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走出去的金融策略:关于设立中医药产业投资基金的建议

中医药走出去的金融策略:关于设立中医药产业投资基金的建议

一、中医药走向世界的金融对策──创立中医药产业投资基金的建议(论文文献综述)

毛和荣[1](2021)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发展源流及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系统梳理,总结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地域特征、历史影响、历史地位及发展规律;通过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各历史发展阶段的梳理及传播学分析,以及中国-阿尔及利亚中医中心(中阿中医中心)建设过程回顾及中医药文化传播的实践分析,揭示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历史规律,为构建“一带一路”背景下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体系提供有益参考,推动荆楚中医药文化更好“走出去”,为“一带一路”建设与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力量。方法1.通过查阅地方志、卫生志、文化志、医学史、学术论着、政策文件等文献资料,并通过实地考察蕲春、荆州、神农架等地,对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发展源流、发展历史、发展现状、对外交流传播的历史及现状进行系统的梳理与考证。2.通过深度访谈荆楚中医药文化专家、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工作人员、医疗援外项目负责人、医疗援外翻译、医生等,获取荆楚中医药文化发展、对外交流传播的第一手数据、信息,弥补纯文献资料的不足,为提出有针对性论点和建议提供参考。3.通过河南、江西、荆楚等地域性中医药文化的比较研究及荆楚本地各次区域中医药文化发展历史与发展现状的对比,归纳总结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地域特色、历史地位及发展规律,为地域性中医药文化发展与对外交流传播提供借鉴。4.通过中阿中医中心这个重要平台建设的过程回顾与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案例分析,透视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与传播的历史规律,剖析“一带一路”战略与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的逻辑关联。5.通过将预设的理论与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的实践相结合,剖析相关理论对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实践的指导意义,为当下及未来中医药文化传播提供有益的思考。结果1.历史上,荆楚中医药文化经历了孕育发展期(远古时代-商朝)、发展定型期(西周-秦朝)、快速发展期(西汉-南北朝)、继承发展期(隋朝-元朝)、发展高峰期(明朝-清朝)、发展徘徊期(民国-解放前)、恢复发展期(解放后-20世纪末)、全面发展期(21世纪以来)。荆楚中医药文化在每个时期都产生了较重要的历史影响。2.历史上,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对外交流与传播经历了孕育发展期(明朝以前)、黄金发展期(明清时期)、发展滞缓期(民国-改革开放前)、全面发展期(改革开放以来)。每个阶段都留有较明显的时代特征和传播学特征。3.“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了中阿中医中心的建设进程。中阿中医中心建设取得初步成效,但面临体制不畅、缺乏长远规划、存在潜在传播风险等现实困境。从传播学视角看,基于中阿中医中心的荆楚中医药文化传播在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受众、传播效果反馈与评价体系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完善。4.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是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受众、传播效果五大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五大要素又自成体系,构成了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完整体系。结论1.荆楚文化和传统中医药文化为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养分,荆楚中医药文化反过来也为荆楚文化和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荆楚中医药文化呈现出较明显的地域特色,集中体现为开放包容、兼收并蓄、汇通南北、开拓创新、内涵丰富等特征,同时存在地域、科目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荆楚中医药文化的未来发展应对相关问题给予关切和处理,以推动荆楚中医药文化的良性和全面发展。2.历史上,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呈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时代与科技的发展进步、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对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与传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日益融入世界,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与传播日益频繁。在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与传播史上,李时珍中医药文化特别是《本草纲目》一直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历史上,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以自发为主。随着文化软实力重要性的日益提高,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越来越紧密地与国家外交战略和国家利益结合在一起。3.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与传播的历史证明,中医药文化传播的效果不仅与文化自身的影响力有关,而且与国家的战略规划、政策支持,特别是中医药临床疗效等因素息息相关。4.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五大要素自成体系,五大要素体系又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建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完整体系对推动荆楚中医药文化“走出去”具有重要的意义。5.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效果还取决于各级政府在相关事务上的顶层设计,取决于荆楚中医药文化自身内涵尤其是其普适价值的挖掘和现代话语体系的构建。另外,培养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人才,提升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人才在中医药学、外语、跨文化交际、国际政治、当地法律、传播学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亦显得尤为重要。

李旖旎[2](2021)在《B集团中医健康养生业务市场开拓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指出

宋欣阳[3](2021)在《上海建设中医药高地的现状、问题及具体策略》文中研究说明建设中药企业研发集群有助于提高上海的新药研发能力,推动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上海应以浦东张江药谷为中心,引进一批正在进行产业转型、注重研发的中医药老字号企业和上市集团,充分把握高科技园区自身的政策红利,在药谷中设立中医药专属研发片区,吸引国内中药企业在沪开设研发中心,使其成为上海本土中药企业的标杆,形成区域内良性竞争。

邱丹逸[4](2020)在《珠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国际交流合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生物医药产业国际交流合作日益频繁。为推动珠海市加强生物医药产业国际交流合作,打造国际化生物医药资源新型配置中心,对珠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总体情况、国际交流合作情况及存在问题展开系统研究,基于国内先进经验,提出珠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国际交流合作对策建议。

程显扬[5](2020)在《中国健康服务业发展研究》文中指出健康,不仅是关乎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更是关乎到国计民生的重要因素。毫不夸张地说,一个健康良好的国民群体是任何国家实现发展与繁荣的坚固地基。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十九大报告中同样写明:“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更是在开篇即提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实现国民健康长寿,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同样的,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国民对于健康的需求水平正在不断提升,对于健康需求的层次同样在持续上升且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健康服务业是21世纪的新兴医疗体系,通过革新医疗模式而构建的以健康为核心而非以疾病为核心的新型医疗体系,包括先进理念、前沿技术、标准培训认证和管理运营组成的覆盖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系统性工程。正如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21世纪的医学是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发展;从重治疗向重预防发展;从针对病源的对抗治疗向整体治疗发展;从重视对病灶的改善向重视人体微生态的平衡改善发展;从群体治疗向个性化治疗发展;从生物治疗向身心综合治疗发展;从强调医生作用向重视病人(健康生活方式)作用发展。在医疗服务方面,则是以疾病为中心向以人的健康生命质量为中心发展,以延长生命绝对值向以延长有生产力的健康寿命和青春寿命发展等等。归根结底,就是医学服务的重心从“治已病”向“治未病”转移。以人民健康为研究对象与实践目标的健康医学,将是未来医学发展的方向,也是新型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宏观环境的变革为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加快发展健康服务业,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改善民生福祉和提高全民健康素质的必然要求,是推动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的重要举措,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非凡意义。中国的健康服务业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因此,有必要对其的发展历史、发展现状与发展成就进行相对系统完整的梳理,在总结中国健康服务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与重大机遇的基础上,科学分析影响其发展的各种因素,同时结合国外的先进经验。特别是在当前的特殊背景下,尝试提出中国健康服务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与相关建议。首先,本文以两份关键性政府文件作为分界点,将中国健康服务业划分为初创发展阶段(1949—2013)、规划阶段(2013—2017)和快速发展阶段(2017至今)。借助最新的研究成果,从规模和分类两个角度对中国健康服务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简要叙述。同时,总结了中国健康服务业发展所取得的六大基本成就,即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产业路径逐渐清晰;医疗卫生服务覆盖面扩大,重心下沉渐成趋势;健康管理与促进服务产业链初步形成;商业健康险市场规模持续增长;融合发展纵深推进,幸福产业焕发活力;区域健康服务业高地初显,示范效应良好。并揭示了中国健康服务业发展所存在的五项基本问题,即医疗服务结构与总量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健康管理与促进服务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健康保险服务发展乏力且存在壁垒;健康服务业相关支撑产业缺少核心竞争力与政策保障;科技创新转化难且信息孤岛问题依然存在。其次,本文在充分考量中国的基本国情与健康服务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构建健康服务业影响因素的计量模型。将国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作为核心解释变量,人均个人现金卫生支出、14岁以下人口比重、65岁以上人口比重、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以及是否实施了新医改作为控制变量纳入模型。实证结果表明,上述各变量皆有利于推动中国健康服务业的发展。而且,收入水平、个人医疗消费支出、政策规划与人口老龄化对于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影响程度较大。在此基础上,结合各影响因素在中国的客观现实,针对经济发展水平、政策规划、人口年龄结构、城镇化水平、科技创新和疾病谱变化对于中国健康服务业产生影响的主要表现形式和影响方式进行了深入说明。最后,本文系统论述了在外部不确定性增加的条件下,中国健康服务业发展前景,即后疫情时代防控常态化为健康服务业发展带来了新契机,新基建与双循环格局为健康服务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和人口老龄化为健康服务业发展带来了新红利。并且,在对国际经验进行比较总结的基础上,从多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王亦然[6](2020)在《河北省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实践研究》文中指出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各地都积极响应国家的这一号召,主动融入到“一带一路”建设中。河北省作为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力量,近几年不断探索和推进,与国家深入对接,出台了一系列“一带一路”建设相关政策与文件。至今为止,这一倡议已经走过了六年的历程,“一带一路”建设的基本框架也已经架构起来,完成了“大写意”,今后要向“工笔画”的方向迈进,将“一带一路”建设走深走实。文章开篇对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论基础及政策依据进行了阐述。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以马克思主义国际合作理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合”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理论指导,统筹国内国际两大背景所提出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举。此外,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还具有坚实的政策依据,包含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思想渊源、提出、内涵及新进展。在国家的政策支持下,河北省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者之一,有着其自身建设的机遇与条件。落实国家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2022年北京-张家口冬奥会的筹办、承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任务以及河北省具有的良好区位优势,这些都为河北省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带来了机遇。同时,河北省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助推雄安新区的建设与发展、打造“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有效途径、实现京津冀一体化协调发展的重要动力以及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顺利推进的强大支持。此外,体制机制和基本原则,是河北省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顺利推进的基础和保障。政府、市场、企业和社会,构建起了河北省“一带一路”建设的体制机制,促使“一带一路”建设有效运行。而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突出重点、务实合作等五项基本原则,则成为了河北省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基本遵循。六年来,河北省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成绩斐然:政策沟通奠定合作基础、设施联通搭建合作桥梁、贸易畅通扩大利益交集、资金融通强化金融支持、民心相通筑牢群众基础。这些都是河北省“一带一路”建设的优秀足迹。但是,在其“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也存在着不足之处。产能优势利用不足、对外经贸投资发展面临挑战、境外投资存在诸多风险、人文交流有待进一步增强、环境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这些成为了河北省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重阻碍。基于六年的成就与不足,河北省要想促进自身“一带一路”的建设,就要发扬优势,改进不足,实施合理有效的对策。首先,要主动与国家进行沟通和对接,利用好国家的相关优惠政策及“四个平台”的资金扶持。其次,要巧妙运用支点,即通过援疆来加快向西拓展的步伐、活用对外交流平台。再次,要发挥自身优势,自我完善、立足重点、全面对接,同时还要防范外来风险。最后,要利用好保障机制,包括“3+2+2五方合作机制”、法治保障机制及人才培养机制,为河北省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保驾护航。

金晶[7](2019)在《湖北中医药企业竞争力评价及提升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医药作为我国历史悠久的实用医药,在世界医药领域占据重要地位。目前,随着国外植物药市场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对中医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的加强,我国中医药企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由于我国中医药企业存在数量多、产品单一、科技含量较低,效益不太高等问题,尤其是国外医药公司纷纷入境投入研发天然植物药领域,在国内外医药市场份额不高的我国中医药企业将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湖北省中医药企业作为我国中医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国内外竞争中取胜,需要对自身的竞争实力进行评价,且对提升对策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本文为了了解湖北省中医药企业竞争力水平,采取文献回顾法、调研访谈法、定量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构建中医药企业竞争力指标体系并对重要企业进行评价,理论结合实际提出了湖北省中医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对策建议。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1章阐述了主题研究的背景、研究意义,梳理了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文献综述,确定了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2章介绍了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着重介绍了企业竞争力理论,以及对企业竞争力进行评价的指标;第3章对湖北省中医药企业竞争力进行了评价,首先是对湖北省中医药企业竞争力整体水平进行了评价,横向比较得出湖北省中医药企业在资金利润率、产值利税率和人均销售收入等方面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竞争力有待加强。其次对湖北省重点中医药企业竞争力进行了评价,选取湖北省中医药上市公司进行评价和横向比较,评价结果显示,湖北的中医药上市公司与同类公司比较,在某些方面具有较强竞争力,但不足的方面也很多,亟待全面提升竞争力水平。第4章分析了提升湖北中医药企业竞争力所面临的优势和劣势,在规模、技术创新等方面存在劣势;第5章结合竞争力实际水平和进一步发展面对的条件,从政府、行业和企业三个层面提出了提升湖北省中医药企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最后是结论与展望,本文研究得出湖北省中医药企业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但亟待进一步提升。目前,针对中医药的地方特点、研究区域、中医药企业竞争力方面的文献并不多,本文进行这方面尝试性的研究,今后还需进行更深入和全面的研究。

黄鑫雨[8](2019)在《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金融创新问题研究 ——澳珠合作增长极的金融设计》文中研究指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中国未来发展的一个国家战略,已经提到了实施的层面,将澳门经济和谐平稳的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经济分工格局当中,对于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建设及澳门产业多元化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期国家公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把澳门与珠海规划为大湾区经济协同发展的一个“增长极”,在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的视角下,通过对澳门金融创新问题的研究,寻求澳门与湾区其他城市经济在“一国两制”的格局下和谐相融的有效路径,对于强化澳珠跨境合作的区域引领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深入的探讨。本文以澳门的金融创新问题研究为中心,结合澳门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其独立经济体的特殊地位,对如何将“赌城”澳门有机地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格局进行了探讨。粤港澳大湾区9市2区均具有各自独特的产业发展方向,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能够做到取长补短,在结构上具有明显的互补性和协同性。然而澳门这一人均GDP全球排名前列的城市,在以往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仅被定义为“赌城”,这一标签堵住了澳门在大湾区产业协同发展中充分发挥其独特价值的有效路径。本文认为,将澳门聚集的海量投机资金通过金融创新的方式进行资源化的引领汇集并合理利用,可以推动澳门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有效融合,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战略问题。本文依托澳门与横琴合作建立的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的发展模式,突破澳门的地域空间及要素资源的限制,利用政府产业投资引导基金等金融创新方式,推动澳门与江门合作共建大健康产业开发区的区域协同创新,充分发挥澳门与珠海强强联合的极点带动作用,促使澳门能够在发挥特区制度优势及巨额社会资金优势的基础上,和谐平稳、更深层次地融入到大湾区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当中,通过发展特色金融服务,满足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对于金融服务创新的巨大需求,成为珠三角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重要引擎。

陈耀祥[9](2016)在《现代中医药企业并购案例研究 ——以甘肃省药源基地型企业为例》文中指出中医药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和发展空间,但由于我国中医药企业分布较为分散、行业集中度不高、科技研发投入不足等问题,使得我国中医药企业普遍缺乏竞争力,所以研究现代中医药企业并购问题,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甘肃中天药业和天津天士力集团是中国中药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典型代表。本文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现代中医药企业的并购进行了梳理;运用归纳和演绎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沪深两市66家中医药企业的业绩、利润等衡量企业竞争力的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运用案例研究法,对现代中医药行业标志性企业的并购案进行研究,试图揭示现代中医药企业并购的迫切性和现实意义。本文针对现代中医药企业并购问题展开研究,共分为五部分。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学界关于企业并购的研究热点和难点,特别是对我国中医药企业的并购进行了回顾和梳理,以期获得良好的理论支撑。然后对国内外中医药行业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总结,归纳出现代中医药行业的现状及特点,并选取了我国沪深两市66家中医药企业作为样本数据,对我国中医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药源基地型企业的特征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第三,通过寻求理论依据和现实案例,选取我国中医药行业龙头企业天津天士力集团与具有明显地域特征的西部民营药企甘肃中天药业并购一案展开深入研究,从企业并购的动因、并购双方企业架构、标的公司股权结构、股权转让及付款、管理层业绩承诺及调整方式、合作后目标公司治理结构、财产清算及债权债务等企业并购的重要因素展开了全面讨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现代中医药企业并购需权衡的因素以及并购的相应对策。最后通过分析得出现代中医药龙头企业与药源基地型企业并购既是我国中药材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也是药源基地型企业整体提升的迫切需求,对整个行业而言,更是原产地中药材标准化、规范化的必由之路。

王海燕[10](2014)在《中国西部中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人类疾病谱和健康保健需求的变化,推动中医药产业以其独特优势成为极具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中国西部是中医药的发源地,拥有丰富的中医药资源,具有发展壮大中医药产业的天然优势。研究西部中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对欠发达地区创新产业发展路径、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推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现实意义重大,战略意义深远。本文围绕西部中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主题,构建了西部中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理论框架,研究分析了西部中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动力投入系统、研发创新系统、政策支撑系统、循环交换系统(即IRPE系统)现状,系统地提出了西部中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政策建议。论文的主要创新如下:以系统论视角,创造性地构建了西部中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IRPE系统,提出了西部中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理论框架;首次对西部中医药产业进行全面评价,提出了西部中医药产业系统化重构的可持续发展路径;首次对西部中医药产业系统发展能力进行定量分析,构建了西部中医药产业以市场为基础的渐进式非均衡协调发展模式;系统地对西部中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政策制度进行集成,构建了西部中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政策体系,提出了将中医药产业打造成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新引擎的构想;通过重构中医药产业系统,分析西部中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演进规律及其与外部环境的互动,探索宏观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内微观产业间的内在联系及其作用机制,丰富了区域经济理论、产业经济理论研究内容和视野。

二、中医药走向世界的金融对策──创立中医药产业投资基金的建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医药走向世界的金融对策──创立中医药产业投资基金的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一带一路”背景下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绪论
    1 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1.1 选题缘起
        1.1.1 中医药文化的当代价值凸显
        1.1.2 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受到各方重视
        1.1.3 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成为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1.1.4 地域性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助推“一带一路”倡议
        1.2 研究意义
        1.2.1 有助于推动地域性中医药文化的深入研究
        1.2.2 有助于推动中医药文化的对外交流与传播
        1.2.3 有助于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
    2 研究对象与概念界定
        2.1 研究对象
        2.2 概念界定
        2.2.1 荆楚文化
        2.2.2 中医药文化
        2.2.3 荆楚中医药文化
        2.2.4 “一带一路”
        2.2.5 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
    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思路
        3.2 研究方法
    4 研究内容与基本框架
        4.1 研究内容
        4.2 基本框架
    5 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之处
        5.1 研究重点
        5.2 研究难点
        5.3 创新之处
第二部分 荆楚中医药文化发展历史与发展特征
    1 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发展源流
    2 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发展阶段与历史影响
        2.1 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孕育发展期与历史影响
        2.1.1 孕育发展期(远古-商朝)
        2.1.2 本阶段历史影响
        2.2 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发展定型期与历史影响
        2.2.1 发展定型期(西周-秦朝)
        2.2.2 本阶段历史影响
        2.3 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快速发展期与历史影响
        2.3.1 快速发展期(西汉-南北朝)
        2.3.2 本阶段历史影响
        2.4 荆楚中医药文化的继承发展期与历史影响
        2.4.1 继承发展期(隋朝-元朝)
        2.4.2 本阶段历史影响
        2.5 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发展高峰期与历史影响
        2.5.1 发展高峰期(明朝-清朝)
        2.5.2 本阶段历史影响
        2.6 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发展徘徊期与历史影响
        2.6.1 发展徘徊期(1912 年-1949 年)
        2.6.2 本阶段历史影响
        2.7 荆楚中医药文化的恢复发展期与历史影响
        2.7.1 恢复发展期(1949 年-20 世纪末)
        2.7.2 本阶段历史影响
        2.8 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全面发展期与历史影响
        2.8.1 全面发展期(21 世纪以来)
        2.8.2 本阶段历史影响
    3 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发展特征与发展规律
        3.1 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发展特征
        3.2 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发展规律
    4 本章小结
第三部分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理论基础
    1 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论
        1.1 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论的提出
        1.2 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理论渊源
        1.3 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内涵要义
        1.4 中医药文化在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中的作用
    2 文化对外传播理论
        2.1 文化对外传播的内涵要义
        2.2 文化对外传播的时代价值
        2.3 文化对外传播与“一带一路”
        2.4 文化对外传播理论与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
第四部分 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的历史与启示
    1 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的历史发展阶段与传播学分析
        1.1 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的孕育发展期与传播学分析
        1.1.1 孕育发展期(明朝以前)
        1.1.2 本阶段传播学分析
        1.2 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的黄金发展期与传播学分析
        1.2.1 黄金发展期(明清时期)
        1.2.2 本阶段传播学分析
        1.3 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的发展滞缓期与传播学分析
        1.3.1 发展滞缓期(1912 年-1978 年)
        1.3.2 本阶段传播学分析
        1.4 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的全面发展期与传播学分析
        1.4.1 全面发展期(1978 年以来)
        1.4.2 本阶段传播学分析
    2 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的经验启示
    3 本章小结
第五部分 案例分析:中阿中医中心与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
    1 中阿中医中心建立背景
        1.1 历史基础
        1.1.1 中医药医疗实践基础
        1.1.2 中医药文化传播基础
        1.2 现实因素
        1.2.1 阿尔及利亚人民不断增长的卫生健康需求
        1.2.2 中医药作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载体
    2 中阿中医中心建设概况
        2.1 建设过程
        2.2 建设模式
        2.3 建设成效
        2.4 建设困境
    3 基于中阿中医中心的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实践分析
        3.1 传播主体分析
        3.2 传播内容分析
        3.3 传播媒介分析
        3.4 传播受众分析
        3.5 传播效果分析
    4 基于中阿中医中心的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反思
    5 本章小结
第六部分 构建“一带一路”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体系
    1 “一带一路”背景下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时代意义
        1.1 坚定荆楚中医药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彰显荆楚中医药文化独特魅力
        1.2 增强荆楚中医药文化影响力和竞争力,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1.3 服务“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助推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
    2 构建“一带一路”背景下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对策建议
        2.1 加强顶层设计,推动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与“一带一路”建设有机对接
        2.2 推动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挖掘荆楚中医药文化的普适价值
        2.3 增强多元传播要素的协同效应,构建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体系
    3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二 荆楚中医药文化发展大事记
附录三 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大事记
附录四 专家官员访谈录
    4-1 温长路教授访谈录(节选)
    4-2 吕文亮教授访谈录(节选)
    4-3 巴元明教授访谈录(节选)
    4-4 周仲瑜教授访谈录(节选)
    4-5 胡峰队长访谈录(节选)
    4-6 王莎主任电话访谈录(节选)
    4-7 胡海涛老师访谈录(节选)
附录五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参编(译)着作
致谢

(3)上海建设中医药高地的现状、问题及具体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 上海中医药产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一)上海中药产业发展现状
        1.上海中药上市企业较少,研发力量不足
        2.本土老字号企业市场存在感不强,上市难
        3.上海缺少国家重点实验室与中医药产业园区
    (二) 上海中医服务业现状
        1.上海中医服务业“机构少、压力大”
        2.上海中医人力资源不足,中医高端人才缺乏
        3.上海缺少各类特色医疗品牌的专科中医院
二、 上海中医药贸易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一)上海中医药服务贸易现状
        1.缺少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
        2.医疗旅游吸引力度不够
        3.中医跨境交付载体缺失
        4.上海中医药传承与教育难度较大
    (二)上海中药产品国际贸易现状
        1.植物药外贸巨大红利没有释放
        2.尚未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政策优势
        3.进出口领域缺少“沪标”,与“港标”竞争乏力
        4.缺少大宗交易指数和贸易平台
    (三)上海中医药专利与国际标准化现状
        1.标准制定领域导向偏弱
        2.知识产权领域力量较薄弱
        3.金融服务领域支持偏弱
三、 上海建设中医药高地的对策建议
    (一)建设一流研发与品牌企业中药产业高地
        1.打造中药企业专属政策红利,围绕张江药谷建设中药企业研发集群
        2.推动老字号中药企业并购与独立上市
        3.依托中药企业在中药类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方面有所突破
        4.鼓励本土中药企业“老药新研”,研发院内制剂,打造明星产品
        5.设立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市场化运作的中医药发展基金
    (二)建设成规模接地气的中医医疗服务高地
        1.出台上海中医医院发展建设规划
        2.加强中医服务能力
        3.新建全国领先、全球知名的中医药特色医院
    (三)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医服务贸易高地
        1.大力争取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建设
        2.落实《关于促进上海旅游高品质发展加快建成世界着名旅游城市的若干意见》
        3.开展中医跨境交付,建立面向境内外的中医互联网医院
        4.加强中医药海外中心建设,鼓励中医院校毕业生海外就业
    (四)建设便捷高效的中药(天然药物)产品国际的航运高地
        1.“宽进”用好政策,扩大开放
        2.“严出”建立沪标,树立口碑
        3.依托进博会,建设天然药物和产品贸易平台
    (五)建设体系完备的中医药科创服务高地
    (六)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医药文教产研基地
        1.编写中医药知识课本教材
        2.中医药知识进中小学试点
        3.形成上海中医药中小学教育品牌特色

(4)珠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国际交流合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珠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总体情况
2 珠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国际交流合作基本情况
    2.1 建设辐射全球的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产业园
    2.2 着力打造对标国际先进水平的珠海国际健康港
    2.3 创新主体国际合作水平稳步提升
    2.4 积极举办生物医药国际交流合作活动
    2.5 引进培育生物医药高层次国际人才
3 珠海生物医药产业国际交流合作主要问题
    3.1 中医药国际知名度及影响力有待提升
    3.2 与跨国企业及科研机构合作共建创新平台较少
    3.3 本土生物医药企业走出去能力有待提升
    3.4 国际化高水平生物医药人才引育水平不高
    3.5 生物医药产业资源跨境流动不够通畅
    3.6 与港澳生物医药创新合作有待进一步深化
4 “一带一路”倡议下珠海市加快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国际交流合作对策建议
    4.1 推动中医药产业走向世界舞台
    4.2 合作共建国际领先水平生物医药创新载体
    4.3 支持生物医药企业“引进来”、“走出去”
    4.4 推动生物医药国际创新资源孵化育成
    4.5 构筑生物医药国际化人才高地

(5)中国健康服务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方法
        1.3.1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1.3.2 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
        1.3.3 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相结合
    1.4 文章结构与研究思路
        1.4.1 文章结构
        1.4.2 研究思路
    1.5 主要创新点与不足
        1.5.1 主要创新点
        1.5.2 不足
第2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现状
        2.1.1 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
        2.1.2 健康服务业的政策研究
        2.1.3 健康服务业发展模式与机制研究
    2.2 国内研究现状
        2.2.1 健康服务业的基本界定
        2.2.2 健康服务业的现状研究
        2.2.3 健康服务业的政策研究
        2.2.4 健康服务业发展模式与机制研究
    2.3 研究评述
第3章 健康服务业发展理论分析
    3.1 基本概念
        3.1.1 健康
        3.1.2 健康服务业
    3.2 相关理论
        3.2.1 健康需求理论
        3.2.2 健康人力资本理论
        3.2.3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3.2.4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3.3 理论模型与指标体系
        3.3.1 健康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理论分析
        3.3.2 理论模型构建
        3.3.3 指标体系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国健康服务业发展历程与现状
    4.1 中国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历程
        4.1.1 中国健康服务业的初创发展阶段(1949—2013)
        4.1.2 中国健康服务业的规划阶段(2013—2017)
        4.1.3 中国健康服务业的快速发展阶段(2017至今)
    4.2 中国健康服务业的发展现状与基本成就
        4.2.1 中国健康服务业的规模
        4.2.2 中国健康服务业的分类
        4.2.3 中国健康服务业发展取得的基本成就
    4.3 中国健康服务业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4.3.1 医疗服务结构与总量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
        4.3.2 健康管理与促进服务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4.3.3 健康保险服务发展乏力且存在壁垒
        4.3.4 健康服务业相关支撑产业缺少核心竞争力与政策保障
        4.3.5 科技创新转化难且信息孤岛问题依然存在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国健康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5.1 中国健康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5.1.1 模型构建
        5.1.2 变量选取
        5.1.3 结果分析
    5.2 中国健康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深入说明
        5.2.1 经济发展水平
        5.2.2 政策规划
        5.2.3 人口年龄结构
        5.2.4 城镇化水平
        5.2.5 科技创新
        5.2.6 疾病谱变化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国际比较
    6.1 世界健康服务业的发展概况与背景
        6.1.1 世界健康服务业的发展概况
        6.1.2 世界健康服务业的发展背景
    6.2 主要发达国家健康服务业的发展与创新经验
        6.2.1 美国
        6.2.2 德国
        6.2.3 加拿大
    6.3 对中国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启示
        6.3.1 坚持政府引导,加强规划引领
        6.3.2 突出科技创新,助力产业升级
        6.3.3 加快集群发展,增强辐射带动
        6.3.4 优化要素配置,补齐发展短板
        6.3.5 支持开放发展,融入国际分工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中国健康服务业发展前景与对策建议
    7.1 中国健康服务业发展前景
        7.1.1 后疫情时代防控常态化为健康服务业发展带来了新契机
        7.1.2 新基建与双循环格局为健康服务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7.2 中国健康服务业发展对策建议
        7.2.1 多渠道并用与多元化并重,缓解医疗服务总量与结构矛盾
        7.2.2 以提高生存质量为主线,构造健康管理与促进服务生态体系
        7.2.3 实施构造完备的监管与政策,消除相关机制体制障碍
        7.2.4 着力解决科技成果转化动力不足问题,坚持创新驱动与产业融合
        7.2.5 推动健康服务业新业态发展,促进相关产业彼此联动
        7.2.6 转变既往思想观念,树立积极老龄化的观念
        7.2.7 促进传统中医药学科思想复兴,促进相关产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6)河北省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目的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发展趋势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研究发展趋势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创新点
2 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论基础及政策依据
    2.1 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论基础
        2.1.1 马克思主义国际合作思想
        2.1.2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合”思想
        2.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2.1.4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2.2 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政策依据
        2.2.1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思想渊源
        2.2.2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
        2.2.3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内涵
        2.2.4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新进展
3 河北省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机遇与条件
    3.1 河北省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机遇与优势
        3.1.1 落实国家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
        3.1.2 2022 年北京-张家口冬奥会筹办的机遇
        3.1.3 承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任务
        3.1.4 河北省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
    3.2 河北省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意义
        3.2.1 助推雄安新区的建设与发展
        3.2.2 打造“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有效途径
        3.2.3 实现京津冀一体化协调发展的重要动力
        3.2.4 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顺利推进的强大支持
    3.3 河北省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体制机制
        3.3.1 政府主导,多部门协调,无常设管理机构
        3.3.2 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合理配置资源
        3.3.3 企业积极参与,发挥主体作用
        3.3.4 民间资本合理进入并有效运用
        3.3.5 社会组织汇聚共识,营造良好条件
        3.3.6 媒体推动文化传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4 河北省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基本原则
        3.4.1 坚持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原则
        3.4.2 坚持突出重点、务实合作的原则
        3.4.3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
        3.4.4 坚持依法规范、法治管理的原则
        3.4.5 坚持稳步推进、防范风险的原则
4 河北省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
    4.1 河北省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取得的成就
        4.1.1 政策沟通奠定合作基础
        4.1.2 设施联通搭建合作桥梁
        4.1.3 贸易畅通扩大利益交集
        4.1.4 资金融通强化金融支持
        4.1.5 民心相通筑牢群众基础
    4.2 河北省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存在的问题
        4.2.1 产能优势利用不足
        4.2.2 对外经贸投资发展面临挑战
        4.2.3 境外投资存在诸多风险
        4.2.4 人文交流有待进一步增强
        4.2.5 环境污染问题较为突出
5 河北省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现实对策
    5.1 主动沟通对接:用好上层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
        5.1.1 国家的相关优惠政策
        5.1.2 “四个平台”的资金支持
    5.2 巧用支点:善用跳板、活用对外交流平台
        5.2.1 以援疆为跳板,加快向西拓展
        5.2.2 活用对外交流平台——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领导人会议
    5.3 自身发力:自我完善、利用优势、防范风险、精准对接
        5.3.1 完善体制机制,设立主管机构
        5.3.2 利用自身优势,深化产能合作
        5.3.3 优化出口结构,推进多领域贸易畅通
        5.3.4 全面深入了解合作国,防范境外投资风险
        5.3.5 充分挖掘优秀历史文化,增强人文交流
        5.3.6 平衡经济与生态关系,打造绿色“一带一路”
    5.4 保驾护航:利用各方保障机制
        5.4.1 “3+2+2 五方合作机制”
        5.4.2 法治保障机制
        5.4.3 人才培养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7)湖北中医药企业竞争力评价及提升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讨论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图
第2章 企业竞争力理论及评价指标体系
    2.1 竞争力的内涵
    2.2 Porter 的企业竞争力理论
    2.3 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
    2.4 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
第3章 湖北省中医药企业竞争力评价
    3.1 湖北省中医药企业总体竞争力现状
        3.1.1 主要经济指标
        3.1.2 经济同比变化指标
        3.1.3 经济效益主要指标
    3.2 湖北省典型中医药企业竞争力评价与分析
        3.2.1 湖北省中医药上市公司发展状况
        3.2.2 湖北中医药上市公司竞争力综合评价
第4章 提升湖北中医药企业竞争力的条件分析
    4.1 有利条件
        4.1.1 中医药文化历史悠久
        4.1.2 药材资源丰富
        4.1.3 政策支持不断加强
        4.1.4 人才优势明显
    4.2 不利条件
        4.2.1 企业规模不大
        4.2.2 集中度不够
        4.2.3 技术创新不足
        4.2.4 体制机制不活
        4.2.5 管理水平不高
第5章 提升湖北中医药企业竞争力对策建议
    5.1 政府层面
        5.1.1 政府引导,市场驱动
        5.1.2 鼓励创新发展,产业融合
        5.1.3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5.1.4 依托湖北交通枢纽地位发展现代医药物流业
    5.2 行业层面
        5.2.1 建立和完善中医药相关社会组织
        5.2.2 促进行业内湖北中医药企业的并购重组
    5.3 企业层面
        5.3.1 依托国家中医药现代化战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5.3.2 树立品牌意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5.3.3 延伸中医药企业链条
        5.3.4 加强中医药企业文化建设
        5.3.5 注重开发农村市场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金融创新问题研究 ——澳珠合作增长极的金融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金融创新理论概述
    2.1 金融创新概述
        2.1.1 金融创新的内涵
        2.1.2 金融创新的影响因素
        2.1.3 金融创新的形式
    2.2 科技金融概述
        2.2.1 科技金融的内涵
        2.2.2 科技金融的特点
    2.3 产业投资引导基金相关理论基础
        2.3.1 委托代理理论
        2.3.2 利益相关者理论
        2.3.3 交易成本理论
        2.3.4 市场失灵理论
第3章 澳门特别行政区金融发展现状
    3.1 具备有利于金融创新的市场制度
        3.1.1 税制简单的制度优势
        3.1.2 独立完善的货币体系
        3.1.3 外汇交易的管制灵活
    3.2 银行业与保险业占主导地位
    3.3 金融高素质人才缺乏的掣肘
    3.4 大湾区协同的澳门产业障碍
第4章 国内外经验及其对澳门特别行政区金融创新的启示
    4.1 国际微型经济体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比较
        4.1.1 国际微型经济体产业结构的比较分析
        4.1.2 国际微型经济体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
    4.2 香港特别行政区金融创新发展的经验
        4.2.1 自由竞争的金融市场环境
        4.2.2 人才丰富的金融生态系统
        4.2.3 金融功能发展的全方位构建
    4.3 深圳经济特区发展的金融创新经验
        4.3.1 多方协调构建最优市场环境
        4.3.2 积极推动金融科技融合创新
        4.3.3 坚持金融改革的市场化导向
    4.4 国内外金融创新发展经验对于强化澳珠增长极的启示
        4.4.1 利用传统金融资源强化科技金融动能
        4.4.2 借力横琴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4.4.3 营造高效灵活的金融监管环境
        4.4.4 发挥澳门主体优势带动产业互补
第5章 澳珠合作增长极的金融设计
    5.1 澳珠合作增长极的优势
        5.1.1“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国际自由港城市
        5.1.2 拥有国家级中医药科研平台
        5.1.3 可供资源化的海量资金流
    5.2 澳珠合作增长极的金融创新设计
        5.2.1 以技术开发为依托的“中医药产业风险投资母基金”
        5.2.2 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的“中医药文化产业投资引导基金”
        5.2.3 以旅游会展为途径的“大健康产业投资引导基金”
    5.3 澳珠合作金融功能设计——以澳江大健康产业开发区为例
        5.3.1 深化澳珠合作极点带动作用
        5.3.2 促进传统金融资源聚焦澳门产业转型
        5.3.3 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建设
        5.3.4 完善粤港澳大湾区大健康产业链条
        5.3.5 促进我国传统中医药文化传播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9)现代中医药企业并购案例研究 ——以甘肃省药源基地型企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中医药企业是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
        1.2.2 中医药企业是拓展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战略平台
        1.2.3 中医药企业是实现“一带一路”战略的新经济增长点
        1.2.4 我国大健康产业平台建设的领军者——天士力集团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5 创新与不足
        1.5.1 创新之处
        1.5.2 不足之处
第2章 现代中医药行业的发展
    2.1 中医药行业发展历程
        2.1.1 境外中医药行业
        2.1.2 国内中医药行业
    2.2 中医药行业现状及特点
        2.2.1 上市公司数量少、规模普遍较小
        2.2.2 中医药技术落后、处于全面发展的初期
        2.2.3 企业差距较大、企业盈利下降
        2.2.4 企业分布不集中、关联性不强
        2.2.5 市场不断开拓,国际认可度提高
    2.3 中医药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2.4 药源基地型企业特征分析
        2.4.1 甘肃省中药材产业现状
        2.4.2 甘肃省中医药行业发展政策背景
        2.4.3 药源基地型企业产业链结构分析
第3章 现代中医药企业并购典型案例分析
    3.1 企业并购的动因
        3.1.1 内部因素
        3.1.2 外部因素
    3.2 并购双方企业架构
    3.3 标的公司股权结构
    3.4 投资前提
        3.4.1 信息披露
        3.4.2 资产剥离
        3.4.3 过渡期相关保证
        3.4.4 甲方承诺
    3.5 股权转让及付款
        3.5.1 股权转让
        3.5.2 付款方式
        3.5.3 协商相关事宜
    3.6 管理层业绩承诺及调整方式
        3.6.1 管理层业绩承诺
        3.6.2 管理层奖励
    3.7 合作后目标公司治理结构
        3.7.1 管理团队
        3.7.2 董事会
        3.7.3 监事会
        3.7.4 经营班子
        3.7.5 业务整合
    3.8 保密、批准及披露
        3.8.1 保密
        3.8.2 政府批准
        3.8.3 持续披露
    3.9 财产清算及债权债务
        3.9.1 清算财产的分配
        3.9.2 债权和债务
第4章 现代中医药企业并购权衡因素及对策
    4.1 现代中医药企业并购需要权衡的因素
        4.1.1 法人治理机构的变化
        4.1.2 中医药企业业绩对赌过程
        4.1.3 公司发展战略的变化
        4.1.4 原有创业团队的稳定性
    4.2 对策
第5章 结论及展望
    5.1 研究结论
        5.1.1 法人治理结构
        5.1.2 管理的规范化
        5.1.3 产品的国际化
        5.1.4 基地的标准化
        5.1.5 销售渠道的共享
        5.1.6 创新和项目平台建设
        5.1.7 销售模式的多元化
        5.1.8 产品的可追溯体系更加完善
        5.1.9 颗粒剂的生产
        5.1.10 第三方平台建设
        5.1.11 物流平台的建设
    5.2 企业并购案的启示
        5.2.1 中药材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5.2.2 药源基地型企业提升的迫切需求
        5.2.3 原产地中药材品牌化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致谢

(10)中国西部中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动机
        1.1.1 中医药产业发展面临空前历史机遇
        1.1.2 中医药产业极具竞争优势
        1.1.3 中医药产业发展与西部战略性新兴产业崛起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创新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3.3 研究方法
        1.3.4 研究创新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医药产业研究现状
        2.1.1 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2.1.2 医药产业转移研究
        2.1.3 医药产业发展博弈理论研究
        2.1.4 医药产业生命周期理论研究
    2.2 中医药产业研究现状
        2.2.1 中医药产业化发展研究
        2.2.2 中医药产业竞争力和发展战略研究
        2.2.3 中医药产业现代化研究
        2.2.4 中医药国际化研究
        2.2.5 中医药产业集群化研究
        2.2.6 中医药产业发展支持环境研究
第三章 中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
    3.1 系统理论
        3.1.1 系统概念
        3.1.2 系统理论
    3.2 区域产业系统
        3.2.1 产业系统研究
        3.2.2 区域产业系统结构
        3.2.3 系统论发展趋势与区域产业系统特点
    3.3 可持续发展理论
        3.3.1 可持续发展概念
        3.3.2 可持续发展研究
        3.3.3 产业系统可持续发展
    3.4 产业发展理论
        3.4.1 产业结构理论
        3.4.2 产业关联理论
        3.4.3 产业分工理论
        3.4.4 产业组织理论
        3.4.5 产业空间发展模式理论
        3.4.6 产业竞争力理论
        3.4.7 产业发展定量分析理论
        3.4.8 产业政策理论
    3.5 中医药学相关理论
第四章 西部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4.1 产业与中医药产业
        4.1.1 产业概述
        4.1.2 中医药产业
    4.2 西部中医药产业现状分析
        4.2.1 西部中医药产业发展基本状况
        4.2.2 西部中医药产业评价
    4.3 西部中医药产业发展影响因素
        4.3.1 西部中医药产业内部影响因素
        4.3.2 西部中医药产业外部影响因素
第五章 西部中医药产业系统与机制研究
    5.1 西部中医药产业系统性分析
        5.1.1 西部中医药产业整体性分析
        5.1.2 西部中医药产业开放性分析
        5.1.3 西部中医药产业系统要素相关性分析
        5.1.4 西部中医药产业系统结构有序性分析
        5.1.5 西部中医药产业系统发展性分析
    5.2 西部中医药产业系统构建
        5.2.1 完善西部中医药产业系统的必要性
        5.2.2 构建西部中医药产业系统的外部条件
        5.2.3 西部中医药产业系统重构原则
        5.2.4 西部中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系统重构
    5.3 西部中医药产业系统运行机制
        5.3.1 建立西部中医药产业系统信息反馈机制
        5.3.2 建立西部中医药产业系统鲁棒机制
        5.3.3 建立西部中医药产业系统发展自适应机制
        5.3.4 建立西部中医药产业系统自我调节机制
        5.3.5 建立西部中医药产业系统自催化机制
        5.3.6 建立西部中医药产业系统自我发展机制
第六章 西部中医药产业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
    6.1 动力投入系统与西部中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
        6.1.1 C-D 生产函数
        6.1.2 建立西部中医药产业经济增长计量模型
        6.1.3 模型参数估计
    6.2 研发创新系统与西部中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
        6.2.1 因子分析方法概述
        6.2.2 西部中医药产业影响因子分析
        6.2.3 西部中医药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分析
        6.2.4 聚类分析结果及分析
        6.2.5 结论与建议
    6.3 政策支撑系统与西部中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
        6.3.1 产业政策与产业转移
        6.3.2 中医药产业区际转移演化博弈理论分析
        6.3.3 西部医药园区承接产业转移实证分析
        6.3.4 西部地区承接中医药产业转移对策
    6.4 循环交换系统与西部中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
        6.4.1 超边际分析的基本理论
        6.4.2 对外开放、专业化分工与产业发展超边际理论分析
        6.4.3 对外开放与西部中医药产业发展实证分析
        6.4.4 医药制造业对外开放度与利润额相关性分析
        6.4.5 医药制造业对外开放度与主营业务收入相关性分析
        6.4.6 对外开放与西部中医药产业发展思考
第七章 西部中医药产业系统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7.1 西部中医药产业系统可持续发展分析
        7.1.1 西部中医药产业系统发展阶段
        7.1.2 西部中医药产业系统发展路径
        7.1.3 西部中医药产业系统发展定位
    7.2 资源对西部中医药产业系统带动作用
        7.2.1 地缘优势带动中医药产业
        7.2.2 资源优势推动产业集群
        7.2.3 文化优势引领产业发展
    7.3 西部中医药产业系统功能提升
        7.3.1 提高各子系统发展能力
        7.3.2 以价值链重塑中医药产业系统产业链
        7.3.3 发挥西部中医药产业系统协同效应
        7.3.4 以商业模式创新加速中医药产业系统升级
    7.4 促进西部中医药产业系统开放
        7.4.1 内部生成开放型结构
        7.4.2 开放中医药产业各子系统
        7.4.3 扩大系统与外部环境开放
    7.5 西部中医药产业系统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
        7.5.1 西部中医药产业系统基本发展模式选择
        7.5.2 构建西部中医药产业系统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第八章 西部中医药产业系统可持续发展策略
    8.1 强化西部中医药产业动力投入系统
        8.1.1 改进中医药原材料供应能力和可持续性
        8.1.2 保障中医药人力资源充裕
        8.1.3 提升产业资金吸纳能力
    8.2 提升西部中医药产业研发创新系统
        8.2.1 提升中医药产品创新能力
        8.2.2 推动西部中医药市场创新
        8.2.3 以文化创意实现中医药产品营销创新
        8.2.4 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8.2.5 创新西部中医药产业管理体制
    8.3 完善西部中医药产业政策支撑系统
        8.3.1 完善西部中医药产业发展政策体系
        8.3.2 促进西部中医药产业系统支持政策有效整合
        8.3.3 增强政府执行能力,提高政策执行效率
    8.4 改进西部中医药产业循环交换系统
        8.4.1 改进西部中医药产业营销体系
        8.4.2 提高中医药产业物流水平
        8.4.3 打造中医药信息服务平台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结论
        9.1.1 西部中医药产业快速发展与制约要素并存
        9.1.2 西部中医药产业系统发展尚未达到可持续
        9.1.3 西部中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亟需系统化重构
        9.1.4 西部中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应扬长补短
        9.1.5 西部中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需选择合理路径与模式
        9.1.6 西部中医药产业系统应抓住机遇加大开放
        9.1.7 西部中医药产业政策支撑是可持续重要条件
    9.2 研究不足与展望
        9.2.1 研究不足
        9.2.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四、中医药走向世界的金融对策──创立中医药产业投资基金的建议(论文参考文献)

  • [1]“一带一路”背景下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研究[D]. 毛和荣.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B集团中医健康养生业务市场开拓营销策略研究[D]. 李旖旎. 南昌大学, 2021
  • [3]上海建设中医药高地的现状、问题及具体策略[J]. 宋欣阳. 科学发展, 2021(03)
  • [4]珠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国际交流合作研究[J]. 邱丹逸. 科技和产业, 2020(12)
  • [5]中国健康服务业发展研究[D]. 程显扬. 辽宁大学, 2020(07)
  • [6]河北省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实践研究[D]. 王亦然. 河北经贸大学, 2020(07)
  • [7]湖北中医药企业竞争力评价及提升对策研究[D]. 金晶. 湖北工业大学, 2019(07)
  • [8]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金融创新问题研究 ——澳珠合作增长极的金融设计[D]. 黄鑫雨. 吉林大学, 2019(11)
  • [9]现代中医药企业并购案例研究 ——以甘肃省药源基地型企业为例[D]. 陈耀祥.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8)
  • [10]中国西部中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 王海燕. 天津大学, 2014(11)

标签:;  ;  ;  ;  ;  

中医药走出去的金融策略:关于设立中医药产业投资基金的建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