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感觉神经性耳聋及其与航空航天飞行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田沛[1](2019)在《不同温度水疗干预对大鼠慢性应激损伤的防护效应及机制》文中指出应激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适度的应激可调动防御机制对机体有利,但持续过高强度的慢性应激会在生理、心理和行为等方面对机体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引起多种应激性疾病。研究表明,持续较高强度的应激负荷可造成机体损伤,影响个体健康、降低工作效率、导致疲劳;甚至会诱发多种疾病,发生猝死等极端事件。研究表明,75%90%的人类疾病和应激有关。心血管是应激所致损伤的首要靶器官,多种应激动物模型(如噪声、电击、束缚、湿热和力竭游泳等)均证实,应激可引起心肌损伤和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引发或加重心血管疾病。飞行人员作为一个特殊群体,长期应对航空特殊环境(噪声、振动、加速度、缺氧等)和特殊情况(雷暴、大风等特殊气象,空中发动机故障等特殊事件)所造成的各种心理生理应激。飞行人员所面临的应激因素更加复杂、刺激强度更加强大、危害程度更加严重。飞行人员虽然经过层层严格健康选拔,但心血管病还是时有发生,且心血管病后果严重,减少飞行寿命,甚至危及飞行安全。调查发现,我国军事飞行员高血压患病率在2.59.8%,而高血压前期人数比例却高达38.1%。然而,目前关于飞行应激损伤机制和防护措施研究还相对比较滞后,尚远远不能满足航空事业飞速发展的现实需要,特别是国内对应激损伤干预手段还主要以精神心理卫生干预为主、药物治疗为辅,非药物措施十分缺乏,因此寻找一种安全、无创、简单、快速、有效,具有防应激、抗疲劳作用的措施办法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水疗法(Hydrotherapy)作为一种传统康复疗法具有无创、安全、高效等特点,主要利用水对人体产生的温度、机械和化学刺激,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当前水疗在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领域发展迅速。临床实践表明,水疗对高血压、类风湿性关节炎、脑瘫等多种疾病以及亚健康的预防和康复具有明显有益效果,同时也被应用于高水平运动员运动后疲劳和损伤的恢复。可能主要与水的温热效应促进血液循环、调控细胞代谢、诱导热休克蛋白的合成与释放、降低氧化应激反应等有关。然而,国内外对于不同温度水疗干预是否能够缓解慢性应激及其造成的心血管损伤尚未见报道。我国关于水疗的应用虽然具有悠久历史,但长期以来水疗在现代医学和军事医学中的作用未被充分认识和应用,国内外虽有研究观察了水疗后人体生理生化指标的改变,仍缺乏系统性的基础理论研究,针对水疗的生物学效应和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因此,本研究拟通过构建慢性应激大鼠动物模型,观察不同温度水疗干预对慢性应激损伤尤其是心血管损伤的影响,探寻最优的抗慢性应激损伤水疗干预方案,并研究其机制。实验目的1.观察热水浴、冷水浴、常温水浴和冷热交替水浴4种不同温度水疗干预方案对大鼠慢性应激损伤的防护效果。2.研究特定水疗干预方案的在慢性应激所致心血管损伤中的保护效应及机制。实验方法1.建立慢性应激动物模型:选取8周龄成年雄性SD大鼠,采用噪声复合足底电击刺激诱导大鼠应激模型,电流强度35 m A,随机间隔220 s,持续电击12 s,随机电击结束当天夜间继续给予持续噪声(2002000 Hz,80100 d B),每天电击4小时(上下午各1次,每次2小时),噪声刺激4小时,共持续28天。2.水疗干预方案:每天下午大鼠电击刺激结束,自由饮食休息1小时后给于水疗干预处理,水疗在特制塑料圆筒(直径20 cm,高60 cm)中进行,水深1025 cm,时间10 min。水温根据具体实验分组方案分别设定,其中热水浴(Hot water immersion,HWI)水温3840℃;冷水浴(Cold water immersion,CWI)水温1315℃;常温水浴(Thermoneutral water immersion,TWI)水温3436℃;冷热交替水浴(Contrast water therapy,CWT)的热水温3840℃,冷水温1315℃,热水2 min后换入冷水1 min,交替循环3次,共10 min。3.血压测量:隔天于电击结束后2 h使用智能无创血压计测量各组大鼠的尾动脉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每隔4天测量1次,每只大鼠测量5次取平均值。4.血清激素和炎症因子等测定: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应激激素皮质醇(Cor)、血管紧张素Ⅱ(Ang II)、去甲肾上腺素(NE)、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应激28天后采用30 g/L戊巴比妥钠按50 mg/kg腹腔注射麻醉,取腔静脉血,离心,检测血清Cor、Ang II、NE、TNF-α、CK和LDH含量。5.测定肠系膜血管收缩和舒张功能:使用微血管灌流仪(DMT)对大鼠肠系膜微动脉进行功能检测。血管初始预负荷设置为2 m N,稳定1 h,随后用60 mmol/L KCl溶液作用血管2次,选取收缩幅度相差<10%,且张力大于l m N的血管。血管功能测定时,采用浓度累加法,分别加入血管舒张和收缩试剂。最后,根据舒张程度和数值,评定血管舒张和内皮功能;根据收缩程度和数值,评定血管平滑肌收缩功能。6.免疫荧光染色:石蜡切片脱蜡,蒸馏水和PBST漂洗,正常血清封闭液室温封闭20 min,滴加LC3II一抗工作液。湿盒内37℃恒温箱内孵育1小时,PBST漂洗,滴加二抗工作液,湿盒内37℃恒温箱内孵育20 min,PBST漂洗后滴加荧光素工作液,湿盒内37℃恒温箱内孵育30 min,避光保存,PBST充分漂洗,滴加2050μl DAPI,充分漂洗后用封片剂进行封片。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采集图像。7.透射电镜及线粒体数目测算:将新鲜心肌组织切成1 mm3的组织块,置于30ml/L戊二醛磷酸缓冲液中,4℃避光固定。梯度乙醇脱水和丙酮浸5 min,Epon812包埋,制成超薄切片,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心肌线粒体超微结构并测算数目。8.Western blotting检测蛋白水平:采用RIPA提取大鼠左心室和腹主动脉血管组织蛋白,BCA法进行蛋白定量。将蛋白样品(每孔5-10μL)行SDS-PAGE电泳后转移至PVDF膜。在50 g/L脱脂牛奶中室温封闭1 h,加入相应一抗(1:1000)4℃孵育过夜,洗去多余一抗后加入相应二抗,37℃孵育1 h,洗去多余二抗后使用ECL-Plus试剂盒进行化学发光检测,β-actin为各组内参对照。用成像软件系统(aplegen Omega Lum C)进行条带光密度值分析。9.行为学实验:旷场实验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均在安静的环境下进行,分别将大鼠放入旷场反应箱内底面中心/高架十字迷宫中心,同时开启摄像并计时,旷场实验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均观察5 min后停止摄像。10.采用Graph Pad Prism version 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结果表示为平均数±标准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结果1.噪声复合足底电击28天能够成功构建大鼠慢性应激损伤模型。与对照组大鼠相比,应激组大鼠存在明显应激反应和心血管损伤,主要表现为体重显着降低(P<0.01)、血糖明显升高(P<0.05)、血压明显升高(P<0.05),血清Cor、NE、Ang II、TNF-α、ADMA浓度和CK、LDH水平升高(P<0.05);血清中NO含量降低(P<0.05);心肌组织自噬相关蛋白LC3II/I、p62、Beclin1表达增加(P<0.05),线粒体数量减少并呈现结构紊乱。此外,旷场实验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结果表明大鼠自发活动行为及探索行为明显减少,焦虑增加。2.不同温度水疗干预对大鼠慢性应激的效应各不相同,长期热水浴干预改善慢性应激的效果最佳。与应激组大鼠相比,每天仅10分钟的热水浴干预,就能显着降低大鼠全身的慢性应激反应,减缓应激大鼠的体重下降,加速应激后血糖水平的恢复,逆转应激大鼠的血压升高(P<0.05),降低应激大鼠焦虑水平,改善应激大鼠自发活动和探索行为(P<0.05)。此外,冷热交替水浴也可逆转应激大鼠的血压升高,但起效较晚,直到干预末期(24天)才出现血压降低(P<0.05)。而其他温度水疗干预对应激大鼠体重、血压、血糖和行为学等均无明显影响(P>0.05)。3.热水浴能有效改善慢性应激大鼠血管内皮功能。与应激组大鼠相比,热水浴组大鼠内皮依赖的血管舒张显着改善,血清NO水平升高(P<0.05)、ADMA浓度下降(P<0.05),血管组织e NOS磷酸化水平、DDAH1表达水平增加(P<0.05)。在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中每天10分钟40℃孵育能较好模拟热水浴对血管内皮的效应,体现为温热孵育使应激激素处理后HUVECs分泌NO增加,ADMA浓度下降,DDAH1表达增加,使用si DDAH1可特异性阻断DDAH1表达,从而增加ADMA浓度,降低NO分泌水平。4.热水浴能有效减轻慢性应激大鼠心肌损伤。与应激组大鼠相比,热水浴组大鼠CK、LDH水平降低,p62和Beclin1表达水平减少(P<0.05),心肌线粒体结构损伤亦有所逆转。结论1.本研究首次发现,长期热水浴较冷水浴、常温水浴和冷热交替水浴等其他温度水浴能有效减轻大鼠慢性应激状态。2.热水浴降低慢性应激诱发的血压升高,其机制与热水浴增加内皮DDAH1表达、降低内源性e NOS抑制物ADMA生成,从而增加内皮NO生物利用度有关。3.热水浴调控应激所致心肌细胞自噬紊乱和促进心肌线粒体结构恢复,减轻慢性应激性心肌损伤。热水浴可望作为缓解慢性应激、预防应激性高血压和心肌损伤的有效防护手段。
张阵阵,刘书林,朱伟,沈俊[2](2019)在《飞行员停飞疾病谱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飞行员(民用航空飞行员和军事飞行人员)是一群在时空多变特殊环境下工作的人群。由于工作时间及环境的复杂性,飞行员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之中,身体难免会出现各种生理变化,导致各种疾病的产生、以至临时停飞或永久停飞[1]。因此,为了了解飞行人员医学停飞规律、停飞原因分布及特点,增强航空卫生保障工作的主动性,及时制定防治措施,降低医学停飞率,对于飞行员停飞疾病谱的研究势在必行。1 民用航空飞行员医学停飞疾病分析近几年,随着民航业的不断发展,飞
练艺丹[3](2018)在《基于fMRI大脑皮层对不同烦恼度的飞机飞越噪声的认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民用航空处于快速增长状态,其地位在交通运输体系中日益显着。伴随而来的飞机飞越噪声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环境污染问题,尤其会对机场附近居民的日常生活与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干扰和危害。目前,将大量的主观心理感受测试数据与客观评价量进行关联分析是目前飞机噪声污染的研究热点。主观感受是大脑对噪声污染的客观反映,大脑皮层在飞机飞越噪声刺激下如何响应仍是一个未知问题。为此,本研究首次应用脑科学成像技术探索大脑皮层对飞机飞越噪声的认知机制。利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获取受试者在信号刺激时的脑激活图像,通过DPARSF、SPM等软件结合广义线性模型进行统计分析,以及对被激活的脑功能区进行解剖定位。并且召回受试者进行烦恼度测试,将烦恼度与对应脑区的激活强度进行初步探索,为建立飞机飞越噪声的心理评价与大脑客观程度之间的关系提供一定的基础分析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大脑皮层对令人烦恼焦虑的飞机飞越噪声与自然喷泉声所产生的响应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被试在接收飞机飞越噪声时,前额叶皮层、视觉联合皮层以及与记忆、认知相关等脑功能区均表现出显着的激活响应,这表示在飞机飞越噪声刺激下,大脑皮层不仅参与了听觉信息的感知,还涉及负面情绪、语音功能、认知处理等方面。这些脑功能区中,与负面情绪、语音、记忆相关的脑区其激活强度与对应烦恼度之间的相关性可能为正相关性;相反的,两侧的顶上小叶则可能表现为负相关性从而在烦恼度高的噪声刺激下激活强度减弱。
李佳[4](2014)在《线粒体DNA4977片段缺失与飞行学员噪声性听力损害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飞行学员是一类特殊职业人群,他们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空军核心战斗力,鉴于此种情况,对该人群定期常规的健康体检、医疗保健及疾病的预防、干预非常重要。目前,对该群体的医疗关注点主要集中在视力、运动功能及心血管系统等方面,而对于听觉功能的检查、预防及干预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正常的听觉功能是保证良好空中通讯及保障飞行安全的重要前提。听觉功能的早期损害可能并无任何主观症状,但通过听力学检测可以早期发现。听力损害的原因多种多样,既可能是先天遗传性因素又可能为后天环境因素(噪声、药物和疾病等)所致。因此,我们利用空军总医院卫勤保障的工作优势,联合航空医学中心实验室、空军航空大学、空军招飞体检队对空军航空大学某批次飞行学员进行了听力学检测并开展连续跟踪队列研究,对早期出现听力损失的学员进行了初步分析,同期对有关学员建立了基因数据库,完成了基因组学听力敏感基因检测以明确一定致病相关因素,为后期的前瞻性系列研究奠定基础。我课题组在空军航空大学2009级飞行学员中随机抽取140名学员作为样本进行常规听力学检测,连续跟踪调研两年,收集双耳在250Hz、500Hz、1000Hz、2000Hz、4000Hz、6000Hz、8000Hz各频率上的听力情况。着重观察个体两年间左右耳高频频段4000、6000、8000Hz之间的听阈值及高频听力累加值的变化情况,采用SPSS19.0进行两年间同一人群高频听力各频段配对样本T检验。以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根据结果判断其变化趋势并筛选出高频听力下降学员运用筑巢式(nested-primer)多聚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进行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 mtDNA)4977片段缺失检测,重点探讨mtDNA4977片段缺失与噪声性听力损失(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NIHL)的关系,比较听力下降组与正常听力组的mtDNA4977片段缺失率,其中组间mtDNA4977缺失率的比较用X2检验。论证噪声性耳聋基因筛查在招飞体检及常规体检中的应用前景。通过研究我们得出:1.受测飞行学员两年间右耳4000Hz频段有显着差异性改变(P<0.05),右耳6000、8000频段,左耳4000、6000、8000频段以及高频听力累加值两年间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证实了高年级接触初教机飞行学员人群中存在噪声性听力损失。2.高频频段下降学员中mtDNA4977缺失率大于各频段听力正常学员。X2=21.43,P<0.05。验证了携带mtDNA4977片段缺失基因型的个体与噪声性听力损失密切相关。3.噪声性聋病基因检测对于早期听力损失诊断以及前瞻性研究中评价基因与噪声环境相关性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为修订招飞体检标准提供参考意见。
徐先荣[5](2013)在《当前航空医学鉴定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措施》文中指出航空医学鉴定是在体检或疾病诊治的基础上,对飞行人(学)员(以下简称飞行人员)的身心状况,能否胜任其所飞机种和所担任飞行职务,做出的飞行合格或不合格的职业医学鉴定结论。它包含招收飞行学员医学选拔、飞行人员定期或不定期以及临时体检和特殊体检(如改装体检、航天员临床医学选拔)及特许飞行的医学鉴定等内容[1-5]。航空医学鉴定是临床航空医学有别于普通临床医
朱才高[6](2013)在《干细胞移植治疗神经性耳聋(耳鸣)的作用机制》文中认为感音性耳聋是由毛细胞及螺旋神经节的缺失导致。目前,人工耳蜗植入可以部分恢复听力功能。然而,人工耳蜗须依赖正常的螺旋神经节。干细胞植入。干细胞植入疗法是植入干细胞修复受损的受体组织,可部分恢复受体功能。目前可供选择的干细胞有胚胎干细胞、神经干细胞、骨髓基质干细胞等。
汪运坤,徐先荣,叶晓军,郑瑶[7](2013)在《招收飞行学员听力检查标准探讨》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修改空军招收飞行学员听力检查标准的可行性。方法①收集招收飞行学员听力检查资料5673份,按现行的空军招收飞行学员听力检查标准(标准1)统计听力合格例数及合格率。②将低中频(0.25、0.5、1、2、3 kHz)听力损失不超标准1且双耳高频(4、6、8 kHz)听力损失总和≤270 dB者,按双耳高频听力损失之和的大小分为3组:A组(≤210 dB),B组(>210 dB且≤240 dB)及C组(>240 dB且≤270 dB)。按5 dB档差统计A组听力较差耳4 kHz听力损失>45 dB的例数,以及B组和C组听力较差耳4 kHz听力损失≤45 dB的例数。③将标准1高频部分修改为4 kHz听力损失≤45 dB,且双耳高频听力损失总和≤240 dB(标准2),或4 kHz听力损失≤45 dB且双耳高频听力损失总和≤270 dB(标准3)。按标准2和标准3统计合格例数及合格率;分别统计符合3个标准的合格者中的0.5、1、2、4 kHz平均听阈>25 dB的例数及所占百分比。比较3个标准的合格率及合格者中有听力障碍的百分比。结果①按标准1统计,合格5310例。②A组4 kHz听力损失>45 dB的63例,B组4 kHz听力损失≤45 dB的30例,C组4 kHz听力损失≤45 dB的25例。③按标准1、标准2及标准3统计的合格率分别为93.60%(5310/5673)、93.02%(5277/5673)及93.46%(5302/56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标准1、标准2及标准3统计的合格者中0.5、1、2、4 kHz平均听阈>25 dB的比率分别是2.56%(136/5310)、1.57%(83/5277)及1.77%(94/5302),按标准1统计的比率比标准2、标准3统计均高(χ2=12.76、7.77,P<0.01),而标准2与标准3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将现行空军招收飞行学员听力检查标准的高频修改为4 kHz听力损失≤45 dB,双耳高频听力损失之和≤240 dB是科学合理的,既降低了合格者中轻度听力障碍的比例,又对合格率没有明显影响。
徐先荣,熊巍[8](2011)在《飞行人员眩晕的航空医学鉴定》文中研究指明眩晕按病变部位和发病原因分为前庭性和非前庭性,前庭神经核及以上病变为前庭中枢性眩晕,前庭神经核以下病变为前庭外周性眩晕;颈性、眼性、精神性眩晕和内科疾病所致眩晕为非前庭性。住空军总医院歼击机飞行员资料显示,前庭性眩晕排在总住院疾病谱第8位、停飞疾病
郑军,徐先荣,熊巍,刘红巾,付兆君,崔丽,刘晶,徐蜀宣[9](2010)在《军事飞行人员10种航空病诊疗规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说明:随着全军联勤体制改革,全军医院疗养院新建了20余所空勤科,这些新单位担负着大部分一线飞行人员疾病诊疗和医学鉴定工作,但由于目前普遍面临着实际工作经验不足、飞行人员航空病医学鉴定不够规范的问题,故编写了此军事飞行人员航空病诊疗规范用于指导临床实践。
徐先荣,张扬,马晓莉[10](2008)在《对耳气压伤的再认识》文中研究表明
二、感觉神经性耳聋及其与航空航天飞行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感觉神经性耳聋及其与航空航天飞行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温度水疗干预对大鼠慢性应激损伤的防护效应及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回顾 |
1 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主要仪器 |
1.3 主要试剂 |
2 方法 |
2.1 实验方案 |
2.2 慢性应激动物模型制备 |
2.3 水疗干预方案 |
2.4 无创血压测量 |
2.5 血糖测定和糖耐量实验 |
2.6 血清激素和组织炎症因子检测 |
2.7 肠系膜微动脉分离和血管功能检测 |
2.8 蛋白定量-BCA法 |
2.9 蛋白免疫印迹 |
2.10 离体细胞实验方案 |
2.11 旷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和转棒实验 |
2.12 透射电镜及线粒体数目测算 |
2.13 统计分析方法 |
3 结果 |
3.1 噪声复合足底电击刺激28 天可更好的构建大鼠慢性应激模型 |
3.2 不同温度水疗对大鼠慢性应激的效应不同,其中热水浴对抗应激的综合效应最好 |
3.3 长期冷水浴、冷热交替水浴影响慢性应激大鼠糖耐量变化 |
3.4 热水浴对慢性应激大鼠探索行为能力与焦虑的影响 |
3.5 冷水浴、冷热交替水浴改善慢性应激大鼠运动协调能力 |
3.6 热水浴改善慢性应激大鼠肠系膜微血管内皮功能 |
3.7 热水浴影响应激大鼠血管抗氧化蛋白、抗衰老蛋白和热休克蛋白表达 |
3.8 热水浴增加血管NO生物利用度 |
3.9 温热效应增加内皮细胞DDAH1 表达和NO分泌水平 |
3.10 热水浴减轻慢性应激大鼠心肌损伤 |
3.11 热水浴对慢性应激大鼠心肌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
3.12 热水浴对慢性应激大鼠心肌线粒体结构的影响 |
4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2)飞行员停飞疾病谱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民用航空飞行员医学停飞疾病分析 |
2 军事飞行员医学停飞的疾病分析 |
2.1 神经科 |
2.2 骨科 |
2.3 耳鼻喉科 |
2.4 心血管内科 |
2.5 眼科 |
2.6 其他类疾病 |
3 有关飞行员停飞疾病的讨论 |
(3)基于fMRI大脑皮层对不同烦恼度的飞机飞越噪声的认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飞机噪声现状 |
1.1.2 飞机噪声及其特点 |
1.1.3 飞机噪声的危害 |
1.2 飞机噪声的评价方法 |
1.2.1 评价指标 |
1.2.2 国外对飞机噪声的评价标准 |
1.2.3 我国对飞机噪声的评价标准 |
1.2.4 主观烦恼度评价 |
1.3 大脑功能区的概论 |
1.4 大脑研究的技术手段 |
1.5 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原理 |
1.6 国内外对大脑对声音认知的研究 |
1.7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8 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与数据分析 |
2.1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实验设计 |
2.1.1 组块设计 |
2.1.2 事件相关设计 |
2.2 数据预处理 |
2.2.1 时间校正 |
2.2.2 空间校正 |
2.2.3 空间标准化 |
2.2.4 空间平滑 |
2.3 广义线性模型分析 |
2.3.1 建立线性模型 |
2.3.2 模型估计 |
2.3.3 统计参数图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飞机飞越噪声的BOLD-fMRI分析研究 |
3.1 实验目的 |
3.2 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实验 |
3.2.1 研究对象 |
3.2.2 声音信号 |
3.2.3 实验设计 |
3.2.4 数据采集 |
3.3 数据预处理 |
3.3.1 格式转换 |
3.3.2 数据预处理 |
3.4 脑响应差异性分析 |
3.4.1 个体分析 |
3.4.2 组分析 |
3.4.3 讨论 |
3.5 飞机飞越噪声刺激下的大脑皮层响应 |
3.5.1 飞机飞越噪声刺激下的脑图像结果 |
3.5.2 讨论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fMRI飞机飞越信号的主观验证 |
4.1 主观烦恼度实验 |
4.1.1 实验系统的搭建 |
4.1.2 研究对象 |
4.1.3 实验信号 |
4.1.4 主观烦恼度实验 |
4.2 主观验证结果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大脑皮层响应与烦恼度的相关性探索 |
5.1 相关性结果分析 |
5.2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问卷调查表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4)线粒体DNA4977片段缺失与飞行学员噪声性听力损害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噪声对飞行学员听力影响的现状分析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当前航空医学鉴定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航空医学鉴定的内涵 |
1.1 招飞体检医学鉴定 |
1.2 定期体检医学鉴定 |
1.3 不定期体检医学鉴定 |
1.4 临时体检医学鉴定 |
1.5 特殊体检医学鉴定 |
1.6 特许飞行医学鉴定 |
2 航空医学鉴定中面临的问题和应对措施 |
2.1 招飞体检 |
2.2 定期体检 |
2.3 疾病诊治 |
2.4特殊体检 |
2.5特许飞行 |
3 航空医学鉴定展望 |
(8)飞行人员眩晕的航空医学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1 梅尼埃病 |
1.1 发病特点1979-1988年10年间提交到美国 |
1.2 航空医学鉴定 |
2 前庭神经炎 |
2.1 发病特点 |
3 突发性聋 |
3.1 发病特点 |
3.2 航空医学鉴定 |
4 变压性眩晕 |
4.1 发病特点 |
5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
5.1 发病特点 |
6 中枢性眩晕 |
6.1 发病特点 |
6.2 航空医学鉴定 |
7 全身各系统病症引起的眩晕 |
8 眩晕的航空医学鉴定应注意的问题 |
9 建议制定标准, 组建专家委员会 |
(9)军事飞行人员10种航空病诊疗规范(论文提纲范文)
说明: |
正文 |
1 术语和定义 |
1.1 航空性疾病 (Aviation Diseases) |
1.2 高空减压病 (Altitude Decompression Sickness) |
1.3 肺气压伤 (Pulmonary Barotrauma) |
1.4 航空性中耳炎 (Aero-otitis Media) |
1.5 航空性鼻窦炎 (Aerosinusitis) |
1.6 变压性眩晕 (Alterobaric Vertigo) |
1.7 晕机病 (Airsickness) |
1.8 飞行错觉 (Flight Illusion) |
1.9 加速度性晕厥 (+Gz-induced Syncope) |
1.10 缺氧性晕厥 (Hypoxic Syncope) |
1.11 加压呼吸性晕厥 (Pressure Breathing Syncope) |
2 诊断与处置原则 |
3 高空减压病 |
3.1 诊断分级标准 |
3.1.1 诊断依据至少以下3项条件, 可诊断高空减压病: |
3.1.2 分级标准 |
3.2 处理原则 |
3.3 治愈好转标准 |
3.4 医学鉴定原则 |
4 肺气压伤 |
4.1 诊断分级标准 |
4.1.1 诊断 |
4.1.2 分级标准 |
4.2 处理原则 |
4.3 治愈好转标准 |
4.4 医学鉴定原则 |
5 航空性中耳炎 |
5.1 诊断分级标准 |
5.1.1 诊断 |
5.1.2 分级标准 |
5.2 处理原则 |
5.3 治愈好转标准 |
5.4 医学鉴定原则 |
6 航空性鼻窦炎 |
6.1 诊断分级标准 |
6.1.1 诊断 |
6.1.2 分级标准 |
6.2 处理原则 |
6.3 治愈好转标准 |
6.4 医学鉴定原则 |
7 变压性眩晕 |
7.1 诊断分级标准 |
7.1.1 诊断 |
7.1.2 分级标准 |
7.2 处理原则 |
7.3 治愈好转标准 |
7.4 医学鉴定原则 |
8 晕机病 |
8.1 诊断分级标准 |
8.1.1 诊断 |
8.1.2 分级标准 |
8.2 处理原则 |
8.3 治愈好转标准 |
8.4 医学鉴定原则 |
9 飞行错觉 |
9.1 诊断分级标准 |
9.1.1 诊断 |
9.1.2 分级标准 |
9.2 处理原则 |
9.3 治愈好转标准 |
9.4 医学鉴定原则 |
10 加速度性晕厥 |
10.1 诊断分级标准 |
10.1.1 诊断依据以下2项条件, 可诊断加速度性晕厥: |
10.1.2 分级标准 |
10.2 处理原则 |
10.3 治愈好转标准 |
10.4 医学鉴定原则 |
11 缺氧性晕厥 |
11.1 诊断分级标准 |
11.1.1 诊断 |
11.1.2 分级标准 |
11.2 处理原则 |
11.3 治愈好转标准 |
11.4 医学鉴定原则 |
12 加压呼吸性晕厥 |
12.1 诊断标准 |
12.2 处理原则 |
12.3 治愈好转标准 |
12.4 医学鉴定原则 |
(10)对耳气压伤的再认识(论文提纲范文)
1 发病机制 |
2 诊断 |
3 预防 |
4 治疗 |
四、感觉神经性耳聋及其与航空航天飞行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温度水疗干预对大鼠慢性应激损伤的防护效应及机制[D]. 田沛.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2019(06)
- [2]飞行员停飞疾病谱的研究进展[J]. 张阵阵,刘书林,朱伟,沈俊. 海军医学杂志, 2019(02)
- [3]基于fMRI大脑皮层对不同烦恼度的飞机飞越噪声的认知研究[D]. 练艺丹.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6)
- [4]线粒体DNA4977片段缺失与飞行学员噪声性听力损害的相关性研究[D]. 李佳. 河北北方学院, 2014(05)
- [5]当前航空医学鉴定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措施[J]. 徐先荣.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2013(09)
- [6]干细胞移植治疗神经性耳聋(耳鸣)的作用机制[J]. 朱才高. 中国医药指南, 2013(08)
- [7]招收飞行学员听力检查标准探讨[J]. 汪运坤,徐先荣,叶晓军,郑瑶.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3(01)
- [8]飞行人员眩晕的航空医学鉴定[J]. 徐先荣,熊巍.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2011(09)
- [9]军事飞行人员10种航空病诊疗规范[J]. 郑军,徐先荣,熊巍,刘红巾,付兆君,崔丽,刘晶,徐蜀宣.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2010(07)
- [10]对耳气压伤的再认识[J]. 徐先荣,张扬,马晓莉. 空军总医院学报, 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