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小区排水管堵塞原因及解决办法

住宅小区排水管堵塞原因及解决办法

一、住宅小区排水管道堵塞的原因及解决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王丽[1](2021)在《基于SWMM的小区易涝点识别与优化改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措施研究的不断推进以及城市排水防涝管理工作的逐步完善,我国城市洪涝现象已有所缓解,但因强降雨导致的住宅小区内涝事件仍时有发生。对此,本文在充分解析某住宅小区现状排水防涝系统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暴雨洪水管理模型(Storm Water Management Model,SWMM),开展了易涝点的精准识别以及住宅小区排水防涝设计方案优化与效果评价。研究结果对于提升住宅小区排水防涝能力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论文通过分析研究区域内的短历时强降雨事件,采用SWMM模型探究了不同重现期下小区现状雨水系统的排水能力。结果表明,当降雨量为50.89mm(10年一遇)时,溢流汇水节点溢流时间均小于15min,其后端雨水收集管道进流量在其承载能力范围内,对应区域短时积水可以及时排出,小区内部未出现内涝现象;当降雨量增大至62.95mm(20年一遇)时,溢流时间超过15min的汇水节点开始出现,其后端雨水收集管道进流量超过其承载能力(即出现管道超载现象),对应区域积水严重,内涝风险显着升高;当降雨量进一步增大至77.37mm(50年一遇)时,已超出小区雨水管道设计排水能力,溢流节点与超载管段占比大幅升高,小区内涝现象进一步加剧。基于上述研究,提出了住宅小区易涝点的判断条件,并结合不同重现期下小区各汇水节点溢流和管渠满载情况分析,探明了易涝点类别及其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在设计重现期为20a的条件下,以汇水节点溢流时间是否超过15min为判定原则,确定小区内共存在9个易涝点,主要分布在管道汇接点(J5、J16、J21、J22)、雨水收集管网末端(J4)和地面透水率较低区域(J24、J25、J26、J27)。分析原因,管段汇接点与末端节点转输上游子汇水区雨水量较大,导致其排水任务过重;而地面透水率较低区域的下渗量低,引发其所在子汇水区地表径流量大幅度升高,增加了内涝风险。针对研究区域下垫面条件及空间场地需求等特征因素,筛选透水铺装、生物滞留设施和雨水储存设施对易涝点进行LID改造,并分析了改造后小区的实际排水能力。改造后,在实际降雨量为56.5mm时,小区内未出现溢流节点与积水现象。当实际降雨量升高至68.5mm时,小区综合径流系数由改造前的0.85降低至0.48,溢流节点数量下降至2个,溢流节点削减率为94%,且最大溢流时间仅为4min。改造后未出现重现期为50年的降雨,故采用SWMM模型对该条件下的管网排水能力进行模拟,结果显示节点最大溢流时间为12min。综上可知,对小区进行易涝点LID改造可有效改善节点溢流情况,显着提升小区排水防涝能力,为住宅小区的合理海绵化改造提供了借鉴。

中国物协设施设备技术委员会,山东房地产教育培训中心[2](2020)在《物业设施设备安全风险管控的研究》文中认为前言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外将设施管理从传统的物业管理范围内脱离出来,并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新兴行业。与物业管理相比较,设施管理是一门相当新的交叉学科,除了使用技术原理保证设施正常运转外,还能够保证最终实现物业设施保值增值。反观国内物业管理行业,随着改革开放、城镇化推进以及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

周吉恒[3](2020)在《海绵城市型居住区设计及案例分析》文中认为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同时对原有城市水文环境产生了巨大影响。我国城镇化进程推进迅速,同时不合理的开发建设带来了如水资源短缺、水资源污染、城市暴雨后积水严重、地下水位降低等问题。“海绵城市”的核心是利用低影响开发理念,构造城市在顺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的良好“弹性”。就城市洪涝问题而言,“海绵城市”特指可以发挥渗水、滞水、蓄水、净水、用水、排水,且在需要时可以将储存的水“释放”出来加以利用的新型生态化城市发展建设模式,其根本目标是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渗透与净化。城市小区中的雨水处理方式对城市附近片区的发展影响巨大。海绵城市理念住宅小区在规划设计与建设过程中,从住宅小区的综合效益出发,合理安排小区内水的利用与处理,充分考虑住区的现有环境“海绵化”的适宜性,保护了水安全,节省了水资源,可以有效解决区域内内涝的问题。本文以海绵城市型居住区的建设与改造为研究对象,讨论了海绵城市型居住小区的研究背景,如城市化快速发展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梳理了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政策及思路,明确低影响开发及海绵城市小区的概念。文章运用文献研究、实地调查、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讨论分析了国外一些优秀的海绵城市建设模式,如最佳管理实践、水敏感城市设计、可持续排水系统等,以及国内的一些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实践项目。论文归纳了海绵城市型居住小区的统筹建设、因地制宜和安全实用的三个基本设计原则,总结出渗透、储存和净化三大类型海绵化城市技术措施。在案例分析部分,通过对广佛新世界海绵型居住小区深入详细分析,探讨小区内G地块如何采用合适的海绵化构造措施,比如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传输型植草沟等设置,来达到合理处理小区内的水的目标。实践证明,在海绵城市型居住区每个消解单元中合理应用先进的低影响开发技术措施,将景观、建筑、道路等居住元素连接起来,形成系统的雨水消化、循环和净化系统,可以有效解决小区内的洪涝灾害,净化水质,给小区居民营造更好的居住环境。同时,以建筑的全生命周期角度来看,在居住区建造初始设置海绵化措施,可以降低小区水处理相关的工程成本,美化居住区的自然环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4](2020)在《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文中研究表明晋政办发[2020]45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办、厅、局:《山西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已经省委、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2020年5月30日(此件公开发布)山西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按照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和省政府常务会议要求,根据国务院安委会《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安委[2020]3号),结合实际,制定山西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总方案及两个专题实施方案、11个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实施方案。

罗群英[5](2020)在《广州海绵型小区雨洪设施设计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雨洪管理系统的建立成为城市规划中日益重要的一环。海绵型城市理论成为城市规划中重要的理论基础。作为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单元,小区是城市雨洪管理系统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海绵型小区的建设应运而生。景观设计是小区建设的重要部分,如何结合建设区域的地理、气候等特点,因地制宜进行海绵型小区特色的景观设计,以达到小区雨洪的有效管理目的成为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国内外针对海绵型雨洪设施如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人工湿地、屋顶绿化与小区景观设计结合用于小区建设的研究比较少。本文以春夏雨量丰沛、秋冬干旱少雨的岭南城市—广州为研究区域,选用广州市东尚明苑小区为案例,运用SWMM模型模拟小区开发前后地表降雨径流变化情况,分析景观设计的雨洪设施对雨洪的作用机制,以及在缓解雨水管网排洪压力方面的作用。同时建立海绵型小区设计设施体系,通过对不同体系的结合产生的效果进行分析,阐明海绵型小区各要素对降雨径流量的滞留削减起到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小区开发后区域洪峰流量将增大,径流系数会变大、洪峰时间也会提前,采用下沉式绿地、透水地面和屋顶雨水收集系统等均可以有效的消减洪峰流量、缓解雨水管网的排洪压力,三者的组合能够更好的发挥海绵型小区系统对雨洪的控制作用。海绵型小区雨洪设施种类较多,本文通过分析各设施在不同类型小区设计中的优势,对如透水性铺装、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人工湿地、屋顶绿化等设计形式在小区景观设计中的作用进行深入探讨,为海绵型小区景观设计提供参考。本文关注雨洪管理技术与景观设计,以达成雨洪设施的管理成效和景观营造相统一的目标。同时从风景园林和规划设计的学科视角出发,在低影响开发的理论研究的指导下,结合广州自然气候条件以及居住小区的空间特点,深入探讨居住小区雨洪设施的作用、组合模式与景观设计方法。

张甫娜[6](2019)在《南方沿海某市污水收集系统提质增效对策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在水环境治理过程中,大量污水直排入河的问题亟待解决。针对此问题,国家有关部门明确提出污水处理要实现提质增效,即全面提升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和水平,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和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南方沿海某市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量和进水浓度普遍偏低,同时,大量污水入河的问题尤其突出。该市印发《全面推进污水处理厂进水水量浓度双提升工作方案》,通过实现双提升目标达到污水收集系统提质增效。污水收集系统是提质增效的关键,本文以南方沿海某市为例,通过现场调研、文献资料研究以及现场检测等手段,分析了影响污水收集系统“提质增效”的关键问题,研究了技术对策,力求为优化改造城市污水收集系统提供决策参考。调研分析了南方某市污水收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污水收集不完全和外来水进入污水收集系统。污水收集不完全的主要原因有管网覆盖不完全、偷排乱排、雨污混接、污水溢流和管网渗漏;外来水进入污水收集系统主要原因有管道缺陷、截污系统截流量大、雨污混接和潮汐影响,导致地下水入渗,雨水入流,河水海水倒灌。在如何提高污水收集率的问题上,重点研究了快速截污、雨污分流和减少污水溢流。比较三种截污方式,结果表明截污措施只能作为临时应急手段。提高污水收集率重点还是要进行雨污分流建设,雨污分流排水体制更适宜该市,提出市政管网、社区管网建设雨污分流改造思路。从避免污水处理厂高水位运行、控制面源污染和减少管网沉积物三方面减少污水溢流。在如何防止外来水进入污水收集系统的问题上,截污系统采用避免重复截污、准确控制截流量、排水口设置防倒灌设施和控制河道水位等减少雨水、河水和海水;将雨污分流作为长期可持续对策,逐渐取代截污系统,并解决雨污混接的问题;优选管材、提高施工质量和加强管道水位排查与排水户管理等措施解决地下水入渗的问题。最后,在该市一案例片区进行了技术集成及应用示范,污水处理厂水量负荷率稳定在100%,水质COD、氨氮浓度提高,实现提质增效目标,其河道水质也得到改善,说明了上述措施在南方沿海某市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许雨桐[7](2019)在《重庆市某中心城区污水管道运行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排水管道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其建设质量如何,不仅会影响到城市的生活环境,还会因影响到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以及水污染控制的效果和水环境质量。排水管道的规划设计是否合理,是影响排水系统建设成本和运行维护及其费用的重要决定因素。一方面,长期以来,我国重视排水管道规划设计的理论研究,而忽视排水管道系统建成后实际运行状况的跟踪调查和监测,由此不能掌握排水管道规划设计的合理性,难以进一步提高规划设计的质量,已成为排水领域需要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另一方面,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城市水污染控制空前重视,排水系统的运行和维护也日益受到重视。在此背景下,开展排水管道系统实际运行状况调查,并将其与规划设计进行比较研究,以发现问题和优化管道设计,对于提升排水管道的利用效率以及改善排水管道的运行维护,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论文在总结国内外关于排水管道系统的设计与实际运行状况比较研究的基础上,以重庆城区某中心城区分流制排水系统污水管网为研究对象,应用CCTV设备对其进行了调查,鉴别了污水管道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如堵塞、破坏等),分析了其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设计及运行管理建议;进而采用流量计等监测设备对其水力学参数(如流量、水位、流速等)进行了实地监测,并开展了统计分析及与原设计的对比研究,提出了对于改进设计的启发建议。具体结果如下:(1)对该片区共93段管段的排查发现,65%以上的管段存在结构性或功能性病害缺陷隐患,参考我国的排水管道监测标准,对管道的缺陷进行了总结和评估,其中I级轻微缺陷管段44条,II级中等缺陷管段15条,III级严重缺陷管段2条,主要表现为胶圈脱落、管材破裂,管底沉积、结垢、管段变形、障碍物堆积、接头部分脱节等;问题管段出现的分布规律表现为:商铺区>住宅区>百货商场>写字楼,调查发现卫生设施条件是否良好和人为因素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管道的健康程度,在施工方面主要是施工方式或保护不当和管材质量对管道的正常运行造成了影响。根据缺陷管道的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局部修复和整体修复的对策措施,认为采用非开挖技术较为符合当前实际,另外应该管道管理工作和养护技术进行提升改善管道的运行。(2)对重庆市某中心城区污水管道水力学参数的实测结果和分析表明,实测值普遍低于设计值,其中管道内污水流速基本达不到0.6m/s的不淤流速,各监测点实测平均流速分布范围为0.21-0.56 m/s,不足设计值的50%;管道中的平均充满度在0.2-0.3之间,不足设计值的55%,各管段流量所得数据计算的总变化系数范围2.75-3.08,与规范中总变化系数取值相比偏大12.2%-31.5%。上述结果表明管道水力利用效率极低,从水力和水质的角度看,重庆市关于最小排水管道管径400mm的规定不仅会造成管道输水能力浪费,而且可能增加管道淤积及降低污水有机负荷的风险。(3)将重庆市某中心城区污水管道水力学参数实测结果与原设计比较分析表明,除受重庆市关于排水管道管径的规划技术规定影响外,其他设计参数的取值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污水定额取值过大、无理性的预测方法或预测方法过于简单、充满度选用过小等。参考国外规范及有关文献,研究认为应采用更科学合理的用水人口及用水量预测方法,以使流量预测结果更合理,可将污水定额取值降低至200-250[L/(d·cap)],污水管道最小管径降至300mm,并适当增加设计充满度。

王捷[8](2019)在《上海市分流制排水地区雨污混接综合治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环境问题是当今社会发展面临重要课题,而水环境是其中至关重要的因素。随着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当前我国一些地区水环境质量差、水生态受损重、环境隐患多等问题十分突出,影响和损害群众健康,不利于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水环境治理工作中,控源截污工作越来越受到各地政府的重视,上海市自2015年起,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启动分流制排水地区的雨污混接调查和改造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论文立足于以上背景,根据国内外城市雨污混接综合治理现状的研究和分析,在肯定上海市从市级指导政策的制定,行业技术标准体系的建立,专项难点问题的推进,宣传引导和执法倒逼的配合,以及河长制工作机制的推进等工作优势的基础上,对雨污混接综合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部分区县积极性不高、排水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住宅小区雨污混接改造经费需求大,长效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进行系统分析整理,对混接治理工作提出了加大工作保障、建立考核监督体系和住宅小区混接长效监管机制、开展上海排水体制建设研究等意见建议,希望能对城市水环境治理工作提供经验和理论参考。

刘岩[9](2015)在《严寒地区民用建筑屋面有组织排水优化设计研究》文中认为在建筑工程领域,雨水系统是给水排水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构成组分。雨水系统的合理设计是建筑能够正常发挥其使用功能的前提条件之一。但是,在严寒地区,严酷的气候条件所导致的排水口冻结堵塞、排水管爆裂等现象十分常见。如何在工程设计时将屋面雨水排水系统设置地科学、高效,以确保有组织的、及时的排除屋面雨(雪)水,如何在设计时做到合理、快速,这些现实问题都是需要广大设计人员共同努力来解决的。本文着力于研究严寒地区民用建筑屋面内排水系统的合理设计及防冻害技术措施与要求。首先通过梳理严寒地区民用建筑屋面排水现状,找出了严寒地区民用建筑屋面排水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其在设计与使用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严寒地区民用建筑排水的优化设计策略及防冻害技术措施。使其,在设计上方案合理、准确,在工程应用性上施工方便、快捷,在使用上尽量达到在不影响房间的美观和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方便检修。本文主要工作有:(1)对严寒地区(哈尔滨)的典型民用建筑屋面排水系统的排水现状进行实地调研与系统梳理,阐述了严寒地区现存的屋面类型及典型排水做法,综述了严寒地区民用建筑屋面排水的依据、原则、内容与步骤,明确了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危害。(2)阐述严寒地区民用建筑屋面排水的优化设计策略——变普通的“外排水”形式为抗冻害、安全美观的“内排水”、改“重力流”形式为水流快速、性能优越的“压力流”、变“普通型”的排水设计为雨水收集、屋面绿化等“绿色化”设计等。(3)阐述在严寒地区民用建筑屋面内排水系统中,从雨水口(漏斗),排水管线到内排水管地面结构等部位在设计和施工时采用的防冻害措施与技术要求。

黄修玮[10](2015)在《住宅小区排水管道的设置及堵塞质量问题防控措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给排水管道工程作为住宅小区建设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的好坏不仅会对整个住宅小区服务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更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但是,在实践应用过程中,由于受到很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或是管道设置不合理等,常常出现管道堵塞的现象,给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很多的不便。因此,笔者就具体对住宅小区排水管道的设置及堵塞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研究讨论,并提出了相关有效的防控措施。

二、住宅小区排水管道堵塞的原因及解决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住宅小区排水管道堵塞的原因及解决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SWMM的小区易涝点识别与优化改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传统排水防涝模式
        1.2.1 城市内涝灾害的成因分析
        1.2.2 传统排水防涝方案及优化
        1.2.3 传统模式的局限性
    1.3 雨洪管理模型的发展与应用
        1.3.1 我国雨洪管理模式的发展
        1.3.2 国内外雨水管网系统优化研究现状
        1.3.3 低影响开发理念
    1.4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4.1 研究目的及内容
        1.4.2 研究意义
        1.4.3 技术路线
2 住宅小区SWMM雨洪模型构建
    2.1 雨洪管理模型选择
        2.1.1 常用雨洪管理模型
        2.1.2 雨洪管理模型确定
    2.2 SWMM雨洪管理模型介绍
        2.2.1 模型基本信息
        2.2.2 模型组成
        2.2.3 径流模拟
        2.2.4 模型参数灵敏度分析
    2.3 某住宅小区排水防涝系统现状
        2.3.1 小区概况
        2.3.2 规划布局特征
        2.3.3 雨水管道布置
    2.4 住宅小区SWMM模型的构建
        2.4.1 小区排水系统概化
        2.4.2 SWMM模型构建需求
        2.4.3 关键模型参数确定
        2.4.4 SWMM模型率定与验证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SWMM模拟分析的小区易涝点识别
    3.1 降雨事件设计
        3.1.1 小区实际水文情况监测
        3.1.2 降雨事件设计
    3.2 现状雨水系统排水能力模拟
        3.2.1 子汇水区径流分析
        3.2.2 汇水节点溢流分布
        3.2.3 管道过载能力分析
    3.3 易涝点识别及其特征解析
    3.4 本章小结
4 易涝点LID改造下的小区雨水系统优化
    4.1 LID措施初选
        4.1.1 LID措施初选因素
        4.1.2 效益指标评价
        4.1.3 LID措施初选
    4.2 小区易涝点LID改造方案
        4.2.1 透水铺装
        4.2.2 生物滞留设施
        4.2.3 雨水储存设施
        4.2.4 易涝点LID改造方案确定
    4.3 改造后小区排水防涝能力评价
        4.3.1 实际降雨条件下小区内涝控制成效
        4.3.2 50 年一遇降雨条件下小区内涝控制模拟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物业设施设备安全风险管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第一章研究背景
    1.1研究的必要性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研究目的
        1.2.2研究意义
    1.3基础理论及相关文献综述
        1.3.1基础理论
        1.3.1.1隐患、危害因素与风险
        1.3.1.2风险管理
        1.3.2相关文献综述
    1.4研究创新点
        1.4.1研究技术路线
        1.4.2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物业设施设备安全风险的含义与类别
    2.1物业设施设备安全风险的含义
    2.2物业设施设备安全风险的类别
        2.2.1供配电系统的安全风险类别
        2.2.2电梯升降系统的安全风险类别
        2.2.3空调系统的安全风险类别
        2.2.4给排水系统的安全风险类别
        2.2.5消防系统的安全风险类别
        2.2.6弱电系统的安全风险类别
        2.2.7房屋及设施的安全风险类别
第三章物业设施设备安全风险管控方法与措施
    3.1物业设施设备安全风险管控基础和保障条件
    3.2物业设施设备安全风险管控方法与措施
        3.2.1供配电系统安全风险管控方法与措施
        3.2.2电梯升降系统安全风险管控方法与措施
        3.2.3空调系统安全风险管控方法与措施
        3.2.4给排水系统安全风险管控方法与措施
        3.2.5消防系统安全风险管控方法与措施
        3.2.6弱电系统安全风险管控方法与措施
        3.2.7房屋及设施安全风险管控方法与措施
第四章结论与展望
    4.1结论
    4.2研究不足与展望
        4.2.1研究不足
        4.2.2研究展望
结语
附件
    附件一:《物业设施设备安全风险管控的研究》调研提纲
    附件二:调研实录(节选)
    附件三:承接查验、运行维护阶段设施设备系统风险点汇总表
    附件四:典型案例分析(以消防系统为例)
    附件五:与本课题相关的法规引用

(3)海绵城市型居住区设计及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城市化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
        1.1.2 海绵城市理论的提出
        1.1.3 我国相关政策的提出
    1.2 相关概念
        1.2.1 海绵城市理念
        1.2.2 低影响开发
        1.2.3 海绵小区
    1.3 研究内容、方法、范围及研究意义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范围
        1.3.4 研究意义
    1.4 论文技术路线
        1.4.1 论文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基于低影响开发理念的国内外理论及实践
    2.1 基于低影响开发理念的国外理论及实践
        2.1.1 国外理论研究概述
        2.1.2 国外实践探索概述
    2.2 基于低影响开发理念的国内理论及实践
        2.2.1 国内理论研究概述
        2.2.2 国内实践探索概述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海绵型居住区一般设计技术及方法
    3.1 海绵型居住区设计目标
    3.2 海绵型居住小区设计基本原则
    3.3 海绵型居住小区一般设计方法及技术选择
        3.3.1 海绵型居住小区一般设计方法
        3.3.2 渗透类技术设施
        3.3.3 储存类技术设施
        3.3.4 净化类技术措施
    3.4 建筑小区海绵设施的比选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案例分析——广佛新世界海绵城市项目
    4.1 项目概况
        4.1.1 佛山市雨水特征
        4.1.2 项目概况
        4.1.3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4.1.4 本项目关于海绵城市的建设目标
    4.2 海绵城市小区的计算及模型
    4.3 海绵化构造措施设置
        4.3.1 海绵城市小区设计布置思路
        4.3.2 下沉式绿地
        4.3.3 雨水花园
        4.3.4 传输型植草沟
    4.4 海绵城市小区设计方案评价
    4.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5)广州海绵型小区雨洪设施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背景
        1.2.1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引发城市水环境问题
        1.2.2 海绵城市的提出
        1.2.3 研究海绵型小区的意义
    1.3 相关概念
        1.3.1 雨洪管理
        1.3.2 低影响开发(LID)
        1.3.3 海绵城市
        1.3.4 雨洪设施
    1.4 .研究的目的、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目的和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1.4.4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国内外海绵型小区雨洪管理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
    2.1 相关理论研究
        2.1.1 国外研究现状
        2.1.2 国内研究现状
    2.2 相关实践案例研究
        2.2.1 国外相关实践案例
        2.2.2 国内相关实践案例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广州市居住小区雨洪管理现状特征分析
    3.1 广州市雨洪现状特征分析
        3.1.1 广州市气象特征
        3.1.2 广州市地质特点
        3.1.3 广州市降雨量特征
        3.1.4 其他气象特征
    3.2 广州市居住小区雨洪管理特征分析
        3.2.1 广州市居住小区问卷调查与分析
        3.2.2 调研对象选取
        3.2.3 调研对象特征概述
        3.2.4 小区雨洪设施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总结
    3.3 广州市海绵型小区建设情况
        3.3.1 相关政策措施和技术标准规范
        3.3.2 技术指南
    3.4 小结
第四章 海绵型小区雨洪设施的SWMM模型分析
    4.1 SWMM模型简介
        4.1.1 SWMM模型概述
        4.1.2 SWMM模型的功能
        4.1.3 SWMM模型的特点
        4.1.4 SWMM模型的输入数据
    4.2 雨洪设施SWMM模拟
        4.2.1 模拟小区概况及研究方法基本概况
        4.2.2 小区开发前后雨洪特征
        4.2.3 不同模式经济性比较
    4.3 小结
第五章 海绵型小区雨洪设施景观设计
    5.1 透水铺装
        5.1.1 块状铺装
        5.1.2 整体铺装
        5.1.3 碎料铺装
    5.2 下沉式绿地
        5.2.1 竖向设计
        5.2.2 下沉式绿地设计参数确定
        5.2.3 植物被水淹时间设计
        5.2.4 景观效果设计
    5.3 雨水花园
        5.3.1 海绵型小区雨水花园的特点
        5.3.2 雨水花园的设计要素
        5.3.3 雨水花园的地形设计
        5.3.4 雨水花园的土壤设计
        5.3.5 雨水花园的植物设计
    5.4 人工湿地
        5.4.1 人工湿地的构成元素
        5.4.2 人工湿地的类型
        5.4.3 人工湿地污染物的去除机理
        5.4.4 人工湿地的功能
        5.4.5 人工湿地的优势
    5.5 屋顶绿化
        5.5.1 屋顶绿化的类型
        5.5.2 屋顶绿化设计
        5.5.3 屋顶绿化的优势
    5.6 其他技术设施
        5.6.1 蓄水池
        5.6.2 湿塘
        5.6.3 渗管/渠
        5.6.4 植被缓冲带
        5.6.5 初期雨水弃流设施
        5.6.6 渗透塘
        5.6.7 植草沟
    5.7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广州市海绵型小区的调查问卷文本
附录2 广州市海绵型小区调查问卷结果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6)南方沿海某市污水收集系统提质增效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课题来源
        1.1.1 研究背景
        1.1.2 课题来源
    1.2 国内外污水收集系统提质增效研究现状
        1.2.1 污水收集问题
        1.2.2 外来水入侵问题
    1.3 南方某市概况
        1.3.1 社会经济特征
        1.3.2 气候水文特征
        1.3.3 污水系统现状
    1.4 研究目标、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研究
    2.2 现场调查
        2.2.1 访谈调查
        2.2.2 问卷调查
        2.2.3 实地调研
        2.2.4 水质调查
        2.2.5 管道检测
第3章 污水收集系统提质增效存在的问题
    3.1 调查发现的问题
        3.1.1 访谈调查
        3.1.2 问卷调查
        3.1.3 实地调研
    3.2 污水收集不完全
        3.2.1 污水管网覆盖不完全
        3.2.2 偷排乱排
        3.2.3 雨污混接
        3.2.4 污水溢流
        3.2.5 污水渗漏
    3.3 外来水入侵污水收集系统
        3.3.1 雨水入侵
        3.3.2 地下水入渗
        3.3.3 河水、海水倒灌
    3.4 污水收集系统水量平衡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提高污水收集率的对策
    4.1 快速截污
        4.1.1 截污方式简介
        4.1.2 截污方式选择
        4.1.3 截污评估
    4.2 雨污分流
        4.2.1 市政管网雨污分流
        4.2.2 正本清源
    4.3 减少污水溢流
        4.3.1 避免污水处理厂高水位运行
        4.3.2 控制面源污染
        4.3.3 控制管道淤积
    4.4 加强宣传、管理
    4.5 提高污水收集率的综合方案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防止外来水入侵污水收集系统的对策
    5.1 防止雨水入侵的对策
        5.1.1 截污系统雨水入侵对策
        5.1.2 雨污混接雨水入侵对策
        5.1.3 受损管渠雨水入侵对策
    5.2 防止地下水入侵的对策
        5.2.1 提高管渠施工质量
        5.2.2 管道检测与修复
    5.3 防止河水、海水倒灌的对策
        5.3.1 加高截流堰
        5.3.2 设置拍门
        5.3.3 设置鸭嘴阀
        5.3.4 设置闸门
        5.3.5 其他防倒灌新技术
        5.3.6 控制河道水位
    5.4 防止外来水入侵的综合方案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污水收集系统提质增效技术应用
    6.1 某片区污水收集系统存在的问题
    6.2 提质增效技术集成
        6.2.1 源头收集污水
        6.2.2 过程控污
        6.2.3 末端治污
    6.3 实施效果
        6.3.1 污水处理厂进水水量水质双提升
        6.3.2 河道水质改善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现场访谈提纲
    附录2 污水收集调查表
    附录3 访谈资料
    附录4 纸质调查问卷原始统计表
    附录5 案例片区污水管网分布图
致谢

(7)重庆市某中心城区污水管道运行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对象
        1.4.1 研究区域的地理位置
        1.4.2 气象
        1.4.3 地形地貌
        1.4.4 河流水文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基于CCTV的污水管道运行状况调查
    2.1 管网排查方法及仪器选择
    2.2 调查地点与时间安排
    2.3 结果与分析
    2.4 管道缺陷调查及原因分析
        2.4.1 人为因素
        2.4.2 施工因素
    2.5 缺陷管道的修复对策
    2.6 污水管道排查工作的小结
        2.6.1 市政部门管理层面
        2.6.2 排查养护工作技术层面
    2.7 本章小结
3 污水管道水力要素监测与设计改进对策
    3.1 管道运行参数调查
        3.1.1 调查参数的确定
        3.1.2 调查方法与仪器选择
        3.1.3 监测点位选择
        3.1.4 监测仪器的安装
        3.1.5 监测工作安排
    3.2 结果与分析
    3.3 实测值与设计值的对比分析
        3.3.1 流速情况对比分析
        3.3.2 充满度情况对比分析
    3.4 设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与改进对策
        3.4.1 管道设计参数合理性讨论
        3.4.2 国外规范用值参考
    3.5 本章小结
4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后续工作的设想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相关科研项目
    B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8)上海市分流制排水地区雨污混接综合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一)研究重点
        (二)研究难点
        (三)创新点
第一章 核心概念界定和相关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排水系统
        (二)雨污混接
        (三)排水管理体制
    二、相关理论基础
        (一)水环境治理理论
        (二)雨污混接综合治理
第二章 上海市雨污混接综合治理现状
    一、雨污混接综合治理工作进展
    二、雨污混接综合治理基本做法
        (一)系统梳理,边查边改
        (二)引逼结合,分类处置
        (三)远近结合,标本兼治
        (四)条块结合,以区为主
        (五)严格监管,注重长效
    三、雨污混接综合治理经验
        (一)精准施策推进各类混接改造
        (二)出台技术标准及定额
        (三)加强住宅小区混接改造技术指导和资金政策研究
        (四)通过执法保障遏制雨污混接违法行为发生
        (五)市级部门借助河长办平台强化督查指导
        (六)各区借助河长制工作制推进改造工作
第三章 上海市雨污混接综合治理困境及原因分析
    一、雨污混接综合治理面临的困境
        (一)部分区排水设施不完善导致治理进度滞后
        (二)住宅小区雨污混接综合治理经费需求大
        (三)沿街商户混接违法成本低,易返潮
        (四)上海市排水制度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存在差距
    二、面临困境的原因
        (一)排水系统建设年代不一
        (二)改造技术手段和保障措施研究滞后
        (三)企业和个人环保意识淡薄
第四章 完善上海市雨污混接综合治理工作的对策
    一、加大雨污混接综合治理工作的保障
        (一)健全许可管理
        (二)加强排水设施运维管理
        (三)完善信息化管理手段
        (四)宣传保障
    二、制定雨污混接综合治理行动方案和考核监督体系
        (一)制定雨污混接综合治理行动方案
        (二)制定雨污混接综合治理考核监督体系
    三、住宅小区雨污混接长效管理机制的建立
        (一)长效机制建立管理形式
        (二)小区排水设施维护管理措施
        (三)设施维护经费政策研究
        (四)监管机制研究
        (五)制订小区排水设施维护技术标准
    四、修订排水条例满足工作需求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攻硕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9)严寒地区民用建筑屋面有组织排水优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2.2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的内容
        1.3.2 研究的方法
第2章 严寒地区民用建筑屋面排水现状
    2.1 屋面排水相关概念阐述
        2.1.1 屋面有组织排水
        2.1.2 屋面无组织排水
    2.2 严寒地区民用建筑屋面有组织排水系统概述
        2.2.1 屋面类型及典型排水做法
        2.2.2 排水设计概述
    2.3 严寒地区民用建筑屋面有组织排水现存问题及分析
        2.3.1 排水存在的问题
        2.3.2 排水问题带来的危害
        2.3.3 排水问题产生的原因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严寒地区民用建筑屋面有组织排水系统设计优化对策
    3.1 变“外排水”为“内排水”
        3.1.1 内排水系统的优越性
        3.1.2 内排水的设计原则
        3.1.3 工程案例实践
    3.2 改“重力流”为“压力流”(虹吸式排水系统)
        3.2.1 虹吸式排水系统的优越性
        3.2.2 工程案例实践
    3.3 变“普通型”为“绿色化”
        3.3.1 雨水收集
        3.3.2 种植屋面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严寒地区民用建筑屋面有组织排水防冻害技术优化对策
    4.1 雨水口防冻害技术措施
        4.1.1 材料选择
        4.1.2 采用电伴热的方法
        4.1.3 采用导电混凝土的方法
    4.2 雨水管防冻害技术措施
        4.2.1 材料选择
        4.2.2 采用伴热技术
        4.2.3 采用保温管道技术
    4.3 屋面内排水系统防冻害设计的施工要求
        4.3.1 屋面、楼板处的施工要求
        4.3.2 排水管施工要求
        4.3.3 施工环境要求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住宅小区排水管道的设置及堵塞质量问题防控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小区排水管道的设置原则
    1.1 充分利用地形, 尽可能与地面自然坡度一致, 以减少埋深和土石方量。
    1.2 力求管线短、直, 避免不必要的转弯!穿越河道、铁路、地下建筑及其他碍物。
    1.3 排水管道一般沿道路布置, 并设在污水出户管多!流量大的一侧。要充分利用现有管线, 可能时应将现场排水管线与永久性管线综合考虑, 在线管的负荷容量方面应留有余地, 为以后的发展服务。
    1.4 处理好与其它地下管线之间的关系, 在建管让已建成管, 临时管让永久管, 小管让大管。
2 住宅小区排水系统管线设置
    2.1 建筑物排出管设置
    2.2 检查井的设置
3 排水系统常见堵塞及原因
    3.1 卫生设备堵塞的原因
        3.1.1 卫生设备生产市场混乱。
        3.1.2 施工单位安装与土建工种之间配合不好。
    3.2 污水管道堵塞的原因
        3.2.1 设计图纸与施工现场不符
        3.2.2 管径的无原则放大
4 系统常见堵塞对策
    4.1 室外下水管道堵塞
    4.2 区物业加强宣传管理
    4.3 卫生设备堵塞措施

四、住宅小区排水管道堵塞的原因及解决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SWMM的小区易涝点识别与优化改造研究[D]. 王丽.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2]物业设施设备安全风险管控的研究[A]. 中国物协设施设备技术委员会,山东房地产教育培训中心. 2020年中国物业管理协会课题研究成果, 2020
  • [3]海绵城市型居住区设计及案例分析[D]. 周吉恒.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5)
  • [4]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J].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山西省人民政府公报, 2020(06)
  • [5]广州海绵型小区雨洪设施设计研究[D]. 罗群英.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6]南方沿海某市污水收集系统提质增效对策研究[D]. 张甫娜.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7]重庆市某中心城区污水管道运行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D]. 许雨桐. 重庆大学, 2019(01)
  • [8]上海市分流制排水地区雨污混接综合治理研究[D]. 王捷. 西北师范大学, 2019(06)
  • [9]严寒地区民用建筑屋面有组织排水优化设计研究[D]. 刘岩.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5(02)
  • [10]住宅小区排水管道的设置及堵塞质量问题防控措施[J]. 黄修玮.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5(15)

标签:;  ;  ;  ;  ;  

住宅小区排水管堵塞原因及解决办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