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和外周血单一核细胞催乳素受体的表达(论文文献综述)
孔艳华,任安,杨静,陈若平,荆春艳,陈燕,郑海兰,王艳燕[1](2013)在《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上催乳素受体mRNA的表达》文中认为探讨催乳素及其受体在桥本甲状腺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选取新诊断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正常者33例,正常对照者32名,用荧光实时定量PCR定量检测催乳素受体mRNA,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催乳素,酶联免疫法检测白细胞介素2。与对照组相比,桥本甲状腺炎组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上催乳素受体mRNA含量、催乳素及白细胞介素2水平明显增高[1.190±0.913对0.149±0.130,(13.941±7.109对11.022±3.461)ng/ml,(102.165±43.716对81.862±32.128)pg/ml,P<0.05],提示催乳素可能通过与其受体结合参与人体免疫反应,影响细胞因子的表达,参与桥本甲状腺炎的发生发展。
陈曦[2](2013)在《JAK2mRNA水平及蛋白磷酸化程度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血小板减少中的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检测SLE合并免疫性血小板少患者外周血和骨髓中JAK2mRNA表达量和骨髓中巨核细胞系Jak2磷酸化水平,探讨SLE合并免疫性血小板少是否与JAK2mRNA表达异常及Jak2蛋白磷酸化水平异常有关。方法:收集2011年11月-2013年1月我科SLE合并免疫性血小板少患者的外周血(共18例)及骨髓(共15例)、初发SLE不合并血小板少患者的外周血(共18例)及骨髓(共14例)、初发ITP患者的外周血(共12例)及骨髓(共8例)、来自体检中心的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共12例)。并收集患者的临床及门诊随访资料,采用real-time-PCR测定实验组及对照组JAK2基因表达情况,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巨核细胞系胞内Jak2蛋白磷酸化水平,统计数据比较其差异,并与临床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初发SLE不合并血小板少组外周血JAK2mRNA表达量(0.652±0.401)高于初发ITP对照组外周血JAK2mRNA表达量(0.343±0.2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初发SLE不合并血小板少组外周血JAK2mRNA表达量显着高于SLE合并免疫性血小板少组(0.316±0.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2)初发SLE不合并血小板少组骨髓JAK2mRNA表达量(0.683±0.265)高于初发ITP对照组骨髓JAK2mRNA表达量(0.425±0.3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初发SLE不合并血小板少组骨髓JAK2mRNA表达量(0.683±0.265)明显高于初发SLE不合并血小板少组(0.288±0.264),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SLE合并免疫性血小板少组骨髓JAK2mRNA表达量与血小板计数正相关(r=0.754,P=0.001)。(3)初发ITP对照组患者的CD41a+平均荧光强度(150.32±52.39)明显高于初发SLE不合并血小板少组(121.56±5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4)初发SLE不合并血小板少组磷酸化Jak2平均荧光强度(103.28±24.59)高于SLE合并血小板少组磷酸化Jak2平均荧光强度(79.56±36.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结论:1.JAK2mRNA表达量的异常参与了SLE并发免疫性血小板少的发病,且与血小板计数呈正相关。2.JAK2基因表达可能参与了SLE并发免疫性血小板少的发病,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叶杨,杨南萍[3](2012)在《催乳素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催乳素是腺垂体嗜酸粒细胞分泌的一种纯蛋白激素,由199个氨基酸残基所组成,分泌的调节与下丘脑有关。主要作用是发挥亲乳腺效应,刺激乳腺泌乳,并维持泌乳状态。研究显示,催乳素水平与人类一些自身免疫紊乱疾病的活跃性密切相关,这类疾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瑞特综合征等。现对催乳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中的作用及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活跃性的关系进行综述。
孔艳华[4](2012)在《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上PRLR mRNA的表达》文中指出目的:观察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 HT)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上催乳素受体(prolactin recept, PRLR)的信使核糖核酸(messenger ribonucleic acid mRNA, mRNA)表达和血清催乳素(prolactin, PRL)水平,及其相关免疫调节因子的表达,探讨催乳素及其受体在桥本甲状腺炎发病机制中可能的作用。研究对象与方法:分组:对照组:健康体检者(32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30例,年龄(32.59±10.14)岁;入组者无甲状腺疾病家族史,甲状腺不大,甲状腺功能正常;HT组:门诊新诊断桥本氏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患者(33例),其中男性1例,女性32例,年龄(31.52±9.27)岁;两组性别、年龄相似。排除其他甲状腺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妊娠或哺乳期女性、有急性感染等应激状态及肝肾功能明显损害者。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RQ-PCR)测定入选者PBMC上PRLR mRNA表达,化学发光法(Immunochemiluminescence assay, ICMA)测定血清PRL、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hyroid peroxidase antibody, TPOAb)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globμlin antibody, TGAb)。酶联免疫法(Enzyme linked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2, IL-4及IL-10水平。结果:1.HT组及NC组PBMC上均有PRLR mRNA的表达, HT患者显着高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HT组患者PRL水平较NC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HT组与NC组IL-2、 IL-4、IL-10比较:HT组患者IL-2水平较NC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T组患者IL-4、IL-10水平与N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 PRL、PRLR mRNA与TPOAb、TGAb相关性:PRL与TPOAb、TGAb无相关性(相关系数r=0.026, P=0.886;r=0.086, P=0.631, P>0.05),PRLR mRNA表达密度值与TPOAb、TGAb无相关性(相关系数r=0.349, P=0.143;r=0.274, P=0.257,P>0.05)。结论:桥本甲状腺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催乳素受体表达增高,催乳素可能通过与其受体结合促进淋巴细胞的活化,参与了桥本甲状腺炎的发生发展。
郑海兰,任安,杨静,沈明,李凡,张炯[5](2011)在《Graves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上催乳素受体mRNA的表达》文中指出目的:了解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raves disease,G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上催乳素受体(prolactin receptor,PRLR)mRNA表达及血清催乳素(prolactin,PRL)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新诊断或未治疗GD患者为病例组(GD组,19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NC组,12例);测定入选者PBMC上PRLR mRNA表达及血清PRL水平。结果:1)GD组及NC组PBMC上均有PRLR表达,GD组患者PRLR表达量明显高于NC组(P<0.05);2)GD组患者血清PRL水平较NC组轻度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D患者PBMC的PRLR mRNA表达增加,PRL可能参与了GD的自身免疫过程。
郑海兰[6](2011)在《Graves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上PRL RmRNA的表达》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观察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raves Disease G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上催乳素受体(prolactin receptor PRLR)的信使核糖核酸(messenger ribonucleic acid mRNA)的表达水平以及血清催乳素(prolactin PRL)水平与正常人群的差别,探讨其意义。研究对象与方法:分组:对照组:门诊健康体检者(12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31.25±5.64)岁;入组者无甲状腺疾病家族史,甲状腺不大,甲状腺功能正常; GD组:门诊及住院新诊断或未治疗GD患者(19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9例,年龄(32.68±9.19)岁;两组性别、年龄相似,女性月经周期匹配。排除经治疗的甲亢、甲减患者及其他甲状腺疾病患者、有自身免疫性疾病者、妊娠或哺乳期女性、有急性感染等应激状态及肝肾功能明显损害者。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RQ-PCR )测定入选者PBMC上PRLRmRNA表达,化学发光法(Immunochemiluminescence assay ICMA)测定血清PRL、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酶联免疫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2、IL-4水平。结果:1) GD组及对照组PBMC均有PRLR表达,GD患者PRLR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GD患者血清PRL水平较对照组轻度增高,但差异无显着性(P>0.05);3) GD患者TGAb、TPOAb阳性率高于对照组,按血清PRL水平将所有入选者分为PRL≥15ng/ml和PRL<15ng/ml两组,其中PRL≥15ng/ml者TGAb、TPOAb阳性率高于PRL<15ng/ml者,差异有显着性(p<0.05)。4)GD患者与对照组IL-2、IL-4水平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PRL≥15ng/ml与<15ng/ml组IL-2、IL-4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①GD患者PBMC的PRLR mRNA表达增加,PRL可能与GD的发病有关。②PRL升高者TGAb、TPOAb阳性率显着升高, PRL可能参与了GD的自身免疫过程。
刘美[7](2010)在《女性高催乳素血症28例临床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高催乳素血症(HPL)者的发病原因和临床特点,观察高催乳素血症者体内催乳素(PRL)水平对血清睾酮(T)、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含量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4月1日~2010年3月31日就诊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妇科门诊就诊的28例女性高催乳素血症者进行血清催乳素、雌二醇、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和睾酮的测定,对血清催乳素水平高于诊断标准的患者详细询问病史,检查甲状腺、乳房、盆腔及毛发情况,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体检情况选择甲状腺功能、肝肾功能、盆腔超声、头颅/蝶鞍的MRI和CT检查。按照血清催乳素水平,分为三组,一组为催乳素水平轻度升高组,即血清催乳素水平高于正常但低于1000uIU/ml,共计11例,一组为催乳素水平中度升高组,即血清催乳素水平在1000IU/ml~2000uIU/ml之间,共计10例,另一组为血清催乳素水平重度升高组,即催乳素水平高于2000uIU/ml,共计7例。结果:在28例女性高催乳素血症者中,垂体微腺瘤9例,垂体大腺瘤1例,甲状腺功能低下者合并垂体微腺瘤1例,甲状腺功能亢进者合并肾上腺腺瘤1例,卵巢囊肿合并多囊卵巢综合症2例,多囊卵巢综合症5例,特发性者8例。在28例女性高催乳素血症者中,溢乳者8例,闭经患者5例,月经紊乱者20例,月经正常的3例,不孕不育者7例,头痛者2例,其中1例伴视力下降及视野缺损。女性高催乳素血症者体内黄体生成素和卵泡刺激素与正常女性相比均明显减少(P<0.05),而血清雌二醇和睾酮则差异不明显(P>0.05)。女性高催乳素血症者体内血清雌二醇、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和睾酮与催乳素水平的相关情况均不明显(P>0.05)。在所有催乳素升高组中,睾酮与正常女性相比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黄体生成素和卵泡刺激素在催乳素水平轻度升高组与正常女性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在催乳素水平中、重度升高组与正常女性相比差异明显(P<0.05),而雌二醇在催乳素水平重度升高组与正常女性相比差异明显(P<0.05),但在催乳素水平轻、中度升高组与正常女性相比则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在高催乳素血症的诸多病因中,垂体腺瘤最多见,而催乳素腺瘤是最常见的垂体功能性腺瘤,故一旦确诊为高催乳素血症,须行头颅/蝶鞍的MRI和CT检查以排除垂体腺瘤。高催乳素血症者,血清催乳素轻微升高时,只出现黄体期缩短,随着血清催乳素的逐步升高,出现月经稀少,甚至继发性闭经,导致不孕不育。高催乳素血症者的溢乳与血液催乳素水平增高有密切的关系,但是溢乳的量与催乳素水平增高的程度无关。女性高催乳素血症者血清黄体生成素和卵泡刺激素在催乳素水平中、重度升高组明显低于正常女性,但在催乳素水平轻度升高组与正常女性相比无差异;血清雌二醇在催乳素水平重度升高组明显低于正常女性,但在催乳素水平轻、中度升高组与正常女性相比无差异;而睾酮在所有催乳素升高组中与正常女性相比均无差异。
蔡艳桃[8](2009)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泌乳素介导的JAK/STAT信号通路及AG490的干预研究》文中认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女性多见、临床表现多样、可累及全身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调节异常在SLE的发病中起主导作用,其中包括许多免疫细胞的功能异常。近年来世界范围内报道SLE的发病率在(13~39)/10万之间,18岁以上女性发病率高达372/10万。我国患病率约为70/10万,且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遗传、环境、性激素等因素有关。泌乳素(Prolactin,PRL)是一种主要由垂体前叶的嗜酸细胞分泌的、具有300多种独立活性的多肽。它参与了机体多个生理和疾病过程,如炎症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渗透压调节等。其经典作用是调节哺乳动物乳腺、卵巢及男性附属生殖器官的生长和分化过程,促进泌乳。它的具体作用包括:①参与T细胞分化,调节TH1/TH2平衡向TH1方向偏移;②活化蛋白激酶C和鸟氨酸环化酶;③具有促有丝分裂原的作用,诱导淋巴细胞的IL-12受体表达和各种生长因子相关基因的表达;④通过干扰素调节因子促进干扰素γ的表达;⑤刺激自身抗体的产生。Vera-Lastra等研究证实,20%-30%的SLE患者存在轻至中度的高泌乳血症,且与狼疮活动有关,因为高水平泌乳素可刺激机体产生各种自身抗体。一些临床研究报道SLE患者血清PRL水平升高,且与ANA滴度和临床疾病活动性指标呈正相关。红斑狼疮模型小鼠,注射PRL加速狼疮小鼠的死亡,而抑制PRL的合成和分泌,则降低小鼠的死亡率,可以推测PRL在红斑狼疮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Yang等发现PRL可诱导TCR/CD3复合蛋白快速磷酸化,潜在地影响抗原受体功能,参与细胞活化第一信号过程。本课题组前期对PRL在细胞活化第二信号中作用的研究中发现,PRL可上调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表面CD154的表达。PRL的胞内信号转导途径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现已证明,PRL与其受体结合形成三聚体导致PRL-R被激活,是PRL产生各种生物作用的必要条件和前提,PRL-R激活后,主要通过两种信号分子家族,即JAK/STAT(主要是STAT5)的信号转导作用,将信息传入细胞核,诱导目标基因的转录和表达,这是作为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网络中介体的PRL调节免疫功能的基本模式。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是由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等分泌的细胞因子,可促进B细胞生长、活化而产生多种自身抗体,在细胞内主要通过JAK/STAT信号传递机制发挥生物学作用,已有研究表明IL-6与SLE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IL-6与SLEDAI呈正相关。那么在SLE中,PRL的胞内JAK/STAT信号转导机制如何?高水平的PRL与IL-6的高表达有无内在的因果联系?JAK/STAT信号通路在二者间是否起纽带作用?目前国内外均未见这方面的研究报道,为此我们对SLE患者中PRL介导的胞内主要信号传导通路JAK/STAT5进行研究,并使用AG490进行干预,明确PRL是否通过该通路诱导PBMC分泌炎性细胞因子IL-6而在SLE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AG490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苯亚甲基丙二腈脂类衍生物,相对分子质量为294.3,结构类似酪氨酸,可以和受体酪氨酸激酶竞争结合位置,而竞争性抑制细胞内JAK的活性,从而抑制其下游的信号分子STAT5的表达,进而抑制与该通路有关的各种炎症因子的产生。本研究拟通过AG490对PRL诱导的胞内JAK/STAT5信号通路干预的研究,进一步明确SLE的发病机制,以期为SLE的生物治疗开辟一条新的治疗途径。目的1.检测SLE患者血清PRL水平,分析其与SLE疾病活动性、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的关系。2.研究PRL(内源性)及重组人PRL(rhPRL)对SLE患者PBMC内主要信号蛋白STAT5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参与SLE发病的机制。3.研究PRL及rhPRL对SLE患者PBMC分泌IL-6的影响,从而探讨PRL介导的胞内信号传导通路JAK/STAT5与IL-6产生的关系。4.通过AG490对JAK/STAT5信号传导通路的干预研究,明确SLE中PRL诱导PBMC分泌IL-6的作用机制,以期为SLE的生物治疗开辟一条新的治疗途径。方法1.应用电化学发光仪检测了40例SLE患者(其中女性36例,男性4例)及20例健康人在清晨、空腹及静息状态下的血清PRL水平。取空腹静脉血3ml,血清泌乳素的检测采用电化学发光仪测定。按试剂盒提供标准,血清PRL水平男性>15.2ng/ml,女性>23.3ng/ml定为HPRL。2.将样本分组:40例SLE患者中,HPRL的SLE患者为22例,PRL正常的SLE患者18例,又将其按不同的处理方式各自再分为3组,加上健康对照组一共为7组。分组如下:①HPRL的SLE患者组(N=22);②HPRL的SLE患者+AG490组(N=22);③HPRL的SLE患者+AG490+rhPRL组(N=22);④正常对照+rhPRL组(N=20);⑤正常PRL的SLE患者组(N=18);⑥正常PRL的SLE患者+rhPRL组(N=18);⑦正常PRL的SLE患者+rhPRL+AG490组(N=18)。取六孔板,将细胞和培养液铺于六孔板中,使每孔细胞数量达到1×106/ml。rhPRL的最终浓度为10ng/ml,AG490的最终浓度为10-6mol/l。3.PBMC分离、培养:按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中的PBMC,步骤如下:(1)在15ml有刻度无菌离心管中,每管加入5mlFicoll淋巴细胞分离液,然后雀嗡乜鼓耐庵芫猜鲅?0ml(包括4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女性)与等量PBS充分混匀稀释。用巴斯德滴管吸取已稀释的抗凝血10ml沿管壁缓慢叠加于淋巴细胞分离液上(每样本按2管分离),20℃,2000rpm,水平离心20min。(2)用滴管插到灰白色层,吸取单个核细胞,置于另一离心管内。加入5倍以上体积的PBS,20℃,1500rpm,水平离心10min,洗涤细胞2次,获得研究样品的PBMC。(3)处理后的每组细胞放入37℃、5%CO2培养箱内培养48h后分别进行ELISA检测和Western blot检测。4.ELISA检测:将培养后的细胞1500rpm,水平离心10min,取上清按IL-6 ELISA试剂盒提供的步骤操作。操作程序总结如下:①加样品和标准品,37℃反应90min。不洗。②加生物素标记抗体,37℃反应60min。0.01M TBS洗涤3次。③加ABC,37℃反应30min。0.01M TBS洗涤5次。④TMB 37℃反应10-15min。⑤加入TMB终止液,用酶标仪450nm读数。5.Western blot检测:将离心沉积的细胞用预冷的PBS洗涤3次,加入预冷的细胞裂解液RIPA 20μl及PMSF 5ul,置0℃裂解10min后吸入EP管中,超声粉碎细胞,4℃离心(1,000×g,30min)。取上清提取总蛋白。待测样品采用BCA比色法进行蛋白定量。按常规方法配制10%SDS-PAGE分离胶和5%积层胶。细胞样品加入到上样缓冲液中,在沸水中煮10分钟。然后每孔加入50μg细胞蛋白样品,置电泳缓冲液中,80v电泳约30 min。待样品进入分离胶后,140v电泳至溴酚蓝指示剂离胶底线约1cm时停止电泳。10v半干式电转膜25min,将蛋白质转移至PVDF膜上。TBST配制的5%脱脂牛奶室温封闭2小时后加入一抗1:1000,37℃孵育1小时或4℃过夜。洗膜后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二抗1:500,37℃孵育1小时。洗膜后加发光剂显影,定影,洗片。用凝胶成像分析系统进行灰度扫描,结果以STAT5/β-actin、p-STAT5/β-actin的灰度比值表示。6.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输入SPSS13.0软件包,两组样本均数之间的比较使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样本均数之间的比较,当满足方差齐性时,使用单向方差分析和样本均数间的多重比较(LSD方法)。当不满足方差齐性时使用近似F检验(Welch方法)及校正的多重比较方法(Dunnett’s T3)。多个样本率的比较使用x2检验。双变量间的关系使用双变量相关分析及多变量间的关系使用曲线估计。使用Curve Expertl.3绘制拟合曲线并根据曲线拟合的决定系数R2选择最佳曲线拟合方程。以P<0.05视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中数据以x±SD表示。结果1.SLE患者血清平均PRL水平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t=3.783,P=0.000),且活动期更为明显(F=17.812,P=0.000)。SLE患者血清PRL水平与SLEDAI呈正相关(r=0.568,P=0.000)。2.HPRL的SLE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癫痫发作、肾损害、抗ds-DNA抗体阳性、皮疹及口腔溃疡的发生率显着高于血清PRL正常者(P<0.05),而补体C3、C4下降、发热、血液系统受累及浆膜炎等的发生率则无明显差异。3.①HPRL的SLE患者组PBMC分泌IL-6、总STAT5表达水平及STAT5磷酸化(p-STAT5)程度均显着高于正常PRL的SEE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②HPRL的SLE患者组PBMC加入AG490培养后,IL-6、总STAT5及p-STAT5的表达均较前显着降低(P<0.05)。③HPRL的SLE患者组PBMC加入rhPRL和AG490共同培养后,IL-6、总STAT5及p-STAT5的表达较前均显着降低(P<0.05)。同时发现HPRL的SLE患者组PBMC加rhPRL和AG490共同培养后IL-6及STAT5表达水平较单独加用AG490时有所增加(P=0.000)。4.①PRL正常的SLE患者组PBMC经rhPRL刺激后,IL-6、总STAT5及p-STAT5的表达水平较前显着增加(P<0.05)。②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经rhPRL刺激后,PRL正常的SLE患者IL-6、总STAT5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00),但p-STAT5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135)。③PRL正常的SLE患者组加入rhPRL和AG490前后,IL-6及总STAT5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p-STAT5水平无明显改变(P=0.067)。结论1.SLE患者血清PRL增高与其病情活动明显相关,可作为判定SLE疾病活动的指标之一。2.无论是外源性还是内源性PRL均可上调SLE患者PBMC内总STAT5、p-STAT5和IL-6的表达水平,AG490能明显抑制这种调节作用。3.AG490可通过下调总STAT5及p-STAT5的表达水平,而对内源性、外源性PRL诱导的PBMC分泌IL-6有明显抑制作用。提示SLE中,JAK/STAT5信号传导通路在PRL与IL-6二者间起重要的纽带作用。4.PRL正常的SLE患者p-STAT5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显着差异,即使同时用rhPRL刺激也没有改变这种格局,这进一步证实了PRL是通过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在SLE的发病中起作用。
许东明[9](2008)在《应用RNA干扰技术敲除催乳素受体研究自分泌催乳素对激活的Jurkat细胞的免疫调控作用》文中提出目的:大量的文献报道已经证实了内分泌激素——催乳素(prolactin,PRL)在机体免疫应答中的调控作用,但是T淋巴细胞自分泌的催乳素的免疫调控作用至今不清楚。为了研究这种自分泌催乳素在被激活的T淋巴细胞中的作用,我们构建了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技术敲除了催乳素受体(prolactin receptor,PRLR)的T淋巴细胞模型并以PHA刺激活化后检测其免疫效应的变化。本研究有三个目的:1.设计、构建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技术敲除了PRLR的Jurkat细胞模型;2.利用上述细胞模型,探讨沉默PRLR基因的表达而阻断自分泌PRL的作用后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3.进一步探讨自分泌PRL对Th1/Th2细胞因子平衡偏离和调节性细胞因子IL-10的影响。方法:1.按照小分子RNA干扰的设计原则和表达载体的要求,设计构建PRLR特异性的慢病毒RNA干扰重组体,并进行酶切鉴定及基因测序;包装慢病毒并测定其滴度;2.体外培养人淋巴白血病T细胞株Jurkat细胞,进行不同滴度的重组慢病毒感染,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重组慢病毒感染Jurkat细胞的情况;应用western blot检测PRLR基因沉默效果,确认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技术敲除了催乳素受体的Jurkat细胞模型构建成功;3.用Nb2淋巴细胞生物测定法检测催乳素受体敲除的Jurkat细胞自分泌催乳素的水平;4. MTT比色法联合细胞计数检测PHA刺激Jurkat细胞模型后的增殖情况,应用western blot检测与PRL刺激Jurat细胞增殖相关的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情况;5.流式细胞仪检测PHA刺激Jurkat细胞模型后协同刺激分子CD28、CD154和CD137的表达变化;6.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PHA刺激Jurkat细胞模型后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L-2、IL-4、IFN-γ和IL-10的变化。结果:1.构建的PRLR特异性的慢病毒RNA干扰重组体经酶切鉴定、基因序列测序,结果与设计序列完全相同,慢病毒重组体构建成功;2.慢病毒包装并测定浓度后感染Jurkat细胞,感染168h后收集细胞进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靶蛋白被明显抑制,催乳素受体敲除的Jurkat细胞模型构建成功;3.Nb2淋巴细胞生物检测法测定自分泌的催乳素水平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用这种方法检测出催乳素受体敲除的Jurkat细胞自分泌的催乳素水平比对照组和空载体组高;4.催乳素受体敲除的Jurkat细胞受PHA刺激后增殖反应明显下降,其分子机制是抗凋亡蛋白Bcl-2的下调;5.以PHA刺激敲除了催乳素受体的Jurkat细胞模型后,与对照组比较,协同刺激分子CD154、CD137的表达下调(P<0.05),而CD28的表达不受影响;6.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因子IL-2、IL-4的表达下调(P<0.05),而IFN-γ和IL-10的表达不受影响。结论:1.构建的PRLR特异性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能够在Jurkat细胞中保留较长时间的RNA干扰,阻断了自分泌催乳素对Jurkat细胞的作用;构建的这种细胞模型是研究自分泌催乳素作用于T淋巴细胞的一种很好的工具; 2.Jurkat细胞的催乳素受体敲除后自分泌的催乳素水平上调,表明PRLR对自分泌的PRL存在负反馈调节作用;3.自分泌PRL在维持淋巴细胞增殖起共辅助因子的作用,这种作用的机制是它可以通过PRL/PRLR信号转导途径调节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 4.自分泌PRL通过调节协同刺激分子和细胞因子的表达来影响T淋巴细胞的免疫应答;5.自分泌PRL调节Th1和Th2淋巴细胞的平衡,对调节性细胞因子IL-10的表达没有影响;6.T淋巴细胞周围微环境中自分泌的催乳素对T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对PHA刺激的免疫应答起重要的调控作用。
林夏鸿[10](2006)在《催乳素免疫调节效应的研究及其信号传导途径的蛋白质组分析》文中指出目的:为探讨催乳素/催乳素受体(PRL/PRLr)介导的免疫应答机制,本课题研究PRL对免疫应答基本过程的影响并对信号传导途径进行了整体性分析,前者进行三方面试验,既分别测试催乳素刺激前后T细胞活化所需第二信号共刺激因子CD154和CD28水平、细胞增殖能力及其免疫效应分子IFN-γ/IL-4分泌模式,后者通过蛋白组学分析,试图了解催乳素在免疫细胞中的信号网络系统。方法:实验一应用不同剂量的重组人催乳素(rhPRL)和植物血凝素(PHA)单独或联合刺激人T淋巴白血病细胞株JurkatD1.1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CD154和CD28分子的表达量;对不同时间点JurkatD1.1细胞表面CD154和CD28分子的表达量进行测定。应用催乳素受体单克隆抗体(PRLrAb)阻断催乳素的作用,分别比较JurkatD1.1细胞表面CD154和CD28分子基础表达量和rhPRL联合PHA刺激组表达量在应用PRLrAb前后其各自呈现的变化。同时应用半定量RT-PCR测定对照组、rhPRL联合PHA刺激组和PRLrAb阻断组JurkatD1.1细胞表面CD154和CD28分子mRNA的表达水平。实验二应用台盼蓝拒染法通过倒置显微镜进行细胞计数以及利用MMT比色法酶标仪测定OD550值来评估rhPRL对JurkatD1.1细胞增殖的影响。实验三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不同浓度rhPRL刺激JurkatD1.1细胞24小时后的细胞上清液中IFN-γ和IL-4水平,并计算IFN-γ/IL-4比值,籍此来反映Th1/Th2细胞因子平衡偏离的方向。实验四应用磷酸化金属亲和层析法(PMAC)富集磷酸化蛋白并用单向凝胶电泳(1DE)分离,同时利用抗磷酸化酪氨酸抗体免疫沉淀法(IP)富集磷酸化酪氨酸,并用双向凝胶电泳(2DE)分离。染色后通过凝胶扫描系统对不同组的蛋白质斑点或条带进行分析,应用手工和自动挖胶系统获取差异的蛋白质斑点或条带。酶解后通过质谱分析并与蛋白质数据库进行蛋白质匹配鉴定,由此鉴定出参与催乳素在JurkatD1.1细胞内信号传导的信号分子。结果:单独使用重组人催乳素(rhPRL)或者植物血凝素(PHA)并不能刺激
二、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和外周血单一核细胞催乳素受体的表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和外周血单一核细胞催乳素受体的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2)JAK2mRNA水平及蛋白磷酸化程度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血小板减少中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研究内容 |
2.材料与方法 |
3. 实验方法与步骤 |
4. 数据处理 |
5.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1.临床资料结果 |
2.实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附表 1 1997 年美国风湿病学学会修仃的 SLE 分类标准 |
(3)催乳素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动物模型和体外研究 |
2 催乳素与T、B细胞的关系 |
3 催乳素诱导SLE特异性抗体产生 |
4 催乳素与SLE活动的相关性 |
5 降低催乳素水平诱导SLE缓解 |
(4)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上PRLR mRNA的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及缩写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
参考文献 |
(5)Graves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上催乳素受体mRNA的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 果 |
2.1 PBMC上PRLR mRNA的表达 |
2.2 GD组患者与NC组血清PRL水平比较 |
3 讨 论 |
(6)Graves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上PRL RmRNA的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及缩写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
参考文献 |
(7)女性高催乳素血症28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摘要 |
(一) 中文摘要 |
(二) 英文摘要 |
二、文献综述 |
(一) 综述 |
(二) 参考文献 |
三、正文 |
(一) 前言 |
(二) 材料和方法 |
(三) 结果 |
(四) 讨论 |
(五) 结论 |
(六) 参考文献 |
四、致谢 |
(8)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泌乳素介导的JAK/STAT信号通路及AG490的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泌乳素水平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泌乳素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STAT5表达水平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泌乳素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6分泌的影响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综述 |
附录 英文缩写词对照表(Abbreviation) |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
致谢 |
统计学证明 |
(9)应用RNA干扰技术敲除催乳素受体研究自分泌催乳素对激活的Jurkat细胞的免疫调控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语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设计、构建慢病毒介导的 RNA 干扰技术敲除了 PRLR 的 Jurkat 细胞模型 |
(一) 设计并构建RNA干扰慢病毒载体 |
实验材料 |
实验方法 |
实验结果 |
(二) 目的基因过表达载体构建 |
实验材料 |
实验方法 |
实验结果 |
(三) RNA 干扰有效靶点的筛选 |
实验材料 |
实验方法 |
实验结果 |
(四) RNAi慢病毒包装和感染Jurkat细胞 |
实验材料 |
实验方法 |
实验结果 |
第一部分实验讨论 |
第二部分:催乳素受体表达被抑制对 T 淋巴细胞自分泌催乳素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第三部分:自分泌催乳素对T 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第四部分:自分泌催乳素对 T 淋巴细胞表达共刺激分子和细胞因子的影响 |
(一) 自分泌催乳素对 T 淋巴细胞表达协同刺激分子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二) 自分泌催乳素对 T 淋巴细胞表达细胞因子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第四部分 讨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
本课题基金来源 |
致谢 |
(10)催乳素免疫调节效应的研究及其信号传导途径的蛋白质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催乳素对JurkatD1.1 细胞共刺激分子CD154和CD28 表达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二部分:催乳素对JurkatD1.1 细胞增殖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三部分:催乳素与Th1/Th2 细胞因子平衡偏离的关系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四部分:探讨利用蛋白质组学分析催乳素的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基金来源 |
致谢 |
综述 |
参考文献 |
四、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和外周血单一核细胞催乳素受体的表达(论文参考文献)
- [1]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上催乳素受体mRNA的表达[J]. 孔艳华,任安,杨静,陈若平,荆春艳,陈燕,郑海兰,王艳燕.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3(10)
- [2]JAK2mRNA水平及蛋白磷酸化程度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血小板减少中的意义[D]. 陈曦. 皖南医学院, 2013(11)
- [3]催乳素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影响[J]. 叶杨,杨南萍. 医学综述, 2012(12)
- [4]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上PRLR mRNA的表达[D]. 孔艳华. 安徽医科大学, 2012(01)
- [5]Graves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上催乳素受体mRNA的表达[J]. 郑海兰,任安,杨静,沈明,李凡,张炯. 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 2011(05)
- [6]Graves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上PRL RmRNA的表达[D]. 郑海兰. 安徽医科大学, 2011(11)
- [7]女性高催乳素血症28例临床分析[D]. 刘美. 大连医科大学, 2010(11)
- [8]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泌乳素介导的JAK/STAT信号通路及AG490的干预研究[D]. 蔡艳桃. 南方医科大学, 2009(01)
- [9]应用RNA干扰技术敲除催乳素受体研究自分泌催乳素对激活的Jurkat细胞的免疫调控作用[D]. 许东明. 福建医科大学, 2008(12)
- [10]催乳素免疫调节效应的研究及其信号传导途径的蛋白质组分析[D]. 林夏鸿. 福建医科大学, 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