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益康唑乳膏治疗小儿湿疹36例

复方益康唑乳膏治疗小儿湿疹36例

一、复方益康唑霜治疗婴儿湿疹36例(论文文献综述)

黄宝萱,覃骊兰,蓝毓营,何天富[1](2021)在《中医药治疗湿疹的临床研究进展》文中指出湿疹是由内外各种因素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炎症性疾病,是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具有剧烈瘙痒、发作反复、病程缠绵等特点[1]。湿疹属于中医"湿疮""浸淫疮"等范畴,根据发病的部位不同,可分为"肾囊风""四弯风""绣球风"等。目前西医对于湿疹发病的病机尚不明确,多认为是由于免疫系统功能异常所致,故临床上多用激素类药物和抗组胺药物进行治疗。虽然西医治疗对控制疾病有一定的疗效,但副作用较多,且病情易反复、难根治,

马晓峰[2](2021)在《穴位注射盐酸利多卡因治疗急性湿疹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课题拟观察穴位注射盐酸利多卡因治疗急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改善急性湿疹患者的皮损及瘙痒等症状,为临床研究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方法:本研究选取于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湿疹患者,共78例,按不平衡指数最小分配原则,将病人分为两组,试验组39例,对照组39例,试验组穴位注射盐酸利多卡因并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片,对照组口服左西替利嗪片。每组治疗时间均为2周,1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2个疗程结束后观察症状体征变化和不良反应等,并进行记录,治疗结束1个月后进行总记录,经统计学方法处理后综合客观评价穴位注射盐酸利多卡因治疗急性湿疹的临床疗效。结果:1.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均已经经过性别、年龄、病程及治疗前两组各项症状的评分检验,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两组具有可比性。2.两组患者的各症状评分、瘙痒评分及皮损面积评分均比治疗前要降低,说明试验组的各项疗效都要比对照组好。3.两组疗效比较:将两组患者治疗后进行总有效率的对比,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为71.79%,经检验,两者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试验组均较要优于对照组。4.单项症状的积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单项症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损面积一项评分大于0.05),说明治疗后各单项症状在治疗后均不同程度的得到了改善。5.安全性观察:整个治疗期间,试验组有1例患者治疗完后出现手臂麻木,经休息后症状缓解,对照组未出现任何不良反。结论:1.穴位注射盐酸利多卡因治疗急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明显,要强于盐酸左西替利嗪片;2.穴位注射盐酸利多卡因治疗急性湿疹副作用低,不良反应少,治疗安全有效。3.穴位注射盐酸利多卡因治疗急性湿疹复发率低,有更好的远期疗效。

林子量[3](2021)在《甘草润肤膏外用治疗手足皲裂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手足皲裂症是临床常见的角化性皮肤疾病,具体可分为手部皲裂和足部皲裂。本病多好发于秋冬季节,主要表现为干燥增厚的皮肤角质层在温度变化、机械性摩擦、受压或接触化学性清洁剂等因素影响下逐渐出现沿皮纹分布的细小裂隙,并进一步增长越深。但疾病初期除皮肤外观变得粗糙不美观外,并无其他明显症状,大部分患者均不甚重视,直至裂纹加重伴有疼痛、出血等表现,为患者的起居生活带来不少困扰和痛苦,并严重干扰他们的工作学习。此外手足皲裂亦可作为临床症状与其他皮肤病同时出现,如湿疹、冻疮、鱼鳞病、掌跖角化症等,临床上应加以区分鉴别。目前治疗手足皲裂症临床常见药物包括尿素、水杨酸、糖皮质激素等,主要有润肤、角质松解、愈裂止痛等功效。中医方面本病又称为“皲裂疮”,古时相关病名记载包括:“裂口疮”、“干裂疮”、“龟手”、尸脚”、“肉裂”、“手足皲裂”、“裂手裂脚”等。中医方面主要考虑本病由于气血失和,外感风寒,血瘀凝滞,肌肤失养所致,辨证属血虚风燥证或脾虚血燥证。治疗可予局部外用油脂润肤生肌,配合内服健脾益气,养血润燥之品如归脾汤、当归饮子等。本次研究主要观察对象甘草润肤膏乃用甘草油为底方,配合《证治准绳》记载“一上散”(苦参、白芷、火硝、枯矾、荆芥穗、寒水石、白及)为基础加减而成,结合现代科技,以乳膏形式呈现,主要有清热润燥、止痒愈裂之效。目的: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初步评价甘草润肤膏对治疗手足皲裂症患者的疗效。方法:自2020年12月至2021年4月于我院门诊招募符合手足皲裂症诊断患者共34名,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观察(受疫情原因未能招募足够受试者,实际完成例数29人,分别为:试验组14人,对照组15人)。试验组应用甘草润肤膏,对照组则应用尿素软膏,针对较严重的Ⅱ、Ⅲ度患者加用封包、修剪磨皮治疗。14日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如受试者于1疗程治愈则提前结束观察。对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就用药后疗效进行相关评估及分析讨论。结果:在2观察周期结束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显效率分别为50.00%和46.67%(P=1.000),总有效率为92.86%和80.00%(P=0.598),两组间进行比较,结果未有统计学上差异。试验过程中两组受试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本研究暂未能证明甘草润肤膏整体疗效较尿素软膏为佳,未来可进一步完善相关研究以证明甘草润肤膏可作为临床治疗手足皲裂的更佳选择。问题与展望:未来应加强对患者的教育,使患者对疾病有更深认识,重视对待,按时用药,加强对皮肤的养护,避免因皮肤干燥而出现手足皲裂。

陈苇,李建华,夏雨,杨正望[4](2020)在《中药配方颗粒外用研究进展》文中认为目的概述中药配方颗粒临床外用的研究进展。方法以"中药配方颗粒"为主题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对检索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中药配方颗粒外用研究文献数量呈上升趋势,但总量较少。临床应用研究数量最多,药效和化学成分研究较少。结论中药配方颗粒至今已应用于多种疾病的外用治疗,但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谭红雁[5](2020)在《柏参氧化锌糊剂对诱导型亚急性湿疹豚鼠抗炎及调控AQP3、FLG影响皮肤屏障功能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柏参氧化锌糊剂对亚急性湿疹豚鼠抗炎及水通道蛋白3(AQP3)、丝聚合蛋白(FLG)表达的影响,探讨柏参氧化锌糊剂治疗亚急性湿疹的抗炎疗效及对皮肤屏障功能的调控作用,为进一步阐明柏参氧化锌糊剂治疗亚急性湿疹的分子生物学提供依据。方法:将32只豚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柏参氧化锌糊剂组和艾洛松组,每组8只。正式实验前一天,除空白组外,将其余3组豚鼠背部脱毛,面积约为2cm×2cm。实验当天,除空白组外,其余组均采用移液枪涂抹5%DNCB丙酮溶液25ul于豚鼠背部致敏。2周后,每只豚鼠右耳内侧涂0.1%DNCB丙酮溶液100ul作为激发,每周重复上述激发过程1次,共连续激发4次的方法建立亚急性湿疹模型。于第4次激发72h后,除空白组外,各个给药组外用相应的药物,每日2次,连续14天。治疗结束后,颈椎脱臼处死豚鼠,用棉签擦去右耳药物,各组分别取6只豚鼠并立即沿豚鼠双耳耳基线完整剪下双耳,用8mm打孔器取得豚鼠右耳组织,注意取材时须保持耳片部位一致,精确测量豚鼠右耳肿胀度,再将各组豚鼠右耳组织分别放置于已配制好的组织标本固定液固定,作病理组织切片,HE染色,计算真皮浸润炎症细胞数,采用免疫组化检测AQP3、FLG的表达水平;并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造模成功后,豚鼠肉眼下耳廓皮损改变具有亚急性湿疹皮疹的特征,表现为红肿明显、小丘疹、渗液、轻微糜烂、血痂、抓痕、部分表面粗糙干燥、上覆鳞屑。治疗14天后,模型组的皮损改变不是很明显,柏参氧化锌糊剂组与艾洛松组红肿明显减轻,血痂脱落,皮肤略粗糙部分可见色素沉着,肉眼观察基本接近正常皮肤。2、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豚鼠右耳组织表皮层明显增厚,角化不全,角质层下少量或较多棘细胞或基底细胞变性或坏死,间质内可见数量不等的中性粒细胞或淋巴细胞浸润;有出血,红细胞渗出;与模型组相比,艾洛松组:豚鼠右耳组织表皮层不同程度增厚,间质内偶见极少量炎细胞散在分布;与模型组相比,柏参氧化锌糊剂组豚鼠右耳组织表皮层较薄,未见明显增厚,间质内可见极少量炎细胞浸润。3、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豚鼠右耳肿胀度显着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柏参氧化锌糊剂组和艾洛松组豚鼠右耳肿胀显着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豚鼠右耳组织内炎性细胞密度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柏参氧化锌糊剂组和艾洛松组豚鼠右耳组织内炎细胞密度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豚鼠右耳组织AQP3蛋白含量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柏参氧化锌糊剂组和艾洛松组豚鼠右耳组织AQP3蛋白含量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豚鼠右耳组织FLG蛋白含量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柏参氧化锌糊剂组和艾洛松组豚鼠右耳组织FLG蛋白含量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柏参氧化锌糊剂能使亚急性湿疹皮损基本消失,起到治疗作用。2、经柏参氧化锌糊剂治疗后右耳组织内表皮增厚、炎症反应等病变程度明显减轻,提示柏参氧化锌糊剂有抗炎的作用。3、经柏参氧化锌糊治疗后肿胀明显减轻,提示柏参氧化锌糊剂有消肿的作用。4、经柏参氧化锌糊剂治疗后AQP3蛋白的含量明显降低,FLG蛋白的含量明显升高,结果显示柏参氧化锌糊剂可能是通过下调AQP3蛋白的表达,同时上调FLG蛋白的表达来修复皮肤屏障的功能。

黄兰莹[6](2020)在《内服外敷清肝理脾汤治疗湿热浸淫型急性湿疹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并观察内服外敷清肝理脾汤治疗湿热浸淫型急性湿疹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复发情况,初步探讨清肝理脾汤的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本研究共纳入病例72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内服外敷清肝理脾汤;对照组应用口服依巴斯汀片联合外敷3%硼酸溶液。两组总疗程为2周。治疗结束后,判定为临床痊愈与显效的病例再随访1个月。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观察并记录患者皮损、瘙痒程度、中医证候积分及不良反应。治疗2周后作最终疗效判定。本研究对两组资料统计分析均采用SPSS25.0软件处理。结果:(1)治疗组最终完成观察者33例,其中痊愈5例,痊愈率为15.15%,显效12例,显效率为36.36%,总有效率为84.84%;对照组最终完成观察者34例,其中痊愈4例,痊愈率为11.76%,显效11例,显效率为32.35%,总有效率为79.41%。(2)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瘙痒评分、EASI评分、中医次症评分及总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对治疗急性湿疹均有效。(3)治疗结束后,两组在治疗效果上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内服外敷清肝理脾汤与口服依巴斯汀片联合外敷3%硼酸溶液治疗急性湿疹的疗效相当。(4)两组在改善皮损方面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在改善中医次症方面,内服外敷清肝理脾汤明显优于口服依巴斯汀片联合外敷3%硼酸溶液(P<0.01);瘙痒程度方面,治疗1周后对照组比治疗组止痒效果明显(P<0.05),但存在反复;治疗2周后内服外敷清肝理脾汤与口服依巴斯汀片联合外敷3%硼酸溶液的止痒效果相近(P>0.05),且作用平稳。(5)内服外敷清肝理脾汤安全性良好,不良反应少,能降低湿热浸淫型急性湿疹的复发率(P<0.05)。结论:内服外敷清肝理脾汤对治疗湿热浸淫型急性湿疹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胡曼丽[7](2020)在《黄紫乳膏治疗慢性局限性湿疹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研究目的黄连、紫草在皮肤科应用广泛,历史悠久,本研究旨在探讨自配黄紫乳膏(主要成分为黄连、紫草)外用治疗慢性局限性湿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研究方法收集40例慢性局限性(皮损面积占体表面积≤5%)湿疹患者;采用随机、对照、平行的方法将40位患者随机按1:1比例进行分组,即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给予自配黄紫膏外擦,对照组给予0.1%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商品名:尤卓尔;生产厂家:天津金耀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H10940095;规格:30g/支)外擦。两组患者疗程皆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皮损的症状、体征变化及皮肤屏障功能。症状评价采用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y scales,VAS)瘙痒评分;体征评价参照改良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Ecze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EASI)评分,的主要评分指标有红斑、硬结(水肿)/丘疹、苔藓化、渗出/结痂、表皮剥脱和皮损面积/基线面积;皮肤屏障功能测量指标包括:经表皮水分丢失(Transepidermal water loss,TEWL)、角质层含水量(Water content of stratum corneum,WCSC)。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进行描述,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首先应用单个样本K-S检验分析是否符合正态分布,独立样本t检验应用于分析服从正态分布的2组分数据间比较;同组别治疗前后均值比较均采用配对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应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卡方检验用于组间性别构成比较。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水准为α=0.05,所有结果均以P<0.05为标准,认定其差别有统计意义。研究结果黄紫乳膏对慢性局限性湿疹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疗效与0.1%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相当。试验组:脱落1例,剔除1例,完成18例,痊愈3例,显效7例,有效6例,无效2例。愈显率55.56%,总体有效率88.89%。对照组:脱落2例,完成18例,痊愈2例,显效4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愈显率33.33%,总体有效率88.89%。两组患者愈显率经统计学比较,其差别无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在2周、4周时对慢性局限性湿疹患者的EASI总评分均有改善,且与治疗前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在2周、4周时对EASI评分各项指标包括红斑、硬结/丘疹、苔藓化、渗出/结痂、表皮剥脱和皮损面积均有显着改善,且与治疗前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在2周时对红斑、皮损苔藓化及4周时对皮损苔藓化改善与治疗前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4周后比较:试验组对慢性局限性湿疹患者的硬结(水肿)/丘疹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其他EASI评分指标包括、红斑、硬结/丘疹、渗出/结痂、表皮剥脱两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瘙痒VAS评分均显着降低,且与治疗前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治疗后瘙痒VAS评分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2周时EASI评分减少50%以上的试验组患者(61.11%)高于对照组(33.33%),但统计学无显着性差异,提示两者起效时间无显着性差异。黄紫膏能显着改善慢性局限性湿疹患者的皮肤屏障功能,其效果与0.1%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相当;两组治疗后经表皮水分丢失和角质层含水量无显着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外用黄紫膏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研究结论:黄紫乳膏治疗慢性局限性湿疹疗效确切,对消退肥厚性皮疹的疗效优于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安全性好,为慢性局限性湿疹的外用药物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

秦乐[8](2019)在《自拟浸手方治疗手部角质增生性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系统的临床试验研究,评价自拟“浸手方”外用浸泡治疗手部角质增生性湿疹的临床疗效以及其安全性、复发率等指标,为临床治疗手部角质增生性湿疹提供更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方法:本研究观察对象来自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医学美容科门诊、招募患者中符合纳入标准者的6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跟对照组。治疗组30例,予浸手方浸泡,结束后使用红霉素软膏及黄芪霜外涂。对照组30例与复方氟米松乳膏外擦,结束后使用红霉素软膏及黄芪霜外涂。每周复诊1次,连续治疗2周。用SPSS25软件进行治疗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对比患者治疗前后手部症状改善情况以及回访观察其复发率,作出相关临床判定。结果:本研究共完成临床病例57例,治疗组29例,治愈6例,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9.66%;对照组29例,治愈4例,显效10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2.76%。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的临床有效率与对照组效果相当:在改善手部皮损,改善瘙痒、皮肤干燥程度以及皮肤增厚等情况、生活质量方面,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改善手部角质增生性湿疹皮损、瘙痒、皮肤增厚、生活质量等方面的疗效相当(P>0.05);后通过临床电话随访的方式对于两组患者进行复发情况的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在治疗手部角质增生性湿疹防止其复发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方对于手部角质增生性湿疹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改善其皮损大小、瘙痒情况、手部皮肤增厚、苔藓样变情况,其疗效与对照组复方氟米松乳膏相当(P>0.05),但治疗组使用自拟方泡手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通过治疗中及治疗后的观察无明显不良反应,为手部角质增生性湿疹的临床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王菲[9](2019)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联合地奈德乳膏治疗婴儿湿疹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将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同地奈德乳膏联合外用与两者分别单独外用治疗婴儿湿疹进行对比,观察三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三种治疗婴儿湿疹方法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将2017年9月至2018年3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300例婴儿湿疹患儿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100例。观察组:将地奈德乳膏与多磺酸粘多糖乳膏交替外用于患处,均2次/d,皮疹痊愈后地奈德乳膏改成1次/d,多磺酸粘多糖乳膏不变。对照组A:地奈德乳膏外用,2次/d,皮疹痊愈后改成1次/d。对照组B: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外用,2次/d。三组疗程均为2周,2周后停药。于第1、2、4周对患儿进行回访,分别记录皮疹情况,对所有患儿治疗前后的皮损情况进行EASI评分并统计。结果:治疗1周后观察组的有效率为69.00%,对照组A的有效率为66%,对照组B的有效率为36.67%。经统计学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A无明显差别(P(29)0.05),而两组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B(P(27)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有效率为88.00%,对照组A的有效率为77.00%,对照组B的有效率为51.11%。三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7)0.05)。观察组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A与对照组B,对照组A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B;4周后随访,观察组的复发率为22.00%,对照组A的复发率为48.00%,对照组B的复发率26.67%。观察组与对照组B的复发率无明显差别(P(29)0.05),两组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A(P(27)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及对照组A中未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B中有2例患儿治疗2天后出现局部红斑肿胀等刺激症状,停药后缓解。结论: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联合地奈德乳膏治疗婴儿湿疹疗效更好,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少,相对安全,在临床值得推广。

徐红鹏[10](2017)在《温阳除湿汤治疗寒湿蕴脾型慢性湿疹的临床观察及对IFN-γ、IL-4水平影响》文中认为目的:观察温阳除湿汤治疗寒湿蕴脾型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同时检测慢性湿疹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免疫细胞因子的表达,比较分析治疗前后的变化,以期阐述温阳除湿汤治疗寒湿蕴脾型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慢性湿疹提供一种新的药物和思路。方法: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招募60名寒湿蕴脾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以温阳除湿汤,每日一剂,免煎颗粒(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温水冲400ml分早、晚两次内服。对照组予以盐酸左西替利嗪胶囊(规格为5mg/片,由湖南九典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60183)温水内服,每次一片,一日一次。治疗28天为一个疗程,共治疗一个疗程。在治疗前、治疗第4周进行EASI、VAS、生活质量评价、慢性湿疹生存质量量表以及中医全身证候积分评分,在治疗结束后第3个月末进行复发情况判定。并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IL-4、IFN-γ水平,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EASI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中医全身证候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6%,对照组为70%,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复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清IL-4水平均降低,IFN-γ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外周血清IL-4低于对照组,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温阳除湿汤治疗寒湿蕴脾证慢性湿疹疗效确切,显着优于盐酸左西替利嗪对照组,在改善患者皮损体征,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效果显着。(2)温阳除湿汤可调节外周血IL-4、IFN-γ水平。

二、复方益康唑霜治疗婴儿湿疹36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复方益康唑霜治疗婴儿湿疹36例(论文提纲范文)

(1)中医药治疗湿疹的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机
2 中医内治法
    2.1 单味中药
    2.2 中药复方
3 中医外治法
    3.1 溻渍法
    3.2 外涂法
    3.3 针灸法
4 小结

(2)穴位注射盐酸利多卡因治疗急性湿疹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样本含量估计
        1.3 病例选择
    2.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临床评价评分标准及疗效判定标准
        2.5 统计分析方法
    3.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之间的比较
        3.2 疗效评价
        3.3 安全性观察指标
        3.4 不良反应
        3.5 脱落病例
        3.6 结果分析
讨论
    1.现代医学对湿疹的认识
        1.1 定义及分类
        1.2 病因
        1.3 治疗措施
    2.祖国医学对湿疹的认识
        2.1 病名
        2.2 病因病机
        2.3 治法方药
    3.立题依据
    4.穴位注射的用药分析
    5.穴位分析
    6.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1 症状体征评分
    附表2 临床观察评分表
    附表3 知情同意书
    附表4 不良反应记录表
湿疹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甘草润肤膏外用治疗手足皲裂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第一节 甘草在外用治疗皮肤病的应用研究进展
        1. 概述
        2. 甘草的主要有效成分和功效
        3. 甘草在皮肤病的外用治疗中的应用
        4. 总结
    第二节 手足皲裂症的国内外临床研究进展
        1. 国内治疗手足皲裂症的研究进展
        2. 国外治疗手足皲裂症的研究进展
        3. 讨论
前言
第一节 研究方法
    1.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对象
        1.3 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研究病例的终止
        1.7 研究病例的剔除
        1.8 随机方式
        1.9 干预措施
        1.10 使用方法
        1.11 随访方法
    2.观察指标
第二节 试验结果
    1.
        1.1 病例入组情况
        1.2 可比性分析
        1.3 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2.案例分析
第三节 讨论
    1. 中医对手足皲裂的认识
    2. 现代医学对手足皲裂症的认识
    3. 阿育吠陀医学对足部皲裂的认识
    4. 针对预防手足皲裂的养护和建议
    5. 甘草润肤膏的研发基础
    6. 结论
    7.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病例观察表(CRF)
附录二 浅谈当今临床试验过程医患沟通困难及患者依从性低的现状
个人简历
    一、个人信息
    二、学习经历
    三、在读期间参与的课题
    四、在读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4)中药配方颗粒外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药配方颗粒的研究动态
    1.1 国外研究概况
    1.2 国内研究现状
2 中药配方颗粒临床外用
    2.1 外用形式
        2.1.1 膏药
        2.1.2 外洗及熏洗
        2.1.2. 1 外洗
        2.1.2. 2 熏洗
        2.1.3 坐浴
        2.1.4 灌肠
        2.1.5 湿敷
        2.1.6 阴道纳药
        2.1.7 雾化
    2.2 外用研究趋势
3 中药配方颗粒外用优势与不足
    3.1 优势
    3.2 不足
4 发展前景

(5)柏参氧化锌糊剂对诱导型亚急性湿疹豚鼠抗炎及调控AQP3、FLG影响皮肤屏障功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表
引言
1.实验材料
    1.1 实验药物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仪器
    1.4 实验动物
2.实验方法
    2.1 实验分组
    2.2 实验造模
    2.3 实验给药
    2.4 实验取材
    2.5 技术路线图
3.观察指标
    3.1 HE染色观察豚鼠右耳皮肤组织病理改变
    3.2 计算豚鼠右耳肿胀度
    3.3 HE染色观察豚鼠右耳真皮炎性细胞数的表达水平
    3.4 免疫组化法检测豚鼠右耳组织中AQP3、FLG蛋白的表达水平
4.统计学方法
5.实验结果
    5.1 各组豚鼠右耳皮损部位表现
    5.2 各组豚鼠右耳皮损组织病理变化
    5.3 各组豚鼠右耳肿胀度的比较
    5.4 各组豚鼠右耳真皮炎性细胞数的比较
    5.5 各组豚鼠右耳组织AQP3、FLG蛋白含量表达情况比较
6.讨论
    6.1 祖国医学对湿疹的认识
        6.1.1 病名
        6.1.2 病因病机
        6.1.3 中医治疗
    6.2 西医对湿疹的认识
        6.2.1 病因发病机制
        6.2.2 西医治疗
    6.3 动物实验模型的选择
    6.4 AQP3、FLG在湿疹中的作用
    6.5 实验结果分析
    6.6 柏参氧化锌糊处方分析
结论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一:综述 水通道蛋白 3、丝聚合蛋白与湿疹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件二: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6)内服外敷清肝理脾汤治疗湿热浸淫型急性湿疹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资料及标准
        2.1 病例来源
        2.2 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剔除标准
        2.6 脱落标准
        2.7 全面中止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样本量估算
        3.2 分组方法
        3.3 治疗方案
        3.4 疗程及随访
        3.5 观察指标
        3.6 疗效判定标准
        3.7 不良反应及安全性评价
        3.8 随访及复发情况
    4 统计方法
    5 研究结果与分析
        5.1 病例搜集及完成情况
        5.2 治疗组与对照组基线比较分析
        5.3 治疗前各项指标比较分析
        5.4 治疗后结果分析
        5.5 不良反应及安全性评价
        5.6 随访及复发情况
        5.7 依从性
    6 讨论
        6.1 现代医学对湿疹的认识
        6.2 祖国医学对湿疹的认识
        6.3 内服外敷清肝理脾汤治疗湿热浸淫型急性湿疹的立论依据
        6.4 依巴斯汀及3%硼酸溶液作为对照的依据
结论
问题与展望
    1 问题
    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一)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
    1 湿疹的中医认识
        1.1 关于湿疹的病名
        1.2 关于湿疹的病因病机
        1.3 关于湿疹的治疗
    2 湿疹的现代医学认识
        2.1 流行病学
        2.2 湿疹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2.3 湿疹的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二)
附录1 临床观察表
附录2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7)黄紫乳膏治疗慢性局限性湿疹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1 研究目的
2 临床资料
3 研究设计
4 统计结果
讨论
    1 湿疹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的认识
    2 黄紫膏组成药物分析
    3 黄紫膏组成药物药理学研究
    4 黄紫膏调节皮肤屏障功能的可能机制
    5 研究结论
    6 本研究的优势
    7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2:附表
    附录3:临床照片
致谢

(8)自拟浸手方治疗手部角质增生性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临床资料
        2.1 样本量确定
        2.2 病例来源
        2.3 随机分组方法
        2.4 技术路线
        2.5 病例选择标准
        2.5.1 疾病诊断标准
        2.5.2 纳入标准
        2.5.3 排除标准
        2.5.4 病例剔除及脱落标准
        2.5.5 脱落及剔除病例的处理
    3 研究设计
        3.1 病例分组
        3.2 治疗方法
        3.2.1 治疗组
        3.2.2 对照组
        3.3 病程及随访
        3.4 注意事项
        3.5 疗效观察指标
        3.6 疗效评价
        3.7 安全性评价
        3.8 复发情况观察
        3.9 伦理原则
    4 统计学方法
    5 研究结果
        5.1 病例完成情况
        5.2 基线比较
        5.2.1 性别构成比较
        5.2.2 年龄比较
        5.2.3 病程比较
        5.2.4 客观症状评分
        5.2.4.1 皮损面积评分
        5.2.4.1 EASI评分内两组间各症状评分对比:红斑积分对比
        5.2.4.2 EASI评分内两组间各症状评分对比:丘疹积分对比
        5.2.4.3 EASI评分内两组间各症状评分对比:鳞屑积分对比
        5.2.4.4 EASI评分内两组间各症状评分对比:苔藓样变积分对比
        5.2.4.5 EASI评分皮损形态评分对比
        5.2.4.6 EASI评分总积分对比
        5.2.5 主观症状评分
        5.3 临床疗效结果比较
        5.3.1 组内比较
        5.3.1.1 治疗组组内比较
        5.3.1.2 对照组组内比较
        5.3.2 组间比较
        5.3.2.1 面积积分比较
        5.3.2.2 EASI评分内各症状评分比较
        5.3.2.3 皮损形态评分与EASI积分比较
        5.3.2.4 两组病例治疗后瘙痒指数对比
        5.3.3 两组病例治疗后临床有效率对比
        5.3.4 两组病例复发情况
        5.3.5 两组病例复发率对比
        5.4 不良反应及安全性评价
    6 典型病例
    7 讨论
        7.1 疾病选择依据
        7.1.1 手部湿疹的流行病学特征
        7.1.2 手部湿疹的病因及西医治疗现状
        7.1.3 手部湿疹的中医治疗现状
        7.2 浸手方浸泡治疗手部角质增生性湿疹的立题依据
        7.2.1 祖国医学对手部湿疹的认识
        7.2.1.1 对病名的认识
        7.2.1.2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7.2.1.3 对治则治法的认识
        7.2.2 中药浸泡疗法治疗手部湿疹的理论依据
        7.3 方药分析
        7.4 浸手方中各药物中医功效以及现代药理学研究
        7.5 对照组药物选择依据
        7.6 其他制剂选择依据
        7.7 复发情况分析
结论
问题与展望
    1 本研究所存在的问题
    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一
第二部分 文献研究 湿疹的中医外治疗法综述
    参考文献二
附录一:临床观察表
附录二: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9)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联合地奈德乳膏治疗婴儿湿疹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临床资料
        2.1.2 诊断标准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治疗方法
        2.2.2 观察指标
        2.2.3 疗效判定标准
        2.2.4 复发判定标准
        2.2.5 不良反应的处理
    2.3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治疗前、后三组患儿EASI评分情况分别比较
    3.2 治疗1周后、2周后三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的分别比较
    3.3 4周后随访,三组复发情况的比较
    3.4 不良反应
4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10)温阳除湿汤治疗寒湿蕴脾型慢性湿疹的临床观察及对IFN-γ、IL-4水平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中医对湿疹的认识
        1.1 病名的认识
        1.2 病因病机的认识
        1.2.1 外因
        1.2.2 内因
        1.3 中医的治疗方法
        1.3.1 中医内治法
        1.3.2 中医外治法
        1.3.3 针灸治疗
    2 现代医学对湿疹的认识
        2.1 流行病学
        2.2 湿疹的病因
        2.2.1 精神心理因素
        2.2.2 免疫机制因素
        2.2.3 遗传因素
        2.2.4 其他因素
    3 中医药治疗湿疹的作用机制研究
    4 湿疹复发难治性探讨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诊断标准
        1.3 病例选择
        1.3.1 病例纳入标准
        1.3.2 健康对照组纳入标准
        1.4 病例排除标准
        1.5 病例脱落标准
        1.6 研究病例剔除标准
        1.7 受试者权益保障
        1.8 研究对象分组
    2 实验方案
        2.1 实验方法
        2.2 治疗方法
        2.2.1 临床治疗方法
        2.2.2 治疗疗程
        2.2.3 注意事项
        2.3 观察指标
        2.3.1 生物学观察指标
        2.3.2 临床观察指标
        2.3.3 安全性判定标准
        2.3.4 疗效评估
        2.3.5 疗程及记录方法
        2.3.6 随访
        2.4 主要试剂及仪器设备
        2.5 实验步骤
        2.5.1 IL-4 检测
        2.5.2 IFN-γ测定方法
        2.6 统计学方法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临床疗效结果分析
        3.1.1治疗前后EASI积分比较
        3.1.2 治疗前后VAS程度评分比较
        3.1.3 治疗前后DQOLS积分比较
        3.1.4 治疗前后EPQOLS积分比较
        3.1.5 治疗前后中医全身证候积分比较
        3.1.6 疗效比较
        3.2 血清指标的比较
        3.2.1 两组患者治疗前IFN-γ、IL-4 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3.2.2 两组患者治疗后IFN-γ、IL-4 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3.3 复发情况比较
    4 安全性评价
第三部分 讨论
    1 中医对“寒湿蕴脾”的认识
    2 温阳除湿汤方药组成及方义分析
    3 各项检测指标的确立
    4 研究本课题意义
    5 问题和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附录
    附录一:知情同意书
    附录一: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评分法(简称EASI)
    附录三: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标调查表(简称DLQI)
综述 中医药治疗湿疹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四、复方益康唑霜治疗婴儿湿疹36例(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医药治疗湿疹的临床研究进展[J]. 黄宝萱,覃骊兰,蓝毓营,何天富.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02)
  • [2]穴位注射盐酸利多卡因治疗急性湿疹的临床研究[D]. 马晓峰.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3]甘草润肤膏外用治疗手足皲裂的临床疗效观察[D]. 林子量.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4]中药配方颗粒外用研究进展[J]. 陈苇,李建华,夏雨,杨正望. 中国处方药, 2020(08)
  • [5]柏参氧化锌糊剂对诱导型亚急性湿疹豚鼠抗炎及调控AQP3、FLG影响皮肤屏障功能的研究[D]. 谭红雁.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6]内服外敷清肝理脾汤治疗湿热浸淫型急性湿疹的临床观察[D]. 黄兰莹.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7]黄紫乳膏治疗慢性局限性湿疹临床观察[D]. 胡曼丽.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11)
  • [8]自拟浸手方治疗手部角质增生性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D]. 秦乐.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9]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联合地奈德乳膏治疗婴儿湿疹的临床观察[D]. 王菲. 中国医科大学, 2019(02)
  • [10]温阳除湿汤治疗寒湿蕴脾型慢性湿疹的临床观察及对IFN-γ、IL-4水平影响[D]. 徐红鹏.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7(03)

标签:;  ;  ;  ;  ;  

复方益康唑乳膏治疗小儿湿疹36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