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用途数字地籍数据质量控制体系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杨柳[1](2020)在《基于GIS的以地控税信息系统研发》文中提出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镇的土地税收的也随之变得越来越复杂(刘密霞,2015)。为有效协助税务部门部门进行税收的征缴和土地的节约利用,本文基于GIS强大的地图可视化、管理和分析功能,对宗地信息数据和税源数据进行整合,在地图上进行税源的分布、宗地的管理进行多元化的分析。通过构建税收地籍模型,将宗地信息中的地籍数据与税源信息整合为一个数据库,在以地控税数据库的基础上,进行以地控税信息系统的开发,实现以宗地为单位进行税收的管理,帮助政府高效的管理城镇土地税收,实现以地控税、以税节地的效果。本文针对现有税收信息化系统展开研究,经过分析和对比后,归纳出其现状和特点。针对现有的税收信息系统存在的不足之处,本系统基于Eclipse软件平台、Mysql数据库、ArcGIS软件平台,基于LPDM地籍数据模型构建符合我国现状的地籍数据模型,基于此模型将宗地信息中的地籍数据与税源信息整合为一个数据库。后台整体设计方案采用了微服务架构,springboot,前端架构采用vue,前后端调用基于restful的设计风格,对关键数据的存储传输使用了MD5进行加密,最终实现以地控税信息系统,能够帮助税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全面监控城市税收,进行宗地管理和税源监控。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基于地块数据模型(LPDM),结合我国的政策及法律现状构建税收地籍模型。(2)完成了以地控税数据库的建设,实现宗地信息中的地籍空间数据和税务部门的税源数据经过税收地籍模型整合到一个数据库中。(3)后台采用了微服务架构,springboot,前端架构采用vue,前后端调用基于restful的设计风格,对关键数据的存储传输使用了MD5进行加密,对系统进行集成,构建了应用于税务工作的网络地理信息系统(4)设计并实现以地控税信息系统,完成数据管理、对比核查、预警监控、绩效考核、查询及统计分析等功能。本研究通过查阅文献、使用其他相关的税务信息系统,了解了国内外应用现状,结合税务部门的实际需求,开发了以地控税信息系统的功能,能够较好的满足征缴税款的需要。未来,希望可以更好的扩展GIS能力应用与税务工作,将此系统与纳税人的移动端相连接,真正实现“互联网+政务”,方便纳税人纳税的同时也方便税务部门的工作人员提高工作效率。
张季一[2](2016)在《基于几何代数的三维地籍空间数据模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地区人口数量的激增和土地资源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更加高效率的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城市土地利用方式逐步向立体化、复杂化方向发展。这种立体化的土地利用方式给传统二维地籍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以二维宗地为地籍管理和登记单元的传统地籍无法对城市复杂的土地利用方式及其三维空间中土地权利归属进行清晰、准确的表达。三维地籍作为未来地籍管理发展的主要方向,通过对城市区域内的三维权利空间进行立体化的分割和表达,可以对当前城市区域复杂的土地利用方式进行有效管理。三维地籍空间数据模型的研究和构建是实现三维地籍管理的基础,它涉及三维地籍权利空间的划分方式、三维地籍对象的数据组织和表达形式、地籍宗地的可视化及空间关系分析计算等多个方面内容。三维地籍空间数据模型的研究和构建以现有三维空间数据模型为基础,是后者在地籍管理领域的应用。综合现有三维空间数据模型的特征和地籍管理对空间数据对象表达的特殊要求,当前三维地籍空间数据模型的构建大多以边界表达模型为基础,侧重于地籍权属边界和拓扑构造关系的描述。基于欧氏几何构建的边界表达模型通过不同维度对象相互之间的拓扑构造关系间接表达相应几何信息,实质上属于拓扑关系表达模型,缺乏对边界几何信息的直接描述;同时,欧氏空间中几何运算依赖于特定的坐标系统,不同维度之间的计算框架差异巨大。欧氏几何的上述局限性导致基于边界表达模型构建的三维地籍空间数据模型难以实现三维地籍空间中空间拓扑关系的分析和计算。为了解决基于欧氏几何构建的三维地籍空间数据模型遇到的问题,本文借鉴几何代数理论在多维GIS研究中的应用,尝试将几何代数引入到三维地籍空间数据建模领域,从数学实现的底层框架进行创新,弥补基于欧氏几何构建的三维地籍数据模型在三维空间分析中的不足。本文利用几何代数在拓扑关系与几何信息统一表达、几何运算的代数化及其坐标无关性和维度无关性等方面的优势,构建了基于几何代数的三维地籍空间数据模型。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本文对当前国内外学者在三维地籍管理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研究了地籍管理领域和几何代数中相关的基本概念,提出了三维地籍登记单元的定义和三维权属空间的划分方式,阐述了几何代数中的基本运算、常见的几何代数系统及共形几何代数空间中的基本几何对象的表达。论文对当前三维空间数据模型进行了分类和总结,讨论了模型的优点和不足及其地籍建模领域的适应性。(2)基于当前三维空间数据模型发展现状和几何代数在GIS研究领域的应用,本文提出了基于几何代数的三维地籍空间数据模型。文章对三维地籍建模对象进行了抽象和维度划分,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共形空间中地籍对象的几何与拓扑关系表达。利用几何代数在维度扩展方面的优势,实现了不同维度地籍对象表达形式的统一。在共形空间中,以多重向量结构进行组织和表达地籍宗地,宗地的几何与拓扑关系统一于多重向量结构中,实现了地籍宗地几何信息与拓扑关系表达的统一。(3)对三维地籍空间中的拓扑关系表达和计算进行了研究。在对当前空间拓扑关系研究现状及其在地籍领域的应用分析总结的基础上,研究了三维地籍对象的内部拓扑构造关系和对象之间的外部拓扑关系。用于表达三维地籍对象的多重向量结构中清晰的包含了对象内部的拓扑构造关系,在对地籍对象几何信息进行外积构造表达的同时,实现了不同维度地籍对象拓扑构造关系的描述。在研究三维地籍空间对象外部空间拓扑关系过程中,依据三维地籍空间数据特征,对三维地籍对象之间的外部拓扑关系进行了分类研究,给出了75种外部拓扑关系,并利用几何代数基本算子,对共形空间中基本几何对象之间的拓扑关系计算规则进行了分类研究,推导了共形空间中点、线、面之间相离、相交、包含等拓扑关系判断规则。在此基础上,结合地籍对象的共形表达给出了基于几何代数的三维地籍空间对象之间外部拓扑关系分析计算框架。文章按照计算方式的不同将三维地籍空间对象之间的外部拓扑关系进行了分类研究,提出了每种类型拓扑关系的分析和计算方法。(4)在三维地籍空间拓扑关系分析计算的基础上,研究了三维地籍空间中的基于几何代数表达的宗地更新算法,提出了基于多重向量结构的地籍宗地自适应更新算法,并以三维宗地体的合并和分割为例对算法的实现进行了实例推演。(5)构建了基于几何代数的三维地籍原型系统,对本文提出的基于几何代数的三维地籍空间数据模型及其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实现和案例分析,进一步验证了本文研究内容和相关成果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李双全[3](2015)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数据库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国土与农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纸质的地籍资料已无法满足其数字化进程,实现土地管理现代化,以适应土地管理的需要,建立集图形、权属和影像信息一体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是必不可少的技术保证。而空间数据库是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灵魂,没有数据的管理系统只能是一个空壳。本文首先对数据库建设的目的与意义进行分析,农村集体土地和建设用地已实现了数据库及系统的建设,而农用地信息尚未进行过包含权属信息的数据库建设研究。针对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中所包含的主体,客体和内容三要素,详述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所特有的权属信息编码规则;通过对比不同的建库平台,分析其优缺点,了解到ArcGIS平台具有灵活的数据编辑,海量数据管理,以及强大的空间分析等功能,故选择ArcGIS平台作为本研究的建库平台。然后本文结合寿光市具体实例,分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数据库的内容与逻辑结构,针对图层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划分和属性字段的物理设计;详细设计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数据库建设的技术路线:首先进行源数据及相关资料的准备,其次利用实测辅以图解的方法进行数据的采集并采用CASS软件和ArcGIS编辑系统进行数据的编辑处理,然后结合物理逻辑设计模型进行基于ArcGIS平台的数据库的构建,最后将采集处理完成的数据装载入已建好的地籍数据库中;本文以数据流为线索,详细论述了数据的采集、编辑以及数据处理的过程,并深入探讨了基于ArcGIS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数据库的建设方法,对上述设计进行了论证;文章最后对数据质量的控制作了简要的探讨。
凌祥安[4](2014)在《城镇地籍管理数据库动态更新的质量技术控制研究 ——以江苏省镇江市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借第二次全国土地大调查和“金土工程”的契机,许多城市建立了高质量的地籍管理数据库,实现对国土资源的精细化管理。数据库建立后,数据库的更新工作成为了一个现实的问题。地籍管理数据库的更新包括更新策略确定、外业变更数据采集、内业数据处理、数据库更新、现势数据提供五个步骤。目前,相关部门对地籍数据库更新的数据质量控制方面的经验相对不足,比如外业采集变更数据的精度控制、内业数据编辑质量检查、入库后数据库质量检验等方面缺乏有效的控制,造成地籍管理数据库在管理运行过程中暴露出了一些效率、质量、功能等方面的问题。如何建立地籍数据库更新质量控制体系,并对地籍更新的各个步骤采取对应的措施来保证地籍数据库更新的质量是当前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本文在国内外地籍数据库更新的研究基础上,对地籍数据库动态更新的技术特点进行研究,提出符合实际情况的质量控制体系和更新流程,从整体上对更新的质量进行把握。对地籍数据库更新提出过程控制和结果控制的办法,对地籍数据库更新的各个步骤采取相对应的质量控制办法。在外业更新数据采集阶段,对采用的仪器、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分析误差的来源,从而减小误差的累积和传播,对更新数据源误差进行控制。在内业数据编辑阶段,需要使用的不同的软件对更新数据进行相应的编绘、转换、入库,利用相关软件检测更新数据的冗佘、拓扑关系错误、属性的遗漏等常见的错误,实现地籍更新数据质量控制。在地籍数据更新入库后,以发生更新的街坊为单位进行整体的质量检验,检验其是否因变更增加了错误,并改正相关错误.通过wJ新居地籍更新项目的实例验证,本文提出的质量控制体系运行有效,地籍数据库更新过程各步骤采取的质量控制方法措施得力,更新的质量得到了有力的保证。
洪桦[5](2014)在《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的不断加快以及城市规模的逐渐扩大,城市和农村的界线变得越来越模糊,已经难以划清。然而,我国长期以来城镇地籍和农村地籍分开管理的地籍管理模式严重影响了国家对土地的有效管理,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高速发展,也不能满足城乡的统筹发展。与此同时,信息化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以往的地籍管理系统在智能化、网络化、数据共享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少缺陷,难以满足现代地籍的管理需要。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系统的建设不仅能从根本上解决长久以来城乡地籍分离管理的弊端,同时还能为国土资源规划提供辅助决策,从而实现国土资源“一张图”的精细化管理。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地籍管理系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将工作流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融入地籍管理系统,提出了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模式,并解决城乡地籍在技术上的五大“统一”问题,最后通过系统和数据库的设计实现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系统。论文的主要实现成果如下:1.分析了工作流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的理论和工作原理,研究了将这些技术结合并应用于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系统,使得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和扩展性,并提高地籍管理工作的效率。2.以城镇和农村各自的地籍管理模式为突破口,得出了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模式,使得城乡地籍有统一的管理模型。在技术上解决城乡地籍的五大“统一”问题,包括不同精度数据的统一管理、统一的土地分类体系、数据标准和建库方法、宗地代码以及GIS平台,使得城乡地籍得到统一管理。同时将历史宗地和现状宗地进行分层管理,保证了宗地数据的法律性和精确性。3.从需求分析入手,把握系统的建设目标、要求和原则,以C#为开发语言,以Oracle为后台数据库,采用C/S和B/S相结合的方式对系统进行总体结构设计和网络部署,并对地籍图形管理子系统和土地登记子系统各个子模块的功能进行详细设计。4.采用分层组织管理的方式对空间数据库进行设计,同时设计档案资料数据库,并利用数据库的特点将档案资料与空间数据库关联,形成图、属、档一体的城乡一体化地籍数据库。
戚长梦[6](2013)在《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系统的建设和实现 ——以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为例》文中认为我国地籍管理随着地籍信息系统的建设日益完善,地籍信息数据库的发展是提升我国土地的管理水平和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我国目前农村的地籍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建设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系统有利于对农村土地登记发证、土地的合理规划、土地权属等信息的查询等,以方便农村的土地管理。本文在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地籍建库的现状、了解我国目前地籍建库的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等内容的基础上,较为深入的研究地籍建库的基本理论和关键技术,并以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为例详细的介绍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系统的建设过程。阐述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建库的理论基础包括地籍建库的管理导向型模式、地籍建库中的空间定位技术、地籍建库的研究对象、地籍建库中常见的基础数据库、数据库模型和特点,并探讨地籍建库关键技术。在介绍临川区的基本概况的基础上,围绕着临川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的建立,详细的介绍了地籍建库的基本流程和相关技术要点,制定了合理的建库技术方案,结合MapGIS、AutoCAD、弘图等软件完成了地籍数据库的建立、对地籍数据的预处理、数据的转化、数据的入库、数据的质量分析等工作。通过该实例的实现重点分析了地籍建库过程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包括地籍建库中的数据质量控制、地籍区和地籍子区的科学合理划分等。结合农村地籍管理的特点和应用要求,通过临川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系统的建立,满足了临川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对土地相关的地籍信息进行查询、统计、分析和变更,对临川区农村土地调查成果发证、对地籍所有权数据库维护更新和资源共享。
尹鹏程[7](2012)在《土地管理业务全要素关键领域模型构建与应用》文中认为土地管理“源于地籍、归于地籍”。以“地籍”为核心,构建土地管理业务全要素的信息集成模式,建立土地管理业务全要素信息系统,实现“批、供、用、补、查、登”等业务环节土地信息的集成整合,是现阶段土地信息系统建设的热点和难点。本文针对土地信息系统建设中的“信息孤岛”、“业务孤岛”等问题,结合本体论、软件工程等相关理论和技术,以土地管理业务全要素关键领域模型构建、空间特征形式化表达、关键技术分析及工程应用为主线,对其基本设计思想、空间数据组织、数学模型等都做了详细的探讨,并基于土地管理业务全要素关键领域模型进行了工程应用。论文主要做了以下研究工作:(1)对国内外土地信息化发展现状、土地信息集成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土地管理业务全要素的信息集成模式。从建立共享概念模型的角度,引入面向本体的分析方法和土地管理业务全要素信息系统领域模型概念;从过程工程理论的角度给出了土地管理业务全要素信息系统领域模型的四元组定义;根据土地管理业务全要素信息系统的特点,提出从数据分析、数据关联及系统协同角度对土地管理业务全要素信息系统关键领域模型进行构建的研究思路。(2)从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空间数据组织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模式等方面,基于本体构建了土地管理业务全要素信息系统关键领域模型。提出了多层本体集成模式下的土地管理业务全要素信息系统本体体系结构模型、多层本体共享模型、土地管理业务全要素信息系统应用模型;以地籍应用本体为例,采用本体分析方法,分析了地籍本体概念及概念间关系,重组了地籍数据库结构,为概念模型中应用本体的数据建模提供了分析方法。(3)基于组份拓扑理论和位置理论,进行了土地管理业务全要素信息系统关键领域模型空间特征的形式化表达。利用组份拓扑理论和位置理论产生的新公理,对土地管理业务全要素信息系统多层本体共享模型和土地全要素业务空间本体间的空间关系进行了数学描述;以土地管理业务全要素空间数据为例,基于ArcEngine实现了土地空间数据的拓扑检查。(4)从土地生命周期管理、业务地块编码、土地管理业务全要素信息演绎等方面,分析了土地管理业务全要素信息系统关键领域模型的若干关键技术。在多层本体共享模型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事件语义的土地业务全要素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在分析宗地代码编制规则基础上,提出了土地管理业务全要素地块编码规则;通过设置数据表设计规范,分析了土地管理业务全要素信息在土地生命周期内的演绎规律,为建立土地业务全要素生命周期管理关联树奠定了技术基础。(5)从数据框架构建、数据建库方法、数据存储管理等方面,构建了集计算、存储和应用为一体的土地管理业务全要素信息系统数据中心。从数据关联、要素分类编码、信息共享可用性等方面展开分析,构建了土地管理业务全要素信息系统数据框架体系;从土地管理业务全要素信息集成整合的角度,分析了数据处理的总体技术框架;从数据存储管理的角度,分析了数据中心的逻辑拓扑结构,设计了数据管理平台的功能结构,为土地管理业务全要素信息系统构建奠定了数据基础。(6)基于土地管理业务全要素信息系统关键领域模型和模块搭建的软件开发框架,构建了原型系统。以徐州市为例,从需求分析、建设思路、技术框架、开发模式、业务模式等方面,对领域模型内的若干关键技术进行应用。构建了土地业务全要素生命周期管理关联树,基于此改进业务处理模式,实现了空间数据与业务审批信息的深度融合;基于信息系统应用模型,分析了“一中心四平台”应用系统的搭建式开发框架,对现阶段土地信息的集成整合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主要创新点有:(1)提出面向土地管理业务全要素的土地信息集成模式,基于本体构建了土地管理业务全要素信息系统本体体系结构模型、多层本体共享模型、应用模型等关键领域模型,分析了其若干关键技术,提出了土地业务全要素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土地管理业务全要素地块编码方法及土地管理业务全要素信息演绎规则,为土地信息系统顶层框架建设提供了设计思路。(2)采用面向本体分析方法,分析了地籍本体组成,获取了地籍本体概念,梳理了地籍本体概念间关系,建立了地籍应用本体概念模型,并基于地籍应用本体模型,重组了地籍数据结构,为土地管理业务全要素信息系统专业模型的构建提供了分析方法。(3)基于土地管理业务全要素信息系统关键领域模型,提出了土地业务全要素生命周期管理关联树的构建方法,实现了土地管理业务全要素空间信息的集成;基于生命周期管理关联树,改进了业务处理模式,建立了单一业务地块与审批流程的横向关联以及土地管理业务全要素间的纵向关联,为地理信息与地政业务审批信息的一体化集成提供了技术方法。
顾冬园[8](2012)在《基于GIS的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文中指出国土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命脉,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它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土地管理各项业务工作的全面开展,特别是城乡地籍调查业务的完成,各种数据、图件、文字资料急剧增加,使得地籍信息量越来越大,相应的日常地籍工作也越来越频繁,使得传统的地籍信息管理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地籍管理工作的需要。因此,要利用先进的管理手段来实现对国土资源的有效管理,通过先进的信息化手段来高效的采集、存储、管理、处置国土资源信息,开发基于GIS的地籍信息管理软件,从而使国土资源管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更好的为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社会生活服务。本文首先对基于GIS的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需求分析。地籍是记载辖区内每一地块的权属、权利人、界址、位置、用途、数量和质量等基本状况的籍册。地籍数据是关于权利人、宗地和权利人对宗地的所有权、使用权这三个基本地籍对象的数据,是土地权属、利用和质量的集合体。城镇地籍管理业务流程主要包括土地的设定登记、变更登记,土地的他项权利登记和土地的查封登记。地籍数据管理的需求主要包括对地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数据输入输出、宗地变更、图件制作和统计。然后进行了基于GIS的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基于GIS的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是以地籍系统管理、办公自动化平台为基础,以录入表单、统计报表、业务流程自定义为核心,实现地籍管理业务审批图文一体化、自动化的计算机管理与辅助决策的大型综合软件系统。系统设计遵循实用性、可重用性、可靠性、安全性原则。系统的功能模块包括土地登记、图件制作、统计分析、数据检查、数据变更等。本系统采用面向对象和组件技术,在武大吉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现有产品的组件、控件和API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系统的界面风格采用Outlook的界面风格,做到简单、实用、符合用户操作习惯。通过在OA平台上进行二次开发实现案件的流转。通过在ArcGIS平台二次开发进行图形数据审批。最后在总体设计的基础上搭建了系统整体框架,开发实现了基于GIS的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本系统采用C/S架构,以图形管理界面为主,实现了地籍数据的查询功能,包括点查询、图斑属性查询、宗地属性查询;实现了数据编辑功能,包括宗地变更、图斑变更;实现了土地登记发证工作流程,办理各类土地登记业务;实现了报表统计功能,包括界址点成果表、宗地面积计算表、宗地编辑汇总表等表格。基于GIS的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在沈阳市的地籍管理工作中进行了应用,方便了地籍数据的管理,提高了土地登记发证的工作效率。
王丽媛[9](2011)在《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的研究 ——以江西省信丰县城为例》文中指出当前,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使得地籍信息变更频繁,城镇土地利用及土地权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地籍信息量也越来越大。面对如此变更频繁、数量巨大、来源丰富的地籍信息,传统的地籍管理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土地管理的需要。传统的地籍数据管理方式是以文件为载体,简单地将一定范围的数据组合成图幅文件的方式保管起来,对于本来连续而无缝的地理空间造成人为的割裂现象,限制了国土地籍管理应用的灵活性和使用效率。同时,我国城市地籍信息化建设中,越来越要求土地地籍数据的集中式管理,服务应用的集中管理。面对这些问题,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尤其是GIS技术、数据库技术手段改进城市地籍管理,提高城市地籍水平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本论文拟基于土地管理部门的要求,以江西省信丰县城为研究区域,以信丰县城建库项目的资料为数据源,运用现有的理论和方法,依据国家和江西省的相关技术规范、标准,通过应用MapGIS软件来建设城镇地籍数据库,对县级城镇地籍数据库的建设进行探讨,以期能对城镇地籍数据库的建设进行一定的指导,达到提高建库的效率和质量的目的。论文研究中,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学者的研究理论、研究方法并且亲身参与建库过程,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运用MapGIS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结合江西省信丰县城地籍数据建库的项目,在江西省信丰县城数据库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项目的实际条件和建库依据对数据库建设的技术路线进行合理的设计;设计了图形数据库、属性数据库;设计了数据库管理功能;设计了外业土地调查技术路线,权属调查路线,地籍测绘路线;设计了基于外业电子数据、矢量数据转换、基于数字正射影像数据、扫描矢量化、基于PDA的3S一体化不同数据源的数据采集路线;设计了数据检查路线;设计了数据入库路线;设计了县级地籍数据库更新路线;对外业土地调查作了详细阐述;对不同数据源的数据采集和处理作了详细阐述;对信丰县城地籍数据库建立的具体步骤作了详细阐述;对成果质量评价、数据库建设安全管理作了详细阐述;对数据库管理功能作了详细介绍;对县级地籍数据库的更新作了全面阐述;通过设计模型算法和编写计算机程序,完成了房屋重叠判断和房屋闭合检测。研究表明,运用本论文对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的研究成果,成功地完成了信丰县城地籍数据库的建立。本论文的研究能给其他地区的数据建库以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将数据库成果应用于信丰县的土地日常管理工作中,更好的提高了信丰县土地管理的工作效率和效益;数据库建好后,可以方便地实现信息共享,为江西省乃至全国的国土资源信息化管理提供数据,能更好的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服务,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文小岳[10](2010)在《三维地籍模型理论与方法》文中研究表明地籍管理是维护土地合法使用,保障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权益,维持社会生产秩序的重要手段,在社会管理和经济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数字地籍实现了地籍测量、管理、应用全过程的数字化,拓展了传统地籍管理模式和手段,其基础是二维的地籍空间数据库;然而,随着城市空间利用多元化的不断深入,这种地籍管理模式已不能真实、直观地表现土地的三维立体化利用情况。当前,三维空间信息技术与地籍管理的结合,产生了一种崭新的地籍管理模式-三维地籍管理。本文围绕三维地籍的数据模型、数据集成管理、空间索引、空间关系表达等展开研究,详细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系统地回顾了现有地籍管理的现状,进一步研究、总结了地籍管理的基本特征,并进行分类,进而分析归纳了传统二维地籍管理模式中存在的局限性;然后,从三维地籍研究现状着手,总结了三维地籍的特征以及分类,探讨了三维地籍的研究内容。(2)深入分析了二维和三维地籍数据模型的数据需求与模型结构,系统研究了三维地籍实体的基本类型,结合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模型,研究了三维地籍数据模型的基本特征;然后,对面向对象的三维数据模型进行扩展,提出了面向地籍的三维数据模型(CO3D),详细阐述了CO3D的基本概念和数据结构,并通过实例分析了C03D的数据存储方式。(3)为了充分利用已有的二维地籍数据,减少三维地籍建立的难度,保持地籍管理工作的连续性,并能够有效反映地籍的二维和三维空间特征及相互联系,剖析了二维地籍与三维地籍的集成管理的必要性,进而提出了二维地籍与三维地籍数据集成管理的模式,并对其进行分类;然后,提出了二维地籍向三维地籍数据转换的基本框架,叙述了数据转换的算法,并通过实际算例验证了所提转换算法的可行性。(4)为了提高三维地籍空间数据的查询与检索效率,本文在总结空间数据索引特征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基于网格的空间索引方法存在的不足;进而,依据地籍空间数据的基本特点和地籍管理的基本特征,提出了面向地籍的基于道路网的三维地籍空间索引方法,详细叙述了该空间索引创建和维护过程。(5)为了表达三维地籍的空间关系,首先研究了地籍空间关系的基本特征与分类,进而提出了基于面向地籍的三维数据模型的空间拓扑关系显式表达与存储模型,并详细论述了在空间拓扑关系查询过程中空间关系向结构化查询语言的映射策略,并通过实际算例验证了本文所提方法的正确性。(6)为了验证本文三维地籍数据模型的研究成果,本文详细介绍了三维地籍数据管理实验系统原型的开发环境、体系结构,并给出了实验系统运行结果。
二、多用途数字地籍数据质量控制体系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多用途数字地籍数据质量控制体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GIS的以地控税信息系统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相关方法和技术 |
2.1 基于LPDM的税收地籍模型 |
2.1.1 LPDM概述 |
2.1.2 税收地籍模型 |
2.2 前端技术分析 |
2.2.1 Echarts |
2.2.2 Vue |
2.3 后台技术分析 |
2.3.1 Springcloud微服务框架 |
2.3.2 RabbitMQ |
2.3.3 Log4j |
2.4 其他技术 |
2.4.1 Mysql数据库 |
2.4.2 Redis |
2.4.3 MD5算法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系统需求分析 |
3.1 总体需求 |
3.2 可行性分析 |
3.3 功能性需求分析 |
3.3.1 数据管理能力 |
3.3.2 数据表现能力 |
3.3.3 查询及统计分析能力 |
3.3.4 以地控税功能 |
3.3.5 系统安全能力 |
3.4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系统设计 |
4.1 系统设计原则 |
4.2 系统总体设计 |
4.2.1 技术路线 |
4.2.2 架构设计 |
4.2.3 界面设计 |
4.3 功能模块设计 |
4.4 数据库设计 |
4.4.1 数据库设计原则 |
4.4.2 以地控税数据库设计 |
4.5 系统开发环境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系统实现 |
5.1 运行环境 |
5.2 主要功能 |
5.2.1 数据管理 |
5.2.2 对比核查(管理员) |
5.2.3 核查办理(普通用户) |
5.2.4 预警监控 |
5.2.5 绩效考核 |
5.2.6 系统管理 |
5.2.7 查询及统计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2)基于几何代数的三维地籍空间数据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Extended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1.4 技术路线 |
1.5 论文组织 |
2 地籍与几何代数基本概念 |
2.1 地籍概述 |
2.2 几何代数概述 |
2.3 本章小结 |
3 基于几何代数的三维地籍对象建模表达 |
3.1 三维空间数据模型 |
3.2 共形空间中地籍宗地几何与拓扑关系表达 |
3.3 基于几何代数的三维地籍数据模型构建 |
3.4 本章小结 |
4 基于几何代数的三维地籍空间拓扑关系分析与计算框架设计 |
4.1 空间拓扑关系概述 |
4.2 三维地籍对象外部空间拓扑关系研究 |
4.3 基于几何代数的三维地籍空间拓扑关系计算框架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5 基于几何代数的地籍宗地更新机制研究 |
5.1 三维地籍宗地体合并 |
5.2 三维地籍宗地体分割 |
5.3 本章小结 |
6 原型系统 |
6.1 系统架构设计 |
6.2 实验数据及其数据结构设计 |
6.3 基于几何代数的三维地籍功能模块实现效果图 |
6.4 本章小结 |
7 结论 |
7.1 论文总结 |
7.2 主要创新点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数据库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地籍信息数据库发展研究现状 |
1.3.1 国外地籍信息数据库发展研究现状 |
1.3.2 国内地籍信息数据库发展研究现状 |
1.4 文章主要研究内容及框架结构 |
2 数据库相关基础理论 |
2.1 数据库相关基本概念 |
2.2 地籍数据 |
2.2.1 地籍空间数据 |
2.2.2 地籍属性数据 |
2.3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权属信息编码规则 |
2.3.1 编码应遵循的原则 |
2.3.2 编码规则 |
2.4 地籍数据库建立的数学基础 |
2.4.1 坐标系统 |
2.4.2 高程系统 |
2.4.3 比例尺 |
2.4.4 分幅与编号 |
2.4.5 地图投影 |
2.5 地籍数据库模型及其特点 |
2.6 建库平台的选择 |
2.6.1 常用建库平台的对比 |
2.6.2 建库平台的确定 |
3 研究区域及研究方法 |
3.1 研究区概况 |
3.2 项目主要内容 |
3.3 研究方法 |
3.4 基础准备资料 |
3.4.1 已收集到的资料 |
3.4.2 数据及资料的质量检查处理 |
3.5 仪器设备配置 |
3.5.1 建库软硬件配置 |
3.5.2 外围硬件配置 |
4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数据库建设 |
4.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数据库总体设计 |
4.1.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数据库的内容及分层 |
4.1.2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数据库逻辑结构 |
4.1.3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数据库建库技术路线 |
4.1.4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数据库设计 |
4.2 数据的采集与编辑 |
4.2.1 数据的采集 |
4.2.2 权属调查 |
4.2.3 数据的编辑 |
4.3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数据库的建立 |
4.3.1 数据库的建立 |
4.3.2 图层的建立 |
4.4 数据入库 |
4.5 拓扑检查 |
4.6 信息补充完善 |
4.7 成果数据 |
4.8 数据质量控制 |
4.8.1 数据质量控制内容 |
4.8.2 数据质量控制常用方法 |
4.8.3 数据质量控制过程 |
5 总结与讨论 |
5.1 总结 |
5.2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城镇地籍管理数据库动态更新的质量技术控制研究 ——以江苏省镇江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标与论文框架 |
第2章 地籍数据库更新的质量控制体系和流程 |
2.1 概述 |
2.2 地籍数据库更新的特点 |
2.3 地籍数据库更新的质量控制体系 |
2.4 地籍数据库更新技术流程 |
2.5 地籍数据库更新质量控制 |
2.5.1 地籍数据质量误差的来源 |
2.5.2 地籍数据质量控制内容和方法 |
第3章 外业采集数据质量控制研究 |
3.1 概述 |
3.2 土地权属调查质量控制 |
3.2.1 土地权属调查的质量特点 |
3.2.2 土地权属调查的内容 |
3.2.3 土地权属调查的质量控制 |
3.2.4 权属调查质量检查验收 |
3.3 地籍测量质量控制 |
3.3.1 地籍测量的主要过程 |
3.3.2 地籍控制测量的质量控制 |
3.3.3 地籍图根控制测量的质量控制 |
3.3.4 地籍细部测量的质量控制 |
3.3.5 地籍测量质量检查验收 |
第4章 内业数据处理质量控制研究 |
4.1 概述 |
4.2 CASS7.0数字化成图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
4.2.1 数字化成图方法 |
4.2.2 图形数据存在的主要问题 |
4.2.3 图形数据的质量控制 |
4.3 CASS图形数据转换为ArcGIS图形数据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
4.3.1 CASS格式数据与ArcGIS格式数据的区别 |
4.3.2 CASS图形数据转换为ArcGIS图形数据的方法 |
4.3.3 数据转换质量控制 |
4.4 ArcGIS图形数据拓扑检查编辑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
4.4.1 将Shapefile格式数据导入到Geodatabase数据库 |
4.4.2 拓扑关系建立 |
4.4.3 拓扑检查编辑的质量控制 |
4.5 更新数据入库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
4.5.1 更新数据的入库 |
4.5.2 数据入库后的质量控制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地籍管理系统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4 论文组织 |
第二章 关键技术研究 |
2.1 工作流技术 |
2.1.1 工作流的基本概念 |
2.1.2 工作流参考模型 |
2.1.3 工作流技术在地籍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
2.2 空间数据库技术 |
2.3 组件式GIS技术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城乡一体化关键问题研究 |
3.1 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模式 |
3.2 城乡一体化的五个“统一”问题 |
3.2.1 不同精度数据的统一管理 |
3.2.2 统一的土地分类体系 |
3.2.3 统一的数据标准和建库方法 |
3.2.4 统一的宗地代码 |
3.2.5 统一的GIS平台 |
3.3 宗地遗留问题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系统详细设计 |
4.1 需求分析 |
4.2 系统总体设计 |
4.2.1 系统建设目标 |
4.2.2 系统建设要求 |
4.2.3 系统建设原则 |
4.2.4 系统建设遵循的标准和规范 |
4.2.5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
4.2.6 系统网络部署方式 |
4.3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
4.3.1 地籍图形管理子系统 |
4.3.2 土地登记子系统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城乡一体化地籍数据库设计 |
5.1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
5.2 地籍要素分类和编码 |
5.3 空间数据库设计 |
5.3.1 空间数据分层组织与管理 |
5.3.2 空间数据属性表设计 |
5.4 非空间数据库设计 |
5.5 档案资料数据库设计 |
5.5.1 建库内容 |
5.5.2 建库要求 |
5.5.3 宗地档案、登记卡资料扫描 |
5.5.4 扫描资料规范化命名 |
5.5.5 属性表建立 |
5.5.6 关联关系建立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系统的实现与应用 |
6.1 系统开发平台 |
6.1.1 系统硬件设备 |
6.1.2 系统软件配置 |
6.2 系统主要功能应用 |
6.2.1 地籍图形管理子系统 |
6.2.2 土地登记子系统 |
6.3 数据成果展示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6)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系统的建设和实现 ——以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研究背景 |
1.3 国内外地籍信息数据库研究状况 |
1.3.1 国外地籍信息数据库的发展状况 |
1.3.2 我国地籍信息数据库发展状况 |
1.4 课题研究内容 |
2 地籍信息数据库建设理论基础 |
2.1 地籍信息数据库建设的管理导向型模式 |
2.2 地籍信息数据库的空间定位 |
2.2.1 大地坐标系统 |
2.2.2 地籍信息定位系统 |
2.3 地籍信息数据库的研究对象 |
2.3.1 地籍信息数据库的基本对象 |
2.3.2 地籍信息数据库的图形数据 |
2.3.3 地籍信息数据库的属性数据 |
2.3.4 地籍数据组织与地籍对象间的关系 |
2.4 地籍信息相关的基本数据库 |
2.5 地籍信息数据库模型及其特点 |
2.5.1 地籍信息的数据库模型 |
2.5.2 地籍信息数据库特点 |
2.6 地籍数据库建设关键技术 |
2.6.1 空间数据无缝组织 |
2.6.2 地籍数据融合 |
2.6.3 宗地历史状况的恢复和变更回溯查询 |
3 临川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建立 |
3.1 研究区概况 |
3.1.1 自然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 |
3.1.2 研究区社会经济条件 |
3.1.3 研究区区域优势 |
3.2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技术基础 |
3.2.1 引用标准和设计依据 |
3.2.2 数学基础和宗地比例尺 |
3.2.3 分幅和编号 |
3.3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总体结构 |
3.3.1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系统逻辑结构 |
3.3.2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设计 |
3.3.3 空间数据采集 |
3.3.4 属性数据编辑 |
3.3.5 数据检查与数据转换 |
3.3.6 地籍要素组织及编码 |
3.3.7 数据的分层 |
3.4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建设 |
3.4.1 数据库创建 |
3.4.2 地籍子区入库、字典生成 |
3.4.3 权属界线、界址点采集和检查 |
3.4.4 所有权宗地数据处理与入库 |
3.4.5 生成地籍子区和地籍区 |
3.4.6 权属调查及相关信息入库 |
3.4.7 成果库输出 |
4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建库过程中关键问题 |
4.1 地籍建库过程中的数据质量控制 |
4.1.1 数据质量检查的组织 |
4.1.2 数据质量检查的内容 |
4.1.3 临川区农村土地所有权建库数据质量检查情况 |
4.2 地籍区、地籍子区的划分及编号 |
4.2.1 地籍区划分办法 |
4.2.2 地籍子区划分办法 |
4.3 临川区地籍区、地籍子区划分 |
4.3.1 其他区域划分情况 |
4.3.2 分区中存在的问题 |
5 总结 |
5.1 结论 |
5.2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土地管理业务全要素关键领域模型构建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Extended Abstract |
图清单 |
表清单 |
1 绪论 |
1.1 土地信息化现状 |
1.2 土地信息集成现状 |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1.4 组织架构与章节安排 |
2 本体与土地管理业务全要素信息系统领域模型基础理论 |
2.1 本体概述 |
2.2 本体分类与集成模式 |
2.3 本体与对象相关概念 |
2.4 土地管理业务全要素信息系统领域模型内涵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3 基于本体的土地管理业务全要素信息系统关键领域模型建立 |
3.1 土地管理业务全要素信息系统业务框架 |
3.2 土地管理业务全要素信息系统关键领域模型 |
3.3 实例分析——以地籍应用本体建模为例 |
3.4 本章小结 |
4 土地管理业务全要素信息系统领域模型空间特征的数学描述 |
4.1 组份拓扑理论与位置理论 |
4.2 多层本体共享模型的数学模型 |
4.3 土地全要素业务本体空间关系描述 |
4.4 实例应用——土地管理业务全要素空间数据拓扑检查 |
4.5 本章小结 |
5 土地管理业务全要素信息系统领域模型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 |
5.1 基于事件语义的土地业务全要素生命周期管理模式 |
5.2 基于宗地代码编制规则的土地管理业务全要素地块编码方法 |
5.3 土地管理业务全要素信息在土地生命周期内的演绎规则 |
5.4 本章小结 |
6 基于关键领域模型的土地管理业务全要素数据中心建设 |
6.1 土地管理业务全要素信息系统数据框架 |
6.2 土地管理业务全要素信息系统数据库建设 |
6.3 土地管理业务全要素信息系统数据中心构建 |
6.4 本章小结 |
7 土地管理业务全要素信息系统原型实现 |
7.1 建设背景 |
7.2 建设思路 |
7.3 技术框架 |
7.4 系统实现 |
7.5 本章小结 |
8 结论与展望 |
8.1 研究结论 |
8.2 主要创新 |
8.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8)基于GIS的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发展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
1.2.1 国外研究状况 |
1.2.2 国内研究状况 |
1.3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1.3.1 研究的意义 |
1.3.2 研究的目的 |
1.4 当今技术分类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
1.5 论文工作相关说明 |
1.6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基于 GIS 的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需求分析 |
2.1 地籍业务知识 |
2.1.1 地籍的概念 |
2.1.2 地籍数据内容 |
2.1.3 地籍数据的特点 |
2.2 城镇地籍业务流程需求 |
2.2.1 初始与设定登记、变更登记流程 |
2.2.2 它项权利登记流程 |
2.2.3 查封冻结登记流程 |
2.3 城镇地籍数据库管理需求 |
2.3.1 数据概况 |
2.3.2 数据输入输出 |
2.3.3 图件制作 |
2.3.4 地籍数据查询统计需求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 GIS 的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设计 |
3.1 设计原则 |
3.1.1 设计指导思想 |
3.1.2 系统设计原则 |
3.1.3 系统设计出发点 |
3.2 系统架构设计 |
3.2.1 网络和软硬件环境 |
3.2.2 性能设计 |
3.2.3 软件体系结构 |
3.2.4 系统数据 |
3.2.5 系统边界 |
3.3 安全保密设计 |
3.3.1 日志信息设计 |
3.3.2 数据存取控制 |
3.3.3 数据库数据的安全 |
3.4 系统功能设计 |
3.4.1 技术概述 |
3.4.2 框架设计 |
3.4.3 土地登记模块 |
3.4.4 地图浏览模块 |
3.4.5 数据编辑模块 |
3.4.6 数据检查模块 |
3.4.7 数据变更模块 |
3.4.8 数据查询模块 |
3.4.9 制图模块 |
3.4.10 权限管理模块 |
3.5 数据库设计 |
3.5.1 宗地面/储备宗地面(CZDJ_CUR_ZD/CZDJ_CUR_CBZD) |
3.5.2 界址线/储备宗地界址线(CZDJ_CUR_JZX/ CZDJ_CUR_CBJZX) |
3.5.3 界址点/储备界址点(CZDJ_CUR_JZD/ CZDJ_CUR_CBJZD) |
3.5.4 行政区数据(CZDJ_CUR_XZQ) |
3.5.5 房屋(CZDJ_CUR_FW) |
3.5.6 宗地权利人(CZDJ_CUR_ZD_QLR) |
3.5.7 宗地权属来源证明(CZDJ_CUR_ZD_QSLYZM) |
3.5.8 宗地申请登记(CZDJ_CUR_ZD_SQDJ) |
3.5.9 宗地权属调查(CZDJ_CUR_ZD_QSDC) |
3.5.10 注册登记(CZDJ_CUR_ZD_ZCDJ) |
3.5.11 他项权登记(CZDJ_CUR_ZD_TXQLDJ |
第四章 基于 GIS 的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实现 |
4.1 系统主界面 |
4.1.1 菜单栏 |
4.1.2 工具栏 |
4.1.3 工作区 |
4.1.4 图层控制 |
4.2 查询功能 |
4.2.1 宗地属性 |
4.2.2 图斑属性 |
4.2.3 点查询 |
4.3 编辑功能 |
4.3.1 创建绘制面 |
4.3.2 面分割(线切割面) |
4.3.3 面分割(面切割面) |
4.3.4 线封闭 |
4.4 业务办公 |
4.4.1 办公主界面 |
4.4.2 打开在办箱(待办事宜) |
4.5 统计功能 |
4.5.1 界址点成果表 |
4.5.2 宗地面积汇总表 |
4.5.3 宗地面积计算表 |
4.5.4 建筑占地现状分析汇总表 |
4.6 图件制作 |
4.6.1 分幅图生成 |
4.6.2 区域图生成 |
4.6.3 城镇宗地图生成 |
第五章 结论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9)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的研究 ——以江西省信丰县城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论文研究内容 |
1.5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地籍数据库建库平台选择 |
2.1 地籍数据库建设平台选择的原则 |
2.2 常用建库平台的特点分析 |
2.2.1 MapGIS |
2.2.2 ArcGIS |
2.2.3 MapInfo |
2.2.4 SuperMap GIS |
2.3 建库平台的确定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城镇地籍数据库的设计 |
3.1 信丰县城概况 |
3.2 信丰县县城地籍数据库需求分析 |
3.3 数据库内容 |
3.4 地籍数据库的逻辑结构 |
3.5 建库技术路线设计 |
3.6 图形数据库设计 |
3.7 属性数据库设计 |
3.8 数据库管理功能设计 |
3.9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城镇地籍数据库的建立----以江西省信丰县城为例 |
4.1 项目概况 |
4.1.1 项目来源 |
4.1.2 作业区范围、地理位置 |
4.1.3 已有资料情况 |
4.2 建库依据 |
4.3 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 |
4.3.1 调查比例尺、数学基础、图幅分幅 |
4.3.2 数据精度及其他技术指标 |
4.4 建库软硬件配置 |
4.5 外业土地调查 |
4.5.1 外业土地调查技术路线 |
4.5.2 权属调查 |
4.5.3 地籍测绘 |
4.6 建库准备工作 |
4.6.1 方案制定 |
4.6.2 人员准备 |
4.6.3 软硬件准备 |
4.6.4 管理制度建立 |
4.6.5 数据源准备 |
4.7 信丰县城地籍数据库的建立 |
4.7.1 信丰县城地籍数据库建库任务 |
4.7.2 资料预处理 |
4.7.3 数据采集 |
4.7.4 数据处理 |
4.7.5 数据入库前质量检查 |
4.7.6 数据入库 |
4.7.7 数据入库后质量检查分析 |
4.7.8 数据汇总 |
4.7.9 建库成果 |
4.8 成果质量评价 |
4.8.1 成果质量评价指标 |
4.8.2 成果质量评分 |
4.8.3 成果质量评定 |
4.9 数据库建设安全管理 |
4.10 数据库应用 |
4.10.1 在数据变更方面的应用 |
4.10.2 在土地利用规划方面的应用 |
4.11 数据库管理功能实现 |
4.12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县级地籍数据库更新 |
5.1 更新目的与依据 |
5.2 更新阶段 |
5.3 外业变更调查 |
5.3.1 外业变更调查方法 |
5.3.2 外业变更调查流程 |
5.3.3 变更类型 |
5.3.4 变更面积流向统计规则 |
5.4 数据库更新 |
5.4.1 数据库更新流程 |
5.4.2 数据导入 |
5.4.3 数据采集与处理 |
5.4.4 数据库更新内容 |
5.4.5 生成增量数据 |
5.4.6 汇总统计 |
5.4.7 结果输出 |
5.5 增量数据检查 |
5.6 更新数据包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若干关键问题的解决 |
6.1 问题提出 |
6.1.1 开发环境 |
6.1.2 ObjectARX 简要介绍 |
6.2 房屋重叠判断 |
6.3 房屋闭合检测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10)三维地籍模型理论与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外地籍管理现状 |
1.3.2 国内外三维地籍研究现状 |
1.3.3 存在的问题 |
1.4 论文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
1.4.1 本文研究内容 |
1.4.2 本文结构安排 |
第二章 三维地籍的基本特征 |
2.1 地籍的基本特征 |
2.1.1 地块的基本特征 |
2.1.2 宗地的基本特征 |
2.2 地籍的基本分类 |
2.3 三维地籍实体类型及其特征 |
2.4 三维地籍的内容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三维地籍数据模型 |
3.1 引言 |
3.2 二维地籍数据模型 |
3.2.1 二维地籍模型的特征 |
3.2.2 二维地籍模型的分类 |
3.2.3 二维地籍数据模型对比 |
3.3 现有三维地籍数据模型 |
3.4 面向地籍的三维数据模型 |
3.4.1 基本概念 |
3.4.2 数据结构 |
3.4.3 实例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三维地籍数据的管理与空间索引方法 |
4.1 引言 |
4.2 二维与三维地籍数据集成管理类型 |
4.3 二维地籍数据到三维地籍数据的转换 |
4.3.1 转换框架 |
4.3.2 转换算法 |
4.4 空间索引的特征 |
4.4.1 空间索引的特征 |
4.4.2 三维空间索引的特征 |
4.5 面向地籍的三维空间索引 |
4.5.1 基本原理 |
4.5.2 面向地籍的二维空间索引方法 |
4.5.3 面向地籍的三维空间索引方法 |
4.5.4 面向地籍的三维空间索引的建立 |
4.5.5 面向地籍的三维空间索引的维护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三维地籍的空间关系表达方法 |
5.1 引言 |
5.2 地籍的空间关系 |
5.2.1 二维地籍空间关系的分类 |
5.2.2 三维地籍空间关系的分类 |
5.3 面向地籍的三维数据模型中的空间关系 |
5.3.1 拓扑关系 |
5.3.2 距离关系 |
5.4 空间关系在三维地籍数据质量控制中应用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实验研究 |
6.1 实验系统分析 |
6.1.1 实验平台与开发环境 |
6.1.2 实验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 |
6.1.3 实验数据 |
6.2 三维地籍数据的转换 |
6.3 三维地籍空间索引实验分析 |
6.4 三维宗地属性信息查询实验 |
6.5 三维宗地空间关系查询实验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工作总结 |
7.2 后续研究工作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多用途数字地籍数据质量控制体系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GIS的以地控税信息系统研发[D]. 杨柳.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10)
- [2]基于几何代数的三维地籍空间数据模型研究[D]. 张季一. 中国矿业大学, 2016(11)
- [3]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数据库设计与实现[D]. 李双全. 东华理工大学, 2015(03)
- [4]城镇地籍管理数据库动态更新的质量技术控制研究 ——以江苏省镇江市为例[D]. 凌祥安. 南京农业大学, 2014(07)
- [5]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D]. 洪桦. 福州大学, 2014(09)
- [6]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系统的建设和实现 ——以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为例[D]. 戚长梦. 东华理工大学, 2013(02)
- [7]土地管理业务全要素关键领域模型构建与应用[D]. 尹鹏程. 中国矿业大学, 2012(05)
- [8]基于GIS的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D]. 顾冬园. 沈阳建筑大学, 2012(06)
- [9]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的研究 ——以江西省信丰县城为例[D]. 王丽媛. 江西理工大学, 2011(11)
- [10]三维地籍模型理论与方法[D]. 文小岳. 中南大学, 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