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营造氛围 创设情境(论文文献综述)
赵晓丽[1](2021)在《基于系统学视角探究统编版小学低段口语交际教学策略》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口语交际在人们的生活中地位愈来愈重要。在2000年,我国教育部将"口语交际"一词写入《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版)》,而随后在2001年、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口语交际"的目标要求、实施建议等做了更加具体的规定和说明。自此,口语交际作为课标中的五大板块之一,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一线语文教学都将阅读和写作作为重点,口语交际教学却一直处于边缘化的状态,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明显被压缩和弱化,导致当前小学低段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和研究存在诸多的问题和阻碍。基于此,笔者将在本篇文章中对当前小学低段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的问题做一个系统的分析,并从系统学的角度出发,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套具有实操性的教学策略。
许淇淇[2](2021)在《小学数学教师数学文化教学实施能力现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徐培培[3](2021)在《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情境创设研究》文中提出
王曼莉[4](2021)在《广州市花都区第五小学低学段阅读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各学科的教学都不断受到人们的重视,语文是理解和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更加成为重中之重。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并重的课程,不仅帮助人们学习和理解其他学科,还可以更好帮助人们更好的去认识世界、改变世界、创造世界。而阅读教学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部分,阅读始终贯穿着语文课程的始末,语文学习离不开阅读学习,因此阅读教学的好坏就成为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和核心。小学低学段阅读作为学生系统学习阅读知识的初始阶段,如何提高小学语文低学段的阅读教学是本文研究的重点。阅读应从小做起,从小抓起,纵观我国小学语文低学段阅读教学的情况有许多值得称赞之处,但多多少少存在些不足。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实记的方式对广州市花都区第五小学的一二年级的1462名学生进行一个全面的调查和分析,发现了以下几点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理念因循守旧、教学目标把握不准、教学内容单一片面、教学方式传统落后、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能力明显不足。究其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综合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总结为以下几点: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影响、现代评价机制的影响、学校不重视阅读活动和比赛、教师专业素养有待加强、家长对孩子阅读不重视等的因素。基于以上对阅读教学中问题及原因的分析,并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对阅读教学的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好学生学习路上的引路人。”本文提出以下六点关于低学段阅读教学的策略:结合实际,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创设情境,诱发浓厚的阅读兴趣;营造氛围,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内外结合,丰富教学内容;多种手段,优化阅读的感染力;学生主体,增强学生的阅读成就感。
杨梅[5](2021)在《小学语文“悦”读教学的实践研究 ——以昆明市H小学五、六年级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而如何掀起“悦”读教学高潮,教师对“悦”读教学的实践研究依然任重道远。“悦”不同于简单的“快乐”或者取得某种快感,它不排斥悲伤或者忧郁的内容,反而在融入真情实感中释放自我,是一种感情的升华,人格的提升,不是简单的快乐阅读或者悦读。因此“悦”读也可以理解为是一个悦目、悦耳、悦心的阅读过程,即本文理解的“悦”读便是一个赏心悦目的阅读过程,不仅包括学生的阅读,还涵盖了教师的阅读教学,相比于普通的阅读,“悦”读更强调的是阅读的初心、心境、心态、层次、深度乃至意志品质,而不是单一的感兴趣。“悦”读教学即教师通过加强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引导与培养,激发其主动阅读的情感体验。真正的“悦”读不仅是学生能获得过程中的快乐,而且能养成学生阅读习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阅读审美,夯实学生语用基础,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本研究以教育学相关理论为基石,初步总结出相关文献中较为普遍的阅读教学问题。通过研究目前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课堂观察法等,针对H小学五、六年级语文教师“悦”读教学的实际情况,整理与分析出问卷调查情况和访谈情况以及对语文“悦”读教学的课堂观察实录。基于此研究,分别得出教师和学生的调查结果:教师方面:教师对“悦”读教学的关注不够;教师课前准备达不到理想效果;教师在课堂上的指导方法不够全面;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评价的效果不佳;“悦”读课外延伸活动不够丰富。学生方面:学生课前自觉“悦”读情况不佳;学生课堂上自主“悦”读的积极性不高;学生课堂上“悦”读的效果一般;学生课外继续“悦”读的情况不理想。从教师及学生的角度分析影响教师进行课堂“悦”读教学的各方面原因,本研究也明确提出教师在“悦”读课前、课上、课外“悦”读教学的对策和建议:其一,教师要在“悦”读开始阶段进行读前引导。不仅是“悦”的意识的引导,还有师生“悦”的意识的培养。其二,教师要在“悦”读进展阶段对课文进行赏析,生成“悦”读教学的艺术。其三,教师要在“悦”读延伸阶段进行课后拓展,结合课堂内外,借“悦”读来审美;综合语文资源,融“悦”读于写作。本研究对小学语文“悦”读教学的实践研究做了一些有益的补充,希望对教师在进行“悦”读教学时多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王锐[6](2021)在《语文核心素养视阈下高中写作教学策略研究》文中指出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认的教学难点。写作教学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书写能力,同时还能不断提升学生思维能力。这些能力正是语文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与能力。因此,写作教学对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写作教学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弊病,这些问题日益明显,严重影响了写作教学的效率,影响语文核心素养育人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的落实,因而在语文核心素养视阈下研究写作教学尤为重要。本文以高中写作教学为研究对象,利用文献研究法梳理和归纳了当前国内高中写作教学现状及策略的综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语文核心素养视阈下高中写作教学策略研究的论题。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在哈尔滨市第十一中学选取不同学年段的学生作为样本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发现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为:教师对学生语言建构训练不足、教师对学生写作思维训练模式缺乏多样性、教师引导学生审美的途径和形式单一,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忽视对学生文化传承意识的培养等。产生这些问题的深层原因是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过于关注对学生写作技巧性的教授、教师对写作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理念认识不透彻、教师自身文化底蕴不足等。结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语文核心素养的阐释,本文提出了加强学生语言表达训练、注重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关注学生审美情趣培养以及建构学生文化传承意识四条解决策略。力求这些写作教学策略能够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和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刘子涵[7](2021)在《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作为德育工作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其本身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在高考的重压下越来越容易被忽视,从而导致学科教学逐渐沦为“分数工具”。随着《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正式颁布实施,课程改革进入新阶段。大家逐渐认识到传统的教育模式和理念并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能力的全方面发展。情境教学法将真实情境引入课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养成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在课堂中获得情感体验,更符合《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培养有信仰、有思想、有尊严、有担当的中国公民的教学任务,同时更有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本文在结合自身在中学调研时的所见所得、所思所想,以及通过阅读大量的着作、期刊以及学位论文的基础上,力求改进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效率和实践效率。本文分为四个部分:首先,第一部分在分析“情境”概念的基础上,对于情境教学法的内涵作了界定,对于情境教学法的显着特点进行了探究;第二部分,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的必要性,结合思政学科的特点、和新课标的要求,从学科角度进行了阐述,以及结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阐述了情境教学的必要性;从应用的意义来说,情境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且对于师生关系建设也有独特作用;第三部分,结合参考文献和自身实践经历,总结出情境教学法在创设、分析、回归等课堂运用流程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了归因;第四部分是本文的重点,以情境教学法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为切入点,结合高中思想政治课的上课流程,从课前准备、课堂实施以及课后梳理等三个主要环节为切入点,展开了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实施对策研究,梳理出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运用的完整方案,以图改善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情境教学的现状,提高情境教学法应用的有效性,彰显思政科学的学科特色。
张建苏[8](2021)在《中学古典诗文教学引入流行文化元素的实践研究》文中指出古典诗文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目前古典诗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教学模式僵化,教学活动程式化,文本挖掘不深刻,检测反馈模式单一,学生不感兴趣,以致教学难以推进,教学效率低下。基于现状,论文试图将古典诗文教学与学生感兴趣的流行文化元素结合起来,让流行文化元素成为一种可以利用的新兴的教学资源,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论文共分三部分:引言部分介绍了研究缘起、研究意义、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正文部分细分为四个板块。第一板块全面概述了中学古典诗文教学与流行文化元素,界定了古典诗文教学与流行文化元素的概念,从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和提升个人修养,拓展心灵空间两个方面论述了古典诗文的教学意义。古典诗文教学引入流行文化元素无论从拉近师生心理距离,激发学习兴趣来说,还是语文教学自身的改革来讲,都切实可行。第二板块论述了中学古典诗文教学中可开发的显性和隐性流行文化元素。流行形象元素、流行行为元素、流行物品元素等是古典诗文教学中可开发的显性流行文化,在知识结构层面具备可开发内容。而在能力、情感价值观等方面,是可以开发的的隐性内容。第三板块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当前引入流行文化元素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尝试结合“微课”和综艺节目进行文言文教学,融合综艺节目和项目学习进行古诗词教学,通过专题学习、剧本排演和影视阅读进行古典小说教学,这些丰富的流行文化元素让古典诗文教学重新焕发生机。第四板块在调查和案例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融入流行文化元素的运用原则和教学策略。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思想、乐于接纳,讲究时效、注重实效并合理引进,适时编排。建议教师在课前预习,课堂导入、重难点突破、课堂拓展、课后作业以及综合实践教学中引入流行文化元素。结语部分总结本论文的成果并反思不足。
王宏亮[9](2020)在《基于体验式学习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参与度提升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当代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学校在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新课程改革以来,各个学科的教学工作在中小学中正如火如荼的展开,学校也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和主动学习的意识。信息技术学科作用一门综合实践性质的学科,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的同时,也需要学生在课堂上具备实践操作的能力,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也就说明了学生只有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参与度较高的情况下才能真正学好信息技术课。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受教学环境、教师教学素养和学生自身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参与度方面表现还有待提高。笔者通过对与学生课堂参与度相关的大量文献进行阅读和研究之后,从体验式学习理论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基于体验式学习理论提升学生信息技术课堂参与度的研究。本研究在体验式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以大卫·库伯的“体验学习圈”为依据设计提升学生信息技术课堂参与度的教学策略,通过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中实施相关教学策略达到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的目的。本研究的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梳理有关“课堂参与度”和“体验式学习”的研究成果。从“课堂参与度”和“体验式学习”的视角出发进行文献查阅和资料分析,聚焦当前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热点,以期从中确定基于体验式学习理论提升学生信息技术课堂参与度的切入点。(2)掌握当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参与度的实际情况。对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在学生课堂参与划分的三个维度基础上编制调查问卷、课堂观察量表和访谈提纲,通过调查问卷、课堂观察和师生访谈的方式收集数据,发现学生课堂参与当中存在的问题。(3)设计基于体验式学习理论提升学生信息技术课堂参与度的教学模型及策略。通过对体验式学习理论的研究,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参与度现状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根据相关理论设计教学策略,即将大卫·库伯在体验式学习中提出的“体验学习圈”理论为依据作为教学策略的模型,从学生课堂参与的三个维度现状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策略。(4)实施相关教学策略并进行效果验证。设置对照班和实验班,将所提出的策略应用到教学实验中,利用课堂参与度调查问卷再次对学生课堂参与度对对照班和实验班从学生课堂参与的三个维度的表现出发进行数据研究和分析,验证实验效果。通过对上述各项研究工作的展开,本研究取得了以下几点研究成果。(1)确定了基于体验式学习理论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切入点。通过查阅和研究文献资料,在对当前研究进行梳理后,确定了将学生参与划分为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三个维度作为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切入点,以大卫·库伯的“体验学习圈”为依据设计教学模型并提出教学策略。(2)验证了基于体验式学习理论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效果。通过教育实验法对对照组与实验组进行教学实验,之后再次对学生课堂参与度测量数据的前后侧分析,得出研究结论:所提出的策略在一定程度上能更好的通过体验式学习理论帮助学生提升学生信息技术课堂参与度。
李美莹[10](2020)在《高中生物优质课课堂导入特征及启示 ——以30节优质录像课为例》文中认为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之于一堂课来说是重要的前奏。高中生物课程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课堂导入是学生现实生活经验与其学科知识体系之间的一座密切桥梁,对学生整体知识的构架起到了良好的衔接作用。一个好的课堂导入,除了能够创设一种丰富的学习情境,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之外,还可以帮助学生聚焦新的学习主题,激发学生知识与现实的转化能力,促进学生的思考,为超越单纯的知识识记,形成高阶思维和学习方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研究首先通过课堂观察,呈现了高中生物课堂导入的基本现状,分析了目前高中生物课堂导入存在的主要问题,分别是:课堂导入方法针对性较差、课堂导入手段简单、课堂导入内容单一、课堂导入主体固化、课堂导入时间掌握不当、课堂导入功能不够全面六个方面。然后通过半结构访谈发现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的教学能力亟待提升、教师的教学观略显守旧、教师的生物专业知识储备不全面、教师对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理解落实不深刻。最后,研究者从导入方法、导入手段、导入内容、导入时间、导入主体、导入功能六个维度对高中生物优质录像课的课堂导入环节进行研究,从中提取出优质课导入的主要特征,分别是:第一,课堂导入方法的导向性明显,与生产生活联系紧密;第二,课堂导入呈现出传统手段与多媒体手段相结合的特征;第三,课堂导入内容呈现出聚焦学习主题,逻辑性强的特征;第四,课堂导入时间分配合理;第五,课堂导入主体呈现出师生双主体的趋势特征;第六,课堂导入功能呈现出多功能的特征。本研究根据对高中生物优质课课堂导入六个维度的分析,结合实际高中生物课堂导入出现的问题以及成因,提出了提升高中生物课堂导入有效性的策略:第一,提高创新意识,注重导入方法多样性;第二,实现多种手段有机结合;第三,紧扣教学内容,提高导入内容的贴合度;第四,合理分配导入时间,增加课堂导入时效性;第五,在导入过程中体现师生双主体地位。基于教师本身提出了建议分别是:第一,提升课堂导入之于课堂教学的重要性;第二,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第三,树立正确的教师教学观;第四,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同步改革,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二、营造氛围 创设情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营造氛围 创设情境(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系统学视角探究统编版小学低段口语交际教学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核心概念界定 |
(一)系统学 |
(二)统编版 |
(三)小学低段 |
(四)口语交际 |
二、当前小学低段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
(一)口语交际教学目标研究出现断层,未形成系统 |
(二)对新教材解读不全,忽视课后练习中的口语交际版块 |
(三)策略纷繁,众说纷纭,难成体系 |
三、基于系统学视角,立足课堂,统编版小学低段口语交际教学策略探究 |
(一)建构目标层级体系,练技能 |
(二)依托教材,厘清分类,定课型 |
(三)立足课堂,巧设环节,定节点 |
1. 选择话题,营造氛围 |
2. 情景体验,互动交流 |
3. 进阶练习,提升训练 |
4. 交换形式,拓展运用 |
(4)广州市花都区第五小学低学段阅读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act |
引言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的意义 |
(三)研究方法 |
一、广州市花都区第五小学低学段阅读教学的现状调查研究及其分析 |
(一)第五小学基本情况介绍 |
(二)问卷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
1.阅读教学目标的调查 |
2.阅读教学重点的调查 |
3.阅读教学内容的调查 |
4.阅读教学方式的调查 |
5.教学参与度的调查 |
6.学生能力的调查 |
(三)小学语文低学段阅读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
1.教学理念因循守旧 |
2.教学目标把握不准 |
3.教学内容单一片面 |
4.教学方式传统落后 |
5.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 |
6.学生能力明显不足 |
(四)影响小学语文低学段阅读教学的因素 |
1.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影响 |
2.现代教师评价机制的影响 |
3.学校不重视阅读活动和比赛 |
4.教师专业素养有待加强 |
5.家长对孩子的阅读不重视 |
二、小学语文低学段阅读教学的策略 |
(一)结合实际,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 |
(二)课内外结合,丰富教学内容 |
1.课前引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
2.课中补充,加深课文理解 |
3.课后延伸,扩宽阅读量 |
(三)创设情景,诱发浓厚的阅读兴趣 |
1.利用影视作品 |
2.借助图画资源 |
3.选取音乐曲目 |
(四)营造氛围,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
1.建立班级图书馆 |
2.组织课后阅读活动 |
3.构建亲子阅读 |
(五)多种手段,强化深层的阅读感染力 |
1.朗读 |
2.角色扮演 |
(六)学生主体,增强学生的阅读成就感 |
1.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 |
2.重视阅读主体的差异性 |
3.关注师生对话机制 |
三、教学实践案例及反思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小学语文低学段阅读教学现状问卷调查(教师篇) |
附录二 小学语文低学段阅读教学现状问卷调查(学生篇) |
附录三 《小马过河》教学设计 |
致谢 |
(5)小学语文“悦”读教学的实践研究 ——以昆明市H小学五、六年级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 |
一、研究背景 |
二、阅读的重要性 |
三、阅读教学的意义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一、弥补平淡如水的教学缺陷 |
二、提供高效愉悦的教学思路 |
三、发掘“悦”读教学的意义 |
第三节 研究现状 |
一、文献收集途径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国外研究现状 |
第四节 研究思路 |
一、确立对象 |
二、开展调查 |
三、研究过程 |
四、拟定路线 |
五、选择方法 |
六、选择工具 |
第二章 “悦”读教学的概念及理论 |
第一节 “悦”读教学的核心概念 |
一、阅读 |
二、“悦”读 |
三、“悦”读教学 |
第二节 理论依据 |
一、大语文教学观 |
二、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四、 “最近发展区”学习理论 |
五、教育心理学中对人的社会性高级情感的论述 |
第三章 小学五、六年级语文“悦”读教学的现状调查 |
第一节 教师问卷、访谈分析 |
一、教师对“悦”读教学的关注度 |
二、教师课前对“悦”读教学的准备 |
三、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悦”读的指导 |
四、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悦”读效果的评价 |
五、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延伸“悦”读情况 |
第二节 学生问卷、访谈分析 |
一、学生课前自觉“悦”读情况 |
二、课堂上学生自主“悦”读情况 |
三、课堂上学生在“悦”读过程中的情况 |
四、学生课后继续“悦”读情况 |
第四章 小学五、六年级语文“悦”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教师层面 |
一、教师对“悦”读教学的关注不够 |
二、教师课前准备达不到理想效果 |
三、教师在课堂上的指导方法不够全面 |
四、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评价的效果不佳 |
五、课外延伸活动不够丰富 |
第二节 学生层面 |
一、学生课前自觉“悦”读情况不佳 |
二、学生课堂上自主“悦”读的积极性不高 |
三、学生课堂上“悦”读的效果一般 |
四、学生课外继续“悦”读的情况不理想 |
第五章 小学五、六年级语文“悦”读教学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
第一节 “悦”读开始阶段——读前引导 |
一、 “悦”的意识的引导 |
二、 “悦”的氛围的营造 |
三、 “悦”的情境的创设 |
第二节 “悦”读进展阶段——读后赏析 |
一、用提问艺术启发“悦”读感悟 |
二、用引导艺术促成“悦”读发现 |
三、用训练艺术实现“悦”读展示 |
四、用组织艺术达成“悦”读互动 |
五、用评价艺术激励“悦”读表现 |
第三节 “悦”读延伸阶段——课后拓展 |
一、结合课堂内外,借“悦”读来审美 |
二、综合语文资源,融“悦”读于写作 |
第六章 结论与反思 |
第一节 研究的结论 |
一、现状调查结论 |
二、提出教学建议 |
第二节 研究的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 B 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 C 教师访谈提纲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6)语文核心素养视阈下高中写作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一)信息时代对写作能力的要求 |
(二)新课标对写作教学的新要求 |
(三)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困境亟待解决 |
二、文献综述 |
(一)关于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研究 |
(二)关于语文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写作教学的研究 |
三、研究意义 |
(一)拓宽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研究视野 |
(二)为解决高中写作教学困境提供思路 |
(三)为高中语文教师开展写作教学提供借鉴 |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语文核心素养视阈下高中写作教学相关概述 |
一、课标相关内容解读 |
(一)核心素养 |
(二)语文核心素养解读 |
(三)课标中高中写作教学的基本要求及实施建议解读 |
二、核心概念阐释 |
(一)写作教学的内涵 |
(二)高中写作教学的内涵 |
(三)语文核心素养视阈下高中写作教学的内涵 |
三、语文核心素养视阈下高中写作教学的特点 |
(一)写作教学目标的设定具有整体性 |
(二)写作教学过程具有导向性 |
(三)写作教学内容的构成具有多元性 |
四、语文核心素养视阈下高中写作教学的价值 |
(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
(三)促进写作教学发展 |
五、本章小结 |
第二章 高中写作教学现状调查及原因探析 |
一、问卷调查情况概述 |
(一)问卷调查的目的与对象 |
(二)问卷调查的内容与方法 |
(三)问卷调查的结果统计分析 |
二、高中写作教学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高中写作教学存在问题 |
(二)高中写作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三、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语文核心素养视阈下高中写作教学实施策略 |
一、加强语言表达训练 |
(一)教授写作基础知识,提升写作基本能力 |
(二)积累语言整合素材,增强语言建构意识 |
(三)重视语言表达训练,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
二、注重思维能力提升 |
(一)写作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
(二)写作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
(三)写作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
三、关注审美情趣培养 |
(一)培养学生写作审美意识,激发学生表达美的欲望 |
(二)营造氛围,开展活动,提高学生写作审美水平 |
四、建构文化传承意识 |
(一)引导学生文化积淀,丰富学生写作文化底蕴 |
(二)立足文化传承与理解,写作中融入文化要素 |
五、本章小结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7)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研究意义及创新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创新之处 |
第二章 情境教学法的概述及其基本特征 |
第一节 情境教学法的内涵 |
一、情境 |
二、情境教学法 |
第二节 情境教学法的基本特征 |
一、趣味性 |
二、开放性 |
三、启发性 |
四、多样性 |
五、创造性 |
第三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情境教学法应用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
第一节 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应用情境教学法的必要性 |
一、创新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需要 |
二、顺应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的要求 |
三、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
第二节 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的重要性 |
一、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二、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
三、利于融洽的师生关系建设 |
第四章 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应用中存在问题及原因 |
第一节 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一、情境创设忽视素材加工 |
二、情境分析忽视问题设计 |
三、情境回归忽视情感升华 |
四、情境使用忽视节奏把握 |
第二节 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应用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
一、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待进一步发展 |
二、传统教学模式的消极影响 |
三、教育评价标准过于单一 |
第五章 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的路径探析 |
第一节 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条件 |
一、教师转变教育理念 |
二、情境教学法应用频率、种类需适度 |
三、情境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应当融合 |
第二节 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应用的阶段性路径 |
一、课前准备阶段 |
二、课堂实施阶段 |
三、课后梳理阶段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8)中学古典诗文教学引入流行文化元素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中学古典诗文教学与流行文化元素概述 |
第一节 中学古典诗文教学的现状与意义 |
一、古典诗文教学概述 |
二、中学古典诗文教学的现状 |
三、中学古典诗文教学的意义 |
第二节 中学古典诗文教学引入流行文化元素的意义 |
一、流行文化元素概述 |
二、中学古典诗文教学引入流行文化元素的意义 |
第二章 中学古典诗文教学中可开发的流行文化元素 |
第一节 中学古典诗文教学中可开发的显性流行文化元素 |
一、开发流行形象元素,再现古典诗文独特意境 |
二、学习流行行为元素,丰富古典诗文时代意蕴 |
三、探索流行物品元素,挖掘古典诗文深刻内涵 |
第二节 中学古典诗文教学中可开发的隐性流行文化元素 |
一、互动对话,合作探究出新意 |
二、品味诗文,审美能力得提升 |
三、激活思维,思维空间得开拓 |
第三章 中学古典诗文教学引入流行文化元素的现状调查和实践案例 |
第一节 中学古典诗文教学引入流行文化元素的现状调查 |
一、调查概况 |
二、学生调查结果与分析 |
三、教师调查结果与分析 |
四、对学生和教师问卷的综合分析 |
第二节 文言文教学引入流行文化元素的实践案例 |
一、文言文+“微课”教学设想 |
二、文言文+《国家宝藏》教学初探 |
第三节 古诗词教学引入流行文化元素的实践案例 |
一、古诗词+《中国诗词大会》教学初探 |
二、“古诗词+流行元素”语文项目学习 |
第四节 古典小说教学引入流行文化元素的实践案例 |
一、专题活动:细节中评析人物 |
二、剧本排演:表演中启发思维 |
三、影视阅读:观察中激发兴趣 |
第四章 中学古典诗文教学引入流行文化元素的运用原则与教学策略 |
第一节 中学古典诗文教学引入流行文化元素运用原则 |
一、转变思想,乐于接纳 |
二、讲究时效,注重实效 |
三、合理编排,适时引进 |
第二节 中学古典诗文教学引入流行文化元素教学策略 |
一、在课前预习引入流行文化元素 |
二、在课堂导入引入流行文化元素 |
三、在课堂学习引入流行文化元素 |
四、在拓展探究引入流行文化元素 |
五、在作业展示引入流行文化元素 |
六、在综合实践教学中引入流行文化元素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9)基于体验式学习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参与度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1.2.1 课堂参与度的研究现状 |
1.2.2 体验式学习的研究现状 |
1.2.3 研究小结 |
1.3 研究思路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路径与方法 |
1.5.1 研究路径 |
1.5.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2.1 学生参与、课堂参与度概念界定 |
2.1.1 学生参与 |
2.1.2 学生参与维度划分 |
2.1.3 课堂参与度 |
2.2 体验、体验式学习概念界定 |
2.2.1 体验 |
2.2.2 体验式学习 |
2.3 理论基础 |
2.3.1 大卫·库伯的“体验学习圈” |
2.3.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三章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参与度现状调查及问题提出 |
3.1 调查维度分析 |
3.2 调查对象分析 |
3.3 调查过程与结果分析 |
3.3.1 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 |
3.3.2 课堂观察与数据分析 |
3.3.3 访谈过程与结果分析 |
3.4 拟解决的问题 |
3.4.1 行为参与维度:专心程度不够,不能够积极地进行主动学习 |
3.4.2 认知参与维度:深层次策略方面表现较差,对教师依赖性高 |
3.4.3 情感参与维度:学生的焦虑感较强,自主学习意识薄弱 |
第四章 基于体验式学习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教学策略设计 |
4.1 教学策略的原则设计 |
4.1.1 学生主体化原则 |
4.1.2 情境生活化原则 |
4.1.3 方法多元化原则 |
4.1.4 师生互动性原则 |
4.2 体验式学习理论中以“体验学习圈”为依据的教学策略模型设计 |
4.3 体验式学习理论中以“体验学习圈”为依据的教学策略设计 |
4.3.1 具体体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体验热情 |
4.3.2 观察反思——巧妙引导,深化学生的自主体验 |
4.3.3 抽象概括——营造氛围,鼓励学生分享交流 |
4.3.4 行动应用——实践研究,开展合作学习和拓展活动 |
4.4 单元小结 |
第五章 基于体验式学习的教学策略实施与效果验证 |
5.1 实验目的 |
5.2 实验对象 |
5.3 实验内容 |
5.4 实验实施过程 |
5.5 第一轮实验研究——以《绘制个性图案》为例 |
5.5.1 教学目的分析 |
5.5.2 教学内容分析 |
5.5.3 教学目标分析 |
5.5.4 学习者特征分析 |
5.5.5 教学实施过程 |
5.5.6 教学反思和调整 |
5.6 第二轮实验研究——以《让版面更美观》为例 |
5.6.1 教学目的分析 |
5.6.2 教学内容分析 |
5.6.3 教学目标分析 |
5.6.4 教学实施过程 |
5.6.5 教学分析和反思 |
5.7 实验数据分析 |
5.7.1 行为参与维度数据分析 |
5.7.2 认知参与维度数据分析 |
5.7.3 情感参与维度数据分析 |
5.8 实验结果讨论与总结 |
5.8.1 实验结果讨论 |
5.8.2 实验总结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和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1.1 主要研究工作 |
6.1.2 研究成果 |
6.2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
6.3 研究展望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课堂参与度调查问卷 |
附录二 课堂观察记录表 |
附录三 访谈提纲 |
致谢 |
(10)高中生物优质课课堂导入特征及启示 ——以30节优质录像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一)研究缘起 |
1.新课程标准对课堂导入的要求 |
2.高中生认知特点对课堂导入的要求 |
3.教育实习中对高中生物课堂导入的思考与困惑 |
(二)核心概念界定 |
1.课堂导入 |
2.优质课 |
(三)文献综述研究 |
1.关于课堂导入方法的研究 |
2.关于课堂导入手段的研究 |
3.关于课堂导入内容的研究 |
4.关于课堂导入时间的研究 |
5.关于课堂导入主体的研究 |
6.关于课堂导入功能的研究 |
7.关于课堂导入原则的研究 |
8.关于优质课的研究 |
9.高中生物课堂导入研究现状 |
(四)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一、研究设计与方法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1.录像分析法 |
2.课堂观察法 |
3.访谈法 |
(四)研究过程 |
1.研究维度的建立 |
2.研究对象的处理收集及编码 |
3.研究框架 |
二、高中生物课堂导入现状分析 |
(一)高中生物课堂导入存在的问题 |
1.课堂导入方法针对性差 |
2.课堂导入手段简单 |
3.课堂导入内容单一 |
4.课堂导入主体固化 |
5.课堂导入时间掌握不当 |
6.课堂导入功能不够全面 |
(二)高中生物课堂导入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1.教师的教学能力亟待提升 |
2.教师的教学观略显守旧 |
3.教师的生物专业知识储备不全面 |
4.教师对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理解落实不深刻 |
三、高中生物优质课导入的特征分析 |
(一)导入方法呈现出导向性明显,与生产生活联系紧密的特征 |
1.导入方法的总体情况 |
2.导入方法的具体情况 |
3.不同生物学习领域导入方法对比 |
(二)导入手段呈现出传统与多媒体相结合的特征 |
1.导入手段的总体情况 |
2.导入手段的具体情况 |
3.不同生物学习领域导入手段对比 |
(三)导入内容呈现出聚焦学习主题,逻辑性强的特征 |
1.导入内容总体情况 |
2.导入内容具体情况 |
3.不同生物领域导入内容的对比分析 |
(四)导入时间呈现出分配合理的特征 |
1.导入时间的具体情况 |
2.不同领域导入时间对比 |
(五)导入主体呈现出师生双主体的趋势特征 |
1.导入主体的总体情况 |
2.不同领域导入主体的对比分析 |
(六)导入功能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 |
1.导入功能的总体情况 |
2.导入功能的具体情况 |
3.不同生物领域导入功能对比 |
四、高中生物课堂导入启示 |
(一)基于课堂导入本身提出策略 |
1.提高创新意识,注重导入方法多样性 |
2.实现多种手段有机结合 |
3.紧扣教学内容,提高导入内容的贴合度 |
4.合理分配导入时间,增加课堂导入时效性 |
5.在导入过程中体现师生双主体地位 |
(二)提升高中生物教师课堂导入能力的建议 |
1.提升课堂导入之于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
2.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
3.树立正确的教师教学观 |
4.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同步改革,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四、营造氛围 创设情境(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系统学视角探究统编版小学低段口语交际教学策略[J]. 赵晓丽. 试题与研究, 2021(25)
- [2]小学数学教师数学文化教学实施能力现状研究[D]. 许淇淇.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3]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情境创设研究[D]. 徐培培. 山东师范大学, 2021
- [4]广州市花都区第五小学低学段阅读教学研究[D]. 王曼莉.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5]小学语文“悦”读教学的实践研究 ——以昆明市H小学五、六年级为例[D]. 杨梅.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9)
- [6]语文核心素养视阈下高中写作教学策略研究[D]. 王锐.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7]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研究[D]. 刘子涵. 陕西理工大学, 2021(08)
- [8]中学古典诗文教学引入流行文化元素的实践研究[D]. 张建苏. 延安大学, 2021(12)
- [9]基于体验式学习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参与度提升研究[D]. 王宏亮.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8)
- [10]高中生物优质课课堂导入特征及启示 ——以30节优质录像课为例[D]. 李美莹.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