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相和图像分析技术在永磁铁氧体材料生产中的应用

金相和图像分析技术在永磁铁氧体材料生产中的应用

一、应用于永磁铁氧体材料生产中的金相及图像分析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王云[1](2021)在《对Ru掺杂ZnFe2O4和对Co-Ru共掺杂BaFe12O19的制备及性能的研究》文中认为本文研究了Ru掺杂对尖晶石型铁氧体ZnFe2O4结构、光学特性、吸波性能的影响以及Co-Ru共掺杂对磁铅石型铁氧体BaFe12O19结构、光学性能、磁性和吸波性能的影响。得到了以下结果:采用固相法合成了单相的ZnFe2-xRuxO4(x=0,0.1,0.3,0.5,0.6)。根据XRD卡片对比发现,掺杂引起尖晶石晶格畸变,衍射峰蓝移,晶格常数a值增加。并且衍射峰变尖锐,晶格尺寸发生膨胀,晶粒得到良好生长,这一点在SEM图像中得到证实。FT-IR光谱显示,Ru4+对Fe3+的取代,改变了尖晶石晶格内部四面体A位离子分布,Ru4+进入A位后导致键长缩短键能增加。UV-Vis光谱显示ZnFe2-xRuxO4带隙从x=0的2.19 e V减小到x=0.6的1.35 e V,掺杂增强了材料的光催化活性。经电磁参数分析发现,介电共振与磁共振同时影响材料的吸波性能,ZnFe2-xRuxO4在ε’-ε’’复平面上呈现明显的Cole-Cole曲线。x=0.5样品最佳反射损耗为-11.3 d B,吸收带宽为9.5-15.3 GHz。掺杂量提高,材料吸波能力下降,但吸收带宽有所改善。固相法合成样品BaFe12-xCoxRuxO19(x=0,0.1,0.3,0.5,0.7,0.9),经XRD拟合发现所制得样品均成单相。Co2+-Ru4+共掺杂引起钡铁氧体发生晶格畸变,总体上晶格常数a增大c减小。Co2+(r=0.72?)进入八面体位置,Ru4+(r=0.62?)进入四面体以及六面体位置。UV-Vis光谱测试后发现,材料禁带宽度从x=0.1的1.52 e V减小到x=0.9的1.31 e V,说明Co2+-Ru4+共掺杂有利于空穴-电子对形成,提高了材料的光学性能。磁性分析后发现,在T=300 K时,矫顽力Hc整体降低,从x=0.1时的最大值1.3001 KOe,下降至x=0.5时的最小值0.0811KOe,饱和磁化强度Ms在x=0.3时达到最大值62.0054 emu·g-1,钡铁氧体由铁磁性转变为软磁性。材料在2-18 GHz表现出良好自然磁共振,这有利于微波吸收。掺杂后样品的反射损耗均小于-10 d B,x=0.5杂质材料厚度为3.7 mm时,在9.7 GHz取得最佳反射损耗RL值-31.5 dB,吸波范围几乎覆盖整个波段。

杨伟[2](2020)在《NiCuZn铁氧体自旋玻璃、磁热效应和临界行为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今世界逐渐把能源效率及其可持续性作为研究的主题,对高效率、无污染、高能量和小型化等特征的材料和器件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NiCuZn铁氧体由于其低成本、低损耗和居里温度范围广等优异特性吸引了大量的关注。本文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尖晶石型铁氧体Nix Cu0.2Zn0.8-xFe2O4(0≤x≤0.28),研究了其结构、形貌、低温下的自旋玻璃行为、相变附近的磁热效应及临界行为,并且探索了Ni2+取代Zn2+对其磁性质的影响。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我们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Nix Cu0.2Zn0.8-xFe2O4(0≤x≤0.28)铁氧体样品,经XRD分析发现:随着Ni2+取代量的增加,其晶胞参数减小,晶格收缩。然而,SEM的图像表明了其晶粒尺寸随着Ni2+的增加而增大。另外,EDX图谱表明样品中Ni2+成功取代Zn2+.2、系统研究了NixCu0.2Zn0.8-xFe2O4(0≤x≤0.28)中Ni2+对Zn2+的取代对其磁性质的影响。对于x=0的样品,低温下存在着较强的反铁磁相互作用。随着Ni2+对Zn2+的取代,铁磁相互作用逐渐增加并等同于、大于反铁磁相互作用。随着Ni2+的继续增加,铁磁超交换作用JAB逐渐占据主导,其饱和磁化强度MS和居里温度TC的值也增大了。对于0.12?x?0.28的样品,NixCu0.2Zn0.8-xFe2O4均表现出了典型的再入自旋玻璃行为。通过测量和分析x=0.12的样品的交流磁化率及其驰豫,证实了其低温下处于自旋玻璃态。低温下存在的自旋玻璃态是铁磁相互作用和反铁磁相互作用竞争的结果。3、研究了Ni0.2Cu0.2Zn0.6Fe2O4的磁热效应。我们通过SQUID测试了样品的等温磁化曲线并做出了Arrott图,发现其铁磁-顺磁相变为二级相变。根据居里-外斯定律拟合,其居里温度TC为337 K.当磁场H=25 kOe时,Ni0.2Cu0.2Zn0.6Fe2O4的最大的磁熵变|(35)SM|max为0.77 J/kg K,相对制冷能力RCP为31.9 J/kg.这表明其可以作为潜在的磁制冷材料。另外,根据计算的最大磁熵变,发现其最大磁熵变|(35)SM|max与磁场H0.694线性相关。4、分析了Ni0.2Cu0.2Zn0.6Fe2O4在铁磁-顺磁相变附近的磁状态,即临界行为。Arrott图再次确定了其铁磁-顺磁转变为二级相变。我们研究发现,MAP法得到的临界参数α、β和γ与KF法得到的的基本一致,并且临界参数符合标度理论和遵循磁状态方程。在Ni0.2Cu0.2Zn0.6Fe2O4的TC附近,临界参数和有效临界参数均表明平均场模型的长程铁磁耦合相互作用占主要作用。另外,短程相互作用也是有所贡献的。交换积分常数J(r)r-4.6也证明了在相变附近的主要作用是长程铁磁相互作用。

徐宝盈[3](2020)在《铁氧体/聚吡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提出本文采用溶剂热法制备 Mg1-xZnxFe2O4(x=0,0.2,0.4,0.6,0.8)和 CuxZn1-xFe2O4(x=0.1,0.3,0.5,0.7,0.9)两大类铁氧体,采用聚合法制备聚吡咯(PPy)和Cu0.5Zn0.5Fe2O4/PPy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红外光谱和矢量网络分析仪对所制备的样品进行表征,分析讨论了铁氧体、聚吡咯以及铁氧体/聚吡咯复合材料的物相组成、形貌、磁性能、电磁性能以及复合材料的微波吸收性能。Mg1-xZnxFe2O4(x=0,0.2,0.4,0.6,0.8)铁氧体的 XRD 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的Mg1-xZnxFe2O4为立方尖晶石结构,结晶度较高。SEM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锌离子的加入,会促使颗粒的长大,当Zn2+离子和Mg2+离子加入的比例相近时粒径较为均匀,分散性良好。磁性能分析结果表明,Mg1-xZnxFe2O4具有良好的磁性能和磁损耗。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Mg0.4Zn0.6Fe2O4出现了 M-O特征峰,说明其为尖晶石结构,与XRD结果一致。CuxZn1-xFe2O4(x=0.1,0.3,0.5,0.7,0.9)铁氧体 XRD 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摩尔比条件下合成的CuxZn1-xFe2O4铁氧体的衍射峰与标准PDF卡片一致,结晶度完整。SEM分析结果表明,Cu2+离子含量的逐渐增加时,铁氧体粉体颗粒的尺寸慢慢变小,达到200nm左右,颗粒大小呈均匀分布。磁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当x=0.5时,即Cu0.5Zn0.5Fe2O4铁氧体出现了最大值28.53emu/g,矫顽力随着锌离子的逐渐增加,在x=0.9时达到了最大值98.07Oe。电磁性能结果表明,Cu0.5Zn0.5Fe2O4磁损耗能力和介电损耗能力最强。聚吡咯的XRD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的物质为聚吡咯(PPy)。SEM的结果表明,在CTAB浓度为0.015mo/L、磷酸浓度为0.07mol/L、温度为0℃是合成PPy微米线的最佳工艺,其直径约为200nm左右,长度可以达到几微米,并且相互连接形成网状结构。Cu0.5Zn0.5Fe2O4/PPy复合材料的SEM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同样能形成线性结构,但其形貌不均匀,还存在棒状结构。XRD分析结果表明,聚吡咯和PPy/Cu0.5 Zn0.5Fe2O4复合材料的衍射峰与PDF卡片对比一致,并没有杂峰的出现。电磁性能分析结果表明,聚吡咯(PPy)几乎不存在磁损耗现象,但是有较好的介电损耗,而PPy/Cu0.5Zn0.5Fe2O4复合材料则由于铁氧体的加入,不仅具有较好的介电损耗,而且具有良好的磁损耗效应,有较高的磁性能。微波吸收性能分析结果,聚吡咯的在f=13.9GHz时,最小反射率只达到了-7.3dB,PPy/Cu0.5Zn0.5Fe2O4复合材料在频率f=13.1GHz时,最小反射率达到了-11.9dB,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微波吸收性能。

詹涛[4](2019)在《CaLaCo-M型锶铁氧体的制备与磁性能》文中认为作为性价比较高的磁性材料之一,M型锶铁氧体SrFe12O19(SrM)由于价格便宜的原材料、稳定的化学性能和相对较高的磁性能,在永磁材料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作为不可缺少的功能材料被广泛用于微波、磁光、高密度记录等领域。近年来,随着新能源的市场推广以及智能化办公设备和家电的需求,对材料的磁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离子取代和寻找新的制备技术是提高SrM铁氧体磁性能的两个有效方法。本文采用固相反应法(氧化物或称陶瓷法),制备了系列CaLaCo-M永磁铁氧体,并通过细化配方,系统研究了该铁氧体的成相条件、微观形貌和磁性能,并从关键制备工艺、离子取代等方面得出了提高磁性能的方法。首先,制备单相分子式为(Sr0.05La0.45Ca0.5)(Fe0.975Co0.025)xO19(x=11.0-8.0)的M型永磁锶铁氧体。研究表明,在(Sr+La+Ca)/(Fe+Co)原子比(S/F)为1:9.4、烧结温度条件为1300oC×3h时能够获得单相的SrM铁氧体,磁性能也达到最佳。研究还发现:(1)在适当范围内,改变烧结温度和烧结时间对铁氧体的成相和磁性能都有影响;(2)较低烧结温度时,只有保温大于一定的时间t,才能形成CaLaCo单相SrM铁氧体。其次,在(S/F)为1:9.4的基础上,对(Sr0.05La0.45Ca0.5)(Fe0.975Co0.025)9.4O19进行了Al、Co等离子取代磁性离子Fe的系统研究。实验发现,Al离子替代后的样品在1300oC×3h时可以形成单相SrM铁氧体。无磁性的Al原子占位Fe次晶格,导致饱和磁化强度Ms随Al取代量上升而下降,矫顽力Hc却有大幅度增加。Co离子取代实验发现,只有Co离子取代为0.3时,样品才可以形成单相SrM铁氧体,样品磁性能最佳。最后,在(S/F)为1:9.4的基础上,对(Sr0.5-zLazCa0.5)(Fe0.95Co0.025Al0.025)9.4O19样品进行了La离子取代非磁性离子Sr和添加剂SiO2的研究。研究发现,La离子在替换量z=0.35-0.50之间、烧结温度条件为1200oC×3h时,都可以形成单相SrM铁氧体,La离子通过影响磁性原子的排布改变样品的磁性。另外,SiO2的添加可以大幅度提高其内禀矫顽力Hcj,当混合料在添加1 wt%的Si时,样品(Sr0.05La0.45Ca0.5)(Fe0.95Co0.025Al0.025)9.4O19的Hcj=337 KA/m,可达日本TDK公司的FB9系水平。

马旭东[5](2019)在《基于机器视觉的磁瓦表面缺陷检测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用永磁铁氧体材料制成的瓦形磁体,简称磁瓦,是生产永磁电机的主要元件之一。磁瓦制造生产过程中,表面会产生不可避免的制造缺陷,含有缺陷的磁瓦用于永磁电机将会影响电机的性能,甚至产生故障。开发研制磁瓦自动化、智能化检测装备对于提高磁瓦生产质量和效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磁瓦表面主要出现裂纹、偏磨、气孔、崩烂和起层的五种缺陷类型以及工业中所需自动、快速、并基于流水线的检测需求,明确了本文需要设计一种视觉检测磁瓦表面缺陷的系统,该系统包含机械运动控制、采像和图像处理三部分,用来检测磁瓦六个主要面内的缺陷。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设计并研究整个机械运动控制系统。使用ADAMS软件对设计的机械手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仿真,确定了设计的合理性并得到机械手的力、力矩、转速等参数;配合传送带进行机械系统和电气系统的搭建,搭建好的原型机通过C#语言进行编程,使整个系统实现自动运动控制。(2)为获得高对比度的磁瓦图像,研究并搭建磁瓦采像系统。磁瓦内外表面图像采集系统采用环形光源进行照明,相机接收磁瓦内表面的漫反射光线来成像;磁瓦端面图像采集系统采用蓝色同轴光源进行照明,并增加蓝色滤镜来减少其它光线干扰,相机接收磁瓦端面的镜面反射光线来成像。(3)为从不同照明系统下采集的磁瓦图像中提取缺陷,研究不同的图像处理算法。在分割磁瓦内外表面缺陷时,采用传统的阈值分割方法可以达到缺陷分割的目的;在分割磁瓦端面缺陷时,提出一种将K-means聚类算法与阈值分割算法相结合的方法对端面缺陷进行分割,两种算法的结合使用,可以达到准确分割缺陷的目的。(4)通过对支持向量机分类方式的理论分析以及不同核函数在不同参数下的实验分析,选用径向基核函数且参数C为0.8、gamma为0.25的支持向量机模型对磁瓦缺陷进行识别。结果显示,该识别方法识别率达到93.75%。

陆雨[6](2019)在《660MW超超临界锅炉水冷壁耐腐蚀涂层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现阶段我国的电力生产中,火力发电仍然是最重要的发电形式。锅炉、汽机以及电机是组成火力发电厂的三个主要部分。在锅炉机组所发生的事故中,水冷壁管的爆破事故在其中占据了很大的一部分比例。为了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国内的燃煤发电锅炉普遍采取低氮燃烧的方式,但低氮燃烧的方式加剧了锅炉内的还原性气氛使得锅炉水冷壁向火侧高温腐蚀严重。寻求一种高效的水冷壁高温腐蚀表面防护技术方案,攻克长期困扰火力发电行业的难题,是现阶段我国火力发电技术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采用超音速电弧喷涂技术作为锅炉水冷壁耐腐蚀涂层制备的主要技术手段,选择铁基合金丝材、镍基合金丝材和自行设计制作的一种粉芯丝材作为喷涂材料。借助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和摩擦磨损实验机对涂层的微观组织、结构、孔隙率和耐磨性能等进行了对比与分析。设计了热震实验和热腐蚀实验对三种涂层(FeCrNi涂层、Ni Cr涂层和自研涂层)的抗热震性能和抗热腐蚀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结论如下:1、自研涂层的金相组织更为致密,这主要是因为自研涂层中含有B这一非金属元素,B元素在合金中可以起到改善组织致密性的作用。使用图像分析法测得各类涂层的孔隙率,发现自研涂层的孔隙率是三种涂层中最低的,仅为1.69%。2、涂层的表面硬度由大到小排序为:自研涂层>Ni Cr涂层>Fe Cr涂层,其中自研涂层的表面平均硬度达到了487HV。自研涂层的表面高硬度主要是因为自研涂层中的B元素起到了改善组织致密性,提高强度的作用。3、按照磨损率,涂层的耐磨性能排序为:自研涂层>Ni Cr涂层>FeCrNi涂层。就磨损机理而言,FeCrNi涂层和Ni Cr涂层的磨损形式以粘着磨损为主,磨粒磨损为辅;自研涂层表面的磨损形式则主要为磨粒磨损。4、涂层的抗热震性能由强到弱排序为:FeCrNi涂层>自研涂层>Ni Cr涂层。涂层的厚度也会影响其抗热震性能,同一种涂层,厚度越大抗热震性能越差。5、涂层的抗热腐蚀性能按照从强到弱排序为:Ni Cr涂层>自研涂层>FeCrNi涂层。同种涂层不同厚度之间,较厚的涂层抗热腐蚀能力更强。Ni Cr涂层有着最强的抗腐蚀性是因为涂层中的Cr元素是三种涂层中含量最高的,Cr元素生成的Cr2O3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能,所以Ni Cr涂层具有最强的抗热腐蚀性能。

鞠鹏[7](2018)在《过渡—稀土纳米材料对NdFeB磁瓦性能的研究》文中提出二十一世纪以来,烧结NdFe B作为市场发展潜力最大的永磁材料,以其突出的磁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但是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钕铁硼的应用因其矫顽力和腐蚀性的影响受到了限制。为了改善烧结NdFeB的各项性能,研究者在烧结钕铁硼磁体的制备过程中添加适量的Dy、Ce、Ho等稀土元素提高其性能。随着稀土元素的开采量逐年攀升,从保护资源和环境的角度出发,如何能够既节省贵重稀土的使用量,又提高钕铁硼磁体的磁性能与耐蚀性,成为了当前众多研究者关注的课题。目前,添加纳米粉改变晶界相是一种有效的提高烧结NdFeB磁体性能的方法之一。为了提高烧结钕铁硼磁体的磁性能和抗腐蚀性能,通过双合金法制备了磁体(PrNd)29.9Dy0.1B1Co1Cu0.15Febal+x%Ho(添加Ho纳米粉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0.2%、0.4%、0.6%和0.8%)。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粒度分布仪、维氏硬度仪、FE-2100H永磁特性自动测量仪、电化学工作站对烧结磁体的形貌、微观结构及成分、粉体的粒径、硬度、磁性能、耐腐蚀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Ho元素质量分数的增加,磁体矫顽力增幅变大;剩磁和最大磁能积降幅渐快,从0.6%到0.8%下降幅度最大。当添加量为0.6%Ho时,其综合性能达到最佳,矫顽力达到13.92kOe,提升了5.8%(相对没加Ho的磁体),剩磁和最大磁能积分别下降为0.3%和0.2%;I(006)/I(105)比值为1.45;磁体硬度增强为599.58HV,提升了8.2%;磁体密度提高了1.6%,达到7.61g/cm3。表明磁性能的提高与晶界的微观结构和磁体密度的改变密切相关。添加量为0.6%Ho的钕铁硼磁瓦的扭矩是原电机上的铁氧体磁瓦的9.5倍,比不添加Ho磁瓦的扭矩升高5.3%。采用电化学工作站和加速腐蚀试验对烧结NdFeB磁体的抗腐蚀性能进行检测,动电位极化曲线分别在3.5%NaCl和0.005%H2SO4溶液中测得。当添加量为0.6%Ho时,自腐蚀电流到达最小,在3.5%NaCl溶液中为0.327μA/cm2;在0.005%H2SO4溶液中为0.452μA/cm2,提升了近一个数量级。在湿热环境中腐蚀96h后,添加0和0.6%Ho的磁体的质量损失分别为41.3mg/cm2和2.6mg/cm2,两者相差十几倍,表明晶界添加Ho纳米粉能够提高磁体的抗腐蚀性能。

李浩浩[8](2018)在《锰元素对M型永磁铁氧体结构和性能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永磁铁氧体又称为硬磁铁氧体,它只需要外部提供一次充磁能量,就能产生稳定的磁场,不再需要继续消耗电能,就可以源源不断的向外部提供磁能,是节约能源的重要材料。由于它广泛的应用领域和良好的应用前景,促使M型永磁铁氧体性能也需要更进一步的提升。提高M型永磁铁氧体性能的最有效直接的方法就是离子掺杂,本文通过离子掺杂来提高铁氧体性能的同时还考虑到原材料的选取来降低生产成本。目前,我国生产永磁铁氧体的最主要的原料是铁红和铁鳞。而铁红作为生产原料来说,价格相对高一些。而铁鳞是目前生产原料中价格最低的一种,但是由于其原料纯度不高,含有多种其他杂质元素尤其是锰元素会在生产中带来不利的影响,一直是困扰人们的一个大问题。所以本文将探究锰元素对各系列永磁铁氧体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其他元素的掺杂来提升M型锶铁氧体的性能,总结其规律,期望给生产中提供一种参考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利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 Mn元素掺杂的M型永磁铁氧体SrFe12-xMnxO19(x=0-0.28),探究了 Mn元素的含量对M型永磁铁氧体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XRD分析得出所有样品全部是纯相的铁氧体。SEM图像发现Mn元素的掺入会影响样品中颗粒大小的均匀性,而不会影响六角结构的形成。在磁性能方面,样品的饱和磁化强度一直呈现下降趋势,在掺杂量x>0.24后,饱和磁化强度急剧下降。而样品的矫顽力一直呈现上升的趋势,没有急剧变化的现象发生。(2)利用固相反应法制备并探究La-Co-Mn三种元素联合掺杂对M型锶永磁铁氧体Sr1-xLaxFe11.8-yCoyMn0.2O19(x=0-0.50;y0.0.30)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同时还探究了多种添加剂对最佳配方为Sr0.6La0.4Fe11.56Co0.24Mn0.2O19综合性能的影响。XRD的测试结果表明所有样品均为纯相。SEM测试所得的图像中发现所有样品均形成了六角片状结构,且颗粒大小分布均匀。样品的Br随着La-Co掺杂量的增加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x=0.40,y=0.24时样品的Br达到最大值。样品的Hcb和Hcj随着La-Co掺杂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也是在x=0.40,y=0.24时达到最大值。在添加剂使用过程中发现随着添加剂Si02含量的增加,样品的剩余磁化强度Br一直在下降,样品的内禀矫顽力Hcj是一直在增加。使用复合添加剂CaCO3-SiO2时,保持SiO2的添加量不变,样品的剩磁Br和内禀矫顽力Hcj随着CaCO3添加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CaCO3添加量为0.3wt%时样品的矫顽力达到最大值,在添加量为0.35wt%时剩磁Br达到最大值。(3)最后探究La-Co-Mn-Nd联合取代对M型永磁铁氧体结构和性能的影响,使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 Sr1-xLaxFe12-2xCox(Mn0.5Nd0.5</sub>xO19(x=0-0.4)系列铁氧体。经过测试结果发现多种离子联合取代以后样品的综合性能有较为明显的提升。样品的饱和磁化强度Ms和矫顽力Hc随着掺杂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在x=0.2时,饱和磁化强度Ms和矫顽力Hc均达到最大值。

孟祥雨[9](2018)在《离子取代对M型铁氧体的结构及性能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铁氧体材料从诞生以来一直被人们广泛应用。其中锶铁氧体作为具有高矫顽力和小粒径的M型六方晶系铁氧体作为磁记录介质已有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具有半导体类型的锶铁氧体它被应用于气隙磁路中是由于它具有涡流损耗小,电阻率高,矫顽力大的特点,特别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电机。由于其原材料是铁和锶的氧化物不属于贵金属氧化物,并且具有原料来源丰富价格低廉工艺简单的特点,能够代替铝镍钴系列铁氧体。本论文制备M型锶铁氧体采用了传统的工业方法,利用各测试仪器探索了不同数量种类的离子取代对样品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具体内容包含如下几个方面:采用传统陶瓷方法成功制备了 M型六角晶系铁氧体磁粉。研究了镧离子取代了锶离子样品的相关特性。根据物相分析的结果表明,La取代量为0~0.3的样品是纯的磁铅石相,当La含量为0.4和0.5时α-Fe203相开始出现。拟和图谱的结果表明,差值曲线比较平整,各参数值的大小足以说明样品成相较好,纯度较高。SEM研究表明,随着x的增加,铁氧体颗粒形貌不变,铁氧体形成六方结构,晶粒尺寸分布均匀。对于矫顽力当La取代量从0增加到0.5时Hc先增大再减小。振动样品磁强计结果表明,随着La取代量从0增加到0.1时Ms增加;当La取代量从0.1到0.5时Ms先减小后增大。说明La元素的取代确实对性能造成了影响。在镧取代的基础上采用传统陶瓷方法成功制备了M型六角晶系铁氧体磁粉。研究了镧和钴离子同时取代了锶和铁离子样品的相关特性。根据物相分析的结果表明,La-Co取代量为0.3~0.6的样品是纯的磁铅石相,然而当La-Co取代量为0.1和0.2时α-Fe203相开始出现这可能是制备过程中出现的误差所造成的。拟和图谱的结果表明,差值曲线比较平整,各参数值的大小足以说明样品成相较好,纯度较高。SEM研究表明,随着x的增加,铁氧体颗粒形貌不变,铁氧体形成六方结构,晶粒尺寸分布均匀。振动样品磁强计结果表明,随着La-Co取代量从0增加到0.4时饱和磁化强度(Ms)减小;当La-Co取代量从0.4到0.6时饱和磁化强度(Ms)增大。对于矫顽力当La-Co取代量从0增加到0.6时矫顽力(Hc)先增大再减小。说明La-Co取代确实对磁学性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并且与第一个实验相比两种元素同时取代各磁学性能的平均水平都有了提高。基于以上两个实验,我们尝试了四元取代。我们依旧采用传统陶瓷方法成功制备了 M型六角晶系铁氧体磁粉。我们固定其中的La-Co-Ti三种元素不变,只改变其中的Ca含量。研究了钙离子取代锶离子样品的相关特性。根据XRD的结果表明,Ca取代量为0~0.04的样品中只有一个单独的磁铅石相,然而当Ca取代量为0.05时α-Fe203相开始出现这可能是制备过程中出现的误差所造成的。拟和图谱的结果表明,差值曲线比较平整,各参数值的大小足以说明样品成相较好,纯度较高。SEM研究表明,随着x的增加,铁氧体颗粒形貌不变,铁氧体形成六方结构。振动样品磁强计结果表明,随着Ca取代量(x)从0增加到0.01时Ms减小;当Ca取代量从0.01到0.02时饱和磁化强度(Ms)增大;而当取代量从0.02到0.05时,Ms先增大后减小。对于矫顽力当Ca取代量从0增加到0.04时Hc先增大再减小;从0.04到0.05时又增大。

陆辰绪[10](2017)在《用离子替代法制备新型M型铁氧体》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M型铁氧体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永磁材料,具有高矫顽力、高饱和磁化强度、高磁性各向异性常数、高居里温度和耐腐蚀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等行业。截止目前M型铁氧体仍然占据永磁材料市场50%以上的份额,所以对M型铁氧体磁性能的任何改善都可以得到巨大的商业利益。本文用离子替代法制备了两种新型M型永磁铁氧体磁粉并对其的结构、形貌和磁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了烧结温度、铁含量n及Mn4+、Zn2+离子含量x对Mn-Zn掺杂的锶铁氧体SrMnxZnxFe(2n-2xO19烧结体的微结构、形貌及磁性能的影响。当x的值暂定为0.1时改变n的值,使n=5.8、5.9和6.0。样品在各烧结温度与各n值时均为单一M相。当n值增加时,样品的磁化强度σ16与矫顽力Hc都是先增大后减小,在n=5.9时出现最大值。n的值确定为5.9时,样品的化学式变为SrMnxZnx Fe11.8-2xO19,改变x的值从0增加到0.8。当x<0.4时样品得到单一的M相,当x≥0.4时杂相ZnFe2O4开始出现。样品的形貌均为六角结构类球状颗粒,烧结温度升高时出现异常长大情况。样品的比饱和磁化强度σs随x的增加先变大后减小,在x=0.1时出现最大值,样品的矫顽力Hc随x的增加而持续减小,烧结温度为1200℃时样品SrMn0.1Zn0.1Fe11.6O19的σs=73.90 emu/g,Hc=3173 Oe与同烧结温度下的La-Zn替代锶铁氧体样品La0.3Sr0.7Zn0.3Fe11.3O19相比,具有更优秀的综合磁性能。2.利用穆斯堡尔谱分析了x=0-0.4时样品SrMnxZnxFe2n-2x O19中Zn2+、Mn4+及Fe3+的占位情况,揭示了磁性变化的根本原因。当0<x≤0.1时,非磁性的Zn2+主要替代4f1晶位上自旋向下的Fe3+,Mn4+主要替代12k晶位上自旋向上的Fe3+,导致样品的饱和磁化强度上升;当0.1<x≤0.2时,Zn2+主要替代2a晶位上自旋向上的Fe3+,Mn4+依旧替代12k晶位上的Fe3+,导致样品的饱和磁化强度降低;当x≥0.4时,穆斯堡尔谱图像上出现一个新的双峰,经比对为ZnFe2O4杂相与XRD的结果一致,导致样品的饱和磁化强度大幅度降低。3.通过助熔剂干混与湿混两种工艺制备了SrMn0.1Zn0.1Fe11.6O19磁粉,并与纯锶铁氧体磁粉SrFe11.6O19和La-Zn替代的La0.3Sr0.7Zn0.3Fe11.3O19磁粉做了对比研究。制备工艺对于样品的微结构没有影响,除了磁粉SrFe11.6O19含有少量的Fe2O3外,其他样品均为单一M相;采用湿混工艺的SrMn0.1Zn0.1Fe11.6O19磁粉形貌规则均为六角结构类球状、颗粒分布均匀、平均颗粒尺寸适中,要好于采用干混工艺制备的样品;磁粉SrMn0.1Zn0.1Fe11.6O19和La0.3Sr0.7Zn0.3Fe11.3O19相比,σ16基本相当,矫顽力Hc大于La-Zn替代且湿混工艺要优于干混工艺。4.以Na2CO3、V2O5为原料制备Na-V掺杂的新型M型锶铁氧体NaxSr1-xFe2n-xVxO19。当x=0.1时使n=5.6、5.65、5.7和5.75,样品在各预烧温度下均存在Fe2O3杂项,n值的变化对于晶格常数没有影响;各样品颗粒的大小均匀约为1μm-2μm之间;样品的饱和磁化强度和矫顽力在n值为5.65时都达到最大值。当n=5.65时样品的化学式变为NaxSr1-xFe11.3-xVxO19,使x=0.05、0.1、0.15和0.2,研究x对样品微观结构与磁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掺杂了Na+、V5+的样品均含有杂相Fe2O3,x的值升高使样品的晶格常数减小,结晶性变好,对于样品的形貌基本没有影响。当x=0.1时样品的综合磁性能最好,预烧温度为1150℃时σ16=60.54 emu/g,Hc=4664 Oe与同温度下的La-Co替代的锶铁氧体磁性能相当。

二、应用于永磁铁氧体材料生产中的金相及图像分析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应用于永磁铁氧体材料生产中的金相及图像分析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对Ru掺杂ZnFe2O4和对Co-Ru共掺杂BaFe12O19的制备及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尖晶石型铁氧体
        1.2.1 尖晶石型铁氧体的结构
        1.2.2 尖晶石型铁氧体中的金属离子分布规律
        1.2.3 尖晶石型铁氧体的超交换作用
        1.2.4 尖晶石型铁氧体的磁学性质
        1.2.5 尖晶石型铁氧体的应用
    1.3 磁铅石型铁氧体
        1.3.1 M型钡铁氧体的结构
        1.3.2 M型钡铁氧体的磁性
        1.3.3 M型钡铁氧体的微波吸收特性
    1.4 本文研究意义及内容
第二章 实验过程和分析测试
    2.1 实验过程
        2.1.1 实验原料与设备
        2.1.2 固相反应法
    2.2 样品分析与表征方法
        2.2.1 X射线衍射(XRD)
        2.2.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2.2.3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
        2.2.4 紫外可见光谱(UV-Vis)
        2.2.5 超导量子干涉磁强计(SQUID)
        2.2.6 矢量网络分析仪(VNA)
第三章 Ru掺杂对尖晶石ZnFe_2O_4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3.1 引言
    3.2 ZnFe_(2-x)Ru_xO_4样品的制备
    3.3 结果与讨论
        3.3.1 XRD分析
        3.3.2 SEM图谱分析
        3.3.3 FT-IR图谱分析
        3.3.4 UV-Vis光谱分析
        3.3.5 电磁参数分析
        3.3.6 吸波性能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Co-Ru掺杂对M型 BaFe_(12)O_(19)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4.1 引言
    4.2 BaFe_(12-2x)Co_xRu_xO_(19)样品的制备
    4.3 结果与讨论
        4.3.1 XRD分析
        4.3.2 晶格结构分析
        4.3.3 UV-Vis光谱分析
        4.3.4 磁性分析
        4.3.5 电磁参数分析
        4.3.6 吸波性能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NiCuZn铁氧体自旋玻璃、磁热效应和临界行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NiCuZn铁氧体的简介
        1.2.1 磁性材料的概述
        1.2.2 磁性材料的分类
        1.2.3 NiCuZn铁氧体的发展
        1.2.4 NiCuZn铁氧体的理论基础
    1.3 自旋玻璃的简介
        1.3.1 自旋玻璃的定义与特点
        1.3.2 自旋玻璃的表征方式
    1.4 磁热效应与磁制冷
        1.4.1 磁热效应的概念
        1.4.2 磁热效应的热力学原理
        1.4.3 磁制冷材料的发展与现状
    1.5 临界行为的简介
    1.6 本文的立意与安排
        1.6.1 本文的立意
        1.6.2 本文的安排
第二章 NiCuZn铁氧体的制备与表征
    2.1 样品的制备
    2.2 NiCuZn铁氧体的表征
        2.2.1 物相组成的分析
        2.2.2 微观形貌的分析
        2.2.3 成分分析
        2.2.4 磁性能分析
第三章 NiCuZn铁氧体自旋玻璃行为研究
    3.1 引言
    3.2 结果与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Ni_(0.2)Cu_(0.2)Zn_(0.6)Fe_2O_4 的磁热效应研究
    4.1 引言
    4.2 结果与讨论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Ni_(0.2)Cu_(0.2)Zn_(0.6)Fe_2O_4 的临界行为研究
    5.1 引言
    5.2 结果与分析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铁氧体/聚吡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前言
    1.2 铁氧体
        1.2.1 铁氧体的磁性参数
        1.2.2 铁氧体磁性材料分类
        1.2.3 铁氧体磁性材料的制备方法
        1.2.4 铁氧体发展现状
    1.3 导电高分子聚吡咯(PPy)材料
        1.3.1 聚吡咯(PPy)的结构
        1.3.2 聚吡咯(PPy)的合成方法
    1.4 铁氧体/聚吡咯复合材料
    1.5 吸波材料
    1.6 课题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1.6.1 课题研究意义
        1.6.2 课题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药品和仪器及表征方法
    2.1 实验药品和实验仪器
        2.1.1 实验药品
        2.1.2 实验器材
    2.2 实验表征方法
        2.2.1 X射线衍射仪(XRD)
        2.2.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2.2.3 振动样品磁强计(VSM)
        2.2.4 矢量网络分析仪(VNA)
        2.2.5 傅立叶红外光谱(IR)
第3章 镁锌铁氧体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3.1 镁锌铁氧体的制备
    3.2 结果与讨论
        3.2.1 XRD分析
        3.2.2 SEM分析
        3.2.3 磁性能分析
        3.2.4 红外光谱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铜锌铁氧体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4.1 铜锌铁氧体的制备
    4.2 结果与分析
        4.2.1 XRD分析
        4.2.2 SEM分析
        4.2.3 磁性能分析
        4.2.4 电磁性能分析
        4.2.5 红外光谱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铁氧体/聚吡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5.1 聚吡咯的制备
    5.2 聚吡咯(PPy)微米线结果与讨论
        5.2.1 XRD分析
        5.2.2 SEM分析
    5.3 铜锌铁氧体/聚吡咯(PPy)复合材料的制备
    5.4 铜锌铁氧体/聚吡咯(PPy)复合材料结果与讨论
        5.4.1 SEM分析
        5.4.2 XRD分析
        5.4.3 电磁性能分析
        5.4.4 反射率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CaLaCo-M型锶铁氧体的制备与磁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综述
    1.1 磁性发展
    1.2 物质磁性分类
    1.3 磁性材料
        1.3.1 磁性材料的定义
        1.3.2 磁性材料的分类
    1.4 永磁材料
        1.4.1 铁氧体材料晶格和应用分类
        1.4.2 永磁铁氧体的磁性特征
        1.4.3 铁氧体的制备方法
        1.4.4 锶铁氧体
        1.4.4.1 锶铁氧体的简介
        1.4.4.2 M型六角铁氧体的磁特性和磁晶各向异性
    1.5 M型铁氧体的离子替换和氧化物添加
    1.6 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样品的制备
        2.1.1 化学试剂及样品制作设备
        2.1.2 样品制备流程
    2.2 分析测试方法
        2.2.1 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XRD)
        2.2.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2.2.3 X射线散射能谱(EDS)
        2.2.4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
        2.2.5 振动样品磁强计(VSM)
        2.2.6 永磁测量仪
第三章 CaLaCo系 M型锶铁氧体的制备与磁性能研究
    3.1 研究背景
    3.2 CaLaCo取代下SrM单相合成研究
        3.2.1 实验 1:不同(Sr+Ca+La)/(Fe+Co)比对样品成相的影响
        3.2.1.1 样品制备
        3.2.2 结果与分析
        3.2.2.1 实验
        3.2.2.2 结果与分析
    3.3 烧结温度和时间对CaLaCo铁氧体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
        3.3.1 实验
        3.3.2 结果与分析
        3.3.2.1 不同烧结温度的影响
        3.3.2.2 不同烧结时间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Al和 Co离子替换对铁氧体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
    4.1 研究背景
    4.2 Al离子替代
        4.2.1 实验
        4.2.2 结果与分析
    4.3 Co离子替换
        4.3.1 实验
        4.3.2 结果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La替代和SiO_2 添加剂对锶铁氧体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
    5.1 研究背景
    5.2 La离子替换
        5.2.1 实验
        5.2.2 结果与分析
    5.3 SiO_2 添加
        5.3.1 实验
        5.3.2 结果与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5)基于机器视觉的磁瓦表面缺陷检测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1.2 课题的研究意义
    1.2 机器视觉检测的研究现状
    1.3 磁瓦表面缺陷视觉检测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磁瓦视觉检测系统的总体分析与设计
    2.1 机器视觉系统的分析
    2.2 磁瓦缺陷检测技术分析
        2.2.1 磁瓦表面缺陷分析
        2.2.2 磁瓦缺陷视觉检测原理
    2.3 磁瓦缺陷检测系统的总设计
        2.3.1 检测系统设计原则
        2.3.2 检测系统设计方案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磁瓦视觉检测系统运动控制技术的研究
    3.1 机械手的组成
    3.2 机械手的运动仿真分析
        3.2.1 机械手模型的简化
        3.2.2 机械手的仿真分析
    3.3 运动控制系统的搭建
        3.3.1 机械系统
        3.3.2 电气系统
    3.4 运动控制系统软件的实现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磁瓦视觉检测系统采像技术的研究
    4.1 图像采集系统关键技术分析
        4.1.1 光源
        4.1.2 相机
        4.1.3 镜头
    4.2 图像采集系统的搭建
        4.2.1 一工位采像系统
        4.2.2 二工位采像系统
    4.3 图像采集系统软件的实现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磁瓦图像预处理方法的研究
    5.1 图像预处理算法
        5.1.1 图像的平滑处理
        5.1.2 图像的分割
        5.1.3 数学形态学处理
        5.1.4 图像的边缘提取
    5.2 磁瓦内外表面缺陷的分割提取
        5.2.1 循环迭代计算确定阈值理论
        5.2.2磁瓦内外表面缺陷的提取实验
    5.3 磁瓦端面图像缺陷的分割提取
        5.3.1 K-means聚类分割理论
        5.3.2磁瓦端面缺陷提取实验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磁瓦图像特征提取及缺陷识别研究
    6.1 图像的基本统计特征
        6.1.1 区域统计特征
        6.1.2 直方图及其统计特征
    6.2 支持向量机分类器
        6.2.1 线性分类
        6.2.2 非线性分类
        6.2.3 支持向量机处理多类问题
    6.3 磁瓦缺陷特征提取与识别
        6.3.1 磁瓦缺陷特征的提取
        6.3.2 磁瓦缺陷类型的识别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

(6)660MW超超临界锅炉水冷壁耐腐蚀涂层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热喷涂技术概述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电弧喷涂技术
        1.2.2 火焰喷涂技术
        1.2.3 等离子喷涂技术
    1.3 超音速电弧喷涂及其常用喷涂材料概述
    1.4 锅炉水冷壁受热面高温腐蚀失效机理分析
        1.4.1 还原性气氛腐蚀
        1.4.2 结渣腐蚀
    1.5 本课题主要的研究内容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内容
        1.5.3 本文创新点
第二章 实验材料、设备及试验方法
    2.1 实验材料和设备
        2.1.1 基体材料
        2.1.2 喷砂材料
        2.1.3 电弧喷涂丝材
        2.1.4 热喷涂设备及涂层制备的工艺与流程
    2.2 热喷涂涂层的组织成分分析
        2.2.1 热喷涂涂层金相制样与观察
        2.2.2 涂层的孔隙率测试
        2.2.3 扫面电子显微镜形貌分析和能谱分析
        2.2.4 X射线衍射分析
    2.3 性能测试方法
        2.3.1 涂层的硬度分析
        2.3.2 涂层的磨损实验测试
        2.3.4 涂层的抗热震性能测试
        2.3.5 涂层的高温熔盐热腐蚀实验
第三章 涂层的组织和结构分析
    3.1 电弧喷涂涂层的结构特点
    3.2 电弧喷涂涂层的组织研究
        3.2.1 电弧喷涂涂层截面的金相组织
        3.2.2 涂层的孔隙率测定
        3.2.3 涂层的厚度测定
        3.2.4 涂层表面与截面的SEM分析
        3.2.5 喷涂试样的宏观形貌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涂层的力学性能研究
    4.1 涂层的显微硬度
    4.2 涂层的摩擦磨损性能
        4.2.1 涂层的磨损率
        4.2.2 涂层的磨损形貌
        4.2.3 磨损实验结论
    4.3 涂层的抗热震性能测试
        4.3.1 热震实验结果
        4.3.2 涂层的热震失效形貌
        4.3.3 涂层的热震失效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涂层的热腐蚀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腐蚀增重曲线分析
    5.3 热喷涂涂层热腐蚀形貌分析
    5.4 热腐蚀产物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7)过渡—稀土纳米材料对NdFeB磁瓦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永磁材料国内外发展简述
        1.1.2 决定永磁材料性能技术磁参量
        1.1.3 永磁材料在电机方面的应用
    1.2 Nd-Fe-B磁性材料
        1.2.1 烧结Nd-Fe-B永磁材料的显微结构
        1.2.2 提高磁体矫顽力的途径
    1.3 烧结NdFeB的腐蚀行为
        1.3.1 烧结NdFeB电化学腐蚀
        1.3.2 烧结NdFeB氧化腐蚀
        1.3.3 烧结NdFeB吸氢腐蚀
        1.3.4 烧结NdFeB抗蚀性提高途径
    1.4 烧结钕铁硼制备工艺技术——双合金技术
    1.5 Ho纳米粉与制备
        1.5.1 Ho纳米粉
        1.5.2 高真空直流电弧法制备纳米粉
    1.6 选题意义与研究目的
第2章 实验方案
    2.1 烧结NdFeB磁体的制备
        2.1.1 材料配比
        2.1.2 熔炼合金及速凝铸带
        2.1.3 氢破与气流磨制粉
        2.1.4 纳米粉制备
        2.1.5 混粉与取向成型
        2.1.6 真空烧结与回火处理
        2.1.7 磁瓦的制备
    2.2 粉体粒径测试
    2.3 性能测试
        2.3.1 磁性能
        2.3.2 腐蚀性能
    2.4 显微组织分析
        2.4.1 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分析
        2.4.2 X射线衍射测试
        2.4.3 金相显微分析
    2.5 磁体密度测试
    2.6 磁体硬度测试
    2.7 磁瓦扭转力矩测试
第3章 添加Ho对烧结钕铁硼磁性能及微观结构的影响
    3.1 前言
    3.2 实验与测试
        3.2.1 原料配比
        3.2.2 实验方法
        3.2.3 电弧法制备Ho纳米粉
        3.2.4 操作流程
    3.3 结果与讨论
        3.3.1 Ho纳米粉对磁体磁性能的影响
        3.3.2 Ho纳米粉对磁体微观结构的影响
        3.3.3 Ho纳米粉对磁体热稳定性的影响
        3.3.4 Ho纳米粉对磁体密度的影响
        3.3.5 Ho纳米粉对磁体硬度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添加Ho对烧结钕铁硼抗腐蚀性能和磁瓦扭矩的影响
    4.1 引言
    4.2 检测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电化学腐蚀测试
        4.3.2 加速腐蚀测试
        4.3.3 硝酸酒精溶液腐蚀后的微观结构
    4.4 添加Ho纳米粉的钕铁硼磁瓦电机扭矩测试
    4.5 钕铁硼磁瓦电机仿真测试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8)锰元素对M型永磁铁氧体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铁氧体发展历程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磁性材料的种类、晶体结构和主要性能参数
    2.1 磁性材料分类
        2.1.1 抗磁性
        2.1.2 顺磁性
        2.1.3 反铁磁性
        2.1.4 铁磁性
        2.1.5 亚铁磁性
    2.2 铁氧体的晶体结构
    2.3 铁氧体磁性来源
        2.3.1 磁畴及磁化
        2.3.2 铁氧体的磁矩
        2.3.3 超交换作用
    2.4 铁氧体主要性能参数
        2.4.1 饱和磁化强度M_s
        2.4.2 剩磁B_r
        2.4.3 矫顽力H_c
第三章 M型永磁铁氧体的制备方法与测试仪器
    3.1 制备方法概述
    3.2 测试仪器
        3.2.1 X射线衍射(XRD)
        3.2.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3.2.3 振动样品磁强计(VSM)
        3.2.4 永磁材料磁特性测量仪
第四章 Mn掺杂对M型锶铁氧体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4.1 Mn掺杂M型锶铁氧体制备
    4.2 该系列样品结构分析
    4.3 该系列样品的形貌分析
    4.4 该系列样品的磁性能分析
    4.5 小结
第五章 La-Co-Mn联合掺杂对M型永磁铁氧体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5.1 La-Co掺杂含Mn的M型锶铁氧体的制备
    5.2 La-Co掺杂含Mn的M型锶铁氧体样品的结构分析
    5.3 La-Co掺杂含Mn的M型锶铁氧体样品的微观形貌
    5.4 La-Co掺杂含Mn的M型锶铁氧体样品的磁性能分析
    5.5 添加剂SiO_2对铁氧体Sr_(0.6)La_(0.4)Fe_(11.56)Co_(0.24)Mn_(0.2)O_(19)性能的影响
    5.6 复合添加剂CaCO_3-SiO_2对铁氧体Sr_(0.6)La_(0.4)Fe_(11.56)Co_(0.24)Mn_(0.2)O_(19)性能的影响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La-Co-Mn-Nd联合取代对M型永磁铁氧体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6.1 该系列M型锶铁氧体的制备
    6.2 该系列M型锶铁氧体的结构分析
    6.3 该系列M型锶铁氧体的微观形貌的分析
    6.4 该系列M型锶铁氧体随着掺杂量增加磁性能的变化规律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9)离子取代对M型铁氧体的结构及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磁性材料的概述
        1.1.1 磁性材料的简介
        1.1.2 磁性和磁性材料的分类
    1.2 铁氧体材料的发展历程与分类
第二章 M型永磁铁氧体
    2.1 基本磁学理论
        2.1.1 磁矩
        2.1.2 磁畴
        2.1.3 M型铁氧体超交换作用
        2.1.4 M型铁氧体磁晶的各向异性
        2.1.5 M型铁氧体的矫顽力
        2.1.6 M型铁氧体的饱和磁化强度
    2.2 M型铁氧体基本的晶体结构特征
    2.3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第三章 永磁铁氧体的制备方法及测试方法
    3.1 实验试剂及设备
    3.2 铁氧体的常见制备方法
    3.3 铁氧体的常见测试方法
        3.3.1 X射线衍射(XRD)技术
        3.3.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3.3.3 振动样品磁强计(VSM)
第四章 离子取代的探究
    4.1 La离子取代对M型铁氧体的影响
        4.1.1 研究意义
        4.1.2 La离子取代锶铁氧体的制备
        4.1.3 实验结果分析
    4.2 La-Co离子取代对M型铁氧体的影响
        4.2.1 研究意义
        4.2.2 实验样品的制备
        4.2.3 实验结果分析
    4.3 四元离子取代对M型铁氧体的影响
        4.3.1 研究意义
        4.3.2 实验样品的制备
        4.3.3 实验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10)用离子替代法制备新型M型铁氧体(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永磁材料的发展现状
    1.2 永磁铁氧体材料的基础知识
    1.3 M型六角铁氧体的离子替换
    1.4 铁氧体粘结磁体的现状及应用
    1.5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目的和内容
第二章 M型六角铁氧体的制备方法和表征技术
    2.1 M型六角铁氧体的制备方法
    2.2 本实验磁粉的制备方法及流程
    2.3 表征技术
第三章 Mn-Zn掺杂的锶铁氧体SrMn_xZn_xFe_(2n-2x_O_(19)烧结体性能的研究
    3.1 样品的制备
    3.2 铁的含量对SrMn_(0.1)Zn_(0.1)Fe_(2n-0.2)O_(19)烧结体微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
    3.3 烧结温度和Mn~(4+)、Zn~(2+)离子含量对SrMn_xZn_xFe_(11.8-2x)O_(19)烧结体微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3.4 预烧温度及Mn~(4+)、Zn~(2+)离子含量x对SrMn_xZn_xFe_(11.8-2x)O_(19)烧结体磁性的影响。
    3.5 SQUID测试结果分析
    3.6 Mn~(4+)、Zn~(2+)替代Fe~(3+)的原子占位对磁性的影响
    3.7 小结
第四章 SrMn0.1Zn0.1Fe11.6O19磁粉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4.1 样品的制备
    4.2 助熔剂干混及湿混工艺对于SrMn_(0.1)Zn_(0.1)Fe_(11.6)O_(19)磁粉微结构、形貌及磁性能的研究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Nax Sr_(1-x)V_xFe_(2n-x)O_(19)磁粉微结构与磁性能的研究
    5.1 样品制备
    5.2 铁含量对Na_(0.1)Sr_(0.9)V_(0.1)Fe_(2n-0.1)O_(19)微结构、形貌与磁性能的影响。
    5.3 Na~+、V~(5+)离子含量对样品Na_xSr_(1-x)V_xFe_(11.3-x)O_(19_微结构、形貌与磁性的影响。
    5.4 三种磁粉微结构、形貌及磁性能对比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应用于永磁铁氧体材料生产中的金相及图像分析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对Ru掺杂ZnFe2O4和对Co-Ru共掺杂BaFe12O19的制备及性能的研究[D]. 王云. 内蒙古大学, 2021(12)
  • [2]NiCuZn铁氧体自旋玻璃、磁热效应和临界行为的研究[D]. 杨伟. 安徽大学, 2020(07)
  • [3]铁氧体/聚吡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徐宝盈. 沈阳理工大学, 2020(08)
  • [4]CaLaCo-M型锶铁氧体的制备与磁性能[D]. 詹涛. 安徽工业大学, 2019(02)
  • [5]基于机器视觉的磁瓦表面缺陷检测系统研究[D]. 马旭东. 昆明理工大学, 2019(04)
  • [6]660MW超超临界锅炉水冷壁耐腐蚀涂层制备与性能研究[D]. 陆雨. 合肥工业大学, 2019(02)
  • [7]过渡—稀土纳米材料对NdFeB磁瓦性能的研究[D]. 鞠鹏. 沈阳工业大学, 2018(01)
  • [8]锰元素对M型永磁铁氧体结构和性能的影响[D]. 李浩浩. 安徽大学, 2018(11)
  • [9]离子取代对M型铁氧体的结构及性能的影响[D]. 孟祥雨. 安徽大学, 2018(09)
  • [10]用离子替代法制备新型M型铁氧体[D]. 陆辰绪. 兰州大学, 2017(03)

标签:;  ;  ;  ;  ;  

金相和图像分析技术在永磁铁氧体材料生产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