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临床研究

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临床研究

一、乳癌术后复发与转移的临床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瞿文超,李艳敏,万华,吴雪卿,冯佳梅,高晴倩,邵士珺,孙佳晔[1](2021)在《乳癌术后方对乳腺癌术后10年无病生存及总生存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研究乳癌术后方对乳腺癌术后患者10年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的影响。方法观察并随访2002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手术,并就诊于我科门诊的乳腺癌术后患者。根据是否服用以乳癌术后方为基础的中药复方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观察患者的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及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结果中药组10年的总生存率为93.2%,对照组为83.4%,中药可降低64.4%的死亡风险(P <0.05);中药组和对照组10年的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9.6%和85.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乳癌术后方可以给乳腺癌术后患者带来远期生存获益,提高乳腺癌术后10年的总生存率,降低死亡风险。

赵亚菲[2](2021)在《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疏肝健脾方对其干预作用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分析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影响因素,筛选出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为今后制定个体化的诊疗措施提供依据。并进一步观察疏肝健脾方干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中医药治疗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提供参考。方法:第一部分: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并咨询本专业专家,根据调查所需设计一般信息调查表,收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及相关病史资料:姓名、年龄、登记号、联系电话、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工作状况、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手术方式、放疗史、化疗周期、靶向治疗史、内分泌用药类别、内分泌用药时间、中药用药时间,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记录患者生活质量情况。首先对可能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对经单因素分析后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第二部分:根据临床研究纳排标准,收集符合乳腺癌“肝郁脾虚证”的内分泌治疗的患者,在内分泌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疏肝健脾方进行自身前后对照研究,用药8周后观察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中医症候评分、KPS评分、肿瘤标志物(CA153、CEA)等改善情况。结果:第一部分:根据纳排标准选择合适的入组患者,共发放调查问卷215份,收回211份,问卷有效率为98.1%,患者生活质量平均得分(105.00±4.97)分,按照生活质量评分均数将患者分为生活质量高、低两组。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工作状况、手术方式、内分泌用药类别、内分泌用药时间、中药用药时间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婚姻状况、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放疗史、化疗周期、靶向治疗史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无明显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年龄、中药用药时间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年龄是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危险因素,中药用药时间是生活质量的保护因素;而在文化程度、工作状况、手术方式、内分泌用药类别、内分泌用药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部分:根据临床研究纳排标准,收集符合乳腺癌“肝郁脾虚证”的内分泌治疗的患者40例,剔除1例,最终纳入39例。结果显示: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患者生活质量总分、生理状况评分、情感状况评分较治疗前提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后患者的社会/家庭状况评分、功能状况评分及附加关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症候评分比较,患者的中医症候总积分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医症候总体疗效判定总有效率为82.1%。进一步比较了治疗前后中医单项症候的评分情况,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胃脘/胁肋胀痛、腹胀、便溏不爽、情绪抑郁/急躁易怒、善太息、腹痛即泻,泻后痛减等症候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而患者食少纳呆、肠鸣矢气症候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PS评分比较,治疗后患者的KPS评分较治疗前提高(P<0.05),疗效判定有效率为56.5%;肿瘤标志物比较,治疗前后39例患者CA153、CEA值均在正常范围内。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新发骨髓抑制及肝肾功能损伤。结论:1.年龄、中药用药时间是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是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危险因素,年龄越大,患者的生活质量越低,中药用药时间是患者生活质量的保护因素,随着服用中药时间的延长,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2.疏肝健脾方能够提高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改善患者的生理状况、情感状况方面疗效显着。3.疏肝健脾方治疗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能够有效缓解患者胃脘/胁肋胀痛、腹胀、便溏不爽、情绪抑郁/急躁易怒、善太息、腹痛即泻,泻后痛减等症候,疗效显着。4.疏肝健脾方能够提高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的KPS评分。5.疏肝健脾方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陈岩青[3](2021)在《脂肪干细胞肿瘤趋化及诱导乳腺癌细胞肿瘤球形成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和目的利用脂肪来源干细胞(ADSCs)辅助脂肪移植有助于提高脂肪成活及减少并发症的可能,但以往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潜能特性,被认为与肿瘤复发及转移有关。在乳癌术后不能完全排除癌细胞残留的情况下,ADSCs是否也促进肿瘤复发及转移,目前仍不明确,因此对ADSCs辅助脂肪移植乳房重建的安全性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利用三维培养和小鼠移植模型,观察ADSCs与MCF-7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主要研究MCF-7细胞是否对ADSCs具有趋化作用和ADSCs能否促进MCF-7细胞成瘤及可能的潜在机制。方法一、ADSCs与MCF-7细胞体外三维共培养实验1、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连续观察细胞趋化过程。2、观察两细胞共培养肿瘤球形成过程。3、扫描电镜观察两细胞共培养形态。4、两细胞共培养制备条件培养基(AM-CM)。5、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δ(MIP-1δ)和MIP-3α表达检测。6、上皮(E-Cadherin)和间充质标记物(Vimentin)及肿瘤干细胞(CSC)标记物(Sox2和Oct4)检测。7、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ADSCs迁移率。二、ADSCs与MCF-7体内实验1、肿瘤小鼠模型制备和ADSCs体内归巢实验。2、裸鼠体内成瘤实验。三、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Student’s t-test比较不同时间点ADSCs或AM-CM与MCF-7细胞共培养基因表达的统计学意义。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细胞迁移实验中ADSCs迁移率和体外肿瘤球直径进行多重比较,L-S-D post hoc分析比较组间差异。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ADSCs肿瘤趋化、趋化因子表达及ADSCs/MCF-7共培养细胞形态学表现两细胞共培养早期呈均匀分布;随后ADSCs接触并围绕MCF-7细胞;96h后,肿瘤球内部出现ADSCs。小鼠体内ADSCs荧光信号主要集中在肿瘤组织,其他器官几乎未见。细胞迁移实验,MCF-7和AM-CM相较于对照组显着促进ADSCs迁移。ADSCs/MCF-7细胞共培养组中MIP-1δ和MIP-3α的表达水平明显上升。扫描电镜下MCF-7细胞呈球形,聚集成表面不规则的肿瘤球,周围被ADSCs包围,ADSCs呈平展形态;高倍镜下两者出现紧密接触。2、上皮与间充质标记的表达和CSC标记物表达AM-CM培养的MCF-7细胞E-Cadherin表达降低,Vimentin表达增加,蛋白分析结果显示相似趋势;CSC标记物Sox2和Oct4表达明显增加。3、ADSCs促进MCF-7细胞肿瘤球生成和体内肿瘤形成体外肿瘤球形成,ADSCs组最强,AM-CM次之,单独MCF-7组最弱。体内,肿瘤体积ADSCs+MCF-7组明显大于单独MCF-7组;HE染色显示前者组织坏死区域明显缩小。结论1、ADSCs具有向MCF-7细胞趋化的表现,炎性趋化因子MIP-1δ和MIP-3α可能参与介导这一过程。2、ADSCs促进MCF-7细胞肿瘤球形成、上皮间质转化及向干细胞样细胞转化;同时在体内也可能促进MCF-7细胞肿瘤形成。

黄瑞霞[4](2021)在《中医药干预对三阴性乳腺术后患者无病生存影响的回顾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以无病生存期为主要研究指标,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中医药干预下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术后患者预后影响因素,以期通过统计学方法客观评价中医药对TNBC术后患者无病生存期(DFS)的影响,为中医药参与TNBC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实践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云南省中医医院光华院区肿瘤科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术后TNB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记录患者的无病生存时间,单因素分析其临床特点、病理特征等对DFS的影响,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中进行多因素分析,评估各因素对TNBC术后患者DFS的影响。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132例三阴性乳腺癌术后患者,均接受了中医药治疗。中位随访时间42.53±5.97个月。平均DFS为42.77个月。患者第1、2、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5.4%、84.5%、62.3%。2.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确诊时年龄、家族史、病理分型、T分期、N分期、Ki-67、E-cadherin、P53、脉管浸润、新辅助化疗、辅助化疗、中药干预空白期、持续服用中药时长、中药静脉制剂疗程是影响TNBC术后患者DFS的相关因素(P<0.05)。3.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T分期、N分期、E-cadherin、新辅助化疗、辅助化疗、中药干预空白期、持续服用中药时长以及中药静脉制剂疗程是影响TNBC患者DFS的预后因素(P<0.05)。结论:确诊年龄轻,具有肿瘤家族史,病理分型为浸润性导管癌,T分期、N分期较高,Ki-67百分比高,E-cadherin阴性表达,P53阳性,脉管浸润阳性,以及未进行新辅助化疗、辅助化疗的TNBC术后患者,其DFS及第1、2、3年无病生存率显着较低。此外,中药干预空白期、持续服用中药时长、中药静脉制剂疗程也是影响TNBC术后患者DFS的预后相关因素(P<0.05)。提示中医药参与治疗后对三阴性乳腺癌术后患者有积极影响,且剂量、疗程、以及用药时长呈正相关,在临床治疗中尽早运用中医药干预,以及运用中医药治疗时间越长,TNBC术后患者的无病生存期越长,第1、2、3年无病生存率也越高。

李浩[5](2021)在《乳腺癌保乳治疗与乳房重建手术生存比较 ——一项基于SEER数据库的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文中指出背景与目的:保留乳房手术联合放疗作为早期乳腺癌标准治疗方案之一,其安全性已受到认可。但随着乳腺癌治疗手段与理念的不断更新,保乳手术指征逐渐放宽,既往对保乳治疗(保乳手术联合放疗)安全性与预后的研究多为早期乳腺癌人群,且比较对象为乳房全切患者,对于真实世界乳腺癌人群,以及与其他手术治疗方式的比较较少。随着乳房重建手术近年来逐渐开展,本研究将通过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SEER数据库,探讨真实世界中接受保乳治疗与乳房重建患者的预后情况及差异分析。方法:本研究纳入2010年1月-2016年12月SEER数据库中随访的接受手术治疗的单侧无远处转移的首次确诊的女性乳腺癌患者,分为接受保乳治疗(保乳手术联合放疗)与乳房重建组,通过对确诊年龄、人种、诊断年份、医保、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分子分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个数、肿瘤位置、是否化疗等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倾向性评分1:1匹配后,使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与单因素COX回归比较保乳治疗与乳房重建手术的乳腺癌特异性生存(BCSS)与总生存(OS)差异,并在不同淋巴结状态、肿瘤大小、肿瘤位置、分子分型人群进行亚组分析(每次亚组分析内皆再次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混杂因素)。结果:研究最终纳入111123例接受保乳治疗(保乳联合放疗)与33546例乳房重建患者,共有28210对患者完成倾向性评分1:1匹配,匹配后各混杂因素分布均匀,中位随访34个月,单因素COX回归显示总人群乳房重建手术与保乳治疗(对照组)的BCSS(HR=1.04,95%CI:0.93-1.16,P=0.48)与OS(HR=0.95,95%CI:0.86-1.05,P=0.31)无差异。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淋巴结阴性且肿瘤直径≤5cm乳腺癌人群中,乳房重建较保乳治疗者的BCSS差,其乳腺癌特异性死亡风险增加23%(HR=1.23,95%CI:1.02-1.49,P=0.03),OS无差异。此外,在淋巴结阴性且肿瘤直径≤5cm时继续进行肿瘤位置亚组分析显示,癌灶位于外上象限或中央区者接受乳房重建较保乳治疗的BCSS差(外上象限:HR=1.54,95%CI:1.07-2.20,P=0.02;中央区:HR=4.98,95%CI:1,44-17.21,P=0.01),但OS无差异,其余象限未发现二者BCSS与OS差异。在淋巴结阴性且肿瘤直径≤5cm时进行分子分型亚组分析显示,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接受乳房重建手术比保乳治疗有较差的BCSS与OS,其乳腺癌特异性死亡风险增加45%(HR=1.45,95%CI:1.07-1.98,P=0.02),总死亡风险增加33%(HR=1.33,95%CI:1.00-1.76,P=0.048),均有统计学差异;其余分子分型亚组未发现预后差异。在淋巴结阳性或肿瘤直径>5cm人群中,两组人群总BCSS与OS无差异,但Her2过表达型患者接受乳房重建较保乳治疗有更好的BCSS,其乳腺癌特异性死亡风险降低57%(BCSS,HR=0.43,95%CI:0.22-0.85,P=0.015);总死亡风险降低46%,接近统计学差异(OS,HR=0.54,95%CI:0.29-1.01,P=0.055);其余分子分型亚组未发现预后差异。结论:对于淋巴结无转移且肿瘤直径≤5cm的乳腺癌患者,乳房重建手术较保乳治疗的BCSS差,尤其是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乳房重建组同时有较差的OS)或癌灶位于外上象限、中央区时。对于淋巴结有转移或肿瘤>5cm者,保乳治疗与重建预后相当,但Her2过表达患者接受乳房重建手术较保乳有更好的BCSS。

李一澈[6](2021)在《乳腺癌术后肝转移和肺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肿瘤转移是导致乳腺癌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尤其是血行转移可使癌细胞进入血管随血流转移至远隔部位如肺、肝、骨、脑等处,形成继发性肿瘤,加重脏器损害,导致治疗失败。其中乳腺癌术后肝、肺转移导致的死亡最为常见。因此,探究与乳腺癌肺、肝转移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早期干预、精准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手段。本研究目的旨在回顾性分析术后肝、肺转移的可手术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其预后相关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方向和思路,从而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降低死亡,改善预后。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乳腺中心就诊的乳腺癌术后肝、肺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包括年龄、月经状况、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状况、TNM分期、病理类型、有否脉管瘤栓、肿瘤组织学分级、分子分型、治疗方案等,与肝转移和肺转移相关联;同时进行了生存状况调查,分析了肺转移和肝转移与无病生存(DFS)、转移后生存(PMS)和总生存(OS)的关系,并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预后相关因素分析。结果:1.一般资料:选取166例中病历及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141例,全部为女性,原发单侧乳腺癌,既往行规范的系统治疗,术后发生肝和/或肺转移。141例患者初次确诊乳腺癌的年龄为26岁-71岁,中位年龄48岁。其中≤35岁的病例11例(7.8%),>35岁且≤55岁102例(72.3%),>55岁28例(19.9%)。已绝经者72例(51.1%),未绝经者69例(48.9%)。肿瘤大小为T1者21例(14.9%),T2者59例(41.8%),T3或T4者24例(17.0%),不详者37例(26.2%)。淋巴结状态为N0者33例(23.4%),N1者38例(27.0%),N2者25例(17.7%),N3者28例(19.9%),不详者17例(12.1%)。TNM分期Ⅰ期者8例(5.7%),Ⅱ期者43例(30.5%),Ⅲ期者59例(41.8%),不详者31例(22.0%)。肝/肺转移灶为单发者16例(11.3%),多发者125例(88.7%)。合并其他远处转移者100例(70.9%),仅肝/肺转移者41例(29.1%)。病理类型为浸润性导管癌的106例(75.2%),浸润性小叶癌12例(8.5%),其他类型10例(7.1%),类型不详者13例(9.2%)。脉管瘤栓阳性者55例(39.0%),阴性者72例(51.1%),不详者14例(9.9%)。组织学分级为Ⅰ级者4例(2.8%),Ⅱ级者76例(53.9%),Ⅲ级者48例(34.0%),不详者13例(9.2%)。ER阳性者90例(63.8%),阴性者47例(33.3%),不详者4例(2.8%)。PR阳性者86例(61.0%),阴性者51例(36.2%),不详者4例(2.8%)。HER2阳性者31例(22.0%),阴性者105例(74.5%),不详者5例(3.5%)。Ki67低表达者28例(19.9%),高表达者98例(69.5%),不详者15例(10.6%)。分子分型为Luminal A型16例(11.3%),Luminal B型74例(52.5%),HER-2阳性型20例(14.2%),三阴型26例(18.4%),不详者5例(3.5%)。141例病例均接受手术治疗,接受改良根治术者133例(94.3%),保乳术者1例(0.7%),乳房单纯切除者1例(0.7%),乳房切除+前哨淋巴结活检术者2例(1.4%),根治术者1例(0.7%),扩大根治术者1例(0.7%),乳房切除+即刻重建术者2例(1.4%)。接受化疗的有131例(92.9%),未化疗的9例(6.4%),不详者1例(0.7%)。接受术后放疗者85例(60.3%),未放疗者43例(30.5%),不详者13例(9.2%)。术后行内分泌治疗者86(61.0%),无内分泌治疗者52(36.9%),不详者3例(2.1%)。术后行靶向治疗者13例(9.2%),无靶向治疗者127例(90.1%),不详者1例(0.7%)。只接受过一线解救治疗的62例(44.0%),二线33例(23.4%),三线及以上39例(27.7%),不详者7例(5.0%)。2.随访结果:随访截止至2020年12月31日或患者死亡,共收集166例患者资料,因病历资料不完善排除17例,因失访排除8例,最终入组患者141例。随访时间15~43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64个月,随访率95.2%。全组141例患者生存18例(12.8%),死亡123例(87.2%)。3.比较肝转移组、肺转移组及合并肝肺转移组的临床病理特征,肝转移组的组织学分级为Ⅲ级的比例较高(41.5%,22例),高于肺转移组(34.3%,23例)和合并肝肺转移组(14.3%,3例),P值接近临界值(P=0.055)。肝转移组HER2阳性的比例也较高(32.1%,17例),也高于肺转移组(14.9%,10例)和合并肝肺转移组(19.0%,4例),差异不显着(P=0.071)。在其他临床病理特征的组间比较中未发现统计学差异(P>0.05)。4.肝转移、肺转移、合并肝肺转移三组中位DFS分别为24个月(8-118个月)、39个月(4-336个月)、44个月(16-15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72)。中位PMS分别为21个月(2-81个月)、32个月(5-158个月)、20个月(2-8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2)。中位OS分别为56个月(16-137个月)、72个月(15-432个月)、74个月(19-15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21)。5.74例乳癌肝转移单因素分析显示脉管瘤栓、肿瘤大小、ER、PR、分子分型与DFS相关;脉管瘤栓、解救治疗与PMS相关;病理类型、脉管瘤栓、ER、PR、分子分型与OS相关(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P=0.015)、分子分型(P=0.028)是影响DFS的独立预后因素;解救治疗(P=0.028)独立影响患者的PMS。88例乳癌肺转移单因素分析显示初治年龄、病理类型、脉管瘤栓、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TNM分期、ER、PR、Ki67与DFS相关;脉管瘤栓、组织学分级、分子分型、合并远处转移情况、解救治疗与PMS相关;病理类型、脉管瘤栓、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TNM分期、ER、PR、Ki67、分子分型、合并远处转移情况、解救治疗与OS相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组织学分级(P=0.016)是影响DFS的独立预后因素;分子分型(P=0.002)及合并其他远处转移(P=0.037)是PMS的独立预后因素;肿瘤大小(P=0.02)、TNM分期(P=0.024)、分子分型(P=0.035)、合并远处转移情况(P=0.04)、解救治疗(P=0.006)是影响O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1.肿瘤大小、分子分型是乳腺癌肝转移的独立预后因素;2.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分子分型、TNM分期与乳腺癌肺转移相关;3.与乳腺癌规范治疗后肺转移相比,肝转移患者的预后更差。

万华,吴雪卿,高晴倩,冯佳梅,姜晓燕,陆德铭[7](2009)在《“乳癌术后方”对中高度复发风险乳腺癌无病生存期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乳癌术后方"对乳腺癌术后中高度复发转移危险患者3年复发转移率的影响。方法:将211例乳腺癌术后患者按队列研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术后半年内开始服用中药"乳癌术后方"3年,或直到发生复发转移(3年内)。对照组术后至观察结束未曾服用中药"乳癌术后方"。随访3年,观察"乳癌术后方"对乳腺癌术后患者3年复发转移率的影响。结果:除34例因失访而脱落外,对完成3年随访的177例患者进行疗效评价。治疗组3年的无病生存期高于对照组(P<0.05)。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neu)对乳腺癌术后的复发转移有影响。无论中度危险组还是高度危险组,无论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阴性还是ER阳性,无论Her-2/neu阴性还是Her-2/neu阳性,经"乳癌术后方"治疗后,乳腺癌术后患者无病生存期均明显比对照组延长(P<0.05)。治疗组的无病生存率与ER状态呈相关性。结论:"乳癌术后方"能降低乳腺癌术后患者3年复发转移率,延长无病生存期。

刘胜,赵婧,刘佳,孙霃平,花永强,陆德铭,唐汉钧[8](2008)在《乳癌术后方对乳腺癌术后5年复发转移率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乳癌术后方对乳腺癌术后患者5年复发转移率的影响。方法:将30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的同时服用乳癌术后方,对照组采用相同的西医治疗。随访5年,观察乳癌术后方对乳腺癌术后患者5年复发转移率的影响。结果:除34例因失访而脱落外,对完成5年随访的266例患者进行疗效评价。治疗组5年复发转移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数量、原发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及受体状态对乳腺癌术后的复发转移有影响。腋窝淋巴结转移≥4个,原发肿瘤直径>2 cm,临床Ⅱ期和Ⅲ期,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ER(-)PR(-)的患者,治疗组复发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腋窝淋巴结转移<4个、原发肿瘤最大直径≤2 cm、临床分期Ⅰ期以及ER(+)PR(-)和ER(-)PR(+)的患者,两组复发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方式和年龄对乳腺癌术后的复发转移无明显影响。结论:乳癌术后方能降低乳腺癌术后患者5年复发转移率。

谢静华,马富明[9](2000)在《乳癌术后复发与转移的临床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探讨乳癌术后复发与转移的影响因素及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 :利用近年诊治 1 6 4例乳癌进行分析 ;结果 :乳癌术后复发与转移受多种因素影响 ;结论 :乳癌术后复发与转移影响因素与近期文献报道类似 ,早期诊断与治疗仍是预防复发与转移的关键。

李树玲,陈佩珍,张嘉庆,石松魁,杨维良,张斌,周晖楠,沈镇宙,费慧娟[10](1996)在《乳癌诊断与治疗的有关问题》文中提出乳癌是男、女可共患的恶性肿瘤,是危害妇女健康的主要肿瘤。目前乳癌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据报道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乳癌在女性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已上升到首位。由于近年来对乳癌的诊断和治疗进展很快,使部分医生,尤其是非肿瘤专科的医生对乳癌诊治的新观点了解不多,常有诊治不当,甚至有误诊误治发生。为此,本期邀请国内9位专家,就乳癌的发病、早期诊断、术式选择和辅助治疗等方面,以座谈的形式专题介绍。遵照"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编辑过程中按内容分题进行了整理,原作者的观点、经验未有改动。希望能通过本期座谈能对广大读者、作者的乳癌诊断与治疗水平提高有所帮助。同时也欢迎对座谈内容提出意见和建议。另外,关于乳癌的名称问题,在来稿中表达的有称为"乳房癌、乳腺癌、乳癌"。我们查找了国内一些文献。吴阶平等主编的《黄家驷外科学》(1994年第5版)写为"乳癌";另外,裘法祖等主编的《高等医药院校教材》(1994年第3版)也写为"乳癌"。在本期终审会上本刊部分编委讨论认为,在国家医学名词尚未完全统一之前,本期仍尊重作者的意见按原稿的提法,不强求统一名称。座谈内容题目及文中小题目均为编者所加。

二、乳癌术后复发与转移的临床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乳癌术后复发与转移的临床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乳癌术后方对乳腺癌术后10年无病生存及总生存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乳癌术后方对乳腺癌患者无病生存期的影响
    2.2 乳癌术后方对乳腺癌患者总生存期的影响
3 讨论

(2)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疏肝健脾方对其干预作用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1 研究对象
    2 病例选择标准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4 研究结果
    5 小结
第二部分 疏肝健脾方对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干预的临床疗效观察
    1 研究对象
    2 病例选择标准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4 研究结果
    5 小结
讨论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一 中医药在乳腺癌内分泌治疗阶段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现代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脂肪干细胞肿瘤趋化及诱导乳腺癌细胞肿瘤球形成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脂肪干细胞肿瘤趋化性研究
    1.1 引言
    1.2 材料与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1.5 结论
    1.6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脂肪干细胞诱导肿瘤干细胞形成并促进肿瘤球生成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结论
    2.6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脂肪干细胞诱导肿瘤细胞上皮间质化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3.5 结论
    3.6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脂肪干细胞促进MCF-7体内成瘤的实验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3 结果
    4.4 讨论
    4.5 结论
    4.6 参考文献
全文小结
综述 乳腺癌术后脂肪移植的基础研宄和临床观察
    参考文献
缩写词简表
致谢
博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4)中医药干预对三阴性乳腺术后患者无病生存影响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一览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病例选择标准
        2.1 乳腺癌的分期标准
        2.2 乳腺癌的中医辨证分型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观察指标
        3.2 随访
        3.3 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
    1 一般临床资料
        1.1 患者基本情况
        1.2 临床病理特征
        1.3 西医治疗情况
        1.4 中医药治疗情况
    2 随访及生存情况
        2.1 随访情况
        2.2 无病生存情况
    3 预后因素对DFS的影响
        3.1 三阴性乳腺癌术后患者的单因素分析结果
        3.2 三阴性乳腺癌术后患者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讨论
    1 关于单因素分析中各因素变量的选择
    2 研究结果分析
        2.1 基本特征对DFS的影响
        2.2 临床病理特征对DFS的影响
        2.3 西医治疗对DFS的影响
        2.4 中医治疗对DFS的影响
结论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中医对三阴性乳腺癌的认识及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AJCC乳腺癌TNM分期标准(2018 年第八版)
    附录二: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情况调查表
    附录三:调查总结表
    附录四: *变量赋值说明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及参编着作

(5)乳腺癌保乳治疗与乳房重建手术生存比较 ——一项基于SEER数据库的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多种临床情况下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安全性探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及科研情况

(6)乳腺癌术后肝转移和肺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乳腺癌转移机制假说及与之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乳癌术后方对乳腺癌术后5年复发转移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1.2 入选标准
    1.3 治疗方法
    1.4 随访
    1.5 一般资料
    1.6 疗效观察
        1.6.1 观察指标
        1.6.2 观察方法
    1.7 试验设计和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
    2.2 乳癌术后方对乳腺癌术后总复发转移率的影响
    2.3 腋窝淋巴结与乳腺癌5年复发转移的关系及乳癌术后方对其的影响
    2.4 临床分期与乳腺癌短期复发转移的关系及乳癌术后方对其的影响
    2.5 原发肿瘤大小与乳腺癌复发转移的关系及乳癌术后方对其的影响
    2.6 乳癌术后方对不同受体状态患者复发转移的影响
3 讨 论

四、乳癌术后复发与转移的临床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乳癌术后方对乳腺癌术后10年无病生存及总生存的影响[J]. 瞿文超,李艳敏,万华,吴雪卿,冯佳梅,高晴倩,邵士珺,孙佳晔. 实用医学杂志, 2021(15)
  • [2]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疏肝健脾方对其干预作用的临床疗效观察[D]. 赵亚菲.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脂肪干细胞肿瘤趋化及诱导乳腺癌细胞肿瘤球形成的实验研究[D]. 陈岩青. 南方医科大学, 2021
  • [4]中医药干预对三阴性乳腺术后患者无病生存影响的回顾性研究[D]. 黄瑞霞.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1(02)
  • [5]乳腺癌保乳治疗与乳房重建手术生存比较 ——一项基于SEER数据库的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D]. 李浩.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6]乳腺癌术后肝转移和肺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D]. 李一澈.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7]“乳癌术后方”对中高度复发风险乳腺癌无病生存期的影响[A]. 万华,吴雪卿,高晴倩,冯佳梅,姜晓燕,陆德铭. 第十一届全国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乳腺病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9
  • [8]乳癌术后方对乳腺癌术后5年复发转移率的影响[J]. 刘胜,赵婧,刘佳,孙霃平,花永强,陆德铭,唐汉钧. 中西医结合学报, 2008(10)
  • [9]乳癌术后复发与转移的临床探讨[J]. 谢静华,马富明.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0(06)
  • [10]乳癌诊断与治疗的有关问题[J]. 李树玲,陈佩珍,张嘉庆,石松魁,杨维良,张斌,周晖楠,沈镇宙,费慧娟.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1996(04)

标签:;  ;  ;  ;  

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