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侧声带麻痹的病因及预后

单侧声带麻痹的病因及预后

一、单侧声带麻痹的病因及预后(论文文献综述)

周诗侗,周飏,方红雁[1](2022)在《单侧声带麻痹的诊治现状及研究进展》文中指出单侧声带麻痹是因单侧支配喉内肌的运动神经传导通路受损引起的单侧声带运动障碍、声门闭合不全,可同时伴喉感觉神经障碍,导致声音嘶哑、呛咳、误吸及吞咽障碍等症状。单侧声带麻痹的病因既有中枢性损伤,也有肿瘤、炎症、手术外伤及其他因素引起的外周性神经损伤。临床需行声带运动振动评估、嗓音评估、空气动力学评估、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和喉神经电生理学检查等评估。治疗方法有病因治疗、药物治疗、嗓音康复治疗、喉返神经修复术、声带注射喉成形术、I型甲状软骨成形术、杓状软骨内收术及联合术式等。

胡蓉,徐文,林毓鸿,程丽宇[2](2021)在《特发性单侧声带麻痹预后及喉肌电图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特发性单侧声带麻痹患者的预后及喉肌电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14~75岁,中位年龄36岁)经喉肌电图证实为特发性单侧声带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左侧麻痹22例,右侧麻痹7例,初诊病程为20天~10年。于初诊及初诊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进行嗓音的主观听感知评估(GRBAS)及频闪喉镜检查,初诊及初诊后6个月行喉肌电图检查,比较嗓音嘶哑程度、声带运动及喉返神经损伤程度变化。结果初诊时24例(82.8%)患者为中重度声嘶(G2~3级),频闪喉镜下见声带运动受限7例(24.1%),声带固定22例(75.9%),其中固定于旁正中位12例,固定于外展位10例。喉肌电图显示喉返神经功能完全损伤9例(31.0%),不全损伤20例(69.0%),其中内收支功能正常1例(3.4%),不全损伤16例(55.2%),完全损伤12例(41.4%);外展支功能正常6例(20.7%),不全损伤9例(31.0%),完全损伤14例(48.3%)。随访3年,21例(72.4%)患者声嘶改善(15例为患侧声带运动改善,6例为健侧代偿),其中嗓音恢复正常9例(31.0%)(7例患侧声带运动恢复正常,2例为健侧代偿);喉返神经不完全损伤患者的声嘶恢复率(35.0%)明显高于完全损伤患者(11.1%)。15例(51.7%)患者声带运动改善(运动恢复正常7例,24.1%)。20例(69.0%)患者喉肌电图改善,其中2例(10.0%)患者喉肌电图恢复正常,喉返神经内收支功能的改善率(69.0%)高于外展支(34.5%)。结论本组特发性单侧声带麻痹患者喉返神经不全损伤的比率较高,患者的声嘶改善率为72.4%,声带运动改善率为51.7%;半年复查时患者喉肌电图的改善率为69.0%,喉返神经内收支功能的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外展支。

赵小娅[3](2021)在《声带外移固定术治疗新生儿双侧声带麻痹的疗效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比行声带外移固定术和气管切开术的双侧声带麻痹患儿的术后情况,评估经皮内镜下声带外移固定术治疗新生儿双侧声带麻痹的临床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对2015年至2019年于深圳市儿童医院耳鼻喉科行经皮内镜下声带外移固定术和气管切开术的双声带麻痹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符合纳入标准的完整病例共10例,男性8例,女性2例。术后随访1年。所有患儿出生后即出现喉喘鸣、呼吸困难,诊断为双侧声带麻痹,需要立即予呼吸支持。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实验组为声带外移固定术,共4例,对照组为气管切开术,共6例。统计分析两组在改善呼吸、家庭生活质量影响、术后生长发育、术后第一年家庭医疗费用、术后其他情况等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术后1年随访1.呼吸:气管切开术组6例患者呼吸困难均得以缓解。声带外移固定术组有3例呼吸困难均得以解决,1例呼吸未改善,后行气管切开术。两组手术方式在改善呼吸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2.家庭生活质量影响:术后第一年的资料显示两组手术术后家庭生活质量影响总体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声带外移固定术对患儿术后家庭生活质量的影响小于气管切开术。3.术后生长发育:声带外移固定术组与气管切开术组平均体重增长量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声带外移固定术术后生长发育与气管切开术无差异。4.术后第一年家庭医疗费用:两组术后平均第一年家庭承担医疗费用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声带外移固定术术后第一年家庭所承担费用总体上少于气管切开术。5.术后其他情况:两组患者术后均改为经口喂养,术后第一年发声情况较术前好转或无变化,未出现术后声音嘶哑加重情况。声带外移固定术成功的3例患儿术后偶有肺炎发生。气管切开术组6例反复发生肺炎,为气管造口感染引起,有4例患儿出现切口肉芽,2例套管堵塞,1例脱管1次。结论:1.临床有效性:声带外移固定术可能是一种微创、有效、可逆的手术方式,无需特殊器械,解决大部分患儿呼吸困难,达到治疗目的,同时避免气管切开所有的术后问题。2.临床可行性:声带外移固定术可作为气管切开前的优先选择方式。如无效,再考虑气管切开。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咽喉组,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咽喉学组,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嗓音学组[4](2021)在《声带麻痹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文中研究表明

陈世彩,郑宏良,肖水芳[5](2021)在《声带麻痹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解读》文中认为

马艳利,庄佩耘[6](2020)在《神经源性声带运动障碍与喉神经电生理》文中提出声带运动障碍的病因和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涉及多学科,从病因上分为神经源性和非神经源性。对于神经源性声带运动障碍的诊治,首先通过喉镜等检查明确有无声带运动障碍及严重程度,值得注意的是声带纵向张力变化障碍也属于运动障碍的范畴;然后采用喉肌电图(LEMG)检查进行定性分析,在确诊神经源性损伤后,进一步对神经损伤部位进行定位诊断并查找导致神经损伤的病因;同时根据喉部神经电生理评估结果,判断预后。最后综合上述的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策略。

阴欣[7](2020)在《58例新生儿喉喘鸣的临床分度及诊治分析》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分析58例新生儿喉喘鸣临床资料,结合临床症状,对疾病严重程度进行分度,并探讨不同分度喉喘鸣的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01月至2019年1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58例新生儿喉喘鸣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表现分度,对不同分度患儿的一般情况、诊断、治疗情况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共纳入58例新生儿喉喘鸣,其中轻度组18例,中度组28例,重度组12例。共有50例先后行支气管镜检查明确病因,其中以喉软化最常见占比62.1%,且轻、中、重度组中喉软化均是最常见病因,其次常见的原因包括舌根囊肿、舌后坠、声带麻痹及喉噗等,对三组病因构成比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为0.247。2、重度组首次入院支气管镜检查率为100%明显高于轻度组(50%)和中度组(28.6%),P值分别为0.004和<0.001;重度组首次入院手术率为41.7%明显高于轻度组(0%)和中度组(3.6%),P值分别为0.006和0.006;重度组死亡率为41.7%明显高于轻度组(0%)和中度组(3.6%),P值分别为0.006和0.006;重度组平均痊愈时间为5.8±8.8个月,明显低于轻度组(14.4±5.3月)和中度组(13.0±9.6月),P值分别为0.006和0.013。3、中度组再次入院率为71.4%,明显高于轻度组(11.1%)和重度组(8.3%),P值分别为<0.001和<0.001。行支气管镜检查可明显降低中度新生儿喉喘鸣患儿再次住院率,P值为<0.001。结论:1、为了针对新生儿喉喘鸣进行更好的个体化诊治,需结合患儿临床症状进行分度。2、对于中度新生儿喉喘鸣患儿,建议尽早行支气管镜检查明确病因,対因治疗,降低因症状加重或合并感染再次住院的风险,从而改善预后,提高患儿生活质量。3、对于重度新生儿喉喘鸣患儿,预后较轻、中度差,建议尽早行支气管镜检查明确病因并积极手术治疗,以降低患儿死亡率并且缩短痊愈时间。

徐蕊[8](2020)在《喉裂开与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切除单侧杓状软骨治疗双声带麻痹的疗效对比》文中认为背景:双侧声带麻痹(bilateral vocal cord paralysis,BVCP)是一种会影响呼吸、嗓音和吞咽功能,从而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的疾病。它是指喉返神经功能障碍导致的声带运动障碍,需排除环杓关节脱位,肿瘤侵犯声带肌等原因导致的声带固定。双侧声带麻痹的病因众多,包括占位性病变、医源性损伤、外伤、炎症、特发性等,最常见的原因是甲状腺切除术后,尤其是二次甲状腺手术后[1-3],第二常见的病因是肿瘤[4]。随着喉返神经监测仪器在临床上的逐渐普及,声带麻痹患者数量有所降低。双侧声带麻痹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喉喘鸣、音调减低、声音嘶哑、进食呛咳甚至窒息等症状[5,6]。治疗双侧声带麻痹的手术方式主要有杓状软骨切除术,声带外移固定术[7],声带切除术[8]。手术疗效临床报道不一,目前临床上就采用何种手术方式尚未达成统一。目的:探讨喉裂开单侧杓状软骨切除术与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单侧杓状软骨切除术治疗双声带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9年5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双侧声带麻痹患者6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1例行喉裂开单侧杓状软骨切除术,37例行经支撑喉镜下低温等离子单侧杓状软骨切除术,术后随访6~62月,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拔管率,根据嗓音障碍指数问卷自我评估量表记录成功拔管的患者手术6月后的VHI值,根据误吸程度分级记录患者术后误吸情况,对比两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情况,呼吸改善情况,声音质量及吞咽功能,评估两种手术的疗效。结果:1、喉裂开组比内镜组的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喉裂开组的拔管率为87.1%,内镜组的拔管率为91.9%,两组拔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喉裂开组术后VHI值大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术后VHI值大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喉裂开组术后VHI值大于内镜组术后VHI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喉裂开组术后第1天,术后2周及术后2月的误吸程度均与内镜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撑喉镜下低温等离子单侧杓状软骨切除术拔管率高,对喉的功能损伤小,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有很大临床应用价值。喉裂开单侧杓状软骨切除术同样具有很高的拔管率,但创伤较内镜手术大,术后嗓音下降更明显,对于只有基础手术设备的医院可以采纳,对于支撑喉镜下暴露困难的患者可以选择此手术方式。

梁思玉,李琼,陈果,肖其珍,伍保均[9](2020)在《成人单侧声带麻痹病因及治疗现状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成人单侧声带麻痹的病因及治疗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成人单侧声带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侧别、不同性别声带麻痹的病因有无差异,并电话回访了解患者的治疗现状。结果成人单侧声带麻痹男性多见(37/55,67.27 %),左侧为主(43/55,78.18 %),病因以颈、胸部肿瘤为首(27/55,49.09 %),其次为特发性声带麻痹(22/55,40 %)。不同侧别声带麻痹的病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10,P=0.731),不同性别患者声带麻痹的病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39,P=0.011)。颈、胸部肿瘤患者中放弃治疗者居多(20/27,74.07 %),特发性声带麻痹中部分患者可自愈(6/22,27.27 %)。结论成人单侧声带麻痹男性多于女性,左侧多于右侧。成年人单侧声带麻痹的病因以颈、胸部肿瘤为主,多为恶性,且肿瘤分期晚,大部分患者放弃了后续治疗。不同侧别的患者病因在临床上无差异。不同性别患者的病因在临床上存在差异,男性单侧声带麻痹的首位病因为颈、胸部肿瘤,而女性则多为特发性声带麻痹。部分特发性单侧声带麻痹患者有自愈倾向。

金娟,曹孟宸,李蕊,王彩君,张耀东,康文清[10](2019)在《新生儿声带麻痹22例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总结新生儿声带麻痹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近4 a诊断的新生儿声带麻痹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共纳入22例患儿,男婴9例,女婴13例,早产儿3例,足月儿19例,出生体质量(3 273.0±567.0)g,顺产8例,剖宫产14例;6例患儿有轻度窒息,4例可能存在围生期缺氧(1例有胎盘老化,1例有脐绕颈,1例羊水Ⅱ°污染,1例胎心不稳);母孕期1例患儿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及妊娠糖尿病,5例有上呼吸道感染。22例患儿中2例发生于出生后10 d以后,3例生后5~6 d出现症状,余17例均于生后不久即出现症状。首发症状主要有声嘶6例,呼吸困难6例,喉鸣3例,声音低1例,吞咽困难1例,哭声低伴呼吸困难2例,哭声低伴呛奶1例,声嘶伴呼吸困难1例,喉鸣伴声嘶1例;11例伴有吞咽障碍,10例呼吸困难明显需呼吸支持,其中8例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2例给予CPAP辅助通气,4例仅给予鼻导管吸氧。22例患儿中7例行咽喉部CT和(或)肺部CT气道重建,4例有不同部位的气道狭窄。头颅CT或MRI检查11例,10例异常。1例患儿合并有胃扭转,胃-食管反流。22例中仅2例发病较晚的患儿合并室间隔缺损及其他畸形,4例合并房间隔缺损(小),其他16例均合并有卵圆孔未闭或(和)动脉导管未闭。22例中12例为双侧,10例为单侧,其中左侧9例,右侧1例。22例中1例转院,2例家长放弃治疗,余19例患儿经内科治疗后好转出院,出院时7例鼻饲,后随访均渐改为口服。结论新生儿声带麻痹的病因较多,部分病因不明。临床表现以声嘶、喉鸣、呼吸困难多见,部分合并有吞咽困难。纤维鼻咽镜和纤维支气管镜可明确诊断,但应注意完善检查,查找病因及合并症。声带麻痹的治疗取决于气道受压程度和症状严重程度,多数预后较好。

二、单侧声带麻痹的病因及预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单侧声带麻痹的病因及预后(论文提纲范文)

(1)单侧声带麻痹的诊治现状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
    1.1 中枢性损伤
    1.2 外周性神经损伤
        1.2.1 肿瘤及占位性病变
        1.2.2 手术及外伤
        1.2.3 炎症及特发性声带麻痹
        1.2.4 其他病因
2 临床评估
    2.1 病因评估
    2.2 声带运动、振动评估
    2.3 嗓音评估
    2.4 影像学检查
    2.5 实验室检查
    2.6 喉神经电生理学检查
    2.7 喉空气动力学评估
3 诊断及鉴别诊断
4 治疗
    4.1 针对病因治疗
    4.2 药物治疗
    4.3 嗓音康复治疗
    4.4 外科治疗
        4.4.1 喉返神经修复术
        4.4.1. 1 喉返神经减压术
        4.4.1. 2 喉返神经端端吻合术
        4.4.1. 3 替代神经转位喉返神经吻合术
        4.4.2 声带注射喉成形术
        4.4.3 喉成形声带接近术
        4.4.4 联合手术
        4.4.4. 1 甲状软骨成形术联合杓状软骨内收术
        4.4.4. 2

(2)特发性单侧声带麻痹预后及喉肌电图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嗓音主观听感知评估
        1.2.2 频闪喉镜检查
        1.2.3 喉肌电图及喉神经诱发电位检查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嗓音嘶哑程度
    2.2 频闪喉镜检查
    2.3 喉肌电图特点
    2.4 初诊时不同喉返神经损伤程度患者复诊时嗓音嘶哑程度变化
    2.5 初诊时不同程度喉返神经损伤患者第3年复诊时患侧声带运动情况
    2.6 初诊时不同程度喉返神经损伤者复诊时喉肌电图变化
3 讨论

(3)声带外移固定术治疗新生儿双侧声带麻痹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儿童双侧声带麻痹的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神经源性声带运动障碍与喉神经电生理(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
2 临床表现
    2.1 症状
    2.2 体征
    2.3 声学特征
        2.3.1 单侧喉返神经麻痹的声学特征
        2.3.2 喉上神经损伤的声学特征
    2.4 喉空气动力学评估
    2.5 吞咽功能评估
3 喉神经电生理
    3.1 常见的喉部神经电生理及病理解读
        3.1.1 插入电位
        3.1.2 自发电位
        3.1.3 运动单位电位(motor unit potentials,MUPs)
        3.1.4 募集
    3.2 神经源性声带运动障碍的神经电生理表现
        3.2.1 上运动神经元疾病
        3.2.2 下运动神经元疾病和喉神经疾病
    3.3 神经电生理在神经源性声带运动障碍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3.3.1 机械性声带运动障碍
        3.3.2 神经肌接头疾病
        3.3.3 喉肌张力障碍性疾病
        3.3.4 肌病
    3.4 喉部神经电生理在声带麻痹预后判定中的价值

(7)58例新生儿喉喘鸣的临床分度及诊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注释表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综述
    2.1 新生儿气道解剖特点
    2.2 新生儿喉喘鸣的概述
    2.3 新生儿喉喘鸣的病因
        2.3.1 鼻咽部常见病因
        2.3.2 喉部常见病因
        2.3.3 气管常见病因
    2.4 新生儿喉喘鸣的评估与诊断
        2.4.1 病史采集
        2.4.2 体格检查
        2.4.3 影像学检查
        2.4.4 电子喉镜及支气管镜检查
    2.5 新生儿喉喘鸣的治疗
        2.5.1 后鼻孔闭锁的治疗
        2.5.2 皮罗综合征的治疗
        2.5.3 甲状舌管囊肿的治疗
        2.5.4 喉软化的治疗
        2.5.5 声带麻痹的治疗
        2.5.6 声门下狭窄的治疗
        2.5.7 喉囊肿的治疗
        2.5.8 声门下血管瘤的治疗
        2.5.9 气管软化的治疗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诊断标准
    3.3 研究方法
        3.3.1 收集内容
        3.3.2 支气管镜检查
        3.3.3 临床分度
        3.3.4 统计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4.2 病因及其构成比
    4.3 治疗情况
    4.4 预后情况
    4.5 支气管镜检查对新生儿喉喘鸣诊治及预后的影响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8)喉裂开与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切除单侧杓状软骨治疗双声带麻痹的疗效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对照表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双侧声带麻痹的临床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9)成人单侧声带麻痹病因及治疗现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病因及治疗现状分析
    2.2不同侧别患者病因分析
    2.3不同性别患者病因分析
3.讨论
4.结论

(10)新生儿声带麻痹22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基本资料
    2.2 临床表现
    2.3 影像学及鼻咽喉镜检查
    2.4 治疗及预后
3 讨论

四、单侧声带麻痹的病因及预后(论文参考文献)

  • [1]单侧声带麻痹的诊治现状及研究进展[J]. 周诗侗,周飏,方红雁.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22
  • [2]特发性单侧声带麻痹预后及喉肌电图特征分析[J]. 胡蓉,徐文,林毓鸿,程丽宇.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21(04)
  • [3]声带外移固定术治疗新生儿双侧声带麻痹的疗效分析[D]. 赵小娅. 遵义医科大学, 2021(01)
  • [4]声带麻痹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J].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咽喉组,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咽喉学组,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嗓音学组.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1(03)
  • [5]声带麻痹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解读[J]. 陈世彩,郑宏良,肖水芳.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1(03)
  • [6]神经源性声带运动障碍与喉神经电生理[J]. 马艳利,庄佩耘.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2020(04)
  • [7]58例新生儿喉喘鸣的临床分度及诊治分析[D]. 阴欣. 吉林大学, 2020(08)
  • [8]喉裂开与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切除单侧杓状软骨治疗双声带麻痹的疗效对比[D]. 徐蕊. 郑州大学, 2020(02)
  • [9]成人单侧声带麻痹病因及治疗现状分析[J]. 梁思玉,李琼,陈果,肖其珍,伍保均.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 2020(01)
  • [10]新生儿声带麻痹22例临床分析[J]. 金娟,曹孟宸,李蕊,王彩君,张耀东,康文清. 河南医学研究, 2019(05)

标签:;  ;  ;  ;  

单侧声带麻痹的病因及预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