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牙周康泰胶囊质量标准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童心玥[1](2010)在《福安特动物药物代谢动力学及联合用药药效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福安特有效成分是自然界中分布较广的高效低毒抗肿瘤新药。将其制备为纳米脂质体制剂后,应可改善其原型药物的强疏水性并使其具有一定靶向性。本研究旨在建立生物样品中福安特含量测定方法,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对此福安特的动物体内代谢动力学研究。此外,对该剂型抗肿瘤药效,是否具有靶向性,对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的抑制性也进行了初步研究。本研究以甘草次酸为内标物,乙腈-水-醋酸铵为流动相,建立了福安特含量测定方法,并从回收率,精密度/准确性、灵敏度对此方法进行了评价。该方法快速灵敏可靠,用于分析100μL血浆样品时福安特有效成分的最低检测限为6.86 ng/mL,分析时间3分钟。以本研究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为基础,以Beagle犬,Spragure-Dawley大鼠及昆明小鼠为实验对象,以非房室模型进行了药动学研究;以透析法计算其血浆蛋白结合率;此外还进行了体内分布、排泄及生物转化的研究。并应用液质联用技术对代谢物进行了检测和结构分析。该药的AUC0→6h与给药量呈正相关,线性相关系数r > 0.99;该药与血浆蛋白结合率较高(> 80%);另外,该药具有在肝组织中以较高浓度保留较长时间的分布特性,与之相反,胃肠中该药浓度在给药初期明显高于其他组织并随血药浓度下降而同步迅速下降。静脉注射该制剂或福安特原料药后,主要代谢产物葡萄糖醛酸结合物M1和甲基化葡萄糖醛酸结合物M2主要经胆汁排泄,且代谢物系统暴露水平与静脉注射药物形式无关。以人肺癌A-549裸小鼠移植瘤和人肝癌BEL-7402裸小鼠移植瘤为实验对象,以阿霉素为合用药物,丝裂霉素为阳性对照药物,进行了该剂型的抗肿瘤药效学研究。单用该制剂时,对两种移植瘤生长抑制作用均不显着。与阿霉素合用时,对肝癌移植瘤有显着抑制作用其相对肿瘤增值率T/C(%)为24%,对肺癌移植瘤有抑制作用但不显着,其相对肿瘤增值率T/C(%)为62.0%。以已知CYP450同工酶抑制剂为阳性对照物,研究了福安特有效成分对人体五种CYP450同功酶CYP1A2、CYP2C9、CYP2C19、CYP2D6、CYP3A4是否具有抑制性。体外试验未发现显着抑制作用。因此,福安特有效成分在体内易于血浆蛋白结合,其体内分布似乎符合三室模型,并具有肝靶向性的特征,在体内主要以代谢产物的形式从胆汁中排泄。预测该药可能不会在主要由上述五种酶代谢的其它药物合用时产生不良作用。
邹盛勤[2](2009)在《枇杷叶药渣中乌索酸的提取分离及乌索酸标准样品的制备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首先以乙醇为溶剂,采用超声辅助提取法提取枇杷叶药渣中的乌索酸,然后用酸碱凝析法分离纯化提取物中的乌索酸,并进行了乌索酸标准样品的制备研究。研究表明:采用反相高压液相色谱方法准确测定枇杷叶药渣中乌索酸和齐墩果酸的含量,同分异构体乌索酸和齐墩果酸达基线分离。枇杷叶药渣中6种成分含量高于枇杷叶原料,枇杷叶药渣中主要成分乌索酸经水提工艺后无损耗,且除去了大量杂质,可明显降低有效成分提取的除杂量,简化提取工艺。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的考察,确定了超声辅助提取枇杷叶药渣中乌索酸的各因素影响的主次为: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次数>提取时间>液固比。超声辅助提取枇杷叶药渣中乌索酸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为95%,提取次数为2次,液固比为10,提取时间每次40min,枇杷叶药渣中乌索酸提取率最高,为96.346%。且超声提取法与回流提取法相比,更加快速,节能省时,提取率较高。对酸碱凝析分离纯化乌索酸的方法进行了考察,并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产品进行了乌索酸的定量分析。采用活性炭脱色,利用不同pH条件下存在于提取液中各类物质的溶解性差异,有效地分离了乌索酸,再以无水乙醇重结晶纯化乌索酸,效果较好,所得结晶中乌索酸的含量达99.6%,得率为68.5%。整个分离纯化过仅使用单一的有机溶剂乙醇,使乌索酸分离纯化过程简便和低成本,保证了生产过程及产品的安全性。通过UV,IR,EI-MS,NMR等现代化检测手段对产品进行了结构鉴定,证实产品为乌索酸。按照《标准样品工作导则》的相关要求对乌索酸样品进行了稳定性、均匀性和定值研究,制备了乌索酸标准样品。与传统的对照品相比,标准样品具有准确性、可比性和可溯源性等优点。
王迪峰[3](2009)在《熊果酸衍生物的合成与表征》文中提出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从植物中寻找抗肿瘤药物,在世界各地已经成为抗肿瘤药物研究的热点。目前,临床应用的抗肿瘤药物约有1/3来源于植物。熊果酸是一个分布广泛、含量丰富的天然五环三萜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抗HIV病毒、保肝、抗炎、抗糖尿病等多种重要生物活性。熊果酸的抗肿瘤活性是其最主要的药理作用,其抗肿瘤作用是多方面的,熊果酸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并有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对肿瘤细胞表现出较强的细胞毒活性。熊果酸在动物体内生物利用度较低,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需通过化学修饰的方法,进一步提高熊果酸的抗肿瘤活性和生物利用度,此方面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熊果酸系列衍生物研发的重要步骤及未来开发的一个方向和热点,熊果酸有望成为一种高效低毒的抗肿瘤药物候选物。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及有关实验研究,概述分析了熊果酸在医药领域的研究进展,有的放矢地进行熊果酸衍生物的设计与合成。Ukiya小组发现熊果酸二醇、三醇萜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我们以具有一定抗肿瘤活性的天然产物熊果酸为先导化合物,以有机化学知识为指导,利用有机合成理论、技术手段、辅以生物活性测试的方法进行了以下工作。通过在熊果酸的A环导入环氧基,再进行水解的方法得到了熊果酸三醇、熊果酸二醇酸衍生物。用该种方法合成熊果酸多醇衍生物,操作简单、易行。Honda小组通过研究发现:当导入氰基、甲氧基羰基或羰基官能团时,熊果酸衍生物活性能显着提高。我们设计并合成了C-28氰基熊果酸衍生物、C-11氧代熊果酸甲酯和C-11氧代熊果酸乙酯衍生物。通过对熊果酸进行结构修饰和改造,对各化合物的合成、分离和纯化条件进行摸索和改进,共计获得21种熊果酸衍生物。并采用IR、1H NMR、13C NMR和HRMS手段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确认,其中5种为未见文献报道的化合物。
杨庆新[4](2008)在《枇杷叶中科罗索酸的资源化学调查及提取分离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枇杷叶是我国一种传统中药植物资源,枇杷叶中三萜酸是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一类物质,其中科罗索酸具有治疗Ⅱ型糖尿病、减肥、降血压等药理功能,被称为植物胰岛素,近几年来成为研究的热点。为了开发和利用枇杷叶中的科罗索酸,本文首先建立了科罗索酸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并结合溶剂萃取、脱色和柱分离等技术和方法,调查了枇杷叶中科罗索酸的资源化学,确定了枇杷叶中高含量科罗索酸的最佳提取工艺,分离纯化得到了不同纯度的科罗索酸产品。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建立了科罗索酸的TLC定性分析法和RP-HPLC定量分析法。通过对展开剂和显色剂的筛选,最后确定TLC定性分析法CHCl3:CH3OH(V1:V2)为96:4-95:5,显色剂为10%的硫酸乙醇溶液。通过对流动相比例的调整,确定流动相为乙腈-水的体积比为88:12,等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10 nm,流速是0.8 mL/min,柱温35℃,运行时间35 mins,保留时间为9.424 min左右。2、系统调查了枇杷叶中科罗索酸含量的分布规律。通过以枇杷植物体的不同部位,福建莆阳的不同嫩度、不同品种的枇杷叶,我国7个不同省份生产的枇杷叶,湖南浏阳的不同采摘时期、不同贮藏时期、不同前处理的枇杷叶为原料,采用RP-HPLC法,系统调查了枇杷叶中科罗索酸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科罗索酸含量在枇杷植物体内的分布情况为叶>果肉>花>茎>根>树皮;在福建莆田溪南基地不同嫩度枇杷叶中的含量变化规律是落叶>成熟叶>中等成熟叶>嫩叶,不同品种的枇杷叶中科罗索酸的含量以早钟6号最高;不同省份枇杷叶中科罗索酸的含量以重庆北碚最高:在湖南浏阳的一年中不同采摘时期的枇杷叶中科罗索酸含量以4月份最高,枇杷叶中科罗索酸随着贮藏期延长逐渐增加,在不同前处理的枇杷叶中科罗索酸的含量则是刷毛的处理高于不刷毛的处理。3、确定了枇杷叶中科罗索酸提取的最佳工艺。以福建莆田溪南枇杷基地的枇杷叶为原料,通过设计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并采用RP-HPLC法确定了两种的最佳提取工艺。其中溶剂萃取法的最佳提取工艺是溶剂为95%乙醇浓度、提取时间2 h、提取温度70℃、料液比1:20 g/mL,在该条件下所得产品中科罗索酸的含量为4.74%:超声辅助法的最佳提取工艺是溶剂为95%乙醇浓度,料液比1:20 g/mL,提取时间20 mins,温度40℃,在该条件下所得产品中科罗索酸的含量为4.81%。4、分离纯化得到了不同规格的科罗索酸产品。以枇杷叶乙醇提取物为原料,采用水洗、活性炭脱色、石油醚脱色、硅胶柱色谱等技术和手段,分离纯化得到了科罗索酸含量分别为26.30%,47.86%,82.52%等不同规格的样品。本文较系统地建立了科罗索酸的分析检测方法,调查了枇杷叶中科罗索酸的资源,确定了两种提取方法的最佳工艺,分离纯化得到了不同规格的科罗索酸产品,为系统、全面、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枇杷叶中的科罗索酸提供了科学依据,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前景。
廖晓峰[5](2006)在《栀子中熊果酸的制备和结构修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栀子是一种药食两用植物,在我国大面积种植,资源极为丰富,熊果酸是其主要药用成分。本文运用提取、纯化、脱色、化学富集和重结晶组合技术以及大孔吸附树脂吸附技术进行了从栀子中制备熊果酸的工艺研究,旨在得到熊果酸回收率和纯度较高的易于工业化的工艺流程,为栀子的深加工利用奠定基础。熊果酸膜透过性差,生物利用度低,应用受到限制。因此,通过熊果酸结构修饰,寻找生物利用度高、疗效更好的熊果酸衍生物类药物,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及理论意义论文首先建立了熊果酸的检测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快速测定栀子中熊果酸的含量,采用反相高压液相色谱方法准确测定栀子中熊果酸的含量。论文对采用溶剂回流法,从栀子中制备熊果酸的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实验得出最佳的浸提工艺条件为:栀子粉末粒度应控制在20目左右,以10 : 1的液固比在85.4℃回流提取2次,每次2.5小时,浸提溶剂乙醇浓度为90%。熊果酸浸出率是92.6%。研究了除杂剂和脱色剂对熊果酸含量及回收率的影响及栀子乙醇提取液中纯化熊果酸的工艺,利用不同pH条件下存在于提取液中各类物质的溶解性差异,有效地分离了熊果酸,避免了沉淀过程中乳化现象,提高了熊果酸的回收率,使熊果酸纯化过程简便和低成本。论文进行了用大孔吸附树脂吸附法制备熊果酸的研究,对影响吸附的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溶剂梯度洗脱去除杂质,确定了最佳的洗脱体系,此洗脱体系能有效洗脱分离杂质,纯化富集熊果酸,该工艺较传统的溶剂回流法,产品纯度高,方法简便,适宜工业化生产,熊果酸产品纯度达到90.2%。对产品进行了结构鉴定,通过IR、EI-MS、NMR等现代化检测手段对产品进行了结构鉴定,证实产品为熊果酸。论文对熊果酸进行结构修饰,用化学法合成了熊果酸羟基和羧基的系列酯衍生物,对催化剂和反应条件进行了研究,对洗脱剂进行筛选,用硅胶色谱柱对产物进行纯化,用IR、EI-MS、NMR对合成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通过动物毒性实验,证实合成的产品均无毒性。通过建立动物模型,研究栀子浸提物、熊果酸及其酯衍生物在小鼠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初步研究了熊果酸药物的构效关系。
肖坤福,郑云法,刘成左,张春牛[6](2005)在《熊果酸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
章洛汗,廖晓峰[7](2004)在《食品新功能因子熊果酸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本文综述了熊果酸在检测方法、药理效应、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的最新进展。
杨云,李国茹,闻永举[8](2003)在《牙周康泰胶囊质量标准研究》文中提出目的 建立牙周康泰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牙周康泰胶囊中丹参、黄芪、金银花、黄柏进行定性鉴别,采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君药山茱萸中主要化学成分熊果酸的含量。结果 鉴别项下的阴性对照无干扰,专属性强。熊果酸线性范围0.504~3.024μg,加样回收率为97.90%,RSD=3.07%(n=5)。结论 该方法准确、可靠、专属性强,可用于控制牙周康泰胶囊的质量。
二、牙周康泰胶囊质量标准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牙周康泰胶囊质量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福安特动物药物代谢动力学及联合用药药效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福安特动物模型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
试验材料 |
试验方法 |
试验结果与讨论 |
小结 |
第二章 福安特及原料药在大鼠体内代谢的比较 |
试验材料 |
试验方法 |
试验结果 |
小结 |
第三章 福安特联合用药抗肿瘤药效学研究 |
试验材料 |
试验方法 |
试验结果 |
小结 |
第四章 福安特有效成分对人体五种CYP450 同工酶的抑制试验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枇杷叶药渣中乌索酸的提取分离及乌索酸标准样品的制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枇杷叶研究概况 |
1.1.1 枇杷叶的来源与鉴别 |
1.1.2 枇杷叶的化学成分 |
1.1.3 枇杷叶的药理作用 |
1.1.4 枇杷叶的开发应用 |
1.2 中药渣的研究现状 |
1.3 乌索酸的分析测定方法 |
1.3.1 分光光度法 |
1.3.2 薄层比色法 |
1.3.3 薄层扫描法 |
1.3.4 气相色谱法 |
1.3.5 高效液相色谱法 |
1.3.6 毛细管电泳法 |
1.3.7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
1.4 乌索酸的提取与纯化工艺 |
1.4.1 乌索酸的主要提取方法 |
1.4.2 乌索酸的主要纯化方法 |
1.5 本论文的选题背景和主要研究内容 |
1.5.1 课题的提出 |
1.5.2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5.3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实验内容 |
2.1 实验仪器、材料与试剂 |
2.1.1 主要仪器 |
2.1.2 材料、药品与试剂 |
2.2 实验方法 |
2.2.1 检测方法 |
2.2.2 超声辅助提取枇杷叶药渣中乌索酸的研究 |
2.2.3 乌索酸分离纯化工艺研究 |
2.2.4 乌索酸标准样品的制备研究 |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
3.1 枇杷叶及其药渣中乌索酸和齐墩果酸的含量比较 |
3.1.1 测定波长的选择和峰纯度检测 |
3.1.2 标准曲线的测定 |
3.1.3 精密度试验 |
3.1.4 提取时间的选择 |
3.1.5 重现性试验 |
3.1.6 回收率测定 |
3.1.7 枇杷叶及其药渣中乌索酸和齐墩果酸含量的测定 |
3.1.8 枇杷叶及其药渣中醇提成分比较 |
3.2 超声辅助提取枇杷叶药渣中乌索酸的工艺 |
3.2.1 单因素实验结果 |
3.2.2 正交实验结果 |
3.2.3 验证实验 |
3.2.4 超声提取法与回流提取法的比较 |
3.3 乌索酸的分离纯化工艺 |
3.3.1 超声提取乌索酸的放大实验 |
3.3.2 乌索酸分离纯化工艺流程 |
3.3.3 产品中乌索酸含量的测定 |
3.3.4 活性炭脱色 |
3.3.5 乌索酸的凝析分离 |
3.3.6 乌索酸的重结晶 |
3.4 乌索酸标准样品的制备 |
3.4.1 制备的目的和范围 |
3.4.2 分装和储存 |
3.4.3 样品基本信息 |
3.4.4 理化常数测定 |
3.4.5 Liebermann-Burchard定性反应 |
3.4.6 薄层色谱鉴别 |
3.4.7 结构确证 |
3.4.8 稳定性研究 |
3.4.9 均匀性研究 |
3.4.10 定值研究 |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
4.1 结论 |
4.2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乌索酸相关图谱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3)熊果酸衍生物的合成与表征(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目录 |
引言 |
第一章 熊果酸的概述 |
1.1 熊果酸的药理作用 |
1.1.1 抗肿瘤活性 |
1.1.2 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活性 |
1.1.3 保肝活性 |
1.1.4 抗炎活性 |
1.1.5 抗糖尿病作用 |
1.1.6 抗疟作用 |
1.1.7 抗精子的毒性作用 |
1.1.8 抗血管生成作用 |
1.1.9 熊果酸的其他作用 |
1.1.10 熊果酸的毒性研究 |
1.2 熊果酸的临床应用 |
1.3 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症的应用 |
1.4 熊果酸的提取和检测方法 |
1.4.1 熊果酸的提取方法 |
1.4.2 检测方法 |
1.5 全合成 |
1.6 发展前景 |
第二章 熊果酸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与活性研究进展 |
2.1 熊果酸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与抗肿瘤活性研究进展 |
2.2 熊果酸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与抗HIV活性研究进展 |
2.3 熊果酸结构修饰的研究进展 |
第三章 实验部分 |
3.1 合成综述 |
3.1.1 合成熊果烷-12-烯-2α,3β,28β-三醇(U-6)的立题依据 |
3.1.2 合成熊果烷-12-烯-2β,3α-二醇-28β-酸(U-9)的立题依据 |
3.1.3 合成28β-氰基-3β-羟基熊果烷-12-烯(U-14)的立题依据 |
3.1.4 合成3β-羟基-11-羰基熊果烷-12-烯-28β-甲酯(U-17)的立题依据 |
3.1.5 合成3β-羟基-11-羰基熊果烷-12-烯-28β-乙酯(U-21)的立题依据 |
3.2 仪器 |
3.3 原料与试剂 |
3.4 单体的合成与表征 |
3.4.1 熊果烷12-烯-2α,3β,28β-三醇的合成 |
3.4.2 熊果烷12-烯-2β,3α-二醇-28p酸的合成 |
3.4.3 28β-氰基-3β-羟基熊果烷-12-烯的合成 |
3.4.4 3β-羟基-11-羰基熊果烷-12-烯-28β-甲酯的合成 |
3.4.5 3β-羟基-11-羰基熊果烷-12-烯-28β-乙酯的合成 |
3.5 生物活性评价 |
3.6 结果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化合物的谱图 |
(4)枇杷叶中科罗索酸的资源化学调查及提取分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写词(Abbreviation) |
第一章 绪论 |
1 枇杷叶 |
1.1 枇杷叶的来源 |
1.2 枇杷叶的鉴别 |
1.3 枇杷叶的产品开发 |
1.3.1 枇杷叶膏 |
1.3.2 枇杷露 |
1.3.3 枇杷叶茶 |
2 三萜酸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2.1 三萜酸在枇杷叶中的类型 |
2.1.1 以熊果酸为母核的三萜类化合物 |
2.1.2 以齐墩果酸为母核的三萜类化合物 |
2.1.3 山香二烯酸 |
2.2 三萜酸的生物活性 |
2.2.1 减肥、降血糖、治疗糖尿病作用 |
2.2.2 抗肿瘤、抗癌作用 |
2.2.3 抗菌、抗病毒作用 |
2.2.4 抗溃疡作用 |
2.2.5 护肝作用 |
2.2.6 其他作用 |
2.3 枇杷叶三萜酸的提取、分离与纯化 |
2.4 三萜酸的检测分析与鉴定 |
2.4.1 薄层色谱法 |
2.4.2 高效液相色谱法 |
2.4.3 气相色谱法 |
2.4.4 毛细管电泳法 |
2.4.5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 |
2.4.6 气相色谱-质谱法 |
2.4.7 三萜酸的鉴定 |
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4 主要研究内容 |
5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科罗索酸分析方法的建立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试剂与药品 |
1.3 仪器 |
1.4 方法 |
1.4.1 薄层定性分析法 |
1.4.2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三种三萜酸薄层色谱分析 |
2.1.1 显色剂的确定 |
2.1.2 展开剂的确定 |
2.1.3 方法的稳定性 |
2.2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结果与分析 |
2.2.1 标准曲线、线性范围及检出限 |
2.2.2 精密度试验 |
2.2.3 回收率试验 |
2.2.4 HPLC指纹图谱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章 枇杷叶中科罗索酸的资源化学调查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仪器 |
1.3 试剂 |
1.4 方法 |
1.4.1 水分检测 |
1.4.2 科罗索酸含量检测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枇杷不同部位中科罗索酸的含量分析 |
2.2 不同嫩度的枇杷叶中科罗索酸的含量分析 |
2.3 福建莆田溪南枇杷基地不同品种的枇杷叶中科罗索酸的含量分析 |
2.4 7个不同产地的的枇杷叶中科罗索酸的含量分析 |
2.5 不同采摘时期枇杷叶中科罗索酸的含量分析 |
2.6 不同前处理的枇杷叶中科罗索酸含量的比较 |
2.7 一年中不同贮藏时间的枇杷叶中科罗索酸的含量分析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四章 枇杷叶中科罗索酸的提取工艺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药品与试剂 |
1.3 仪器 |
1.4 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科罗索酸的提取工艺研究 |
2.1.1 溶剂种类对提取科罗索酸的影响 |
2.1.2 溶剂浓度对提取科罗索酸的影响 |
2.1.3 粉碎程度对提取科罗索酸的影响 |
2.1.4 提取次数对提取科罗索酸的影响 |
2.1.5 料液比对提取科罗索酸的影响 |
2.1.6 温度对提取科罗索酸的影响 |
2.1.7 时间对提取科罗索酸的影响 |
2.1.8 溶剂萃取法正交试验对科罗索酸的含量影响 |
2.1.9 超声辅助提取法试验对科罗索酸含量的影响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五章 枇杷叶中科罗索酸的分离纯化技术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药品 |
1.4 方法 |
1.4.1 水洗方法 |
1.4.2 大孔树脂柱分离法 |
1.4.3 醇提水沉淀法 |
1.4.4 活性炭脱色法 |
1.4.5 石油醚脱色法 |
1.4.6 硅胶柱色谱法 |
1.4.7 检测分析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水洗后样品的科罗索酸分析 |
2.2 大孔树脂分离后样品的科罗索酸分析 |
2.2.1 水洗脱液样品的科罗索酸分析 |
2.2.2 25%乙醇脱液样品的科罗索酸分析 |
2.2.3 50%乙醇脱液样品的科罗索酸分析 |
2.2.4 75%乙醇脱液样品的科罗索酸分析 |
2.2.5 95%乙醇脱液样品的科罗索酸分析 |
2.3 醇提水沉淀法后样品的科罗索酸分析 |
2.4 活性炭脱色后样品的科罗索酸分析 |
2.5 石油醚脱色后样品的科罗索酸分析 |
2.6 硅胶柱色谱分离后样品的科罗索酸定性和定量分析 |
2.6.1 硅胶柱色谱后样品中科罗索酸的定性分析 |
2.6.2 硅胶柱色谱后样品中科罗索酸的定量分析 |
3 讨论 |
4 小结 |
全文总结 |
1、本文主要研究结果 |
2、本文创新之处 |
3、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栀子中熊果酸的制备和结构修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栀子概述 |
1.2 栀子与伪栀子的区别 |
1.3 栀子中化学成分及其应用 |
1.4 三萜类简介 |
1.5 熊果酸简介 |
1.6 熊果酸的植物分布 |
1.7 熊果酸研究进展 |
1.8 化学性肝损伤模型的建立 |
1.9 研究内容及前景分析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熊果酸检测方法建立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3 结果与讨论 |
2.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回流提取法从栀子中制备熊果酸工艺研究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3 结果与讨论 |
3.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大孔树脂吸附法制备熊果酸及结构鉴定研究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3 结果与讨论 |
4.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熊果酸的结构修饰 |
5.1 引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3 结果与讨论 |
5.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熊果酸及熊果酸酯对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
6.1 引言 |
6.2 材料与方法 |
6.3 结果与讨论 |
6.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主要结论 |
论文创新点 |
致谢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相关论文 |
附录 |
独创性声明 |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
四、牙周康泰胶囊质量标准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福安特动物药物代谢动力学及联合用药药效学研究[D]. 童心玥. 华中科技大学, 2010(07)
- [2]枇杷叶药渣中乌索酸的提取分离及乌索酸标准样品的制备研究[D]. 邹盛勤. 南昌大学, 2009(S1)
- [3]熊果酸衍生物的合成与表征[D]. 王迪峰. 辽宁师范大学, 2009(S1)
- [4]枇杷叶中科罗索酸的资源化学调查及提取分离技术研究[D]. 杨庆新. 湖南农业大学, 2008(09)
- [5]栀子中熊果酸的制备和结构修饰研究[D]. 廖晓峰. 江南大学, 2006(02)
- [6]熊果酸的研究进展[J]. 肖坤福,郑云法,刘成左,张春牛. 时珍国医国药, 2005(12)
- [7]食品新功能因子熊果酸的研究进展[J]. 章洛汗,廖晓峰. 广州食品工业科技, 2004(03)
- [8]牙周康泰胶囊质量标准研究[J]. 杨云,李国茹,闻永举.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