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贵植绥螨属二新种(螨科:植绥螨科)

云贵植绥螨属二新种(螨科:植绥螨科)

一、云贵植绥螨属二新种(蜱螨亚纲:植绥螨科)(论文文献综述)

李洞洞,乙天慈,朱群,金道超[1](2021)在《贵州植绥螨资源及其资源特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通过对贵州植绥螨资源调查,初步明确了贵州省植绥螨科共计7属62种及其栖息植物和分布。基于食性为主的生活习性归类方法分析了贵州植绥螨现知种的资源特性,将之分为4种类型:Ⅰ型(专一性捕食螨)1种,代表种为竹盲走螨Typhlodromus(Anthoseius)bambusae Ehara, 1964;Ⅱ型(叶螨类选择性捕食螨)25种,代表种为拟长刺钝绥螨Amblyseius(Neoseiulus)pseudolongispinosus Xin, Liang et Ke, 1981;Ⅲ型(多食性捕食螨)25种,代表种为草栖钝绥螨Amblyseius(Amblyseius)herbicolus Chant, 1959;Ⅳ型(嗜食花粉的捕食者)11种,代表种为尼氏真绥螨Euseius nicholsi Ehara et Lee, 1971。

李洞洞[2](2020)在《中国东洋界植绥螨科分类修订及资源特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植绥螨科Phytoseiidae是自然界常见的天敌类群,能捕食多种小型吸汁性有害生物,多数物种具有生物防治利用潜力。世界植绥螨分类研究一直是热点,我国也对其区系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但由于早期对其形态特征尤其幼期形态认识不足,已知区系存在误鉴、已知种幼期难以鉴定等问题,影响其在生物防治中的实际应用。因此,深入认识植绥螨形态发生以发掘分类鉴定特征、由区域而国家及至世界全面整理核验误定物种,是促进植绥螨资源利用的基础。本文对中国东洋界区域内的植绥螨科进行了较全面的系统采集和分类复验;对代表性物种加州新小绥螨Neoseiulus californicus的个体形态发育进行了研究;对中国东洋界现知植绥螨物种进行了资源特性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加州新小绥螨形态发生(1)幼螨初生形态:加州新小绥螨幼螨期1块背板,即前背板,光滑,弱硬化,有9对光滑刚毛,末体无明显板,有5对光滑刚毛;Z4鞭状,顶端钝。没有气门和气门板。腹面没有明显的盾板。胸叉两分叉;胸板区有3对刚毛。4对末体腹刚毛,JV1,JV2,JV5和ZV2存在于肛孔周围的膜性角质层上。肛孔下方有1对副刚毛(pa)和后刚毛(po);肛前孔(gv3)位于JV2毛的后部。(2)第一若螨主要形态及新增特征:第一若螨期背面有2块背板,前背板光滑,有9对刚毛;新增末体板网状,有5对刚毛。背毛Z4、Z5和J5在该时期出现锯齿。气门和气门沟出现,气门位于腹侧在足III和足IV基节之间,气门沟延伸至z5水平。胸板区有3对刚毛,肛孔下方具弱的板。(3)第二若螨主要形态及新增特征:第二若螨期背板融合为整块,有清晰的网状,有19对刚毛,除Z4,Z5和J5有锯齿外,背毛均光滑。气门沟伸至z2水平。腹面无明显的胸板和生殖板,有5对刚毛,增加了st4和st5。7对末体腹毛(JV1,JV2,JV4,JV5,ZV1,ZV2,ZV3)位于肛孔周围膜上,增加了JV4,ZV1,ZV3刚毛。肛孔下方具骨化弱的板,较第一若螨略扩大。(4)成螨主要形态:加州新小绥螨雌成螨背板为整块,呈网状,中度硬化,在j3和Z5之间具斑点。19对背毛,除Z4,Z5和J5有锯齿外,余均光滑。气门沟延伸到j1的基部。腹面胸板网状,前缘凸出,后缘平直或微凹,有3对简单刚毛(st1,st2,st3)。第4对刚毛(st4)在胸后板上。生殖板网状,后缘截形,具1对简单刚毛(st5)。具第一足后板和第二足后板。腹肛板呈五边形,网状。加州新小绥螨背板等形态特征在个体发育中的变化为其鉴别提供了依据。2.中国东洋界植绥螨物种本研究采集面覆盖了中国东洋界的17省(区、市),经分类鉴定,获得植绥螨科13属63种,均已拍摄特征图像。(1)分类核鉴的属及种数:冲绥螨属Okiseius Ehara,1967,1种钝绥螨属Amblyseius Berlese,1914,16种副钝绥螨属Paraamblyseius Muma,1962,1种肩绥螨属Scapulaseius Karg et Oomen-Kalsbeek,1987,6种芒绥螨属Aristadromips Chant et Mc Murtry,2005,1种拟植绥螨属Paraphytoseius Swirski et Shechter,1961,2种小钝伦螨属Amblyseiulella Muma,1961,2种小盲绥螨属Typhlodromips De Leon,1965,5种新小绥螨属Neoseiuius Hughes,1948,5种真绥螨属Euseius Wainstein,1962,8种盲走螨属Typhlodromus Scheuten,1857,10种钱绥满属Chanteius Wainstein,1962,1种植绥螨属Phytoseius Ribaga,1904,5种尼氏真绥螨Euseius nicholsi和草栖钝绥螨Amblyseius herbicolus是优势种,广泛分布于中国东洋界区域。(2)5个种首次发现雄螨:首次描述了5个种的雄螨,分别是:峨眉小钝伦螨Amblyseiulella omei(Wu et Li,1984)、风轮新小绥螨Neoseiulus clinopodii(Ke et Xin,1982)、盘形新小绥螨Neoseiuius dishaformis(Wu et Ou,2009)、类瘦盲走螨Typhlodromus(Anthoseius)macroides Zhu,1985和长顶毛真绥螨Euseius longiverticalis(Liang et Ke,1983)。(3)扩大了物种资源分布和栖境纪录:新增了13属63种的地理分布或栖境纪录,其中:4个属(芒绥螨属、拟植绥螨属、小钝伦螨属和真绥螨属)全属计13种新增了地理和栖境分布;1属(盲走螨属)1种新增了地理分布;5属(钝绥螨属、肩绥螨属、小盲绥螨属、新小绥螨属、植绥螨属)11种新增了栖境记录;3属(冲绥螨属、副钝绥螨属和钱绥满属)全属计3种新增了栖境分布。3.植绥螨资源秉性及其特点根据食性和习性划分资源类型的方法分析中国东洋界63种植绥螨的资源特性,将其划分为四个类型:I型(专一性捕食螨)1种,代表种为竹盲走螨Typhlodromus(Anthoseius)bambusae Ehara,1964;II型(叶螨选择性捕食者)6种,代表种拟长刺新小绥螨Neoseiulus pseudolongispinosus(Xin,Liang et Ke,1981);III型(多食性捕食者)32种,代表种草栖钝绥螨Amblyseius herbicolus(Chant,1959);IV型(嗜食花粉的捕食者)8种,代表种尼氏真绥螨Euseius nicholsi(Ehara et Lee,1971)。讨论了四种类型植绥螨的应用潜力,以及与其习性相关的主要形态特征,提出应用关注度较高优势种有5属7种。4.植绥螨图解鉴定检索本研究编制了中国东洋界植绥螨科3亚科13属63种图鉴检索表,检索表有16项,配用了129特征图(照)。本检索表是对传统二项式检索表的改进,各检索项均将特征文字描述与特征图相结合,方便专业读者,易于被非专业性读者掌握,实用性更加广泛。通过对中国东洋界植绥螨科的系统采集、分类核订及分析,核定了采获物种资源,扩大其地理分布和栖境,为我国全面复证植绥螨科现知物种资源和深入分类研究提供了新材料;对加州新小绥螨形态个体发育的系统观察,对发掘植绥螨科有分类价值的新特征和未成熟期鉴定特征提供了借鉴;对植绥螨科资源型及其特点的分析,为选择利用植绥螨物种资源提供了基础资料;创制的植绥螨图鉴检索表,使植绥螨科鉴定更加便捷,适用人群更广。

于静静[3](2018)在《不同食料对卵圆真绥螨生长发育和繁殖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卵圆真绥螨是一种重要的捕食性螨,它可以捕食叶螨、粉虱、蓟马等多种害虫、害螨。本文以卵圆真绥螨为研究对象,研究花粉、蜂蜜、葡萄糖、榕管蓟马、椭圆嗜粉螨以及人工配方饲料对卵圆真绥螨生长繁育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植物新鲜花粉对卵圆真绥螨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在25±1℃,相对湿度(RH)70±5%,光周期L:D=13:11条件下,用小叶龙船花花粉、豇豆花粉、扶桑花粉、小叶相思花粉、棉花花粉、玉米花粉饲喂卵圆真绥螨,发现豇豆花粉饲喂卵圆真绥螨时发育历期最短,为5.07 d,存活率最高为93.75%,净增殖率最大,为16.78单雌总产卵量较大32.33粒,综上所述:豇豆花粉较适宜卵圆真绥螨生长发育和繁殖。以豇豆.花粉为食的卵圆真绥螨继代繁殖三代的发育历期分别为4.94 d、5.36 d、4.87 d,第一代和第二代单雌总产卵量分别为33.17粒、27.83粒,产卵持续期分别为21.67 d、17.67 d,性比分别为0.92、1,净增殖率分别为17.52、15.42,平均世代周期、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及种群加倍时间无明显差异。实验表明豇豆花粉可饲喂卵圆真绥螨继代繁殖三代。相对湿度(RH)70±5%,光周期L:D=13:11条件下,以豇豆花粉为食分别在25℃、30℃、35℃下饲喂卵圆真绥螨,发育历期分别为5.12d、3.71d、4.40d,存活率分别为93.75%、90.63%、68.75%,单雌总产卵量分别32.33粒、19.29粒、10.40 粒,性比分别为 0.96、0.80、0.58,净增殖率分别为 16.78、8.19、1.45。35℃下,卵圆真绥螨存活率、单雌总产卵量、性比、净增殖率均低于25℃及30℃下,表明高温对卵圆真绥螨存在抑制作用。2.商品花粉对卵圆真绥螨生长发育的影响六点始叶螨与商品花粉茶树花粉、油菜花粉、荞麦花粉饲喂卵圆真绥螨的发育历期分别为 6.10 d、8.69 d、8.98 d、9.29 d;存活率依次为 96.00%、93.33%、94.45%、90.32%,差异不显着。结果表明,茶树花粉、油菜花粉、荞麦花粉可以用于饲喂卵圆真绥螨,油菜花粉、荞麦花粉饲喂卵圆真绥螨的效果较好。3.动物性食料对卵圆真绥螨生长发育的影响卵圆真绥螨幼螨、若螨和成螨对榕管蓟马卵及椭圆嗜粉螨卵均存在取食行为。以榕管蓟马卵为食卵圆真绥螨取食量较大、且发育历期较短,为8.74 d,存活率较高,为47.37%,表明榕管蓟马卵适宜较卵圆真绥螨生长发育。4.蜂巢蜜、蜂蜜、葡萄糖等糖类营养物质对卵圆真绥螨生长发育的影响50%蜂巢蜜、50%冬蜜(鹅掌柴花蜜)、50%荔枝蜜、葡萄糖粉饲喂卵圆真绥螨的发育历期分别为9.75 d、14.50 d、26.00 d、15.30 d,存活率分别为33.33%、33.33%、37.93%、17.86%。结果表明,50%蜂巢蜜较适宜卵圆真绥螨生长发育。5.人工配方饲料对卵圆真绥螨生长发育的影响用人工配方饲料饲喂卵圆真绥螨,发现配方1、3、5、6能够使卵圆真绥螨完成生长发育,配方6饲喂卵圆真绥螨时发育历期最短,为6.27 d,存活率最高为64.40%。表明配方6较适宜卵圆真绥螨生长发育。

杨洁[4](2014)在《甘肃省植绥螨科种类记述及鳞纹钝绥螨生物学特性研究》文中认为本文对甘肃植绥螨科种类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类研究,并对新发现的优势种鳞纹钝绥螨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实验室内用水盘法以椭圆食粉螨进行饲养,研究了温度与鳞纹钝绥螨发育历期的关系,构建了实验种群生命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本研究共采集、鉴定和描述植绥螨科种类3亚科6属30种,其中鳞纹钝绥螨为此次研究新发现的甘肃优势种。其次包括3种雄螨的首次描述,分别是花溪植绥螨Phytoseius (Dubininellus) huaxiensis Xin, Liang et Ke、苏式副绥伦螨Paraseiulus soleigerRibaga和大通盲走螨Typhlodromus(Anthoseius)datongensis Wang et xu;以及甘肃新纪录种12个,分别是:鳞纹钝绥螨Amblyseius imbricatus Corpus et Rimando、胡瓜钝绥螨Amblyseius cucumeris Oudemans、巴氏钝绥螨Amblyseius barkeri Hughes、长白钝绥螨Amblyseius changbaiensis Wu、毛里钝绥螨Amblyseius morii Ehara、异毛钝绥螨Amblyseiusheterochaetus Liang et Ke、大黑钝绥螨Amblyseius oguroi Ehara、茶钝绥螨Amblyseius theaeWu、拉哥钝绥螨Amblyseius largoensis Muma、西藏冲绥螨Okiseius xizangensis Wu,Lanet Liang、相似真绥螨Euseius simileus Wu et Ou和微小植绥螨Phytoseius (Pennaseius)minutes Narayanan,Karg et Ghai。并对所有种类进行了CCD照相。2.测定了鳞纹钝绥螨的发育起点温度为8.44℃,有效积温为142.08日·度。同时测定了温度和鳞纹钝绥螨发育历期的关系:在16℃32℃温度范围内,鳞纹钝绥螨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缩短;16℃时为18.52d,32℃时仅为5.35d;不同温度条件下鳞纹钝绥螨的发育历期差异显着,可用Logistic模型拟合温度和各螨态发育速率之间的关系,相关性系数均达到极显着水平。3.构建了鳞纹钝绥螨的实验种群生命表:在16℃、20℃、24℃、28℃和32℃的温度条件下建立了鳞纹钝绥螨实验种群生命表。生命表的3个主要参数净增殖率(R0)、内禀增长率(rm)和周限增长率(λ)均在28℃时达到最大,分别为9.395、0.153、1.167;24℃时次之,16℃时最小。当温度≤28℃,所有参数值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大,当温度>28℃时,又随着温度的上升而下降。平均世代周期(T)在24℃时最大,为15.529d,在32℃时最小,为10.482d。而种群翻倍时间(t)在28℃时最短,为3.883d,24℃次之,为5.232d,16℃最长,为12.739d。

张亚玲[5](2012)在《甘肃省捕食螨资源调查及有益真绥螨个体发育形态学研究》文中指出对甘肃省捕食螨资源调查进行了系统调查,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甘肃省境内对植绥螨进行系统调查,共鉴定出植绥螨13属26种,其中新种1种;首次描述苏氏副绥伦螨及花溪植绥螨雄虫;甘肃省新纪录种14种,分别是:灵敏新小绥螨Neoseiulus astutus(Begljarov)、茶似盲走螨Typhlodromips theae(Wu)、异毛似盲走螨Typhlodromips heterochaetus(Lianget Ke)、Scapulaseius oguroi (Ehara)、锯胸花绥螨Anthoseius serrulatus(Ehara)、凹胸花绥螨Anthoseius concavus (Wang et Xu)、有益真绥螨Euseius utilis Lianget Ke、武夷钝绥螨Amblyseius wuyiensis Wu et Li、江原钝绥螨Amblytoseiuseharai Amitai&Swirski、椿花绥螨Anthoseius ailanthi(Wang et Xu)、西藏小钝伦螨Amblyseiulella xizangensis (Wu&Lan)、拉氏新小绥螨Neoseiusrademacheri(Dosse)、花溪植绥螨Phytosrius huaxiensis Xin,Liang et Ke、香港植绥螨Phytosrius hongkongensis Swirski et Shechter。有益真绥螨(E.utilis)在甘肃省内分布最广,为甘肃省的优势种群。锯胸花绥螨(A.serrulatus)为天水果园中的优势种群,苏氏副绥伦螨(Seiulus soleiger)为榆树和榆叶梅上的优势种群。在调查植绥螨的同时还调查了其他捕食性螨类,共发现6科8种,分别为长须螨科(Stigmaeidae)、厉螨科(laelapidae)、胭螨科(Rhodacaroidea)、巨螯螨科(Macrochelidae)、囊螨科(Ascidae)、肉食螨科(Cheyletidae)。在陇南地区囊螨科较多。2.对有益真绥螨(E.utilis)进行了个体形态发育研究,绘制了各虫态形态图并描述了重要形态特征。在发育过程中,有益真绥螨(E.utilis)体表颜色逐渐变深,体型渐渐变大,骨化程度逐渐加强。幼螨期背板为2块,无气门沟及气门板,骨化积弱,鉴别特征不明显,足3对,腹面胸板部分具3对胸毛;第一若螨背板为1块,气门沟和气门板、肛前孔出现,胸板部分具3对胸毛,足4对。第二若螨背板有56对孔,z5毛下方孔有或缺,腹面刚毛数增加。雌成螨具胸板、生殖板和腹肛板,腹面刚毛较第二若螨少1对,胸板后缘骨化或不清楚。雄螨体较小螯肢具倒“L”形的导精趾。

张金平[6](2008)在《北京地区植绥螨调查及巴氏新小绥螨对西花蓟马控制能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起源于美国西部洛基山脉,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北美大陆普遍发生危害,1983年被定为重要温室害虫,目前已在69个国家和地区广泛分布,成为一种世界性害虫。我国于1996年将其列为进境地植物检疫性害虫,2003年在北京市郊温室内首次发现其危害,目前在北京、云南、贵州等省市已大面积发生为害,具有潜在暴发的危险。由于西花蓟马抗性很强,且可在植物缝隙和皱褶部隐藏,因此化学防治效果差且费用较高。寻找有效的天敌便成为控制西花蓟马的主要途径。捕食螨是蓟马的重要天敌之一,国际上广泛应用胡瓜新小绥螨和巴氏新小绥螨防治蓟马。我国于1997年引入胡瓜新小绥螨防治毛竹和棉花等害螨。巴氏新小绥螨在我国大部分省市均有分布,江西省大量扩繁巴氏新小绥螨防治脐橙叶螨,并且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巴氏新小绥螨对蓟马的研究国内少见报道。为了掌握捕食螨资源、科学评价巴氏新小绥螨对西花蓟马的控制能力,我们在北京地区进行了植绥螨种类调查,开展了巴氏新小绥螨对西花蓟马的生命表、捕食作用等研究,研究比较巴氏新小绥螨和胡瓜新小绥螨对西花蓟马的捕食效能。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北京地区发现植绥螨科螨类3亚科、9属、28种,其中钝绥螨亚科有5属17个种,盲走螨亚科有3属7个种,植绥螨亚科1属4个种。(2)巴氏新小绥螨的卵、幼螨、1龄若螨和2龄若螨的发育历期分别为1.93±0.27 d,0.63±0.25 d,1.80±0.63 d和1.37±0.56 d;净生殖力Ro=27.37,世代平均历期T=22.17 d,内禀增长率rm=0.15,周限增长率λ=1.16,种群倍增时间t=4.64 d。(3)西花蓟马一龄幼虫数量变化对巴氏新小绥螨生长发育和繁殖均有影响。25℃,RH>90%条件下饥饿的巴氏新小绥螨发育至一龄若螨后即死亡;供给1头以上猎物的巴氏新小绥螨可发育至成螨。在试验设置猎物密度梯度(1、3、5、7、和9头)下,巴氏新小绥螨的寿命和产卵量与猎物密度成线性相关,且当猎物密度较大(≥7)时,巴氏新小绥螨达到理论产卵量和寿命。(4)巴氏新小绥螨和胡瓜新小绥螨对西花蓟马一龄幼虫的的捕食作用方程分别为Na=0.5391×No/(1+0.0437×No)和Na=1.0799×No/(1+0.1069×No),最大捕食量分别为12和10头。在西花蓟马密度为5、10、20和30头情况下,胡瓜新小绥螨捕食量明显大于巴氏新小绥螨,但当猎物密度增加至40和50头时,两捕食者捕食量无显着性差异。巴氏新小绥螨的种群瞬间增长率大于西花蓟马,具有控制西花蓟马种群数量的能力。在西花蓟马密度较高时,巴氏新小绥螨和胡瓜新小绥螨具有同样的捕食能力。随着巴氏新小绥螨种群的繁殖和西花蓟马种群的消耗,西花蓟马种群将会受到明显抑制。

林坚贞,马立名,张艳璇,季洁,陈霞[7](2007)在《中国自由生活革螨调查报告(蜱螨亚纲:革螨股)》文中认为本文简要回顾90年代后我国革螨分类概况,并报道中国革螨14科37属76种,其中,福建省新纪录46种;浙江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纪录各4种;湖北省新纪录3种;广东省、江西省和四川省新纪录各2种;海南省、湖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新纪录各1种;重庆直辖市新纪录2种和上海直辖市新纪录1种。

朱群[8](2007)在《中国植绥螨分类及高级阶元系统发育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植绥螨科Phytoseiidae是植绥螨总科Phytoseioidea的重要类群之一,共有70属。该科为世界性分布,栖息环境及植物种类多样。植绥螨是许多害螨和小型有害昆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在农业生产中极具有利用价值。本文回顾了该科国内外研究概况、现行分类系统及系统发育研究尚待解决的问题,对所获中国植绥螨科种类进行了分类研究,并对其进行属间形态和分子系统发育的研究。本研究对我国的贵州、四川、海南、广东及福建等省(区、市)的植绥螨标本进行了初步整理研究,共鉴定并记述中国植绥螨3亚科9属56种,并编制了亚科、属和种的分类检索表。基于形态学的属间系统发育关系的分析选用了23个特征,应用PAUP*4.0和Henning86等支序分析软件,对我国植绥螨科10个属及外群进行了支序分析,重建了属级单元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初步结果表明,植绥螨科现行属级分类体系不能较好的反映其系统发育关系。为进一步明确现行分类系统与其自然系统的一致性,本文探讨了基于基因序列的分子系统发育研究。本文对尼氏钝绥螨Amblyseius nicholsi、拉哥钝绥螨Alargoensis和尼氏真绥螨Euseius nicholsi的线粒体12S rRNA区段和草栖钝绥螨A.herbicolus内部转录间隔区ITS区段进行了扩增,序列测定和分析研究。将本研究所得和基因库已有的线粒体12S rRNA区段和ITS区段的序列用Paup*4.0进行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用MP、NJ、ML法构建的系统树基本一致,新小绥螨属Neoseiulus和小植绥螨属Phytoseiulus始终是姐妹群关系,反映了植绥螨三亚科间的关系,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各为单系类群。由于植绥螨科分子生物学研究不多,已注册的同源序列有限,只能选择6属进行分析,因此构建的系统进化树不够理想,该科的分子系统学研究尚待深入。

汪家社,吴焰玉[9](2001)在《福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昆虫模式标本记录(螨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本文为作者收集建立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以来采自这里并正式发表的螨类模式标本种类的一部分,共计18种,整理成记录供参考。1.闽植绥螨Phytoseius(Dubiniellus)fujianensis Wu 模式标本组:正模(?),大竹岚,1980-VI;副模6(?)(?),大竹岚,1980-VI。分布:福建(建阳)。

殷绥公,余华星,石纪茂,杨士德[10](1996)在《浙江植绥螨科一新种及一新纪录──(蜱螨亚纲:植绥螨科)》文中指出本文记述在我国浙江省余杭县竹子上采到的植绥螨科PhytoseiidaeBerlese,1916植绥螨属PhytoseiusRibaga,1904一新种,余杭植绥螨Phytoseiusyuhangensissp.nov.和盲走螨属TyphlodromusScheuten,1858中国1新纪录,竹盲走螨TyphlodromusbambusaeEhara,1964。文内对新种进行措记和绘图。模式标本分别保存于沈阳农业大学植保系和浙江省余杭县林业水利局。

二、云贵植绥螨属二新种(蜱螨亚纲:植绥螨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云贵植绥螨属二新种(蜱螨亚纲:植绥螨科)(论文提纲范文)

(1)贵州植绥螨资源及其资源特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贵州省植绥螨物种调查
        1.1.1 标本采集
        1.1.2 标本制作
        1.1.3 物种鉴定
    1.2 资源型归类
2 结果与分析
    2.1 植绥螨资源名录及其栖境与分布
        2.1.1 钝绥螨属Amblyseius Berlese, 1914[7]
        2.1.2 钱绥螨属Chanteius Wainstein, 1962[46]
        2.1.3 真绥螨属Euseius Wainstein, 1962[46]
        2.1.4 冲绥螨属Okiseius Ehara, 1967[38]
        2.1.5 拟植绥螨属Paraphytoseius Swirski et Shechter, 1961
        2.1.6 植绥螨属Phytoseius Ribaga, 1904[56]
        2.1.7 盲走螨属 Typhlodromus Scheuten, 1857[66]
    2.2 植绥螨资源类型
        2.2.1 Ⅰ型(专一性捕食螨)
        2.2.2 Ⅱ型(叶螨选择性捕食者)
        2.2.3 Ⅲ型(多食性捕食者)
        2.2.4 Ⅳ型(嗜食花粉的捕食者)
3 结论与讨论

(2)中国东洋界植绥螨科分类修订及资源特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植绥螨科分类研究概况
        1.1 植绥螨科的分类系统
        1.2 国内外调查研究现状
    2 植绥螨成螨主要形态特征
        2.1 颚体(gnathosoma)
        2.2 躯体(idiosoma)
        2.2.1 背面结构
        2.2.2 腹面结构
        2.3 足结构
第二章 加州新小绥螨全虫态形态发育研究及意义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2.1 幼螨 (n=48)(图 2-1)
        2.1.1 背面
        2.1.2 腹面
        2.1.3 颚体
        2.1.4 足
        2.2 第一若螨 (n=25)(图 2-2)
        2.2.1 背面
        2.2.1 腹面
        2.2.3 颚体
        2.2.4 足
        2.3 第二若螨 (n=18)(图 2-3)
        2.3.1 背面
        2.3.2 腹面
        2.3.3 颚体
        2.3.4 足
        2.4 雌成螨 (n=23)(图 2-4)
        2.4.1 背面
        2.4.2 腹面
        2.4.3 颚体
        2.4.4 足
        2.5 雄成螨 (n=12)(图 2-5)
        2.5.1 背面
        2.5.2 腹面
        2.5.3 颚体
        2.5.4 足
    3 讨论
第三章 分类记述
    1 材料和方法
        1.1 标本采集
        1.2 标本保存
        1.3 标本制作
        1.4 分类鉴定
    2 分类记述
        植绥螨科Phytoseiidae Berlese
        2.1 钝绥螨亚科Amblyseiinae Muma, 1914
        2.1.1 冲绥螨属Okiseius Ehara, 1967
        2.1.2 钝绥螨属Amblyseius Berlese,1914
        2.1.3 副钝绥螨属Paraamblyseius Muma, 1962
        2.1.4 肩绥螨属Scapulaseius Karg et Oomen-Kalsbeek, 1987
        2.1.5 芒绥螨属Aristadromips Chant et Mc Murtry, 2005
        2.1.6 拟植绥螨属Paraphytoseius Swirski et Shechter, 1961
        2.1.7 小钝伦螨属Amblyseiulella Muma, 1961
        2.1.8 小盲绥螨属Typhlodromips De Leon, 1965
        2.1.9 新小绥螨属Neoseiuius Hughes, 1948
        2.1.10 真绥螨属Euseius Wainstein, 1962
        2.2 盲走螨亚科Typhlodrominae Wainstein, 1962
        2.2.1 盲走螨属Typhlodromus Scheuten,1857
        2.2.2 钱绥满属Chanteius Wainstein, 1962
        2.3 植绥螨亚科Phytoseiinae Berlese, 1913
        2.3.1 植绥螨属Phytoseius Ribaga, 1904
第四章 中国东洋界植绥螨资源特性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物种调查与鉴定
        1.2 资源型归类
    2 结果
        2.1 植绥螨资源类型
        2.1.1 I型 (专一性捕食螨)
        2.1.2 II型 (叶螨选择性捕食者)
        2.1.3 III型 (多食性捕食者)
        2.1.4 IV型(嗜食花粉的捕食者)
        2.2 具应用潜力的优势种及其控害能力
    3 讨论
第五章 中国东洋界植绥螨科属种图解检索
    1 设备与材料
        1.1 设备与仪器
        1.2 结构与特征取图
    2 编制方法
    3 图鉴检索表
        3.1 钝绥螨亚科分属图解检索表
        3.2 盲走螨亚科分属图解检索表
        3.3 植绥螨亚科分属图解检索表
第六章 全文总结
    1 研究结果
        1.1 加州新小绥螨个体形态发育研究
        1.2 中国东洋界植绥螨物种
        1.3 植绥螨资源秉性及其特点
        1.4 植绥螨图解鉴定检索表
    2 主要创新点
        2.1 新发现和鉴定检索改进
        2.2 阐明加州新小绥螨全虫态形态发生的价值
        2.3 明确植绥螨资源特性
    3 不足与展望
        3.1 主要不足
        3.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中国东洋界植绥螨特征图

(3)不同食料对卵圆真绥螨生长发育和繁殖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植绥螨的应用概况
        1.1.1 植绥螨的食性
    1.2 植绥螨的生物学特性
        1.2.1 温度对植绥螨生长发育的影响
        1.2.2 植绥螨生命表研究
        1.2.3 植绥螨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
    1.3 卵圆真绥螨的研究现状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
    2.2 试验器材
    2.3 试验方法
        2.3.1 饲养水盘的制作
        2.3.2 卵圆真绥螨的水盘饲养
        2.3.3 卵圆真绥螨实验种群生命表的组建
        2.3.4 卵圆真绥螨对榕管蓟马卵和椭圆嗜粉螨卵的取食情况
        2.3.5 人工饲料配方的配制
    2.4 数据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植物新鲜花粉对卵圆真绥螨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3.1.1 新鲜植物花粉对卵圆真绥螨生长发育及存活率的影响
        3.1.2 以植物新鲜花粉为食的卵圆真绥螨的的种群生命表
        3.1.3 新鲜豇豆花粉对卵圆真绥螨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3.2 商品花粉对卵圆真绥螨生长发育的影响
    3.3 动物性食料对卵圆真绥螨生长发育的影响
    3.4 蜂巢蜜、蜂蜜、葡萄糖等糖类营养物质对卵圆真绥螨生长发育的影响
    3.5 人工配方饲料对卵圆真绥螨生长发育的影响
4 讨论
    4.1 植物新鲜花粉对卵圆真绥螨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4.1.1 植物新鲜花粉筛选
        4.1.2 以植物新鲜花粉为食的卵圆真绥螨的种群生命表
        4.1.3 新鲜豇豆花粉对卵圆真绥螨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4.2 商品花粉对卵圆真绥螨生长发育的影响
    4.3 动物性食料对卵圆真绥螨生长发育的影响
    4.4 蜂巢蜜、蜂蜜、葡萄糖等糖类营养物质对卵圆真绥螨生长发育的影响
    4.5 人工配方饲料对卵圆真绥螨生长发育的影响
5 结论
    5.1 植物新鲜花粉对卵圆真绥螨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5.2 商品花粉对卵圆真绥螨生长发育的影响
    5.3 动物性食料对卵圆真绥螨生长发育的影响
    5.4 蜂巢蜜、蜂蜜、葡萄糖等糖类营养物质对卵圆真绥螨生长发育的影响
    5.5 人工配方饲料对卵圆真绥螨生长发育的影响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甘肃省植绥螨科种类记述及鳞纹钝绥螨生物学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植绥螨科的分类研究概况
        1.1.1 植绥螨科的分类系统
        1.1.2 国内外调查研究现状
    1.2 钝绥螨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
        1.2.1 钝绥螨生长发育的研究
        1.2.2 钝绥螨生殖力的研究
    1.3 钝绥螨的大量繁殖与应用
        1.3.1 钝绥螨的人工繁殖
        1.3.2 钝绥螨的田间应用
        1.3.3 钝绥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甘肃省植绥螨科种类记述
    2.1 研究方法
        2.1.1 标本采集及收集
        2.1.2 标本制作
        2.1.3 种类鉴定
    2.2 种类记述
    2.3 植绥螨科 Phytoseiidae Berlese
        2.3.1 钝绥螨亚科 Amblyseiinae Muma
        2.3.2 植绥螨亚科 Phytoseiidae Berlses
        2.3.3 盲走螨亚科 Tyhlodrominae Chant et McMurtry
第三章 鳞纹钝绥螨的生物学特性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饲养方法
        3.1.3 数据分析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鳞纹钝绥螨的生活史和各螨态的形态观察
        3.2.2 鳞纹钝绥螨不同温度下的发育历期
        3.2.3 鳞纹钝绥螨各螨态的发育速率与温度关系的拟合
        3.2.4 鳞纹钝绥螨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3.3 讨论
第四章 鳞纹钝绥螨实验室种群生命表的建立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方法
        4.1.3 数据分析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鳞纹钝绥螨实验种群生命表的建立
        4.2.2 温度对鳞纹钝绥螨繁殖的影响
        4.2.3 温度对鳞纹钝绥螨种群参数的影响
    4.3 讨论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
    5.3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5)甘肃省捕食螨资源调查及有益真绥螨个体发育形态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蜱螨学的发展概况
    1.2 植绥螨科分类概况
    1.3 植绥螨调查研究概况
    1.4 真绥螨属研究进展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甘肃省捕食螨资源调查
    2.1 研究方法
    2.2 调查结果
    2.3 其他捕食性螨类
    2.4 甘肃省不同地区捕食螨发生情况
    2.5 小结
第三章 真绥螨个体发育形态学研究
    3.1 幼螨形态特征
    3.2 第一若螨形态特征
    3.3 第二若螨形态特征
    3.4 雌成螨形态特征
    3.5 雄成螨形态特征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4.1 主要结果
    4.2 讨论
    4.3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附录1
附录2

(6)北京地区植绥螨调查及巴氏新小绥螨对西花蓟马控制能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西花蓟马研究概况
        1.1.1 起源与分布
        1.1.2 危害
        1.1.3 分类情况
        1.1.3.1 分类特征
        1.1.3.2 近缘种区别
        1.1.3.3 同物异名
        1.1.4 生物学特性
        1.1.5 监测与防治
        1.1.5.1 种群动态监测
        1.1.5.2 栽培管理及物理防治
        1.1.5.3 化学防治
        1.1.5.4 生物防治
        1.1.6 小结
    1.2 巴氏新小绥螨研究概况
        1.2.1 分类
        1.2.2 分布
        1.2.3 生物学特性
        1.2.4 生态学习性
        1.2.5 防治蓟马的历程
        1.2.6 应用前景展望
2 北京地区植绥螨种类调查
    2.1 目的和意义
    2.2 研究方法
        2.2.1 采集方法
        2.2.2 标本的制作
    2.3 调查结果
        2.3.1 钝绥螨亚科Amblyseiinae Muma,1961
        2.3.1.1 新小绥螨属Neoseiulus Hughes,1948
        2.3.1.2 似盲走螨属Typhlodromips De Leon,1965
        2.3.1.3 钝绥螨属Amblyseius Berlese,1914
        2.3.1.4 冲绥螨属Okiseius Ehara,1967
        2.3.1.5 真绥螨属Euseius Wainstein,1967
        2.3.2 盲走螨亚科Typhlodrominae Scheuten,1857
        2.3.2.1 盲走螨属Typhlodromus Scheuten,1857
        2.3.2.2 副绥伦螨属Paraseiulus Muma,1961
        2.3.2.3 静走螨属Galendromus Muma,1961
        2.3.3 植绥螨亚科Phytoseiiane Berlese,1941
        2.3.3.1 植绥螨属Phytoseius Ribaga,1904
    2.4 小结
3 巴氏新小绥螨实验种群生命表
    3.1 目的和意义
    3.2 材料和方法
        3.2.1 供试虫源
        3.2.2 试验方法
        3.2.3 生命表参数的计算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巴氏新小绥螨发育历期和存活率
        3.3.2 巴氏新小绥螨繁殖力
    3.4 讨论
4 巴氏新小绥螨对西花蓟马的数值反应
    4.1 试验目的和意义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材料
        4.2.2 试验方法
        4.2.2.1 猎物密度对巴氏新小绥螨生长发育的影响
        4.2.2.2 猎物密度对巴氏新小绥螨繁殖的影响
    4.3 数据处理
    4.4 结果分析
        4.4.1 猎物密度对巴氏新小绥螨生长发育的影响
        4.4.2 猎物密度对巴氏新小绥螨雌成螨产卵量的影响
        4.4.3 猎物密度对巴氏新小绥螨雌成螨寿命的影响
    4.5 讨论
5 巴氏新小绥螨和胡瓜新小绥螨对西花蓟马的捕食作用
    5.1 试验目的和意义
    5.2 试验材料和方法
        5.2.1 供试虫源
        5.2.2 试验条件及器具
        5.2.3 试验方法
    5.3 数据处理方法
    5.4 结果与分析
    5.5 讨论
6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2 西花蓟马和巴氏新小绥螨的饲养
附录3 巴氏新小绥螨及西花蓟马图片

(7)中国自由生活革螨调查报告(蜱螨亚纲:革螨股)(论文提纲范文)

寄螨科Parasitidae
维螨科Veigaiidae
球革螨科Bulbogamasidae
胭螨科Rhodacaridae
土革螨科Ologamasidae
虫穴螨科Zerconidae
囊螨科Ascidae
植绥螨科Phytoseiidae
蛾螨科Otopheidomenidae
美绥螨科Ameroseidae
足角螨科Podocinidae
表刻螨科Epicriidae
派盾螨科Parholaspidae
犹伊螨科Eviphididae
巨螯螨科Macrochelidae
厚厉螨科Pachylaelaptidae
厉螨科Laelapidae
巨刺螨科Macronyssidae
皮刺螨科Dermanyssidae
毛盾螨科Trichoaspididae
角绥螨科Antennoseiidae
裂胸螨科Aceosejidae
多盾螨科Polyaspididae
尾足螨科Uropodidae
尾辐螨科Uroactiniidae
孔洞螨科Trematuridae
糙尾螨科Trachytidae
前爪螨科Prodinychidae
黑面螨科Celaenopsidae
植绥螨科Phytoseiidae
厉螨科Laelapidae
寄螨科Parasitidae
裂胸螨科Aceosejidae
美绥螨科Ameroseiidae
胭螨科Rhodacaridae
巨螯螨科Macrochelidae
派盾螨科Parholaspidae
足角螨科Podocinidae
维螨科Veigaiaidae
犹伊螨科Eviphididae
土革螨科Ologamasidae
巨刺螨科Macronyssidae
虫穴螨科Zerconidae

(8)中国植绥螨分类及高级阶元系统发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国内外研究概况、水平和发展趋势
    2.研究目标及意义
第一章 概述
    1 蜱螨亚纲与植绥螨科分类概况
        1.1 蜱螨高级阶元分类的发展
        1.2 革螨系统学的发展和植绥螨分类地位
        1.3 植绥螨分类沿革
    2 植绥螨科生物学特性
        2.1 生活史和发育
        2.2 交配和产卵
        2.3 越夏、越冬和滞育
        2.4 植绥螨的捕食作用
        2.5 食物和食性
    3 植绥螨科的经济意义
    4 分类特征及术语
        4.1 颚体(gnathosoma)
        4.2 躯体(idiosoma)背面结构
        4.3 躯体腹面结构
        4.4 气门、气门沟和气门沟板
        4.5 受精囊(spermatheca)
        4.6 足结构
第二章 分类学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标本采集
        1.2 标本保存
        1.3 标本制作
        1.4 研究方法
    2 分类记述
        2.1 植绥螨科Phytoseiidae Berlese,1916特征及高级阶元分类检索
        2.2 钝绥螨属Amblyseius Berlese,1915
        2.2.1 属征及中国已知种检索
        2.2.2 钝绥螨属种类记述
        2.3 真绥螨属Euseius Wainstein,1962
        2.3.1 属征及中国已知种检索
        2.3.2 种类记述
        2.4 印小绥螨属Indoseiulus Ehara,1982特征
        2.5 伊绥螨属Iphiseius Berlese,1916
        2.5.1 属征及中国已知种检索
        2.5.2 种类记述
        2.6 冲绥螨属Okiseius Ehara,1967
        2.6.1 属征及中国已知种检索
        2.6.2 种类记述
        2.7 拟植绥螨属Paraphytoseius Swirski et Shechter,1961
        2.7.1 属征及中国已知种检索
        2.7.2 已知种记述
        2.8 小植绥螨属phytoseiulus Evans,1952
        2.8.1 属征
        2.8.2 种类记述
        2.9 钱绥螨属Chanteius Wainstein,1962
        2.9.1 属征及中国已知种检索
        2.9.2 种类记述
        2.10 植绥螨属Phytoseius Ribaga,1904
        2.10.1 属征及中国已知亚属、种检索
        2.10.2 种类记述
        2.11 盲走螨属Typhlodromus Scheuten,1857
        2.11.1 属征及中国已知种检索
        2.11.2 种类记述
第三章 植绥螨科中国已知属间形态系统发育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系统发育分析选用软件及参数
        1.2.1 PAUP~*4.0软件
        1.2.2 Henning86(Version1.5)软件
        1.2.3 支序图(系统树)参数
        1.3 外群
    2 选用特征及特征性状
        2.1 特征及其极性分析
        2.2 特征编码及其数据矩阵
    3 支序分析结果
        3.1 PAUP~*4.0分析结果
        3.2 Henning86(Version1.5)分析结果
    4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分子系统发育分析
    1 材料与试剂
        1.1 检测标本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
    2 目的基因的提取与测序
        2.1 基因组DNA提取方法与试剂
        2.1.1 抽提缓冲液
        2.1.2 其他所需试剂
        2.2 操作步骤
        2.3 DNA定量
        2.4 区段扩增
        2.4.1 rDNA-ITS(ITS1、ITS2)区段扩增
        2.4.1.1 引物
        2.4.1.2 检测试剂
        2.4.1.3 PCR反应体系
        2.4.1.4 PCR反应条件
        2.4.2 Mitochondrial 12S rRNA区段扩增
        2.4.2.1 引物
        2.4.2.2 检测试剂
        2.4.2.3 PCR反应体系
        2.4.2.4 PCR反应条件
        2.4.3 结果检测
        2.5 rDNA-ITS(ITS1、ITS2)和Mitochondrial 12S rRNA区段的纯化
        2.5.1 PCR产物的纯化
        2.5.2 纯化产物的检测
        2.6 PCR产物的克隆
        2.6.1 感受态细菌的制备
        2.6.2 PCR产物与pGM-T载体的连接
        2.6.3 转化
        2.7 检测和测序
    3 序列分析和分子系统发育分析
        3.1 序列分析结果
        3.1.1 线粒体12S rRNA基因的序列
        3.1.2 内部转录间隔区ITS基因的序列
        3.1.3 线粒体12S rRNA基因的分析
        3.2 系统发育分析
        3.2.1 分子系统树的构建
        3.2.2 属及亚科间的系统发育关系
    4 讨论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1 主要结论
    2 讨论
    3 本论文创新之处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2 中名索引
附录3 学名索引
图版

四、云贵植绥螨属二新种(蜱螨亚纲:植绥螨科)(论文参考文献)

  • [1]贵州植绥螨资源及其资源特性分析[J]. 李洞洞,乙天慈,朱群,金道超.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1(04)
  • [2]中国东洋界植绥螨科分类修订及资源特性分析[D]. 李洞洞. 贵州大学, 2020
  • [3]不同食料对卵圆真绥螨生长发育和繁殖影响的研究[D]. 于静静. 海南大学, 2018(08)
  • [4]甘肃省植绥螨科种类记述及鳞纹钝绥螨生物学特性研究[D]. 杨洁. 甘肃农业大学, 2014(05)
  • [5]甘肃省捕食螨资源调查及有益真绥螨个体发育形态学研究[D]. 张亚玲. 甘肃农业大学, 2012(01)
  • [6]北京地区植绥螨调查及巴氏新小绥螨对西花蓟马控制能力研究[D]. 张金平. 福建农林大学, 2008(11)
  • [7]中国自由生活革螨调查报告(蜱螨亚纲:革螨股)[J]. 林坚贞,马立名,张艳璇,季洁,陈霞. 武夷科学, 2007(00)
  • [8]中国植绥螨分类及高级阶元系统发育研究[D]. 朱群. 贵州大学, 2007(04)
  • [9]福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昆虫模式标本记录(螨类)[A]. 汪家社,吴焰玉. 昆虫与环境——中国昆虫学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1
  • [10]浙江植绥螨科一新种及一新纪录──(蜱螨亚纲:植绥螨科)[J]. 殷绥公,余华星,石纪茂,杨士德. 动物分类学报, 1996(01)

标签:;  ;  

云贵植绥螨属二新种(螨科:植绥螨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