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科学家-萨本东

蒙古科学家-萨本东

一、蒙古族科学家——萨本栋(论文文献综述)

余能学[1](2017)在《郑朝宗生平及其文学活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一个学者型的作家,郑朝宗在中国文学史上并未被人提及。清华求学时期,郑朝宗便开始弄笔,常在《清华周刊》副刊和林语堂主编的《人间世》、《宇宙风》等刊物上发表小品文。1938年受萨本栋聘任任教厦大,1943年重回厦大,此后一直留在厦大中文系,时间长达半个世纪。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直到1978年终得平反。郑朝宗中英文俱佳,博学多才,涉略广泛。郑朝宗着述丰赡,在散文创作、学术研究、小说评论、旧体诗及翻译都有不错的成绩。其中成就最高的当属晚年的散文创作和“钱锺书研究”的学术论文。目前,学界对于郑朝宗的关注点主要在其散文和钱锺书研究上。但由于诸多原因,郑朝宗并未受到学界的重视,尤其是对其生平及文学创作的整体性研究尚属空白.基于史料的发现和整理,本文全面梳理了郑朝宗的生平,并通过其散文创作、“钱锺书研究”、小说评论等的综合研究,总体把握郑朝宗的文学活动及文学观点,以期更多人对其进行再解读和再发掘。全文简介如下:论文正文有五章。第一部分(第一章和第二章):梳理郑朝宗的生平及交往情况,说明郑朝宗的个人经历与其文学创作的关系。第二部分:第三章讨论郑朝宗的散文创作,概括郑朝宗散文的阶段特征。指出郑朝宗的散文风格是“醇净绵密,情理融合”,受清华传统影响颇深,但也有自己的风格;第四章重点分析郑朝宗的“钱锺书研究”的学术源流和内容,揭示其学术贡献和意义;第五章总结郑朝宗的小说批评和诗歌观念,说明其学术研究的价值和影响;并介绍郑朝宗其他文学活动。

金雁,刘其军[2](2016)在《从物理系的建立到教育部物理学科评估结果——我国高校物理学科发展的思路和经验》文中提出总结了87所2012年物理学学科评估参评高校的物理系建系或起源时间,结合物理学学科评估分数分析了国内大学物理学的发展思路和经验,为国内大学物理学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可借鉴的参考。

许怀中[3](2014)在《从三坊七巷走出来的萨本栋》文中认为萨本栋,字亚栋,号仁杰,蒙古族,1902年7月24日出生于福建省闽侯县,他的远祖萨拉布哈为元世祖忽必烈的战将,很受重用。萨拉布哈的独子阿都赤被派到山西雁门(今代县境内),后定居于此。阿都赤之长子萨都刺是元代4大诗人之一,官至南台侍御史,泰定皇帝铁木儿钦赐其姓萨,此为萨氏家族立姓之始。萨都刺的次弟萨野芝官至江西建昌路总督,长子萨仲礼是癸酉年(1333)进士,官至

王严淞[4](2014)在《大学校友母校认同研究 ——以厦门大学在台老校友为例》文中认为校友是大学的宝贵资源,大学校友母校认同研究有助于大学更好地提高校友的母校认同。本研究从理论层面对校友认同的内涵和外延进行界定,在内涵方面界定了校友母校认同的概念和运行机制,将校友母校认同划分为情感、认知、评价、行为四个维度,并将此四个维度划分成精神和行为两个层面;在外延方面,对前人有关校友母校认同的影响因素研究进行了汇总和整理。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建构了校友母校认同特征模型和因素模型,在特征模型方面,将校友母校认同划分为记忆型认同、批判性认同和内隐型认同;在因素模型方面,着重分析了意义因素和生存因素对于校友母校认同的不同影响,即意义因素会使校友认同母校,而生存因素则使校友不会对母校产生不认同。厦门大学在台老校友的母校认同属于记忆型认同,影响在台老校友母校认同的意义因素主要有饮食条件、学校精神、学校历史、学风、学术氛围、学校地位与声誉、学校管理、教师的言传身教、师生关系,大多分布在校园文化、学校声望、学校管理、教师以及学习压力等几大维度。而影响在台老校友母校认同的生存因素有校园自然环境、住宿条件、图书馆服务、学校仪式、同学关系、社团活动、勤工助学,这些因素主要集中在校园环境与学生个体维度。本研究认为,在提高校友母校认同的实践中,高校应在保障生存因素基本底线的同时,重点关注意义因素的建设与提高。

孛·吉尔格勒[5](2012)在《论蒙古民族的英雄情结与艺术表现形式》文中提出蒙古民族以英雄民族闻名于世。英雄主义精神是蒙古游牧文明的永恒主题,蒙古民族拥有300余部英雄史诗,英雄史诗和民歌是游牧蒙古人心灵的两只翅膀。崇拜英雄和争当英雄是游牧文明的灵魂。公元前3000-2000年,随着游牧生产方式在蒙古高原的确立,开创了一个英雄崇拜的英雄时代。布满蒙古高原的英雄勇士纪念碑——鹿石、石碑、石像、石俑和广泛流传在游牧人中间的英雄史诗表明:这一时期游牧社会的时尚和思潮并不全然沉湎于萨满教一统天下的宗教氛围之中。英雄史诗中的英雄、勇士、壮士、骑士虽然也经常求助于萨满的魔法和神力,但是也经常与萨满发生争执,甚至戏弄和杀死萨满。

凌瑞良,陆军[6](2011)在《着名物理学家——萨本栋》文中研究指明萨本栋先生是我国物理学界学成较早的一位着名物理学家、电机工程专家和教育家.他一生从事科学研究和大学教育,成绩斐然.本文简要介绍萨本栋家世及其生平简历,较详细地叙述了萨本栋在科学研究和大学教育方面所作出的重大贡献,以及他的科学观点、教育思想和教育风范.

王言法[7](2011)在《近代中国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嬗变》文中研究表明近代开端时的中国仍然处于封建专制社会,自足自给的自然经济占社会主导地位,政治制度腐败,社会经济、科技、军事十分落后。高等教育仍处在古代教育阶段。中国一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的教育,在科举制度的左右下,始终以儒家学说作为教育的核心内容,这种教育尽管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民族的融合与国家的统—,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由于几乎没有其他文化思想和科学教育的成分,因而没有培养出大批的推动社会变革的思想家、政治家和科学家。教育落后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和科学技术固步自封和落后的重要根源。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从西方引进时,西方英法德的近现代高等教育已经发展了近200年。高等教育为这些国家培养了大批的思想家、政治家和科学家,极大地推动了社会变革,这些国家得以最先步入资本主义社会,完成了工业革命,实现了国家的强盛。先进的高等教育是这些国家走向强大的重要前提和原因。鸦片战争以后,在“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推动下,清政府内部一批受过经世之学教育和熏陶的有识之士,掀起了一个谋西学图自强的洋务运动。洋务派为办洋务创办的新式学堂,不仅直接服务和推进了洋务运动的开展,重要的是它变革了中国传统教育,开辟了中国近代教育,同时传播了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培养造就了中国近代早期的科技人才,在神州大地上衍生了新知识、新人才、新观念,这些新的变化为中国社会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十九世纪末,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一批具有政治头脑、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发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维新派通过创办新学堂等途径,培养和锻炼了维新运动的先锋和骨干,壮大了维新派的中坚力量,依靠他们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政治改革运动,促成了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社会变革。在二十世纪初清末新政的推动下,中国的留学生教育快速发展,培养了以孙中山、黄兴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的民主革命领袖和骨干,逐渐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为了改变中国的命运,以留学生为先锋和中坚的知识分子们开辟了民主革命的道路,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腐败的封建制度,成立了以知识分子为领导主体的中华民国政权,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千年巨变。1917年,经教育家蔡元培改革后的北京大学旋即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它把新文化、新思想与爱国思想的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北京大学的学生培育成为具有新的特点和气质的知识分子,北大由此成为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运动的策源地。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也改变了民主革命的性质,中国迎来了一个新时代的曙光。1924年,孙中山为了实现三民主义,与共产党合作建立了黄埔军校。国民党依托黄埔军校师生建立了校军,进而建立了国民革命军,不仅取得了北伐的胜利,还统一了中国,巩固了民国新政权。蒋介石还依靠黄埔师生的骨干和中坚力量建立和巩固了其军事统治集团。几乎伴随着近代中国始末的教会大学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创立和发展,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教育,特别是二十世纪上半期的崛起,不仅有力地推进了中国的教育近代化,而且为中国培养了大批的社会转型的现代化人才,为中国的教育、科学、文化发展做出很大的贡献,一定程度上推进了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二十世纪初,以北京大学为代表的高等院校充当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先锋和桥梁,李大钊和陈独秀为代表的最早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依托大学在中国大地上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接受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于1921年创立了中国共产党,成为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核心力量。高等教育为共产党早期培养了众多的政治家、战略家和军事家,他们从1927年开始逐渐构成了共产党高层的政治领导核心和军事统帅,不仅找到一条实现中华民族独立与解放的正确道路,而且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不断发展。近代中国社会的高等教育经过一个世纪的大发展,由近代高等教育发展到了现代高等教育。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不仅带来了社会思想、政治的大变革,还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质的科学家和各行各业的现代化人才,他们带动近代中国的现代科学技术从无到有并在许多科学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依靠它所培养的大量现代化人才,有效地推动了近代中国的经济、科学等的发展,奠定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基础。现代大学引领了中国近代社会科技、经济现代化。中国共产党从创立之日就重视革命的人才培养,对于教育在革命中的重要性有着充分的认识,为此,中国共产党创立和发展了自己的独成体系的高等教育,为各个时期的革命斗争培养了大批的骨干和中坚力量,依靠他们得以正确贯彻共产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广泛组织、发动和领导群众,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一个世纪近代中国高等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等嬗变的关系充分说明,高等教育对于社会发展具有先导作用,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嚆矢。近代高等教育对于社会发展的先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革命思想的先锋和桥梁作用,二是政治运动的先锋作用,三是科学技术的孕育和引领作用,四是经济发展的先驱作用。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草原文化研究课题组[8](2009)在《草原文化的拓展与创新——二论蒙古族文化在草原文化发展史上的地位与作用》文中研究表明13世纪,蒙古人登上世界历史舞台,结束了北方游牧民族长期动荡的历史,同时也继承、整合和发展了历代草原民族的文化,并积极吸收儒家文化、佛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基督教文化的合理成分,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蒙古文化成为北方草原文化的主流文化,并延续至今,影响日益扩大。

田松[9](2006)在《从少数民族科技史到科学人类学》文中研究说明中国少数民族科学技术史是一个新兴的具有多学科交叉性质的研究领域,尚未形成相对稳定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式。目前是中国科学技术史下面的一个分支。鉴于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自身的特性,文章认为,这一领域具有更多的人类学特性,从少数民族科技史走向科学人类学是一个自然的发展途径。

佟德富[10](2005)在《蒙古民族的历史贡献》文中提出美国着名蒙古史学家杰克·韦瑟福德在其2003年出版的《成吉思汗和现代世界的形成》一书中说:"当今世界的几乎所有领域:国家版图、政治体系、哲学、科技、战争、商业、服饰、艺术、文学、语言和音乐,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成吉思汗和他的庞大帝国的影响。……也推动了整个世界进入了现代时期。"①所以,要研究亚洲文化圈和欧洲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以及蒙古族在科技领域的历史贡献,就不能不涉及到成吉思汗和强大的蒙元帝国及其对欧亚大陆的征服史;同样,要研究蒙古民族的历史,也不能不谈及蒙

二、蒙古族科学家——萨本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蒙古族科学家——萨本栋(论文提纲范文)

(1)郑朝宗生平及其文学活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郑朝宗的生平
    第一节 榕城与清华
    第二节 长汀小镇与上海“孤岛”
    第三节 东南鹭岛与不列颠岛
    第四节 思想改造与“右派”下放
    第五节 厦大“海夫”与钱学研究
第二章 郑朝宗与知识分子的交往
    第一节 郑朝宗与同辈学者的交往
    第二节 与前辈学人和后辈子弟的交往
第三章 郑朝宗的散文创作
    第一节 郑朝宗散文概貌
    第二节 郑朝宗散文风格略论
    第三节 郑朝宗散文创作与清华传统
第四章 钱锺书研究
    第一节 学术流变与“会通中西”的理念
    第二节 郑朝宗对“钱锺书研究”的主要贡献
    第三节 郑朝宗“钱锺书研究”的学术意义
第五章 郑朝宗的早期文学批评和其他文学活动
    第一节 早期文学批评
    第二节 郑朝宗的其他文学活动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郑朝宗生平年表(简编)
附录二 郑朝宗着述年表
致谢

(2)从物理系的建立到教育部物理学科评估结果——我国高校物理学科发展的思路和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2012年87所参评高校物理系建系时间或起源
3 分析与讨论
    3.1 参评高校和评估结果
    3.2. 物理系系龄和学科评估得分
        3.2.1 大学的国家定位和层次影响着学科的发展
        3.2.2 大学理科的历史沉淀及基础
        3.2.3 大学工科的背景及发展趋势
        3.2.4 自身发展过程中的与时俱进与重新定位
        3.2.5 紧跟世界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合理布局,创新人才工作机制
4 总结

(4)大学校友母校认同研究 ——以厦门大学在台老校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Contents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史料意义
    第三节 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大学校友
        二、母校认同
    第四节 文献综述
        一、组织认同的文献综述
        二、学校认同的文献综述
    第五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内容
    第六节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大学校友母校认同的理论研究与模型建构
    第一节 大学校友母校认同的理论研究
        一、大学校友母校认同的内涵
        二、大学校友母校认同的外延
    第二节 大学校友母校认同的分析模型的建构
        一、因素模型
        二、特征模型
第三章 研究方法与工具设计
    第一节 研究目的
    第二节 调查对象
    第三节 抽样方法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五节 研究工具
        一、厦门大学在台老校友的母校认同因素
        二、厦门大学在台老校友的母校认同的特征
    第六节 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
        一、录音与摄像
        二、编码
第四章 厦门大学在台老校友母校认同特征分析
    第一节 在台老校友对母校的情感分析
    第二节 在台老校友对母校的认知、行为和评价
        一、在台老校友对母校的认知
        二、在台老校友对母校的评价
        三、在台老校友对母校的行为
    第三节 记忆型母校认同的产生原因
第五章 厦门大学在台老校友母校认同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校园环境与条件对厦大在台老校友的影响
        一、自然环境对厦大在台老校友的影响
        二、住宿条件对厦大在台老校友的影响
        三、饮食条件对厦大在台老校友的影响
        四、图书馆对厦大在台老校友的影响
    第二节 校园文化对厦大在台老校友的影响
        一、学校精神对厦大在台老校友的影响
        二、学校历史对厦大在台老校友的影响
        三、学风对厦大在台老校友的影响
        四、学术氛围对厦大在台老校友的影响
        五、学校仪式对厦大在台老校友的影响
    第三节 学校声誉对厦大在台老校友的影响
        一、赫赫有名的萨本栋校长
        二、济济一堂的名家大师
        三、万里挑一的人才选拔
        四、学校声誉对在台老校友的影响
    第四节 学校管理对厦大在台老校友的影响
        一、学校管理的严苛与死板
        二、学校管理对在台老校友的影响
    第五节 教师对厦大在台老校友的影响
        一、教师的教学对厦大在台老校友的影响
        二、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厦大在台老校友的影响
        三、师生关系对厦大在台老校友的影响
    第六节 个人因素对母校认同的影响
        一、同学关系对母校认同的影响
        二、社团活动对母校认同的影响
        三、勤工助学经历对母校认同的影响
    第七节 学习压力对母校认同的影响
        一、课程压力
        二、考试压力
    第八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和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6)着名物理学家——萨本栋(论文提纲范文)

1 萨本栋的生平简历[1, 2]
2 萨本栋的主要科学成就[2, 3]
3 萨本栋的科学观点[4]
4 萨本栋的教育业绩[3, 5]
    4.1 先进的教育思想, 有效的教学方法
    4.2 抗战艰苦时期, 发展壮大厦门大学[6]
    4.3 对中国大学物理教材建设的贡献[7, 8]

(7)近代中国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嬗变(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二、学术综述
    三、研究理论与方法
    四、文章框架
    五、创新点与不足
    六、高等教育概念界定
第一章 近代开端时的中国社会和高等教育状况
    一、近代开端时的中国社会状况
    二、中国古代高等教育及其社会影响
第二章 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产生时之西方高等教育
    一、西方近代高等教育的渊源
    二、西方高等教育发展状况
    三、西方高等教育的社会作用及影响
第三章 兴西学办洋务图自强
    一、新的思潮涌动
    二、一座书院与一场改革运动
    三、兴新学孕育新生机
第四章 维新派办学堂促维新
    一、对洋务教育的反思
    二、教育维新思潮冲击旧的教育制度
    三、办学堂培育维新人才
    四、维新教育与维新运动之互动
第五章 留学生教育助推民主革命
    一、清末新政推动留学生教育勃兴
    二、留学生教育造就民主革命领袖
    三、留学生兴起民主革命思想浪潮
    四、留洋知识分子掀起民主革命风暴
    五、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建立民国政权
第六章 北京大学的革新推动新文化和五四运动
    一、新式知识分子发起新文化运动
    二、北京大学之革新
    三、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四、北大成为五四爱国运动策源地和指挥部
第七章 国民党创建黄埔军校巩固新政权
    一、为建国民革命军创建黄埔军校
    二、革命军对于巩固国民党新政权之作用
第八章 教会大学推进中国近代社会变迁
    一、教会大学的创立与发展状况
    二、教会大学推进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
    三、教会大学推进了中国近代科技进步
    四、教会大学培养中国社会转型人才
第九章 高等教育促动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发展
    一、以北京大学为代表的高校传播马克思主义
    二、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创立中国共产党
    三、知识分子革命家与军事家铸就革命之栋梁
第十章 现代大学引领近代社会科技与经济现代化
    一、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步伐
    二、新型知识分子引领科学技术现代化
    三、高等教育驱动社会经济现代化
第十一章 共产党创办高等教育推动革命胜利
    一、共产党充分认识教育对于革命之重要性
    二、创办高等教育培养骨干力量推动革命胜利
第十二章 结论——高等教育对于社会发展具有先导作用
    一、革命思想的先锋和桥梁作用
    二、政治运动的先锋作用
    三、科学技术的孕育和引领作用
    四、经济发展的先驱作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价论立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四、蒙古族科学家——萨本栋(论文参考文献)

  • [1]郑朝宗生平及其文学活动研究[D]. 余能学. 厦门大学, 2017(08)
  • [2]从物理系的建立到教育部物理学科评估结果——我国高校物理学科发展的思路和经验[J]. 金雁,刘其军.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6(11)
  • [3]从三坊七巷走出来的萨本栋[J]. 许怀中. 闽都文化, 2014(03)
  • [4]大学校友母校认同研究 ——以厦门大学在台老校友为例[D]. 王严淞. 厦门大学, 2014(08)
  • [5]论蒙古民族的英雄情结与艺术表现形式[A]. 孛·吉尔格勒. 2012年中国艺术人类学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二部分), 2012
  • [6]着名物理学家——萨本栋[J]. 凌瑞良,陆军. 大学物理, 2011(10)
  • [7]近代中国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嬗变[D]. 王言法. 山东大学, 2011(12)
  • [8]草原文化的拓展与创新——二论蒙古族文化在草原文化发展史上的地位与作用[A].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草原文化研究课题组. 论草原文化(第六辑), 2009
  • [9]从少数民族科技史到科学人类学[J]. 田松.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3)
  • [10]蒙古民族的历史贡献[A]. 佟德富. 中国少数民族和谐思想研究, 2005

标签:;  ;  ;  ;  ;  

蒙古科学家-萨本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