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堂教学中引导创新策略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曹元洁[1](2021)在《大学教师课堂教学策略对大学生创造力的影响 ——创意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文中研究表明
陈小海[2](2021)在《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管理优化研究 ——以廉江市S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为了适应当今世界上教育改革的趋势,也为提高我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国家教育部提出核心素养的教育方针。教育部经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六大素养。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学生的发展;教师专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学生的发展;而学生的发展,离不开好的课堂教学管理。课堂教学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课堂教学管理方面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和重视。样本学校绝大部分学生的数学成绩都不是很好,学生学习数学的内驱动力不足,甚至大部分同学对学习数学有抵触、厌学情绪。笔者如实记录了从教以来在数学课堂上发生的课堂教学案例以及其他数学老师在数学课堂教学和课下辅导中发生的一些典型案例。结合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和课堂教学管理的研究成果,从课堂教学时间、课堂教学情境、课堂教学语言和课堂教学师生情感四个方面来阐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管理的特点。揭示出样本学校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然后从课堂教学时间、课堂教学情境、课堂教学语言和课堂教学师生情感等四个方面总结出解决样本学校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管理行之有效的方法方案,切实提高样本学校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的数学品质和数学能力。本文共四部分,第一部分分别为引言部分,主要阐述了选题缘由、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研究方法、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管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核心概论界定。第二部分阐述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管理的要求:合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善于利用课堂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巧于利用课堂教学语言引导并发展学生思维、善于利用课堂教学师生情感激发学生的潜能。第三部分为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管理的现状及问题分析,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教师不能合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不能有效地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不注重利用教学语言引导学生的解题思维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注重师生情感的交流。第四部分为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管理存在问题的优化策略: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时间管理优化、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管理优化、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语言管理优化和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师生情感管理优化。
沈巍[3](2021)在《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管理的问题与策略研究 ——以包头市G中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自古以来,历史就承载着借鉴、垂训的重要使命。在今天,历史同样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落实国家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初中阶段,是学生思想走向独立、逐步建立价值观的重要时期。通过历史课的学习引领学生感受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逐渐建立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因此,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2011年《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施以来,随着基于课程标准历史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的的变革,也对历史课堂教学管理提出新的要求。但是,传统教学管理观念的根深蒂固和来自学生成绩的现实压力,教师掌控课堂管理权力,学生丧失管理主体地位,历史课堂活动组织形式僵化等问题依然存在,不利于学生在历史课堂实现个性化地发展。本文以笔者工作的包头市G中学作为调查对象,通过文献法对“初中课堂教学管理”“历史课堂教学管理”“课程标准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管理”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为了使调查更全面、更客观,首先采用问卷调查法从历史课堂教学管理理念、方式方法、管理主体、课堂环境氛围、课堂教学评价五个维度进行学生问卷调查,然后采用观察、访谈等多种方法进行研究。综合分析得出该校在历史课堂教学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一,管理理念滞后于课程标准要求;第二,组织教学过程模式化、程序化;第三,历史课堂教学管理主体缺失;第四,历史课堂环境设置欠佳;第五,将历史课堂教学评价等同于历史知识评价。通过深入分析,进而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一是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念理解不到位;二是教师课堂教学管理素养不足;三是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心理需求被低估;四是对教学过程的管理重视不够;五是忽视历史课堂环境的影响力;六是缺乏民主规范的制度保障;七是历史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针对包头G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管理中的问题及其原因,笔者提出如下对策:树立基于课程标准的管理理念;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管理素养;尊重学生的管理主体地位;强化历史课堂教学过程管理;建设民主型历史课堂教学环境;建立民主规范的历史课堂教学管理制度;实施多元一体的历史课堂教学评价。
靳志鹏[4](2021)在《培养高中生政治认同的情境教学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其中政治认同位于四项核心素养之首,政治认同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影响。这需要构建符合新课标理念的课堂,创设高效情境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得学生更加有效地接受政治认同教育。教师应提高利用新媒体、红色基地等营造教学情境的能力,致力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本文通过调查问卷、访谈和课堂观察,从思想政治课堂中情境创设入手,进行相关问题的研究,主要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开展“情境教学培育高中生政治认同”的研究,以期将研究成果运用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和政治认同的培养中并产生实际的效果和影响。在对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把情境教学运用于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的调查和研究后,可以清晰的看出,当前思想政治课中情境教学的应用具有明显的效果,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学质量和增进学生政治情感体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如教师情境创设能力不足、学生参与教学情境的主动性不高、课后实践环节较少、教学情境贯穿课堂教学全过程方法过于单一等问题。本文从情境创设的形式、内容、方法三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情境教学在培养学生政治认同中的创新策略。首先,情境创设的形式可以以动画和漫画为载体、利用新媒体技术、故事形式等创设情境;其次,情境创设的内容包含优选情境素材,树立政治认同典范,引入生活经验,加强课外实践等;最后,情境创设的方法包括密切联系学生身心特点及实际、思想性和启发性并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情境教学与其他教学手段相结合等。本文的结尾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一课为例,编写教学设计,进行具体的情境教学实施。通过课堂观察、调查问卷、访谈等反馈方式来分析情境教学培养政治认同的效果,就教学效果进行教学反思,总结出教学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蒋邦英[5](2021)在《面向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小学信息技术项目教学设计研究》文中提出数字化时代,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正逐步成为公民的必备素养。只有具备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个体才能适应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立足于社会。同时,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作为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要素之一,应将其视作一种素养加以培养。但是,研究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培养策略和方法的相关文献较少,尚处于起步阶段。在项目教学中,学生能充分利用数字化环境中的资源、工具和平台探究问题、产出作品,这为培养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提供了思路。然而,运用项目教学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研究较少。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行动研究法和课堂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开展面向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项目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首先,运用文献研究法梳理国内外数字化学习与创新、项目教学的研究成果,了解其研究现状。基于《新课标》的理念分析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内涵与表现,并依据核心素养三层结构的思想,建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三层结构。其次,明确项目教学对于培养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价值。运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到当前小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水平有待提升。通过分析项目教学的优势与特点,得出项目教学有助于培养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再次,初步进行面向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项目教学设计。以培养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为目标,依据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设计项目教学,包括前期分析、目标设计、项目结构设计、教学过程设计以及教学评价设计。最后,通过开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验证得出项目教学设计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采用行动研究法,经过三轮行动研究,修正项目教学流程,完善了项目教学设计。随后,通过前后测问卷数据对比,分析得出面向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项目教学设计能有效提升小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研究成果主要体现两方面的价值。理论层面上,提出并完善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项目教学设计,进一步丰富了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培养的应用理论;实践层面上,通过开展项目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为信息技术教师培养小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提供一定的参考。
唐丽[6](2021)在《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创新素养的养成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国家提出建设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大幅提升职业教育教师的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改革与创新已是必然趋势。因此,研究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创新素养的养成,丰富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具有实践价值。本研究的研究目的是希望解决一线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创新素养养成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并且构建出相应的理论丰富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成果。因此,在对比质性研究中的多种研究路径后选择了最为合适的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根据扎根理论的研究规范,本研究的研究过程并不是一个线性的模式,研究对象的选择、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是一个不断比较、不断循环、不断聚焦的过程。研究梳理了现有文献,在对教师教学创新素养要求、教师教学创新实践、教师教学创新成果以及教师教学创新环境分析的基础上,形成了相应的概念框架,并且依据概念框架进行了访谈提纲与观察提纲的设计。研究者采用理论抽样的方式接触了不同类型的高职教师,主要收集了高职教师访谈资料、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教案、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视频、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培训现场视频、高职学生访谈资料等。研究过程中恪守伦理道德规范、谨慎处理效度威胁。对于资料分析,研究者借助于微分析、备忘录、持续对比等分析策略,经过详细的三级编码,最终形成了本研究的核心类属: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创新素养的养成。依据编码的结果,通过四、五、六章节的详细阐述,本研究最终构建了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创新素养的养成模型。首先,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创新素养的养成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高职学生学习需求、高职院校创新氛围以及高职教育大环境三大环境因素。国家高职教育的发展政策、高职院校的工作环境、领导重视程度、资金投入程度是影响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创新素养发展的外部因素。而高职学生学习特点上体现出的学习差异大、基础薄弱,学习心理上表现出的缺乏自信、希望得到关注、有好胜心,以及学习偏好上表现出的喜欢做中学、喜欢互动、不喜欢理论知识讲授才是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创新素养发展的出发点与归宿。第二,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创新素养的养成具有阶段性。虽然各高职教师的基础不同,但一般需要经历在尝试中积累素养、在解决阻碍中修炼素养、在常规化中建立素养、成为专家后推广经验几个阶段。从尝试阶段开始,高职教师就摆脱了旁观者身份,以主体身份看待信息化教学创新,在尝试中发现问题、积累素养,而后高职教师进一步发挥主体性,解决尝试阶段中面临的各种问题。随着问题的不断解决,高职教师取得了初步的信息化教学创新成果,有教育追求的高职教师会根据高职学生学习需求进一步扩大信息化教学创新范围,实现信息化教学创新常态化,在常态化中建立素养。最终,这些经历与经验都会被成长为信息化教学创新专家的高职教师进行推广、服务同行。第三,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创新素养的养成内容体现在以下方面:高职教学素养,包括教育理论知识、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践经验;职业素养,包括专业素养和岗位素养;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技能、问题解决、信息思维;融通素养,包括课岗融通、课证融通和课技融通;学习素养,包括高职教师自主学习素养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素养;个人特质,包括交往能力、钻研精神、创新能力。结合现有文献中对“双师素养”的考量,研究发现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创新素养与之具有一定的对应性,因此研究者认为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创新素养是在“双师”素养上的进一步发展。高职教师首先需要成为“双师型”教师,同时具备理论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在成为“双师型”教师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课岗融通、课证融通和课技融通,从而改进信息化教学。第四,养成信息化教学创新素养的高职教师,形成了信息化教学创新的实践成果。教学目标上以培养大国工匠为追求,注重发展高职学生的匠技、匠心、匠魂。教学过程上采用了理实一体的教学实施过程,通过翻转的教学流程和嵌套设计的教学模式实现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统一。教学资源上使用“理”、“实”、“虚”相结合的教学资源,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理”的资源与教学中的设备、实物模型等“实”的资源以及微课、学习平台、虚拟仿真等“虚”的资源相互配合使用。教学评价上形成了全面系统的教学评价方式,追求教学评价的科学性。本研究认为,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创新素养的养成需要一定的外部支持,国家或者高职院校需要给高职教师的素养提升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并且创设合适的教学创新氛围,支持、鼓励与引导高职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创新。高职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创新需要摆脱自身理所当然的教学预设,根植于师生真实生成的问题调整教学,以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为依据,利用信息技术加以突破创新。
解常芹[7](2020)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对教育事业的关注不断上升,教育改革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是如此,传统的阅读教学已经无法满足教师的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创新势在必行,这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尤其重要,这一阶段的学生心智与思维已经趋于成熟,学习基础也已经完备,让学生的阅读质量更好,并且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来说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曲平[8](2020)在《小学语文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状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教学需要创新,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我国对教师创新教学的提倡从20世纪80年代起延续至今,教师教学中依旧存在未有效落实创新教学,创新教学意识淡漠、理念不足,创新素质欠缺等诸多问题,这使得对教师创新教学的持续深入研究尤为必要。且由于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系统教育,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基的重要阶段;语文教学又是小学教学基础中的基础,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综合性教学内容与特点,这些也使得我们对小学语文教师创新教学的相关研究尤为重要。因此,本研究以创新教学为出发点,探究小学语文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状况。本研究通过对相关政策、文献的梳理与分析,确定采用访谈法、课堂观察以及问卷调查法探究Q市M小学和J市D小学两所小学语文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状况。首先,通过教师访谈,了解这两所小学语文教师现行的课堂教学方式;他们对创新教学的认知理解,其认为的语文创新教学的应然;他们在教学实践中的创新实然;影响他们创新教学的因素;他们对未来语文教学中想要做出的创新努力以及对语文课堂创新教学的期望等。其次,通过课堂观察,进一步了解这两所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中创新教学的施行现状,了解他们是否将他们对创新教学的理解真正落实于实际的教学施行中。最后,对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一方面,通过教师问卷再了解这两所小学语文教师的创新教学动机、创新教学的自我效能感以及具体的创新教学行为,以更全面地探析他们进行创新教学的影响因素、创新教学的施行现状以及他们对自身创新教学素质的自我认知。另一方面,通过学生问卷再更客观地了解这两所小学语文教师创新教学的施行现状,了解学生对其语文教师实际课堂创新教学表现的评价。研究结果显示:这两所小学语文教师有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存在误解与不足;未将他们对创新教学的理解落实于教学实践;缺乏创新教学实效甚至未有教学创新等诸多问题。本研究进行相应的归因分析:一是创新教学环境的缺失,包括国家宏观方面教育教学政策与制度,教学改革与要求等与创新教学相关的具体教学指导;学校方面创新教学氛围的营造、条件的供给等的缺失;二是教师自身创新教学素质的欠缺;三是教学主体——学生,其个体差异、创新学习能动性方面的不足等,影响了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由此,本研究提出针对性的教学优化策略与建议:一是国家宏观教学要求具体明确,给予教师更多的创新教学指导;二是学校完善组织创新联动,营造创新教学的环境氛围条件;三是教师多方面自主提升创新教学专业素质,优化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本研究期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促进小学语文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积极探索与重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完善小学语文教师对语文课堂创新教学的认知理解,切实优化落实创新教学实践,营造语文课堂创新教学的良好氛围;提升教师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质量的能力等,提供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内容。
王雪花[9](2020)在《南宁市卫生学校古诗词教学现状及创新实践研究》文中认为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精髓,烙印着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传承和弘扬古诗词文化不仅是中职学生应当肩负的责任和义务,其中蕴含的精神文化也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中职学生的人文素养。南宁市卫生学校作为一所培养医护技能型人才的国家重点中职学校,历年来为广西及其他各省市输送大量的卫生技能型人才。提升南宁市卫生学校学子的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有利于他们更好的服务人民、奉献社会,而提升他们文化素养的有力方式之一便是加强古诗词的学习。在本篇论文当中,笔者从四个部分对南宁市卫生学校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及创新实践进行了研究。第一部分讲述了古诗词教学创新的重要性。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在古诗词中能够看见各朝各代风俗文化烙印在字里行间的印记,也能在古诗词中获得灵魂的休憩和精神的慰藉,它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精华的部分之一,必须不断传承并且发扬。古诗词中蕴含丰厚的精神文明,能够滋养青少年健康的心灵,学生们在诗词中能够感受到古哲先贤的勇敢、自信、顽强、爱国爱家、舍生取义的人格魅力,这样的风骨和脊梁能够将学子培育成“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当代优秀青年。古诗词教学创新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古诗词教学已经不适应学生的学习,只有不断变更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才能让学生更加有效的开展学习。古诗词教学创新符合中职学生学习规律的发展要求,当前中职学生不再面临考试与升学的压力,且与初高中古诗词学习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因此必须创新古诗词教学。第二部分是对南宁市卫生学校古诗词教学情况的调查及原因分析,笔者从学校一年级中挑选了四个专业共计360名学生,及8名专职或兼职语文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调查进行数据统计和原因分析,最后得出三个方面的原因导致南宁市卫生学校古诗词教学出现学生怕学、教师怕教的尴尬境况。其一是学生方面的原因,既学生底子差,难以学习掌握古诗词;学生多秉持实用主义思想,忽视语文的学习;以及学生缺乏古诗词学习外驱力。其二是教师的原因,既学校语文教师本身古诗词功底和人文素养不高,古诗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也缺乏一定的课堂掌控能力,同时他们身兼多职,在各项工作中疲于提升古诗词教学质量。其三是社会方面的原因,主要表现在教材编排的不合理,学校对古诗词教学的支持度和家长对古诗词学习的支持度弱,同时校园文化氛围和网络文化氛围也不利于学校学生学习古诗词文化。第三部分讲述了南宁市卫生学校古诗词教学的创新策略,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探讨。一是创新学习目标,通过多样化设定教学目标、设定三维目标来推动教学的有效化;二是创新教学方式,在古诗词课堂引入“讲故事”、设置背景音乐、绘画、吟诵、歌唱以及情境表演等教学方式,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轻松的学习中领悟诗词大美;三是创新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改变传统教学中师生的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让教师成为课堂中“吹皱一池春水”的春风,最终达到师生共舞课堂的效果。在第四部分中,笔者选取了四个班级,并将它们分成两组进行古诗词创新教学和古诗词传统教学的实践对比,其中一组是在17学年开展实践教学对比,另一组在18学年开展实践教学对比。笔者通过设计教学目标,展示教学实践过程,以及分析教学实践效果,证实在南宁市卫生学校开展古诗词创新教学的实效性。笔者通过大量的数据调查和分析,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立足实际大胆设想,小心的求证,力求通过古诗词创新教学推动南宁市卫生学校古诗词教学质量的提升。
陈琳[10](2020)在《人本主义视角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兴化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标要求将培养地理核心素养作为高中地理教育目标,地理核心素养更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这要求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管理也进行相应的改革。人本主义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与综合素质的培养,为促进地理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与促进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本文在人本主义视角下,运用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以兴化市高中地理课堂为研究对象,研究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管理状况,经调查发现目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管理存在课堂教学环境单一、教师课堂管理模式陈旧、管理效果局限性等问题。结合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管理问题,分析其原因有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管理理念滞后、课堂教学管理制度与策略僵化、学校对地理课堂教学管理不够重视、学生自我管理意识较低,缺乏对地理学习热情与社会中应试教育观念的不断渗透等原因。针对这些问题与原因,本文提出构建人本主义课堂教学环境、转变传统课堂教育管理理念、实施多向性教学,改革课堂教学管理模式、强化学生自我管理意识,提高学生自我管理水平、多元化评价课堂教学管理效果等具体措施,希望能为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二、课堂教学中引导创新策略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课堂教学中引导创新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2)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管理优化研究 ——以廉江市S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一)一个案例引起的思考 |
(二)选题缘由 |
1.社会发展对课堂教学管理提出新要求的需要 |
2.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 |
3.教师个人职业成就感和专业发展的需要 |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的意义 |
(四)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法 |
2.案例研究法 |
(五)文献综述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六)核心概念界定 |
1.核心素养 |
2.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
3.课堂教学管理 |
二、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管理的要求 |
(一)合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
(二)善于利用课堂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
(三)巧于利用课堂教学语言引导并发展学生思维 |
(四)善于利用课堂教学师生情感激发学生的潜能 |
三、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管理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
(一)样本学校学生的基本情况介绍 |
(二)样本学校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管理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
1.教师不能合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发展学生数学思维 |
2.教师不能有效地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
3.教师不注意利用教学语言引导学生的解题思维 |
4.教师在课堂教学不注重师生情感的交流 |
四、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课堂教学管理存在问题的优化策略 |
(一)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时间管理优化 |
1.教师应合理分配教学活动时间 |
2.教师应提高个人专业技能和管理技能 |
3.教师应提高个人时间控制能力 |
(二)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管理优化 |
1.利用情境来激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
2.利用情境来调动学生主体参与感 |
3.利用情境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 |
(三)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语言管理优化 |
1.用理性的课堂教学语言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
2.用鼓励的教学课堂教学语言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
3.用引导性的课堂教学语言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 |
(四)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师生情感管理优化 |
1.积极的情感状态促进学生的学习 |
2.积极的情感状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
3.积极的情感状态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管理的问题与策略研究 ——以包头市G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问题缘由 |
1.世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
2.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
3.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
4.基于课程标准的历史课堂教学的必然要求 |
(二)研究的目标和意义 |
1.研究的目标 |
2.研究的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1.国外课堂教学管理研究 |
2.国内课堂教学管理研究 |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五)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1.课堂管理 |
2.教学管理 |
3.课堂教学管理 |
4.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
5.目标管理理论 |
(六)课程标准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管理 |
1.课程标准介绍 |
2.课程标准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管理的要求 |
二、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管理的现状调查 |
(一)调查对象概况 |
1.包头市G中学概况 |
2.包头市G中学历史学科建设情况 |
(二)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
1.学生问卷调查 |
2.教师访谈调查 |
3.课堂教学观察 |
(三)调查结果分析 |
1.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2.教师访谈调查结果分析 |
3.课堂教学观察结果分析 |
三、包头G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
(一)包头G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1.管理理念滞后于课程标准要求 |
2.历史课堂教学管理主体缺失 |
3.组织教学过程模式化、程序化 |
4.历史课堂教学环境设置欠佳 |
5.将历史课堂教学评价等同于历史知识评价 |
(二)包头G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管理问题原因分析 |
1.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念理解不到位 |
2.教师课堂教学管理素养不足 |
3.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心理需求被低估 |
4.对教学过程的管理重视不够 |
5.忽视历史课堂环境影响力 |
6.缺乏民主规范的制度保障 |
7.历史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
四、包头市G中学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管理的改进策略 |
(一)树立基于课程标准的管理理念 |
1.重新定位历史学科功能 |
2.内化历史课程标准理念 |
(二)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管理素养 |
1.开展课堂教学管理理论专题学习 |
2.提升历史教师课堂教学管理能力 |
(三)尊重学生的管理主体地位 |
1.信任学生有自我管理的意识 |
2.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课堂自律能力 |
3.评价反馈学生的自我管理行为 |
(四)强化历史课堂教学过程管理 |
1.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要灵活多变 |
2.设计丰富多彩的历史教学活动 |
(五)建设民主型历史课堂教学环境 |
1.建设民主型教室环境 |
2.师生共建民主型历史课堂心理氛围 |
(六)建立民主规范的历史课堂教学管理制度 |
(七)实施多元一体的历史课堂教学评价 |
1.设置多维度的历史评价标准 |
2.丰富历史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 |
3.多方共同参与历史课堂教学评价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历史课堂管理的调查问卷(学生) |
附录2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课堂教学管理访谈提纲(教师) |
附录3 历史课堂教学管理观察记录表 |
致谢 |
(4)培养高中生政治认同的情境教学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研究现状述评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情境教学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情境 |
2.1.2 情境教学 |
2.1.3 政治认同 |
2.2 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 |
2.2.1 情境认知学习理论 |
2.2.2 建构主义理论 |
2.2.3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
第三章 情境教学在培养学生政治认同中的运用 |
3.1 情境教学运用于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的可行性分析 |
3.1.1 学生政治认同现状 |
3.1.2 情境教学运用于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的优势 |
3.2 情境教学在培养学生政治认同运用中的不利因素 |
3.2.1 教师情境创设能力不足 |
3.2.2 学生参与情境教学的主动性不高 |
3.2.3 课后实践环节较少 |
3.2.4 教学情境贯穿课堂教学全过程方法单一 |
第四章 情境教学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的创新策略 |
4.1 培养学生政治认同情境教学形式 |
4.1.1 以动画和漫画为载体创设情境 |
4.1.2 以故事形式创设情境 |
4.1.3 运用新媒体技术创设情境 |
4.1.4 围绕教学目标巧设问题情境 |
4.1.5 角色扮演创设情境 |
4.2 培养学生政治认同情境教学内容 |
4.2.1 优选情境素材,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
4.2.2 树立政治认同典范,引领价值观认同 |
4.2.3 引入生活经验,贴近学生实际 |
4.2.4 加强课外实践,加深政治认同情感体验 |
4.3 培养学生政治认同情境创设方法 |
4.3.1 营造师生互动的课堂氛围 |
4.3.2 密切联系学生身心特点及实际 |
4.3.3 思想性和启发性并存 |
4.3.4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
4.3.5 情境教学与其他教学手段相融合 |
第五章 案例运用及教学反思与建议-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为例 |
5.1 教材分析 |
5.2 教学目标 |
5.2.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5.2.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5.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5.3 教学重点和难点 |
5.3.1 教学重点 |
5.3.2 教学难点 |
5.4 教学方法 |
5.4.1 情境教学法 |
5.4.2 练习法 |
5.4.3 讲授法 |
5.4.4 读书指导法 |
5.5 教学过程 |
5.5.1 视频情境+问题情境导入 |
5.5.2 讲授新课 |
5.5.3 提问检查 |
5.5.4 情感升华(音乐情境渲染) |
5.5.5 本课小结 |
5.6 教学反思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 B 教师访谈提要 |
致谢 |
(5)面向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小学信息技术项目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一、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研究现状 |
二、项目教学研究现状 |
三、小结 |
第三节 研究目标与内容 |
一、研究目标 |
二、研究内容 |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五节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一、概念界定 |
二、理论基础 |
第二章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意蕴分析与结构建构 |
第一节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意蕴分析 |
一、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内涵分析 |
二、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表现分析 |
第二节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结构建构 |
一、三层结构推演 |
二、三层结构阐释 |
第三章 面向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项目教学价值解析 |
第一节 小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水平有待提升 |
一、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现状调查设计 |
二、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调查结果分析 |
第二节 项目教学有助于培养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
一、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建构知识 |
二、活动探究提升信息问题解决能力 |
三、协作学习增进学生的交流共享 |
四、作品制作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 |
第四章 面向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项目教学设计 |
第一节 前期分析 |
一、教材分析 |
二、学习者分析 |
第二节 目标设计 |
一、课程总目标分析 |
二、教学目标设计 |
第三节 项目结构设计 |
第四节 项目教学过程设计 |
一、明确项目,规划问题解决方案 |
二、问题探究,创造性解决问题 |
三、作品制作,数字化协同创新 |
四、交流展示,分享创新性观点 |
第五节 项目教学评价设计 |
一、评价要素分析 |
二、评价量表设计 |
第五章 面向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项目教学实践 |
第一节 前期准备 |
一、行动研究思路 |
二、项目主题设计 |
二、教学实施环境 |
第二节 第一轮行动研究 |
一、行动研究计划 |
二、教学案例设计 |
三、项目教学实施 |
四、教学效果分析 |
五、反思与修正 |
第三节 第二轮行动研究 |
一、行动研究计划 |
二、教学案例设计 |
三、项目教学实施 |
四、教学效果分析 |
五、反思与修正 |
第四节 第三轮行动研究与总结 |
一、行动研究计划 |
二、教学案例设计 |
三、项目教学实施 |
四、教学效果分析 |
五、行动研究总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总结和创新点 |
一、研究总结 |
二、研究创新点 |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
一、研究不足 |
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小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二 小组项目规划表 |
附录三 《声临其境》评价表 |
附录四 《记录美好生活》评价表 |
附录五 《创作动画故事》评价表 |
附录六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后测调查问卷 |
致谢 |
(6)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创新素养的养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创新的迫切性 |
二、现实的境遇: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创新的素养不足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三节 研究问题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
一、素养 |
二、创新 |
三、教学创新 |
四、信息化教学创新 |
五、信息化教学创新素养 |
六、养成 |
七、高职教师 |
第二节 教学创新素养研究 |
一、教师教学创新的个人素养 |
二、教师教学创新的实践 |
三、教师教学创新的成果 |
四、教师教学创新的环境 |
第三节 教学创新素养的研究方法 |
一、素养体系的主要建构方式 |
二、教学创新实践的主要研究方式 |
三、教学创新成果的主要建构方式 |
第四节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教师专业发展 |
二、教师实践性知识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过程 |
第一节 扎根理论的研究路径 |
一、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 |
二、扎根理论的基本思路 |
三、选择扎根理论的原因 |
第二节 研究的概念框架 |
第三节 研究对象的选择与抽样 |
一、确定被研究者 |
二、与被研究者建立关系的途径 |
三、抽样方法 |
四、抽样示例与抽样信息 |
第四节 研究资料的收集 |
一、访谈资料收集 |
二、实物资料收集 |
三、观察资料收集 |
第五节 研究资料的分析策略 |
一、微分析 |
二、不断比较 |
三、备忘录辅助分析 |
四、图表辅助分析 |
五、NVivo11 软件分析 |
第六节 研究资料的三级编码 |
一、开放编码 |
二、主轴编码 |
三、选择编码 |
第七节 研究质量的检测 |
一、研究的效度 |
二、研究的信度 |
三、研究的推广度 |
四、研究的伦理道德 |
第八节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创新素养的养成过程 |
第一节 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创新素养的养成环境 |
一、高职学生学习需求 |
二、高职院校创新氛围 |
三、高职教育大环境 |
第二节 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创新素养的养成阶段 |
一、起点差异 |
二、在尝试中积累素养 |
三、在解决阻碍中修炼素养 |
四、在常规化中建立素养 |
五、成为专家后推广经验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创新素养的构成要素 |
第一节 高职教学素养 |
一、教育理论知识 |
二、教学设计能力 |
三、教学实践经验 |
第二节 职业素养 |
一、专业素养 |
二、岗位素养 |
第三节 信息素养 |
一、信息技能 |
二、问题解决 |
三、信息思维 |
第四节 融通素养 |
一、课岗融通 |
二、课证融通 |
三、课技融通 |
第五节 学习素养 |
一、高职教师自身学习 |
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
第六节 个人特质 |
一、交往能力 |
二、钻研精神 |
三、创新能力 |
第七节 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创新素养的要素模型 |
第八节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创新素养的实践表征 |
第一节 形成大国工匠的教学目标 |
一、培养高职学生的匠技 |
二、培养高职学生的匠心 |
三、培养高职学生的匠魂 |
第二节 形成理实一体的教学实施过程 |
一、翻转的教学实施流程 |
二、嵌套设计的教学模式 |
第三节 形成理、实、虚相结合的教学资源 |
一、教学资源中的“理” |
二、教学资源中的“实” |
三、教学资源中的“虚” |
第四节 形成全面系统的教学评价 |
一、教学评价方式 |
二、教学评价内容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一、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创新素养的养成过程 |
二、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创新素养的构成要素 |
三、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创新素养的实践表征 |
四、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创新素养的养成模型 |
第二节 研究启示 |
一、关于促进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创新素养养成的启示 |
二、关于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创新实践的启示 |
第三节 研究不足与创新 |
一、研究的不足之处 |
二、研究的创新之处 |
附录 |
附录一 高职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二 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三 课堂观察提纲 |
附录四 研究知情同意书 |
附录五 接触摘要单(示例)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
(7)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 引言 |
二、 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
(一)教学方式刻板,阅读媒介单一 |
(二)阅读教学未触及文章深意 |
(三)缺乏归纳总结 |
(四)学生自主阅读时间不足 |
(五)课外扩展不足 |
三、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策略分析 |
(一)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
1. 良好沟通 |
2. 引入情感教学 |
3. 小组合作学习 |
4. 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 |
(二)引导学生学习文章深意,加深理解 |
(三)督促学生课前预习,有效利用课堂时间 |
(四)引导学生做好笔记 |
(五)多文本阅读搭配阅读,让学生了解文章结构 |
(六)“实践+类比”,让学生的思维彻底发散 |
四、 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 |
五、 结束语 |
(8)小学语文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状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1.新时代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对创新教学的要求 |
2.语文新课标对语文课堂创新教学的要求 |
3.小学语文教师进行创新教学的紧迫性 |
4.个人的研究兴趣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趋势 |
1.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2.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3.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一、小学语文教师创新教学的内涵、特点及价值 |
(一)小学语文教师创新教学的内涵 |
(二)小学语文教师创新教学的特点 |
1.创造性 |
2.研究性 |
3.智慧性 |
4.生成性 |
5.民主性 |
(三)小学语文教师创新教学的价值意义 |
二、小学语文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状况的研究分析 |
(一)研究设计 |
1.研究目的 |
2.研究对象及内容 |
3.研究工具 |
(二)研究实施 |
(三)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
1.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状况分析 |
2.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状况讨论 |
三、小学语文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状况中存在的问题 |
(一)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存在问题 |
1.教师对创新教学存在误解 |
2.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不足 |
(二)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与施行存在不一致的问题 |
1.教师对创新教学准备的认知理解与施行的不一致 |
2.教师对教学资源创新利用的理解与施行的不一致 |
3.教师对教学内容创新设计的理解与施行的不一致 |
4.教师对教学方法创新运用的理解与施行的不一致 |
5.教师对创新教学评价的认知理解与施行的不一致 |
(三)教师对创新教学的施行存在问题 |
1.教师重教轻学,缺乏实质创新 |
2.创新流于形式,缺乏教学实效 |
四、小学语文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状况中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 |
(一)创新教学环境的缺失 |
1.国家宏观教学要求的偏失 |
2.学校创新氛围条件的薄弱 |
(二)教师创新教学素养的欠缺 |
1.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落后 |
2.教师自我教学反思的淡漠 |
3.教师创新教学素质的缺乏 |
(三)学生个体能动性的不足 |
1.学生个性差异的束缚 |
2.学生学习能动性的缺位 |
五、小学语文教师创新教学的优化策略与建议 |
(一)国家宏观要求具体明确,给予教师创新教学指导 |
1.创新教学内涵的正确清晰定位 |
2.新课改与新教材的切实明晰指引 |
3.教育考试制度的适时有效调整 |
(二)学校完善组织创新联动,营造创新教学氛围条件 |
1.创设良好的创新教学环境 |
2.完善教学资源条件的供给 |
3.改善教师评价与奖励体制 |
4.减轻教与学的双重压力 |
(三)教师自主创新提升,优化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 |
1.增强创新教学意识及理念 |
2.提高教师的创新教学素养 |
3.生成具体的创新教学实践 |
4.强化教师的学生主体意识 |
5.加强教师的自我教学反思 |
6.形成个性的教学艺术风格 |
六、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二 课堂观察记录表 |
附录三 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四 教师调查问卷 |
致谢 |
(9)南宁市卫生学校古诗词教学现状及创新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四)研究创新及研究方法 |
一、古诗词教学创新的重要性 |
(一)古诗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不断传承 |
(二)古诗词蕴含丰厚的精神文明,能滋养青少年健康心灵 |
(三)古诗词教学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
(四)古诗词教学创新符合中职学生学习规律发展的要求 |
二、南宁市卫生学校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分析 |
(一)南宁市卫生学校古诗词教学现状调查过程 |
1.调查对象 |
2.调查问卷统计数据 |
(二)南宁市卫生学校古诗词教学现状调查数据分析 |
1.南宁市卫生学校古诗词教学现状的调查结果 |
2.南宁市卫生学校古诗词教学现状原因分析 |
三、南宁市卫生学校古诗词教学创新策略 |
(一)创新学习目标,推动教学有效化 |
1.多样化设定学习目标 |
2.三维目标的有效化 |
(二)创新教学方式,领悟诗词大美 |
1.“讲故事”,了解诗人生平与创作背景,移情入诗 |
2.“入声画”,为诗词教学营造氛围,创设情境 |
3.“诵吟唱”,在诗词音律中领悟诗意真情 |
4.“扩外延”,多措并举生发创新,学以致用 |
(三)创新教学过程,师生共舞课堂 |
1.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
2.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学习 |
四、南宁市卫生学校古诗词创新教学实践研究 |
(一)古诗词创新教学实践方案 |
1.古诗词学习目标 |
2.古诗词教学方式的选择与利用 |
3.古诗词教学过程 |
4.古诗词推荐自学篇目 |
(二)古诗词创新教学实践过程 |
1.导入 |
2.初步感知古诗词 |
3.深入探究古诗词 |
4.古诗词学习能力迁移 |
(三)古诗词教学实践效果 |
1.学生学习古诗词情况调查与统计 |
2.古诗词考试成绩统计与分析 |
3.古诗词教学实践效果总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人本主义视角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兴化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教育改革背景 |
1.1.2 高中地理教育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 |
1.4.1 问卷调查法 |
1.4.2 访谈法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核心概念界定 |
2.1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1 人本主义定义 |
2.1.2 人本主义管理理论 |
2.1.3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 |
2.2 核心概念界定 |
2.2.1 地理学科 |
2.2.2 课堂教学管理 |
第三章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管理调查 |
3.1 调查对象与思路 |
3.1.1 调查对象概况 |
3.1.2 调查思路 |
3.2 调查设计与实施 |
3.2.1 问卷设计与实施 |
3.2.2 访谈设计与实施 |
3.3 调查结果与分析 |
3.3.1 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
3.3.2 访谈结果及分析 |
第四章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管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4.1.1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环境单一 |
4.1.2 教师课堂管理模式陈旧 |
4.1.3 高中地理课堂管理效果局限性 |
4.2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管理问题的归因 |
4.2.1 高中地理课堂管理理念滞后 |
4.2.2 高中地理课堂管理制度与策略僵化 |
4.2.3 学校对地理课堂教学管理不够重视 |
4.2.4 学生自我管理意识较低,缺乏对地理学习的热情 |
4.2.5 社会上应试教育观念的渗透 |
第五章 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管理水平的对策 |
5.1 构建人本主义课堂教学环境 |
5.1.1 加强高中地理课堂物理环境建设 |
5.1.2 加强高中地理课堂心理环境建设 |
5.2 转变传统课堂教育管理理念,保证学生主体地位 |
5.2.1 加强人本主义理论的学习 |
5.2.2 多种措施促进人本主义理论的实践 |
5.3 实施多向度教学,改革课堂教学管理模式 |
5.3.1 实施多向度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
5.3.2 改革课堂教学管理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管理水平 |
5.4 强化学生自我管理意识,提高学生自我管理水平 |
5.4.1 提高学生自律意识 |
5.4.2 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
5.5 完善课堂管理评价体系,多元评价课堂教学管理效果 |
5.5.1 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 |
5.5.2 对教师进行多元化评价 |
5.5.3 对学校进行多元化评价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2: 教师访谈提纲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四、课堂教学中引导创新策略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大学教师课堂教学策略对大学生创造力的影响 ——创意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D]. 曹元洁. 石河子大学, 2021
- [2]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管理优化研究 ——以廉江市S中学为例[D]. 陈小海.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3]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管理的问题与策略研究 ——以包头市G中学为例[D]. 沈巍.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4]培养高中生政治认同的情境教学实践研究[D]. 靳志鹏. 河南科技学院, 2021(07)
- [5]面向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小学信息技术项目教学设计研究[D]. 蒋邦英.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6]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创新素养的养成研究[D]. 唐丽.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7]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策略研究[J]. 解常芹. 考试周刊, 2020(83)
- [8]小学语文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状况研究[D]. 曲平.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9]南宁市卫生学校古诗词教学现状及创新实践研究[D]. 王雪花.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10]人本主义视角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兴化市为例[D]. 陈琳. 苏州大学, 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