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80例T型管胆道外引流的护理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柴乃俊[1](2019)在《肝胆外科术后胆漏原因分析及治疗策略探讨》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肝胆外科术后胆漏的原因及治疗决策,为临床提供诊疗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甘肃省人民医院普外临床中心2010年1月至2018年8月肝胆外科手术后出现胆漏并发症的7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观察1、2、3、4、5组;同时按观察组各组相对应手术方式随机选取99例肝胆外科术后无胆漏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对照1、2、3、4、5组;通过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分析胆漏原因,探讨治疗方法。结果:观察1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32例,观察2组(正常拔除T管后胆漏)12例,观察3组(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手术+T管引流术/胆管一期缝合术后早期(<6d)胆漏)11例,观察4组(胆肠吻合术后胆漏)11例,观察5组(肝切除术后胆漏)7例。观察1-5组与对照1-5组相比较胆漏的发生与年龄、性别、BMI、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1组和对照1组相比较术前CRP、Hb、住院天数有统计学差异,P<0.01;观察2组与对照2组相比较T管长度、住院天数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2-5组与对照2-5组相比较术后ALB、TBIL、DBIL、Hb、WBC、NEUT%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内科治疗(抗炎、奥曲肽或生长抑素、止痛、抑酸、营养支持、维持电解质平衡等)的前提下,单纯性腹腔引流治疗17例,占23.3%,13例治愈,治愈率76.5%;超声引导下腹腔穿刺引流治疗18例,占24.7%,16例治愈,治愈率88.9%;双套管负压冲洗引流治疗15例,占20.5%,15例均治愈,治愈率100%;PTCD+超声引导下腹腔穿刺引流治疗8例,占10.9%,8例均治愈,治愈率100%;ERCP治疗1例,占1.4%,治愈率100%;ENBD治疗4例,占5.5%,4例均治愈,治愈率100%;经保守治疗1周无好转,行二次手术治疗10例,占13.7%,9例均治愈,治愈率90%。结论:1.患者的一般状况包括性别、年龄、BMI、肝功能Child-Push分级不是肝胆外科手术后胆漏的必然因素,手术技术、围术期管理与胆漏有直接关系;2.胆漏患者部分实验室检验结果随胆漏并发症的发生而出现异常,但无法给予临床预警信号;3.ERCP、MRCP、PTCD引流管造影、T管造影和引流胆汁量是判断胆漏位置和严重程度的有效方法;4.应用超声引导下腹腔穿刺引流、双套管负压冲洗引流、PTCD、ERCP、ENBD等方法治疗胆漏安全、有效;5.胆漏的发生以手术技术等主观因素为主,慎于术前、精于术中、勤于术后,是减少胆漏发生率的关键。
周世文[2](2017)在《SEST联合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SEST)结合柱状球囊扩张(EPBD)在治疗胆总管结石中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对池州市人民医院2012年01月至2016年01月期间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方法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联合柱状球囊扩张(SEST+EPBD)方法治疗胆总管结石共146例的病例数据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统计、比较两种方法的取石情况(碎石率、总取石率、一次性结石取尽率)及并发症(出血、消化道穿孔、高胰淀粉酶血症、急性胰腺炎、胆管炎、结石复发率)的发生率。结果:SEST+EPBD组的总取石率为97.01%(65/67)高于EST组96.20%(76/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5);SEST+EPBD组的一次性结石取尽率为94.02%(63/67)高于EST组91.13%(72/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0.05);SEST+EPBD组的机械碎石率7.46%(5/67)低于EST组15.15%(12/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7>0.05),SEST+EPBD组和EST组两组平均取石时间分别为(30.13±7.04)min和(39.25±7.77)min,(t=7.38,P<0.001)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SEST+EPBD组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90%(14/67)低于EST组39.24%(3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0.05);其中在消化道穿孔及高胰淀粉酶血症、急性胰腺炎、胆管炎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SEST+EPBD组出血发生率为1.49%(1/67)低于EST组10.13%(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0.05);SEST+EPBD组结石复发率为1.49%(1/67)低于EST组10.13%(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0.05)。结论: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SEST)联合柱状球囊扩张(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可以较EST减少操作时间、降低出血及结石复发的风险,降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
李进军[3](2016)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胃肠吻合口瘘、胆肠吻合口瘘、胆管炎等共计二十种常见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探讨PD术后重要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方法。为今后临床施行PD时提供技术决策的依据,能够对今后临床术前准备及术后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肝胆外科1999年12月至2015年1月497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例的临床资料,选择患者年龄、性别、胆道手术史、腹腔手术史等48项可能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的观察因素,以手术后12天内是否发生胃肠吻合口瘘、胆肠吻合口瘘等20种并发症为因变量,对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检验,进行单因素统计分析,对于有统计意义的变量再引入二分类非条件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确定独立的危险因素。结果:1.术中是否输注血浆是PD术后胃肠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2.胆总管直径较小是PD术后胆肠吻合口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3.患者既往有肝硬化病史及胰管未引流是PD术后胆管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4.术中未输血浆是PD术后肺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5.患者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是PD术后肺栓塞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6.术前ASA评分较高、高血压病史、男性是PD术后腹腔出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7.术前减黄(术前行胆道外引流)者、术后ALB较低、术后CHE较低、术后PT%较高、术后PT较长、胰管支撑管长度较长、胰管直径较小、诊断为胆管癌是PD术后腹腔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8.术后CHE较低、男性是PD术后肝脓肿发生的危险因素。9.无观察因素是PD术后肝衰发生的危险因素。10.未进行术前减黄、术前TBIL较高是PD术后呼衰发生的危险因素。11.患者既往有胆管手术史、术前减黄(胆道外引流)、术前CHE较低、术后应用激素、术后ALB较低、术后CHE较低、术后PT延长均是PD术后伤口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12.男性、术中失血较多、术中输血均是PD术后肾衰发生的危险因素。13.无观察因素是PD术后胃肠吻合口梗阻发生的危险因素。14.年龄、术后应用生长抑素是PD术后胃瘫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15.女性患者、手术时间较长是PD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的危险因素。16.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及术后CHE较低是PD术后消化道出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17.患者有糖尿病是PD术后心功能衰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18.患者有高血压病史、诊断为胆管癌是PD术后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19.无观察因素是PD术后胰腺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20.患者有肝硬化病史、术前总胆红素较高是PD术后应激性溃疡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手术风险仍然较高,感染、胃瘫、胰瘘、胆瘘及出血仍然是PD术后的主要并发症,术前注意患者的营养等一般状况、化验指标,术中注意胰肠吻合方式、各种吻合口的处理,术后严密的观察和及时有效的处理,有助于减少PD术后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曾维清,邓方英[4](2015)在《综合护理在肝胆外科手术腹部引流管的临床疗效探讨》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肝胆外科患者术后腹部引流管的临床综合护理效果。方法该院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160例肝胆外科手术后放置腹部引流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拔管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均拔除腹腔引流管顺利出院,放置T型管者带管出院,按指定时间返院拔管。观察组患者腹腔引流管和T型管的拔除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25%)显着低于对照组(2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可显着缩短拔管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是确保手术效果的重要手段。
薛晓芸,任秀珍[5](2013)在《67例胆结石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胆结石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对2012年3月2013年5月治疗的67例胆结石患者进行分组,按护理方法分成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4例,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护理效果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采取有效合理的护理,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加强了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提高了患者治愈率,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
武艳[6](2013)在《胆总管结石术后抬高T型管引流的观察和护理》文中指出目的研究观察胆总管结石术后抬高T型管引流的临床效果和护理方法。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进行胆总管结石术后进行T型管引流的患者180例,随机将上述纳入研究的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其中90例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方法为结石术后即早期抬高T型引流管;另90例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方法为常规型,即按原定时间抬高T型引流管,从患者平均引流时间、平均住院天数、胆道下段通畅情况和患者对此次护理的满意程度四方面,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差异性。结果经过统计学分析,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的平均引流时间、平均住院天数明显缩短,胆道下段通畅情况显着增强,患者对此次护理的满意程度也有所提高,所有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道结石术后早期抬高T型管引流可有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患者心理与生理痛苦,获得了患者较高的评价。该方法较传统方法更加科学安全,关注患者病情,防止并发症产生,这是护理的核心内容。
杨艳丽[7](2012)在《肝胆外科手术后腹部引流管的护理》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肝胆外科患者术后常见引流管及护理方法。方法:对180例在我科行肝胆手术并留置引流患者的病例临床资料和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80例患者中,单纯放置腹腔引流管的64例术后均正常拔出腹腔引流管,顺利出院。114例带T管的患者中,有2例带管出院后不慎拔出T管,及时来院给予正确处理后,均按规定时间拔出T管,患者无不适症状。结论:术后放置引流管是保证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手段,了解引流管的种类、适应证和位置、目的,可以预防各种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细心的护理,及保持引流管通畅等,是患者康复的根本保证。
李波,梁振,朱百鹏,高标[8](2012)在《胰十二肠切除胰液外引流的改进》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改良后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 Duodenectiomy,PD)后胰液外引流方式在降低PD术后并发症的效果和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非选择性的施行的1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式为在Child术式的基础上,胰管和T管外引流,引流的胰管经T管穿出。结果 13例患者术后均无胰瘘发生,无死亡病例。拔除胰管引流管的时间为术后3周左右。结论经T管胰液外引流在避免胰瘘及其他相关并发症方面可能确有效果。
张正祥,周茂松[9](2012)在《胆道手术后“T”型管引流异常的原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胆道手术后"T"型管引流异常的原因及治疗,以提高诊疗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胆道手术后"T"型管发生引流异常患者临床资料,其中8例引流异常增多,4例引流异常减少,2例引流血性胆汁。结果:全部患者在找到病因后给予针对性处理,1例因肝功能衰竭死亡,1例胆总管下端残留结石嵌顿转外院行EST取石术,其余12例经积极治疗均治愈出院。结论:"T"型管引流异常患者应积极查找原因,一旦发生异常,及时查找原因并进行针对性处理,病情多能得到控制。
武向鹏[10](2012)在《外科内引流术和内镜胆道内支架置入术对恶性胆道低位梗阻临床疗效对比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对比经传统外科内引流术和内镜下塑料胆道内支架引流术(ERBD)两种手术方式对恶性胆道低位梗阻的疗效。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5月2011年3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肝胆外科收住的行姑息性治疗的恶性胆道低位梗阻的9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选病例分为两组:1.使用ERBD治疗的内镜手术组,2.使用胆总管或胆囊空肠Roux-Y吻合术、胆管空肠T管架桥内引流术治疗的外科手术组。收集两组术前13天的各项肝功能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移酶(GGT)、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结合胆红素(DBIL)、血清非结合胆红素(IBIL),与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的肝功能的变化情况以及手术成功率、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生存时间数据,通过统计学分析对其疗效进行比较;同时收集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前合并严重内科疾病的比率的数据,通过统计学分析对其经济性和手术适用范围进行比较。结果50例患者采用ERBD,47例成功,技术成功率94.0%,术后2例并发胰腺炎,并发症发生率4%;47例患者采用传统外科内引流术,44例成功,技术成功率93.6%,术后1例出现消化道出血,1例并发胰腺炎,1例术后胆道感染,并发症发生率6.3%。经χ2和t检验,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生存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ALT、AST、IBIL、TBIL、DBIL、GGT、ALP下降程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第7天两组之间下降程度比较差异不显着,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ERBD组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住院费用均少于手术引流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内科疾病的恶性低位梗阻性黄疸病人中,ERBD术组共有21例患者,比例为42%,传统外科内引流术组有5例患者,所占比例为10.6%,经χ2检验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BD术具有与传统外科手术相同的治疗效果,但其同时还具有创伤小、适用范围广、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恢复快、引流途径更近似人的生理状况的优点。是恶性胆道低位梗阻姑息性治疗的一个可供选择的治疗方式。
二、180例T型管胆道外引流的护理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80例T型管胆道外引流的护理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肝胆外科术后胆漏原因分析及治疗策略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1章 前言 |
1.1 肝胆外科概述 |
1.2 胆漏原因 |
1.3 胆漏的诊断 |
1.4 胆漏的治疗 |
1.5 胆漏的预防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病史采集 |
2.2.2 观察指标 |
2.2.3 参考值 |
2.2.4 腹腔双套管的制作及连接 |
2.3 统计学分析 |
第3章 结果 |
3.1 肝胆外科术后胆漏 |
3.1.1 肝胆外科术后胆漏手术相关性分布情况 |
3.1.2 肝胆外科术后胆漏的治疗及转归 |
3.2 观察1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相关性胆漏 |
3.2.1 观察1 组与对照1 组两组一般资料及部分术前实验室检查情况 |
3.2.2 观察1 组手术相关性胆漏原因 |
3.2.3 观察1 组胆漏的治疗及转归 |
3.3 观察2组T管拔除后相关性胆漏 |
3.3.1 观察2 组与对照2 组两组一般资料及部分术后实验室检查情况 |
3.3.2 观察2 组手术相关性胆漏原因 |
3.3.3 观察2 组胆漏的治疗及转归 |
3.4.1 观察3 组与对照3 组两组一般资料及部分术后实验室检查情况 |
3.4.2 观察3 组手术相关性胆漏原因 |
3.4.3 观察3 组胆漏的治疗及转归 |
3.5 观察4组胆肠吻合术后相关性胆漏 |
3.5.1 观察4 组与对照4 组的一般资料及部分术后实验室检查情况 |
3.5.2 观察4 组手术相关性胆漏原因 |
3.5.3 观察4 组胆漏的治疗及转归 |
3.6 观察5组肝组织切除术后相关性胆漏 |
3.6.1 观察5 组与对照5 组的一般资料及部分术后实验室检查情况 |
3.6.2 观察5 组手术相关性胆漏原因 |
3.6.3 观察5 组胆漏的治疗及转归 |
3.7 诊疗小结 |
第4章 讨论 |
4.1 肝胆外科术后胆漏原因 |
4.1.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原因 |
4.1.2 T管正常拔除后胆漏原因 |
4.1.4 胆肠吻合术后胆漏原因 |
4.1.5 肝切除术后胆漏原因 |
4.2 肝胆外科术后胆漏的治疗 |
4.2.1 胆漏漏口位置和大小的判定 |
4.2.2 二次手术探查的指证 |
4.2.3 保守治疗 |
4.3 胆漏的预防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2)SEST联合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1.1 一般资料 |
1.1.2 病例纳入和排除标准 |
1.2 操作材料 |
1.3 术前、术中、术后处理 |
1.3.1 术前准备 |
1.3.2 术中操作过程 |
1.3.3 术后处理 |
1.4 术后并发症的诊断、治疗情况 |
1.5 观察指标 |
1.6 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致谢 |
(3)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研究内容 |
1.1 对象和方法 |
1.1.1 一般资料 |
1.1.2 手术方法 |
1.1.3 统计学处理 |
1.2 结果 |
1.2.1 胃肠吻合口瘘 |
1.2.2 胆肠吻合口瘘 |
1.2.3 胆管炎 |
1.2.4 肺感染 |
1.2.5 肺栓塞 |
1.2.6 腹腔出血 |
1.2.7 腹腔感染 |
1.2.8 肝脓肿 |
1.2.9 肝功能衰竭 |
1.2.10 呼吸衰竭 |
1.2.11 伤口感染 |
1.2.12 肾功能衰竭 |
1.2.13 胃肠吻合口梗阻 |
1.2.14 胃瘫综合征 |
1.2.15 下肢静脉血栓 |
1.2.16 消化道出血 |
1.2.17 心脏衰竭 |
1.2.18 胰肠吻合口瘘 |
1.2.19 术后胰腺炎 |
1.2.20 应激性溃疡 |
1.3 讨论 |
1.3.1 胃肠吻合口瘘 |
1.3.2 胆肠吻合口瘘 |
1.3.3 胆管炎 |
1.3.4 肺感染 |
1.3.5 肺栓塞 |
1.3.6 腹腔出血 |
1.3.7 腹腔感染 |
1.3.8 肝脓肿 |
1.3.9 肝功能衰竭 |
1.3.10 呼吸衰竭 |
1.3.11 伤口感染 |
1.3.12 肾功能衰竭 |
1.3.13 胃肠吻合口梗阻 |
1.3.14 胃瘫综合征 |
1.3.15 下肢静脉血栓 |
1.3.16 消化道出血 |
1.3.17 心脏衰竭 |
1.3.18 胰肠吻合口瘘 |
1.3.19 术后胰腺炎 |
1.3.20 应激性溃疡 |
1.3.21 另附说明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及防治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4)综合护理在肝胆外科手术腹部引流管的临床疗效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护理方法 |
1.2.1 心理护理 |
1.2.2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 |
1.2.3 T型管的护理 |
1.2.4 常见并发症的护理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2组患者拔管时间结果比较 |
2.2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比较 |
3 讨论 |
(5)67例胆结石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2 护理 |
2.1 术前护理 |
2.2 术后护理 |
2.3 T型管引流护理常规 |
3 结果 |
4 讨论 |
4.1 病因 |
4.2 临床表现 |
(6)胆总管结石术后抬高T型管引流的观察和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3 讨论 |
(9)胆道手术后“T”型管引流异常的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临床表现: |
1.3 治疗与预后: |
2 讨论 |
(10)外科内引流术和内镜胆道内支架置入术对恶性胆道低位梗阻临床疗效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目录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个人简历 |
四、180例T型管胆道外引流的护理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肝胆外科术后胆漏原因分析及治疗策略探讨[D]. 柴乃俊. 兰州大学, 2019(09)
- [2]SEST联合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研究[D]. 周世文. 皖南医学院, 2017(01)
- [3]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D]. 李进军. 天津医科大学, 2016(03)
- [4]综合护理在肝胆外科手术腹部引流管的临床疗效探讨[J]. 曾维清,邓方英.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5(11)
- [5]67例胆结石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 薛晓芸,任秀珍.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3(04)
- [6]胆总管结石术后抬高T型管引流的观察和护理[J]. 武艳. 中国医药指南, 2013(02)
- [7]肝胆外科手术后腹部引流管的护理[J]. 杨艳丽.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2(10)
- [8]胰十二肠切除胰液外引流的改进[J]. 李波,梁振,朱百鹏,高标. 安徽医药, 2012(08)
- [9]胆道手术后“T”型管引流异常的原因分析[J]. 张正祥,周茂松. 吉林医学, 2012(20)
- [10]外科内引流术和内镜胆道内支架置入术对恶性胆道低位梗阻临床疗效对比分析[D]. 武向鹏. 宁夏医科大学, 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