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研讨会总结

欧洲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研讨会总结

一、欧洲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研讨会概要(论文文献综述)

候峰清[1](2021)在《猪源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子特征与SEO诱导中性粒细胞IL-1β分泌机制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食源性病原菌,可引起严重的侵袭性感染。葡萄球菌O型肠毒素(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O,SEO)是一种新型肠毒素,具有超抗原和催吐活性。已有研究表明,S.aureus某些毒力因子如溶血素(Hlα)、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TSST-1)和杀白细胞素(PVL)可以诱导炎症反应,但SEO诱导宿主炎症反应的机制尚不清楚。此外,不断增加的多重耐药(Multi-Drug Resistant,MDR)S.aureus越来越让人担忧。已有证据表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可以通过粪便进行传播。我国是猪肉生产和消费大国,猪场一旦被污染,不仅损害人们的健康,同样也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基于此,本研究旨在了解重庆部分区县猪场S.aureus的流行和分子特性以及宿主对S.aureus肠毒素的促炎免疫反应。1.猪场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本研究从重庆6个区县部分猪场采集样本,进行S.aureus分离鉴定。从重庆12个猪场中共采集724份样本,分离到68株S.aureus,其中57株是MRSA携带mec A基因。在调查的样本类型中,饮用水、空气和饲料污染最为严重,其分离率分别为13.6%(3/22)、12.2%(5/41)、30.0%(6/20)。按区县来看,永川(24%,12/50)和万州(23.6%,41/174)污染最为严重。随后,选用13种抗生素对68株S.aureus分离株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分离株对抗生素产生了高水平的耐药性。68株S.aureus均对四环素、红霉素、青霉素耐药。另外,88.2%对苯唑西林耐药、67.6%对氯霉素耐药、22.1%对甲氧嘧啶/磺胺甲恶唑耐药、10.3%对克林霉素耐药。而对利福平(2.9%)、庆大霉素(1.5%)、环丙沙星(1.5%)、左氧氟沙星(1.5%)、呋喃妥因(0%)、替考拉宁(0%)耐药率低。总之,重庆市部分猪场存在不同程度S.aureus污染现象。猪场相关S.aureus分离株对抗生素的耐药现象严重,应对临床常用抗生素加强管理,倡导交叉用药。2.猪场金黄色葡萄球菌整合子和超抗原毒素基因的流行与特征分析整合子是可移动的DNA元件,可在临床细菌中获取和传播抗生素耐药基因。然而,有关猪场来源S.aureus的整合子信息有限。为了调查分离自重庆猪场MDR S.aureus整合子和肠毒素基因流行情况,对其分离株进行整合子和肠毒素基因检测。68株S.aureus均携带整合子,其中88.2%(60/68)同时携带1和2类整合子。85.3%(58/68)2类整合子阳性分离株携带β-内酰胺类基因(bla TEM-1);66.7%(40/60)1类整合子阳性分离株携带aad A1c,aad A1或dfr A1基因;3类整合子并未检出。此外,对68株猪场相关来源S.aureus通过PCR检测肠毒素基因,结果显示:92.6%(63/68)S.aureus携带肠毒素基因。其中,检出率较高的有seg、seh、sem和seo基因,分别为47.1%(32/68)、82.4%(56/68)、32.4%(22/68)和54.4%(37/68)。再者,4.4%(3/68)菌株携带经典肠毒素基因(sea-sed),92.6%(63/68)菌株携带新型肠毒素基因(seg-sep,ser)。这是第一次报道猪场相关来源S.aureus中存在和描述1和2类整合子。我们的结果表明,在猪场相关来源S.aureus分离株中整合子和肠毒素基因普遍存在,且主要携带新型肠毒素基因。为了公共卫生安全,应充分注意和监测猪场来源S.aureus分离株中整合子、耐药基因及其肠毒素基因的流行情况。3.ATP通过NLRP3炎症小体依赖途径促进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O诱导中性粒细胞IL-1β分泌S.aureus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食源性病原菌,可引起严重的侵袭性感染,例如败血症,肺炎,食物中毒,中毒性休克综合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葡萄球菌肠毒素O是一种具有超抗原和催吐活性的S.aureus新型肠毒素。关于SEO诱导的宿主炎症反应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SEO诱导小鼠中性粒细胞IL-1β的分泌机制。我们的结果表明,重组SEO具有超抗原活性,在小鼠脾细胞中可以诱导产生高水平的γ-干扰素(IFN-γ),并在ATP的作用下诱导中性粒细胞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包括IL-1α,IL-1β,IL-6和TNF-α。此外,SEO诱导IL-1β分泌依赖于Toll样受体(TLR4),核因子κB(NF-κB)和c-jun N端激酶(JNK)信号通路的激活。与野生型小鼠相比,NLRP3-/-小鼠中性粒细胞中SEO诱导的IL-1β分泌水平完全废除,这表明在ATP作用下,SEO刺激中性粒细胞过程中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介导IL-1β分泌。此外,SEO诱导IL-1β分泌这一过程要依赖于钾(K+)外流。总之,我们的研究表明TLR4/JNK/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的激活介导IL-1β的成熟和分泌,这为S.aureus毒力因子诱导宿主免疫反应提供了新的见解。

Chinese Preventive Medicine Association;[2](2021)在《预防接种知情告知专家共识(上)》文中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对受种者或其监护人的疫苗和预防接种工作知情提出了要求,对预防接种告知方式和内容作出了规定。本共识以该法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为基础,借鉴国内外经验,阐述了预防接种知情告知的发展和形式,制定了预防接种知情告知理论框架、标准流程和信息、非免疫规划疫苗知情告知原则以及各疫苗知情同意书格式,为疾病控制和预防保健人员在预防接种服务中参考。本部分共识包括总则以及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含脊髓灰质炎成分疫苗、含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成分疫苗、含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成分疫苗、乙型脑炎疫苗、脑膜炎球菌疫苗、甲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知情告知内容。

中华预防医学会[3](2021)在《预防接种知情告知专家共识(上)》文中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对受种者或其监护人的疫苗和预防接种工作知情提出了要求,对预防接种告知方式和内容作出了规定。本共识以该法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为基础,借鉴国内外经验,阐述了预防接种知情告知的发展和形式,制定了预防接种知情告知理论框架、标准流程和信息、非免疫规划疫苗知情告知原则以及各疫苗知情同意书格式,为疾病控制和预防保健人员在预防接种服务中参考。本部分共识包括总则以及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含脊髓灰质炎成分疫苗、含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成分疫苗、含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成分疫苗、乙型脑炎疫苗、脑膜炎球菌疫苗、甲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知情告知内容。

中华预防医学会[4](2021)在《预防接种知情告知专家共识(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对受种者或其监护人的疫苗和预防接种工作知情提出了要求, 对预防接种告知方式和内容作出了规定。本共识以该法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为基础, 借鉴国内外经验, 阐述了预防接种知情告知的发展和形式, 制定了预防接种知情告知理论框架、标准流程和信息、非免疫规划疫苗知情告知原则以及各疫苗知情同意书格式, 为疾病控制和预防保健人员在预防接种服务中参考。本部分共识包括总则以及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含脊髓灰质炎成分疫苗、含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成分疫苗、含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成分疫苗、乙型脑炎疫苗、脑膜炎球菌疫苗、甲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知情告知内容。

Chinese Preventive Medicine Association;[5](2021)在《预防接种知情告知专家共识(上)》文中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对受种者或其监护人的疫苗和预防接种工作知情提出了要求,对预防接种告知方式和内容作出了规定。本共识以该法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为基础,借鉴国内外经验,阐述了预防接种知情告知的发展和形式,制定了预防接种知情告知理论框架、标准流程和信息、非免疫规划疫苗知情告知原则以及各疫苗知情同意书格式,为疾病控制和预防保健人员在预防接种服务中参考。本部分共识包括总则以及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含脊髓灰质炎成分疫苗、含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成分疫苗、含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成分疫苗、乙型脑炎疫苗、脑膜炎球菌疫苗、甲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知情告知内容。

徐婷[6](2020)在《血清乳酸联合危重病评分对胡蜂蛰伤致MODS患者的预后评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胡蜂蛰伤是四川地区常见中毒性疾病,其对人体的危害主要为蜂毒直接作用于器官的毒性作用以及蜂毒诱发的过敏反应和炎症反应,严重时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s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甚至死亡。本研究拟通过回顾性分析比较血清乳酸水平和三种危重病评分,及血清乳酸水平联合三种不同危重病评分对胡蜂蛰伤致MODS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及预后的评估价值,为临床医师判断患者的预后提供基本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2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诊治的胡蜂蛰伤致MODS患者的一般资料、入院24小时实验室检查、入院后第一个24小时序贯性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中毒严重度评分(PSS)、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II(APACHEⅡ)、治疗及转归情况。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将具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胡蜂蛰伤致MODS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再将上述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其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以28天为时间节点将其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别绘制SOFA评分、PSS评分、APACHEⅡ评分和血清乳酸水平的ROC曲线,及血清乳酸分别联合三种不同评分的ROC曲线,比较曲线下面积(AUC)。结果:研究共纳入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2015年1月~2019年12月胡蜂蛰伤致MODS患者56例,其中存活40例,死亡16例,死亡率为28.57%。(1)两组患者的性别、过敏反应、发病季节、蛰伤至入院时间、WBC、HGB、TBIL、CR、BUN、CK-MB 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蛰伤数目、血液净化、AST、ALT、ALB、LAC、PT、APTT、TNT-HS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将年龄、蛰伤数目、血液净化、AST、ALT、ALB、LAC、PT、APTT、TNT-HS依次进行二元Logistic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蛰伤数目、血液净化、LAC、PT、APTT、TNT-HS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OR>1,ALB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OR<1;(3)将年龄、蛰伤数目、血液净化、LAC、PT、APTT、TNT-HS危险因素纳入二元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LAC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死亡组三种危重病评分值显着高于存活组(P<0.05),AUC由高到低排序分别为 APACHEⅡ 0.880(95%CI0.781-0.978)、SOFA 0.819(95%CI 0.701~0.937)、PSS 0.697(95%CI0.501~0.893);(5)血清乳酸联合三种不同评分其AUC均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高到低排序分别为 LAC+APACHEⅡ 0.923(95%CI 0.820~0.977)、LAC+SOFA 0.895(95%CI0.784~0.961)、LAC+PSS 0.820(95%CI0.695~0.910)。结论:1.年龄、蛰伤数目、血液净化治疗、PT、APTT、TNT-HS是影响胡蜂蛰伤致MODS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血清乳酸水平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浆ALB水平是其预后的保护因素。2.APACHEⅡ、SOFA、PSS评分均可用于预测胡蜂蛰伤致MODS患者的死亡风险,其中APACHEⅡ预测灵敏度最高。3.血清乳酸水平联合APACHEⅡ、SOFA、PSS三种不同评分预测胡蜂蛰伤致MODS患者死亡的临床价值优于其单独使用,其中LAC+APACHEⅡ评分为最佳。当APACHEⅡ>20,LAC≥5时预测胡蜂蛰伤致MODS患者死亡率的敏感性可达81.25%,特异性可达100%。

李辉,肖明中,李恒飞,柯斌,郗瑞席[7](2019)在《中医禁食疗法专家共识(征求意见稿)2019年第1版》文中认为2016年,我国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将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从以疾病治疗干预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重点提出以"治未病"理念为主的多种慢性疾病的前期预防控制措施。近30年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与之相伴的因体重超标导致的肥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提出广泛开展以"三减三健"为重点的专项行

黄鑫[8](2019)在《目的论视角下《中医内科学》(第二章心脑病证)汉英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对传统医学的研究不断深入,人类对医疗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以中医学为代表的传统医学的优势日益显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中指出,要积极参加相关国际组织开展的传统医药活动,加强中医药知识和文化对外宣传,促进其国际传播。内科学是中医学的主干学科,理论成熟,临床治疗效果显着,在中医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外推广《中医内科学》既有利于对外普及和传播中医内科知识,也有利于提高人民的健康卫生水平。因此,《中医内科学》英译项目兼具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中医学历史悠久,与中国古代哲学关系密切,进行对外传播时,具有一定难度。中医文本属于科技型文本,具有语言规范、语气正式、陈述客观、准确以及专业性与逻辑性强等特点。翻译时,要保证译文的规范性与准确性。中医文本常用四字格术语,言辞简短但内涵丰富,译者要善于运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如增译、释译、音译法等提高译文可读性与可理解性。《中医内科学》英译项目旨在向初学中医的留学生普及中医内科知识,翻译时应在保留中医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考虑目标语受众的阅读体验。此外,中文注重意合,而英文注重形合,译者应善于进行思维转化,保证译文的语言地道性。为保证译文的规范及术语翻译的统一性,笔者选取弗米尔的翻译目的论作为翻译项目指导理论,并以目的原则为总指导原则,兼顾连贯原则与忠实原则,保证翻译实践中的理论统一性与一致性。笔者负责《中医内科学》(第二章心脑病证)的翻译内容,并基于此翻译内容,撰写翻译实践报告。翻译实践报告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为翻译项目简介,包括项目背景、项目来源、项目意义、文本介绍与项目要求。第二章为译前准备,包括术语表与平行文本选择、翻译理论选择、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的使用与翻译流程图。第三章为案例分析,笔者将从基于目的原则、基于连贯原则、基于忠实原则及符合三原则从属关系的翻译案例四个角度展开论述,涉及中医文化负载词与句段翻译两个方面。词汇方面主要包括心脑病证章节中病名、病机、病证、治疗原则及方剂名称等术语翻译。第四章为翻译项目总结,包括翻译实践难点、解决方法与翻译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黄月月[9](2019)在《血浆吸附联合半量血浆置换与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的临床对比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血浆吸附联合半量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的疗效分析,探讨其使用价值,以及在临床应用及推广的可能性。方法:1.根据2015亚太肝衰竭诊治指南,且剔除晚期妊娠、合并严重感染、脓毒血症、严重心肺肾功能不全、活动性出血、恶性肿瘤患者,将84名肝衰竭患者,分为实验组(n=30)和对照组(n=54),均使用相同一致的内科综合治疗,实验组辅以血浆吸附联合半量血浆置换人工肝治疗,对照组辅以血浆置换人工肝治疗;2.所有患者均股静脉置管,按2007人工肝支持系统操作指南进行;3.留取两组患者人工肝治疗前后多时段静脉血,检测分析两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白细胞(WBC)、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细胞坏死因子-α(TNF-α)值的变化百分比。结果:1.人工肝治疗前后两组的TBIL和DBIL下降百分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疗效更好;人工肝治疗前后两组的ALT、AST和INR下降百分比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疗效相当;人工肝治疗前后两组的ALB上升百分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疗效相当;人工肝治疗前后两组的WBC上升百分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升高更明显。2.人工肝治疗前后两组的IL-1β、IL-6和TNF-α变化百分比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人工肝治疗后和人工肝治疗后72h两组的IL-6变化百分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下降更明显;人工肝治疗后和人工肝治疗后72h两组的IL-1β和TNF-α变化百分比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3.实验组人工肝治疗后肝功能逐渐好转,TBIL、DBIL、ALT、AST均呈现下降趋势,TBIL下降最明显,尤其在人工肝治疗后测量的值下降最显着,在吸附4h时ALT、AST、TBIL、DBIL值均明显出现下降。结论:新的组合型人工肝血浆吸附联合半量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有效,在降低TBIL和DBIL方面优于单纯血浆置换,在对ALT、AST、ALB、INR、TI-1β、TNF-α方面两组疗效近乎相同。

朱贵鹏[10](2019)在《不同原因腹泻患者艰难梭菌感染率的比较及临床特征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不同原因住院腹泻患者艰难梭菌感染状态,比较其感染率的差别,了解艰难梭菌感染与腹泻的关系,探讨艰难梭菌感染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10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金普院区消化内科、重症ICU及急诊ICU住院的101例腹泻患者作为实验组,根据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结肠镜检查以及用药史等,分为:急性肠炎组24例、肠易激综合征组19例、质子泵抑制剂组24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组18例、肝硬化组16例。同时期健康体检部的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的粪便标本及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病史、用药情况、实验室检查、肠镜结果、诊断等,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对所有实验对象及健康对照者的粪便标本进行艰难梭菌毒素B检测,并同时进行粪便一般菌培养和粪便涂片镜检球/杆菌比例,将各实验组进行比较分析(急性肠炎组、肠易激综合征组、质子泵抑制剂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组、肝硬化组)与健康对照组患者菌群紊乱发生率及粪便艰难梭菌感染率,并对抗生素相关腹泻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各组年龄、性别构成情况比较健康对照组共30例,男性8例(26.7%),女性22例(73.3%),年龄3174岁,平均年龄为58.6±10.63岁;急性肠炎组24例,男性8例(33.3%),女性16例(66.7%),年龄4879岁,平均年龄为61.00±10.03岁。肠易激综合征组19例,男性6例(31.6%),女性13例(68.4%),年龄3486岁,平均年龄为61.32±12.44岁。质子泵抑制剂组24例,男性6例(25%),女性18例(75%),年龄4478岁,平均年龄为64.00±9.59岁。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组18例,男性4例(22.2%),女性14例(77.8%),年龄6590岁,平均年龄为82.17±5.72岁。肝硬化组16例,男性7例(43.8%),女性9例(56.3%),年龄3080岁,平均年龄为58.94±11.98岁。各实验组性别构成比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无差异(P均>0.05)。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组平均年龄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抗生素相关腹泻组患者平均年龄与实验组中其他各组比较亦有显着差异(P均<0.05),但实验组中其他四组(急性肠炎组、肠易激综合征组、质子泵抑制剂组、肝硬化组)平均年龄比较无差异(P均>0.05)。2.粪便镜检涂片及粪便培养结果粪便培养结果示所有标本均未见志贺氏菌、沙门氏菌等致病菌生长。粪便涂片检查粪便球/杆菌比例结果显示:急性肠炎组、肠易激综合征组、质子泵抑制剂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组及肝硬化组粪便球/杆异常的比例分别为33.3%、36.8%、58.3%、77.8%、50%,与健康对照组(10%)比较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各实验组与健康组艰难梭菌感染率的比较健康对照组30例艰难梭菌毒素检测阳性1例,阳性率为3.3%;质子泵抑制剂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组、肝硬化组艰难梭菌毒素阳性率分别为20.8%、27.8%、2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显着(P均<0.05);急性肠炎组艰难梭菌毒素阳性率为16.7%,肠易激综合征组艰难梭菌毒素阳性率为10.5%,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但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各实验组间艰难梭菌感染率的比较急性肠炎组、肠易激综合征组、质子泵抑制剂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组及肝硬化组艰难梭菌毒素阳性率分别为16.7%、10.5%、20.8%、27.8%、25%,其中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组阳性率最高,肠易激综合征组阳性率最低,但各组间两两比较均无显着差异(P均>0.05)。5.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者临床特征18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者,平均年龄82.17±5.72岁,住院天数均超过15天,8例行鼻饲治疗,均合并一种或一种以上基础疾病,其中合并两种或两种以上基础疾病的有12例(67%)。所有患者均使用过一种以上抗生素,抗生素使用时间2天2个月不等,抗生素主要包括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青霉素类、头孢类等。腹泻开始时间平均在第(11±8)天,每天排便39次,6例(33.3%)表现为粘液稀便,3例(16.7%)为粘液血便,伴发热及不同程度的腹胀、腹部绞痛,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均有不同程度升高。5例(27.8%)艰难梭菌毒素阳性。结论:1.腹泻患者的艰难梭菌感染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2.抗生素暴露、质子泵抑制剂应用、肝硬化患者艰难梭菌感染的风险增加。3.抗生素相关腹泻的艰难梭菌感染率最高。年龄可能是艰难梭菌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

二、欧洲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研讨会概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欧洲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研讨会概要(论文提纲范文)

(1)猪源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子特征与SEO诱导中性粒细胞IL-1β分泌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金黄色葡萄球菌概述
        1.1.1 猪场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现状与危害
        1.1.2 猪场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现状与机制
        1.1.3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
        1.1.4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SEO的研究进展
    1.2 中性粒细胞IL-1β的研究进展
        1.2.1 IL-1β
        1.2.2 中性粒细胞IL-1β的成熟与分泌机制
    1.3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与宿主免疫应答
        1.3.1 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天然免疫应答
        1.3.2 金黄色葡萄球菌与炎症小体
第2章 引言
    2.1 研究目的与意义
    2.2 研究内容
        2.2.1 猪场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调查及分离株耐药性分析
        2.2.2 猪场金黄色葡萄球菌整合子和超抗原毒素基因的流行与特征分析
        2.2.3 ATP通过NLRP3炎症小体依赖途径促进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O诱导中性粒细胞 IL-1β分泌
第3章 猪场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调查及分离株耐药性分析
    3.1 试验材料
        3.1.1 样本来源及标准株
        3.1.2 培养基及试剂
        3.1.3 药敏纸片
        3.1.4 仪器与设备
    3.2 试验方法
        3.2.1 样本采集
        3.2.2 分离与鉴定
        3.2.3 分离株药物敏感性试验
        3.2.4 数据分析
    3.3 试验结果
        3.3.1 金黄色葡萄球菌鉴定结果
        3.3.2 重庆市不同区县猪场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情况
        3.3.3 不同类型样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情况
        3.3.4 分离株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3.4 讨论
第4章 猪场金黄色葡萄球菌整合子和超抗原毒素基因的流行与特征分析
    4.1 试验材料
        4.1.1 试验所需菌株
        4.1.2 主要培养基及试剂
        4.1.3 引物及序列
        4.1.4 主要仪器及设备
    4.2 试验方法
        4.2.1 猪场金黄色葡萄球菌整合子的检测
        4.2.2 整合子阳性菌株可变区基因盒的检测与鉴定
        4.2.3 猪场金黄色葡萄球菌超抗原毒素基因的检测
    4.3 试验结果
        4.3.1 猪场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同类型整合子的检测及分析
        4.3.2 I和II型整合子基因盒可变区扩增结果与序列分析
        4.3.3 I和II型整合子可变区基因盒图谱
        4.3.4 猪场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超抗原毒素基因的检测及分布
    4.4 讨论
第5章 ATP通过NLRP3 炎症小体依赖途径促进金黄色葡萄球菌O型肠毒素诱导中性粒细胞IL-1β分泌
    5.1 试验材料
        5.1.1 试验动物
        5.1.2 感受态细胞与表达载体
        5.1.3 重组SEO蛋白
        5.1.4 主要试剂
        5.1.5 主要试剂的配制
        5.1.6 主要仪器及设备
    5.2 试验方法
        5.2.1 重组SEO蛋白的表达与纯化
        5.2.2 小鼠腹腔中性粒细胞的提取、培养及肠毒素SEO的感染试验
        5.2.3 ELISA检测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
        5.2.4 Realtime RT-PCR
        5.2.5 Western blot检测蛋白水平
        5.2.6 数据处理与分析
    5.3 试验结果
        5.3.1 重组SEO蛋白超抗原活性的检测
        5.3.2 SEO在ATP的作用下诱导小鼠中性粒细胞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
        5.3.3 SEO+ATP刺激中性粒细胞时TLR4和JNK信号通路参与IL-1β的分泌
        5.3.4 NLRP3炎症小体介导小鼠中性粒细胞IL-1β的成熟与分泌
        5.3.5 NLRP3介导小鼠中性粒细胞 IL-1β成熟与分泌依赖于K~+外流
    5.4 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及参加会议

(2)预防接种知情告知专家共识(上)(论文提纲范文)

1 总 则
    1.1 预防接种知情
        1.1.1 预防接种知情权
        1.1.2 预防接种同意权
        1.1.3 预防接种知情同意
    1.2 预防接种告知
    1.3 预防接种知情告知理论框架
        1.3.1 框架概述
        1.3.2 预防接种知情和告知自身特点的双向性
        1.3.3 预防接种知情和告知关系的二重性
        1.3.4 预防接种知情、告知和决策关系的决定性
        1.3.5 受种者选择和疫苗犹豫
    1.4 预防接种知情告知的意义
        1.4.1 受种者或其监护人获益
        1.4.2 实施接种的医疗卫生人员或接种单位获益
    1.5 预防接种告知方式和过程
        1.5.1 告知时机
        1.5.2 告知方式
    1.6 预防接种告知内容
        1.6.1 疫苗所预防疾病
        1.6.2 疫苗简介和接种建议
        1.6.3 预防接种禁忌
        1.6.4 常见不良反应及其处置
        1.6.5 预防接种注意事项
    1.7 预防接种告知和知情同意过程
        1.7.1 预防接种告知和知情同意过程推荐
        1.7.2 预防接种知情同意流程
    1.8 非免疫规划疫苗知情告知
        1.8.1 非免疫规划疫苗知情告知的内容
        1.8.2 非免疫规划疫苗知情告知与宣传推广的区别
        1.8.3 自愿选择和费用自理
        1.8.4 同时接种和优先接种
        1.8.5 同效替代
    1.9 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书推荐格式
2 乙型肝炎疫苗
    2.1 疫苗针对疾病
        2.1.1 病原学
        2.1.2 临床特征
        2.1.3 流行病学特征
    2.2 疫苗简介
        2.2.1 疫苗免疫原性
        2.2.2 疫苗效力或效果
        2.2.3 疫苗安全性
    2.3 接种建议
        2.3.1 免疫程序
        2.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2.3.3 接种禁忌
    2.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2.4.1 常见不良反应
        2.4.2 罕见不良反应
        2.4.3 极罕见不良反应
    2.5 注意事项
        2.5.1 疫苗接种慎用情况
        2.5.2 特定事项
3 卡介苗
    3.1 疫苗针对疾病
        3.1.1 病原学
        3.1.2 流行病学特征
        3.1.3 临床特征
    3.2 疫苗简介
        3.2.1 疫苗效果
        3.2.2 疫苗安全性
    3.3 接种建议
        3.3.1 免疫程序
        3.3.2 接种禁忌
    3.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3.4.1 常见不良反应
        3.4.2 罕见不良反应
        3.4.3 极罕见不良反应
    3.5 注意事项
4 含脊髓灰质炎成分疫苗
    4.1 疫苗针对疾病
        4.1.1 病原学
        4.1.2 临床表现
        4.1.3 流行病学特征
        4.1.4 消灭脊灰进展
    4.2 疫苗简介
        4.2.1 疫苗免疫原性
        4.2.2 疫苗保护效力或效果
        4.2.3 疫苗安全性
    4.3 接种建议
        4.3.1 免疫程序
        4.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4.3.3 接种禁忌
    4.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4.4.1 常见不良反应
        4.4.2 罕见不良反应
        4.4.3 极罕见不良反应
    4.5 注意事项
        4.5.1 疫苗接种慎用情况
        4.5.2 特定事项
5 含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成分疫苗
    5.1 疫苗针对疾病
        5.1.1 病原学
        5.1.2 临床表现
        5.1.3 流行病学特征
    5.2 疫苗简介
        5.2.1 疫苗免疫原性
        5.2.2 疫苗保护效力或效果
        5.2.3 疫苗安全性
    5.3 接种建议
        5.3.1 免疫程序
        5.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5.3.3 接种禁忌
    5.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5.4.1 常见不良反应
        5.4.2 罕见不良反应
        5.4.3 极罕见不良反应
    5.5 注意事项
        5.5.1 疫苗接种慎用情况
        5.5.2 特定事项
6 含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成分疫苗
    6.1 疫苗针对疾病
        6.1.1 病原学
        6.1.2 临床特征
        6.1.3 流行病学特征
    6.2 疫苗简介
        6.2.1 疫苗免疫原性
        6.2.2 疫苗效力或效果
        6.2.3 安全性
    6.3 接种建议
        6.3.1 免疫程序
        6.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6.3.3 接种禁忌
    6.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6.4.1 常见不良反应
        6.4.2 罕见不良反应
        6.4.3 极罕见不良反应
    6.5 注意事项
7 乙型脑炎疫苗
    7.1 疫苗针对疾病
        7.1.1 病原学
        7.1.2 临床表现
        7.1.3 流行病学特征
    7.2 疫苗简介
        7.2.1 疫苗免疫原性
        7.2.2 疫苗保护效力或效果
        7.2.3 疫苗安全性
    7.3 接种建议
        7.3.1 免疫程序
        7.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7.3.3 接种禁忌
    7.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7.4.1 常见不良反应
        7.4.2 罕见不良反应
        7.4.3 极罕见不良反应
    7.5 注意事项
        7.5.1 疫苗接种慎用情况
        7.5.2 特定事项
8 脑膜炎球菌疫苗
    8.1 疫苗针对疾病
        8.1.1 病原学
        8.1.2 临床表现
        8.1.3 流行病学特征
    8.2 疫苗简介
        8.2.1 疫苗免疫原性
        8.2.2 疫苗保护效力或效果
        8.2.3 疫苗安全性
    8.3 接种建议
        8.3.1 免疫程序
        8.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8.3.3 接种禁忌
    8.4 注意事项
        8.4.1 疫苗接种慎用情况
        8.4.2 特定事项
9 甲型肝炎疫苗
    9.1 疫苗针对疾病
        9.1.1 病原学
        9.1.2 临床特征
        9.1.3 流行病学特征
    9.2 疫苗简介
        9.2.1 疫苗免疫原性
        9.2.2 疫苗效力或效果
        9.2.3 疫苗安全性
    9.3 接种建议
        9.3.1 免疫程序
        9.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9.3.3 接种禁忌
    9.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9.4.1 常见不良反应
        9.4.2 罕见不良反应
        9.4.3 极罕见不良反应
    9.5 注意事项
        9.5.1 疫苗接种慎用情况
        9.5.2 特定事项

(5)预防接种知情告知专家共识(上)(论文提纲范文)

1 总则
    1.1 预防接种知情
        1.1.1 预防接种知情权
        1.1.2 预防接种同意权
        1.1.3 预防接种知情同意
    1.2 预防接种告知
    1.3 预防接种知情告知理论框架
        1.3.1 框架概述
        1.3.2 预防接种知情和告知自身特点的双向性
        1.3.3 预防接种知情和告知关系的二重性
        1.3.4 预防接种知情、告知和决策关系的决定性
        1.3.5 受种者选择和疫苗犹豫
    1.4 预防接种知情告知的意义
        1.4.1 受种者或其监护人获益
        1.4.2 实施接种的医疗卫生人员或接种单位获益
    1.5 预防接种告知方式和过程
        1.5.1 告知时机
        (1)事先告知
        (2)接种时告知
        1.5.2 告知方式
        (1)面对面告知
        (2)信息化途径告知
        (3)反复多次告知
        (4)对特别重大利害关系条款的强调告知
        (5)其他必须要注意的事项
    1.6 预防接种告知内容
        1.6.1 疫苗所预防疾病
        1.6.2 疫苗简介和接种建议
        1.6.3 预防接种禁忌
        1.6.4 常见不良反应及其处置
        1.6.5 预防接种注意事项
    1.7 预防接种告知和知情同意过程
        1.7.1 预防接种告知和知情同意过程推荐
        1.7.2 预防接种知情同意流程
        (1)确认受种者信息
        (2)介绍预防接种相关政策
        (3)告知标准的信息
        (4)核实健康状况
        (5)解答受种者或其监护人相关问题
        (6)确认知情同意
        (7)存档知情同意书
    1.8 非免疫规划疫苗知情告知
        1.8.1 非免疫规划疫苗知情告知的内容
        1.8.2 非免疫规划疫苗知情告知与宣传推广的区别
        1.8.3 自愿选择和费用自理
        1.8.4 同时接种和优先接种
        1.8.5 同效替代
    1.9 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书推荐格式
2 乙型肝炎疫苗
    2.1 疫苗针对疾病
        2.1.1 病原学
        2.1.2 临床特征
        2.1.3 流行病学特征
    2.2 疫苗简介
        2.2.1 疫苗免疫原性
        2.2.2 疫苗效力或效果
        2.2.3 疫苗安全性
    2.3 接种建议
        2.3.1 免疫程序
        2.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2.3.3 接种禁忌
    2.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2.4.1 常见不良反应
        2.4.2 罕见不良反应
        2.4.3 极罕见不良反应
    2.5 注意事项
        2.5.1 疫苗接种慎用情况
        2.5.2 特定事项
3 卡介苗
    3.1 疫苗针对疾病
        3.1.1 病原学
        3.1.2 流行病学特征
        3.1.3 临床特征
    3.2 疫苗简介
        3.2.1 疫苗效果
        3.2.2 疫苗安全性
    3.3 接种建议
        3.3.1 免疫程序
        3.3.2 接种禁忌
    3.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3.4.1 常见不良反应
        3.4.2 罕见不良反应
        3.4.3 极罕见不良反应
    3.5 注意事项
4 含脊髓灰质炎成分疫苗
    4.1 疫苗针对疾病
        4.1.1 病原学
        4.1.2 临床表现
        4.1.3 流行病学特征
        4.1.4 消灭脊灰进展
    4.2 疫苗简介
        4.2.1 疫苗免疫原性
        (1)Sabin-IPV
        (2)Salk-IPV
        (3)bOPV
        4.2.2 疫苗保护效力或效果
        (1)IPV
        (2)bOPV
        4.2.3 疫苗安全性
        (1)IPV
        (2)bOPV
    4.3 接种建议
        4.3.1 免疫程序
        4.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1)IPV
        (2)bOPV
        4.3.3 接种禁忌
        (1)IPV
        (2)OPV
    4.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4.4.1 常见不良反应
        (1)IPV
        (2)bOPV
        4.4.2 罕见不良反应
        (1)IPV
        (2)bOPV
        4.4.3 极罕见不良反应
        (1)IPV
        (2)bOPV
    4.5 注意事项
        4.5.1 疫苗接种慎用情况
        (1)IPV
        (2)bOPV
        4.5.2 特定事项
        (1)IPV
        (2)bOPV
5 含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成分疫苗
    5.1 疫苗针对疾病
        5.1.1 病原学
        5.1.2 临床表现
        (1)百日咳
        (2)白喉
        (3)破伤风
        5.1.3 流行病学特征
        (1)百日咳
        (2)白喉
        (3)破伤风
    5.2 疫苗简介
        5.2.1 疫苗免疫原性
        (1)DTaP
        (2)DTaP-Hib
        (3)DTaP-IPV/Hib
        5.2.2 疫苗保护效力或效果
        5.2.3 疫苗安全性
        (1)DTaP
        (2)DTaP-Hib
        (3)DTaP-IPV/Hib
        (4)破伤风疫苗
    5.3 接种建议
        5.3.1 免疫程序
        (1)DTaP
        (2)DTaP-Hib
        (3)DTaP-IPV/Hib
        (4)DT
        (5)破伤风疫苗
        5.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1)DTaP
        (2)DTaP-Hib
        (3)DTaP-IPV/Hib
        (4)DT
        (5)破伤风疫苗
        5.3.3 接种禁忌
        (1)DTaP
        (2)DTaP-Hib
        (3)DTaP-IPV/Hib
        (4)DT
        (5)破伤风疫苗
    5.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5.4.1 常见不良反应
        (1)DTaP
        (2)DTaP-Hib
        (3)DTaP-IPV/Hib
        (4)DT
        (5)破伤风疫苗
        5.4.2 罕见不良反应
        (1)DTaP
        (2)DTaP-Hib
        (3)DTaP-IPV/Hib
        (4)DT
        5.4.3 极罕见不良反应
        (1)DTaP
        (2)DTaP-IPV/Hib
        (3)DT
        (4)破伤风疫苗
    5.5 注意事项
        5.5.1 疫苗接种慎用情况
        (1)DTaP
        (2)DTaP-Hib
        (3)DTaP-IPV/Hib
        (4)DT
        5.5.2 特定事项
        (1)DTaP
        (2)DTaP-IPV/Hib
        (3)DT
        (4)破伤风疫苗
6 含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成分疫苗
    6.1 疫苗针对疾病
        6.1.1 病原学
        6.1.2 临床特征
        6.1.3 流行病学特征
    6.2 疫苗简介
        6.2.1 疫苗免疫原性
        (1)MMR
        (2) MR
        (3) MuV
        6.2.2 疫苗效力或效果
        6.2.3 安全性
        (1)MMR
        (2)MR
        (3)MuV
    6.3 接种建议
        6.3.1 免疫程序
        6.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6.3.3 接种禁忌
    6.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6.4.1 常见不良反应
        6.4.2 罕见不良反应
        6.4.3 极罕见不良反应
    6.5 注意事项
7 乙型脑炎疫苗
    7.1 疫苗针对疾病
        7.1.1 病原学
        7.1.2 临床表现
        7.1.3 流行病学特征
    7.2 疫苗简介
        7.2.1 疫苗免疫原性
        (1)JE-L
        (2) JE-I
        7.2.2 疫苗保护效力或效果
        (1) JE-L
        (2) JE-I
        7.2.3 疫苗安全性
        (1) JE-L
        (2) JE-I
    7.3 接种建议
        7.3.1 免疫程序
        (1)JE-L
        (2)JE-I
        7.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1) JE-L
        (2) JE-I
        7.3.3 接种禁忌
        (1) JE-L
        (2) JE-I
    7.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7.4.1 常见不良反应
        (1) JE-L
        (2) JE-I
        7.4.2 罕见不良反应
        (1) JE-L
        (2) JE-I
        7.4.3 极罕见不良反应
        (1)JE-L
        (2)JE-I
    7.5 注意事项
        7.5.1 疫苗接种慎用情况
        7.5.2 特定事项
        (1) JE-L
        (2) JE-I
8 脑膜炎球菌疫苗
    8.1 疫苗针对疾病
        8.1.1 病原学
        8.1.2 临床表现
        8.1.3 流行病学特征
    8.2 疫苗简介
        8.2.1 疫苗免疫原性
        8.2.2 疫苗保护效力或效果
        8.2.3 疫苗安全性
    8.3 接种建议
        8.3.1 免疫程序
        (1)MPV-A和MPV-AC
        (2)MPCV-AC
        (3)MPV-ACYW
        8.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8.3.3 接种禁忌
    8.4 注意事项
        8.4.1 疫苗接种慎用情况
        8.4.2 特定事项
9 甲型肝炎疫苗
    9.1 疫苗针对疾病
        9.1.1 病原学
        9.1.2 临床特征
        9.1.3 流行病学特征
    9.2 疫苗简介
        9.2.1 疫苗免疫原性
        9.2.2 疫苗效力或效果
        (1) HepA-L
        (2) HepA-I
        9.2.3 疫苗安全性
        (1)HepA-L
        (2)HepA-I
    9.3 接种建议
        9.3.1 免疫程序
        (1)HepA-L
        (2)HepA-I
        9.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1)HepA-L
        (2)HepA-I
        9.3.3 接种禁忌
        (1)HepA-L
        (2)HepA-I
    9.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9.4.1 常见不良反应
        (1)HepA-L
        (2)HepA-I
        9.4.2 罕见不良反应
        (1)HepA-L
        (2)HepA-I
        9.4.3 极罕见不良反应
        (1)HepA-L
        (2)HepA-I
    9.5 注意事项
        9.5.1 疫苗接种慎用情况
        (1)HepA-L
        (2)HepA-I
        9.5.2 特定事项
        (1)HepA-L
        (2)HepA-I

(6)血清乳酸联合危重病评分对胡蜂蛰伤致MODS患者的预后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胡蜂蛰伤致MODS的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个人简历
致谢

(7)中医禁食疗法专家共识(征求意见稿)2019年第1版(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禁食疗法的起源和现状
2 中医对禁食疗法的认识
3 中医禁食疗法治疗疾病的现代生理病理机制
    3.1 降低炎症反应
    3.2 促进脂肪代谢,降低甘油三酯水平,减轻异位脂肪沉积
    3.3 改善糖代谢,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强胰岛素敏感性
    3.4 调节肠道菌群
4 中医禁食疗法的定义及形式
    4.1 中医禁食疗法的定义
    4.2 禁食的形式
5 中医禁食疗法的临床应用范围和适应证
6 中医禁食疗法的禁忌证
7 中医禁食疗法的具体操作规范
    7.1 住院中医禁食疗法操作规范
        7.1.1 缓冲期(第1日)
        7.1.1.1 饮食要求
        7.1.1.2 运动要求
        7.1.1.3 饮水要求
        7.1.2 禁食期(第2~6天)
        7.1.2.1 运动要求
        7.1.2.2 饮水要求
        7.1.2.3 医疗干预建议
        7.1.2.4 中药使用
        7.1.2.5 中医特色治疗
        7.1.2.6 健康教育
        7.1.3 恢复期(第7~9天):
    7.2 周末禁食(轻断食)操作规范
        7.2.1 缓冲日(如周五)自测项目
        7.2.2 第1个禁食日(如周六)
        7.2.3 第2个禁食日(如周日)
        7.2.4 恢复期
    7.3 终止禁食疗法的指征
    7.4 禁食前和禁食期间需要监测的相关指标
    7.5 中医禁食疗法期间严重不良反应的预防及处理
    7.6 中医禁食期间需要调整的药物

(8)目的论视角下《中医内科学》(第二章心脑病证)汉英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翻译项目介绍
    1.1 翻译项目背景
    1.2 翻译项目来源
    1.3 翻译项目意义
    1.4 翻译项目文本介绍
        1.4.1 文本内容
        1.4.2 文本特征与翻译难点
    1.5 翻译项目要求
第二章 译前准备
    2.1 术语表及平行文本选择
    2.2 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的使用
    2.3 翻译理论选择
    2.4 翻译流程图
第三章 翻译目的论指导下的案例分析
    3.1 基于目的原则的翻译案例
    3.2 基于连贯原则的翻译案例
    3.3 基于忠实原则的翻译案例
    3.4 符合三原则从属关系的翻译案例
        3.4.1 连贯原则从属目的原则的翻译案例
        3.4.2 忠实原则从属目的原则的翻译案例
        3.4.3 忠实原则从属连贯原则的翻译案例
第四章 翻译项目总结
    4.1 翻译实践中难点与解决方法
    4.2 翻译实践中不足之处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文献综述 翻译目的论与中医翻译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二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摘要
    附录三 :参加学术会议情况
    附录四 :《中医内科学》(第二章心脑病证)原文
    附录五 :《中医内科学》(第二章心脑病证)译文

(9)血浆吸附联合半量血浆置换与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的临床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
第1章 引言
第2章 实验材料
第3章 实验方法
第4章 实验结果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结论
第7章 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不同原因腹泻患者艰难梭菌感染率的比较及临床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和方法
    1.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入组标准
        1.3 诊断标准
    2.研究方法
        2.1 资料收集
        2.2 标本收集
        2.3 粪便镜检
        2.4 粪便培养
        2.5 艰难梭菌毒素检测
    3.统计学分析
结果
    1.各组年龄性别构成情况比较
    2.各组粪便镜检涂片及粪便培养结比较
    3.各实验组与健康组艰难梭菌感染率的比较
    4.各实验组间艰难梭菌感染率的比较
    5.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者临床特征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欧洲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研讨会概要(论文参考文献)

  • [1]猪源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子特征与SEO诱导中性粒细胞IL-1β分泌机制的研究[D]. 候峰清. 西南大学, 2021(01)
  • [2]预防接种知情告知专家共识(上)[J]. Chinese Preventive Medicine Association;. 实用预防医学, 2021(04)
  • [3]预防接种知情告知专家共识(上)[J].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1(02)
  • [4]预防接种知情告知专家共识(上)[J].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1(02)
  • [5]预防接种知情告知专家共识(上)[J]. Chinese Preventive Medicine Association;. 中国疫苗和免疫, 2021(02)
  • [6]血清乳酸联合危重病评分对胡蜂蛰伤致MODS患者的预后评估[D]. 徐婷. 川北医学院, 2020(04)
  • [7]中医禁食疗法专家共识(征求意见稿)2019年第1版[J]. 李辉,肖明中,李恒飞,柯斌,郗瑞席.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19(06)
  • [8]目的论视角下《中医内科学》(第二章心脑病证)汉英翻译实践报告[D]. 黄鑫.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4)
  • [9]血浆吸附联合半量血浆置换与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的临床对比研究[D]. 黄月月. 南华大学, 2019(01)
  • [10]不同原因腹泻患者艰难梭菌感染率的比较及临床特征分析[D]. 朱贵鹏. 大连医科大学, 2019(04)

标签:;  ;  ;  ;  ;  

欧洲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研讨会总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