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利用规模化运营有效解决曲线提速改造建设“瓶颈”

合理利用规模化运营有效解决曲线提速改造建设“瓶颈”

一、合理利用大机作业有效解决曲线提速改造施工的"瓶颈"(论文文献综述)

苏义脑,路保平,刘岩生,周英操,刘修善,刘伟,臧艳彬[1](2020)在《中国陆上深井超深井钻完井技术现状及攻关建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人类社会的主体能源,影响国计民生和国防安全。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提高,深井超深井乃至深地钻探的需求与日俱增。随着井深越来越大,地质条件越来越复杂,钻完井技术难度也越来越高。结合近年来深井超深井钻完井技术进展,对中国陆上深井超深井钻完井的重要意义、总体现状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阐述,从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支撑油气勘探开发等视角,展望了深井超深井钻完井技术发展方向,提出了技术攻关及部署建议,以期对中国深井超深井钻完井技术的发展起到加速推动作用。

于婕[2](2020)在《繁忙铁路干线施工天窗与列车运行图协同优化研究》文中提出针对普速铁路客货混跑的繁忙干线运输能力紧张的问题,铁路相关部门在协调施工维修作业与列车冲突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减少施工天窗对区段通过能力的影响,保证列车的安全运行。由于涉及施工天窗的实际列车运行图编制是分步进行的,带有主观因素,缺少系统的理论和方法支撑,难以有效避免施工天窗对列车运行线的影响。因此本文顺应铁路货物运输的改革方向,从运输能力与运输需求相匹配的角度出发,以优化区段通过能力为目标,协同优化施工天窗和列车运行线,对列车运行图进行统筹优化,其具体工作内容如下:(1)总结国内涉及施工维修作业、区段通过能力以及列车运行图编制的综合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明确列车运行图分步编制的缺点及协同优化施工天窗与列车运行线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对施工天窗的作业内容和不同开设方式进行介绍,为本文选择单“V形”施工天窗提供依据。最后,总结区段通过能力的计算方法和列车运行图编制质量的影响因素,选取本文提高区段通过能力和提高列车运行图编制质量的方法,为模型的建立提供理论支撑。(2)建立施工天窗与列车运行图协同优化模型。结合既有研究,提出施工天窗与列车运行线协同优化的建模思路,包括施工天窗与列车运行线的反馈机理和施工天窗的开设方案两方面,并将重点放在货物列车运行线上,以货物列车总运行里程最大和其受影响总停站时间最小为目标,建立施工天窗与列车运行图协同优化的双目标混合整数规划模型。(3)设计并改进了施工天窗与列车运行图协同优化模型的求解算法。首先,提出模型的求解思路,就选择的NSGA-Ⅱ算法基本原理进行介绍。其次,结合施工天窗与列车运行图协同优化模型的特点,设计改进NSGA-Ⅱ算法,对非支配排序、拥挤度计算与选择策略三方面进行改进,提升算法全局搜索效果。最后,提出求解结果的处理方法以及算法中施工天窗与列车运行线协同优化的处理流程。(4)算例验证。首先,利用小规模算例,采用CPLEX和改进NSGA-Ⅱ算法两种方法求解,对比以验证模型与算法的正确性。其次,基于京沪普速铁路天津-德州区段,设计大规模实例,采用改进NSGA-Ⅱ算法求解,通过与实际的列车运行图的对比得出适合本区段的优化列车运行图。最后基于大规模实例,将改进NSGA-Ⅱ算法的求解结果与经典NSGA-Ⅱ算法求解结果、分步编制方法求解结果和传统遗传算法求解结果进行对比以验证本文模型与算法的有效性和优化效果。

谢晓敏[3](2020)在《发达完善路网条件下基础设施类站段布局优化研究》文中认为由工务、供电、电务三个专业组成的基础设施类站段是铁路基础设施维修与养护的主要单位,是负责行车安全保障的重要部门。与现阶段相比,未来发达完善路网建成后,不但在路网规模、路网质量、列车开行密度等方面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而且为了保障行车安全,对于铁路基础设施维修养护工作提出的要求也会相应的更高。虽然自2003年以来,基础设施类站段的布局已经经历了三次大范围的调整,各路局也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现有生产力布局仍然存在管理模式落后、布局不平衡、管理跨度差异大等问题。显然,已有的布局调整方法和经验对于当前铁路发展和改革尚且难以适应,其对于未来发达完善路网对基础设施检养修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势必也较难满足。因此,本文在总结我国基础设施类站段生产力布局演变规律的基础上,面向未来发达完善路网条件,结合铁路市场化改革的步伐,从基础设施类站段的基本特征和现有布局情况出发,对其管理模式、布局方法、设置标准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具体的研究内容可归纳如下:(1)总结了国内外基础设施类站段布局的现状,通过分析德国、法国、日本等国该类站段的布局情况,在管理模式、设置标准等方面与我国的情况进行对比后,总结了可以借鉴的经验。(2)详细分析了2003年以来基础设施类站段经历的三次生产力布局大调整过程,总结出该类站段生产力布局的调整的特征、动因及影响因素,得出管理模式的创新与改进是该类站段生产力全面协调优化的主要动因之一的结论。在此结论的基础上,对国内现有基础设施类站段的管理模式进行了利弊分析,并结合国外经验与国内现状提出了未来发达完善路网条件下该类站段适用的管理模式及发展趋势。(3)对高速铁路基础设施考虑采用综合维修管理模式,设立综合维修段。为求解综合维修段的设段方案,从车间(工区)等基本生产作业单元入手,建立了可同时得到综合维修工区(车间)布局与大型维修机具配置方案的优化模型,结合模型特点采用改进的遗传算法进行求解,通过管理层级理论得到可行的综合维修段设段管理方案,并进一步利用基于灰色关联的TOPSIS方法比选得出最佳的设段方案。(4)对普速铁路仍采取分专业管理的模式,分专业设段,从段层面入手,建立基于“时间-成本”最优的多目标模型,采用基于Pareto最优解的多目标粒子群算法求解各专业段的合理管辖范围。进而利用数据包络方法中的CCR模型,对现有各专业段管理水平与工作量的匹配度进行评价分析,筛选出需要进行优化调整的站段。最后结合求得的合理管辖范围对需要优化的既有专业段进行调整。(5)在案例分析中,选取某铁路局A为对象,对其管内的高速铁路和普速铁路布局方案分别进行求解,计算结果显示,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求解基础设施类站段布局方案,而且与现有方案相比有明显的改善,不仅验证了方法与模型的正确性,还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证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王楠[4](2019)在《干线铁路提速道岔动态特性分析及评价方法研究》文中提出提速道岔在我国干线铁路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数量庞大,种类繁多。提速道岔自身结构病害主要集中在钢轨疲劳核伤、联结零件失效断裂、道床板结刚度不均、路基渗水失稳等方面。传统人工静态检查主要解决了几何尺寸超限、道岔钢轨表面伤损、联结零件松动失效等问题,但对于道岔在动荷载作用下的工作状态难以检查与评估。借助综合检测列车或动检车动态检测得到的多种动态检测数据来分析道岔的动态特性,可以更客观地评价道岔工作状态。根据分析结果,合理制定道岔维修方案,有针对性地处理道岔病害问题,降低道岔因失修带来的行车安全风险,同时也避免了“过度修”造成的浪费和道岔次生病害。在动态掌握道岔状态及其病害发展趋势,科学指导养护维修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工程意义。车体横向加速度是影响旅客乘车体验的重要因素,利用时域、频域、时频分析方法对综合检测列车或动检车所采集的车体横向加速度进行频谱特性分析,探索提速道岔状态与车体横向加速度之间的关联关系。运用短时傅里叶变换对非平稳信号进行处理,获得车体横向加速度的时频分布。通过对道岔区时频分布深入分析发现车体横向加速度的主频主要对应车体上心滚摆和车体横向侧移表征,并找到了道岔病害与车体横向加速度偏大的对应关系。并结合道岔实际养护状况,对道岔养护施工进行优化。结合车体横向加速度的峰值(PV)和峰峰值指标(PPV)提出道岔加权综合指标(WCI)评判道岔状态的方法。运用此方法,将两组不同类型的12号道岔进行对比,并验证该方法的实用性。本文的分析结果不仅对既有线碎石道床路基段提速道岔具有指导意义和现场应用价值,同时也为道岔更换大修、维修、保养提供数据支持,对整体道床道岔的综合评价具有借鉴作用。

李育家[5](2019)在《既有石长铁路施工计划管理及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铁路局”或“广州局集团”)管内,石长铁路是该铁路局有史以来第一条在单线半自动闭塞、非电气化铁路基础上,进行增建第二线并同步进行自动闭塞和电气化改造的既有线铁路。增建、改造完成后,湖南省政府和广州局集团随即又在该线路上开行了时速160km/h动车组列车,这在全路都属首创。论文以既有石长铁路施工计划管理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既有铁路施工计划的管理过程和内容,并讨论了施工计划管理对施工维修作业安全、效率的影响因素及施工现场协调等问题。论文分别绘制了高速铁路综合维修生产一体化作业流程示意图、人工铺轨施工工艺流程图等,以上图示从作业流程和施工工艺的角度,剖析施工作业过程,使施工方案制订、施工计划安排结合施工作业过程。具体做法为,根据施工工艺测算单项施工所需天窗时分,如某一项施工在实施过程中,在非天窗调整日进行施工作业时,其在一个天窗点内作业所需时分大于施工所在线路(分繁忙干线和干线)图定天窗时分(石长铁路属干线,图定天窗时分为施工天窗180分钟、维修天窗120分钟)。原则上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运输施工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广州局集团公司施工办”,由广州局集团运输部负责日常管理)施工月计划管理工程师会要求施工单位重新优化施工方案和作业流程,完善施工工艺,分劈单个天窗日施工工作量,压缩单次施工要点时分。当然,如果施工单位在分劈优化后,单次施工天窗所需时分确实无法小于图定天窗时分的,由广州局集团公司施工办召集相关部门和单位召开专项施工计划协调会,根据会议研究结果,按规定由广州局集团公司施工办向中国铁路总公司(以下简称“总公司”)调度部拍发请示电报。本文基于施工计划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信息化、大数据化为发展背景,通过分析既有铁路施工计划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完善施工计划管理规章体系、优化既有石长铁路施工计划管理、严格施工延点考核促施工计划兑现、加强石长铁路开行动车组后施工计划管理、提高安排施工计划的服务意识等角度,提出了既有石长铁路施工计划管理优化建议与举措。作者寄希望通过对既有石长铁路施工计划管理及优化研究,在预防石长铁路施工、行车事故,提高施工效率、区间使用率和天窗综合利用率等方面发挥建设性作用。

徐智聃[6](2019)在《致密油水平井“工厂化”钻井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致密油上、下甜点体估计资源量16.3亿吨,展示了该地区具有巨大的勘探开发潜力,但覆压渗透率总体小于0.1mD,原油黏度大,油井无自然产能,前期探井试验表明,采用常规技术,投资大,单井产量低,无法实现致密油有效开发。美国巴肯油田致密油成功开发经验表明,采用长水平段水平井大规模分段压裂技术和“工厂化”作业模式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为此,针对吉木萨尔凹陷致密油特点,借鉴国外经验,以“非常规的理念、非常规的技术”为思路,围绕低成本战略,开展“工厂化”钻井关键技术、井身结构优化技术、个性化PDC钻头设计与优选技术、三维轨迹优化设计与控制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和10 口井的先导试验,形成了“工厂化”钻井的配套技术系列。论文在利用其他地区“工厂化”钻完井平台优化模型的基础上,设计出“工厂化”平台,单个平台节约井场面积58.33%;研究了三维长水平段水平井“工厂化”钻井配套技术,研究了钻机快速移动、批量钻井作业程序、钻井液重复利用、电动钻机工业网电代油等“工厂化”钻井关键技术。钻井效率提高21.34%,回收钻井液重复利用率达到70%。研究了“空间圆弧设计、分段控制方位、优化钻进方式、随钻调整靶点”为核心的三维水平井多靶点轨迹设计与控制技术,最大偏移距265m,最大水平位移2312.4m,水平段最大长度2060m;实现五套层系2900m裸眼井段和2060m水平井段的安全钻进;平均机械钻速较前期探井提高了233.8%,完成了单只国产PDC钻头完成1410m水平段新纪录,钻井工期缩短了74~100d,大幅度降低了开发成本。长水平段水平井“工厂化”钻井技术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通过“工厂化”平台作业,降低了井场和道路征地费用,减少了地表植被破坏。钻井液重复利用1400多m3,节约了钻井液费用,减少了水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降低了环境污染。试验证明,“工厂化”水平井钻井技术为实现致密油开发的有效手段,可以为其他类型非常规油气藏和低渗透油气藏有效开发提供借鉴,具有较高的推广前景。

管林[7](2018)在《DXC-500线路大修列车换枕作业稳定性及作业效率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大修列车是集机械换枕和换轨为一体的大型养路机械设备,目前全路数量最多、运用最广的主要是襄阳金鹰公司与美国Harsco Rail公司联合制造的DXC-500型线路大修列车。由于该设备为国产化的第一代产品,设备的稳定性和作业效率还无法达到预期设想。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我们对影响大修列车稳定性和作业效率的机构进行了改进,对作业模式和施工组织进行了优化。因此,本论文基于以问题为导向的思路,对DXC-500型线路大修列车稳定性和作业效率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和结果如下:(1)结合武汉大型养路机械运用检修段DXC-500型线路大修列车的实际运用情况,对其作业原理和工法,以及施工组织优化进行了介绍。(2)对DXC-500型线路大修列车龙门吊的走行支腿驱动方式、液压系统散热效果和轨枕运输能力,以及轨枕运输车过桥梁安装方式等主要影响稳定性和作业效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给出了相应的改进设想,为进一步优化设计改造奠定基础。(3)结合现场施工需要,重点对DXC-500型线路大修列车龙门吊和过桥梁整体结构的改造进行了优化研究,确保了大修列车作业的稳定性。另外,还分析了单龙门吊作业方式与作业效率之间的联系,并对双龙门吊作业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4)运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不同的工况环境,对改造后的龙门吊框架结构强度进行验证;对过桥梁工作状态下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还针对龙门吊走行驱动液压系统改造方案,建立AMESIM液压仿真模型,对相关设计结果进行模拟分析。通过以上的分析,使改造结果的合理性得到验证。

阮柯丞[8](2018)在《利用成贵高铁进行长轨运输的研究》文中指出在大量组建高铁网络的今天,分段修建、组网运营已成为我国高速铁路建设的优选方案。自2007年以来,国内先后制订了100m、500m等长度钢轨采用普通平车通过既有线装运技术方案,解决了我国高速铁路和客运专线建设大规模运轨需求。同时,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大规模建设,仍会出现没有既有货运线路直通铺轨基地的情况。而本文研究的成贵高铁500m长钢轨装运方案进一步扩大了采用普通平车运输长钢轨的适用范围,为高速铁路和客运专线建设进一步提供了技术保障,同时,利用成贵城际铁路运输500 m长钢轨装运方案的研究和成功运用对于今后采用城际铁路运输长钢轨具有借鉴意义。本文通过成贵客专运营线进行长钢轨平车运输的可行性研究,依照成贵铁路按节点目标铺轨施工及全线工期要求,研究如何避免路料长距离运输从而产生额外的运输费用,进而达到节约建设利息的目的,并能为即将建成的郑万、川藏等其他项目提供可借鉴的客专运输长钢轨装载加固及运输组织方案。研究以成贵客专长钢轨测试运行为例,通过文献考证,数学研究法、图解法,分析成贵客专线路条件,结合普通平板车运输长钢轨装载加固方案,进行牵引计算分析,并对长钢轨的纵向稳定性、车辆倾覆稳定性、轨道结构的适应性进行检算。在此基础上制定工务、供电、电务等专业的设备检查方案及应急预案,提出养护维修建议,制定试运行监测方案及检测内容等。并通过检算,能够证明长钢轨纵向稳定性是否满足装载加固要求、车辆倾覆稳定性是否满足《铁道车辆动力学性能评定和试验鉴定规范》和《铁路轨道设计规范》相关安全要求等。

徐晓夫[9](2018)在《沪昆线铁路可动心道岔改造施工项目风险管控研究》文中指出当今社会是个飞速发展的时代,高效率是这个时代的显着标志。为了缩短铁路既有线的客运货运的送达时间,增强铁路本身的竞争实力,提供高品质的客货运服务,最近20年时间,我国一方面从无到有大力发展高速铁路,另一方面铁路既有线也已经进行了全国范围内的6次大规模提速。这都标志着我国铁路行业技术装备的不断提升。铁路可动心道岔是铁路既有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轨道结构是非常复杂的,其后期的保养维护工作也需要投入很多的人力和物力。为了保障铁路可动心道岔改造施工这一系统工程的顺利进行,需要对项目中的每一个工序仔细检查,认真分析每一个环节,制定出最优的项目实施方案。本论文对国内外的铁路安全风险管理最新状况都进行了陈述,同时也对铁路的安全管理发展进行了概况的简单介绍。本论文是通过对案例——沪昆线铁路可动心道岔改造施工项目中所有实施环节的分析研究,找出影响项目安全的各个风险因素,并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关键因素,制定相对应的防范措施,保障项目安全顺利进行。本文所做主要工作如下:(1)分析国内外铁路既有线发展趋势,针对我国国情,指出铁路可动心道岔改造势在必行,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依据。(2)对沪昆线铁路可动心轨道岔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进而对其分析,找到关键风险因素,提出了对应的把控措施。(3)为了解决以上这些问题,本文分别应用了层次分析法和故障树分析法进行研究。针对沪昆线铁路既有线可动心道岔改造施工作业案例时,使用故障树分析法做出了直观的故障树模型,清晰明白;利用层次分析法,定量地分析施工过程中各个风险点,并进行权重计算比较,最终做出所有风险点的排序,找到关键风险因素并加以分析。为今后在施工过程中重点把控,制定对应的防护措施做依据。通过本文章的研究,运用新方法新理念来建立和完善了沪昆线铁路可动心道岔改造施工作业项目的风险管理体系,以系统的角度分析了沪昆线铁路可动心道岔改造施工作业项目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并且从宏观的视角对把控工程项目质量风险发挥了积极作用。

马建,孙守增,芮海田,王磊,马勇,张伟伟,张维,刘辉,陈红燕,刘佼,董强柱[10](2018)在《中国筑路机械学术研究综述·2018》文中研究表明为了促进中国筑路机械学科的发展,从土石方机械、压实机械、路面机械、桥梁机械、隧道机械及养护机械6个方面,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筑路机械领域的学术研究进展、热点前沿、存在问题、具体对策及发展前景。土石方机械方面综述了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平地机技术等;压实机械方面综述了静压、轮胎、圆周振动、垂直振动、振荡压路机、冲击压路机、智能压实技术及设备等;路面机械方面综述了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沥青混凝土摊铺机、水泥混凝土搅拌设备、水泥混凝土摊铺设备、稳定土拌和设备等;桥梁机械方面综述了架桥机、移动模架造桥机等;隧道机械方面综述了喷锚机械、盾构机等;养护机械方面综述了清扫设备、除冰融雪设备、检测设备、铣刨机、再生设备、封层车、水泥路面修补设备、喷锚机械等。该综述可为筑路机械学科的学术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基础资料。

二、合理利用大机作业有效解决曲线提速改造施工的"瓶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合理利用大机作业有效解决曲线提速改造施工的"瓶颈"(论文提纲范文)

(2)繁忙铁路干线施工天窗与列车运行图协同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列车运行图研究现状
        1.3.2 铁路施工维修作业研究现状
        1.3.3 区段通过能力现状
        1.3.4 研究现状分析与研究思路小结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2 施工天窗与列车运行图协同优化理论分析
    2.1 列车运行图
        2.1.1 列车运行图的编制内容
        2.1.2 列车运行图的编制质量评价
    2.2 施工天窗
        2.2.1 施工天窗概述
        2.2.2 施工天窗的不同开设形式对列车运行图的影响
    2.3 区段通过能力
        2.3.1 区段通过能力概述
        2.3.2 “V形”天窗的开设对区段通过能力的影响分析
    2.4 施工天窗与列车运行图协同优化的必要性
    2.5 本章小结
3 施工天窗与列车运行图协同优化模型构建
    3.1 施工天窗与列车运行图协同优化建模方法
        3.1.1 建模基础
        3.1.2 施工天窗与列车运行图协同优化建模思路
    3.2 施工天窗与列车运行图协同优化模型
        3.2.1 模型假设
        3.2.2 各变量含义
        3.2.3 目标函数
        3.2.4 约束条件
        3.2.5 模型的综合表述
    3.3 本章小结
4 施工天窗与列车运行图协同优化模型算法求解
    4.1 模型求解思路
    4.2 NSGA-Ⅱ算法的基本原理
    4.3 NSGA-Ⅱ算法的改进策略
        4.3.1 基于支配强度的快速非支配排序
        4.3.2 考虑方差的拥挤度计算
        4.3.3 锦标赛选择策略
    4.4 基于模型的改进NSGA-Ⅱ算法设计
        4.4.1 算法的整体框架及内容设计
        4.4.2 算法求解结果的处理
        4.4.3 算法与协同优化
    4.5 本章小结
5 算例分析
    5.1 小规模算例验证
        5.1.1 算例介绍
        5.1.2 CPLEX求解结果分析
        5.1.3 改进NSGA-Ⅱ算法求解结果分析
        5.1.4 两种求解方法求解结果对比分析
    5.2 大规模实例分析
        5.2.1 案例介绍
        5.2.2 改进NSGA-Ⅱ算法求解结果分析
        5.2.3 与NSGA-Ⅱ算法求解结果对比分析
        5.2.4 协同优化编制与分步编制对比分析
        5.2.5 与传统遗传算法求解结果对比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6.2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发达完善路网条件下基础设施类站段布局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与解决的问题
        1.3.2 研究技术路线图
2 基础设施类站段布局演变历程与动因分析
    2.1 铁路基础设施类站段布局演变历程
        2.1.1 2003-2006布局调整
        2.1.2 2007-2011布局调整
        2.1.3 2012-至今布局调整
    2.2 基础设施类站段布局调整的动因及影响因素
        2.2.1 布局调整特征
        2.2.2 布局影响因素
    2.3 本章小结
3 发达完善路网条件下基础设施类站段管理模式分析
    3.1 发达完善路网概况
    3.2 现有管理模式分析
        3.2.1 分专业管理模式
        3.2.2 综合维修管理模式
    3.3 基础设施类站段管理模式对比
        3.3.1 分专业管理与综合维修管理模式的SWOT分析
        3.3.2 分专业管理与综合维修管理模式的利弊对比分析
    3.4 未来基础设施类站段管理模式发展趋势与阶段
        3.4.1 发展趋势
        3.4.2 发展阶段
    3.5 本章小结
4 发达完善路网条件下高速铁路综合维修段管理方案制定方法
    4.1 三级管理结构有效性
    4.2 工区(车间)设置与大型维修机械配置模型
        4.2.1 模型构建
        4.2.2 算法设计
    4.3 综合维修段可行方案制定方法
    4.4 综合维修段可行方案比选方法
        4.4.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4.4.2 管理方案的比选
    4.5 本章小结
5 发达完善路网条件下普速铁路各专业段调整方法
    5.1 普速铁路各专业段合理管辖范围的确定方法
        5.1.1 各专业段合理管辖范围求解模型
        5.1.2 算法设计
    5.2 各专业段管理水平与工作量适配度评价分析
        5.2.1 指标体系的建立
        5.2.2 基于综合赋权CCR模型的适配度分析
    5.3 设段方案调整方法
    5.4 本章小结
6 案例分析
    6.1 案例选取
        6.1.1 线路情况
        6.1.2 设段情况
    6.2 管理方案制定
        6.2.1 高速铁路综合维修段设段方案
        6.2.2 普速铁路各专业段设段方案
        6.2.3 各类站段设置标准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工作
    7.2 论文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4)干线铁路提速道岔动态特性分析及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我国干线铁路提速道岔使用现状
        1.2.2 道岔-车辆系统动力学
        1.2.3 时域、频域及时频分析概述
    1.3 主要研究内容
2 提速道岔的病害类型及诱因
    2.1 提速道岔结构病害类型与防治措施
        2.1.1 原始病害及防治措施
        2.1.2 劳损病害及防治措施
        2.1.3 次生病害及防治措施
    2.2 提速道岔道床病害及防治措施
    2.3 道岔路基结构病害及防治措施
        2.3.1 路基表面隔水层及排水坡损坏
        2.3.2 路基工后不均匀沉降
    2.4 人工添乘感知道岔晃车病害
    2.5 本章小结
3 道岔动态特性分析理论基础
    3.1 道岔-车辆耦合动力学分析理论
    3.2 非平稳信号描述方法
        3.2.1 时域分析
        3.2.2 频域分析
        3.2.3 时频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道岔动态特性分析
    4.1 列车逆向曲股通过道岔的动态特性分析
        4.1.1 目标道岔工况及原始信号预处理
        4.1.2 动态参数特性时域分析
        4.1.3 基于车体横向加速度响应的频域分析
        4.1.4 基于车体横向加速度响应的时频分析
    4.2 列车逆直股通过不同类型道岔动态特征分析
        4.2.1 目标道岔的选取原则
        4.2.2 固定辙叉道岔通过性能分析
        4.2.3 可动心型道岔通过性能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5 道岔通过状态评价方法
    5.0 车辆运行的稳定性评价方法
    5.1 车辆通过道岔产生振动的因素
    5.2 基于车体横向加速度的道岔平稳性状态评价方法
    5.3 列车通过不同型号道岔平稳性评判结果比较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5)既有石长铁路施工计划管理及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在本领域的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第2章 铁路营业线施工计划管理概述
    2.1 铁路营业线施工计划管理的作用
    2.2 国外典型施工计划管理模式简介
    2.3 我国既有铁路施工计划管理简介
    2.4 国铁的营业线施工计划管理机制
        2.4.1 我国铁路营业线施工计划管理岗位设置
        2.4.2 我国铁路营业线施工计划管理机构职责
        2.4.3 既有石长铁路施工计划管理的工作流程
        2.4.4 我国铁路营业线施工计划管理工作制度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既有铁路施工计划管理
    3.1 既有铁路施工计划管理概述
        3.1.1 既有铁路施工计划管理定义
        3.1.2 既有铁路施工计划管理分类
        3.1.3 既有铁路施工计划管理规律
    3.2 既有铁路施工计划管理工作特点
        3.2.1 目标侧重不同
        3.2.2 资源占用不同
        3.2.3 管理力度不同
        3.2.4 结合部难管理
    3.3 既有铁路施工计划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3.1 既有铁路施工计划管理导致事故典型案例
        3.3.2 既有铁路施工计划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既有石长铁路施工计划管理
    4.1 既有石长铁路施工计划管理模式
    4.2 既有石长铁路施工计划管理影响
        4.2.1 人的因素对既有石长铁路施工计划影响
        4.2.2 设备因素对既有石长铁路施工计划影响
        4.2.3 环境因素对既有石长铁路施工计划影响
        4.2.4 管理因素对既有石长铁路施工计划影响
    4.3 既有石长铁路增建第二线施工计划管理
        4.3.1 既有石长铁路增建第二线施工计划管理不足
        4.3.2 既有石长铁路增建第二线施工阶段划分
    4.4 既有石长铁路增建第二线剩余工程施工计划管理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既有石长铁路施工计划管理优化研究
    5.1 优化规章制度
        5.1.1 确保规章制度的完整性
        5.1.2 确保规章制度的时效性
        5.1.3 确保规章制度的准确性
        5.1.4 确保规章制度的直观性
        5.1.5 配套完善修程修制改革
        5.1.6 制定防止漏交命令措施
    5.2 优化运输组织
        5.2.1 实行施工分号列图
        5.2.2 加强施工现场协调
        5.2.3 完善施工信息平台
        5.2.4 完善车站可视系统
        5.2.5 优化调车天窗设置
    5.3 优化知识培训
        5.3.1 培训优化车务专业管理知识
        5.3.2 培训优化施工计划管理知识
        5.3.3 培训优化天窗综合利用知识
        5.3.4 培训优化施工实施工艺知识
        5.3.5 培训优化施工正点组织知识
        5.3.6 培训优化动车天窗计划知识
        5.3.7 培训优化计划文字表述知识
    5.4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6)致密油水平井“工厂化”钻井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的背景
        1.2.1 地理位置
        1.2.2 地质特征
        1.2.3 水平井钻井技术难点
    1.3 “工厂化”钻井的国内外现状
        1.3.1 “工厂化”钻井的国内外现状
        1.3.2 我国致密油“工厂化”钻井存在的问题
    1.4 本文研究思路
    1.5 完成的主要工作
第2章 “工厂化”钻井模式与配套技术研究
    2.1 “工厂化”平台部署与井场优化设计
        2.1.1 平台部署与井口模型
        2.1.2 模型求解
        2.1.3 平台部署结果
        2.1.4 井场设计结果
    2.2 “工厂化”批量钻井作业程序设计
    2.3 “工厂化”钻井钻机设备配套
        2.3.1 滑轨式平移钻机研究
        2.3.2 钻机的配套改造
    2.4 “工厂化”钻井液重复利用技术研究
        2.4.1 钻井液集中处理设备配套
        2.4.2 钻井液重复利用技术方案
        2.4.3 重复利用率计算方法
第3章 “工厂化”钻井地质力学与井身结构研究
    3.1 地层压力系统研究
        3.1.1 孔隙压力获取方法
        3.1.2 坍塌压力模型
        3.1.3 破裂压力模型
        3.1.4 地层三压力剖面分析
    3.2 井身结构优化因素分析及技术对策
        3.2.1 井壁稳定性影响
        3.2.2 井身结构优化技术对策
第4章 地层岩石力学特性分析及钻头优选
    4.1 地层岩石力学特性评价
        4.1.1 内聚力
        4.1.2 内摩擦角系数
        4.1.3 抗拉强度
        4.1.4 抗压强度
        4.1.5 可钻性级值
    4.2 钻头优选模型的建立
        4.2.1 基于岩石可钻性的钻头选型方法
        4.2.2 基于岩石抗压强度的钻头选型方法
    4.3 吉木萨尔致密油水平井钻头优选
    4.4 个性化PDC钻头试验
第5章 三维水平井多靶点轨迹设计与控制技术
    5.1 三维水平井轨迹优化设计
        5.1.1 三维水平井轨迹设计模型
        5.1.2 大平台三维井眼轨迹设计
    5.2 水平井轨迹控制技术研究
        5.2.1 下部钻具力学分析及造斜率预测
        5.2.2 螺杆钻具力学分析现场应用
        5.2.3 导向工具对比试验
    5.3 丛式井组轨迹防碰绕障技术研究
        5.3.1 最近距离扫描法
        5.3.2 井眼交碰概率及分离系数评价方法
        5.3.3 应用效果
    5.4 致密油甜点随钻评价及轨迹导向技术研究
        5.4.1 致密油水平井随钻地质导向难点
        5.4.2 致密油随钻地质导向技术
第6章 吉木萨尔致密油“工厂化”钻井应用效果
    6.1 先导试验区水平井钻井应用效果
        6.1.1 “工厂化”钻井应用效果
        6.1.2 井身结构优化应用效果
        6.1.3 高效PDC钻头应用效果
        6.1.4 三维水平井钻井技术应用效果
    6.2 与国内外技术先进性对比
第7章 结论及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7)DXC-500线路大修列车换枕作业稳定性及作业效率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机械换枕设备研究现状
        1.2.1 国外机械换枕设备现状
        1.2.2 国内大修列车使用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DXC-500 型大修列车组成及换枕作业概况
    2.1 DXC-500 型大修列车组成
        2.1.1 辅助作业车
        2.1.2 作业车
        2.1.3 动力车
        2.1.4 材料车
        2.1.5 龙门吊
        2.1.6 轨枕车
    2.2 换枕作业原理及流程
        2.2.1 换枕作业原理
        2.2.2 换枕作业流程
    2.3 大修列车换枕作业人员号位设置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DXC-500 型大修列车换枕作业组织优化研究
    3.1 施工组织关键节点组织优化
        3.1.1 切入作业组织优化
        3.1.2 换枕作业组织优化
        3.1.3 切出作业组织优化
    3.2 施工节点及优化结果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DXC-500 型大修列车的稳定性和换枕作业效率分析
    4.1 龙门吊走行驱动方式对稳定性的影响
        4.1.1 作业原理
        4.1.2 影响分析
    4.2 龙门吊液压系统对稳定性的影响
        4.2.1 作业原理
        4.2.2 影响分析
    4.3 过桥梁对稳定性的影响
        4.3.1 作业原理
        4.3.2 影响分析
    4.4 龙门吊轨枕运输能力对作业效率的影响
        4.4.1 运输能力
        4.4.2 单龙门吊作业效率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DXC-500 型大修列车结构及作业模式优化研究
    5.1 龙门吊走行驱动支腿改造
        5.1.1 改造方案
        5.1.2 龙门吊液压系统设计
        5.1.3 龙门吊门架结构强度分析
    5.2 龙门吊液压系统改造
    5.3 过桥梁的改造
        5.3.1 过桥梁结构分析
        5.3.2 过桥梁改造方案
    5.4 龙门吊作业模式优化
        5.4.1 提高龙门吊对位精准度
        5.4.2 轨枕运输车编组优化
        5.4.3 双龙门吊作业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8)利用成贵高铁进行长轨运输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长轨运输方式
        1.2.1 外国的长轨运输方式
        1.2.2 我国现阶段长轨运输方式
    1.3 论文研究方案
        1.3.1 论文研究目的
        1.3.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3 论文研究的方法
        1.3.4 论文研究内容
        1.3.5 论文技术路线
第2章 长轨运输成本分析及方案制定
    2.1 运输成本
        2.1.1 材料及燃料成本
        2.1.2 工资及附加费
        2.1.3 折旧费
    2.2 铁路建设成本
        2.2.1 工程建设费用
        2.2.2 征地及动迁费用
        2.2.3 其它费用
    2.3 长轨基地设置及运行径路的选择
        2.3.1 长轨焊轨基地设置
        2.3.2 长钢轨运输径路的选择
    2.4 成贵客专铺轨基地设置预案分析
        2.4.1 利用既有成昆铁路接轨引便线方案
        2.4.2 分别利用既有内昆、宜珙铁路接轨引便线方案
        2.4.3 利用既有隆黄铁路纳叙段接轨引便线方案
        2.4.4 全线只设置毕节铺轨基地方案
    2.5 长钢轨运输方案的选择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长钢轨运输中装载加固及动力分析
    3.1 长钢轨运输装载加固
    3.2 普速长轨装载加固特点
        3.2.1 基地长轨装车
        3.2.2 对长轨列车装载加固的措施
        3.2.3 影响钢轨运输的支反作用力计算
    3.3 本次长轨装载及加固的特点
        3.3.1 石板滩焊轨基地装车及装载加固
        3.3.2 成贵客专长钢轨运输编组及运行要求
        3.3.3 成贵客专长轨运输主要机车型号分析
        3.3.4 相关规定及原则
    3.4 运输倾覆稳定性分析
        3.4.1 倾覆系数计算
        3.4.2 车体稳定性系数计算
    3.5 成贵客专牵引质量计算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长轨列车监测运行
    4.1 试运行线路及监测趟数
    4.2 试运行车辆、机车和编组
        4.2.1 试运行车辆和机车
        4.2.2 车辆编组
        4.2.3 试运行速度
    4.3 试运行监测内容
    4.4 轨道结构动力性能监测
        4.4.1 监测内容
        4.4.2 测试方法
        4.4.3 测试方案
        4.4.4 评判标准
    4.5 车辆动力学性能测试
        4.5.1 监测内容
        4.5.2 测试指标
        4.5.3 测点布置
    4.6 成贵客专铁路车辆倾覆稳定性试验验证
        4.6.1 长轨车1数据分析
        4.6.2 长轨车2数据分析
        4.6.3 长轨车19数据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成贵客专长轨运输实例分析
    5.1 成贵客专调度台管辖特点
    5.2 成贵客专长钢轨运输调度组织方案
        5.2.1 长轨列车运输组织要点
        5.2.2 长轨列车试运行及正式运行开行车次及时刻
    5.3 成贵铁路长轨运输对各主要运输部门的要求
        5.3.1 调度部门
        5.3.2 机务部门
        5.3.3 车务部门
        5.3.4 工务部门
    5.4 本次长轨运输设备检查、维护方案
        5.4.1 工务设备检查监测方案
        5.4.2 定期巡查轨道结构、钢轨表观质量及扣件系统
        5.4.3 监测钢轨刚度衰减率,以及钢轨五项指标
        5.4.4 定期检查重点桥隧情况
        5.4.5 动静态几何尺寸检测
        5.4.6 全线精测
    5.5 高速铁路长轨运输应急预案
        5.5.1 主要设备备用地点
        5.5.2 钢轨折断或重伤应急处置流程
        5.5.3 发现道岔尖轨、基本轨、可动心轨、翼轨折断时处理流程
    5.6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9)沪昆线铁路可动心道岔改造施工项目风险管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目的和内容
        1.4.1 研究的目的
        1.4.2 研究主要内容
2 风险分析理论及方法
    2.1 风险定义
    2.2 风险分析
    2.3 风险分析方法
    2.4 定性风险分析科学方法
        2.4.1 分析方法基本内容
        2.4.2 分析方法特点
        2.4.3 故障树构成
    2.5 定量风险分析科学方法
        2.5.1 分析方法基本内容
        2.5.2 分析方法特点
        2.5.3 分析方法原理
        2.5.4 分析方法计算
        2.5.5 判断矩阵一致性及其检验
        2.5.6 分析方法基本步骤
3 沪昆线铁路可动心道岔改造施工项目
    3.1 项目介绍
    3.2 项目施工方法和施工流程
        3.2.1 项目技术标准及作业要求
        3.2.2 项目施工方法
        3.2.3 项目施工流程
    3.3 根据项目施工流程找出风险因素
4 沪昆线铁路可动心道岔改造施工项目风险因素识别
    4.1 人员因素识别
        4.1.1 人员因素事故案例
        4.1.2 人员因素分类
    4.2 环境因素识别
        4.2.1 环境因素事故案例
        4.2.2 环境因素分类
    4.3 材料、工机具因素识别
        4.3.1 材料、工机具因素事故案例
        4.3.2 材料、工机具因素分类
    4.4 项目风险因素之间的关系
        4.4.1 构造项目风险故障树
        4.4.2 结合故障树模型辨别项目风险之间的相互关系
5 沪昆线铁路可动心道岔改造施工项目关键风险因素分析
    5.1 项目风险因素权重分析
        5.1.1 构建项目风险分析模型
        5.1.2 应用问卷调查得出项目风险因素比较矩阵
        5.1.3 计算项目风险因素权重
        5.1.4 项目风险因素权重一致性检验
    5.2 根据权重识别出项目关键风险因素并对所有因素进行分析
        5.2.1 识别项目关键风险因素
        5.2.2 项目关键风险因素分析
        5.2.3 项目其他风险因素分析
        5.2.4 项目关键风险因素指标排序及分析
    5.3 按照关键风险因素指标排序依次制定风险防范措施
    5.4 项目应急预案
    5.5 项目关键风险因素的共性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沪昆线铁路可动心道岔改造施工项目风险因素调查问卷
致谢

(10)中国筑路机械学术研究综述·2018(论文提纲范文)

索引
0引言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提供初稿)
1 土石方机械
    1.1 推土机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肖茹硕士生, 吉林大学赵克利教授提供初稿;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统稿)
        1.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 1 国外研究现状
        1.1.1. 2 中国研究现状
        1.1.2 研究的热点问题
        1.1.3 存在的问题
        1.1.4 研究发展趋势
    1.2 挖掘机 (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团队、华侨大学林添良副教授提供初稿;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统稿)
        1.2.1 挖掘机节能技术 (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刘昌盛博士、郝鹏博士, 华侨大学林添良副教授, 中南大学胡鹏博士生、林贵堃硕士生提供初稿)
        1.2.1. 1 传统挖掘机动力总成节能技术
        1.2.1. 2 新能源技术
        1.2.1. 3 混合动力技术
        1.2.2 挖掘机智能化与信息化 (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 中南大学胡鹏、周烜亦博士生、李志勇、范诗萌硕士生提供初稿)
        1.2.2. 1 挖掘机辅助作业技术
        1.2.2. 2 挖掘机故障诊断技术
        1.2.2. 3 挖掘机智能施工技术
        1.2.2. 4 挖掘机远程监控技术
        1.2.2. 5 问题与展望
        1.2.3 挖掘机轻量化与可靠性 (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王德军副总工艺师, 中南大学刘强博士生、万宇阳硕士生提供初稿)
        1.2.3. 1 挖掘机轻量化研究
        1.2.3. 2 挖掘机疲劳可靠性研究
        1.2.3. 3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1.2.4 挖掘机振动与噪声 (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 中南大学刘强博士生、万宇阳硕士生提供初稿)
        1.2.4. 1 挖掘机振动噪声分类与产生机理
        1.2.4. 2 挖掘机振动噪声信号识别现状和发展趋势
        1.2.4. 3 挖掘机减振降噪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1.2.4. 4 挖掘机振动噪声存在问题与展望
    1.3 装载机 (吉林大学秦四成教授, 博士生遇超、许堂虹提供初稿)
        1.3.1 装载机冷却系统散热技术研究
        1.3.1.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2 研究发展趋势
        1.3.2 鱼和熊掌兼得的HVT
        1.3.2. 1 技术原理及结构特点
        1.3.2. 2 技术优点
        1.3.2. 3 国外研究现状
        1.3.2. 4 中国研究现状
        1.3.2. 5 发展趋势
        1.3.2. 6 展望
    1.4 平地机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赵睿英高级工程师提供初稿)
        1.4.1 平地机销售情况与核心技术构架
        1.4.2 国外平地机研究现状
        1.4.2. 1 高效的动力传动技术
        1.4.2. 2 变功率节能技术
        1.4.2. 3 先进的工作装置电液控制技术
        1.4.2. 4 操作方式与操作环境的人性化
        1.4.2. 5 转盘回转驱动装置过载保护技术
        1.4.2. 6 控制系统与作业过程智能化
        1.4.2. 7 其他技术
        1.4.3 中国平地机研究现状
        1.4.4 存在问题
        1.4.5 展望
2压实机械
    2.1 静压压路机 (长安大学沈建军高级工程师提供初稿)
        2.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2 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2.2 轮胎压路机 (黑龙江工程学院王强副教授提供初稿)
        2.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2 热点研究方向
        2.2.3 存在的问题
        2.2.4 研究发展趋势
    2.3 圆周振动技术 (长安大学沈建军高级工程师提供初稿)
        2.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3.1. 1 双钢轮技术研究进展
        2.3.1. 2 单钢轮技术研究进展
        2.3.2 热点问题
        2.3.3 存在问题
        2.3.4 发展趋势
    2.4 垂直振动压路机 (合肥永安绿地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宋皓总工程师提供初稿)
        2.4.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4.2 存在的问题
        2.4.3 热点研究方向
        2.4.4 研究发展趋势
    2.5 振动压路机 (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杂志社万汉驰高级工程师提供初稿)
        2.5.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5.1. 1 国外振动压路机研究历史与现状
        2.5.1. 2 中国振动压路机研究历史与现状
        2.5.1. 3 特种振动压实技术与产品的发展
        2.5.2 热点研究方向
        2.5.2. 1 控制技术
        2.5.2. 2 人机工程与环保技术
        2.5.2. 3 特殊工作装置
        2.5.2. 4 振动力调节技术
        2.5.2. 4. 1 与振动频率相关的调节技术
        2.5.2. 4. 2 与振幅相关的调节技术
        2.5.2. 4. 3 与振动力方向相关的调节技术
        2.5.2. 5 激振机构优化设计
        2.5.2. 5. 1 无冲击激振器
        2.5.2. 5. 2 大偏心矩活动偏心块设计
        2.5.2. 5. 3 偏心块形状优化
        2.5.3 存在问题
        2.5.3. 1 关于名义振幅的概念
        2.5.3. 2 关于振动参数的设计与标注问题
        2.5.3. 3 振幅均匀性技术
        2.5.3. 4 起、停振特性优化技术
        2.5.4 研究发展方向
    2.6 冲击压路机 (长安大学沈建军高级工程师提供初稿)
        2.6.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6.2 研究热点
        2.6.3 主要问题
        2.6.4 发展趋势
    2.7 智能压实技术及设备 (西南交通大学徐光辉教授, 长安大学刘洪海教授、贾洁博士生, 国机重工 (洛阳) 建筑机械有限公司韩长太副总经理提供初稿;西南交通大学徐光辉教授统稿)
        2.7.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7.2 热点研究方向
        2.7.3 存在的问题
        2.7.4 研究发展趋势
3路面机械
    3.1 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 (长安大学谢立扬高级工程师、张晨光博士生、赵利军副教授提供初稿)
        3.1.1 国内外能耗研究现状
        3.1.1. 1 烘干筒
        3.1.1. 2 搅拌缸
        3.1.1. 3 沥青混合料生产工艺与管理
        3.1.2 国内外环保研究现状
        3.1.2. 1 环保的宏观管理
        3.1.2. 2 沥青烟
        3.1.2. 3 排放因子
        3.1.3 存在的问题
        3.1.4 未来研究趋势
    3.2 沥青混凝土摊铺机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周小浩硕士生提供初稿)
        3.2.1 沥青混凝土摊铺机近几年销售情况
        3.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2.2. 1 国外沥青混凝土摊铺机发展现状
        3.2.2. 2 中国沥青混凝土摊铺机的发展现状
        3.2.2. 3 国内外行驶驱动控制技术
        3.2.2. 4 国内外智能化技术
        3.2.2. 5 国内外自动找平技术
        3.2.2. 6 振捣系统的研究
        3.2.2. 7 国内外熨平板的研究
        3.2.2. 8 国内外其他技术的研究
        3.2.3 存在的问题
        3.2.4 研究的热点方向
        3.2.5 发展趋势与展望
    3.3 水泥混凝土搅拌设备 (长安大学赵利军副教授、冯忠绪教授、赵凯音博士生提供初稿;长安大学赵利军副教授统稿)
        3.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3.3.1. 1 搅拌机
        3.3.1. 2 振动搅拌技术
        3.3.1. 3 搅拌工艺
        3.3.1. 4 搅拌过程监控技术
        3.3.2 存在问题
        3.3.3 总结与展望
    3.4 水泥混凝土摊铺设备 (长安大学胡永彪教授提供初稿)
        3.4.1 国内外研究现状
        3.4.1. 1 作业机理
        3.4.1. 2 设计计算
        3.4.1. 3 控制系统
        3.4.1. 4 施工技术
        3.4.2 热点研究方向
        3.4.3 存在的问题
        3.4.4 研究发展趋势[466]
    3.5 稳定土厂拌设备 (长安大学赵利军副教授、李雅洁研究生提供初稿)
        3.5.1 国内外研究现状
        3.5.1. 1 连续式搅拌机与搅拌工艺
        3.5.1. 2 振动搅拌技术
        3.5.2 存在问题
        3.5.3 总结与展望
4桥梁机械
    4.1 架桥机 (石家庄铁道大学邢海军教授提供初稿)
        4.1.1 公路架桥机的分类及结构组成
        4.1.2 架桥机主要生产厂家及其典型产品
        4.1.2. 1 郑州大方桥梁机械有限公司
        4.1.2. 2 邯郸中铁桥梁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4.1.2. 3 郑州市华中建机有限公司
        4.1.2. 4 徐州徐工铁路装备有限公司
        4.1.3 大吨位公路架桥机
        4.1.3. 1 LGB1600型导梁式架桥机
        4.1.3. 2 TLJ1700步履式架桥机
        4.1.3. 3 架桥机的规范与标准
        4.1.4 发展趋势
        4.1.4. 1 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
        4.1.4. 2 智能安全监测系统的应用
        4.1.4. 3 故障诊断技术的应用
    4.2 移动模架造桥机 (长安大学吕彭民教授、陈一馨讲师, 山东恒堃机械有限公司秘嘉川工程师、王龙奉工程师提供初稿;长安大学吕彭民教授统稿)
        4.2.1 移动模架造桥机简介
        4.2.1. 1 移动模架造桥机的分类及特点
        4.2.1. 2 移动模架主要构造及其功能
        4.2.1. 3 移动模架系统的施工原理与工艺流程
        4.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4.2.2. 1 国外研究状况
        4.2.2. 2 国内研究状况
        4.2.3 中国移动模架造桥机系列创新及存在的问题
        4.2.3. 1 中国移动模架造桥机系列创新
        4.2.3. 2 中国移动模架存在的问题
        4.2.4 研究发展的趋势
5隧道机械
    5.1 喷锚机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谷立臣教授、孙昱博士生提供初稿)
        5.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5.1.1. 1 混凝土喷射机
        5.1.1. 2 锚杆钻机
        5.1.2 存在的问题
        5.1.3 热点及研究发展方向
    5.2 盾构机 (中南大学易念恩实验师, 长安大学叶飞教授, 中南大学王树英副教授、夏毅敏教授提供初稿)
        5.2.1 盾构机类型
        5.2.1. 1 国内外发展现状
        5.2.1. 2 存在的问题与研究热点
        5.2.1. 3 研究发展趋势
        5.2.2 盾构刀盘
        5.2.2.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5.2.2. 2 热点研究方向
        5.2.2. 3 存在的问题
        5.2.2. 4 研究发展趋势
        5.2.3 盾构刀具
        5.2.3.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5.2.3. 2 热点研究方向
        5.2.3. 3 存在的问题
        5.2.3. 4 研究发展趋势
        5.2.4 盾构出渣系统
        5.2.4. 1 螺旋输送机
        5.2.4. 2 泥浆输送管路
        5.2.5 盾构渣土改良系统
        5.2.5. 1 国内外发展现状
        5.2.5. 2 存在问题与研究热点
        5.2.5. 3 研究发展趋势
        5.2.6 壁后注浆系统
        5.2.6. 1 国内外发展现状
        5.2.6. 2 研究热点方向
        5.2.6. 3 存在的问题
        5.2.6. 4 研究发展趋势
        5.2.7 盾构检测系统
        5.2.7.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5.2.7. 2 热点研究方向
        5.2.7. 3 存在的问题
        5.2.7. 4 研究发展趋势
        5.2.8 盾构推进系统
        5.2.8.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5.2.8. 2 热点研究方向
        5.2.8. 3 存在的问题
        5.2.8. 4 研究发展趋势
        5.2.9 盾构驱动系统
        5.2.9.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5.2.9. 2 热点研究方向
        5.2.9. 3 存在的问题
        5.2.9. 4 研究发展趋势
6养护机械
    6.1 清扫设备 (长安大学宋永刚教授提供初稿)
        6.1.1 国外研究现状
        6.1.2 热点研究方向
        6.1.2. 1 单发动机清扫车
        6.1.2. 2 纯电动清扫车
        6.1.2. 3 改善人机界面向智能化过渡
        6.1.3 存在的问题
        6.1.3. 1 整车能源效率偏低
        6.1.3. 2 作业效率低
        6.1.3. 3 除尘效率低
        6.1.3. 4 静音水平低
        6.1.4 研究发展趋势
        6.1.4. 1 节能环保
        6.1.4. 2 提高作业性能及效率
        6.1.4. 3 提高自动化程度及路况适应性
    6.2 除冰融雪设备 (长安大学高子渝副教授、吉林大学赵克利教授提供初稿;长安大学高子渝副教授统稿)
        6.2.1 国内外除冰融雪设备研究现状
        6.2.1. 1 融雪剂撒布机
        6.2.1. 2 热力法除冰融雪机械
        6.2.1. 3 机械法除冰融雪机械
        6.2.1. 4 国外除冰融雪设备技术现状
        6.2.1. 5 中国除冰融雪设备技术现状
        6.2.2 中国除冰融雪机械存在的问题
        6.2.3 除冰融雪机械发展趋势
    6.3 检测设备 (长安大学叶敏教授、张军讲师提供初稿)
        6.3.1 路面表面性能检测设备
        6.3.1. 1 国外路面损坏检测系统
        6.3.1. 2 中国路面损坏检测系统
        6.3.2 路面内部品质的检测设备
        6.3.2. 1 新建路面质量评价设备
        6.3.2. 2 砼路面隐性病害检测设备
        6.3.2. 3 沥青路面隐性缺陷的检测设备
        6.3.3 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
    6.4 铣刨机 (长安大学胡永彪教授提供初稿)
        6.4.1 国内外研究现状
        6.4.1. 1 铣削转子动力学研究
        6.4.1. 2 铣削转子刀具排列优化及刀具可靠性研究
        6.4.1. 3 铣刨机整机参数匹配研究
        6.4.1. 4 铣刨机转子驱动系统研究
        6.4.1. 5 铣刨机行走驱动系统研究
        6.4.1. 6 铣刨机控制系统研究
        6.4.1. 7 铣刨机路面工程应用研究
        6.4.2 热点研究方向
        6.4.3 存在的问题
        6.4.4 研究发展趋势
        6.4.4. 1 整机技术
        6.4.4. 2 动力技术
        6.4.4. 3 传动技术
        6.4.4. 4 控制与信息技术
        6.4.4. 5 智能化技术
        6.4.4. 6 环保技术
        6.4.4. 7 人机工程技术
    6.5 再生设备 (长安大学顾海荣、马登成副教授提供初稿;顾海荣副教授统稿)
        6.5.1 厂拌热再生设备
        6.5.1.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6.5.1. 2 热点研究方向
        6.5.1. 3 存在的问题
        6.5.1. 4 研究发展趋势
        6.5.2 就地热再生设备
        6.5.2.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6.5.2. 2 热点研究方向
        6.5.2. 3 存在的问题
        6.5.2. 4 研究发展趋势
        6.5.3 冷再生设备
        6.5.3.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6.5.3. 2 热点研究方向
    6.6 封层车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杨光兴硕士生提供初稿)
        6.6.1 前言
        6.6.2 同步碎石封层技术与设备
        6.6.2. 1 同步碎石封层技术简介
        6.6.2. 2 国外研究现状
        6.6.2. 3 中国研究现状
        6.6.2. 4 研究方向
        6.6.2. 5 存在的问题
        6.6.3 稀浆封层技术与设备
        6.6.3. 1 稀浆封层技术简介
        6.6.3. 2 国外研究现状
        6.6.3. 3 中国发展现状
        6.6.3. 4 热点研究方向
        6.6.3. 5 存在的问题
        6.6.4 雾封层技术与设备
        6.6.4. 1 雾封层技术简介
        6.6.4. 2 国外发展现状
        6.6.4. 3 中国发展现状
        6.6.4. 4 热点研究方向
        6.6.4. 5 存在的问题
        6.6.5 研究发展趋势
    6.7 水泥路面修补设备 (长安大学叶敏教授、窦建明博士生提供初稿)
        6.7.1 技术简介
        6.7.1. 1 施工技术
        6.7.1. 2 施工机械
        6.7.1. 3 共振破碎机工作原理
        6.7.2 共振破碎机研究现状
        6.7.2. 1 国外研究发展现状
        6.7.2. 2 中国研究发展现状
        6.7.3 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6.7.3. 1 研究热点
        6.7.3. 2 发展趋势
7 结语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提供初稿)

四、合理利用大机作业有效解决曲线提速改造施工的"瓶颈"(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陆上深井超深井钻完井技术现状及攻关建议[J]. 苏义脑,路保平,刘岩生,周英操,刘修善,刘伟,臧艳彬. 石油钻采工艺, 2020(05)
  • [2]繁忙铁路干线施工天窗与列车运行图协同优化研究[D]. 于婕. 北京交通大学, 2020
  • [3]发达完善路网条件下基础设施类站段布局优化研究[D]. 谢晓敏.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4]干线铁路提速道岔动态特性分析及评价方法研究[D]. 王楠.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19(08)
  • [5]既有石长铁路施工计划管理及优化研究[D]. 李育家.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3)
  • [6]致密油水平井“工厂化”钻井关键技术研究[D]. 徐智聃. 西南石油大学, 2019(06)
  • [7]DXC-500线路大修列车换枕作业稳定性及作业效率优化研究[D]. 管林. 西南交通大学, 2018(03)
  • [8]利用成贵高铁进行长轨运输的研究[D]. 阮柯丞. 西南交通大学, 2018(07)
  • [9]沪昆线铁路可动心道岔改造施工项目风险管控研究[D]. 徐晓夫. 大连理工大学, 2018(07)
  • [10]中国筑路机械学术研究综述·2018[J]. 马建,孙守增,芮海田,王磊,马勇,张伟伟,张维,刘辉,陈红燕,刘佼,董强柱. 中国公路学报, 2018(06)

标签:;  ;  ;  

合理利用规模化运营有效解决曲线提速改造建设“瓶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