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粒治疗肢体动脉闭塞性疾病的安全性分析

质粒治疗肢体动脉闭塞性疾病的安全性分析

一、质粒治疗肢体动脉闭塞性疾病的安全性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靖金鹏[1](2021)在《基于肾虚浊毒探讨补肾化浊解毒汤干预ASO的疗效评价》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应用补肾化浊解毒汤治疗闭塞性动脉硬化症(ASO)的临床疗效,从肾虚浊毒角度探讨补肾化浊解毒汤治疗ASO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ASO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发病部位、临床分期),记录症状和体征,依据中医证候评分表评分,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脂蛋白(α)[Lp(α)]、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胱抑素C(Cys C)、β2-微球蛋白(β2-MG)、肾小球滤过率(GFR)、纤维蛋白原(FIB)及踝臂指数(ABI)。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方案上给予补肾化浊解毒汤。治疗第12天和第24天记录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判定评分,治疗第24天时记录两组的总疗效,检测其上述指标及安全性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及两组间的总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判定评分及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有效率和显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P<0.01)。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在治疗第12天和第24天时的中医证候积分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在治疗第24天时的中医证候积分水平较治疗第12天时均明显降低(P<0.01);试验组患者在治疗第12天和治疗第24天时的中医证候积分水平较对照组低(P<0.01)。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在治疗第24天时的hs-CRP、TNF-α、TC、Lp(α)、Cys C、β2-MG和FIB水平均降低(P<0.05,P<0.01),ABI水平均升高(P<0.05,P<0.01);治疗组患者在治疗第24天时的hs-CRP水平、TNF-α水平、TC水平、Cys C水平、β2-MG水平和FIB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明显的肝肾功能损伤,未出现过敏等不良反应事件。结论:补肾化浊解毒汤可通过抑制患者炎症反应,改善血脂水平、血液高凝状态和早期肾功能以治疗ASO。

林梅香[2](2021)在《加味四妙勇安汤对瘀热互结型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术后瘀肿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临床对比分析瘀热互结型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术后的中医证候评分、疼痛程度、肿胀程度、静脉危象发生情况、C反应蛋白(CRP)、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imer),评价加味四妙勇安汤对瘀热互结型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术后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分别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常规治疗,试验组配合运用加味四妙勇安汤。受试者治疗前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和受伤手指)、中医证候评分以及个体的局部症状体征(疼痛程度、肿胀程度和静脉危象发生情况)行统计学比较。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第1d、7d中医证候评分,术后第1d、3d、5d、7d疼痛程度及肿胀程度,记录术后静脉危象发生情况,术前、术后第3d、7d时CRP、PT和D-Dimer。按照各评价指标,客观记录各评价得分,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5.0进行统计分析对比,得出结果,最终得出试验结论。结果:1.一般情况: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受伤手指比较经秩和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中医证候评分:经秩和检验,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术后第7d均较第1d改善明显。组间比较:术后第1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术后第1d中医证候评分无明显差异;术后第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术后第7d试验组较对照组相比,中医证候评分改善明显;3.局部症状体征:两组患者术后第1d组间比较,疼痛程度和肿胀程度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术后第1d疼痛情况和肿胀程度均无明显差异。疼痛程度组内比较,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从术后第3d开始,疼痛情况均较前有所改善。组间比较:术后第3d、5d、7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术后第3d、5d、7d,两组患者在改善疼痛程度方面的疗效无明显差异。肿胀程度组内比较,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术后第3d肿胀程度均较前加重,第5d开始肿胀程度均较前改善明显。组间比较:术后第7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术后第7d,两组患者在改善皮瓣肿胀程度方面均无明显差异。术后第3d、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术后第3d、5d天,试验组在改善皮瓣肿胀程度方面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术后静脉危象发生情况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术后静脉危象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4.CRP:经秩和检验,组内比较: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CRP从术后第3d开始均较前下降明显。组间比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术前CRP无明显差异。术后第3d、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从术后第3d开始,试验组在改善CRP方面的疗效优于对照组;5.PT、D-Dimer:经t检验、秩和检验。组内比较:两组PT、D-Dime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PT、D-Dimer术后第3d较术前均有所上升,第7d下降明显。组间比较:术前PT、D-Dime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术前无明显差异;术后第3d、7d,PT、D-Dime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认为从术后第3d开始,试验组在改善PT、D-Dimer的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两组均可改善瘀热互结型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术后疼痛程度,降低静脉危象发生率,临床疗效相当;但加味四妙勇安汤组在改善术后中医症状评分、肿胀程度、CRP及凝血功能方面,临床疗效更优。

张丽君[3](2021)在《小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比较对于小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与常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并探讨对于小卒中患者的最佳治疗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0年9月在我院高级卒中中心住院的101例轻型卒中(NIHSS≤5分)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静脉溶栓治疗+常规内科治疗组(溶栓组)和常规内科治疗组(非溶栓组),收集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治疗后3天及治疗后7天NIHSS评分进行短期神经功能评估,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 RS)评价两组90天预后情况,并记录两组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症状性颅内出血。【结果】1.共纳入患者101例,溶栓组41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9例,非溶栓组60例,男性44例,女性16例,两组性别、年龄、发病至就诊时间、基线血压、既往糖尿病史、冠心病史、房颤史、吸烟、饮酒史、卒中史、空腹血糖、血脂、血小板计数、尿酸、肝功、肾功及梗死部位、伴有血管狭窄等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NIHSS评分,溶栓组高于非溶栓组(p<0.05),高血压患病率溶栓组高于非溶栓组;2.溶栓组患者与治疗前与治疗前相比,溶栓组后3天(p=0.001)和7天(p=0.000)的NIHSS评分明显下降,治疗前后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4。非溶栓组患者治疗后3天和治疗后7天前后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但非溶栓组患者治疗后3天与治疗后7天对比(p=0.009)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天,溶栓组治疗有效率为70.7%,非溶栓组有效率为18.3%,治疗后7天溶栓组有效率为73.2%,非溶栓组为26.7%,两组均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由于入院时溶栓组的整体NIHSS评分较非溶栓组高(p<0.01),在治疗后3天及治疗后7天,两组的NIHSS评分对比(p>0.05)却无明显差异,说明溶栓组整体NIHSS评分改善较明显;3.在接受治疗的101例患者中有89例在3个月时m RS评分≤1分,其中溶栓组占90.2%,非溶栓组占86.7%,两者之间无显着差异(p值>0.05);非溶栓组患者在发病后3个月遗留有后遗症的比例高于溶栓组(14.4%vs9.8%),但两者并无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的远期预后相似;4.在101例接受治疗的患者中共出现4例出血转化,其中非症状性颅内出血,溶栓组1例(2.4%),非溶栓组1例(1.7%),而在症状性颅内出血患者仅在溶栓组出现为2例(4.9%),但两者在统计学差异上无显着意义(p>0.05),并且两组均无死亡病例;5.对于入院时NIHSS评分为5分,发病距就诊时间在3小时内的患者溶栓组较非溶栓组早期有效率高(p<0.05)。【结论】1.对于NIHSS评分≤5分的小卒中患者接受静脉溶栓后的早期疗效较常规治疗效果显着,且安全性率并无显着差异,提示静脉溶栓治疗可能是安全的。2.对于入院时NIHSS评分为5分,发病距就诊时间在3小时内的患者溶栓效果可能最佳。

朱永建[4](2021)在《肺大动脉炎相关肺高血压队列及介入治疗研究》文中认为一、肺大动脉炎相关肺高血压多中心队列研究[背景]肺大动脉炎相关肺高血压(Pulmonary Takayasu’s arteritis associated pulmonary hypertension,PTA-PH)为大动脉炎血管并发症之一,是一类较罕见的肺血管疾病。PTA-PH患者因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而常导致延迟诊断或误诊,预后不良。目前关于PTA-PH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状况及远期预后的资料相对匮乏。[目的]描述PTA-PH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血流动力学和影像学特征,探讨PTA-PH患者的长期预后情况并分析与预后相关的临床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队列研究,纳入全国13家转诊中心于2007年1月到2019年1月期间诊断的PTA-PH患者。所有大动脉炎患者需符合改良Ishikawa分类标准或1990年American Collegeof Rheumatology(ACR)分类标准,且合并明确的肺动脉受累。肺动脉受累由经导管肺动脉造影或CT肺动脉成像确定,肺高血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的诊断标准为右心导管测定的肺动脉平均压(Mean pulmonary arterial pressure,mPAP)≥25 mmHg。所有患者均随访至 2019年10月31日,主要结局指标为随访期间患者发生的全因死亡事件。采用Kaplan-Meier法估算患者生存率。采用多因素Cox 比例风险模型评估与全因死亡相关的临床因素。采用多重插补方法对缺失数据进行插补,并基于完整数据集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共纳入140例PTA-PH患者,其中女性113例(81%)。患者起始症状年龄为36.1±14.3岁,确诊年龄为41.4±14.3岁,中位诊断延迟时间为2年。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劳力性呼吸困难(127例,91%),其次为咯血(50例,36%)。患者六分钟步行距离中位数为400(308-456)米,73例(52%)患者就诊时处于WHO功能分级Ⅲ-Ⅳ级。患者mPAP中位数为48(38-59)mmHg,肺血管阻力中位数为9.4(5.7-14.0)WoodU。在药物治疗方面,86例(61%)患者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29例(21%)患者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127例(91%)患者接受PH靶向药物治疗。PTA-PH患者多为双侧肺动脉受累(118例,84%),肺叶动脉是最常见的受累部位(135例,96%)。管腔狭窄(134例,96%)或闭塞(104例,75%)是肺动脉受累的主要影像学类型。118例患者(84%)为毛细血管前PH,14例患者(10%)为混合性PH(定义为mPAP≥25 mmHg,肺小动脉楔压>15 mmmHg且肺血管阻力>3Wood U)。无孤立性毛细血管后PH患者。与毛细血管前PH患者相比,混合性PH患者的诊断延迟时间更长(8.0年vs.2.0年,p=0.045),mPAP(61 mmHg vs.48 mmHg,p=0.030)及右心房平均压(20 mmHg vs.7 mmHg,p<0.001)更高。81例(58%)患者在明确诊断时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水平正常。相较于炎症标记物升高患者,炎症标记物正常患者的mPAP(50mmHgvs.45 mmHg,p=0.008)更高。首次临床随访的中位时间为6(3-15)个月。在92例完成首次临床评估的患者中,PH靶向治疗可以显着改善PTA-PH患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心指数及肺血管阻力。本研究中位随访时间为24(9-56)个月,期间20例患者死亡,主要死亡原因为右心衰竭(n=17)。PTA-PH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4.0%、83.2%和77.2%。采用向后逐步回归多因素Cox风险模型发现,晕厥症状[风险比(Hazard ratio,HR):5.38,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77-16.34;p=0.003]、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升高(每增加100 pg/mL HR:1.04,95%CI:1.03-1.06;p<0.001)和右心房平均压升高(每增加 1 mmHg HR:1.07,95%CI:1.01-1.13;p=0.015)是PTA-PH患者全因死亡风险增加的重要因素。[结论](1)PTA-PH好发于年轻女性患者,临床症状以劳力性呼吸困难和咯血多见,确诊时血流动力学受损严重。(2)肺动脉受累是PTA-PH患者发生PH的重要原因,部分患者为混合性PH。肺叶动脉是最常见的受累血管,管腔狭窄或闭塞是肺动脉受累的主要影像学类型。(3)PTA-PH患者5年生存率为77.2%,晕厥症状、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右心房平均压对预测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价值。二、经皮腔内肺动脉成形术治疗肺大动脉炎相关肺高血压[背景]经皮腔内肺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pulmonary angioplasty,PTPA)是一种经皮球囊扩张狭窄肺血管的介入技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慢性血栓栓塞性肺高血压患者(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CTEPH)的治疗。PTPA可有效改善CTEPH患者肺动脉狭窄,降低肺动脉压力及肺血管阻力。但该技术治疗肺大动脉炎相关肺高血压(Pulmonary Takayasu’s arteritis associated pulmonary hypertension,PTA-PH)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尚待研究。[目的]评价PTPA治疗PTA-PH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影响PTPA治疗反应的临床因素。并评估PTPA治疗病变再狭窄发生率及患者远期预后。[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本中心就诊的PTA-PH患者90例,其中50例接受PTPA治疗,40例接受单纯药物治疗。PTPA治疗有效性终点为治疗后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安全性终点为围术期并发症及死亡。所有患者在PTPA治疗至少3个月后进行右心导管及肺动脉造影随访以评估治疗效果,随后每3个月进行1次规律临床随访。PTPA治疗反应定义为治疗后肺血管阻力较基线下降超过30%。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与PTPA治疗反应相关的临床因素,变量选择基于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模型(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 regression,LASSO)。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生存率,两组间生存曲线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多因素Cox 比例风险模型评估PTPA治疗对PTA-PH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在50例完成PTPA治疗患者中,共进行了 150次PTPA手术处理360处肺动脉病变,在10例患者的近端血管病变中共植入14枚支架。血流动力学随访的中位时间为7(5-9)个月。患者经PTPA治疗后肺动脉平均压(中位数,48mmHgto 37mmHg,p<0.001)、肺血管阻力(中位数,9.6Wood U to 4.8Wood U,p<0.001)、心输出量(中位数,4.2 L/minto 6.1 L/min,p=0.016)较治疗前明显改善。WHO功能分级(Ⅰ-Ⅱ/Ⅲ-Ⅳ:26/24vs.43/7,p<0.001)、六分钟步行距离(412米vs.492米,p<0.001)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704 pg/mL vs.148pg/mL,p<0.001)同步显着改善。随访期间4例(8%)患者有5处(1.4%)病变发生再狭窄,包括3处支架内再狭窄。最常见的围术期并发症是肺动脉损伤(27/150,18%),6例(4%)患者发生术后再灌注肺水肿,未发生围手术期死亡。35例(70%)患者经治疗后达到PTPA治疗反应标准。基于LASSO回归的多因素Logistic模型发现,心输出量是唯一可以预测PTPA治疗反应的基线变量(比值比:0.26,95%置信区间:0.07-0.98;p=0.046)。心输出量较低的患者容易获得PTPA治疗获益。PTPA治疗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39(26-54)个月,随访期间3例患者死亡。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PTPA治疗患者预后较非PTPA治疗患者显着改善(Log-rank p=0.008)。校正人口统计学、临床指标及治疗药物等因素后,PTPA仍是患者预后改善的重要预测因素。[结论](1)PTPA可显着改善PTA-PH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指标,同时安全性良好。术后肺血管再狭窄发生率较低,但支架内再狭窄风险较高。(2)心输出量是PTPA治疗反应的独立预测因素。(3)与同期单纯药物治疗患者对比,PTPA治疗可显着改善PTA-PH患者远期生存。

血管外科学会,欧洲血管外科学会和世界血管学会联盟全球血管指南编写小组[5](2021)在《慢性肢体威胁性缺血治疗的全球血管指南(全译)》文中研究说明慢性肢体威胁性缺血(CLTI)与死亡率、截肢事件的发生以及生活质量受损密切相关。该全球血管指南(GVG)着重于CLTI的定义、评估和管理,以此来改进循证的护理方法和强调关键性研究的亟需。CLTI相比严重肢体缺血一词更为可取,因为后者意味着灌注受损取决于单一阈值,而不是连续数值。CLTI是一种周围动脉疾病(PAD)伴静息痛、坏疽或下肢溃疡(持续时间>2周)的临床综合征,排除静脉性、外伤性、栓塞性和非动脉硬化性病因。所有疑似CLTI的患者应立即转诊至血管专科。对肢体威胁的严重程度进行准确分期是基本措施,目前采用美国血管外科学会基于伤口分级、缺血分级和足部感染(WIfI)的威胁性肢体分类系统。此外评估CLTI需要进行客观的血流动力学检查,首选测量足趾压力。循证的血运重建(EBR)取决于三条相互独立的轴:病患风险、肢体的严重程度和解剖的复杂性(PLAN)。而确定一般风险和高风险患者要根据程序评估和2年全因死亡率来定义。GVG提出了一种新的全球肢体解剖分期系统(GLASS),该系统涉及如何确定首选的目标动脉路径以及评估肢体通畅性,并将治疗的复杂程度分为三级。最优的血管重建策略取决于开放性旁路手术中自体静脉的可利用性。推荐EBR是基于目前正在进行的一期临床试验得到的最佳有效数据。对于有进展性肢体威胁和高度复杂疾病的一般风险患者,静脉搭桥可能是首选方法,而解剖结构不复杂、肢体威胁中等或高病患风险的患者可能更适合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对于每一位CLTI患者都应该提供最优的药物治疗方案,包括使用抗血栓、降脂、降压和调节血糖的药物,以及给予戒烟、饮食、运动和预防性足部护理等方面的指导。此外EBR建议进行长期的肢体监测。非血运重建治疗方法(如脊柱刺激、气动加压、前列腺素类药物和高压氧)的有效性尚未明确。用于CLTI的再生医学方法(如细胞、基因疗法)仅限于严格执行的随机临床试验。GVG促进CLTI临床试验研究设计和终点的标准化,并且强调一项关键的卫生系统倡议:重视多学科小组和优质的保肢中心的重要性。

陈虹旭[6](2020)在《补阳还五汤联合贝前列素钠片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气虚血瘀证临床疗效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贝前列素钠片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气虚血瘀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10月就诊于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符合标准的79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将所有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9例,治疗组40例。对照组选用西药贝前列素钠片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以2周为一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踝肱指数、跛距等情况,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结果本实验共纳入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83例,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最终完成79例(脱落和剔除共4例),其中治疗组40例,对照组39例。治疗前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吸烟史、跛距、踝肱指数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1.中医临床症候方面:两组在临床症候的治疗方面均有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的单项症候有效率较对照组患者在三多一少症、气短乏力、疼痛感、皮温、皮色症候方面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足背动脉搏动程度方面均有改善,改善疗效相当(P>0.05)。治疗后两组在跛距(绝对步行距离)方面均有改善,改善疗效相当(P>0.05)。2.踝肱指数(ABI)方面:两组治疗前后ABI水平比较均有所改善,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3.空腹血糖水平方面:治疗后治疗组空腹血糖水平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4.安全性指标:本研究中1例病例在治疗初始时出现轻度颜面潮红不良反应,可耐受,于治疗1周左右后逐渐消失,说明部分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对该药有适应过程。治疗后两组实验室检查肝功方面未出现明显异常,说明该药在肝功水平方面影响不大。结论本研究通过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症候及相关指标,分析其疗效,认为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能明显改善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气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尤其在改善口干多饮、多食易饥、多尿、体重减轻,气短乏力,疼痛感等方面疗效显着。能提高患者的踝肱指数水平,疗效优于单纯使用西药。具有一定的降低血糖水平的作用,以达到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的效果。未出现明显的肝功受损及其它不良反应,部分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对该药有适应过程。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治疗DLASO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吴多香[7](2020)在《活血解毒汤干预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湿热下注型)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自拟活血解毒汤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湿热下注型)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湿热下注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提供具有显着疗效且值得临床推广的中医治疗方案。方法:选定2018年02月至2020年02月就诊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周围血管病科住院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选取符合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的临床观察对象共30例,按就诊时间先后顺序,随机数字表简单随机化,奇数归入治疗组,偶数归入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基础治疗方案,治疗组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活血解毒汤的中药汤剂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周期均为3周,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各项指标及临床症状,对比治疗前后的变化。通过观察临床主要症状体征(疼痛程度、皮肤色泽、皮肤温度、跛行距离等),ABI,经皮氧分压和CRP治疗前后的变化来评价活血解毒汤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湿热下注型)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经过21天的临床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P<0.05,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在临床症状评分上,治疗组的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且P<0.05,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临床疗效比对照组优;治疗后两组患者ABI均有改善,且P<0.05,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能改善肢体供血,但改善效果不明显,且两组无显着差异;治疗后对照组的经皮氧分压和CRP改善程度不及治疗组,P<0.05,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未出现不良反应,安全性指征均正常。结论:1.活血解毒汤在临床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湿热下注型)具有显着疗效,其在改善临床症状、侧支循环供血和抑制炎症反应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2.在运用活血解毒汤治疗期间未发现不良反应,证实活血解毒汤安全可靠。

张幸[8](2020)在《升清化瘀方治疗气虚血瘀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课题通过观察升清化瘀方联合盐酸氟桂利嗪与单用盐酸氟桂利嗪治疗气虚血瘀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差异,评价升清化瘀方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选方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石家庄市中医院脑病四科门诊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低盐低脂饮食,并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进行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升清化瘀方,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疗效、血脂、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血管搏动指数,并监测安全指标,记录研究过程中发生的不良事件。最后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总积分治疗前后两组组内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在头晕目眩、神疲乏力、脉络瘀血、耳鸣、头痛、心悸气短、肢体麻木单项证候积分上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各单项证候积分组内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心悸气短证候积分组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余单项证候积分组内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2)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总有效率9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3)血脂方面:治疗前后两组组内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总胆固醇(TC)指标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甘油三脂(TG)指标有统计学差异(P<0.05)。(4)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方面:治疗前后两组组内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基底动脉(BA)及左椎动脉(LVA)平均流速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右椎动脉(RVA)平均流速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5)血管搏动指数方面:治疗前后两组组内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6)安全性分析:两组患者安全指标在整个研究中均未见异常,未发生不良反应,两组治疗方案安全可靠。结论:(1)升清化瘀方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气虚血瘀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在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减轻临床症状、改善血脂水平、提高椎-基底动脉平均流速,降低血管搏动指数方面均有效,且优于单纯口服西药治疗,临床有效率更高。(2)升清化瘀方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气虚血瘀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卢贺庆[9](2019)在《大黄蛰虫汤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课题应用大黄蛰虫汤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中瘀血阻络证患者,通过观察其临床疗效,探讨其可能理化作用机理,为医治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提供更为安全有效疗法和思路。方法:选取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老年医学科(保健科)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基础治疗方案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常规治疗,包括控制血压、降低血脂、控制血糖水平、抗凝、止痛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大黄蛰虫汤,100ml,日一剂,餐后30min,早晚各一次,治疗3个月后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踝肱指数(ABI)总积分、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指数的变化情况,并观察安全性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总积分、ABI总积分较前降低(P<0.05),LDL-C、TG、TC指数水平明显降低(P<0.01)、HDL-C指数水平较前明显升高(P<0.01);对照组中医证候总积分、ABI总积分较前降低(P<0.05),TC、LDL-C指数水平较前明显降低(P<0.01),TG、HDL-C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TC降低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总积分、中医证候改善有效率、ABI总积分、HDL-C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但对照组TG、LDL-C降低水平优于治疗组(P<0.05)。结论:对于老年ASO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黄蛰虫汤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降低ABI总积分、LDL-C、TC、TG及升高HDL-C指数水平,比单纯常规治疗更具优势,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金永志[10](2019)在《当归补血汤辅助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探索当归补血汤辅助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therosclerotic occlusive disease of the lower extremities,ASO-LE)的临床疗效。2.从血管新生的角度探讨当归补血汤治疗ASO-LE的可能机理。方法本研究主要对象为ASO-LE Fontaine分期I~Ⅱ期患者(年龄40~80岁),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将受试者分配入2组,一组采用常规治疗,即阿司匹林肠溶片、贝前列素钠片治疗(对照组),另一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当归补血汤进行治疗(治疗组),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30天后记录患者药物使用情况;观察患者患肢疼痛、酸胀、发凉、肤色异常、趺阳脉搏动、肌肤干燥、肢体麻木情况;测量患肢踝肱指数(ankle/brachia index,ABI);检测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浓度。收集整理数据,并对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积分的改善情况进行疗效评价。从血管新生的角度探讨当归补血汤治疗ASO-LE的可能机理,阐明当归补血汤在辅助治疗ASO-LE中的临床意义。结果1.一般资料:本研究入组病例共计64例。对照组32例,脱落1例,完成31例。治疗组32例,脱落2例,完成30例。对照组及治疗组之间性别、年龄、病程、Fontaine分期比例以及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临床症状和体征积分:在对照组31例患者中,临床痊愈0例,显效10例(33.33%),有效16例(51.61%),无效5例(16.13%),总有效率83.87%。在治疗组30例患者中,临床痊愈0例,显效18例(60.00%),有效10例(33.33%),无效2例(6.67%),总有效率93.33%。经秩和检验统计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对改善ASO-LE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疗效优于对照组。3.ABI:对照组、治疗组在治疗后的ABI均较治疗前均有显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30天的疗程内,两组对改善患肢血供,扩张下肢小动脉有显着疗效,而当归补血汤短期内对扩张患肢小动脉没有作用。4.血清VEGF浓度测定:治疗组在治疗后的血清VEGF浓度较治疗前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血清VEGF浓度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当归补血汤具有促进ASO-LE患者VEGF基因表达,提高血清VEGF浓度的作用。结论1.当归补血汤对患肢疼痛、酸胀、发凉、肤色异常、趺阳脉搏动、肌肤干燥的改善具有治疗效果(P<0.05);对肢体麻木的症状无改善作用(P>0.05)。2.当归补血汤可能通过提高ASO-LE患者血清VEGF浓度(P<0.05),促进缺血组织小血管生长和新生达到改善患肢临床症状和体征的作用。3.通过疗效分析讨论说明当归补血汤联合西药治疗较单纯使用西药治疗效果更佳,对改善ASO-LE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疗效优于对照组。

二、质粒治疗肢体动脉闭塞性疾病的安全性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质粒治疗肢体动脉闭塞性疾病的安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肾虚浊毒探讨补肾化浊解毒汤干预ASO的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研究对象
        (一)病例来源
        (二)诊断标准
        (三)病历选择标准
    二、研究方法
        (一)病例分组
        (二)治疗方案
        (三)观察指标
        (四)疗效判定方法
        (五)检测方法
        (六)统计学方法
    三、一般资料
        (一)性别
        (二)年龄
        (三)发病部位
        (四)病程
        (五)临床分期
    四、研究结果
        (一)总疗效
        (二)中医证候积分
        (三)hs-CRP
        (四)TNF-α
        (五)TC
        (六)TG
        (七)Lp(α)
        (八)Cys C
        (九)β_2-MG
        (十)GFR
        (十一)FIB
        (十二)ABI
        (十三)安全性指标
讨论
    一、中医学对ASO的认识
        (一)古代医家对ASO的认识
        (二)现代医家对ASO的认识
    二、中医药治疗ASO的临床研究现状
        (一)经典名方
        (二)经验方
    三、浊毒与ASO关系探讨
        (一)中医学对浊毒的认识
        (二)浊毒与ASO
    四、肾虚与ASO的关系
        (一)中医学对肾虚的认识
        (二)肾虚与ASO
    五、肾虚浊毒证的立证分析
    六、补肾化浊解毒汤的组方分析
        (一)组成
        (二)方解
        (三)现代药理学研究
    七、疗效分析
        (一)总疗效、中医证候积分
        (二)hs-CRP、TNF-α
        (三)TC、TG、Lp(α)
        (四)Cys C、β_2-MG、GFR
        (五)FIB
        (六)ABI
    八、安全性分析
    九、研究特色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医药治疗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论文着作

(2)加味四妙勇安汤对瘀热互结型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术后瘀肿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对照略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与处理方法
    2 治疗方案
        2.1 病例分组
        2.2 术前准备
        2.3 麻醉及手术方式
        2.4 两组术后常规治疗
    3 指标测定
        3.1 安全性指标
        3.2 中医证候评分
        3.3 临床疗效指标
        3.4 外周血CRP、PT及 D-Dimer
        3.5 临床试验质量控制
        3.6 伦理学要求
        3.7 统计学方法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1 一般情况分析
    2 两组受试者一般资料比较
        2.1 年龄
        2.2 性别
        2.3 受伤手指
    3 两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4 评估及分析两组受试者治疗后各项指标
        4.1 两组治疗后疼痛程度分析
        4.2 两组治疗后肿胀程度分析
        4.3 静脉危象发生情况
        4.4 两组患者治疗各时间CRP指标比较
        4.5 两组患者各时间PT、D-Dimer指标比较
    5 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第三部分 典型病例分析
    1 典型病例(1)
    2 典型病例(2)
第四部分 分析与讨论
    1 皮瓣修复术后常见问题
        1.1 常见问题和影响因素
        1.2 解决方案
    2 对皮瓣移植术临床疗效的认识
    3 加味四妙勇安汤的组方依据及药理分析
        3.1 加味四妙勇安汤的来源及组方依据
        3.2 四妙勇安汤的研究进展
        3.3 加味四妙勇安汤的临床应用
        3.4 加味四妙勇安汤的药理分析
    4 研究结果及机理分析
        4.1 一般资料比较分析
        4.2 加味四妙勇安汤对皮瓣修复术后中医证候评分的影响
        4.3 加味四妙勇安汤对皮瓣修复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
        4.4 加味四妙勇安汤对皮瓣修复术后肿胀程度的影响
        4.5 加味四妙勇安汤对皮瓣修复术后静脉危象发生情况的影响
        4.6 加味四妙勇安汤对皮瓣修复术后CRP、PT、D-Dimer的影响
    5 安全性分析
    6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中医药在皮瓣修复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小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前言
第2章 综述 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治疗进展
    2.1 缺血性脑卒中的分型
    2.2 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
        2.2.1 抗血小板药物的治疗
        2.2.2 抗凝药物的治疗
        2.2.3 静脉溶栓治疗
        2.2.4 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herapy,EVT)
        2.2.5 神经保护治疗
        2.2.6 非药物治疗
        2.2.7 中医治疗
        2.2.8 外科手术治疗
    2.3 展望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3.1 材料
        3.1.1 研究对象
        3.1.2 入组标准和排除标准
    3.2 方法
        3.2.1 收集资料
        3.2.2 指标及定义标准
        3.2.3 治疗方法
        3.2.4 安全性分析
        3.2.5 疗效指标
        3.2.6 统计学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两组一般临床基线资料比较
    4.2 早期疗效分析
    4.3 远期预后分析
    4.4 安全性分析
    4.5 不同基线下的早期疗效分析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肺大动脉炎相关肺高血压队列及介入治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肺大动脉炎相关肺高血压多中心队列研究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研究对象
        2.3 基线数据收集
        2.4 随访及结局指标
        2.5 统计分析方法
    3. 结果
        3.1 患者临床特征
        3.2 肺动脉影像学特征
        3.3 不同PH类型患者差异
        3.4 不同炎症状态患者差异
        3.5 PH靶向药物疗效分析
        3.6 PTA-PH患者长期预后
        3.7 PTA-PH患者预后危险因素
    4. 讨论
        4.1 临床特征分析
        4.2 肺动脉受累与肺高血压
        4.3 炎症状态
        4.4 药物治疗
        4.5 患者预后及其影响因素
        4.6 研究局限性
        4.7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经皮腔内肺动脉成形术治疗肺大动脉炎相关肺高血压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研究人群
        2.3 数据收集
        2.4 PTPA操作流程
        2.5 PTPA治疗观察指标
        2.6 随访及结局指标
        2.7 统计分析方法
    3. 结果
        3.1 基线数据分析
        3.2 治疗效果
        3.3 治疗肺动脉病变类型
        3.4 围术期并发症
        3.5 PTPA治疗反应
        3.6 病变再狭窄
        3.7 PTPA治疗患者远期预后
    4. 讨论
        4.1 PTPA治疗有效性分析
        4.2 PTPA治疗安全性分析
        4.3 PTPA治疗反应及其预测因素
        4.4 治疗病变再狭窄
        4.5 PTPA治疗改善PTA-PH患者远期预后
        4.6 研究局限性
        4.7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肺大动脉炎相关肺高血压诊疗进展
    1. 前言
    2. 流行病学
    3. 临床表现
    4. 影像学表现
        4.1 经导管血管造影
        4.2 CT肺血管成像和MR肺血管成像
        4.3 PET-CT
        4.4 经胸超声
        4.5 肺通气灌注扫描
    5. 诊断
        5.1 大动脉炎分类标准
        5.2 PTA-PH患者诊断
        5.3 单纯肺动脉受累
    6. 患者病情评估
        6.1 炎症生物标记物
        6.2 疾病活动性评估
        6.3 肺动脉受累程度评估
        6.4 PH危险分层
    7. 治疗
        7.1 大动脉炎基础治疗
        7.2 PH靶向治疗
        7.3 外科手术治疗
        7.4 经皮腔内肺动脉成形术
    8. 预后
    9.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致谢
附录

(6)补阳还五汤联合贝前列素钠片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气虚血瘀证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作者简介

(7)活血解毒汤干预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湿热下注型)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祖国传统医学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研究进展
        1.1 中医各家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理论认识
        1.2 中医各家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病因病机的论述
        1.3 中医各家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辨证分型及治疗
    2.现代医学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研究现状
        2.1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发病机制
        2.2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治疗
    3.展望
临床研究
    1.诊断标准
        1.1 西医诊断标准
        1.2 临床症状分期
        1.3 中医诊断标准
        1.4 中医分型标准
    2.病例选择
        2.1 纳入标准
        2.2 排除标准
        2.3 剔除、脱落及终止标准
    3.病例资料
        3.1 两组患者病程对比
        3.2 两组患者年龄对比
        3.3 两组患者下肢动脉血管超声闭塞程度对比
    4.治疗方法
        4.1 基础治疗
        4.2 对照组
        4.3 治疗组
        4.4 治疗周期
    5.观察指标
        5.1 疗效指标
        5.2 安全性指标
    6.疗效判定标准
        6.1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6.2 临床安全性判定标准
    7.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
    1.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对比
        1.1 两组患者总体疗效对比
        1.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对比
        1.3 治疗前后踝肱指数(ABI)对比
        1.4 治疗前后经皮氧分压对比
        1.5 治疗前后CRP对比
    2.安全性指标评价
讨论
    1.本研究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2.研究用药分析
        2.1 丹参川芎嗪药理研究分析
        2.2 前列地尔药理研究分析
        2.3 活血解毒汤的方义及现代药理研究
    3.疗效分析
        3.1 一般资料分析
        3.2 临床疗效分析
        3.3 安全性分析
    4.不足及展望
        4.1 不足
        4.2 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升清化瘀方治疗气虚血瘀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病例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选择标准
    2.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案
        2.2 观察指标
        2.3 疗效评定标准
    3.统计分析
结果
    1.一般资料比较
        1.1 两组患者性别分布比较
        1.2 两组患者年龄情况比较
        1.3 两组患者病程情况比较
    2.疗效指标比较
        2.1 中医单项证候积分比较
        2.2 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
        2.3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2.4 血脂的比较
        2.5 经颅多普勒相关指标的比较
    3.安全指标结果
讨论
    1.现代医学对后循环缺血的认识
    2.中医学对后循环缺血的认识
    3.升清化瘀方的立方依据
        3.1 病因病机分析
        3.2 治法分析
        3.3 升清化瘀方组方分析
    4.药物分析
    5.对照组用药选择原因
    6.观察结果分析
        6.1 中医证候积分分析
        6.2 中医证候疗效分析
        6.3 血脂分析
        6.4 经颅多普勒相关指标分析
    7.安全性分析
    8.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个人简历
附录

(9)大黄蛰虫汤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剔除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治疗方法
        3.2 观察指标
        3.3 疗效评定标准
    4 统计学方法
    5 研究结果
        5.1 一般情况比较
        5.2 疗效评价
        5.3 安全性指标评价
讨论
    1 西医学对ASO的研究
        1.1 ASO的流行病研究
        1.2 ASO的病因探讨
        1.3 ASO的西医治疗研究
        1.4 总结
    2 传统中医对老年ASO的研究
        2.1 老年ASO病名探源
        2.2 ASO的病机研究
    3 本课题的理论依据及治疗法则
    4 大黄蛰虫汤组成、证型、方解及主要药物分析
        4.1 组成
        4.2 方证解析、方解
        4.3 主要药物分析
    5 研究结果分析
        5.1 中医症候积分
        5.2 踝/肱比(ABI)总积分
        5.3 血清总胆固醇(TC)
        5.4 甘油三酯(TG)
        5.5 低密度脂蛋白(LDL-C)
        5.6 高密度脂蛋白(HDL-C)
        5.7 安全性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论文着作

(10)当归补血汤辅助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ASO-LE诊断标准
        1.2.2 脱疽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中止标准
    1.7 脱落标准
    1.8 临床试验伦理学原则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及随机方法
        2.1.1 随机分组方法
        2.1.2 盲法
        2.1.3 样本量估算
    2.2 治疗方法
    2.3 疗程及观察节点
    2.4 观察指标
        2.4.1 一般项目
        2.4.2 安全性观测
        2.4.3 临床疗效性指标
        2.4.4 血清VEGF浓度测定
    2.5 安全性评价标准
    2.6 脱落及处理
    2.7 数据处理
        2.7.1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2.7.2 统计学分析方法
    2.8 .研究流程图
3 结果
    3.1 病例入选及试验完成情况
    3.2 一般资料
        3.2.1 性别
        3.2.2 年龄
        3.2.3 病程
        3.2.4 Fontaine分期
        3.2.5 两组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比较
        3.2.6 受试者基线特征
    3.3 疗效判定指标
        3.3.1 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
        3.3.2 ABI
        3.3.3 血清VEGF浓度
        3.3.4 总有效率
    3.4 安全性分析及不良事件
4 讨论
    4.1 AS0-LE的中医研究现状
    4.2 ASO-LE的西医研究现状
    4.3 当归补血汤组方方药分析
        4.3.1 黄芪
        4.3.2 当归
        4.3.3 当归补血汤
    4.4 观察数据结果分析
        4.4.1 一般情况比较
        4.4.2 从疾病、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进行疗效分析
        4.4.3 两组ABI比较
        4.4.4 血清VEGF浓度
        4.4.5 安全性
    4.5 机理探讨
    4.6 问题与展望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文献综述(一) 当归补血汤在促进血管新生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二 :文献综述(二) 浅谈人体阴阳学说与现代生理学的相关性
    参考文献
附录三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附录四 :随机数字表
附录五 :知情同意书
附录六 :临床病例报告表
附录七 :伦理审查批件

四、质粒治疗肢体动脉闭塞性疾病的安全性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肾虚浊毒探讨补肾化浊解毒汤干预ASO的疗效评价[D]. 靖金鹏.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1
  • [2]加味四妙勇安汤对瘀热互结型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术后瘀肿的临床疗效观察[D]. 林梅香.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3]小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分析[D]. 张丽君. 吉林大学, 2021(01)
  • [4]肺大动脉炎相关肺高血压队列及介入治疗研究[D]. 朱永建.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02)
  • [5]慢性肢体威胁性缺血治疗的全球血管指南(全译)[J]. 血管外科学会,欧洲血管外科学会和世界血管学会联盟全球血管指南编写小组. 中华血管外科杂志, 2021(Z1)
  • [6]补阳还五汤联合贝前列素钠片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气虚血瘀证临床疗效研究[D]. 陈虹旭.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0(07)
  • [7]活血解毒汤干预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湿热下注型)的临床观察[D]. 吴多香.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0(01)
  • [8]升清化瘀方治疗气虚血瘀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观察[D]. 张幸. 河北北方学院, 2020(06)
  • [9]大黄蛰虫汤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研究[D]. 卢贺庆.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1)
  • [10]当归补血汤辅助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观察[D]. 金永志.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质粒治疗肢体动脉闭塞性疾病的安全性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