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上海世贸事务咨询中心增设和调整外籍顾问问题的复函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上海世贸事务咨询中心增设和调整外籍顾问问题的复函

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增补及调整外籍顾问问题的复函(论文文献综述)

梁大伟[1](2014)在《司戴德“满洲开发计划”研究》文中认为论文以美国远东司代理司长司戴德的“满洲开发计划”为研究视角,以康奈尔大学馆藏的司戴德档案文献为史料依托,再现了20世纪初列强间为争夺中国东北开发权益所引发的折冲樽俎、纵横捭阖的复杂矛盾和相互关系。司戴德“满洲开发计划”是美国“金元外交”战略的跗骨之蛆。先于“金元外交”筹谋,执行过程中依附其存在,“金元外交”时代终结后仍余波未息。司戴德穷其一生苦心孤诣地希望实现借助美国政府支持,使美国资本染指“满洲”,进而监管中国财政,控制中国经济的命脉,使中国永远成为美国剩余资本海外倾销市场的目的。计划的机缘、肇始、波折及失败过程中,司戴德作为美国驻中国东北领事机构人员及银团代表,不但强势参与到新法铁路借款、锦瑷铁路借款、湖广铁路借款、诺克斯“中立化”计划、东三省银行借款、庚子赔款、善后大借款等一系列重大经济事件之中,且绞尽脑汁地呼号奔走于美国金融、商业及文教团体,为美国资本入侵中国东北鼓唇振舌,合纵连横。但终究无法挽救“满洲开发计划”失败的结局。司戴德“满洲开发计划”失败的直接原因是20世纪初纽约金融市场的实力尚不足以与伦敦抗衡;计划执行期间白宫三易其主,远东政策朝令夕改;列强间利益之争无法调和等多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根本原因则是司戴德所坚持的“凯恩斯主义”完全“不合时宜”,20世纪初美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无序性和自发性模式也根本无法通过简单的政府干预完成资源有效配置和市场的良性回归。

赵栋[2](2012)在《浅议高校行文中“函”与“请示”的用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公文是社会组织表达意志的文书,代表了制发机关、单位的法定权威,为维护公文的严肃性和处理公文的便利,国家规定了统一的文种、文件体式以及文书处理的程序和制度。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院校与社会各界、政府各部门的联系越来越广泛,公文作为高校对外交流的工具,应该做到行文的规范化。在制发公文时,遵守党和国家制订的公文处理法规。高校发文的质量,不仅

董强[3](2012)在《近代江南公共危机与社会应对》文中研究说明近代江南社会正值转型与变革。一方面,以灾荒为代表的灾害性公共危机事件日趋频仍;一方面,以瘟疫为代表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此起彼伏;一方面,以群体性事件为代表的社会公共危机使得江南社会持续动荡。在近代社会变迁的历史背景下,以官赈为代表的传统危机应对机制渐趋衰弱,以义赈、教赈为代表的近代危机应对机制悄然兴起。本文以近代江南作为研究背景,以公共危机事件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公共危机管理理论的研究方法,希冀廓清近代江南危机应对机制的变迁,以期用微观研究的视角,探析近代社会变迁的基本脉络。就公共危机事件而言,近代公共危机事件具有复合性、延续性、异质性等诸多特征,胶着了政权合法性危机、异质性民族危机、民众挫折感危机等,引发了传统权利结构的锐变与儒学价值观的反思。就危机应对机制而言,以政府为主导的一元危机应对模式俨然无法改变传统社会的衰竭,以官民合作、中外合作等形式为主的二元危机应对机制逐步兴起,从而构建起官赈、义赈、教赈三足鼎立的局面。危机应对机制的改变,愈发凸显了社会资源的凝聚力与整合力,引发了江南社会结构变革。就危机应对的方式而言,传统的灾荒赈济手段已然乏力,危机事件的决策者充分运用现代金融手段与募赈方式,开创了传统应对机制向近代危机应对模式的转变,是顺应时势的体现。江南公共危机应对机制的迭变,并非一触而就,而是呈现出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以1894年的粤港鼠疫为例,当时的江南民众对公共卫生危机缺乏基本的明晰,决策者茫然无措。租界当局的危机应对模式,使国人意识到建立公共危机体系的重要性。在1910年的鼠疫风潮中,江南在应对态度上已由被动、消极转变为主动、积极,已初步构建起了一套公共卫生应对体系。囿于西方列强的强权,使得华人在卫生检疫中处于劣势,激起了检疫风潮,从而引发了华人的抗争与自主检疫。1915年的南汇风灾赈济,是江南具有历史意义的一件事。在风灾应对过程中,除采用传统的应对措施外,开始尝试运用金融手段,多渠道的筹措资金,从而扩大善款来源,推动应对模式的革新。由此观之,公共危机事件并非孤立事件,它引发了政治、经济、社会的连锁反应,与时代背景相关。正是基于这一认识,只有充分探究近代江南公共危机的应对机制,才能使我们清晰地认识近代江南社会的本来面目,从而构建微观史学的研究方法。笔者不揣谫陋,妄提拙见,从宏观史学到微观史学的研究路径是史学发展的必然,这种研究方法必将推动历史学朝新的方向发展。

王春龙[4](2010)在《蒋廷黻与善后救济》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蒋廷黻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作为行总的署长领导中国的战后救济善后事业无疑是其从政生涯中的重要经历,值得研究。本文以蒋廷黻就中国救济善后事业的基本思想、理念,他在这一工作中的所作所为及其评价为基本思路,研究有关蒋廷黻与中国救济善后的有关问题。他的救济善后思想形成的基础是多方面的,其内容也非常丰富。蒋廷黻救济善后思想的核心内容即为“寓救济于善后之中”的思想。各项救济活动统一办理,善后事业分工合作,是其基本方法。蒋廷黻善后救济思想具有许多独具一格的特点。作为中国首席全权谈判代表的蒋廷黻在联总成立过程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这些作用只是参与性的,而非主导性的。但是,这种作用又并非可有可无,有时还很重要。与会期间,他通过多种形式代表中国政府阐述有关救济善后事业的主张与要求。在制定《中国善后救济计划》的过程中,蒋廷黻所起的作用主要是指导性的。首先他提出计划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内容,并对其进行较大幅度的修改,使其最终顺利通过审议。该计划详细提出了中国拟申请的各项援助物资的种类与规模。善后援助的申请多于救济援助的申请,这是蒋廷黻善后重于救济、寓救济于善后之中等思想在计划中的具体体现。蒋廷黻对创建行总及其分署起着领导和主持的作用。这种作用贯穿于行总及其各分署创建的全过程。各级救济善后机构的创建及其关系的明确,为行总在蒋廷黻的领导下开展善后救济工作提供了组织上的保证。蒋廷黻着手开展的救济工作包括急赈、特赈、工赈和遣送难民。他颁布了一系列重要法规,对救济工作的有关问题作出规定,成立相应的救济机构,这四项活动的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有不少遗憾,比如,能够得到救济的灾民占应该接受救济的灾民的比例较低。就各分署而言,成效也是参差不齐,有的开展得富有成效,有的则是差强人意。在蒋廷黻看来,农业善后,是一普惠于天下的事业,意义重大。蒋廷黻代表行总与农林部负责人签订了农业善后合约,对农业善后所需物资的运输、分配与使用等问题进行了规定。在开展农业善后的过程中,行总与农林部紧密配合,使活动得以顺利进行,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蒋廷黻还尝试在一些农村地区进行乡村工业的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战时中国工业损失惨重。工业善后将是所有救济善后计划中实施难度最大的一项。他为工业善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他及其继任者霍宝树领导行总分别对中国的部分能源工业、给水工业、机械工业、建材工业以及纺织工业等开展了善后救济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对当时落后的工业恢复、社会商品的补充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交通设施的利用与善后一直是蒋廷黻高度关注的问题。他尽量利用当时所能利用的各种运输条件抢运各类救济善后物资。行总与交通部在交通善后工作中分工合作。联总“对华停运事件”,是联总在中国开展救济善后活动期间最严重的事件。面对这一困难局面,蒋廷黻及其继任者霍宝树采取一系列措施,最终使其逐步恢复对华救济善后援助物资的全面运输。他领导行总对铁路、公路和水运进行了善后工作。经过交通善后工作,重要铁路干线、公路和水运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蒋廷黻认为,医疗卫生善后与国与民都有利。他出台了关于医疗卫生善后的政策。医疗卫生善后包括医疗防疫与卫生善后。这一事业的开展,对防治传染病,改善贫民的医疗条件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离满足需要的程度还很远。他制定了有关教育善后的政策并下发各地实行。通过教育善后,一些学校获得了联总提供的图书、仪器与设备。在他的领导下,行总还分别对清华大学与南开大学等高校的校舍进行修复。此外,行总还分别对一些中小学的校舍进行了修复。教育善后的开展,为战后教育的恢复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根据联总的不歧视原则,解放区理应获得联总的各种救济善后援助。蒋廷黻确实在对解放区的援助问题上持有积极态度,他为解放区的救济善后活动提供了一定的协助,为解放区提供了总数超过6万吨的各类救济善后援助物资,但是,他对解放区的态度与政策具有双重性,既有协助,也有歧视。解放区人民通过各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抵抗了他们的歧视政策。蒋廷黻对中国救济善后事业既有贡献,也有失误,但是,功要大于过,他在领导救济善后事业过程中提出的思想及其积累的经验教训对当今的社会救济工作也不无借鉴作用。

叶建英,孙旭东[5](2004)在《论“函复请示”和“通知复请示”》文中研究说明

刘心爽[6](2002)在《论“函复请示”——兼与崔裕生先生商榷》文中认为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确定的13种公文中,“函”是使用最广泛的文种。其使用范围,《办法》规定为“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这说明“函”的一项重要功能是答复问题,主要是对来函的答复。此外,它还可以有条件地用来答复请

国务院办公厅[7](2002)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增补及调整外籍顾问问题的复函》文中研究表明 上海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上海 WTO 事务咨询中心增补外籍顾问的请示》(沪府明电[2001]5号)和《关于上海 WTO 事务咨询中心调整外籍顾问的请示》(沪府明电[2001]6号)收悉。经商有关部门并报国务院领导同志同意,现函复如下:

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增补及调整外籍顾问问题的复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增补及调整外籍顾问问题的复函(论文提纲范文)

(1)司戴德“满洲开发计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对象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1.2.1 国内研究状况
    1.2.2 国外研究状况
1.3 研究方法与学术价值 第2章 司戴德“满洲开发计划”的机缘
2.1 日俄战争前后美国对中国东北的政策
    2.1.1 美国对中国东北政策的总体构想
    2.1.2 美国对中国东北政策的逐步实施
2.2 司戴德的远东经历及思想转变
    2.2.1 旅居日本及大学时期
    2.2.2 中国海关任职时期
    2.2.3 路透社记者任职时期
    2.2.4 汉城副领事任职时期
2.3 “满洲开发计划”简介
2.4 小结 第3章 司戴德“满洲开发计划”的肇始
3.1 寻求美国官方的支持
    3.1.1 谋得奉天总领事之要职
    3.1.2 俄满考察报告及价值
    3.1.3 海参崴之行的成因及影响
3.2 获取美国民间的帮助
3.3 寄望中国政府的合作
    3.3.1 司戴德与东三省改制
    3.3.2 奉天宣传局及其双重作用
3.4 小结 第4章 司戴德“满洲开发计划”的波折
4.1 司戴德与东北铁路借款的挫折
    4.1.1 新法铁路借款
    4.1.2 锦瑷铁路借款
4.2 “满洲开发计划”的跟进
    4.2.1 游说日俄
    4.2.2 鼓动英美
    4.2.3 强制中国
4.3 小结 第5章 司戴德“满洲开发计划”的失败
5.1 “金元外交”时代的终结
5.2 “满洲开发计划”的余波
    5.2.1 司戴德全美对外贸易委员会成立演说
    5.2.2 司戴德奥克拉荷马州演讲
5.3 司戴德去世与“满洲开发计划”的彻底破产
5.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后记

(2)浅议高校行文中“函”与“请示”的用法(论文提纲范文)

一、“函”的使用范围
二、关于“函复请示”

(3)近代江南公共危机与社会应对(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缘起
    二、 概念界定
    三、 学术史回顾
    四、 相关文献资料
    五、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六、 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近代江南的公共危机与应对机制
    第一节 近代江南公共危机概述
        一、 江南的地理与社会环境
        二、 近代江南的灾害性公共危机
        三、 近代江南的公共卫生危机
        四、 近代江南的社会公共危机
    第二节 公共危机应对机制的变迁
        一、 传统应对机制的衰弱
        二、 近代应对机制的兴起
第二章 多方参与的应对模式:以清末两次鼠疫为例
    第一节 1894 年鼠疫中上海与相关各方的应对
        一、 1894 年鼠疫概况
        二、 相关各方的应对
        三、 上海的应对及其特点
    第二节 1910 年鼠疫中上海与相关各方的应对
        一、 1910 年鼠疫概况
        二、 相关各方的应对
        三、 上海的应对及其特点
    第三节 近代江南公共卫生体系的构建
        一、 近代公共卫生观念的东渐
        二、 近代公共卫生体系的建立
第三章 绅商主导的应对模式:以民国初年南汇风灾为例
    第一节 南汇县情与自然灾害
        一、 县情概况
        二、 自然灾害
    第二节 应对机制的历史基础
        一、 传统的官赈
        二、 清末的义赈
    第三节 1915 年的南汇风灾
        一、 风灾概况
        二、 民众闹荒
        三、 风灾的人为因素
    第四节 南汇风灾应对机制的轨迹
        一、 传统应对机制的延宕
        二、 近代应对机制的承续
        三、 南汇义赈公所的建立与运营
    第五节 南汇风灾应对机制的成效与影响
        一、 应对机制的成效
        二、 应对机制的影响
第四章 近代公共危机应对机制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第一节 近代公共危机应对机制产生的原因
        一、 责任政府的缺失
        二、 士绅力量的崛起
        三、 外来势力的扩张
    第二节 近代公共危机应对机制的影响
        一、 政权危机的产生
        二、 社会舆论的传播
        三、 民族危亡意识的产生
结语
附录:晚清江南地区重大自然灾害年表(1840——1911)
征引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着
后记

(4)蒋廷黻与善后救济(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状况的回顾
    二、研究课题的意义
    三、主要资料、指导原则及研究方法
    四、主要创新之处
    五、关于"善后救济"术语的说明
    六、基本思路及其基本结构
第一章 蒋廷黻善后救济思想的提出
    第一节 蒋廷黻善后救济思想形成的原因
    第二节 蒋廷黻善后救济思想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蒋廷黻善后救济思想的特点及各分署的认同
第二章 对联合国救济善后总署创建的参与
    第一节 联合国救济善后总署诞生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联合国救济善后总署创建的过程
    第三节 《联总协定》与一届大会决议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 蒋廷黻参与联总创建时的主要活动及主张
第三章 对《中国善后救济计划》编订的指导
    第一节 中国获得联总善后救济援助的理由
    第二节 《中国善后救济计划》编订的简单过程
    第三节 《中国善后救济计划》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 与联总代表签订《基本协定》
第四章 对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及其分署创建的领导
    第一节 机构方案的确定与《善后救济总署组织法》的制定
    第二节 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的组建
    第三节 对组建行总各分署的指导
    第四节 行总、各分署、联总驻华办的关系及其他
第五章 对国统区开展急赈活动的领导
    第一节 救济物资的争取和急赈政策的制定
    第二节 对各分署开展粮食救济的领导
    第三节 对各分署开展衣服救济的领导
    第四节 对各分署开展房屋救济的领导
第六章 对国统区开展特赈活动的领导
    第一节 特赈基本政策的制定及对前期工作的准备
    第二节 对各分署儿童特贩活动的领导
    第三节 对各分署开展安老恤残救济活动的领导
第七章 对国统区开展遣送难民活动的领导
    第一节 遣送难民相关政策的制定
    第二节 对各分署开展遣送国内难民活动的领导
    第三节 对各分署开展遣送归侨 难侨活动的领导
第八章 对国统区开展工赈活动的领导
    第一节 工赈相关政策的制定
    第二节 工赈开展的概况
    第三节 工赈开展的成效
第九章 与农林部合作开展国统区的农业善后事业
    第一节 对国统区农业善后的初步规划及其前期准备工作
    第二节 对农业生产善后的规划及实施
    第三节 试办乡村工业的规划及其实施
    第四节 渔业善后事业的开展
第十章 与经济部合作开展国统区的工业善后事业
    第一节 工业善后的规划及政策的制定
    第二节 能源工业和给水工业善后活动的开展
    第三节 机械 建材和纺织工业善后活动的开展
第十一章 与交通部合作开展国统区的交通善后事业
    第一节 交通善后的总体规划及政策的制定
    第二节 对善后救济工作中交通问题的处理
    第三节 各项交通善后工作的推进
第十二章 与卫生署 教育部合作开展国统区的医疗卫生与教育善后事业
    第一节 对国统区医疗卫生善后的规划及政策的制定
    第二节 国统区医疗防疫及卫生善后工作的推进
    第三节 教育善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第十三章 对解放区的善后救济:协助与歧视并存
    第一节 协助解放区成立“解总”
    第二节 在黄河归故问题上的合作与分歧
    第三节 在铁路善后问题上的合作与分歧
    第四节 向解放区提供救济善后物资
第十四章 对"蒋廷黻与善后救济"的评价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四、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增补及调整外籍顾问问题的复函(论文参考文献)

  • [1]司戴德“满洲开发计划”研究[D]. 梁大伟. 吉林大学, 2014(09)
  • [2]浅议高校行文中“函”与“请示”的用法[J]. 赵栋.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2012(04)
  • [3]近代江南公共危机与社会应对[D]. 董强. 苏州大学, 2012(09)
  • [4]蒋廷黻与善后救济[D]. 王春龙. 复旦大学, 2010(11)
  • [5]论“函复请示”和“通知复请示”[J]. 叶建英,孙旭东. 秘书, 2004(12)
  • [6]论“函复请示”——兼与崔裕生先生商榷[J]. 刘心爽. 秘书, 2002(11)
  • [7]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增补及调整外籍顾问问题的复函[J]. 国务院办公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2002(01)

标签:;  ;  ;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上海世贸事务咨询中心增设和调整外籍顾问问题的复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