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在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前左心耳评估中的应用

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在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前左心耳评估中的应用

一、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在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前评价左心耳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结构性心脏病介入质量控制中心,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结构性心脏病介入质量控制中心,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先心病经皮介入治疗指南工作组,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先心病经皮介入治疗指南工作组[1](2021)在《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经皮介入治疗指南(2021版)》文中指出先天性心脏病(CHD)是我国出生缺陷的首位畸形, 大多数常见CHD可通过经皮介入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目前, 常见CHD经皮介入治疗的循证医学证据不断涌现, 我国原创的无放射线经皮介入技术也成为近年的发展热点, 但是, 我国在该领域的治疗意见仍停留在早期的专家共识阶段。鉴于此, 本指南在充分借鉴全球最新临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参考国际指南和中国国情, 针对常见CHD经皮介入治疗的适应证、操作要点、并发症防治和术后随访等进行规范, 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性意见。

赖焕珠[2](2021)在《NVAF患者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后临床随访结果与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评估经皮左心耳封堵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纳入2017年2月至2020年12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接受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并完成术后门诊随访的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病史资料,完善术前常规检查、经胸超声心动图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左心耳封堵术后观察围术期(<7d)有无器械脱落、心肌梗死、中风、血管入路相关并发症、出血事件、心包积液、紧急心脏手术、死亡事件发生。术后1月、3月、6月、1年完成门诊随访,以后每年随访一次,记录患者有无手术不良事件、装置血栓、系统栓塞、缺血性卒中、TIA、出血性卒中、皮肤黏膜出血、心血管死亡事件发生,当前使用药物,并复查TEE/TTE、心电图。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56例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接受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并完成术后门诊随访的患者。其中女性17例、男性39例,平均年龄65.4±9.6(37-81)岁。阵发性心房颤动24例,持续性心房颤动32例。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左心室功能障碍8例,高血压42例,糖尿病20例,脑卒中/TIA/血栓栓塞病史32例,血管疾病23例。CHA2DS2-VASc评分3.9±1.6,HAS-BLED评分2.3±1.0。(2)56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均行左心耳封堵手术,均使用Watchman封堵器,8例患者行左心耳封堵术,20例患者行一站式左心耳封堵联合冷冻球囊消融术,28例患者行一站式左心耳封堵联合射频消融术。56例患者封堵成功,左心耳封堵手术成功率100%。术中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及造影提示55例患者无残余分流,1例患者有少许残余分流。(3)围术期(<7d)共2人次(2人)出现并发症。1例,CHA2DS2-VASc评分5分,HAS-BLED评分4分,术后出现右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于血管外科行右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切除+动脉修补术后,好转出院。另1例,CHA2DS2-VASc评分7分,HAS-BLED评分3分,术后出现泌尿道出血,血红蛋白轻度下降,调整抗凝药物后,监测血红蛋白及尿常规未见继续出血,好转出院。(4)所有患者随访时间均大于1个月,平均随访20.0±12.8月,随访中位数19.0月。随访期间患者无卒中、装置血栓、系统栓塞、手术不良事件及TIA发生。术后有少量残余分流的1例患者,术后1月复查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后消失。共发生事件1人次,患者CHA2DS2-VASc评分2分,HAS-BLED评分1分,术后华法林治疗期间出现皮肤瘀斑瘀点,改用利伐沙班治疗,后复查未见出血症状。结论:本研究共入组56例NVAF患者行左心耳封堵术,所有患者封堵成功,手术成功率100%。围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3.6%(2/56),随访期间发生出血事件发生率1.8%(1/56),无紧急心脏手术、心血管死亡等严重不良事件。随访期间无新发装置血栓、缺血性卒中、TIA、系统性栓塞等不良事件,左心耳封堵术作为预防卒中的干预手段,是有效的。

邹阳[3](2021)在《重复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后再次干预的竞争性风险分析》文中提出背景尽管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ercutaneous balloon mitral valvuloplasty:PBMV)给大多数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带来了不错的长期预后,但是仍有部分患者在PBMV后会出现伴随严重症状的二尖瓣再狭窄,因此不得不再次接受二尖瓣干预治疗。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123名在首次成功的PBMV后出现复发性二尖瓣再狭窄并接受重复PBMV治疗的患者的中长期随访,重点关注了死亡率调整后的二尖瓣再干预率及其决定因素,以便更好地甄别适合接受重复PBMV治疗的候选人。方法在这项前瞻性队列研究中,纳入了2011年12月至2019年04月期间在江西省人民医院接受了第二次PBMV治疗的二尖瓣再狭窄的123名患者。为了评估重复PBMV的长期获益效果,我们记录了随访期间发生二尖瓣再干预及死亡等不良事件,并将心血管死亡视为二尖瓣再干预的竞争风险因素,采用竞争风险模型评估了重复PBMV后再干预的累积风险。结果队列人群的平均年龄为54.18±10.61岁,在进行重复PBMV程序后,91(74%)名患者获得了较好的即刻效果,无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在竞争风险存在的情况下,使用累积发生率函数估计的重复PBMV后1年,2年,4年,8年的累积二尖瓣再干预率为6.72%,11.04%,17.42%和28.4%;此外,多变量竞争风险分析提示,较高的Wilkins score(s HR:1.55,95%CI:1.06-2.25,P=0.02)是重复PBMV后二尖瓣再干预的独立预测因素。亚组分析显示:年龄67岁,Wilkins评分9分,二尖瓣最大跨瓣压差25mm Hg,肺动脉收缩压峰值47mm Hg,左心房内径57mm被认为是接受重复PBMV治疗候选人的潜在最高临界值。结论在首次成功的PBMV后出现伴随严重症状的二尖瓣再狭窄,重做PBMV仍然是安全有效的治疗策略,而年龄小于67岁的患者,瓣膜情况尚可的患者(Wilkins评分≤9分),左心房内径小于57mm,二尖瓣最大跨瓣压差小于25mm Hg以及肺动脉收缩压峰值小于47mm Hg的患者可能是接受重复PBMV治疗的理想候选人。

杨颖[4](2021)在《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医源性房间隔缺损发生率及他汀、ACEI/ARB类药物对其影响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这一心律失常发病率逐年增加。目前在我国存在着庞大的房颤人群。心房颤动对人类身体健康存在巨大危害,房颤后左心耳血栓形成脱落会导致各种重要脏器栓塞,导致机体功能丧失,严重时危及生命,除此之外,当房颤发生后可以加重原有心脏疾病,增加患者住院次数,延长住院天数,增加医疗支出,导致家庭社会负担加重。目前房颤的治疗方法主要分为两种药物和手术治疗,两者各有优缺点。随着对疾病认识的不断加深,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房颤手术治疗越来越微创化,从最初外科手术治疗,进展到介入导管消融治疗,随着器械进步,消融手术操作逐渐简单方便,同时也逐渐安全。目前导管消融手术逐渐成为伴有严重症状以及药物难以控制的房颤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其理论基础为肺静脉触发心房颤动学说,肺静脉触发心房颤动学说的提出,肺静脉隔离(pulmonary vein isolation,PVI)即据这一学说制定的治疗房颤的手术方法。在这一理论指导下,近年来,PVI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药物治疗效果不好的房颤患者。最初,这一手术过程是通过控制消融导管借助射频能量“逐点”消融隔离肺静脉,即房颤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但这一手术的操作技巧性强、手术时间长,患者疼痛较明显。随后,冷冻球囊导管消融(Cryoballoon catheter ablation,CBCA)技术出现,并迅速发展,冷冻消融方法有术者学习曲线时间较短、患者舒适性好等优点。目前为止,国内外已有多项临床试验证明冷冻消融治疗房颤具有安全有效性,随访射频消融与冷冻消融隔离肺静脉前庭治疗房颤的近远期效果结果无明显差异。基于以上原因,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选择冷冻球囊技术治疗房颤。不管采用哪种技术,PVI消融的第一步都是通过房间隔穿刺针行房间隔穿刺,建立右房至左房通道。前期研究发现部分患者出现一段时间内的持续性房间隔缺损ASD(atrial septal defect),而且发现冷冻球囊消融的患者房间隔缺损发生率高于射频消融患者,基于这一发现,我们设计这一研究。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对接受不同术式的房颤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对比两种手术房间隔缺损发生率,探讨发生房间隔缺损的高危因素及保护性因素,以及医源性房间隔缺损的临床意义。第二部分探讨他汀类药物治疗能否改善导管消融术后医源性房间隔缺损的发生,降低房颤复发改善预后。第三部分探讨ACEI/ARB治疗能否改善导管消融术后医源性房间隔缺损的发生率,降低房颤复发以及改善预后。第一部分冷冻消融与射频消融手术医源性房间隔缺损发生率比较以及其对心房颤动患者预后的影响目的:通过对不同导管消融手术后房颤患者进行观察随访,对比两种手术方法房间隔缺损发生率,探讨发生房间隔缺损的高危因素和保护因素,通过随访观察这一医源性房间隔缺损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在我中心接受PVI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293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射频消融组152例,冷冻消融组141例。治疗前采集患者临床信息包括病史,查体,完善相关检查,包括血生化指标、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24小时抽血检测BNP、Hs-CRP、TNI以及CKMB,所有患者于术前、术后3月、术后一年行心脏彩超检查房间隔穿刺口愈合情况,测量左心房直径(LAD)、右心房直径(RAD)、左心房射血分数(LAEF)、心室舒张早期快速充盈的充盈峰(E峰)、左心室舒张晚期(心房收缩)充盈的充盈峰(A峰)、E/A比值、左心房应变指标:左心房应变(S%)、应变率(SR)。其中SR又分为以下几个不同时间点指标,有左心室收缩期应变率(SRs)、左心室舒张早期应变率(SRe)、左心房收缩期应变率(SRa)。随访患者用药情况,房颤复发、6分钟步行试验、脑卒中、任何因心律失常引发的症状以及再住院情况。结果:所有病例手术无严重并发症。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病、心功能不全、基础心率、阵发与持续房颤比例、他汀以及ACEI/ARB用药情况、基线时BNP、Hs-CRP、TNI以及CKMB水平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月时,冷冻消融组房间隔缺损发生率明显高于射频消融组(24.11%VS 11.84%,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年时,冷冻消融组房间隔缺损发生率仍然明显高于于射频消融组(15.60%VS 6.5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BNP水平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冷冻消融组Hs-CRP、TNI、CKMB水平均明显高于射频消融组(5.79±2.28 VS 4.52±2.05;6.06±2.72 VS 1.84±1.08;50.10±16.34 VS 22.60±8.64,P均<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冷冻消融组曝光时间明显高于射频消融组(9.74±3.44 VS 3.51±1.34,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冷冻消融组左房操作时间明显短于射频消融组(74.43±25.44 VS 114.09±28.26,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超声指标方面,1年时,LAD冷冻消融组高于射频消融组(35.87±3.55VS 35.07±3.3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AD、E峰、A峰、E/A值、S%、SRs、LVEF 3月和1年时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SRe 3月时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年时冷冻消融组低于射频消融组(-1.73±0.56 VS-1.95±0.8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Ra 3月、1年时冷冻消融组均低于射频消融组(-1.84±0.64 VS-2.04±0.83,-2.31±0.63 VS-2.53±0.75,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AEF 3月时冷冻消融组低于射频消融组(53.35±11.89 VS56.54±11.8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年时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房间隔缺损组与非缺损组患者术前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指标比较,LAD房间隔缺损组高于非缺损组(37.44±4.55VS35.21±3.2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AD术后1年时房间隔缺损组高于非缺损组(35.19±2.80VS 34.12±2.6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峰术后1年时房间隔缺损组低于非缺损组(67.17±11.73VS72.96±18.29,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Ra术后1年时房间隔缺损组低于非缺损组(-2.14±0.69VS-2.45±0.69,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ACEI/ARB用药情况术前和术后1年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非心律失常心悸症状发生率术后1年时房间隔缺损组高于非缺损组(34.38%VS 24.14%,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房间隔缺损患者房颤复发率高于非缺损组患者(53.13%VS 28.74%,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再住院率、新发脑卒中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i ASD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应用他汀、ACEI/ARB是保护性因素,而高血压、左房直径、左房操作时间及手术方案是发生i ASD的危险因素,其中高血压(OR=2.606,P=0.039)、手术方式(OR=6.111,P=0.001)是独立危险因素。小结:1.冷冻消融术对心房损伤明显高于射频消融组,一定时间内更容易导致心房重构,影响左房功能,并且房间隔缺损发生几率明显高于射频消融组。2.发生房间隔缺损会影响左房功能,并增加房颤复发风险,患者更容易出现一些不适症状,对患者运动耐量、卒中、再住院无明显影响。3.高血压、左房直径、左房操作时间、手术方式是房间隔缺损的高危因素,而应用他汀、ACEI/ARB药物能降低房间隔缺损发生。第二部分应用他汀治疗对房颤消融手术后医源性房间隔缺损发生率及患者预后的影响目的:通过对比观察他汀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相关指标变化,来探讨他汀治疗对于房颤消融术后医源性房间隔缺损发生率有无影响,以及其对房颤消融后复发有无预防作用,能否改善患者预后。方法:顺序选择在我中心接受PVI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97例,分入他汀组和非他汀组,其中他汀药物治疗组50例,非他汀治疗组47例。治疗前采集患者临床信息包括病史,查体,完善相关检查,包括血生化指标、心电图、心脏彩超、CT等。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24小时抽血检测BNP、Hs-CRP、TNI以及CKMB,所有患者于术前、术后3月、术后1年行心脏彩超检查房间隔穿刺口愈合情况,测量左心房直径(LAD)、E峰、A峰、左心房射血分数(LAEF)、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应变指标:左心房应变(S%)、应变率(SR)。其中SR又分为以下几个不同时间点指标,有左心室收缩期应变率(SRs)、左心室舒张早期应变率(SRe)、左心房收缩期应变率(SRa)。随访患者房颤复发情况、6分钟步行试验、脑卒中、任何因心律失常引发的症状以及再住院情况。结果:所有病例无严重并发症。两组患者之间术前基线资料包括生化结果、心脏彩超等指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月时,两组房间隔穿刺口大部分能够闭合,非他汀治疗组房间隔缺损发生率高于他汀治疗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1年时,非他汀治疗组房间隔缺损发生率仍高于他汀治疗组,但差异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非他汀治疗组BNP、Hs-CRP、TNI、CKMB水平均明显高于他汀治疗组(125.33±89.39 VS167.90±114.18,9.52±4.86 VS 5.99±4.79,2.36±0.73 VS 1.92±1.00,27.29±8.25 VS 21.11±8.66,均P<0.05),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他汀治疗组早期复发率是低于非他汀治疗组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一年时随访,他汀治疗组1年时复发率明显低于非他汀治疗组(22.00%VS40.4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房颤消融术后1年时,进行6分钟步行试验,他汀治疗组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明显大于非他汀治疗组(698.37±110.84 VS 657.55±96.53,P<0.05),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房颤消融术后1年时,LAD他汀治疗组明显低于非他汀治疗组(34.99±3.45 VS 6.77±4.14,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房颤消融术后3月以及1年时,左心室舒张早期心房应变率(SRe)(-2.13±0.824VS-1.82±0.67,-2.03±0.0.73 VS-1.74±0.67,均P<0.05)、左心房收缩期心房应变率(SRa)(-2.14±0.837 VS-1.77±0.840,-2.36±0.882 VS-1.98±0.75,均P<0.05),他汀治疗组均明显高于非他汀治疗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小结:1.他汀类药物治疗能够降低房颤消融术后血清BNP、Hs-CRP、TNI、CKMB等水平,能够降低LAD,提高SRe、SRa,提高患者6分钟步行实验结果,降低房颤术后复发率。2.他汀治疗可以降低房颤术后炎症反应,减轻心肌损伤程度,一定程度上减低i ASD发生率,改善左房重构,提高左房应变,提高患者运动耐量,降低房颤术后复发。第三部分应用ACEI/ARB治疗对房颤消融手术后医源性房间隔缺损发生率以及患者预后的影响目的:我们通过对比观察ACEI/ARB治疗组与对照组相关指标变化情况,来探讨ACEI/ARB治疗对于房颤消融术后医源性房间隔缺损发生率有无影响,以及其能否降低房颤消融后复发,对患者预后指标有无改善作用。方法:顺序选择在我中心接受PVI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87例,是否应用ACEI/ARB分入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5例,对照组42例。治疗前采集患者临床信息包括病史,查体,完善相关检查,包括血生化指标、心电图、心脏彩超、CT等。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24小时抽血检测BNP、Hs-CRP、TNI以及CKMB,所有患者于术前、术后3月、术后一年行心脏彩超检查房间隔穿刺口愈合情况,测量左心房直径(LAD)、左心房射血分数(LAEF)、左室射血分数(LVEF)、E峰、A峰、左心房应变指标:左心房应变(S%)、应变率(SR)。其中SR又分为以下几个不同时间点指标,有左心室收缩期应变率(SRs)、左心室舒张早期应变率(SRe)、左心房收缩期应变率(SRa)。随访患者房颤复发情况、6分钟步行试验、脑卒中、任何因心律失常引发的症状以及再住院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完成房颤消融手术,无肺静脉狭窄、血栓栓塞事件、心包填塞、左房破裂、左房食管瘘等并发症。两组患者之间术前基线资料包括生化结果、心脏彩超等指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月时,两组房间隔穿刺口大部分能够闭合,对照组房间隔缺损发生率高于治疗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1年时,对照组房间隔缺损发生率仍高于ARB/ACEI治疗组,但差异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BNP、Hs-CRP、TNI、CKMB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组(188.31±94.76 VS147.78±92.05,6.40±3.46 VS 5.02±2.69,2.16±0.892 VS 1.81±0.685,22.46±7.64 VS 19.12±5.60,均P<0.05),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早期复发率是低于对照组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一年时随访,治疗组1年时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房颤消融术后1年时,治疗组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明显大于对照组(688.45±98.63 VS643.23±101.52,P<0.05),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房颤消融术后3个月及1年时,LAD治疗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8.10±3.91 VS39.76±3.81,36.62±3.54 VS 38.21±3.57,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年时,治疗组患者S%高于对照组(33.84±8.82 vs 30.33±6.6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左心室舒张早期心房应变率(SRe)治疗组高于对照组(-1.96±0.73 VS-1.66±0.6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房颤消融术后3月以及1年时,左心房收缩期心房应变率(SRa),治疗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13±0.78 VS-1.81±0.59,-2.32±0.53 VS-2.04±0.72,均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1年时,两组患者LAEF之间比较(52.86±11.18 VS 47.62±10.47,P<0.05),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小结:1.ACEI/ARB治疗能够降低房颤消融术后血清BNP、Hs-CRP、TNI、CKMB等水平,能够降低LAD,提高SRe、SRa,LAEF,提高患者6分钟步行实验结果。2.ACEI/ARB治疗可以降低房颤术后炎症反应,减轻心肌损伤程度,一定程度上减低i ASD发生率,改善左房重构,提高左房应变性及左房功能,从而提高患者运动耐量。结论:1.冷冻消融术对心房损伤明显高于射频消融组,一定时间内更容易导致心房重构,影响左房功能,房间隔缺损发生几率明显高于射频消融组。2.发生房间隔缺损将影响左房功能,并增加房颤复发风险,患者更容易出现一些不适症状,其中对患者运动耐量、卒中、再住院无明显影响。3.高血压、左房直径、左房操作时间、手术方式是房间隔缺损的高危因素,而应用他汀、ACEI/ARB药物能降低房间隔缺损发生。临床工作中我们应充分重视房颤患者术前血压控制,以及术式选择,对于i ASD高发人群尽早给予他汀、ACEI/ARB药物干预。4.他汀类药物治疗可以降低房颤术后炎症反应,减轻心肌损伤程度,一定程度上减低i ASD发生率,改善左房重构,提高左房应变,从而提高患者运动耐量,降低房颤术后复发。5.ACEI/ARB治疗可以降低房颤术后炎症反应,减轻心肌损伤程度,一定程度上减低i ASD发生率,改善左房重构,提高左房应变及左房功能,从而提高患者运动耐量。

郭怡萍[5](2020)在《TEE引导经皮封堵与X线下封堵及外科小切口治疗房间隔缺损的对比研究》文中指出背景房间隔缺损是由房间隔发育不良引起的左、右心房间的交通异常。超声心动图引导下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成为最新的封堵方法,具有避免X线照射、无需开胸的优势,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可全程实时动态角度引导,能近距离观察心内结构,不受胸部声窗条件限制,清晰的显示房缺类型及残端情况,明确房间隔膨胀瘤或多孔型缺口,对缺口距后下缘间隔的视野暴露具有明显优势。本研究主要探讨婴幼儿在TEE引导下经皮介入封堵术的临床价值。目的对比TEE引导下房间隔缺损经皮介入封堵相比X线下封堵及经胸小切口的对照研究及术后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19年12月于本院收治的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患者已实施TEE引导下经皮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三组,研究组(TEE引导下经皮介入封堵);对照组1(X线下经皮介入封堵);对照组2(外科经胸小切口封堵)。每组随机各抽取20例,三组患者年龄均在1至3岁之间,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筛查,所有病例均提示房间隔继发孔型缺损,且无其它心脏畸形及各器官功能障碍。比较分析三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心功能评价、封堵成功率、术后残余分流发生率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结果1.研究组:成功19例,失败1例。失败原因系术中TEE发现残缘较柔软,难以支撑封堵伞,改为外科修补;成功的19例中有1例存在1 mm的残余分流,1例提示心包积液,均在出院后复查完全消失。对照组1:成功19例,失败1例。失败原因系封堵伞型号大,影响瓣膜活动,封堵失败;成功的19例中1例出现残余漏,更换封堵伞后成功,另1例提示边缘2.mm的残余分流,术后3个月复查分流消失。对照组2:成功20例,其中1例术后提示心包积液,3个月后复查消失;另1例合并胸腔积液,住院期间逐渐吸收。2.研究组与两组对照组相比,手术成功率无明显差异,但研究组与对照组1的住院时间及术后残余分流发生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着小于对照组2;研究组术后无明显创伤,术中无X线摄入,且术后患者心功能恢复最快。三组患者均未发生心脏穿孔、感染死亡以及封堵伞移动脱落的现象。3.研究组经胸超声心动图复查心功能,利用M型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显示心功能状态较好,结果分析表明,P<0.05,有显着统计学差异,且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1术后复查封堵伞位置好,在术后1个月、3个月分别复查白细胞,密切观察化验室指标。对照组2术后复查发现部分患儿表面创口处存在炎性瘢痕增生。结果表明研究组住院天数最短、左室收缩功能状态最显着,P<0.05,有统计学差异。三组患者随访1-3月后无死亡病例发生,无封堵器栓塞、移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TEE引导下经皮介入封堵对房间隔缺损的治疗效果显着,术中避免了X线摄入对身体的创伤,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同时结合TEE抗干扰性强,术中图像清晰的优势,是一种简单、安全、可行的新型微创手术方式,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丁琳,朱斌[6](2019)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心脏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在近些年正发展成为一项重要的快速床旁心血管系统影像评估检查技术。TEE检查的经胃-食道路径所得图像能减少信号衰减,提高超声频率,继而提高图像空间分辨率,使所获得的超声图像更加清晰。此外,与术前其他影像检查或者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相比,TEE能够提供实时信息并可实现动态监测,而且不影响手术进行。本文拟综述TEE在常见心脏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及其优势。

高健,李剑白,王阳,杨洋,侯传举[7](2018)在《获得性鲁登巴赫综合征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特征和规律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寻获得性鲁登巴赫综合征(ALS)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E)特征和规律性。方法应用CDE连续检查122例ALS,寻找ALS的CDE特征及规律性,介入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CDE定期观察房间隔闭合率。结果 ALS的CDE特征和规律性明显:(1)M型超声心动图显示二尖瓣曲线呈"城朵样"改变。(2)二维超声心动图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示二尖瓣开放受限呈"壶嘴样"改变;胸骨旁二尖瓣短轴切面示二尖瓣开放受限,二尖瓣呈"鱼口样"改变;心尖四腔切面示房间隔5~7 mm回声中断。(3)彩色多普勒血流示过房间隔左向右五彩镶嵌分流束血流信号;过二尖瓣五彩镶嵌射流束和反流束血流信号;过三尖瓣和肺动脉瓣五彩镶嵌反流束血流信号。(4)CDE测量介入治疗前后二尖瓣面积、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内径、肺动脉压力经统计学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左室射血分数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介入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CDE观察房间隔缺损自然闭合率分别为8.2%、18.8%和32.8%,6个月后还有40.1%未闭合。结论 ALS的CDE特征和规律性明显,CDE对ALS有特异性诊断价值。

潘湘斌,曹华,李红昕,赵天力[8](2018)在《单纯超声心动图引导经皮介入技术中国专家共识》文中研究说明结构性心脏病是常见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生命,而且涵盖从新生儿到高龄患者的广大人群,其中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是常见出生缺陷,如不及时治疗,不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而且会出现肺动脉高压等严重并发症;另一方面,随着我国人民平均寿命的不断延长,越来越多的退行性瓣膜病也严重地影响老年患者的生命。尽管传统的外科手

赵广智,张凤文,郭改丽,谢涌泉,王城,刘垚,潘湘斌[9](2018)在《单纯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经皮封堵左心耳的可行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传统左心耳封堵术需使用放射线及造影剂,但部分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因合并肾功能不全等疾病需避免使用放射线及造影剂,本研究旨在探讨单纯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皮封堵左心耳治疗房颤的可行性。方法:于2017-09至2017-12,入选合并慢性肾脏病Ⅳ期房颤患者5例。5例患者平均年龄(68.40±7.31)岁,平均体重(71.81±12.33)kg,平均左心耳开口直径(24.21±3.25)mm,术前平均肾小球滤过率(21.75±6.29)ml/(min·1.73 m2)。患者均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下行经皮左心耳封堵术,术后1、2、3、6个月于门诊随访,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5例患者均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下完成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平均手术时间为(33.93±10.37)min,封堵器直径32/36 mm 2例,30/36 mm 1例,26/32 mm 2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3.80±0.75)天,均顺利出院。平均随访2个月时,未发生封堵器脱落等手术并发症。结论:单纯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安全、有效。

朱延波[10](2018)在《三维打印模型对结构性心脏病术前评估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探讨实时三维彩色多普勒经胸超声心动图在结构性心脏病外科术前评估应用中的可行性及诊断价值。2、探讨实时三维彩色多普勒经胸超声心动图引导三维打印模型在结构性心脏病术前评估应用中的可行性及诊断价值。3、探讨实时三维彩色多普勒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结构性心脏病外科术前评估应用中的可行性及诊断价值。4、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结构性心脏病引导三维打印模型在指导左心耳封堵术前评估应用中的可行性及诊断价值。5、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对比三维彩色多普勒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三维打印用于评估左心耳封堵的初步研究。6、心脏核磁共振成像引导三维打印模型评估结构性心脏病的可行性探讨。方法1、应用实时三维彩色多普勒经胸超声心动图技术对211例患者进行术前评估,对比常规二维彩色多普勒经胸超声心动图,并以心血管造影和术中直视所见为“金标准”。结构性心脏病患者81例,其中包含二尖瓣脱垂16例(其中12例合并腱索断裂),继发孔房间隔缺损16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15例,主动脉瓣狭窄8例(其中2例为二叶化),部分性心内膜垫缺损合并继发孔房间隔缺损7例,动脉导管未闭7例,法洛四联症2例,室间隔缺损2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残余漏1例,二尖瓣位人工生物瓣瓣周漏2例,三尖瓣下移畸形1例,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2例,肺动脉瓣狭窄2例,非结构性心脏病患者130例作为阴性对照。2、应用实时三维彩色多普勒经胸超声心动图引导三维打印模型对144例患者进行术前评估,对比常规三维经胸超声心动图,并以术中直视所见为“金标准”。结构性心脏病患者62例,其中包含二尖瓣脱垂14例,部分性心内膜垫缺损12例,继发孔房间隔缺损12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12例,法洛四联症6例,室间隔缺损6例,非结构性心脏病患者82例作为阴性对照。3、应用实时三维彩色多普勒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技术对111例患者进行术前评估,对比常规二维彩色多普勒经胸超声心动图,并以心血管造影和术中直视所见为“金标准”。结构性心脏病患者31例,其中包含二尖瓣脱垂6例(其中2例合并腱索断裂),继发孔房间隔缺损6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5例,主动脉瓣狭窄3例(其中1例为二叶化),部分性心内膜垫缺损合并继发孔房间隔缺损2例,动脉导管未闭2例,法洛四联症1例,室间隔缺损1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残余漏1例,二尖瓣位人工生物瓣瓣周漏1例,三尖瓣下移畸形1例,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1例,肺动脉瓣狭窄1例,非结构性心脏病患者80例作为阴性对照。4、应用实时三维彩色多普勒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三维打印模型对8例需要左心耳封堵的患者进行术前评估,对比常规二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以及最终所用封堵伞型号。5、应用实时三维彩色多普勒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引导三维打印模型对8例需要左心耳封堵的患者进行术前评估,对比常规二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以及心血管造影下最终所用封堵伞型号。6、探讨心脏核磁共振成像引导三维打印模型评估结构性心脏病的可行性及原因。结果1、实时三维彩色多普勒经胸超声心动图能够在术前清晰显示结构性心脏病病变的三维结构及血流动力学状态,与心血管造影和术中直视所见基本一致。2、实时三维彩色多普勒经胸超声心动图引导三维打印模型能够清晰显示结构性心脏病病变的实体三维结构,与术中所见基本一致。3、实时三维彩色多普勒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能够在术前清晰显示结构性心脏病病变的三维结构及血流动力学状态,与心血管造影和术中直视所见基本一致。4、实时三维彩色多普勒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三维打印模型能够准确而且清晰地显示左心耳的实体三维结构。5、实时三维彩色多普勒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引导三维打印模型均能够准确而且清晰地显示左心耳的实体三维结构。6、心脏核磁共振成像引导三维打印模型评估结构性心脏病目前暂时存在技术困难,需要时间去克服。结论1、实时三维彩色多普勒经胸超声心动图为结构性心脏病外科术前评价及决策提供了重要信息。2、实时三维彩色多普勒经胸超声心动图引导三维打印模型为结构性心脏病外科术前评价及决策提供了重要信息。3、实时三维彩色多普勒经食管超声心动图为结构性心脏病外科术前评价及决策提供了重要信息。4、实时三维彩色多普勒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三维打印模型为左心耳封堵的术前评价及决策提供了重要信息。5、实时三维彩色多普勒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引导三维打印模型均能为左心耳封堵的术前评价及决策提供了重要信息。6、目前心脏核磁共振成像引导三维打印模型评估结构性心脏病尚不具备可行性。

二、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在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前评价左心耳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在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前评价左心耳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2)NVAF患者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后临床随访结果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综述
    2.1 左心耳发育、解剖
        2.1.1 左心耳发育
        2.1.2 左心耳解剖
    2.2 左心耳生理学特点
        2.2.1 机械作用
        2.2.2 分泌作用
        2.2.3 电生理作用
        2.2.4 左心耳血栓形成机制
    2.3 左心耳影像学评价
        2.3.1 TTE
        2.3.2 TEE
        2.3.3 ICE
        2.3.4 CDFI
        2.3.5 MDCT
        2.3.6 CMR
    2.4 左心耳封堵术的发展及其研究进展
        2.4.1 左心耳封堵术历史
        2.4.2 左心耳封堵装置
        2.4.3 左心耳封堵术相关研究
        2.4.4 LAAC挑战
第3章 研究对象及方法
    3.1 入选排除及诊断标准
    3.2 左心耳封堵术
    3.3 围术期观察
    3.4 随访
    3.5 统计学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基线资料
    4.2 术前检查结果
    4.3 左心耳封堵术结果
    4.4 左心耳封堵术围术期并发症
    4.5 随访结果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结论
第7章 局限性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重复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后再次干预的竞争性风险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背景
第2章 方法学
    2.1 研究设计和目标人群
    2.2 PBMV技术
    2.3 超声心动图检查
    2.4 随访
    2.5 研究的定义
    2.6 统计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临床基线资料
    3.2 重复PBMV的即刻结果
    3.3 临床随访
    3.4 重复PBMV后二尖瓣再干预和心血管死亡的预测因子
    3.5 亚组分析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研究优势与局限性
第6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补充图表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4)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医源性房间隔缺损发生率及他汀、ACEI/ARB类药物对其影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引言
第一部分 冷冻消融与射频消融手术医源性房间隔缺损发生率比较以及其对心房颤动患者预后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对房颤消融手术后医源性房间隔缺损发生率及患者预后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应用ACEI/ARB治疗对房颤消融手术后医源性房间隔缺损发生率以及患者预后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医源性房间隔缺损的研究及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TEE引导经皮封堵与X线下封堵及外科小切口治疗房间隔缺损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食管超声引导治疗房间隔缺损相关的临床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6)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心脏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常见心脏介入治疗
TEE在常见心脏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一、先天性心脏病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CHD) 介入封堵治疗
    二、左心耳 (left atrial appendage, LAA) 封堵介入治疗
    三、经皮二尖瓣介入治疗
    四、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 (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 TAVI)

(7)获得性鲁登巴赫综合征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特征和规律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使用仪器
    1.3 研究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ALS的CDE特征表现
    2.2 CDE测量计量数据统计结果
    2.3 ALS术后CDE随访结果
3 讨论

(8)单纯超声心动图引导经皮介入技术中国专家共识(论文提纲范文)

1 单纯超声引导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
1.1 单纯超声引导经皮ASD封堵术适应证及禁忌证[1, 2]
    1.1.1 适应证
    1.1.2 禁忌证
1.2 操作方法
    1.2.1 操作步骤
    1.2.2 术后处理及随访
1.3 手术并发症处理和防范
    1.3.1 一般介入并发症
    1.3.2 封堵器移位和脱落
    1.3.3 残余分流
    1.3.4 心律失常
    1.3.5 头痛或偏头痛
    1.3.6 封堵器侵蚀
    1.3.7 出血或血栓栓塞
    1.3.8 溶血 2 单纯超声引导经皮室间隔缺损封堵术
2.1 单纯超声引导经皮VSD封堵术适应证和禁忌证[4, 5]
    2.1.1 适应证
    2.1.2 禁忌证
2.2 操作方法
    2.2.1 经股动脉法[4]
    2.2.2 经颈静脉法[5]
    2.2.3 术后处理及随访
2.3 手术并发症处理和防范
    2.3.1 一般介入并发症
    2.3.2 封堵器移位和脱落
    2.3.3 外周血管损伤
    2.3.4 三尖瓣反流
    2.3.5 主动脉瓣反流
    2.3.6 传导阻滞
    2.3.7 残余分流
    2.3.8 空气栓塞
    2.3.9 溶血
    2.3.1 0 心包积液 3 单纯超声引导下经皮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
3.1 单纯超声引导经皮PDA封堵术适应证和禁忌证[6-8]
    3.1.1 适应证
    3.1.2 禁忌证
3.2 操作方法
    3.2.1 经股动脉法[6, 7]
    3.2.2 经股静脉法[8]
    3.2.3 术后处理及随访
3.3 手术并发症处理和防范
    3.3.1 一般介入并发症
    3.3.2 封堵器脱落
    3.3.3 残余分流和封堵器移位
    3.3.4 左肺动脉狭窄
    3.3.5 降主动脉狭窄
    3.3.6 溶血
    3.3.7 三尖瓣损伤
    3.3.8 心前区闷痛
    3.3.9 感染性心内膜炎 4 单纯超声引导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
4.1 单纯超声引导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 (PBPV) 适应证和禁忌证[9-11]
    4.1.1 明确适应证
    4.1.2 相对适应证
    4.1.3 禁忌证
4.2 操作方法
    4.2.1 操作步骤
    4.2.2 术后不使用肝素抗凝和阿司匹林抗血小板, 术
4.3 并发症与处理
    4.3.1 一般介入并发症
    4.3.2 肺动脉瓣环撕裂及心脏破裂
    4.3.3 右心室撕裂、出血
    4.3.4 右心室流出道痉挛
    4.3.5 一过性反应
    4.3.6 呼吸暂停
    4.3.7 心律失常
    4.3.8 术后肺动脉瓣再狭窄 5 单纯超声引导下经皮左心耳封堵术
5.1 单纯超声引导下经皮左心耳封堵术适应证和禁忌证[12, 13]
    5.1.1 适应证
    5.1.2 禁忌证
5.2 操作方法
    5.2.1 操作步骤
    5.2.2 术后处理及随访
5.3 手术并发症及处理
    5.3.1 心包填塞
    5.3.2 封堵器脱落
    5.3.3 空气栓塞
    5.3.4 二尖瓣关闭不全 6 单纯超声引导下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
6.1 单纯超声引导下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 (PBAV) 适应证和禁忌证[14, 15]
    6.1.1 适应证
    6.1.2 禁忌证
6.2 操作方法
    6.2.1 操作步骤
    6.2.2
6.3 手术并发症及处理
    6.3.1 主动脉瓣反流
    6.3.2 股动脉血栓形成或血管损伤
    6.3.3 心律失常
    6.3.4 栓塞
    6.3.5 左心室及升主动脉穿孔
    6.3.6 心跳骤停 7 单纯超声引导下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
7.1 单纯超声引导下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 (PBMV) 适应证和禁忌证
    7.1.1 适应证
    7.1.2 禁忌证
7.2 操作方法
    7.2.1 操作步骤
    7.2.2 术后处理
7.3 手术并发症及处理
    7.3.1 心包填塞
    7.3.2 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
    7.3.3 急性肺水肿
    7.3.4 栓塞
    7.3.5 再狭窄
    7.3.6 其他并发症

(9)单纯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经皮封堵左心耳的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10)三维打印模型对结构性心脏病术前评估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实时三维彩色经胸超声术前评估
    1.1 对象和方法
        1.1.1 一般资料
        1.1.2 图像采集设备与软件
        1.1.3 图像采集方法
        1.1.4 切割及观察方法
        1.1.5 统计学分析
    1.2 结果
        1.2.1 采集时间
        1.2.2 后处理与实际打印
        1.2.3 结果分析
    1.3 讨论
    1.4 小结
二、实时三维彩色经胸超声引导3DPM
    2.1 对象和方法
        2.1.1 一般资料
        2.1.2 研究方法
        2.1.3 图像采集与处理设备
        2.1.4 图像采集方法
        2.1.5 切割及观察方法
        2.1.6 统计学分析
    2.2 结果
        2.2.1 采集时间
        2.2.2 后处理及实际打印
        2.2.3 结果分析
    2.3 讨论
    2.4 小结
三、实时三维彩色经食管超声术前评估
    3.1 对象和方法
        3.1.1 一般资料
        3.1.2 检查流程
        3.1.3 图像采集设备与软件
        3.1.4 图像采集方法
        3.1.5 切割及观察方法
        3.1.6 统计学分析
    3.2 结果
        3.2.1 采集时间
        3.2.2 后处理及实际打印
        3.2.3 结果分析
    3.3 讨论
    3.4 小结
四、实时三维彩色经食管超声引导3DPM
    4.1 对象和方法
        4.1.1 患者一般资料
        4.1.2 检查流程
        4.1.3 图像采集设备与软件
        4.1.4 图像采集方法
        4.1.5 切割及观察方法
        4.1.6 统计学分析
    4.2 结果
        4.2.1 图像采集时间
        4.2.2 后处理及实际打印
        4.2.3 结果分析
    4.3 讨论
    4.4 小结
五、CT对比实时三维彩色经食管超声引导3DPM
    5.1 对象和方法
        5.1.1 患者一般资料
        5.1.2 经食管超声检查流程
        5.1.3 经食管超声图像采集设备与软件
        5.1.4 超声图像切割及观察方法
        5.1.5 CT扫描方法
        5.1.6 统计学分析
    5.2 结果
        5.2.1 图像采集时间
        5.2.2 后处理及实际打印
        5.2.3 结果分析
    5.3 讨论
    5.4 小结
六、心脏核磁共振成像引导3DPM
    6.1 对象和方法
        6.1.1 适应证
        6.1.2 禁忌证
        6.1.3 检查方法
        6.1.4 心脏核磁共振心脏图像采集要求
        6.1.5 心脏核磁共振血管图像采集要求
    6.2 结果
    6.3 小结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三维打印用于评估结构性心脏病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在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前评价左心耳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经皮介入治疗指南(2021版)[J].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结构性心脏病介入质量控制中心,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结构性心脏病介入质量控制中心,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先心病经皮介入治疗指南工作组,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先心病经皮介入治疗指南工作组. 中华医学杂志, 2021(38)
  • [2]NVAF患者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后临床随访结果与分析[D]. 赖焕珠. 吉林大学, 2021(01)
  • [3]重复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后再次干预的竞争性风险分析[D]. 邹阳. 南昌大学, 2021(01)
  • [4]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医源性房间隔缺损发生率及他汀、ACEI/ARB类药物对其影响的临床研究[D]. 杨颖.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5]TEE引导经皮封堵与X线下封堵及外科小切口治疗房间隔缺损的对比研究[D]. 郭怡萍. 新乡医学院, 2020(12)
  • [6]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心脏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 丁琳,朱斌.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9(01)
  • [7]获得性鲁登巴赫综合征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特征和规律性研究[J]. 高健,李剑白,王阳,杨洋,侯传举. 当代医学, 2018(33)
  • [8]单纯超声心动图引导经皮介入技术中国专家共识[J]. 潘湘斌,曹华,李红昕,赵天力. 中国循环杂志, 2018
  • [9]单纯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经皮封堵左心耳的可行性研究[J]. 赵广智,张凤文,郭改丽,谢涌泉,王城,刘垚,潘湘斌. 中国循环杂志, 2018(07)
  • [10]三维打印模型对结构性心脏病术前评估的研究[D]. 朱延波. 天津医科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在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前左心耳评估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