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食物的危害 - 了解十大有毒食物的脉搏

有毒食物的危害 - 了解十大有毒食物的脉搏

一、有毒食品的危害——给十大有毒食品“把脉”(论文文献综述)

周莹[1](2020)在《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文中指出新闻标题是人们接触新闻的第一窗口。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新闻愈发成为了人们获取新闻信息最便捷快速的渠道。其中,“今日头条”作为当代在线用户数量最多的门户网站,在传播新闻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本文利用爬虫技术抓取了2019年3月至2019年5月的今日头条客户端新闻标题作为研究语料。分别从词汇、语法、修辞、语用等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在词汇方面,统计了今日头条新闻标题中的高频词,分类分析后我们发现标题中名词、动词使用最为广泛。在语法方面,新闻标题主要有单句式、组合式、成分缺省式这三类句型结构,在句类的选择上,以陈述句和疑问句为主。在修辞方面,从标题的词语层面的修辞、辞格层面的修辞这两个部分对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进行探讨。最后,从语用角度结合关联理论具体分析语料,我们发现标题创作是制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一种交际,关键在于激发读者结合语境取得最佳关联。

黄延龙[2](2020)在《固始县增加农业生态产品供给问题研究》文中提出多年来,我国一直倡导发展具有生态特质的农业产品,自2004年以来连续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对发展农业领域“生态产品”提出了要求,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更是首次有针对性地提出“增加农业生态产品供给”。增加农业生态产品供给完全契合大生态发展理念,兼顾农村经济高质量与高效益发展,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主要趋势。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开始全面把“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提上日程,从空间布局上根本性地增加山水林田湖草这些农业生态产品,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可持续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格局。固始县是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区、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区、我国首个国家级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中国生态魅力名县以及在建的国家生态县,农业生态与环境优越性可见一斑。笔者为此选取固始县作为“增加农业生态产品供给”研究对象,开展固始县农业生态产品供给问题的调查研究和实证分析,试图为固始县增加农业生态产品供给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本文首先运用理论研究方法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筛选,萃取出国内与国外相关研究的侧重点和各自观点方法的创新之处,再借鉴其中的精要部分和可贵经验。其次,从本文研究的主体——农业生态产品出发,向全网数据库发散概念关键信息,追寻相关粘连理论以获取相关理论支撑,在参照整理后的理论基础之上对本文核心概念“农业生态产品”进行梳理、辨析、赋义和分类。再次,通过对固始县农业生态产品供给基础分析和现行做法与成效分析,完成本文对固始县增加农业生态产品现状的整体把握,并进行固始县增加农业生态产品供给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最后,还引入发达国家增加农业生态产品供给的有效做法及有益启迪,为后文固始县增加农业生态产品供给的对策措施和展望未来开拓国际视角。通过研究发现:固始县增加农业生态产品供给过程中还存在着缺乏增加农业生态产品供给的顶层设计、农户缺乏农业大生态产品观念和供给保障、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缺乏增加农业生态产品供给的带动作用、增加农业生态产品供给成本高、农业生态产品供给面窄且效益低、农户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政府增加农业生态产品供给的发展战略不够清晰、农业生态产品种养难度大且潜在效益不明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综合实力较弱且影响力不足,农业生态产品供给中的生产要素普遍涨价,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户缺乏生产要素等。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做好增加农业生态产品供给的顶层设计、树立农业大生态产品理念并设立发展基金、开展增加农业生态产品供给示范运动、多方降低农业生态产品供给成本、改善农业生态产品供给方式、创新金融支农方式等对策措施。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有三点:一是,首次以硕士学位论文形式进行农业生态产品供给问题研究。二是,尝试对“农业生态产品”的概念进行界定、提出评判标准并进一步探析、丰富了农业生态产品的内涵。三是,尝试运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调查的方式对固始县增加农业生态产品供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固始县增加农业生态产品供给的对策措施。

王芳[3](2020)在《近5年高考化学工业流程题特点和解题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考化学试题逐渐从“能力立意”向“素养立意”转变,研究高考试题对核心素养的落地开花具有导向作用,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具有指导作用。化学工业流程题具有信息量大、知识面广、难度较大、区分度较大的特点,不仅能较好的检测学生获取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和综合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能让师生体验到化学的实用性和题海战术的无效性,从而引领化学教学由以教师为主体的“讲、练、评”模式走向以学生为主体的“知识、能力、素养”模式上来。本文运用了文献研究法、文本分析法、访谈法和数据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首先,通过文献综述法了解了近十年化学工业流程题解题策略的研究现状,探索了本次研究的理论基础。其次,通过文本分析法研究了近五年高考全国卷的化学工业流程题,为高三的教、学、研提供了参考。再次,以教师和学生为研究对象,用结构性访谈法探究了化学工业流程题常见的解题错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题策略。最后,利用数据分析法对教学实验的成绩进行了统计分析。本研究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阐述了文章的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方法和思路、国内外研究现状等。第二部分理论研究,主要对本文的理论基础和概念界定进行了概述。第三部分高考试题,首先从试题分值、试题结构和试题内容等试题特点入手对近五年化学工业流程题进行了定性分析;其次从试题结构和试题分析的角度对近五年全国卷Ⅰ进行了深刻解读。第四部分探索错因,阐述了调查研究的设计与实施方案,分析了教师和学生的访谈结果,进而提出了化学工业流程题的三个解题错因。第五部分解题策略,针对解题错因,从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两方面提出了三个解题策略。第六部分实践研究,设计教学实验对化学工业流程题解题策略的有效性进行研究。第七部分结论展望,涉及研究结论、研究启示、研究创新、研究不足和待解决问题。本文研究结论:试题特点:信息新颖、难度较大、综合性强;试题分值为14-15分;试题数量为1-2个;试题结构图文并茂,分为题头、流程图和题尾设问三部分,设问为7-8空,每空分值1-3分;重点考查14种元素,考查频次较高的元素为B、N、Na、Mg、Al、Si、Fe、S、Cl、Zn;考查方向分别是由含杂质矿物质经分离提纯制备指定产品,由工业废水、废气和废渣转化处理制备指定产品和由已知物质经化学反应制备指定产品;考查范围为以化工生产过程为载体,综合考查学科必备知识和测评学科关键能力。高考命题趋势:试卷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生态色彩浓重,基础性、应用性、创新性和时代性明显,以“稳中有变”和“稳中有新”为特点,以“立德树人”和“五育并举”为导向,依托学科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为高校选拔人才提供了依据,为中学教育教学提供了指导。解题错因:心理素质不佳、表达不规范等非智力因素影响;学科知识不扎实,学科思想方法不健全;学科关键能力有限,学科核心素养欠缺等智力因素影响。解题策略:通过增强学生自信,养成规范表达的习惯减少非智力因素失分。通过构建学科知识体系,培养学科思想方法;提升学科关键能力,渗透学科核心素养减少智力因素失分。实践研究:化学工业流程题解题策略是有效的。

李秀秀[4](2020)在《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40余年,我国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显着提高,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之进步。然而,伴随工业化、城市化日益深入推进的同时,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也日益突显,严重制约经济的发展,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新时代以来我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对生态文明建设做出总体部署,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布局,融入“四大建设”的全过程,推进我国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齐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构建是一项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本论文对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的研究围绕四个部分展开。第一部分阐释本论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通过梳理和分析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而提出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及方法和本文的创新之处。第二部分分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体系构建现状,包括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第三部分阐述了英国、美国、日本及法国生态环保制度构建的经验,从而归纳出国际经验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制度构建的启示。第四部分论述了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构建需要遵循的原则,并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从生态保护与修复、法制建设、监督管理、公众参与、市场机制、行政管理和生态合作各方面探索应对措施,力图能够为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构建提供多角度、全方位而又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通过以上措施,构建起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序推进提供坚实保障,助力美丽中国的建成,为全球生态治理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同世界各国一道呵护美好家园,共建命运共同体。

林立峰[5](2019)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环境保护话语体系建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论文从探讨语言与环境保护认知之间的关系入手,紧扣全球环境共治的时代要求,在考察中国环境保护话语现状的基础上,剖析中国建构环境保护话语体系面临的困难与问题,为建构环境保护话语体系的中国方案提供建议。环境保护语言的形成与发展,唤醒了人类对环境保护的认知。如何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既是一个哲学问题,也是一个语言学问题。通过建构环境保护话语体系,用语言清晰描述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用话语明确人对于自然的态度,在环境保护话语中恰如其分地运用好隐喻,对于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局面尤为重要。通过环境保护语篇分析,清晰展现了环境保护话语在激发读者环境保护热情、唤起人们环境保护共鸣中的语言魅力。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正以各种方式对人类的生存条件和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世界性难题。《濒临失衡的地球》《空前的生态危机》《巴黎气候协定》《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等关注全球环境危机、倡导全球环境保护合作的话语文本,促成了加强环境保护全球合作的共识,凸显了关注全球环境危机的话语文本在推动全球环境保护共治中的作用。唯有将环境保护话语体系建构置于全球化背景之下,中国才能在推进全球环境共治进程中掌握话语权,在全球环境保护各项议题的谈判中掌握主动权,从而在保卫地球家园进程中展现大国形象。环境哲学是环境保护话语体系建构的思想基础。环境保护的话语表达,应当重视探究环境哲学与环境保护话语之间的关系,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发展的话语互动,实现从环境保护到社会正义的话语连接,实现人类利益与公共利益的话语衔接。语言学则为环境保护话语体系建构提供了理论支撑。话语分析理论是分析环境保护话语的有效方法,生态语言学是理解语言和生态关系的理论源泉,为环境保护话语分析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框架。当今,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文学着作、国际性文件、法律政策、新闻报道、领导人演说等不断涌现,中国环境保护语言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与发展,建构环境保护话语体系的时机已然来临。尽管中国的环境保护语言呈现出多点开花的繁荣景象,但仍然存在着与全球环境保护话语的衔接不紧密、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环境保护话语传承不到位、对环境保护语言的运用不规范、环境保护语篇的科学元素不充足以及各类环境保护话语不协同等问题。建构环境保护话语体系,既要放眼世界,也要立足本土。关键是要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贯彻始终的指导思想,把运用好语言学理论作为一以贯之的技术主线,并着力强调话语规范、话语衔接、协同表达、连贯表达,提升话语传承、话语借鉴与话语甄别的水平。同时,要通过编撰《中国环境保护词典》、建设环境保护语言语料库、编写环境保护政策与法律释义本、加强环境保护语言人才的培育、建立环境保护语言评价与纠错机制等具体措施加以推进。本文以全球化为时代背景,以生态语言学理论作为环境保护话语分析的理论框架,综合运用归纳分析法、例证法、学科交叉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展开研究。正文共分为八章。第一章重点阐明语言对环境保护认知的功能和作用,旨在强调语言的运用与环境保护的认知过程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第二章分析了全球化背景下环境保护话语的新内容与新特点,旨在强调环境保护话语体系建构应当与全球环境共治话语实现有效对接和高度融合。第三章重在强调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把环境哲学推上了理论发展的新高度,是中国建构环境保护话语体系的根本遵循。第四章探讨了生态语言学在环境保护话语分析中的运用,阐释了建构环境保护话语体系的语言学基础。第五章就中国所展现出的环境保护话语现状及其特征进行分析,以求尽可能展现中国当代环境保护话语的概貌。第六章从全球视野、文化传承、语言规范、语言精确和语言连贯等视角,剖析了中国环境保护话语体系建构的困难和问题。第七章以全球化为时代背景,结合中国环境保护话语的现状与困境,提出了环境保护话语体系建构的路径与实施策略。第八章总结了本文的研究结论。本文认为,中国建构环境保护话语体系,应当在全球化进程中实现与国际环境保护话语的有效衔接;应当以提升环境质量、改善人居环境来提升话语温度;应当从语体规范、句式规范、语篇结构规范等方面实现环境保护话语的协同表达与连贯表达;应当注重对传统文化中环境保护话语的研判与传承,以及对国外环境伦理思想的甄别与借鉴。建构中国环境保护话语体系这一宏大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也非一朝一夕之功。本文的研究仅仅是勾勒出了全球化背景下环境保护体系建构的方向标和路线图,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保护话语体系,还需要在环境保护话语的中外对接、古今传承、逻辑自恰、体系严谨、语言规范等方面做更为深入细致的研究。

汪新亮[6](2020)在《入巢湖典型河流中微塑料和重金属污染研究》文中提出二十世纪以来,塑料制品被广泛应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由于塑料废弃物极难降解,大量的塑料垃圾进入自然环境。环境中的塑料废弃物在长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过程中,缓慢破碎及分解成直径小于5 mm的塑料微粒,这些塑料微粒广泛存在于地表水、沉积物、土壤及生物体中,被称为微塑料。由于其难降解,直径小,比表面积大的特性,易吸附环境中的污染物,比如持续性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等,吸附的污染物能随微塑料经食物链富集,会严重危害自然环境甚至是人类健康。因此,微塑料作为新型污染物备受关注。本研究以巢湖典型入湖河流-南淝河与十五里河为研究对象,提取其表层水与沉积物中微塑料,利用体式显微镜和红外光谱等手段,研究了微塑料分布特征与成分;使用ICP-MS对两条河流沉积物中四种重金属(Cd、Cu、Cr和Pb)含量进行定量分析,并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价。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南淝河与十五里河微塑料定量分析表明:两条河水样与沉积物样中均存在微塑料颗粒,南淝河水样中微塑料含量为833.3~4200 n/m3,沉积物中为330 n/kg~1363.3n/kg。十五里河水样中含量为183.3~2066.7 n/m3,沉积物中为83.3~710n/kg。南淝河微塑料浓度比十五里河高。空间分布上,南淝河微塑料主要集中在河流中游段,而十五里河集中在下游。按微塑料粒径统计表明,南淝河与十五里河水样和沉积物中微塑料均呈现随着微塑料粒径的增大,含量随之减少的规律。(2)按微塑料类型统计表明,南淝河与十五里河微塑料分布规律相似,水样与沉积物中占比最高的都是纤维类,其次依次是碎片类,颗粒类,泡沫类微塑料占比最少,仅有南淝河沉积物颗粒类高于碎片类微塑料。微塑料颜色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彩色微塑料占比最多,其后依次是透明微塑料、白色微塑料和黑色,但两条河流沉积物中中黑色微塑料均高于白色微塑料。(3)四种重金属含量分布表明,南淝河沉积物中主要集中在河流中段,十五里河主要集中在河流上游。地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分析表明,两条河流沉积物中Cd污染的生态风险较高,需加以关注。

王宏涛[7](2018)在《洼村:一个西北贫困村落的民族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从人类学视角出发,针对宁夏固原一个回族村落的贫困问题进行研究。将贫困看作是一种被生产的知识而不仅仅是客观现象的反映,认为它解决的不仅仅是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而且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即贫困农户在面对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过程中,所形成和展示出的行为模式和文化适应。贫困农户的生计方式是村落文化系统中的核心内容,而文化教育、婚姻家庭、亲属关系、病患医疗等则是适应环境的生活结果,受到文化系统中生计方式的决定和塑造,同时自身也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并显示出促进或延缓生计适应性的作用。本文的内容主要分为七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本研究的缘起与问题意识,梳理了国内外关于贫困问题研究的相关文献综述、关键概念、研究方法及文章内容结构。第二章的主要内容是对作为田野调查地点的洼村村落在地区自然生态环境约束下、人文生态环境影响下的人居生态环境适应性进行历时性分析,可以在时空层面更好地理解自然生态系统对人类生存的影响,提供贫困村落应对自然生态的人居环境适应。第三章主要从对洼村生计的时间、空间角度出发,分析贫困农户生计结构及其背后的逻辑运行机制,提出了“生计决策”和“生计平衡”。以扶贫机构的视角,描述一个致力于贫困农户生计改善的扶贫项目是如何被“生产”出来的,分析扶贫机构所秉持的“发展的话语”与贫困农户“隐藏的文本”之间的互动博弈过程,指出“目标错位”是导致扶贫项目难以持续推进的重要原因,并提出大众传播介入贫困问题的话语作用和影响。第四章的内容主要探讨在当前洼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现状、所面临的现实困境以及学校教育在洼村中满足生存条件下底层社会身份再生产机制的生成。第五章分为性别分工与生育制度、婚姻与亲属关系和家庭结构三个部分,从中我们可以寻找到洼村贫困在性别分工和生育抚育方面的影响,以及由高价彩礼所导致的家庭贫困和家庭结构在应对贫困的功能变迁。第六章主要从患者对疾病治疗的感受和经历,包括患者自己对疾病的认知、求医行为、求医方式选择、医疗机构提供的治疗、患者及家属寻求的其他治疗办法、治疗物(医学药品和非医学药品)的文化属性、医生与患者的关系及患者对疾痛的感受和叙事等,对医疗场域的村医治疗惯习和医患互动关系进行解剖,揭示村民在贫困生活状态下的疾病治疗逻辑,寻求文化传统在疾病治疗、健康维护中的参与和价值,力图从医疗场域的动态变化形式中折射出洼村村民对待疾病和治疗的生活态度。第七章为结论与展望部分,在前文内容的基础上总结贫困农户在生计文化适应过程中所展现出的生存逻辑和消费特征,从对发展话语的反思向对地方性知识尊重的基础上,提出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文化人类学路径实施转变,以满足“人”的基本需要作为脱贫发展的最终目的。

厉婷婷[8](2017)在《美国环境种族主义与环境正义运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长期以来,少数族裔一直都是美国城市污染的主要受害者,多个调查报告表明:少数族裔占多数的社区承担着比其他群体社区更多的环境风险;不仅如此,在制定、实施环境法律与政策的过程中,少数族裔也没有得到公平对待。环境种族主义成为美国社会的普遍现象,给少数族裔造成了严重的健康威胁。随着民权运动的发展以及地区联系的加强,越来越多的少数族裔开始认识到自身遭遇的环境不公正,为了摆脱这种状况,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少数族裔及其他弱势群体开始了反对环境歧视、争取环境权益平等的环境正义运动。所谓环境正义运动,是指(政府)在制定、实施、执行环境法律、规章政策时,所有人都应得到公平对待和有效参与,无论其种族、肤色、原国籍或收入的差异。拉开环境正义运动序幕的是“沃伦抗议”(the Warren County Protests)。1982年,当北卡罗纳州政府决定将大量有毒废弃物填埋在沃伦县的消息传开后,立即受到了整个沃伦县基层居民的强烈反对与抗议,并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声援与支持。“沃伦抗议”引起了全国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和一系列连锁反应,它首次暴露了环境种族主义的存在,拉开了少数族裔争取环境权益平等的序幕。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美国美国环境非正义现象的存在,其中少数族裔承担着比其他弱势群体更高的环境风险。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是本文的核心,笔者详细介绍了基层民众组织与各级政府的环境正义措施。环境正义运动兴起于民间,为了争取健康的生存环境,并获得环境事务决策的参与权,少数族裔采取了建立基层环境正义组织、举行抗议示威活动、提起法律诉讼等措施。在基层环境正义运动的推动下,美国各级政府审时度势,也采取积极措施促进环境正义运动的进一步发展。美国联邦政府通过制定法律法规、颁布总统行政命令和建立专门环境正义机构等方式改进了环境政策,尤其是1994年克林顿总统颁布的12898号行政命令及其环境正义备忘录,更是被认为是环境正义运动史上最重要的一步。地方各级政府也效仿联邦政府的措施,通过组织调查委员会、建立环境正义咨询委员会和环境正义办公室、颁布法律等措施,逐步改善各州的环境非正义状况。同时,各级法院通过对环境诉讼案的公正判决,对污染企业、地方政府、州政府乃至联邦政府的环境歧视行为与政策进行矫正。基层群众、环境正义组织、各级政府与法院的环境正义措施,共同推动了环境正义事业的进一步发展。第四部分主要总结了环境正义运动的影响,并详细阐述了环境正义运动目前面临的困境及原因。环境正义运动将环境危害和民主权益结合起来,对美国的环保运动和民权运动都产生了深远影响。环境正义运动虽然取得诸多成就,但并非一帆风顺,政府环境正义立法能力欠缺,最高法院“故意歧视”原则难以破除,以及美国住宅市场种族隔离的状况都使得环境正义运动困难重重,需要做出更多努力。

杨柳[9](2015)在《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影响恶劣的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政府、学者和行业对食品安全问题广泛关注,民众对食品安全状况有不同程度的担忧。《小康》杂志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进行的“中国综合小康指数”调查发现,2012年到2014年,最受社会关注的十大焦点问题中食品安全连续三年位居榜首,超过了腐败问题、物价、房价、收入分配改革等社会热点。民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和担忧是经济社会发展后民众对高品质、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与我国该时期食品安全水平较低风险较高的尖锐矛盾的集中体现。当前,食品安全已经不再仅仅是食品卫生和质量问题,也不是消费者健康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一个社会和政治问题。尤其是在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很大,各种潜在的社会矛盾容易被激化的时期,食品安全有可能成为引发社会不稳定的导火索。因此,在社会的关注和民众的期望下,食品安全已经成对政府执政能力、政府的管理与服务水平的重大考验,是关系和影响到社会和谐稳定大局的重大问题。“安全食品是被生产出来的,而不是监管出来的”。然而,纵观世界,各国政府无不把监管食品安全,防范食品安全风险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国政府也极为重视食品安全,已经在法律法规、监管体制、监管制度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保障食品安全所作出的贡献不容忽视。然而,没有绝对的食品安全。即使在经济发展水平高、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比较完善的发达国家,食品安全事件也时有发生,例如英国的疯牛病和牛肉掺假马肉、日本的校园“诺如”病毒引发食物中毒、美国的食品微生物污染等。然而,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仍然说明当前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还不完善,亟需改革和健全。那么,认清现状,厘清健全和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所面临的困境和难题,并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有效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彻底杜绝影响恶劣的食品安全事件,是当前亟需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解决的重大问题。这也是本论文研究的出发点和研究重点所在。要解决上述重大问题,那么就需要解决如下问题: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如何?主要困境是什么?如何解决?国外在食品安全监管中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沿着上述思路,本论文共分为九个章节。(1)第一章:导论。本章回顾、梳理和评述了国内外对食品安全和食品安全监管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本文的研究重点和难点、研究思路和方法、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等。(2)第二章: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本章对食品、食品数量安全、食品卫生和食品安全等主要概念进行了界定,并结合历史进程,确定了食品安全概念的内涵。然后,结合相关理论分析了政府监管食品安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以及食品安全监管的政府失灵,为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并将消费者、生产者和行业协会等纳入到一起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3)第三章: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的现实基础。本章以当前我国食品安全总体状况为逻辑起点,分析了食品安全风险的主要来源,并在文献研究基础上,提出了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理论框架,并分析了影响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的主要因素。(4)第四章: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律困境。本章梳理了自建国以来食品安全监管法律的历史沿革,归纳了当前监管法律的构成体系。并结合实际分析和研究了当前的监管法律体系所存在的主要问题。(5)第五章: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体制困境。本章首先从历史角度梳理了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变革过程,分析了当前分段监管体制向集中统一监管体制转折期间食品安全监管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最后分析了影响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进程的主要因素。(6)第六章: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制度困境。本章以食品安全标准制度、市场准入制度和风险评估制度三个全国性、基础性的制度为例,分析和研究监管制度所面临的主要困境。(7)第七章: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社会困境。本章首先分析了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必要性,研究了社会共治的运行机制以及各个主体的职能,并分析了当前社会共治存在的主要问题。(8)第八章:国外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考察。本章以美国、欧盟和日本为案例,系统回顾三个国家食品安全监管法律制度的变迁和监管机构的沿革,同时对美国、欧盟和日本食品安全监管管理制度进行了深入的总结归纳。(9)第九章:政策建议。在前述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健全和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若干建议。

国忠[10](2015)在《“谋财害命”何时休?——我国问题保健品乱象调查(上)》文中认为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和老龄人口增多,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中老年人重视健康养生,青睐各种各样的保健品。然而,近年来一些问题保健品泛滥成灾,伤人健康,甚至"谋财害命",令人发指。面对这种局面,我们该怎样加强治理、理智消费、杜绝危害呢?轻则受伤重则要命根据我国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保健食品是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

二、有毒食品的危害——给十大有毒食品“把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有毒食品的危害——给十大有毒食品“把脉”(论文提纲范文)

(1)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现状与意义
        1.3.1 研究现状
        1.3.2 研究意义
    1.4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1.4.1 理论基础
        1.4.2 研究方法
    1.5 语料来源
        1.5.1 建立小型语料库
        1.5.2 依据爬虫程序,滚动抓取标题
        1.5.3 标题信息处理
第二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汇语法特点
    2.1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频特点
        2.1.1 词频统计
        2.1.2 词频分布分析
    2.2 标题词汇的语义特点
第三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法特点
    3.1 句法结构形式
        3.1.1 单句式结构
        3.1.2 组合式结构
        3.1.3 成分缺省结构
    3.2 句类特点
        3.2.1 陈述句标题
        3.2.2 疑问句标题
        3.2.3 感叹句标题
        3.2.4 祈使句标题
第四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
    4.1 引言
    4.2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
        4.2.1 词语修辞
        4.2.2 辞格修辞
第五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用特点
    5.1 关联理论与网络新闻标题
    5.2 网络新闻标题的“明示—推理”交际
        5.2.1 明示行为
        5.2.2 推理过程
    5.3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境效应
        5.3.1 认知语境假设
        5.3.2 语境效果
    5.4 网络新闻标题的最佳关联
第六章 结语
    6.1 主要研究过程和结论
    6.2 创新之处与不足
    6.3 后续研究的设想
参考文献
附录

(2)固始县增加农业生态产品供给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导论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选题背景
        2.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综述
        2.国内研究综述
        3.国内外研究评述
    (三)研究思路和内容
        1.研究思路
        2.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和可能的创新点
        1.研究方法
        2.可能的创新点
二、农业生态产品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
        1.生态产品
        2.生态农产品
        3.农业生态产品
        4.农业生态系统
    (二)理论基础
        1.生态经济学理论
        2.发展经济学理论
        3.农业生态原则
        4.新发展理念
        5.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三、固始县增加农业生态产品供给的基础分析
    (一)固始县增加农业生态产品供给的自然生态基础
        1.自然环境基础
        2.生态基础
    (二)固始县增加农业生态产品供给的社会经济文化基础
        1.社会基础
        2.经济基础
        3.生态文化基础
四、固始县增加农业生态产品供给的现状分析
    (一)固始县增加农业生态产品供给的做法
        1.强力进行环境保护
        2.强力发展生态种植业
        3.强力发展生态畜牧业
        4.强力发展生态渔业
        5.强力发展生态林业
        6.强力治理环境污染
    (二)固始县增加农业生态产品供给的成效
        1.环境保护成效比较显着
        2.生态种植产品得到较好发展
        3.生态畜牧产品得到较好发展
        4.生态渔产品得到较好发展
        5.生态林产品得到较好发展
        6.环境污染治理成效比较显着
五、固始县增加农业生态产品供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固始县增加农业生态产品供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府缺乏增加农业生态产品供给的顶层设计
        2.农户缺乏农业大生态产品观念和供给保障
        3.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缺乏增加农业生态产品供给的带动作用
        4.增加农业生态产品供给成本高
        5.农业生态产品供给面窄且效益低
        6.农户抗风险能力弱
    (二)固始县增加农业生态产品供给中存在主要问题的成因分析
        1.政府增加农业生态产品供给的发展战略不够清晰
        2.农业生态产品种养难度大且潜在效益不明显
        3.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综合实力较弱且影响力不足
        4.农业生态产品供给中的生产要素普遍涨价
        5.农业生态产品供给方式落后
        6.农户缺乏生产要素
六、发达国家增加农业生态产品供给的有效做法及有益启迪
    (一)发达国家增加农业生态产品供给的有效做法
        1.依靠大规模生产增加农业生态产品供给
        2.依靠合作社增加农业生态产品供给
        3.依靠人工模拟环境技术增加农业生态产品供给
        4.依靠人工改造作物生长环境技术增加农业生态产品供给
        5.依靠全自动化生产增加农业生态产品供给
    (二)发达国家增加农业生态产品供给的有益启迪
        1.因地制宜增加农业生态产品供给
        2.因时制宜增加农业生态产品供给
        3.因需制宜增加农业生态产品供给
七、推动固始县增加农业生态产品供给的对策措施
    (一)做好增加农业生态产品供给的顶层设计
    (二)树立农业大生态产品理念并设立发展基金
    (三)开展增加农业生态产品供给示范运动
    (四)多方降低农业生态产品供给成本
    (五)改善农业生态产品供给方式
    (六)加强金融支农力度
八、结论与展望
    (一)简短结论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关于固始县增加农业生态产品供给的调查问卷
致谢
个人简历

(3)近5年高考化学工业流程题特点和解题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和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2 理论研究
    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 布鲁姆教学理论
    2.3 概念界定
        2.3.1 化学工业
        2.3.2 核心素养
        2.3.3 化学核心素养
3 近五年化学工业流程题特点分析
    3.1 试题分值统计分析
    3.2 试题结构统计分析
        3.2.1 题头信息分析
        3.2.2 流程图分析
        3.2.3 题尾设问分析
    3.3 试题内容统计分析
        3.3.1 考查元素分析
        3.3.2 考查方向分析
        3.3.3 考查范围分析
    3.4 近五年全国卷Ⅰ工业流程题分析
        3.4.1 2015年全国卷Ⅰ
        3.4.2 2016年全国卷Ⅰ
        3.4.3 2017年全国卷Ⅰ
        3.4.4 2018年全国卷Ⅰ
        3.4.5 2019年全国卷Ⅰ
4 化学工业流程题解题错因调查研究
    4.1 访谈设计
        4.1.1 访谈目的
        4.1.2 访谈对象
        4.1.3 访谈提纲
    4.2 访谈实施
    4.3 结果与分析
        4.3.1 访谈结果
        4.3.2 访谈分析
5 化学工业流程题解题策略
    5.1 增强学生自信,规范表达习惯
        5.1.1 调整学生心态,增强学生自信
        5.1.2 指导学生恰当表述,规范语言表达习惯
    5.2 构建学科必备知识,培养学科思想和方法
        5.2.1 关注概念原理,培养学科思想
        5.2.2 梳理元素知识,夯实学科基础
        5.2.3 探究实验过程,培养学科方法
        5.2.4 讲解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5.3 提升学科关键能力,渗透学科核心素养
        5.3.1 整合化工流程信息,提升分析与推测能力
        5.3.2 关注古今科技文明,提升归纳与论证能力
        5.3.3 探究四大平衡实例,提升理解与辨析能力
        5.3.4 研究实验设计与评价,提升探究与创新能力
6 化学工业流程题解题策略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6.1 研究方案设计
        6.1.1 研究对象
        6.1.2 研究材料
        6.1.3 研究变量
        6.1.4 研究设计
    6.2 实践研究过程
        6.2.1 实验组教学设计
        6.2.2 对照组教学设计
    6.3 实验结果与分析
        6.3.1 实验结果
        6.3.2 实验分析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1.1 研究结论
        7.1.2 研究启示
    7.2 研究展望
        7.2.1 研究创新
        7.2.2 研究不足
        7.2.3 尚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述评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创新点及难点
        (一)创新点
        (二)难点
第一章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构建现状
    一、我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构建取得的成就
        (一)生态文明法律制度逐步建成
        (二)生态文明公众参与制度日益强化
        (三)生态环境治理机制初显成效
        (四)绿色生态行政体制逐步形成
    二、我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构建存在的问题
        (一)生态文明法制体系不健全
        (二)生态环境监督机制不完善
        (三)生态行政管理体制需革新
        (四)社会公众参与制度不完备
        (五)生态治理合作机制尚有疏漏
        (六)生态市场机制缺陷尚存
    三、我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生态环境破坏严峻
        (二)生态文化厚植疏漏尚存
        (三)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制约
        (四)制度自身因素制约
第二章 国外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构建的经验及启示
    一、国外生态环保制度体系构建的实践经验
        (一)英国的实践经验
        (二)美国的实践经验
        (三)日本的实践经验
        (四)法国的实践经验
    二、国外生态环保制度体系构建的启示
        (一)生态文明制度构建紧密结合本国国情
        (二)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法规,依法治理
        (三)强化社会公众广泛参与
        (四)完善财税政策,提供资金支持
第三章 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构建的对策思考
    一、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构建的理论支撑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
        (二)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关于生态环保思想
        (三)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蕴含的生态智慧
        (四)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的生态环保思想
    二、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构建的基本遵循
        (一)严格遵循我国发展的现实规律
        (二)始终坚持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
        (三)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三、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推进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构建
        (一)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制度
        (二)健全生态文明法制体系建设
        (三)完善生态监督管理制度建设
        (四)健全生态文明公众参与制度
        (五)构建和完善生态文明市场机制
        (六)强化生态行政管理体制建设
        (七)完善环境治理多方合作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环境保护话语体系建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语言与环境保护的认知
    第一节 语言的认知过程
    第二节 基于认知功能的语言类型化分析
    第三节 隐喻的运用与环境保护的认知过程
    第四节 语篇对环境保护认知的影响与贡献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全球化与环境保护的话语表达
    第一节 全球化与环境保护语言的融合发展
    第二节 全球化背景下环境保护话语表达的聚焦点
    第三节 全球环境共治经典文学作品的话语表达
    第四节 联合国环境保护文件的话语表达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环境保护话语体系建构的哲学基础
    第一节 环境哲学的兴起与发展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环境哲学智慧
    第三节 生态文明思想对环境哲学的发展与贡献
    第四节 环境哲学指引下的环境保护话语表达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环境保护话语体系建构的语言学基础
    第一节 话语分析与环境保护话语体系建构
    第二节 生态语言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式与理论发展
    第三节 生态语言学在环境保护话语分析中的运用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环境保护话语的现状考察
    第一节 中国环境保护的领导人话语及其特征
    第二节 中国环境保护的政策文件话语及其特征
    第三节 中国环境保护的法律话语及其特征
    第四节 中国环境保护的报刊话语及其特征
    第五节 中国环境保护文学着作的话语及其特征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国环境保护话语体系建构的问题与探讨
    第一节 环境保护话语的全球视野与有效表达
    第二节 环境保护话语的文化传承与自如表达
    第三节 环境保护话语的准确界定与规范表达
    第四节 环境保护话语的科学元素与精准表达
    第五节 环境保护话语的语言协同与连贯表达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中国环境保护话语体系建构的路径与实施策略
    第一节 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建构中国环境保护话语体系
    第二节 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建构环境保护话语体系
    第三节 语言规范目标下建构环境保护话语体系
    第四节 在传承、借鉴和甄别中建构环境保护话语体系
    第五节 中国建构环境保护话语体系的实施策略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6)入巢湖典型河流中微塑料和重金属污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微塑料的定义及理化性质
        1.2.1 微塑料定义
        1.2.2 微塑料的理化性质
    1.3 微塑料的来源及其危害
    1.4 微塑料国内外研究进展
        1.4.1 近岸海域及海滩中微塑料的研究
        1.4.2 国内外陆地淡水环境中微塑料研究
        1.4.3 微塑料对污染物的吸附研究
        1.4.4 生物富集微塑料的研究
    1.5 国内外河流中重金属污染的研究
    1.6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6.1 研究内容
        1.6.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南淝河流域概况
        2.1.2 十五里河流域概况
    2.2 采样点布设及采样方法
    2.3 水样与沉积物样微塑料的提取
    2.4 沉积物重金属测定
    2.5 数据分析
        2.5.1 微塑料定量定性分析
        2.5.2 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估方法
    2.6 质量控制
        2.6.1 微塑料质量控制
        2.6.2 重金属质量控制
第三章 南淝河微塑料分布特征及来源
    3.1 南淝河微塑料丰度
    3.2 南淝河微塑料的粒径分布
    3.3 南淝河微塑料的类型分布
    3.4 南淝河微塑料的颜色分布
    3.5 南淝河微塑料的组成成分
    3.6 南淝河微塑料的来源
    3.7 小结
第四章 十五里河微塑料分布特征及来源
    4.1 十五里河微塑料丰度
    4.2 十五里河微塑料粒径分布
    4.3 十五里河微塑料类型分布
    4.4 十五里河微塑料颜色分布
    4.5 十五里河微塑料来源
    4.6 小结
第五章 入巢湖典型河流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以及生态风险评估
    5.1 南淝河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以及生态风险评估
        5.1.1 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特征
        5.1.2 沉积物中重金属的风险评价
    5.2 十五里河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以及生态风险评估
        5.2.1 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特征
        5.2.2 沉积物中重金属的风险评价
    5.3 小结
第六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情况

(7)洼村:一个西北贫困村落的民族志(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问题意识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理论视野与关键概念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第二章 洼村:一个贫困山区村落
    第一节 脆弱的生态环境
    第二节 空间的生态环境适应
第三章 洼村生计与扶贫实践
    第一节 农业生计的时间与空间
    第二节 贫困生计中的决策与平衡
    第三节 扶贫项目中的发展话语与隐藏文本
    第四节 扶贫场域的媒介话语力量
第四章 教育选择的困境与社会底层再生产
    第一节 洼村小学教育
    第二节 义务教育的现实困境
    第三节 “成为农村子弟”
第五章 婚姻与家庭结构
    第一节 洼村的性别分工与生育制度
    第二节 婚姻与亲属关系
    第三节 家庭结构变迁
第六章 贫困与疾病治疗
    第一节 “病患”的行为与地方性知识
    第二节 “病患”在治疗环境中的叙事
    第三节 疾病治疗的恶性循环
第七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调查问卷
致谢
博士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8)美国环境种族主义与环境正义运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美国环境非正义与环境种族主义
    (一) 美国环境非正义的概况
    (二) 环境种族主义
    (三) 环境非正义的决定性因素分析
二、环境正义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一) 环境正义运动的兴起
    (二) 民间组织与环境正义运动的发展
三、美国各级政府的环境正义政策与司法判决
    (一) 联邦政府的环境正义政策
    (二) 各州政府的环境正义措施
    (三) 各级法院的环境正义司法审判
四、环境正义运动的现实与困境
    (一) 环境正义运动对美国社会的影响
    (二) 环境正义运动的困境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9)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重点、难点与创新之处
        1.4.1 研究重点
        1.4.2 研究难点
        1.4.3 可能的创新之处
    1.5 不足之处与未来展望
        1.5.1 不足之处
        1.5.2 未来展望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食品数量安全
        2.1.2 食品卫生
        2.1.3 食品安全
        2.1.4 食品安全监管
    2.2 食品安全政府监管的理论基础
        2.2.1 信息不对称与食品安全
        2.2.2 公共物品与食品安全
        2.2.3 外部效应与食品安全
        2.2.4 政府监管的溢出效应
    2.3 食品安全监管的政府失灵
        2.3.1 政府被利益集团俘获
        2.3.2 政府的规制政策失灵
3 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的现实基础
    3.1 我国食品安全总体状况
        3.1.1 食品安全形势平稳可控
        3.1.2 食品安全担忧仍然严重
        3.1.3 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
    3.2 我国食品安全风险来源
        3.2.1 微生物污染造成的食源性疾病
        3.2.2 环境污染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
        3.2.3 违法生产造成的食品安全风险
    3.3 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构成
        3.3.1 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3.3.2 高效协调的政府监管体制
        3.3.3 科学合理的监管制度体系
        3.3.4 共同参与的社会共治体系
    3.4 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的影响因素
        3.4.1 食品安全风险认知度不高
        3.4.2 政府重视经济轻社会事业
        3.4.3 忽视食品安全监管社会性
        3.4.4 忽视食品安全监管专业性
4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律困境
    4.1 食品安全法律的沿革
        4.1.1 食品卫生法规阶段
        4.1.2 食品卫生法律阶段
        4.1.3 食品安全法律阶段
    4.2 当前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构成
        4.2.1 法律体系的总体框架
        4.2.2 法律体系的主要组成
    4.3 食品安全监管法律建设困境
        4.3.1 法律规定间协调性差
        4.3.2 法律体系内容不完备
        4.3.3 惩罚力度威慑力不够
        4.3.4 信息公开制度不完善
        4.3.5 适应性和操作性差
        4.3.6 法的层次比较低
5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体制困境
    5.1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沿革
        5.1.1 卫生部门负责的集中监管体制
        5.1.2 生主导多部检验的集中体制
        5.1.3 多部门共同监管分段监管体制
        5.1.4 分段监管体制向统一监管过渡
    5.2 当前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特殊性
        5.2.1 分段监管体制仍然存在
        5.2.2 统一监管体制正在建立
    5.3 当前监管体制的建设困境
        5.3.1 转折期存在监管空档
        5.3.2 新的食药局面临挑战
        5.3.3 新体制仍有分段特征
        5.3.4 部门间职责仍未理顺
        5.3.5 跨地域监管不合理
6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制度困境
    6.1 食品安全标准制度
        6.1.1 食品安全标准
        6.1.2 标准制度建设困境
    6.2 市场准入制度
        6.2.1 市场准入制度
        6.2.2 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
        6.2.3 市场准入制度困境
    6.3 风险评估制度
        6.3.1 风险评估制度
        6.3.2 风险评估制度困境
7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社会困境
    7.1 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必要性
        7.1.1 社会问题需要社会解决
        7.1.2 社会共治降低监管成本
    7.2 社会共治运行机制与主体功能
        7.2.1 社会共治的运行机制
        7.2.2 社会共治主体的功能
    7.3 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困境
        7.3.1 消费者风险认知低
        7.3.2 生产者责任意识差
        7.3.3 行业自律意识不强
        7.3.4 新闻媒体理性不足
        7.3.5 中介组织发展滞后
8 国外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考察
    8.1 美国食品安全监管
        8.1.1 监管法律
        8.1.2 监管机构
        8.1.3 监管制度
    8.2 欧盟食品安全监管
        8.2.1 监管法律
        8.2.2 监管机构
        8.2.3 监管制度
    8.3 本食品安全监管
        8.3.1 监管法律
        8.3.2 监管机构
        8.3.3 监管制度
9 政策建议
    9.1 强化政府食品安全监管的主导作用
        9.1.1 强化政府食品安全监管责任意识
        9.1.2 强化政府食品安全监管的独立性
        9.1.3 完善食品安全监管考核问责制度
    9.2 完善食品安全政府监管体系建设
        9.2.1 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法律
        9.2.2 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9.3 完善多元主体参与的社会治理
        9.3.1 建立和完善消费者举报机制
        9.3.2 建立和完善生产者自律机制
        9.3.3 建立和完善行业协会自律机制
        9.3.4 发挥新闻媒体监督和协调职能
        9.3.5 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
10 参考文献
11 后记

(10)“谋财害命”何时休?——我国问题保健品乱象调查(上)(论文提纲范文)

轻则受伤重则要命
另类“啃老族”
难以承受的精神之痛
暴利驱动铤而走险
骗人把戏知多少

四、有毒食品的危害——给十大有毒食品“把脉”(论文参考文献)

  • [1]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D]. 周莹.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1)
  • [2]固始县增加农业生态产品供给问题研究[D]. 黄延龙. 河南工业大学, 2020(01)
  • [3]近5年高考化学工业流程题特点和解题策略研究[D]. 王芳. 西南大学, 2020(01)
  • [4]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研究[D]. 李秀秀. 河南工业大学, 2020(01)
  • [5]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环境保护话语体系建构研究[D]. 林立峰. 福建师范大学, 2019
  • [6]入巢湖典型河流中微塑料和重金属污染研究[D]. 汪新亮. 安徽大学, 2020(03)
  • [7]洼村:一个西北贫困村落的民族志[D]. 王宏涛. 厦门大学, 2018(06)
  • [8]美国环境种族主义与环境正义运动[D]. 厉婷婷. 浙江师范大学, 2017(07)
  • [9]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研究[D]. 杨柳. 武汉大学, 2015(07)
  • [10]“谋财害命”何时休?——我国问题保健品乱象调查(上)[J]. 国忠. 中国工人, 2015(01)

标签:;  ;  ;  ;  ;  

有毒食物的危害 - 了解十大有毒食物的脉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