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旋回波MRI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及价值

自旋回波MRI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及价值

一、自旋回波MRI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及价值(论文文献综述)

严涛[1](2022)在《CT与MRI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CT与MRI在主动脉夹层(AD)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2例A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检查方式分为CT组(n=32)和MRI组(n=30)。比较CT与MRI在AD诊断分型以及检出真假腔、撕脱内膜片、内膜破口等的应用价值。结果 CT与MRI对AD患者DeBakey分型、真假腔、撕脱内膜片、内膜破口诊断与手术结果符合率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组对主动脉分支受累、主动脉钙化检出率大于MRI组,对附壁血栓检出率小于MRI组(P<0.05)。结论 CT与MRI在AD分型、真假腔、撕脱内膜片、内膜破口诊断中均具有良好价值,CT在主动脉分支受累、主动脉钙化检出方面优于MRI,MRI在附壁血栓检出方面优于CT,两种方法各有优劣,临床应根据患者情况适当选择。

吕震[2](2020)在《磁共振黑血技术对颈动脉狭窄及斑块性质的诊断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分析探讨磁共振黑血技术对颈动脉狭窄程度评估的准确性及可行性;2、探讨磁共振黑血技术在术前评估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准确性及可行性,为内外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7月在我院住院诊断为颈动脉狭窄的患者,观察磁共振黑血影像检查结果及相关CT血管造影影像结果,对比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二者的一致性。2、收集在此期间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患者术前核磁黑血检查结果,观察颈动脉斑块核磁黑血检查结果,判定斑块稳定性,分析该结果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3、采用SPA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对磁共振黑血技术与CT血管造影两种监测方法的真实性和可靠性(Kappa)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和确切概率法计算P值(n<40),检验水准为p=0.05。结果:1、磁共振黑血结果:轻度狭窄13支,中度狭窄23支,重度狭窄18支,完全闭塞2支;CTA结果:轻度狭窄13支,中度狭窄25支,重度狭窄17支,完全闭塞1支;磁共振黑血检查结果与CTA检查结果在评估颈动脉狭窄方面一致性较高,Kappa值>0.75(Kappa=0.7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病理结果:21个斑块显示纤维帽结构,18个具有脂质核心,13个斑块具有出血,15个斑块具有钙化;磁共振黑血技术结果:纤维帽信号19支,脂质核心15支,斑块内出血12支,钙化13支;磁共振黑血结果与病理结果在检测出斑块纤维帽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P=0.688);二者在检测斑块内脂质核心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P=0.375);二者在检测斑块出血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P=0.625);二者在检测斑块钙化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P=0.727)。结论:1、磁共振黑血技术在判断颈动脉狭窄方面可以达到在CTA方面的效果,尤其是它无创、无辐射、无需注射造影剂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及应用。2、磁共振黑血技术在评估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上与病理方面有较好的一致性,其对外科CEA等相关治疗及内科规范化用药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但锟[3](2020)在《探讨双源CT双能量技术在评价主动脉夹层中肾灌注水平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和目的主动脉夹层(AD)指由多种原因导致动脉内膜破裂,动脉内血液经由内膜破口涌入中膜,形成真假双腔,并沿着主动脉长轴延伸的一类疾病。AD属于临床急重症,若诊治不当,由AD或夹层手术引起的低灌注和多种并发症会对人体进一步造成损伤,急性肾损伤(AKI)就是其常见并发症之一。近年来运用CT诊断动脉夹层逐渐成为主流。由于AD的特点,若能在通过主动脉成像(CTA)诊断或复查同时,对患者肾灌注水平进行有效评估,就可及早预测肾损伤,改善预后。双源CT(DSCT)具有两套X线球管-探测器系统,能同时实施高、低能级射线扫描,依据不同密度物质在两种能级下X射线吸收特性的不同实现物质成分分离,提取增强后碘对比剂得到的碘物质密度成像即碘图,可敏感显示器官内碘离子极微量的分布差异。本研究旨在通过使用双源CT双能量扫描及后处理技术,比较AD患者低灌注肾脏和正常肾脏各项参数的差异性,从而探讨双能量CT技术对AD中肾灌注不足的评价结果是否准确。材料与方法本次研究收集2019.01-2019.08 AD或AD支架植入术后的患者34名(剔除6例原发肾病患者),其中22例为男性,年龄44-66岁,平均年龄55.6±6.6岁,其中28例为A/D术后复查,6例为新发AD。对该34名患者行DSCTA后即行肾双能量扫描,将图像传至工作站经后处理获得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图像及双能量扫描后处理图像(肾灌注虚拟平扫图像及碘图),由高年资影像诊断医师对后处理图像进行评估,将所得肾脏图像分为正常组及低灌注组,再用ROI技术测定正常组及低灌注组之CT值、碘剂浓度、对比增强率及脂类含量等参数。采用SPSS 22.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数据表示为均数±标准差(x ±s),配对t检验用于分析双能量肾脏的正常组和低灌注组的各项数值是否具有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为标准。结果34例患者DSCTA结果中,发现肾灌注降低30例,均为单侧肾受损,其中28例为术后,2例为新发;另发现1例肾内见类圆形疑似高灌注区,经判断为结石。肾灌注虚拟平扫及碘图发现26例肾灌注减低,4例肾灌注缺损,1例肾内结石,与DSCTA结果一致。设置肾脏低灌注组和正常组的ROI并测量相应数据,统计分析示,肾低灌注区融合CT值低于正常侧(t=9.71,P<0.05);肾低灌注区对比增强率、碘浓度均低于正常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1,P<0.05;t=9.04,P<0.05);双侧脂类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3,P=0.164)。结论运用双源CT双能量技术可有较准确评估AD患者的肾灌注水平,及早发现肾灌注异常,及时提示肾损伤。

赵白信,焦方杰[4](2019)在《超声与1.5T MRI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比较》文中认为目的探究经胸超声心动图(TTE与1.5T场强核磁共振成像(MRI)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采用的不同影像学方法分为TTE组(n=61)与MRI组(n=37),以数字血管减影造影(DSA)为"金标准",比较两组真腔/假腔鉴别、分支受累情况及DeBakey分型诊断符合率差异。结果两组真腔/假腔鉴别诊断及冠状动脉、主动脉弓分支受累情况诊断符合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TE组腹主动脉分支受累情况诊断及DeBakey分型诊断符合率则明显低于MRI组(P<0.05)。结论 TTE与1.5TMRI应用于主动脉夹层均可获得较全面的诊断信息,且后者因诊断准确性较强,能为临床诊治策略及预后评估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黄金兰,周巍[5](2019)在《急性主动脉综合征3.0T MRI与64排MSCT诊断比较》文中认为目的对比3.0T MRI和64排多层螺旋CT(MSCT)在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诊断中的应用,评价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3月~2018年7月于我院收治的57例AAS患者,行3.0T MRI和64排多层螺旋CT(64排MSCT)扫描,以术后诊断为金标准,比较两种诊断方法对本病的诊断价值。结果经术后确诊,57例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患者中主动脉夹层(AD)23例,主动脉壁间血肿(IMH)11例,主动脉穿透性溃疡(PAU)9例,创伤性主动脉离断7例,主动脉瘤破裂7例。3.0T MRI和64排多层螺旋CT(MSCT)诊断结果和符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0T MRI检查时间长于64排MSCT,检查费用高于MSCT,图像质量评分更高,信噪比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3.0T MRI和64排MSCT对AAS的诊断方面各有优缺点,准确率均较高,是AAS检测的准确快捷的检查方法,临床上可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需要、经济能力结合医师判断选择适合的诊断方式。

杨明,卢晓冬,何业银[6](2017)在《磁共振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诊断中采用磁共振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选择的样本病例为在我院门急诊检查,确诊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患者43例,以2009年4月至2017年3月为样本选取时段,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予以患者磁共振诊断,对其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经磁共振检查,43例患者均显示内膜瓣形态及真假腔,为夹层动脉瘤基本征象,在SE序列中,所有患者均显示为真腔流空无信号,而GRE序列中呈现出高信号真假腔;中等信号强度内膜瓣于真假腔中37例,附壁血栓形成无法清楚显示者6例。结论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诊断中采用磁共振检查具有明显的诊断效果和价值,在临床上值得应用和推广。

段丽欢,张雅晨[7](2017)在《CTA、MRI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文中认为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CTA)、磁共振成像(MRI)对主动脉夹层(AD)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东丽区东丽医院主动脉夹层患者10例,进行CTA和MRI检査并均对其CTA和MRI图像后处理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CTA、MRI确诊主动脉夹层10例,主动脉夹层诊断准确率为100%。依据DeBakey分型法,Ⅰ型2例;Ⅱ型1例;Ⅲ型7例,其中Ⅲa型4例,Ⅲb型3例。直接征象中主动脉内膜片及"双腔征"10例内膜破裂口2例;间接征象中主动脉扩张迂曲10例,胸腔积液1例,心包积液1例。结论 CTA、MRI检查不仅对主动脉夹层早期、迅速、准确的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还为临床治疗及评估提供了重要的影像学依据。

谭仲伦[8](2016)在《1.5T磁共振TWIST技术MRA在主动脉夹层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第一部分1.5T磁共振TWIST技术MRA在主动脉成像的可行性研究目的:探讨1.5T磁共振时间分辨随机轨迹显像技术(Time-resolved angiography with interleaved stochastic trajectories,TWIST)MRA 在主动脉成像的可行性。材料及方法:1.临床资料选取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5年10月间临床拟诊断主动脉病变患者51例。男38例,女13例,年龄29~81岁,中位数为60岁。以突发性胸腹部疼痛来诊38例,胸闷不适9例,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杂交手术后随访1例,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保守治疗随访3例。2.检查方法所有研究对象在磁共振室进行主动脉MRA检查,采用设备为西门子1.5T磁共振扫描仪(Avanto,Siemens,Germany),全景矩阵成像系统,配有18个射频接收通道。受检者取仰卧位头先进,以剑突下缘为中心点放置表面线圈,扫描范围从胸廓入口至耻骨联合水平,先行胸腹部冠状、横断及矢状面的真性稳态进动二维(two-dimensional true fast imaging with steady-state precession,TFI 2D)T2WI采集,获得胸腹部大血管及主要脏器的大体影像表现,并作为CE-MRA的定位图像。TWIST技术扫描参数:并行加速因子为2,TR-2.61ms,TE-0.94ms,反转角度25°,视野460×345mm,层厚1.40mm,A区15%采集、B区25%采集,空间分辨率为1.4×1.4×1.4mm3,时间分辨率为2.77s,扫描与对比剂注射同时进行,患者无需屏气,62秒内共采集20期数据;对比剂为钆喷酸葡胺注射液(Gd-DTPA,广州康臣药业),剂量采用0.2mmol/kg。NEOTO双桶高压注射器(SHOTX;MEMOTOKYORINDO;JAPAN),A 管内注入 30mlGd-DTPA,B管内注入15 ml生理盐水。通过肘静脉团注法注射,注射速率为3.0ml/s。3.图像后处理后处理工作站为西门子syngo MR Workplace。机器自动与蒙片减影,每一个时相获得原始和减影两组图像,扫描所得到的数据传送至工作站,采用TWIST syngo新沟通4D血管成像软件包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和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reconstruction,MPR)处理,获取所需的主动脉的血管图像。4.图像质量评价及标准由2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医师进行双盲法独立阅片,根据图片是否存在伪影、显示结构细节能力和动脉强化效果3方面综合评价图像等级,采用3分值评分法进行评价:3分,图像质量好,无运动或阶梯伪影;2分,图像质量尚可,稍有模糊但仍可评价;1分,图像质量差,图像明显模糊或解剖结构边缘出现重影,无法评价。评分为3分和2分的图像认为是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5.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9.0(SPSS,Chicago,IL,USA)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Cohen’sk-test对两名阅片者评价图像质量的一致性进行对比分析(k=0.21~0.4为一致性差,k=0.41~0.6为一致性中等,k=0.61~0.8为一致性良好,k=0.81~1.0为一致性优秀)。结果:1.51例成功完成检查,成功率100%,患者无不良反应。2.所有患者各获得13~15个动脉时相图像,两名医师独立分析各时相图像后综合评价图像质量,平均得分为2.96分和2.94分。两名医师对图像质量评价结果一致性良好(Kappa值=0.70)。所有图像质量均为2分以上,满足临床诊断要求。3.51例患者通过手术和/或综合检查对比,诊断符合率为100%。主动脉未见异常16例;主动脉夹层18例;主动脉壁内血肿4例;主动脉穿透性溃疡2例;主动脉瘤2例;主动脉硬化4例;主动脉狭窄1例。1例Standford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复查和3例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保守治疗随访。结论1.1.5T磁共振TWIST技术MRA主动脉成像可行,得益于时间分辨率的提高,扫描成像快,检查时患者无需屏气,检查操作者无需估算扫描时间,降低了检查的技术要求。2.一次扫描可以获得13~15个动脉时相图像,图像质量均满足诊断要求。3.磁共振检查无辐射危害,适合在需要定期随访的主动脉疾病患者中推广应用。第二部分1.5T磁共振TWIST技术MRA在诊断主动脉夹层的应用价值目的:探讨1.5T磁共振时间分辨随机轨迹显像技术(Time-resolved angiography with interleaved stochastic trajectories,TWIST)MRA 在诊断主动脉夹层的应用价值。材料及方法:1.临床资料收集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2010年12月~2016年1月间临床拟诊断主动脉夹层36例,按照检查的先后顺序,随机分配进入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8例。2.检查方法两组检查设备、扫描体位、增强前平扫、对比剂用量和注射方式以及实验组增强MRA(CE-MRA)扫描参数如第一部分所述。对照组18例CE-MRA采用冠状面超快速三维梯度回波序列扫描,扫描参数:超快速三维梯度回波序列,并行加速因子为 2,TR-2.90ms,TE-1.00ms,FA25°,FOV390×330mm,层厚1.30 mm,无间隔采集,一次屏气采集时间21s,采用MR实时成像法确定扫描延迟时间。3.图像后处理扫描所得到的原始数据传送至西门子工作站(syngo MR Workplace),采用TWIST syngo新沟通4D血管成像软件包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和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处理,获取所需的胸腹主动脉的血管图像。4.评价项目及诊断标准由2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医师进行双盲法独立阅片。评价以下内容:(1)实验组与对照组图像质量:根据图片是否存在伪影、显示结构细节能力和动脉强化效果3方面综合评价图像等级,采用3分值评分法进行评价:3分,图像质量好,无运动或阶梯伪影;2分,图像质量尚可,稍有模糊但仍可评价;1分,图像质量差,图像明显模糊或解剖结构边缘出现重影,无法评价。评分为3分和2分的图像认为是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2)AD分型。按照Stanford分型法分为2型,A型:内膜撕裂可位于升主动脉、主动脉弓或近段降主动脉,扩展可累及升主动脉、弓部,也可延及降主动脉甚至腹主动脉。B型:内膜撕裂口常位于主动脉峡部,扩展仅累及降主动脉或延伸至腹主动脉,但不累及升主动脉。(3)初始破裂口位置、大小;再入口位置;有无多发破裂口。(4)真假腔及内膜片形态、走行。(5)主动脉分支(包括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腹腔干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双肾动脉、双侧髂总动脉、髂内外动脉)受累情况。(6)假腔有无血栓形成。(7)对比MPR、MIP两种后处理方式对显示病变细节的优劣。(8)实验组以真假腔内对比剂信号强度变化,分别记录真假腔开始充盈时间(Ts)、对比剂达峰时间(Tp)、对比剂消退时间(Td),记录血流动力学变化。5.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0(SPSS,Chicago,IL,USA)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采用Cohen’s k-test对两名阅片者评价图像质量的一致性进行对比分析(k=0.21~0.4为一致性差,k=0.41~0.6为一致性中等,k=0.61~0.8为一致性良好,k=0.81~1.0为一致性优秀)。结果:1.临床基本资料实验组:男15例(83.3%),女3例(16.7%),平均年龄(63.8±12.5)岁;对照组:男13例(72.2%),女5例(27.8%),平均年龄(64.0±13.9)岁,两组患者性别和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6例患者病程3小时至5年不等,急性(发病2周内)25例,慢性(发病超过2周以上)11例。29例(80.6%)有突发胸腹部剧烈撕裂样疼痛,并向胸背部、左上肢或腹部放射,6例(16.7%)胸闷不适,1例(2.7%)无明显自觉症状。有高血压病 32 例(90%),Ⅰ 级(BP 141~159mmHg)8 例;Ⅱ 级(BP 160~179mmHg)12 例;Ⅲ 级(BP>180mmHg)12 例。2.图像质量对比两名医师对两组患者主动脉图像质量评分均为2分以上,满足诊断要求,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图像质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名医师对两组患者图像质量评价结果一致性达到良好和优秀(实验组和对照组的Kappa值分别为 0.77 和 0.82)。3.主动脉夹层分型实验组,Standford A型3例,B型15例;对照组A型2例,B型16例。实验组1例Standford A型夹层手术治疗,6例Standford B型通过DSA或CTA检查证实,7例的诊断正确率为100%(7/7)。4.破裂口部位及数目实验组18例能清晰显示初始破裂口及对比剂进入假腔,破口位于升主动脉2例,位于主动脉弓部1例,位于主动脉弓部与降部交界处10例,位于胸主动脉中下段2例,位于腹主动脉3例,破裂口宽3mm~10mm;再入口位于髂动脉7例,腹主动脉9例,胸主动脉1例,升主动脉1例。对照组中15例能清晰显示初始破裂口,3例未能明确初始破裂口位置,其中初始破裂口位于升主动脉中部2例,位于主动脉弓部与降部交界处8例,位于腹主动脉5例,破裂口宽3~8mm;再入口位于髂动脉5例,腹主动脉6例,降主动脉1例,其余6例由于假腔内对比剂浓度偏低而未能明确再入口位置。5.撕裂内膜片及真假腔形态36例均能清晰显示撕裂内膜片,表现为血管腔内线状低信号影,以MPR显示为清楚。真假腔可相对平行或螺旋状走行,亦可假腔盘旋缠绕真腔。真腔往往较假腔小,呈半圆形或卵圆形;假腔较大,呈半圆形或新月形。6.真假腔血流动力学变化实验组连续多时相成像,真腔Ts=(23.7±4.4)s;Tp=(30.6±5.0)s;Td=(36.8±4.8)s。假腔 Ts=(26.7±4.5)s;Tp=(36.1±5.3)s;Td=(42.4±5.9)s。显示真腔充盈显影及对比剂消退均早于假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单期扫描,无法评价真假两腔血流动力学改变。7.主动脉分支受累情况实验组3例A型夹层中,1例无名动脉受累,1例左锁骨下动脉受累;15例B型夹层中,腹腔干动脉受累1例,肠系膜上动脉受累2例,肾动脉受累3例(左侧1例,右侧2例),髂总动脉受累3例(左侧1例,右侧2例)。对照组16例B型夹层中,腹腔干动脉受累1例,肠系膜上动脉受累1例,肾动脉受累2例(左侧1例,右侧1例),髂总动脉受累2例(左侧1例,右侧1例)。实验组可利用多个时相图像清晰显示受累分支血管的细节并可相互印证,避免评价不全。8.假腔内血栓30例假腔内无明显血栓形成,6例假腔内见血栓形成,其中实验组3例,对照组3例。9.两种后处理技术显示能力的比较MPR对显示夹层破裂口、撕裂内膜片及真假腔形态的能力明显优于MIP(P<0.05),MIP多角度旋转更能直观显示主动脉整体情况。结论:1.5T磁共振TWIST技术MRA在保证图像质量前提下,降低对患者及检查操作者的要求。一次扫描获得多个时相图像,通过对有诊断意义的时相图像后处理不仅能显示主动脉夹层形态学改变,而且能提供额外的血流动力学信息。有望取代常规序列(如超快速三维梯度回波序列),成为诊断主动脉夹层的首选检查序列。

车友谊,李希波,曾细平,冷渌清,张谦[9](2015)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及三维重建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探讨》文中提出目的研究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及三维重建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0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均行薄层连续容积扫描,并采取多平面重组(MPR)以及容积再现技术(VR)进行后处理。结果本组患者中内膜钙化内移者8例,血栓形成14例,显示内膜破口10例,假腔周围性钙化5例,显示真假腔22例,主动脉广泛性/局限性增宽13例。结论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及三维重建技术可清晰、全面显示夹层动脉瘤解剖信息,临床对于瘤体分型、范围有更为清晰的掌握,并可明确鉴别真假腔,为本病诊断以及临床治疗工作提供了充分支持。

王端,张扬春,王引利[10](2014)在《2014年欧洲心脏病学会 主动脉疾病诊断及治疗指南(部分)》文中研究说明1介绍主动脉疾病是除外冠状动脉疾病和外周血管疾病的又一大动脉系统疾病,包括主动脉瘤、急性主动脉综合征,其中又包括主动脉夹层、壁内血肿、穿透性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主动脉创伤、假性动脉瘤、主动脉破裂、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炎、遗传性疾病如马凡综合征,以及先天性疾病包括主动脉狭窄。与其他动脉性疾病类似,主动脉疾病可能在经过很长时间的临床变化后或出现了紧急情况才被人们所发现。急性主动脉综合征常常是这种疾病的首发

二、自旋回波MRI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及价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自旋回波MRI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及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CT与MRI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检查方法
    1.3 AD分型标准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CT与MRI诊断AD分型比较
    2.2 CT与MRI检出情况比较
    2.3 图像分析
3 讨论

(2)磁共振黑血技术对颈动脉狭窄及斑块性质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磁共振黑血技术对颈动脉斑块的研究及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探讨双源CT双能量技术在评价主动脉夹层中肾灌注水平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主动脉夹层中急性肾损伤机制及诊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4)超声与1.5T MRI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仪器与检测方法
        1.2.1 TTE:
        1.2.2 1.5TMRI:
    1.3 图像处理与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真腔/假腔鉴别诊断结果比较
    2.2 分支受累情况诊断结果比较
    2.3 DeBakey分型诊断结果
3 讨论

(5)急性主动脉综合征3.0T MRI与64排MSCT诊断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检查方法
    1.3 评价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方法检出基础病变情况比较
    2.2 两组方法诊断符合率比较
    2.3 两组方法检查相关结果比较
3 讨论

(6)磁共振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内膜瓣显示结果:
    2.2 真假腔显示:
    2.3 内膜破口位置:
3 讨论

(8)1.5T磁共振TWIST技术MRA在主动脉夹层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1.5T磁共振TWIST技术MRA在主动脉成像的可行性研究
    材料及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局限性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1.5T磁共振TWIST技术MRA在诊断主动脉夹层的应用价值
    材料及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局限性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论文
致谢

(9)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及三维重建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三维CT血管造影
        1.2.2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1.3 观察指标
2 结果
3 讨论

(10)2014年欧洲心脏病学会 主动脉疾病诊断及治疗指南(部分)(论文提纲范文)

1 介绍
2 正常的主动脉和老化的主动脉
3 主动脉的评估
    3.1 临床检查
    3.2 实验室检查
    3.3 影像学
        3.3.1 胸部X片
        3.3.2 超声
        3.3.2. 1 经胸超声心动图
        3.3.2. 2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3.3.3 腹部彩色超声
        3.3.4 CT
        3.3.5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PET)
        3.3.6 MRI
        3.3.7 造影术

四、自旋回波MRI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及价值(论文参考文献)

  • [1]CT与MRI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 严涛.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01)
  • [2]磁共振黑血技术对颈动脉狭窄及斑块性质的诊断价值[D]. 吕震. 承德医学院, 2020(02)
  • [3]探讨双源CT双能量技术在评价主动脉夹层中肾灌注水平的应用[D]. 但锟. 郑州大学, 2020(02)
  • [4]超声与1.5T MRI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比较[J]. 赵白信,焦方杰.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11)
  • [5]急性主动脉综合征3.0T MRI与64排MSCT诊断比较[J]. 黄金兰,周巍. 中国现代医生, 2019(21)
  • [6]磁共振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 杨明,卢晓冬,何业银. 中国医药指南, 2017(29)
  • [7]CTA、MRI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J]. 段丽欢,张雅晨.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17(01)
  • [8]1.5T磁共振TWIST技术MRA在主动脉夹层的应用研究[D]. 谭仲伦. 南方医科大学, 2016(04)
  • [9]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及三维重建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探讨[J]. 车友谊,李希波,曾细平,冷渌清,张谦. 中国实用医药, 2015(14)
  • [10]2014年欧洲心脏病学会 主动脉疾病诊断及治疗指南(部分)[J]. 王端,张扬春,王引利.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4(05)

标签:;  ;  ;  ;  ;  

自旋回波MRI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及价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