
        (五)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
    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民生话语构建的路径选择
        (一)夯实理论: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民生
        (二)针对问题: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实践
        (三)多元形式:实现政治话语、学术话语与大众话语的有机融合
        (四)世界表达:彰显中国共产党民生话语的人类情怀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输电网项目视角下可再生能源消纳时空特征及驱动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2.1 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评价研究
        1.2.2 区域可再生能源影响机制研究
        1.2.3 区域可再生能源规划优化研究
        1.2.4 相关文献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2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相关基础理论研究
    2.1 能源资源流动与空间结构理论
        2.1.1 能源资源流动
        2.1.2 区域空间结构基础理论
        2.1.3 区域空间结构模式
    2.2 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
        2.2.1 空间依赖性与异质性理论
        2.2.2 空间权重矩阵的构建原理
        2.2.3 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
    2.3 区域规划理论
        2.3.1 区域规划的属性与特点
        2.3.2 区域协调发展机制
        2.3.3 区域规划模拟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国输电项目格局时空演进特征及空间建模
    3.1 中国输电项目发展历程
        3.1.1 区域电网项目建设发展历程
        3.1.2 特高压项目建设发展历程
    3.2 输电项目建设运行情况
        3.2.1 输电项目电压等级及输电特点
        3.2.2 输电项目输送可再生能源技术特点
        3.2.3 我国跨区跨省输电布局情况
    3.3 输电项目空间权重矩阵建模及特征
        3.3.1 电网输电项目空间权重矩阵的建立
        3.3.2 电网输电项目空间权重矩阵时空演进特征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省域可再生能源消纳空间格局及演化特征
    4.1 空间统计研究数据及方法
        4.1.1 研究数据
        4.1.2 研究方法
    4.2 省域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格局分析
        4.2.1 水力开发利用格局分析
        4.2.2 风力开发利用格局分析
        4.2.3 光伏开发利用格局分析
    4.3 省域可再生能源消纳的空间匹配特征
        4.3.1 发电量与消纳量空间匹配特征
        4.3.2 发电量占比与消纳量占比空间匹配特征
        4.3.3 消纳量与消纳量占比空间匹配特征
    4.4 省域可再生能源消纳水平的空间演化格局分析
        4.4.1 省域可再生能源消纳水平的空间特征检验
        4.4.2 省域可再生能源消纳水平的空间异质性演化分析
        4.4.3 省域可再生能源消纳水平的空间依赖性演化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输电项目的省域可再生能源消纳驱动模型
    5.1 省域可再生能源消纳影响因素识别
        5.1.1 消纳环境因素
        5.1.2 基础设施因素
        5.1.3 电源结构因素
        5.1.4 政策环境因素
    5.2 省域可再生能源消纳驱动模型构建
        5.2.1 空间驱动模型设定
        5.2.2 数据处理与变量检验
    5.3 全国省域可再生能源消纳空间驱动效应分析
        5.3.1 全国样本空间模型参数估计与检验
        5.3.2 全国空间驱动效应分析
    5.4 地区省域可再生能源消纳空间驱动效应分析
        5.4.1 地区样本空间模型参数估计与检验
        5.4.2 地区空间驱动效应分析
    5.5 分阶段省域可再生能源消纳空间驱动效应分析
        5.5.1 阶段样本空间模型参数估计与检验
        5.5.2 阶段空间驱动效应分析
    5.6 省域可再生能源消纳影响因素驱动机制总结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CLUE-S的省域可再生能源消纳演化模拟模型
    6.1 模拟模型构建方法
        6.1.1 模拟模型概念结构
        6.1.2 模拟模型步骤方法
    6.2 模拟模型参数设定
        6.2.1 消纳类型转移规则
        6.2.2 驱动因子回归分析
        6.2.3 发展情景目标设定
    6.3 模拟模型结果分析
        6.3.1 模拟消纳结果精度验证
        6.3.2 消纳情景模拟结果分析
    6.4 模拟模型结论建议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作者简介

(3)云南电力金融市场体系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电力金融市场体系设计理论基础
        一、市场微观结构理论
        二、电力金融市场微观结构要素与交易制度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创新之处与不足
        一、创新之处
        二、研究不足与未来研究方向
第二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
    第一节 电力市场化与电力金融市场
    第二节 电力金融市场模式
    第三节 电力金融产品与电力金融风险管理
    第四节 文献评述
第三章 国外电力金融市场分析
    第一节 国外电力金融市场
        一、北欧电力金融市场
        二、欧洲能源交易市场
        三、美国PJM电力金融市场
        四、英国电力金融市场
        五、澳大利亚电力金融市场
    第二节 国外电力金融市场发展逻辑及启示
        一、电力市场模式与电力金融市场
        二、国外电力金融市场发展逻辑及启示
第四章 云南电力市场分析
    第一节 云南电力能源基础
    第二节 电力市场化交易体系
        一、市场参与主体
        二、电力市场化交易机制
    第三节 云南电力市场化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中长期合约物理交割执行困难
        二、电力市场化交易风险客观存在
    第四节 云南电力金融市场建设的必要性
        一、建设电力金融市场的内在动因
        二、建设电力金融市场的意义
第五章 云南电力金融市场体系设计
    第一节 云南电力金融市场体系设计基本思路
    第二节 电力金融市场模式选择
        一、基本模式
        二、云南电力金融市场模式选择
    第三节 电力金融市场交易工具研究
        一、电力基本特性
        二、差价合约
        三、金融输电权
        四、电力期货
        五、电力期权
        六、云南发展电力金融市场产品的总体思路
    第四节 电力金融市场风险管理研究
        一、电力金融市场风险类型
        二、电力金融市场风险特征
        三、电力金融市场风险控制机制的构建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现状与意义
        1.3.1 研究现状
        1.3.2 研究意义
    1.4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1.4.1 理论基础
        1.4.2 研究方法
    1.5 语料来源
        1.5.1 建立小型语料库
        1.5.2 依据爬虫程序,滚动抓取标题
        1.5.3 标题信息处理
第二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汇语法特点
    2.1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频特点
        2.1.1 词频统计
        2.1.2 词频分布分析
    2.2 标题词汇的语义特点
第三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法特点
    3.1 句法结构形式
        3.1.1 单句式结构
        3.1.2 组合式结构
        3.1.3 成分缺省结构
    3.2 句类特点
        3.2.1 陈述句标题
        3.2.2 疑问句标题
        3.2.3 感叹句标题
        3.2.4 祈使句标题
第四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
    4.1 引言
    4.2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
        4.2.1 词语修辞
        4.2.2 辞格修辞
第五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用特点
    5.1 关联理论与网络新闻标题
    5.2 网络新闻标题的“明示—推理”交际
        5.2.1 明示行为
        5.2.2 推理过程
    5.3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境效应
        5.3.1 认知语境假设
        5.3.2 语境效果
    5.4 网络新闻标题的最佳关联
第六章 结语
    6.1 主要研究过程和结论
    6.2 创新之处与不足
    6.3 后续研究的设想
参考文献
附录

(5)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及空间布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新能源汽车与可持续发展
        1.2.2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与技术进步
        1.2.3 政策激励效果研究
    1.3 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1.3.1 研究方法
        1.3.2 结构安排
    1.4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1.4.1 论文的创新之处
        1.4.2 论文的不足之处
第2章 相关理论
    2.1 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
        2.1.1 能源危机的预见性
        2.1.2 减少排放的紧迫性
        2.1.3 可持续发展与产业升级
        2.1.4 可持续发展与需求变化
    2.2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相关理论
    2.3 产业空间集聚相关理论
第3章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状况
    3.1 新能源汽车市场现状介绍
        3.1.1 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概况
        3.1.2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现状
    3.2 国内外新能源汽车技术现状与对比
        3.2.1 国内外新能汽车整车技术现状
        3.2.2 国内外动力电池相关技术发展现状
        3.2.3 国内外电动机技术发展现状
        3.2.4 国内外新能源汽车技术对比分析
第4章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空间分布
    4.1 中国汽车产业空间分布情况
    4.2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空间分布情况
        4.2.1 中国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布局情况
        4.2.2 新能源汽车销地分布情况
    4.3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4.3.1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现状总览
        4.3.2 产业集群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发展现状
第5章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空间分布的影响要素
    5.1 研发与制造基础
    5.2 技术与知识溢出
    5.3 当地政策的引导
    5.4 消费市场接近性
    5.5 中国新能源汽车集聚因素的实证研究
        5.5.1 数据的获取与指标的建立
        5.5.2 模型的建立
        5.5.3 模型结果分析
第6章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前瞻
    6.1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市场预测
        6.1.1 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影响因素的灰度分析
        6.1.2 基于Bass模型的我国新能源汽车年保有量预测
    6.2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走向
    6.3 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判
    6.4 小结
第7章 政策建议
    7.1 中国新能源汽车政策
        7.1.1 发展规划政策
        7.1.2 技术与能源限制性政策
        7.1.3 配套基础设施政策
        7.1.4 推广与补助政策
    7.2 国外新能源汽车政策
        7.2.1 美国新能源汽车政策
        7.2.2 日本新能源汽车政策
        7.2.3 德国新能源汽车政策
    7.3 国际新能源汽车政策的对比分析
    7.4 关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7.4.1 创新推广新能源汽车方式提升市场购买需求
        7.4.2 借鉴国际经验完善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
        7.4.3 加强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引进
        7.4.4 合理优化产业布局培育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7.4.5 完善配套产业建设与售后保障固废回收机制
第8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6)内蒙古A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3.1 章节内容
        1.3.2 研究框架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分析法
        1.4.2 比较分析法
第二章 战略管理基本理论
    2.1 战略管理理论综述
        2.1.1 战略和战略管理
        2.1.2 发展战略
        2.1.3 成本领先战略
        2.1.4 差异化战略
        2.1.5 集中化战略
    2.2 战略分析方法
        2.2.1 PEST分析法
        2.2.2 波特五力模型
        2.2.3 SWOT分析模型
第三章 内蒙古A火力发电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3.1 宏观环境PEST分析
        3.1.1 政策环境分析
        3.1.2 经济环境分析
        3.1.3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3.1.4 技术环境分析
    3.2 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现状
        3.2.1 电力供需形势总体宽松,发电设备利用小时继续下探
        3.2.2 发电企业整体赢利,但火力发电企业普遍亏损
        3.2.3 全国电力装机增长1.2 亿千瓦,连续六年新增容量破亿千瓦
        3.2.4 电力结构得到改善,火电装机比重持续下降
        3.2.5 市场化电量占比提升,煤电价格联动将取消
    3.3 行业竞争五力分析
        3.3.1 现有竞争者的竞争能力
        3.3.2 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3.3.3 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3.3.4 替代品的威胁
        3.3.5 潜在竞争者的威胁
    3.4 内蒙古A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的机遇与威胁分析
        3.4.1 机遇分析
        3.4.2 威胁分析
第四章 内蒙古A火力发电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4.1 内蒙古A火力发电公司概况
        4.1.1 公司简介
        4.1.2 发展历程
        4.1.3 A公司发展现状介绍
    4.2 内蒙古A火力发电公司组织架构分析
        4.2.1 人力资源状况分析
        4.2.2 企业财务状况分析
    4.3 企业资源分析
    4.4 企业能力分析
        4.4.1 发电能力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分析
        4.4.2 主要指标和运营能力分析
        4.4.3 组织效能分析
    4.5 企业文化分析
        4.5.1 企业愿景
        4.5.2 企业使命
        4.5.3 核心价值观
        4.5.4 企业服务状况
    4.6 内蒙古A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的优势与劣势分析
        4.6.1 优势分析
        4.6.2 劣势分析
    4.7 公司业务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4.7.1 上网电价不能随市场需求自行调节
        4.7.2 发电设备利用小时下降的风险
        4.7.3 电煤价格波动较大
第五章 内蒙古A发电公司的战略选择
    5.1 SWOT分析
    5.2 内蒙古A发电公司的发展战略目标与战略定位
        5.2.1 内蒙古A公司的战略选择
        5.2.2 内蒙古A公司的业务战略选择
        5.2.3 内蒙古A公司的主要业务实施
第六章 内蒙古A火力发电公司的战略实施措施
    6.1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6.2 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6.3 加强组织优化管理
    6.4 实施低成本管理
        6.4.1 优化运行指标
        6.4.2 控制检修费用
        6.4.3 狠抓燃料管理
        6.4.4 加强物资管理
    6.5 提升技术水平
    6.6 加大营销管理力度
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山河智能财务可持续增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及目的
        1.2.1 研究意义
        1.2.2 研究目的
    1.3 国内外研究状况
        1.3.1 国外研究状况
        1.3.2 国内研究状况
        1.3.3 文献述评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企业财务可持续增长理论基础
    2.1 财务可持续增长内涵
        2.1.1 企业增长的财务内涵
        2.1.2 可持续增长率
        2.1.3 财务增长的类型
    2.2 可持续增长模型
        2.2.1 希金斯可持续增长模型
        2.2.2 詹姆斯·范霍恩可持续增长模型
        2.2.3 费德雷·拉巴波特可持续增长模型
        2.2.4 约翰·科雷可持续增长模型
        2.2.5 可持续增长模型比较分析
第三章 山河智能公司简介及基本财务状况
    3.1 山河智能公司简介
    3.2 山河智能公司基本财务状况
        3.2.1 偿债能力
        3.2.2 营运能力
        3.2.3 盈利能力
第四章 山河智能公司可持续增长分析
    4.1 山河智能公司可持续增长分析模型选择
    4.2 山河智能公司可持续增长率、实际增长率及差异分析
        4.2.1 山河智能公司可持续增长率
        4.2.2 山河智能公司实际增长率
        4.2.3 实际增长率与可持续增长率差异分析
    4.3 实际增长率与可持续增长率差异影响因素分析
        4.3.1 盈利能力因素
        4.3.2 营运能力因素
        4.3.3 资本结构因素
        4.3.4 股利政策因素
第五章 山河智能公司实现财务可持续增长的建议
    5.1 山河智能公司有效高增长时的决策建议
        5.1.1 控制销售增长减少资金需求
        5.1.2 增大权益资金融资力度
        5.1.3 权衡股利支付保留更多内部资金
        5.1.4 加强内部管理提升营运效率
    5.2 山河智能公司出现有效低增长时的决策建议
        5.2.1 通过并购拓展市场减少富余资金
        5.2.2 回购股票
        5.2.3 将富余资金予以发放
    5.3 山河智能公司出现无效增长时的决策建议
        5.3.1 降低期间费用
        5.3.2 拓展业务渠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结论
    6.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6.2.1 研究中的不足
        6.2.2 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农林生物质发电补贴政策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思路与内容安排
        1.3.2 技术路线
    1.4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2 概念界定与文献述评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能源及分类
        2.1.2 生物质能源
        2.1.3 生物质发电
        2.1.4 农林生物质
    2.2 研究综述
        2.2.1 生物质及生物质能源概念
        2.2.2 生物质发电成本价值计量研究
        2.2.3 补贴政策研究
        2.2.4 文献评述
    2.3 本章小结
3 生物质发电补贴政策效应分析
    3.1 生物质发电补贴政策效应理论分析
        3.1.1 成本补偿效应
        3.1.2 产量效应
        3.1.3 福利效应
    3.2 我国生物质发电补贴政策效应实证分析
        3.2.1 我国生物质发电补贴政策效应现实状况描述
        3.2.2 我国生物质发电补贴政策效应实证检验
    3.3 本章小结
4 生物质发电补贴政策梳理
    4.1 基于政策工具方法的生物质发电政策梳理
        4.1.1 政策工具理论概述
        4.1.2 政策分析架构建立
        4.1.3 政策文本选择
        4.1.4 频数统计分析
        4.1.5 政策存在问题
    4.2 基于政策工具方法的生物质发电补贴政策梳理
        4.2.1 补贴政策统计分析
        4.2.2 补贴政策存在问题
    4.3 本章小结
5 生物质发电补贴政策优化基础:经济成本构成与价值分析
    5.1 生物质发电价值流概况
        5.1.1 生物质发电原理
        5.1.2 生物质发电价值流
    5.2 基于价值流的生物质发电经济成本构成
        5.2.1 生物质发电成本特点
        5.2.2 原料获取环节成本构成
        5.2.3 运输存储环节环节构成
        5.2.4 生产环节成本构成
    5.3 基于价值流的生物质发电经济价值分析
        5.3.1 电力价值分析
        5.3.2 剩余物销售价值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生物质发电补贴政策优化基础:环境成本构成与价值分析
    6.1 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概述
        6.1.1 生命周期评价的定义
        6.1.2 生命周期技术框架
        6.1.3 生命周期评价过程
    6.2 基于生命周期的生物质发电环境成本构成
        6.2.1 研究目标和范围
        6.2.2 环境实物量核算
        6.2.3 环境实物货币化核算
        6.2.4 环境成本总计核算
    6.3 基于生命周期的生物质发电环境价值分析
        6.3.1 环境价值核算公式
        6.3.2 减排环境价值核算
        6.3.3 资源节约环境价值核算
    6.4 本章小结
7 产业链不同环节生物质发电补贴政策优化设计
    7.1 多目标规划模型构建基础
        7.1.1 “环境—经济—补贴”多目标确定
        7.1.2 模型假设
        7.1.3 模型变量设计
    7.2 基于多目标规划的不同环节优化目标函数建立
        7.2.1 偏差量
        7.2.2 优先级与权系数
        7.2.3 目标函数的确立
    7.3 基于多目标规划的不同环节优化约束条件设置
        7.3.1 转化为约束条件的目标函数
        7.3.2 绝对约束
    7.4 基于多目标规划的不同环节优化模型确定
        7.4.1 情景一
        7.4.2 情景二
        7.4.3 情景三
    7.5 多目标规划模型求解方法
        7.5.1 多目标规划模型求解理论方法
        7.5.2 多目标规划模型求解实践方法
        7.5.3 结果分析
    7.6 本章小结
8 产业不同发展阶段生物质发电补贴政策优化设计
    8.1 不同发展阶段补贴政策优化必要性与原则
        8.1.1 不同发展阶段补贴政策优化必要性
        8.1.2 不同发展阶段补贴政策优化原则
    8.2 不同发展阶段补贴政策优化模式选择
        8.2.1 不同发展阶段界定
        8.2.2 不同发展阶段特点
        8.2.3 不同发展阶段补贴特点
    8.3 基于IRR评价的不同发展阶段补贴测算模型建立
        8.3.1 不同发展阶段补贴测算模型
        8.3.2 标杆数据选取
    8.4 基于IRR评价的不同发展阶段补贴测算模型计算
        8.4.1 培育期补贴
        8.4.2 成熟期补贴
        8.4.3 不同发展阶段补贴额度推荐
    8.5 本章小结
9 生物质发电补贴政策优化案例:林木质/秸秆项目
    9.1 案例研究方法概述与案例概况
        9.1.1 案例研究法
        9.1.2 案例项目概况
    9.2 案例项目经济成本构成及价值分析
        9.2.1 案例项目经济成本构成
        9.2.2 案例项目经济价值分析
    9.3 案例项目环境成本构成及价值分析
        9.3.1 案例项目环境成本构成
        9.3.2 案例项目环境价值分析
    9.4 案例项目产业链不同环节补贴政策优化
        9.4.1 案例项目多目标规划应用模型构建
        9.4.2 案例项目模型优化结果
        9.4.3 案例项目模型结果对比分析
    9.5 案例项目不同发展阶段补贴政策优化
        9.5.1 案例项目不同发展阶段补贴模型构建
        9.5.2 案例项目不同发展阶段补贴模型测算
    9.6 本章小结
10 生物质发电补贴政策优化案例:蔗渣项目
    10.1 案例项目概况
    10.2 案例项目经济成本构成及价值分析
        10.2.1 案例项目经济成本构成
        10.2.2 案例项目经济价值分析
    10.3 案例项目环境成本构成及价值分析
        10.3.1 案例项目环境成本构成
        10.3.2 案例项目环境价值分析
    10.4 案例项目产业链不同环节补贴政策优化
        10.4.1 案例项目多目标规划应用模型构建
        10.4.2 案例项目模型优化结果
        10.4.3 案例项目模型结果对比分析
    10.5 案例项目不同发展阶段补贴政策优化
        10.5.1 案例项目不同发展阶段补贴模型构建
        10.5.2 案例项目不同发展阶段补贴模型测算
    10.6 本章小结
11 生物质发电补贴政策优化建议
    11.1 重视补贴政策在产业中的应用
        11.1.1 明确补贴范围
        11.1.2 加大补贴力度
        11.1.3 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
    11.2 兼顾产业链各环节补贴分配
        11.2.1 研发环节
        11.2.2 投资环节
        11.2.3 原料环节
        11.2.4 生产环节
        11.2.5 消费环节
    11.3 据产业不同发展阶段补贴调整
        11.3.1 培育期阶段
        11.3.2 成熟期阶段
    11.4 其他配套措施
        11.4.1 加强顶层设计
        11.4.2 建立配额制与绿色证书交易机制
        11.4.3 优化可再生能源基金管理
        11.4.4 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11.5 本章小结
12 研究结论与展望
    12.1 结论
    12.2 研究不足
    12.3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附录

(9)民族地区碳贫困类型与碳交易减贫研究 ——以贵州六盘水市湖北恩施州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三、概念界定
        (一)民族地区
        (二)碳贫困
        (三)碳交易
        (四)绿色发展
    四、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有关水贫困的研究
        (二)从资源开发中人的权利能力视角解释贫困原因的研究
        (三)有关碳源、碳交易与贫困问题的研究
        (四)有关碳汇、碳交易与贫困问题的研究
    五、研究思路、技术路线、研究方法与主要研究内容
        (一)研究思路
        (二)技术路线
        (三)研究方法
        (四)主要研究内容
    六、论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一)论文的创新之处
        (二)论文的不足之处
第一章 理论基础与民族地区碳贫困成因分析
    一、理论基础
        (一)外部性理论
        (二)“两山”理论
        (三)自然资源禀赋论
        (四)可行能力理论
        (五)“两个共同”理论
    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碳资源禀赋特征分析
        (一)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况
        (二)民族地区传统能源资源禀赋
        (三)民族地区生态资源禀赋
    三、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背景下的民族地区碳贫困成因分析
        (一)自然资源富集型民族地区资源开发与贫困之间的关联
        (二)生态资源富集民族地区生态保护与贫困之间的关联
    四、本章小结
第二章 民族地区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与碳源:贵州六盘水市灰碳贫困
    一、贵州六盘水市的资源禀赋与碳贫困概况
    二、六盘水市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负外部性影响
        (一)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碳源分析
        (二)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的负外部性影响
        (三)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外部性影响
    三、六盘水市能源活动碳排放测算
        (一)碳排放的测算方法
        (二)六盘水市能源活动碳排放的测算
        (三)六盘水市煤层气抽采与碳减排
    四、六盘水市灰碳贫困的特征与原因分析
        (一)六盘水市灰碳贫困的主要特征
        (二)六盘水市灰碳贫困的主要原因分析
    五、六盘水市灰碳贫困中的绿色发展困境与应对策略
        (一)六盘水市灰碳贫困中的绿色发展困境
        (二)六盘水市灰碳贫困问题的绿色应对策略
    六、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碳汇:湖北恩施州绿碳贫困
    一、湖北恩施州的资源禀赋与碳贫困概况
    二、恩施州生态环境保护的正外部性效益
        (一)生态环境保护中的碳汇种类
        (二)林业碳汇与恩施州碳汇林
        (三)恩施州生态环境保护与碳汇的外部性分析
    三、恩施州碳储量的估算与价值量化
        (一)恩施州碳储量估算
        (二)恩施州碳储总量及其总价值的分析
        (三)恩施州户用沼气碳汇效应与碳交易
    四、恩施州绿碳贫困的特征与原因分析
        (一)恩施州绿碳贫困的主要特征
        (二)恩施州绿碳贫困的主要原因分析
    五、恩施州绿碳贫困中的绿色发展困境与应对策略
        (一)恩施州绿碳贫困的绿色发展困境
        (二)恩施州绿碳贫困问题的绿色减贫应对策略
    六、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碳贫困的民族地区碳交易参与研究
    一、世界碳交易市场的结构及发展概况
    二、中国碳交易市场构建的紧迫性、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中国碳交易市场构建的紧迫性
        (二)中国碳交易市场构建的必要性
        (三)中国碳交易市场构建的可行性
    三、当前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成效与困境
        (一)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主要成效
        (二)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主要困境
    四、民族地区参与碳交易的作用与意义
        (一)新时代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模式优化的要求
        (二)民族地区挖掘生态正外部效益,碳汇资源变扶贫效益的需求.
        (三)民族地区减小碳排放负外部效应,共享资源开发利益的要求.
    五、民族地区参与碳交易的实践与案例
        (一)民族地区参与碳交易的实践探索
        (二)民族地区参与碳交易的成功案例
    六、民族地区参与碳交易存在的问题:基于湖北恩施州的调研
    七、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民族地区碳交易破解碳贫困的基本路径
    一、减碳源——民族地区传统资源开发的转型升级
    二、增碳汇——民族地区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三、优化生态补偿制度——民族地区碳贫困责任共担利益共享
    四、实施碳交易减贫——民族地区碳贫困外部性内在化的新途径
    五、选择新的发展理念——民族地区绿色发展破解碳贫困
    六、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经历与成果
附录B:生物量和蓄积量转换模型参数表
附录C:农作物根冠比、含碳量、水分系数和经济系数
附录D:碳排放系数及折标煤系数
附录E:六盘水精准扶贫背景下碳贫困破解路径研究的调研提纲
附录F:碳汇林利益相关者项目认知度调研问卷
附录G:户用沼气利益相关者项目认知度调研问卷
致谢

(10)中国新能源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S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四节 创新之处与不足
第二章 新能源发展战略的基础理论与应用模型
    第一节 新能源发展战略的基本概念
        一、新能源的内涵与特征
        二、发展战略的内涵与特征
        三、新能源发展战略概念的界定与辨析
    第二节 新能源发展战略的基础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
        二、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相关理论
    第三节 新能源发展战略的应用模型
        一、新能源发展战略的综合模型
        二、新能源发展战略的技术模型
        三、新能源发展战略的改进模型
        四、我国新能源发展战略评估模型
第三章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与新能源发展现状
    第一节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的提出与实施
        一、中国能源发展战略的提出背景
        二、中国能源发展战略的提出
        三、中国能源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四、中国能源发展战略的实施过程及效果
    第二节 中国新能源发展的现状
        一、中国新能源发展的历程
        二、中国新能源发展的总体水平
        三、中国新能源发展的结构状况
        四、中国新能源发展的基本态势
        五、中国新能源发展中的政策法规
        六、中国新能源发展中新能源电厂经济技术分析
第四章 中国新能源发展的国际经验借鉴与SWOT分析
    第一节 新能源发展的国际经验借鉴
        一、欧洲国家新能源发展战略及其经验借鉴
        二、南、北美洲新能源发展战略及其经验借鉴
        三、亚洲新能源发展战略及其经验借鉴
        四、澳洲和非洲以及其他地区新能源发展战略及其经验借鉴
    第二节 中国新能源发展的SWOT分析
        一、中国新能源发展的优势
        二、中国新能源发展的劣势
        三、中国新能源发展面临的机会
        四、中国新能源发展面临的威胁
        五、中国新能源发展的SWOT综合分析
第五章 中国新能源发展的战略选择
    第一节 选择中国新能源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选择中国新能源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
        二、选择中国新能源发展战略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中国新能源发展战略的目标定位
        一、中国新能源发展的国内目标
        二、中国新能源发展的国际目标
    第三节 中国新能源发展战略的体系构建
        一、中国新能源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构建
        二、中国新能源发展的技术规范体系构建
    第四节 中国新能源发展战略的模式选择
        一、多品种的系统配置模式
        二、多元化的市场开发模式
        三、鼓励性的政府规制模式
        四、智能化的技术支撑模式
第六章 中国新能源发展战略的实现路径
    第一节 中国新能源发展战略实现路径的提出背景
        一、中国新能源发展战略实现路径提出的必要性
        二、中国新能源发展战略实现路径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关系
    第二节 中国新能源多品种系统配置的实现路径
        一、中国新能源多品种系统配置实现路径选择的理由
        二、新能源多品种系统配置的途径、措施与办法
        三、新能源多品种系统配置路径的最优化评价标准
        四、新能源多品种系统配置实现路径的最优化绩效考核
    第三节 中国新能源多元化市场开发的实现路径
        一、中国新能源产业链的市场化开发路径
        二、中国新能源发展路径中前期的主体
        三、中国新能源发展中的多元化主体
        四、政府政策支持与多元化主体开发积极性的关系
        五、中国新能源发展路径中需要的市场规制
    第四节 中国新能源鼓励性政府规制的实现路径
        一、中国新能源发展的政府鼓励政策意义
        二、中国新能源发展的政府鼓励政策特征
        三、中国新能源发展的政府鼓励政策法规的完善
        四、中国新能源发展的政府鼓励政策法规的创新
        五、中国新能源发展的政府鼓励政策法规的实施
    第五节 中国新能源智能化技术支撑的实现路径
        一、智能化技术支撑体系的内涵特征
        二、智能化技术支撑体系的标准体系建设
        三、智能化技术支撑体系的政策支持
        四、智能化技术支撑体系的企业因素
        五、智能化技术支撑体系的技术进步因素
        六、智能化技术支撑体系建立的技术手段与方法
第七章 中国新能源发展战略实施的案例分析—以甘肃酒泉新能源基地为例
    第一节 酒泉新能源基地现状
        一、甘肃能源发展现状
        二、酒泉新能源基地发展现状
        三、酒泉新能源基地在全国能源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第二节 酒泉新能源基地的SWOT分析和开发战略选择
        一、酒泉新能源基地发展的SWOT分析
        二、酒泉新能源基地发展战略的模式选择
    第三节 酒泉新能源发展战略的实现路径
        一、酒泉新能源发展多品种系统配置的最优化措施
        二、酒泉新能源发展多元化的市场开发模式选择
        三、酒泉新能源发展鼓励性政府规制的执行及智能化的技术支撑
        四、新能源开发电力消纳和外送经验借鉴
        五、特高压交、直流外送战略分析
        六、酒泉新能源发展的绩效
    第四节 酒泉新能源发展成果和建议
        一、酒泉新能源发展成果评价
        二、酒泉新能源发展的相关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后记

四、贵州发售电量连续十一年保持高增长(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共产党民生话语演进研究[D]. 肖玉元. 贵州师范大学, 2021(09)
  • [2]输电网项目视角下可再生能源消纳时空特征及驱动模型[D]. 杨蕙嘉.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
  • [3]云南电力金融市场体系设计研究[D]. 戚思智. 云南财经大学, 2020(07)
  • [4]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D]. 周莹.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1)
  • [5]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及空间布局研究[D]. 彭华. 吉林大学, 2019(02)
  • [6]内蒙古A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郭海鹏. 内蒙古大学, 2019(05)
  • [7]山河智能财务可持续增长研究[D]. 石径远. 长沙理工大学, 2018(07)
  • [8]农林生物质发电补贴政策优化研究[D]. 王斯一. 北京林业大学, 2019(04)
  • [9]民族地区碳贫困类型与碳交易减贫研究 ——以贵州六盘水市湖北恩施州为例[D]. 付寿康. 中南民族大学, 2018(05)
  • [10]中国新能源发展战略研究[D]. 晁晖. 武汉大学, 2015(07)

标签:;  ;  ;  ;  ;  

贵州售电量连续十一年保持高增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