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复方甘草酸铵注射液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张新悦[1](2021)在《气压喷射不同浓度复方甘草酸苷对特应性皮炎样小鼠模型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气压喷射不同浓度的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对特应性皮炎样小鼠模型的影响。方法:取18只Babl/C小鼠腹部皮肤,用脱脂棉清除多余的肌肉和脂肪,以离体皮肤作为透皮屏障,采用垂直式Franz扩散池,将皮肤固定在样品池与接受池之间,通过气压喷液仪及正常涂抹的方式进行给药,在给药后的第0、15、30分钟各取6只,然后用高效液相分析法测皮肤中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的累积透过量;取6只雌性Babl/C小鼠常规饲养,不做任何处理作为正常对照组,另取30只小鼠用DNCB进行造模,在第0-2天时,模型组用1%DNCB100μL涂抹在小鼠的背部致敏,在第3-7天时,不对小鼠进行任何处理。在8-16天时,先用4%SDS处理小鼠背部,以去除皮肤和角质层的屏障功能,干燥3小时后,再用0.5%DNCB100μL激发。在实验第17天结合其临床表现、无创检测及病理特征判断是否符合特应性皮性皮炎改变;将造模成功后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40%CG组、80%CG组、100%CG组、阳性对照组,每组6只,通过气压喷液仪将不同浓度的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及100%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按组别分别经皮注入皮肤,分别在给药第0、1、3、7天后对小鼠进行体重测量、TEWL检测、皮损处拍照,实验结束后24小时内(给药7天后),小鼠摘眼球取血后,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总IgE、IgM水平;将小鼠颈椎脱臼处死,取小鼠背部皮肤组织制作石蜡切片,分别进行HE染色和IHC染色,在光镜下观察各组小鼠皮肤组织的病理变化,确定FLG表达的位置和强弱;Western Blot测定各组小鼠AQP3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与正常涂抹组(0.30±0.49)相比,通过气压喷液仪(351.82±44.66)进行给药,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能在给药后即刻进入皮肤,且累积透过量明显高于正常涂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9.28P<0.05);(2)建模后小鼠背部皮损及组织病理表现:正常对照组小鼠背部皮肤无皮损,组织病理无明显异常;模型组小鼠背部皮肤可见水肿、红斑、脱屑、结痂等炎症反应,组织病理显示:角化过度、表皮层增厚、真皮层有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TEWL值(75.3±5.43)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1.76±0.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1.96,p<0.05);血清总IgE(12.64±1.14)与正常对照组(2.22±0.09)相比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32,P<0.05),IgM(3811.21±555.46)与正常对照组(1102.67±42.00)相比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91,P<0.05),综合以上结果表明在Babl/C小鼠上成功建立了AD模型;(3)经治疗后,小鼠背部皮肤皮损消退,症状好转;40%CG组、80%CG组、100%CG组、阳性对照组TEWL值、血清总IgE、IGM水平,AQP3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LG阳性产物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及细胞间质,随着给药浓度的增加FLG的表达越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气压喷液仪喷射不同浓度的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可直接将药物导入特应性皮炎样小鼠模型的皮损处,在抗炎、抗过敏和类激素样作用的同时,可修复皮肤屏障功能,并且随着给药浓度的增加,临床疗效更显着。
戴小华,邵文华,吴星霖,王菊梅,吾买尔江·牙合甫,郭庆勇,赵景娣[2](2021)在《某动物医院2017—2018年犬病用药情况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某动物医院2017—2018年犬病用药情况,以便掌握周围地区的犬病流行状况及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法,对2017—2018年的4 562张犬病门诊处方中的药物品种、用药金额、用药频度、日均费用、药物利用指数等进行分析。[结果]抗生素药物品种多;肤多乐浴液、聚维酮碘乳膏用药金额较高;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复方甘草酸铵注射液、托芬那酸片等用药频度较高;双甲脒销售金额与用药次数同步性好;2017—2018年药物利用指数均小于1。[结论]基于分析结果说明该动物医院犬用药情况基本合理。
吕一舟[3](2021)在《加味茵陈蒿口服液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研究》文中指出茵陈蒿汤源于张仲景的《伤寒论》,由茵陈、栀子、大黄组成。有研究表明茵陈蒿汤有抗肝损伤、防治脂肪肝、抗肝纤维化等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黄疸性肝炎、急性病毒性肝炎、肝内胆汁淤积等湿热内蕴证,对于肝脏疾病的治疗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在茵陈蒿汤基础上加味甘草能降低栀子的毒性,制成口服液可用于鸭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本试验首先通过对十个产地的加味茵陈蒿口服液原料药进行筛选,然后选用最佳产地的原料药进行加味茵陈蒿口服液制备工艺的优化,并对口服液质量控制标准进行研究。结果如下:(1)十个产地原料药筛选主要依据主产地、生长环境以及市场售卖情况,选取茵陈、栀子、大黄、甘草这四种原料药材各十个产地。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药材中绿原酸、栀子苷、总蒽醌及甘草酸含量。结果显示,山西运城的茵陈绿原酸含量最高,湖北的栀子中栀子苷含量最高,陕西的大黄中总蒽醌含量最高,甘肃古浪县的甘草中甘草酸含量最高,因此选取这四个产地的药材进行后续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研究。(2)加味茵陈蒿口服液制备工艺研究为了确定科学合理的制备工艺条件,本试验进行了水提、醇提、水提醇沉三种提取工艺,以浸膏得率和栀子苷含量为指标,并结合实际生产、成本等因素确定最佳工艺。结果显示,加味茵陈蒿口服液的最佳制备工艺为水提工艺,即补足2倍吸水量后加12倍水,浸泡0.5 h,煎煮2次,每次煎煮1 h。(3)加味茵陈蒿口服液定性检查采用一般检查方法对加味茵陈蒿口服液的性状、相对密度和p H进行检查;并用薄层色谱法对加味茵陈蒿口服液中主要成分栀子苷、大黄素、甘草酸单铵盐进行定性鉴别。结果显示:加味茵陈蒿口服液呈深褐色,黏稠度适中,气微味甜。相对密度为1.06~1.10 mg/m L(20℃),p H为4.87~4.90。加味茵陈蒿口服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栀子苷对照品和栀子对照药材色谱相对应的位置上,显相同棕色斑点;在与大黄素对照品和大黄对照药材色谱相对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黄色荧光斑点;在与甘草酸单铵盐对照品和甘草对照药材色谱相对应的位置上,显相同暗褐色斑点。(4)加味茵陈蒿口服液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加味茵陈蒿口服液中的主要成分栀子苷、大黄素、甘草酸单铵盐进行方法学试验并进行含量限度测定。结果显示:栀子苷的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15:85),检测波长为238 nm;大黄素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水(85:15),检测波长为254 nm;甘草酸单铵盐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37:63),检测波长为250 nm。都用色谱柱为Hadesil C18-K(4.6×250mm,5μm),流速1 m L/min,柱温30℃,进样10μL的方法检测。口服液中每1 m L含栀子苷、大黄素、甘草酸分别不得少于1.09 mg,7.12μg,0.73 mg。
朱长乐[4](2020)在《清金化痰汤及黄芩苷通过TLR4/MyD88/NF-κB/NLRP3通路抑制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的研究》文中提出本论文分为综述和实验研究两部分综述综述一对中药复方及中药单体治疗急性肺损伤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综述二对急性肺损伤的病因、临床表现等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并对急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进行了重点综述。实验研究实验研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研究了清金化痰汤对急性肺损伤的干预作用,分为四个实验;第二部分主要研究了黄芩苷对急性肺损伤的干预作用,分为五个实验。第一部分:清金化痰汤对急性肺损伤的干预作用实验一目的:通过LPS干预建立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评价清金化痰汤对急性肺损伤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气道滴注LPS溶液的方式建立急性肺损伤模型并给予低剂量清金化痰汤、高剂量清金化痰汤和克拉霉素灌胃。检测肺湿/干比、BALF蛋白质浓度、炎症因子分泌情况、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气道滴注LPS可显着上调大鼠肺重量的湿/干比和大鼠BALF的蛋白质浓度,增加肺泡毛细血管膜通透性,促进炎症因子CXCL-1、IL-6和MPO的释放,诱导中性粒细胞的聚集浸润,引起肺泡壁增厚、支气管上皮细胞水肿。清金化痰汤可显着降低肺重量湿/干比和大鼠BALF的蛋白质浓度,减轻ALI大鼠的肺泡毛细血管膜通透性,减少蛋白质由毛细血管、间质向肺泡的渗透,减少中性粒细胞聚集,抑制炎症因子CXCL-1、IL-6和MPO的分泌,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二目的:通过LPS干预建立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评价清金化痰汤对急性肺损伤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气道滴注LPS溶液的方式建立急性肺损伤模型并给予低剂量清金化痰汤、高剂量清金化痰汤和克拉霉素灌胃。WB法检测蛋白表达变化、IHC检测肺组织蛋白表达改变。结果:气道滴注LPS可显着促进TLR4、MYD88、NLRP3的蛋白表达的升高和NF-κB磷酸化。清金化痰汤可显着降低TLR4、MYD88、NLRP3蛋白的表达,抑制了 NF-κB的磷酸化,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三目的:探索清金化痰汤含药血清冻干粉对BEAS-2B细胞损伤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使用冻干机将含药血清冻干为含药血清冻干粉。以空白含药血清冻干粉、清金化痰汤含药血清冻干粉、克拉霉素含药血清冻干粉干预支气管上皮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各药物的细胞毒性,并检测各药物抑制炎症因子分泌的效果。结果:清金化痰汤含药血清冻干粉和克拉霉素含药血清冻干粉可以引起细胞明显的水肿,细胞内可见黑色颗粒物质,并且无明显抑制炎症因子IL-8、IL-6、TNF-α、MPO分泌的作用,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四目的:分析中药复方清金化痰汤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方法:大鼠灌胃纯水、清金化痰汤和克拉霉素7天后采血、离心,制备含药血清。采用液质联用技术检测并分析各药物及其含药血清的主要化学成分。结果:清金化痰汤中含有9个化学成分,分别为黄芩苷、伪麻黄碱、绿原酸、咖啡酸、芦丁、连翘苷、大黄酸、甘草酸铵、齐墩果酸,其中3个为入血成分,分别为黄芩苷、伪麻黄碱、甘草酸铵。第二部分:黄芩苷对急性肺损伤的干预作用实验五目的:探索黄芩苷对LPS诱导BEAS-2B细胞损伤的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以黄芩苷标准品、克拉霉素标准品干预支气管上皮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各药物的细胞毒性,并检测各药物抑制炎症因子分泌的效果。结果:黄芩苷标准品浓度在10μg/ml及以下时,对细胞存活率无明显影响,细胞生长状态较好,细胞扁平,呈多边形。黄芩苷用药对炎症因子IL-8、IL-6、TNF-α、MPO的表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实验六目的:探索黄芩苷对LPS诱导BEAS-2B细胞损伤的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以黄岑苷标准品、克拉霉素标准品干预LPS诱导的上皮细胞急性损伤模型,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的炎症因子的含量、观察细胞形态、用Transwell小室检测上皮细胞趋化中性粒细胞的作用。结果:LPS干预BEAS-2B细胞可显着促进细胞因子IL-8、IL-6、TNF-α、IFN-γ、IL-1β和GM-CSF的分泌,刺激支气管上皮细胞趋化中性粒细胞,诱导上皮细胞损伤。黄芩苷可显着地抑制IL-8、IL-6、TNF-α、IFN-γ、IL-1β和GM-CSF等炎症因子的分泌,减少中性粒细胞的迁移数量。实验七目的:探索黄芩苷对LPS诱导的BEAS-2B细胞损伤的TLR4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以黄芩苷标准品、克拉霉素标准品干预LPS诱导的上皮细胞急性损伤模型,检测细胞中TLR4、MYD88、TRIF、NF-κB、NLRP3蛋白含量及mRNA表达情况。结果:LPS干预BEAS-2B细胞可激活TLR4信号通路,显着上调TLR4、MyD88、NLRP3蛋白的表达和NF-κB的磷酸化,黄芩苷可显着地下调TLR4、MyD88、p-NF-κB和NLRP3蛋白含量和mRNA的表达,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八目的:探索黄芩苷对急性肺损伤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气道滴注LPS溶液建立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并给予低剂量黄芩苷、高剂量黄芩苷和克拉霉素灌胃。检测肺湿/干比、BALF蛋白质浓度、炎症因子分泌情况、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LPS干预上调了 BALF和血清中的炎症因子CXCL-1、IL-6、IL-1β、TNF-α和MPO的分泌,增加了肺泡毛细血管膜通透性。黄芩苷干预可显着降低大鼠肺组织重量的湿/干比和BALF的蛋白质浓度,抑制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到肺泡间质和肺泡间隙,减轻支气管上皮细胞的水肿,抑制上皮细胞的黏液分泌,抑制BALF和血清中炎症因子CXCL-1、IL-6、IL-1β、TNF-α和MPO的分泌,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九目的:探索黄芩苷对急性肺损伤大鼠TLR4和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气道滴注LPS溶液建立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并给予低剂量黄芩苷、高剂量黄芩苷和克拉霉素灌胃。WB法检测蛋白表达变化、IHC检测肺组织蛋白表达改变。结果:LPS干预促进TLR4信号通路和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黄芩苷可以显着地抑制TLR4、MYD88、P-NF-κB、NLRP3、P-ERK和P-p38蛋白的表达,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气道滴注5mg/kg的LPS溶液可诱导大鼠的肺泡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炎症因子分泌增加、肺组织病理变化,符合急性肺损伤的病理改变,可以用于急性肺损伤的实验研究。2.清金化痰汤能够通过抑制TLR4/MYD88/NF-κB/NLRP3信号通路的激活,抑制炎症因子分泌和炎性细胞的浸润,减轻LPS诱导的炎症反应,缓解急性肺损伤模型大鼠的肺泡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和大鼠的急性肺损伤。3.清金化痰汤的主要化学成分之一黄芩苷可显着抑制LPS诱导BEAS-2B细胞的损伤以及炎症因子的分泌。4.黄芩苷可以抑制LPS诱导的急性大鼠肺损伤模型炎症因子的分泌和炎性细胞的浸润,减轻LPS诱导的炎症反应,缓解急性肺损伤模型大鼠的肺泡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肺水肿和大鼠的急性肺损伤。5.黄芩苷可通过抑制TLR4/MYD88/NF-κB/NLRP3信号通路的激活与转录,减少炎症因子、趋化因子的分泌,抑制炎症细胞的聚集以及炎症风暴的爆发。6.黄芩苷能够通过抑制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减少炎症因子、趋化因子的分泌,抑制炎症细胞的聚集以及炎症反应的扩大。
陈爽[5](2020)在《复方保肝注射液对犬四氯化碳肝损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肝损伤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尤其是药物,由于肝脏极易受到有毒化合物的侵害,肝损伤已逐渐成为犬类健康的一大威胁,对犬类危害极大。文中采用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犬肝损伤模型,系统性开展了复方保肝注射液治疗犬肝损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首先通过腹腔注射的方法构建了CCl4大豆油溶液诱导的犬肝损伤模型,通过检测血清ALT值、观察犬只临床表现和肝脏病理切片检查等方法,证实该模型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随后通过试验犬体重和状态综合评分,以及血常规、生化指标和治疗效果分析发现连续7日每日1次以1.00mg/kg、2.00mg/kg和4.00mg/kg的剂量给肝损伤试验犬皮下注射复方保肝注射液,可有效缓解CCl4所致的体重减轻、食欲减退、精神不济、呕吐和腹泻等症状,同时可减轻炎症反应、保护肝细胞并改善肝功能,表现出较好的治疗效果,从最佳治疗效果和安全节约方面考虑,建议以1.00mg/kg作为复方保肝注射液的临床推荐剂量,每日1次,共治疗7天。最后,通过给健康犬注射临床推荐剂量的1、3、5倍量,分析了复方保肝注射液的安全性。发现复方保肝注射液的1倍、3倍、5倍剂量对试验犬的临床表现,血常规,尿常规,血气,相关生化指标,内脏器官均未产生不良影响,临床上认为复方保肝注射液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较大的安全剂量范围。综上所述,CCl4可有效诱导犬肝损伤,每日1次皮下注射1.00mg/kg复方保肝注射液可在7天内有效缓解相关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学变化,且这种治疗方式具有较大的安全剂量范围和较高的安全性。本研究为临床上复方保肝注射液治疗犬肝损伤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张军[6](2019)在《一例犬附红细胞体病的诊疗体会》文中指出笔者在动物疾病防控中心工作期间收治了一例病土犬,其病症表现为高温、抽搐、鼻镜干燥、呼吸短促及心律不齐。采用直接镜检的方法,观察到红细胞的边缘不整齐;进行血液常规检查,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降低;进行血清生化检查,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升高。通过直接镜检、血液常规检查、血清生化检查及临床特征确诊该犬患有犬附红细胞体病。以药物复合维生素B、复方甘草酸铵、肌苷、维生素C等为主,对患犬进行口服、静脉滴注、肌肉注射治疗,经过15 d的诊治,最后患犬痊愈。
廖晓光[7](2019)在《肿节风三清颗粒的药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根据《中药、天然药物技术研究指导原则》有关技术要求,对肿节风三清颗粒进行药学研究,主要包括:生产工艺研究、质量标准研究和稳定性试验,为开发质量稳定和安全有效的中兽药复方制剂提供理论指导。方法:(1)生产工艺研究:选择全方共煎的水提取法,以煎煮时间、煎煮次数、加水量为主要考察因素,以异嗪皮啶含量和提取浸膏为考察指标,利用正交表L9(34)优化提取工艺;以颗粒吸湿率、溶化率和成型率为考察指标,筛选处方中辅料的最佳配伍,确定颗粒剂的成型工艺;在确定处方和成型工艺条件下,以成品率和有效成分转移率为主要考察指标,进行三批样品的中试生产研究,验证中试工艺放大的可行性;(2)质量标准研究: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分别建立肿节风三清颗粒中肿节风、射干、甘草的鉴别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颗粒剂中肿节风主要有效成分异嗪皮啶、迷迭香酸含量测定方法,为质量标准的制订提供方法学依据;(3)稳定性研究:依据农业部《兽用中药、天然药物稳定性试验技术指导原则》的规定,对三批中试样品进行光加速试验、恒温恒湿加速试验及长期稳定性试验。结果:(1)肿节风三清浸膏的最佳提取工艺为:用10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提取时间为1h:最佳成型工艺处方为:浸膏:蔗糖:糊精=1:3.6:2.4:三批中试样品的成品率为93.6%~94.6%,目标成分异嗪皮啶和迷迭香酸的转移率分别为57.04%~60.36%和43.36%~48.30%,成品率和成品中目标成分的含量稳定可控;(2)建立了肿节风三清颗粒中主要成分肿节风、射干、甘甘草等的TLC鉴别方法,以及建立了肿节风主要有效成分异嗪皮啶及迷迭香酸的HPLC含量测定分析方法;两种方法均稳定、可靠;(3)三批肿节风三清颗粒供试品光加速试验表明光照对制剂中的有效成分略有影响,但仍在质量标准规定的范围内;恒温恒湿加速试验表明高温、高湿对肿节风三清颗粒的粒度、水分和含量略有影响,但在六个月内供试品的各项质量指标均在质量标准规定的范围内;结合长期稳定性试验,最终确定肿节风三清颗粒宜在密封和凉暗条件下保存,有效期暂定为2年。结论:本研究建立了肿节风三清颗粒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为能稳定生产出临床样品和确定工艺验证参数提供技术依据。实验证明其稳定性良好,为将来新药申报提供必要准备。
薛茜[8](2019)在《复方甘草胶囊的制备工艺及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文中研究表明肺纤维化是一种能导致肺功能进行性丧失的严重肺部疾病。大部分患者病因不明,也称为特发性肺纤维化IPF。该病发病机制复杂,致死率高,诊断后平均寿命2-3年,被称为类肿瘤性疾病。传统的西药采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制剂,不良反应大,治疗效果不佳。近年来,各国研发的新药物繁多,但是缺乏足够的临床试验,应用时增加患者风险且治疗费用昂贵。中药复方制剂的出现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难题,为肺纤维化患者提供了毒副作用小,价格合理的新药物。本论文在研究古代名方苦参甘草汤及东汉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的当归贝母苦参汤基础上,优化出以甘草苦参为君药的中药方剂,在治疗哮喘的药理研究中发现,该方剂同时具有显着的抗肺纤维化作用,对肺纤维化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优于吡非尼酮,具有重要的开发前景。本课题将优化后的复方甘草方剂的原料进行提取、分离、浓缩、冷冻干燥,得到复方甘草浸膏,建立测定浸膏中多种有效成分的方法,并测定多种有效成分的含量,设计胶囊的成型工艺路线,同时测定制成胶囊后各有效成分的含量,为工业化生产奠定基础。本研究论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复方甘草浸膏中有效成分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甘草苷、甘草酸的含量测定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复方甘草浸膏中组分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甘草苷、甘草酸的含量。方法:苦参碱、氧化苦参碱色谱条件:色谱柱Kromasil-NH2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无水乙醇-3%磷酸(80:10:10 V/V/V),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20 nm,柱温30℃。甘草苷、甘草酸色谱条件:色谱柱Venusil ASB-C18柱(4.6×250 mm,5μm),流动相为0.05%磷酸(A)-乙腈(B)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37 nm,柱温为30℃。结果:复方甘草浸膏含量测定中苦参碱在10.28μg/mL308.4μg/mL(r=0.999 5),氧化苦参碱在10.192μg/mL305.76μg/mL(r=0.999 5)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苦参碱平均回收率100.28%,RSD为0.85%(n=6),氧化苦参碱平均回收率99.53%,RSD为0.98%(n=6)。甘草苷在10.026μg/mL302.88μg/mL,甘草酸在100.44μg/mL602.64μg/mL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甘草苷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8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45%(n=6),甘草酸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5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55%(n=6)。结论:复方甘草浸膏的含量测定方法准确、稳定性好、重复性高,能够用于复方甘草浸膏的质量控制。第二部分复方甘草胶囊制备工艺研究目的:确定复方甘草胶囊的制备工艺条件。方法:以吸湿率、休止角、堆密度、临界相对湿度等为考察指标,筛选出合适的辅料,优化辅料加入的比例,确定最佳的制备工艺条件。结果:胶囊制备工艺研究发现复方甘草浸膏冻干粉与微晶纤维素+微粉硅胶、挥发油包和物按3:(0.5+0.5):0.9的比例混匀,加入90%乙醇制软材,20目药筛制粒,40℃低温干燥,制得颗粒休止角28.28°,平均堆密度0.412g/ml,以1号胶囊填充,临界相对湿度58%。结论:复方甘草胶囊的制备工艺合理可行,可应用于工业化。第三部分复方甘草胶囊中有效成分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甘草苷、甘草酸的含量测定。目的:建立初步的复方甘草胶囊有效组分含量测定方法,为制订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苦参碱、氧化苦参碱色谱条件:色谱柱Kromasil-NH2柱(250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无水乙醇-3%磷酸(80:10:10 V/V/V),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20 nm,柱温为30℃。甘草苷、甘草酸色谱条件:色谱柱Venusil ASB-C18柱(4.6×250 mm,5μm),流动相为0.05%磷酸(A)-乙腈(B)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37 nm,柱温为30℃。结果:苦参碱在10.28308.4μg/mL,氧化苦参碱在10.192305.76μg/mL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苦参碱平均回收率为99.73%,RSD为1.0(n=6),氧化苦参碱平均回收率为99.73%,RSD为1.29%(n=6)。甘草苷在10.026302.88μg/mL,甘草酸在100.44602.64μg/mL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甘草苷平均回收率为99.83%,RSD为1.04%(n=6),甘草酸平均回收率为99.55%,RSD为0.83%(n=6)。结论:胶囊的含量测定方法准确、稳定性好、重复性高,可用于复方甘草胶囊的质量控制。
李文洋[9](2019)在《LPS联合氟苯尼考致鸡肝细胞损伤及复方甘草酸单胺保护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兽医临床实践中,部分抗菌药物进入机体,在杀死细菌的同时,也能导致内毒素(LPS)的释放,继而引起肝脏和其他器官损伤。高剂量抗菌药物本身也诱发肝损伤。LPS与抗菌药物联合致禽类肝损伤机制及复方甘草酸单胺(CAG)如何修复及机理尚待研究。基于此,本文以LPS与氟苯尼考(FFC)联合致健康鸡原代肝细胞损伤模型为基础,探究LPS联合氟苯尼考诱导肝细胞损伤的病理演变机制和复方甘草酸单胺(CAG)保护效应及机制。1 筛选LPS/FFC诱导肝损伤的剂量和CAG保护的剂量采用Collagenase Type Ⅳ灌流法,分离鸡肝原代细胞,培养48 h左右待细胞贴壁进行后续试验。LPS/FFC诱导肝损伤模型建立的剂量的筛选:96孔培养板中分别加入含有LPS+FFC(0,30+20,30+40,30+60,30+80,30+1 00μg/mL;LPS 在前,FFC 在后)生长培养基(n=3),继续培养24 h,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并依此筛选二者联合致损伤模型建立的剂量。结果显示:当LPS/FFC浓度为30+40μg/mL时细胞存活率为(49.57±2.16%)%。因此,30/40μg/mL的LPS/FFC的浓度是诱导肝细胞损伤模型建立的剂量。CAG剂量的筛选:如上法分离培养鸡原代肝细胞48h后,于96孔培养板中分别加入含有 CAG(0,1,10,50,100,200,400 μg/mL)生长培养基(n=3)再加LPS+FFC(30+40μg/mL;LPS 在前,FFC 在后)生长培养基(n=3),继续培养 24 h,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及检测上清液的ALT、AST水平,藉此评判CAG的保护效果及剂量。结果显示,1μg/mL能显着减低LPS+FFC致损伤,细胞存活率上升,ALT、AST水平有着极显着的降低。故确定其保护范围为0-1μg/mL。并依此结果,确定以后试验中低、中、高保护剂量分为0.01,0.1,和1μg/mL。2 LPS/FFC致鸡原代肝细胞损伤与线粒体途径的关系按前述条件,分离培养鸡原代肝细胞,以CAG低、中、高保护剂量分为0.01,0.1,和1μg/mL作为保护剂量,在LPS/FFC浓度(30+40μg/mL)下,进行以下试验。2.1 细胞凋亡率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模型组肝细胞凋亡率为33.65±3.48%;对照组为8.54±0.32%;低,中,高剂量组肝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7.07±0.54%、22.73±2.45%和15.08±1.28%。细胞凋亡率柱状图显示,LPS/FFC可诱导细胞凋亡。当CAG浓度大于0.01 μg/mL时,凋亡率极显着下降(P<0.01),提示CAG可降低LPS/FFC诱导的鸡肝细胞凋亡。2.2 JC-1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MMP)JC-1染色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鸡肝细胞,状态正常的线粒体和膜电位下降的线粒体分别呈现红色和绿色。对照组呈现红色荧光,模型组绿色荧光增强。但是低,中,高剂量组红色荧光逐渐增强。这说明LPS/FFC降低线粒体膜电位,CAG能够阻止线粒体膜电位降低。2.3 透射电子显微徽(TEM)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 对照组的线粒体结构呈现正常结构。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线粒体变性肿胀、空泡化,而低,中,高剂量组没有出现上述变化。结果表明,LPS/FFC能够损伤线粒体结构,使其发生严重改变而CAG能够保护线粒体免受损伤。2.4线粒体凋亡途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 模型组的bax,细胞色素c(Cyt C),casp ase-9,caspase-3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着极显着(p<0.01)的升高,而低,中,高剂量组的这些基因与蛋白的表达水平因CAG呈剂量依赖性降低。Bcl-2作为抗凋亡基因,其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与上述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相反。这说明CAG可能通过线粒体途径来保护鸡肝原代细胞免受LPS/FFC诱导的肝细胞损伤。2.5 Cyt C在线粒体与细胞质的变化 Cyt C蛋白表达水平极显着(p<0.01)高于对照组与CAG组;LPS/FFC组线粒体中的Cyt C蛋白表达水平极显着(p<0.01)低于对照组与CAG组。这说明LPS/FFC促进Cyt C从线粒体释放进入细胞质,而CAG能够抑制线粒体释放Cyt C入胞质中。3复方甘草酸单胺通过氧化应激和MAPK途径来保护LPS/FFC诱导鸡肝原代肝细胞的损伤按前述条件,分离培养鸡原代肝细胞,以CAG低、中、高保护剂量分为0.01,0.1,和1μg/mL作为保护剂量,在LPS/FFC浓度(30+40μg/mL)下,进行以下试验。3.1 Hoechst33342/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 正常细胞呈现低蓝/低红;凋亡细胞呈现高蓝低红对照组呈现低蓝/低红,模型组呈现高蓝/低红。CAG组(浓度分别为0.01、0.1、1μg/mL)的细胞均呈现低蓝/低红。这说明LPS/FFC能够诱导肝细胞凋亡而CAG可降低LPS/FFC诱导的鸡肝细胞凋亡。3.2GSH,SOD,MDA活性的变化 模型组的SOD,GSH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极显着(P<0.01)降低,但是低,中,高剂量组会随着CAG的浓度呈剂量依赖性升高;模型组的MD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着升高(P<0.01),而低,中,高剂量组会随着CAG的浓度呈剂量依赖性降低。表明LPS/FFC通过氧化应激诱导肝细胞损伤,而CAG可能通过提高细胞抗氧化能力来保护肝细胞。3.3 MAPK凋亡途径相关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 模型组的JNK、ERK和p38基因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着极显着(P<0.01)的升高,而低,中,高剂量组会随着CAG的浓度呈剂量依赖性降低。但是,JNK、ERK和p38的蛋白表达水平在各组之间的无显着差异。模型组的磷酸化的这些蛋白的表达水平极显着(P<0.01)高于对照组。低,中,高剂量组的蛋白表达水平随CAG呈剂量依赖性降低。这说明LPS/FFC诱导的肝损伤是由MAPK通路介导,CAG可能通过MAPK通路保护肝细胞免受LPS/FFC诱导的肝损伤。3.4检测caspase-3活性的变化 模型组的caspase-3活性极显着(P<0.01)高于对照组,低,中,高剂量组的caspase-3活性会随CAG浓度呈剂量依赖性降低。这表明CAG可能通过提高细胞抗氧化能力和MAPK途径保护肝细胞免受LPS/FFC诱导的损伤。
杨婉莉[10](2018)在《苦参碱、甘草酸复方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在全球广泛流行,严重影响养猪业的发展,目前对于该病的防护主要依靠疫苗免疫,但由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易发生突变,并且存在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ADE),临床应用效果并不理想。在我国使用中药抗病毒具有悠久的历史,从中药中筛选出了具有抗病毒作用的甘草酸、苦参碱,将其组成复方,进行体外、体内试验,探讨其抗PRRSV的效果。本试验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试验一:苦参碱与甘草酸复方体外对PRRSV作用研究。按质量比将甘草酸与苦参碱配成:1:1、1:2、1:3、1:4、2:1、3:1、4:1共7种不同的复方,进行体外抗病毒试验。结果表明:各复方均能够抑制PRRSV导致的细胞病变,对PRRSV均有治疗与直接杀灭作用,且效果优于单体,但无预防作用。以苦参碱:甘草酸按质量1:4配比时在0.25mg/m L时效果最佳,在直接杀灭与治疗作用试验中,其抑制率分别是83.25%和76.95%,治疗指数为12.696。确定苦参碱:甘草酸1:4为最优复方,继续探讨药物抗PRRSV作用。发现药物介入病毒感染细胞的时间越早,效果越好,当细胞感染病毒超过24h后再用药,药物对病毒的复制没有抑制作用(P>0.05)。最优复方能使病毒的TCID50下降,在安全浓度范围内与药物浓度成正相关。试验二:苦参碱与甘草酸复方在猪体内对PRRSV作用研究。试验分为对照组与对照同居感染组、用药组与用药同居感染组。结果显示,使用PRRSV攻毒后各组猪只都出现发病症状,发病率均为100%,各组间的死亡率无显着性差异(P>0.05)。在体温、抗体试验中,对照组与用药组无明显差异(P>0.05),两同居组之间也无显着性差异(P>0.05)。从临床症状看用药组在用药后表现为急性死亡,攻毒第8d死亡率已达75%,此时对照组均未出现死亡。结果表明该复方药加快了感染PRRSV的试验猪的死亡速度,在体内没有表现出有效的抗PRRSV作用。试验三:苦参碱与甘草酸复方在猪体内对PRRSV活疫苗免疫作用的研究。试验设免疫用药组与免疫对照组、非免疫用药组与非免疫对照组4组。结果显示,使用PRRSV攻毒,免疫PRRSV活疫苗102.0TCID50的免疫对照组和免疫用药组的发病率分别为0%和20%,均未出现死亡现象,无显着性差异(P>0.05)。而未免疫直接攻毒的非免疫对照组和非免疫用药组,发病率均为100%,死亡率达到60%和80%,无显着性差异(P>0.05)。未免疫PRRSV活苗的猪发病率和死亡率显着高于免疫组(P<0.05)。试验期间各用药组与其对照组在体重、体温、PRRSV N蛋白抗体方面均差异不显着(P>0.05)。免疫期间非免疫各组的细胞因子水平之间无显着性差异,免疫用药组IL-6、IL-8、IFN-α、TNF-α炎性因子水平在免疫14d时显着高于免疫对照组(P<0.05),攻毒后非免疫用药组细胞因子水平在多个时间点显着高于非免疫对照组(P<0.05);非免疫组细胞因子水平在攻毒后多个时间点高于免疫组。结果表明,苦参碱和甘草酸复方在猪群感染PRRSV强毒株后会增强其炎性反应,促使机体产生过量的炎性因子,造成机体损伤,治疗效果不理想,其与PRRSV减毒活疫苗在猪体内没有表现出协同增强作用。
二、复方甘草酸铵注射液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复方甘草酸铵注射液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气压喷射不同浓度复方甘草酸苷对特应性皮炎样小鼠模型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前言 |
1 材料与仪器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试剂 |
1.3 实验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体外分析方法 |
2.2 体外透皮实验 |
2.3 动物造模 |
2.4 实验分组及给药 |
2.5 皮肤无创检测 |
2.6 血标本采集 |
2.7 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总IgE、IgM水平 |
2.8 皮肤标本采集 |
2.9 皮肤组织病理切片制作 |
2.10 Western blot实验免疫 |
2.11 免疫组化 |
2.12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的透皮吸收 |
3.2 AD小鼠模型的建立 |
3.3 小鼠背部皮肤无创检测 |
3.4 各组小鼠血清总IgE、IgM的变化 |
3.5 各组小鼠组织病理学改变 |
3.6 各组小鼠AQP3蛋白表达水平 |
3.7 各组小鼠FLG的表达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综述 气压喷液仪在皮肤科的临床应用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2)某动物医院2017—2018年犬病用药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来源、研究对象 |
1.1 资料来源 |
1.2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2.1 用药频度(DDDs) |
2.2 日均费用(DDDc) |
2.3 药物利用指数(DUI) |
2.4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2017—2018年药物品种使用情况 |
3.2 用药金额 |
3.2.1 2017—2018年各品种药物用药金额 |
3.2.2 用药频度结果与分析 |
3.2.3 日均费用结果与分析 |
3.2.4 药物利用指数结果与分析 |
4 讨论 |
5 结论 |
(3)加味茵陈蒿口服液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鸭病毒性肝炎研究概况 |
1.2 加味茵陈蒿口服液中单味药保肝、抗病毒作用研究 |
1.2.1 茵陈 |
1.2.2 栀子 |
1.2.3 大黄 |
1.2.4 甘草 |
1.3 中兽药口服液研究进展 |
1.3.1 中药口服液研制的一般环节及其影响因素 |
1.3.2 中兽药的质量控制标准研究 |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加味茵陈蒿口服液原料药筛选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材料 |
2.1.2 方法 |
2.2 结果 |
2.2.1 茵陈中绿原酸含量测定结果分析 |
2.2.2 栀子中栀子苷含量测定结果分析 |
2.2.3 大黄中五种蒽醌类含量测定结果分析 |
2.2.4 甘草中甘草酸含量测定结果分析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第三章 加味茵陈蒿口服液制备工艺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材料 |
3.1.2 方法 |
3.2 结果 |
3.2.1 水提制备工艺研究 |
3.2.2 醇提工艺正交试验结果 |
3.2.3 水提醇沉工艺的单因素试验结果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第四章 加味茵陈蒿口服液定性检查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材料 |
4.1.2 方法 |
4.2 结果 |
4.2.1 加味茵陈蒿口服液一般检查 |
4.2.2 薄层色谱鉴别 |
4.3 讨论 |
4.4 小结 |
第五章 加味茵陈蒿口服液含量测定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材料 |
5.1.2 方法 |
5.2 结果 |
5.2.1 加味茵陈蒿口服液中栀子苷含量测定 |
5.2.2 加味茵陈蒿口服液中大黄素含量测定 |
5.2.3 加味茵陈蒿口服液中甘草酸单铵盐含量测定 |
5.3 讨论 |
5.4 小结 |
结论 |
附录 加味茵陈蒿口服液质量标准草案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清金化痰汤及黄芩苷通过TLR4/MyD88/NF-κB/NLRP3通路抑制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中医药防治急性肺损伤的研究进展 |
1 中医对急性肺损伤的认识 |
2 急性肺损伤的病因病机 |
3 中药复方药干预急性肺损伤的研究 |
4 中药单体干预急性肺损伤的研究 |
5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急性肺损伤发病机制及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
1 病因与临床表现 |
2 病理特征 |
3 ALI的发病机制 |
4 ALI的治疗药物 |
5 结语 |
参考文献 |
实验研究 |
第一部分 清金化痰汤干预急性肺损伤的研究 |
前言 |
实验一 清金化痰汤对急性肺损伤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二 清金化痰汤对急性肺损伤大鼠TLR4信号通路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三 清金化痰汤含药血清冻干粉对BEAS-2B细胞损伤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四 质谱分析清金化痰汤及其含药血清的主要成分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黄芩苷对急性肺损伤干预作用的研究 |
前言 |
实验五 黄芩苷对LPS诱导BEAS-2B细胞损伤的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六 黄芩苷对LPS诱导BEAS-2B细胞损伤的炎症反应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七 黄芩苷对LPS诱导BEAS-2B细胞损伤的TLR4信号通路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八 黄芩苷对急性肺损伤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九 黄芩苷对急性肺损伤大鼠TLR4和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论 |
创新点 |
不足及展望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5)复方保肝注射液对犬四氯化碳肝损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1章 肝损伤的研究进展 |
1.1 肝脏及肝损伤 |
1.2 药物性肝损伤的研究进展 |
1.3 CCl_4诱导的肝损伤 |
第2章 保肝药物对肝损伤的防治进展 |
2.1 常用药物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
2.2 对CCl_4诱导的肝损伤的治疗 |
第3章 甘草酸制剂的研究进展 |
3.1 甘草及甘草酸单铵 |
3.2 甘草酸制剂的药理作用 |
3.3 甘草酸制剂对肝病的作用 |
3.4 甘草酸制剂在兽医领域的临床研究 |
第二篇 研究内容 |
第1章 犬的肝损伤造模试验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3 结果 |
1.4 讨论 |
1.5 小结 |
第2章 复方保肝注射液剂量筛选试验 |
2.1 材料 |
2.2 方法 |
2.3 结果 |
2.4 讨论 |
2.5 小结 |
第3章 靶动物的安全性评价 |
3.1 材料 |
3.2 方法 |
3.3 结果 |
3.4 讨论 |
3.5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致谢 |
(6)一例犬附红细胞体病的诊疗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材料 |
2 药品与仪器 |
2.1 主要药品 |
2.2 主要仪器 |
3 诊断 |
3.1 临床症状 |
3.2 实验室诊断 |
3.2.1 取病犬血液压片直接镜检。 |
3.2.2 犬血清生化检查。 |
3.2.3 血常规检查。 |
3.3 诊断结果 |
4 治疗 |
4.1 杀灭病原体,保护肝脏,排除黄胆,止吐 |
4.2 杀灭病原体,保护肝脏,排除黄胆,补充营养 |
4.3 巩固前期疗效,继续补充营养,促进造血 |
5 小结与体会 |
5.1 犬附红细胞体病呈隐性感染的诊断 |
5.2 犬附红细胞体病鉴定的主要依据 |
5.3 犬附红细胞体病治疗药物的分析 |
5.3.1 四环素类制剂。 |
5.3.2 肌苷。 |
5.3.3 复方甘草酸铵。 |
5.3.4 茵栀黄注射液。 |
5.3.5 血清毒净。 |
5.3.6 胃复安。 |
5.4 预防措施 |
(7)肿节风三清颗粒的药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中医药防治鸡呼吸道病的的研究概况 |
1.1.1 鸡呼吸道病的病因 |
1.1.2 鸡呼吸道病的防控 |
1.1.3 中药防治鸡呼吸道病的研究进展 |
1.2 肿节风三清颗粒处方中药研究概况 |
1.2.1 肿节风三清颗粒处方概述 |
1.2.2 肿节风三清颗粒处方中各药材研究概况 |
1.3 试验研究意义 |
第二章 肿节风三清颗粒生产工艺研究 |
2.1 试验材料 |
2.1.1 试验仪器 |
2.1.2 试验材料 |
2.2 试验方法 |
2.2.1 处方筛选方法及原则 |
2.2.2 剂型的选择 |
2.2.3 工艺筛选研究 |
2.2.4 制剂成型工艺的研究 |
2.2.5 肿节风三清颗粒中试生产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处方组成及剂型的确定 |
2.3.2 工艺筛选研究结果 |
2.3.3 制剂成型工艺的研究结果 |
2.3.4 中试研究结果分析 |
2.4 讨论 |
第三章 肿节风三清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
3.1 材料 |
3.1.1 仪器 |
3.1.2 材料 |
3.2 试验方法 |
3.2.1 肿节风三清颗粒提取物的制备 |
3.2.2 肿节风三清颗粒提取物的鉴别 |
3.2.3 肿节风三清颗粒的含量测定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肿节风三清颗粒的鉴别 |
3.3.2 肿节风三清颗粒的含量测定 |
3.4 讨论 |
第四章 初步稳定性研究 |
4.1 材料 |
4.1.1 样品 |
4.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4.2 试验方法 |
4.2.1 光照加速试验 |
4.2.2 恒温恒湿加速试验 |
4.2.3 长期稳定性试验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光照加速试验 |
4.3.2 恒温恒湿加速试验 |
4.3.3 长期稳定性试验 |
4.4 讨论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8)复方甘草胶囊的制备工艺及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第一部分 复方甘草浸膏中有效成分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甘草苷、甘草酸的含量测定 |
1 复方甘草浸膏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的含量测定 |
1.1 仪器与试药 |
1.1.1 仪器 |
1.1.2 试药与试剂 |
1.2 研究方法与研究结果 |
1.2.1 研究方法 |
1.2.2 研究结果 |
1.3 讨论 |
1.3.1 供试品的选择 |
1.3.2 确定检测波长 |
1.3.3 流动相的选择 |
1.3.4 供试品的处理 |
1.4 小结 |
2 复方甘草浸膏中甘草苷、甘草酸的含量测定 |
2.1 仪器与试药 |
2.1.1 仪器 |
2.1.2 试药与试剂 |
2.2 研究方法与研究结果 |
2.2.1 研究方法 |
2.2.2 研究结果 |
2.3 讨论 |
2.3.1 浸膏含量影响 |
2.3.2 供试品的选择 |
2.3.3 确定检测波长 |
2.3.4 流动相的选择 |
2.3.5 供试品的处理 |
2.4 小结 |
第二部分 复方甘草胶囊的制备工艺 |
1.1 仪器与材料 |
1.1.1 仪器 |
1.1.2 材料 |
1.2 方法与结果 |
1.2.1 辅料的选择 |
1.2.2 颗粒制备工艺 |
1.2.3 颗粒物理特性的考察 |
1.3 讨论 |
1.3.1 浸膏处理 |
1.3.2 辅料对比 |
1.3.3 润湿剂选择 |
1.3.4 制粒处理 |
1.4 小结 |
第三部分 复方甘草胶囊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甘草苷、甘草酸的含量测定 |
1 复方甘草胶囊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的含量测定 |
1.1 仪器与试药 |
1.1.1 仪器 |
1.1.2 试药与试剂 |
1.2 研究方法与研究结果 |
1.2.1 研究方法 |
1.2.2 研究结果 |
1.3 讨论 |
1.3.1 供试品加入量 |
1.3.2 辅料的干扰 |
1.3.3 供试品的处理 |
1.4 小结 |
2 复方甘草胶囊中甘草苷、甘草酸的含量测定 |
2.1 仪器与试药 |
2.1.1 仪器 |
2.1.2 试药与试剂 |
2.2 研究方法与研究结果 |
2.2.1 研究方法 |
2.2.2 研究结果 |
2.3 讨论 |
2.3.1 供试品加入量 |
2.3.2 辅料的干扰 |
2.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LPS联合氟苯尼考致鸡肝细胞损伤及复方甘草酸单胺保护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符号 |
引言 |
第—章 综述 |
1 内毒素对机体及细胞毒性研究 |
1.1 内毒素的简介 |
1.2 内毒素对动物的毒性 |
1.3 脂多糖致肝细胞损伤机制的研究 |
2 氟苯尼考诱导肝损伤 |
2.1 氟苯尼考药理作用及意义 |
2.2 氟苯尼考致肝损伤机理作用 |
3 细胞凋亡的研究 |
3.1 细胞凋亡过程中的特征形态学变化 |
3.2 细胞凋亡的相关途径 |
4 氧化应激及MAPK途径与肝损伤的研究 |
4.1 氧化应激对酒精肝的影响 |
4.2 氧化应激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影响 |
4.3 肝性脑病 |
4.4 丙型肝炎病毒 |
4.5 缺氧/富氧对肝细胞损伤的影响 |
4.6 MAPK途径与肝损伤的研究 |
5 护肝药的药理作用研究 |
5.1 复方甘草酸单铵的药理作用研究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LPS/FFC致鸡肝原代细胞损伤剂量及CAG保护剂量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2 结果 |
2.1 LPS联合氟苯尼考致鸡原代肝细胞损伤模型的建立 |
2.2 复方甘草酸单胺保护剂量的筛选 |
2.3 复方甘草酸单胺保护浓度的确定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LPS/FFC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肝损伤以及CAG通过该途径保护肝免受损伤 |
1 材料和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2 结果 |
2.1 肝细胞凋亡率 |
2.2 JC-1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位 |
2.3 透射电子显微镜对肝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的观察 |
2.4 线粒体途径相关的基因表达水平变化 |
2.5 线粒体途径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 |
2.6 线粒体内外cyt-c蛋白表达的变化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LPS/FFC通过氧化应激和MAPK途径诱导肝损伤以及CAG保护肝免受损伤 |
1 材料和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2 结果 |
2.1 Hoechst33342/PI双染法确定细胞凋亡 |
2.2 LPS/FFC对肝细胞中GSH,SOD和MDA活性影响及CAG的抗氧化作用 |
2.3 MAPK途径上的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 |
2.4 MAPK途径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 |
2.5 caspase-3的活性的变化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致谢 |
发表文章 |
(10)苦参碱、甘草酸复方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符号及缩写语 |
文献综述 |
1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概述 |
1.1 PRRSV的分子生物学特性 |
1.2 PRRSV的流行性概述 |
1.3 PRRSV的发病机制及免疫特性 |
1.3.1 PRRSV的发病机制 |
1.3.2 PRRSV的免疫特性 |
1.4 PRRSV的防治 |
1.4.1 PRRSV疫苗研究进展 |
1.4.2 中药抗PRRSV研究进展 |
2 苦参碱与甘草酸的抗病毒研究 |
2.1 苦参碱的抗病毒研究 |
2.2 甘草酸的抗病毒研究 |
试验一甘草酸与苦参碱复方体外对PRRSV作用研究 |
1 材料和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1.1 主要试剂 |
1.1.2 细胞与毒株 |
1.1.3 药物 |
1.1.4 主要仪器 |
1.1.5 主要溶液的配制 |
1.2 试验方法 |
1.2.1 药物的处理 |
1.2.2 药物安全浓度的测定 |
1.2.3 PRRSV半数致死量(TCID_(50))的测定 |
1.2.4 复方药体外抗PRRSV作用 |
1.2.5 最优复方对PRRSV增殖的影响 |
1.2.6 最优复方对PRRSV TCID_(50)的影响 |
1.2.7 荧光方法检测复方药对PRRSV的作用 |
1.2.8 数据处理与分析 |
2 结果 |
2.1 复方药与利巴韦林的安全浓度 |
2.2 PRRSV TCID_(50)的测定 |
2.3 复方药体外抗PRRSV作用结果 |
2.3.1 治疗作用 |
2.3.2 预防作用 |
2.3.3 直接杀灭作用 |
2.3.4 最优复方药与利巴韦林的抗PRRSV作用比较 |
2.3.5 药物体外抗PRRSV试验的治疗指数 |
2.4 最优复方对PRRSV增殖的影响 |
2.5 最优复方对PRRSV TCID_(50)的影响 |
2.6 荧光方法检测药物对PRRSV的作用 |
3 讨论 |
试验二苦参碱与甘草酸复方在猪体内对PRRSV作用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1.1 毒株 |
1.1.2 试验药物 |
1.1.3 试验动物 |
1.1.4 主要试剂 |
1.1.5 主要仪器 |
1.2 方法 |
1.2.1 动物饲养与健康监测 |
1.2.2 试验动物的分组与处理 |
1.2.3 临床症状观察 |
1.2.4 体温测量 |
1.2.5 猪群体重测定 |
1.2.6 血清抗体水平检测 |
1.2.7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临床症状观察结果 |
2.2 猪群体温变化结果 |
2.3 猪群体重变化 |
2.4 猪群抗体水平检测结果 |
3 讨论 |
试验三苦参碱与甘草酸复方在猪体内对PRRSV活疫苗免疫作用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毒株与疫苗 |
1.1.2 试验药物 |
1.1.3 试验动物及地点 |
1.1.4 主要试剂 |
1.1.5 主要仪器 |
1.2 方法 |
1.2.1 动物饲养 |
1.2.2 试验动物的分组与处理 |
1.2.3 临床症状观察 |
1.2.4 猪群体温检测 |
1.2.5 猪体重测定 |
1.2.6 血清抗体水平检测 |
1.2.7 细胞因子水平检测 |
1.2.8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临床症状观察结果 |
2.2 体温检测结果 |
2.3 猪群体重变化 |
2.4 PRRSV N蛋白抗体S/P值结果 |
2.5 细胞因子水平检测结果 |
2.5.1 IFN-α水平检测结果 |
2.5.2 IL-1β水平检测结果 |
2.5.3 IL-6水平检测结果 |
2.5.4 TNF-α水平检测结果 |
2.5.5 IL-8水平检测结果 |
3 讨论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Abstract: |
四、复方甘草酸铵注射液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气压喷射不同浓度复方甘草酸苷对特应性皮炎样小鼠模型作用的研究[D]. 张新悦. 桂林医学院, 2021(01)
- [2]某动物医院2017—2018年犬病用药情况分析[J]. 戴小华,邵文华,吴星霖,王菊梅,吾买尔江·牙合甫,郭庆勇,赵景娣.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1(03)
- [3]加味茵陈蒿口服液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研究[D]. 吕一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 [4]清金化痰汤及黄芩苷通过TLR4/MyD88/NF-κB/NLRP3通路抑制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的研究[D]. 朱长乐.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5]复方保肝注射液对犬四氯化碳肝损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D]. 陈爽. 吉林大学, 2020(08)
- [6]一例犬附红细胞体病的诊疗体会[J]. 张军. 乡村科技, 2019(25)
- [7]肿节风三清颗粒的药学研究[D]. 廖晓光. 广西大学, 2019(12)
- [8]复方甘草胶囊的制备工艺及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D]. 薛茜.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9]LPS联合氟苯尼考致鸡肝细胞损伤及复方甘草酸单胺保护机理研究[D]. 李文洋.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10]苦参碱、甘草酸复方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作用研究[D]. 杨婉莉. 河南农业大学, 20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