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地区温泉中栖热菌属菌株的保存

临沧地区温泉中栖热菌属菌株的保存

一、临沧地区热泉栖热菌属细菌菌种保藏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马瑞[1](2020)在《云南保山荷花温泉放线菌的物种多样性分析及其生物活性成分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从温泉生境中获得可培养放线菌菌株,对菌株进行酶活性及其次级代谢产物的抗菌活性与化学多样性/新颖性筛选,得到具有优良生物活性且化学多样性/新颖性较好的目标菌株,为后续挖掘新型生物活性物质提供菌株基础。方法:通过微生物培养手段和基于16S r D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对云南保山荷花天然温泉中的放线菌进行物种鉴定与多样性研究,参照《放线菌快速鉴定与系统分类》一书中酶类鉴定方法对分离到的放线菌菌株进行产酶特性测试,采用48孔板法对菌株发酵液的乙酸乙酯粗浸膏进行抗菌活性试验,基于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菌株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化学多样性/新颖性筛选。结果:共分离得到60株放线菌,分别属于链霉菌属的10个种、小单孢菌属的3个种和野野村氏菌属的1个种;共计15株菌株可产生硫化氢和具有淀粉酶活性,14株菌株可还原硝酸盐,12株菌株具有产凝乳酶活性,10株菌株具有纤维素酶活性,3株菌株具有蛋白酶活性,其中,菌株Streptomyces ossamyceticus H13和H28同时具有5种酶活性;共得到6株具有抗菌活性的链霉菌属菌株,其中,菌株S.ossamyceticus H1、S.toxytricinis H20和S.filipinensis H48发酵液的乙酸乙酯粗浸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抗菌活性,菌株S.torulosus H14、S.ossamyceticus H43和S.filipinensis H47发酵液的乙酸乙酯粗浸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藤黄微球菌均具有抗菌活性,且菌株H47和H1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MIC为6.25-12.5μg/m L),同时H47对藤黄微球菌显示出了较强的抗菌作用(MIC为3.125-6.25μg/m L);共计6株链霉菌属菌株表现出较好的化学多样性/新颖性,其中,菌株S.ossamyceticus H1和H43可能产生新型抗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且产量较大,极具潜力,菌株S.torulosus H14可能产生一类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藤黄微球菌具有较强抗菌活性的不饱和脂类细胞曲张素B类似物,菌株S.toxytricini H20产生了不同于文献报道的聚缩醛类活性化合物,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菌株S.speibonae H8和S.toxytricini H41未表现出抗菌活性,但其次级代谢产物产量较大。结论:云南保山荷花温泉可培养放线菌数量较多,物种多样性较为丰富,且具有物种特异性,同时,该温泉中含有较为丰富的酶活性和抗菌活性菌株资源,具有一定的科研与应用价值,本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温泉来源微生物的进一步开发与保护提供数据参考,对于云南温泉微生物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吉伟利[2](2019)在《云南猴桥热泉嗜热原核微生物多样性研究及纤维素降解菌筛选》文中认为背景热泉生境中存在着丰富而独特的嗜热微生物类群,其中大多为原核微生物。热泉中的长期高温环境,迫使当中的嗜热微生物演化形成适应环境的特殊细胞结构、生理机能、遗传基因和适应机制,能产生多种嗜热功能酶及其他特殊性质的生物活性物质。纤维素降解酶系主要包括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它们应用领域广泛,但它们在高温环境下的热稳定性限制了它们了应用效果,从极端高温热泉中直接筛选具有纤维降解酶系活性的菌株,是获得耐高温纤维素酶系的有效途径。目的阐明云南猴桥嗜热微生物的群落组成及物种多样性,建立适合高温热泉生境原核微生物纯培养的有效分离方法。建立该地区嗜热菌物种资源库,保存猴桥地区嗜热菌遗传资源,为后续研究提供菌株保障。筛选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菌株,将菌株中的木聚糖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克隆表达,拓宽木聚糖酶来源,增加木聚糖酶的热稳定性,为工业木聚糖酶的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基础保障。方法以云南猴桥的黑泥潭和欢喜泉热泉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免培养(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纯培养(7种分离培养基3种分离温度)结合的手段研究该地区嗜热微生物的群落组成及物种多样性。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木聚糖酶基因进行异源表达。结果1.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云南猴桥2个热泉群的18样品进行测序分析,共得到830,022条原始序列,共聚类得到2348个OTU,分布于细菌域的65个门,139个纲,236个目,376个科,603个属。门水平的优势类群为绿弯菌门(Chloroflexi)。2.纯培养共分离得到1342株菌分布于6个门,12个纲,24个目,37个科,60个属,共有89个潜在分类单元。门水平的优势类群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异常球菌-栖热菌门(Deinococcus-Thermus)。经过筛选获得71株具有木聚糖酶活性和30株具有纤维素酶活性的嗜热原核微生物菌株。经多相分类鉴定新物种1个。3.测定产酶嗜热菌基因组,获得一条第十家族(GH10)的木聚糖酶基因序列,将该序列在大肠杆菌中进行克隆与异源表达,获得耐高温木聚糖酶蛋白1个,探索其酶学性质。结果表明,该酶的最适催化温度为95℃,最适催化pH为6.0,在80℃温育200min后,仍能保持80%以上的酶活力,最适反应底物为燕麦木聚糖。结论云南猴桥黑泥潭和欢喜泉2个热泉群含有丰富且大量的嗜热原核微生物,可在该热泉生境中筛选得到一批具有产耐高温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活性的功能菌株。本研究的开展有助于加强我国对高温热泉生境微生物与酶资源的挖掘、开发及利用。

明红[3](2015)在《云南腾冲热泉嗜热原核微生物资源挖掘和高温木聚糖酶筛选》文中研究说明热泉生境具有高温特点,所蕴含的丰富嗜热微生物,具有特殊的生理机制和独特的基因,是发现未知或具有特殊功能酶类的理想地。木聚糖酶是重要的工业酶制剂,应用广泛,但当前存在着热稳定性差的局限性。本研究以腾冲热泉群为研究对象,通过纯培养分离、基因组学和宏基因组学方法系统地开展热泉生境嗜热原核微生物资源的分离与培养、耐高温木聚糖酶筛选的研究。以腾冲8个热泉为研究对象,研究热泉环境微生物群落的底物代谢差异、功能多样性指数、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了解不同热泉环境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与代谢特征。结果表明,8个热泉环境微生物群落分为三种代谢类型。根据微生物群落代谢特征,设计出四类13种分离培养基用于分离6个腾冲热泉中嗜热原核微生物资源。共分离出634株嗜热原核微生物,经鉴定这些菌株分别属于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异常球菌-栖热菌门(Deinococcus-Thermu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的7个纲,11个目,19个科,32个属以及19个潜在的新分类单元。筛选木聚糖酶活性菌株,上述直接分离热泉样品所得菌株中筛选木聚糖酶活性菌株,阳性率为9.1%;以玉米芯、麸皮和桦木屑为底物的富集处理1和富集处理2,活性菌株筛选阳性率为11.4%和45.7%。研究Geobacillus sp. YIM 71344发酵所产木聚糖酶的酶学性质,结果表明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80-C,最适反应pH为6.0和9.0;可在70℃和pH6.0-12.0耐受下保持较高酶活力,可特异性降解不同来源的木聚糖底物。对Meiothermus sp. YIM 71147和Geobacillus sp. YIM 71344进行基因组测序,发现这两株菌中有相当数量的基因与木聚糖的降解有关。共从中预测到3个木聚糖酶基因:xynGL001395、xynGL002415 和 xynGL002429,并对3个酶基因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3个木聚糖酶基因均属于GH10家族,具有典型的(a/β)8结构。宏基因组数据分析表明,金泽热泉中主要微生物类群包括细菌和古菌,供销社热泉中主要微生类群为细菌,两个热泉共有主要微生物类群是厚壁菌门(Firmicute)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金泽热泉共探测到44个木聚糖酶基因序列,85%的基因序列具有新颖性;供销社热泉共探测到18个木聚糖酶基因序列,均具有新颖性,这两个热泉来源的木聚糖酶基因主要属于GH10家族。本研究的实施可加强对我国高温热泉生境微生物与酶资源的挖掘、开发及利用。

张心齐[4](2009)在《陆地热泉及深海热液沉积物生境中的嗜热菌多样性研究》文中提出地球上的各种热环境孕育了嗜热微生物的多样性,而陆地热泉和深海热液口正是其中最为典型的模式生境,本论文以获取嗜热菌种质资源为主要目的,分别针对这两类地热生境中的原核微生物群落进行了分析。首先针对我国川西、东南沿海、辽东半岛、汾渭盆地和北天山五个水热活动密集带以及热泉出露密度相对较低的南天山地区和帕米尔高原东坡分别采集热泉样品,并以常规的微生物可培养化技术分离嗜热菌菌株,构建了包含138株中度至极端嗜热细菌的菌株库。以16S rRNA基因序列为基础分析各菌株间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分离自各个热泉样品的菌株均分布于Geobacillus,Anoxybacillus,Brevibacillus,Thermus或Meiothermus属。同时,各个热泉样品的细菌群落均以广义芽孢杆菌类群中的Geobacillus或Anoxybacillus菌株为优势菌群。鉴于不同地热带间的地域分割,各热泉样品间的嗜热细菌物种多样性具有一定的差异。此外,酶学特征检测结果表明,所分离的嗜热芽孢杆菌具有突出的种内多样性,其中的部分菌株在生物技术领域,如工业生物催化(嗜热酶应用)、生物降解(环境治理)方向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于我国东南沿海地热带和辽东半岛地热带的热泉样品中各分离到一个G-疑似新种,通过多相分类方法分别对其进行鉴定和描述,建立了两个具有中国地热环境背景的嗜热细菌新种,分别命名为Meiothermus cateniformans sp.nov.(typestrain LY1T=CGMCC 1.6990T=JCM15151T,reference strain L462=CGMCC1.6989=JCM 15150)以及Thermus arciformis sp.nov.(type strain TH92T=CGMCC 1.6992T=JCM15153T,reference strain TH91=CGMCC 1.6991=JCM15152)。同时在川西地热带分离到一株嗜热芽孢杆菌3nP-4,基于16S rRNA基因全长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该菌株为Anoxybacillus属的疑似新种,并代表了该世系中分支最深的种系。其次针对东太平洋海隆13°N热液活动区的沉积物样品(12°42′40″N,103°54′25″W),采用非培方法进行原核微生物群落分析,即直接从环境宏基因组中克隆多样性的16S rRNA基因,并随机挑选102个有效克隆构建16S rRNA基因文库,其中细菌克隆52个,古菌克隆50个。剔除所有16S rRNA基因序列中可能存在的嵌合体和异常序列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以系统发育关系以及序列相似性(>97%)为依据,将102个克隆划分为40个种系型,其中细菌种系型26个,古菌种系型14个,分别分布于泉古菌门(包括非培类群marine groupⅠ)、广古菌门(包括非培类群marine groupⅡ)、α-变形菌纲、γ-变形菌纲、硬壁菌门、浮霉菌门、芽单胞菌门、放线菌门、酸杆菌门和细菌非培类群candidate division OP11等10个世系中。其中,广古菌和γ-变形菌为沉积物样品中的优势群体,而芽单胞菌则为首次在深海热液沉积物生境中发现。于热液沉积物中发现四个潜在的新种系型,分别对其克隆序列进行全长测定,同时进行嵌合体和异常序列的检测,结果表明,这些种系型的代表序列均为有效序列。而进一步的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显示,其中的两个种系型(EPR7-21、EPRJ22)分别代表了新的未知的古菌世系和细菌世系,而另两个(EPR7-8、EPR1-9)则代表了新的广古菌种系型。

唐嘉[5](2007)在《云南热泉亚栖热菌产耐热普鲁兰酶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普鲁兰酶(pullulanase)是淀粉解支酶的一种,适宜作用较低分子量的底物,与α-淀粉酶、β-淀粉酶等合用,可使DE值提高到97%以上,能最大程度的利用淀粉,因此在食品、洗涤剂、纺织、燃料乙醇等工业将淀粉转化成糖溶液的过程中得以广泛应用。为与糖化条件相适应,必须提高普鲁兰酶耐酸耐热性,因此开发耐酸耐热普鲁兰酶具有重要的工业价值。目前已发现许多微生物可以产生此酶,然而只有丹麦Novo公司开发的由芽孢杆菌所产普鲁兰酶应用较广泛,国内研究尚处于分筛菌种的起步阶段,且酶活不高或不稳定,尚未应用于工业生产。本研究从云南热泉分离得到的菌株中选择其中20株非芽孢杆菌进行产普鲁兰酶复筛实验。实验中改进了碘熏平板筛选产胞外淀粉酶菌株的方法,得出直径为6cm的平皿所需最适碘熏量以0.04g显色1min为宜,显色时间快,且对菌体毒害较小。不同菌株对碘薰的耐受力尽管不尽相同,然而一段时间内接种后均可存活。采用此简化法复筛出5株非芽孢杆菌后,再用液体复筛从中选出产普鲁兰酶酶活较高且较稳定的菌株WQBGR2-3,采用含可溶性淀粉的培养基液体发酵诱导使酶活由最初1.409U/mL提高到4.452U/mL,提高约为3.16倍。WQBGR2-3的发酵培养液经离心、硫酸铵沉淀、SephadaxG-75凝胶柱层析和QSepharose阴离子柱层析后,采用Native-PAGE电泳检测纯度,并设计了普鲁兰酶的活性染色法,测得目的条带的位置,用普通水平电泳做胶回收,经SDS-PAGE检测得出该酶分子量约为81.7KDa。电泳回收即可获纯酶。纯化后的比活由2.65 U/mg达到28.82U/mg,纯化倍数为10.88,回收率为9.9%。酶学性质研究表明,Pul-WQBGR2-3的最适作用温度为75℃,而且在50℃下保温较长时间情况下酶活损失较少,在70℃下半衰期为30min,高温耐受性较好,最适pH值5.5,而且在pH4.0-7.0范围内保持较稳定的活性。Mn2+对酶有较强的激活作用,Cu2+、Co2+对酶的有较强抑制作用。底物特异性实验表明该酶除能作用于普鲁兰糖及支链淀粉中α-1,6糖苷键外,对α-1,4葡萄糖链也有部分水解作用,属于一种同时具有水解α-1,4葡萄糖链和α-1,6糖苷键的Ⅱ型普鲁兰酶。pul-WQBGR2-3属于高温酸性酶,且酶比活较高可在淀粉加工工业中与淀粉糖化酶协同使用,在工业应用方面可以有很大的应用前景。通过对菌株WQBGR2-3的形态、生理生化和16S rRNA基因及其二级结构分析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菌株WQBGR2-3属于Meiothermus rosaceus,但比Meiothermus rosaceus标准菌株RIt9901进化距离更远。RNA-级结构分析得出WQBGR2-3的helix12与Me.rosaceus、Me.ruber、Me.chliarophilus相同,均为4{3}4(4)结构,而helixl7与Me.cerbereus、Me.chliarophilus、Me.ruber和Me.taiwanensis具有相同结构,均为5[2]2(7)结构,与Me.rosaceus的helix17为3[1]2[1]2(10)结构有差异。由此我们推测WQBGR2-3为Me.rosaceus中相对标准菌株进化距离较远的一株产普鲁兰酶的菌株。这也是目前国内外首次亚栖热菌产普鲁兰酶的报道。

夏静[6](2006)在《云南热泉栖热菌产耐热异淀粉酶的研究》文中认为异淀粉酶(Isoamylase)是淀粉脱支酶中的一种,它能够催化支链淀粉、糖原及某些分支糊精中的a-1,6糖苷键的断裂反应。由于在淀粉质原料中含有75-80%的支链淀粉,一般的a-淀粉酶、β-淀粉酶等只能够水解直链淀粉中的a-1,4-糖苷键,因此,异淀粉酶特别是高温异淀粉酶在提高淀粉原料利用率及产品质量等方面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异淀粉酶广泛存在于微生物界,现已知产异淀粉酶的微生物有细菌和真菌两大类,异淀粉酶不仅可以应用于淀粉的深加工工业,而且在食品、医药、包装等行业也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本研究从云南省腾冲、梁河及洱源等地采集高温热泉水样,通过分离纯化得到48株非芽孢菌,经平板初筛,从中筛选出26株产淀粉脱支酶的菌株,经液体培养基复筛,筛选出16株产胞外淀粉脱支酶活性较高的菌株,通过传代培养,最终筛选到2株产淀粉脱支酶较为稳定的菌株ZZC6-6、CK1-2-4。其中ZZC6-6产酶较高,较稳定。 根据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初步鉴定ZZC6-6为栖热菌属(Thermus)的菌株。同时,通过比较a-淀粉酶和ZZC6-6所产淀粉脱支酶分别对相同底物(包括可溶性淀粉、可溶性支链淀粉、可溶性直链淀粉及普鲁兰糖)的不同作用结果,确定ZZC6-6所产酶是一种异淀粉酶。 通过诱导和诱变ZZC6-6,使ZZC6-6菌株产淀粉脱支酶酶活力由初始4.14u/mL提高到18.54u/mL。高于国内报道的地衣芽孢杆菌所产酶活7.37u/mL。通过二次正交组合实验研究得出了优化后的产酶发酵条件和培养基组成,即温度60℃、pH值6.8、支链淀粉2.87g/L、酵母粉0.86g/L、蛋白胨0.73g/L。 通过硫酸铵盐析,阴离子交换柱层析和凝胶柱层析纯化,纯化后的ZZC6-6异淀粉酶经电泳检测为单一条带,纯化倍数9.9,比活力91.38u/mg,分子量约为41KDa。 酶学性质研究表明ZZC6-6所产异淀粉酶最适作用温度为75℃,最适pH值8.0。该酶热稳定性高,在70℃水浴中处理30min后仍保留70%的活性。Na+,Mg2+,Ca2+,Cr3+对ZZC6-6异淀粉酶有激活作用,其中Na+激活作用最强,可使酶活提高114%,Cu2+,Zn2+,Co2+对该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李易[7](2000)在《临沧地区热泉栖热菌属细菌菌种保藏研究》文中认为

二、临沧地区热泉栖热菌属细菌菌种保藏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临沧地区热泉栖热菌属细菌菌种保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云南保山荷花温泉放线菌的物种多样性分析及其生物活性成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放线菌的定义
    2 中国温泉放线菌物种多样性及其酶活性、抗菌活性研究现状
    3 本研究的主要工作与意义
第一章 云南保山荷花温泉放线菌的物种多样性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结果
        2.1 荷花温泉放线菌的物种多样性
    3 讨论
第二章 云南保山荷花温泉放线菌的生物活性和化学筛选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结果
        2.1 荷花温泉放线菌菌株的产酶特性
        2.2 荷花温泉放线菌的抗菌活性
        2.3 菌株发酵液乙酸乙酯粗浸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分析
    3 讨论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中国温泉微生物物种多样性及其酶活性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2)云南猴桥热泉嗜热原核微生物多样性研究及纤维素降解菌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猴桥热泉嗜热微生物多样性研究和群落组成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猴桥部分热泉可培养嗜热原核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分析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Thermus sp.CFH73267 中木聚糖酶基因的克隆表达
    4.1 实验材料
    4.2 实验方法
    4.3 实验结果
    4.4 讨论与小结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嗜热菌的多样性及高温酶的应用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及专利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3)云南腾冲热泉嗜热原核微生物资源挖掘和高温木聚糖酶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高温菌与高温酶的筛选
        1.1.1 嗜热菌概述与研究现状
        1.1.2 热泉生境中高温酶的研究
    1.2 木聚糖和木聚糖酶
        1.2.1 木聚糖
        1.2.2 木聚糖酶与来源
        1.2.3 木聚糖酶的结构
        1.2.4 木聚糖酶的应用
        1.2.5 木聚糖酶的研究现状与问题
        1.2.6 耐高温木聚糖酶的筛选与研究
    1.3 云南腾冲地热区特征及嗜热菌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Biolog ECO法研究腾冲部分热泉嗜热微生物的代谢特征
    2.1 实验材料
        2.1.1 样点的采集及样点基本信息
        2.1.2 Biolog微孔板与主要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热泉样品悬浮液的制备、接种培养与实时检测
        2.2.2 AWCD值的计算
        2.2.3 微生物群落代谢多样性指数分析
        2.2.4 各个样点代谢结构特征的聚类分析
        2.2.5 各个样点代谢结构特征的主成分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不同热泉环境微生物群落对全部碳源的利用
        2.3.2 不同热泉环境微生物群落对同一类型底物的代谢能力差异分析
        2.3.3 各个热泉环境微生物群落对不同类型底物的代谢能力差异分析
        2.3.4 不同热泉环境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多样性分析
        2.3.5 不同热泉环境微生物功能多样性主成分分析
        2.3.6 不同热泉环境微生物群落利用碳源的聚类分析
    2.4 讨论与小结
第三章 部分热泉可培养嗜热原核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
    3.1 材料与方法
        3.1.1 热泉样品来源及样点信息
        3.1.2 分离培养基的设计
        3.1.3 样品的处理与分离培养
        3.1.4 菌株的分离、纯化与保藏
        3.1.5 纯化菌株基因组DNA的提取
        3.1.6 纯化菌株16S rRNA基因的PCR扩增及测序
        3.1.7 纯化菌株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
        3.1.8 候选新物种多相分类鉴定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六个腾冲热泉环境嗜热原核微生物分离结果与多样性分析
        3.2.2 不同热泉样点嗜热微生物多样性比较分析
        3.2.3 不同分离培养基对热泉嗜热原核微生物分离的影响
        3.2.4 新物种Laceyella calidiresistens YIM 79486~T sp.nov.的多相分类研究
    3.3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富集处理分离、筛选木聚糖酶活性菌株及酶学性质初探
    4.1 材料与方法
        4.1.1 热泉样品来源及样点信息
        4.1.2 样品富集处理设计与分离培养基
        4.1.2.1 样品富集处理1
        4.1.2.2 样品S集处理2
        4.1.3 样品的处理与分离培养
        4.1.4 菌株的分离、纯化与保藏
        4.1.5 纯化菌株基因组DNA的提取、PCR扩增、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
        4.1.6 木聚糖酶活性菌株的初筛
        4.1.7 木聚糖酶活性菌株的复筛
        4.1.8 木聚糖酶活力的测定与计算
        4.1.9 菌株Geobacillus sp.YIM 71344发酵产酶
        4.1.10 菌株Geobacillus sp.YIM 71344所产木聚糖酶酶学性质初探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直接分离得到的嗜热原核微生物中木聚糖酶活性菌株的筛选
        4.2.2 富集1处理热泉样品的分离与木聚糖酶活性菌株筛选
        4.2.3 富集处理2热泉样品的分离与木聚糖酶活性菌株筛选
        4.2.4 热泉样品不同分离方式下木聚糖酶活性菌株筛选比较分析
        4.2.5 Geobacillus sp.YIM 71344发酵产酶
        4.2.6 Geobacillus sp.YIM 71344所产木聚糖酶酶学性质初探
    4.3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两株高温木聚糖酶活性菌株的基因组学分析
    5.1 材料与方法
        5.1.1 实验菌株的培养和菌体细胞收集
        5.1.2 菌株基因组DNA的提取
        5.1.3 菌株Meiothermus sp.YIM 71147和Geobacillus sp.YIM 71344的全基因组测序
        5.1.4 基因组测序数据的生物信息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基因组DNA的提取
        5.2.2 基因组测序数据组装结果评价
        5.2.3 基因预测与非编码RNA预测
        5.2.4 基因功能注释
        5.2.5 YIM71147和YIM 71344基因组分布图
        5.2.6 菌株YIM 71147和YIM 71344基因组中木聚糖酶相关基因的信息分析
        5.2.7 Meiothermus sp.YIM 71147和Geobacillus sp.YIM 71344基因组中木聚糖酶基因序列的分析
    5.3 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 两个热泉环境宏基因组中高温木聚糖酶基因的挖掘
    6.1 材料与方法
        6.1.1 样品采集与样点信息
        6.1.2 热泉样品中微生物细胞的收集
        6.1.3 热泉环境样品宏基因组DNA的提取
        6.1.4 宏基因组测序
        6.1.5 宏基因组数据的组装与生物信息分析
        6.1.6 木聚糖酶基因序列的分析
    6.2 结果与分析
        6.2.1 金泽和供销社热泉环境样品宏基因组DNA的提取
        6.2.2 金泽和供销社热泉宏基因组组装、基因预测和基因注释评价
        6.2.3 金泽与供销社热泉中基于功能基因的微生物物种多样性分析
        6.2.4 基因功能注释
        6.2.5 两个热泉宏基因组中木聚糖酶基因的注释与分析
    6.3 小结与讨论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成果
致谢

(4)陆地热泉及深海热液沉积物生境中的嗜热菌多样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嗜热微生物定义
    1.2 嗜热微生物研究简史
    1.3 嗜热微生物研究现状
        1.3.1 热生境多样性
        1.3.1.1 热生境概述
        1.3.1.2 地热生境的形成及其物化性质多样性
        1.3.1.3 全球的地热生境分布
        1.3.1.4 我国的地热生境分布
        1.3.2 嗜热菌的物种多样性
        1.3.2.1 嗜热古菌多样性
        1.3.2.2 嗜热细菌多样性
        1.3.3 嗜热菌的代谢多样性
        1.3.3.1 化能型嗜热菌
        1.3.3.2 光能型嗜热菌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 我国多个地热带中的热泉(井)可培养细菌多样性研究
    2.1 材料和方法
        2.1.1 样品
        2.1.2 培养基
        2.1.3 菌株富集及其分离纯化
        2.1.4 菌株的水解酶特征分析
        2.1.5 菌株16S rRNA基因的扩增和测序
        2.1.6 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
        2.1.7 16S-23S rDNA转录间隔区多态性分析
    2.2 结果与讨论
        2.2.1 菌株的富集分离及其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
        2.2.2 嗜热芽孢杆菌的系统发育分析
        2.2.2.1 系统发育树的拓扑结构分析
        2.2.2.2 系统发育多样性分析
        2.2.2.3 疑似新种3nP-4的系统发育地位分析
        2.2.3 嗜热芽孢杆菌的ITS多态性分析
        2.2.4 各热泉(井)的细菌群落分析
        2.2.5 我国中低温热泉(井)的嗜热细菌资源
第三章 我国广西及辽宁地区的热泉Thermaceae细菌多相分类学研究
    3.1 材料和方法
        3.1.1 样品及菌株
        3.1.2 培养基
        3.1.3 Thermus菌株的分离及其分析
        3.1.4 Thermaceae细菌的多相分类学研究
        3.1.4.1 菌株的培养
        3.1.4.2 表型特征
        3.1.4.3 生理生化特征
        3.1.4.4 化学分类特征
        3.1.4.5 遗传特征
    3.2 结果与讨论
        3.2.1 Meiothermus菌株的多相分类学研究
        3.2.1.1 表型及生理生化特征
        3.2.1.2 化学分类特征
        3.2.1.3 遗传特征
        3.2.1.4 分类地位讨论
        3.2.1.5 Description of Meiothermus cateniformans sp.nov.
        3.2.2 Thermus菌株的多相分类学研究
        3.2.2.1 表型及生理生化特征
        3.2.2.2 化学分类特征
        3.2.2.3 遗传特征
        3.2.2.4 分类地位讨论
        3.2.2.5 Description of Thermus arciformis sp.nov.
        3.2.3 新种所在生境的Thermaceae菌群分析
第四章 东太平洋海隆热液沉积物中的原核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4.1 材料和方法
        4.1.1 样品
        4.1.2 试剂
        4.1.3 样品宏基因组制备
        4.1.4 16S rRNA基因扩增
        4.1.5 16S rRNA基因文库的构建
        4.1.6 16S rRNA基因文库的分析
    4.2 结果与讨论
        4.2.1 16S rRNA基因文库的构建
        4.2.2 16S rRNA基因文库的分析
        4.2.2.1 古菌种系型的多样性分析
        4.2.2.2 细菌种系型的多样性分析
        4.2.3 EPR-A-1的微生物群落分析
结论
附录I
附录II
附录III
参考文献
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5)云南热泉亚栖热菌产耐热普鲁兰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图表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云南热泉栖热菌及亚栖热菌的研究
        1.1.1 栖热菌及亚栖热菌的研究
        1.1.2 云南热泉栖热菌及亚栖热菌的研究
        1.1.3 栖热菌的分类鉴定方法
    1.2 淀粉及淀粉分解酶类
    1.3 微生物脱支酶
        1.3.1 脱支酶种类
        1.3.2 普鲁兰酶
        1.3.3 耐热性普鲁兰酶的研究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 研究内容
第二章 产耐热普鲁兰酶菌株的复筛与复壮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菌株
        2.2.2 试剂
        2.2.3 实验仪器
        2.2.4 培养基
        2.2.5 方法
    2.3 结果
        2.3.1 葡萄糖标准曲线
        2.3.2 平板碘熏蒸法的改进
        2.3.3 菌株复筛与复壮结果
    2.4 讨论
第三章 菌株WQBGR2-3产耐热普鲁兰酶的分离纯化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菌株
        3.2.2 试剂
        3.2.3 实验仪器
        3.2.4 培养基
        3.2.5 方法
    3.3 结果
        3.3.1 蛋白含量标准曲线
        3.3.2 纯化结果
        3.3.3 SDS-PAGE检测酶分子量
    3.4 讨论
第四章 Pul-WQBGR2-3酶学性质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剂
        4.2.2 实验仪器
        4.2.3 方法
    4.3 酶学性质研究结果
        4.3.1 最适酶活作用温度和pH值
        4.3.2 酶动力学Km值测定
        4.3.3 酶的热稳定性
        4.3.4 酶的pH值稳定性
        4.3.5 金属离子的影响
        4.3.6 底物特性
    4.4 讨论
第五章 菌株WQBGR2-3的分类鉴定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菌株
        5.2.2 试剂
        5.2.3 实验仪器
        5.2.4 培养基
        5.2.5 方法
    5.3 实验结果
        5.3.1 形态特征
        5.3.2 菌株的生长特征
        5.3.3 菌株生理生化特征比较
        5.3.4 菌株16S rDNA的序列分析
        5.3.5 菌株16S rRNA二级结构分析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6)云南热泉栖热菌产耐热异淀粉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云南热泉栖热菌的研究
        1.1.1 栖热菌的研究
        1.1.2 云南热泉栖热菌的研究
    1.2 淀粉及淀粉酶
    1.3 微生物脱支酶
        1.3.1 普鲁兰酶
        1.3.2 异淀粉酶
        1.3.3 耐热异淀粉酶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热泉菌株的分离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与主要试剂
        2.1.2 实验仪器
        2.1.3 培养基
        2.1.4 菌种的分离和保藏
        2.1.5 云南热泉样品的采集
    2.2 结果
        2.2.1 样品的采集
        2.2.2 水样中菌落的分离结果
        2.2.3 菌落的保藏
    2.3 讨论
第三章 产异淀粉酶菌株的筛选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实验仪器
        3.1.3 培养基
        3.1.4 实验方法
    3.2 结果
        3.2.1 平板筛选结果
        3.2.2 液体培养基复筛
        3.2.3 菌株的鉴定
        3.2.4 菌株最适生长温度及产酶与温度的关系
        3.2.5 菌株的生长曲线及酶活力曲线的测定
    3.3 讨论
第四章 菌株ZZC6-6发酵条件优化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和仪器
        4.1.2 培养基
        4.1.3 单因素实验
        4.1.4 二次正交组合响应表面实验设计
    4.2 结果
        4.2.1 单因素实验结果
        4.2.2 二次正交组合响应表面实验结果
    4.3 讨论
第五章 底物诱导及UV诱变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材料
        5.1.2 实验仪器
        5.1.3 方法
    5.2 结果
        5.2.1 菌株的诱导
        5.2.2 突变株的筛选
    5.3 讨论
第六章 ZZC6-6异淀粉酶的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研究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菌株
        6.1.2 试剂
        6.1.3 实验仪器
        6.1.4 方法
    6.2 结果
        6.2.1 沉淀结果
        6.2.2 层析纯化
        6.2.3 酶学性质研究
    6.3 讨论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四、临沧地区热泉栖热菌属细菌菌种保藏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云南保山荷花温泉放线菌的物种多样性分析及其生物活性成分研究[D]. 马瑞. 大理大学, 2020
  • [2]云南猴桥热泉嗜热原核微生物多样性研究及纤维素降解菌筛选[D]. 吉伟利. 新乡医学院, 2019(02)
  • [3]云南腾冲热泉嗜热原核微生物资源挖掘和高温木聚糖酶筛选[D]. 明红. 云南大学, 2015(05)
  • [4]陆地热泉及深海热液沉积物生境中的嗜热菌多样性研究[D]. 张心齐. 浙江大学, 2009(10)
  • [5]云南热泉亚栖热菌产耐热普鲁兰酶的研究[D]. 唐嘉. 昆明理工大学, 2007(05)
  • [6]云南热泉栖热菌产耐热异淀粉酶的研究[D]. 夏静. 昆明理工大学, 2006(10)
  • [7]临沧地区热泉栖热菌属细菌菌种保藏研究[J]. 李易. 曲靖师专学报, 2000(06)

标签:;  ;  ;  ;  ;  

临沧地区温泉中栖热菌属菌株的保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