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制药业合作创新的实证研究——以蒿甲醚为案例(论文文献综述)
李林,李国春,张溪[1](2016)在《从青蒿素的专利历程和现状看医药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文中研究指明近年,知识产权,特别是专利在促进我国医药生物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随着我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逐步推进,医药企业实现由仿制向自主创新的模式转变将成为大势所趋。为了能及时有效地保护科研人员的智力成果,申请专利是最佳选择。为了帮助广大医药工作者进一步了解医药及生物领域知识产权保护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提高发明专利申请文件的质量,了解专利局的审查实践,更好地做好专利申请工作。我刊特邀了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北京中心相关专家撰写了系列讲座,希望能够对医药企业,科研院所的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
王飞[2](2011)在《生物医药创新网络演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发展迅速的生物医药产业在世界产业体系中地位上升,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国民健康水平影响越来越大,不少国家将此视为战略性产业而加以重点发展。与其他高新技术企业相比,生物医药产业具有准入门槛高等特点,比如对药物试验及审批等环节政府有严格的法律和法规管制、药品安全性审核严格、制药企业社会责任和生态责任重等,除了这些内部因素之外制药业还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药物专利保护时限、资源稀缺和医学理念变化等外部因素的深刻影响,在上述内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目前已没有一个生物医药企业可以独立地完成新药的研发和生产,基于专业化分工的全球开放式合作模式成为当今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新特点。经济地理学中基于地理临近性的传统区位理论已无法解释生物医药业的新发展。有鉴于此,从“行为者—资源—活动”的视角,分析不同行为主体之间的合作关系,探索生物医药创新网络的演化机理,为经济地理学的理论创新、促进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服务。本文以导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生态文明的区域发展模式”(41071093)、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网络权力与企业空间行为、企业创新”(08JA790044)、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重点软科学研究项目“张江建成世界一流高新区的发展思路与策略研究”(11692101000)等课题为支撑,通过对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生物医药企业、南京生物医药企业和相关专家进行访谈和实地考察,辅以文献查询和综合分析,对创新网络演化等相关理论和案例开展了系统研究。笔者认为,关系转向已成为近年来经济地理学学者关注的热点领域,网络内成员间相互作用关系及对网络动态变化的影响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在评述了国内外生物医药产业及创新网络演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行为主体——合作关系和集体学习——网络演化”为研究主线,系统地论述了生物医药创新网络的结网、演化过程以及不同阶段的发展特征。在参考有关文献资料并开展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美国生物医药创新网络的演化过程和上海张江生物医药创新网络的演化路径、内部合作机制、网络效应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第一,生物医药创新网络具有鲜明的特色。与其他高新技术产业部门不同,生物医药产业所需资源的稀缺性加大了药物研究和开发的难度和成本。生物技术进步缓解了资源的相对稀缺性,却推动了生物医药不同行为主体之间跨越国界的知识与创新合作。在全球化不断深化的知识经济时代,生物医药产业已经完成了成本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跃升。在转化医学理念和国家创新系统的支撑下,通过全球——地方管道(local buzz-global pipelines)的知识与信息交流,区域生物医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和生物医药创新网络不断完善。第二,创新合作和集体学习是推动生物医药创新网络演变和发展的核心动力。笔者发现,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合作和学习的动机与模式各不相同。创新环节是生物医药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创新网络内不同行为主体之间主要存在着商业、研发、金融和许可等合作关系。从初级到高级,生物医药创新网络经历了制药业独立创新发展、本地化创新网络发展和全球化创新网络发展等发展阶段。第三,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生物医药创新网络差异显着。发达国家生物医药创新网络的演化由产学研垂直合作关系和制药业—生物技术企业之间水平合作关系两种方式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推动药物创新水平的不断提升。而发展中国家生物技术水平低,为了获取发达国家先进技术,发展中国家企业倾向于与发达国家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支撑其创新网络演化的动力主要是学习机制,生物技术企业主要接受国外大型制药公司或生物技术企业的外包业务。与发达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网络由本地结网向全球扩张的演化过程不同,发展中国家创新网络呈现出全球网络要素植入经本地结网至跨区扩张的演变过程。
茹娜[3](2011)在《制药业供应链知识共享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加入WTO后,制药业受全球经济的影响日益扩大,同时在二十一世纪持续创新的需求下,当今市场的竞争已不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在知识经济环境影响下,供应链不再仅是物料供应链,而且是知识供应链。在这种环境背景下,知识共享已成为企业成长的必要选择之一。因此,研究制药业企业之间如何实现知识分享,以加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主要采用理论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案例为研究对象,分五章来研究制药业供应链知识共享机制。第一,运用规范的研究方法对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框架。第二,运用博弈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对制药业供应链知识共享的激励机制的构建进行了阐述。第三,从合作研发团队、制度化的沟通、供应商培训计划和培育学习文化四个方面对于知识共享组织机构的构建进行了阐述,并且从组织的管理职能、组织的制度和组织运行模式对知识共享组织机制的运行保障进行了研究。第四,首先从能力的信任和声誉的信任两个方面阐述其对知识共享的影响,然后从结构嵌入性维度和关系嵌入性维度研究了制药业供应链知识共享信任机制的构建。第五,选取东盛科技启东盖天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制药业供应链知识共享机制的构建和运行。其中,对东盛科技启东盖天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知识共享发展和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借助前面几章建立的模型,论证了案例分析对象的知识共享需求和解决方案。研究制药业供应链的知识共享机制问题在国内尚未深入,本研究也仅仅是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和分析。从国内外的最新文献来看,将一些物理学科的研究方法交叉应用进行研究,有着十分广阔的前景。
陈向东,朱丽丽[4](2003)在《我国制药业应对SARS应急创新活动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对我国制药业应对SARS的应急创新活动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分析114个产品样本的内涵及其相关特征,得出结论,我国应对突发病症的应急型创新主要以现有产品为依托,开发和利用现有药物的潜在作用与根本性创新类型的药物开发并重,特别在研究开发针对性强的专用医疗器械设备方面表现出很强的创新效应,总体上呈现出由表及里认识新的治疗机理的创新活动过程;同时,我国制药业应急创新的基本模式是以国家直属科研院所为主,制药企业的创新能力相对较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制药企业各组织之间的协调和合作创新活动表现不突出。
完颜绍华,许庆瑞[5](2000)在《制药业合作创新的实证研究——以蒿甲醚为案例》文中研究说明制药业的创新活动对科学和技术都有很高的要求 ,因此企业与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开展合作创新也就成为发挥各自特长的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本文以昆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蒿甲醚系列产品的创新过程为例 ,说明企业在合作创新的不同阶段应该采取不同的合作创新策略 ,利用互补能力实现合作创新
二、制药业合作创新的实证研究——以蒿甲醚为案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制药业合作创新的实证研究——以蒿甲醚为案例(论文提纲范文)
(1)从青蒿素的专利历程和现状看医药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论文提纲范文)
1 青蒿类药物的研发历史和遗憾 |
2 青蒿素类药物专利的历程、经验和反思 |
2.1 屠呦呦和她的专利申请 |
2.2 复方蒿甲醚的专利纠葛 |
3 青蒿素类药物专利的现状和发展 |
3.1 高校科研院所 |
3.1.1上海交通大学 |
3.1.2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
3.1.3沈阳药科大学 |
3.2 药物企业 |
3.2.1上海复星医药、桂林南药、桂林制药 |
3.2.2昆明制药 |
4 青蒿素知识产权保护的经验和建议 |
4.1 文章还是专利 |
4.2 专利申请质量和专利布局 |
4.3 产业化能力与专利保护相匹配 |
4.4 科研单位与企业对接 |
(2)生物医药创新网络演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图录 |
表录 |
第1章 导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研究 |
1.2.2 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研究 |
1.2.3 小结 |
1.3 研究目标、内容、关键问题与创新 |
1.3.1 研究目标 |
1.3.2 论文框架及主要内容 |
1.3.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3.4 主要创新点 |
1.4 研究基础和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基础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创新网络的理论基础 |
2.1 基本概念 |
2.1.1 生物医药产业概念及特征 |
2.1.2 生物医药产业链 |
2.1.3 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
2.1.4 生物医药创新网络 |
2.2 创新网络的基本理论问题 |
2.2.1 网络与创新网络的概念 |
2.2.2 创新网络的形成与类型 |
2.2.3 创新网络演化的阶段与过程 |
2.2.4 创新网络演化的动力 |
2.3 国家创新系统理论 |
2.3.1 国家创新系统的概念 |
2.3.2 国家创新系统的理论架构 |
第3章 生物医药创新网络的形成与结构特征 |
3.1 制药业独立创新-合作创新发展 |
3.1.1 独立创新发展阶段 |
3.1.2 制药业面临的新环境 |
3.1.3 制药业合作创新发展阶段 |
3.2 生物技术企业合作创新-网络创新发展 |
3.2.1 生物技术企业的兴起 |
3.2.2 生物技术企业发展现状 |
3.2.3 生物技术企业创新发展特征 |
3.3 生物医药创新网络的结网过程 |
3.3.1 行为主体间连接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
3.3.2 生物医药创新网络的构建 |
3.3.3 生物医药创新网络的特征 |
第4章 生物医药创新网络的演化与发展 |
4.1 生物医药创新网络演化的合作机制 |
4.1.1 合作的动机 |
4.1.2 合作的方式与途径 |
4.1.3 合作对生物医药创新网络演化的影响 |
4.2 生物医药创新网络演化的集体学习机制 |
4.2.1 网络与集体学习之间的关系 |
4.2.2 集体学习的基础 |
4.2.3 集体学习模式的构建 |
4.3 生物医药创新网络的演进阶段与路径 |
4.3.1 生物医药创新发展模式的转型 |
4.3.2 生物医药创新网络的发展阶段 |
第5章 美国生物医药创新网络发展研究 |
5.1 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
5.1.1 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特征 |
5.1.2 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国际合作的发展特征 |
5.2 美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特点 |
5.2.1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背景 |
5.2.2 美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特点 |
5.3 合作机制驱动下的美国生物医药创新网络演化 |
5.3.1 发展环境评价 |
5.3.2 合作关系及类型 |
5.3.3 生物医药创新网络的演化 |
第6章 张江生物医药创新网络发展研究 |
6.1 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
6.1.1 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基本特征 |
6.1.2 张江生物医药产业药物创新现状 |
6.2 张江生物医药创新网络的演化与发展 |
6.2.1 张江生物医药创新网络的结网基础 |
6.2.2 张江生物医药创新网络演化的动力机制 |
6.3 张江生物医药创新网络的发展路径 |
6.3.1 生物医药创新网络发展阶段 |
6.3.2 张江生物医药创新发展路径 |
第7章 结论及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7.1 主要结论及创新点 |
7.1.1 主要研究结论 |
7.1.2 主要创新点 |
7.2 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7.2.1 定量分析方法有待加强 |
7.2.2 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比较研究不足 |
附录 |
附表1 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生物医药授权专利统计 |
参考文献 |
后记 |
(3)制药业供应链知识共享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插图索引 |
附表索引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论文研究背景 |
1.1.2 论文选题意义 |
1.1.3 论文研究目的 |
1.2 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
1.2.1 研究主要内容 |
1.2.2 研究思路 |
1.3 本章小结 |
第2章 相关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企业供应链 |
2.1.2 知识共享 |
2.2 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共享发展历程 |
2.2.1 早期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共享特征 |
2.2.2 现代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共享特征 |
2.3 传统理论关于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共享的研究 |
2.3.1 交易费用理论关于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共享的解释 |
2.3.2 资源依赖理论关于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共享的解释 |
2.3.3 分工合作理论关于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共享的解释 |
2.3.4 战略联盟理论关于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共享的解释 |
2.4 知识管理视角下的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共享研究 |
2.4.1 知识创造的过程 |
2.4.2 知识共享与知识创造 |
2.5 关于知识共享影响因素分析 |
2.5.1 知识缄默性 |
2.5.2 知识共享媒介 |
2.5.3 知识共享环境 |
2.6 制药业供应链知识共享研究综述 |
2.6.1 制药业创新相关研究 |
2.6.2 制药业供应链相关研究 |
2.6.3 制药业知识共享相关研究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制药业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共享的激励机制 |
3.1 制药企业创新特性分析 |
3.1.1 创新周期长 |
3.1.2 创新风险大 |
3.1.3 创新所需知识涵盖面广 |
3.2 制药业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共享合作博弈分析 |
3.2.1 制药业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共享合作博弈模型前提假设 |
3.2.2 制药业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共享合作博弈模型建立 |
3.2.3 制药业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共享合作博弈模型分析 |
3.3 知识共享激励机制内容 |
3.3.1 知识共享激励机制模型 |
3.3.2 知识共享机制初期建立期激励 |
3.3.3 知识共享机制中期发展期激励 |
3.3.4 知识共享机制稳定维护期激励 |
3.4 激励机制运行与保障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制药业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共享的组织机制 |
4.1 组织机制对制药业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共享的保障分析 |
4.1.1 知识共享组织机制定义 |
4.1.2 知识共享组织机制的保障作用 |
4.2 知识共享组织机制的构建 |
4.2.1 合作研发团队 |
4.2.2 制度化的沟通 |
4.2.3 供应商培训计划 |
4.2.4 培育学习文化 |
4.3 组织机制运行保障 |
4.3.1 组织的管理职能 |
4.3.2 组织的制度 |
4.3.3 组织运行模式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制药业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共享信任机制 |
5.1 供应链企业间信任对知识共享的促进作用分析 |
5.1.1 供应链企业间信任的定义 |
5.1.2 能力的信任对知识共享的影响 |
5.1.3 声誉的信任对知识共享的影响 |
5.2 供应链嵌入性维度下的信任机制 |
5.2.1 嵌入性研究 |
5.2.2 信任机制研究 |
5.3 供应链结构嵌入性维度下的信任机制构建 |
5.3.1 供应链中企业的结构嵌入性 |
5.3.2 地域邻近性与企业间信任提升 |
5.4 供应链关系嵌入性纬度下的信任机制构建 |
5.4.1 供应链中企业的关系嵌入性 |
5.4.2 频繁的合作创新与信任提升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案例研究 |
6.1 案例企业的发展背景及现状 |
6.1.1 启东盖天力药业有限公司所在地区制药行业现状 |
6.1.2 启东盖天力药业有限公司的基本情况 |
6.2 启东盖天力药业有限公司所处供应链知识共享机制的特点分析 |
6.2.1 股东的知识支持 |
6.2.2 面向客户的知识共享 |
6.2.3 面向供应商的知识共享 |
6.3 启东盖天力药业有限公司所处供应链知识共享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6.3.1 激励机制现存问题 |
6.3.2 组织机制现存问题 |
6.3.3 信任机制现存问题 |
6.4 案例企业在知识共享机制建设方面的改进策略分析 |
6.4.1 激励机制改进策略 |
6.4.2 组织机制改进策略 |
6.4.3 信任机制改进策略 |
6.5 案例研究总结与启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制药业合作创新的实证研究——以蒿甲醚为案例(论文提纲范文)
1 蒿甲醚及其创新过程 |
1.1 蒿甲醚的特点与性质 |
1.2 蒿甲醚的发明阶段 |
1.3 蒿甲醚的生产化阶段 |
1.4 蒿甲醚的系列化阶段 |
2 由蒿甲醚看制药业的合作创新 |
3 结 论 |
四、制药业合作创新的实证研究——以蒿甲醚为案例(论文参考文献)
- [1]从青蒿素的专利历程和现状看医药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J]. 李林,李国春,张溪.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16(02)
- [2]生物医药创新网络演化研究[D]. 王飞. 华东师范大学, 2011(09)
- [3]制药业供应链知识共享机制研究[D]. 茹娜. 湖南大学, 2011(05)
- [4]我国制药业应对SARS应急创新活动实证研究[J]. 陈向东,朱丽丽. 中国软科学, 2003(12)
- [5]制药业合作创新的实证研究——以蒿甲醚为案例[J]. 完颜绍华,许庆瑞.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