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性违规分析及对策

习惯性违规分析及对策

一、习惯性违章行为分析及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刘小明,杜晓初[1](2021)在《石油销售企业员工习惯性违章原因及改进对策》文中研究表明石油销售企业员工习惯性违章现象屡见不鲜,对加油站安全带来很大风险。本文对石油销售企业员工较为全面总结了习惯性违章行为特点,并结合日常工作实际分析了习惯性违章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关改进对策。

贺莹鸽[2](2021)在《基于HFACS的煤矿工人习惯性违章行为形成机理研究》文中提出

王霄雯[3](2021)在《装配式建筑施工有意不安全行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装配式建筑相较传统建造出现了新的施工工艺,新的技术带来新的安全风险。并且装配工人大多由传统施工工人发展而来,而相关针对性的技术与安全规范尚未统一。建筑安全事故多是由人为原因造成的,有意不安全行为是人为原因造成安全事故的重要类型,本文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去揭示装配式建筑施工有意不安全行为形成机理及群体差异性,以期改善装配式施工安全管理现状。本文首先通过对大量文献分析,结合装配式施工具体流程实践活动,提出了装配式建筑施工有意不安全行为形成的七个理论路径假设,以此为基础构建了装配式有意不安全行为形成机理模型,围绕此理论模型参考众多问卷设计原理及思路设计了《装配式施工有意不安全行为调查问卷》,对六个装配模式工地的208名施工及安全管理一线工人进行了实地调研。为了证明数据可用,接着对问卷数据进行了严格的信效度分析,然后利用SEM方法,对装配式建筑施工有意不安全行为形成机理模型进行了检验与修订,实例数据分析研究结果证明:“行为态度对有意不安全行为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这一路径未得到验证,其余假设路径均合理正确。其中,有意不安全行为意向和直觉行为控制维度及其题项指标对有意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影响程度最大,而行为态度、风险偏好、主观规范通过有意不安全行为意向间接作用有意不安全行为。接着,从性别、学历、工作年限、年龄四个方面分别对装配式施工有意不安全行为发生机理模型中的变量进行了群体差异性分析,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装配式施工有意不安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在男女性别群体无显着性差异;不同年龄群体在风险偏好维度“侥幸心理”、“自我效能”、“风险意识”指标上存在显着差异;不同学历群体在“舒适性”、“工友行为”、“有意不安全行为需求”指标上存在显着差异;不同从业年限在“行为信念”、风险偏好维度“自我效能”指标上存在显着差异。最后结合有意不安全形成机理路径和群体差异性分析结果对装配式施工有意不安全行为管控提出了对应的管控措施建议,以期减少装配式施工有意不安全行为的产生。

林云茹[4](2020)在《基于运行安全的民航维修人员工作作风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民航维修人员的工作作风是保障民航飞行安全的重要基础,但近年来因其导致的维修不当和差错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建立优良的工作作风以确保高质高效的维修成为民航各单位的焦点工作与研究内容。本文基于国内外工作作风相关文献对工作作风的定义基础上,界定工作作风是个体在工作环境中稳定的态度及行为特点,是在个体长期工作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与工作相关的固定行为模式。通过文献归纳、专家访谈修正得出民航维修人员工作作风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结果,并通过问卷调查对影响因素进行修正,利用因子分析最终得出民航维修人员工作作风的四类影响因素:个体特征因素,组织管理因素、工作因素及工作环境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民航维修人员工作作风影响因素的理论假设模型,并通过Amos21.0结构方程模型软件对模型的假设关系进行了验证并确定了影响程度。由检验结果可知:在个体特征因素中,职业价值观是维修人员工作作风的主要影响因素;在组织管理因素中,安全监督是维修人员工作作风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工作因素中,工作内容是维修人员工作作风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工作环境因素中,引导宣传是维修人员工作作风的主要影响因素。根据以上结果,提出了针对四个主要影响因素的民航维修人员工作作风建设的建议措施,为民航各个单位科学建设维修人员工作作风,提高安全运行基础提供了参考。

陈智宏[5](2018)在《对特钢企业习惯性违章的分析及对策思考》文中认为为进一步探索特钢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更好地保障员工身心健康与安全,本文通过对某特钢企业近5年的安全事故进行系统分析,注重探索习惯性违章的规律与成因,对下一步应采取的对策措施做了系统的论证与论述。

王浩[6](2019)在《矿山企业职工安全文化测量及各要素相关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矿山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事故多发企业。近年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综合治理措施,有效地遏制了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但小的伤亡事故仍时有发生。研究表明在矿山领域大约85%的事故是由职工不安全行为引起的,而职工的安全文化素质是决定职工不安全行为的重要方面。因此,有效提高职工的安全文化素质,有针对性地采取安全文化策略是矿山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基于矿山企业职工安全文化理论基础,统计分析了有关矿山企业职工安全文化建设的相关资料,提出了矿山职业职工安全文化的5个构成要素,即价值观、行为能力、行为习惯、安全环境、行为方式。并将每个要素所包含内容作为矿山企业职工安全文化的测量内容。选取唐山地区某矿山企业职工为研究对象,采用网络问卷以及纸质问卷两种形式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216份,得到有效问卷197份,真实有效回收率达到91.2%。在对数据进行可靠性分析与检验的条件下,利用SPSS对量表背景变量进行了差异分析以对及各要素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列联表分析。运用AMOS方法对职工安全文化构成要素间相关性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数据经可靠性分析与检验后可进行下一步分析;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除年龄以外,其余4个背景变量均对职工安全文化存在显着差异;行为分析结果表明价值观、行为能力、行为习惯和安全环境均对职工的行为产生影响;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假设H1-H7成立,且价值观对职工行为方式产生的影响最深,其次为行为习惯、行为能力、安全环境。利用模糊评判法确定了矿山企业职工安全文化指数计算模型,并且通过层次分析法对每层指标权重进行计算,进而计算出矿山企业职工整体、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工龄、不同文化程度的安全文化指数。结果表明,整体的矿山企业职工安全文化水平等级为良好;女性职工优于男性职工;未婚职工小于已婚职工;职工安全文化指数随工龄长短是一个先下降后上升的过程;职工文化程度越高,其相应的安全文化指数越大。最后针对分析结果提出改善职工安全文化的措施。图11幅;表51个;参67篇。

张萍[7](2016)在《变电站习惯性违章的特点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一直以来,习惯性违章就是电力安全生产的大敌。由于其牵涉到操作人员的技术、心理、情绪等多个因素,既不可捉摸又难以控制,因而也成为长年困扰电力生产的一项重大隐患。

朱可欣[8](2016)在《我国煤矿安全内部监管有效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煤炭是我国最主要的能源,煤炭产业是我国的支柱性产业。由于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民众的安全和健康意识不断发展,对各行业安全生产的期望越来越高,煤炭作为高危行业,其安全问题所接收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煤矿安全日益成为政府当局和社会公众关心的问题。一直以来,国家不断出台各项安全政策、煤炭生产法规等,以期煤矿安全维持在健康状态。但政府监管仍存在许多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煤矿安全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可以从内部监管获得。本文即选择煤矿内部安全监管作为研究对象,侧重于研究其有效性,包括监管有效性和激励有效性,即安监员监管对矿工不安全行为的有效性和煤矿企业对你安监员激励的有效性。本文首先简要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煤矿安全监管机制的发展历程,然后阐述国有煤矿集团H集团下多家煤矿内部安全监管模式的特点,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A、B两煤矿进行详细分析。安监员监管的有效性与内部监管特点有无关系,是高罚款金额的A煤矿更有效,还是高查处概率的B煤矿更为有效,文章对此作了深入研究。实证分析方面,文章选取两煤矿正式工2012年12个月违章情况的相关数据为样本,对影响矿工违章行为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高罚款金额对违章行为的防范作用有限,而高查处频率对违章行为的改变并无效果。在研究激励有效性时,文章选取了12个安监员的相关数据,分析影响其工资收入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安监员的工资只与出勤天数有关,与其工作包括查处数量、罚款金额等并无联系。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文章给出了可能存在的原因,并针对有效性状况从安监员、矿工、煤矿企业和法律政策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才智[9](2015)在《企业安全生产中的习惯性违章浅析》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综述了企业安全生产中的习惯性违章的相关危害及特点,并重点介绍了其产生的原因,并对如何控制习惯性违章提出了一些控制措施和可行的防范对策。从而对习惯性违章有进一步的深刻的认识,也为企业内部夯实企业的安全基础管理、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进程、确保企业安全生产,提供参考。

程恋军[10](2015)在《矿工不安全行为形成机制及其双重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煤矿安全事故多发于人因,为揭示矿工不安全行为形成的微观机制,治理不安全行为,构建矿工不安全行为形成机制的DARF理论模型,以该理论模型为基础,通过对形成机制及其双重效应(代际效应、调节效应)的实证研究,对理论模型进行检验和完善,并提出管理建议。研究通过对计划行为理论(TPB)和健康行动过程取向理论(HAPA)分析,结合煤矿生产实践,提出了矿工不安全行为形成的七个初始假设,以此为基础构建了DARF理论模型。围绕理论模型设计了《矿工不安全行为调查问卷》,对六家国有煤矿的468名矿工进行了不安全行为调查;在对问卷进行严格信效度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矿工不安全行为形成机制及其双重效应进行实证检验。首先,对矿工不安全行为形成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通过对七个初始假设的验证和分析,结果表明:除“结果期待对于矿工不安全行为意向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未得到验证外,其余假设均部分或全部得到实证研究的支持。从而认为所构建的DARF理论模型能够较为完整的解释矿工不安全行为的形成过程及作用规律;其次,在矿工不安全行为形成机制得以验证的基础上,对其存在的双重效应(代际效应和调节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代际效应(新生代矿工不安全行为)方面,按年龄(35岁)对样本进行分组,利用多群组分析的方法,围绕上述理论模型对不同代际矿工不安全行为的产生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与其他矿工相比,新生代矿工不安全行为态度对于行为意向的影响较低、应对计划的中介效应较低,风险知觉和主观规范能够直接影响不安全行为意向;调节效应(煤矿安全监管)方面,通过增加“安全监管力度”调节变量对理论模型进行了修正,采用潜变量参数约束估计的方法对调节效应进行检验,证明了安全监管的调节作用具有非线性特征,综合了增强和干扰两种作用效果,给出了安全监管的调节效应曲线,并提出企业的安全监管应该注重制度的合理性和措施的激励性,而不能一味的用严格的制度、严厉的惩罚来实施监管。在以上理论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认为矿工不安全行为源于理论模型所阐述的DARF机制(以行为意向为核心的动力机制(D)、以应对计划为核心的行动机制(A)、以应对自我效能为核心的制约机制(R)、以主观规范为核心的反馈机制(F))及其双重效应(代际效应、安全监管调节效应)。矿工不安全行为就是在DARF机制及其双重效应的相互作用、共同影响下产生的,最后提出了管理建议。

二、习惯性违章行为分析及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习惯性违章行为分析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石油销售企业员工习惯性违章原因及改进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石油销售企业员工习惯性违章特点
    1.1 习惯性
    1.2 潜在性
    1.3 示范性
2.石油销售企业员工习惯性违章行为及安全事故调查
    2.1 石油销售企业员工习惯性违章行为调查
    2.2 石油销售企业安全事故调查
3.石油销售企业员工习惯性违章的原因分析
    3.1 企业安全操作制度不够完善,监管力度不到位
    3.2 企业激励机制不健全,内生动力难以激发
    3.3 员工自身存在不健康工作心理
    3.4 员工缺乏安全操作知识
    3.5 设备上的“低老坏”
4.应对习惯性违章的措施与建议
    4.1 定期进行员工培训,提高员工安全知识及技能
    4.2 完善安全监管制度,加大反违章考核力度
    4.3 企业管理人员率先垂范
    4.4 开展系列活动,增强合规意识
    4.5 加强日常安全检查
    4.6 设备及时更新换代
5.结束语

(3)装配式建筑施工有意不安全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实践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研究现状
        1.2.2 不安全行为研究
        1.2.3 有意不安全行为研究
        1.2.4 研究现状分析
    1.3 研究目的和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路线
    1.5 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方法研究
    2.1 有意不安全行为
    2.2 计划行为理论
        2.2.1 计划行为理论的内涵
        2.2.2 计划行为理论的构成要素
    2.3 结构方程模型
        2.3.1 结构方程模型的概念
        2.3.2 结构方程模型的特点
        2.3.3 模型适配度检验
第三章 发生机理模型构建
    3.1 装配式建筑施工有意不安全行为分析
    3.2 装配式有意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群
        3.2.1 个人特征因素
        3.2.2 管理环境因素
        3.2.3 行为环境因素
        3.2.4 设备环境因素
    3.3 装配式施工有意不安全行为理论模型构建
        3.3.1 计划行为理论的适用性
        3.3.2 理论模型的提出
    3.4 问卷设计
        3.4.1 问卷设计思路
        3.4.2 量表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实例验证
    4.1 问卷描述性统计分析
    4.2 数据质量分析
        4.2.1 信度分析
        4.2.2 效度分析
    4.3 路径分析
        4.3.1 理论模型的初始检验
        4.3.2 模型修正
        4.3.3 修正模型结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群体差异性分析
    5.1 群体差异性分析
    5.2 性别差异性
    5.3 不同年龄段差异性
        5.3.1 差异性识别
        5.3.2 事后检验
    5.4 不同学历差异性
        5.4.1 差异性识别
        5.4.2 事后检验
    5.5 不同从业年限群体差异性
        5.5.1 差异性识别
        5.5.2 事后检验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对策与建议
    6.1 增强装配式施工安全管理技术
        6.1.1 加强工程道德教育
        6.1.2 多方共促装配式安全管理技术升级
    6.2 提高装配式施工安全设备投入
        6.2.1 确保安全设备的供应数量和质量
        6.2.2 提高安全防护工具的实用性
    6.3 强化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意识
        6.3.1 区分群体组合施工班组
        6.3.2 区分群体多样化多渠道安全培训
        6.3.3 区分群体实施重点安全监管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论文主要工作与结论
    7.2 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4)基于运行安全的民航维修人员工作作风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工作作风简述
        1.2.2 民航维修人员工作作风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现状
        1.2.3 其他人员工作作风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1.2.4 小结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目标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目标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民航维修人员工作作风影响因素分析
    2.1 民航维修人员工作特征分析
        2.1.1 工作内容
        2.1.2 工作特点
    2.2 民航维修人员工作作风影响因素分析
        2.2.1 个体因素
        2.2.2 组织管理因素
        2.2.3 工作因素
        2.2.4 工作环境因素
    2.3 民航维修人员工作作风影响因素修正
    2.4 基于因子分析的民航维修人员工作作风影响因素确认
        2.4.1 调查问卷设计
        2.4.2 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2.4.3 因子分析
第三章 民航维修人员工作作风及其影响因素关系模型构建
    3.1 关系假设提出
        3.1.1 个体特征因素与工作作风假设分析
        3.1.2 组织管理因素与工作作风假设分析
        3.1.3 工作因素与工作作风假设分析
        3.1.4 工作环境因素与工作作风假设分析
    3.2 假设模型构建
        3.2.1 假设汇总
        3.2.2 民航维修人员工作作风及其影响因素关系模型构建
第四章 问卷设计和数据分析
    4.1 初始问卷设计
        4.1.1 问卷设计的原则及方法
        4.1.2 问卷结构
    4.2 变量测量
        4.2.1 个体特征因素变量设计
        4.2.2 组织管理因素变量设计
        4.2.3 工作因素变量设计
        4.2.4 工作环境因素变量设计
        4.2.5 民航维修人员工作作风的测量
    4.3 初始问卷的预调查
    4.4 数据收集与分析
        4.4.1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4.4.2 问卷信度分析
        4.4.3 问卷效度分析
第五章 工作作风影响因素模型验证与分析
    5.1 初始假设模型
    5.2 模型的评价和修正
    5.3 模型结果分析
    5.4 民航维修人员工作作风建设对策建议
        5.4.1 因人而异塑造良好工作作风
        5.4.2 组织需加强管理能力
        5.4.3 依靠培训夯实维修作风建设基础
        5.4.4 营造良好的作风建设氛围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作者简介

(5)对特钢企业习惯性违章的分析及对策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某特钢企业近五年安全事故的简要分析
    1.1 近5年来安全事故发生的年份分布及分析
    1.2 近5年来安全事故的种类分布及分析
    1.3 近5年来安全事故责任者的年龄分布及分析
    1.4 近5年来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
2 习惯性违章的成因分析
    2.1 习惯性违章的定义
    2.2 习惯性违章的特性
    2.3 习惯性违章的原因分析
        2.3.1 违章者对后果的期望值较大
        2.3.2 违章者对自己操作能力估计过高
        2.3.3 环境因素对职工的影响
3 预防和纠正习惯性违章的对策措施
    3.1 严格执行安全考核制度, 加大对习惯性违章的处罚
    3.2 发挥安全监察网络作用
    3.3 加强班组安全管理
    3.4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 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3.5 培养标准化操作的作业习惯是纠正和预防习惯性违章的根本途径
    3.6 引进主动式安全智能管理系统, 实现“智能安全”
4 结论

(6)矿山企业职工安全文化测量及各要素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安全文化起源与概述
        1.2.2 安全文化内涵与要素研究
        1.2.3 企业安全文化研究
        1.2.4 企业安全文化测量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矿山企业职工安全文化要素分析
    2.1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2.1.1 企业安全文化的功能
        2.1.2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基本原理
        2.1.3 企业安全文化的影响要素
    2.2 矿山企业职工安全文化建设
        2.2.1 矿山企业职工安全文化建设对象
        2.2.2 矿山企业职工安全文化构成要素
    2.3 矿山企业安全文化与职工安全文化的关系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测量工具设计与实施
    3.1 测量工具初步设计
        3.1.1 测量工具的方法选择
        3.1.2 量表的设计原则
        3.1.3 量表的设计内容
        3.1.4 量表的初步框架
    3.2 测量工具的预测试
        3.2.1 量表预测试的目的
        3.2.2 量表预测试方法
        3.2.3 量表预测试结果
    3.3 测量工具正式形成
    3.4 测量工具发放与回收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矿山企业职工安全文化各要素分析
    4.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4.2 数据可靠性分析与检验
        4.2.1 信度分析
        4.2.2 效度分析
    4.3 背景变量差异分析
        4.3.1 独立样本t检验
        4.3.2 单因素方差分析
    4.4 行为分析
        4.4.1 价值观与行为
        4.4.2 行为能力与行为
        4.4.3 行为习惯与行为
        4.4.4 安全环境与行为
    4.5 各要素相关性分析
        4.5.1 相关分析
        4.5.2 验证性因子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矿山企业职工安全文化指数计算
    5.1 指数计算模型
    5.2 权重计算
        5.2.1 计算步骤
        5.2.2 计算过程
        5.2.3 计算结果
    5.3 指数计算
        5.3.1 等级划分
        5.3.2 安全文化指数计算
    5.4 提高矿山企业职工安全文化水平的措施
        5.4.1 创新企业安全教育形式
        5.4.2 杜绝习惯性违章行为
        5.4.3 培育职工安全价值观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矿山企业职工安全文化水平调查量表
附录B 卡方检验临界指标表
致谢
导师简介
企业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7)变电站习惯性违章的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习惯性违章的特征
2 变电站的不安全状态和不安全行为的具体内容
3 习惯性违章的原因分析
4 防范的对策
    4.1 营造良好心理氛围
    4.2 提升操作技能
    4.3 人员选择方面
    4.4 防止误操作的装置
    4.5 企业新技术的投入应用
5 结束语

(8)我国煤矿安全内部监管有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1.5 研究创新与不足
2 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
    2.1 煤矿安全的研究综述
    2.2 安全监管方法的研究综述
    2.3 其他相关研究
    2.4 安全监管的现代经济理论
3 我国煤矿安全监管体系构建和发展
    3.1 煤矿:煤炭和安全的生产者
    3.2 煤矿安全监管及其机制发展
    3.3 煤矿安全生产的内部监管
4 煤矿内部安全监管有效性及机制优化
    4.1 安监员监管有效性
    4.2 安监员激励有效性
    4.3 煤矿内部监管机制优化
    4.4 本章小结
5 煤矿内部安全监管有效性的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矿工不安全行为形成机制及其双重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不安全行为概念
        1.3.2 不安全行为分类
        1.3.3 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
        1.3.4 不安全行为形成机制
        1.3.5 不安全行为治理
        1.3.6 新生代矿工不安全行为
        1.3.7 研究评述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6 创新点
2 矿工不安全行为界定及分布特征
    2.1 矿工不安全行为界定
        2.1.1 矿工不安全行为定义
        2.1.2 矿工不安全行为分类
    2.2 矿工不安全行为分布特征
        2.2.1 矿工不安全行为调研基本概况
        2.2.2 矿工不安全行为分布统计
        2.2.3 矿工不安全行为分布特征及原因分析
    2.3 小结
3 矿工不安全行为形成机制理论模型构建
    3.1 理论分析
        3.1.1 计划行为理论
        3.1.2 健康行动过程取向理论
    3.2 研究假设及理论模型
        3.2.1 研究假设
        3.2.2 DARF理论模型构建
    3.3 小结
4 矿工不安全行为数据收集
    4.1 研究方案
    4.2 预试问卷分析
        4.2.1 问卷设计
        4.2.2 变量设计
        4.2.3 信度分析
    4.3 正式问卷分析
        4.3.1 样本数量
        4.3.2 正态性检验
        4.3.3 信度分析
        4.3.4 效度分析
    4.4 小结
5 矿工不安全行为形成机制的实证检验
    5.1 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及检验
        5.1.1 结构方程模型构建
        5.1.2 模型拟合及评价
        5.1.3 模型修正
    5.2 计量结果分析
        5.2.1 描述性统计分析
        5.2.2 个人背景特征在各因素上的差异分析
        5.2.3 研究假设的检验分析
    5.3 小结
6 矿工不安全行为形成机制的双重效应检验
    6.1 形成机制的双重效应分析
    6.2 形成机制的代际效应检验
        6.2.1 新生代矿工的代际特征
        6.2.2 代际效应研究假设
        6.2.3 代际分组概况
        6.2.4 代际效应的多群组分析
        6.2.5 结果讨论
    6.3 形成机制的调节效应检验
        6.3.1 安全监管调节效应研究假设
        6.3.2 混合模型构建
        6.3.3 参数估计
        6.3.4 调节效应分析
        6.3.5 结果讨论
    6.4 小结
7 管理建议
    7.1 开展多样化安全培训
    7.2 注重群体效应和社会宣传
    7.3 采取不安全行为纠正措施
    7.4 培育积极的安全文化
    7.5 区分群体特征,采取针对性措施
    7.6 实施柔性安全监管
    7.7 小结
8 研究结论及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调查问卷
附录B:三违积分表
附录C:工伤事故报告
附录D:访谈提纲
附录E:访谈问题分析(部分)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附件

四、习惯性违章行为分析及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石油销售企业员工习惯性违章原因及改进对策[J]. 刘小明,杜晓初. 中国石油企业, 2021(07)
  • [2]基于HFACS的煤矿工人习惯性违章行为形成机理研究[D]. 贺莹鸽.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
  • [3]装配式建筑施工有意不安全行为研究[D]. 王霄雯. 北方工业大学, 2021(01)
  • [4]基于运行安全的民航维修人员工作作风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 林云茹. 中国民航大学, 2020(01)
  • [5]对特钢企业习惯性违章的分析及对策思考[J]. 陈智宏. 特钢技术, 2018(04)
  • [6]矿山企业职工安全文化测量及各要素相关性分析[D]. 王浩.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
  • [7]变电站习惯性违章的特点分析[J]. 张萍. 科技视界, 2016(27)
  • [8]我国煤矿安全内部监管有效性研究[D]. 朱可欣. 中国矿业大学, 2016(02)
  • [9]企业安全生产中的习惯性违章浅析[A]. 才智. 2015'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安全与健康年会论文集, 2015
  • [10]矿工不安全行为形成机制及其双重效应研究[D]. 程恋军.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5(02)

标签:;  ;  ;  ;  

习惯性违规分析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