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的瘤型麻风一例(论文文献综述)
程军,韩一萱,汪龙,朱玲娜[1](2021)在《54例新型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了解新型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上报蚌埠市药品不良反应中心关于使用的新型抗肿瘤药物引起的54例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54例新型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中,男性多于女性,以≥51岁的老年人群为主(45例,83.3%)。涉及新型抗肿瘤药物15种,发生不良反应的新型抗肿瘤药物以利妥昔单抗最多。新型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的主要是皮肤及附件损害(19.8%)、消化系统损害(17.3%)。结论: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广泛,应重视其不良反应,保障患者安全有效使用新型抗肿瘤药物。
胡绍禹,何云婷,项惠艺,段祉屹,赵维佳,杨智[2](2020)在《以荨麻疹性血管炎为临床表现的多菌性麻风1例》文中研究说明1临床资料患者,男,31岁,因全身反复水肿性红斑、风团伴痒20天入院。20天前无明显诱因在躯干、四肢部位出现大小不一的水肿性红斑、风团,自觉轻度瘙痒,皮损约3日可消退,消退后遗留色素沉着,受热后可诱发皮损出现,无明显皮肤感觉异常。曾于10天前在当地医院就诊,具体诊治不详,病情无明显
张力[3](2016)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30例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的诊断及治疗策略,指导临床诊疗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8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确诊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HED)的30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2013年12月至2015年8月期间住院的表现为湿疹样皮损的22例进行疗效评估及随访。查阅国内外关于HED的研究进展,对该病的诊疗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30例患者中男19例,女11例,男女比为1.73:1,平均发病年龄55.07岁。病程1个月~20年,病程中位数6个月。16例误诊为“湿疹”,1例误诊为“特应性皮炎”,1例误诊为“副银屑病”。(2)发病诱因:1例食用海鲜;2例长期接触农药、装修;4例有反复染发史。余23例无明显诱因。(3)临床特征均仅有瘙痒性、无特异性皮肤损害,表现为复发性、多形性皮损。2例局限于四肢伸侧,28例泛发全身。皮损有风团、血管性水肿、浸润性红斑、丘疹、丘疱疹、斑块、结节、鳞屑、抓痕、结痂、苔藓样变、色素沉着,少有渗出、糜烂、溃疡等。(4) 17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30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绝对计数均明显升高,其中中度升高27例,重度升高3例。19例血沉、C反应蛋白升高。25例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羧酶升高,1例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升高。30例实验室检查均无寄生虫感染、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证据,影像学均无异常表现。(5)30例皮损病理均为真皮浅中层血管周围以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6)30例骨髓中嗜酸性粒细胞比值均增高,占3.0%-33.5%,未见异形细胞。(7)7例行F1P1L1-PDGFR α融合基因检测均阴性。(8)在使用抗组胺药物治疗基础上,11例单独口服小、中剂量糖皮质激素(泼尼松0.5~1mg/(kg·d))与11例小、中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如雷公藤、沙利度胺等口服治疗降低血中嗜酸性粒细胞作用起效均较快,与8例单独口服环孢素A(3-5 mg/(kg·d))治疗对比;而糖皮质激素单用或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对降低嗜酸性粒细胞作用无差异。22例表现为湿疹样皮损的患者中,三种治疗方案对皮损改善有效率均无差异。(9)随访6个月-18个月,7例糖皮质激素单用或联合免疫抑制剂的患者规律减量,维持9-18个月停药,均未见复发;7例单用环孢素A的患者规律减量,维持3-6个月停药,亦未见复发,多次复查EOS均正常。(10)7例服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用药期间出现满月脸、乏力、失眠、月经紊乱、血压升高、血糖升高等副作用;5例服用环孢素A的患者用药期间出现头痛、血压升高。药物减量或停药后副作用均可逐渐缓解。结论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易被误诊为湿疹类疾病。2、小、中剂量糖皮质激素单用或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并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维持,是目前HED首选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案。
李江辉[4](2013)在《鼻型节外NK/T细胞淋巴瘤一例并文献复习》文中认为目的:报告1例少见的鼻型节外NK/T细胞淋巴瘤,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皮肤科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该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并结合相关文献讨论其病因、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结果:该患者以双下肢结节及鼻部溃疡为主要临床表现,右大腿皮损组织病理示异形淋巴样细胞弥漫浸润,免疫组化染色:CD2(+),CD3(+). CD56(+). TIA-1(+).Grb(+).EBER(+),CD20(-).临床表现、组织病理与免疫组化改变均与文献相符,报告一致,并与类似疾病进行了鉴别,诊断成立。小结:鼻型节外NK/T细胞淋巴瘤恶性度高、易误诊、预后差,诊断有赖于常规组织病理结合分子病理技术。
张静[5](2011)在《以痴呆为突出表现的神经梅毒:系统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以痴呆为突出表现的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和预后,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结合检索Medline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对1989年至今(2010年)国内外文献中公开发表的(病例报告形式)以痴呆为突出表现的梅毒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纳入43篇文献共60例患者(59例麻痹性痴呆及1例梅毒性精神神经病),其临床特征包括:①男性多见;②多数隐匿起病;③首发症状以记忆力减退和性格改变多见;④MRI、CT以脑萎缩为主;⑤血和CSF的梅毒抗体检查阳性,也可有特殊情况;⑥确诊较困难;⑦驱梅治疗近期症状可不同程度改善;⑧缺乏远期疗效的随访资料。结论:①麻痹性痴呆和梅毒性精神神经病均可有痴呆表现;②原因不明的痴呆患者应常规行梅毒血清学及脑脊液检查;③驱梅结合对症治疗大多近期疗效好,发生脑萎缩者预后较差;④需长期随访观察其远期疗效。
高凯[6](2010)在《从吴简看孙吴时期的性比例失调和疾病人口问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996年10月,长沙市文物工作队在市中心五一广场走马楼西侧发掘的22号古井里,出土了总数约14万余枚、两百余万字的三国孙吴纪年简牍。这批简牍作为公元3世纪上半叶孙吴嘉禾年间长沙郡的一批珍贵的档案文书,真实反映的正是东吴孙权政权最为兴盛时期的现实生活、经济关系、社会交往和风俗民情等,从而为研究东吴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税赋、户籍、司法、职官等方面的制度提供了难得的第一手档案资料。由于这批简牍的数量超过了以往中国各地出土简牍的总和,所以,这次吴简的发现还是20
王一栋[7](2010)在《沙利度胺对甲型H1N1流感患者细胞因子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文中提出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细胞因子和T细胞亚群在甲型H1N1流感患者中的变化趋势,评价沙利度胺对甲型H1N1流感患者细胞因子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研究方法:观察2009年12月至2010年2月入住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ICU科的20例确诊甲型H1N1流感患者。以沙利度胺给药前氧合指数200为界限进行分组,分为氧合指数>200组和氧合指数<200组,监测两组细胞因子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1.白介素-2(IL-2):与氧合指数>200组相比,入院及治疗第一天氧合指数<200组的IL-2明显增高,P<0.05。2.白介素-4(IL-4):与氧合指数>200组相比,治疗第三天氧合指数<200组IL-4明显增高,P<0.05。3.白介素-6(IL-6):总体均数明显呈下降趋势,由27.26±27.88 pg/ml下降至1.15±0.51 pg/ml。与氧合指数>200组相比,入院及治疗第一天氧合指数<200组IL-6明显增高,P<0.05。4.白介素-10(IL-10):与氧合指数>200组相比,入院及治疗第三天氧合指数<200组IL-10明显增高,P<0.05。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总体均数明显呈下降趋势,由37.56±48.48 pg/ml下降至6.25±9.29 pg/ml。与氧合指数>200组相比,氧合指数<200组TNF-α明显增高,且P<0.05。6.总T淋巴细胞:总T淋巴细胞的总体均数明显升高,与氧合指数>200组相比,入院时氧合指数<200组总T淋巴细胞明显降低,且P<0.05。7.T辅助淋巴细胞(Th细胞):治疗第三天、第五天与入院时相比,呈明显升高趋势,P<0.05。8.T抑制淋巴细胞(Ts细胞):治疗第一天、第三天、第五天与入院时相比,呈明显升高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9.NK淋巴细胞:氧合指数>200组相比,氧合指数<200组NK淋巴细胞明显降低,治疗后第一天,第三天,第五天均有统计学意义,且P<0.05。10.Th/Ts:氧合指数<200组,治疗第五天的Th/Ts比值比第三天明显升高,P<0.05。研究结论:1.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患者(氧合指数<200)的细胞因子IL-2、IL-6、IL-10和TNF--比氧合指数>200组的高。2.甲型H1N1流感患者总T淋巴细胞和T辅助淋巴细胞水平均降低,细胞免疫功能下降;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患者的总T淋巴细胞、T辅助淋巴细胞、T抑制淋巴细胞、Th/Ts比值和NK淋巴细胞比氧合指数>200组的低。3.使用沙利度胺治疗后,致炎性因子IL-2、IL-6和TNF-a水平较前明显下降,而总T淋巴细胞、T辅助淋巴细胞和T抑制淋巴细胞水平较前明显升高。
杨潇[8](2010)在《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等在甲型H1N1流感危重患者中的变化及评价沙利度胺对甲型H1N1流感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研究方法:观察2009年12月至2010年1月入住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ICU的30例确诊甲型H1N1流感患者。以氧合指数200为界限分组,分为氧合指数>200组和氧合指数<200组,监测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根据服用沙利度胺,随机分为沙利度胺组和对照组,监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研究结果:1.红细胞沉降率(ESR):与氧合指数>200组相比(32.40±26.67mm/h),入院第一天氧合指数<200组的ESR(27.33±19.31 mm/h)减慢,P=0.012,P<0.05。2.C反应蛋白(CRP):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CRP总体均数明显呈下降趋势,由入院第一天(72.96±70.96 mg/l)下降至第四天(39.35±38.04 mg/l)。与氧合指数>200组相比(59.37±50.90 mg/l),入院第一天氧合指数<200组的CRP(82.55±81.34 mg/l)明显增高,P=0.012,P<0.05。3.与入院时相比,治疗第五天总T淋巴细胞、T辅助细胞、T抑制细胞和Th/Ts比值均升高,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相比,服用沙利度胺后患者Th/Ts升高,P=0.047,P<0.05。研究结论:1.甲型H1N1流感患者入院时ESR在28 mm/h~48mm/h之间,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患者的ESR明显减慢。2.甲型H1N1流感患者入院时CRP<77 mg/1,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患者的CRP明显升高。3.甲型H1N1流感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下降,沙利度胺可调节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使Th/Ts升高。
冯思霞[9](2010)在《吉林省手足口病流行状况及临床特征分析》文中认为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此病流行的报道。它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多数病例症状轻微,表现为手、足、臀、口腔等部位的皮疹,少数重症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干脑炎、肺水肿等并发症。有研究证实,重症病例多由EV71感染引起,致死原因主要为重症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本研究收集了吉林省手足口病的部分流行病学资料及临床资料,首次深入分析了本省的手足口病流行情况及临床特征,尤其是重症病例的高危因素,旨在提高临床工作中对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断警惕性,及时识别出重症手足口病病情恶化的早期临床征象,降低该病的病死率及后遗症发生率。通过研究发现:1、吉林省手足口病从4月份开始流行,发病高峰在7-8月份,男性发病率显着高于女性,发病年龄集中在5岁以下,尤以3岁组发病率最高。全省病例分布广泛,人口密度较高的长春地区发病人数最多,松原地区发病率最高。2、吉林省手足口病流行的病原体主要为EV71和CoxA16,引起重症病例的肠道病毒型别为EV71。3、重症患者病情恶化的早期征象包括:(1)一般情况:持续高热、皮疹不典型;(2)神经系统症状:意识障碍、眼球运动异常、抽搐、病理反射阳性、脑膜刺激征阳性,肌力或肌张力改变;(3)呼吸系统症状:呼吸浅促、呼吸节律不规整;(4)循环系统症状:心率明显增快,血压升高,末梢循环不良。白细胞、血糖、乳酸脱氢酶与α-羟基丁酸脱氢酶的升高水平与病情轻重程度有关联,随病情加重升高。
何伟[10](2009)在《云南省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生存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云南地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长期生存率(5年、10年、15年、20年),评估各相关参数与病人预后的关系,分析影响SLE患者长期存活的相关因素,为今后更好地为红斑狼疮患者服务,提高生存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自1990年1月1同~2008年6月30同期间住院的100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通过面对面调查、少部分电话咨询的方式进行随访,以获得总体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设计调查问卷,对临床或文献报道认为与生存率有关的因素进行调查随访,共对291例患者进行详细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合并症、治疗措施和实验室检查等五个方面共105项指标。所有指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逐一进行分析,再进一步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进行评估,得出与生存率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1.云南省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5年、10年、15年、20年生存率分别为95%、91%、88%、84%。2.单因素分析显示:(1)多次住院、病程长、复发诱因(为感染)、肺动脉高压、心肌炎、心律失常、心包积液、胸腔积液、消化道出血、神经系统损害、血液系统损害、肾脏损害、癫痫、精神病、CVA(新发脑血管意外)、粘膜溃疡、发热、SLEDAI评分高、感染、甲功改变、高血压、使用过冲击治疗、激素维持量较大(>25mg)、淋巴细胞降低、红细胞降低、血红蛋白降低、血小板减少、血沉加快、24小时尿蛋白升高、尿蛋白阳性、尿红细胞阳性、管型尿、尿素氮升高、尿肌酐升高、尿酸升高、C3降低、C4降低、ANA滴度升高等38项是影响生存率的危险因素。(2)文化程度高、个人收入较高、家庭收入较高、有医疗保险、定期随访、光敏、关节炎、使用免疫抑制剂等8项是生存率的保护性因素。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7个对预后有独立影响的因素:SLEDAI评分高、激素维持量(>25mg/d)、心律失常、癫痫、发热、高血压、家庭收入。其中家庭收入较高是生存率的保护性因素,其他变量的升高或存在是生存率的负性因素。[结论]1.云南省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5年、10年、15年、20年生存率分别为95%、91%、88%、84%,高于我国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接近。描述系统性红斑狼疮20年生存率在我国尚属最长,且样本量为国内单中心最大。2.云南地区影响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因素为SLEDAI评分、激素的维持量、心律失常、癫痫、发热、高血压、家庭收入(p<0.05)。其中家庭收入较高是生存率的保护性因素,其他变量的升高或存在是生存率的负性因素。3.虽然单因素分析对生存率有影响的因素不是影响生存率的独立因素,但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因及临床表现复杂,发生、发展、转归受多种因素影响,各因素间又相互影响共同作用,所以临床工作者亦应重视这些因素。
二、以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的瘤型麻风一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以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的瘤型麻风一例(论文提纲范文)
(1)54例新型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和方法 |
1资料 |
2方法 |
结果 |
1性别与年龄分布 |
2新型抗肿瘤药物用药情况 |
3新型抗肿瘤药物分类 |
4新型抗肿瘤药物具体品种及临床表现 |
5新型抗肿瘤药物ADR涉及系统及临床表现 |
6 ADR因果关系评价、程度分级及转归 |
讨论 |
(2)以荨麻疹性血管炎为临床表现的多菌性麻风1例(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2 讨论 |
(3)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30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临床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4)鼻型节外NK/T细胞淋巴瘤一例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病历资料 |
2 病例分析 |
3 鉴别诊断 |
4 讨论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5)以痴呆为突出表现的神经梅毒:系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参考文献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 文献报道60 例临床特征比较 |
综述 阿奇霉素在治疗梅毒中的应用与分析 |
参考文献 |
病例报告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瘤型麻风一例 |
附图 |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7)沙利度胺对甲型H1N1流感患者细胞因子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正文 |
引言 |
资料和方法 |
研究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研究生期间发表文章 |
致谢 |
(8)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语表 |
正文 |
引言 |
资料和方法 |
研究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
致谢 |
(9)吉林省手足口病流行状况及临床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英文缩略词 |
绪论 |
第1章 综述:手足口病研究进展 |
1.1 手足口病的病原学 |
1.2 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 |
1.3 手足口病的国内外流行趋势 |
1.4 手足口病的病理、生理学改变 |
1.5 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 |
1.6 手足口病的辅助检查 |
1.7 手足口病的诊断 |
1.8 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 |
1.9 手足口病的预防 |
1.10 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 |
1.11 参考文献 |
第2章 研究内容 |
2.1 吉林省手足口病的流行状况 |
2.2 吉林省手足口病临床特征分析 |
第3 章 结果 |
3.1 研究一的结果 |
3.2 研究二的结果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10)云南省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生存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中文摘要 |
2、英文摘要 |
3、引言 |
4、对象与方法 |
5、结果 |
6、讨论 |
7、结论 |
8、展望 |
9、参考文献 |
10、附录 |
11、文献综述 |
12、在读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13、致谢 |
四、以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的瘤型麻风一例(论文参考文献)
- [1]54例新型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 程军,韩一萱,汪龙,朱玲娜. 中国新药杂志, 2021(03)
- [2]以荨麻疹性血管炎为临床表现的多菌性麻风1例[J]. 胡绍禹,何云婷,项惠艺,段祉屹,赵维佳,杨智. 皮肤病与性病, 2020(02)
- [3]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30例临床分析[D]. 张力. 广西医科大学, 2016(02)
- [4]鼻型节外NK/T细胞淋巴瘤一例并文献复习[D]. 李江辉. 广西医科大学, 2013(S1)
- [5]以痴呆为突出表现的神经梅毒:系统分析[D]. 张静. 苏州大学, 2011(06)
- [6]从吴简看孙吴时期的性比例失调和疾病人口问题[A]. 高凯. 中国三国历史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2010
- [7]沙利度胺对甲型H1N1流感患者细胞因子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D]. 王一栋. 昆明医学院, 2010(09)
- [8]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研究[D]. 杨潇. 昆明医学院, 2010(09)
- [9]吉林省手足口病流行状况及临床特征分析[D]. 冯思霞. 吉林大学, 2010(09)
- [10]云南省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生存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D]. 何伟. 昆明医学院, 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