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桑皮纤维开发及其综合利用(论文文献综述)
刘华瑜[1](2016)在《桑皮粉添食对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实验以桑树(湖桑32)一年生枝条韧皮部(简称桑枝皮)为原料,经晒干、粗粉碎、细粉碎和超细粉碎,得到大小约为100150μm的桑皮超细粉末,简称桑皮粉,进而研究桑皮粉添食对小鼠糖尿病的预防及治疗作用。为了研究桑皮粉添食对正常饮食条件下小鼠糖尿病的预防作用,将ICR雄性小鼠(18-22 g)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2.5%、5%、10%桑皮粉添食组。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喂食普通小鼠饲料,而三个样品组喂食含不同剂量桑皮粉的普通饲料,喂养2周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对其余小鼠进行一次性尾静脉注射100 mg/kg.BW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简称STZ),在注射3天和7天后,分别禁食12 h,测小鼠血糖值,取血,处死,取肝脏和胰脏,称重。实验结果发现,桑皮粉添食能够有效抑制实验小鼠的体重下降,控制血糖升高,提高实验小鼠的抗氧化能力,并且对血脂有一定的调节保护作用。模型组小鼠糖尿病发生率达75%左右,而2.5%和5%桑皮粉实验组分别下降到66.7%和12.5%。而10%桑皮粉高剂量口服组几乎没有出现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实验还表明,桑皮粉添食还能够抑制模型小鼠中由STZ引起的胰腺损伤,保护β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并且防止PI3K,PDK1,AKT和FoxO1等胰岛素相关基因的下调,保护PI3K/AKT信号通路的正常表达。结果表明,口服桑皮粉饲料预防STZ诱导小鼠糖尿病的发生具有剂量效应,其中口服10%桑皮粉的最高剂量组几乎能够完全预防小鼠糖尿病的发生。为了探讨桑皮粉在高脂高糖饮食条件下对STZ诱导小鼠糖尿病发生的预防效果,我们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以下动物试验。ICR雄性小鼠(18-22 g)适应1周后同样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普通饲料)、高脂高糖饲料对照组、高脂高糖和STZ联合诱导的模型组以及含10%和15%桑皮粉的高脂高糖和STZ联合诱导的实验组。连续喂养三周后,禁食12小时,除正常对照组和高脂高糖对照组外,对其余三组小鼠进行一次性尾静脉注射STZ(100 mg/kg.BW),注射后小鼠继续按照原来的饲料喂养2周。实验结果表明,在高脂高糖饮食条件下小鼠的空腹血糖值与普通饲料组并无二样;但当高脂高糖饮食与注射stz进行联合处理后,这些模型小鼠的空腹血糖值很高,其2型糖尿病(t2dm)发病率远高于上述单独stz诱导的发病率(75%),几乎达到100%。当饲料中加入桑皮粉后,高脂高糖-stz联合处理的二种样品组实验小鼠其糖尿病发生率都明显下降。15%桑皮粉高剂量处理组的糖尿病发生率仅为45.45%。实验结果还同样表明,高脂高糖饲料中加入桑皮粉后同样能够有效控制小鼠的体重,抑制stz诱导后小鼠空腹血糖的升高,以及提高实验小鼠的抗氧化能力,并且对血脂有一定的调节作用。组织病理观察表明,桑皮粉的加入还能够抑制由stz引起的胰腺损伤,保护β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从基因及蛋白表达情况来看,桑皮粉的加入能够有效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中相关基因表达的下调,保护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的正常表达。因此,这些结果充分说明,在高脂高糖饮食中,桑皮粉的加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制高脂高糖的不利影响,保持小鼠体内糖代谢和脂代谢的平衡,降低高脂高糖和stz对胰岛细胞引起的损伤,从而有效降低或避免小鼠糖尿病的发生。以上二个实验已充分证实桑皮粉的添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stz-诱导的或与高脂高糖联合诱导的小鼠糖尿病的发生,为了进一步探究桑皮粉添食对糖尿病小鼠的治疗是否也具有显着的作用,本文又进行了第三次动物实验:icr雄性小鼠(12-14g)适应3天后,随机抽取15只作为正常对照组用普通饲料喂养。其余小鼠喂养高脂高糖饲料4周,然后进行一次性尾静脉注射stz(100mg/kg.bw),注射后一周,禁食10h后测其空腹血糖值,与上述二个实验一样以血糖值≥11.1mmol/l的小鼠作为诱导成功的糖尿病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模型组和三个分别含5%、10%和20%桑皮粉的添食组。用各自饲料喂养4周。实验结果表明,高脂高糖饲料和stz联合诱导的糖尿病小鼠(模型组)的体重下降严重,其空腹血糖值一直处于高位(≥20mmol/l),4周后高达25.22mmol/l,且血清胰岛素水平异常升高。添食5%、10%和20%桑皮粉后这些糖尿病小鼠的体重下降均有减缓、空腹血糖值明显下降以及胰岛素抵抗明显改善,且均呈现剂量效应。其中20%桑皮粉高剂量组的空腹血糖值降低幅度最大,血糖值降到14.77mmol/l明显低于模型组;其胰岛素水平降到16mu/l,几乎接近正常组值,明显消除了糖尿病小鼠体内的胰岛素抵抗。糖尿病小鼠体内dna氧化损伤程度严重,食用桑皮粉还能够显着降低8-羟基脱氧鸟苷(8-ohdg)水平,提高糖尿病小鼠的抗氧化能力,并且对血脂有良好的调节作用。桑皮粉添食能显着降低小鼠血清中高水平的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同时呈现剂量效应;胰腺组织切片和免疫组化观察表明,桑皮粉添食对小鼠因高脂高糖和STZ联合处理引起的胰腺损伤也有明显地修复作用。在蛋白表达水平方面,桑皮粉添食能够明显提高糖尿病小鼠肝脏和胰腺内关键代谢酶PI3K、G6Pase、NFκB、Insulin、Bax等的表达水平,促进胰岛素正常分泌,改善糖脂代谢水平。综上所述,桑皮粉添食可以显着降低由STZ诱导的小鼠糖尿病的发生率;STZ诱导配合高脂高糖饲料饲养几乎可以全部导致小鼠糖尿病的发生,高剂量桑皮粉添食几乎可以完全抵消高脂高糖的不利影响;糖尿病小鼠食用桑皮粉1个月,可以显着降低空腹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糖尿病小鼠肝脏和胰脏的损伤,并且保护相关代谢酶的正常表达。这些结果充分表明,桑皮超细粉末做为潜在的糖尿病及其迸发症的辅助治疗药物和健康食品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开发价值。
张国兵[2](2015)在《桑皮纤维、纱线的制备及果胶的提取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是世界上最先发明种桑养蚕的国家,桑树种植面积大,桑皮产量大,开发桑皮纤维能有效促进茧丝绸产业的良性发展,尤其是在保护生态环境,缓解能源紧缺等方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桑皮纤维属于天然纤维,吸湿透气性好、手感柔软、易于染色,具有一定的抗菌功能,是可持续发展的纯天然绿色环保纤维。本文采用不同方式对桑皮纤维的脱胶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碱脱胶虽然能满足粗纺要求,但工艺生产复杂长,流程长,劳动强度大,污染大不利于保护环境。酶脱胶无污染,但成本高,纤维稳定性差,有可能脱胶不彻底,最终还要辅以化学脱胶。超声波辅助微波-酶-化学联合脱胶使用微波处理,脱胶效率大大提高,并且减小了碱液浓度及用量,避免了对桑皮纤维的进一步损伤,通过正交试验分析,微波处理时间为30s、酶处理时间为4h、碱处理浓度为15%时脱胶效果较好。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热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核磁共振等设备对桑皮纤维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分析和对比,研究表明:桑皮经化学处理后,特别是经超声波辅助微波-酶-化学联合处理后,桑皮纤维的氢键结合作用、热稳定性均有所加强。桑皮纤维具有可纺性,有优异的抗菌性。对桑皮脱胶废液进行果胶的提取,对影响果胶提取的工艺因素进行单因素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提取的稳定性考虑,以盐酸稀释液作为提取液,p H值4,提取时间150min,料液比1:60工艺条件下,果胶得率最好。介绍了桑皮纤维、棉涡流混纺纱的工艺设计,利用正交试验对工艺设计进行了优化,表明采用300m/min的纺纱速度、0.6Mpa的喷嘴压力以及18mm的前罗拉到纺锭顶端的距离工艺最优。
刘杨[3](2015)在《木质素降解酶在天然纤维制取中的工艺探究》文中指出随着人们环保理念的加强和对生态制品需求的上涨,天然纤维的开发利用成为一个重要课题。现阶段,天然纤维的制取仍然有待突破,目前的天然纤维制取工艺大多采用化学药剂处理的技术路线,不仅存在成本高、耗时长、损伤纤维等问题,并且废料多,对环境污染较严重。在注重绿色环保的低碳经济时代,目前的纤维制取工艺已经很难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科技发展的速度。因此,探索低污染、低能耗的环保型工艺变得十分必要。本课题采用木质素降解酶中的漆酶为主,采取新型的天然纤维-桑皮纤维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工艺探究。首先对桑皮纤维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对比了其它天然纤维化学成分,为后序探索纤维制取工艺提供了依据。在此基础上,分别进行了漆酶单独处理桑皮、漆酶-介体处理、酶-化学处理和复配酶处理的工艺探索。得到的结论如下:(1)在酶的最适活性范围内,影响木质素去除效率的主要因素为酶处理浓度和反应时长,温度和pH影响相对较小,且在2小时内木质素去除效率变化较大,超过2小时后变化缓慢。由于桑皮中其它胶质的存在,漆酶单独处理不能完全达到纤维制取的理想要求,木质素去除效率在50%左右。(2)漆酶/介体体系去除木质素的工艺探究中发现:由于介体在漆酶降解木质素的过程中起着介导的作用,使得对比漆酶单独处理木质素的去除效果相对要好,木质素的去除效率随介体浓度的升高而增大。(3)预酸和预碱后的酶处理结果得出:当有效的去除或者降低桑皮中的胶质后再进行酶处理,木质素的去除效果会更好,预酸后的酶处理残余木质素为3.47%,残胶率24.73%,预碱后的酶处理残余木质素为3.86%,残胶率19.06%。综合考虑木质素的影响因素后,采取预处理-生物酶处理-化学处理作为实验方案,最优工艺为预酸浓度1g/L,酶处理时间3h,酶处理浓度20%,碱处理浓度9g/L。所制取的纤维残余木质素为2.31%,去除率达76.97%,残胶率为9.36%。(4)果胶酶和木聚糖酶单独处理桑皮纤维,再利用果胶酶和木聚糖酶与漆酶进行复配,利用复配酶处理桑皮纤维。结果显示:复配酶去除木质素效率比任何单一酶处理效率要高,实验中复配酶用量比和酶处理时长为工艺的主要影响因素。利用漆酶和果胶酶的复配最优工艺,木质素的去除效率达到70.39%;利用漆酶和木聚糖酶的复配最优工艺使,木质素的去除效率达到78.83%。相比于酶-化学处理工艺制得的纤维长度长,细度相对较粗。
陈祥平,方佳,李乔兰,谭天富,张勇[4](2013)在《桑皮纤维及其纺织品开发研究》文中指出为了更有效地开发桑皮纤维及其制品,通过剖析桑皮纤维的成分、结构和性能,对桑皮纤维及其纺织品的研发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桑皮原料的化学成分、微观形态结构和物理性能,以及桑树品种对桑皮品质的影响,从桑皮脱胶工艺、脱胶后整理工艺设备、开松油剂、开松工艺设备,全面介绍了桑皮纤维的制取和桑皮纤维的研发。针对实践中的主要问题,提出利用废弃桑枝规模化开发桑皮纤维及纺织产品,尚需在纤维加工技术、桑树品种选育,以及结合纤维制取开展果胶、木质素、粘胶纤维等桑枝条综合利用方面拓展研究思路,使桑枝废弃资源获得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徐曙,瞿才新,周彬,郝荣耀[5](2011)在《桑皮纤维的脱胶工艺参数优化》文中研究指明介绍了采用微波-超声波-生物酶-化学方法对桑皮纤维进行脱胶的工艺;选取工艺过程中微波处理时间、超声波频率及碱性果胶酶处理时间作为分析对象,进行组合试验,提取桑皮纤维,并对纤维性能进行测试,利用正交试验设计对脱胶方案进行优选,选出最优方案为:微波处理时间为0.5min、超声波处理频率为30 kHz、酶处理时间为4 h。
瞿才新,毛雷[6](2011)在《18.2tex桑皮纤维/粘胶基甲壳素纤维混纺纱的开发》文中认为介绍了18.2tex桑皮纤维/粘胶基甲壳素纤维50/50混纺保健纱开发的工艺要点。通过分析桑皮纤维和粘胶基甲壳素纤维的物理性能特点,选择适当的纤维混合方案,并制定了纺纱工艺流程,进行了工艺参数的设计和优选,纱线具有护肤、抗菌等保健功效。
刘琳[7](2011)在《桑枝皮纤维素纳米晶须的制备及其增强再生蚕丝蛋白纤维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天然桑蚕丝是一种综合性能优异的生物质蛋白纤维,其织物光泽华丽、透气性好、质地柔软、手感好、穿着舒适,几千年来一直作为一种高档的纺织原料而闻名于世。作为天然高分子纤维的桑蚕丝,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能和优异的纤维特性一直是众多学者人工模拟纺制所追求的目标。然而在人们对蚕丝的溶解、再生蛋白原液的种类和浓度、凝固浴以及后处理等纺丝条件进行了一系列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后,所得再生丝纤维的力学强度仍然无法与天然蚕丝相媲美。另一方面,纤维素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含量最多的天然生物质原料,它来源丰富、质轻价廉、生物相容性好、可生物降解;而纤维素纳米晶须(Cellulose nanowhisker, CNW)是一种源于纤维素的纳米单晶体,其杨氏模量和抗张强度比纤维素有指数级增长,分别高达150 GPa和10 GPa左右,且其长径比大,表面含有大量羟基。因此,CNW作为聚合物基质的增强体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本论文针对目前人工纺制再生丝蛋白纤维力学强度差的问题,以蚕桑业的废弃资源——桑枝皮和废蚕茧为主要原料,首先从桑枝皮中提取桑枝皮纤维素并制备纤维素纳米晶须,再将其与废弃茧丝的丝素蛋白(Silk fibroin, SF)溶液相混合,制备高浓度的再生丝素蛋白/纤维素纳米晶须(SF/CNW)混合溶液作为纺丝液,利用自制的纺丝设备,以甲醇为凝固浴,湿法纺丝制备纤维素纳米晶须增强再生蚕丝蛋白纤维。研究了纤维素纳米晶须增强再生蚕丝蛋白纤维形成过程中聚集态结构的变化,考察了纳米晶须的引入对再生蚕丝蛋白复合纤维结构、性能的影响,以及晶须与丝素蛋白基质间的相互作用,初步探讨了纳米晶须对再生蚕丝纤维的增强机制,对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为制备高性能的新型纺织材料提供科学依据;另外,在纤维素纳米晶须制备过程中,为实现桑枝皮纤维的清洁化生产及废弃桑枝皮的高值化利用,采用酸抽—碱煮两步法从桑枝皮中先提取副产物——果胶,再采用二次碱煮提取桑枝皮纤维,并对碱煮脱胶废液进行回收处理,提高桑蚕业资源利用附加值并降低脱胶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二次污染。采用酸抽—碱煮两步法从桑枝皮中先后提取出桑枝皮果胶和纤维素,所得果胶具有不同的酯化度;桑枝皮纤维经硫酸水解制得的纤维素晶须呈纳米级棒状,长度约为300~400 nm,直径约为20 nm,其结晶度高达86.4%,表现出不同于普通纤维素的热分解行为,具有低温和高温两个热分解阶段,最高热分解温度达567℃,纤维素纳米晶须大的长径比、高的结晶度和热稳定性显示了其作为聚合物基质增强体的巨大潜力。通过对再生丝素蛋白溶液浓度可纺性研究发现,当浓度为27%左右时,再生丝素蛋白溶液具有良好的可纺性,初生纤维表面和截面形貌最佳,综合力学性能最好;确定了27%为SF/CNW混合液的纺丝浓度,不同比例SF/CNW混合液流变特性研究表明,混合溶液呈切力变稀型流体特性,且在较低剪切速率时,较小的速率改变,即会引起表观黏度的明显下降,因此剪切速率应控制在表观黏度变化比较稳定的初始阶段,随着纺丝液中CNW含量由1%增加至7%,SF/CNW混合液的表观黏度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其流动特性指数n变小,结构黏度指数△η变大,因此应控制CNW含量低于7%;混合液表观黏度对温度和时间稳定性研究表明,SF/CNW混合液表观黏度在5-25℃范围内保持稳定,当温度超过25℃时,混合溶液黏度开始下降,且存放5d仍可以保持其流变学特性稳定。在优化的纺丝工艺条件下,成功制备了力学强度优异的纤维素纳米晶须增强再生蚕丝蛋白纤维,且力学强度随着CNW含量的增加而升高,当CNW含量为5%时,再生丝纤维的力学性能达到最佳,其杨氏模量、拉伸强度分别达到28.84GPa、728.51 MPa,是天然桑蚕丝的1.8倍和1.5倍,而断裂伸长率为20.3%,与天然桑蚕丝相近。通过对纤维素纳米晶须增强再生蚕丝蛋白纤维形成过程中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研究发现,经60℃热空气拉伸处理的再生纤维具有较好的结晶性和分子取向;纤维素纳米晶须在丝素蛋白基质中均匀分散,纳米晶须与基体之间存在强的界面结合;动态热机械分析也表明,由于纤维素纳米晶须的加入,限制了其附近丝素蛋白无定形区分子链的自由运动,在CNW分散相和SF连续相之间形成了界面相互作用,显着提高了再生丝纤维的储能模量,从而使其玻璃化转变温度升高。在丝素蛋白基质中引入引入长径比大、结晶性好、强度高的纤维素纳米晶须,显着提高了再生蚕丝蛋白复合纤维的力学强度和热稳定性,说明利用纳米晶须改善人工纺制再生蚕丝蛋白纤维的力学性能,是十分有效的。再生蚕丝纤维的优良性能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通过探明纤维素晶须增强蚕丝纤维的凝聚态形成过程、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以及晶须——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等,提出了晶须分散相与丝素蛋白连续相之间形成微界面区,在后拉伸过程中,丝蛋白纤维分子链规整性进一步调整,纤维状晶须沿纤维轴向排列的增强机制,这对功能高分子纤维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本论文是蚕桑业废弃物的再加工、循环利用,使其物尽其用,延长了蚕桑产业链,对实现农民增收、保护环境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且符合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
曹静[8](2011)在《桑枝皮羧甲基纤维素钠的制备及其表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桑枝皮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天然再生资源。本研究以桑枝皮为原料,采用100°C高温常压二次碱煮脱胶以及漂白工序,制得了桑枝皮纤维,其中α-纤维素含量为96.14%。化学脱胶后的桑皮纤维中,半纤维素、果胶和木质素等杂质的含量已经非常低了,FT-IR和XRD的结果也证明了脱胶过程中这些杂质的去除。随后对桑枝皮纤维素进行碱化、醚化,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了制备羧甲基纤维素钠(CMC)的最佳制备工艺。本实验通过调节醚化温度等工艺条件制备了取代度在0.51.0之间的桑枝皮羧甲基纤维素钠,并根据行业标准QB/T 2318-2007《牙膏用羧甲基纤维素钠》检测了CMC的理化指标。FT-IR谱图表明纤维素分子的羟基与氯乙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分子中的部分羟基氢被羧甲基所取代。因此,CMC的晶体结构与纤维素也有所差别,热分解温度为320°C,低于纤维素的380°C,但是仍然高于300°C,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能。由此看来,桑枝皮纤维可以作为一种富含纤维素的原料。黏度是CMC最重要的技术指标之一,其数值与产品取代度、浓度及时间、剪切速率等因素有关。而这些参数的改变也将会对其应用过程中的稳定性产生影响。本文研究分析了取代度、浓度、时间、pH值、盐浓度等对CMC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桑枝皮制得的CMC水溶液呈假塑性流体特性,其黏度随产品取代度、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且黏度较高,长时间内可保持黏度稳定。pH=8时,黏度达到最大值,盐黏比随NaCl含量的增加而降低,浓度大于6%时有所回升。由于高取代CMC分子链上取代基分布更均匀,在盐溶液中黏度下降程度小,其抗盐性较好。高取代度CMC(DS=0.97)的酸黏比随着NaCl含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AVR值在NaCl的浓度为4%左右时达到最大值。各项检测结果显示,用桑枝皮制备的CMC能够达到日用化工中的洗涤剂、牙膏以及纺织品生产应用的标准,可以作为替代棉短绒制备CMC的原料。在造纸工业中,CMC可加入纸浆内有效提高纸页的物理强度。因为纤维带负电荷,于是CMC应用时需要通过其它阳离子助剂才能吸附到纤维的表面,本实验选用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与取代度为0.97和0.52的桑枝皮CMC共同使用。结果表明,DS=0.97的桑枝皮CMC样品增强效果比DS=0.52的要好,加入量为0.8 (w/w)%时抗张指数最大,为51 N·m/g;加入量为绝干浆的0.4 (w/w)%的纸页伸长率从纯纸浆的2.35 %增加到2.74 %。高取代度CMC与CPAM共同使用,加入量为绝干浆的0.8(w/w)%时,耐破度提高最多;加入0.4 (w/w)% CMC时,撕裂度和耐折度增加最大。低取代度CMC样品增强效果较差一些。
李荣吉[9](2010)在《桑皮纳米纤维素晶须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文中认为桑树韧皮是一种极具利用价值的新型天然资源,在本实验中,采用预处理—130°C高温高压碱煮—漂白三道工序,制得了桑皮纤维,随后通过64 wt%的硫酸水解30 min制得了桑皮纤维素纳米晶须悬浮液。根据GB5889-86《苎麻化学成分定量分析方法》分析了脱胶前后桑皮纤维中各化学组成成分的含量,发现脱胶后的桑皮纤维中,半纤维素、果胶和木质素等杂质的含量已经非常低了,FT-IR和XRD的结果也证明了脱胶过程中这些杂质的去除。同时因为在酸解中纤维素的无定形部分被水解,而释放出了纤维素单晶,最后制得的纤维素纳米晶须的结晶度高达73.4%。但是因为在水解中纤维素分子上接上了磺酸基团,因而纤维素纳米晶须的热稳定性要比桑皮纤维差很多,而且经历了低温分解和高温分解两个阶段。这种纤维素晶须的用途非常广泛,可以作为一种增强剂、也可以在药品或光学器件中作为一种添加剂。将桑皮纤维素纳米晶须来作为经过聚乙二醇增塑后的丝素膜的增强剂,最后制得了一种兼有较好的拉伸强度和柔韧性的丝素复合膜。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到纤维素晶须均匀地分散在丝素基质中,但是当晶须的含量为15 wt%时,纳米粒子出现了部分团聚。FT-IR和XRD结果表明,聚乙二醇和纤维素晶须的加入诱导了丝素蛋白的二级结构的转变,力学拉伸测试表明,在较低的晶须含量下,随着纤维素晶须含量的增加,丝素复合膜的拉伸强度不断增加,断裂应变不断减小。动态机械分析(DMA)表明,刚性的纤维素晶须与丝素基质的作用限制了无定形区的丝素多肽链在玻璃化转变时的自由运动。最后,研究了MG-63细胞在这种生物复合膜上的黏附和增殖情况,发现加入了聚乙二醇和桑皮纤维素纳米晶须后,改变了丝素复合膜的表面微观形貌等表面性能,使得纳米复合膜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冯建永[10](2009)在《桑皮纤维的研究现状及应用》文中指出文章首先研究了我国桑树的丰富资源和进行桑皮纤维开发的经济效应分析,得出了乐观的结论。接着论述了桑皮纤维的研究历史及现状,分析了桑皮纤维的形态结构、分子结构和优良的可纺性能。探讨了桑皮纤维的提取方法及工艺、产品开发及染色过程。
二、桑皮纤维开发及其综合利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桑皮纤维开发及其综合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1)桑皮粉添食对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的预防和治疗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前言 |
2. 主要化学成分 |
2.1 黄酮类化合物 |
2.2 茋类化合物 |
2.3 多糖 |
2.4 香豆素类化合物 |
2.5 生物碱 |
2.6 蛋白质与氨基酸 |
2.7 维生素类 |
2.8 矿质元素 |
2.9 其他活性物质 |
3. 分离与鉴定方法 |
3.1 有机溶剂提取 |
3.2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
3.3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
4. 药理作用 |
4.1 降血糖 |
4.2 降血脂 |
4.3 降血压 |
4.4 抗氧化 |
4.5 抑制酪氨酸酶活性 |
4.6 抗菌消炎 |
4.7 抗溃疡 |
4.8 抗肿瘤 |
4.9 免疫调节 |
4.10 抗过敏 |
4.11 凝集作用 |
4.12 抗癫痫 |
4.13 神经保护 |
4.14 保肝 |
4.15 其他活性及用途 |
5. 小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桑皮粉添食对小鼠糖尿病的预防作用 |
一、桑皮粉添食对小鼠糖尿病的预防作用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3.1 对体重的影响 |
3.2 对血糖的影响 |
3.3 对器体系数的影响 |
3.4 对血脂的影响 |
3.5 对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3.6 胰腺组织切片观察 |
3.7 胰腺中Insulin的表达 |
3.8 对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二、桑皮粉添食对高脂高糖饮食和STZ诱导的小鼠糖尿病的预防作用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3.1 对体重的影响 |
3.2 对血糖的影响 |
3.3 对糖尿病发生率的影响 |
3.4 对血清胰岛素的影响 |
3.5 对器体系数的影响 |
3.6 对血脂的影响 |
3.7 对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3.8 胰腺组织切片观察 |
3.9 对PI3K/AKT信号通路基因表达的影响 |
3.10 对PI3K/AKT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表达的影响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桑皮粉添食对糖尿病小鼠的治疗作用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3.1 对体重的影响 |
3.2 对血糖的影响 |
3.3 对血清胰岛素的影响 |
3.4 对 8-OHdG的影响 |
3.5 对器体系数的影响 |
3.6 对血脂的影响 |
3.7 对肝功能的影响 |
3.8 对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3.9 胰腺组织切片观察 |
3.10 胰腺中胰岛素的表达 |
3.11 对肝脏中关键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
3.12 对胰腺中关键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基金资助 |
致谢 |
(2)桑皮纤维、纱线的制备及果胶的提取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桑树资源分布及综合利用 |
1.1.1 桑树资源分布 |
1.1.2 桑树的综合利用 |
1.2 桑皮纤维的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的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的研究现状 |
1.3 开发桑皮纤维的意义和目的 |
1.4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1 研究主要内容 |
1.4.2 课题前景 |
第二章 桑皮纤维的制备 |
2.1 水沤、机械捶打制备法 |
2.2 化学制备法 |
2.2.1 试验材料 |
2.2.2 试验内容 |
2.2.3 试验分析 |
2.3 酶制备法 |
2.3.1 试验材料 |
2.3.2 试验内容 |
2.3.3 试验分析 |
2.4 超声波辅助微波-酶-化学联合制备法 |
2.4.1 试验材料 |
2.4.2 试验内容 |
2.4.3 试验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桑皮纤维的结构及性能分析 |
3.1 桑皮纤维的化学成分分析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方法 |
3.1.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3.2 桑皮纤维的形貌结构 |
3.2.1 试验材料 |
3.2.2 试验方法 |
3.2.3 结果与分析 |
3.3 桑皮纤维的分子结构 |
3.3.1 试验材料 |
3.3.2 试验方法 |
3.3.3 结果与分析 |
3.4 桑皮纤维的超分子结构 |
3.4.1 试验材料 |
3.4.2 试验方法 |
3.4.3 结果与分析 |
3.5 桑皮纤维的可纺性 |
3.5.1 试验材料 |
3.5.2 试验方法 |
3.5.3 结果与分析 |
3.6 桑皮纤维的抗菌性能 |
3.6.1 试验材料 |
3.6.2 试验方法 |
3.6.3 结果与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桑皮纤维-棉涡流混纺纱的工艺设计 |
4.1 纺纱方案的确定 |
4.1.1 混合方法以及混纺比的控制 |
4.1.2 生产工艺流程及设备的选用 |
4.2 原料性能与原料预处理 |
4.3 纱线性能检测设备、质量指标及相关标识 |
4.4 前纺生产工艺设计与技术措施 |
4.4.1 开清棉工序 |
4.4.2 梳棉工序 |
4.4.3 并条工序 |
4.5 喷气涡流纺的工艺设计及优化 |
4.5.1 喷气涡流纺工艺 |
4.5.2 工艺的优化 |
4.6 最终成纱性能分析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桑皮果胶的提取与应用 |
5.1 果胶提取 |
5.1.1 果胶提取的试验材料 |
5.1.2 桑皮果胶提取试验方法 |
5.2 桑皮果胶提取试验与分析 |
5.2.1 pH值不同对提取果胶重量的影响 |
5.2.2 提取时间不同对提取果胶重量的影响 |
5.2.3 不同料液比对提取果胶重量的影响 |
5.3 桑皮果胶溶液的粘度性能研究 |
5.3.1 试验材料 |
5.3.2 粘度测试方法 |
5.3.3 试验结果分析 |
5.4 纯棉织物果胶整理防辐射性能研究 |
5.4.1 试验材料 |
5.4.2 试验方法 |
5.4.3 结果与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3)木质素降解酶在天然纤维制取中的工艺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木质素降解酶的来源和特性 |
1.2.1 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 |
1.2.2 锰过氧化物酶(MnP) |
1.2.3 漆酶(Laccase) |
1.3 木质素降解酶在纺织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
1.4 天然纤维木质素去除工艺研究现状 |
1.5 桑皮纤维研究现状 |
1.6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
1.7 研究内容 |
2 实验材料、设备和方法简介 |
2.1 实验原料 |
2.2 实验试剂、药品和设备 |
2.3 实验方法 |
2.3.1 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制备 |
2.3.2 桑皮化学成分定量分析方法 |
2.3.3 单纤维性能测试方法 |
3 漆酶去除桑皮木质素效果研究 |
3.1 引言 |
3.2 原料成分分析 |
3.3 实验方案 |
3.3.1 预实验 |
3.3.2 漆酶单独处理去除木质素工艺探索 |
3.3.3 漆酶/介体体系去除木质素 |
3.4 本章小结 |
4 化学-漆酶联合去除木质素工艺优化 |
4.1 引言 |
4.2 预酸-漆酶联合工艺探索 |
4.2.1 预酸处理成分分析 |
4.2.2 预酸-漆酶处理成分分析 |
4.2.3 预酸-漆酶处理各因素综合影响的对比实验 |
4.3 预碱-漆酶联合工艺探索 |
4.3.1 预碱处理成分分析 |
4.3.2 预碱-漆酶处理成分分析 |
4.3.3 浸碱后漆酶处理工艺探索 |
4.4 生物-化学联合去除木质素工艺探索 |
4.4.1 正交试验的设计与结果分析 |
4.4.2 正交试验的验证 |
4.5 本章小结 |
5 复配生物酶去除木质素工艺探索 |
5.1 引言 |
5.2 果胶酶单因子试验 |
5.2.1 温度对纤维的影响 |
5.2.2 果胶酶用量的影响 |
5.2.3 pH 值对纤维的影响 |
5.2.4 时间的影响 |
5.3 木聚糖酶单因子试验 |
5.3.1 温度对纤维的影响 |
5.3.2 木聚糖酶用量的影响 |
5.3.3 pH 值的影响 |
5.3.4 时间的影响 |
5.4 漆酶、果胶酶复配工艺探索 |
5.4.1 复配比探索性实验 |
5.4.2 正交实验 |
5.5 漆酶、木聚糖酶复配工艺探索 |
5.5.1 漆酶、木聚糖酶复配比探索性实验 |
5.5.2 正交实验 |
5.6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附录 |
(4)桑皮纤维及其纺织品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桑皮原料 |
1.1 桑皮纤维特性 |
1.1.1 桑皮的化学成分 |
1.1.2 桑皮纤维的形态结构 |
1.1.3 桑皮纤维的物理性能 |
1.2 桑树品种对桑皮纤维品质的影响 |
2 桑皮纤维生产工艺 |
2.1 制备工艺与产品特性 |
2.2 脱胶 |
2.2.1 化学脱胶 |
2.2.2 生物脱胶 |
2.2.3 生物化学联合脱胶 |
2.3 脱胶后整理 |
2.3.1 打洗开纤除杂 |
2.3.2 浸油增柔 |
2.4 桑皮纤维精干品开松 |
3 桑皮纤维产品开发 |
3.1 纺纱 |
3.2 织造 |
3.3 染色 |
4 存在的问题与开发思路 |
4.1 纤维长度 |
4.2 制纤成本 |
4.3 原料品质 |
4.4 研发队伍 |
5 结语 |
(5)桑皮纤维的脱胶工艺参数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脱胶工艺 |
1.1 原料 |
1.2 试剂 |
1.3 仪器 |
1.4 脱胶工艺流程 |
1.5 主要工艺 |
1.5.1 微波处理[8] |
1.5.2 (超声波辅助) 碱煮[8] |
1.5.3 碱性果胶酶处理[1, 9] |
2 试验方案优化 |
2.1 正交表的设计[10-11] |
2.2 试验分析及最佳方案确定 |
3 结 语 |
(6)18.2tex桑皮纤维/粘胶基甲壳素纤维混纺纱的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1 原料性能 |
1.1 桑皮纤维 |
1.2 甲壳素纤维 |
2 工艺流程与纺纱工艺特点 |
2.1 工艺流程 |
2.2 各工序工艺特点 |
2.2.1 清棉工序 |
2.2.2 梳棉工序 |
2.2.3 并条工序 |
2.2.4 粗纱工序 |
2.2.5 细纱工序 |
2.2.6 络筒工序 |
3 结语 |
(7)桑枝皮纤维素纳米晶须的制备及其增强再生蚕丝蛋白纤维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桑枝皮的化学组成及其应用研究 |
1.1.1 桑枝皮的化学组成 |
1.1.1.1 纤维素 |
1.1.1.2 果胶 |
1.1.1.3 半纤维素 |
1.1.1.4 木质素 |
1.1.1.5 脂蜡质 |
1.1.1.6 灰分 |
1.1.2 桑枝皮的应用研究 |
1.1.2.1 桑枝皮纸 |
1.1.2.2 桑枝皮纤维 |
1.1.2.3 其他 |
1.2 纤维素纳米晶须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
1.2.1 纤维素纳米晶须的制备 |
1.2.2 纤维素纳米晶须的性能及应用 |
1.2.2.1 纤维素纳米晶须的表面效应 |
1.2.2.2 纤维素纳米晶须的流变学特性 |
1.2.2.3 纤维素纳米晶须的机械性能 |
1.2.2.4 纤维素纳米晶须的应用 |
1.3 蚕丝蛋白的组成、结构及其研究现状 |
1.3.1 蚕丝蛋白的组成及化学结构 |
1.3.2 蚕丝蛋白的物理性能 |
1.3.3 天然蚕丝的纺制过程 |
1.3.4 再生蚕丝蛋白纤维的湿法纺制 |
1.4 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内容、特色与创新之处 |
1.4.1 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
1.4.2 论文研究内容 |
1.4.3 特色与创新之处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桑枝皮纤维提取工艺设计 |
2.1 实验仪器与材料 |
2.2 桑枝皮化学成分定量分析 |
2.3 结果与讨论 |
2.4 桑枝皮纤维提取工艺设计 |
2.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桑枝皮纤维素的提取及其纳米晶须的制备 |
3.1 实验仪器及材料 |
3.1.1 实验仪器 |
3.1.2 实验材料 |
3.1.3 试剂配方 |
3.1.4 标准曲线的制作 |
3.2 桑枝皮果胶的提取及其理化性质研究 |
3.2.1 桑枝皮果胶酸抽提醇沉析工艺研究 |
3.2.1.1 桑枝皮果胶酸提取工艺及单因素实验 |
3.2.1.2 桑枝皮果胶醇沉析工艺及单因素实验 |
3.2.1.3 提取果胶半乳糖醛酸含量测定方法 |
3.2.1.4 果胶得率测定方法 |
3.2.2 果胶理化性质研究 |
3.2.2.1 果胶产品外观及水溶性 |
3.2.2.2 果胶干燥失重、灰分、盐酸不溶物 |
3.2.2.3 果胶酯化度 |
3.2.2.4 总半乳糖醛酸含量测定 |
3.2.2.5 中性糖含量测定 |
3.2.2.6 果胶溶液流变性 |
3.2.2.7 果胶红外光谱分析 |
3.3 桑枝皮纤维素的提取及其纳米晶须的制备 |
3.3.1 桑枝皮纤维素的提取 |
3.3.2 纤维素纳米晶须(CNW)的制备 |
3.3.3 结构表征 |
3.4 脱胶废液中各组分的回收 |
3.4.1 废水的活性炭脱色 |
3.4.2 果胶和半纤维素沉淀 |
3.4.3 果胶和半纤维素的分离 |
3.4.4 木质素的分离 |
3.4.5 酒精回收 |
3.4.6 回收组分得率测定方法 |
3.4.7 回收组分性能测试 |
3.5 结果与分析 |
3.5.1 咔唑比色法标准曲线 |
3.5.2 桑枝皮果胶酸提取工艺研究 |
3.5.2.1 酸浓度对半乳糖醛酸含量的影响 |
3.5.2.2 提取时间对半乳糖醛酸含量的影响 |
3.5.2.3 料液比对半乳糖醛酸含量的影响 |
3.5.3 桑枝皮果胶醇沉析工艺研究 |
3.5.3.1 异丙醇用量对果胶得率的影响 |
3.5.3.2 异丙醇浓度对果胶得率的影响 |
3.5.3.3 沉析时间对果胶得率的影响 |
3.5.4 果胶理化性质研究 |
3.5.4.1 桑枝皮果胶色泽和水溶性 |
3.5.4.2 桑枝皮果胶理化性质 |
3.5.4.3 果胶中性糖组成分析 |
3.5.4.4 果胶溶液流变性 |
3.5.4.5 果胶的FTIR光谱分析 |
3.5.5 桑枝皮纤维素的提取 |
3.5.6 纤维素纳米晶须的制备 |
3.5.6.1 纤维素纳米晶须的形貌观察 |
3.5.6.2 酸碱处理对纤维素纳米晶须化学结构的影响 |
3.5.6.3 酸碱处理对纤维素纳米晶须晶体结构的影响 |
3.5.6.4 酸碱处理对纤维素纳米晶须热稳定性的影响 |
3.5.7 脱胶废液中各组分的回收 |
3.5.7.1 各回收组分得率及纯度测定 |
3.5.7.2 各回收组分结构分析 |
3.5.7.3 脱胶废液处理前后各物理指标测定 |
3.6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再生丝素蛋白/纤维素纳米晶须纺丝原液的制备及可纺性研究 |
4.1 实验仪器与材料 |
4.1.1 实验仪器 |
4.1.2 实验材料 |
4.2 再生丝素蛋白纤维的纺丝工艺研究 |
4.2.1 高浓度再生丝素蛋白水溶液的制备 |
4.2.2 再生丝蛋白纤维的纺丝工艺 |
4.2.3 形貌和力学性能检测 |
4.3 再生丝素蛋白/纤维素纳米晶须混合液的可纺性研究 |
4.3.1 SF/CNW混合纺丝液的制备 |
4.3.2 SF/CNW混合纺丝液的可纺性研究 |
4.4 结果与分析 |
4.4.1 再生丝素蛋白纤维的纺丝工艺 |
4.4.1.1 再生丝素蛋白水溶液的制备 |
4.4.1.2 再生丝素蛋白溶液浓度对其可纺性的影响 |
4.4.1.3 纺丝液浓度对再生丝素蛋白纤维形貌的影响 |
4.4.1.4 挤出速率对再生丝素蛋白纤维形貌的影响 |
4.4.1.5 纺丝液浓度对再生丝素蛋白纤维力学性能的影响 |
4.4.2 SF/CNW混合溶液的可纺性研究 |
4.4.2.1 SF/CNW混合溶液的流变特性 |
4.4.2.2 温度对SF/CNW混合液表观黏度的影响 |
4.4.2.3 存放时间对表观黏度的影响 |
4.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纤维素纳米晶须增强再生蚕丝蛋白纤维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5.1 实验仪器与材料 |
5.1.1 实验仪器 |
5.1.2 实验材料 |
5.2 纤维素晶须增强再生丝素蛋白纤维(SF/CNW)的纺制 |
5.2.1 高浓度SF/CNW混合纺丝液的制备 |
5.2.2 SF/CNW再生丝纤维的纺制 |
5.3 SF/CNW再生丝纤维的形貌和性能分析 |
5.3.1 SF/CNW再生丝纤维的形貌分析 |
5.3.2 SF/CNW再生丝纤维的化学结构 |
5.3.3 SF/CNW再生丝纤维的聚集态结构 |
5.3.4 SF/CNW再生丝纤维的取向结构 |
5.3.5 SF/CNW再生丝纤维的热性能分析 |
5.3.6 SF/CNW再生丝纤维的力学性能测试 |
5.3.7 SF/CNW再生丝纤维的动态热机械分析(DMA) |
5.4 结果与讨论 |
5.4.1 SF/CNW再生丝纤维的形貌 |
5.4.2 SF/CNW再生丝纤维的化学结构 |
5.4.3 SF/CNW再生丝纤维的聚集态结构 |
5.4.4 SF/CNW再生丝纤维的分子链取向 |
5.4.5 SF/CNW再生丝纤维的热稳定性 |
5.4.6 SF/CNW再生丝纤维的力学性能 |
5.4.7 SF/CNW再生丝纤维的动态热机械分析 |
5.5 CNW增强SF/CNW再生丝纤维的机理初探 |
5.6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研究成果 |
致谢 |
(8)桑枝皮羧甲基纤维素钠的制备及其表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开题的目的、意义 |
1.2 羧甲基纤维素钠( CMC ) 及其应用 |
1.2.1 CMC 的性质 |
1.2.1.1 CMC 的物理性质 |
1.2.1.2 CMC 的化学性质 |
1.2.2 CMC 的反应原理 |
1.2.3 CMC 的制备 |
1.2.4 羧甲基纤维素钠的研究现状 |
1.2.5 CMC 的应用 |
1.2.5.1 石油、天然气工业 |
1.2.5.2 应用于建筑、涂料、陶瓷工业 |
1.2.5.3 食品加工业 |
1.2.5.4 日用化学工业 |
1.2.5.5 造纸、纺织印染及其他行业 |
1.2.6 CMC 的市场现状 |
1.3 桑枝皮纤维( Mulberry Bark Fibers ) 及其应用 |
1.3.1 桑枝皮纤维 |
1.3.1.1 桑枝皮纤维的性能 |
1.3.1.2 桑枝皮的化学成分 |
1.3.2 桑枝皮纤维开发现状 |
第二章 桑枝皮CMC 的制备 |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2.1.2 桑枝皮纤维素( Mulberry Bark Cellulose ) 的提取 |
2.1.3 桑枝皮羧甲基纤维素钠( Mulberry Bark CMC ) 的制备 |
2.1.4 桑枝皮纤维素的表征 |
2.1.4.1 桑枝皮纤维纯度和平均聚合度的测试 |
2.1.4.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FT-IR ) |
2.1.4.3 X 射线衍射( XRD ) |
2.1.4.4 热重分析( TGA ) |
2.1.5 桑枝皮CMC 的表征 |
2.1.5.1 CMC 的鉴定及理化指标测定 |
2.1.5.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FT-IR ) |
2.1.5.3 X 射线衍射( XRD ) |
2.1.5.4 热重分析( TGA ) |
2.2 桑枝皮纤维素的实验结果与讨论 |
2.2.1 桑枝皮纤维素α-纤维素含量和平均聚合度 |
2.2.2 桑枝皮纤维素的红外光谱分析 |
2.2.3 桑枝皮纤维素的X-射线衍射分析 |
2.2.4 桑枝皮纤维素的热稳定性分析 |
2.3 桑枝皮CMC 的实验结果与讨论 |
2.3.1 工艺参数对CMC 取代度的影响 |
2.3.2 不同取代度桑枝皮CMC 的制备及理化性质比较 |
2.3.3 桑枝皮CMC 的红外光谱分析 |
2.3.4 桑枝皮CMC 的X-射线衍射分析 |
2.3.5 桑枝皮CMC 的热稳定性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桑枝皮CMC 水溶液的性能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3.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3.2.2 实验方法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取代度及剪切速率对CMC 水溶液流变性的影响 |
3.3.2 浓度对CMC 水溶液黏度的影响 |
3.3.3 时间对CMC 水溶液黏度的影响 |
3.3.4 pH 值对CMC 水溶液黏度的影响 |
3.3.5 NaCl 对CMC 水溶液黏度的影响 |
3.3.6 NaCl 对CMC 水溶液耐酸性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桑枝皮CMC 在纸机湿部的应用 |
4.1 引言 |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4.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4.2.2 实验方法 |
4.2.2.1 水分的测定 |
4.2.2.2 打浆度的测定 |
4.2.2.3 抄纸 |
4.2.2.4 纸页物理性能的检测方法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纸页的定量和厚度 |
4.3.2 纸页的抗张强度和伸长率 |
4.3.3 纸页的耐破度 |
4.3.4 纸页的撕裂度 |
4.3.5 纸页的耐折度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9)桑皮纳米纤维素晶须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开题的目的、意义 |
1.2 桑皮纤维(Mulberry Fiber)及其应用 |
1.2.1 桑皮纤维开发现状 |
1.2.2 桑皮纤维的化学脱胶 |
1.3 纤维素纳米晶须及其应用 |
1.3.1 纤维素的结构 |
1.3.2 纤维素纳米晶须(Cellulose Whiskers) |
1.3.3 纤维素纳米晶须在纳米复合物中的应用 |
1.4 桑蚕丝素蛋白的结构及应用 |
1.4.1 丝素蛋白的结构与力学性能 |
1.4.2 丝素蛋白在组织工程上的研究和应用 |
第二章 桑皮纤维的提取和纳米晶须的制备 |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2.1.2 桑皮纤维(Mulberry Fibers)的提取 |
2.1.3 桑皮纳米纤维素晶须(Mulberry Cellulose Whiskers)的制备 |
2.1.4 桑皮纤维及纤维素晶须的表征 |
2.1.4.1 化学成分分析 |
2.1.4.2 形貌观察 |
2.1.4.3 桑皮纤维及纳米晶须的尺寸分布 |
2.1.4.4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
2.1.4.5 X 射线衍射(XRD) |
2.1.4.6 热重分析(TGA) |
2.2 实验结果分析 |
2.2.1 高温脱胶对桑皮纤维的化学成分变化的影响 |
2.2.2 桑皮纤维和纳米晶须的形貌观察和尺寸分布 |
2.2.3 桑皮纤维和纳米晶须的红外光谱分析 |
2.2.4 桑皮纤维和纳米晶须的X 射线衍射分析 |
2.2.5 桑皮纤维和纳米晶须的热稳定性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桑皮纳米纤维素晶须/蚕丝蛋白/聚乙二醇三元复合膜的制备和性能 |
3.1 引言 |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3.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3.2.2 丝素/聚乙二醇/桑皮纤维素纳米晶须三元纳米复合膜的制备 |
3.2.3 纳米复合膜形貌观察 |
3.2.3.1 表面形貌 |
3.2.3.2 截面观察 |
3.2.4 纳米复合膜的结构性能 |
3.2.4.1 X 射线衍射(XRD) |
3.2.4.2 傅立叶红外光谱(ATR-FTIR) |
3.2.5 纳米复合膜的力学性能 |
3.2.5.1 动态力学测试分析(DMTA) |
3.2.5.2 拉伸性能测试 |
3.2.6 细胞培养 |
3.2.6.1 细胞的培养 |
3.2.6.2 MG-63 细胞在复合膜材料上的黏附和增殖 |
3.2.6.3 细胞的生长与检测 |
3.2.7 统计学分析 |
3.3 实验结果分析 |
3.3.1 纳米复合膜的表面形貌 |
3.3.2 纳米复合膜的截面形貌 |
3.3.3 纳米复合膜的结构分析 |
3.3.3.1 纳米复合膜的红外光谱分析 |
3.3.3.2 纳米复合膜的红外光谱分析 |
3.3.4 纳米复合膜的力学性能分析 |
3.3.4.1 机械拉伸(Tensile Test) |
3.3.4.2 动态机械分析(DMA) |
3.3.5 纳米复合膜的生物相容性 |
3.3.5.1 MG-63 细胞株的培养 |
3.3.5.2 细胞在复合膜材料上的形貌观察 |
3.3.5.3 细胞增殖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
4.1 总结 |
4.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四、桑皮纤维开发及其综合利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桑皮粉添食对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的预防和治疗作用[D]. 刘华瑜. 苏州大学, 2016(02)
- [2]桑皮纤维、纱线的制备及果胶的提取与应用[D]. 张国兵. 苏州大学, 2015(02)
- [3]木质素降解酶在天然纤维制取中的工艺探究[D]. 刘杨. 东华大学, 2015(07)
- [4]桑皮纤维及其纺织品开发研究[J]. 陈祥平,方佳,李乔兰,谭天富,张勇. 丝绸, 2013(12)
- [5]桑皮纤维的脱胶工艺参数优化[J]. 徐曙,瞿才新,周彬,郝荣耀. 化纤与纺织技术, 2011(03)
- [6]18.2tex桑皮纤维/粘胶基甲壳素纤维混纺纱的开发[J]. 瞿才新,毛雷. 上海纺织科技, 2011(07)
- [7]桑枝皮纤维素纳米晶须的制备及其增强再生蚕丝蛋白纤维的研究[D]. 刘琳. 浙江理工大学, 2011(06)
- [8]桑枝皮羧甲基纤维素钠的制备及其表征[D]. 曹静. 浙江理工大学, 2011(06)
- [9]桑皮纳米纤维素晶须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 李荣吉. 浙江理工大学, 2010(06)
- [10]桑皮纤维的研究现状及应用[A]. 冯建永. 铜牛杯第九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