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子商务推动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刘天淇[1](2021)在《区块链视角下小熊电器分布式会计信息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郭晶晶[2](2020)在《中小企业云会计采纳意愿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云计算与会计行业碰撞产生了云会计。云会计是一种通过互联网利用云技术构建的虚拟会计信息系统,具有可拓展、按需服务等特点,极大降低了企业会计信息化转型的成本,这对于技术、人力和资金资源有限的中小企业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虽然云会计服务的优势十分突出,但云会计服务的采纳和推广面临着各种问题,市场需求还未完全释放。在此背景下,本文以TOE(技术-组织-环境)框架为轴,针对云会计服务的特点,分析提炼中小企业用户对云会计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提出假设构建模型,探索中小企业对云会计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共获得有效数据281条。利用SPSS18.0、Smart PLS3.0等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1)在技术层面,成本节约和数据安全对相对优势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成本节约、数据安全和相对优势对云会计采纳意愿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复杂性对云会计采纳意愿有显着的负向影响;兼容性与云会计采纳意愿的影响并不显着。(2)在组织层面,高层洞察力和员工知识素养对云会计采纳意愿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组织惰性对云会计采纳意愿有显着的负向影响。(3)在环境层面,标准化缺失对云会计采纳意愿具有显着的负向影响;竞争压力对云计算采纳意愿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潮流压力与云会计采纳意愿的影响并不显着。最后,本研究在对实证结果进行深入分析与讨论的基础上,分别从云会计服务商、中小企业用户和政府部门的角度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并概括了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研究局限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刘彦[3](2020)在《我国电子商务企业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以A公司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电子商务行业在近年来飞速发展,广泛应用的互联网是其发展的摇篮。电子商务的迅速普及使得电子商务审计业务也随之崛起。如何控制审计风险、如何保证电子商务审计的质量成为各大会计师事务所亟待解决的问题。从电子商务企业的角度出发,对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将有助于会计师事务所从中学习经验,更好的规避审计风险。由于对电子商务审计业务还未形成系统、成熟的审计经验,相关的研究较少,所以审计人员还要从电子商务审计的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方面对审计方向和重点进行调整,更好的适应电子商务审计。本文采用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结合的方法对所选课题进行研究。首先,对电子商务、审计相关的概念、发展等进行归纳阐述,为后文提供理论支撑,引入电子商务审计风险的概念。并分析了电子商务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例如相关规章制度不完善、网络环境存在信息不对称、电子商务企业内部控制较薄弱、电子数据缺乏可靠性、业务系统缺乏交易完备性、审计人员业务能力不足、适应电子商务的审计软件缺乏、审计技术和方法相对滞后、克服审计风险独特性难度大等。之后,在多方面了解案例公司并获取资料后,引入A公司作为案例,从审计重大错报风险、审计检查风险角度出发,剖析了A公司具有收入确认、数据安全、内部控制、审计准则差异以及审计人员因素等几个方面的审计风险。最后,基于电子商务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审计风险控制对策:完善电子商务审计规范和体系、加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电子商务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提升电子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系统的交易完备性、提升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开发实用的电子商务审计软件、改进审计技术和方法、适应审计风险特点等。对于降低审计人员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具有一定实践意义。
王云龙[4](2020)在《基于业财融合的会计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以贵州HD零售公司为例》文中指出2019年11月27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要在2020年全面实现增值税发票电子化,这将推动企业打造一个全面、开放、智能化和数据化的系统平台。变革在即,从现在开始,谁能够跟紧政策导向,快速建立数字化的信息平台是抓住机遇,拥抱未来的重要一步。以业财融合的管理思想为指导、以信息化技术为手段帮助企业财务的数字化转型,是推动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有效途径。从零售行业发展现状来看,我国的消费模式已经转型--由于网络消费模式的兴起、人工和租房成本的上升,传统零售模式正在不断下降市场地位。因此,推进基于业财融合的会计信息系统建设成为现代零售企业的必然选择。从目前来看,一些大型连锁销售企业已经走在业财融合道路的前端。国美电器在2013年前后通过建立企业管理云(共享)平台(ECP),将销售、财务和库存管理作为集成管理的重点,实现了财务流、供应流和信息流的有效链接和数据共享。通过数据来分析消费行为,以帮助企业实现扩大销售,获取利润的目的。苏宁电器则早在2010年就已经在基于信息化平台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现了财务转型。相对于这些大型连锁销售企业来说,中小型销售公司则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迟迟没有实现财务转型。这些原因包括但不限于:一是管理者没有意识到财务转型的重要性,或者没有相应的管理经验;二是苦于没有相应的人才团队或者资金;三是公司求变阻力太大,难以实行。本文以贵州HD零售公司基于业财融合的会计信息系统实际建设为例,通过实地调研、访谈、理论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总结基于业财融合的会计信息系统建设方法与步骤,同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措施。本文首先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本人实际工作经历,选取了本文的研究视角,对相关理论进行了介绍。其次,通过调研和数据分析对厨电零售行业和行业内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再次,结合案例公司财务现状,基于业财融合的财务管理思想,分析总结了贵州HD零售公司从人才、业务和财务三个方面为着力点建设基于业财融合的会计信息系统的整体步骤,最后,通过案例公司连续五年的财务数据,对比分析建设基于业财融合的会计信息系统前后财务状况和运行效果。综上所述,本文基于业财融合的财务管理思想为指导,以会计信息系统为实现路径,建设的基于业财融合的会计信息系统具有集成核算与管理双重职能,将业务过程中产生的信息数据化,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加工形成客户信息实时映像、供应商数字档案、企业费用行为分析等数据价值体系。帮助企业会计信息系统从加工汇总中心转型升级为以公司运营和战略为服务主体的数字化系统中心。
张若阳[5](2019)在《电子商务企业审计风险研究 ——以苏宁易购为例》文中指出近年来,在全球信息化的背景下,电子商务作为新时代的产业蓬勃发展,这种新型的商业模式,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由于电子商务企业较传统企业而言具有无纸化、网络化、电子支付等特点,对于电子商务企业的审计在审计范围、审计内容和审计方法的等方面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所以原有的审计理论并不能完全适应电子商务环境下对企业的审计工作,这就对注册会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电子商务企业的审计风险进行研究,不仅是对审计理论的补充,更是在审计实务中降低审计风险的需要,能够促进我国电子商务市场的良性发展。本文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选取我国电商领域前列的苏宁易购为案例研究对象,从分析电子商务企业审计风险特征出发,通过围绕普华永道审计苏宁易购的重大错报风险识别与评估、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的检查风险等方面,分析了普华永道审计苏宁易购的审计风险及其存在的问题,再根据发现的问题分析电子商务企业审计风险的产生原因,最后提出防范措施。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视角研究电子商务企业审计风险的成因及应对措施,以期能更好的为电子商务企业审计工作提供指导。文章主要由六部分构成。第一部分阐述了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以及思路与方法。第二部分阐述电子商务理论和审计风险理论并介绍了相关概念。第三部分是对电子商务企业审计特征的分析,通过与传统企业审计的对比,找到其审计风险点。第四部分是案例分析,通过对普华永道审计苏宁易购的案例,从重大错报风险因素和检查风险因素对苏宁易购进行分析,再结合普华永道对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找出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问题分析出了电子商务企业审计风险的成因。第五部分是针对电子商务企业审计风险的成因而而提出的相应防范措施。第六部分是本文的研究结论,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建议。
吴俊杰[6](2019)在《电子商务企业审计风险及防范研究 ——以立信审计生意宝为例》文中认为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行业发展态势良好,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电子商务以其无纸化、信息化、全球化的特点改变着传统交易模式,也给审计人员带来了新的挑战。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由于审计范围、对象、环境等都发生了变化,审计风险也随之改变。评估传统企业审计风险的方法已不能适应电子商务环境,审计人员不仅需要审计交易活动的实质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又需要审计电子商务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但目前我国电子商务审计准则尚不完善,在开展审计业务、规避审计风险的过程中,还没有明确的细则进行指导,也没有形成完整的电子商务审计体系。为了更详细的了解事务所在审计电子商务企业中面临的审计风险,本文根据电子商务企业的特征对审计风险的影响,从审计环境、审计对象、审计主体三个方面分析了审计风险。创新之处在于电子商务企业的审计风险有其特殊性,本文基于笔者的实习经历,提出的建议符合实际,能为事务所更好的防范审计风险提供参考。本文以案例分析为研究方法,选取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对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的年报审计为案例进行审计风险研究。首先,回顾了审计风险的内涵、特征、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其次,从电子商务企业的特点出发,介绍了审计风险的内容,分析了电子商务企业审计风险的特殊性。然后从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生意宝的过程中,分析了审计风险的主要来源:审计环境方面,由于电子商务审计法规不完善,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复杂,并受信贷风险和信用风险的影响,审计人员如果不能全面的了解企业环境,可能无法准确的识别重大错报风险;审计对象方面,业务处理自动化程度较高,会计数据易被破坏,内部控制依赖于信息系统,审计人员如果缺乏信息系统审计的能力,可能无法实施有针对性的审计程序,难以获取有价值的审计证据;审计主体方面,审计人员缺乏电子商务知识、审计软件的实用性较弱、事务所的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不强都可能导致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通过对案例的研究,本文认为事务所在防范电子商务企业审计风险时,需要探索出更有效率的审计方法,因此提出了几点建议:在防范审计环境风险方面,应该关注审计法规,了解行业趋势、监督交易活动,把握企业的业务实质。在防范审计对象风险方面,应该测试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改进数据搜集方法,关注信息处理流程,对于收入风险,应该结合外部证据对其真实性和合理性进行评价。在防范审计主体风险方面,应该注重人才的培养,增强审计独立性,提供专业化服务,并开发实用的审计软件。对电子商务企业审计的研究任重道远,不仅事务所应该做出相应的改进,国家也应加强立法,社会应培养复合型审计人才,才能更好的应对审计风险。
吕海燕[7](2018)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建设》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技术革命正在改变企业会计的经营和管理方式,以电子商务为基础的新环境给企业会计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以往的会计管理工作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不利于企业积极主动的参与竞争。本文就结合电子商务环境,对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做一个简要的分析,并对财务与远程技术、集成化管理、动态建设等方面加以研究,试图对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建设提供参考,让其更好的参与竞争,用先进技术做好会计信息的管理。
张磊[8](2017)在《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地区治理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经济社会和教育系统自身的演进和发展,高等教育专业设置面临着来自教育系统内外的多重挑战,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识别这些挑战并开发相应的专业设置治理体系是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一环。不同层次专业之间的关系在微观层面是与专业层次结构相关的教育系统功能表达问题。在高等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两分法”和现行专业目录的框架下,两个教育层次的规模对等发展和二者总体在高等教育中的绝对规模使得二者的并行发展呈现出一种双螺旋的运行模式。应用帕森斯AGIL社会系统范式分析发现,专业对接是专业层次适配的基本环节,专业层次适配是教育系统双螺旋专业发展模式中的结构要求,这种双螺旋的效率是实现教育系统特定功能的系统动力。通过构建和运算以专业关系为基础的各类关系矩阵,并结合系统耦合分析方法分析发现,本科专业和高职专业的对接和层次适配处于较为初级的自发为序的状态,表现在专业对接强度分布不均、专业层次结构的稳定性和协调性都有待提高等方面,这不利于教育功能的实现。因而,实现两个专业层次在专业结构上的良性互动以推动教育系统的发展演进并实现预期的教育功能是微观层面专业设置治理的主要任务。校际专业交往是中观层面关系到院校自身的专业发展和院校之间的专业资源配置问题。应用社会关系网络理论可以以矩阵形式构建并表达高校之间基于共同举办的专业而形成的不同层次的校际专业关系网络。使用结构洞分析方法对这些矩阵进行分析发现,校际专业交往能力存在跨网络(层次)差异和内生冲突现象。由于内生冲突的存在,院校无法在提升校际专业交往效率的同时提升交往资源的集中程度和对网络的控制力,因而陷入两难决策的困境中。面对影响校际专业关系强度的技术性因素、学科与专业的隔离效应因素、学校发展历史性因素以及教育主体对校际专业关系功能和作用认识的主观因素等原因,开展校际专业关系网络治理以提升校际专业交往资源配置效率和院校专业交往能力是中观层面专业设置治理的主要任务。以就业为主要关系的专业与行业的全局均衡问题是宏观层面社会、教育与人的协同发展问题。在“社会—教育—人”的系统交互和社会与教育“母系统—子系统”的关系模式中,使用耦合分析方法和供需均衡分析方法对教育系统就业供需的专业结构和社会系统的专业供需行业结构进行分析后发现,教育系统的专业供需处于整体上的供不应求状态,而在社会系统中国民经济各行业对于专业的供需又处于较大程度上的供大于求的状态,产生了“行业与专业的供需悖论”,它是教育系统专业设置的自发独立性与社会系统行业对专业需求的天然不均衡性二者冲突的系统表现,而这种冲突的解释和解决也必然需要在教育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视角中进行。因此,调整专业与行业的供需关系以解决教育与社会的结构性冲突并实现毕业生职业发展和就业质量的协同即成为宏观层面专业设置治理的主要任务。通过以上全局性的系统分析发现和识别出高等教育专业设置目前存在“微观上专业层次适配处于自发为序的状态”“中观上存在校际专业交往能力的跨网络(层次)差异和内生冲突”“宏观上存在行业与专业的供需悖论”三个现象,根据其不同的表现可以设立不同的治理目标并开发相应的治理工具以及配套安排等治理要素。使用链理论对这些治理要素进行系统整合,可以发展出一个使各治理要素在横向内容上相互补充和协调,在纵向层次上相互衔接和配套,在时间上保持延续和动态演进的三维治理链,该治理链体系是为教育治理现代化在专业设置和优化调整的地区治理方面构建机制框架方面所做的一种尝试。
傅蕾莉[9](2012)在《基于电子商务环境的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探讨了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对其财务与业务发展、远程处理、集成化管理及动态核算等发展策略进行了研究,以期为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会计信息系统构建与发展提供参考。
蔡立新[10](2007)在《网络会计理论与实务相关问题研究》文中认为以因特网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和繁荣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会计行业从未像今天这样面临如此巨大的挑战,也从未像今天这样急需一场全方位的、根本性的变革。这场变革的核心就是从价值管理角度来诠释会计概念,构建基于Internet/Intranet协同环境的会计理论、会计结构体系以及会计实务运作模式,此举堪称会计发展史上的第四个里程碑。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在于:对网络会计的基本理论进行演绎与归纳,旨在构建一个初步的理论内容体系;进一步探明网络会计对传统会计的具体影响;旨在阐明应该如何做好会计准则制定、会计信息市场培育以及会计数据标准化等工作以推动网络会计的良性发展;从方法论上阐明如何确保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合规与合法;为网络会计的实务操作以及网络会计服务工作提供可供借鉴的方法、措施与政策建议;对网络会计与电子商务的协同关系进行初步研究,旨在探明两者的内在关系从而为如何相互促进提供理论支持与政策建议。本文的研究方法可概括为以下几点:其一,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为辅;其二,比较分析与理论分析相结合;其三,在充分占有科学文献的基础上采用规范分析方法;其四,在研究过程中始终贯穿一些思维方法或理念:革新理念、重构理念、集成理念以及信息价值观念。以上述研究目的为导向,以研究方法为手段,本文着重对以下内容进行了研究和探讨:首先,本文对网络会计的基本理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内容包括:网络会计的内涵与外延;网络会计的要素构成;网络会计的本质特征;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问题;网络会计对传统会计的影响问题。在这一部分,本文主张将网络会计分为狭义概念和广义概念来理解,认为网络会计的要素构成实际上指的就是基于Internet/Intranet协同应用环境的AIS的要素构成,并从网络会计的要素素质出发总结出了网络会计的五个基本特征。本文认为解决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问题的关键在于以公司语义理论为基础来构建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并设计出了基于事件驱动的会计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的概念框架模型。其次,本文着重研究网络环境下的会计准则、会计信息市场与会计数据标准化等相关问题。在这一部分,本文认为,网络环境下会计数据标准化问题可按照会计数据加工处理的流程把会计数据和会计信息资源进行分类,并针对各类数据和信息提出相应的标准化思路。进一步探讨了基于XBRL实现网络财务报告编制与呈报的原理与实务问题,并设计出了基于XBRL的中国财务报告分类标准框架结构。第三,本文着重研究了如何保证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有效、合规以及合法等问题,主要涉及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控制理念、控制技术、风险识别与风险管理、安全评价技术与安全对策、运行规则以及与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验证与鉴证有关的技术与方法。第四,主要研究网络会计实务开展方面所涉及到的相关问题,内容包括:网络会计实施的前提条件、网络会计服务的主要方式及其内容、制约网络会计推广普及与发展的主要原因、身份识别与授权控制、会计ASP网站的主要权利与义务、原始电子凭证的鉴证问题、远程会计作业问题等。第五,简要研究分析了网络会计与电子商务的协同问题。本文认为,网络会计尽管不是电子商务的天然产物,但通过与电子商务的协同,可以获得“1+1>2”的协同效果。本文的重要创新点有:首次提出网络会计应该分为狭义概念和广义概念来理解;首次从信息系统的物理组成要素角度提出网络会计的要素构成,并进一步指出网络会计诸要素的素质(或质量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网络会计的能力与效果;对网络会计的特征提出了独到的看法;首次提出会计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应该从公司的价值活动过程出发,根据基于事件的新型循环关系来构建,并提出了基于事件驱动的会计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的概念框架;提出并详细论证了网络信息时代内部控制的六大创新理念;对网络会计实施的前提条件进行了创新研究。
二、电子商务推动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子商务推动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2)中小企业云会计采纳意愿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2.1 云会计的发展现状 |
1.2.2 云会计的采纳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2.1 云计算 |
2.1.1 云计算的含义 |
2.1.2 云服务模式 |
2.2 云会计 |
2.2.1 云会计概念 |
2.2.2 云会计优势 |
2.2.3 云会计面临的问题 |
2.3 用户采纳行为相关理论 |
2.3.1 基于个体层面的采纳行为相关理论 |
2.3.2 基于组织层面的采纳行为相关理论 |
2.4 云会计采纳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
2.4.1 技术因素分析 |
2.4.2 组织因素分析 |
2.4.3 环境因素分析 |
第三章 理论模型构建与研究假设提出 |
3.1 理论模型构建 |
3.2 假设提出 |
3.2.1 技术层面 |
3.2.2 组织层面 |
3.2.3 环境层面 |
第四章 研究设计 |
4.1 变量的测量问项设计 |
4.1.1 技术层面的测量问项 |
4.1.2 组织层面的测量问项 |
4.1.3 环境层面的测量问项 |
4.1.4 云会计采纳意愿的测量问项 |
4.2 设计问卷和收集数据 |
4.2.1 预调查及正式问卷设计 |
4.2.2 问卷发放与回收 |
第五章 实证分析 |
5.1 描述性统计 |
5.1.1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
5.1.2 研究变量的描述统计分析 |
5.2 测量模型分析 |
5.2.1 信度分析 |
5.2.2 数据效度分析 |
5.3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
第六章 研究结论 |
6.1 研究启示 |
6.1.1 云会计服务商维度 |
6.1.2 企业用户维度 |
6.1.3 政府部门维度 |
6.2 研究创新点 |
6.3 研究局限 |
6.4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中小企业云会计采纳意愿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3)我国电子商务企业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以A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电子商务相关研究 |
1.2.2 电子商务审计相关研究 |
1.2.3 文献综述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技术路线 |
1.5 创新点 |
2 理论基础 |
2.1 电子商务理论 |
2.1.1 电子商务的概念和特点 |
2.1.2 电子商务的主要模式 |
2.1.3 电子商务对企业的影响 |
2.2 审计相关理论 |
2.2.1 审计基本理论 |
2.2.2 审计风险理论 |
3 电子商务企业审计风险概述 |
3.1 电子商务企业与传统企业的区别 |
3.2 电子商务对审计工作的影响 |
3.2.1 电子商务对审计环境的影响 |
3.2.2 电子商务对审计目标和技术的影响 |
3.2.3 电子商务对审计对象和内容的影响 |
3.3 电子商务对审计风险的影响 |
3.3.1 对重大错报风险的影响 |
3.3.2 对检查风险的影响 |
3.4 电子商务企业审计风险的特点 |
3.4.1 收入确认风险高 |
3.4.2 审计证据不稳定 |
3.4.3 审计风险难控制 |
4 电子商务企业审计风险的成因分析 |
4.1 审计环境方面 |
4.1.1 电子商务审计相关规章制度不完善 |
4.1.2 网络环境存在信息不对称 |
4.2 审计对象方面 |
4.2.1 电子商务企业内部控制较薄弱 |
4.2.2 电子数据缺乏可靠性 |
4.2.3 业务系统缺乏交易完备性 |
4.3 审计主体方面 |
4.3.1 审计人员业务能力不足 |
4.3.2 缺乏适应电子商务的审计软件 |
4.3.3 审计技术和方法相对滞后 |
4.3.4 克服审计风险独特性难度大 |
5 案例分析 |
5.1 案例背景 |
5.1.1 公司简介 |
5.1.2 主要收入来源 |
5.1.3 发展战略 |
5.1.4 内部控制 |
5.2 行业分析 |
5.2.1 行业发展现状 |
5.2.2 电子商务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
5.2.3 A公司行业现状分析 |
5.3 审计重大错报风险因素分析 |
5.3.1 收入确认风险 |
5.3.2 数据安全风险 |
5.3.3 内部控制风险 |
5.4 审计检查风险因素分析 |
5.4.1 审计准则差异风险 |
5.4.2 审计人员因素风险 |
6 电子商务企业审计风险防范对策 |
6.1 审计环境方面 |
6.1.1 完善电子商务审计规范和体系 |
6.1.2 加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
6.2 审计对象方面 |
6.2.1 加强电子商务企业内部控制建设 |
6.2.2 提升电子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6.2.3 提高系统的交易完备性 |
6.3 审计主体方面 |
6.3.1 提升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
6.3.2 开发实用的电子商务审计软件 |
6.3.3 改进审计技术和方法 |
6.3.4 适应电子商务审计风险特点 |
7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
(4)基于业财融合的会计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以贵州HD零售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主要观点及创新之处 |
1.4.1 主要观点 |
1.4.2 创新之处 |
2 理论基础及相关概述 |
2.1 理论基础 |
2.1.1 流程再造理论 |
2.1.2 企业资源计划理论 |
2.1.3 无边界管理理论 |
2.2 相关概念界定 |
2.2.1 业财融合 |
2.2.2 会计信息系统 |
2.2.3 业财融合与会计信息系统的关系 |
3 厨电零售行业现状与分析 |
3.1 行业概况与分析 |
3.2 市场现状与分析 |
3.3 行业内业财融合现状 |
4 贵州HD公司改造前管理现状及问题 |
4.1 贵州HD公司概况及其组织架构 |
4.1.1 公司概况 |
4.1.2 组织架构 |
4.2 改造前HD公司业务流程现状 |
4.2.1 采购业务流程 |
4.2.2 销售业务流程 |
4.2.3 售后服务业务流程 |
4.3 改造前贵州HD业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4.3.1 存货管理中的问题 |
4.3.2 销售管理中的问题 |
4.3.3 系统管理中的问题 |
4.4 贵州HD基于业财融合的会计信息系统建设动因分析 |
4.4.1 内部动因 |
4.4.2 外部动因 |
5 贵州HD基于业财融合的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 |
5.1 筹建与可行性分析 |
5.1.1 展开业务调研 |
5.1.2 业务流程再造 |
5.1.3 基于业财融合的会计信息系统筹建 |
5.1.4 可行性分析 |
5.2 试点实施阶段 |
5.2.1 应用试点选择 |
5.2.2 试点应用前培训 |
5.2.3 组织试点实施 |
5.3 检测评估阶段 |
5.3.1 试点应用运行状况分析 |
5.3.2 各部门应用差异化分析 |
5.3.3 总结建立配套规章制度 |
5.4 全面应用阶段 |
5.4.1 应用前员工培训 |
5.4.2 组织实施全面应用 |
5.4.3 运行检测与维护 |
5.5 实施效果—基于趋势分析法 |
5.5.1 水平分析 |
5.5.2 垂直分析 |
5.5.3 综合效果 |
5.6 问题分析及建议措施 |
5.6.1 问题分析 |
5.6.2 建议措施 |
6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总结与不足之处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岗位认知情况自查表 |
致谢 |
(5)电子商务企业审计风险研究 ——以苏宁易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
(三)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四)创新点 |
二、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一)概念界定 |
(二)理论基础 |
三、电子商务企业审计特征及风险点 |
(一)电子商务企业审计的内容与特点 |
(二)电子商务企业与传统企业审计的对比 |
(三)电子商务企业审计风险点 |
四、普华永道对苏宁易购审计案例分析 |
(一)苏宁易购审计案例简介 |
(二)苏宁易购审计案例分析 |
(三)普华永道审计过程中的风险防范 |
(四)普华永道风险防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五、电子商务企业审计风险防范措施 |
(一)完善相关审计准则建设,加强对互联网安全的监管 |
(二)加强信息系统审计人才培养和审计软件开发 |
(三)采用电子函证等适合电商企业的审计技术方法 |
(四)利用其他技术和方法 |
六、研究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电子商务企业审计风险及防范研究 ——以立信审计生意宝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表 |
1 导论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风险导向审计相关研究 |
1.2.2 电子商务企业审计风险影响因素研究 |
1.2.3 电子商务企业审计风险防范研究 |
1.2.4 现有文献评述 |
1.3 论文框架与研究方法 |
1.3.1 论文框架 |
1.3.2 研究方法 |
2 电子商务企业审计风险概述 |
2.1 审计风险的内涵 |
2.2 风险导向审计理论 |
2.3 电子商务企业的特征 |
2.4 电子商务企业审计风险的特殊性 |
3 立信审计生意宝案例分析 |
3.1 案例背景 |
3.1.1 生意宝基本情况 |
3.1.2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基本情况 |
3.2 源于生意宝审计环境的审计风险 |
3.2.1 电子商务相关法规不完善 |
3.2.2 企业内外部环境更加复杂 |
3.2.3 面临信贷风险和信用风险 |
3.3 源于生意宝审计对象的审计风险 |
3.3.1 业务处理自动化程度高 |
3.3.2 内部控制依赖于信息系统 |
3.3.3 主营业务收入的风险较高 |
3.4 源于生意宝审计主体的审计风险 |
3.4.1 事务所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不强 |
3.4.2 审计人员缺乏电子商务知识 |
3.4.3 审计软件的实用性不强 |
4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
4.1 对审计环境风险的防范措施 |
4.1.1 了解电子商务审计法规 |
4.1.2 关注企业内外部环境 |
4.1.3 把握业务活动的实质 |
4.2 对审计对象风险的防范措施 |
4.2.1 实施有针对性的审计程序 |
4.2.2 改进信息系统审计方法 |
4.2.3 准确识别主营业务收入风险 |
4.3 对审计主体风险的防范措施 |
4.3.1 加强对审计人才的培养 |
4.3.2 提高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 |
4.3.3 开发实用的审计软件 |
5 结论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创新 |
5.3 研究局限 |
参考文献 |
(8)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地区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问题的提出 |
1.1.3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对象与核心概念 |
1.2.1 研究对象 |
1.2.2 核心概念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内外对于专业设置的认知差异 |
1.3.2 国外相关研究 |
1.3.3 国内研究 |
1.3.4 研究评述 |
第2章 专业关系的研究范畴与分析方法 |
2.1 专业关系的分类及其量化 |
2.1.1 专业关系系统分类 |
2.1.2 专业关系的主体范畴、数据与标识 |
2.1.3 专业关系赋值规则及量化框架 |
2.2 专业与院校之间举办关系的量化考察 |
2.2.1 本科院校与本科专业的举办关系 |
2.2.2 举办高职专业的院校与高职专业的举办关系 |
2.3 基本理论与方法 |
2.3.1 基本理论 |
2.3.2 分析方法和工具 |
2.4 研究框架与技术路线 |
第3章 微观分析:专业层次适配与教育系统发展 |
3.1 专业层次的两分法与专业对接 |
3.1.1 专业层次的两分法 |
3.1.2 专业对接的含义与内容 |
3.1.3 本科专业目录与高职专业目录的对接关系 |
3.1.4 院校与专业的对接关系 |
3.2 专业层次相互关系的社会系统论 |
3.2.1 帕森斯AGIL社会系统论 |
3.2.2 专业层次适配的社会系统解释 |
3.2.3 专业对接之于教育社会系统的意义 |
3.3 适应—整合:专业对接是专业层次适配的基本环节 |
3.3.1 专业对接与专业层次适配的社会系统关系 |
3.3.2 专业对接的基本单位与组织结构 |
3.3.3 专业对接关系的强度 |
3.3.4 专业对接强度的地区状态 |
3.4 整合—潜在模式维持:专业层次适配是双螺旋模式的结构要求 |
3.4.1 专业层次与双螺旋模式的社会系统关系 |
3.4.2 专业对接的双螺旋模式结构分析 |
3.4.3 双螺旋专业对接链的长度与层次适配 |
3.5 潜在模式维持—目标达成:双螺旋效率是教育功能实现的系统动力. |
3.5.1 专业层次双螺旋模式与教育功能实现的社会系统关系 |
3.5.2 专业对接指数 |
3.5.3 专业结构效率的系统分析方法 |
3.5.4 专业对接的耦合度分析 |
3.5.5 专业对接的耦合协调性分析 |
3.5.6 双螺旋模式的系统效率 |
3.6 小结与讨论:专业层次适配的阶段特征及治理的原则、分类方法与空间 |
3.6.1 治理起点:地区专业层次适配的阶段性特征 |
3.6.2 专业层次适配地区特征的成因 |
3.6.3 专业层次适配的治理空间 |
3.6.4 专业层次适配的治理原则 |
3.6.5 专业层次适配的分类治理方法 |
第4章 中观分析:校际专业交往与院校专业发展 |
4.1 校际专业交往与校际专业关系 |
4.1.1 校际专业交往与校际专业关系的含义与特性 |
4.1.2 校际专业交往规定了校际专业关系的内容 |
4.1.3 校际专业交往构建了校际专业关系存在形式的可能性空间 |
4.1.4 校际专业交往规定了校际专业交往关系的强度 |
4.2 校际专业关系网络的是校际专业关系的社会存在表达形式 |
4.2.1 校际专业关系网络的定义 |
4.2.2 校际专业关系网络的结构与属性 |
4.2.3 校际专业关系网络的存在性及其意义 |
4.2.4 校际专业关系网络的构建方法 |
4.3 校际专业关系网络与校际专业交往能力 |
4.3.1 校际专业交往能力 |
4.3.2 校际专业关系网络形成校际专业交往能力的机制 |
4.3.3 结构洞:校际专业交往能力的测量 |
4.4 地区院校专业交往能力的分类实证分析 |
4.4.1 类型一:举办高职专业院校的校际专业交往能力 |
4.4.2 类型二:举办本科专业院校的校际专业交往能力 |
4.4.3 类型三:全局专业院校校际专业交往能力 |
4.4.4 类型四:基于专业对接的校际专业交往能力 |
4.4.5 校际专业关系网络的比较分析 |
4.5 小结与讨论:校际专业交往能力引致的院校专业发展治理需求 |
4.5.1 治理起点:校际专业交往能力的跨网络(层次)差异和内生冲突 |
4.5.2 治理难题:影响校际专业关系网络调整和演化的因素追溯 |
4.5.3 治理目标:提升院校校际专业交往能力 |
4.5.4 治理工具 |
4.5.5 治理能力涵养 |
第5章 宏观分析:专业就业协调与社会事业发展 |
5.1 专业与行业的全局均衡是教育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 |
5.1.1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社会系统论 |
5.1.2 教育系统与社会系统的结构性冲突 |
5.1.3 专业与行业的全局均衡是教育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解决方案 |
5.2 地区性就业供需专业结构全局分析 |
5.2.1 研究方法设计 |
5.2.2 本科专业就业供需专业结构全局分析 |
5.2.3 高职专业就业供需专业结构全局分析 |
5.2.4 “需求导向”与“学科导向”的专业供需耦合差异 |
5.2.5 教育系统专业供需协调的“低水平发展陷阱” |
5.3 地区性就业供需行业结构耦合分析 |
5.3.1 研究方法设计 |
5.3.2 各行业的本科专业供需结构分析 |
5.3.3 各行业的高职专业供需结构分析 |
5.3.4 各行业的全局专业供需结构分析 |
5.3.5 行业专业供需协调的地区特征共性 |
5.3.6 行业专业供需协调的层次和行业特性 |
5.4 小结与讨论:教育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专业治理 |
5.4.1 治理起点:行业与专业的供需悖论 |
5.4.2 专业供需平衡的动力机制 |
5.4.3 治理目标:教育、社会与人的协同发展 |
5.4.4 治理思路 |
5.4.5 治理工具 |
第6章 专业设置地区治理链及行动路径 |
6.1 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地区治理原则 |
6.2 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地区治理目标 |
6.3 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地区治理工具 |
6.4 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地区治理配套 |
6.5 专业设置地区治理链的构建与运行 |
6.5.1 专业设置地区治理链的概念 |
6.5.2 专业设置地区治理链的构建 |
6.5.3 专业设置地区治理链的运行 |
第7章 结语 |
7.1 主要的发现与结论 |
7.1.1 高等教育专业结构分析的三个发现 |
7.1.2 专业设置地区治理行动路径总结 |
7.2 创新与贡献 |
7.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T地区高等院校名单、标识及举办的专业数量 |
附录B: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 年)(部分) |
附录C:能与高职专业目录对接的本科专业名单 |
附录D:能与本科专业目录对接的高职专业名单 |
附录E:T地区举办的本科专业与高职专业对接院校数量关系 |
附录F:T地区本科专业与产业就业供需协调状况 |
附录G:T地区高职专业与产业就业供需协调状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9)基于电子商务环境的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电子商务环境的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相关概述 |
(一) 电子商务含义 |
(二) 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主体假设 |
(三) 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持续经营 |
(四) 电子商务与会计信息系统关系 |
二、电子商务对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 |
(一) 电子商务对会计理论的影响 |
(二) 电子商务对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原则的影响 |
(三) 电子商务对会计信息系统发展的影响 |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 |
(一) 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
(二) 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发展策略 |
(10)网络会计理论与实务相关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提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1.1 研究的目的 |
1.1.2 研究的理论及实际意义 |
1.2 研究的背景 |
1.2.1 电子商务的产生、发展呼唤网络会计的到来 |
1.2.2 网络会计的发展现状 |
1.2.3 以因特网技术为代表的现代 IT 为构建网络会计信息系统提供了技术支持与保障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1.3.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1.3.3 当前网络会计研究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
1.4 研究的框架、思路与技术路线 |
2 网络会计的基本理论 |
2.1 网络会计的内涵与外延 |
2.2 网络会计的要素构成 |
2.3 网络会计的特征分析 |
2.4 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分析 |
2.4.1 对传统会计系统体系结构的质疑 |
2.4.2 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的演变 |
2.4.3 会计信息系统应用集成的层次 |
2.4.4 网络环境下构建事件驱动会计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的基本思路 |
3 网络会计对传统会计的影响 |
3.1 网络会计对会计目标的影响 |
3.2 网络会计对会计职能的影响 |
3.3 网络会计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
3.4 网络会计对会计组织方式与组织结构的影响 |
3.5 网络会计对会计信息的披露与利用的影响 |
3.6 网络会计对内部控制体系的影响 |
4 网络环境下会计准则、会计信息市场与会计数据标准化相关问题分析 |
4.1 会计准则与会计信息市场 |
4.2 网络经济环境将大大加快国际会计准则协调的速度 |
4.3 网络环境下会计数据标准化下相关问题分析 |
4.3.1 原始会计数据的标准化采集和储存问题 |
4.3.2 中间形态的会计数据的标准化问题 |
4.3.3 最终呈报和发布的会计信息的标准化问题 |
4.4 构建基于XBRL的中国财务报告分类标准框架结构问题研究 |
4.4.1 网络财务报告的内涵及层次 |
4.4.2 基于XML的网络财务报告支持语言——XBRL |
4.4.3 网络财务报告应用XBRL的意义及其优势分析 |
4.4.4 构建基于XBRL的中国财务报告分类标准框架结构 |
5 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风险、控制与风险管理 |
5.1 信息系统的风险与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
5.1.1 信息系统的风险分析 |
5.1.2 信息系统安全的含义 |
5.1.3 影响信息系统安全性的主要因素及安全性评估应注意的问题 |
5.2 信息系统风险管理的方法与技术 |
5.2.1 信息系统的风险管理 |
5.2.2 信息系统的安全控制与安全系统的构建 |
5.2.3 安全控制方案的评价 |
5.3 网络信息时代内部控制理念与控制观点的创新研究 |
5.3.1 传统的内部控制理念与控制观点 |
5.3.2 网络信息时代内部控制创新理念 |
5.4 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及安全控制技术分析 |
5.4.1 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的具体表现 |
5.4.2 会计信息系统控制方法与技术 |
5.4.3 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对策 |
6 网络会计环境下的审计方法与技术探讨 |
6.1 并行审计技术的探讨 |
6.1.1 并行审计的概念、适用范围及其主要目标 |
6.1.2 运用并行审计技术实施并行审计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分析 |
6.1.3 并行审计可运用的有关方法与技术 |
6.1.4 运用并行审计技术的相关要求及注意事项 |
6.2 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评价技术与测试方法 |
6.2.1 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目标、主要内容 |
6.2.2 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过程 |
6.2.3 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常用的技术与方法 |
6.2.4 审计专家系统的探讨 |
7 网络会计服务的内容细则与网络会计实务操作有关问题研究 |
7.1 网络会计实施的前提条件分析 |
7.2 网络会计服务的内容细则 |
7.3 网络会计实务操作有关问题 |
7.3.1 制约网络会计推广、普及与发展的主要原因 |
7.3.2 身份识别与授权控制问题 |
7.3.3 会计ASP服务网站的权利与义务 |
7.3.4 原始电子凭证的数字化鉴证问题 |
7.3.5 远程会计作业相关问题 |
8 网络会计与电子商务的协同研究 |
8.1 电子商务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 |
8.2 电子商务与网络会计的协同分析 |
9 结论 |
9.1 全文总结 |
9.2 本文的创新观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详细摘要 |
四、电子商务推动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区块链视角下小熊电器分布式会计信息系统研究[D]. 刘天淇. 江苏科技大学, 2021
- [2]中小企业云会计采纳意愿影响因素研究[D]. 郭晶晶. 合肥工业大学, 2020(02)
- [3]我国电子商务企业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以A公司为例[D]. 刘彦. 重庆理工大学, 2020(08)
- [4]基于业财融合的会计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以贵州HD零售公司为例[D]. 王云龙. 贵州财经大学, 2020(12)
- [5]电子商务企业审计风险研究 ——以苏宁易购为例[D]. 张若阳. 西南政法大学, 2019(08)
- [6]电子商务企业审计风险及防范研究 ——以立信审计生意宝为例[D]. 吴俊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9)
- [7]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建设[J]. 吕海燕. 时代金融, 2018(15)
- [8]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地区治理研究[D]. 张磊. 天津大学, 2017(01)
- [9]基于电子商务环境的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分析[J]. 傅蕾莉. 财会通讯, 2012(30)
- [10]网络会计理论与实务相关问题研究[D]. 蔡立新.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