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冰箱压缩机减振降噪的应用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周加明[1](2021)在《线性压缩机吸排气系统噪声分析与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黄佳雯,罗宏斌,周健震[2](2021)在《压缩机减振陶瓷内排管模拟分析及优化》文中研究指明针对家用冰箱压缩机低速运行时振动大,导致压缩机匹配电冰箱时出现较大抖动,从而影响使用效果的问题。对压缩机振动产生重要影响的陶瓷内排管进行了分析,建立了陶瓷内排管的物理模型。对此模型下陶瓷内排管的模态及X方向4 mm位移与Y方向6 mm位移时的应力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在此基础上对模型进行了优化模拟。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发现,优化陶瓷内排管整体柔性有所提高,压缩机低速运行时,x、y、z三个方向振动均明显下降。
周明龙,陈文卿,邢子文,何志龙[3](2020)在《冰箱压缩机噪声控制技术综述》文中研究说明冰箱压缩机的噪声问题是目前的研究热点,首先介绍了冰箱压缩机噪声产生的机理,可以分为机械噪声、气流噪声和电磁噪声,然后从噪声源和传递路径两方面总结了压缩机的降噪技术和方法,最后展望了冰箱压缩机噪声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阀板材质、运动副润滑、气流脉动抑制和有源降噪等方向值得深入研究。
柯贤勇[4](2020)在《船用空压机结构振动分析及其减振降噪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作为通用设备,往复活塞式空气压缩机(简称空压机)广泛应用于航运业中。其振动及噪声对周围环境污染很大,特别是新的国际公约对船用空压机的减振降噪、抗冲击及可靠性等提出更高要求。所以进行减振降噪技术的研究是必要且实用的。本文以上海捷豹压缩机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0.17-8型往复活塞式,两缸夹角为90°的V型空压机为研究对象。首先对研究对象整体进行PROE三维实体建模;其次是将其模型导入ANSYS Workbench系统中进行模态分析和谐响应分析;完成动力学计算后,以综合活塞力为加载载荷进行瞬态动力学分析;其结果为隔振器的设计选型提供必要的支持,使得隔振器的隔振效果显着;然后对空气吸口进行噪声频谱测量,之后进行理论数据的深度分析。最后设计一款消声器,使吸口噪音能够有一定程度的降低。本篇论文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振动分析及隔振器设计部分,此部分清晰的阐述了空压机的三维实体建模、模态分析、谐响应分析、动力学计算以及瞬态动力学分析的过程及结果。然后进行了隔振器的设计选型安装,并检测发现隔振效果良好。第二部分为消声器设计部分,首先进行了空气吸口噪声频谱测量;然后进行了消声器的设计,最后进行了其理论消声效果的验证并发现其消声效果良好;希望通过本论文的研究,未来能够运用在船舶上;能够切实解决船舶机舱振动及噪声大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及价值。
甘信伟[5](2020)在《无霜冰箱风道声振分析与降噪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科技技术的日益进步和互联网技术的兴起,人们对消费水平和生活品质的持续提高,因此,对大容量、低能耗、智能化和环保型冰箱成为大多数消费者追求的目标。与此同时,冰箱产品的制冷方式也从原来的直冷逐步升级为全风冷的无霜冰箱,无霜且制冷均匀,得到消费者的青睐。为了使冰箱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要求,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质量,降低冰箱的整体噪声是目前研究的重中之重。本文以无霜冰箱的风道作为研究对象,利用ANSYS仿真软件和LMS振动试验软件对风道内部流场及风道壳体结构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在此基础上,基于风道内部流场出口气动噪声和风道壳体的结构振动进行研究,对冰箱整体减振降噪措施的提出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对无霜冰箱风道振动噪声进行理论分析,简单介绍噪声的基本理论和声源类型,以及对无霜冰箱风道壳体的振动模型进行分析研究,为本文后续章节撰写仿真分析计算奠定了基础。其次,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冰箱风道壳体的三维模型,运用ANSYS/Workbench分析软件,对风道壳体的模型进行自动化网格的划分,然后再进行数值模拟的分析计算,从而获得风道壳体的固有频率和风道壳体的谐响应,可知风机工作基频时,风道壳体的振动区域。通过模态分析、试验模态和谐响应分析数据对比分析,发现振动幅度最大的位置与实际风道振动最大位置相同,因此可以总结出冰箱风道的振动幅度最大位置,为接下来降低风道振动幅度,提供了很好的数据支持和明确的方向。为下文提出风道壳体的减振做好前期准备。然后,建立风道内部的流场模型,利用ICEM软件对风道流场模型采用分割法加Interface面链接进行划分网格,将划分的网格一次导入ANSYS/Fluent软件中,进行风道流场的网格链接、计算模型选择、进出口条件设置和风机转速设置等并进行模拟计算,从而得到风道的流场特性。为下文改进风道出口气动噪声的降噪做好铺垫。最后,基于上述的理论与仿真结果分析,对无霜冰箱风道出风口的构造进行改良,研究发现,在出口增加消声器后,出口的中低频噪声和之前相比有所降低。针对风道壳体的振动,通过在振动最大区域添加阻尼材料后,试验模态测试发现风道壳体振幅明显降低。设计选择合适的消声器和阻尼材料,进行冰箱整机噪声实验。通过冰箱整机的噪声测试和数值分析,校验实验测试的结果和有限元仿真分析结果的一致性,进而确认仿真分析的可信度,最终达到降低冰箱的噪声目的。
常羽宁[6](2020)在《基于声灵敏度的压缩机壳体声辐射优化》文中提出往复式压缩机在中、小型制冷冰箱行业占有很大的份额,也是冰箱的重要组成设备、产生噪声的源头之一。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与科学技术提高,人们愈发追求高品质生活,同时也越来越关注冰箱的噪声水平。低噪声、高效能的冰箱更符合人们的需求,其市场占有率也日益提高。通过优化压缩机壳体声辐射,可以有效地减少压缩机的整体噪声。而声辐射结构的拓扑优化问题也是近年来结构优化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目前的研究多集中于结构厚度分布的拓扑优化和固定位置的筋板厚度优化,对于筋板布局的拓扑优化较少,而针对曲面壳体的筋板布局优化更是鲜有。本文利用快速多极子边界元法对压缩机壳体的声学灵敏度进行求解,得出压缩机壳体的敏感区域,通过增强该区域刚度的方法,完成对压缩机壳体的优化。首先,介绍了声学灵敏度分析方法以及快速多极子边界元方法。利用快速多极子边界元与结构声学灵敏度相结合的方法,显着降低了求解以及优化过程中计算量,降低了优化设计的成本。其次,对需要研究的目标压缩机进行了实验分析。测定了压缩机的噪声以及振动特性,分析指出了4个声压级峰值频率,为压缩机壳体的声辐射优化指明了方向,并为验证所建的压缩机壳体有限元模型提供了实验数据基础。接下来建立了压缩机壳体的模型,并利用有限元与边界元相结合的方法,对压缩机壳体的声辐射值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出了数值模拟下的压缩机壳体辐射噪声的峰值声压频率,对比实验所测定的频率,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有效性。最后,确定了压缩机壳体优化的目标函数,并利用结构声学灵敏度与快速多极子边界元相结合的方法,对压缩机壳体进行了拓扑优化,通过局部加筋,提高壳体刚度,减小壳体表面的法向振速的方法,成功实现了对压缩机壳体的优化,并进行了数值分析,通过数值对比,优化后的辐射声压在目标频域处成功降低,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基于声学灵敏度对压缩机壳体乃至曲面壳体进行拓扑声学优化,能够实现预期的目标,结合快速多极子边界元法,可以显着地提高灵敏度的求解效率,适用于工程实际。
王钰杰[7](2020)在《低频抑振器特性研究及参数化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抑制水中舰艇的振动及噪声辐射对提高艇上机械设备寿命、提升工作人员舒适度以及增强舰艇的声学隐身性能有着重要的意义。低频抑振器是一种新形式的低频抑振设备,对低频范围内结构的振动噪声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为了分析低频抑振器对水下结构低频带振动噪声的抑制特性,本文基于有限元分析方法,建立了附连低频抑振器的水下平板结构声振仿真分析模型,先后对低频抑振器进行了减振降噪效果及机理分析、参数化分析、多个低频抑振器和低频抑振器阵列的声振特性分析。首先,介绍了求解水下平板均方振速与辐射声功率的相关理论,并建立水下简支板结构的声振特性有限元模型,将有限元仿真结果与理论解进行对比,验证所采用的有限元仿真方法可以准确预报水下简支平板的声振特性。在此基础上又依次对水下附加质量载荷平板、水下附连质量块平板以及水下加筋结构平板的声振特性进行仿真,将有限元仿真结果与理论解进行对比,以验证所采用的有限元仿真方法可以准确预报水下平板附加结构后的声振特性,为后续附连低频抑振器的水下平板结构声振仿真分析奠定基础。其次,建立附连低频抑振器的水下简支平板声振特性仿真分析模型,分析低频范围内,低频抑振器的减振降噪效果和作用机理,并分析了损耗因子、杨氏模量、顶部质量块质量、高度、空腔等材料参数和结构参数对低频抑振器减振降噪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实际工程应用中,低频抑振器的设计提供参考。最后,分析了低频抑振器对振动传递的阻抑作用,在此基础上,针对多个低频抑振器的使用形式,根据振动传递方向提出垂直振动传递方向和沿振动传递方向的两种布置方式,分析两种布置方式的优缺点以及安装位置对两种布置方式减振降噪效果的影响。并对低频抑振器阵列的减振降噪特性进行研究,分析了阵列排布密度和阵列排布方式的影响。
兰同宇[8](2019)在《一种轻型商用压缩机气动噪声分析与控制》文中提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制冷产品在日常生活中已不可或缺。降低产品的噪声对改善人们生活及工作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一种商场超市食品柜配套的轻型商用压缩机减振降噪问题,研究了压缩机进气和排气结构引发的气动噪声,为提高制冷产品的综合性能提供参考依据。首先,在分析活塞式轻型商用压缩机发展现状与噪声控制技术的基础上,对压缩机进行多种工况下的整机噪声测试与频谱分析,包括标准工况、拆除气动元件、拆除气动与运动元件、拆除吸气消声器和拆除内排气管工况测试,明确了该压缩机的主要噪声源及频段分布。其中,气动噪声为主要噪声源,分布在160~12500Hz全频段,机械噪声的影响次之,主要分布在630~4000Hz中高频段,电磁噪声对整机噪声影响较小。气动噪声中,占比重较大的进气噪声强于排气噪声。其次,根据噪声测试分析结果,对压缩机管道传声的基本理论,常用消声器的原理、分类、使用环境及适应频带范围进行了综合阐述。同时,对消声器声学性能和空气动力性能的评价指标,消声器性能的常用分析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再次,基于噪声测试与消声理论,对排气管采取安装消声器与弯管减振弹簧的降噪措施。采用四端网络法建立排气管消声器的传递矩阵方程,应用有限元法验证了传递矩阵模型的准确性,采用传递矩阵法分析排气管消声器结构参数影响。以消声器传递矩阵为目标函数,以1500~2600Hz平均传递损失值最大为优化目标,空间结构参数为约束条件,以消声器结构参数为优化变量,采用Matlab遗传算法优化结构参数。将消声器优化前后结果进行对比,在1500~4000Hz频段消声量有所提高,平均传递损失由34.8dB变为55.4dB,消声效果明显。将设计的新内排气管加工制作并装机测试,与标准状况噪声值进行对比,整机声功率级降低1.83dB(A),制冷量平均降低4W对应COP值降低0.01,性能损失0.73%,新内排气管的降噪效果较好,制冷性能影响不大。最后,为降低吸气端的气动噪声,根据消声器声学理论,对吸气消声器结构进行优化。采用声学分析软件Lms Virtual.Lab和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对消声器结构进行声学和阻力性能的参数影响分析。针对噪声测试吸气端需改善频段600~1200Hz,确定新吸气消声器方案,并数值分析了消声器壳体结构模态及内部空腔声学模态。将新吸气消声器3D打印并进行样机测试,与标准状况噪声值进行对比,声功率级降低2.87dB(A),占整机噪声的5.1%,降噪效果比较明显。制冷量降低13W对应COP值降低0.02,性能损失为1.5%,小于5%设计值,满足与之配套的商超食品柜设备制冷量的需求,但结构设计仍需进一步优化。
周宝升[9](2019)在《热泵干衣机配套压缩机结构设计与动态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滚动转子式压缩机是一种利用工作容积作旋转运动的容积式气体压缩机械。压缩机是热泵型干衣机的核心部件,它的质量决定了干衣机的能耗经济性和使用寿命。本文针对国内较为先进的39FOH3G型滚动转子式压缩机,通过热力计算确定基础参数,对压缩机结构进行强度校核与动态分析,为产品性能优化和结构修改提供了参考依据。首先,概述了压缩机整体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计算了压缩机的热力参数、容积参数以及热能效率。对四种制冷剂R22、R410a、R407c、R134a的性能参数进行比较分析,依据热泵干衣机安全性能要求,确定R134a制冷剂,进而得到各循环特征点的状态参数,并作了循环p-h图,计算了压缩机的气缸容积,分析了系统的热能效率。其次,概述了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结构、工作原理,计算了基本结构参数。确定气缸半径为20mm,径向间隙为0.01mm,偏心距为31.6mm,转子外径为15.8mm。优化上法兰排气口与气缸斜切口的径向位置,选取排气口为D型口,非对称滑片厚度为2.5mm。选取曲轴材料为球墨铸铁QT740-3,设计曲柄销直径15mm,主轴颈16.5mm,轴颈长10mm,曲柄厚度10.05mm、宽度15.8mm。对曲轴受力情况进行了分析,通过计算得到曲轴的最小尺寸为15mm,符合设计要求。再次,应用Solidworks软件对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的零部件进行了三维绘图。在绘制模型时,在不改变有效性的前提下,对三维模型进行了必要的简化,忽略部分圆角、倒角等,简化三维实体模型有利于后期有限元时网格的划分,提高网格质量,可以大大简化计算机运算过程,提高计算效率。利用软件中装配体的配合特征,可以方便地将零件装配到合适的位置,模拟压缩机真实的组装过程,生成整机装配效果图。Solidworks软件还可以将装配体分解成爆炸图,爆炸图就是将单个装配体按照装配顺序进行拆分的动态过程,该过程还可以运用软件将形成的动画记录下来,方便以后的观看。通过计算机模拟装配,明确了压缩机设计的装配过程,验证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利用Solidworks强大的绘图功能,大大降低了技术人员的劳动强度,做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应用Ansys软件对滚动转子式压缩机及曲轴进行了动态分析,采用振动模态实验方法测试了压缩机固有频率等模态参数。在Ansys软件中建立曲轴的三维模型,通过对曲轴进行网格划分和施加边界条件,进行曲轴进行静态强度分析,分析了曲轴的变形及应力云图,第三章主要对曲轴进行强度计算,结果表明,曲轴的强度满足设计和运行工况的要求。通过对曲轴进行模态分析,计算得到曲轴的前9阶自由振动模态,分析了曲轴各阶模态的振型图及固有频率。通过对曲轴进行模态分析用来预测压缩机各零部件之间动态干扰的可能性,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可以避免产生共振,为曲轴的优化设计提供了有利的理论依据。利用压缩机模态测试实验设备对滚动转子压缩机进行整机的模态测试实验,分别在15、20、100、150(Hz)四个频率下进行振动测试,通过测试发现压缩机在稳定工况下运行时,激振频率值在前两阶固有频率值之间,不会引起压缩机共振。通过对整机前6阶的有限元模态分析,发现在储液器连接处出现较大振幅。
魏国[10](2019)在《往复式制冷压缩机吸排气噪声辐射特性研究》文中认为往复式压缩机在中、小型制冷冰箱行业占有很大的份额,也是冰箱的重要组成设备、产生噪声的源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与科学技术提高,人们愈发追求高品质生活,同时也越来越关注冰箱的噪声水平。低噪声、高效能的冰箱更符合人们的需求,其市场占有率也日益提高。在压缩机工作过程中,吸排气管道中能量损失、气流脉动主要原因是因为气缸间歇性吸排气造成制冷气体流动的非均匀变化,进而产生压缩机气动噪声。由于制冷压缩机结构紧凑而且全封闭,很难通过实验来获取整个压缩机工作过程中气缸内流场特性。因此本文利用CFD仿真软件对往复式压缩机工作过程中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在此基础上,基于喷射噪声理论对质量流造成的单极子声源以及壁面偶极子声源、湍流四极子声源在压缩机吸排气阶段变化规律及辐射特性进行研究,对提高压缩机制冷效率及降低噪声有重大意义。首先,对往复式制冷压缩机吸排气声源特性进行理论分析,简单介绍气动噪声的基本理论和声源类型,并对压缩机吸排气流场控制方程及湍流模型进行简单介绍,为后续章节的仿真计算奠定了基础。其次,在理论分析的指导下,建立了压缩机气缸模型,利用软件ICEM 15.0对气缸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将划分好的网格导入ANSYS/Fluent平台,进行气缸流场动网格、阀门参数设置并模拟计算,从而获得了气缸内流场特性。为下文求解压缩机吸、排气过程流场和声场做好铺垫。接下来,在CFD软件中采用大涡湍流模型对气体流经吸、排气阀时的瞬态流场求解分析,获得流场分布如脉动压力、脉动速度数据;将CFD计算所得数据导入专业声学软件LMS Virtual.lab进行联合仿真,生成气动噪声源项,建立气动噪声产生传播模型,求解气体流经阀片时产生的气动噪声及其辐射指向性。最后,基于上述理论与结果分析,对压缩机阀板吸气阀口进行结构改进,研究发现在进出口通流面积比一定下,吸气阀通道导流面的圆弧曲率大小对阀口压力损失及噪声有一定影响,设计加工不同圆弧曲率的导流面阀板,进行整机实验。通过实验与仿真结果对比,验证了仿真的准确性,缩短压缩机的研制周期,降低了压缩机的噪声。
二、冰箱压缩机减振降噪的应用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冰箱压缩机减振降噪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2)压缩机减振陶瓷内排管模拟分析及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物理模型建立 |
2 数值分析 |
3 实验验证 |
4 结论 |
(3)冰箱压缩机噪声控制技术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冰箱压缩机噪声产生机理 |
2.1 机械噪声 |
2.2 气动噪声 |
2.3 电磁噪声 |
3 噪声控制技术 |
3.1 降低机械噪声 |
3.2 衰减气动噪声 |
3.3 控制电磁噪声 |
3.4 阻断传递路径 |
3.5 降低壳体噪声辐射 |
4 噪声控制技术发展趋势 |
4.1 优化阀板阀片材质 |
4.2 表面处理活塞-气缸运动副 |
4.3 设计可调频自适应气流脉动衰减器 |
4.4 引进有源降噪技术 |
5 结论 |
(4)船用空压机结构振动分析及其减振降噪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外内研究状况 |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
第2章 PROE建模、模态分析及谐响应分析 |
2.1 引言 |
2.2 PROE建模及分析 |
2.3 模态分析 |
2.3.1 模态分析的基础 |
2.3.2 模态分析的通用方程 |
2.3.3 模态分析的详细设置 |
2.3.4 模态分析结果 |
2.4 谐响应分析 |
2.4.1 谐响应分析的基础 |
2.4.2 谐响应分析的通用方程 |
2.4.3 谐响应分析的求解方法 |
2.4.4 谐响应分析的详细设置 |
2.4.5 谐响应分析的结果 |
2.5 本章总结 |
第3章 动力学计算及瞬态动力学分析 |
3.1 引言 |
3.2 动力学计算的基础 |
3.3 前四种活塞力的计算 |
3.3.1 求解往复惯性力F_I |
3.3.2 求解盖侧气体力F_g |
3.3.3 计算轴侧气体力F_z |
3.3.4 求解往复摩擦力F_f |
3.4 综合活塞力F_合的求解 |
3.5 瞬态动力学分析 |
3.5.1 分析的基础 |
3.5.2 分析的通用方程 |
3.5.3 网格划分 |
3.5.4 分析的详细设置 |
3.5.5 分析的结果 |
3.6 本章总结 |
第4章 隔振器的选型、安装及隔振效果检测 |
4.1 引言 |
4.2 隔振器的基础知识 |
4.3 振动信号的测量 |
4.3.1 测量基础 |
4.3.2 测量系统 |
4.3.3 激励源振动信号的测量 |
4.4 隔振器的设计及选型 |
4.4.1 隔振器的设计 |
4.4.2 隔振器的选型 |
4.5 隔振器的安装 |
4.6 隔振器的隔振效果检测 |
4.7 本章总结 |
第5章 吸口噪音测量并设计消声器 |
5.1 引言 |
5.2 空压机噪声基础 |
5.3 消声器设计的基础 |
5.3.1 消声器的基础知识 |
5.3.2 消音器的声学原理 |
5.3.3 复合消声器的基本原理 |
5.3.4 复合消声器的结构设计原则 |
5.4 复合消声器的设计 |
5.4.1 空压机的噪声特性分析 |
5.4.2 吸口噪音测量及数据分析 |
5.4.3 设计复合消音器 |
5.4.4 理论检验消声效果 |
5.4.5 分析理论检验结果,提出优化改进意见 |
5.5 本章总结 |
第6章 全文总结与未来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未来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表1 加速度测和往复惯性力 |
附表2 曲柄转角和活塞头位移对应关系 |
附表3 盖侧活塞力 |
附表4 综合活塞力 |
附表5 电机第1次频道1结果 |
附表6 电机第1次频道2结果 |
附表7 电机第2次频道1结果 |
附表8 电机第2次频道2结果 |
附表9 曲柄箱第1次频道1结果 |
附表10 曲柄箱第1次频道2结果 |
附表11 曲柄箱第2次频道1结果 |
附表12 曲柄箱第2次频道2结果 |
附表13 第1次隔振器安装前频道1结果 |
附表14 第1次隔振器安装后频道1结果 |
附表15 第1次隔振器安装前频道2结果 |
附表16 第1次隔振器安装后频道2结果 |
附表17 第2次隔振器安装前频道1结果 |
附表18 第2次隔振器安装后频道1结果 |
附表19 第2次隔振器安装前频道2结果 |
附表20 第2次隔振器安装后频道2结果 |
附表21 吸口噪音测量值 |
附表22 对0.03M系列消除效果 |
附表23 对0.05M系列消除效果 |
附表24 对0.02M系列消除效果 |
(5)无霜冰箱风道声振分析与降噪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2 冰箱风道振动噪声控制理论 |
2.1 冰箱整机噪声测试及分析 |
2.2 风道气动噪声控制理论 |
2.3 风道结构噪声控制理论 |
2.4 本章小结 |
3 冰箱风道气动噪声仿真分析 |
3.1 风道气动噪声模型建立及流场数值模拟 |
3.2 风道气动噪声的降噪措施 |
3.3 本章小结 |
4 冰箱风道结构噪声仿真分析 |
4.1 风道结构噪声几何模型的建立 |
4.2 风道壳体的实验模态分析 |
4.3 风道壳体的谐响应分析 |
4.4 风道结构噪声降噪措施 |
4.5 本章小结 |
5 冰箱噪声测试 |
5.1 冰箱噪声测试仪器及方法 |
5.2 冰箱风道改进前后噪声实验测试结果及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6)基于声灵敏度的压缩机壳体声辐射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压缩机噪声分析及控制技术方法 |
1.3 灵敏度分析以及结构优化研究现状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2 结构-声学灵敏度理论基础 |
2.1 结构声辐射理论基础 |
2.2 声学边界元分析 |
2.3 声学灵敏度计算 |
2.4 本章小结 |
3 压缩机振动与噪声测试 |
3.1 压缩机测试系统 |
3.2 压缩机工况调节 |
3.3 压缩机噪声测试系统 |
3.4 压缩机辐射噪声测试 |
3.5 压缩机壳体振动测试 |
3.6 本章小结 |
4 压缩机壳体振动及声辐射特性分析 |
4.1 压缩机壳体有限元模型 |
4.2 压缩壳体模态分析 |
4.3 压缩机壳体表面振动分析 |
4.4 压缩机壳体声辐射响应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灵敏度分析及结构优化 |
5.1 结构声压灵敏度计算 |
5.2 压缩机壳体结构优化 |
5.3 优化结果 |
5.4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主要研究内容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7)低频抑振器特性研究及参数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1 结构优化设计 |
1.2.2 阻尼层技术 |
1.2.3 动力吸振器 |
1.3 项目支持及主要研究内容 |
1.3.1 项目支持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水下板结构振动声辐射的基本理论及仿真模型验证 |
2.1 相关理论 |
2.2 有限元模型的验证 |
2.2.1 水下板结构声振特性仿真的验证。 |
2.2.2 水下平板附加质量载荷的验证 |
2.2.3 水下平板附加结构的验证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低频抑振器减振降噪特性及参数化分析 |
3.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3.1.1 物理场的设定 |
3.1.2 模型建立 |
3.1.3 网格的划分 |
3.2 低频抑振器减振降噪特性分析 |
3.2.1 低频抑振器模态分析 |
3.2.2 减振降噪效果分析 |
3.3 材料参数改变的影响 |
3.3.1 损耗因子的影响分析 |
3.3.2 杨氏模量的影响 |
3.3.3 顶部质量块质量的影响 |
3.4 结构参数改变的影响 |
3.4.1 低频抑振器高度影响 |
3.4.2 空腔直径的影响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多低频抑振器特性分析 |
4.1 低频抑振器对振动传递的阻抑 |
4.1.1 模型简介 |
4.1.2 低频抑振器阻振作用 |
4.2 多低频抑振器布置方式的影响 |
4.2.1 布置方式对阻抑振动传递效果的影响 |
4.2.2 布置方式对平板整体振动和声辐射的影响 |
4.3 低频抑振器安装位置的影响 |
4.3.1 安装位置对结构振动的影响 |
4.3.2 安装位置对声辐射的影响 |
4.4 低频抑振器阵列的特性分析 |
4.4.1 低频抑振器阵列矩形排布的影响 |
4.4.2 低频抑振器正六边形排布的影响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全文总结 |
5.2 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学位论文 |
2、参与项目 |
(8)一种轻型商用压缩机气动噪声分析与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轻型商用压缩机介绍及发展现状 |
1.3 压缩机噪声控制技术现状 |
1.4 优化方法在压缩机降噪系统中的应用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2 轻型商用压缩机噪声源识别与分析 |
2.1 轻型商用压缩机结构特征 |
2.2 整机辐射噪声测试方法 |
2.3 整机辐射噪声测试结果 |
2.4 拆除零件法测试运行工况下的气动噪声源 |
2.5 本章小结 |
3 声学基本理论及消声器分析方法 |
3.1 管道传声波动方程 |
3.2 管道消声器原理与分类 |
3.3 管道消声器声学性能评价 |
3.4 管道消声器空气动力性能评价 |
3.5 管道消声器的性能分析方法 |
3.6 本章小结 |
4 排气消声器结构设计与优化 |
4.1 排气消声器结构设计 |
4.2 排气消声器传递损失理论建模与验证 |
4.3 排气消声器结构参数影响分析 |
4.4 基于遗传算法的抗性消声器结构优化设计 |
4.5 排气消声器验证与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5 吸气消声器数值分析及性能优化 |
5.1 吸气消声器结构分析及设计 |
5.2 吸气消声器的CFD仿真计算分析 |
5.3 吸气消声器结构优化设计 |
5.4 吸气消声器的模态分析 |
5.5 吸气消声器验证与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9)热泵干衣机配套压缩机结构设计与动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干衣机发展现状 |
1.2 滚动转子式压缩机概述 |
1.3 本课题研究内容 |
2 压缩机热力计算 |
2.1 设计原则 |
2.2 制冷剂选择 |
2.3 热力计算 |
2.4 容积计算 |
2.5 热能效率 |
2.6 本章小结 |
3 压缩机的结构设计 |
3.1 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结构及工作原理 |
3.2 几个关键部件参数计算 |
3.3 曲轴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4 压缩机的三维CAD设计 |
4.1 软件简介 |
4.2 基于SolidWorks的各零件三维模型 |
4.3 基于Solidworks的装配体 |
4.4 本章小结 |
5 压缩机动态有限元分析与试验测试 |
5.1 压缩机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5.2 材料参数选择 |
5.3 网格划分 |
5.4 曲轴有限元分析 |
5.5 试验模态测量 |
5.6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10)往复式制冷压缩机吸排气噪声辐射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制冷压缩机噪声源及传递路径 |
1.3 制冷压缩机的降噪方法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制冷压缩机吸排气流场特性及噪声影响因素 |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 |
2 气流噪声声源特性及计算方法 |
2.1 喷流噪声特性 |
2.2 声学计算方法 |
2.3 计算流体力学理论基础 |
2.4 本章小结 |
3 制冷压缩机气缸内流场特性分析 |
3.1 往复式制冷压缩机的工作原理 |
3.2 气缸容积与曲柄转角的数学模型 |
3.3 吸排气阀运动规律及数学模型 |
3.4 气缸模型建立与流场数值模拟 |
3.5 气缸流场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4 制冷压缩机吸排气声源特性研究 |
4.1 制冷压缩机吸排气声源特性仿真模型 |
4.2 制冷压缩机吸排气流场仿真分析 |
4.3 制冷压缩机吸排气声源特性仿真分析 |
4.4 制冷压缩机气阀组件降噪措施 |
4.5 本章小结 |
5 实验验证及结果分析 |
5.1 压缩机代用制冷系统 |
5.2 压缩机稳定工况下的噪声、振动测试与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四、冰箱压缩机减振降噪的应用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线性压缩机吸排气系统噪声分析与优化[D]. 周加明.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21
- [2]压缩机减振陶瓷内排管模拟分析及优化[J]. 黄佳雯,罗宏斌,周健震. 中国陶瓷工业, 2021(03)
- [3]冰箱压缩机噪声控制技术综述[J]. 周明龙,陈文卿,邢子文,何志龙. 家电科技, 2020(05)
- [4]船用空压机结构振动分析及其减振降噪技术研究[D]. 柯贤勇. 集美大学, 2020(05)
- [5]无霜冰箱风道声振分析与降噪研究[D]. 甘信伟. 山东科技大学, 2020
- [6]基于声灵敏度的压缩机壳体声辐射优化[D]. 常羽宁.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6)
- [7]低频抑振器特性研究及参数化分析[D]. 王钰杰. 贵州大学, 2020(04)
- [8]一种轻型商用压缩机气动噪声分析与控制[D]. 兰同宇. 山东科技大学, 2019(05)
- [9]热泵干衣机配套压缩机结构设计与动态分析[D]. 周宝升. 山东科技大学, 2019(05)
- [10]往复式制冷压缩机吸排气噪声辐射特性研究[D]. 魏国. 山东科技大学, 2019(05)